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47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1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活动变得复杂多样,如频繁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文化活动,不同文化的人群混居,这些因素使得医院收治的患者呈现由单一文化人群向多元文化人群发展的趋势,护理也必须改革,其趋势是多元文化护理。所谓文化模式就是多种文化元素和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比较复杂的文化系统。有学者认为,文化护理是指在患者的文化道德、信仰、活动范围内,在促进疾病恢复和保持健康这两方面提供具有知识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的护理。

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依据,以护理计划和执行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文化护理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这一要点。文化护理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并且能给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文化模式使得患者的生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的文化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多数人群在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长期影响下有一个早已形成的良好的健康概念、健康行为,这必将影响群体对护理水平的反应、患者满意率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是否配合的问题。整体护理的范围和内容在逐步拓宽和延伸,多元文化患者对整体护理的需求也千变万化。

1.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资料收集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除了询问一般项目、疾病的康复及如何保持健康等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个体成长环境、观念、世界观、亲属关系、生活方式及一般实践活动方式。护士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应仔细聆听,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比不可少的工具,应注意患者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如点头、微笑、皱眉等,信息的收集可来源于患者本人、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物。语言通常成为收集信息的最大障碍,我科曾成功护理一名日本籍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患者收入院后,由一位精通日语的护士同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交流与沟通,从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一般项目中的民族、信仰、饮食、风俗习惯、日常起居等;另外,还应查阅许多资料,了解并比较日本的治疗、护理与中国的差别,日本的护理模式也是以整体护理为主,结合责任制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些信息为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目标提供了很大帮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机体的各项功能迅速得到恢复,患者对所提供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非常满意。

1.2护理计划与多元文化的冲突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中,单一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就表现出来,这将影响护理问题的表达及各种护理措施的制订。在此情况下,护士除了提供一般的临床护理,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特殊文化护理的需要是什么;(2)当传统护理模式与特殊文化患者的活动与信仰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尊重这个特殊文化群体;(3)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一旦这些措施与患者的文化认知发生了冲突,护士该如何处理。

1.3护理计划与特殊文化的融合

当护士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收集到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后,为制定出详细而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应学习患者的特殊文化,了解在这种特定文化中护理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达到护理目标,通过询问患者,与患者讨论,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制定出护患双方均能接受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即患者参与对本人自理能力及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和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目标,从而使得实现目标的途径易被患者接受,使得护理措施、护理目标与特殊文化相容,从而提供给患者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护理目标、健康教育计划、目标的实现情况的评估,通过反馈,便可看出特殊文化个体对此做出的反应。

2.护士对多元文化模式的适应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2

肾内科住院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患者的特点之一, 其次肾内科住院患者基础病多, 尤其终末期肾病常累及身体多个系统, 需要完善很多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比如血标本、腹部及泌尿系B超检查、腹部CT及肾小球滤过率监测,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等项目), 以往传统护理模式, 责任护士于检查前一天将检查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结果患者常常忘记或记忆不清造成检查前准备错误或不全耽误检查结果的情况, 造成护患矛盾的同时, 延误医生诊治, 影响到临床检验科室的工作[1]。针对问题, 自2012年1月起采用护理温馨提示卡的提示作用, 对300例住院患者进行运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住院患者共300例, 其中男158例, 女性142例, 年龄13~93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76例, 肾病综合症44例, 糖尿病肾病48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 慢性痛风性肾病10例, 慢性肾衰竭患者108例, 患者均需完成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明确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 实验组160例(采用温馨提示卡加护士口头交代), 对照组140例(护士口头交代), 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1. 2. 1 提示卡的制作 使用透明塑料材质的卡片,正面呈长方形, 长6 cm, 宽5 cm, 底边有底座, 以利支撑放于床头柜上, 另外将检查注意事项的文字电脑打印, 字迹排版于长6 cm, 宽5 cm的版面, 打印多份, 剪裁黏贴于透明塑料板上, 呈现字迹清楚的提示卡[2]。

1. 2. 2 提示卡的内容 提示卡的内容涉及明晨空腹采血, 需要晚间20时禁食, 22时禁饮;腹部B超及腹部CT需要空腹8 h以上;泌尿系膀胱B超需饮水2000 ml以上;肾小球滤过率监测晨起进食干饭, 检查时需携带250 ml~300 ml液体, 检查时饮用。提示卡的内容涉及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1. 2. 3 提示卡的发放与收取 责任护士根据化验单及检查预约单的时间, 于前一天提前通知住院患者抽血及特殊检查事宜;通知时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将化验单及特殊检查单与医嘱核对, 确认无误后至患者床边通知检查, 同时携带相应的温馨提示卡置于患者床头柜, 责任护士口头交代后, 提醒患者关注温馨提示卡的内容。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完成后, 责任护士收取温馨提示卡放于办公室固定抽屉保管[3]。

1. 3 评价方法 ①住院患者对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的知晓率及检查及时配合率, 经过温馨提示卡的应用, 比较住院患者对检查的知晓和配合人数。②病区制定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共涉及10项护士服务内容, 其中一项为护士能否解释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 分级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对该项的调查中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 高于对照组。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 1 温馨提示卡的应用, 住院患者的知晓率和配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见表1。

2. 2 应用温馨提示卡, 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提高 , 见表2。

3 讨论

肾内科住院患者高龄化, 基础病变多,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项目多样化, 检查结果对临床医生的诊治起着重要作用。住院患者对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的知晓和配合程度, 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护士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纽带, 护士执行医嘱, 需要住院患者的理解配合。因此针对住院患者高龄、记忆力减退的特点, 护士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至关重要, 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3. 1 护理健康教方式的多样性及有效性 运用简单的提示卡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形式, 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以口头表达为主, 忽略了住院患者的个体差异, 对于年老、记忆力减退、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不适用, 患者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同, 以口头表达的单一形式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可能会遗忘或误解护士传递的信息(如护士说禁食禁饮, 患者会理解成进食进饮)。温馨提示卡简洁明了, 置于床头对患者有着时时刻刻的提醒, 同时病房的其他人, 包括病友、及患者家属都知晓信息, 对患者的行为起到多重提醒的作用, 从而避免检查准备不全或延误检查的情况。

3. 2 有利于护患关系, 医护关系及护士与临床检验科室关系 护理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医院服务的宗旨, 医疗工作的完成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 护士是与病患接触最紧密的团体, 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沟通, 保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检查结果的及时性, 对医生的诊治方案提供依据;如果病患者由于特殊检查不充分, 需重新预约检查单, 增加了检验科室的重复性工作, 引起检验科室的不满。以往住院患者发生夜间进食进水后, 会抱怨护士没有通知或是埋怨护士讲得不清楚, 责任护士会觉得委屈, 这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4]。

3. 3 强调护理工作重点, 节省护理时间, 效率提高 温馨提示卡使护士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 可让每位护士关注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职业形象, 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得到强化。由于温馨提示卡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方便实用, 置于患者的床边, 随时提醒患者和家属, 便于阅读, 避免患者的重复询问, 护士不必再口头反复介绍和解释,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示患者的同时, 也提醒了不同班次的护士, 从而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

3. 4 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管理应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 患者在护理中感觉到关怀越深, 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根据患者需要设置温馨提示卡, 患者有被重视和被尊重感,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5]。

4 结论

临床护士工作的琐碎和繁忙, 护士与病患的沟通时间有限, 很难做到同一内容的不断重复。采用温馨提示卡节省护理工作时间, 提高护理率, 减少护患矛盾,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美英,何正红.温馨提示卡在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应用评价.临床合理用药, 2012, 05(5):99-101.

[2] 潘宝环,凌少梅.床头温馨提示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代医院, 2010,9:88-89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44-02对烧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一直以来就是非常棘手的一类问题,由于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繁琐,因此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感染,最终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性疾病。特别是对于特殊部位的烧伤患者来说,皮肤表面非常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更需要注意护理的细节,尽量让患者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恢复环境。[1]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了12例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不慎而导致烧伤的患者,在经过完善的护理与科学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在9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30.8(±3.2)岁。烧伤面积最小为5%,最大为80%。12例患者均存在面部、眼部、外耳部、口鼻部位以及手部等特殊部位的烧伤现象。

1.2方法

1.2.1面部护理方法面部烧伤部位的护理最重要的是要使面部保持清洁,防止五官中的分泌物或者外界碎屑等杂质污染受创部位。[2]对于面部存在着分泌物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用消毒棉签进行清理,随时保持面部的洁净干燥。如果烧伤部位离毛发较近或者正好处于毛发部位,则应该剃除毛发,使首创部位暴露出来,以免被感染。在剃除毛发的时候,尽量避免烧伤部位受到触碰。总之,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烧伤部位暴露出来,并保持烧伤部位的洁净,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1.2.2眼部护理方法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进行眼部护理时应该尤为注意护理的细节。将眼角中的分泌物用消毒棉签及时清理掉,防止角膜炎等眼病的发生,并对眼睑结膜水肿外翻的患者进行简单的上下眼睑缝合处理以及眼膏保护,避免眼睑受损变形过于严重。对于眼睑暴露的地方,应该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4次左右,保持眼睑的清洁,并在患者睡前涂抹抗生素眼膏以及凡士林油纱布,防止细菌感染。

1.2.3外耳部护理方法外耳部烧伤护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外耳道的通畅,使外耳道在自我恢复过程中保持清洁干燥。一般在患者刚入院时,可采用3%的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然后轻轻拭干,并用纱布引流。在卧床休息时,应该让患者尽量避免耳廓与外界接触,让耳廓处于悬空状态,以免耳廓处的受损受到伤害。另外,对于耳部头发较长的患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剃除掉多余的毛发,使耳廓完露出来,防止毛发对耳廓造成物理损伤以及油脂的污染。

1.2.4口鼻部位护理方法口鼻部位随时都在吸入大量细菌,并分泌出相对较多的五官分泌物,极容易对烧伤部位造成感染。因此,随时保持口鼻部位的洁净与干燥非常重要。对于鼻腔的处理,应该及时清理出鼻腔内吸入的异物,并在鼻腔有分泌物流出时用消毒棉签及时清理掉。而对于口腔的处理,则主要是用消毒棉签蘸着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烧伤部位,并且在每次进食之后,要对口腔内部以及口腔周围进行及时的清洁处理,防止食物感染烧伤部位。

1.2.5手部护理方法对手部烧伤部位进行护理,主要的护理方向仍然是保持受创面的清洁与干燥,及时清理掉受创面上残留的异物,并剪去患者过长的指甲。一般可以采取包扎处理以及处理两种方式对待手部烧伤,如果采用包扎处理,要注意在外敷料发生渗透时就要进行换药。而采用处理,则主要需注意手部烧伤处尽量不要触碰到周围的异物或者受到感染,以免引起二次损伤。

2结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护理与治疗之后,12例患者均恢复健康并出院,没有一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只有4例眼睑部位被烧伤的患者在出院后视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12例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47.5天。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恢复过程中,均感到环境较为舒适,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较高。

3讨论

之所以患者的面部以及手部等部位的烧伤护理难度非常大,是因为这种特殊部位的皮肤相对身体其他部位来说更加脆弱,通常受到外界一些普通程度的干扰,就会出现较大的破坏。[3]并且特殊部位中的口鼻部位还时刻与外界想通,受到外界细菌影响,发生感染的几率非常大,只有进行非常细致的特殊部位的烧伤护理,才可以在保证患者不会受到感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特别是如果患者的颈上部位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烧伤的话,那么将非常容易出现水肿的现象,而水肿分泌出来的物质则是造成伤口感染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格外注意这类特殊部位的烧伤护理。我院拥有着较为完善的烧伤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较为良好的恢复环境,很少出现烧伤部位被感染的情况,让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而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手段,特殊烧伤部位的护理措施在其他疾病的相关护理中也可以被借鉴,在完善护理手段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4

中医院手术室基层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手术室以及做完手术的患者,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中医院手术基层护理是指为手术期间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通过综合,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尽早渡过疾病折磨期。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护理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给中医院机构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基层护理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护理特级负责人的首期“基层中医院手术护士学习班”成功举行。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术期,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贯彻基层中医院手术室理念,实现护理科学跨越式发展,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提高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对医疗有着重大意义。

1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资料调查和研究可知。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术前缺乏心理护理

在进手术室后。患者心理上、身体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之即将面临手术,患者心情会非常复杂,如恐惧、焦虑甚至绝望闭。然而,目前中医院手术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因病施护,却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个问题值得医疗机构深思。

1.2术中预防感染问题

手术室是进行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术中感染问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翻。导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也跟医疗人员的预防知识密切相关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手术期间预防感染的问题需要重视。要对基层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1.3术后缺乏及时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恢复阶段,接受后期治疗。在这个阶段,基层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很多患者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有些是手术后的正常症状,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患者对用药敏感的反应。因此。患者身体的每一个不适反应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这些常识,缺少与患者交流。无法了解到患者手术后不适的反应。从而不能及时反映给医生。做出相应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护理

特殊照顾常用于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或者特殊治疗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特殊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不仅仅是躯体伤残、生命威胁,心理上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基层护理人员给予的是普通护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转会变得缓慢,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圄。

2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对策

2.1为患者创造最佳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之前,患者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中医院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闭。作为照顾患者的基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顾。对患者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基层护理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手术室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宜剂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做好防感染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要加强管理,进人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穿拖鞋,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以免带进细菌,然后注意手术室及时清洁。②手术室的卫生应该严格监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手术台也要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室的桌面、台面、无影灯等出现在手术室的一切物体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锰酸钾1g,通过产生蒸气进行空气熏蒸灭菌,12h后打开窗户通风【1】。③手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材必须保证无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处理:布类如使用后的无菌巾、单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

2.3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基层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在患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适,有什么需要,都要尽快反馈给医生。②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登记备案,记录患者手术后每一天的病情情况,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信息。

③术后随访,基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安排两个责任心强。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闭。专门上白班,负责治疗与护理,与患者讨论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

2.4设立特殊护理队伍

中医院可以设立特殊护理队伍,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术患者,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护理。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保证护理质量,针对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该定期举行培训班。培训特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练习,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有效性,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护理安全。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5

中医院手术室基层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手术室以及做完手术的患者,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中医院手术基层护理是指为手术期间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通过综合,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尽早渡过疾病折磨期。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护理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给中医院机构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基层护理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护理特级负责人的首期“基层中医院手术护士学习班”成功举行。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术期,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贯彻基层中医院手术室理念,实现护理科学跨越式发展,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提高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对医疗有着重大意义。

1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资料调查和研究可知。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术前缺乏心理护理

在进手术室后。患者心理上、身体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之即将面临手术,患者心情会非常复杂,如恐惧、焦虑甚至绝望闭。然而,目前中医院手术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因病施护,却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个问题值得医疗机构深思。

1.2术中预防感染问题

手术室是进行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术中感染问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翻。导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也跟医疗人员的预防知识密切相关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手术期间预防感染的问题需要重视。要对基层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1.3术后缺乏及时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恢复阶段,接受后期治疗。在这个阶段,基层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很多患者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有些是手术后的正常症状,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患者对用药敏感的反应。因此。患者身体的每一个不适反应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这些常识,缺少与患者交流。无法了解到患者手术后不适的反应。从而不能及时反映给医生。做出相应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护理

特殊照顾常用于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或者特殊治疗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特殊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不仅仅是躯体伤残、生命威胁,心理上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基层护理人员给予的是普通护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转会变得缓慢,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圄。

2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对策

2.1为患者创造最佳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之前,患者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中医院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闭。作为照顾患者的基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顾。对患者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基层护理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手术室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宜剂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做好防感染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要加强管理,进人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穿拖鞋,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以免带进细菌,然后注意手术室及时清洁。②手术室的卫生应该严格监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手术台也要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室的桌面、台面、无影灯等出现在手术室的一切物体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锰酸钾1g,通过产生蒸气进行空气熏蒸灭菌,12h后打开窗户通风【1】。③手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材必须保证无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处理:布类如使用后的无菌巾、单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

2.3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基层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在患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适,有什么需要,都要尽快反馈给医生。②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登记备案,记录患者手术后每一天的病情情况,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信息。

③术后随访,基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安排两个责任心强。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闭。专门上白班,负责治疗与护理,与患者讨论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

2.4设立特殊护理队伍

中医院可以设立特殊护理队伍,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术患者,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护理。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保证护理质量,针对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该定期举行培训班。培训特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练习,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有效性,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护理安全。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6

增强扫描是对疑难病例患者采取的一种检查措施,一旦增强扫描,许多患者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焦滤、忧郁等多种心理反应。通过本研究对心理危险因素的评估,准确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对该检查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增强扫描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2例,平均年龄64.6岁,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岁,肝胀疾患的患者75%,其次双肾和胰腺20%,5%的患者是肺和头部强化,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多见。

2 方法

2.1 上述资料中能看出接受增强扫描患者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见。针对这个问题,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可亲,多体贴、关心。接受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护士以交谈方式了解对增强扫描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患者态度等。从中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护理诊断,(1)恐惧与害怕;这是增强扫描患者初始反应,检查时静脉内注入药物担心药物对身体危害,害怕担心自己的病情,怕检查出不治之症,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2)焦滤与忧虑;焦滤与忧虑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初始检查者接受增强扫描时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健康,突然患病或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接受增强扫描检查,涉及未来不知所措、产生心理矛盾焦滤心理。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的心理。(3)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前途渺茫,心理意冷,消极等待,甚至悲观厌世,不接受检查等心理问题。(4)孤独的心理;接受增强扫描患者感到既往身体健康,突然增强扫描,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产生自己得了重病而无用,未来生存感到渺茫、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滤。针对患者心理反应护士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也进行健康方面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选择健康信念支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转贴于

2.2 心理干预

(1)心理护理;说明增强扫描时使用的药物性能、作用、副作用、维持时间和体外排出时间,说明检查方法、给药途径 ,以免出现药物副作用时患者发生负性情绪。讲解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和确诊的准确性,改变患者对增强扫描的恐惧心理和缺乏不信任的心理,(2)做好健康宣教;给病人讲解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让患者对增强扫描有初步认识,消除患者对增强扫描的顾虑,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在做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给药途径、操作步骤及给药时因快速静注而不适感等。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得患者的合作。(3)关心与体贴;努力消除孤独和消极情绪对接受增强扫描患者必备的心理状态。医务人员检查时体贴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认真的态度接受检查,树立好对病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同时让患者家属或亲属多体贴患者,多关心、多关怀,体会到家人的关怀和亲友们的体贴,消除孤独感和绝望的心理,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对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后恐惧和焦滤等不健康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并且能使患者的心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相应的治疗,也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2-01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近些年来,社区文化及社区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医疗学者的重视。我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管理服务对象

我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36例,残疾运动障碍患者42例,心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44例,共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5.5)岁,所有患者均为限制行为或是限制运动障碍患者。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方法:在实施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内管理122例特殊人群进行访视,给予治疗和护理方法的指导,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

2.2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对我社区管辖内的特殊性患者建立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如下:(1)饮食生活护理干预指导: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以定量、定时、营养均衡为主要原则,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降低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的使用量,尤其是对卧床患者,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2)运动管理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患病能力,对卧床患者应适宜的增加床上运动,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其体运动,减少心脑负担,严格执行下床运动的标准,避免过早下床运动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尤其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严格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定时定量的发放治疗药物。(4)心理干预护理:对特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人性化关怀,增加相互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5)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和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6)防止并发症: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卧床患者要注意褥疮和肺内感染的发生发展,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3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实施管理措施及前后进行100份的问卷调查,实施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舒适感,家庭和睦度及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实施管理前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提升和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但提高了每个家庭及整个社区内,居民的疾病防治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相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仅局限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社区内就诊患者的护理干预管理,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卧床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发生缺失,近一年来我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针对这一部分患者采取建立家庭病房的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特殊性患者享有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对家庭病房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均得到了认可和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房实施前情况但对比实施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幸福感、增加生活舒适感及家庭和睦度,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应用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8

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环节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的连续性强等特点[1],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职责,避免工作中的遗漏,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2]。而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根据心脏外科护理常规及护理交接班制度,本科室护士经过共同讨论,制订了交接班小卡片,自2007年3月实施以来收到了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总结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交接班方式仍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如:引流管或静脉留置管脱出,出入量交接不清,漏交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死亡等现象,从而未能使交接班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交接班小卡的制订 交接班小卡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床头交接部分和一般交接部分,其中床头交接包括危重患者和新患者,一般交接包括待手术患者和特殊检查、治疗等。具体如下:危重患者:床号、姓名、护理级别、吸氧情况、是否带引流管、是否记出入量,微量泵内容: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新患者: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等。待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手术时间、手术名称、需交代事项。小儿患者、老年患者、有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特殊交代:病区内有特殊检查和特殊标本的留取患者的床号、姓名、检查项目、检查时间。病区内有引流管患者的床号、姓名。其他特殊交代事项。

1.3 交接班小卡的应用 交接班小卡由交班护士根据本病区患者的病情书写,内容较为概括,只列出需要交接的对象和项目,要求统一规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并留有一定的空白以便记录,自由选择书写材料,交与下一班护士。接班护士根据交接班小卡上的内容逐一进行接班,并将接班的内容对应记录在交接班小卡上,尤其对大手术、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夜间睡眠、晨间精神状态、各种管道情况、皮肤情况、出入量、患者主诉、心理状态、存在的护理重点、难点[3]。而对于一些较稳定的患者床头交接时注重沟通和观察,杜绝隐患。

2 结果

自2007年3月实施以来,经过满意度调查和科室医生、护士的意见表表明,交接班小卡能较为全面的反映病区的综合情况,而且重点突出,使接班者容易很快了解病区的概况。实践表明,交接班小卡方便易用,切实可行。

3 讨论

3.1 在传统的护士交接班模式中,强调的是交班者须向接班者交代清楚。由于部分护士工作阅历浅,缺乏敏锐风险预知、观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交班内容不全面,护理重点不突出。交接班小卡使护士对全科患者病情、心理活动有全面了解,还起到提示每班护理观察要点的作用,保证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值班护士由于倒班不能全面了解本病区患者病情的弊端,使得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

3.2 根据护理交接班制度,交班方式分为三种:文字交接、床头交接和口头交接。文字交接即书写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前者不能全面反映病区的工作状况,后者内容过于详细,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口头交接的内容一般为概述性描述本病区患者、病房的工作。床头交接内容具体,能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并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交接班小卡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兼顾文字交接和口头交接的优缺点,并为床头交接提供精确信息,减少因工作忙乱而遗忘某些交班内容,

参 考 文 献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9

近年来,随着各类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人身伤害也随之增多,这也导致了急诊重症患者数量持续升高。该类患者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急、危、重,患者在遭遇重大事故时心理建设不足,角色转变较慢,因而他们在面对急诊救治是显现出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恐惧及不安[1]。文章主要探讨了急诊重危患者的相关特点,拟定科学的培训技术,让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提高患者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收诊的318例急诊重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9例,平均年龄值为(40.2±13.5);观察组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74例,平均年龄值为(41.2±11.2),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施以特殊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咨询以及记录,将患者的如下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年龄、职业、发病、就诊时间、重症患者诊断结果等等,这样护理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医护人员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急诊重危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心理起伏相对较大,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用友善的态度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采取心理疏导方式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咨询服务:由于医院急诊重危患者相对较多,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如若遇见未有家属陪伴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缴费活动,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2]。

1.3观察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急诊重危患者的护理分析运用的是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实施分析以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3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速急诊重危疾病的发病率,且病情复杂多样,相对而言急救范围及广度不断拓宽,涉及到的学科也在逐步增多,急诊工作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护理素质及技能[3]。医院的急诊科室相较于其它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并且需要承担急诊工作,抢救生命。从急诊室的需求角度出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护理意识,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责任心,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具备一定应变能力。在临床诊治中,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时刻关注患者病情,思维敏捷,动作果断,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症状,以此增加患者治疗有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特殊护理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护理,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治愈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急诊重危患者的发病基本都比较突然,而患者患病的缘由也不尽相同,且发病频率正在逐年提升,因而急诊室需要配备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侧重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常识的培训,根据急救工作特点,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排除一切障碍,有效协调各方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保障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及时性,标记清楚顺序,除此之外,各项应急物品应该储备充足,护理人员需要各尽其职,有序开展急诊工作,提高急救质量[5]。

结语:

总体来说,急诊重危患者在入院之后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展开特殊护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文章通过相关实验数据的验证获取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不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跃辉,王宏秋.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03(21):41-43.

[2]毛先玲.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36):2339-2340.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10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虽然传统的查对制度在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传统的确认方法尚不够完善,医疗护理服务中因对患者查对不准确发生给错药、输错血甚至做错手术的事件仍屡见不鲜。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条形码标识腕带、无线及生物等患者身份识别技术已运用于部分医院。[1] 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对照核心制度执行工作流程检查,发现在查对制度在临床落实上存在不利因素,根据本院具体情况,针对特殊患者,(如:无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昏迷、麻醉患者;产妇婴儿等),在重要场所接受特殊检查、治疗时能正确识别身份,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识别隐患预防缺陷的能力,降低护理缺陷频次[2]、减少医疗意外,优化护理流程,我院护理部特制作了患者安全标识手腕带,在临床应用8个月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新型纸质和软塑料材料。具有防水、抗热一次性使用的特点。

1.2 设计及使用方法

1.2.1 种类区别

1.2.1.1 绿色安全标识手腕带,有绿色通道的含义,为住院手术患者使用。内容主要为手术必要的医疗信息,如: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药物阳性等,方便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麻醉未醒时的核对。

1.2.1.2 橙色安全标识手腕带,有特别警示的含义,为住院患者中的无自主行为能力特殊人群(包括神志不清、暂时无法辨认抢救患者、70岁以上患者、老年痴呆症等)使用。内容主要有患者一般信息、血型、联系电话等,

1.2.1.3 粉色软塑料安全标识手腕带,为产科分娩患者使用,有产妇的信息。

1.2.1.4 新生儿用产房、儿科婴幼儿标识手腕带,含母婴信息。

1.2.2 方法

1.2.2.1 全院统一启用时间,方便修正问题。

1.2.2.2 制作及使用方法 在择期手术手术前1 d;急诊手术入手术室前;产妇进入产房前;危重患者进入ICU前,由责任护士填写,与主管医生核对,经患者或家属确认后,统一佩带于患者右手腕部,特殊情况下可戴于左手腕或脚踝部。明确书写者,核对者的责任。

1.2.2.3 使用期间全面临床跟踪,反馈与解决问题、观察效果质量。

2 结果

8个月的使用结果表明。

2.1 新型纸质和软塑料一次性使用的安全标识手腕带,具有防水功能,调适松紧,患者感觉舒适、轻便,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增进了医患诚信度,。

2.2 相关人员在手术、抢救、麻醉、分娩、特殊检查和预防走失的情况下,增加了查对的依据,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2.3 完善了医疗查对制度执行中,特殊患者在特殊场所接受特殊检查、治疗时有了明确的查对执行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查对制度是医生、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严格执行的重要核心工作制度,是医疗护理安全的根本。传统的确认方法,在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程序中,在临床上执行起来并不理想,仍然可发生确认错误,从而导致护理安全的隐患不断。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特别强调医疗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安全需要制度保障,护理制度需要护理人员的有效贯彻实施,要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就要解决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低效能执行之间的矛盾。调查分析研究影响护理制度规范执行的相关因素[3]。在护理缺陷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并不只是护士本身,而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临床护理缺陷管理必须同医院管理同步协调发展[4]。了解临床护理缺陷事件的常见种类、分布特征,对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寻求有效的控制办法,降低发生率,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患者、重点时段、重点环节 和重点制度落实的质量控制[5]。找出医疗查对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不完善因素,使用安全标识手腕带,是针对问题的护理流程的再造,由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参与核对和确认,有效保证了重要诊疗操作过程中,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执行落实,完善了查对制度,保障了医疗安全。

综上所述,安全标识手腕带实施,通过对危重患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昏迷、麻醉患者;产妇婴儿等特殊患者设计的,确保这些特殊患者在重要场所接受特殊检查、治疗时能正确识别身份,完善了查对制度,极大的方便了执行者核对的执行落实,减少查对制度在临床落实上的不利因素。对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寻求有效的控制办法,降低发生率,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的医疗护理质量,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安全医疗起了好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杨卉,黄金.病人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ChineseNursingManagement,2008,8( 1) :50.

[2] 刘金妹,赵爱平,丁晨.影响规范执行护理制度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杂志,2008,25(8) :34.

特殊患者护理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93-01

本研究针对中风恢复期的护理进行探讨,研究何种护理方式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更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护理患者按时用药,帮助患者换被褥、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基本的注意事项。

1.2.2 特殊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特殊护理,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1)心理护理。中风患者突然对自身失去掌控,必然会存在恐惧、焦躁的情绪,使患者无法维持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且患者也容易对生存丧失信念,从而导致患者身体情况恶化。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鼓励患者重树信心战胜病魔。护理人员通过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的给予患者暗示、鼓励等,并安排适当的娱乐活动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分散其注意力,增加患者康复信心,为患者建立良好的氛围,达到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1-2]。(2)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不同季节、不同条件下食用适当的食物。如痰热腑实证,可予刀豆菜、刀豆根加红茶3 g,水煎服,以通腑泄热,熄风化痰;肝阳暴亢证,宜食芹菜粥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气滞血瘀证,宜食归参鳝鱼汤,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风痰阻络证,宜食冬瓜子小麦饮,以祛风化痰通络;阴虚风动证,宜食枸杞麦冬饮,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患者便秘、便干时可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数老年人常伴有痰多的问题,针对此情况应尽量减少患者鱼腥的摄入量;由于所有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肢体障碍,无法通过正常活动消耗体内能量,从而对患者食物摄入量应予以严格控制,对于少部分咀嚼、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1.3 效果观察及评价标准

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综合疗效,效果判定采用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机能本身已处于衰退阶段,加之中风给身心带来的损伤,加速了其身体的损耗[3]。本研究根据临床上中风患者的病理、生理及心理表现制定了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护理方式,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说明良好的护理方式在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