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全第一论文

安全第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09:33

安全第一论文

安全第一论文例1

1、选题来源及意义

1.1选题来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校园一卡通服务、办公自动化应用(OA)、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电子邮件服务、校校通服务、网上学习等。然而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使用校园网络最多的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对于网络这样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可能会下载一些黑客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系统,加之学生不懂得爱惜,对于暴露在外界的网络设备造成一定破坏,据统计,80%的校园网络的攻击都来自于校园网内部[1];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网络用户对IP地址的盗用、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隐患也会对校园网络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攻击。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的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通过笔者在昌吉市一中网络中心实习的经历,发现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原有方案只是简单地采用防火墙等有限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防火墙是属于静态安全技术范畴的保护,需要人工实施和维护,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管理员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攻击,严重的影响的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针对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更不容轻视。[2-3]

1.2选题意义

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极其重要,源于校园网一方面为各个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基础性应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沟通学校校园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的一座桥梁。校园网络应用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方便了师生网上教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活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园网络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学校的不同性质,保证网络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及相应对策至关重要,即本论文选题意义。[4]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笔者查阅文献资料的有限性,没有查到国外校园网络安全现状的资料,因此针对国外所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如下概述:

(1)法律法规的制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广大网络用户的行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等其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部级信息安全机构,完善网络防护管理体制,采取国家行为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2)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的建立。面对网络反恐、黑客、信息的泄露、网络入侵、计算机病毒及各类蠕虫木马病毒等一系列网络危机,世界各国通过建立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分别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防查杀技术等传统的安全产品方面入手,防止各种安全风险,并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动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的问题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只能相对防御,却无法真正的达到制止。[5-7]

2.2国内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我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起步比其他信息发达国家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纯熟,面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应接不暇,主要是由于自主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和软件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较为浅薄,不少事企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无法跟上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如GB/T18336一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JB2646一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等来规范网络用户的使用,还通过技术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加密认证、数字签名、访问控制列表、数据完整性、业务流填充等措施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然而通过技术措施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致使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5]国内网络安全整体的现状如上所述,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数据信息危害和网络设备危害是校园网络安全现在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威胁有病毒的传播与攻击、黑客的入侵、信息的篡改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加密认证、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漏洞扫描等措施进行防护。[3]中学校园网络管理者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中学校园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且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8-10]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本文在对当前校园网络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功能以及优缺点,并以昌吉市一中等中学校园网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学校园网络的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角度分析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并结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现有的条件,分别从设备管理、技术提供、管理人员意识等方面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提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及防范措施。从而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本校的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内容创新点:

(1)通过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其他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总结出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针对中学校园网络隐患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2)将制定出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运用于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制定出真正合理的、恰当的、适合现有条件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展望,使得校园网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新.CERNET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教育网络,2005.03

[2]袁修春.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D].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5,5

[3]钟平.校园网安全技术防范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7,4:3

[4]蔡新春.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软件工程2009,4

[5]董钰.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5,5:11-12

[6]王先国.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计算机技术.2009.12

[7]定吉安.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1,4

[8]顾润龙.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咸宁学院学报.2012,9(32):155-156

[9]张伯江.国外信息安全发展动向[J].信息安全动态,2002,8(7):36-38

[10]谭耀远.新世纪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6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1、内容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1、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资料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出对我们的研究有价值的观点与例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的目的:

(1)查取大量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常见的问题,结合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2)对国内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所应对的策略。

2.访谈法:通过与昌吉市一中网络信息中心的教师交流探讨,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的现状。

论文的框架结构(宋体、小四号)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影响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

第三章:常用的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第四章: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需求分析及设计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宋体、小四号)

第一阶段:20xx.10.1—20xx.11.20选定论文题目,学习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项;

第二阶段:20xx.11.20—20xx.12.25与孙老师见面,在孙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材料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要求完成《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12.26—20xx.1.3写出开题报告,并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做好开题报告答辩准备;

第四阶段:20xx.1.5—20xx.1.13开题报告论证答辩;

第五阶段:20xx.1.17—20xx.3.2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至3月25日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

第六阶段:20xx.3.25—20xx.3.31写出中期报告书,接受中期检查。并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初稿的修改;

第七阶段:20xx.4.1—20xx.4.1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二稿的修改;

第八阶段:20xx.4.11—20xx.4.2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三稿的修改;

安全第一论文例2

二、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功能与层次

(一)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功能

第一,导向。项目实训安全文化,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一旦形成,就具备导向。项目实训安全文化,能引导全体师生正确的安全操作意识、安全行为规范、安全道德准则、安全目标等,使职业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全体师生都是构成安全实训、生活的因素,安全成为全体师生的行为取向。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就运用导向功能引导全体师生达到校园的安全目标。第二,规范。它是指项目实训安全文化对所有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作用。项目实训的一些内在的安全文化“法规”形式,如安全规章、制度、条款、安全伦理等,对所有师生的安全思想与行为都有约束性。项目实训安全文化,不仅对师生有强制性规定,还运用安全道德准则与安全心理感化的方式进行约束。项目实训安全文化,通过培养师生的安全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使院校师生形成自我行为约束的习惯与能力。第三,凝聚。它是指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价值观一旦形成,并且被师生一致认同,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团结一致向院校共同目标奋斗。通过改变师生的实训和生活方式,促使师生更快融入安全文化中,增强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凝聚力。第四,激励。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激励,是指安全文化的影响力促使师生内心产生一种主动的、积极上进的精神。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通过发挥师生的热情与强大的创造力,对师生产生激励性作用。第五,辐射。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安全文化,以点带面影响到其他社会企业及行业,不断向周围扩散,具备辐射性。

(二)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它是指项目实训安全文化的每个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来看,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将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文化分为四层,由外向内分别为:物质层,即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物质文化;行为层,即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行为文化;制度层,即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制度文化;精神层,即职业院校项目实训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第一论文例3

我叫xx,论文题目是《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同志们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产科护理安全这一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原因及其意义、内容和观点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首先,我想谈谈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

我之所以选择《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产科护理安全课题备受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产科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的科室,随着社会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产妇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助产及产前产后的护理要求也明显提高。加强产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患纠纷,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当前产科护理安全不仅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都极大关注。当然,这一个热门课题也引起了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

第二,研究这一课题对我所从事的工作大有裨益。现在,我所从事的工作是XXXXXXXX,对产科护理安全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的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我在学习期间,也学习了产科护理方面的相关课题,对产科护理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也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导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研究产科护理安全,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产科护理安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其次,我想谈谈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内容。

为了把《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问答两大板块,即归纳问题和提出对策两个方面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是“提问”,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安全因素,指出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导致护理工作效果难以发挥到最佳。二是输液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指出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护理应该特别注意输液滴速不能过快。三是孕产妇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不安全因素。四是孕产妇隐私保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由于产科工作特点,必须非常注意患者隐私权保护,以免引起医患纠纷。

第二部分是“作答”,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护理防范的四个方面对策。一是加强产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做到依法管理。二是加强专科业务学习,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整体业务水平,防止因理论知识缺陷和技术不过关导致差错事故。三是加强护患间交流,减轻孕产妇心理障碍。四是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尊重孕产妇隐私权的法律意识,为孕妇隐私保密。总之,应充分认识专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产科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三,我想谈谈研究这一课题实践意义。

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中,既有纯粹的技术问题,也涉及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护人员法律意识等其他问题。通过对产科护理安全课题的研究,可以澄清认识,指导产科护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掌握威胁产科护理安全的输液管理等技术性问题,可以促进产科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第二,掌握威胁产科护理安全的孕产妇心理障碍问题,有助于促进护患交流,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第三,通过对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探讨,顺应了当前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题,我也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产科护理工作。

第四,通过对孕产妇隐私权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纠纷。

最后,我想谈谈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

安全第一论文例4

1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要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安全评价机构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并对此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发现不足环节,从而达到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明确不足项,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明确机构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2)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3)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使得安全评价工作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加强评价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估能够建立良好的对外声誉,在市场中取胜。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尝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度原则建立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的模型,试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来建立针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评估方法。

(1)对现有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能够反映其评价效果的一级指标体系。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化建立能更准确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效果的二级指标。

(2)通过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分析和对模糊数学综合评估的研究,建立比较科学的数学评估模型。

(3)通过计算和利用专家知识,对各层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

(4)尝试把该评估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安全评价项目中去。

1.3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

图1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指标的建立

2.1 第一层次指标的建立[4]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根据其特点将指标分为六大类如图2。

2.2 第二层次指标的建立

在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第二层次指标如图3-图8。

3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模型的确立

首先要确定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之后就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来对低层次的指标权值向上进行复合,从而为上层的计算提供数据。

建模过程如图9。

4 实例应用

用以上数学模型对一次安全评价项目的过程控制进行评估。

4.1 第一层次指标权重计算

第一层次指标为:硬件配备(A1);风险分析(A2);检查改进 (A3);审核(A4);内部管理A5);评价实施(A6);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由本领域的专家对该矩阵赋值。

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与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

由表得到权重矩阵 :

求和法求权值,按列归一:

按行相加得到: 归一化得到权值:

由公式 (i=1,2,……..n)计算?姿max

得到;

由公式3.5得到:

从而得到:

由此可知专家给出的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如表3。

表3第一层次的指标权值

4.2 评判矩阵计算

专家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如表4。

得出评判矩阵

4.3 模糊综合评判

依据公式:

得出综合评判集: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本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效果为较好。

5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将模糊评估方法引入到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领域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将边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并建立了过程控制评估的多级评估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充分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性质,将各因素的边界模糊化,使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5.1.2 由于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且许多因素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故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估。实际计算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结论。

5.1.3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多层次指标系统评估是可行的。通过实例论证,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使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将会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具体明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的不足和问题。

5.1.4 分析了影响过程控制的各种因素,从中做出总结,建立了能够进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评估的二级指标体系。

5.1.5 采用专家评分的办法,尽可能的减少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影响。

表4 专家对二级指标评分表

5.2 展望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可能具有多态性,在系统控制量的变化下,系统的运动可能会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化,在这种条件下应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尽管在隶属函数构造问题上是分段、不连续的,但是仍然比传统的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后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由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使得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因此,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指标体系,是今后后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2)本评估方法在确定指标权值时,虽然极大的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尽量把这种影响淡化,但是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指标权值量化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后工作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杨松林.工程模糊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翟晓敏,盛韶涵,何建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7).

安全第一论文例5

一、《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和《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解读

(一)《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的解读

1.安全保障义务人范围

安全保障义务人是指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概言之,安全保障义务人仅适用于“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场合。理论界对该条中“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界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指因其所从事的活动而对他人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人,也有学者认为,“其他社会活动”规定本身是存在问题多是不合理的,在审判实践中,若法官动辄援引,则会造成不适当的扩大。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第6条中关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规定不是很明确,类似于兜底条款。

2.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对象

根据上文所述,安全保障义务人分为“从事经营活动”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两类人,与之对应,其所保护的对象也相应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入到经营场所可能形成消费关系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另一类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活动参与者、观众及第三人。

3.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适用的归责原则

根据“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之规定,可以得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的侵权责任属于过错责任,即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

4.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权益范围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是一部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故将保护的权益范围限于“人身权损害”,而且仅指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

5.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类型

第6条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类型分为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所谓直接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负责的责任形态。而补充责任则指安全保障义务人因有过错致使第三人实施的侵权行为对他人的人身造成损害,当第三人无法找到或无力承担赔偿时,由安全保障义务人在合理限度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补充责任包括顺位补充和实体补充两层含义。

(二)《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解读

1.安全保障义务人范围

对于安全保障义务人之范围,学界、实务界有众多意见。立法者经反复研究,综合考虑,规定两类安全保障义务人:公共场所管理人和群众性活动组织者。前者指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人,后者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举办活动,其特点是参加人数较多。

2.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对象

立法者认为司法实践中的情况较为复杂。故第37条没有明确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对象之具体范围,实践中,需法官视具体情况而加以判断。

3.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适用的归责原则

第37条也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时可采用两个客观标准:一是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义务;二是行为人是否违反了一个“合理人”的注意义务。

4.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权益范围

第37条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结合第2条之规定,这里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两方面。

5.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承担的责任类型

第37条将安全保障义务分为两种:防止他人遭受安全保障义务人侵害之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人防止他人遭受第三人侵害之义务。两类义务之间侵权主体不同。安全保障义务人因违反前者义务,应当自己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而违反后者义务,则应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二、第6条和第37条的比较

(一)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法益范围扩大

按照民法理论,受害人之损害包括其人身和财产两部分。第6条仅将人身损害纳入到赔偿范围。然,现实中,人身和财产之侵害常同步进行。据上文所述,第37条中之损害包括人身和财产两方面,扩大了安全保障义务法益保护范围,有利于安全保障义务功能的发挥。

(二)追偿权之规定

第37条不在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享有对侵权第三人之追偿权,笔者认为,第三人介入之情形下,安全保障义务人与其均有过错,双方之过错共同促成侵害的发生,两方均应是侵权人,故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就自己之过错承担相应责任份额。追偿权之废除,更有利于公平分担安全保障义务人与侵权第三人之间的责任。

(三)“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能够防止或者制止的范围”到“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之改变

第6条第1款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因 “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合理限度范围”的认定,笔者看来过于主观,何为“合理限度”不易界定。第2款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在“能够防止或者制止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实务界,对上述规定分歧很大。第37条将其改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相比第6条有所进步,但遗憾的是,没有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之类型,这会对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带来不便。

三、第6条和第37条的评析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范围评析

如上所述,第37条与第6条相比虽然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有所扩大,但笔者认为范围还可再扩大,理由如下:

第一,风险社会的程度日益加深,势必要求社会加强对危险的控制。当今中国,已步入工业化社会,随之相伴的是“风险”不断增多,此情形下,需法律适当增加公民的作为义务,提高对“自己邻居”的注意义务,适当地扩大安全保障义务者的范围。

第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种道德法律化的趋向,即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将部分道德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公民在违反法律时,需承担更多法律化的道德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趋向有利于民主、人权思想的形成和普及。在侵权法上引入安全保障义务并扩大其适用也是上述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果。由此可见,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还可适当扩大。

(二)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对象评析

根据上文所述,第37条与第6条没有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对象。笔者认为,不同的法官对保护对象的理解不同,可能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法律的权威性。为此,可以借鉴美国侵权法上土地占有者责任的有关规定,把进入土地利益范围的人分为“受邀请者”、“访问者”、“公共人”、 “未成年人”四种情况,结合我国实践给出不同定义,分别赋予安全保障义务人不同的注意义务,这样便于法官在判案时尽量做到同案同判。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适用归责原则评析

第37条与第6条均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笔者看来,既要考虑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又要顾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实际承受能力。故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比较合理,理由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法的功能向既要注重预防与补偿又要考虑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转变。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安全保障义务之中,既可使受害人得到及时救济,又能协调好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人、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反之,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势必会增加安全保障义务人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其所负义务的成本,从而不利于社会发展。

第二,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对于发挥安全保障义务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诚实信用原则是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来源,其注重对行为人心理状态的考察,具有道德评价的意味。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给他人造成损害之所以要承担民事责任是因道德的谴责。安全保障义务作为诚实信用原则的衍生物,其功能的发挥不得不对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加以考察,正如德国学者耶林所言,过失是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然条件。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能够对安全保障义务人起到很好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责任类型评析

直接侵权责任和相应补充责任是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两种责任类型。对于前者,理论界已认可。而对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何种责任,理论上还有较大争论,主要有补充责任说、相应补充责任说,下面对以上学说进行分析和探讨。

1.补充责任说。该说认为,补充责任能够平衡受害人与安全保障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梁慧星教授并给出补充责任的定义。笔者认为,补充责任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使受害人得到及时的救济。但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当安全保障义务人过错很轻而第三人无法确定或无力赔偿时,也让其承担加害人不能承担的全部责任则会导致其责任过重。

2.相应补充责任说。即安全保障义务人仅承担因自己的过错给受害人造成损害的责任。第37条与第6条均采用相应补充责任说。笔者认为,第三人介入情形下,安全保障义务人应承担相应补充责任。理由如下:

第一,相应补充责任与侵权损害全部赔偿的原则相一致。正如曾世雄教授所指出,一个损害结果发生可能将导致其他无数损害发生,行为人若因过失侵权造成他人损害,若严格执行损害全部赔偿的原则,这将使侵权人的赔偿数额过大,势必造成人们因为担心有损害发生,而不敢有所为。正是基于此,德国、法国虽理论上采用全部赔偿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赔偿一部分而已。相应补充责任符合了当前国际上民法学界流行的全部损害赔偿原则。

第二,相应补充责任与过错侵权责任基本理论相一致。安全保障义务人因有过错使他人遭到第三人侵权时,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过错侵权责任。这里的过错侵权责任是安全保障义务人因自身有过错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担责。相应补充责任的规定既让安全保障义务人在能够防范、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又能够防止无限的扩大其责任。

安全第一论文例6

一、会议主题

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真正自主可控,才能实现从战略层面、实施层面全局而振的长策。当前,信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化、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安全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国际上网络安全技术事件和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工业4.0”时代对网络安全的冲击来势汹涌。我们需要全民树立建设网络强国的新理念,并切实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二、征文内容

1. 关于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的研究

2. 云计算与云安全

3. 大数据及其应用中的安全

4. 移动网络及其信息安全

5. 物联网安全

6. 智能化应用安全

7. 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

8. 面对新形势的等级保护管理与技术研究

9.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10. 可信计算

11. 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研究

12. 工业控制系统及基础设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13.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

14. 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15. 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建设的研究

16. 重大安全事件的分析报告与对策建议

17.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与诉求

18. 其他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学术成果

凡属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三、征文要求

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联系实际、反映信息安全最新研究成果,未曾发表,篇幅控制在5000字左右。

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

3. 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将对投稿的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

4. 文责自负。单位和人员投稿应先由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后方可投稿。

5. 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并如实填写投稿表,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电子版的论文与投稿表。

6、论文模版和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是:.cn。

联系人:田芳,郝文江

电话:010-88513291,88513292

安全第一论文例7

的涵义,目前理论界还有不同的认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有各种各样的表

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

程中,在向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

伤害而创造的各种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成果的总和;有的表述

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

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还有的说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

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涉及了安全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

精神、规章制度、宣传教育、标志等方面,同时,安全文化又具有鲜明的

时代性、独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具有强大的方向、凝聚、协调、

约束、激励和辅射功能。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对于推进我

国“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倾向和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上提出了有关“安全文化”的概念并系统

地传入中国之后,引起了我国各界的高度重视。此后至今在安全文化的理

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出版了一大批研究、介绍安全文化的

书刊和研究安全文化方面的论文,成果颇丰。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

不难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恕我直言在这里提出,愿与关注者探

讨。

其一,研究缺乏深度,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许多论著内容

相近,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含混不清,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

操作性差;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在理论的深度上上

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方面长期滞后于实践。

其二,有把安全文化“束之高阁”和“庸俗化”的倾向,既不是“阳春白

雪”,也不是“下里巴人”。从一些已发表、出版的论著看,其研究成果难以

胜任指导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许多论著讲体系、讲宏观,但很少针

对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研究安全文化的现状及特征。换句话说,在理

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显得“生硬”、不太自然、“虎头蛇尾”。

其三,研究方法单一,简单说教育者多,打动人心者少,抽象者多,

具体者少。还有的把安全文化建设同宣传教育等同起来,做表面文章,甚

至把安全文化作为口号挂在墙上,人们天天可以看到这些动人、精练的口

号但熟视无睹,因此行为往往与口号内容相悖。

其四,安全文化建设人材缺乏。安全文化的建设有赖于一支有较高理

论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材队伍,这支队伍应当是一种跨文化学、心理

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组织学、哲学和信息学等人材群体。相对

于这种要求来说,我国现在的安全文化建设人材队伍差距还很大,因此很

难转变已有的“思维定式”,形不成诸家争鸣的局面,从而在理论体系建设

上、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难以实现突破。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解决目前安全

文化建设别是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倾向和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必

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由安全文化的涵义可知,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涉及面较宽的系

统工程,因此,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建设、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

把系统工程的思想同安全文化本身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随着时代的

前进而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笔者认为,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人本”文化,

是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的文化。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

益,同时旨在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的安全文化又是先进文化和社会精神文明

的重要内容。先进文化的发展就是要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反

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时代的文明进步。

第二,从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安全文化建设要为安全生产服

务。理论可以来源于实践、总结实践,反过来又要为实践服务。我国是一

个发展中国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

足,劳动者安全意识十分淡薄。也许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期,重特大事故

时有发生,在某些行业中每向前发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安全文化

建设应当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为安

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实践服务,为安全生产服务。

第三,要大力培养和造就安全文化建设的人材队伍。只有创造一种理

论研究的新风,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在安全文化理论建设方面形

成突破。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第四,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注重吸收发达国家安全文化建设

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我所用。

第五,创建安全文化学,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来对安全文化进行总体

构想和规划。创建安全文化学和建设安全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

前所述,自有人类生产劳动以来就有安全文化。但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安

全文化发展缓慢。应当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安全

文化学是对安全文化加以系统的总结并使其理论化,从而指导安全文化建

设的学科,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创建安全文化学和

建设安全文化应当走理论结合实际、普及文化与提高相结合的道路,它的

发展方向应该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总之,我们应当认识当前我国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安全

安全第一论文例8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部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安全第一论文例9

综观目前本科安全工程课程教学的常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基本上所有的教材都有一致的内容体系,现简要分析如下:第一,原理介绍部分主要体现在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部分,由安全形势严峻来描述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安全文化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第四部分安全管理方法主要论述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以及安全目标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系统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简单的安全生产法规;第四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论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第五部分安全信息管理主要论述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二,方法介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事故统计及分析,对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调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的分析和介绍;第三部分事故预防与控制,介绍了基本的事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第四部分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知识拓展主要介绍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安全管理比较先进国家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对最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目前的安全管理学教材基本做到安全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全覆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对这样的教材编制感觉很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过于庞杂,重点不够突出。安全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管理学和安全学的交叉学科,由于管理学本身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包涵了管理经济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哲学、管理社会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社会学、安全基本原理,安全基本技术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客观地造成了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第二,实践操作性不足。这个特点其实从属于第一个特点,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庞杂,技能型的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之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也由于理论的大量堆砌,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目标

1教材的革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具体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它难以进行教学。所以教材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教材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材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学的教材编写应该根据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展开,这是因为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通常依据于本科院校的行业背景,比如国内比较领先的安全工程本科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其安全工程专业通常较多有采矿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就业倾向也以采矿业为选择方向;石油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更多的体现了石油化工、石油开采等行业背景。这些学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率以及雇主满意度在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中处在领先的地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管理学的教材必须体现行业针对性,大而繁杂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了。第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安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刚刚离开校园,或者是缺乏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往往会造成照本宣科的情况,缺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实际的管理方法应用环节,这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2安全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媒介和桥梁,不同教育观念下的不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也呈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下面主要从四方面探讨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情况:第一,减少原理教学的比重,由于管理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在课堂教学中,想讲清楚基本不可能,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提供课外参考书目的方式解决,经典的管理学书籍汗牛充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周三多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本著作也是管理学本科教学的经典教材,对管理学的源流、原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通过这本教材大学生可以对管理学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安全学原理本身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学习进度设定上,我们把安全学原理作为安全管理学的先导课,这样在教学内容设定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原理课程教学的分量和比重。第二,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安全管理学的目的就是针对以后学生实际的安全管理实践,所以案例教学十分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以理论指导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来提高对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选取了与化工生产相关的安全管理案例来进行深入的剖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本科生的认识实习和工厂实习阶段,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学的现场教学,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实践对照教材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改革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教材编写中体现教学选择性和要求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突出行业特色,才能最终使安全管理学让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能够学以致用才能到达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

作者:郭健 叶季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87-92.

[2]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66-72.

[3]李志义,朱泓,,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4]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63-168.

[5]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29-33.

安全第一论文例10

第二大平台:每年召开一届全省社科学术年会,至今已进行了五届。学术年会是安徽省社科界的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周毅提交的论文《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问题调查报告及其攻略》、《略论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文化》分别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学术年会交流。

第三大平台:开展地域文化的研究。省社科联规定每年逢单为淮河地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年会,逢双为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年会。迄今已召开了四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每届研讨会安庆地区的论文及作者都居主力军地位。

近年来,鉴于网络作为新型媒体的发展神速,社科人文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周毅于2011年2月开通新浪博客《天道如歌》,经近一年的努力,发表博文290余篇,被新浪推荐至首页博文7篇。并通过新浪名博认证,颁发《锐博客》徽标。

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为省级五大奖项之一,评选结果均在《安徽日报》公示。周毅已连续三届获得该项大奖。其论文《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略论》获安徽省XX---XX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学者汪军合作论文《安庆崛起突破口:安桐产业带》获安徽省XX---XX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新世纪的霞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问题调查报告及其攻略》获安徽省XX----2011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同时,周毅已撰写和出版专著5部:《思想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大江三章》、《宗教政治经济学的独白书》、《东方之月》、《在历史的天空下》。独自完成和结项3项省级社科研究课题,获三届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有长篇自传《虽九死而不悔》在国家传播文化集团主办的《中国名人榜》2011第3—4期、第5期《名人自传》专栏连载。其开博不到一年,已发表博文290余篇,博文被新浪推荐至首页7篇。这在全省乃至全国社科联系统专职工作人员中绝无仅有。百度搜索:安庆周毅 直击“周毅新浪博客《天道如歌》”

综上所述,概括总结近几年思想工作历程,主要体会有如下三点:

一、 对社科工作及学术研究工作从毫无兴趣感觉无聊,到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

二、 对于社科学术研究工作从“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到紧密联系实际,寻求研究与实践的突破口,成果明显。

三、 从对社科工作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积极融入,在社科研究工作中从量变到质变,华丽转身。

明年工作打算:

安全第一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section is an important hub for road network, the traffic flow of human and vehicles collect in the intersection, traffic condition is complicated, that easily happens traffic accident, on the basis of perturbation occurs theory(P theor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cks crossing theory conducts in-depth study, an accident-causing theoretical model of perturbation and tracks crossing theories is founded. This theoretical model points out that the direct cause of disturbance in the intersection system is the unsafe behavior of traffic participants and the unsaf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road, and, the time and space intersection of unsafe behavior and unsafe condition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Taking Shandan county five-way intersecti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concludes that, the theo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intersection accid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operational basis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then, tak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intersection.

Key words: P theory; tracks crossing theory; intersections; accident-causing theory; accident prevention

0 引 言

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重要的节点,是交通流汇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1]。交叉口已然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限制因素,影响着城市的交通安全水平,交叉口的事故数所占比例很大,有必要对城市交叉口进行安全分析。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研究事故致因理论[2]。事故致因理论研究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一是主要以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为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局限性是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原因完全归因于人的缺陷;二是以能量转移论为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三是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3]。

本文主要根据交叉口的特点,用扰动起源论和轨迹交叉论来分析交叉口事故,本文如下组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扰动论和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该理论和本文研究内容结合的相关优势;第二章分析了基于扰动―轨迹交叉事故致因模型;第三章根据理论模型对城市交叉口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第四章以山丹县五岔口为例,采用扰动―轨迹交叉模型分析其事故致因,提出预防措施和交叉口改善措施;第五章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