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铁路职称论文

铁路职称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17

铁路职称论文

铁路职称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52-02

高速铁路作为当今铁路系统的高新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门话题,其快速的发展也让社会越来越关注高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其职业礼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铁道部直属重点中专——衡阳铁路工程学校,它向铁路系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拥有丰富的铁路职业人才培养的经验。由于学生的就业形势与铁路发展趋势紧密相关,面对新形势,学校加强了在校学生基本的社会礼仪教育,尤其是高铁礼仪的教育。本课题就是针对此类学校学生的培养提出来的,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社会礼仪,规范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与高铁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无疑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

一 大学生基本礼仪教育

礼仪是通向现代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当代大学生应重视自身礼仪的培养,只有如此,社会的文明进步才会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个人和交际两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礼仪。

1.个人礼仪

众所周知,良好的个人形象对建立成功的组织公共关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把个人的礼仪面貌当做一种职业要求加以重视,从仪容、仪态、仪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形象。

第一,仪容。人的仪容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本人的先天条件;(2)本人的修饰维护。先天条件,我们无从选择,所以得靠平时的修饰和整理为仪容加分。大学生的仪容修饰必须符合其身份要求,要做到服饰干净整洁,发型得体。

第二,仪表。俗话说“仪表堂堂”,指的就是着装合适、得体。在现代社会中,整洁美观的服饰的确能给人以舒服、美好的感觉。但是不同的社交场合,对服装的要求是不同的,大学生社交活动相对较少,对服装的要求不需要太讲究,只要注意场合,注意色彩搭配,注意协调即可。

第三,仪态。仪态,又称“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和风度。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加之优美得体的仪态,就能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正符合大学生的标志。标准的站姿:全身笔直,精神饱满,两眼正视前方,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身体重心落于两腿正中;标准的坐姿:上身正直而稍向前倾,两臂贴身下垂,两手可随意摆放在大腿上,两脚平行自然着地;标准的走姿:上身基本保持直立,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动。

2.交际礼仪

一个人在社会中欲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各种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需要与外界交流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笔者从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际礼仪。

第一,称呼。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不悦,影响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失败。

通常的称呼有五种:(1)称呼姓名,一般的同事、同学关系,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姓名,但晚辈对长辈却不可以这样做;(2)称呼职务,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3)称呼学衔,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氛围;(4)称呼职业,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专业辩护称为“律师”等;(5)称呼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已约定成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如“小儿”、“小女”、“家父”、“尊母”等。

第二,介绍。介绍是社交活动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它是初次见面的陌生双方开始交往的起点,当代大学生同样也需要掌握介绍的基本原则,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具体说明如下:(1)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2)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3)先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4)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5)先将家庭成员介绍给对方。

第三,握手。在日常交际中,大学生还要注意握手的基本礼节。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恢复原状。在商务场合,握手应注意掌握如下技巧:主动与每个人握手;有话想让对方出来讲,握手时不要松开;握手时赞扬对方。

第四,交谈。语言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是沟通不同个体心理的桥梁。拥有优美高雅的谈吐也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交谈的语言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流畅;(2)委婉表达;(3)掌握分寸;(4)幽默风趣。而使用礼貌用语,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更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市民普及文明礼貌用语,基本内容为10个字:“请”、“谢谢”、“你好”、“对不起”、“再见”。

二 高铁职业礼仪培养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势必会让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特定环境之下的特殊礼仪,而这种专业性的礼仪是建立在基本社会礼仪之上的,相对于社会礼仪的宽泛性,高铁礼仪适用范围要小一些,但更具专业性。结合铁路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社会礼仪,还要学习必要的高铁职业礼仪。

1.高铁专业知识

高铁溯源于1964年的日本,发展至今已将近50年。如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修建高速铁路的浪潮,高速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了解高铁专业知识是掌握高铁礼仪的基本条件。非本专业的学生很难掌握全面、系统的高铁知识,但基本的东西还是应该了解的,如高铁的发展历史,包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史、高铁的发展优势以及它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

1964年10月1日,一条最高速度为210公里/小时的铁路在日本正式投入载客运输,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海道新干线,它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高速列车时代,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兴修高速铁路方兴未艾,高潮迭起。时至今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高铁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高铁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我国用了5年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速铁路40年的发展历程,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四种技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速铁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有着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因此它的安全性是任何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高铁有受气候变化小,正点率高,全天候运营,环境舒适方便,公共设施齐全,宽敞明亮,运行平稳,发车时间短,旅客随到随走等诸多优势,使得高铁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有了跳跃性的发展,它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2.服务礼仪

高铁是新兴事物,它的专业性注定了它与一般的服务礼仪有所差别,乘坐高铁的大多数人都是社会的中上阶层人士,这些乘客的要求相对要高些,这就需要更加严谨、更加专业的服务礼仪。在具备了前文所谈的基本礼仪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这需要靠平时积累。服务首先要有耐心,无论是遇到通情达理还是蛮横不讲理的乘客,都得保持微笑和耐心,迎送乘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现在的高铁乘务员可媲美空姐,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服务态度丝毫不逊于空姐。作为接班人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提升这方面的素质。

3.医护知识

火车上难免会遇到突况,作为工作人员还得掌握一定的医护知识,常见的小病疼痛药方要知道,常见的急救常识得明白,关键时刻要能救人命,这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4.国际礼仪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就业或旅游,高铁作为高素质、高收入人群选择的交通工具,同样也要接待世界各国的游客。为了体现中国高铁的与时俱进,突显“礼仪之邦”的文明风采,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禁忌,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外交语言——英语,让外国友人体会到中国不仅在经济上突破自我,还在国民综合素质方面与时俱进。

三 结束语

世界各国的高铁正以你追我赶的趋势向前发展,中国的高铁以决定性优势大踏步前进,种种迹象表明,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改变世界交通业格局变化。与铁路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应抓住时代机遇,正视就业形势,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升与高铁相关的技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在重视大学生基本礼仪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高铁职业礼仪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第三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铁路职称论文例2

这或许意味着,铁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以企业的身份开始行使自己的职权了。但有一点却是王东方不知道的,变成企业后,铁总在变成中国第一大央企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巨额的债务,官方的公布是2.66万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说法是接近4万亿,但不管是多少,铁总每年需要偿还高额利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铁总最近确实顾不上其他的事情,他们的人一直在跑国务院汇报情况,想让国家把铁总背负的债务给免除了。”一名接近铁总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他们说利息都还不起。”该人士称,这也是原铁道部人员分流和安置迟迟没有弄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人员分流破局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称,此次铁总的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多少显得有些神秘—有关部门和涉及安置的相关人士是逐一地单独谈话,每个人谈话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根本不怕有人向外泄露消息,该人士称,这也是此次人员安置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外界却始终得不到确切消息的很重要的原因,“没人敢说,传出去,不是很容易就知道这话是谁说的吗?”

但一名要求匿名的老铁路则告诉时代周报,其实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铁总内部的人自己都心里没底,目前很多的问题都还没有理顺,所以根本还谈不到人员配置的问题,这些都得慢慢来,不可能一步到位,“其实大家都还在观望。”

尽管到目前为止,人员分流以及安置的具体方案还没有对外公布,内部的说法是,方案根本就没有出台,但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国家铁路局的,依然是公务员身份,留在铁总的,就需要脱离公务员身份,一家企业,哪怕是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最大的央企,其员工也不能既是公司职工又是国家公务员,“很多人都愿意留在铁总,企业效益会更好一些。”上述老铁路称。

在此次的人员安置中,确实如同铁总的总经理盛光祖之前的承诺一样—不裁员,“是不裁员,但安排的岗位如果有人不能接受的话,那就自己选择离开吧。”比如之前有的人在原铁道部是处级干部,但这次机构一调整只安排了一般员工的岗位,就算不是端茶倒水、拖地扫地的勤杂工,那多数人在心里上也会有很大的落差,这个时候自己选择离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王梦恕表示,铁总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一是铁路本身就需要人,二是铁路部门包括各路局的“三产”都很多,即使有多余出来无法安置的人员,直接塞进“三产”就好了,“根本不存在裁人一说”。

在这次铁总的机构改革中,还盛传着一个让人很是心动的方案,那就是目前在职的职工可以提前五年享受退休待遇,这意味着,可以不来上班,但工资奖金什么都不少发,直到正式退休。实际上,这样的方案并不是首次推出,只不过之前的方案都是到退休年龄提前两年才能享受,而这次一下子变成了5年,如此一来,很多岗位就会空出来,“铁总在安排人的时候也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了。”

实际上,“提前退休”曾经在铁路内部系统内摆过一次不大不小的“乌龙”,上世纪90年代初,某地方铁路局为了精简机构,减员节支,曾经在该局内部动员大家“提前退休”,并明确表示,不论年龄和工龄,只要提前退休的职工就可以享受正式职工平均工资的80%,这样实行几个月以后,某天领导突然发现卖票窗口的职工全部都退休了,一个人都没有了,究其原因,原来是很多人发现,上班一个月只能拿500多元,而提前退休后,一个月居然能拿到七八百 元,结果该局的提前退休迅速被叫停了。

“很多人都盯着呢,这次又给出了5年的政策,其实诱惑力挺大的。”前述老铁路称,不过这样一来,也会有人心里不平衡,所以如果此次铁总也要实行提前退休政策,那么势必就要先平衡各方利益。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关管理部门曾承诺,对达到一定年龄的原铁道部公务员,无论分流到哪家单位,未来都将按公务员待遇退休。“这些目前都没有一个定论,现在看来只是铁总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国家还没给任何的说法。”前述老铁路称。

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表示:“原铁道部的903名公务员将分流,有些进入中国铁路总公司,有些进入交通运输部或国家铁路局,还有部分人员将进入地区铁路局。”那么铁总的人员配置是不是903人减去国家铁路局的定编130人,最终剩下的那773人,一切还都是未知。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文生更是直言,据他了解,现在铁总还在忙人员安置的问题,比如哪些处长、局长应该去国家铁路局或者交通运输部,哪些应该留在铁总等,“目前处级以上应该已经全部到位了,但往下的安置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呢。”

铁总:改革尚未开始

5月23日,铁总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了2013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无担保)发行公告,在本期票据的募集说明书中,铁总明确其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同时,透露了铁总机构编制的整体框架。

铁总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公司的法人。原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出任铁总总经理,负责公司全面工作。另设副总经理四名,分别为原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胡亚东、卢春房以及王志国;铁总纪检组组长为原铁道部纪委书记安立敏。此外,铁总还设有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调度长、安全总监、总法律顾问各一人。

而从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看,人员均来自铁道部。其中,局长为陆东福,副局长四名,为陈兰华、傅选义、朱望瑜,另一人尚未公布。此外还有总工程师,安全总监。23名司级领导和行政机关的130名工作人员。

在与原铁道部的内设机构相比,此次铁总一共设有20个内部机构,撤销了公安局,新增了物资管理部、资本运营和开发部、审计和考核局。在保留的机构中,除办公厅、运输局、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全国铁道团委、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名称不变外,其他机构,如财务司、科学技术司、人事司、劳动和卫生司、国际合作司、建设管理司统一由“司”改成了“部”或“局”。这一机构设置比原铁道部的机构多出三个。

政策法规司改为发展战略与法律事务部,发展计划司改为计划统计部,科学技术司改为科技管理部,安全监察司改为安全监督局,部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局,政治宣传部更名为宣传部。事实上,改变的只是名称,在机关内设机构中,原铁道部的“司”被改成“部”,但级别一样,待遇不变。

除内设机构的变化外,中国铁道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企业。另外,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下属上市公司。原铁道部18个铁路局也全部划入中国铁路总公司。

对于内设机构的增加,王梦恕表示多出几个部门是很正常的,人多,部门自然就多,以前其实就有,只是一直没公开过,“之前光各地方铁路局借调到铁道部总部的职工都要100多人。”王梦恕说,现在企业是自负盈亏,根本不用受什么名额的限制。

有专家称,此次内设机构有增无减,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立足于市场经营行为的企业化运作,随着铁路企业市场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其内部机构还将继续调整、细分甚至增加。其中,新增的审计和考核局是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监督管理,另外两个部门旨在加强铁路资本运作和物资管理功能。

“原来的铁道部是没有物资司的,此次成立的物资管理部,那就是说今后铁路钢材、油等物资的采购都将划归这个部门管理,其实就是为了降低和控制成本。”李文生说。

王梦恕认为,铁总内部的改革还没开始,开始后根据铁路的发展,肯定还需要设立一些专职机构,比如工程管理中心,下面要设立很多的部门,专门管理工程建设,“修一条铁路,就得设立一个指挥部,修多条铁路,就得有多个指挥部,不修,就不设。”拿郑万铁路来说,可能会在郑州和重庆各设一个指挥部,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效率,也能够对线路的有关问题进行很好地协调。

铁总的使命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关于铁总的改革,有一种说法是,铁总未来会把18个路局合并,变成华北、西北等7个区域公司,以此来对应国家铁路局新成立的7个监管局,但济南铁路局副总经济师肖德贵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坦言,这样的改法对于如今的铁总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他说,铁总是一级法人,成立的7个区域公司又是一级法人,如果七个区域公司下面还有分公司,那么又将是一级法人,这样一来就变成了3级法人,到底应该由哪一级面对客户和乘客呢,“会很混乱。”

在王梦恕看来,铁总内部将18个路局变成7个区域公司的意义不大,“如果这样,那和之前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李文生认同王梦恕的观点,在他看来,要成立几个部门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和一个企业的机构改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研究内部怎么改其实意义不大,铁总今后的发展才是大家要关注的东西”。

显然,有着10360亿元注册资金和20万亿元以上总资产的铁总,如今俨然取代中石油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央企。而且,其庞大的机构设置和职工人员,也可以号称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事实上,铁总成立之初饱受质疑,有人怀疑改革之后既存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垄断巨头,又增加了国家铁路局这样的机构,机构增加了,能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各司其职?国家铁路局这样的副部级单位,能否对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正部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副部监管正部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铁总其实就是一个过渡,未来肯定还会被拆分。”李文生说,目前最有可能的是将铁总一分为三,如果是三个区域公司,那就要按片划分,形成三个独立的主体,如果是上下分离,那也会是线路公司、货运公司和客运公司三个公司,但不管是哪种方案的三个公司,首先要出台一份收费和清算方案,之前由铁道部统收统分,现在由铁总统收统分,未来怎么过轨,怎么清算,如果理不清,那么铁路改革的下一步就无从谈起,“现在怎么走,怎么清算,怎么定方案,都还没有开始论证呢。”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李文生所说,未来会成立三个拥有独立主体资格的公司,那么就意味着,届时铁总将不复存在,“那时候铁总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李文生说,实际上从90年代初,他就开始频频参加有关铁路改革的研讨会,但讨论归讨论,总是莫名就没了下文,20多年过去了,铁路改革终于迈出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虽然到目前为止,铁总与原铁道部除了换了牌子,其他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这也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只有这一步走出去了,才能有下一步。接下来,铁总的改革目标就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新的企业制度。

铁路职称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78-02

引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客观上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铁路运输面临国内外运输业的挑战与冲击也日益严峻。企业能否建立一支适合时代许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影响职工与企业的前途,而且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发展。铁路职工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新时期的铁路职工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应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如何提高铁路职工的综合素质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铁路职工素质的现状

1、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忧患意识差。职工的“铁饭碗”思想严重,对铁路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危机感。二是竞争意识淡薄。随着铁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机构改革改组的进一步实施,竞聘将成为企业用人的主要方式。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对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束手无策。三是学习观念落后。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铁路职工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远远落后与现代企业的终生学习观念。

2、业务素质薄弱

一是理论基础不实。铁路,特别是车辆部门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偏低。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无法达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根本不会,无从下手或没有头绪,程序错乱。甚至日常的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发展潜力不足。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3、缺乏现代科学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科学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HMIS(车辆信息管理系统)、DMIS(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TPDS(铁路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检测系统)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坚强,使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越来越迫切。而讨论相当一部分职工不懂计算机、不会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客观上延缓了铁路实现市场营销、运输生产、社会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的现代化进程。

二、提高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1、思想锐意进取

紧紧围绕铁道部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的总目标,深入开展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铁道部和路局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铁路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力宣传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引导铁路干部职责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激发干部职工进一步投身和谐铁路建设的热情,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大力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的优良作风,大力发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锤炼新时期铁路职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和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和作风,形成铁路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业规范,激发铁路职工的爱党爱国爱路热情,调动铁路职工投身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高铁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和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苦干实干拼命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不断追求一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用新技术创造新业绩,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建立创新成果征集评价评审和奖励制度

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交流、表彰。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办法和政策,在企业内部研究制定实施“创新工程”的奖励办法,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按照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晋职晋级与技术职称评审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舆论宣传并行,创新实践与学习深造结合的原则,对创新有成果、贡献较突出的给予表彰激励,在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晋级加薪其他生活待遇上给予优先和优待。

3、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紧密结合铁路当前发展要求与未来发展需求,把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与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和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思想理念,自觉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把学习成果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增强铁路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建设起一支适应高铁时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在岗培训制度和技术等级培训制度,完善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成长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能手和工人技师的技术潜能,使全员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建立完善“首席技师”制,发挥掌握高超技术、绝技绝招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在车间班组和关键岗位或技术攻关中培养和形成一批技术能手,引领职工钻研业务、岗位成才,创业、创新、创优。

4、健全人才激励制度

完善技能薪酬工资制,调整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突出以技定级、以岗定酬,实现技术工人工资与职业资格证书、岗位绩效挂钩。拉开技术工种与非技术工种之间、技术等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充分体现重操作能力、重技术业务、重实际贡献的分配原则,特别要向技术含量高、科技含量高的重要关键岗位倾斜;建立技术工人的功劳簿、荣誉册、光荣墙,定分、定值记入档案,突出效绩在使用、晋升、深造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职工的潜能。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机务段

铁路职称论文例4

二、铁路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特点是融入了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如味道不同的泡菜缸,使高职生受到不同的“浸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而不同于其他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全国现有的铁路高职院校不足50所,基本上都是由铁路中专升格而来。这些学校大都是建国之初(上世纪50年代)铁路自办的,并由铁路长期管理。进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铁路“减负”的需要才陆续交地方政府,后相继升格为高职。由于一直以来铁路是这些学校的办学主体,将学校当作企业来经营管理,以铁路运营需要为出发点办学,相同的历史经历使这些学校具有浓厚的铁路文化血脉基因。铁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及鲜明的特色,它深深融合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中,并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行业和学校所模仿,从而构成铁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铁路行业文化与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异同

铁路高职院校是从铁路系统剥离出来的,二者有血亲关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联系紧密,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1.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主要的共同点:两者性质上同属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无论铁路高职校园文化还是铁路文化都属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只是学校主要是在教育中培养人,铁路行业企业主要是在使用中培养人,着力点不同;两者同属于组织文化。其形成、传播都有自上而下的宣灌,都有对组织成员规范导向和凝聚的功能;两者在形成发展上具有相融性,本质上都是开放的,除相互影响融合外,还不断吸收社会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2.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差异冲突

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和铁路文化是分属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意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还存在一些相冲突的地方。从内涵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注重过程;铁路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从关注点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注重育人,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人的资历资格,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铁路文化关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追求赢利和效益(当然也追求社会效益),注重纪律和领导权威。从功能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和塑造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铁路文化是锻炼与发掘人才潜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场所。从特点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具本校特色的文化内容,追求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表现出“书裔化”倾向;铁路文化是强调实践性文化,更讲究“实用”,表现为更多的“市场化”。从表征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崇尚个性的张扬,管理考核通常更为“柔性”;铁路文化在发掘员工创新精神的同时往往更强调合作精神及行为的标准化,管理考核也更为“刚性”。差异会引起两种文化的错位碰撞。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多数从中专升格而来,办高职的历史普遍不长,大学文化积淀少,校园文化内涵尚欠丰富。近年来,许多铁路高职院校运用现代职教理念,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铁路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总体而言,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之间错位碰撞的现实客观存在,二者深度融合不足。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对铁路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或不太适应,就很说明问题。

四、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首先,铁路文化的全面渗透、深入影响,能帮助铁路高职院校形成“铁”字特色校园文化。铁路行业精神丰富了铁路高职文化。如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这些带铁路标志的特有文化引为校园文化,能鼓励与鞭策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逐步形成铁路高职学校独特校风。学生就业去向要求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主动适应并融入铁路文化。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被输往铁路,并成为铁路新进员工的主力军。学校必须关注铁路企业对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和文化精神方面的诉求,将新的铁路文化理念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其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积极介入,能提升铁路文化的品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对铁路文化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提升铁路的精神文化水平。铁路高职院校的精心培养,形成了大学生主体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质朴品质和报效国家的高尚追求,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充实进铁路,而他们身上具有的这些文化精神正是铁路所需的。校企合作,师生经常的现场实习实训等各类活动,通过不同管道,将大学先进的理念、理性品味、创新的文化带到铁路,活跃了铁路文化,交汇融合,使铁路文化品质得到提升。(本文来自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五、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源于铁路文化、高于铁路文化”的原则,从铁路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寻找与铁路行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1.融入铁路价值文化,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校园文化对铁路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化倾向和职业性色彩,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铁路,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校园环境布置突出铁路行业特点,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对学校设施做行业特征命名,营造具有铁路特色的道路文化、广场文化和楼道文化。实现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现场氛围、铁路文化的融合。凝练如“通达”等交通运输业的特征性诉求来作校训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做人做事通达,培养健全人格。校企合作突出铁路企业文化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参加铁路暑运、春运,实践活动着意弘扬铁路“二七”精神并融入时代精神,让学生明确铁路“职业人”的角色,实际体验做铁路人的感受。

2.融入铁路服务文化,培育学生牢固的职业理念

要强化学生的铁路服务文化意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与铁路服务文化的对接。让学生记牢铁路公益性、服务性行业性质,培养“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理念。将铁路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中增加优质服务、提升素质的教育训练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铁路服务文化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于毕业时能够基本达到岗位的要求。

3.融入铁路安全文化,培育学生过硬的职业素质

铁路高职院校要强调安全文化,让每一个学生记牢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确保安全是铁路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要从文化的角度促进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环境熏陶和安全行为养成,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手段,广泛开展安全荣辱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责任观教育,使学生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引进铁路现场安全格言和安全规范相关标志、标识,建设铁路安全警示中心。要对学生进行安全、诚信守时教育,让正点成为学生深植于意识的习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校内模拟安全事故处置演练和参加铁路企业顶岗实习实践,使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技巧。要突出铁路职业素养培育。高铁或动车组司机不仅在职业意识上要关注旅客安全,还需要很高的开车技术才能保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铁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身就是文化建设。学生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做到德艺双馨,从业后参与铁路运输才能保安全。

4.融入铁路经营文化,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目前铁路企业用人标准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再到重职业态度的变化,对铁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无论成熟职业观念的养成还是正确职业态度的塑造,都需要铁路企业经营理念的有效融入。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中营造铁路经营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铁路企业承担的压力和职业责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觉刻苦学习的热情。铁路经营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倡导尽主人责、干主人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需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使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始终保有一种张力关系,找到刚性约束与人性关怀的最佳契合点。把铁路制服作为校服,展示职业风采,让学生感受做铁路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铁路职称论文例5

当前随着高速铁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铁路高职院校面临重组升格后又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跟上并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是摆在铁路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铁路高职院校与高速铁路发展的不适应

1.1 铁路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师资状况

铁路中职院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增多了,培养目标改变了,其师资力量突显出数量与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职工的总人数偏多,但专业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低职称人员偏多,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等。

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真正的“双师”教师的严重短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普通高校毕业分配而来,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专业领域较为陌生,在讲解贴近现场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时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目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不适应的境地,高速铁路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与常速铁路有较大的差异。

1.2 铁路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铁路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而建设的,高速铁路的轨道、道岔、道床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训设备面临基本淘汰的境地。原有实训设备的购置、建设曾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投资,如何短期内引进巨资更新设备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1.3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的人才培养的,如何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高速铁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也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只有强化以上三大内涵建设,才能巩固铁路特有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尤以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匹配最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两个方面才有可能彻底破解。实训条件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去实施,也才能有更好的实施效果。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

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实现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

铁路高职院校都经历过企业办学的阶段,在铁路企业的支持下都有过辉煌的业绩。由于改革的原因,脱离了原来的企业环境,但职业教育本身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创新发展原来的企业关系,而不是断绝了关系,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才能真正把握高速铁路发展的脉搏。

2.1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实现货真价实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突破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保证专业建设紧跟高速铁路的发展。

(1)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高速铁路专业实践建设真正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这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关联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速铁路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让学生学到真实有效的高速铁路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即使是取得本专业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等)的教师,如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实际专业实践工作,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他们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培养,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参与校内的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要创造机会或出台政策,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协助校内校企共建的高速铁路实践教学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监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挂职工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参与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课题攻关。学院每年与关联企业签订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课题,教师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但要实施以上三点,前提是学院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要解决当前教师紧缺的状况,我认为应加大本科毕业新分配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总体数量上满足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挂职、培训、科研开发等;同时应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分配报到手续办完后,按照学院与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校企合作协议,送到企业见习1年,经考核合格进编,然后继续在企业实岗训练1到2年,期间每年不定期回学院听课不少于4次,结合现场讲课不少于4次。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解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2)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速铁路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建设项目,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决定了一个专业乃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赋于专业带头人新的内涵,要强调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或教学管理能力。

目前很多铁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有些仅能满足于教学,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则较为疏忽,或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要加强引进熟悉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精通企业管理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培养“复合管理型”专业带头人,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以专业带头人推动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管理专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使专业瞄准职业岗位技能及专业科研技术快速发展。

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掌握当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谋划本专业的教师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的合理构建,真正走在专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称号。

(3)以铁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途径加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铁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在培训的同时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极大的激发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注重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2.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条件建设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职业教育中实情实景的实训条件的突破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实训条件,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实训养实训”, 校企双方可采用“场地互换,资源互用”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将产教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速铁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

(1)“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可把工厂、车间、流水线建在学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到校方开办产业,承担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任务。

(2)“走出去”就是学校利用企业场地在企业开办分校、培训中心、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实施顶岗实习,承担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3)“以实训养实训” 就是不管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都要尽力创建实训经济实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很多实训基地或中心等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一级经济实体的配置,只要稍加理顺就可以转入经济实体的运作,至于管理,则可以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当中的“理顺”,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一切都显得容易解决。

2.3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铁路高职院校的突破

要培养出符合高速铁路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特点。但由于所涉及的课程科目较多,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新课程。专门设立《高速铁路技术》课程,该课程包含专业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程,要求专业授课教师有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铁路职称论文例6

二、重视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施工工作质量。自工作以来,坚持钻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施工工作素质。经过自学于**年前取得*学历,于*X年取得了*(高工等等。选填)资格。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遵循施工规律,敢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行传、帮、代,力求科学利用公司技术资源,积极主动的接受施工过程中新理念、新方法,在推进科学、高效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坚持“员工为本、企业至上”、“管理现场、服务现场”的管理理念。在*年的铁路建设生涯中,所带领的项目工程部及所主持工程项目在各项目部位居前列,**年以来担任项目经理工作,**年前,在*项目工作期间先后X次被评为“**”称号,(有无着作:如论文或发表过的文章)

三、注重作风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公司行政、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管理,坚持质量高于一切,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文明施工和确保质量是重于泰山的大事,要是给不合格开了绿灯,就是给我的良心和企业的信誉开了红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担任的各种管理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公司领导、业主部门、工程监理部门和各协作队伍的好评,(被评为***X…………)

四、高度重视年轻同志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业务上,不管是新入路的见习生,还是未毕业的实习生,他都积极鼓励他们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增强业务水平能力,并竭尽全力为年轻的同志们提供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他十分重视年轻同志们的政治思想活动,项目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团支部,把团

铁路职称论文例7

二、重视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施工工作质量。自工作以来,坚持钻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施工工作素质。经过自学于年前取得XX学历,于XXX年取得了XX(高工等等。选填)资格。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遵循施工规律,敢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行传、帮、代,力求科学利用公司技术资源,积极主动的接受施工过程中新理念、新方法,在推进科学、高效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坚持“员工为本、企业至上”、“管理现场、服务现场”的管理理念。在XX年的铁路建设生涯中,所带领的项目工程部及所主持工程项目在各项目部位居前列,年以来担任项目经理工作,年前,在XX项目工作期间先后X次被评为“”称号,(有无着作:如论文或发表过的文章)

三、注重作风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公司行政、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管理,坚持质量高于一切,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文明施工和确保质量是重于泰山的大事,要是给不合格开了绿灯,就是给我的良心和企业的信誉开了红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担任的各种管理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公司领导、业主部门、工程监理部门和各协作队伍的好评,(被评为…………)

铁路职称论文例8

二、重视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施工工作质量。自工作以来,坚持钻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施工工作素质。经过自学于XXXX年前取得XX学历,于XXX年取得了XX(高工等等。选填)资格。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遵循施工规律,敢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行传、帮、代,力求科学利用公司技术资源,积极主动的接受施工过程中新理念、新方法,在推进科学、高效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坚持“员工为本、企业至上”、“管理现场、服务现场”的管理理念。在XX年的铁路建设生涯中,所带领的项目工程部及所主持工程项目在各项目部位居前列,XXXX年以来担任项目经理工作,XXXX年前,在XX项目工作期间先后X次被评为“XXXX”称号,(有无着作:如论文或发表过的文章)

三、注重作风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公司行政、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管理,坚持质量高于一切,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文明施工和确保质量是重于泰山的大事,要是给不合格开了绿灯,就是给我的良心和企业的信誉开了红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担任的各种管理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公司领导、业主部门、工程监理部门和各协作队伍的好评,(被评为XXXXXXXXXXXXXXXXX…………)

铁路职称论文例9

尊敬的领导:

兹介绍本单位 同志,前来报考中央党校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

该同志现任职务,职级 。技术职称 。于 年 月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毕业。

请予接洽。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研究生报考介绍信范文二

XXX:

我是在大二学期国际经济法的课程老师。这门课是大四上半学期的一门核心课程,郝铁兵在上课时候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参与互动,在课程表现出很好的理解能力和扩散性思维,其演讲的能力和口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课程的Coursework为一个20页的Report,论述的是国际经济法的基础及一些现行的法律问题,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最新成果。郝铁兵独立完成了这项task,从最初的选题,到之后的查阅以及写作,以及最后的校对审核。

因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很广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研究方向和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又包含了从过去到现在的很多思想和法律理论。郝铁兵在进行coursework前,就选题方向和思路与我进行多次讨论。经过指导,郝铁兵寻找到了切入点,并将写作工作非常有条理的展开。这次coursework属于对单个课题的论文型写作,郝铁兵从图书馆的文献以及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文献,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最后获得了84分的分数。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研究生报考介绍信范文三

兹介绍我单位 同志,前往报考省委党校20XX年在职研究生。

该同志于 年 月参加工作,现任 职务,职务级别为 ,专业技术职称为 。该同志于 年 月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同志的学历为 。

请予接洽。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研究生报考介绍信范文四

兹介绍本单位 陈大伟 同志,前来参加安徽师范大学20XX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复试。

该同志现任 胡家河小学班主任及语文教师 职务。本科学历。技术职称 小学一级 。于 20XX年 9 月 1 日来我校参加工作,

请予接洽。

此致

铁路职称论文例10

2000年,张炳南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历任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理事、铁路高职和中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铁路职业教育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编审委员会副主编、辽宁铁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市人才协会副主任、吉林市人大代表等职务。

张炳南教授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他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以“外抓生源、内抓管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不断推进和深化学院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使学院更加优美和谐。在他的主持下,学院率先在本系统推行了干部竞争上岗和全员竞聘上岗;率先在本系统进行了“模块教学”的教学改革,实施分级教学、分层教学和学分制管理,切实提高了管理和教学质量;率先在本系统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省了办学经费支出。为转变办学理念,他组织全校教工开展了大讨论,确定了该院“高起点规划学院、高质量建设学院、高标准管理学院、高效益经营学院、高素质提升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以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专业贴紧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的办学特色。几年来,学院的办学能力不断提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逐年攀升。2006年首次高职招生,突破计划11.5%,报到率达到97%,2007年突破计划12%,报到率达到98%,创吉林省高职高专学校报到率之首,在籍学生达近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在97%以上。在教学方面,张炳南还主持制定了多种激励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使学院的教改和科研的氛围越来越浓。他还亲自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近两年,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10余篇。

张炳南教授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早来晚走,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基本上每天提前1-2小时到学院检查两个校区的学生、管理、服务和教学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他作风严谨,办事公道,不为权利所诱惑。对学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实行责任追究。他主持制定了《建设(修缮)工程、物资集中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建立了“管办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运作方式是采购(招标)、验货、付款三分离。他亲自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揭示板、公开栏、校园网、代表团组长联席会和干部会议等多种校务公开方式,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在他的带领下,使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曾被评为铁道部铁路职工高等教育达标学校和吉林省成人高等学校先进单位;学院还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沈阳铁路局、吉林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吉林省、吉林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他个人曾荣获“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吉林省最佳经营者”、“吉林市劳动模范”、“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等称号。

铁路职称论文例11

2加强和改进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适应铁路运输经营发展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铁路改革发展和运输经营重点工作,积极探索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路子。

2.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促进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举措,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职业教育培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够引导培训,培训能够提升素质,素质决定质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领导和组织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要切实掌握本单位铁道行业特有工种和社会通用工种岗位达标的落实情况。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化要求,有计划地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到鉴定任务明,底数清,并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规范工作程序,有序推进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2完善流程,加强基础管理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要不断完善各项鉴定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务办法,优化考评程序,落实督导制度,加强题库建设,推行理论机考模式,建立职业鉴定信息库。建立工作人员、考评考务人员、督导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鉴定质量。各基层站段对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和基础资料的管理。及时维护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做到基础资料交接规范清楚、归档完整,特别是在基层站段整合和重建时,要及时将整合和重建站段的技能鉴定资料进行交接。新建单位要及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情况摸底统计,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连续性。

2.3加强组织,提高鉴定质量

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针对铁道行业工种变化,及时调整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业标准。本着为企业和职工服务的原则,采取集中规模鉴定与分散鉴定相结合,模拟演练鉴定与现场实作鉴定相结合,技能鉴定与现场生产、技能鉴定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2.4加强考核,注重队伍建设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官,考评员队伍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关系到职业鉴定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新形势下高铁时代铁路企业能否科学、准确地选用培养技能人才。因此,在选聘考评员时要结合现状,在原有考评员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实行全解重聘,择优选聘。要在基层站段技术骨干中选拔、培养、补充考评员队伍。同时,在选用考评员的任职资格方面,要严格把关。①考察考核考评员是否精通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水平。②考察考核考评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以及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的思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③考察考核考评员能否熟练掌握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考评技术,对所承担职业工种的测评工作,应对和正确处置在考评过程中出现的突况。对取得资格的考评员要实行择优聘任,鉴定职能部门与考评员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完善考评人员工作守则和管理办法,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培养优秀考评人员。逐步建立责权明晰、奖惩分明、动态管理的考评人员管理体系。

2.5培养选拔,补强师资力量

培养选拔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精通业务,有实践经验,热爱职工教育工作的技术骨干(工人技师、高级技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为职工解读规程、规则(规章)、标准,传授技艺、应急处置技能,开展示范性演练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死”预案变成精彩生动的“活”演练。这种“最直接、最简明、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职工(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的真正目的。

2.6开拓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期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人社厅[2012]181号)文件精神,创新技能人才的选拔和评价方式,研究探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环节,明确工作责任。根据新时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际,加强现有的新增铁道行业特有工作内容的研究,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编制提供依据。修改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命题、考务管理以及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使之与铁路发展进程相适应,为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