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设计论文

网络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54

网络设计论文

网络设计论文例1

自80年代以来,工程设计行业CAD的应用已经有相当大的发展,大部分设计单位已抛掉了图板而由计算机辅助完成设计,其中部分设计院的CAD应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不少院已达到人手一机并接近100%的CAD出图率。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设计院的深入和普及,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在这普及推广CAD应用的10余年里,很多工程设计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和电子图档,这些都是无形资产,它们的积累构成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这些电子信息分散在单个的PC上,无法对其共享和利用,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检索和查询,由于缺乏管理,久而久之变成了电子垃圾,反而影响了日常生产。各设计院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电子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其质量规范体系必须与国际接轨。PDM(ProductsDataManagement)产品中的工作流程控制模块,以其严格的工序审核和制约,可为实施ISO9000提供有力的工具。

工程设计部门已开始从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重整、优化企业内部的设计工具,对设计过程进行重整,以便更有效地组织生产。但面临如下问题:

随着电子存贮的各种图纸文档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浏览和查找这些电子图档?

改型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和已有的图纸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如何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

设计变更时,如何利用图纸的版本策略来跟踪设计,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如何应用计算机将全面质量管理或ISO9000质量标准有效地贯彻到设计流程中去?

如何对设计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如何加强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间的交流和协同?

如何将大量历史资料归档,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并逐步积累,建立通用件、通用图库?

如何有效地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工作量的均衡、调整、评估?

如何有效地对项目及分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踪、调整?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合适的网络,并且要有相应的网络应用软件。

2工程设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各设计院建网工作的关键是方案选择,要从网络的传输介质到面向用户的应用系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包括:综合布线子系统、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和产品数据管理子系统(图1)。

在这个网络系统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网络提供可靠的传输介质,使之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能支持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网络子系统则在布线系统的基础上,为高层的应用系统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为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子系统是网络的基础,只要满足一定的数据传输带宽,满足网络的管理要求即可,它们具有与一般企业网络相似的要求;但是,最高层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应考虑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满足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

图一:网络系统组成示意图

2.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为了满足网络对于带宽、管理、扩充和灵活应用的要求,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拟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它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网络布线用五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光纤,每个用户节点与网络连接…,这里不去详细讨论。

2.2计算机网络系统

考虑到整体目标和目前的发展趋势,网络可采用10Base/100BaseT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拟用WindowsNT或Novell作为网络系统软件,并采用相应的网管软件和防病毒软件。本文也不作具体讨论。

2.3网络应用子系统

为了满足工程设计部门的特殊要求,上海交通大学金维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针对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引进了PDM(ProductsDataManagement)技术来开发有关的网络应用软件,一般来讲,PDM是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的技术:

l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部件信息,结构配置、文件、CAD档案、审批信息等;

网络设计论文例2

1.1Moodle的主要功能模块

(1)课程管理模块教师通过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对课程的设置进行管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维护等,还可以将课程打包导出备用。(2)资源模块教师可以将文档、PDF、Flash、视频、声音等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也可以通过链接得到Web上的外部资源。(3)作业模块教师通过作业模块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教师再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打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数和评语,查找自身的不足,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4)互动评价模块互动评价模块是Moodle中一个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其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出勤率、知识点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5)测试模块由教师自定义题库,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类型,并分门别类的存放于题库中,可以在课程中重复使用,也可以供其他课程使用。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评分。(6)论坛模块论坛是重要的课程活动模块,交流和讨论的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论坛通常包括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公众论坛等。(7)投票模块通过投票模块可以对某件事情进行投票表决,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给出多个答案,激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或者从学生的投票中得到一些关于教学的反馈意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8)聊天模块聊天模块的功能与聊天室类似,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对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打破师生间交流的时空限制。

1.2Moodle在网络课程中的优势

(1)Moodle网络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运用。(2)Moodle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行开发和修改各个模块,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交互模块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及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促进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3)Moodle网络课程的环境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并对精品课程进行维护和管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由此可见,如果将Moodle网络课程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低成本、高利用率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减轻了教师在课程管理上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要通过IE浏览器就能方便的进行学习。

2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平台。根据需求分析和Moodle平台的特点,将网络课程平台分为管理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和交互平台四大部分。

2.1工作环境设置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Linux+Apache+MySQL+PHP体系构建的,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3]本系统需要将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PHP语言与WindowsXP结合起来,即完成工作环境的设置要求。

2.2系统的安装

首先需要安装好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再将Moodle文件安装到EasyPHP文件目录下的WWW文件夹中,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按照Moodle安装页面上的提示安装即可,然后再根据提示配置MySQL数据库,最终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

2.3Moodle网络课程的构建

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资源共享,注重交流互动的设计原则。(1)课程设置教师以网站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进入课程设置模块创建课程,在课程的编辑模式下,每个主题对应一个下拉列表,课程的内容以文档、幻灯片、Flash、声音、视频、网页等形式由教师上传到服务器上,完成课程的设置。(2)交互设置Moodle平台是交互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教师同样可以在课程编辑模式下,进入评价、测试、讨论、投票和反馈等模块,实现交互的设置。(3)用户注册在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注册账号,提交个人信息,可以注册的账号类型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种类型,注册完成后即可进入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和学习。

网络设计论文例3

简洁性原则不仅是指广告画面或者表现形式上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而且要在简单中表达关键思想。网络广告中的信息只有尽可能简单化,才更容易被广告受众理解和接受。只有简洁的广告才能更好地体现主题诉求,才能有更好的传达效果。网络广告创意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广告受众在接收到广告信息后能较为容易地对其进行信息解析,从而理解信息。如果网络广告的信息表述过于繁杂,在广告画面中所包含的的信息量过多,那么就算受众注意到广告,也不能及时准确地理解广告内容,也就谈不上促成受众的购买行为了。

(二)文化适应性原则

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广告受众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的网络广告文化注重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注重群体对产品的精神需要,较为忽视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西方网络广告文化则侧重于个体和个性的发挥,强调自由的氛围和冒险超越的境界,强调人性、个性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塑造个性、张扬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凸现个人价值为特征的的西方网络广告文化特点。在广告创意中,应考虑所面对的广告受众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只有适应受众的文化背景,与其接受程度、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广告创意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广告。

(三)互动性原则

网络广告创意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本身的媒介特性,即交互性和实时性。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大多数时候是单向传播讯息,网络广告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互动性。网络广告的互动是实时、多次和持续的互动,可以实现人性化双向互动交流,能直接和广告受众进行互动。互联网使广告受众和广告主更加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双向互动通讯优势、利用电脑终端的丰富表现形式是对广告创意的巨大挑战,也给了广告创意很大的空间。

(四)思想性原则

无创新的广告,不足以吸引人;无思想的广告,不足以感人。优秀的网络广告,必须要耐人回味、发人深省。只有这样的广告才能给受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只有具有思想性的网络广告才能展现广告对象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理念。网络广告的思想性原则体现在广告的创意追求上,网络广告的创意目标不仅是推销产品和服务,还应该通过健康的审美观、新颖有趣的表现手法、高尚的格调来引导受众理性消费,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艺术性原则

网络广告创意是将图象、声音、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元素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意图进行组合设计的活动,艺术性是创意活动过程中的魔术师,常常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网络广告创意首先要有绝妙的立意和构思,其次要有实现这个创意的艺术创作。无论是静态或动态的广告,都应具有艺术美感的造型、独特的构图、和谐而鲜明的色彩等元素。如用绘画,就运用各种美术类别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技法;如用摄影,可采用迥然不同的光影效果以设计千变万化的别致造型。夸张对比、巧妙变形、形态重叠、重复组合、移花接木、隐形构成、淡出淡入等,都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其目的就是在瞬间改变人们正常的感觉习惯,感染、打动每一个受众,艺术性地突出广告对象的核心价值。

二、网络广告的创意表现

网络广告设计中的所有设计元素,包括文字、图像、色彩、编排等元素的设计和运用,都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特点,让尽可能最大的受众群体看懂、理解和接受,这是网络广告创意表现最主要的目的所在。因此设计者要善于运用各种设计语言和设计技巧,充分发挥文字、图像、色彩、编排等设计元素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做到受众关注———产生兴趣———促成售卖的系列过程,整个网络广告的页面要使受众以最方便、最快捷、最易懂的方式获取到广告传达的信息语言。

(一)网络广告中的图像

从视觉角度来讲,图像会比文字的表达更为直观。一张好的图片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客户。网络广告的图像类型主要包括商标、图形、插图、照片等。网络用户需要简洁、概括、通俗的图像语言,给受众提供正确而印象深刻的视觉信号,借助图像的形象引导受众集中注意力,完成从兴趣到联想,再到购买行动的一系列过程。图像整体信息要明确,避免信息误导,一切能分散受众注意的装饰、色彩、图像等,要大胆删减,否则只会降低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得不到广告传播信息的最终目的,从而失去了图像本身的作用。

(二)网络广告中的图形

网络广告设计与其他视觉艺术设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人们在网络广告前停留的时间往往很短暂,这就要求网络广告的图形要在几秒钟的时间,准确地把广告的主题信息传播出去。要让图形充分充当无声推销员的角色,让受众在无需过多解释的情况下对产品产生兴趣和关注。图形比文字语言给人的感觉更有亲切感,比文字解说更容易在短时间内理解广告的信息内容。网络广告中的图形往往都是起到展示产品、表现功能、强调特点的作用,利用图形对比可以让受众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外观、用途、使用方法。尽量用图片解说———这是网络广告乃至整个广告业运用已久的技巧。

(三)网络广告中的文字

网络广告的文字部分由标题、正文、标语以及说明文组成。标题是广告文案的主题,是一个广告诉求产品信息和内容的重点,其作用是引人注意,留下印象,产生购买兴趣。在整个广告的版面和构图中,始终处于最醒目和有效的位置。正文是广告文案的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部分,是将广告标题的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使受众清楚了解产品信息,建立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以进一步了解认识。标语是产品和企业的广告语,往往是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语,用以区别产品和企业与其他同类产品和企业的特色、特点的,带有一定文学魅力和内涵的语句。说明文是广告涉及的企业地址、联系方式、产品价格、售后等真实有据的资料。网络广告的文字信息要精良,要简约,广告的诉求点不要太多,受众的记忆力是有限的,网络广告最好将最简单、最有助于受众记忆的诉求点说出来,把产品和企业的卖点植入受众的心里,不要过多的文字和图像。

网络设计论文例4

1通信协议的制定

协议是用来管理通信的法规,是网络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由于DSP可以实现对网卡的直接操作,对应于OSI网络模型,网卡包含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全部内容,因此,规定了数据链路层上数据帧封装格式,就可以为基于DSP的局域网络中任意站点之间的通信提供具体规范。因为以太网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局域网之一,在以太网中,网卡用于实现802.3规程,其典型代表是Novell公司的NE2000和3COM公司的3C503等网卡,所以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试验平台是以DSP为核心构成的以太局域网,主要用于语音的实时通信,所使用的网卡为Novell公司的NE2000网卡。NE2000网卡的基本组成请见参考文献[2],其核心器件是网络接口控制器(NIC)DP8390。该器件有三部分功能:第一是IEEE802.3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逻辑,实现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CSMA/CA(带碰撞检测功能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协议以及CRC校验等功能;第二是寄存器堆,用户对NE2000网卡通信过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对这些寄存器堆中各种命令寄存器编程实现;第三是对网卡上缓冲RAM的读写控制逻辑。DP8390发送和接收采用标准的IEEE802.3帧格式。IEEE802.3参考了以太网的协议和技术规范,但对数据包的基本结构进行了修改,主要是类型字段变成了长度字段。所以,以DSP为核心的局域网内通信数据包基本格式如图1所示。

DSP读出数据包和打包从目的地址开始。目的地址用来指明一个数据帧在网络中被传送的目的节点地址。NE2000支持3种目的地址:单地址、组地址及广播地址。单地址表示只有1个节点可以接收该帧信息;组地址表示最多可以有64个字节接收同一帧信息;而广播地址则表示它可以被同一网络中的所有节接收。源地址是发送帧节点的物理地址,它只能是单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指网卡的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

在源地址之后的2个字节表示该帧的数据长度,只表示数据部分的长度,由用户自己填入。数据字段由46~1500字节组成。大于1500字节的数据应分为多个帧来发送;小于46字节时,必须填充至46字节。原因有两个:一是保证从目的地址字段到帧校验字段长度为64字节的最短帧长,以便区分信道中的有效帧和无用信息;二是为了防止一个站发送短帧时,在第一个比特尚未到达总线的最远端时就完成帧发送,因而在可能发生碰撞时检测不到冲突信号。NE2000对接收到的从目的地址字段后小于64字节的帧均认为是“碎片”,并予以删除。在数据字段,根据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用户可以预留出若干个字节以规定相应的协议,以便通信双方依据这些字节中包含的信息实现不同的功能。

2基于DSP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如果基于网络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很容易地编写出优秀的网络通信程序,但这些程序必须依附于网络操作系统。而在DSP环境下,必须深入了解网络接口控制器(NIC)的工作原理[2],通过对网络直接编程,实现局域网内任意站点之间的通信而完全抛开网络操作系统。

DSP对网卡的通信过程控制就是DSP对DP8390中各种寄存器进行编程控制,完成数据分组的正确发送和接收。DP8390的所有内部寄存器都是8位,映像到4个页面。每个页面有16个可供读写的寄存器地址(RA=00H~0fH)。页面的选择由命令寄存器CA控制。第0页寄存器用于收发过程,第1页寄存器主要用于DP8390的初始化,第2页寄存器则用于环路诊断。DSP对寄存器的操作是将寄存器作为DSP的端口设备,其实际物理端口地址(PPA)为网卡基本I/O端口地址(BIOA)与寄存器地址(RA)之和(即PPA=BIOA+RA)。应注意的是,PPA与寄存器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对PPA的读操作与写操作并不一定是对同一寄存器进行的,这种情况在第0页尤其明显。用户数据分组在DSP和网卡交互是通过网卡的数据端口实现的,既可以用DMA方式也可以用PIO方式读入数据分组或将数据分组送至网卡RAM缓冲区。在本系统中,DSP采用DMA方式对网卡进行数据读写。网卡的数据端口地址(NDPA)为网卡基本I/O地址(BIOA)加偏移地址10H(即NDPA=BIOA+10H)。

网卡通信过程控制可分为网卡初始化、接收控制和发送控制。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2.1网卡初始化

网卡初始化的主要任务是设置所需的寄存器状态,确定发送和接收条件,并对网卡缓冲区RAM进行划分,建立接收和发送缓冲环。具体过程请参阅参考文献[2]。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块网卡被赋予一个物理地址,以便通信站点的标识。这个物理地址存在网卡的PROM(存储地址为0000~0005H)六个单元中,在网卡初始化时,通过远程DMA读入DSP内存中,并送入网卡物理地址寄存器。在一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如果能正确读出网卡的物理地址,则说明网卡硬件基本没有问题,网卡的上电复位和DSP对网卡的初始化顺利通过;另一方面,这个物理地址可以用于DSP网络系统中的点名、包的过滤丢弃等服务,也就是说,在链路层根据数据帧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确定数据报从哪里来,是否接收或丢弃。网卡初始化时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接收缓冲环的设置,为了有效利用缓冲区,NIC将接收缓冲区RAM构成环形缓冲结构,如图2所示。

接收缓冲区RAM分成多个256字节的缓冲区,N个(N最大为256)这样的缓冲区通过指针控制链接成一条逻辑上的缓冲环。缓冲环的开始页面地址存入PSTART寄存器,环页面结束地址存入PSTOP寄存器。PSTART和PSTOP确定了接收缓冲环的大小和边界。为便于缓冲环读写操作,还需要2个指针:当前页面指针CURR和边界指针BNRY。CURR确定下一包放在何处,起着缓冲环写页面指针作用;BNRY指向未经DSP取走处理最早到达的数据包起始页面,新接收的数据包不可将其覆盖,起着缓冲环读页面指针的作用。也就是说,CURR可以告诉用户网卡接收的数据分组当前放到了什么位置,而BNRY则用于确定DSP读缓冲环到了什么地方。由于接收缓冲区为环形结构,BNRY和CURR相等时,环缓冲区可能满也可能空。为了使NIC能辨别这两种状态,规定当BNRY等于CURR时,才认为环缓冲区满;当缓冲区空时,CURR比BNRY指针值大1。因此,初始化时设置:BNRY=PSTART,CURR=PSTART+1。这时读写指针不一致,为了保证正确的读写操作,引入一软件指针NEXTPK指示下一包起始页面。显然,初始化时NEXTPK=CURR。这时,缓冲环的读指针对NEXTPK,而BNRY只是存储分组缓冲区的起始页面边界指示,其值为NEXTPK-1。

2.2接收控制过程

DSP完成对DP8390的初始化后,网卡就处于接收状态,一旦收到分组,就自动执行本地DMA,将NIC中FIFO数据送入接收缓冲环,然后向主机申请“数据分组接收到”中断请求。DSP如果响应中断,则启动网卡远程DMA读,将网卡缓冲区中的数据分组读入学生机存储区,然后对接收缓冲环CURR、NEXTPK、BNRY指针内容进行修改,以便网卡能从网上正确接收后续分组。DSP响应网卡接收中断后,接收控制过程如下:

①设置远程DMA的起始地址;RSAR0=00H,RSAR1=Nextpk。

②设置远程DMA操作的字节数,这个长度在46~1500字节范围内根据具体要求自己确定。

③0A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远程DMA读。

④从网卡数据端口依序读入数据分组,注意,最先读入的4字节非数据分组内容,第1字节为接收状态,第2字节为下一包页地址指针,3与4字节为接收字节数。第2字节内容应该送入Nextpk,其它字节根据用户要求处理。

⑤修改边界指针BNRY=Nextpk-1。

⑥清除远程DMA字节数寄存器RBCR0和RBCR1。

2.3发送控制过程

DSP先执行远程DMA写操作,将内存中的数据分组传至网卡发送缓冲区,然后启动发送命令进行数据分组发送。发送控制过程如下:

①设置远程DMA的起始地址为网卡发送缓冲区起始地址;

②设置远程DMA操作的字节数;

③12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远程DMA写;

④依序送出数据分组至网卡发送缓冲区;

⑤清除远程DMA字节数寄存器;

⑥设置发送字节数寄存器TBCR0和TBCR1;

⑦12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数据分组发送。

3发送方发送频率的控制

发送方发送频率的正确控制主要保护两点:一是有一个最小发送时间间隔,否则会因为接收方不能及时接收而导致系统瘫痪;二是发送频率能够足具体的功能实现要求。譬如在语音的实时通信中,发送频率就取决于声卡的采样频率。在8kHz采样频率时,声卡每秒钟采样8000字节,采用1024字节需用时128ms,如果通信协议规定发送1次传送1024字节有效数据,则必须每128ms发送一次才能保证缓冲区有新数据待发送,也才能保证接收方有新数据播放。128ms是一个理论计算数值,在实际的操作中采样速度和发送频率之间总是不能完全匹配,而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大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控制技巧来实现正确发送,就会造成声音抖动和延时。解决的办法是双缓冲技术和双指针控制,并且根据采样速度和发送频率之间的匹配情况送入不同的发送通信进行处理后发送。正确发送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每次发送的都是新数据,二是能满足接收方总在播放新数据的需求。

4接收方防止数据包的丢失

网络设计论文例5

1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规模进行精品课程及其网络化建设。然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复用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分散且孤立,严重阻碍课程资源在高层次、大尺度上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各高校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出系统内部的资源描述格式或者使用己有的资源格式,并以不同方式组合,直接导致现有的精品课程可移植性差,造成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开发的局面。

因此,要想在最大限度上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必须在共享资源的制作和管理上遵循标准化原则,实现资源复用和协同操作。基于知识管理的SCORM(SharableContentObjectReference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标准及相关技术为实现此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知识管理视野下的SCORM规范

JerenmyGalbreath将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管理就是应用技术工具和程序来处理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

SCORM是在己有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可访问性、协作性、持久性和可重用性的特定模型fa7。通过对学习内容单元的元数据在开放系统进行登记,允许人们通过开放机制对其进行搜索、链接、组合、交换,以支持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习系统自动智能地发现、组建、共享和扩展教育资源,方便地实现知识的管理。

3系统设计

3.1课程设计及制作

1)课程学习对象的制作。学习对象的制作包含学习内容的制作和学习对象’的元数据描述。许多软件已经具备将课程资源制作成学习对象元数据的功能,如Thesis(它支持MicrosoftOffice.Flash.DreamWeaver)3,ReloadEditor2004等应用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创建和配置符合SCORM标准的多媒体学习内容,而且内容可以在任何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上运行。

2)课程学习对象开发。课程学习对象开发包括交互代码嵌入和学习对象包装。交互代码包括AP工,提供学习者交互信息的表单和传递javascript的函数。学习对象的包装主要为学习对象创建元数据文件、内容清单文件和包交换文件。学习者可以从其中提取必要信息注册到学习资源注册系统,而学习对象本身则存储在某个LMS(LearningManagementSystem,学习管理系统)的学习资源库中。

3)课程包装。课程包装是把整个网络课程看作一个学习对象,为其构建元数据文件、内容清单文件和包装交换文件。课程包装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学习对象包装,但是在构建内容清单时最好采用子内容清单的方法构建。

4)课程与LMS集成(图1)。LMS提供学习内容传送,跟踪、报告、管理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进度、学生交互等一整套功能}4aoSCORM中LMS被看做是一个智能化服务端,由它决定传送什么课程资源,何时传送以及进行学习管理。将精品课程与支持学习对象标准的LMS集成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需要以及跨平台等特性。集成时可以将整个网络课程的包交换文件直接导入,也可以分学习对象逐个导入,LMS通过解析内容清单文件即可生成课程目录。

3.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3,分为3大部分,即基本信息库、XML数据库和课程库。基本信息库用来存储课程和用户的基本信息;XML数据库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库,其中每门课程、课程的每个SCO都有自己的XML文件;课程库则存储所有的课程。

3.3系统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资源库系统采用B/S多层模式结构,软件层采用J2EE平台及JSP}--Servlet十JavaBean的开发结构,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4关键技术的实现

4.1SCO与LMS间接口的技术实现在对SCO进行Wrapper时,建立APIWrapper.js这样一个javascript文件,分别对应上述APIAdapter的API函数建立相应的function,示例如下:

FunctiondoLMSInitialize(){Varapi=getAPIHandle();

If(api==null){Alert“无法完成LMS的API启动”);

Return"false";}

Varresult=api.LMSInitialize(““);//此处调用Adapter和LMS间的通信

If(result.toString()!=”true”){Var

err=ErrorHandler();}

Returnresult.toString();}

在建立好相应的AP工Wrapper.js后,就可以在制作的学习对象中实现对这些function的调用,以完成SCO与Adapter间的通信。例如,在可执行学习对象中加入这样一段javascript:

javascript:……

Varresult=doLMSInitialize();

If(result!一true){..…}

Result:=ReadURL(“javascript:

doLMSInitialize()”,100)

这样就初步实现SCO与APIAdapter间的通信,也为LMS的Launch工作做了初始化。但是对于LMS还是无法使用和显示,因为APIWrapper.js只是对SCO的一个打包过程,使它符合DataModel,并没有实现与Server端的LMS进行通信。要实现这一步,需要在Server端建立一个APIAdapter.java来完成Adapter与ServerLMS的通信,实现DataModelSCE的数据传送。

4.2学习对象显示

接口的技术实现APIAdapterApplet.java是一个严格按照标准制定的类,通过编写该类实现sco在LMS中的通信和共享所需要的符合SCORM规范的API。该Applet在LMS启动时自动启动,在该类中实现全部的API函数,以LMSInitialize为例:

PublicStringLMSInitialize(Stringparam)//SCO调用的第一个且唯一调用的API

{Stringresult;

Result=cmiBooleanFalse;//初始化为未启动

StringtempParm=String.value0f(param);

If((tempParm.equals("null”)日tempParm.

equals(“”))!二true){

This.1msErrorManager.

SetCurrentErrorCode("201");

网络设计论文例6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实施的环境,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应用程度。因此,在我国实际情况下,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发仅靠专业开发公司是不能满足目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认真探索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才能加速网络课程的开发,以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主要是指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网络信息、网络资源及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要有完整的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课程中还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栏目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讨论,此外还有多种学习工具可供学生选择。这形成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化和教学方式丰富化等特点。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虽然有许多特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应进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的融合,即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基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融合”的思想,借助网络技术为会计教育带来的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在实践中,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第二步,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第三步,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一)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

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会计核算的教学软件,严格按会计核算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分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建立单项会计实验操作模块,同时设计综合的业务操作规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会计操作及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及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供、产、销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做到全过程的会计实务一体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会计专业业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业务,适应信息社会给传统会计业务带来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

(二)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

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是指教师模拟企业现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索问题,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及发展学生分析、整理所需财务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研究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在学生探究财务问题时,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

(三)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要借助ERP这种管理工具来完成,即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由教师组织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学生模拟企业团队,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这里模拟的企业管理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管理环境,教师根据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上各个环节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为不同角色的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帮助他们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开展业务协作的一些工作方案。因为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会计专业开展这种协作学习,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实行企业销等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注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与别人协作。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思考判断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群体中与别人相互协作。

三、对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应用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笔者发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从其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那么,其应用效果如何呢?主要表现为:

(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教学效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多、教学信息更新快等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丰富了信息量,从而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着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

总体上讲,使用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使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对其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有时因会计专业知识的相对枯燥乏味或对会计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迷失方向甚至由于信心不足而出现放弃等情况,还有学生反映网上资源更新不够及时等等。四、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只注重学习内容的呈现,而忽略了教学设计。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光有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让学生能够坚持学习。虽然大部分课程的课程实施方案(细则)里都有课程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但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所以,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方法缺乏了解,这就使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比较丰富,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但这也成为一个致命缺点,即资源包罗万象,过于庞杂,使学生眼花缭乱,思维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改为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组织上课,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及网络教学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还不能方便、自如、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

第四,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设计。网络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是非常容易的,多数学生不能把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环节。

五、完善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环节的研究

会计专业知识相对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有学习方法的介绍。由于大多数课程开发人员是由会计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很少有教育技术专家的参与,所以课程中出现的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而没有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这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使用。因此,建议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或者对参与开发的人员进行有关“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模式以便更好地为网络教育服务。

(二)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会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这主要是指按我国高校中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教案,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演练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实验的模拟操作。当前我国网上的“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人员还应从资源库的可操作性角度加强设计,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在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等。而且对于重要知识点,通过链接、提供相关内容、参考文献、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材料,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会计”这个概念,提供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几个网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到好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网上人际情感交流

课程建在网上,可以借助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营造一个智慧共享,合作学习的交流和协作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以它的宽容、自由、平等、及时、大容量、超链接等优势开发着学生的智慧。但这也是目前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需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项技术支持。教学质量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会计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特点确立信息扩充点、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点,通过交互界面设计,如开辟集中答疑、教师信箱和常见问答库(或问答天地)等交互操作模块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和重点、难点解答,以及学生之间学习心得交流,这样便于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为了保证学生高效自主学习,要运用“启发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通过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在线完成作业、在线考试、提问、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其中,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出: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等要求。新加坡肯特岗数码研究院研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型的学习帮助系统,它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他可以使得教学平台操作更加简便、快捷,会计学科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网络设计论文例7

关键词:CAI;积件;积件系统结构;网络课件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网络设计论文例8

1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传统设计方法是主要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进行经验类比设计。在计算方面只进行静态分析,并将载荷,应力进行集中处理,对计算数据的误差采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做法。传统设计以手工设计为主,使用简单工具,进行人工计算绘图。除此,传统设计是一种串行设计,即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所以,一种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要花很多时间,这样开发周期长,且串行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经常导致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现代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机械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使得各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Web的国际互联性和资源共享性,建立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虚拟设计小组,通过分散组合在各地域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个企业的局部特长,所以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个统一且易于访问的平台下进行异地的合作与设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快速开发出所需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做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机械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机械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许多知识领域。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看,主要研究设计过程的建模、设计优化理论等。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看,应研究如何对现有的设计资源进行组织和,使得这些资源能方便异地的设计人员进行查询和调用。这些资源包括各种专业化的计算、分析程序,供设计使用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所以要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的获取与调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等,为远程设计中分布式资源的获取和调用提供基础和借鉴。

2国内外远程机械设计发展

2.1远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远程设计让设计人员通过浏览器输入设计参数,服务器自动进行选择和计算,根据确定的参数返回产品的规格或设计图形。远程设计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其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和节省了设计成本,真正意义上释放了工程技术人员。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远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避免重复开发;降低了企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三层B/S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软硬件的配置要求;因为远程设计一般都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这不仅加强了各领域专家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一次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2.2远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在国外领域,有关远程协同设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比较早,主要有:①上世纪8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首次提出T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集成制造实验室开展了一个名为Cybercut的研究项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WW的设计和制造系统。③英国建立EdinburghEngineeringVirtualLibrary网站,提供工程设计、制造需要等各种信息,建立了基于Web的虚拟制造中心,提高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④美国的Microsoft公司和UnigraphicsSolutions公司联合研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基于知识的协同设计支持网络环境“DesignKnowledgeNetwork”,减少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快速获取全球设计知识的基础的同时,进行产品创新设计。⑤英国Liverpool等大学研究并且应用人工智能和Internet提供滚动轴承的网络化的设计服务。

2.2.2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主要有:①西安交通大学理论与轴承研究所为主、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支持产品协同设计的网站-现代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网络旨在推进现代设计,主要提供设计知识的获取,参加的单位还有清华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②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基于Web的异地合作设计系统Cdesign,其采用了Client/Serveer构架,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VAW来完成。③上海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met/web的异地设计和制造系统,利用它进行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产品设计与制造。

除此之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机械网材料与制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它们提供机械设计技术数据、制造工艺技术数据等,并把机械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远程设计技术、产品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实现了网络化。

可是远程设计由于刚刚起步,像其它新兴技术一样还不够完善。随着CA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设计的内容必将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所提供的服务也将越来越完善。

3远程设计系统的技术研究

任何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的确定是系统在设计初步阶段要完成的一项主要任务。它的总体结构模式是系统的基础,只有确定了系统的结构模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和开发。而且应用软件的架构是建立在计算模式基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先对网络计算模式进行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和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计算模式,还有随着Web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计算模式。

对两种计算模式经过分析和研究,CS模式和B/S模式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界面风格统一、可移植;跨平台性,B/S模式的系统较US模式的系统有更好的跨平台性,客户端可位于任意的软、硬件平台;易于管理和维护。

4远程设计系统的支撑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活动,其中包括现代机械设计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图形浏览技术等。

网络设计论文例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拓扑结构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不仅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在增加,而且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区域和网络连接规模也在急剧扩展。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越大,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即:准确、迅速、安全、方便、可靠。由此,可以看出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

计算机网络在规定的条件(操作方式、维修方式、负载条件、温度、湿度、辐射等)下,规定的时间(1000小时、一个季度等)内,网络保持连通和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称之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它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与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

三、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一)网络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用户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用户终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网络可靠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主要就是确保用户终端的可靠。用户终端的交互能力越高,其网络可靠性也越高。

2、传输交换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在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的实践中,研究人员经常发现:“布线系统所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故障问题一般是最难查找的,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往往也是最大的。”因此,应采用标准的通信线路和布线系统。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以及满足计算机网络日后发展的需要,必需考虑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对于十分重要且不太顾虑建设成本的计算机网络,在布线时最好是布置成双线,以便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出现故障能及时进行切换。计算机网络集线器将若干个用户终端集中起来连入网络,通过它可将所连设备的错误与计算机网络其它部分隔开,构成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线。集线器是一种单点失效设备,若它自身发生故障,则与其相连接的用户就无法工作,可见计算机网络的集线器在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通常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是由来自不同生产厂商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所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要保证信息传输完整性、降低故障发生率、降低信息丢失率、减少误码及差错,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就应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进行实时采集网络运行参数并统计网络信息,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及时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

(三)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属于计算机网络规划问题,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先天性因素。实践表明:不同应用领域、不同规模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必须具有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否则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只是一句空话。分析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正是本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策略所要研究的前提。互连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部件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它可以用图来表示,因此图论是研究互连网络性能的最有力的数学工具。起初人们通过直径和连通度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性与容错性,随着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计算机网络设计者提出许多网络和图论的新概念,例如容错直径,宽直径,限制连通度,限制边连通度,限制容错直径等。这些参数能够更准确地度量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与容错性,为计算机网络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策略

(一)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为: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案的原则,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采用并行计算机网络以及冗余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方法,将每个用户终端和服务器同时连到两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上。

2、数据链路、路由器在广域网范围内的互联。计算机网络中的边界网络至网络中心采用多数据链路,多路由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任一数据链路的故障并不影响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

3、计算机网络设计时,应采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热插热拨功能的网络设备。这不仅可以拥有灵活的组网方式,而且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能及时更换故障模块,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能力。

4、网络服务器应采用新技术,如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机镜像和容错存储等技术来增强服务器的容错性、可靠性等。

5、网络管理软件容错设计时,应采用多处理器和特别设计的具有容错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提供以检查点为基本的故障恢复机能。

(二)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性设计是在单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备用网络,形成双网络结构,以计算机网络的冗余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容错。在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结构中,各个网络结点之间通过双网络相连,当某个结点需要向其它结点传送消息时,能够通过双网络中的一个网络发送过去。正常情况下,双网络可同时传送数据,也可以采用主备用的方式来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备份。当由于某些原因所造成一个网络断开后,另一个计算机网络能够迅速替代出错网络的工作,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从而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硬件设施上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整体的可靠性。

(三)计算机网络层次、体系结构设计策略

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有先进的网络设备,还要有先进的网络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只有采用正确合理的网络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才能把先进的网络设备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完全的发挥出来,否则不仅不能发挥出网络设备的先进性反而会降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吞吐量的增长,分布式的网络服务和交换移至用户级,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更适应现代化的大型高速网络的分层设计模型,这种分级方法被称为“网络模块的多层设计”。网络多层设计是模块化的,网络容量可随着日后网络结点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由于多层网络结构有很大的确定性,因此在运行和扩展过程中进行故障查找和排除等日常维护工作也变得易于操作。

(四)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设计策略

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可以采用自顶向下逐层选择的方法,即自顶向下按照应用层,网络服务层,网络操作系统层以及网络物理硬件层四个层次的结构体系逐步设计。应用层代表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实现用户的建网功能和用途,如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科研系统等;服务层代表网络所能提供的服务支持,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网络操作系统层代表网络所选用的各种软件,例如NOS软件、Windows、NT、UNIX等;网络硬件层代表网络的物理硬件拓扑结构,它包括服务器、客户机、拓扑结构、通信信道、介质访问方法、通信协议、互连协议及互连设备等等。

[参考文献]:

[1](美)KennethD.Reed,网络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张文,杨红霞,网络互连设备,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网络设计论文例10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网络设计论文例11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策略

(一)利用电子化学习工具,使平面设计方法多样化

图文混排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及图形设计软件是几种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接触到PageMaker、Painter、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电子化学习工具,灵活地将这些工具用到平面设计中,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优势,善于举一反三,就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4]。平面设计软件和工具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优势,能够提高设计效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通过课堂研讨或分组合作的途径来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模式,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图像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从形、文、图、像、声的角度能更清晰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采用多种先进的平面设计教学软件和方法对课堂的形式进行策划和设计,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由学生来执行,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共同研究问题,鼓励学生间对设计问题的讨论和合作,营造一个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网络环境下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构建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取得进步[5]。学校应针对广告专业,专门创建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借助学习社区、电子邮件及QQ网络等平台供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较强,创作设计作品时产生的灵感很容易被抹杀,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邮件将设计图纸提交,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丰富网络教学对话方式,在课堂互动中激活学生个性化学习

网络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丰富了教育的资源,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平面设计创作能力、艺术美感和鉴赏能力。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大量的平面设计软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专业论坛、综合学习网站或资质深厚的设计人员的博客,使学生在这个巨大的网络资源数据库中学习课堂中涉及不到的知识,了解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制作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敏锐的鉴赏能力[6]。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平面设计教师肩负着实现学生、教学资源及教师三者间对话互动的重要责任,应转变传统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摆脱设计程序化的约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及艺术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