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7:09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1

1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 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应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履行职责要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感染病人、影响社会认知。

1.2 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 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 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 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 社会道德素质: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包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讲文明知礼仪等。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护患交往中,交往双方遵守社会道德,那么双方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任,医患关系和谐。如果相互间不讲社会道德,彼此冷漠,关系就会疏远,情感自然会淡化和削弱。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交往自然融洽: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使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大有益处。

2.2 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 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业务素质: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这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业务能力不够不仅给自己带来不便,也给所在工作环境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 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及技能。

3.2 较强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鉴别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2

护理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护理专业上的具体体现[1],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是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医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护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而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 1护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 虽然调查显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2],但也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还很模糊、不清晰,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必要的了解;部分同学尽管认识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但是在涉及具体问题时,却又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护生中重利轻义、重智轻德的现象有所增加。 2护生职业道德培养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的影响下,医疗领域出现诸如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给学生特别是见习、实习护生的价值观带来极大冲击,护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对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困惑和迷惘。生命攸关,生死所寄,“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廉洁淳良不可信”。医德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死安危、家庭的悲欢离合。因此,加强护生的医德教育,强化医德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3护生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设想 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开展以护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具备无私奉献、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立志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医学人才。 4护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护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建设中,打破传统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见习、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规范。 4.1以思政精品课程为引领全面带动课程建设 4.1.1突出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 坚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导向,将“仁”、“爱”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引导护生把职业道德认识转化成职业道德自律,培养护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高尚职业道德精神[3]。 4.1.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引领作用 深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基础》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引领作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照贴近专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大课堂讲座、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力度,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4.1.3开设护生人文伦理课程 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实现医学专业与人文学科的完美结合。通过开设护生人文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成为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对患者、对社会全面尽责的人,增强护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优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为代表的医学人文系列课程,使之成为传播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载体和平台,帮助学生树立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忠于职守、一心赴救的高尚人文理念,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医学社会学为主的课程,帮助学生增强面对实际、胜任岗位、服务患者、造福社会的基本素质。 4.1.4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护生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将来从事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作为一名护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投身医药卫生事业和树立高尚医德医风而不懈努力的品格。护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入学教育到毕业实习都是其职业道德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临床实践教学则是促使护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最好的德育教师[4]。在临床实践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医院文化,树立医德情感、医德良心,感受职业道德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一系列的卫生服务实践,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医德理论及各项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医德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磨炼,达到医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 4.2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 4.2.1校园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美化生活环境,创建文化校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开拓创新、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4.2.2学生社团建设 在广泛开展理论型、兴趣型、学习型社团活动的基础之上,重点建设与专业对应的技能型学生社团。以社团为载体,通过社区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等,将学生职业道德要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提升社团品位,提高学生社团在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功能。#p#分页标题#e# 4.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设 以职业道德为精神基础,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作用,拓展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功能,开展职业能力倾向性、个性性格、心理健康等量表的测试,开展准医生、准护士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测试、指导职业心理特征解析。提升护生自信心与心理应激能力,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职业道德自律。 4.3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体验平台,让学生磨炼职业意志,增强职业情感体验,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护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建立校系二级管理制度,基地由校系分别管理,发挥各系专业特色,努力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为护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实践环境。实践基地建设本着与课堂主渠道相结合,与专业技能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以护生技能道德实践为目的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基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感知、理解护生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践行医德誓言,实现自我教育。 4.4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构建一支由分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教学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以及行业中的先进模范共同组成、结构合理、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德育人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待遇、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 4.5创优机制建设 认真做好文明班级、先进个人评优活动,建立评优标准,充实评优内容,深入挖掘职业素质内涵,塑造天使性格、天使形象,发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坚定专业志向、爱岗敬业、富有奉献精神、严于自律,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4.6护生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4.6.1完善校系结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建立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教育教学的指导和监控。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各专业优秀毕业生、医学专家、带教老师、医德模范和校内专业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指导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建立用人单位、教学医院、药企、毕业生和社会各界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反馈机制,以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将学生信息反馈到学校,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4.6.2建立护生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及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 将职业道德的要求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制定《护生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护生职业道德提高任务书》、《护生职业道德培养项目指导书》,明确内涵、任务和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由辅导员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三年级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实施《职业道德表现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将这一时期职业道德表现成绩列入德育测评总分,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学校每年对辅导员、医院、药企、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对各院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健全由辅导员和医院带教老师、院系、学校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学校各项评优结合,为学生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模式建设,将自律、缜密、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爱心意识、责任意识,使其成为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终身使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3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护士队伍对护理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好的综合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对护理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尊重自已的职业、热爱自已的职业,履行职责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影响社会认知。

1.2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社会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显著标志。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医患、护患的关系上就会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认、医患护患关系和谐。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关系自然融洽 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

2.2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已,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在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 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业务素质

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这重,业务能力不强不仅给自已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技能。

3.2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已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4

在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因此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起来。职业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学生的今后就业方向上进行指导,还需要将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能力进行强化,更加需要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进行加强。高品质的护理职业道德能够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建立起来,与学生的今后事业发展有紧密联系,因此加强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尤其具体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发生一系列职业活动均与人们的职业特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具体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情操以及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能够将其表现出来。

2.职业道德的意义

在社会道德体系中,职业道德占据了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包含了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还囊括了职业道德自身的特殊作用,职业道德的具体作用具有如下几种表现,在职业交往过程中,为内部从业人员与内部从业人员所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将所从职业本行业的信誉水平大大提高;将所从职业的发展速度推进;能够大大提升全体社会的道德素质水平。

二、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现状

1.道德培养体系落后

许多中职学校的护理德育培养课程在二年级才开始开课,其具体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处于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理论知识,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还没理解上去。德育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对于护理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不全面,无法彻底的理解医药行业在德育方面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因此,德育素质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引发学生心中的共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热烈学习氛围带动起来。

2.职业道德培养深受社会环境影响

中职教育学校缺少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教育环境。利益化过重的色彩影响中职德育培养的发展,院校因为能够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量,因此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尽早参加到工作岗位当中,栽培人才的过程当中,未对其德育素质水平进行侧重提高。如今社会普遍存在过于功利以及不科学的教育政策将会导致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被忽略。

三、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改进措施

1.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在学生二年级时才会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院校可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渗透,为学生制定相关职业生涯计划,使学生能够在职带道德与理想方面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并喜爱自己的职业。院校教师还应在学生潜能方面进行相关指导,为学生制定具有规划性以及目标性的发展方案,从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主题班会以及心理教育等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自身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其专业的重要性,还能够将学生的困难承受能力大大加强,为今后的从事工作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践训练传授中职职业道德

在教学方法上,院校可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方法中。将一些学生所需要的新教学方法如探讨热点问题、理论讲座、实践模拟训练、参观访问有关护理专业的地点,进行积极、大胆的采纳与实际利用,还要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此类方法充分的在学生课程中使用,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最终做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使得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今后岗位中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具有操作能力强的实践技术水平,更具有高品质的德育素质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能够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自主的将护理道德转化成自身优秀品质,其在医疗活动环节中具有举足若轻的地位,就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没有特定的准则,不能够就按照一种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应根据学习习惯等制定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法,对症下药,就具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如此,才能够真正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性能发挥到最大程度,为今后的医疗机构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永成.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5

    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对护理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尊重自已的职业、热爱自已的职业,履行职责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影响社会认知。

    1.2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社会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显着标志。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医患、护患的关系上就会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认、医患护患关系和谐。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关系自然融洽 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

    2.2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已,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在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 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业务素质

    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这重,业务能力不强不仅给自已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技能。

    3.2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已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6

1 护士执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常常影响和决定着该职业对社会的作用;影响着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的道德、理想、兴趣、爱好和职业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和促进着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职业道德是促进人们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具有对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并把为社会尽义务做贡献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就可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自古以来历代名医家也都是十分重视医德和医术的。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在《誓言》中说:“我一定尽我的能力和思虑,来医治和扶助病人,而决不损害他们”。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贫贱宝贵,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白求恩以及我国近代的一些医学名家黄家驷、林巧稚、张孝骞等都是德才兼备,既有高超的医术,又有崇高医德的人。现代护理学的尊基人、国际护理专家、英国杰出的女性佛罗伦斯?南丁格尔以及我国近年来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司堃范、梁季华、杨必纯、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林菊英等,他们以南丁尔为榜样,从青年时代起就热爱护理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缺医少药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在设备齐全的大医院;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疆场,还是宁静的的病房,都能满腔热情地挽救伤病员生命,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他们既是患者的贴心人,又是各级领导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心血浇灌了护理事业,他们的作为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可见,加强护士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道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

2 作为护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2.1 护士应该热爱自己高尚的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2.2 护士对待病人应该体贴同情、和蔼可亲: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此外,到医院就医的病人,无论男女老少,病情轻重,他们在肉体上都遭受着疾病、外伤的折磨和摧残,在精神上往往思虑重重,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护士更应该将心比心,以换位的心态体会病人的痛苦,做到对他们体贴入微。一个护士只有对病人高度同情,才能更加自觉地改善服务态度,对病人做好精神护理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得到安慰,以保持与疾病做斗争所必需的良好心理状态。

2.3 护士应该具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2.4 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2.4.1 风度优雅、举止端庄: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4.2 勤劳细致、严肃忠诚: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2.4.3 谦虚谨慎,善于合作: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7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二、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 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

2.职业道德情感 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

3.职业道德意志 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三、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8

【关键词】:护生 护理 职业素质 培养

内容: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职业化、专业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要求,基于此,护理教育不单单局限于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这与医学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每个环节对护生的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职业语言、培育职业自豪感、实施情景教学、实践理论相结合等五种具体方式,使护生具备优良的护理素质。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关联,是符合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完成护理工作职责的基本保障。职业道德由八个基本因素构成:职业理想、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树立具有一定高度的理想,坚守利己利人的良心,以熟练细致的护理操作和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培育廉洁正直的优良品质和不畏劳苦的敬业精神,把病人所想当成自己的事情,急病人所急,把为病人解决问题当成最大的荣誉,用纯朴的心灵和辛勤工作换取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把爱传播出去。

其次要多使用贴切的职业语言。礼貌性语言使病人感到亲切随和,是两者之间沟通顺畅的前提,使用语言要注意多用尊称和敬词,运用带有亲切、赞许、尊敬、商量色彩的词语,以委婉的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善解人意,让病人觉得温暖,甚至可以让他们从不安和消极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因身体不适,患者和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疑虑、悲观、急躁等精神不适症状,用恰当贴切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安慰,可以发挥非常独特的作用,解释性和安慰性语言,能获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这种交流必须注意遵循适度、恰当和慎重的原则,并且多运用针对性语言,使病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有时候要采用保密性语言,使病人免受不良刺激。

其三是培养护理职业的自豪感。护理工作与其它职业一样,服务于人,可以带来相应的价值,具备正收益。应当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观念引导,理论学习期间,重点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把这个职业的内在价值阐述清楚,另一方面可以把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国内外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呈现出来,建立护理人员的从业信心,对未来职业更加热爱,更加自信。例如详细讲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的生平事迹,提炼出为护理事业贡献终身的伟大精神,能够极大启发学生们对这项工作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自豪感。

其四是实行情景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有利于开拓护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护理程序讲座,组织行为规范训练,让学生集中讨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树立专业思想,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护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个人行为。一进入实习岗位,就必须要求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遵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稳重、积极、饱满的态度进入病房,衣帽要整洁,仪表要端庄,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关心体贴,养成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另外,因为护生年纪普遍较轻,模仿能力强,可塑造性大,施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带教方法,特别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十分重要,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常品质的形成。鉴于此,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老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景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教育法应注重实际、形象、生动的原则,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使人容易理解,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护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这种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的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出护生的工作智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大范围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具体案例的最佳方案。因限定思考和发言的时间长度,每位提问人都要面临置疑,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应变力、分析力等综合素质,并且大幅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观看各种案例,以辩论的方式深入人心,容易使护生吸取教训,增强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同情心增加,减少医患纠纷。

此外,情景教学方法还包括举办演讲比赛、组织护生表演文艺节目、分期、分批组织去敬老院等活动,能让护生深刻体会到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其五要把理论知识讲授与职业道德实践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把医疗行业中的先进模范事迹和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不过硬而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相比较,穿插到理论环节,从正反两方面对护生加以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明白,护理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条件,职业道德是重要保障。通过整体护理实践,有效地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改变传统观念中把护士只当成打针发药、从属于大夫的错误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对护士的职能也赋予全新内涵,从单一的职业护理型向复合的社会综合型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质变,护理工作从过去的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演变成一门独立学科,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目标不仅要满足病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更要着眼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平衡和社会状态的适应能力。

护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后继力量,要尽快适应这种角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自身职业素质的锤炼。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实习效果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实际学习实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教学应注重内容,注重实用,重视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适应护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对护理专业的成就感和兴趣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霞,黄丽萍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护理教育 2007(1)

[2] 熊玲辉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7(18)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9

笔者发现,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德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效果良好。 

1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朱小蔓认为:“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学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讨如下。 

1.1 直接渗透 

教师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医院、家庭、社区、社会中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比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人测量体温,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者屏风遮挡病人,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隐私暴露,就医体验差,感到羞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如何对待?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的案例引发的思考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比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常常感到很疼痛。因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学生无痛技术,比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肌肉、绷紧皮肤等。 

1.2 间接渗透 

教师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科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前辈们艰苦奋斗、忘我服务的工作态度,阐述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从而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中,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专业思考、案例分享等内容,让学生们感悟专业思想,深化职业情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让榜样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每周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婆婆爷爷做家务,为他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日给家里的老人购买小礼物或者送上温馨的祝福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 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掌握“三基”。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在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临床上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比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强调护士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助表现出来,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机贯穿,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 时事渗透 

护理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事让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点,形成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如果所有专业教师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借助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学、微情景教学等方法,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将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比如杭州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虐待婴儿照片,她拼命摇晃婴儿脆弱的头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可以把这种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1.5 苏格拉底式诘问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有的护士服务态度很差。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行为提问。比如:她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如果有违,哪些地方不对?你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诘问中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 小结 

德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德育”。“大德育”包含“小德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德育”是“大德育”的延伸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渗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延伸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学生的职业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的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10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外在形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并且可以通过相关材料来佐证的,例如,毕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等级考试;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却占整个冰山绝大部分的我们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这是人们看不见的。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二者的关系为,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而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这对高职护生的培养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专业现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就业范围的逐步扩大的同时,对护理人才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护士的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高职护生毕业后不可避免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光荣而重要的护理行业,其职业素养达标与否在其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护士的显性职业素养包括护理形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这些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都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医疗工作中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体能等隐性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类的显性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载体,而技能、知识以外的隐性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类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在重视人文护理的今天,更为如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隐性职业素养。首先是职业道德: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护士的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要达到这一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有爱心,有献身精神、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时刻为病人着想,服务细心周到,注意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其次是职业安全:护理工作者应养成护理医疗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具有在医患纠纷中保护自己的能力,注重用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安全。再次是职业体能:护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即有与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了护理工作者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当代护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差距却日益明显[1],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即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其中,学校起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第一,是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护生入校的第一天,其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已经确定,所以首先应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1-03

护理人员素质关乎病患、医院、社会的利益,而中职护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培养一支热爱专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成为中职护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问题

1.1 中职护校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中职护校的生源大多是中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学习基础科学的知识,导致专业课程学习时,对专业知识难以理解,学习不透彻,技能掌握不娴熟。

1.2 中职护校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专业操作技术不娴熟

中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加上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局限于学校教学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技能操作不娴熟。

1.3 中职护校学生个性不成熟,心理素质差

中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仍未稳定,待人处事方式和方法欠缺周全考虑,容易放纵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差,心理素质表现较差。

1.4 中职护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

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优越,但由于家长教育的疏忽,导致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极大影响了专业道德的培养。

2.影响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

2.1 学生因素

中职护校学生专业选择相当一部分是由父母的意愿所定,学生对护理专业素质培养缺乏主体性,加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裕,养成妖生惯养的习惯,自主意识很强烈,缺乏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同时学生社会阅历局限,对从事医学护理认识不足,不了解护理工作繁杂性和艰苦性,不能很好的处理医护、护患关系,继而产生厌倦情绪。

2.2 学校因素

护理是对不同病患提供优质专业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的职业,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提高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但当前中职护校教学定位的迷失,学校注重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2.3 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医患纠纷时常有报道,社会负面的信息极大影响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自身职业的选择容易产生困惑,对护理素质培养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在社会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尚未稳定,导致学生曲解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和责任。

3.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一双会护理的手,同时要怀有一颗同情的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娴熟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2]。因此,中职护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护理人才。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是做好护理职业的基础。首先,护士应当热爱护理事业,学校应当通过报告、培训等方式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心服务。护士爱岗敬业才能对本职岗位表现出高尚的职业情操,在实践护理操作中为不同的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用爱心和热心感化病患人员,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带教老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的作风、贴心的服务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2 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是学生走上岗位,实施护理的专业能力,其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急救技术、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文书等技能[3]。随着医学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及要求不断的提高,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为医患服务。首先,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由于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彰显专业水平。其次,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过程,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为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舒心护理服务的基础。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比如专业医学、药学、心理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学校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通过模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3.3 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过程中履行的职责和遵循的道德,是护士在行业行为的规范基准。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使他们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不善于团结协作,不懂得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素质低。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学生不热爱学习,法律知识淡薄,护理职业认识不全面不透彻,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专业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条文等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同时学校应当通过带教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教导学生热爱护理,忠诚服务医患,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崇高的职业精神。

3.4 培养学生规范的礼仪素质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存在各自的礼仪和规范,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意识逐渐增强,护理不但是“高技术”护理,更是“高情感”护理,在崇尚和谐的文明社会的当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因此,护士要有规范的礼仪素质,才能为医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学习礼仪知识,通过礼仪课程、礼仪文化报告、礼仪知识宣传等形式,为学生传输正确的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着装符合护士形象,提升自身职业形象气质,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学校应当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正确处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

3.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为医生提供优质的护理配合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疾病护理以及舒心的心理护理。护理工作环境嘈杂,工作任务繁重琐碎,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

合的工作,同时护理工作关乎人命,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工作压力大,要求护士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时刻面对医患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因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以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既平凡又繁琐的护理工作。学校应当加强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排除不良情绪,使得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医护和医患之间的矛盾,正确排泄不良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学校应当通过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最佳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规范的礼仪素质,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