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体育教案论文

体育教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4:53

体育教案论文

体育教案论文例1

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游戏种类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进行游戏的设计。例如,本文作者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以及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下的体育游戏设计:选择了《我是神炮手》和《抢运炮弹》两个游戏分别训练学生把球抛出的能力和捡球的能力,通过两个游戏的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技能。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站在事先准备好的圆圈上进行炮弹的抛射,根据比赛的口令进行有顺序的抛射。在抢运炮弹游戏过程中,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比赛开始后每个小组的一个队员去抢炮弹,只有在前面的队员回到原来的位置以后下一个队员才能开始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抢的炮弹多的小组为胜利者。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在炮弹的抛射时,根据学生所抛的距离分成几个不同的档次,分别有不同的得分,设置四个档次,分别为10分、9分、8分和6分,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以后对于得分最少的人做20个仰卧起坐,对于倒数第二名的同学做10个仰卧起坐。在抢运炮弹的时候根据每个小组所抢炮弹的差距让输的一方做俯卧撑。在根据上面的游戏过程和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及提升了学生动作的熟练性还能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体育游戏

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本文作者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异性追逐跑的游戏,具体的游戏方法如下:首先在游戏开始之前根据不同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包含一个女生和男生,可以采用男生追逐女生和女生追逐男生两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要设置追逐者之间的合理距离,在女生追逐男生时可以设置一米的间距,在男生追逐女生时,可以设置10-15米或者更长的间距,这样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方式。只有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游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生理上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可以根据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

1.3根据教学的发展规律设计和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很多教学规律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当根据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应当遵循教学的服务性规律,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有些教师单纯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要求,随意的设计体育游戏,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遵循全局性的规律,应当根据教学的全局性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特别是在游戏时间的选择上。例如在分组练习中不能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最后要遵循实效性的规律,运用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能忽视这个教学的根本目标。

1.4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所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应当设置大约六分钟的游戏时间,这些游戏完成的质量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成功,在进行这一部分体育游戏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常用的游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因此需要创新,例如可以进行《听数抱团》的游戏,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在《桃花朵朵开》的音乐背景下排成纵队围着老师进行慢跑,同时学生要问老师开几朵桃花,学生根据老师回答的数字组成相应的团。在课程开始时设置的游戏不要具有太大的活动量,不要有过于激烈的游戏,例如不应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安排折返跑游戏。在课程中间部分的游戏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新的技能,又要对学生以前的内容进行练习,因为这段时间的课程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应当安排提升体育技能方面的体育游戏还要安排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课程结束时选择的游戏应当能够使学生逐渐从一节课的劳累中恢复过来。例如在实心球课的放松过程中,游戏的选择是为了放松学生的手臂,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了一个《微波阵阵》的游戏,将教师作为中心,四周围上学生,当老师随机的指到一个学生时,该学生需要做单侧的抖手臂的动作,用手臂模拟波浪的形态,在同学不断抖动手臂的过程中就连成了波浪,让学生游戏的同时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来放松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体育课程,学生就会非常期待下一次的体育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案论文例2

一、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选择方面分析,20世纪发达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呈现出民主化的特点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教育行政也不例外。从总体上看,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主要是加强教育行政的民主管理,促进教育决策和教育立法的民主化以及公民参与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意识。实行民主的教育行政已经成为一种总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点。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管理民主化的主要趋势和特点,一是奠定教育行政的法律基础,即实行法治, 二是建立健全审议制度。

(一)实行法治目前,多数国家都以法令为依据,确立了自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一是宪法,二是法律,三是命令。除英国无成文宪法外,其他国家均颁有宪法,对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确立了各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结构。美国宪法中虽无教育方面的具体条文,但依据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教育行政管理权为各州的保留权,而联邦政府则没有教育行政管理权。各国在宪法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有关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如日本的《教育基本法》、法国的《高等教育指导法》、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美国的《国防教育法》等,都是各国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对教育行政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法律。

(二)健全审议制度世界各国教育行政机关都设有种类繁多的审议或咨询机构。美国在联邦设有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联邦职业教育审议会、联邦成人教育审议会等十多个审议机构,各州教育行政机关也设有州职业教育审议会等。英国教育和科学部设有中央教育审议会、师资供应教育审议会、研究委员会审议会、全国地方高等教育审议会等,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也 设有区域性教育审议会等等。法国除中央设有国民教育最高审议会外,还设有全国高等教育及研究审议会、全国学校配置委员会以及各类职业教育审议会等十多个审议机构,大学区教育行政机关也设有地域高等教育及研究审议会、大学区学校配置审议会、区域青年审议会等数个审议机构,地方各省的教育行政机关也设有省初等教育审议会、辅导审议会等。日本文部省设有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审议会、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产业教育审议会和学术审议会等,各都道府和市町村教育行政机关也设置社会教育审议会、地方产业教育审议会和体育活动振兴审议会等。为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各国的审议机构组成人员,除了行政官员和专家学者外,也包括教职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专业团体代表等。如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置的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民众代表、民选地方官员代表、公私立中小学代表、公私立大专院校代表和教育部官员代表,英国的中央审议会的成员包括中小学、教师协会、企业界、科学界和宗教界的代表,法国的国家教育最高审议会的成员包括国立公立学校教师代表、私立学校教师代表、教育行政代表、其他各阶层代表(政府各部、家长联合会、雇主联合会、雇员联合会),日本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成员包括大学教育人员、中小学教育人员、新闻界和企业界的代表。设置审议会的目的就在于集中集体智慧,扩大信息源,防止教育决策的重大失误, 监督和纠正教育行政机构的偏差。

二、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务进行管理的理念追求方面分析,20世纪发达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呈现出科学化的特点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不仅指在教育行政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讲求计划、研究发展及客观正确。现在多数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都十分重视计划及研究发展。

(一)重视教育计划随着现代国家管理教育事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教育行政职能的日益复杂,许多国家都在努力使教育行政管理能够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已是现代教育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教育计划的制定而言,多数国家在其教育行政机关设有专门研究或制定教育计划的部门,如美国联邦教育部设有教育计划和预算司,英国教育和科学部设有师资、计划、国际关系及统计司,法国国民教育部设有计划委员会,德国教育部设有教育计划司,日本文部省的大臣官房和大学局都设有计划课。就世界各国正在实施的教育计划而言,教育计划的范围和种类也在日益扩大。有的国家单独制定国家的教育计划,有的国家把教育计划作为国家综合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有的国家将教育计划纳入国家的经济计划。教育计划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有长期计划,也有短期计划。教育计划还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计划,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终身教育计划等。

(二)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由于现代教育越来越社会化,许多教育问题也日益复杂化,单凭教育行政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往往不能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性的教育科研机构从事各级各类教育的客观研究,以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许多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在教育的机构中设置了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大力从事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行政工作。在中央一级,法国设有国立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问题。日本设有国立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史、教育思潮、教育计划、教育行政、普通教育、比较教育等。英国设有英格兰和威尔士全国教育研究基金会,研究范围涉及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与考试。美国原先设有国立教育研究所,在联邦教育部成立后,并入该部的教育研究和发展司。这些研究机构除从事教育研究以外,还负有开展教育咨询的重要任务,为教育决策提供各种指导性建议和方案,从而使教育的政策、规划、标准等,都能建立在科学与合理的基础之上。

三、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务进行管理的权限划分方面分析,20世纪发达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呈现出均权化的特点为了加强中央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同时又充分发挥和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代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地方的管理权和学校的自主权,还给地方以更多的权限,而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也在采取措施,将涉及全国利益的教育事业归由中央统一管理,逐步加强中央的权限。也就是说,实行教育行政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正在相互靠拢,相互协调,逐渐趋于均权化。在均权制度下,中央教育行政负责制定教育方针和政策、各级教育制度、全国教育规划等,地方则遵照既定的全国目标和标准,根据地方的需要,拟定具体计划并付诸实施。

(一)国家干预教育事务日益加强由于各个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增强竞争力,都把教育作为竞争的根本手段。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表示,要把发展教育作为任期内的首要任务,为了使美国在21世纪能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他呼吁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和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增加联邦教育拨款,资助一系列全国范围的计划。德国总统赫尔佑克强调,教育是德国在21世纪知识社会中的立足之本,并提出了教育改革六项主张。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指出,要确保加拿大在新的全球经济中获胜,就必须加大投资,帮助大学加快现代化步伐并提高其科研能力。法国总理若斯潘认为,重新将教育置于优先地位是国家的义务。学校不仅要完成教育使命,还应当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使每个人自童年起就不断保持共和国价值高于一切的深刻感情。日本前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将教育改革与行政、财政、社会保障、经济和金融的改革并举,强调人才是日本的唯一资源,教育改革是国家政治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明确提出,教育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事业。意大利政府将教育改革列为1998年优先解决的三件大事之一,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实际能力,提高21世纪意大利的国民素质。这些动向预示着国际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社会的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由此不难看出,国家插手教育事务的趋势将会日益加强,并将通过制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调控全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实现国家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从全局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消除地区间的教育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途径和措施加强国家对教育事务的干预程度。

(二)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自二战以后,实行教育行政管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的作用,进行各种探索、改革和尝试,给地方适当的权限,以满足地方的特殊需要。在此问题上,法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在高等教育方面,法国于196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基本法》强调了大学的自治性和独立性,大学在行政、财政、教学方面享有自治权。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央集权也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例如确定并实施了小学高年级、中学、技术学校以及大学技术学院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区特点的原则;地方拥有管理某些人员、奖学金和学校建设的权力。法国设立了各系统的督学制度,以沟通上下情况。此外,如前所述,法国还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之外,设立了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各种咨询、审议机构,这些机构不仅回答行政方面的咨询,还行使教育方面的各种诉讼、惩罚案件的预审或终审等重要职权。监督和咨询机构的活动,不仅起到了对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的制约作用,而且促使各级行政部门所做决定合乎各地实际。

四、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务进行管理的素质要求方面分析,20世纪发达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都有走向专业化的趋势和特点,这种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一)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设有一个主管教育事务的专门机构。只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不同,教育行政的渊源有别,有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从属于一般行政,有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独立于一般行政。但是,各国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尽量维持教育行政管理专业部门的适度独立性。美国受历史传统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仍然保持学区独立的状态,不受一般行政的干涉。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也不受同级政府的直接指挥, 而是独立于一般行政之外,实行上下垂直领导。中央、地方的高级教育行政官员一般要经总理或内阁提名,大学区总长代表教育部长,大学区督学(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代表大学区总长,两级层层把关,在本辖区内行使权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自成体系,不受同级地方行政长官的领导。德国与美国、法国不同,由于受施泰因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内务行政一部分的行政观念的影响,德国一向把教育行政管理视为内务行政的一部分,但也十分重视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所起的作用。英国和日本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则介于上述两种之间,其基本特征是,在一般行政与教育行政之间维持一种比较均衡的关系。

体育教案论文例3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emphasizes theory, instruction and outer shape but underestimates practice, introspec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study motivation and enduring interest,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reflect teaching, and form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cerned in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e when choosing a case, keep the thinking deliberate and flexible, make students as the mainstay, teach in small classes in a gradual and orderly approach, and keep studying to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cas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mplement

一、 高师语文教学论实效性不高的检视与归因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教育专业重要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反观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主要仍是一种外控的理论传输模式,存在着“三重三轻”的误区,具体表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力量体现,知识只有与现实的教育情境发生关联,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远离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导致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决策力极其缺乏,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

2.重传授,轻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教学却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正如专家所说:“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1]

3.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

现有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2]。

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知识将很容易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怪圈”,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论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另一方面,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生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却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近乎“标准答案”的理论学习,并不能使他们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和教学情景,从而就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又称为范例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在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较晚。1986年,美国教育司研究协会(ARER)年会中,“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工作组提交的报告提出:“教学案例能够阐明种种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应成为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之后,教师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才进入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阶段。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之我国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即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是把它作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和点缀,案例教学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为此,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架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对隐含着教育理论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这种将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是一种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超越,有效地架设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持久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显得过于被动。由于缺乏与实践的密切融合,学生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较多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情境、细节具象逼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体验场景并将他们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样、鲜活、富有故事情节的实践描述,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感性,非常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逼真的语文教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在反复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联系特定的真实情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语文教学理论迅速地多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情景中清晰地把握关键的问题,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之优点,并能够及早发现和检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强大的持续发展的作用。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中,讨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讨论本身是一个互相启迪、互相引发的过程,对挖掘教学智力源泉大有裨益。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过程,是综合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从中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迪。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探讨、研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协作、支持的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培养反思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

1.结合实际,编选案例

编选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不是素材的任意堆砌,而应经过仔细筛选,精心编排组织。在编选案例时应注意:(1)针对性。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还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几个相关片断的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体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代表性。(3)真实性。教学案例强调真实、自然,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若隐若现;信息的提供也是含蓄的、零乱的。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正是如此,要靠教师自己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决策。(4)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尝试。

2.周密灵活,关注思路

要周密安排、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分三个环节:(1)提供、呈现案例。这一过程要做到:一是时机恰当。可在讲解语文教学知识点时呈现,也可在讲解之后呈现。二是方式多样。可印发语文教学案例材料,可教师描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模拟再现情景。(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案例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并注意控制时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案例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3)总结、评价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可以由教师对语文教学案例讨论作出精练、全面的归纳、总结、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提供的具体的、全方位的情景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的不确定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一个小组以5~7人为宜,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组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上。教师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能使学生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是随意评价学生的见解影响学生的思路。(3)全面评价。要改变仅期末书面考试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教育教学规律等。

4.小班授课,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教学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教师仅仅讲授教学论概念和原理,教学效果显然不好;二是过度使用案例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很难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的结果容易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不能起到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正确的做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的体系和思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之以相应的案例,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案例教学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它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能够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动态,并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提炼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锻炼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既生动又实用。

体育教案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0-02

1.研究对象

本文把《体育概论》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在乐山市图书馆、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体育概论》教学以及案例式教学等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电子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2.2 专家访谈法。利用节假日走访乐山市、成都市、内江市、雅安市、自贡市等所辖高校相关专家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咨询相关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案例式教学在《体育概论》中的应用中的意见和建议。

2.3 问卷调查法。首先,针对本研究内容的需求,根据体育科研方法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问卷的设计,分专家问卷、学生问卷、一般教师问卷三个部分;其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同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有效问卷和问卷的有效率均达到90%左右。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有较高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所要调查的问题。

3.案例式教学在《体育概论》中应用的基本步骤

3.1 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重点是选择切实可行的案例。针对《体育概论》的内容,选择与之联系紧密、新颖、方便可行的案例进行课前贮备工作。这些案例可以源自中小学或高校体育课堂实践,也可源自中小学或高校体育活动;也可源自竞技体育相关内容;也可来自群众体育与之相关的体育现象。然后,结合《体育概论》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理论和案例交相映辉。

3.2 案例背景介绍:在进行案例教学前,需要先介绍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背景,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人物角色、环境等。为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做好"大环境"的铺垫工作。

3.3 学习案例:案例教学中,案例学习至关重要,让学生熟悉案例的内容,获取案例中的信息,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能举一反三,列举出更多相似的案例来与大家分享。

3.4 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结合《体育概论》相关内容,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课本上的理论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或者说是能用课本上的理论来解释案例。

3.5 总结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或小组长要进行归纳总结、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或有遗漏的地方,做重点讲解。

3.6 课堂反馈:在课堂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认识到本次课的收获得失,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更有效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4.《体育概论》中应用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4.1 案例要真实准确:也就是说案例的选择经得起考量,尤其是自己亲自取材的案例,例如某某中学的一节某某内容的公开课,一定要详实,可以拍成视频,这样就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4.2 案例具有代表性:体育案例相似或雷同的不在少数,在案例选择上一定要"慧眼识人才",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避免累赘嗦。

4.3 案例具备较好的实用性:所选案例能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

4.4 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案例教学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提学习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案例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深入透彻的分析至关重要。

5.结论与建议

新形势下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技能就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育概论》这门基础理论课程,要改变其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的特点,就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手段,案例教学与之结合是走出传统教学方法的路径之一,实践中收到来自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的正面反馈,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例如:案例的新颖程度、案例也要"与时俱进"、案例分析的科学性、案例分析的严谨性等。

参考文献:

[1] 马帼英 廖越 赵峰:体育概论运用四步教学法的尝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4期

[2] 任晓玲:案例教学法探略[A] 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03年

体育教案论文例5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体育教案论文例6

说明:适用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和教育管理专科学员国开网形考任务考试。

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思名著________。[答案]《论语》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答案]《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答案]《大教学论》

从根本上说,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有________。[答案]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结构上来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答案]基本功能;

衍生功能

从作用[答案][答案]对象上看,教育可以分为哪两种功能(

)。[答案]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方向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答案]负功能;

正功能

[答案][答案]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_____。[答案]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应该包括(

)。[答案]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

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

音乐智能、人际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

)。[答案]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答案]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教育者

关于教育对象,我国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的是__________。[答案]孔子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答案]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

)。[答案]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交流功能;

文化创新功能;

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的是:_______。[答案]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_____。[答案]夸美纽斯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答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体现在(

)。[答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手段、设施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答案]人的现代化

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依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和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等,教育形态可分为______。[答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正规的教育和非正规的教育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答案]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答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社会生产力

柯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道德两难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_。[答案]劳动起源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答案]平衡;

顺应;

同化

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下面哪个学科(

)。[答案]基本学科

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________中。[答案]《学记》

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答案]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答案]人的个性化活动;

人的社会本性;

人的自然本性

人的素质有哪些特性(

)。

[答案]个体性;

基本性;

稳定性;

内隐性

人口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

)。[答案]人口的就业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数量的多少;

人口质量的高低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答案]社会生产

人类身心的成熟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这是因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在生理上有一个特性是(

)。[答案]有漫长的不成熟期

认为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华生

社会[答案][答案]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答案]生产力水平

社会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口;

生产力;

政治制度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___。[答案]《学记》

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杜威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答案]个体差异性

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作出揭示的是东汉________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答案]许慎的《说文解字》

下列说法中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论点是______。[答案]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布鲁纳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哪些(

)。[答案]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理由(

)。[答案]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

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答案]人口功能

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

。[答案]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关键期

以下[答案][答案]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答案]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以下[答案][答案]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答案]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以下哪项没有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提高人口素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多因素论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遗传、环境及活动综合作用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赫尔巴特

在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中,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意见,是处于(

)。[答案]前习俗水平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处于什么阶段(

)。[答案]感知运动阶段

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答案]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在西方,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有________。[答案]夸美纽斯;

斯宾塞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

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_________。[答案]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________。[答案]循序渐进原则

政治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答案]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宗旨和目的;

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答案]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

作为“传统教育”流派代表的赫尔巴特倡导的教育主张________[答案]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____。[答案]儿童中心;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二、判断题

《论语》的产生标志中国教育学的萌芽。

[答案]对

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答案][答案]错

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对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答案]错

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答案]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答案]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答案]错

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答案]错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体格匀称的婴儿和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那么,我保证能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想要选择的那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是的,甚至也可以把他训练成乞丐和贼,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天才、爱好、脾性、能力、禀赋,也不管他是什么种族。”他的观点属于学校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错

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错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错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答案]错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答案]错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指产生于现代社会时期的教育观念。

[答案]错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对

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答案]错

形考任务2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答案]19世纪末

下列属于隐形课程的是(

)。[答案]班级布置;

校规;

校园规划;

学校建筑

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

)。[答案]表现性评价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

)。[答案]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别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答案]成人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

普通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包括(

)。[答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答案]初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中等教育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答案]初等学校;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幼儿园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答案]国家课程

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

)。[答案]地方课程

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是(

)。[答案]校本课程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答案]定向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调控功能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各门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是(

)。[答案]公开课程;

官方课程;

正式课程

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作用的课程是(

)。[答案]非正式课程;

潜在课程;

无形课程

隐性课程也被称为(

)。[答案]非正式课程;

潜在课程;

无形课程;

自发课程;

隐蔽课程

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答案]活动课程

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的课程是(

)。[答案]综合课程

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是(

)。[答案]学科课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是(

)。[答案]分科课程

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福禄贝尔;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萨特

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工作性评价;

决策性评价;

研究性评价

显性课程也被称为(

)。[答案]公开课程;

官方课程;

正式课程;

显露课程

我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壬寅学制”以及“(

)”。[答案]癸卯学制

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

)的总称。[答案]教育机构;

运行规则;

组织的体系

一般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是(

)。[答案]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

)。[答案]诊断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

)。[答案]形成性评价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凯兴斯泰纳;

孔德;

那托普;

裴斯泰洛齐

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科学发展水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答案]课程计划

(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答案]课程标准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答案]修业年限

二、判断题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课程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答案]对

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答案]对

分科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答案]对

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答案]对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

[答案]对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答案]错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案]错

教育目的是[答案]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方针和道路的总要求。

[答案]对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答案]错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答案]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答案]错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答案]对

课程计划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答案]错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答案]对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是分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要使劳动者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消灭全部分工。

[答案]错

我国高等学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大类。

[答案]错

学科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

[答案]错

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答案]错

学制即修业年限。

[答案]错

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答案]对

在我国,特殊教育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缺陷的儿童少年的教育,也包括天才教育和品德不良儿童少年的教育。

[答案]错

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错

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答案]对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从实践角度来讲,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

)。[答案]把德育目标变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

创造良好条件给予相应的人、财、物保障;

让家长和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认同感;

通过强化措施和机制把德育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将德育目标层次化、系列化、具体化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隐性德育内容的是(

)。[答案]德育班会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答案]班级授课制

通过[答案]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答案]品德评价法

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答案]心理咨询法

德育实施过程中,常用的认知明理法包括(

)。[答案]报告;

讲解;

谈心;

座谈讨论

德育实施过程中,常用的品德评价法包括(

)。[答案]表扬和奖励;

操行评定;

批评处罚;

评比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答案]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下列哪些属于德育方法中的实际锻炼法(

)。[答案]各种学习活动;

规范训练活动;

交往活动;

文体活动

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规范性的内容和(

)的内容。[答案]意义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教书育人

德育过程的操作特性是(

)。[答案]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

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

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

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答案]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答案]发现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方式可划分为(

)。[答案]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

)。[答案]讲授法

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答案]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属于(

)新理念。[答案]体验教学

我国当今推崇的教学新理念,除了有效教学、反思性教学外,还包括(

)新理念。[答案]对话教学;

生成性教学;

生命化教学;

实践教学;

体验教学

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属于我国当前推崇的教学新理念中的(

)新理念。[答案]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知行统一

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或情境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答案]陶冶教育法

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答案]长善救失

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

)的德育原则。[答案]疏通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疏通引导;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长善救失

“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答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施加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以下哪些属于品德行为类目标?(

)。[答案]礼仪要求;

生活习惯;

文雅健康;

职责规范

德育的实质在于(

)。[答案]育德

二、判断题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案]错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答案]错

对学生进行疏通引导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尽量不要使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

[答案]错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错

教学就是上课。

[答案]错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答案]错

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

[答案]错

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带有综合性。但实践中,由于总体目标比较笼统、抽象,所以各个学校往往要根据总体目标和本校的可能性[答案]对德育目标进行程度和水平上的再选择,提出本校(或本班)的具体德育目标。因此,就实际而言,德育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对

所谓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答案]对他们导之以行,使学生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

[答案]对

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法。

[答案]对

学校德育活动都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的。

[答案]错

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答案]错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错

形考任务4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

)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答案]教师

(

)也是学校的民主管理机构,但最后的决策行为,则由校长采取。[答案]校务委员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答案]长期性

《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有(

)。[答案]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是针对(

)时期学生提出的教育重点。[答案]童年期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

)方面的差别。[答案]方向;

强度;

性质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在下面的(

)这部法律中做出了规定。[答案]教师法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为(

)。[答案]教育信念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

)。[答案]以上三项的集合

教师法中赋予教师的权利包括(

)。[答案]报酬权;

参与权;

发展权;

教育权

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主要包括(

)等类别。[答案]骨干教师培训;

教师职务培训;

新教师见习期培训

教师聘任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

)等。[答案]辞聘;

招聘、解聘

教师职业的作用有(

)。[答案]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和道德价值的作用;对个体的潜能和智力培养的奠基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答案]职业准备阶段

教师专业知识中“怎么教”的知识包括(

)。[答案]关于儿童的知识;

有关教育的知识;

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教学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

)。[答案]教务管理;

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答案]工程师;

临床医生;

园丁

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答案]伴奏者;

促进者;

领导者;

协助者

目前得到共识和认可的学校管理原则主要有以下(

)原则。[答案]导向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

)时期的表现。[答案]少年期

童年期的教育重点是(

)。[答案]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答案]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

正面鼓励为主,锻炼意志品质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答案]人身自由的权利;

生存和安全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下列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答案]动机;

情感;

性格;

兴趣;

意志

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时期。[答案]少年期

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答案]合理编制学校预算

学校管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形成一套合理、稳定而有序的规范,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确保学校工作稳定健康地发展。这是(

)原则。[答案]规范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答案]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学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这也是学校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答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这是(

)原则。[答案]导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以(

)为出发点和归宿。[答案]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人事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所进行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答案]教师考核管理;

教师聘任管理;

教师资格管理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是(

)。[答案]童年期

引导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

)阶段要面[答案]对的教育问题。[答案]青年期

在情绪控制上,由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属于(

)的年龄特点。[答案]青年期

在认知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答案]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是(

)的年龄特点。[答案]青年期

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

)之间。[答案]90-110

二、判断题

“班”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基层组织单元。[答案]对

《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答案]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原则和结果的处理。具体来说,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面、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和升学率。[答案]错

班主任有义务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以期形成教育合力。[答案]对

办学效益主要考虑社会效益,学校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答案]对

对待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我们要早发现、早培养。[答案]对

对于教师来说,文凭是必要的,但为了获得文凭而实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体验才是其收获的专业发展本身。[答案]对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与智力发展无关。[答案]错

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答案]错

教师中心论只把学生看做教育过程的客体,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答案]对

教学在学校里进行,教学管理是学校的职责,与教育行政部门关系不大。[答案]错

近代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答案]错

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答案]错

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答案]错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合理、高效,适合小学特点、符合现代科学管理要求的领导体制。

[答案]对

体育教案论文例7

关键词:学校体育档案;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9

1.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学校体育档案的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第二,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薄弱,不能明晰档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档案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体系不健全;第四,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档案运用价值有限;第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档案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体育教学的综合考察和体育科研的资料缺失,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创新。

2.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档案的方法

为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价值,从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档案的运用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2.1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

随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体育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立体育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模式下强调数据库建设、数据压缩和整理、资料拷贝、数字录入等技术和手段,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介质档案替换成数据型的计算机阅读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点在于数据储存容量大、查阅快捷、便于保存等。规范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档案库建设标准、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保存技术、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只有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制度,才能有力保障档案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前进的,那么,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样,随着体育信息资料的发展而出现动态化的调整,动态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强调的是在工作中依据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档案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完善档案工作提供互补性的技术支持。如新的数字技术运用、查阅档案面的扩展、丰富档案内容和利用档案能力提高等。

2.2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是指学校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和物品,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档案内容也复杂多样,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运用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档案分类是一种高效途径。卢元镇教授将文化大结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内核的心的层次、中间的物和心相结合的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中间的制度文化形态、内层的精神文化形态。结合卢元镇教授的文化结构理论和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孙丽的分类方法,将体育档案第一级划分为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以及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把这三类档案分为一级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级档案分类。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以具体物质形式表现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参考资料、学生考评资料等,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部门工作档案、体育活动档案和人事信息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和程序档案。依据文化结构理论模式和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下一级档案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理清档案内容的结构层次,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

2.3重视档案在体育工作中运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学校今后更好地发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档案的运用,明确档案的价值。首先,档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其他体育档案内容,从学生个人信息中提取学生考核资料、学习过程资料、学习态度资料、学习能力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制作学生学习信息表,在结合现有体育设施设备、科研资料、教学资料和政策制度要求,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学习。第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档案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学生现状、教材分析、教学参考文献、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评价和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满足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科研是不可少的,档案中大量的教师文献,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教育趋势、体育活动方案等可以反映学校长期以来的体育文化建设,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提供实际依据;体育档案健全,存档时间长,学生活动内容记载丰富,为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和佐证。第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取校园活动中好的积极的事例作为基础,大力创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学校育人发展目标。

3.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档案工作,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制度化管理,有利于理清学校体育档案范畴,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的开发与运用。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健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深刻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能为今后体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身的档案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孙丽.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体育教案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 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体育教案论文例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 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 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 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 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 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 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 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体育教案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22

The Difficulties and Outlet to Theory Case 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ake Education Psychology Course for example

ZHOU Panpan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Abstract Case teaching is gradual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edagogy.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to theory case 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n puts forward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oretical cases: simulation and authenticity, highly fit with theory and heuristic.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explore a teaching model for theory case teaching to achieve for a double win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and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case teaching; theoretical cases

实践出真知,教育理论的提出来源于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探索,其目的是在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然而当前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形成一种消极认识,将“教育理论学习”与“枯燥空洞”相挂钩,这恰恰背离了教育理论的真实初衷。为改变这一现状,不少研究者聚焦于案例教学,期望通过在理论教学中采用真实、具体的案例缩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 教师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独特性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应用在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的相关培训教学。目前国内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应用型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审计等、法学、信息技术、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许立新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为学生(即师范生或接受在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与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①

笔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相比有其独特性。第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自我求学生涯即独特的案例资源。师范生在求学生涯中经历过真实的教育实践,也体验过很多教育问题,师范生对案例教学中呈现的教育事实具有较高的熟悉度,这一点是商业、法律等其它领域案例教学所没有的。第二,师范生培养中均有实习安排,师范生通过实习再次进入学前教育或基础教育现场,以独特的参与方式体验或观察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在实习中师范生会不自觉地将体验或观察到的教育事实与自我求学生涯中的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这都是丰富而又独特的案例原型素材。

2 教师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类型与特点

索桂芳教授在《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根据案例作用的不同,将案例分为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前者主要是教育理论的运载工具,用于例证和阐明教育理论,后者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工具。②笔者认为案例的类型可以根据运用案例讲授的内容特点来分类。教育理论案例主要是指在讲授经典理论时所采用的案例,教育实务案例则是在讲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的原则策略等内容时所采用的案例。经典理论一般具有明确的代表人物、清晰的基本理念和完整的体系结构,结构性相对良好,但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如教育实务。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实务往往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务在结构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上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会有差异。教育理论案例的选取要匹配所教理论良好的结构性,教育实务案例要匹配所教实务的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索桂芳教授分析案例选择策略时也提出类似观点,如果案例教学的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③以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育心理学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经典理论,如何选择设计与理论高度契合的理论型案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3 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困境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真实性,案例读起来像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④许立新在其硕士论文《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中提出,所谓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⑤具体到理论案例教学,笔者认为理论型案例要基于真实教育情境、同时匹配理论的理念和结构进行设计,即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笔者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教学中遵循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两大困境。

第一,案例的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之间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案例和理论的结构化水平以及两者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上存在差异。其一,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是问题式的,结构性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是经过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思维结果,体系结构相对良好。其二,案例与理论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有别。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而提出的,范围较广;而理论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载体是文本资料还是视频录像,其展示的教育事实范围相对有限。

第二,师范生实际理论基础与理论案例教学对师范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高要求之间存在冲突。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能够优化理论案例教学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对师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原有理论水平相对薄弱,虽然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是通过案例讨论进行理论升华时会出现理论表述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相对零散、理论体系建构受限等问题。理论型案例如何设计才能兼顾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师范生的实际理论基础,这一问题促使笔者在教学中展开探索尝试。

4 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模式探索

4.1 理论案例教学之理论型案例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创编是理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应突出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案例具有模真性。索桂芳在研究中提出,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引人的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案例教学模式重视案例,但不止于案例,还要通过“直观”引出对本质结构的洞察。⑥对教育本质结构的洞察并非只能通过“直观”的教育实践中自然发生的事实才能实现。曹正文在《把握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点》一文中提出案例的模真性特点,由于教学时限的制约,案例作者往往按照自己意图基于自然发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使得案例最终呈现为一个被简化或者优化了的客观实际。也正是这种真实性和模拟性相结合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能极大地凸显教学的实践性的特点。⑦笔者认为案例的模真性是创造性改编理论型案例的前提,其中真实性要求教师在改编案例时需要以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而模拟性则是教师改编案例时创造性的真正体现。

第二,案例与理论保持高度契合性。理论的形成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研究,因此理论教学应该着眼于对更多或一类教育事实的分析,而不应局限于单一教育事实。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的案例创造性改编应该保持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材提供的理论框架进行教学,应该在深度研究所教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据此对诸多或一类教育事实进行概括化和模拟化设计,通过创造性改编呈现简化或优化的教育事实,原教育事实只是案例的原型素材。

第三,案例具有启发性。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习者透过教育现象洞察教育本质。理论型案例需要在保证模真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基础上,启发师范生透过案例情境中的角色、行为和事件“反观”自我和真实的教育情境。如笔者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执教过程中基于“小马过河”进行创造性改编讲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透过小马的经历能够反观自己的成长以及当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 理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理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需要结合模真性、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三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改编案例。笔者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案例教学说明理论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表1 理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领会所教理论的基本理念,确定理论型案例选择的基本方向。

班杜拉认为“效能是一种生成的能力”,⑧自我效能的生成性这一特点突出了个体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这一基本理念。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小马过河”中“小马”的经历,当我们接受某种学习任务后,自身之前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小马接受“磨面”这一任务后,其自我效能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首先是遇到从来没有渡过的河流时产生的自我设问“我是否有能力成功过河”;其次是在老黄牛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设想“我可能成功过河”;再次是在小松鼠的言语劝说下产生的自我否定“我没有能力成功过河”;然后是在妈妈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期待“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在实践中尝试过河;最后是成功过河后产生的自我肯定“我有能力成功过河”。可以说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逐渐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所教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第二步,建构所教理论的整体结构,对案例中模真性的教育事实合理设疑,并进一步“反观”真实的教育问题。

首先,笔者从妈妈布置磨面任务前对小马目前所拥有能力的评估进行设疑。从“小马妈妈为什么鼓励小马独立完成磨面的任务”。讨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汇报提炼如下:(1)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小马妈妈自己有过“过河”的经历,所以通过对小马过河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充分信任,并鼓励其独立尝试,增加小马的实践锻炼机会,丰富其自身经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师范生可以就教师的设疑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做出的总结与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其次,笔者针对老黄牛、小松鼠和妈妈在小马过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设计问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小马对自己能否成功过河的判断有什么变化,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笔者根据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生成时的影响因素对案例故事进行改编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如果在小松鼠之后,另外一匹跟小马个头差不多的小马顺利地从河的对面走过来,小马会有什么改变?(2)如果这是一场竞赛,鼓号声、啦啦队的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小马作为参赛代表会有什么改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总结出的影响因素有言语的积极鼓励、言语的消极暗示、过程中的困难挫折、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榜样作用、外界环境、个人的性格等,与班杜拉的理论体系高度契合。

再次,引导学生“反观”当下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任务,束缚孩子的发展空间,剥夺孩子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的机会。高估学生能力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表现为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给予难度过大的任务,使得学生失败经验不断累积,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无效能感”,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像小马一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原则与策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炼出合理评估学生能力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对榜样和自我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估、正确评估言语劝说的性质和作用、恰当利用外界环境,调控和维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等培养原则,表明学生对所教理论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能力。

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对案例进行延伸设疑。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集体效能”的概念。基于此,笔者将案例进行了延伸性改编设疑:马群马拉松比赛现场,刚开始小马们都是热血沸腾的,跑着跑着,参加比赛的小马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太远了吧,你看我都喘不过气了,我坚持不下来了”,于是有小马停了下来;“算了算了不跑了,我不行的”,又有一些小马停下来……小马们陆陆续续地退出了比赛,只有一匹小马坚持到了终点。当人们为它欢呼庆祝时,才发现原来这匹小马又聋又瞎,它根本听不到同伴们说了什么,也看不到同伴们退出比赛。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学生能够结合自我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反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与“我们能行”的集体效能感之间的双向激活以及“我不行”的自我无效能感与“我们不行”的集体无效能感之间的恶性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不仅要关注具体理论的体系,还应全面了解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回归实践进行延伸性设疑,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事实。

第三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实或实习中观察到的教育事实,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师范生这一丰富独特的案例资源。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因此,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回归真实具体的教育事实,可以是单一的教育事实,也可以是某一类型的教育事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5 结语

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和师范生的共赢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理论案例教学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兼顾教学和科研两项基本工作。一方面理论型案例的模真性要求教师广泛搜集教育事实,并充分发挥教学创造性对教育事实进行改编,呈现出简化、优化的教育事实案例的过程可以促使高校教师不断丰富自身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要求教师深度研究所教理论完整的发展过程,准确把握其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对案例中的教育事实进行合理设疑,引导师范生“反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促进高校教师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研究意识和能力。从师范生的角度看,一方面通过挖掘自我求学生涯中的教育事实这一独特的案例资源,可以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理论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分析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专业理论视角。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作为兼顾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质量提升和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该受到重视并推广应用。

注释

① 许立新.案例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新视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17.

②⑥索桂芳.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7):72.

③ 索桂芳.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7):73.

④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

体育教案论文例11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运用

我们在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