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14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例1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张雁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音乐鉴赏论文例2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音乐鉴赏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是听者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听者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反思的过程。音乐鉴赏是一种“听”的艺术,这种艺术是要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的。而欣赏一项音乐作品,不仅是让听者得到感觉上的愉悦,更是让听者欣赏到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听懂音乐。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教师把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所以,本文就这些方面,来研究传统文化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和谐美”

我国先秦的哲学家,都一直主张人和自然一致的和谐思想,这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特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的行动只有和自然一致,才是真正的“美”。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很大的“太极说”,主张宇宙人生的产生和发展,是阴阳两极的和谐。在传统文化这“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我国音乐的特点是人和自然之“和谐美”,“尚和”自然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美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始终都处在一种独特的“合和”思维中,表现在音乐审美中,在感情美学中包含着理性美学的真善美统一。这真善美的统一,是对立又相互一致的关系。

把握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在传统音乐鉴赏中领略了和谐美这一内涵。我国音乐虽然在节奏上、音律上、音调组织上,是富于情感、灵动又富于变化的,但都是理性和感性的最佳结合,体现一种和谐的思想。如在鉴赏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中,能领会到其中奔放和含蓄互相统一的艺术特色。含蓄的表达,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这奔放是歌唱者“激情”的艺术升华,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歌唱者的激情,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体现。

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这也教导音乐鉴赏中,必需领会到乐曲是把自然、社会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样人的心理和音乐表达的情感达到了统一,才能领会到了音乐的审美意义。而且,我们一旦领会到这“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情感上达到了人和自然的交融,获得了一种纯美的境界。

二、传统文化能领会音乐的修身养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主张“文以载道”,也就是音乐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人的情感思想表现,更是一种道德教化作用。音乐的声音,不仅对听者的生理听觉,对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人的心理情绪,必然会影响到生理听觉。也就是说,音乐影响着人的情绪,潜移默化起着一种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时,人的道德感知,更会鉴赏音乐的美感。这种“音声”和“人心”的关系,对社会也是有作用的。如我国古代医生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音乐,主张音乐对人的心理生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音乐有节制人、教育人的作用。而且,丰富多变的音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人的禀性气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古人意识到音乐对人性性格和情感的影响,看到通过音调的配合,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谐统一的旋律,协调的声音,能让歌词更有感染力;如先秦时候的孔子看到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所以非常重视音乐。《论语》里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古琴演奏,不仅“得其曲”、“得其数”,更是“得其人”,也就是告诉人们,学习音乐不仅学到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领会到音乐中的人性和人格。所以,孔子就提出了“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

在这音乐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鉴赏时,要指导他们领会音乐和自己人生修养的关系。在音乐鉴赏课时,让学生先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涵义,这样学生能以文化的意识欣赏音乐,并且领悟音乐所蕴含作者对人生的体验,自然从音乐中提升了自己人生修养和品味。

三、传统文化能提升音乐感知

感知能力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揣摩和理解能力,也是一个内在情感的认识、积累和体验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以往的音乐鉴赏课,教师只注重音乐技巧的传授,很少致力于音乐作品的文化根基、文化内涵、文化渊源等挖掘。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鉴赏课中,只有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表达音乐的审美意义。而音乐作品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都是有着传统文化的渊源背景的。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课时,应该辅助音乐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境,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较好理解音乐作品。

为了在音乐鉴赏课上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应该把音乐知识放在文化的脉络里传授,这样借助于文化视角,从多个方面来理解音乐艺术结构、解释音乐的形式,把音乐技术和文化合成一个整体来理解,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如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其他艺术类的国画、中国舞联系起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作品包含的文化理念,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理念和哲学观念,进而让学生领会到了这音乐作品所特有的文化价值。

音乐鉴赏中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需要和传授丰富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音乐鉴赏是一种把理性知识融入感性体验的过程,通过鉴赏活动,积累了许多音乐知识;如音阶和调式、旋律和主题,乐谱读法和节奏等等;同时也能了解许多音乐知识的背景,如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作品属于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艺术道路、生活经历、创作性格和作品的具体创作意图。通过这一些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且还更能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

总之,传统文化能为音乐鉴赏提供较好的途径,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形式美的同时,更领会到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内涵美,从而提高学生美学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何新家.艺海.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2005.(5)

音乐鉴赏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18-01

通过音乐鉴赏理论的掌握能够获得基本的音乐艺术审美素质,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一般音乐作品进行相关的审美评价,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探析是更深层次接触音乐艺术文化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音乐艺术文化的热爱情感,从而进一步推广音乐艺术。

一、音乐鉴赏中的理性探析

音乐艺术的理性认知与审美有利于深化观众在音乐艺术欣赏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对作品进行分析,且在理论知识上加入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于音乐作品的正确鉴赏与评价。在对音乐作品从艺术文化角度进行鉴赏时,应就其音乐风格、音乐体裁等进行分析。面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其理性认知的内容也都不同,因此音乐鉴赏中的理性认知主要从两类音乐作品入手:

(一)针对声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声乐作品是由多种音乐创作元素融合的音乐艺术,其中音乐旋律及音乐歌词是其主要部分。在对该类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时,不能将歌词与旋律互相独立,应在两者结合的状态下,根据鉴赏者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形成一定的音乐艺术审美感受。

(二)针对器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在对器乐作品进行理性认知与审美鉴赏时需要同时考虑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创作目的等,相对声乐作品的鉴赏显得更加复杂深刻,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围绕器乐作品的深入探析来开展,这对于欣赏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的音乐思想情感要求都较高。

二、音乐鉴赏的审美探析

音乐作品的审美探析与一般的音乐评论不同,音乐评论更多考虑音乐理论逻辑在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而音乐审美探析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因音乐情感上的感受。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必须考虑多个艺术要素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首先,就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音乐艺术形式、情感等进行思考,就音乐欣赏过程中有关音乐作品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思考与深入理解,在自己的音乐感受中再建与创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内容;其次,在音乐感受基础上实现音乐艺术形式的再建与创新,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评价予以再次反馈。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不是停留在对于某个音乐作品的单纯评价与结论,而是将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论认知与鉴赏者个人的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能力,使得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达到进一步的深入。

三、如何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鉴赏与正确的审美评价

(一)注重音乐艺术文化欣赏。对音乐艺术的鉴赏首先需要对基本音乐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次对丰富的音乐作品风格与类型进行深入了解,将音乐艺术融入于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音乐艺术鉴赏。

(二)注重音乐作品背景文化的融入。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与鉴赏并不是单一的专注于音乐演奏技巧,音乐作品本身必须包含有大量的音乐艺术文化背景,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音乐知识深度与广度。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不能缺少对音乐背景文化的导入,对于丰富音乐鉴赏知识,提高音乐审美品味至关重要。

(三)对多地区音乐文化元素以及民族音乐作品的了解。世界音乐艺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相当独立且富有地区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在各个民族地区都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应作为音乐理性探析与审美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音乐鉴赏的实际效用性。随着音乐与艺术文化的不断累积与深入,音乐艺术的审美与鉴赏应与现实素材相接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注意音乐资源与素材的拓展,除了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也要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鉴赏实践对实际音乐理性认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提高。

(五)强化关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与探析交流。音乐鉴赏过程中应首先就某个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每一个鉴赏者都是一个单独的鉴赏个体,通过沟通与交流能够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与贡献自己对于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在讨论过程中获取其他的人的音乐感受,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多角度思考。

四、结语

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鉴赏并不是停留在单纯评价与结论,而是将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论认知与鉴赏者个人的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能力,使得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达到进一步的深入。音乐鉴赏的过程更多地是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进行分析,将音乐艺术的理性分析运用于音乐艺术鉴赏中,在理论知识上加入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于音乐作品的正确鉴赏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殷.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音乐鉴赏论文例4

前言

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通常将音乐鉴赏纳入教学内容中,将其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因此音乐鉴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1]。音乐鉴赏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创新精神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教学目标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不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2-3]。从以下几点对接受美学的各种观点进行思考,以为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一、“召唤结构”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视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象,如教师认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音乐知识而进行过分详细的讲解等,如此只会使学生机械式的接受音乐知识,从而局限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和思维拓展能力。而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启示了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空间的开放。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召唤结构”来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课本内容应进行合理的取舍、适当的讲解,因为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项需要用心聆听的艺术,教师过多的讲解也只能使学生听到音乐的表面,而无法亲身感受其中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自身少讲让学生多想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意境。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若不合时宜的插入讲解便会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于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于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时,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以做到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期待视野”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期待视野”理念是学生欣赏音乐的一种内在审美期待,其产生于学生内心潜意识中的审美结构内。学生内心的“期待视野”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验,还包括学生自身形成的审美情趣等。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想法、生活经验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使其对音乐鉴赏的审美体验也大不相同。另外,由于学生在接受音乐作品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地域特色、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欣赏上,也存在一定的审美差异。例如,现代年轻人对时下流行的动感音乐比较感兴趣,而对年代久远的传统音乐敬谢不敏;长期身处部队的军人,比较喜欢具有革命情怀、军人气概的革命歌曲等,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音乐审美体验。针对该现象,“期待视野”给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了启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期待加以重视,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期待,以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知识,从而使音乐鉴赏教学能够高效进行。

三、“读者中心论”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启示

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读者中心论”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重要启示,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读者中心论”理念多用于文学方面,其在文学中的“读者与作品”,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表示为学生与音乐作品,因此“读者中心论”同样适用于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同样是接受音乐知识的表现。而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状态,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尤其应加以重视。教师应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学生会对何种音乐作品感兴趣,而何种音乐作品又能够被学生接受等问题,从而在诸多音乐作品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和兴趣的音乐,才能够对其产生鉴赏审美;而对于无法入耳、难以产生共鸣的音乐,则难以对其产生鉴赏审美。但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其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致力于音乐作品的选择,从而选出能够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音乐作品,来进行音乐鉴赏教教学,逐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当下流行、热门并且经久不衰的音乐,如陈奕迅、周杰伦等热门歌手的歌曲,其较大众化,且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中。

四、结语

对大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4]。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做好音乐鉴赏的教学工作,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使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高盼.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41-143. 

[2]刘凯华.浅析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启示[J].音乐时空,2014(16):131-132. 

音乐鉴赏论文例5

音乐鉴赏力是一种伴随着感情和想象的高级精神活动能力,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在鉴赏中,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是鉴赏的基础,学生对作品客观的美学价值的判断是鉴赏的基础。通过对作品内涵的鉴赏和认识,学生真正领悟到作品的美学价值,深刻理解和掌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借助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1.音乐鉴赏力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不同于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形式间接表现客观世界。[1]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分析,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分析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使音乐教学更加适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实现音乐审美的美育功能。[2]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前进,增强了大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更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评价标准。

2.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鉴赏力的方法

2.1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在高校内处于边缘学科的范畴,大多数高校将音乐课设为考察课或者是选修课。音乐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教授简单的、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选择歌曲,组织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缺乏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是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活跃的思维,并且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特殊群体,在对知识的理解与需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那种停留在音乐欣赏的简单层面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达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感的升华,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2.2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3]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4]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3.鉴赏力培养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鉴赏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形成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培养才能获得。在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要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练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地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聆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渗透之外,还应该结合课外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手段的练习方式。多方面着手,在手段和方法上,应讲究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多向流行音乐借鉴经验,使得经典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使学生想听、爱听,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互相进行练习,小组之间可定期地进行经典名曲主题辨识、演唱、演奏赛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结语

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学生鉴赏力的获得首先要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区别对待;其次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又要通过聆听等实践练习培养其鉴赏力;最后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音乐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创新,2007,(2):26-27.

音乐鉴赏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58

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给学生以知识,同时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音乐教学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应该教授给学生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水平更上一层楼。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一、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展开论述。先分析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在使广大初中音乐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音乐教学的题中之意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是音乐学科教学的题中之意。虽然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学科素养,然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初中阶段,学生既需要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知识,同时又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学生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还是想要在音乐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初中学生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群体,但是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该将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二、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生想要从更高的层次去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与内涵、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本人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兢兢业业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进行音乐鉴赏的基础

较之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凭空开展培养活动,应该将鉴赏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扎实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所谓鉴赏,是对作品的品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正确的评析,因此,本人建议初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将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二)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

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同时音课又未被列入考试范围内,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音乐学科学习。较之于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通过个人的研究与探索去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就显得示范重要。为了通过有效的示范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将自身的体会与学生分享,使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并使学生掌握进行音乐鉴赏的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

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些往往停留在感官层次,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先应该让学生鉴赏一些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快速感触到进行音乐鉴赏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信心。再逐渐引导学生去鉴赏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进而达到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为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供广阔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上文已经提到,对于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群体,同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与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大胆的进行想象,发表个人独到的意见。为了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较为独到的见解,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鉴赏论文例7

一、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制定,保证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欧洲音乐作品作为一门涉及历史、人文、音乐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其综合性和历史性令其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巨大变革与发展。设定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性、理解性和综合性的考察,对于其自我独立思考和音乐知识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欧洲音乐发展中,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都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风格。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都需要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充分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以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为基础,在未来进一步深度探索欧洲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据上述,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利用欧洲音乐作品来进行典型内容分析鉴赏必不可少,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对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育教学也非常重要。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说,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内容,其教学需要充分对音乐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塑造自我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之中,对于其未来的心理构建、趣味人生和创造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现代化的音乐赏析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例来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保证美育教学以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为例进行教育的实质化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现代美育特点为核心,充分保证欧洲文化中的经典音乐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音乐审美和理论起到提升作用。在相关的欧洲音乐作品赏析课中,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学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著名的欧洲音乐家入手,根据当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引导学生聆听其一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所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创造手法还是作品内容,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家自我对于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这样的音乐赏析方式是对于学生的不同审美内涵的考验和探索,保证了其利用对比法、聆听法、参与法等多种音乐赏析方法进行探索之后能够深刻理解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其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和了解中充分扩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自我音乐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就能够随之提升。一般来说,鉴赏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才是美育教学的美学观念传递的核心保障。所以在进行欧洲音乐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再通过实际的聆听和鉴赏课来塑造音乐形象。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坚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来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保证在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能够激发起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吸取知识和文化内涵,以此来提升和丰富自我思想和内涵。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征,设定其为基本的鉴赏内容,就是对学生美育能力的锻炼和自我创造力的丰富,这样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定,保证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内涵能够充分影响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对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构建。总体来说,音乐鉴赏课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材料选择是决定其教育效果的基础,音乐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保证教育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

音乐鉴赏论文例8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中特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音乐鉴赏论文例9

一、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先辈经过世代传承的艺术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艺术、智慧结晶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音乐鉴赏教学是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所重点提出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真实体会和感受,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然而,处于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今社会,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该通过积极探索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新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态度。因此,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教师自身就要不断了解、探索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质量。学校要为音乐教师提供民族音乐等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民族音乐教学,通过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接受、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更新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流畅、完美的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教师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自己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亲自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

(二)丰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参考材料,是音乐课堂的主要载体,虽然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作为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来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远不及流行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灵活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完音乐课本上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想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具有“民族风”特色的民族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一些虽然是流行音乐却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比如凤凰传奇组合所推出的《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坐上火车去拉萨》,或是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等,也可以在学习课本中音乐作品同时联想相似的流行音乐作品,比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时,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屠洪刚版的《霸王别姬》,两者对比地进行欣赏,此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来演唱,通过结合流行音乐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让学生寻找流行和民族音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民族文化元素,从而进行民族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三)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教师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体验式”、“比较式”等全新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聆听、多观察、多表演的形式使得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让学生亲耳聆听所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配合,对不同版本、不同音色、不同速度进行比较欣赏,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比较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乐曲作比较。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作品时,可以将民乐合奏的、弦乐合奏的、电子合成器、埙、箫合奏的《二泉映月》加以比较分析,加强学生对不同演奏风格的认识和感知。

(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的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氛围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进人优美的音乐意境,感受民族音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设立差异性的教学意境,在不同的教学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在精心准备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让学生大胆地畅谈对民族音乐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创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社团、比赛、讲座等活动加强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可以演唱《茉莉花》、《沂蒙山老调》等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作品;舞蹈团的学生可以增加富有美感的民族舞的排练;还可以组建民族乐队,学习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校内课外活动与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和学习的艺术氛围。

三、结论

“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鉴赏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情怀,激发自身的名族自豪感。因此,提高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音乐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不断强化音乐教师队伍、改革受课方式、建立有效民族音乐鉴赏模式、增加欣赏和聆听、改善教学氛围等方式方法,提升高中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进而通过民族音乐的教学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京江.高中民族音乐的授课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2)

音乐鉴赏论文例10

音乐鉴赏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实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开设音乐鉴赏课既能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又能实现音乐教育目的。为此, 我们要十分重视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开设问题。

一、高校音乐鉴赏的现状

“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就是通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来达到感受力、审美力的提高,从而提高音乐修养。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深刻体验,理解感受,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美育的教育功能。

音乐鉴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刻体验,引发自身情感,体味、表现、创造。但是,音乐鉴赏课很容易被教师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那么欣赏和鉴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主动程度不同。欣赏只是有意或无意地倾听音乐,而鉴赏是更加主动,深层次地倾听和赏析;二是初衷不同。欣赏只是为了放松心情而鉴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音乐目的而进行的欣赏过程;三是感受不同。欣赏不必了解音乐背后的方面,而鉴赏就会了解音乐作品出处、作者、时代,从而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内涵。所以,音乐鉴赏是深层次的音乐欣赏,对情感和体验要求很高。

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学会团结交流与合作。所以音乐鉴赏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美感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还要重构对艺术的认知。

二、高校音乐鉴赏的问题分析

高校音乐鉴赏是高校艺术培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所以很多高校把音乐鉴赏课开设成选修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鉴赏课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开设。

(一)音乐基础教育差,体系不完整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学生为了应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放弃了音乐的学习,而学校更是为了应试直接不开设音乐课程。这就造成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差,体系不完整。后来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情况稍微改观。但是,结构上的缺陷和内容上的重复使得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不协调,为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高校学生音乐素质各有差异

由于高校面对全国招生,所以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资源的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这使得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不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影响课程进度。

(三)学生的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

高校学生是一群年龄、生理和心理状况还不是很成熟的青少年。这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对于社会上商业气息浓厚的流行音乐不能正确判断。

(四)传统和高雅音乐作品束之高阁

很多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快餐消遣,对传统音乐和高雅音乐望乐兴叹,不再花时间学习。

三、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是要以兴趣来导入改革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丰富音乐知识体系,培养各种音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音乐审美的教育目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音乐知识介绍,由浅入深,不断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信心。这样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发现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师在上音乐鉴赏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是讲好音乐课的基础。面对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有理论体系的支撑,又要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易于接受和掌握,由熟悉内容引入陌生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双向互动过程。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时代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渐丰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弥补教师讲述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在鉴赏的基础上形成理性审美素养。

(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鉴赏,既要贯穿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在掌握一定理论时结合具体音乐作品,将抽象化为具象分析。这样循序渐进地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教师也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音乐鉴赏课程中,除了学生要具有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使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为音乐鉴赏的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鉴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审美情趣的体验,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集体合作,配合默契,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所以,对于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实现高校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鉴赏论文例11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中生来说,音乐鉴赏课不仅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活动中解脱出来,获得休息和放松。流行音乐的元素是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应该得到重视。流行音乐具备青春、活力和大众的特点,符合高中生的审美要求,应该加入到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流行音乐的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

音乐鉴赏教学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应该符合艺术鉴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精神,要融合多种音乐类型,向学生传递最为健康、积极和正面的音乐力量,帮助高中生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完善个人素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高中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大都接触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内地、港台甚至日韩、欧美的流行乐等,这既符合他们的价值诉求,又可以追求青春的感觉,是高中生的最爱。

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适度地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和内容进行授课,要把学生融入到他们喜爱的氛围中去,让兴趣支撑学习,而不是督促和教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天真烂漫、青春勃发,正是追求时尚、爱好潮流的时期,流行音乐快乐自然的特性符合他们的心理,自然得到高中生们的厚爱。所以,基于大部分高中生的兴趣点,教师的音乐教学要从流行音乐入手,博取学生的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音乐鉴赏课的全面活跃。

将流行音乐的因素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保证了音乐鉴赏课的质量。同时,学生因为爱好流行音乐而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的各种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鉴赏课的视野拓展,学生们从中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辅导

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教学,要包含多种多样的音乐种类,既要有一般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应该包括流行音乐和其他的音乐类型,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要想准确地运用流行音乐促进音乐教学课的发展,就必须做到“结合实际,深入辅导”。

所谓“结合实际”,就是要把学校、学生和课业的实际情况弄清楚,根据现实状况进行教学,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例如,在普通乡镇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分量和课程含量都不太高,这样的话,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地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因素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必然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让课堂活跃起来。比如,现今绝大部分高中生都会喜欢的歌手如周杰伦、陈奕迅、SHE、汪峰等,将他们的经典流行作品带入到课堂鉴赏中,会让学生“群情激奋,欲罢不能”。比如鉴赏课上,可以设计一个“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讨论主题,教师可以给出诸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本草纲目》等曲目,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堂献唱,然后由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评点,最后总结出“中国风”歌曲的精髓。

所以,在类似上述的音乐研讨专题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歌曲进行鉴赏,可以激发高中生的讨论热情,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促进教学鉴赏质量的提高。在类似的专题辅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节末进行总结和剖析,要让高中生们对流行音乐“一分为二”地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部分拿到音乐鉴赏课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也要对那些“糟粕”的作品进行评点,使学生们分清优劣,注意吸收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营养”,而摒弃掉那些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因素,这或许也是流行音乐运用于音乐鉴赏课的一个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