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1:07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例1

作者简介:陈玉华(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黄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讲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YB37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呈现出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视,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广泛的提倡。[1-4]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的考生是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5]在研究生扩招之前,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源于学生的兴趣导向,或者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的生源。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就业导向所导致的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但这部分研究生在后续培养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现。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为例,对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焊接专业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3-02

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课程体系源于中专或普通专科的焊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指导性。(2)忽略了焊工与铆工的关系。当前很多结构件焊接企业铆焊合一,培养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必须学习铆工相关知识。(3)淡化了焊工对工艺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或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没有有效地将国家焊工职业标准内容与课程相结合。(5)学校培养与企业链接不紧密,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总之,以上问题是高职焊接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有其本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含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要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获得应具备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焊接工艺流程及职业能力

通过走访和调研大量钢结构焊接企业,对其典型焊接件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从事焊接的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1)焊接是该生产流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由焊工负责,主要进行各种焊接操作。焊接前的下料、拼装,焊后矫正由铆工负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由焊接工艺员负责,而焊接检验由焊接检验员负责。由此可见,焊工、铆工、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四个岗位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过程。(2)结构复杂的焊接结构件是由若干简单结构件组合而成,先生产简单结构件,最后在总装车间或生产现场进行总装。个别焊接结构件还需要焊前或焊后进行热处理。(3)作为一个高技能的焊工,应该具备“能识图、知下料、明安全、懂工艺、熟操作、会检验”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丰富的一线焊接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的工作。

高职焊接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焊接岗位群,由“通才”(在学校,通过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焊接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向“专才”(在企业,结合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实训岗位进行侧重培养)过渡。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焊接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其中专业方向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两个方面。

以焊接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 如表2所示,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负责焊接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焊接实验、实训(以试板和简单焊接产品为载体)掌握基本的焊接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熟练掌握焊接相关技能。

以知识的相互链接决定课程的先后顺序 (1)专业基础课开设在专业方向课之前。适当将某些专业课的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之中,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加入展开图、焊接图,有利于材料成型工艺学、焊接施工图识读识训的教学。(2)根据专业方向课之间的知识链接,设置专业方向课的顺序。例如,熔焊原理是学习焊接方法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应该开设在其他专业方向课之前。(3)将焊接实训与专业理论课穿行。打破那种先理论、再实训的模式,在上理论课前先进行实训,实训后再上理论课,接下来再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4)毕业综合设计是综合检查学生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应在所有专业方向课之后。通过对中等复杂零件的焊接,系统掌握焊接图识读、工艺文件的编制、焊接、检验等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将焊接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之中 焊接作为特种工种,必须持有焊工资格证和操作证,“双证上岗”是对焊接人员的从业要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将初、中、高级焊工的要求要有机地融入实训项目之中,为学生的顺利取证做准备。

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内国际焊接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国际焊接标准解读与贯彻、现代焊接技术及应用、焊接专业英语等。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加深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焊接人才,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深受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焊接专业论文例3

1 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保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制图、机械基础、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八个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单元,高级工完成前六个单元,技师完成全部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里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既是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焊接教研组应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职业技能为主干,制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明确每课题教学内容及课时多少,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大纲应确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2 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技工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教材, 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教研组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在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中,不考虑各学科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将焊条电弧焊单元分为平焊、角焊、立焊、管焊四个课题或模块,在每一课题或模块中都以操作技能为先导,焊前准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质量检查,然后展开焊接安全常识,焊接工艺理论,金属工艺理论,以及相关铆工知识、电工知识的入门、理解、掌握;把典型钢结构的焊接单元,分成容器的焊接、梁柱的焊接等模块,而在容器的焊接模块中以容器的焊前准备和焊接装配工艺为先导,展开相关的铆工板金知识,如放样、展开、下料、变形等;焊接检验知识,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等。并用这些原理、理论去解释相关问题和概念,然后通过所学到的理论去控制、指导焊接操作实践,最终实现技能目标,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明白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焊接理论,成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3 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是焊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有的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教师”,是学生更好掌握焊接技能的保证,在欧洲有焊条电弧焊教师、二氧化碳焊教师、氩弧焊教师等。

焊接教师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专业化的焊接教师是在一体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对某种焊接方法有更加精湛的技术,是 “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训练过程中,能对某种焊接方法,更好地更全面地指导和传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某种焊接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4 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会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的特征,教学过程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同时,应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考虑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能为重点,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了解焊接岗位所需技能。对于先进的焊接设备方法如带极埋弧焊、搅拌磨擦焊,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录制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是最合适的方法。

专业化是指某种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无疑,“双师型专业化”教师不是一种称呼,而需要超高的技能和精湛的理论。

5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总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技能操作为先导,通过“双师型专业化”教师的综合化的教学指导过程,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也需要教师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森.技工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3(1):181.

焊接专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92-01

焊接专业综合性比较高,涉及的专业工种较多,比如,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可以说焊接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自我国焊接行业发展以来,人才的培养已经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但是如今的教学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的焊接人才严重不足。

本文主要对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究,为中职院校培养新型的焊接人才奠定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职焊接专业教学分析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很多中职院校开办了焊接专业,但是就专业教学的现状而言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板书、画图以及练习等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焊接专业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完全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更没有联系实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重新阐述。总之,焊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是与实际脱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如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有限

焊接专业授课的老师观念以及知识结构等都有待加强。年龄大的教师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思想保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实践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观念比较前卫,但是经验有限,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约束。

二、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是焊接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现状直接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上文对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教学方法的落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以及师资力量的有限都会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所以解决上述问题才是当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这种完全分离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将教、学与做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重难点,对那些重要的以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进而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焊接知识。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讲究的是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将实践放在首位,但是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培养。根据实践的需求对课程知识进行适当调整,兼顾理论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在人才的培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培养出出色的人才。中职院校想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一些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聘请一些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一般情况下在校任教的教师经验上都是比较缺乏的,学校可以聘请工厂中比较优秀的工人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指导,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焊接人才的需求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不断上升。中职院校作为焊接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型焊接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

焊接专业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39-02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焊接技术人才是各大高校焊接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努力追求的目标。[1]专业课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抓住本专业的重点学习科目,减轻学生的负担,很多高校将专业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目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把《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定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分。将《压力焊》、《钎焊》、《弧焊电源》、《焊接检验》、《焊接专业英语》等其他焊接相关课程均定为考查课,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开卷考试或者写论文等方式评定,形式比较灵活。我校焊接方向的学生,大四才进入焊接专业课学习,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考查课涉及专业知识对他们将来从事焊接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考查课和考试课之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重视考试课,严重忽视考查课的学习。一些学生对考查课的印象就是“混到学分就行”,甚至认为“考查课可有可无”,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培养焊接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和从事焊接方向教学的教师,如果对专业考查课现状听之任之,必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优良校风、学风的营造。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走出“考查课不重要”的误区,正确对待考查课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笔者针对我校焊接专业考查课教学做了认真思考,从教学方法、考评手段方面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意见,与大家探讨。

一、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考查课的学习兴趣

(一)做好新课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产生了兴趣,即使是考查课,他们也会自觉配合老师努力学习。这就要求考查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准备第一节课,依据专业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环节,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万事开头难”,任课教师应该做到:(1)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2)认真介绍课程特点,重点讲解课程涵盖知识的生产应用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本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3)介绍一些课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中不至于彷徨和无从下手。如《压力焊》的第一节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电阻点焊在现代汽车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示范;介绍一下焊接毕业生就业的汽车企业;也可以把已经在汽车企业从事点焊工作的学生请来,介绍一下所学知识工作中的应用,使这些刚刚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把考查课重视起来,更对焊接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

(二)改进教学方法

焊接方向的考查课,比如《压力焊》、《钎焊》、《弧焊电源》这些课程,教学课时都比较少,理论性又较强。尽管任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方面下功夫,但仍难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考查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1)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能力方面又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考查课的课堂讲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在注意加强与拓宽基础的前提下,抓住每章教材内容的核心和难点,联系焊接实际,讲其精华。经验表明,点滴不漏地给学生详细讲解,课堂内容庞杂繁多,学生疲于应付,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只会养成了“听会”而不是“学会”的学习习惯。[2]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自学时间和内容,指导学生去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加强直观教学,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课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作为任课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外。如条件允许,还可以把部分章节内容的讲解设置在相关生产企业,在生产现场直观教学。比如《压力焊》课程点焊部分的内容,可以去一些汽车制造厂的车身车间,汽车车身的焊接几乎全部采用点焊;像《焊接检验》中介绍的一些检验方法,在压力容器生产企业应用也非常多。这些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中利用现场教师或者工厂工作人员示范使理论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教学,这种“直观”教学能帮助理解问题,同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3)开展趣味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①组织好课堂讨论课。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如《钎焊》课上,通过讨论金刚石刀具钎焊中钎料的选取原则及钎焊的工艺参数,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此外,如《焊接专业英语》课上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加深大家对焊接知识的印象,更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大家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一举两得。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程比较易懂的章节,如《焊接检验》中金相检验等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制作PPT并讲解,其他学生评论讲课效果,最后由教员总结讲评。让“学生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

由于考查课的形式灵活,随意性大,一些学生认为考核结果的可信度相对较低,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完善焊接专业考查课的考评体系,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3]期末总评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最后依据两部分的评分结果计算出总成绩。(1)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回答问题情况等)、课后作业及阶段测验等方面构成,其中阶段测验可以采取学生出题目,由任课教师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回答的方式来测试,出题情况和答题情况均计入成绩。(2)考试方式可以采用现场口试及竞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现场口试,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当场提问,其他同学根据其答题准确性评分的方式进行。现场竞赛,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组,由我说你猜、快速抢答、找错改正等环节构成,依据每个学员的参与情况及答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

三、结语

高等学校专业课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努力提高焊接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焊接专业人才也是焊接领域的重大课题,考查课作为焊接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焊接人才体系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评体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我校焊接方向的人才培养真正走上特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焊接专业论文例6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高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培训,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足之本。为了营造真实的育人环境,实践教学只有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联系企业,联系经济,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高职办学优势,更好地办出学校特色,办出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高职焊接专业的特点

高职焊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生产加工的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热加工及相关行业的操作与运用工作。焊接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不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性更强。该专业理论教学难度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演示实验。离开了生产实际,焊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无疑是纸上谈兵。

二、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论是从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具,采用的仍然是“教学教”的办学思想。

1、实践教学体系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不够成熟,严重缺乏具有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和总结。而发展速度快的一些院校,借鉴国外同行成功的办学经验,摒弃自身教学体系里面不成熟的部分,摆脱了职业教育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构建了新型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内容的随意性

在焊接专业培养计划里,一般高职院校设置十几门焊接技术方面相关技能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保证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切实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实践教学课时超过50%,实践时间有了保证,但实践内容的选择受教师知识、经历、工作责任性和实践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从就业导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及实践活动的展开。

三、实践课程教学方案

高职教学改革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 一体化。

1、校内实训教学

按本专业的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各模块中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串在一起进行训练。模块分割为九大模块:计算机应用素质模块、机械常识素质模块、钳工实训素质模块、手工焊接实训模块、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素质模块、焊机设备维护保养电控素质模块、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素质模块、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素质模块和能力拓展素质模块。

2、校外实习与顶岗实习模块

高职教育就是建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式基本上保证了这种零距离对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了“学习-实习-再学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焊接技术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焊接专业是培养焊接技能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切实构建教学、培训、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四、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实训教学与课程建设同步改革,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焊接专业核心专业课实训内容

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手段,对于理论知识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焊接专业的实训内容以及每一个实训模块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如下表:

模块周数目标任务

焊条电弧焊焊接实训5含条件呼喊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的操作

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8常见焊接设备基本操作典型焊接工艺的制定

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6实际生产时焊接夹具的准备焊接设备机器的配备

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5常见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设备维护与实训5焊机及组件的常规维护和保养

2、校内焊接实训室建设(40人班级配置)

满足手动焊接及实训、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特殊结构焊接及实训(梁、箱体、压力容器的焊接)、焊接检修评级与实训、焊接设备维护及实训的安排,以及焊接技能证的实操训练等要求。主要设备如下表:

设备分类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常用加工设备切割机J3G-T4001烘干箱ZYH-401半自动切割机CG1-301

焊接操作实训设备直流弧焊机ZX5-4002CO2气体保护焊NBC-2001台式砂轮机SIS-T2005交流弧焊机BX3-50040逆变直流弧焊机ZX7-40015CO2气体保护焊机NBC-4008TIG焊机WS-4008数字脉冲氩弧焊机WSM-4001交/直流脉冲TIG焊机WSE-3152自动埋弧焊机MZ-10001数字逆变焊机Nebula-3151

焊接检测实训设备金相显微镜40显微照相仪奥林巴斯1X光机检测设备1

焊接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若干个实践实训素质模块,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块式教学,并围绕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思想,全力打造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焊接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根据焊接专业的就业方向,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岗位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岗位就业能力。

焊接专业论文例7

焊接技术实训操作技能培养,可以提高焊工在学习中的乐趣,对于理论书本的晦涩难懂,无法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焊接技术实训则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训,提高焊工的操作技术,使焊工在更加容易理解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理论与实际连结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可以直接提升焊工的实际操作水平。

一、焊接培训的现状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也随之迎来了企业的春天,焊接行业,是一门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行业,但是焊接人才又极为缺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焊接专业,然而,我国如今的焊工技能教育却不尽人意,焊工培训教材、教程、教学方法等相对于技术院校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说,还存在了些许不足,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实践性差等,这些问题造成了焊接技术培训院校的成绩不尽人意,随之而来的问题即部分学生并未完全掌握专业技能就投入到相关工作岗位。在专业院校中,大部分都以书本式教学为主,对于实际操作训练涉及较少,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导致其专业技术达不到高、精、尖,达到岗位后,无法适应技术的更新。因此实现焊接技术实训操作技能培养,在焊接技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各院校,教育中心应该对此加以思考,实现焊接技术实训,可加强焊工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益于焊工与培训方,其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由死板“变”生动

一本死气沉沉的教科书,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感觉,而且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热情,因此,加强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是改革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

以往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无法适应日新月异、各种技术飞速革新与发展的社会。仅仅照着书本来教导学生,无疑为下下之策,难以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对学习抱有敷衍态度,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由“静”变“动”,已经成为了教师需要研究与把握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教科书。时下焊接行业的教科书,多是以文字铺满全篇,内容枯燥,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学习起来自然没有动力,并且由于技术院校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因此一味的文字教学,不会起到文字严谨的目的,相反地会激起学生对于专业的抵触心理,起不到教学意义。

改革教科书内容,可以多插入图片,将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有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心中可刻下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并且由于图片的增多与枯燥文字篇幅的减少,更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探求与思考,在相对于浅显易懂的图片面前,学生的紧张压抑的心态一会随之而放松,对于更好的学习知识有较大益处。

(二)改革教学内容方向。对于以往注重的理论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较如今社会发展步伐,已经变得不适用,而今,实践型人才是主流,社会发展更加务实,焊接专业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更是应以掌握技术为主,理论知识应该服务于实践技术。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实践内容的发展,也就是使教学目的由教导学生掌握焊接原理等理论性知识转为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焊接实际操作,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与实在,更加浅显易懂。并在其实际操作中,辅以理论教学,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教学实践性

焊接技术实训操作技能培养,也就是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这也是改革如今焊接专业大致走向的最重要一环。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也就是注重操作,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学到最实用的知识,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实践的乐趣,与专业技能可以更亲密的接触,做到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避免了照本宣科式教育较为明显的短板。焊接技术实训,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互动,减少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讲解,加强实训操作技能,可以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就业之前尽早全面地接触实际操作,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初入工作岗位对于工作内容的不熟悉与不习惯,对于焊接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既不要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也需要尽量提升学生的能力,把握好这个度,慢慢磨练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的熟练度,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我解答,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一名焊接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

四、注重操作的精准性与规范性

焊接技术实训操作技能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且掌握焊接专业的知识,然而,如果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操作的精准性与规范性,那么就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因对精准性于规范性的欠缺而造成重大的损失,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岗位工作。

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应亲自用精准与规范的操作向学生们进行演示,并在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其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正确的操作。如在某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无论如何向学生讲解与表达,都不如进行实际操作讲解更能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其效果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接受,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而且能在不断教导与学习的氛围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对焊接技术实训操作技能培养有着互补的意义。

五、结束语

焊接专业论文例8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是同步进行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先讲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训实践操作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接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不断探索、创新。

2.1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设立小模块,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2.2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2.3每个模块能力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适当设置高目标模块,以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4注意模块的更新,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淘汰旧的不实用的模块,创建新的模块,实训模块使学生掌握实用可行的技能。

3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3.1校内交流式培训。即通过制定阅读书目并开展交流讲座、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主要是转变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方法。

3.2脱产上岗式培训。即暂停校内教学任务,将教师送往相应的工作岗位见习,主要是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能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

3.3带队实习式培训。学生进工厂上岗实习时,安排带队教师同往,既负责实习生管理,又随实习生接触实际工作,强化了自身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并将之应用到本院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

4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与南通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5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南通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2]许志安主编:《焊接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焊接专业论文例9

本文主要对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究,为中职院校培养新型的焊接人才奠定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职焊接专业教学分析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很多中职院校开办了焊接专业,但是就专业教学的现状而言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板书、画图以及练习等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焊接专业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完全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更没有联系实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重新阐述。总之,焊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是与实际脱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如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有限

焊接专业授课的老师观念以及知识结构等都有待加强。年龄大的教师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思想保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实践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观念比较前卫,但是经验有限,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约束。

二、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是焊接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现状直接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上文对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教学方法的落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以及师资力量的有限都会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所以解决上述问题才是当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这种完全分离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将教、学与做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重难点,对那些重要的以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进而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焊接知识。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讲究的是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将实践放在首位,但是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培养。根据实践的需求对课程知识进行适当调整,兼顾理论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焊接专业论文例10

[作者简介]沈雁(1981- ),女,浙江杭州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谢荣(1963-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船舶动力工程。(江苏 南京 21117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25-02

学生、教师和教材组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了达到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应当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是形成教学要素及实施教学活动各种的总称,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各种硬件和软件①。目前,高校逐渐认识到教学资源的不足是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程教学资源。“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用,而忽略了课程教学资源,从而导致以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以教室为中心,以书本为核心,学生仅仅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参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长期以来,有限的教学资源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作为培养焊接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势在必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依据, 应当就社会需求、学生基础、课程特点这三方面综合考虑。应当针对课程要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社会调研和分析, 从而确定社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如何更好地开发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使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疑问,我们走访了几个大型船舶制造企业,调查企业技术人员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设计的满意度和要求;同时我们也对本院焊接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概况

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人对本院2009、2010、2011级的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分别进行了调研,并走访了太平洋重工、金陵船厂、明德重工、南通熔盛等船厂。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有效回收47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本院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占43%,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占42%,企业单位占15%,有效问卷率达到94%。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焊接技术专业在校生和往届毕业生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满意度;(2)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对该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议和看法;(3)船厂对焊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以及对该专业课程的要求。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意见度情况。本项调查涉及两个问题:第一,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本课程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调查;第二,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些建议。此次调查显示,仅有40%的学生对本课程比较满意,其余55%感到不太满意,而有5%对课程的设置感到不满意。针对本课程教学资源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30%觉得满意,而不太满意的占到60%,有10%对教学资源感到不满意。

从对本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本专业学生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接受情况一般,主要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单一。有限的教学资源、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缺乏实践教学内容更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调查了本院焊接技术专业2009、2010级的学生,通过调查,学生希望在教学资源方面能开设实验项目,并能实现课程的网络化。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有必要开设相关的实验项目,并能通过系部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其中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各种素材;实践教学主要涉及实验、实习和实训内容的设置。

2.就业单位对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此次调研针对毕业生主要就业的船舶企业,内容包括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并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调查显示,11家企业对我院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60%,不太满意有30%,不满意有10%。对焊接毕业生在专业技术和技能方面的满意度有60%,车间管理能力的满意度有20%,社会活动能力的满意度有15%,而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只有5%。通过本次调查得出企业希望对焊接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加强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位一致认为,毕业生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人际沟通、专业英语能力等综合能力。针对本院现有“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企业希望该课程应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这样有利于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三、思考与分析

我们经过此次调研,认识到学生和企业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实际要求,对企业的要求和本专业学生都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按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我院的质量方针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必要对现有本院“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

1.理论教学资源。根据此次对焊接专业学生和相应造船企业的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和企业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基本满意,他们都希望能增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适度加深理论知识的讲解。本院“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无法参与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枯燥、匮乏的教学资源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可以通过系部网站平台建设“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中的理论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标准、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理论教学资源应以文字为基础,插入相应的图片、动画,增加教学视频,以超链接的方式,将网页组织成树状的多维网络系统。

2.实践教学资源。通过调查,“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实践部分相对于理论课程的满意程度要低得多,表明该课程需要加强实践部分的内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理论与实践需有机结合,在工学结合下培养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②。应当把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实践。我院设有焊接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配备有交直流焊机、自动埋弧焊机、MIG/MAG弧焊机、氩弧焊机和CO2气体保护焊机、超声波探伤机和磁粉探伤仪等焊接设备,完全具备金属材料焊接性的实训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内容,开设相应的焊接实验项目,如“低合金钢的焊接性”“典型焊接接头金相组织观察”“斜Y破口焊接裂纹实验”等;(2)编写相应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手册;(3)通过系部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在管理平台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包含本课程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内容和优秀作品展示。

四、教学资源的建设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调研,根据学院的质量方针,以工学结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开发和建设“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1.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大纲的组织是由课程负责人确定,每位教师必须按照设置的内容来授课,不可随意更改。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并整合教研室每位授课教师的智慧,形成课程的知识点体系,并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授课计划进行统一制定,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思考题和每章的实验项目等内容。最终由课程负责人将授课计划和根据授课计划所制定的教案、实验项目、课件、课后练习等内容添加到网络平台中,形成课程授课内容体系。

2.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随着系部专业课程的发展和建设,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会产生变更,可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有时效的。因此,在“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系统建设中,应当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管理,课程负责人登录后,可以对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更改,网络平台中的教学内容从而能够实现及时更新。

3.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主要是任课老师能够利用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中仅有多媒体课件是不够的,还应有课程的知识点WORD文档、实验项目、思考题等。其中,实验项目应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内容设置,具有教学针对性。

4.学生学习模块。学生学习模块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丰富:一是将学生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通过课后复习教师教学课件、知识点文档、实验项目,实现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加强;二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有选择性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专业知识和能力;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金属材料焊接性”的教学中,利用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现场理论讲述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也为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设置实验项目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狭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增加“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发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训教材;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对“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们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有很大帮助。因此,为了建设和优化“金属材料焊接性”课程的教学资源,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发挥学院的自身优势,最终推动我院焊接技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焊接专业论文例11

2适时加入“创意焊”,激发创新意识

在焊接训练初期教授五步焊法时,一般采用废电阻或镀锡铜丝进行大量的手工焊接训练,所谓量变到质变。在此期间,感兴趣的学生不仅提高快,干活时的心情也不错。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出现焦躁情绪和敷衍现象。这时适时插入“创意焊接”内容,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比如镀锡铜丝等随意制作工艺品,可以展示一部分学长的作品,如鸟巢、水立方、坦克、乌龟等等使用空间立体焊接技术完成的作品,开拓学生思路,课堂上来不及完成的作品可以带回去制作,统一上交作品的时间,采用集体评议,让大家感受集体的创作热情,感受他人的创作激情,感受什么叫做工精细、创意无限。“创意焊”也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创意的最好方式,学生的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且难以忘怀。比如一位学生的作品是一片焊锡精制的树叶,他的制作过程是将烙铁头上融化的焊锡迅速地往光滑的地面上甩,锡在地面上溅成一平片,捡起来用剪刀剪出叶边,再用笔的背部在叶面上印出叶脉,一片锡制树叶就这么做好了。没有用到焊接技能,只用到焊接材料,大家仍情绪高涨地评议他得满分。这种课程极能引发学生对专业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创造力。教师在自主性课程上要善于把握学生,引导学生,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4]。

3强化焊接专业英语,拓展职场空间

焊接训练接触到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的英文标识较多,尤其SMT的编程全都是英文,而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佳且有畏惧心理。在训练中采取慢慢渗透的方式,从日常英语开始适应,逐步加深到专业英语。比如,讲色环电阻的读法时先用中文,接着翻译成英文,甚至较浅的内容采用全英文授课,只要学生能听个半懂且能坚持听即可。逐步过渡到机器焊接时,可以先讲英文名称,穿插中文解释。比如说到供料器就用Feeder代替,说多了学生自然就习惯了。课程涉及到的主要术语时中英文对照表可人手一份,学生需要时能随时翻看。在企业实习时可请企业兼职教师适当加入英文名词,让学生引起共鸣。有了专业英语的底子,进入职场后学生的提升空间就更大了。

4加强“企业实践”,锻炼职业适应能力

在《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课程里融入现代电子制造工艺,采用企业参观和企业实践的方式感受电子产品制造现场。企业兼职教师着重讲解机器焊接与检验的技术知识,比如印刷工艺、贴片工艺、回流焊接工艺及AOI检测等要求。带队教师着重企业文化的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企业规章制度,观察车间墙上的标识,如静电释放标识等。若识岗实践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加强疏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时间观念和竞争观念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