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8 11:47:45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例1

二、小学生出现挫折感的成因分析

1.自身生理与认知因素

(1)自身生理缺陷引起他人过多的关注导致心理疾病。成长期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使小学生一改孩童时代的形象。外观形象的变化,使他们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要。某些学生生理存在缺陷,如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受到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某些学生由于身体不好而不能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等等,受挫后表现出抑郁、不合群、对立等造成心理伤害,最终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

(2)主观上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和知识的欠缺,小学生常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恰当的认识和分析。当他们对自己倾向于低估和自我责备,对事物倾向于产生无能为力的预感时,极易导致自卑负性情感的产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如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等等。

2.学校学习因素

学习活动是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其间,小学生在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也在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经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由于部分学生自尊心强,在面临失败时容易产生压抑、自卑的心理而生挫折感。

(1)教育评价的不全面性

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成为“好学生”受表扬、获奖励,享受种种荣誉。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教育者往往忽视“好学生”的缺点错误,甚至宽容和迁就,使他们优越感极强,滋生骄傲情绪,受不得任何批评和挫折,一旦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极端。

(2)教师素质和教学艺术的缺乏

随着年龄及所受教育的增长,小学生希望教师用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他们。但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掌握不准确,他们难以改变对学生的权威态度。还有些教师只把精力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使其他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消极情绪。

(3)不稳固的同学伙伴交际关系

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可能给失败者带来自卑感,加剧他们在同伴面前维护尊严、形象的防御,更加剧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3.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的期望过高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是孩子产生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导致孩子从小就把失败看得很重,过分夸大失败的感受,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溺爱导致的意志减弱

如今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过去的艰难生活,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对孩子的日常起居大包大揽,甚至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正是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弱化了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生存意识,剥夺了孩子充满自信大胆尝试的机会,更不用谈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坚强意志,长期下去,孩子怎会具备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3)过于封闭的教育方式

许多父母为了防止社会不健康因素对孩子的侵蚀,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约束孩子的课外活动,孩子除学校紧张学习和活动外,回到家很少有机会同外界、同伴交往。孩子被关在家里学习,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难以获得社会经验,难以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因而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容易表现出孤僻、懦弱、冷漠、不合群、性情烦躁、好发脾气等行为特征,遇到挫折更是难以承受。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明确挫折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人生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遇到挫折时,尽可能调节情绪,认真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去战胜它,克服它,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经过挫折的磨练使得自己的性格、德行、品质、体质等得到发展。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这些学生一贯在家长、老师欣赏的目光中长大,心理上会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式。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他们弱项的活动,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玲玲就是班上这样的优秀学生,小学1~5年级她每次文化课考试都稳居前三名,她组织能力强,文艺天分高,颇受老师、同学的赏识。但玲玲身体弱,不爱运动,在体活课上我多次安排她参加赛跑和跳远等活动,她的成绩总排在后几名,以致影响了小组的成绩。起初,她很懊恼,哭得很伤心。我让她和身体好的同学站在一起比一比,告诉她身体素质好坏决定运动成绩,先天的影响是重要的,你要努力锻炼,让自己健康起来,至于运动成绩差一些,不要太放在心上。在以后的活动中,玲玲都能积极参加。看到她带头为获胜队鼓掌,我知道她已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并正在积极努力改变它。上学期期末,玲玲升入初中,转去某市的重点校,由于初次使用奥数教材,数学成绩考在了后面。但她在电话中信心十足地说:“我不灰心,努力学慢慢会赶上。”当今的学生要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也要准备好承受各式各样的打击,正确地看待失败,要有能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多加引导。

2.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克服挫折的科学方法

(1)选择性忽视: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对伤心事不去接触,不去回忆。

(2)选择性重视: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乐观地以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如: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

(4)适当降低理想、愿望与要求,以符合实际情况,在愿望达成中享受快乐。

(5)在遭受挫折时与老师、家长、同学坦率地交谈,获得必要的帮助,树立信心;

(6)学会自我激励: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经常给自己“打气”,多主动寻找外界的激励源,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3.利用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施

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来讨论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学校可组织诸如野营、登山、野炊、支农、学工、军训等专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我锤炼,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4.结合家庭教育共同解决挫折问题

挫折教育论文例2

一个人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关系到意志品质的高低,而意志品质的高低又和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人有了坚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够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和努力。如学习孔子时,他的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中首推颜回,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因为对儒学学习的信念,颜回能藐视贫寒,忍受寂寞而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的第一人。明代的戚继光因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带,立下宏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在遭谗言陷害入狱后仍不改其志。出狱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戚家军,相继肃清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为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1835年9月从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正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使马克思能够忍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历经40年写成煌煌巨著《资本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表明一个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祖国、人民联系起来考虑。用理想来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消除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所礼赞:“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我们也能够使生命变得高尚/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二、学史以自信

要保持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就必须维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2000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心理学和成才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超越挫折的内在动因。一个有信心的人会在挫折中反省,在挫折中崛起;丧失信心的人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畏缩不前,从而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之门。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非常明显: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南朝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唐朝的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各国仰慕中国文化、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灿烂的文化不胜枚举。每每学到这些内容,同学们总是深情地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学史以明智

在无处不存在竞争的社会中,个体对知识的储备,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程度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越高,可能遭遇的挫折和烦恼就会越少。我国古代先哲历来重视智慧的培育。孔子认为智慧的培育是“天下之达德”,“智者不惑”。《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在智慧的支配下,人们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是对人类活动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对挫折的认知能力。如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时,可以启发同学认识挫折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它的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是它的积极作用,即适度挫折的增力作用和超限挫折的减力作用。如某次考试失败,是一次挫折,如果能总结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奋起直追,就能获得进步,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挫折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前文谈到耐挫能力强的条件之一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受挫后攻击别人或者伤害自己或者冷漠,这都是一种不尊重生命价值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认识能力。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当马棚失火时,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而不是匹马束丝可以换取5个奴隶!多么了不起的思想!二千多年前的先哲都有这种认识,那么社会进化到今天,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是没有权利去伤害别人以渲泄自己的痛苦。世界史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构筑近代的法治社会,规定每个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地位。借此我们教育同学:尊重别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将有助于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在一个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正如40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的不断学习,丰富我们的智慧,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

四、学史以自强

挫折教育论文例3

挫折教育又叫“磨砺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体魄,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现代的高中生中很多人都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脆弱的“蛋壳心理”,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高中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认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1]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而且应利用语文课涉及文化、道德、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知识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品味优美的文字,还可以获得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辩、历史探究、心灵叩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用语言的魅力来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教学中的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教材让我们有了与伟人对话、触摸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灵魂的机会。

1.运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这类课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与伟人的心灵碰撞为设计重点。如教《史记》,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走近司马迁,知道其人其事。在《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都有这样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历尽挫折才立书著说而名垂千古,司马迁堪称典范。把《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坎坷经历、远大志向和执著精神。司马迁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壮游,继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辩解,草创未就,横遭宫刑,囚禁狱中。“最下腐刑极矣”,它是个大辱,污及祖先,见笑世人。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几乎断送性命。他“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受尽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负重,幽而发愤,最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双脚瘫痪,从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心情苦闷,精神绝望,甚至想到死亡,但他终于站了起来,参悟透了生命的价值,成了著名作家。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扣住文中“荒芜―并不衰败―生命律动”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景物与作者的关系。解读景物就是解读苦难、解读生命,文中的景物尽管卑微却生命依然顽强,人生亦如此。作者从景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苦,以及洋溢着的活力,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的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激发苦难是命运的造就,是听凭偶然,不能因为苦难而选择轻生,关键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苦难及承受苦难的能力。“痛苦是所没人愿意报考的大学,然而毕业出来的都是强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笑对厄运,以一颗火热的心珍爱着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成功人物的成功史,几乎无一例外是他们与苦难和厄运斗争的历史,他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2.充分运用作品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运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唐宋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官至参知政事,几番浮沉,离任回老家途中经过褒禅山,处在人生低谷,仍强调一个“志”,从而达到了非常之观的境界。王安石就这样坚韧不拔地挺进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轻易趴下,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唐宋家之一。

在《现代散文选读》中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挖掘,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面对贯穿一生的寒风,卑微的生命个体在残酷的现实中有点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苦难。面对人生的凄凉与悲苦、孤独与无助,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我们自己。

《唐诗宋词选读》中,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风雨,一个“轻胜”,一个“任”,坦然、旷达胸襟顿出。

各类教材中均有许多这样富有思辨色彩的点睛之笔,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难得的素材。

二、教学中的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随笔、作文,以及感受自然美等方法使之排泄释放不良情绪,并借此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宣泄、心中郁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写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而欣赏自然、融入自然,同样能排遣郁闷,从而获得美感。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004年全国卷高考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辩证分析挫折与痛苦的关系;《非走不可的弯路》、《那个冬天》、《面对红灯》、《独自面对》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写作练习同时也是心理的历练,能使学生对人生、挫折有更深的认识。

2.指导学生坚持写随笔,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学生在随笔中可抒写心灵自由、内心独白,为自己的心理通畅开了“绿色走廊”。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与父母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在随笔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教师也可通过随笔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挫折教育提供有益的线索。

3.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中国古人把自然界看作自己的情感世界。处于物的挤压下的现代人渴望返身大自然去寻求精神抚慰之所。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我们应置身自然,“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里去”,达到物我交融与统一,[2]陶冶性情,在自然中释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现自然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自然美,回归自然。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大自然壮美的景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庄子在《秋水》一文中写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闹间,不辩牛马。”体现了庄子“天地有大美”[3]的观点,揭示了自然景物能使人在欣赏中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特性。苏轼谪居黄州,泛舟游江,在清风、明月、无穷的大江上感悟人生、宇宙,“物与我皆无尽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成了作者身处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因而获得了超脱,超脱生死、荣辱、得失、寿夭,人生苦难得到释怀,得大自在。著名作家史铁生自瘫痪后,十五年来泡在地坛,静静地坐在园子一角,看四季轮回,听大地之声,闻落叶芬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徜徉其间,观察、聆听、感受、思索,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进行交流。地坛成了作家的精神家园,与作者有着物我合一的精神默契,它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

感受文中的自然美,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澄净、洒脱,继而增强生命的硬度。

三、教学中的引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引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利用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把语文课堂作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人生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融课内课外于一体,熔社会、学校于一炉,是走出个人小圈子,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在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抗挫折教育的训练,则会使抗挫折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起效。

1.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进行自我教育。名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阅读摘抄这些名言警句,令人回味无穷,既能启迪智能,又能增强学生的耐挫意识。教师也可点评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展一周人物回顾、一周话题综述、时事点评等活动,如对玉树地震、西南旱灾、波兰坠机、校园血案等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展示、交流、评选阅读成果;对好的话题如“生命因磨炼而美丽”“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等除展示外,可组织学生演讲,在演讲中锻炼学生的胆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挫折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还可让学生写观后感。我每年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在文章中表示要做生活的强者,可见受到了很好的挫折教育。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讨论活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指出:“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的鸿沟,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扩充知识经验,改变观点认识,升华思想情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人类智慧的洗礼。

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老人与海》等,书中的故事可以感染学生,主人公自强的人格力量会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读书活动不仅要读,而且要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魅力、作品的精华,又可以培养相互合作精神,避免孤僻、自我中心,忌妒等性格的形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挫折教育,对于每一位高中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教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挫折教育论文例4

2体育教师多举办竞赛性体育项目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性的体育项目,不仅仅使得学生的荣誉感得到锻炼,还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竞赛性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开展﹑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比赛,自然而然就会有输赢,无论输赢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得上为挫折,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遇到一些困难才能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挫折的勇气。

3学校开设专门的心里资讯室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挫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与朋友交往不顺利﹑在家里跟父母产生争吵等。学生由于正在处于青春期,很多事情是不能靠自身的力量便解决掉的,有的学生甚至会钻牛角尖,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时,我们的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挫折咨询室,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有一个倾诉解决的地方。挫折咨询室可以找日常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步入社会的“大人”。对于挫折的理解也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知,而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比其他教师偏少,所以,学校可以让体育教师来当挫折咨询室的教师。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困难,还会使得师生的关系得到增进,进一步的提高体育教育价值。

4学校、教师、家长多多进行沟通交流

作为学生,其主要的活动场所除了学校,便是家庭了。这时,除了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面临挫折时候心态的引导,最最重要的便是家长可以在家里也正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有些家长可能对挫折教育不予重视,这时,就需要学校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可以举办相关,也可以通过报纸宣传等一系列的方法来让家长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进行适当挫折教育提高体育教育价值石华胜铁道警察学院警体部450053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育。这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得到广泛的支持,也可以使得我们教师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

5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我们常常会听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所以,我们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榜样的形象,体育教师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还可以从书籍﹑报刊﹑网络等上搜集勇于面对挫折,不拍困难多的名人名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半会有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在室内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刀锋战士”运动员的故事,即使他没有双腿,只能依靠假肢跑步,但是他依然渴望可以和正常的运动员竞赛,而不是被扣上“残疾”运动员的称呼。所以,他请求可以参加奥运会,可以在自己热爱的田径场上有一场正常的比赛。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仅学会在生活中要尊重那些残障人士,更是要有像他们一样面临挫折从不后退,敢于克服的勇气。而通过讲述这样的故事,也可以为学生树立起勇于克服挫折的榜样形象,从而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激励着他们也要有克服挫折的勇气。这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挑战困难的决心。

挫折教育论文例5

二“、尝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的好孩子

一些孩子在家人面前说起来眉飞色舞,一旦家里来客人了,父母邀请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个节目(比如唱首歌曲),平日一向活灵活现的孩子突然变得退退缩缩,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长强迫,孩子不愿,闹得很不开心。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宝宝平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表演”,一下子让他转换到一个“正式”的场合,或多或少会害怕或者害羞。父母可以试着先这样做:在晚上休闲的时候,一家人当观众,尝试让宝宝表演节目给家人看。对于孩子的表演,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接着,可以邀请邻居小朋友来欣赏表演,或者到邻居家互相表演,逐渐培育孩子展示自我的欲望,丰富表演的经验,让孩子在展示中变得自信大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尝试”,需要父母给孩子机会。如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去邻居家送东西等等。但父母的“暗中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析”训练,塑造不骄不馁的好孩子

经常有孩子回家“报喜不报忧”,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回家便邀功请赏,要这要那。如果挨了批评,会默不支声。这跟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期望和表现是息息相关的。孩子得到表扬,父母觉得荣耀,孩子挨了批评,父母会责怪。长此下去,孩子便会“报喜不报忧”。家庭中,父母长辈有时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如下棋。有的孩子赢了很开心,输了则会赌气、甚至哭闹。因此,有的父母长辈为了孩子开心,会故意输棋,孩子成了“输不起”的人。父母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无论孩子是优是劣,家长都应与孩子坦然面对,分析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明晰努力的方向,塑造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孩子。

挫折教育论文例6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下,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大家有目共睹。如何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现实,出了自身的认识和实践之外,我们还能做得就是让下一代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拥有良好的驾挫方法。笔者研究目的是找出幼儿挫折教育的多种形式,分析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应用挫折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挫折教育;形式;运用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是很多家长教育宗旨,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是,近来社会普遍感受到,一些人遇到挑战打击,或是对构成挫折的环境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是自怨自艾,自哀自责;或是冷漠退让,放弃梦想;严重时做出轻生等极端行为。笔者可以有把握的说,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社会感到痛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下,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大家有目共睹,在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就从小培育了孩子驾挫的能力,孩子养成从小就能吃苦,会努力的韧性;美国的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做许多特别规定,培养孩子的劳务报酬意识,避免孩子的养尊处优的坏习惯;在加拿大,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会每天早晨挨家挨户的去送报纸,一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应对困难的能力;在德国,教育不回避现实,让孩子直面一些社会中他们将会遇到的困难,并让孩子接受和找出解决的方法,这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给予他们很好的教育。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社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现实,出了自身的认识和实践之外,我们还能做得就是让下一代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拥有良好的驾挫方法。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人们承受和客服挫折的能力和勇气越来越弱。一些人遇到挑战打击,或是对构成挫折的环境采取越轨的攻击行为,或是自怨自艾、自哀自责;或是冷漠退让,放弃梦想追求,严重时出啊极端的轻生行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把握的说,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在这个领域展开。

我们这次研究的幼儿挫折教育,目的有三:

1.找出幼儿挫折教育的多种形式

2.分析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优点和不足

3.如何应用挫折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分类查阅文献,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检索、搜集相关论著,仔细研读大量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状况,对有关幼儿教育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尤其是关于幼儿挫折教育理论的论著。了解幼儿挫折教育研究现状以及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下一步问题的必要。同时学习相关论著,得出理论性挫折教育形式。关于挫折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幼儿年龄段的挫折教育虽不多,也有不少。在这些文献中,涉及挫折教育形式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漏缺,我们查阅了许多的书籍和文章,总结得出了几种幼儿挫折教育的形式。

四、挫折教育及幼儿挫折教育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教育是通过向对象展示社会活动中的挫折因素,从而培养人们正确认识挫折的能力和驾驭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人类遇到挫折的机会时刻存在,古人有居安思危的说法,说明人要有充分的对困难和危险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挫折教育的普遍认识,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内容上加上了“挫折教育”的帽子,有些寒暑假的集体活动,也开展了“吃苦”类的项目[2]。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了解一点所谓的挫折。我们是需要认识社会现实的一面,让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难,孩子也需要认识挫折教育的内容和实质。

2.挫折教育的内容

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象对挫折认识的教育;对象对挫折的情感的培养;对象的驾挫方法教育[3]。

(1)对挫折的认识,主要是对象对于所遇到的事物的认识,如孩子摔倒时,孩子哭闹,有的父母是赶忙去把孩子抱起来;而有的父母则是告诉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对象对挫折的情感培养,这里说的是在面对挫折时的情感,比如当孩子与同伴相处不愉快,他会有抵触和消极情绪,这时,教师要做的是疏导孩子的情感,正确面对这样的困难并教导。然后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生活小挫折,对幼儿而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机会。

(3)对象的驾挫方法的教育,这是在一些实践活动中,给予孩子正确的方法。

肯定挫折教育的价值,并不是赞颂逆境和失败。开展挫折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在遇到挫折时能有走出挫折的能力。让孩子获得更健康的发展。

3.幼儿挫折教育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心态,以及处理困境和磨难的方式方法[4]。

五、幼儿挫折教育主要形式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5]。而内容决定形式,经过文献查阅所得,幼儿挫折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式、游戏式、典范式和情景创设式。

1.课程式

课程式主要是在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挫折教育。在我们的调查的幼儿园中,课程式的挫折教育没有。课程式的挫折教育大多在初中及以上开设,根据查阅文献所得,尤其以大学的挫折教育课程开设较多。

2.游戏式

游戏式是集中在幼儿园的主要挫折教育形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和了解挫折,并寓教于乐。让幼儿掌握驾驭挫折一些简单方法,培养幼儿自信心。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时,体验不同人物和心理感受,家长可以指导儿童分析不同心理感受产生的原因,寻解决问题的方法[6]。使儿童的毅力与耐心得到考验和锻炼。

3.典范式

典范式是给幼儿在意识上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典范式挫折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和老师等幼儿常接触到的人为典范,需要家长和老师规范自身和树立坚强勇敢,不畏惧困难的榜样。从而让幼儿的“模仿”得到正确的发展。例如:在语言活动中,老师会讲到许多英雄的人物,例如《犟龟》的坚持,家长的言行是最具说服力的典范

4.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式是在现在一些幼儿教育机构经常用到的,是通过给幼儿创设一定程度的困难,让幼儿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日本有许多幼儿园, 无论是春夏秋冬, 都让孩子进行裸身锻炼,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 都要求子女去打工挣钱, 印度已规定了小孩子的“ 饥饿日” ,.这些国外的情景创设虽然都是吃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孩子找到了一些驾搓的方法和途径。

六、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运用

幼儿挫折教育的形式是挫折教育的活动的表现方式,在所有的的活动中,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形式还都应与以下三个原则相匹配。

1.内容匹配

内容决定形式,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所以在任何挫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中,必须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意识和指导幼儿的挫折教育方法上服务。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范围内进行。

2.个性相符

这里的个性是指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性,我们的任何挫折教育的活动形式都应全面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性[5],比如在创设情境的活动形式中,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设置适当的困难情景才是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基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范围内进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根本目的。

3.家园合作

幼儿的挫折教育需要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单单只是在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下,很难让幼儿上的挫折意识根深蒂固,只有在家长的配合下,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教导幼儿[6]。

通过本次本次研究,我们了解了挫折教育的含义和内容,了解了挫折教育进行的必要性,尤其是幼儿的挫折教育。随着人们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更适合的认识和驾挫的形式和方法。本次研究挫折教育的形式,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试、游戏式、典范式和情景创设。在这些形式中,对于如何运用应该具体的符合以下三个原则:内容匹配,个性相符和家园合作原则。本次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上给予人们一定的挫折教育方式方法的帮助。但是在切实可行的方法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幼儿的挫折教育是重要的,然而挫折教育却设计多多方面,包括家庭、社会等如此大的环境。如何在如此多的影响因素下培养和发展幼儿对挫折的认识,需要大家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金林.“挫折教育”论.社会科学,1999(7)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12

[3] 吴金林.“挫折教育”论.社会科学,1999(7)

挫折教育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职生抗挫折教育的缺失,如何加强中职生抗挫折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问题。抗挫折教育,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人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应对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质上包括预防挫折和应对挫折教育。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中职生抗挫折教育的策略:

1 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中职生在遇到挫折时,正确认识挫折是人生中遇到的一种正常现象,从而勇敢面对,不至于被挫折所吓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对中职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解决主观与客观相一致问题,如果客观实际与主观不符合,或是片面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产生挫折心理和行为。

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主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四个方面。

2 加强中职生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2.1 开展挫折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据调查,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机构,有的中职学校虽然有类似机构,但也只是为应付上级机构的检查,没有专业的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和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中职生抗挫折心理辅导讲座、开始抗挫折心理辅导课程,组织中职生抗挫折教育沙龙等,来帮助中职生掌握抗挫折的知识,探索抗挫折教育的规律,以便一旦遇到挫折时能够有效应对。

2.2 引导中职生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

心理问题,重在预防,而如果需要做到有效的预防,则要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那么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心理预防机制呢,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要根据中职生所遇到的挫折的种类来定。比如,当中职生身处尴尬时,可以通过建立幽默型心理预防机制来化解紧张度;又如,当中职生所制定目标根本无法完成而产生的挫折,则可通过建立转移机制来预防挫折,也就是说,通过转移到其它目标而替换原目标以减少中职生面临挫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如,当中职生本可以达到的目标却被别人抢去了,可以通过建立“葡萄酸心理”预防机制来减轻其焦虑和压力,避免不合理行为的发生等等。总之,建立心理预防机制要根据个体所遇到的挫折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开展抗挫折实践教育

首先,中职学校可以参考国外抗挫折教育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例如,美国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重在参与、理念和感悟,所用方法是反复训练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研究性能力。

其次,借鉴国内成熟的抗挫折教育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如浙江师范大学,其主要做法是进行生存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磨练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再次,鼓励中职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定期组织中职生到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贡献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这种生活,当以后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最后,模拟抗挫折教育。假设一些挫折在某中职生发生,让他们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想法来解决,从而总结抗挫折的方法。这样既从实践中锻炼了中职生抗挫折的能力,又可以形成有效的策略,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灵活处理。

4 加强抗挫折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抗挫折教育不单纯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因为中职生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因此,抗挫折教育体系是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和中职生自身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这需要系统的各元素共同努力。加强抗挫折教育体系建设,对于中职生预防挫折等有效处理挫折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抗挫折教育是集预防和应对于一体的教育,也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教育,更是集学校、家庭、社会和中职生本身于一体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新的经验或理论,再在实践中运用和修正理论,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才能是使挫折教育理论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 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挫折教育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100-02

当代社会中,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必须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小学生也不可能例外。因无法面对挫折而造成的社会悲剧屡有所闻。因此有必要加强抗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受挫感能力最好的时机就在童年,抗挫折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在小学校本课程设计中,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中都凸显了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在小学校本教学中加强抗挫折教育的方法。

一、透视现状,把握学生耐挫能力的实际

(一)学生抗挫折能力低

目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有老人的盲目溺爱,家长的过分呵护,学校教育对挫折教育的弱化等等原因,导致很多孩子存在着受挫力很薄弱的现象。大量报道也证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小学生身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二)学生抗挫折经历少

目前的孩子,可以说是由两个矛盾体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绝大部分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相当优裕的环境,甚至达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这些孩子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着家长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家长们或出于社会竞争激烈的考虑,或出于代偿心理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提出偏面的要求,唯分数至上,还有些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从奥数、书画、弹琴、唱歌等等,让孩子疲于奔命。而且孩子在无法达到要求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责备和加码的要求。

二、构建体系,切实推进抗挫折教育

(一)明确抗挫折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理性认识上的一种新实践。小学校本课程中实施抗挫折教育同样必须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上文所述的校本活动课程理论和抗挫折学习理论。正是因为这两种理论我们才开始考虑在小学校本课程中安排抗挫折教育,并进而想到了为教学实施需要而进行的校本抗挫折教育,它们是小学抗挫折教育的起点。其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和校本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小学抗挫折教育必然要考虑方案的安排和实施进程符合小学生校本学习的心理和特点,符合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的规律。

2.学科性原则:抗挫折教育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实践性,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在学习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特别是活动内容应能正确处理好校本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对校本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校本教学原则进行适时的审思。如现行各版本的校本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尽管主题各异,形式有别,但都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要的活动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抓住抗挫折教育的实践属性,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观。

(二)健全抗挫折教育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目标

确定目标是小学抗挫折教育的首要步骤。目标应围绕校本课程总目标、小学阶段目标以及小学抗挫折学习目标而加以确定,先总体目标,后具体目标。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2.巧妙利用各种挫折事件

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如果光对他讲道理,很难收到实效。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纸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如果在班级里或校园中发生了挫折事件,教师应及时对事件进行宣传普及,举办小班会讨论或者让学生写几篇关于耐挫折的小文章,抓紧时间开展教育。

3.提供学生战胜挫折的榜样

挫折教育论文例9

关键词: 研究生;挫折教育;原则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frustration educatio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82-02

0 引言

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的时候,不能满足其需要或动机的时候,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1]研究生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高端环节,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研究生在理想和现实面前面临的冲击日益增大,也不可避免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受挫带来的心理障碍,将会给研究生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挫折教育就是我们采用理性和感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对待挫折该如何进行处理,以此提高自身的耐受力,以及对各种不利因素的适应力的教育活动。[2]因此,探讨开展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原则,提高研究生的抗挫折承受能力,对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1 研究生面临的主要挫折

研究生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特别是“90后”逐步成为研究生主体后,他们思想上更活跃,感受更敏感,自尊心更强,具有更高的抱负和追求。他们花费绝大部分精力在繁重的学术研究上,长时间单调枯燥的科研生活使他们缺乏应有的适应挫折、抵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当面对困难和阻碍,很多研究生只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从而产生挫折感。赵殿军等在对全国40所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测试中发现:30%的研究生有心理问题。[3]邱梅生认为研究生因心理脆弱而引发挫折主要表现为:现实挫折,学习挫折,社交挫折,经济挫折,恋爱挫折,就业挫折和健康挫折。[4]苏金旺认为研究生的挫折这要从:学业挫折,交往挫折,婚恋挫折和就业挫折等四个方面表现出

来。[5]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不难看出当前研究生的挫折主要因为学业、就业、经济、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研究生新生,毕业研究生以及女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生遭受挫折的高发人群。

2 研究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内部因素

2.1.1 性格和认知偏差。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相对封闭的学习科研生活缺乏人际交流,容易形成内向、自卑、敏感情绪等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中遭遇负性事件时,自我评价低,容易产生“我是个失败者”等负性思维。从年龄层次上看,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对于已成为研究生主体的“90后”,由于他们对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并不全面,与他们自身的高学历也不相适应,因此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冲突的时候,就会存在自我否定的受挫心理。

2.1.2 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我们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研究生因为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养成了单线思维,遇事情就容易钻牛角尖等特点。[6]因此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自我封闭,导致个体自卑、无助、失落等负面情绪体验。

2.2 外部因素

2.2.1 家庭方面:首先,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他们承担着家庭很高的期望,自身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也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升。其次,部分研究生已婚,他们不仅要处理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此外,部分研究生由于暂时放弃工作来就读研究生,经济紧张带来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都会造成研究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2.2 学校方面:当前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毕业,有些甚至不是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他们普遍认为研究生已经成人,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群,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他们容易混淆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片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错误的认为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在强调科研能力的同时忽视了研究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7]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多任务重,导师在对研究生的指导片面地集中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也不注重在研究生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未开设符合他们学习科研特点的心理学课程,缺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这也是导致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2.2.3 社会方面: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已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研究生第一学历、年龄、性别都有更严格的规定。很多高校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重理论水平轻实践环节,与用人单位单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毕业研究生未能找到理想工作,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研究生对自己的前途担忧。当代研究生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

3 高校开展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原则

结合当前研究生的成才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开展研究生的挫折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任何教育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于实践的活动,理论与实践能否结合,结合的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科学理论能否产生实践效果,因此,挫折教育也应该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高校一方面要通过开设研究生心理学必修课、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引导研究生掌握应对挫折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工作规律和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可以模拟设置挫折情景,让研究生在情景中体会挫折,在挫折中检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总结经验,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高校要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切实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

3.2 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育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研究生是教育的客体。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自主性强的特点决定自我教育是开展挫折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因此,研究生在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强化教师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研究生客体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的价值引导和客体自我构建的有机统一。高校要教育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奋斗目标。广大研究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自我训练,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建立自我防御机制,学会运用自我调节机制,及时转移和宣泄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提高抗挫折

能力。

3.3 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过程的两种形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经常性教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又具有渗透性、隐蔽性的特征。而集中教育是相对变化的状态,目的性很强,影响迅速,具有阶段性、时效性的特点。它们的联系在于经常性教育是集中教育基本经验和成效的延续和发展,集中教育是对经常性教育的任务的集中强调和强化。[8]高校要将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挫折教育观,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及重大节日,充分挖掘挫折教育资源,以报告会、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其次,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挫折,适时开展经常性的强化训练,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再次,言传身教是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自身正确的挫折观寓于中日常行为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3.4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我们仅凭高校单方面的力量不能完成的,必须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形成三管齐下的教育模式。[9]第一,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形成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合力。第二,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功能,建立朋辈咨询员网络,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三,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及教育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积极配合学校,营造宽松、和谐家庭氛围。此外,对于整个社会,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广开就业渠道,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帮助研究生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赵殿军,徐金尧.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4]邱梅生.新时期研究生挫折教育略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5(6).

[5]苏金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的挫折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饶淑璇.硕士研究生抑郁的归因及调适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挫折教育论文例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26―0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更加激烈,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根据高职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教育引导高职生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优秀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认识到加强高职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没有对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力不强。

2. 挫折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即挫折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进入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挫折教育没有很好地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领域;没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和配合, 高职院校挫折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3. 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对高职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区分对待,导致挫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 ,且常常陷入挫折教育内容狭隘化的误区,即把挫折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如不考虑高职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规律,把挫折教育简单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甚至有的把挫折教育当成失败教育。

4. 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当前高职院校挫折教育的形式最主要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在课程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实践中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有采用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认为挫折教育只要依靠几次活动或集中训练就行了,把挫折教育固定在某一阶段上,仅仅以活动的方式实施,教育效果很难巩固,极易流于形式;有的教育者还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这令高职生很反感。

二、成因分析

1. 学校外部原因。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重智能轻情感和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和重言教轻身教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高职生素质的评价往往受重智育的影响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置于家庭的保护圈中,致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2. 学校内部原因。首先,学校对挫折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后成才。但在片面追求就业率和适应市场短期需要的思想影响下,很多高校急功近利,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关注不够。其次,由于辅导员要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过大,使学生工作难以做深做细,虽然不少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减弱。

三、解决策略

1. 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我们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论文例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1]早在很多年前我国的很多学者就已经提出了“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很多幼儿园进行了各种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教育理念在变,施教者在变,受教者更是在变。怎样让老观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依然放光彩,使得经典的挫折教育在兴趣课堂中发挥作用并更好的实施,本文中笔者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浅析。

一、再析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受阻挠、失意、失利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挫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挫折,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的时候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紧张,造成疲劳过度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事件。

幼儿挫折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孩子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让幼儿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在通过强化,形成记忆条件性反射,当幼儿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情境时,便会不自觉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方式,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给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

二、兴趣课堂的定义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兴趣课堂指以受教者的兴趣为出发点及落脚点而设计组织的新型课堂模式。培养幼儿的兴趣是引导幼儿学习动机中的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更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往往对生活中易见的事物更感兴趣,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就更容易接受。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枯燥的,没有营养的;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必然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准备教学用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之中。

三、幼儿挫折教育升华幼儿园兴趣课堂

兴趣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的,很多人认为,在兴趣课堂中,孩子的兴趣即课堂的全部。其实不然,完美的兴趣课堂依然需要很多优秀教学理念的铺垫与支持。只有在各种已有的优秀教学理念与兴趣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后,我们的课堂模式才能真正的达到与时俱进。就幼儿挫折教育于幼儿园兴趣课堂的作用而言,其作用便不可小觑。

(一)挫折教育能有效促进兴趣课堂中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挫折承受力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挫折教育可使幼儿园兴趣课堂的受教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然后简单的得到答案这个层面上,而是产生去挑战,敢于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寻得真理。以兴趣为出发点,再加上挫折教育的引导,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挫折教育有利于兴趣课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很多孩子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教育从小做起。对幼儿的教育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新型的兴趣课堂教育模式下,依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十分必要的。

幼儿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这些所谓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决定孩子们是否成才的重要条件。兴趣课堂中以兴趣出发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但大多数幼儿往往很容易放弃对他来说很难办到的事,从而失去兴趣。这时,挫折教育便可存在于引导幼儿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四、幼儿挫折教育在兴趣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挫折教育作为经典的教学理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都经过重重的探索研究,效果卓著。但新的教学形势下,又不免有些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许多教师对幼儿挫折教育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