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风险识别论文

风险识别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57

风险识别论文

风险识别论文例1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然而正如上面的数据显示,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存在诸多风险,企业损失惨重。

一、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政局往往很不稳定。在政权更迭之后,对外资政策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往往对于外国投资者采取敌视政策。撕毁前任政府的正式承诺甚至书面合同,通过强制性方式剥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令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有一些国家政府的外资政策朝令夕改,令外国投资者投诉无门。

2.投资决策风险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境外企业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活动,必须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海外融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于工商企业活动的很少。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

4.政府管理及服务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有关国外一般性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方面,还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因此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境外投资利益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吴田平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对目标市场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咨询机构时要保持谨慎。

1.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

细究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没有对项目和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没有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致使项目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舍得付出成本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做可行性研究要循其规律进行,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进行探询,领导者的主观臆断常常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2.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教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协会应该就企业拟投资国家的基本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有条件地,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主动协调。

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立特别金融机构,对本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活动,用贷款或出资的方式加以支持,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此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和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及对涉外企业的税收优惠保护等都是政府宏观服务的体现。

3.了解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如江苏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讼。

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4.做好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

如果投资目标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可以限于股权、债权、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常规性考虑;如果投资目标是法治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以股权形式投资会面临财产被当地合法侵蚀的风险。就投资的行业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而资源性企业的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持股反而增加企业的海外产权风险,不妨以保证资源供给为首要目标,采取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的形式。

另外,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股份的形式介入海外经营也是值得考虑的。依照公司法律,美国和欧盟对外国投资者的持股基本没有限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购买股份,成为占较大股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跨国经营。这样,外国公司在第三国获利以后,中国也能够分得一部分,这比自己去直接投资更安全。

5.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

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幷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要制订出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借助各方力量共防风险。这样才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内,降低因某一笔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承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风险识别论文例2

房地产投资的全过程是指从房地产投资意向的产生到房地产出售、资金回收或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实施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阶段。不同的阶段各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投资者必须对各个环节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防范。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最为关键,拥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房地产投资一旦展开进行,很难从项目建设中撤出,否则会付出高昂代价。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主要源于政策和经济方面。

1.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的,政策的潜在变化可能给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带来各种形式的经济损失。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善的条件下,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重要。

(1)产业政策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房地产商品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着房地产业的兴衰。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直接促进城市商业和服务业、楼宇市场的繁荣。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紧缩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资金,将会减少房地产商品市场的活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损失。

(2)金融政策风险

房地产投资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而进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2003年6月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资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准入门槛,使那些主要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3)土地政策风险

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土地为载体,土地政策的变化势必对房地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土地产权制度的变更、不同的土地取得方式、土地调控制度以及不同的土地政策执行力度都会带来房地产投资风险。

(4)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重大。税收政策和土地调控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两个有力工具。房地产投资中,各种税费名目繁多,占开发成本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一旦提高税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巨大成本风险。

(5)城市规划风险

城市规划除了涉及到规划指标和用途的相容性、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限高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规划布局调整和城区功能调整、交通的变化等来对房地产业带来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能不能及早预测规划目标,选择增值潜力较大的合适地块,是决定项目开发成败的核心因素。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市场供求风险和通货风险。市场供求风险是最直接的风险。市场供应量、市场购买力、市场价格等反映供需状况指标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供需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极易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形成市场供需风险。相反,市场供需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商品房空置滞销,使投资者承受资金积压的风险。另外,房地产投资周期较长,其间可能遭受由于物价下降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也可能遭受因物价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风险。膨胀率下降会抑制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房地产价格下跌,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损失,膨胀率增大会刺激对房地产的需求。

3.区域社会环境风险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各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各异,这使得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同一风险因素在各地的影响程度也相差悬殊,即风险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4.开发时机风险

从房地产周期理论可知,项目开发时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易受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趋势就成为影响开发时机的主要因素。所以说,风险与开发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的实施阶段是指房地产投资计划的具体实现过程,它包括从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设计施工等过程。此阶段将面临具体的风险因素。

一方面,在土地获取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协议、招标和拍卖意投等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土地,这三种获取土地方式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时间、质量和成本是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三大管理核心,也是三大风险因素。管理不当,将会使企业面临工期拖延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

1.工期拖延风险

工期一旦被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如已预售,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损失、信誉损失;另一方面,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2.项目质量风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开发项目质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美观性与环境协调性五个方面。消费者重视房屋的物理质量,更强调房屋的效用。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落后、偷工减料,建筑结构有安全隐患等,是造成项目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房屋设计和户型结构未充分考虑潜在消费者功能需求,也是房屋质量不佳的重要方面。

3.开发成本风险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风险源于开发的各个阶段。建设前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达95%—100%,越到后期影响程度越小。在规划设计中,方案陈旧、深度不够,参数选用不合理以及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建设期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也都会使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的建材价格上涨和建筑成本的增加及项目是否能按时完工、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这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风险。

三、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项目建成后,资金投放工作基本结束,投资过程就转入到房地产销售、出租或物业管理的经营管理阶段。该阶段决定着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实现,是房地产投资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其中包括:营销策划风险、物业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

1.营销策划风险

营销策划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成本能否收回、利润能否实现。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中,价格定位、销售渠道、营销方式等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其中,定价最关键,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最敏感。价格过高远离市场会引起房地产销售困难,难以实现利润;而价格过低不仅会减少房地产利润,还可能致使消费者怀疑商品房的质量,从而影响房地产商在市场中的形象和信誉风险。

2.物业管理风险

物业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后继生存与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不仅注重其价格和质量,而且注重其售后服务,即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需要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这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专业管理队伍、管理构架、管理公约以及管理费用等。

3.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不可抗力以及由人们的过失或故意行为所致的灾害等等。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所造成的损失却是较大的。

总之,房地产投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涉及面广且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房地产投资者与政府部门、最终用户等之间的诸多关系,涉及到大量的政策、法规和法律问题,要做出一系列非确定性决策,这些决策属于风险性决策范畴,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效果甚至投资的成败。因此,必须对房地产投资过程作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许晓音.房地产投资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2,(9).

风险识别论文例3

1.教师缺少风险识别方面的系统知识

由于教师缺少风险识别方面的系统知识,造成了其对风险识别的认识有限,重视程度不够,识别能力不高等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重视的问题就提醒,不重视的问题就忽略的现象。

2.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抗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

专注于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系统的风险识别能力培养。在理论课上,教师会针对设备、工艺,告知学生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造成的危害等,但并没有将这些风险知识点系统化,使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而造成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心里并不清楚。

二、风险识别能力提升的教学准备

1.梳理生产现场危险、有害因素

首先,组织教师赴现场进行调研,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现场作业资料。收集现场危害、危险因素,风险分析,安全检查表格,操作卡片等有关风险识别的资料,同时针对抗风险因子进行研讨分析,列举出生产现场的危害和危险因素。包括:工艺、设备、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对控制措施进行初步的加工整理,为后续针对性教学做足准备。其次,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归类,提出岗位操作要求,以及安全操作基本规章,并通过参观生产现场,观看现场作业视频等方式了解现场操作人员如何对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确定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点。并通过与作业现场生产员工的沟通交流,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案例,吸取经验教训。

2.建立起生产现场风险识别知识系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制作风险识别课件,建立起生产现场风险识别系统,构建了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系统化风险识别知识的框架根据该框架流程,一是从专业理论和生产现场两方面获取风险知识,并将生产现场采集的风险因子细化为习惯性风险行为、工艺设备风险点、实训操作风险识别等三个方面。结合专业教学过程向学生讲授,并通过阶段风险识别知识考核,检验其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结合实训操作项目,结合现场设备、工艺、具体操作分析存在的危害、风险及应该采取的控制防范措施,进行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实训过程中,如果学生仅具备理论知识,而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那么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日常实训操作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注意操作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在分组进行单项实训操作时,首先由学生分析设备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存在的危害因素等,然后由实训指导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并指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即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应采取的正确防范措施等。接着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练习,其他学生从旁观察、分析其操作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作好记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做操作实训总结。根据实训过程中拍摄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料照片,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比对正确和错误操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让学生针对每一项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逐一归纳,发掘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找出改进的方法,以达到巩固风险识别知识点的效果,使其风险识别能力最终得到改进和提高。

三、风险识别能力教学提升的具体方法对策

1.将风险知识融入理论教学中

建立生产现场风险识别系统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现场危险、有害因素,将风险知识融入理论教学中。如,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由各种管汇、设施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钻井设备系统,这其中必然就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如果这些危险源失控或出现意外,就有可能导致各种伤害。以识别出的危险源为基础,将现场的风险危害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具体细化。一是列出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二是针对生产场站工艺、设备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合工艺和安装的设备、设施,分别描述其可能出现的隐患和危害。三是结合学校具体实训操作项目,分析存在的危害、风险,提出要采取的控制防范措施,便于在具体实训操作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2.创建了风险识别知识教学框架体系

通过结合实训操作进行的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建立了风险识别知识教学框架体系。针对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将风险辨识内容搭建成知识框架,从最普通的危险源认知入手,结合生产现场实际,辨识风险源,分析可能产生的伤害。首先,通过对进一步识别具体实训操作时存在的风险,掌握控制措施。其次,将知识点分类划入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并配上图片和提示,直观明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将风险识别方法和具体的采输生产现场存在的危害因素识别融入到实训教学中,实地演示强化练习,提升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逐步形成以下两种判知风险的习惯。一是感知风险,了解各种风险(事故)。如,在仓库设施风险中,可能致损的风险事故有火灾、爆炸、交通阻断等。二是分析风险,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研究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如,对引起火灾的风险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自发识别危害因素,杜绝误操作。

风险识别论文例4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遇到不同的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得瞬息万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样就迫使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对付各种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有许多失败的企业,他们的失败各有其因,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不重视风险管理,对风险的控制力非常弱。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面对永远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如何运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法、程序分析自身风险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对动态变化的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目标,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发展。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至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机构、团体、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派别。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来源于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 

 

一、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 

 

二、公司风险管理要素审计评价程序及结论 

 

尽管某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但其实质还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其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系统,公司风险管理处于“凭感觉进行风险管理”的阶段,只是由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十三种主要风险,并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公司审计部作为监督检查部门,每年至少两次从集团层面对风险管理进行整体评价,并在每季度对分、子公司执行例行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状况。以下试从集团公司层面,以《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coso框架)中所列八要素为线索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分析、设计审计评价程序、提出审计评价结论。 

(一)内部环境 

1.理论描述。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 

2.审计评价程序。 

(1)设计风险相关文化调查表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调查; 

(2)审查公司经营决策、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是否反映了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属于风险偏好型,提倡抓住机会,大胆开拓。但对风险管理理念没有一个书面的说明性的陈述,这些理念存在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头脑中,通过收购决策、政策、行为准则、各种规章制度反映出来并加以强化。 

(二)目标设定 

1.理论描述。设定战略层次的目标,为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风险,确定目标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2.审计评价程序。 

(1)获取管理层对目标的书面陈述; 

(2)通过访谈、询问,获取公司员工对公司目标的知晓、理解程度的信息; 

(3)通过查阅管理层的述职报告,获取目标实现进展情况的信息。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明确的书面陈述,公司员工对公司的目标知之甚少,经审计调查总结,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创中国第一肉食品品牌; 

经营目标:顾客满意最大化,品牌价值最大化; 

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符合《上市规则》要求; 

合规目标:遵循国家、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事项识别 

1.理论描述。管理当局识别将会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如果存在的话,并确定它们是否代表机会,或者是否会对主体成功地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要求管理当局予以评估和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 

(1)查阅行业有关资料,询问、访谈高层、中层、一般职工,审查风险识别是否充分、全面; 

(2)审查风险识别过程资料,判断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修正。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行业风险,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十三种主要风险: 

(1)爆发动物疫情; 

(2)突然而来的业务干扰; 

(3)消费者口味及喜好的变化; 

(4)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而导致对人身的伤害; 

(5)原材料价格波动; 

(6)产品未能迎合市场需求; 

(7)主要管理层的流失; 

(8)其他实体误用、盗用本公司商号(商标); 

(9)资金安全管理; 

(10)资产安全管理; 

(11)会计系统故障; 

(12)违反《上市规则》; 

(13)违反食品管理、环保法规有关法律规定。

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风险识别较为充分,且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若发现风险变化,即使进行调整,但未能严格实施。而对于机会,管理层没有进行专门识别。 

(四)风险评估 

1.理论描述。风险评估使主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管理当局从两个角度——可能性和影响——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审计评价程序。获取管理层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资料,评价其评估的合理准确性以及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修正。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过去的风险发生的记录进行了定性的评估,由于缺乏相关的人才、技术、资料,尚未对风险进行过定量分析。公司管理层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和平谷,若发现风险变化,及使进行调整修正,但未能严格实施。 

(五)风险应对 

1.理论描述。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通过访谈、询问,了解管理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及理由,评价其合理性。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重要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从风险应对的角度看多为预防性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采取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担措施。 

(六)控制活动 

1.理论描述。控制活动是帮助确保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机构。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例如批准、授权、验证、调节、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以及职责分离。 

2.十三种风险审计评价程序。公司管理层针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制定了防范措施,审计部门相应地制订了审计评价程序。 

3.审计评价结论。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要素较为重视,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较为全面、严密、可操作,大部分得到了严格有效执行,但也有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措施。 

(七)信息与沟通 

1.理论描述。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人们能履行其职责的形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信息系统利用内部生成的数据和来自外部渠道的信息,以便为管理风险和作出与目标相关的知情的决策提供信息。有效的沟通会出现在组织中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动。 

2.审计评价程序。 

(1)走访公司it部和公司内部报刊编辑部,了解评价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转情况。 

(2)访问公司网站,观察其运转情况; 

(3)使用公司的局域网、内部电话网,阅读公司内部报刊,评价其运转情况和功效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设立了it部,建立了较为完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因特网、内部局域网、内部电话网、内部报刊等手段将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进行传递,并制定各种级别的会议制度进行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但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信息生成及传递通道。 

(八)监控 

1.理论描述。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控——随时对其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这些是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来完成的。持续监控发生在管理活动的正常进程中。 

2.审计评价程序。 

(1)审查内部定期(每天、每周、每月)上报的管理报表(报告),评价风险管理日常监控职能发挥情况; 

(2)审查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风险管理审计报告,评价其监控职能的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通过例行的控制活动、信息报告反馈系统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日常的监控;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所控制的所有单位、项目进行例行审计,报告中时常反映一些被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对风险管理的监控较为及时,但对公司总部层面的风险监控较为薄弱。 

 

三、结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业长青,必须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管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工具,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对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风险管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和不足,对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评估、排序、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等关键的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最佳实务。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险管理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论文例5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遇到不同的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得瞬息万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样就迫使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对付各种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有许多失败的企业,他们的失败各有其因,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不重视风险管理,对风险的控制力非常弱。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面对永远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如何运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法、程序分析自身风险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对动态变化的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目标,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发展。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至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机构、团体、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派别。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来源于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

一、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

二、公司风险管理要素审计评价程序及结论

尽管某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但其实质还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其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系统,公司风险管理处于“凭感觉进行风险管理”的阶段,只是由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十三种主要风险,并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公司审计部作为监督检查部门,每年至少两次从集团层面对风险管理进行整体评价,并在每季度对分、子公司执行例行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状况。以下试从集团公司层面,以《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coso框架)中所列八要素为线索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分析、设计审计评价程序、提出审计评价结论。

(一)内部环境

1.理论描述。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

2.审计评价程序。

(1)设计风险相关文化调查表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调查;

(2)审查公司经营决策、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是否反映了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属于风险偏好型,提倡抓住机会,大胆开拓。但对风险管理理念没有一个书面的说明性的陈述,这些理念存在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头脑中,通过收购决策、政策、行为准则、各种规章制度反映出来并加以强化。

(二)目标设定

1.理论描述。设定战略层次的目标,为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风险,确定目标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2.审计评价程序。

(1)获取管理层对目标的书面陈述;

(2)通过访谈、询问,获取公司员工对公司目标的知晓、理解程度的信息;

(3)通过查阅管理层的述职报告,获取目标实现进展情况的信息。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明确的书面陈述,公司员工对公司的目标知之甚少,经审计调查总结,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创中国第一肉食品品牌;

经营目标:顾客满意最大化,品牌价值最大化;

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符合《上市规则》要求;

合规目标:遵循国家、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事项识别

1.理论描述。管理当局识别将会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如果存在的话,并确定它们是否代表机会,或者是否会对主体成功地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要求管理当局予以评估和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

(1)查阅行业有关资料,询问、访谈高层、中层、一般职工,审查风险识别是否充分、全面;

(2)审查风险识别过程资料,判断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修正。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行业风险,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十三种主要风险:

(1)爆发动物疫情;

(2)突然而来的业务干扰;

(3)消费者口味及喜好的变化;

(4)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而导致对人身的伤害;

(5)原材料价格波动;

(6)产品未能迎合市场需求;

(7)主要管理层的流失;

(8)其他实体误用、盗用本公司商号(商标);

(9)资金安全管理;

(10)资产安全管理;

(11)会计系统故障;

(12)违反《上市规则》;

(13)违反食品管理、环保法规有关法律规定。

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风险识别较为充分,且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若发现风险变化,即使进行调整,但未能严格实施。而对于机会,管理层没有进行专门识别。

(四)风险评估

1.理论描述。风险评估使主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管理当局从两个角度——可能性和影响——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审计评价程序。获取管理层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资料,评价其评估的合理准确性以及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修正。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过去的风险发生的记录进行了定性的评估,由于缺乏相关的人才、技术、资料,尚未对风险进行过定量分析。公司管理层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和平谷,若发现风险变化,及使进行调整修正,但未能严格实施。

(五)风险应对

1.理论描述。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通过访谈、询问,了解管理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及理由,评价其合理性。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重要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从风险应对的角度看多为预防性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采取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担措施。

(六)控制活动

1.理论描述。控制活动是帮助确保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机构。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例如批准、授权、验证、调节、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以及职责分离。

2.十三种风险审计评价程序。公司管理层针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制定了防范措施,审计部门相应地制订了审计评价程序。

3.审计评价结论。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要素较为重视,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较为全面、严密、可操作,大部分得到了严格有效执行,但也有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措施。

(七)信息与沟通

1.理论描述。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人们能履行其职责的形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信息系统利用内部生成的数据和来自外部渠道的信息,以便为管理风险和作出与目标相关的知情的决策提供信息。有效的沟通会出现在组织中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动。

2.审计评价程序。

(1)走访公司it部和公司内部报刊编辑部,了解评价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转情况。

(2)访问公司网站,观察其运转情况;

(3)使用公司的局域网、内部电话网,阅读公司内部报刊,评价其运转情况和功效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设立了it部,建立了较为完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因特网、内部局域网、内部电话网、内部报刊等手段将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进行传递,并制定各种级别的会议制度进行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但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信息生成及传递通道。

(八)监控

1.理论描述。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控——随时对其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这些是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来完成的。持续监控发生在管理活动的正常进程中。

2.审计评价程序。

(1)审查内部定期(每天、每周、每月)上报的管理报表(报告),评价风险管理日常监控职能发挥情况;

(2)审查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风险管理审计报告,评价其监控职能的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通过例行的控制活动、信息报告反馈系统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日常的监控;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所控制的所有单位、项目进行例行审计,报告中时常反映一些被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对风险管理的监控较为及时,但对公司总部层面的风险监控较为薄弱。

三、结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业长青,必须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管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工具,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对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风险管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和不足,对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评估、排序、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等关键的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最佳实务。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险管理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论文例6

风险理论是指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一个位置视角或者事物的预估过程,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是一个基于未来的过程,在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性问题研究中,奈特表示,经济学当中所有不确定性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自身的一种前瞻性,它使得生产者在生产经营的一开始就必须要定下目标,另一方面,社会商业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经济活动与实际情况的偏差,这种偏差对利润的结果就是不确定性和风险存在的表现。

1.2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研究意义

本文以我国的国有企业发现现状为切入点,对其内在的风险控制问题做出相应的研究,其中主要是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此外,在对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的一般框架所带来的保障国有资产经营安全性的制约性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它为当下国有企业自身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纠正,同时也为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从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层面探究出相关的理论点,为我国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指导。

2.国有企业风险识别

2.1一般企业风险识别过程

风险控制是一项具有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其管理模式是动态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组织的收益性。在企业管理中,最根本的目的是收获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之下,必要的经济估算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过程,而在经济估算当中,由于预想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所导致的问题以及人与交易的控制点的差异性对经济估算结果带来的影响成为相关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风险识别就是对这种风险进行判断、界定和管理的主体,它包括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层两个层次,在一般情况下,风险识别是对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认知水平进行有效识别。

2.2国有企业风险识别特点

不同企业类型在风险识别管理机制上的内容与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般意义上的风险识别并不完全适用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比如一般企业的风险识别主要集中于管理层面,而国有企业的风险识别主要集中于治理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识别问题上应该有所区分。国有企业的风险识别特点在外在决定性上的体现较为明显,一方面在于其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于其决策层的足够保证,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在风险识别主体的选择机制上存在特殊性。

2.3国有企业风险识别具体内容

从一般企业的风险识别与国有企业的风险识别的对比之下可以预见到国有企业在企业群体中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个国有企业风险识别具体内容的界定,另外还包括国有资产监督机构风险识别具体内容的界定。通过对双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衡量,来获取风控重点内容。

3.国有企业风险控制

3.1国有企业风险治理概述

在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风险控制是一项严肃的课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探索过程,风险治理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以及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的课程,它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作用,对于国有企业的风险治理,各大相关领域暂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认为在企业治理中应该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另外,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在风险控制的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并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和更高层面为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提供案例以及参考。由于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风险交易和风险传导机制上存在一些特异点,因此,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应该被单独列到一个版块进行相关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究。商场化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企业的风险治理方面,必须遵循标准化的价值原则,以我国国有企业治理问题的研究为导向,对市场环境下企业治理的模式进行考量,以此来丰富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理论的研究状况。

3.2国有企业风险案例研究及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比较短,在相关的体制建设和制度研究方面尚且存在缺陷,现实西方经济体系中活跃的大型企业集团均拥有稳定的企业制度和成熟的运作机制。本文就西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为前提性背景,对国有企业的风险治理实践情况做相应的实践探究。首先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其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对企业治理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根据国资委对14家央企的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在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件有288件,在2010年下半年则增加到了544件,增幅高达143%,其中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和并购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尤其突出。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采用改制后国有企业引入民营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案例,从反面证明了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是一个综合化过程,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应该同时实施。内部从制度、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展开,做好风控评估工作,并制定出预防性方案,使得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得以降低。外部控制则需要结合市场动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遵从市场机制,防范市场风险,从而让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

风险识别论文例7

一、建筑策划的特点

建筑策划是根据国家规范及城市发展要求,在深入研究和理解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策划及投资策划,对某个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整体的设计定位,使之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可实施性及经济性的一种行为过程。

1、建筑策划的基本程序

建筑师首先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条件和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方针与控制要求出发,以市场为基础,通过运用草图等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分析,与业主、营销方共同确定设计目标,并设定达成目标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2、建筑策划的基本方法

(1)建筑策划是通过分析居住区周边特定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明确居住区定位,对居住区规模、空间组织、建筑风格、综合设施进行大致的确定,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2)根据项目定位,利用适合的建筑单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以此推算指标、成本与品质的相互关系。

(3)建筑策划涵盖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个多方案比选的过程,为每个项目子项的设计提供完善的设计信息支持。

二、建筑策划中面临的风险

建筑策划中存在着风险,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仅以武汉地区而言,武汉展览馆拆除多年,最近才得以开始重建;火炬大厦的工地已经瘫痪了七八年,至今南部还是基坑;路伽山麓东湖之滨新近矗立起一栋高层的教学大楼,引起许多市民关于风景保护的议论。这些都可以说是建筑策划中存在风险的典型事例。

将风险概念引入建筑策划当中,对建筑策划中的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简称建筑风险)予以详尽的分析,提出建筑风险的识别、评价原则,不仅可以丰富建筑策划这一新兴学科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提高建筑师在建筑策划活动中的风险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建筑作品更好的全面满足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我们都知道建筑策划与可行性报告是有区别的。在现有的建筑活动中,传统的思想认为风险意识似乎只需存在于投资者、会计师或者结构师的头脑当中。实际上在建筑师的建筑策划当中,风险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建筑作品的完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不能设想风险意识只存在于可行性报告和建筑设计,而在建筑师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从可行性报告到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各个环节之间是一个互动过程,只有彼此加强风险意识,才能共同抵御风险,避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糟糕后果。

三、建筑策划中的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对建筑项目策划风险进行判断、分类整理和确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最基础环节。识别风险的过程包括对所有可能的风险时间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对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去伪存真,反复比较;要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做出判断;还要对特定企业或特定工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变量进行评估。这就需要工程项目企业在每一个项目的决策前对该项目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认真、科学的识别和充分的论证。

另外,还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估计各种风险的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的工作。它是联系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纽带。该工作的目的为:将各种风险对项目策划阶段的影响程度尽量给予量化描述,反映出种种风险间的相互作用,使参与设计各方全面了解,给选择正确管理措施打下基础。风险估测的原则有:系统性原则、相对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定性估测与定量估测相结合原则。风险估测的理论基础,常用概率推断原理和惯性原理(属于经验法)。

四、建筑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方法

在风险识别、风险估测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理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采取何种风险控制方法更经济、可行。风险评价为风险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1、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1)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即在哪个设计阶段发生。这个分析对风险的预警性有很大帮助;(2)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3)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风险级别。由于风险因素很多,设计各个方面,但人们并不能对每一个风险都予以重视。否则将大大增加管理费用,所以需要将一个具体的风险定出一个位置,即级别。以便确定管理重心位置;(5)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风险的可控性是指人对风险控制的可能性。

2、风险的分析方法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种,包括决策树、模糊数学、蒙特卡罗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效用理论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要数层次分析法。

五、建筑策划风险的控制与监控方法

建筑策划风险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论,确定采取何种方法控制,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保障的目的。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回避风险是指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时,主动避开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如工程设计有风险就不去从事工程设计业务。预防风险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和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降低损失程度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预防为主是工程项目策划风险管理的基本方针。自留风险是指由自己承担一切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

建筑策划风险监控是工程项目策划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因此就有必要随着项目策划的进展,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以及风险因素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措施产生的效果,进一步寻找机会,细化风险应对措施,实现消除或减小风险的目标。

总之,在建筑策划中引入风险概念,在建筑师的头脑里树立风险意识,对于提高建筑策划的科学性,确保建筑作品的艺术性,提高建筑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风险识别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59-04

一、引言

在企业与银行的信贷过程中,存在着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总是处于信息不利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自身能力、素质和意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机构效率、项目的盈利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未来收益,但银行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信息,这就是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问题也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使融资顺利进行,投融资双方必须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1]因此,企业经营者会主动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政策、投资政策及企业整体素质、企业经营者素质等信息,这就构成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在这个信号传递博弈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信号作为信用风险识别就成了重要的问题。杨军选用企业的财务杠杆作为信号研究了信用风险识别的问题,并指出财务杠杆的风险识别作用不理想。[2]陆伟国提出了一个风险度量新指标――风险率(Financial Leverage,简称FL),并指出风险率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的度量和比较。[3]本文选择风险率作为信用风险识别的信号,并论证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率作为信用风险识别信号的原理,然后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率对信用风险的识别作用,求得信号博弈的均衡解。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率对信用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的可能性”。具体可用风险率(FL)表示,就是指投资收益低于风险收益的概率。[4]数值由0到100%,风险程度依次加大,投资价值依次降低。可以用数学语言将上述定义表述。

公理一:银行贷款收益的期望值大于贷款到期应偿还本息之和是银行贷款的充分必要条件。[5]

只有当Q>P,银行才会贷款。只要企业满足Q>P,银行就会发放贷款。

定理一:企业预期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临界值,银行才会贷款。

企业价值的期望值EV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假设贴现率为1);二是企业最后的清算值,清算值与初始财富成正比。EV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信号博弈模型及假设

通过上面讨论说明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可以作为银行信用风险识别信号的依据。根据风险率的定义可知:风险率FL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负相关,因此FL也就可作为风险识别的信号。从信贷过程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知道银行会根据企业的FL来判断是否给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可以粉饰FL而银行却不知道企业FL的真实情况。

(一)基本假设

根据企业分布的概率可将企业分为两类:低风险企业和高风险企业。低风险企业( )的概率为r,高风险企业( )的概率为1-r。根据企业发出的FL信号,银行判定企业的类型,从高FL(FLH)判定企业属于低风险企业的先验概率为q,属于高风险企业的先验概率为1-q。从低FL(FLL)判定企业属于低风险企业的先验概率为p,属于高风险企业的先验概率为1-p。

银行贷款给低风险企业可以获得到期债务额,如果不贷则会失去市场,有机会成本-a(-a

(二)企业和银行的战略

1.企业的战略。(1)如果自然赋予类型低风险企业,企业选择低FL;如果自然赋予类型高风险企业,企业选择低FL。(2)如果自然赋予类型低风险企业,企业选择低FL;如果自然赋予类型高风险企业,企业选择高FL。(3)如果自然赋予类型低风险企业,企业选择高FL;如果自然赋予类型高风险企业,企业选择低FL。(4)如果自然赋予类型低风险企业,企业选择高FL;如果自然赋予类型高风险企业,企业选择高FL。

2.银行的战略。(1)如果是低FL企业,选择贷;如果是高FL,选择不贷。(2)如果是低FL企业,选择贷;如果是高FL,选择贷。(3)如果是低FL企业,选择不贷;如果是高FL,选择不贷。(4)如果是低FL企业,选择不贷;如果是高FL,选择贷。

(三)博弈过程

银行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的FL;银行根据企业所了解的FL确定是否贷款给企业;企业根据银行相应的贷款决策取得收益。

博弈过程结束时,银行和企业的收益如图1所示:

四、精炼贝叶斯均衡结果分析

信号传递博弈有三种类型的均衡解: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6]本文只考虑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情况。

(一)分离均衡

在银行信贷研究中,有意义的纯战略分离均衡是:低风险企业选择低FL,高风险企业选择高FL。下面讨论这种均衡存在的条件。

在低风险企业选择低FL,高风险企业选择高FL的条件下,有意义的情况是:银行对低FL选择贷,对高FL选择不贷。这时候说明企业的FL起到了很好的信号甄别作用。这种均衡解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后验概率条件

根据上述后验概率,由贝叶斯法则得出q=0,同理可求得p=1。

第二,银行效用最大化:对低风险企业贷款的收益大于不贷;对高风险企业贷款的收益小于不贷。

第三,企业效用最大化

整理上述条件,有精炼贝叶斯均衡解:

第三,如果银行的最优反应是不贷,企业选择低风险率的效用最大化。

0>-M,-C(d)>0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均衡解就是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即低风险企业拥有高FL的支付大于0,高风险企业拥有低FL的成本小于0,这样就存在混同均衡,银行根据企业的FL信息全都采取不贷。

如果在后验概率等于先验概率的情况下,银行的最优反应是贷款,则上述条件调整为:

第一,p=0.5,q=0.5。

第二,根据上述后验概率,银行的最优反应如果是贷,则需要满足贷款的效用最大化。

五、结论与建议

从博弈均衡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企业的粉饰成本高于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而获得的收益时,高风险率企业就不会选择通过粉饰自己的风险率而获得银行贷款,这样在信贷市场中存在的就只是低风险率企业;当粉饰成本较低时,高风险率企业就会通过粉饰自己的风险率而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如何让企业诚实表述它的风险率就是解决信贷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之处。本文通过研究得出,要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加大对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信用风险的可识别程度。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起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一旦发现企业有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就对企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粉饰成本,使得企业的粉饰成本高于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而获得的收益,避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Myers 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 Journal of Finical Economics, 1984,13(2):187-221.

[2][5] 杨军.财务杠杆,信号博弈与信用风险识别[J].金融研究,2004,(2).

风险识别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67-02

一、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流程的相关研究

卢文云、熊晓正在《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一文中按照风险发生的损失形态分类,将大型赛事面临的风险分为组委会收入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民事责任赔偿风险及其他特殊风险。 并提出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模式:在赛事启动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赛事从筹备到举办阶段的全部风险管理事务;赛事正式启动以后,在风险管理专家、保险经纪公司和专业的保险公司的参与下,分析、了解赛事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对赛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确认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赛事的风险管理计划;最后以风险管理计划为依据,在赛事筹办的各个阶段监控赛事风险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断根据赛事筹备的现实情况随时识别、估测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对赛事风险管理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最终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的。”作者提出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商业性体育赛事具有极高的理论参考价值。

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现状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德利在《体育赛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中对体育赛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出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风险事件层、风险源类别和风险因素层等三个层次;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极差量化表法对体育赛事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这种研究方法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将风险因素的特性清晰的展示给读者,并通过风险综合值排序得出所有风险因素的轻重缓急。

张大超、李敏在《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一文中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休闲与娱乐业、部级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体育赛事及大型体育设施等六个领域的风险管理机运作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其中在体育赛事运营中的风险管理及运作实践模式的论述中,借鉴国外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经验,将大型体育赛事面临的风险分为:“1.财务风险;2.运作风险;3.与人为环境相关的风险,包括工伤事故、雇主的责任、组委会对自愿人员的责任;4.经营的风险;5.工作失误;6.管理层的责任风险;7.组委会因下述原因.而遭受的经营损失风险;8.影响周围环境的风险,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的保护以及对考古遗址、历史古迹等造成破坏。”

二、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组织和技术的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近些年来,陆续举办了许多超大型体育赛事,譬如奥运会,亚运会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些超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具有创新性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应运而生,譬如孙庆祝,刘红建,周生旺在《综合集成方法在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便提出了综合集成方法的概念,文中提到:“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各方面的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笔者尝试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建立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集成管理模型,其中包括风险集成识别模型、风险集成评估模型以及以方法集成为特点的风险集成控制模型。

风险识别论文例10

 

一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是许多学科的研究者早就在研究人类辨识风险和危机的方法。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就是周密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剖析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和弱点,以及对企业利益可能造成的威胁。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1.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各领域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并进行分析其成因。该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较为精确地估计。

1.1.1专家个人判断法

征求专家个人意见的优点是不受外界影响,减少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专家个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且费用较少。但是仅依靠个人判断容易受到专家个人知识面、知识深度等主观因素影响,难免带有片面性。

1.1.2德尔菲法

德尔菲(Delphi)法由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德尔菲法采用了一种专家估计法,以某种通讯方式使选定的专家之间获得一定的信息反馈,通讯方式可以通过信件或者通过在线的计算机系统。但是,专家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信息的传递要通过间接方式进行。专家们被询问的是事先拟定的题目,通过多轮的信息反馈和询问,最后达到专家意见的收敛。

1.1.3智暴法或集思广益

智暴一词是从英文Brain storming翻译而来的,这是一种刺激创造性、产生新思想的方法。

智暴法可以在一个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由各个单个人完成,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起来。智暴法适用于探讨的问题比较单纯,目标比较明确、单一的情况。若问题涉及面较广,包含因素太多,就要首先进行分析和分解,然后再采用此法进行讨论。

对智暴法的结论还要进行详细地分析,既不能轻视,也不能盲从。

1.2筛选—监测—诊断技术

筛选时指风险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因素明显地会引起风险,哪些因素明显地不重要,哪些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筛选,使风险管理者能够排除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因素上。监测是根据某种风险及其后果,对设计到这种风险的产品、过程、现象和个人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显示过程,以掌握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诊断是对企业的风险症状或其后果与可能的起因关系进行评价和判断,找出可疑的起因并进入仔细检查。

在栓选、监测、诊断过程中,一般要按照一定得思维逻辑进行考察。

1.3故障树法

故障树是分析问题原因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具体做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细化。故障树作为一种有效地风险识别方法,故障树实际上变成了风险树。此时可以将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的分解,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的找到对企业真正的产生影响的风险及原因。

故障树经常用于技术性强、较为复杂,直接经验较少项目的风险识别,其优点是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所有故障原因,包罗了系统内、外所有失效机理;比较形象化,直观性较强。不足之处是用于大系统时,容易产生遗漏和错误。

1.4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法式一种识别公司所面临潜在风险的动态分析法。使用流程图分析法时,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开发经营情况。建立反映企业开发经营过程的流程图。论文参考,经营过程。而后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有效地揭示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瓶颈”分布及其影响,找出影响全局的“瓶颈”,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流程图类型很多,有反应整个开发过程的总流程图;有专门反应某一阶段特别是“瓶颈”所在阶段的分支流程图;也有反映某一特定业务和部门活动的流程图。在风险识别时,可根据特定需要建立流程图。而后对每个环节、每个过程进行分析,以达到识别开发过程中所有风险的目的。

1.5财务报表分析法

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都会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来,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基于这一点用来识别和分析各种风险的。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租售管理阶段。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开发的各个阶段的风险表现为不同的,它伴随着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产生。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1 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最为关键,拥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房地产投资一旦展开进行,很难从项目建设中撤出,否则会付出高昂代价。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主要源于政策和经济方面。

2.1.1投资决策阶段的任务

投资决策阶段是通过对国家、地区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综合考虑市场的供应、需求等经济环境,制定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策略,以确定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区域、类别和时机。即确定在何时、何地,开发何种房地产。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1.2开发区域与风险

开发区域风险可能来源于开发区域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风险。论文参考,经营过程。

2.2开发物业类型与风险

房地产开发存在着风险,但并非任何类型开发项目的风险都是相同的。各类开发项目具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及技术经济特性,因而具有不同的风险。

2.3开发时机与风险

从房地产周期理论可知,项目开发时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易受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趋势就成为影响开发时机的主要因素。所以说,风险与开发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

2.4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

在土地获取阶段,房地产开发者承担的主要风险有:土地风险、征地安置风险、筹资风险。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的实施阶段是指房地产投资计划的具体实现过程,它包括从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设计施工等过程。此阶段将面临具体的风险因素。

3.1工期拖延风险

工期一旦被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如已预售,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损失、信誉损失;另一方面,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3.2项目质量风险

开发项目质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美观性与环境协调性五个方面。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落后、偷工减料,建筑结构有安全隐患等,是造成项目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房屋设计和户型结构未充分考虑潜在消费者功能需求,也是房屋质量不佳的重要方面。

3.3开发成本风险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风险源于开发的各个阶段。建设前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大,越到后期影响程度越小。在规划设计中,方案陈旧、深度不够,参数选用不合理以及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建设期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也都会使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除此之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的建材价格上涨和建筑成本的增加及项目是否能按时完工、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这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风险。

结语:本文论述了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识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分析调查表,并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的风险识别内容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模糊多级综合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04

[2]沈国柱.风险模糊分析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03

[3]徐莉等.风险决策方法进一步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04:P49~52

风险识别论文例11

 

一、工程造价风险及风险管理

l、工程造价风险因素

要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而识别工程造价风险的第一步便是找风险可能存在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实现过程中,一方面,风险性事件和完全不确定性事件是工程造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造成工程造价变化的根源。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造价的风险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这种信息的不完备性既有人们在信息收集与信息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有信息本身具有滞后性的原因。工程项目实施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尽管人们在工程项目的定义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都可以通过预测和分析去认识一个工程项目的特性,去预先规定出需要开展的各项具体活动和各具体活动的程序与做法,但是各种个人意志、人为因素的影响会改变这些活动的内容、程序和做法,从而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出现不确定性,项目所处的环境、条件也都会发生变化,这也会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出现不确定性。总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人们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和客观环境与条件的不断变动性所造成的造价的不确定性。

2、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顾名思义,应该集工程造价的特点和风险的特点于一身,结合分析现代工程的案例,工程造价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1)全程性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即工程造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全程性。免费论文,管理策略。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可变性

工程造价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发生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的的大小,因此工程造价风险同样具有可变性。

(3)复杂性

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又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作为风险的一种,工程造价风险也同样具有复杂性。

(4)被动性

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工程造价风险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是在一个相对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条件因素,通货膨胀、气候条件、地质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为外部环境条件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有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风险,从而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因此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必须考虑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必须在对确定性造价管理的同时,开展对不确定性造价的管理,即对工程造价进行风险管理。

对工程造价的城险管理必须结合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来实施。免费论文,管理策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就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造价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在识别的基础上评估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控制这些风险,从而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二、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作出判断。同样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

1、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意义

当前风险管理实践中,己经有一些成熟的风险的识别方法,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没有系统全面的论述和实践。因此,现在的造价管理中对风险的竹理很薄弱,风险管理者不能够全面、提前识别项日管理以及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得风险因素失控,导致项目管理的失败或工程造价的超支等不良后果。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本身的艰难性和现有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不完善性。因此,研究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用以有效的识别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于工程造价管理非常重要。一旦某项风险被识别和界定,那它就不再是一种风险,而变成了一个管理问题。

2、工程造价风险分布

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而达到对风险的最终管理。虽然对于未来的预测都是不能肯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决策、做预算、使发展潜力最大化。而对承担的造价风险进行系统分析,肯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使不能得到定量化的结果,但是把工程造价风险分解成不同风险来源的过程以及对它们系统的研究,也会得出工程造价可能的结果范围。要进行风险分析,首先必须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分布研究,因为只有确定了工程造价的风险分布,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估计。

三、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

l、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对策

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识别以后,已识别出的绝大多数风险事件都是相对可控的。这些风险事件的可控程度取决于人们在风险识别阶段给出的有关风险事件的足够信息的多少。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处理是建立在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控性基础之上的。

由于工程造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全程性,因此相应的对风险处理也应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来实现的。免费论文,管理策略。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是发展和变化的,在人们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这种发展与变化会随着人们的控制活动而改变。免费论文,管理策略。免费论文,管理策略。因为对于风险事件控制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人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世界(事物)的过程。

对分析出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或想办法消除、减少或转移。任何项目在实施时,都必须对承担的风险(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的)应有准备和对策,应有计划,应充分利用管理者自己的技术、管理、组织的优势和过去的经验。由于工程造价的风险来源于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工程造价的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主要处理对策:

(1)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这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些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不得不采取终端项目的措施。

(2)技术措施: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而不用新的不成熟的施工方案。

(3)组织措施:对风险很大的项目加强计划工作,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将 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织单元,使大家有风险意识癌资金、材料、设备、人力上对风险大的项目予以保证,在同期项目中提高它的优先级别,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监控。免费论文,管理策略。

2、工程造价风险的前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前处理主要是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要在决策阶段或设计阶段就进行预处理,特别是重要的或重大的风险因子,要优先处理。风险事件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险规避方案;(2)风险遏制方案;(3)风险转移方案

3、工程造价风险的后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后处理是指在工程实施 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的处理。其方法具 体实用如下:

(1)风险应急方案;(2)风险容忍方案;(3)风险分担方案; (4)风险消减方案;(5)风险化解方案

结语:通过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管理措施及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枫.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中国电力教育,2010,(S1):118-121

[2]刘春花.“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