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赏析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00

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赏析论文例1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这些神奇。武侠电影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使武侠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我国武侠电影音乐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我武侠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武侠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武侠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武侠电影音乐可以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武侠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武侠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武侠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武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

总的说来,武侠电影音乐可以为武侠电影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武侠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三、近期主要优秀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再到《功夫》的不断创新,武侠电影音乐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已经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流行。

张艺谋的武侠作品《十面埋伏》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奇崛而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强烈作用。《佳人曲》这段二胡和琵琶协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应用。片尾小妹死后也响起了金捕头悲伤的歌声。《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

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中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影片中,作曲家谭盾发挥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让这些乐声彼此对话。影片一开始,出现了交响乐与鼓声相间的“序曲”,西洋交响乐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而东方的鼓点却打出爵士、摇滚的节热“棋馆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乐声2000多年以来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驰的影片《功夫》在武侠电影音乐的运用中又创新了一步,近年来首次运用了不少时代的音乐,令人亲切,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驰的《功夫》带来的这些怀旧音乐是扎根民族,扎根民众,扎根中华文化的,只有如此,电影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时,每每有振奋人心的民乐响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闯将令》《小刀会组曲》。《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此外,《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以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都能够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

四、总结

我国的武侠电影一向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的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总之,武侠电影音乐是武侠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侠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武侠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韩璐.论武侠电影的声音艺术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电影赏析论文例2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扬先明,2007)。同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杨先明,2007)。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杨先明,2007)。

处于这个体系核心位置的应当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保证。

二、教学目的

目前在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

客观地说,当前有不少教师正在积极地从事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诚然,赏析英文电影的确能够起到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据此就将这两点作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有待商榷的。

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或多或少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把英文电影赏析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一般都是在三年级之后。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仍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着系统的训练:同时,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专门讲授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的课程,例如《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赏析英文电影的目的仅仅是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那么完全可以在英语专业的听力、口语、视听说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课程中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必将其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开设。

顾名思义,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英语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了教学目的,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确定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力求达到“赏”与“析”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英文电影欣赏的教学策略

客观地说,很多学生选择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初衷就是看电影,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审美和认知学的理论来规范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英文电影的相关知识,而不仅是观看电影。根据电影欣赏过程论,电影欣赏“应当包括准备-进入-共鸣一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从而使其形成“审美活动所特有的一种态度一审美态度”(袁智忠,200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影片的选择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选择影片时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即影片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随着世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优秀英文影片不断涌现,因此,在保证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英文影片进行分类选择,从而保证影片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当谈论到某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人们首先想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以及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因此历史和类型是给电影分类的两种基本标准。电影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它的历史并不算漫长和复杂。按照时间顺序对其分类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作为西方电影艺术主流的好莱坞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早期电影、经典好莱坞电影和后经典好莱坞电影。影片类型的划分主要依靠电影的题材、形式、风格或效果:根据题材可以划分为社会问题片、爱情片、黑帮片、战争片、科幻片、奇幻片、西部片、灾难片、犯罪片、诗史片等。根据形式可以划分为动作片和音乐片。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强档片、黑(新黑),根据观众的反应可以划分为喜剧片、恐怖片、惊悚片。

在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英文电影欣赏课程所播放影片的选择应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在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可以在第一堂课上做一个问卷调查,在选择的每一种电影类型中列出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片,问卷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

(2)电影理论的讲授

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基本理论是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学生才能够实现从被动地观看影片向主动地欣赏和分析影片的飞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受到课时和学 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授,例如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有别于影视理论课程,学习电影理论并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而是进行赏析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单纯地讲授理论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在选定了某部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电影,象征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授电影风格和象征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去发掘“羽毛”的象征意义。

(3)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影片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讲述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主创人员简介、男女主角简介、故事情节梗概、影片所获奖项等。

鉴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成小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电影评论打下基础。

(4)欣赏指导

每部优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师应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欣赏。以《音乐之声》为例,“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巧妙地把人物、歌舞、情节、气氛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所有的场面都实地拍摄…还选用大量湖光山色的秀美画面,令人陶醉…;三是高明地交织了三对矛盾冲突…”(徐阿李,2003;122)。

2、进入和共鸣阶段

进入和共鸣阶段是学生进行电影欣赏的实质性阶段,也是教师播放影片的阶段。一般说来,电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种: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鉴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电影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3、回味性延留阶段

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

仍以《阿甘正传》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进行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羽毛”的象征意义。课后习题则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部影片中另一个象征元素“巧克力”的象征意义。

同样,《音乐之声》放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影片亮点之一即三对矛盾冲突的交织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具体指出这三对矛盾。

基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同时加深对电影理论和影片内容的理解。

四、英文电影分析的教学策略

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1、常见的评论角度

主题分析:分析电影的主题是电影评论的传统方法。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

作者论:“作者”指的是在商业化的电影工厂制度的局限下仍然可以在电影中烙上自己独特烙印的人。作者通过运用视觉风格让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结构主义:这是一种分析现象的手段,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分析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妇女遭受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学是西格蒙・弗洛伊德建立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它从很多方面帮助电影研究。首先,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心理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其次。对角色的内部心理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来研究电影。

2、教学策略

电影评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思考能力、语言水平和论述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鉴于这门课程形式上的特殊性,期末考试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取以电影评论为内容的论文形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电影赏析论文例3

休闲娱乐中,许多人都喜好观赏电影。电影欣赏(赏析)也是许多学校会开设的课程之一。电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透过视觉影像及故事,让我们在虚拟的情境中,一方面赞叹其技术及丰富细腻的艺术表现,同时经历及体验导演想传达的人生哲理与生命的价值观。在娱乐之余,也能带来一些省思,看完一部片子,就等于读完一本书,如又有人引导欣赏,真是一举数得。从教育的层面来看,电影赏析对这一代的学生情意发展与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功效与帮助。但一般电影赏析教学偏重于以符号学方式去赏析其蕴含的内在意义,学生会觉得太艰涩,难以理解。且许多学生也希望了解导演利用怎样的手法去拍摄、运镜、构图、剪接画面等。如何将原本应用于赏析精致艺术品的艺术鉴赏方法应用于电影赏析教学来分析影片的形式、内容等?学生借由此方法赏析电影的效果如何?教师教学上有哪些做法值得参考而哪些需注意?希望借此研究能为日后电影赏析教学提供另一发展模式,也可作为实务工作者进行相关教学的参考。

二、文献探讨

赏析电影可应用的理论有“作者论”“符号学”“结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叙事学”等[1],皆可作为分析电影之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则以转换艺术鉴赏理论来赏析电影。因此以下先探讨艺术鉴赏方法再思考电影的特色建构适合之教学模式。

(一)艺术鉴赏的方法

在艺术教育界,曾兴起艺术鉴赏教学之热潮,著名学者Feldman之艺术鉴赏的四个层次———描述、分析、解释、判断成为艺术鉴赏教学之典范。[2]Feldman认为艺术鉴赏包含描述(将作品中所有视觉特质逐一详列,并以解析或叙述的方式表达之)、分析(针对前阶段所列的细目,陈述各图像符号的关系,借以分析各元素、形式与事物间的关系,以探究图像概念和相关的术语)、解释(依据前两个阶段所汇整的信息,来发掘和创造作品的意义,并理解该意义所传达的意念、心境或感情)、判断(将作品与同层次的其他作品作比较,以决定其优越程度)。[3]但艺术鉴赏的四个层次主要是针对精致艺术作品所提出的建议,因此本研究在应用时会有一些调整与改变。

(二)电影赏析教学要点

分析电影与分析一幅精致艺术品的要点毕竟是不同的。因此,研究者先分析电影制作要素作为赏析电影的要点。一部电影的制作通常是耗费巨大的,包括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结合影人的巧智和创意,透过演员投入生命的真挚演出,最终才可完成其所欲传达的主题真意。[4]在内容方面,每部影片都有其故事宗旨即中心精神,有的或许只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有的可能是深奥复杂的逻辑体系。端视表现目的为何。一般而言,故事的四大基本要素包含:剧情、角色、环境背景、冲突。[5]电影依其风格和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类,即写实主义、形式主义和古典主义。写实的电影企图尽量以不扭曲的方式再现现实的表象,大部分的影像总与日常生活的现实有着极紧密的关系。极端的写实电影会倾向纪录片,强调人与物的真实摄像。形式主义的电影通常强调技巧与形式的表现,这类电影属于导演的作品,作者个人风格通常非常明显。大部分剧情片都居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一般称之为古典电影。古典叙事电影画面的取舍通常是由它们与故事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定,但是银幕上呈现的并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导演个人主观视野所产生的美学现实。[6]制作电影的技法包括光影、色彩、角度、镜头、剪接、声音等。光影与色彩都是虚拟而非真实的物质,但它们也是主导影像视觉气氛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光影方面,好莱坞大片时展三点灯光(three-pointlighting)技巧,至今仍在世界上通用。主光(keylight-ing)是光线主要来源,制造影像之主导性(dominant),会首先吸引我们的目光。补充光(filllights)没有主光那么强烈,显露一些次要细节不被黑暗吞噬。背光(backlights)则分别在前景和环境,赋予三度空间纵深幻象。创作者依影像主题与营造的气氛,用明调光(highkey)、低调光(lowkey)与逆光(backlighting)等光影类型来表现。[6]明调光可制造活泼气氛,低调灯增添神秘与悬疑。[7]在色彩方面,每个影像都应有整体的色彩基调来配合创作的主题。例如低彩度的色系适于怀旧的主题,高彩度的影像则适于活泼的影像风格。在色彩心理层次方面,色彩具有文化性、象征性与流行性的特质。在文化性方面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民俗习惯,如中国用红色代表吉祥,日本则以白色表示。所以,主题如牵涉文化性的题材,选择适宜的颜色对主题的传达会有强化的效果。在象征性方面主要依照大众普遍对色彩的心理反应来决定,如蓝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黑暗与危险等。在色彩流行性方面观察时下的流行用色,不但会帮助主题意念的传达,也会提升观众的认同感。镜头的组合原则有赖远景(longshot)、中景(mediumshot)和近景(closeshot)之配合达成。一般用全景来确定整个环境的关系位置,中景用来描述主体的动作,而近景或特写则可表现主体的表情与对事物的反应。除此之外,水平镜头通常是用做叙事交代。俯角镜头会凸显环境,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及卑微。高角度镜头会呈现画面中人物的困境、无力感以及被攻击拘禁的情况。仰角镜头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具威胁性,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并觉得被人控制,由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令人尊敬的感觉。[6]在剪接方面,常用“淡入/淡出”做影像开始与结束时的应用,也常用于交代时间、场景以及主题的改变。将两个镜头直接切换,适用于营造快速的影像节奏。“溶”通常用来表示影像上时间与空间的同时改变,或是在同一地点只做时间转换的运用;“划接”即是后一个画面水平移动而推走前一个影像的转换方式,常被用做具有趣味性或刻意建立个人风格的表现手法。声音主要作用在传达广告内容,使观众能了解意境和内涵,一般分为旁白、音效和音乐。旁白可辅助画面镜头的内容说明或代替画面人物的想法。音效为加强戏剧效果,增加观众对剧情内容的心理反应或暗示转场作用。音乐则有营造与烘托气氛、加强动作、交代场景时间地点的转移作用。[6]

(三)艺术鉴赏方法应用于电影教学之模式建构#p#分页标题#e#

应用艺术鉴赏在描述阶段主要是有关文本(影片内容)的概述,包括剧情大意、叙事结构、角色、环境背景等。因为影片是动态的,无法像平面作品能就感官给予简略的描述,必须要等整个影片观赏完毕后才能对影片内容进行概述。在形式分析部分,制作电影的技法如光影、色彩、角度、镜头、剪接、声音等会影响其呈现,列入分析的重点。解释阶段是有关影片内在意涵的解释,旨在探讨文本或对象所传达的内容、意义、目的。这部分的诠释相较于形式的分析,观者会想先了解这部分,因此这部分需先进行诠释后再进行形式的分析。最后判断阶段是在通过对文本的描述、诠释与形式分析之后,所提出的综合价值判断。综合上述,可将赏析电影影片方法与要点列表如下: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探讨、行动研究来搜集研究资料。运用行动研究是因它可以改进课程实务工作的情境,从实务经验当中建构课程理论,达成教师的专业成长。[8]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发现课程问题、界定与分析课程问题、拟定课程计划、实施与修正课程计划、评鉴课程并提出报告等步骤[9],但资料搜集、观察、反省是融于整个过程中的持续动态形式。本研究根据此,改为问题酝酿期、课程发展期、课程实施期、课程评鉴期作为行动研究发展的流程。而此次的行动研究是以观察、访谈、文件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资料之搜集与分析。

(二)研究流程

1.问题酝酿期电影是休闲娱乐中极为普遍的方式,一般都是利用符号学或社会学等方式分析,但对没有深厚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了解,促使研究者萌发寻找适合之教学模式,后来发现并未有人将西方的艺术鉴赏理论带入电影赏析的相关研究,研究者尝试将此教学法应用在电影赏析教学上,及探讨此方法对学生电影鉴赏能力的作用,也可作为实务工作者进行相关教学之参考。

2.课程发展期研究者先阅读相关文献与搜集教学数据后,考虑研究对象无相关经验,没法马上进入电影赏析教学的范畴,需先进行一些基础教学,所以研究者先拟定电影赏析要点讲义(如文献探讨),让学生先有整体概念,才能进行电影教学赏析。为了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多元性,研究者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而为符合不同时代、风格、意义等,看了许多影片的数据,最后才选定需要的影片。为配合每次课程目标设计了许多辅助的学习单,以利于引导与讨论填写。

3.课程实施期研究者以自己任教的电影赏析班级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课程实施前,发给学生“学前问卷”,了解学生的旧经验,以作为教学起点。每次上课填写学习单除了有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功能之外,还有帮助学生思考的积极功能。每星期课程执行后就撰写“教师省思札记”,进行课程的检讨与下一次课程实施前的修正。且找几位学生做访谈,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成效。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学后问卷与回馈表”填写,以弥补访谈学生人数不足之处,进一步了解课程与学生学习成效。在教学步骤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电影,之后让学生对电影剧情大意、叙事结构、角色、环境背景等加以描述。其次,教师可引导其探讨此影片作者、时代、制作背景、创作动机与解释影片内在意涵等,并说明影片所表现的生命特质之经验。再次,教师可带领学生更进一步针对电影的技法,如光影、色彩、角度、镜头、剪接、声音等加以分析,此阶段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阶段。最后教师则将影片与生活经验联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此影片的看法,即价值判断。如此学生将可从活动中亲自去知觉、体验、了解和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电影评价的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到鉴赏作品时所必需的知识,对于其后的鉴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经历了综合知觉、情感、认知、判断四个层面的心智活动,其心智与美感也都能获得充分的开发和启迪,这不但是人类心智成长重要的经验,也有其重大的价值。

4.课程评鉴期研究者搜集教学行动研究成果资料及学生学习单、问卷、回馈表,并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进行检核,发现教学实施的结果以提供以后教学研究的参考。

四、结果的分析与省思

(一)学生观察与反省

1.艺术鉴赏方法的四步骤策略能增进学生赏析电影的能力,提升审美知觉能力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单发现,在描述阶段学生能细腻描述剧情大意、叙事结构、角色与环境背景。分析阶段学生更能了解如何进行形式的分析,包括时空、色彩、光影、镜头、角度、剪接、音效、音乐等。在解释阶段学生能解释影片内容想表达的意义及了解背后的意涵或隐喻。在判断阶段学生能提出个人感受、见解或评价,更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判断。学生认为鉴赏方法能提升其对电影的认知,从美学观念的探索建立感知的审美结构,了解艺术形式的丰富,经过有系统的教学,对电影语言的使用将会更敏锐而灵活。因以往学生欣赏电影会偏重于剧情内容的了解,艺术鉴赏方法可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去了解电影,最后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电影赏析鉴赏过程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学生认为教师在整个课程过程,运用了多元的教学策略,包括观察法、对话法、讨论法、比较法、探究法,有助于提升其思考能力。事实上这些多元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去发展学生的感知、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对于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也相当有帮助。

3.电影赏析的鉴赏教学方法可以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及对影片创作的兴趣和能力鉴赏与创作就好比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呈现一种互生互补的密切关系。鉴赏就是再创作,创作是鉴赏后的表现活动。学生生长在充满光影声效的年代,对影片的兴趣也较高,经由电影思想情意的深刻激荡与形式技巧的分析后,他们了解更多电影影片隐喻性的涵义与拍片的技巧,除可强化他们的人文涵养,学生也会希望从鉴赏影片学得的技巧将来能应用于自己的拍片上。他们也认为通过此次教学可增长其拍片的创作能力。

(二)教师教学省思

1.尊重每位学生的看法,他们会发现其他人没注意到的部分每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因此有许多的观念是建立于个人的“习惯”(habit)之中的,“习惯”会与生活产生紧密联结,甚至带来判断的准则,所注意的“艺术”角度也因而有所差异。Feldman认为在艺术的鉴赏与评论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不断交流对话。教师应该接受学生提出的任何反映或意见,并鼓励学生提供多元的诠释看法,因为每位学生都会发现其他人没注意到的部分。[3]因此研究者在艺术鉴赏与评论过程中,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他们提出的意见中可发现每位学生都会发现其他人没注意到的部分。#p#分页标题#e#

2.设计良好的引导问题来教学与讨论,将能提升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鉴赏方法虽分为四步骤进行,但每一步骤如以讲解方式进行,学生将感觉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用问题导引的方式教学生如何观察、比较、思考,经过此方法导引,学生较能有方向地去思考。以《饮食男女》电影为例,提问的问题如下:(1)片中三位女儿的个性有何不同?你喜不喜欢?为什么?你个人的婚姻观念如何?(2)如果你遇到与片中男女主角同样的困境,你的解决方法会与他们相同吗?或是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问题的设计可采渐进式的结构性问题题组,即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由聚敛到扩散。一开始可以提问引导性较强的题目,一方面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以较开放的题目拓展思考的层面,并渐次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才能提升高层次思考能力。

3.融入生活经验的问题讨论有助价值观的澄清和对事物多元、正面的看法实施电影教学的较深层的目的是希望能增进学生人格及美感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但这也是一般教师较不易做到的部分。针对此部分,研究者会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影的类型与内容,设计与生活经验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例如女性主义电影中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为例,提问的问题如下:(1)你觉得传统“一女不事二夫”,而男人却可以同时拥有“三妻四妾”的观念是否公平?为什么?(2)你如果是有钱人会如同片中男主角想花钱买妻?你会如同片中女主角为钱牺牲吗?或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钱的问题?(3)你会想娶或嫁有钱老婆或老公,减少二十年的奋斗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女性的意念与形象,男性的权力与象征等。自我觉察是否有刻板印象、拜金主义等,这都有助于学生对价值观的澄清,对事物采较多元及正面的看法。

4.讨论过程应避免学生分工,才能达到学习成效在描述、解释、分析、判断的讨论学习过程中,组员间要尽力配合一起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在分组讨论中,研究者发现有些组别用分配工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活动,虽然这表面上是公平的,但这样分组讨论对学习成效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研究者会适时关切,或指导其如何参与讨论,而不是采责任分工方式,否则将不能达到讨论过程中意见交流的目的。

5.课程实施时间不宜太急、太短本课程受限于每周只有两节课的时间,每堂课的时间都要充分利用,而有时时间不够或太紧凑也会影响学习,如写学习单的时间不足会无法完全发挥团体讨论的效果等。这也常是我们老师的教学缺失,急于给学生太多信息,求好心切,忽略了学生是否能消化、吸收。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必须经过“适切的环境与足够的时间”双重的淬炼后,才能逐步转换为“能力”。学生在面对电影艺术时,需统合个人的感情、经验与知觉能力,才能转换为辨识、分析、解释与评价的能力,因此需要提供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才易转化应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艺术鉴赏方法的四步骤———描述、分析、解释、判断,应用于电影赏析教学能增进学生赏析电影的能力。在描述阶段,学生能细腻描述剧情大意、叙事结构、角色与环境背景;分析阶段,学生更能了解如何进行形式的分析,包括时空、色彩、光影、镜头、角度、剪接、音效、音乐等;在解释阶段,学生能解释影片内容想表达的意义及了解背后的意涵或隐喻;在判断阶段,学生能提出个人感受、见解或评价,更能形成自我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审美知觉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包括观察法、对话法、讨论法、比较法、探究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基本能力。整体教学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对影片创作的兴趣和能力。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看法,他们会发现其他人没注意到的部分。设计良好的引导问题可导引教学与讨论,将能提升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融入生活经验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澄清价值观。而在讨论过程中应避免学生分工,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成效。且课程实施时间不宜太急、太短。

(二)建议

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将有利于讨论与思考老师常求好心切,急于给学生太多信息,忽略了学生是否能消化、吸收。此次教学研究者也有相同问题,准备内容太多,使得讨论或思考时间不足,许多课程只能用“赶”来形容,学生也会感受到这股时间的压力,因此老师要留意是否提供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才易转化应用。

电影赏析论文例4

[4]潘之欣.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分析[J].外语界.2006(3).

电影赏析论文例5

1 英语电影赏析课程的设置和教材

英语电影赏析课为本校大二下学期的英语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良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课程以原版英语电影为教学材料,选取不同的电影,进行听力理解训练、经典台词诵读、对话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欧美世界,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职场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从而完成从单纯的信息输入到对影片从语言习得和文化认知角度的深入了解,再到课堂上的各抒己见,充分互动的学习过程。本校的英语电影赏析课为每周2学时,共17周。鉴于课程需要,上课要求配备多媒体教室。

因社会需要,目前市场上有关英语电影赏析的教材也应运而生,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Andrew Lynn的《英语电影赏析》,书中简单地介绍了电影的分析和阅读方法,并选取10部电影对各种不同电影类型的典型文本进行个案解读。笔者选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徐志英、邓杉、赵蓉编著的《英语电影视听说》。该书以电影题材为导线,以8部影片为材料,从影片简介、文化折射、语言赏析等方面由浅入深进行编写。因课时有限本校选取包括“死亡诗社”、“喜福会”、“时尚女魔头”、“美女与野兽”、“特洛伊”在内的5单元进行学习、讨论。

2 英语电影赏析的课堂模式

无可否认,很多学生选择该课程是因为“电影赏析课上课看电影很轻松”,当然同时也是对英语电影感兴趣的学生。我们知道“赏析”不仅仅是“赏”,还包括“析”,是对影片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透彻的欣赏、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影片从台词、背景、文化有彻底的了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所以,电影赏析课不是简单的“看电影”,还包括听、说、演、论等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行搜素相关信息,对影片有大致的了解,在欣赏完影片后,就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语言理解、细节场景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对影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便是对影片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台词的学习环节。在此环节中,通过回放典型、经典场景,要求学生对影片人物性格作出分析总结,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提炼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在此之后,便进入展开深入地“论”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在“死亡诗社”中就“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Neil’s death,the father or the teacher or…”,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总结陈词,再将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分成2大组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深度的讨论、辩论,学生不仅对影片,对其中的思想主题、文化背景均有了深入的了解,从中也能发现其中与中国文化的差异。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知识输入和输出,可以说学生对影片已经了如指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编排影片部分场景,进行模拟表演或自由发挥加入新鲜元素,以此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 反思和总结

可以说,英语电影赏析课绝不的简单的影片播放,而是包括种种教学活动和互动的常规课堂。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这就给一些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带来了障碍,比如辩论等,需要学生有较高程度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对于那些只是“图轻松,纯娱乐、 赚学分”的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煎熬。所以,在进行公选时,不妨先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或者设定一些能力要求标准,比如已过CET-4等。

电影赏析论文例6

ヒ弧⒁ 言

ァ洞笱в⒂锟纬探萄б求》指出,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后,开设各类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赏析课为其中之一。

ザ、英语电影赏析研究概述

ビ笆幼髌繁黄捣钡赜糜谕庥锝萄е,诸多学者对此进行多角度探讨。张津梅(2002)从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三个方面概述了影视课教学的综合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确定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设备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提出建议。杨先明(2007)指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司薇(2009)对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李月林(2003)在分析英语电影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具体设想。傅琳(2006)就影视教学在可行性、操作性和优越性上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差异等问题。然而,上述研究或者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或者只是把影视作品作为部分教学内容应用于课堂。少有学者将英语电影赏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来研究。本文根据电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对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ト、电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サ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然而,电影赏析存在诸多问题。

ナ紫,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明确。由于缺乏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内容、课堂模式上存在很大的放任性。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某些课堂甚至成为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テ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目前我国市场上没有一本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电影赏析教材。我校使用的是任课老师自编的讲义,以语言能力练习为主,内容以台词填空、多项选择、回答问题为主。我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教材不满。“教材简陋,感觉不正式”;“教材形式单一,古板”;“几张纸容易弄丢”;“讲义太简单,应该多加些背景知识介绍”;“排版密密麻麻,影响学习心情”。根据程晓堂(2005),教材的版面安排、开本大小、图文形式和色彩等直接影响教材的可使用性和吸引力。因此,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プ詈,缺乏胜任的教师。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忙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对于拓展课教学,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以电影赏析为例,许多教师自身缺乏电影相关知识,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ニ摹⒔萄Р呗

サ缬吧臀鍪且幻偶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课型。(张津海:2002,15)教学策略应该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设置。

(一)明确教学目的

プ魑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一,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目标应该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007)。因此电影赏析课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二)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影片

ナ紫扔镅苑矫,并不是所有影片中的语言都适合用于教学。一些影片语速快,术语、俚语多。若将这类影片作为语言输入用于教学,则大大超出学生能力的范围。选择影片时,教师应该注意其中的语速、语音、语调以及词汇领域。其次,所选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因素应尽可能反映外国主流文化。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拓展课之一,电影赏析课的选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在大部分高校,《英美国家概况》等此类课程只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非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接受过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所选影片应能从多方面展示英语国家文化。例如《阿甘正传》除了反映美国人的价值观外,同时也是学习美国近代历史的好素材。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使用人群远远不止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对象不仅限于英美国家人士。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之外的外国文化。例如,通过欣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学生可以对印度社会有所了解。印度的软件开发技术属世界前列,与世界各国合作颇多。因此,选择影片过程中应考虑到英语的世界语地位,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活动

ト缟衔乃述,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该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大都在425以上,英语词汇量较大,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薄弱,跨文化意识淡薄。根据对该课程两个班教学过程观察和学期末对选课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电影赏析过程论: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伸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笔者认为,电影赏析课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放映前准备工作

プ急腹ぷ靼括:阐述选择该片的原因、故事背景知识、演员介绍等。可以以阅读形式布置给学生相关文章;或者设计导入性讨论话题。例如,在放映《当幸福来敲门》前,印发一部分《独立宣言》的内容供学生阅读,并讲解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当片头出现《独立宣言》中的语句,或主人公自白中出现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相关内容时,学生能轻而易举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故事的渲染和点睛作用。

2.放映

ソ淌可以根据影片选择连续播放或者节选片段播放。根据调查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连续播放太费时,连续观看过程主要是了解故事情节。而这一点他们可以在课后自己完成。课堂上他们更希望的是与大家交流、讨论。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以片段性播放为主,偶尔连续播放;以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片段性播放中教师要掌握好停顿的位置,尽量做到不影响欣赏的美感。

3.赏析阶段

ジ媒锥问强翁媒萄е饕内容。课堂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后感。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程度和角度。(2)自由提问。学生对片中难以理解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例如在《阿甘正传》赏析过程中,有学生提出:What does the feath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mean? Why is the uncertainty of life similar to a box of chocolates? 这一部分机动性很大,教师无法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备课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3)教师根据影片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文化进行思考。调查表明,学生在对该课程有何意见一栏提出:希望老师多讲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束定芳,庄智象(2008)指出了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进行思考。以《公主日记》第一部为例,教师可以从校园情景画面生活入手,介绍美国高中教学和大学录取制度,并将之与中国教育制度对比。该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精通外国文化,还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

4.语言练习阶段

ジ媒锥沃饕进行精听和精练活动。在对电影内容、主题等有较深探讨后,教师选择一段难度适当的片段进行台词填空、配音或者看中文字幕翻译等练习。例如《公主日记》中Mia与女王第一次会面在花园喝茶时进行的对话适合设置成配音练习。影片最后Mia在舞会上的讲话,可以设计成单词或句子听写,以无画面听力理解的形式进行练习。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配音练习不仅锻炼了听力和口语,也培养了自我展示能力,因此颇受欢迎。

5.测试形式

ビ捎诳翁媒萄围绕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进行,测试形式应该尽量体现这两方面内容。除了沿用传统的测试形式检测语言技能之外,可采用论文或个案分析等形式。

ノ濉⒔ 语

ビ⒂锏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语言文化类展修课,英语电影赏析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设计。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切实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通过文化对比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要有较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袁智忠.电影欣赏过程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张津梅.根据影视课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04).

[6] 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3)

电影赏析论文例7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分析法 图表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视觉元素”是人们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色彩是电影欣赏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欣赏中“色彩的客观特性与人们对它的主观性认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秘感和紧张性。当这两种感知被投摄到影视作品之中,色彩便成为电影电视充满活力的源泉。”(彭玲,2019年)。电影作为艺术,运动是电影的本质。“正是这种电影特有的运动使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是刻画运动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时间的片段与瞬间,是某一动态的凝固;舞台戏剧、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运动受舞台空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定性;电影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幻觉,在虚拟的流动的画面空间中感受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吕益都,2019年)。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影视观赏中的视觉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影视观赏中,由于受观影者的思想、文化差异、观影目的、欲望、出发点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具有变化性。“总之,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在它们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鲁道夫·爱因汉姆,1981年)。

四.论文撰写框架

第一部分:结合伊朗电影《小鞋子》,论述色彩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画面,论述运动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简略分析影响电影欣赏的其它视觉元素。

第四部分:总结电影欣赏中影响视觉元素选择,确定的原因。

五.研究时间安排:

2019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2月——2019年3月初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整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和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体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2019年3月初——2019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2019年3月——2019年4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5月完成论文修改,参加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贝诺埃尔·卡罗尔 :《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的时尚与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 ,北京:中国第一个出版社,1951年。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格·巴·查希力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6]吕益都:《电影视听语言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9年。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电影赏析论文例8

电影艺术是文化的载体。英文电影赏析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其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一、英文电影赏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输入假设理论。他指出:只要人们接受到足够的、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就可以习得语言。习得不同于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而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稍高于目前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而完成。假如人们的语言水平为i,而他们接触到的是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这样他们的语言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之后日积月累自然获得的,是在交际活动中长期使用语言的结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文电影赏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听到地道标准的英语发音,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输入语言信息,从而为语言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文电影赏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英文电影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文电影赏析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正是其优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的地方。英文电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场景真实、语言地道,这些都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不仅会主动、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还会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欣赏英文电影不但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视觉情景,而且还能提供最生活化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效果的影响下和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语言信息输入;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人文关怀,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效率。

(二)英文电影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英文电影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发音。和一般的英语听说教材相比,英文电影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其中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更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电影中原汁原味的英语情境、生动精彩的语言对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听力的绝好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影片中人物纯正地道、清晰标准的发音来掌握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学习到最流行时尚的实用口语。

(三)英文电影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独特的文化知识都蕴含在本民族的语言之中。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其背后蕴藏的文化知识。电影艺术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时代和民族精神。学生欣赏电影,不但可以更好地体会东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还会更好地理解一些英语有的典故、习语、格言以及修辞手法等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其中的文化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英文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精选适合用于教学的英文电影

目前,市场上和网络上的英文影像制品种类繁多,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英文原声教学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适合用于课堂教学的。因此,在选择电影时,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娱乐的角度随便找一个好莱坞大片让学生欣赏。

1.教师要充分考虑电影的思想内容。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影片中的西方思想文化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那些具有政治、民族、种族攻击性的影片以及充满暴力、色情、吸毒、犯罪等镜头的影片都不应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是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的优秀影片,如影片《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而对于那些刚入学的新生或者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像动画片《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对待西方思想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教师要在影片的语言选择上多下工夫。由于电影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它给观众创造了一个地道的语言环境。教师在选择影片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发音标准清晰,方言、习语和专业术语少的电影来欣赏,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完善语音面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如影片《国王的演讲》《傲慢与偏见》等,学生通过对影片中各个人物发音的模仿可以深深领悟到英语的魅力。当然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先播放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然后逐渐过渡到没有字幕。这样做虽然不利于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但是如果学生无法理解电影内容,他们就会失去欣赏影片的兴趣,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渐适应影片中的语言,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搜集与电影相关的背景材料

教师选择好教学电影后,要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观看之前准备好该影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经典OSCAR获奖影片《乱世佳人》。这些材料主要包括影片的内容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作者、导演、主要演员、主题音乐以及相关的评论,等等。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把任务布置下去,每组负责其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去图书馆或者通过网络查阅相关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收集的材料。在电影播放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影片的相关介绍,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获得影片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影片的深入理解,为欣赏电影和评论电影做好准备。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塑造学生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合理有效地安排电影的播放

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每周只有四课时的教学时间,而且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课都是每次课90分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想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教师剪辑影片中的重点语言片段给学生播放,学生又会很难理解整部影片的内容和意义,有的学生甚至会失去欣赏的兴趣。而如果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去观看电影,势必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把集中观看英文电影放在第二英语课堂上,选择一个晚上把学生组织起来,这样既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如果学生对个别片段不太理解,可以在课后时间去图书馆或者利用自己的电脑在网上重复观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对影片内涵的深刻理解。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观后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学习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因此,在观看电影之后,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些课堂活动主要包括:

1.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影片中的主题思想、社会现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音乐等方面进行讨论评说。如在教学影片《阿甘正传》中,导演非常巧妙地通过场景切换融合了多个历史事件在影片当中,刻画出主人公勤恳自强的形象。学生对此片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纷纷表达对影片的看法。在讨论中,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但不要参与太多,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多说英语,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

2.配音表演与角色扮演。教师先将影片中的某个精彩片段布置给学生,分配角色,把台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视频按照原声进行反复模仿练习,记住台词,注意影片中的发音和语调以及人物的神态表情。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Jack和Rose在即将沉船时的经典对白:Rose: I love you,Jack.Jack: Don’t you do that,don’t say your good-byes.Rose: I’m so cold.…Rose: I promise.Jack: Never let go.Rose: I’ll never let go.I’ll never let go,Jack.这些配音表演和角色扮演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严格的语音和语调方面的训练,学会了用地道的英语口语进行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

3.写作训练。学生在欣赏电影之后,要写观后感或者影评。如果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此项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初始阶段,教师对学生不必做出写作形式、字数、语言等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自己动笔写就可以。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教师应认真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并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让作者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师生共同点评。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影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全方面发展。

四、结 语

英文电影赏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英文电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其置身于地道的英语环境之中。英文电影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英文电影赏析这一教学资源,努力提高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能真正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 徐彬,郭红梅.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冀,王建永.英文影视赏析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赵志刚,王学强.浅析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3).

[4] 李曦.英文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0(16).

[5] 王丽娟.英文电影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电影文学,2011(21).

电影赏析论文例9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很多高校是一门新开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对电影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电影理论基础、对电影作品的分析流于表面等。教师惰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缺乏统一规范教材等原因,教师没有用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思想上不够重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操作视听设备,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没有难懂句子的讲解,更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后教师也不能布置练习题温习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由于自始至终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整个过程对影片的被动接受,结果只是学生对影片进行简单而被动的“赏”,却缺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析”。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英语电影这一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未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原则

1.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英文影片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影片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

2.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以认知理论指导教学思想。信息交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讲授—接受”的单向流动。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在选定了某一类型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讨论的话题或课外作文,让学生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的话题与写作中。以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

5.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原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由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还在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电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影片《乱世佳人》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单单在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Gump)中就至少可以学到大的历史事件,如3K党、南北战争、猫王、性解放、美国总统遇刺、黑人运动、黑白人同校、黑豹党、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玛丽莲•梦露,小的可涉及国情及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如上学的校车、单亲家庭、橄榄球运动、幼儿园、小学、大学的学生生活及飓风、美国的疆界等。

三.英语电影教学对策

1.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事先在网上查阅与影片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影评。学生在调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材料时,能有一种自我挖掘与自我补充的过程,从而引起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查找的资料最好以英文为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词汇,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电影赏析论文例10

高校举例

北京大学的《经典昆曲欣赏》,自2010年起就成为该校“史上最火公选课”。该课程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全校本科生通选课,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了解到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并通过昆曲这一窗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的考虑。该课程不仅讲授昆曲的历史、美学与文化,邀请了研究戏曲的资深学者教学;还讲授昆曲的表演艺术,邀请了众多的国内昆剧表演艺术家;同时还穿插有《牡丹亭》等经典昆曲个案分析。选课的学生将通过昆曲理论与表演穿插、台前与幕后交融的立体化视角,由《牡丹亭》为中心向外辐射,全面体验昆曲的艺术之美。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选修课《红楼梦鉴赏》已开设3年,年年受到学生“疯抢”。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该校文法学院新闻系张厚远老师。张厚远酷爱古典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爱不释手,自中学起至今反复研读《红楼梦》20多年,感悟良多。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说:“张老师擅长分析人物性格,每个人物的分析都有他独到的看法。”因此,在今年的选修“大战”开始,很多学生便早早等候在电脑旁,只为选中《红楼梦鉴赏》这门课。尽管因为选课人数多,系统一时瘫痪,这门课还是在两分钟内就被抢光了,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抢到。张厚远说,由于很多同学都抱怨选不上这门课,所以今年他还特地增设了《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满足大家对古典文化的学习需求,结果这门课也在10分钟内被选满,“看得出,大学生对古典文化还是有热情的。”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选修课《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电影赏析》则更为火爆,有同学愣是选了两年没选上,只能旁听。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每周一部影片,随后举行班级讨论,交流思想,加深对影片的理解。由于该课程是进行电影赏析,授课老师也是外语系教师,上课经常用英语讲课,所以学生们在感受经典电影魅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英语口语。每周一节的课上,容纳320名学生的教室经常座无虚席,不少学生感慨道:“既能免费看电影,又能挣到学分,真幸运啊。”

电影赏析论文例11

0 前言

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它兼顾教学和实践的双重任务,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实操能力。[1]电影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透过视觉影像及故事,让观众在虚拟的情景中体验其本身所传达的价值观。[2]而电影场景空间是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电影场景的设计对一部影视作品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对烘托情感,彰显人物性格和故事背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影片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体现。[3]在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加入电影赏析作为其中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令学生感受影片中优秀的空间设计、室内场景,并通过影片故事的情节、人物、灯光、色彩、角度、配乐等综合因素理解其中的环境艺术氛围,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模型设计中探讨空间构成、思考空间形态、理解空间的组成元素,通过模型传达更为细腻的人文情怀部分,为传统、单一、冰冷的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注入新活力。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中多偏重于模型制作本身,教师或学生直接收集平面图和效果图,然后将这些资料以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来,这样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一失去用模型来探索空间的本质意义,难以训练学生三维空间思考能力;其二很难从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这种教学过程不是设计阶段忽略模型制作,就是模型制作仅仅用于设计成果的表达,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作用。[1]

1.2 实训场地有限

专业教室和实训场地的建立制约了该课程的发展。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模型实训室建设欠缺,设备投入有限,制作模型常用的激光雕刻机、切割机等设备较少配置,受限于场地和设备,学生只能制作简易的手工模型,使得许多学生的想法无法再模型中很好的表达。[1]

1.3 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基础相对有限,审美水平一般,对空间的想象力薄弱,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既要“创作”又要“制作”,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在“创作”中易产生思考的惰性,在“制作”时又易发生想法无从表达困惑。

2 教学活动模式

基于以上教学现状,本文探讨以电影赏析为教学手段的新模式,并将该模式分为以下3个阶段逐层推进,具体做法如下:

2.1 前期传递阶段

在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探索加入电影赏析作为教学手段并非设置在该课程的整个阶段,建议教师可在课程的中段或后段进行。在学生掌握了最初步的模型构建技法后,开始通过电影赏析的教学手段初步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课前或课中播放含有优秀场景艺术的电影片给学生观赏,也可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电影场景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加以引导。通过这种在模型设计前期阶段的渗透式教学与交流,使得学生收到感官化的视觉传达。

2.2 课内实践内化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一部或几部电影,设定一个或几个主题,让学生以空间模型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电影赏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找模型设计的突破口,并对此展开探究,这是此教学模式的重点所在,需要用同学们分小组共同协作,相互交流,反复观看和讨论影片,体会其中所传达的主题和细节,以模型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此过程中可借助“头脑风暴”“图表法”“图示分析法”等方法启发学生,以影片为蓝本,通过反复赏析,推敲空间语言,传递出有温度和情怀的作品,即实现了从赏析到设计语言的内化。

2.3 课后交流及反思阶段

教师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或组织学生互评。组织学生通过电子教学平台进行展示,指导学生截取影片中具启发性或指导意义的片段,与最终的模型成品共同展示,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探索甚至共鸣,这种模式远比临摹图片制作出冰冷和不带情感的模型作品更易引起学生交流和反思。

3 课程中的实施流程

3.1 前期基础知识和技法铺垫

在学生掌握一定基本模型建构法后,教师可以筛选部分有艺术价值,建筑场景优美的电影给学生观看,许多电影的拍摄取景包含了伟大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并引导他们从空间的构成、形态、特点等方面斟酌电影中的关键片段,对空间场景影响的因素、环境的特点等进行引导和解说,在课堂上渗透电影赏析基础知识。

3.2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组长,每组以一部电影为蓝本,这部电影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学自己挑选的。电影题材的选择是广泛的,它可以是像美国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有着浓郁经典美式室内场景的文艺片,也可以是韩国电影《建筑学概论》这类充满人文关怀并拥有现代简约风格建筑空间的爱情片,也可以像《盗梦空间》或《2012》这样包含大量矛盾空间和错视觉空间的科幻片,甚至是《秒速5厘米》这类实地取景绘制的日本写实性动画片等等。教师把电影选择的权利赋予同学,尊重每位成员的想法,激发兴趣、充分调动每组同学的积极性。

3.3 寻找设计“切入点”

学生根据各自的选题赏析电影,教师辅助他们寻找模型构建的“切入点”,也就是确定空间主题。期间,教师以“问题法”“ 图示分析法”“ 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具体为:首先,帮助他们把场景的风格进行分类,如中式新古典、美式、欧陆风、北欧风、现代简约风等等;其次,可以从影片故事的情节、人物、灯光、色彩、角度、配乐等综合因素,理解其中环境艺术设计,激发想象力;最后,从影片传达的人文情怀中启发学生思考,主要表现在场景的软装饰和细节方面。小组内每位成员赏析电影的视角不同,对“切入点”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师须辅助该组同学对比思考、分析主次,定好主题。

3.4 构建模型,反复推敲

本阶段基于每个小组所表达的主题方案,通过反复的赏析和推敲空间构成的形式,深化设计,指导模型制作。这个过程是以电影赏析应用于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需要小组成员紧密配合,包括:买材料、画草图、绘制CAD平面与立面图、搭建模型等等。此过程中有的小组会进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得比较顺利,而有的小组可能会遇到许多阻碍,如想法表达与现实有差距、偏离主题、材料搭配不得当,甚至需要重新设计建构模型空间等。教师应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辅导,引导学生推敲方案,紧扣每一小组的电影蓝本,并给予同学赏析影片外的其他相关案例作为参考,逐步突破难点。

3.5 反思与批判

以电影赏识为教学手段渗透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同学们所呈现的作品与普通模仿式教学所呈现的模型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故事,小小的模型空间凝固了同学们对影片故事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很容易投入在创作其中。因此,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他们能较普通教学模式更易主动引起反思,在作品完成后也因能基于电影为蓝本形成批判性思考,其中未解决的部分就如一个为完结的故事,待接下来的课程或实践中寻找答案;而那些为了“制作”而“制作”的模型不但作品较难再深入,而且难以引发深入反思。

4 课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会发现其他人没有关注到的部分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不断交流,接受学生提出的想法或意见,并鼓励学生提出多元的诠释方式。因为不同学习个体对电影的理解和视角不同,他们会发现其他组员没有关注到的部分,尊重不容的声音,即可避免模型方案过于主观、片面和单一,又可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分析主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正是该课程中需要同学以小组协助,共同完成作品的原因所在。

4.2 增值学习,储备一定电影知识

既然以电影赏析作为课程的一种教学手段,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电影欣赏眼光,在平时储备一些优秀的电影素材,并且这些素材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特点,不必过于深奥。

4.3 巧设问题,引导讨论,提升学生思维层次,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以电影赏识为教学手段渗透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可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教学生如何观察和比较,另学生较能有方向性地去思考。一开始可以提问指引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确定模型主题,然后可让学生思考模型建构技法表达的解决方法,接着以较开放的问题或讨论拓展思考层面,并渐此深入讨论模型构建空间时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深入提升高层次思考能力。

4.4 多元的评价标准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有了电影作为 “参照物”,评价的标准也就更为多元。建筑空间主题是否得当,模型表达能否切题,细部、家具、软装饰和道具可否传达影片的情感等等都将综合反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结语

在目前高职院校较为呆板、单一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电影赏析的教学手段的探索,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空间形态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三维空间思维、动手能力和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在此模式中不断自我增值、懂得尊重不同的学习个体、巧设问题和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令 “教”与“学”双方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探索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引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美学,2012(10):130+159.

[2] 杨馥如.艺术鉴赏方法应用于电影赏析教学之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31.

[3] 张强.关于电影场景设计的文化艺术分析[J].电影评价,2013(4):24.

[4] 谢勇.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37-39.

[5] 赵金.高职院校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初探[J].艺术论坛,2013(5):174-175.

[6] 曹会波.小议模型制作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201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