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花卉艺术论文

花卉艺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3 10:02:22

花卉艺术论文

花卉艺术论文例1

1 园林花卉配置的基本手法

1.1 充分利用花卉生长特点

园林花卉配置是有生命的艺术。因花卉种类不同,生长发育规律、生长习性以及群落演替规律等过程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花卉艺术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花卉的花期,从而以不断变化着的形态和多种花卉的搭配,而形成不断变化的园林艺术形象。同时,还必须兼顾四季更替中的不同景观,最好达到突出一季景观,兼顾其他三季。

1.2 科学规划

在进行园林花卉艺术配置时,首先要对园林景观的多种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如园林道路、小区美化、景色点缀、排灌水工程等均需要按严格的工程技术要求设计施工。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栽培管理,才能使花卉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才能更好地表现园林设计的艺术内涵。

1.3 充分体现艺术性

园林景观在规范时就必须考虑与周围空间和景色的搭配与融合。不同的园林景观拥有不同的立意方式。

2 园林花卉艺术配置形式

2.1 花坛

花坛的布置有独立花坛、花坛群、带状花坛等。在进行艺术配置时,要注意位置适中,其轴线应与周围建筑、所在广场,以及道路交叉口的主要轴线等相重合。花坛的外形、风格均应与地形、建筑相统一而又有对比的变化,使之活泼、自然。一般在建筑物前和广场内是圆形或多边形,沿道路和草地边缘是带状花坛。

2.2 花丛

花丛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由于花丛是由多株花卉种植在一起,所以色彩丰富、姿态万千,是极具表现力的园林景观形式。同时,由于花卉选择上可以同时选用观花、观叶及花灌木、藤木等,所以在表现色彩美的同时,更可以表现园林花卉的姿态美,从而增添景观的艺术美感。花丛常见的花卉有多年生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藤木、小菊、芍药、荷包牡丹、鸢尾、石竹、白合、萱草等。花丛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花卉数量进一步增多,就形成了花地。花地所占的面积更大,远远超过花群,所形成的景色十分壮观。在风景园林中常布置在坡地上、林缘、林中空地以及疏林草地内。

2.3 花台

花台是古典园林有的花坛形式,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规模较小。花台是指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的美化形式。由于其体积较小,所以布置也非常灵活,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边缘、广场的中间、立交桥的桥头、商店的门口等。

2.4 花境

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半自然式种植形式。它的平面布置和平面轮廓是规则式的,而内部种植则是自然式的。花境一般选用多年生花卉进行自然式种植,从而表现出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态,所以花境的布置对设计、规划者的艺术造诣要求较高,但同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在进行花境的布置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与花境的融合。如在交通道路布置中,花境的装饰性是从属于道路的。在公园花路的布置上,以花境的观赏性为主。花架、绿廊、游廊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游览线,与花境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园林的风景效果。

花境的平面设计与花坛的设计相同。花境的种植施工图一般不需要立面图,只需要平面图,比例为1:40~1:50,在平面图上把花卉所占的位置用线条范围起来,标出名称、数量,或直接写上学名。

花境植物应该是花期长、花叶兼美、管理简易、适应性强、能够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因此,所有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都可以作为花境的种植材料。花境所表现的是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综合的自然景观。因此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花境的艺术构图对植物都有要求,同时要求花期配合。要求四季美观,能不必经常更换而陆续开花,随不同季节交替变化。体形配合。使不同大小、高矮、形态互相参差,形成一定的变化,杂而不乱。花境的花卉植物通常是5~6种或10多种自然混合而成。色彩配合:植物间的色彩配合要有主次。植物与背景的色彩配合应对比协调。

参考文献

1 胡蕊娟(导师:刘晖).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种植文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5)

花卉艺术论文例2

为了表彰在全国花卉行业做出特别贡献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工作者,中国观赏园艺奖从今年起增设了中国观赏园艺年度特别荣誉奖。经过中国观赏园艺奖评委会认真评议,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包满珠院长和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吴桂昌董事长被授予中国观赏园艺2013年度特别荣誉奖。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会上,49 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包括观赏种质资源、育种和引种、繁殖技术、栽培生理、应用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显示了目前国内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朱根发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董丽教授分别就“发展中国创新型花卉种业的战略思考”、“重要草花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及应用”、“国际兰花育种进展与趋势”、“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作了主题报告。

花卉艺术论文例3

花卉是自然界色彩最为艳丽、极富形态美感、最引人注目的物质,而人类对其长久的向往与关注,不仅造就了花文化的社会基础,同时也留给我们数量丰富的花卉图案遗产。随着人类逐步进入后现代主义社会,审美泛化和审美多元化成为当代审美领域的显著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时尚元素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挖掘。在这一背景下,讨论花卉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符合服装设计发展的要求,也契合了后现代多元文化的哲学主张。

1花卉图案的艺术特征与造型规律

1.1花卉图案的艺术特征

花卉图案是工艺美术设计中最为重要、使用最为广泛的元素之一。花卉图案与其他图案类似,具有装饰性、形象性和社会性。自然界的花是美的象征,寓意人们对纯洁与美好的期冀与向往,因此将花卉的自然形象进行抽象化而转化为图案时,必须考虑这种情感的展示与再现。花卉图案寓意深厚、适应性强,在工艺美术设计中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元素组合使用;可以仅仅作为一种装饰,也可以含有较深的意蕴。

1.2花卉图案的造型规律

自然界的花卉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才能成为精美的花卉图案,这一过程称之为花卉图案设计造型。花卉图案设计造型在遵循一般的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造型方式:一是写实手法,也就是将自然花卉进行简单的装饰归纳。这种手法形成的花卉图案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花卉的自然属性,十分形象逼真。但是这种手法并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摹,而是运用绘画手法升华其形象、强化其美感。二是变形手法,也就是对花卉的自然形态进行必要的提炼,突出其主要特征,省略其次要特征以适应装饰的需要。如果说写实手法还会受到花卉自然形态的诸多限制的话,那么变形手法则更多地利用简化、添加、夸张等设计手段,强调创作者的理解与感受。三是组合手法,也就是将不同的花卉或构成一种花卉的不同部分,通过并置、倒换、反复等手法进行组合而形成别具风格的花卉图案。四是象征手法,也就是结合自然花卉和需要表达的意义来进行图案构型,从而形成极具内涵的花卉图案。象征手法一方面能够契合人们对美好祝福的渴望,打造出深受人们喜爱的图案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又会受到消费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和限制。

2花卉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使现代服装契合大众审美需求花卉图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积淀,传统花卉图案形成了一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审美特征。[1]因此,花卉图案用于现代服装设计,能够使服装本身突破个人审美情趣的局限,最大限度满足消费群体的普遍性审美需求。特别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传统花卉图案,能够使服装本身具有一种民族亲切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喜爱。2.2使现代服装更具文化特质花卉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出服装设计师与消费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通过民族化审美特质的展示,使服装设计作品本身更具文化内涵。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服装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益注重服装本身的使用价值,从而使服装逐步失去了其本该具有的文化内涵。将花卉图案与现代服装生产工艺相结合,将传统花卉图案蕴含的文化特质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增强现代服装实用前提下的文化底蕴,满足高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对服装人文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3花卉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传统花卉图案与大众审美的契合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其造型、色彩与表现都堪称花卉图案中的经典。面对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谓大行其道。但是要使服装设计作品获得成功并被市场认可,还必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这些传统花卉图案进行重新加工。

3.1花卉图案的传统手工艺表现

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服装设计领域,我国的民间工匠们可以巧妙运用绣、织、绘、染等传统技艺将花卉图案用于服装生产。这些传统工艺手法为花卉图案用于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难得的工艺借鉴。(1)刺绣。刺绣是一种十分古老但流行广泛的传统工艺,刺绣花卉图案一般细腻优美,为传统服装的审美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随着印花技术的突破以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大量应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刺绣工艺逐步退出了服装设计领域。但是在一些定制的高级女装中利用手工工艺进行花卉图案刺绣,可以获得印花技术和机器绣花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这种刺绣花卉往往造型丰富、色彩多变,充分展示了花卉图案优美的装饰作用。(2)织锦。“锦”是我国传统的多彩提花丝织物,花卉图案是织锦中最为常见的图案元素。由于织锦的造价极其昂贵,出于成本考虑,现代服装设计中已经难觅织锦的身影,但是某些高级定制的女装偶尔还会大幅采用,使整个服装呈现出富丽堂皇、精美华丽的外表观瞻。花卉图案在织锦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单独纹样和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其中单独纹样的织锦服装设计,需要进行图案的前期设计,织好后再按照设想缝制成服装。(3)印染。传统印染工艺是与刺绣、织锦并列的古老手工艺,并随着传统服装的发展而形成了手绘、蜡染、夹染等多种表现花卉图案的印染方法。传统手工印染技术的应用使服装上的花卉图案纹样抽象、色彩绚丽多姿,使传统服装呈现出浓郁的民族化风格。另一方面,富有美好生活意蕴的花卉图案也使这种印染技艺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时至今日,仍有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在采用这种手工印染技术就是明显的例证。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如何将这一古老的手工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塑造出别具艺术韵味的服装作品,一直是服装设计师关注的课题,当然如何选择花卉造型依然是这种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

3.2花卉图案的现代工艺表现

服装设计与花卉图案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关系。现代工艺手法的进步,为花卉图案应用于服装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现代工艺手法多样,其中既有对刺绣、印染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基于现代科技产生的新工艺,而花卉图案则在这些工艺手法的支撑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1)烫钻,烫钻工艺是指将人造水晶背面敷上热熔胶,在熨烫过程中热熔胶与服装黏合,从而将设计的花卉图案固定于服装之上的工艺技术。由于该工艺可以利用模板制作,符合大批量生产的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限于烫钻技术的工艺特点,花卉图案必须呈点状排列,并且多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呈现,对服装进行局部装饰。(2)绗缝。绗缝是指利用现代纺织技术将棉絮或毛绒夹在服装面料之间,使面料上产生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利用绗缝工艺表现花卉图案可以使服装产生十分丰富的肌理效果。但是限于当前的纺织技术,绗缝工艺必须使用特定的纺织面料,这显然限制了这一工艺的广泛应用,因此该工艺目前仅限于秋冬服装设计。(3)编织。编织是指利用棒针或钩针对纺线进行工艺编织的工艺技术。[3]当前编织工艺分为手工编织和机器编织两种工艺方式,其中手工编织种类繁多、变化自由,可以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机器编织则可以满足现代服装设计大量生产的基本要求。因此,上述两种编织方式互为补充,为我们带来了具有丰富花卉图案的编织服装作品。例如,花舟图案是现代服装设计中最常用的编织花卉图案题材,这些实心或镂空花卉图案,使整个服装呈现出其他工艺形式难以表达的艺术魅力。(4)蕾丝。蕾丝也是花卉图案表达的主要工艺形式,传统的蕾丝工艺由手工完成,使每款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深受贵族的喜爱。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蕾丝”特指由机器编织而成的各种花边,虽然难以达到手工艺蕾丝那种艺术高度,但是其独特的网眼镂空样式和单纯的色彩,也使服装本身透出一种现代气息下难得的优雅。花舟图案是蕾丝设计中的主要花卉图案题材,疏密编排是蕾丝花卉图案设计中的关键,其图案的审美表达不仅可通过图案结构来表现,也通过服装上蕾丝花边的整体布局来实现。

4结语

我国的花卉图案具有浓厚的装饰美学风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将其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多元化需求,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坚持这一艺术设计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合理利用传统花卉图案,设计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时尚魅力的服装,才可以提升我国民族服装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黄娟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花卉艺术论文例4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出发,在课程建设专家的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课内涵发展出现了可喜变化。

花卉园艺技术课程是我院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定位是面向花卉园艺技术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花卉生产贸易、花艺环境设计和花卉装饰应用等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花卉分类识别技能、花卉生理分析技能、栽培环境调控技能、花卉高效栽培技能、花卉流通营销技能和花艺环境设计施工技能,这也是现代花卉园艺发展对高技能园艺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实践专家分析论证,我院对原来花卉栽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抛弃了教学上不符合高技能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制定能够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花卉园艺技术课程标准,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2009年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第八届网络课程比赛一等奖,环保型水培组合智能栽培系统项目荣获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高专大学生挑战标比赛特等奖,卡莱芙水培植物推广与应用项目获杭州经济开发区组织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比赛铜奖。下面是我院花卉园艺技术课程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专家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

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我院《花卉园艺技术》课程组通过对现代园艺企业的深入调研,对园艺技术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而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细分工作任务,并对各项目工作任务进行解构与重构,选择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归纳出学习情境。具体操作为:

1.充分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基于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设计的遵循了课程开发一般原则,主要根据花卉生产、营销和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组合成工作情境,按照完成各项目工作任务应经过的工作过程设定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参考劳动部花卉园艺师和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在某一特定职业岗位上,实施工作过程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及职业技能。

通过深入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杭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杭州嘉泰园艺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对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对传统的花卉栽培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更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将课程名称更改为花卉园艺技术。该课程教学内容不是根据相关知识的相互关系和衔接进行组合的,而是通过对花卉园艺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分析,选出55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通过解构与重构,选择出其15项具备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进行整合,形成花卉生产、花卉营销和花卉应用三个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之间体现出综合性和难度的递进,以三个学习情境为载体,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和做中逐渐形成对花卉园艺技术的认知和系统化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2.以真实项目驱动课程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围绕花卉园艺职业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依照完成各个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中采用的学习项目都是来源于实际工作,日常教学都能对接真实工作项目。尤其2009年开始,本课程依托校内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开辟的“创业就业训练营”建立四个社会化教学平台,即杭州卡莱芙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学生注册)、园艺超市、植物快繁工作室和水培花卉示范园,学校提供、创设和专业相关的岗位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能够全面实践花卉园艺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更能使学生由知道怎样做(经验性)转入怎样做得更好(策略性),使同学们由入门新手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准职业人,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优化课内的同时,强化课外空间的拓展,结合课程学习特点,探求出一条以课业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将课业的概念界定如下:“所谓课业,即针对某一实践内容,在教师或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个体或小组完成的符合相应规范,包括课题、时间、地点、活动过程及反思(体会、收获、建议、意见、困惑等)、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评价的实践性作业”。它与传统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师生共同注重探究结果的过程和反思――即思维的提升。将“为结果而学习”转变为“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项目+主题”叠加式实践性课业教学体现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并相互推进的发展目标,即在教学中注重方法探索。以项目课业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引进社会项目推动教学发展,师生围绕项目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促使更多更精的项目再引入教学,形成了教学实践、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者循环共进、相辅相承的健康教学链。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花卉园艺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多运用黑板、挂图、模型、实物等少数教学媒体传授知识,这样容易导致课堂呆板,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它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严谨精练的板书板图、高超风趣的语言表达艺术、独特严密的思维方式和带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动画生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等等。特别针对花卉园艺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更好的满足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更多地加强实践性指导,更具体地引入实例分析,更广泛地拓展实际应用。但多媒体教学对项目化课程而言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对于生产性或工程项目教学现场比较适宜采用面授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反而没有比用板书来的直观、方便和情感交流。所以,对花卉园艺技术课程进行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显得十分必要。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特别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给学生足够多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进行案例导入,通过情境分析提取对应的教学项目,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布置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全过程实践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并经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提炼成果及总结汇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驾驭好教学过程。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因为对学生来说,完成项目或任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迫使学生全过程参与,并要及时寻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问题探究、团队合作、成果展示及社会服务,培育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毅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的提高。

2.建立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

21世纪我国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的建立完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建立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和教师博客,相关课程教学资料能够及时上网,使其资源共享,促进了花卉园艺技术课程的交流和改革。通过网络,师生可以进行在线互相讨论,经过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实现目的,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网络课程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成就感,还有助于推进课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提高知名度。

三、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评价体系,彰显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花卉艺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03

1 园林花卉配置的概念及意义

园林花卉配置是指观赏植物在园林中栽植时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即人为的将观赏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园林花卉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作为主景,引人注目,也可作为背景,甘居人后。花卉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是景观存在的保障。

2 园林花卉配置的基本原则

2.1 简单原则

简单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园林的设计简单明了,搭配元素也要符合此项原则要求,切不可看上去杂乱无章,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最容易忽略简单原则,创作过程中东拼西凑,影响美观,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这项原则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模棱两可的设计元素需要仔细斟酌,确保基础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可以忽略一些辅助作用的元素。

2.2 满足功能性原则

这项原则非常重要,功能性原则是否落实妥当决定了园林设计作品的适用性高低。一件园林设计作品,不论其外表设计的是否完美,只要没有落实园林的功能设计工作,就不能算是一件合格的设计品。当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保证作品的美观。

2.3 统一与协调原则

园林设计作品需要给人美观协调的视觉感受,如果设计者是把一些元素东拼西凑起来组成园林花卉,这样的作品就跟美观毫无干系。园林花卉的设计需要体现协调统一的设计风格,设计人员要尽心尽力把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且确保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一个合适的元素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利用其它元素为其科学搭配,达成协调的局面。

2.4 满足艺术要求(配置基本要素)原则

说到底,园林花卉就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工作,因此进行园林花卉设计是不仅要考虑花卉的颜色搭配和花朵大小配合,还要注意不同花卉的比例以及花卉的形态搭配。这些元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相互影响还相互促进,这些都与艺术设计有着必要的联系。

3 园林花卉的艺术配置

艺术配置主要是对色彩与型态的对比与调和,对平衡与节奏的要求。园林花卉的色彩有叶色、花色、干皮色、本色调为绿、红、黄底色为绿。花卉的大小、花卉的形状、常绿花卉与落叶花卉形成鲜明对比。上小下大,左右对称的材料具有稳定和平衡感,产生庄严肃穆感。上大下小,非对称材料具不稳定的动势,产生轻松活泼感。不对称的匀衡手法配置,稳定中又有动感。如自然成花丛,一侧大型花卉少而另一侧草花多,可取得相对均衡。园林花卉色彩配置也能产生稳定平衡感,暖色系有向外扩散向前突出感。配置与活动区,冷色系有向内收缩及退后远离平衡感配置于休息区,灰色调给人远离空间扩大的静感,以此花做背景,产生深远的结果。

将连续的风景序列进行分段和分块,使之有断有序,产生节奏感。

4 园林花卉的配置方式

指同种花卉在高矮、冠幅、形态上基本相同,表现的是严谨规整,一定要中轴对称,株行距固定,同相可反复连续,讲究几何图形和线条。有中心植、对植、行列植、环状种植等栽植方式,中心植一般无庇荫要求,只是艺术构图,需要做主景。对植选择形态整齐美观的花木,2种以上对植时左右相对位置要用同种规格一致花卉。行列植(列植)可单行或多行,可一种树也可多种树,注意控制株行距。环状种植是围绕某一中心把园林花卉配置成圆、椭圆、半圆、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及多边形等封闭图形。可一环也可多环,目的是陪衬主景。本身变化要小,色泽尽量暗、采用生长慢,枝密叶茂及体态较小的花卉。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花卉艺术论文例6

卢祖皋是南宋著名词人。《全宋词》仅收录卢祖皋词作96首,但在卢祖皋为数不多的词作中,花卉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词作中,独立成篇的吟咏花卉的词12首,以花卉为抒情意象的词50余首。所咏花卉有梅花、牡丹、茉莉、水仙等十余种。可见卢祖皋对花非常了解,并且善于以花卉为吟咏对象,而且有着较高的表现水平,能够娴熟运用花卉物象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其花卉诗词为《全芳备祖》(宋代陈泳撰)、《花草粹编》(明代陈耀文辑)、《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李文禄刘维治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华历代咏花卉诗词选》(赵慧文主编学苑出版社2007年)等古今花卉诗词选集所收录。然而,近代研究卢祖皋的人并不多,笔者试从卢祖皋的花卉词入手,简要分析其花卉词的思想内容、风格特征,阐述其词风的形成以及其花卉词在南宋花卉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卢祖皋花卉词的思想内容

前文提到《全宋词》选卢祖皋词作96首,然其吟咏花卉及以花卉为物象的词作60余首,占全部作品的比重可谓之大,笔者试将其花卉词在内容上进行简要分类,其词作大致承载如下几层内容:

(一)以花卉为意象,蕴育思乡怀人、怀旧伤情、离别之恨。此类词在卢祖皋的词集中占极大比重。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据《宋元学案补遗》载卢祖皋“幼而无父曰孤”,为舅父楼钥所养。又卢祖皋为温州永嘉人,登庆元五年进士,历任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等官职。一生仕途,远离故土。同时,据南宋释居简《北集》卷一《吊池阳郡博卢蒲江丧耦与女》可知卢祖皋一生凡两娶,卢祖皋的仕途和婚姻经历注定了其词中怀乡思人,离恨惆怅的主调。《水龙吟・赋芍药》芍药别名将离,有不忍离别,依依不舍之意,开首即以“杜鹃啼老春红,翠阴满眼愁无奈”之后又有“念洛阳人去,香魂又返”“十年一觉,扬州,离愁似海”。这些词句正是作者把对故土的思念以及似海的离恨赋予芍药,抒发满腔的惆怅。又如《瑞鹤仙・赋芙蓉》词序曰:“坡诗云:‘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月澹疏星。’故末章及之。”芙蓉城典故出自宋人的传说:“石延年、丁度死后为芙蓉城主。故苏轼《芙蓉城》诗有“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之句,后人因以“芙蓉城”寓意为所钟爱者魂居仙国,无由得见,[1]作为悼念友人之典。词作末句“念疏星澹月,长眉甚时再见”既是此意。

(二)用花卉寄托词人的高尚情怀。南宋时期,统治者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然而,这种歌舞升平之下暗藏着南宋王朝风雨摇摆的宿命。词人处在这种黑暗的时代里,难免有绝意功名,追求隐逸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得文人在创作之中或多或少的将自己不愿与尘世间的黑暗同流合污的意念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以《锦园春・赋海棠》为例,宋人陈恩编撰的《海棠谱》序中可知,海棠在宋词人眼中可与梅花、牡丹相轩轾。[2]海棠有梅的标格,像梅一样幽独不俗,尤其是海棠那种“花儿低垂,似醉非醉的情态”最为宋人爱怜,正是描写海棠这种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姿态为词人所倾慕。再有《鹊桥仙・菊》,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始,便成了隐士的象征,的洁身自爱、严守节操,宁愿“独抱幽香”而死也不与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词人作此词,就是在表达自己欲效法陶公与菊为伍,绝意官场,追求隐逸、清高的意象。

(三)单纯的咏物之作。这类词在《蒲江集》中并不多,但也显现了卢祖皋以及当时整个时代文人创作的一种心态。南宋时期的统治者整日歌舞升平、宴游欢娱,在这种大环境下,宋代文人把这种宴游之乐度为词曲,沉迷其中,以此度日。以《锦园春・赋牡丹》为例,牡丹之于宋代,鲜有佳作,宋人已经被牡丹之富贵所拘束,充斥于词中的大多是歌舞筵宴,珠光宝气的意象。卢词记录的就是这种赏花宴游的欢娱场面,此词实为应制之作。虽末句有“银台换蜡,铜壶催箭”伤时之叹,但似乎更多的是叹宴乐时光的短暂。

(四)花卉、树木成为一种长寿的物象显见于祝寿词。两宋时期,尤其南宋,以诗词为寿成为一种风雅。这种寿词的创作的繁盛自然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有关,同时,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梅花笑傲严寒,有着破蕊怒放的精神。这些花卉、树木中尤其以“梅”“松”为祝寿的最佳吟咏对象。卢词《江城子・寿外姑外舅》“梅不老,对乔松。”以梅、松为寿,对寿星表达美好的祝愿,烘托吉祥气氛,赞美男寿星如松树般高风亮节;赞美女寿星如梅花般清雅美丽。此外《木兰花慢・寿具舍使母夫人》“椿期始开九秩,看芝兰、奕叶早传芳。”以“芝兰、奕叶”喻寿星儿孙满堂,子弟优秀。

总体来说,卢祖皋的花卉词在思想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无非文人的遣兴宴游,比兴寄托。表现自身的忧愁伤怀,或借咏花卉来喻显自身的高标亮洁,但是卢祖皋在花卉词的创作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的造诣,有着较高的表现水平。

二、卢祖皋花卉词的写作艺术

卢祖皋描写花卉,善于塑造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形成纤细婉艳而又不失清幽淡雅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历来,对卢祖皋的词作都有较高的评价。清周济《介存斋同论杂著》评其词说:“蒲江小令,时有佳处”[3]吴梅《词学通论・南宋人词略》“蒲江词佳者颇多,…字字工协,…论其词境,可与玉田(张炎)、草窗(周密)并美。”[4]陶尔夫、刘敬圻的《南宋词史》中评价卢祖皋的小词:“小词之作,清隽细腻,淡雅秀美,情韵兼胜。”[5]我们来看卢祖皋花卉词的艺术特色。

(一)描写形神兼具。卢祖皋描写力求形神兼备,以传达出所吟咏花卉的精神气质,如《水龙吟・赋酴》词中“芳期顿懒”四个字,将酴似睡非睡,未醒还醒的慵懒、淡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有描写酴花的美丽,词人只用“雪明香暖”“笑依依欲挽”简以概之,花瓣有着像雪一样洁白、纯净的外形。同时又似乎一个美人:将行欲挽,依依不舍,缠绵悱恻。沈义父的《乐府指迷》云:“作词与诗不同。纵是花卉之美,亦须略用情意,或要入闺房之意,着些艳语,当自斟酌。如只直咏花卉而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所以为难。”其意思是说,写咏花词须用些“情意”,“入闺房之意,着些艳语”,以花卉入词既要具备柔媚绮丽的特色,又要和雅而不淫俗。再有《卜算子・水仙》“佩解洛波遥,弦冷湘江渺。月底盈盈误不归,独立风尘表。窗绮护幽妍,瓶玉扶轻袅。别后知谁语素心,寂寞山寒峭。”首句中“遥”和“渺”写神女在烟波浩渺的洛水和湘江的氤氲中若隐若现,这正是词人在月下远观水仙花的真实写照;月色如霜,水仙花也是洁白无暇,词人观花,仿佛看见的是水仙,朦胧的月色之下,却又像是皓月投下的霜华。水仙在这里已经全然不是花,而是不染风尘、忘记归去的湘神洛女,“月底盈盈误不归,独立风尘表。”这里用拟人手法写了水仙在朦胧的月色之下如神女般的婀娜多姿,词人以水中神女比拟水仙,极言水仙的高雅、圣洁、一尘不染的精神气质。可以说词人在写此词时,将水仙花的外形与神貌结合的天衣无缝,有天宫之妙。

(二)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是文人运用比兴手法,借物寄情,因事托意,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描写,蕴蓄无限的感慨和杳渺的情思,从而取得含蓄蕴藉,意味悠长的审美效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序中曰:“夫人心不能无所感,有感不能无所寄,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厚而不郁,感其所感,不能感其所不感。伊古词章,不外比兴。谷风阴雨,犹自期以同心,攘垢忍尤,卒不改乎此度。为一室之悲歌,下千年之血泪,所感者深且远也。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诗有韵,文无韵。词可按节寻声,诗不能尽被弦管。飞卿、端己,首发其端,周、秦、姜、史、张、王,曲竟其绪,而要皆发源于风雅,推本于骚辩。故其情长,其味永,其为言也哀以思,其感人也深以婉。”就是说写词要有所寄托,能够抒发词人的思想感情,而写托物言志的咏物词更应注重比兴、寄托,将深沉隐秘的情感曲折地表现出来。

首先,词人借花卉写情,寄托相思。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卢祖皋的婚姻经历是不幸的,他的丧妻之痛,以及对钱氏的深沉思念,都深深地蕴藏于其词作之中。《洞仙歌・赋茉莉》写茉莉的冰清玉洁,清香馥郁以及对花的珍爱。看似写花,但是不可否认词人在咏花之时隐藏着浓郁的相思。写茉莉,正是写词人那深深思念的恋人啊!于是,词人在下片写的都是那些甜蜜的往事,“细拾芳英黯回首”回首往事,那是怎样的甜蜜与温馨啊,但而今,“人易老、幽韵清标似旧”如今,词人也已暮年,那当初的欢愉,那当初的刻骨铭心,到现在,只能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罢了。这里,茉莉在词人笔下,寄托着词人无尽的相思。

其次,词人在词作中将自己人格的高标寄托于花卉。《卜算子・水仙》极写水仙的超尘脱俗以及对水仙的珍爱之情。之后,笔锋一转“别后知谁语素心,寂寞山寒峭”,倘若水仙真的如同神女踏波而去,我向谁来倾述我这颗“素心”呢?这里,词人把水仙看作一位红颜知己,只有她能够了解自己这颗纯洁、坦诚的心。这里表达的是词人素洁、孤寂的人格,在这个黑暗的官场尘世中,词人多么想像水仙一样素洁,不染尘世。所以,词人以水仙为知己,正是把水仙当成了自己的人格写照。《鹊桥仙・菊》中词人羡渊明与菊为伍,自己也有效法陶公决意功名,隐居采菊之意,“菊”的意象在词作中同样寄托着词人的一种高尚品格。

(三)用典入词,通观卢祖皋的词作,可见其用典之多,但也浑然天成,不留痕迹。“高照宫烛”出之于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玉环睡醒未足”出之于《太真宗外传》“上皇登沈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极言海棠的天香国色,倾国倾城。《卜算子・水仙》:“佩解洛波遥,弦冷湘江渺”两句中“佩解洛波”和“弦冷湘江”分别指洛水和湘江的神话传说,“佩解洛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原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弦冷湘江”出自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卜算子・忆梅花》“疏影”出之于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云卧衣裳”典出李白《清平调辞》:“云想衣裳花想容。”卢词之中还有许多的典故,这里不再一一列出,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卢祖皋用典并不拘泥,全然没有工匠之气,形象的将自己所吟咏的对象于典故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深沉情感赋予其中。而且用典多取之于人们耳熟能详之作,毫无晦涩之意。

三、结语

卢祖皋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在花卉词创作中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花卉形象,拓展了花卉词的表现领域,后人也给予其花卉词高度的评价如毛晋的《蒲江词跋》谓其“‘玉箫吹未彻,窗影梅花月。无语只低眉,闲拈双荔枝’直可步趋南唐‘小楼吹彻玉笙寒’至如‘江涵雁影梅花瘦’”对后世花卉词有深远的影响;艺术特色上,词人以典故入词,同时在词中运用了诗学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提高了咏花卉词的艺术价值,在南宋花卉词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启华.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399.

[2]黄杰.宋词与民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0.

花卉艺术论文例7

关于请求订购下半年部分花卉书报刊的建议 文章作者:老黄牛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8日14:45 关于请求订购下半年部分花卉书报刊的建议 人民公园管理所: 位于人民公园内的园林苗圃,是xx市最专业、最大型的常年鲜花生产基地,时花主要提供给市区主要景点和主干道作常年摆设,为园林城市增添不少亮点,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花卉栽培是目前园林局技术最复杂、工序最多、难度最大的技术工作之一,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的苗圃仍然在品种选择、工艺改进、技术革新、品质改良、经营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避免技术老化、经验落后,更好地适应园林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到科技书店购花卉类图书3-5本,约开支300-500元。包括草本时花栽培、土壤肥

料技术、病虫害防治彩色图书、园林机械应用等。 二、到邮政局订阅《中国花卉报》一份,半年开支78元(月订价13元,每周出三期,代号1-98)。该报是中国花卉协会的机关报,是全国惟一一张国内外发行的中央级的以报道花木产业、园林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最专业的报纸,同时也是为园林绿化工作者、花木生产经营者、科研工作者及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报纸。宣传我国关于发展花木产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报道花卉园林界的最新科研成果;传播花卉市场信息,关注业内热点、亮点、难点问题;普及花卉种植、科学莳养知识等。 三、到邮政局订阅一份《花卉》杂志,半年开支36元(月订价6元,月刊,代号46-8)。花卉杂志是由广东花卉协会主办,是广东最专业的综合性花卉科普杂志,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和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优势,以新、洋、奇为特色,不断推介花卉新科技、新品种,是花卉园艺工作者、花卉爱好者和花农的良师益友。 提出以上建议,是基于以下的理由: 1、专业的花卉生产,不应凭经验,还要有专业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才会有提高,有进步,也有助于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可以更明确地有目的地开展生产、科研、教育和服务工作。 2、新品种、新知识、新工艺、新科技、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再好的和再实用也需要更新和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一个资料来源,便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多长见识,少走弯路。 3、给技术人员一个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可以在工作间歇或业余多读书看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更好地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把生产工作搞好。 如果本建议合理,请予以考虑,并安排落实。谢谢。 建议人:xxx xxx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十日 文章出处: 原创,未发表过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花卉艺术论文例8

2001年―2004年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

2004年―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师从田黎明教授,并留校任教。

2007年―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杨博士学术方面侧重中国画现代水墨画创作以及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主持文化部国家文化艺术类重点课题,《构成对20世纪水墨画语言的现代性推进》。水墨代表作品有《百年印象》组画,《大吉祥》花卉组画,《忘忧》组画,瓷系列,水墨肖像写生系列。出版个人专著有《中国艺术年鉴――杨卷》、《2012中国艺术家年鉴杨卷》、《心印雅集,杨水墨》,《花开见佛,杨水墨作品集》等。

《历代名画记》中说:“若不知师承传授,则未可议乎画”。对于师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古代画论中早有论述:“师心独现,鄙于采综”,“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中国画的传承确是如此,从齐白石、李可染、卢沉、周思聪、田黎明再到青年画家杨,正体现了这一清晰的师承脉络。

今年是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他的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1946年,李可染拜其为师,10年工夫尽得艺术精髓,秉着“下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精神画画,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朴素感情开始山水画写生实践,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艺术魄力突破传统程式,创造出符合二十世纪审美观念的山水意象,把中国山水画的风神气韵从传统推至现代,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变革与升华,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空间。

1958年,卢沉和周思聪拜入李可染门下,日后成为杰出的人物画大家,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真正意义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艺术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兼容并蓄,勇于开辟新境;同时以谦抑恬淡、鄙薄名利的人格力量为同道所敬重,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两位先生的得意门生,田黎明则有了自己的创新,他强调“接受自然的照射”,即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境况,在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成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水墨实验群体中,田黎明显然不是在观念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却是建立了稳定的艺术语言和绘画秩序的一个;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图式,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视觉经验,但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观照方式和人文关怀是地道的中国式的。

师承的健康发展是国画传承有力的保障,这些大师在传承先师技艺的同时,有了自己的创新和理解,在不同时代掀起了新的风潮。因为他们明白,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师承的延续需要穿越式的重新感知。艺术不食古不行,但食古不化也不行,最终要脱离古人自成一家。

杨也是如此,作为田黎明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和首位博士生,也是这一脉络的嫡系传人,他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师承”关系的延续颇为重要,如何为之选择、如何为之继承、如何为之弘扬,都令杨感受到责任重大。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的杨被誉为“学院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新彩墨花卉画风开创者”。杨有着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严格的学院立场,近年来参加了多次展览并获奖。他从传统水墨的材质和水墨语言的客观物象角度出发,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

自199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至今,杨一直画人物。直至近两年,他所画的花卉作品颇受推崇,使其登上了个人艺术生涯的一座高峰。杨说画花卉的创作念头是机缘巧合,“内心莫名其妙长出来的”。在他看来,画人物或花卉并无区别。他把花卉当人物来画,因为花卉也是有动作和表情的。

杨的彩墨花卉作品不同于传统的花卉题材,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备受争议的罂粟花作为表现对象。他的创作,无论从题材的选择还是笔法的运用,几乎都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固有印象。

他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色彩审美习惯,又融入颇具时代气息的“没骨画法”。他的彩墨花卉作品,题材简单,色调大多是淡雅而又充满现代感的明快色调。不同于传统水墨中的花鸟画,它既写实,又抽象,强调了花卉造型的意象空间。但作品的笔法与色彩层次又是丰富多样的,取一局部观察,又是另一种感受,充满抽象的色块构成美感与童话氛围。

杨见证了新水墨画的发展脉络,他从不觉得在宣纸上画得与别人不同就是“新水墨”。当被问及什么是好画和新水墨的概念,杨回答:“好的画肯定与前人的画不一样,与同时代的画也不一样,艺术家当把区别于他人的不一样看成追求与目的。收藏家简单把艺术作品分为新和旧,这种前提下的不一样有着认识上的局限性。好的画无所谓新与旧,也无所谓先锋与过时,好的画像大海,包容量很大、传承、创新、个性以及时代特征等等,好的画像大地,能赋予新的生命,给人以慰藉,启迪于后人。”

花卉艺术论文例9

Abstract:The Chinese flower culture encompasses all the roles that the plants can play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becoming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fully illustrated pag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lower Culture not only explor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ina's flowers,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Chinese flower culture in a systematical way,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aise its readers' awareness about the value in Chinese flower history from the cultural value perspective, meanwhile, it fills a gap in the historical study on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flower culture ; historical study ; Chinese flower culture ; book review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5-92(4)

百态千姿地呈现于大自然界的花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不仅是四时八节、良辰嘉会的植物美景,更是色、香、味、形可品可赏的精神乐事,早已在文化层面深度浸淫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晚唐诗人鱼玄机诗云:“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原来脑海中有了花朝月夕乃至花前月下的美好记忆,即使清冷山居,也不会感到心灵上有甚孤寂了。

其实“花朝月夕”,在中国原非一句虚语和套话,其中都有着特定的寓意。所谓“花朝”,指的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清晨,而“月夕”则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之夜。阳春花开早,仲秋月夜圆,所指皆一年一遇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寄托着人生美好的文化寓意。在中国文化传统上,宫中和民间每遇“花朝节”,都会有祭拜花神、赏玩花灯、踏青游园、扑蝶游艺、莳花植木、种瓜挑菜、占卜年成、簪花戴草、乞巧发愿、对歌求偶、赏红挂彩、香市庙会乃至饮百花酒、劝农勉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正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咏叹的“花朝节”七绝诗。至于“花前月下”,古往今来,隐喻的都是男恋女爱的缠绵故事。

遗憾的是,随着百余年来农业社会在中国的不断解体,在西方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强势影响下,中国民间的花文化传统却越来越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为改变这一积弱之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教授兼中国花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武忠先生,借鉴并拓展《广群芳谱》(汪灏编撰,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和《中国花经》(陈俊愉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的著述传统,以沉潜专注二十年的工夫,写作了《中国花文化史》(海天出版社2015年12月版)一书。该书以七十五万字,凡十三章、共五十六节的图文体量,另加《中国花卉发展大事记》、《中国花卉典籍》、《中国名人与花卉》、《中国传统花卉食品》等五个附录,集中展现中国古今花文化发生发展史的全貌,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史上一个学术空白(图1)。

作者指出:“花文化并非‘花卉’和‘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人与植物关系的自然流露。中国花文化是植物在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言》),而赏花的前提是知花,首先要懂得花之“道”,尤其是作为“一个爱花的民族”的子民,更要学会并善于从色、香、姿、韵四方面来品味和欣赏,因为“任何一种花木所能产生的美感,都是基于其自然特性之上的,因此,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而“结合花卉本身的自然美和人文之善的意识形态,以花的形、色、香、德隐喻人的品性或人生追求,主导了中国近3000年的花艺文化观。”(第三章《四时幽赏》)这一认知和发现,正是本书立论的重要基础。

为此,在以题为《花・华・花文化》的本书引言开篇后,作者别具匠心地规划了十三个主题内容,依次是:《千载流芳:中国花文化概览》、《滋兰树蕙:中国的花卉资源》、《四时幽赏:中国的用花艺术》、《莳花艺卉:花卉与中国园林》、《花朝月夕:花卉与中国民俗》、《含英咀华:花卉与民众健康》、《笔下生花:花卉与中国文学》、《水墨丹青:花卉与中国艺术》、《拈花微笑:花卉与儒释道》、《群芳会聚:花卉与中国典籍》、《名花倾城:中国国花与市花》、《屐痕处处:花文化与中国旅游》、《继往开来:中国花卉文化产业》,从而系统地探寻了中国花史的发展历程及花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轨迹,充分地展示了中国花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文并茂的《中国花文化史》,不是一部旨在讲解植物科技内涵的花史专著,而是一部从文化价值系统层面,引导和提升读者认知中国花文化史价值的随笔性读物,因此,作者在对各章标题作仔细推敲和精心设计之后,其著述的重点,自然集中在如何融会贯通中国花文化内容的方方面面,以充分凸现“花与人”和“人与花”之间的精神关系发展史。

浏览本书后不难发现,作者机巧地运用了先总叙、后分述的学术写作手法,从而在时间上从古及今地串联起了有关的花人花事,把在普通的观赏价值之外,花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关系,分主题地解析于世。如前三章,基本上是对中国花卉资源、中国人用花艺术及其文化背景的概述,然后从第四章《莳花艺卉》开始,以九章分论中国花与古典园林与古书典籍,与文学、艺术,与儒、释、道教,与民俗、养生、旅游,与中国国花和市花,直至与花卉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些篇章,则以数百千字的导言来概述主题,引领全篇。如: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包括花卉和花木)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文化。(第一章《千载流芳》)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习俗……中国人素有爱花的习惯。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中悠游了数千年,始终以一种虔诚的心态来看待自然,甚至赋予自然花草以人类的灵魂,期许个人的造化能与心目中的花草相映照、互比美。人们心目中的种种花草意象,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又由于本身具有的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入药治病等实际功用,花卉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久而久之,积淀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章《花朝月夕》)

在专题论述方面,作者力求在客观陈述现象、总结史实的基础上,能够突出提炼其所包含的中华文化意象。如通过对宋代男子在良辰佳节簪花习俗的考察,指出这是中国先民“辟邪求吉”的一种愿望体现,“自远古起,人们就认为某些植物有着禳灾避祸、祛除不洁、带来吉祥的特别功能。那些颜色鲜艳高洁、芬芳馥郁的花朵,往往被人们视为能带来吉祥的祥瑞之物。”(第五章《花朝月夕》)通过对有关花卉入药疗病、入馔养生和窨茶、护肤现象的考察,指出这是以中华传统医药原理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哲学,“始终与儒、释、道的精神世界相呼应,最终形成养生与怡情并举的特点。”(第六章《含英咀华》)

在本书中,作者还随机引据了《诗经》《离骚》中有关先民秉兰佩花的记载,及屈原、陶渊明、李白、周敦颐、李渔、林语堂等古今历史文化名人的鉴赏案例,以证说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常常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而庭院和书室中的花卉,则往往成为其情志趣尚的重要载体。如松、竹、梅被古人称为“岁寒三友”,表示历经磨难仍忠贞不渝的友谊和不畏艰苦环境的坚贞情操;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则是以梅之高洁、兰之清幽、竹之亮节、菊之傲霜来表白人格和情操,这是以其植物品性来比德、言志和祈愿,使这四种植物实现了人文性的升华,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复杂的情感因素。“园林花木的精神内涵和吉祥寓意,是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的艺术特质,也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语素变得更加丰满。”(图2)

作者通过对历代文人学士以花卉为题材的诗歌、词赋、小说、戏剧等的考察,指出这些丰富而精彩的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中国每一个文化的心,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花卉文学的传统。”(第七章《笔下生花》)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考察,则指出“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第八章《水墨丹青》)

西谚云:“授人以花,手有余香。”在文化交流史上,奇花异卉还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和不同文化底蕴的人,实现沟通、交流和理解的最佳载体之一。日本植物学者中尾佐助教授(なかおさすけ,1916―1993年)在《花与民族文化》一书中说,早在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花文化已成为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文化,而邻近的中国作为日本花文化的前辈,其当时的花文化已十分辉煌”。至于线装百卷本的《广群芳谱》,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日本商船更曾多次将之捎带入境。另有史料表明,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开始到公元1918年,接受英国维奇花木公司的派遣,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E.H.Wilson,1876―1930年)曾不远万里,在二十年间五次来华搜集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达千余个品种之多。他在1929年出版的专著《中国,花园之母》中表示,“欧美的花园、公园中,不可能没有中国产的观赏植物。或者说,没有中国产的观赏植物的种植,就不能成为优美的花园、公园了。”

为此周武忠先生行文所及,有时还能够在空间上将南北方、中西部乃至中国与海外的花人花事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以拓展中国花文化史的人文视野。例如:

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同时也是一个生活起居的空间,要求它有供应饮食的职能……采摘、品尝时鲜美果,是园居生活的一种乐趣;酿制花果食品,是又一番田园风土情趣的活动。这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花园自供”现象,与当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提倡的“自给性园艺”(self sufficiency),不正好是古今中西园林艺术相互映照、殊途同归的一个佳例吗?(第四章《莳花艺卉》)

中国是花的故乡,远古人类敬畏变化莫测的大自然,而花卉以其春华秋实、草枯木荣的生活轮回与流逝,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得到人类的敬畏与崇拜。随着这种崇拜的发展,花卉被人格化并神化,从而有了“花神”。中国传说中最早的“花神”是女夷……杨贵妃(杏花花神)、西施(荷花花神)、李白(牡丹花神)、陶渊明(花神)等,是在民间深受尊敬、同情和喜爱的人物,成为特定花卉的象征,并被奉为“花神”,其美好的形象或高尚的道德,也随着花神文化的流传而得到传承。(第五章《花朝月夕》)

花卉艺术论文例10

《花卉栽培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广,涉及到花卉的繁殖技术、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明确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程教学试图通过“任务驱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打破传统教学系统性强、理论性强的弊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狠抓技能训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栽植及栽后养护等管理和应用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花卉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举措

1.1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应在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即培养面向园艺行业和花卉生产企业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课程目标,即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花卉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花卉的繁殖能力、栽培能力、养护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营销能力等。按照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将花卉行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1.2构建“任务驱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且花卉种类繁多,它们在不同季节内生长习性各异,生产管理内容不同,在安排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和季节的变化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在第二、第三学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训小组,选定花卉种类、分组承包,从播种、上盆、养护等一整套程序,由教师指导学生亲历生产,按照生产任务要求,每天安排早晨或傍晚的时间到校内实习基地参加花卉生产,结合基地的生产任务灵活安排实践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性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第五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3个月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用人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培养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007年,我系成立了花卉租摆公司,系部出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经营,为学院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花卉租摆服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对花卉的巩固了学生花卉栽培养护技能,且使学生熟悉了花卉行业的经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实现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栽培过程,保证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

1.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3.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总学时132,按生产过程、季节和气候来分配学时,分散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加强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1.3.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千姿百态,而且花卉植物的生长受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本课程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加上多媒体有同时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多种信息的功能,利于创造多种教学情境。另外,由于花卉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教材则不断老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与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还可将多媒体课件放于课程网站上,学生可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复习巩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3.3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彻底改变理论笔试的考核办法,将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4个方面,即学习态度20%,包括考勤、纪律、团队精神等;理论考试30%,包括作业、实训报告、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技能考评30%,必备的基本技能实施与花卉园艺工的技能鉴定标准相统一的单项考评,就将花卉园艺工的考核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生产成果20%,即结合实训基地生产任务,分组承包的种类完成生产与管理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考核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学生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我系学生花卉栽培技能大幅提高,花卉园艺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到了100%。

1.4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1.4.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现场教学

园艺技术专业拥有一个占地10亩的露地花卉栽培区和2个占地600m2的现代化温室。栽种了各类花卉110多个品种20000多株。可以进行花卉的识别、播种、扦插、嫁接、分株、上盆、移栽、育苗和管理养护等教学内容的现场教学,边讲解、边观察、边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学习效果比在教室里好得多。

1.4.2利用优质校外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缩小教学与花卉行业的距离,这几年本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已达10多个。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与企业员工一起劳动和生活。通过实习,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花卉;掌握了花卉生产各阶段的技术;学会了调查花卉生产动态,分析花卉发展趋势,进行市场预测。

2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存在问题

2.1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5年来,通过对《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示范教学结束,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亲自动手操作体会。二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为要亲自示范,教师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周密计划与安排,教学时才能灵活、生动而富于激情。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一般每个小组4-5人,在实际操作时,只有密切有效地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四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由于理论教学时间的压缩且不具系统性,一些技术问题,学生只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五是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为抓手的日常生产与管理,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各项技能,毕业后能使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六是促进了花卉基地的建设,增加了经济收入,增强了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七是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2.2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使用的《花卉栽培技术》教材大多是农林类本科教材改编而来,很难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广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二是实训基地不健全。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但由于学校资金不足,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科研及生产不能融为一体,《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实现。三是缺乏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的有力保证,教师队伍中缺乏一定数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总之,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需长期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工作,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花卉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花卉艺术论文例11

2000年,还是一个“电脑盲”的徐晔春开始接触电脑,很快他发现有关花卉图片及花卉相关知识的网站很少,图片也大多不清晰,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建一个有关花卉的专业网站。于是,徐晔春购买了许多关于网页制作的书籍,边学边干,2000年4月建成了他的第一个花卉网站――缤纷花园,这是一个花卉综合知识的网站,由于提供的信息丰富、花卉图片清晰,受到广大花卉爱好者的欢迎。2002年7月,他又建成了中国花卉图片网(后更名为花卉图片信息网),建成当时就收录了1000多种花卉的6000余张图片,成为国内唯一的专业花卉图片网站,众多农业院校教师、学生都可以免费下载图片用于教学和交流学习。为了获取更多的花卉信息和跟世界其它国家花卉研究的同行交流,徐晔春在2003年4月16日又建成“踏花行”花卉论坛,主要为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花卉相关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到2012年底,“踏花行”花卉论坛共有35万注册会员,成为国内同类网站的主要门户之一,更是众多花友的精神家园。

2005年9月徐晔春调到广东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从事花卉园艺相关的科研及生产工作。能把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相结合起来是一件幸运的事,在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徐晔春在新的岗位上如鱼得水,通过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更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花卉资源信息,近年来徐哗春足迹踏遍云南、吉林、陕西、浙江、江西、贵州、、广西、江苏、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调查观赏植物,拍摄植物照片20多万张。这些图片经过他后期整理、精选后上传至花卉图片信息网,使得该网站现有二十多大类、万余张园艺植物图片。如今,花卉图片信息网作为公益性网站,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