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影视作品论文

影视作品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0:21

影视作品论文

影视作品论文例1

二、导演思维影响影视作品的方式

导演思维对于影视剧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下文将从剧本选择、画面选择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1)剧本选择。剧本是影视剧创作的主材料,一个导演,对于哪种体裁的影片感兴趣,想通过哪种影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其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影片,需要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启迪,都是很重要的。有的导演喜欢大制作,有的导演喜欢小切口。这种题材和脚本的选择是导演思维影响影视剧制作的一个直接表现。(2)演员选择。演员是导演将自己的思维传达出来的人物,因此导演对于演员的选择也是传递导演思维的一个关键点。不同的演员所演绎出来的同一部影视剧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例如,《神雕侠侣》不同版本的小龙女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选择哪一个演员来塑造小龙女的形象,就在于导演对于小龙女的理解。导演的这种选择对于影视作品的风格呈现也具有极大的影响。(3)叙事手法。影视作品有很多表现手法,不同的导演会选择不同的叙事手段。有的导演喜欢讲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就会很艺术地讲一个故事进行唯美的演绎,而有的导演喜欢快节奏的叙述,就会通过各种倒叙插叙等剪辑手法,将故事的节奏加快。这种叙事方法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大不一样。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导演表现的是一种沉重悲痛的叙事,在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则是一种充满温暖和幽默的讲述,这种不同的叙事手法也是导演对影视作品的集中体现。(4)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导演表现其思维的关键环节,对于同一部影片,不同的后期制作呈现出来的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同一张图片,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很不一样。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后期制作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如一锅炒好的菜,需要装盘,但是不同的装盘方式让这盘菜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有很大不同。导演的思维决定着影视剧的装盘方式,对影视作品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影视作品论文例2

2影视语言的平面束缚了读者的思维

文字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意境,而影视阅读是一种冲击,是一种振憾,两者的表现方式不同,读者体验也不同。尤其是学生,受生活经历、审美判断和知识积累的影响,在阅读作品时会进入自由想像的空间。

通过影视作品来阅读,虽然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文字阅读的内容,通过影视的表现,使文字在屏幕上定形,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理上打下了烙印,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造成了严重束缚。

3影视作品的改编岐义了文字的内涵

影视作品为了从众和收视率的提高,以及受文字深刻内涵的影视,因此改编成为了影视作品的重要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文学作品赖以进行的神秘感被影视作品所消释,文学的内核被冰融,使文字阅读的意境在影视作品中被同化。

影视作品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09-02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两种艺术形式就已建立起了十分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搬上了荧幕。而影视剧作品的热播引发观众对文学作品的追捧,文字和影视作为两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彼此对同一故事、同一人物的表现孰优孰劣,就引起了网络的热议。本文以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例,浅谈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作品时,各自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异同。

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语言的定义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主要指我们现代汉语的范畴,通过将现代汉民族语言进行高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化的语言。在文学作品的运用中,还会融入一些口语和方言,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更符合某一特定人物形象的需要。

影视语言指影视剧作品在传达和交流信息时所用到的各种技巧、手段的一种统称。构成影视剧作品的最基本的语言单元,即镜头;不同镜头按照表意的需要进行特殊的组接和安排被称之为蒙太奇;影视剧在表达的过程中还会借助灯光、音乐、音响、构图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辅助于作品的表达。

好的文学作品自然会成为影视剧改编的热点,小说与影视结缘,加快了这部作品商业化的运作,却无法改变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自身的特点。

二、叙事中的差异

很多作家都坦言,写作是条非常辛苦的道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必须借助文字来表达。而文字作为文学作品的唯一表现媒介,既是抽象的符号又能产生丰富的意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作者借助文学独有的表现手法达到的。相信很多人都会熟记《平凡的世界》小说开始的这段:“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路遥用这一段叙述,展示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及环境。其中,对于惊蛰时节独有的雨雪天,作者采用了“细蒙蒙”、“纷纷淋淋”等词语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自己的想象去体验这场雨。最后一句“但那真正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更是对故事要展开的中心内容的铺垫。

相对来说,影视作品的语言就生动多了,不同景别的镜头产生出不同的表现效果。如远景和全景景别的镜头最适宜展现空间环境,一个镜头就可以把一大段的描写性的文字表现出来。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通过三组远景景别的摇镜头展现黄土高原惊蛰时节雨雪天,洁白的雪花纷纷洒洒的飘落在沟壑万千的黄土之上,深深浅浅的白覆盖了这片窑洞,这是观众再熟悉不过的黄土高原。生动、具体、直观的展现,观众不需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就能很轻松的知晓空间场景所展现的内容。这种独有的空间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带给观众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文字的叙述虽然全面,但缺乏了一定的动感,可以通过语言的组织和内容的转换实现一种情感的传递;镜头虽然直接,但少了一种意境,往往需要音乐和语言的配合让观者产生一种情景上的互通。

三、人物塑造中的差异

文学作品用非常形象的语言将人物的外形、性格和思想描绘出来,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感情。读者依据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参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很多作家为了对人物描写地更加生动具体,往往会借助特殊的修辞手法,如: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等。影视作品则不同,将这些描写浓缩到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之中,通过特殊镜头的展示,以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方式,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知作品中隐藏的文化内涵和中心思想。所以说,演员一出场就奠定了这个人物的形象,如小说主人公孙少平的出场,小说用了四百字详细描写了少平的外貌、衣着及步伐,留给读者的是一个忍受饥饿折磨、单薄、瘦弱的年轻小伙。每个读者都需要自己去想象,而少平在每个读者心中也是模糊的、唯一的。

影视剧作品在表现的时候就简单多了,演员袁弘黑瘦高挑的形象非常符合小说中少平的形象,当他踏着布鞋走过雪地时,特写镜头聚焦于他裤子上多出来的那块黑色补丁,不用过多的语言,观众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家境窘困的少年。

影视语言比文学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和直接展示人物形象,但文学语言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更加细腻的展开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有时候一段心理描写就是一整页,甚至是一个小章节。相对于文学作品没有固定字数限制的尽情表达,影视剧作品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完成一段故事情节的推演,势必不会在人物心理活动中花费太多时间。影视作品中对于人物心理的表现主要借助演员的表演,辅助于特殊的镜头和表现形式来展现。比如,在田晓霞牺牲后,孙少平在晓霞家中阅读小霞留下的日记,特写镜头分别表现了孙少平失去爱人的心痛和田福军失去女儿的痛苦,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细腻的内心描写,但特写镜头放大了人物痛苦的表情,通过一滴滴滚落的泪珠和痛苦的眼神,人物内心无法言状的痛楚就直接鲜明的表现出来了。除了特写镜头外,空镜头、主观镜头、长镜头都是影视剧中表现人物心理的镜头语言。

影视创作中的多种技术手段都可以达到对原著人物的心理、思想感情的视觉处理,如摄影的角度、构图、光线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室内场景的设置来体现。也可以通过闪回蒙太奇的方式进行表现,将影片中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镜头的方式快速地剪辑在一起,借助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或黑白、或发红、发黄、发暗,表现人物的所思、所感、所想和所虑。

影视作品是一种视听艺术,除了镜头的充分展示外,音乐也是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是诉说。除此以外,内心独白和旁白也是影视作品中常用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段之一。曾有观众质疑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使用了过多的旁白,干扰了叙事。对于像《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的作品来说,需要适当的旁白做补充性叙事,更重要的是,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不同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路历程。

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语言共通性

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无论情节结构、时空处理、视听造型都遵从于原著。影视剧作品将间接、抽象、多义的文学形象转变为直接、具体、单一的荧幕形象,把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变成观众对作品的直接体验,是现代商业模式下媒介传播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还是影视作品中的镜头和声音,他们都是基于对作品中故事的全力展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和语言风格上都具有同样的逻辑性,即遵从作品本身的风格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设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代人不懈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代表。这部作品以质朴的语言、强烈的纪实感影响着中国文坛,多少年后,当同样充满了黄土泥腥味的电视剧作品同样也用这种质朴和纪实性震撼着观众、感染着观众。无论是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还是镜头下影视剧演员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的着力刻画,都让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透着强大生命力的孙少安、孙少平、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影视作品论文例4

影视产业的快速扩张和网络小说热潮的持续升温,让网络文学和影视剧制作的产业化、商业化得到很大的提升。网络小说用文字讲故事,通过网络与受众进行互动;影视作品用镜头讲故事,透过荧屏传递到受众面前。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他们都是讲故事的文艺活动,都得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与受众进行交互。这样的属性决定了它们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决定了他们在创作取材和价值取向上的天然暗合。网络文学的创作往往由非职业作家完成,这些非职业作家大多都是70、80和90后,影视作品消费的主力军也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选择有同样生活背景的作家作品进行改编自然会得到消费主体的关注,影视剧中鲜活的生活表现手法和贴近普通大众心理的桥段设计会和观众产生共鸣。电视、电影,常常被人们视为具有针砭时弊,反映当下人们生产、生活作用的媒介,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制片方选取现实主义性强的网络文学进行改编,网络小说和影像表达间的这种暗合,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便利。

(二)市场选择

精英文化在市场上的溃败直接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兴起。而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下、“在国内影视创作长期遭受‘千金难寻好剧本’困扰之际”,网络文学实现其影像化的传播“比制作一般的影视作品拥有更加生后的观众基础,从市场占有上就已经赢得了先机”。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消费性是其最大的特征,网络文学与影视制作间的暗合,符合快餐时代的娱乐、消费精神。2003年开始,文学网站便开始实现了自身的商业化运作,在“快餐”时代和产业链经济效益的共同驱力下,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已得到显而易见的市场支撑。

二、网络文学影像化的利弊

(一)生成成熟的类型化创作

网络文学多类型题材的发展,为中国的影视作品类型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当中,宫廷剧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常规类型值得关注,该类型作为一种原发类型,也衍生出许多的亚类型。而在电影方面,爱情题材的文艺片更是成为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一大主打类型。回顾近几年的电视剧创作,宫廷剧作为一种常规类型依旧占据着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后宫甄嬛传》《美人心计》《倾世皇妃》这类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和良好的口碑,《后宫甄嬛传》尤其更甚。随着这一类型的发展和成熟,一种继发类型的穿越宫廷剧横空出世。《宫》《步步惊心》亦是这类宫廷剧成熟发展后的衍生之作,这种亚类型拓款了影视创作的视域,为宫廷剧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在电影方面,年轻人作为影院观影的生力军,选择都市情感和青春爱情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切合年轻人的观影期待。而这类网络文学的改编对制片成本要求较低,风险也较低,电影人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出发,选择这一类型进行改编合情合理。《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成功之作,都市情感题材的影片在这样的市场支持下必定会得到长足发展。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必将极大的促成影视作品类型化的发展,由此生成的类型化创作,为中国影业形成自身的稳定主打周期提供了基础,这对于促进电视、电影工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影视作品论文例5

二、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大多都是按部就班,按照书本知识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进行的,从而导致中学生们掌握的语文知识也基本上都是很浅显的课本知识,对于课外读物掌握的很少很少,每天更多的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的一种应付模式,思维仅仅限定在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状态,而且语文教育不仅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趣味与展现出中国深厚的语文文化魅力,反而越来越枯燥无趣,令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

三、怎样把影视欣赏和语文课堂结合起来

1、影视教学策略分析

影视教学并不意味着简单得在课堂上放映影视作品给学生们观看,单纯的放映的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影视作品与课堂中去,但是当影视作品放映结束,下课后学生们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更多印象,除了感叹这节课真是新奇和停留在影视作品浅显表层的情节内容外,再无任何对该作品的思考与联想。这样的话即意味这种影视教学是极其失败的。所以要想将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有效的和语文课堂结合起来,还需要有计划地,有策略地慢慢开展,切忌不可一蹴而就,否则势必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下影视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的策略。1)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向。可能突然没头没脑的来这么一句话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向呢?首先,学生在潜意思里总是认为影视作品是用来轻松娱乐的东西,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学生们也能很容易的吸引进去,但影视作品总是影视作品,学生对待娱乐放松的事物向来不“走心”,通常是看过便丢了,对那本改编的名著也不会加深多少了解,更不会课后还念念不忘的对其进行展开思索与研究讨论。因此想要有效地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将名著植入学生的心中,则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向,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知道在上影视课时不仅要看到影片本身,更要看到影片的内在,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更有甚者,还要看影片的细微小处,从而引发对这部影视作品更深的思考和对原著的思索与探究。这样,影视作品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目的就达到了。2)其二,采取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们在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大多是按照教科书上来讲课,这样的课堂教学十之八生都不感兴趣,再加上又是语文课,更是会令学生们昏昏欲睡,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中学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率的。3)其三,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内外自学训练,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学校,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每节课课时仅为45分钟,而且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课时都用来进行影视教学,条件的不允许使得教师们需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内外的自学训练,这样形式的“作业”不仅可以解决某些条件限制的矛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因为这样形式的“作业”想必会很受学生的欢迎。

影视作品论文例6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面比较传统、落后,部分学校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对词汇量进行掌握,并且阅读大量的书籍提高经验和阅历,部分学校虽然进行了影视教学,但是根本就没有将其落到实处,也没有一定的体现出其视觉或者听觉的有效性,更没有办法体现影视阅读本身的目的,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讲,听音乐、看书、看电视已经是每天的必修课,辅助语文阅读的影视资源有很多种,主要就包括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各种内容,并且影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他们想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由于高考的临近,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已经很少有时间在去阅读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吸取名篇名著里面的精髓与营养。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够完全没有影视的辅助,让影视带来他们来自视觉与听觉上面的感触,名著蕴含了传统的思想与文化精髓,是传统的文本著作,里面的内容极其深奥复杂,如果运用影视的动漫效果对其进行辅助教学,将会让阅读过程更直观、生动、有趣,对一所中学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这200名学生里面,通过影视辅助进行语文阅读的占78%,通过单纯的进行语文阅读的仅占据1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的是,在高中的语文阅读中,不仅阅读效果在过去的基础上都明显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民族有着优秀的阅读传统,关于阅读的话题屡见不鲜。目前,国际上对中学生阅读心理研究十分重视,国际上有专门性的阅读研究协会和学校图书馆协会。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学还专门开设有关信息知识与图书馆用户指南的课程,以帮助中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水准。相比而然,我国目前尚未参加此类国际性青少年阅读研究组织,对阅读问题的推广与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对阅读的学生认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分析各种阅读的内在机制,并对学生阅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国外对阅读的理解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1971年,Smith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了第一语言阅读过程,提出“冗余”(redundancy)理论,认为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国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将影视纳入语文阅读中,经过多年的分析实践可以得出的是,国外的阅读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国外在影视、文学、绘画、诗歌、音乐教学上面都有所突破。

(三)对影视辅助阅读教学介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影视辅助教学早以引起教育学家的关注,但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但不管怎样,影视教学在近年来已在语文教学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但影视作品必竞只是导演手中的平面处理作品,并不能取代文章的重要地位,而且随着影视商业化的重要功能,很多影视作品已成为了导演的摇钱树,随意的篡改作品原意,已不能真实的表达原著的原意。因此,影视辅助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不可以将其做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另外,影视辅助教学还有很多弊端。

3.1影视作品具有浅显性的弊端

影视作品论文例7

评论不仅是对象性的活动,而且也是用敏锐的理解来丰富我们的享受的过程。评论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感受和了解;二、理性的分析。有感受才能有分析,而分析又使感受得到提高并变得更加明确。当然在具体评论活动中,感受和分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对影视作品的观念、结构、手法进行深层次的开掘与生发,不仅要有强烈的开发精神和独特的艺术眼光,而且要让人们看到人类生存的境况,上升到形而上的层次而进入哲理的思考。所以,在观念层次上对影视作品进行阐释和延伸,需要批评家具备三个方面的质素:即整体性把握、发现人、理性延展。

〔一〕批评的眼光——艺术的整体性把握

影视编导在进行影视剧创作时,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把握有其特殊的眼光,即艺术地把握事物的眼光。批评家在进行艺术意蕴的开掘时,首先需要的不是历史、哲学的概念,更不是庸俗社会学所强调的斗争的敏感,而应是整体性把握能力。

艺术家创作时的艺术眼光、是为表达主体自身的情感而寻找客观的载体的一种眼光。这实际上是一种转化,把个人化的情绪或情感变为客体所拥有的东西,转化当然不是个体情绪或情感向客体的照搬,而是一种超越,并且这种超越是必须的。否则,艺术的创作就成为简单的实录,只能在对自身及社会的繁琐而并不得要领的描绘中获得浅层次的真实。创作的超越意味着在艺术家所寻觅的客观对应物中蕴含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这样,包括批评家在内的众多欣赏者才能为之所动,才有谈论或批评的兴致。对批评家来说,把握艺术家如何把主体情绪与人类精神暗合并在一个客观对应物中,其激情所在,哲学所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批评家的职责,换句话说,对影视艺术家独特艺术眼光的发现是影视批评家的职责。

影视作品论文例8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目前虽然低龄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据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视产品的市场。也有技压群雄的魄力。笔者认为,因为动画产品的对象青少年居多,这一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评价能力。所以动画才出现蒸燕日上的良好现象。现代任何国家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审美观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动画抓住国际青少年观念的相似这一特点,向国际市场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本土的动画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响。

1.3动画的衍生产业

以日本动画为例子,其动画产业模式的建立大概用了30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有60年以上的产业化经验。其中“衍生产品”的载体,大多是玩具厂商或是其他制造商,相对来说是这几个环节中最为成熟的,也是资金最为稳定和雄厚的。日本对动画的投资早已形成一条龙的程序,也很少中断。通过“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来获得最大利润。事实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东方大国的中国,动画的衍生产业都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进步,发展甚至还是空前的,空间依然是的巨大的。

二、发展的建议

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动画发展才能予以完善。

2.1正确对待动画艺术

如果仅仅把动画作为消遣物,那作为文化艺术之一的动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的动画,除了保存趣味的特点,还有以独特的教育意义。

第一,家长正确引导儿童选择动画作品。为了起到恰当的教育意义,家长有必要秉着挑剔和苛刻的态度严格选择适合儿童的作品。

第二,青少年正确对待动画的教育意义。尚处发育的青少年,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日本对青少年的塑造特别重视,对处于叛逆时期青少年的民族思想要么强加,要么潜移默化的传输。

第三,中老年读者端正态度,接受成为动画艺术主体之一的事实。动画不代表幼稚,也不单单等于消遣,中老年可以从中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了解文字、影视其他作品以外的教育领域。

2.2文化的国际传输

影视动画推出国门,势必让对方接受你的文化,然而文化差异却一直是国家与国家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冲淡这种差异。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人口,绝不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别人的地盘上,否则寸步难移,失败也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国家的民族,从一种文化接受另种文化总要经历适应到适合的过程。

中国的文化观点确实很优秀,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交流的困难。如果将中国的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融入动画作品里面,当把高质量的动画作为产品销售于国际市场,其中的思想观点被潜移默化的接受,就像当初日本的《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打人中国市场之后,让中国年轻的消费者了解到日本青少年的生活大概如此,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思考的方式逐渐同化了远在中国本土的中国青年。

对于文化的国际交流,本文作者认为,外来的文化,凡是有益于自己国家建设的文化。我们照单全收;而代表自己国家观点的特色文化,更须推出国门,让世界了解自己国家是拥有特色文化的优秀国家。动画的对外开放就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2.3市场教育化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为完善影视动画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动画理论的研究和市场的考察,国家文化部在规划新增的动画产业、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市场监管、指导行业协会等职责,必须为动画市场教育化的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财政保障。

三、中国动画的前景

中国社科院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通过对孩子们审美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要从动画主题的教育角度思考,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后备力量。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发。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

影视作品论文例9

从本质上说就是影视科技的发展,这一本质体现在电影从无声、黑白、传统摄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电脑动画,其发展过程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影视艺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拟音、仿真技术、变焦组合镜头和数字式录音等高新技术。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不但能为影视艺术提供物质条件,促进其发展,还开拓了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表现能力,所以,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影视艺术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如借鉴了文学艺术中对复杂生活进行表现的叙事方法,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造型结构和造型技巧,音乐艺术中的音效节奏感,戏剧艺术中以调动等手段展现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及戏剧演员的表演特长。因此,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其不但包含了语言、造型和表演等传统元素,还包含了录音、摄影和剪辑等新的艺术元素。

二、影视艺术具有视觉性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容易忽略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楚。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示人物的感情,而采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

(1)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娱乐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节。如果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出发,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明,心理也更为紧张,在视听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得更积极,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出现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考、分析、联想和判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准备。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3)把握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观众在鉴赏影片时必须对影片进行分解,再以分解为基础对影片进行综合,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影经验及相关影视知识,合理地整合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鉴赏。二是形式鉴赏。

(1)内容鉴赏可以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及影视风格进行,其中,宏观角度通常与文学息息相关,主要考察作品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首先,用文学方式对主要用故事情节作为其叙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把握该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结合情节及人物安排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然而,作品创作者由于审美视角、创作心态及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主题指向往往也带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类影视作品的鉴赏中,既要从情节和人物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对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体会,以把握住作品复杂而丰富思想内涵。

(2)形式鉴赏可以从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和综合元素的角度进行鉴赏。听觉元素的鉴赏特指对声音,即语言、音效和音乐的鉴赏,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够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视觉元素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含镜头、服装、道具、化妆、特技和场景等元素。综合元素的鉴赏主要包括艺术和科技、形式和内容以及各部门间智慧的融合。

影视作品论文例10

2传媒软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软文化”一词被频繁提出,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软文化决定硬文化。中国有句古话:“治心者治人,治力者治于人”,这句话与软硬文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关系是类似的。从远古的口头传播到如今的网络传播,传播方式变得广泛而快速,传媒是人类文明前进路上的重要因素。传媒是软文化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此类文化体现了一种“上善若水”的理念。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媒体在塑造及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媒体外交是国家公关的重要武器,所以,大众传媒承载着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

3中国影视塑造形象的作为

在中国“大影视”的时代,主流影视文化如何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之声”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的影视业一方面是企业,可以扩大再生产,拉动市场经济内需,另一方面又是事业,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管理从未松懈。今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意识形态发展管理的重视。早在2001年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中,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构建传媒国际影响力的基本战略部署。“走出去工程”的目标任务就是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影视作品中的国家形象是虚拟的,是用镜头语言以虚拟的话语及画面建构的虚拟形象。影视艺术具有虚拟性和特殊性,它表意出的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象征的符号,这个象征可通过多种视听艺术手段隐喻着某种存在的体系,通过创作者的多层次构造和观众自身想象结合而成的形象。电视剧也是媒体艺术,其中一重要分支即是古装题材,对于宫斗剧,着重视点是批判这是必然的。但是其塑造的人物崇尚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就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例如,《大长今》和《甄嬛传》一样是描写阴险的后宫争斗,但主人公并没有陷入斗争,陷害他人,她正直善良,是一个典型的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传统女性。没有背景矛盾冲突的影视剧是失败的,但在同样险恶的环境下,传送出怎样的价值观就是判断整剧的意义所在。文化艺术无国界,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能获得本国人民的喜爱,更能代表国家走出国门。影视作品是一种文化商品,但更是国家文化对外展现的一种文化形式。能走出国门的作品必定代表着国家的文化生产进度和文化标准水平,深层次地说,它能反映出国家遵循的价值观。张艺谋对中国文化输出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国际对中国电影的认知主要从张艺谋开始。86年到96年,是他创造的纯艺术价值的巅峰十年,无论是《红高粱》、《活着》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都以小见大,触及人性以及对价值观的思考,奠定了张艺谋在中国影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样国际对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有人说张艺谋是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在20世纪末,温柔、善良、朴实、智慧是中国人形象的代名词,不能说这全是张艺谋的功劳,但当时电影中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在封建的旧社会中,在黑暗丑陋的愚昧制度下,仍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象征着中国的封建文化以及封建体制下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2011年,也是个特别的元年,央视开播的纪录频道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中国第一个全球覆盖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频道,不仅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多角度地呈现中国,为世界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高端权威的平台。国家借助纪录片的平台,打破长久以来中国在国际传播中话语权失衡的局面,将大国形象通过媒体准确输出。

影视作品论文例11

二、深化作品意蕴的细节

细节往往具有象征性,着墨不多,意味无穷。大家熟悉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的开头,银幕上缓缓飘飞、不断旋转的那一根羽毛,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和沉思。它仿佛在状写阿甘的一生,又像在思索常人的命运,那样的飘忽不定,那样的起落浮沉。前两年,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编导的《暗恋桃花源》,以它新颖的立意和后现代手法引起广泛关注。这个戏采用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故事重叠和拼贴的技巧,充分表达了现代人生活中的无奈。其中,《桃花源》的打鱼人老陶喝酒和吃饼的细节耐人寻味。面对一张面饼,老陶怎么也撕不开,用刀切也切不动,气得老陶一边用脚踹,一边大叫:“这是什么饼?这根本就不是饼。”老陶、他的妻子春花、第三者袁老板三人在一起喝酒。另外两人拿起酒瓶就能把酒倒在自己的杯子里,唯独老陶,同样一瓶酒他却怎么也打不开瓶盖。这两处细节,将老陶的无奈,舞台上许多人物的无奈,乃至包括编、导、演在内的所有现代人面对无法主宰的人类历史、社会生活的无奈,表达得既巧妙含蓄又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