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3:38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50

用药护理

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①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在执行医嘱前,要了解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判断所用药物与病人所需是否相符。要熟悉药品,特别是剧毒药品的剂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在合适范围内;②加强药物通用名的学习:许多护士对于药品的商品名较为熟悉,但对通用名则较为陌生。对于心血管护士而言,不了解心血管药物的通用名是很危险的。

根据药品的本身特点合理给药:①硝酸甘油:舌下含化1片(0.6mg),一般可在1~5分钟内止痛,维持作用约半小时。首次含化后需躺平10分钟,以防头晕;②硝酸甘油贴膜:贴敷于左前胸皮肤,每次1张(2.5mg),临用前,揭去保护层,也能起到止痛作用;③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异舒吉):先将气雾剂摇匀,病人深呼气后,用气雾剂对准口腔,吸气初,按揿一下,吸气持续直至最大限度,拿出喷雾剂,然后屏气10秒,一般3分钟起效;④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舌下含化1片(5mg),止痛起效很快;⑤对含钾盐的药物不宜静脉推注,以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骤停。

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和途径,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①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补钾禁钙,以降低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②对口服地高辛的病人,嘱少食粗纤维食物,以免影响地高辛在肠道的吸收;③一些病人误以为空腹给药会引起胃肠不适,其实对大多数药物来讲,饭前服药吸收好且发挥作用快,所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定时、定量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疗效观察

随时巡视,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输液中要随时巡视病房,严防输液中因为各种原因使输液速度发生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①应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时,要观察输液速度及胸闷心痛缓解情况;②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精神症状,停药后精神症状很快消失;③溶栓治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及出血等变态反应。溶栓成功血管再通时,病人用药2小时内可出现胸闷突然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短暂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即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升高的峰值前移;④对服用强心苷药物的病人,护理观察中发现病人心率

饮食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临床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机率,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与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入院的时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处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围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02例患者均并发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处于143mmHg至180mmHg范围内,舒张压处于90mmHg至120mmHg范围内,血浆总胆固醇处于240mg/dL至260mg/dL范围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食、胸闷、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饮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耐心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信心,尽量满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医疗与生活上的需求。

1.2.2 药物护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优降糖,会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响较小,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a通道阻滞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导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乱;Ca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率过快症状的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够提高葡萄糖在患者体内的利用率,在治疗中应当推广使用。

1.2.3 生活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定时的进行沐浴,自我调节身体机能。

1.2.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运动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以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等运动事项为主,饮食1h之后才能够进行运动,每次运动15-30min,不得超过1h。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当坚持高钙、低盐、低糖、高纤维素以及低脂饮食原则。

1.3 统计方法

对患者入院与出院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综上所述,对比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化指标,发现患者出院时的血胆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压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时的效果好,出院与入院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絮乱产生的一种疾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2],两者都会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还要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恶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不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病理知识讲解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3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4-0135-04

Effect of pathwa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ursing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NG Hongying TANG Oushan LV Jin SHEN Jianying FANG Liju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aoxing Second Hospital,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athway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nursing outcom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CI).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rtery PCI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hwa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operative time, hospital stay, SAS score, SDS score,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and hospital stay(36.19±10.25 min, 9.17±1.26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48.75±13.02 min, 15.49±2.04 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thway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CI; Mental state; Complications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产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局部血管阻塞或者狭窄,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变[1]。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3]。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其仍不可避免的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4]。有研究显示[5],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冠心病PCI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我院对冠心病PCI患者实施了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旨在分析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PCI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PCI的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7、18例;年龄39~77岁,平均(56.92±10.71)岁;病程为5~22年,平均(10.28±2.7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9、16例;年龄41~79岁,平均(57.18±10.21)岁;病程为4~21年,平均(9.15±2.9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无显著性(P>0.05)。纳入标准[6]:①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进行检查和病理学确诊为冠心病。②所有患者符合PCI适应证。③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或者经桡动脉穿刺的介入治疗。排除标准[7]:①排除合并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②排除有精神病史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排除合并严重心、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经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征得患者的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和用药指导,术前、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处理,对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及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建立路径化护理干预小组,该小组组织架构为护士长、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小组成员根据冠心病的疾病、手术特点,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该表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整个护理规划,具体内容包括入院、检查、用药、护理、治疗、饮食、活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根据此表进行相应的护理。(2)入院后:患者入院后,对其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导其进行术前相关检查和用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治疗建立信心;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目的,解答患者疑惑。(3)手术期间:做好术前相应的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配合医师进行处理。(4)术后严密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了解患者所需;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预防工作,减轻患者痛苦,对于发生的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工作以及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嘱咐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出院后指导工作。(5)采用责任制:责任护理每天需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给予患者护理,并对每日的护理实施情况进行记录,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ion scale,SDS)评分、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均各有20个项目,每项分别为1~4分,所得总分×1.25=标准分[9]。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进行评价,该表共10项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各条目之和为总得分,满分为14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0]。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非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腰酸腰痛、尿潴留、低血压、迷走反射、失眠、腹胀等非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较入院时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显著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12]。冠心病PCI是指在X线的引导下,经由外周动脉穿刺来开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的一种治疗手法[13]。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其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PCI在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显著,据相关统计[13],PCI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由之前的30%下降至现在的5%左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冠心病PCI仍是一种有创治疗手法,且由于PCI手术患者多病情危重,手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患者术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较差的情况[14,15]。因此,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路径化临床护理是指根据循证医学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依照循证护理学的方法,在确保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为疾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完整性的护理,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护理模式[16]。路径化护理措施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在给予患者定制性个性化护理的同时,极大促进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相关研究表明[17],冠心病PCI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而在进行冠心病PCI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冠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对相关生命体征和临床指征的密切监视和计划性、预见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8]。路径化临床护理通过制定护理路径表,可较好地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护理中容易出现的疏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且该模式利于监督管理,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19]。

本研究对实施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冠心病PCI患者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冠心病PC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PCI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较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更短,且术后血管并发症和非血管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可知,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充分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的情况下,从患者入院至出院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及早进行并发症预防等工作,并确保了每项护理工作的落实,从而避免了传统护理中散乱、片面、被动等缺点,保证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获得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极大降低了患者手术和各并发症风险,利于患者康复,有效缩减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进行冠心病PCI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路径化护理模式,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

本研究也表明,采用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由于接受冠心病PCI术的患者在情绪上多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而心理情绪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我院通过实施路径化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所需,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避免了患者心理应激对手术的不良影响[20]。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研究发现,采用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说明通过实施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较好的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有利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减冠心病PCI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相一致[21-28],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霄云.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2):193-195.

[2] 杜雪莲. Pilon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2013,34(8):1305-1307.

[3] 罗燕华,洪蝶玟,蔡志雄,等. 行为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绝经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5):476-477.

[4] 毕春晖,刘素莲,谭霞,等. 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03-506.

[5] 李春燕,高明霞,麻朴,等. 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江苏医药,2014,40(7):822-824.

[6] Cummins MR,Gundlapalli AV,Gundlapalli AV. Nursing Informatics Certification Worldwide:History,Pathway,Roles,and Motivation[J].Yearb Med Inform,2016,10(1):264-271.

[7] 寇洁,陈文静.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PCI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29-31.

[8] Goeman D, King J, Koch S.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dementia support and pathway for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ommunities using co-creation and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J]. BMJ Open,2016,6(12):e013064.

[9] 郝清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 安徽医学,2013,34(6):836-838.

[10] Roik M,Wretowski D,Kostrubiec M. High prevalence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operable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ferred for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J]. Postepy Kardiol Interwencyjnej,2016,12(4):355-359.

[11] ⒒勖簦池伟伟,张星辉,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河北医药,2015,37(12):1887-1889.

[13] 刘君. 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86-88.

[14] 史冬梅,李春坚,许艳玲,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护理[J]. 江苏医药,2014,40(23): 2955-2956.

[15] 梁务英.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77-1078.

[16] 梁婷,都冬梅. 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55-1158.

[17] 吴巍.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方面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2):242-244.

[18] 郭莉,艾丽,付欣,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2):261-263,269.

[19] 杨丽娟,李荣,周淑英,等. 冠心病患者 PCI术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52-2355.

[20] 王亚芬,郭薇,白凤芝,等.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48-651.

[21] 叶妙桂,张惠龙. 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0):73-75.

[22] 王玉兰,张英,王海燕,等. 希望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学装备,2016,13(2):101-103.

[23] 叶彩霞. 专科护士随访在预防PCI术后并发症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95-3596.

[24] 赵莉莉.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术口观察及护理[J]. 当代医学 ,2016,22(32):120-121.

[25] 张晓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186-188.

[26] 何翠竹,梁欣,曲银玲. 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59-16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88-02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其进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选取我院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严重原发性疾病、急性炎症、出血倾向、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劳力性心绞痛42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将以上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7.4±4.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6.2±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患者给予硝酸甘油0.5mg,每天3次,舌下含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20mL加入250mL9%生理盐水或5%de 葡萄糖中静滴,每天1次,两组患者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3 疗效标准 依据《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或减少,心电图至有效标准。无效:主要症状和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无变化。恶化:疼痛次数、疼痛程度和疼痛的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14天后,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及注意事项

3.1 舒血宁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应当避光、密封保存,若保存不当,可影响其治疗效果,在输液过程中,输完后,输入其他药物时,应先输入5%葡萄糖或0.9%的生理盐水20ml左右,以避免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药物配伍禁忌,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4]。

3.2 舒血宁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而成的水溶液,内含少量乙醇成分,因此输液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乙醇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慎用,并在输液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5]。对银杏过敏的患者治疗时不建议应用此药。

3.3 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黄色透明液体,护士在配药时若发现沉淀、混浊、漏气、变色等现象时严禁使用。

3.4 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捕获超氧阴离子,一方面通过内源性扩张因子发挥其扩张血管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内源性扩张因子增加机体内环磷鸟苷酸的合成来间接扩张血管,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流量,改善组织血管灌注,解除血管痉挛,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区的血液循环[6]。因此静脉点滴时要缓慢滴注,30-40滴/min为宜。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点滴速度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3.5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相应治疗方法等,缓解其紧张恐惧等的不良情绪,告诉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能量、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鼓励患者平时适当运动,每日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而导致的代谢产物在血管内的大量堆积引起的血液粘稠,在血管管腔中形成斑块造成动脉腔狭窄甚至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心绞痛[7]。传统多是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为主,如硝酸甘油,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作用,但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呕吐、低血压、眩晕、视力减弱、昏厥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有耐受性,而舒血宁注射液主要成分是萜类内酯及黄酮苷类,由银杏叶的提取物制备而成,可清除氧自由基,增强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调节血管的张力,改善动脉血管的顺应性;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8-9],且该药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张学涵.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5):105-106.

[2] 刘亚娟,刘天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28.

[3] 顾雪村,郑静维,陆伯华.舒血宁注射液主要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17):14.

[4] 颜勤思,谢平,代欢.舒血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244.

[5] 卫蓉,丁应勇,张书国.参麦注射液加丹参酮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夹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l,33(6):4042.

[6] 郎涛.益气化痰祛癖汤治疗老年慢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6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护理;效果

1 引言

近几年来,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着广大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且胸痛多为压迫样、憋闷感或是紧缩样感,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同时随着患者发病次数的逐渐增多,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威胁生命[1]。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疼痛的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能够较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痛护理措施有:

(1)保证患者适当的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如低脂饮食等,禁止烟酒及浓茶等,选择就地休息,指导患者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便秘的现象,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保健盒等保健类的产品,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足够的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

(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于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

(3)为患者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强度等,并且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2.2 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多由于心肌氧的供应失调,往往造成活动无耐力等临床症状,因此应针对患者的这一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有关于活动无耐力的护理,其方法为:首先评估患者的活动受限的程度,其次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工作,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力,观察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症状[3]。

2.3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工作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极为重要,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治疗影响因素等,主要的指导方法主要是:

(1)疾病知识指导。

(2)给予患者用药指导。

(3)病情监测的指导 等。

3 临床护理效果

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未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临床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满足了广大患者对疾病护理过程中的要求,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4 临床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上,在护理工作人员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琐,护理患者时较难做到整体照顾所有患者,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因而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4]。

5 临床护理措施展望

对于给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特殊的护理干预,应选择尽量多的护理人员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使其充分接受并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不仅如此,应增加护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做到及时的交接患者的病情变化,尽最大程度的降低在工作中出现的盲区,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部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有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故而护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疾病进展的重要方面便是防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 结语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一种发作较为频繁的心脏疾病类型,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患者遭受多种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但其护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因此,本文中选用了特殊的临床护理方法,即护理干预手段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其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使治疗与护理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护理在临床患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临床意义重大。因而在临床上应广泛推广应用特殊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给予患者最贴合病情特点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不同要求。针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所实施的临床护理措施,其临床意义重大,提高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患者恢复的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爱琴. 慢性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129-13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7

[关键词] 护理;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34-02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极大程度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对患者实施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1-3]。该院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来该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4年6月―2016年6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判定标准;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该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实验组35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0、15例,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6、45岁,3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58.56±1.35)岁;冠心病患病时间为1~12年,平均冠心病患病时间为(6.25±1.61)年;糖尿病患病时间为3~16年,平均糖尿病患病时间为(8.35±0.49)年。常规组35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9、16例,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5、46岁,3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58.48±1.41)岁;冠心病患病时间为1~11年,平均冠心病患病时间为(6.18±1.57)年;糖尿病患病时间为3~15年,平均糖尿病患病时间为(8.27±0.47)年。实验组3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常规组35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遵循医生嘱咐,在术前简单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术前检查,术后给予患者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指标;实验组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意义和作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负性情绪(例如焦虑、害怕、恐惧等)的患者,应帮其分析原因并结合分析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向其讲解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汇报,并协助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病情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密切关注穿刺部位,观察是否存在出血、水肿、渗出等现象,对淤血或局部血肿的患者,可以给予热敷。同时对患者加强血糖和血压监测,详细向其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对于高血糖患者,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必要时注射胰岛素,同时对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对于低血糖患者,可给予患者食用糖水或注射葡萄糖;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密切关注并记录心律、心率变化。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使用率表示,血压、血糖水平(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使用(x±s)表示,P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实验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两组比较可得,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由于对疾病及手术效果的担心,或对手术的不了解,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十分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4-5]。该研究为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实施术中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异常情况而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预后。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无显著区别,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及血糖,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且研究发现,常规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显著高于实验组(11.43%),这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肾功能损伤、穿刺部位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低血糖及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病情。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周冬兰,周泽虹,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观察和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45-47.

[2]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

[3] 罗淑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17-1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8

目前中国患者接受的治疗大部分为传统路径,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此国家卫生部要求2010开始在国内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也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文件2010年3月开始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概念及制定

1.1 CNP 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方案为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施的方案。此路径可对护理人员、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让患者对自身应进行的措施明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度,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疗效[1]。

1.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制定 根据教科书中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服务,其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方案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主要有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按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重点、护理分步实施内容进行优质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 按冠心病介入治疗CNP的各项方案进行工作开展。此方案可由患者从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痊愈。每日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操作都明确,治疗进度也很明确,每日对患者进行观察的项目,操作项目、辅助检查等都很明确。每日实施完要求的事项之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签名。

2.3 护理目标 病人按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格进行护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

2.4 病变记录是有特殊病情变化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1 患者住院之后应先向其进行此项服务措施的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治疗,并嘱咐其应注意的事项。在患者接受之后再进行实施。患者的接受会对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每日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在护理记录相应栏内打勾,有病情变化在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干预措施和效果。

3.2 护士长对每位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随时进行评价、指导,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即便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提醒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表格指示内容进行护理,避免工作中的漏洞。

3.4 病人出院,科室进行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每日每位责任护士所做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可使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避免了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打勾形式,反映护理活动的主要、重点及分步实施的情况,减少护理人员文件书写所消耗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把护士的时间,留给了病人。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9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之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这类疾病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能够对老年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对其所在社区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早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间康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89例,女59例,年龄为58~75岁,平均为63.8岁。

1.2 发病原因

本文病例冠心病患者中,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等等。

1.3 疾病类型

本文将根据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基本情况(如:部位、范围、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程度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等等因素),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以下五个类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以及猝死型冠心病。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病情观察

对于冠心病患者,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等。若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则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夜间病情的观察,因为这些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自觉症状[1];若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在其床边准备心电监护仪和一些必要的抢救药物,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心梗“先兆”症状。

2.2 心理健康护理

部分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发作时(尤其是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等),甚至部分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恐惧或者垂死感。因而,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时需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述,仔细分析患者的表达意图,进而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要,积极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使其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以及波动情绪,促使患者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以及稳定的情绪,这样可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复发甚至是死亡[2]。

2.3 生活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忌吸烟戒烟,因为吸烟可增加血中一氧化碳水平, 从而将加快患者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融合,最终将影响其对心脏的供氧量;平时注意保暖,防治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尽量每天保持大便的通畅性,在大便时切忌不能过于用力[3];当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时可进行少量的活动(其活动量以不引起病发为限),但是在饭后2 h内则不宜参加体力活动;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养成温水洗脚、早睡早期以及规律睡眠等生活习惯,患者在睡觉前不宜参与刺激性的活动。

2.4 合理膳食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需坚持“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的规律进食原则。其饮食中最好是食用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膳食在需控制单糖和多糖的摄入量;尽量少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及高热量的食物,例如:鱼类、豆类、去脂奶类、虾类、瘦肉等;另外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要尽量避免过量引用可乐、咖啡等饮品,这样可避免增加其心率。

2.5 药物应用指导

冠心病患者平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早期的患者,其在用药之前需要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医护人员则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这样可有效预防与药物禁忌相冲突以及引发器脏出现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还需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自我监测,需注意发生心动过缓,若有异常则需立即入院治疗[4]。在家中需将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放在显眼位置,以便于需要时能够及时找到,若患者需要外出,则需要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3 结果

通过笔者长达一年的临床研究,整理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对所选取的148例老年冠心病病例患者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护理档案;另外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疾病的基本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加强了其自我预防的意识;统计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均有所下降。

4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计划性以及操作性。通过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准确了解及掌握关于冠心病的一些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知识,对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缓解不良情绪的发生,另外还能促使其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达到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临床的复发率与死亡率,提升自身的生活与生命质量,恢复健康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郑桂蓉.实施亲情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7:28-2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0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60.6±1.6)岁。其中文化程度仅为小学的有9例,文化程度仅为初中的有10例,文化程度仅为高中的有12例,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的有14例。在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9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60.8±2.5)岁。其中文化程度仅为小学的有8例,文化程度仅为初中的有11例,文化程度仅为高中的有11例,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的有15例。观察组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是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尽量开导患者,尽量和患者多沟通,和患者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帮助患者消除种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家属多关心和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真情和呵护,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1]。其次是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把冠心病相关的知识告诉患者,让患者对冠心病有大致的了解,能够放心治疗。护理人员要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千叮咛万嘱咐患者一定要按时用药,出院之后也要定期回到医院接受复诊。第三是生理护理。冠心病患者需要多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取最佳的体位,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为了让患者感到舒适,可以采用双侧氧导管吸氧的方式。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血低流量吸氧,鼓励患者多喝水。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控制患者摄入胆固醇高、脂肪高的食品,患者摄入的总热量不能超过30%,同时劝告患者多吃维生素高、低盐、易消化、清淡的流质饮食。最后是环境护理。患者住院之后,护理人员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干净、清洁、通风和美观,确保病房的温度和湿度皆宜。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2.结果

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社会关系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是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健康状况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关系功能

观察组n=45 38.66±9.78 26.65±10.77 48.18±12.47 61.26±16.68

对照组n=45 30.58±10.62 20.75±18.47 41.67±16.50 50.56±20.5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例11

冠心病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认为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男性)等。从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在本院住院175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5例,女5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患者疾病状态分析 175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绞痛病史的115例,占65.7%;伴有高血压的共有89例,占50.9%;伴有肥胖(体重>标准体重20%)的有86例,占49.1%;伴有糖尿病的30例,占17.1%。这一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发作前并非健康人,一定程度上对其保健状态应当比正常人更为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下面对冠心病有关的问题做一分析。

2 原因分析

2.1 体质因素

2.1.1 年龄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为40岁以后增多,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约递增1倍。40岁、50岁、60岁三个10年的比例大致为1:2:4。但冠心病并不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疾病,许多70岁以上的老人冠状动脉十分平滑,无任何病变或病变轻微。相反,有的人竟然在4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所以不能认为冠心病是衰老的必然征象,而是可以预防的。

2.1.2 性别 冠心病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别,男女比例为2.5:1。女性出现冠心病临床表现一般较男性晚10年,男女的性别差别主要在50岁以前。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可能与更年期后失去女性激素的保护有关。吸烟对冠心病的相关作用,男性比女性明显。

2.1.3 家族史 父母患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高4倍,如双亲中一人患冠心病,其子女的发病率仅为双亲均正常者的2倍。

2.1.4 个性 有研究证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压抑受气的情绪和过度紧张的工作对冠心病的发作有不良影响。

2.2 生活方式

2.2.1 吸烟 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与高血压、高血脂并称为冠心病的三大高危因素。香烟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香烟中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与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与之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心肌缺氧,动脉内皮损伤,使血管内皮的渗透性增强。根据WHO 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2.2.2 运动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程度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即使只有轻度超重,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肥胖,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但已患有冠心病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中运动,以免诱发病情加重。

2.2.3 饮食 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经常食用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必然使血脂增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的负担,酒精又会直接损害心肌,还可使血中的甘油三脂增高,促进冠心病的形成。但少量饮酒,特别是饮用少量葡萄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凝血,而起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并不推荐用饮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2.3 疾病因素

2.3.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我国的冠心患者约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

2.3.2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它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高胆固醇血症者较正常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是后天形成的,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是主要原因。控制血脂的根本措施在于节制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

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一般经降脂治疗一个月内可恢复正常,但根本措施是降低体质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3.3 糖尿病 调查显示,约38%的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亦为其他患者的5倍。糖尿病较严重时,由于糖化作用,还可使血小板功能异常,易于聚集,也促进了冠心病的发展。因此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3.4 肥胖症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向心性肥胖即俗称的“大腹便便”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肥胖,全身需氧量相对增多,促使心脏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其次,肥胖者体力活动较少,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后不易形成侧支循环,另外肥胖者体内合成三酰甘油、胆固醇都比较高。因此,肥胖是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3 预防措施

要实施好预防措施就一定要患者自觉执行一些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1]。有研究[2,3]证实,一些不健康行为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反复发作有关。如果对这些不健康行为加以控制,建立健康行为,就能够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改善,并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4]。

3.1 合理调整饮食 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2 加强体力活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3 控制吸烟 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3.4 治疗有关疾病 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心绞痛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与纠正一切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因素,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及解除与防止心绞痛发作,为此预防心绞痛发作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由于心绞痛是一个慢性而需要长期注意的病,因此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②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患者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追赶公共汽车或在大风或在雪地上快步或长时间行走。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③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质量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④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需尽量设法纠正。心肌梗死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在已发生心绞痛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前所述各项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心肌梗死可有一定的作用。

4 讨论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因此,应鼓励冠心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患者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患者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规范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系统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了一个科学、协调、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提高了诊疗和康复效果,同时增进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赖和支持[5]。通过冠心病患者相关的保健知识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ender N.Health promotin in nursing practice.2nd ed.Norwalk,Conn:Appleton & Lange, 2003,10(23):3338.

[2] 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984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8(4):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