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2 17:54:47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1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80例患儿。男280例,女200例;月龄(75.9±12.3)个月;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202例(42.1%,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121例(25.2%,包括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耳鼻喉疾病84例(17.5%,包括中耳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皮肤疾病73例(15.2%,包括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入选标准:非手术患儿,具有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亲属陪同住院。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如指标监测、症状观察、用药督导、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1.2.2.1护理标识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采用腕带卡片,选用专门的防水软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小,采用防脱落式设计,扣上后患儿不能轻易自己打开。腕带卡片上记录有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房号、床号、姓名、年龄、疾病类型、陪同者联系方式(主要为患儿父母)。由护士和患儿家属确认无误后,在家属的帮助下给患儿佩戴。

1.2.2.2建立患儿档案

为每位患儿建档,具体包括:①基本信息:除腕带上的信息外,还包括患儿性格、体质状态、病史(护士通过直接观察,与患儿交流,与患儿家属沟通等方式获得)。护理信息包括基本护理项目和重点护理项目;②基本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在何时实施何项护理,每落实一项,则记录一项;③重点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病菌感染和过敏患儿的护理,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等,这些患儿要避免交叉和继发感染,重点做好患儿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卫生;④用药管理:用药种类较多或用药频繁的患儿,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⑤其他护理:对性格活跃的患儿以及睡眠不安稳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受压或脱落、坠床、跌倒等意外。

1.2.2.3准确施护

①将基本护理信息制成表格,同时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在要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家长能将患儿召唤至施护地点(主要为病房),护士能及时施护,减少护士寻找患儿的时间;②护士根据患儿档案和腕带,核对患儿姓名和病床号,以迅速确定施护对象;③根据档案上患儿的病情信息、当前状态、服用药物和相关检查,准确完成对症施护,提高护理效率;④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开水房、药房、食堂、相关的检查科室等,告知患儿在其年龄段可能具有的潜在住院风险,如跌倒、坠床、误食、误吸、乱跑等,让家属加强对患儿的防范。

1.3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每例患儿每天平均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4分为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部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1例(0.4%),及时发现后得到妥善处理;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8例(3.3%),其中3例意外拔管,2例采血错误,3例遗漏服药,均在当日核查中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2.2每例患儿每日护理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每例患儿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2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80例患儿。男280例,女200例;月龄(75.9±12.3)个月;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202例(42.1%,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121例(25.2%,包括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耳鼻喉疾病84例(17.5%,包括中耳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皮肤疾病73例(15.2%,包括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入选标准:非手术患儿,具有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亲属陪同住院。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如指标监测、症状观察、用药督导、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1.2.2.1护理标识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采用腕带卡片,选用专门的防水软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小,采用防脱落式设计,扣上后患儿不能轻易自己打开。腕带卡片上记录有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房号、床号、姓名、年龄、疾病类型、陪同者联系方式(主要为患儿父母)。由护士和患儿家属确认无误后,在家属的帮助下给患儿佩戴。

1.2.2.2建立患儿档案

为每位患儿建档,具体包括:①基本信息:除腕带上的信息外,还包括患儿性格、体质状态、病史(护士通过直接观察,与患儿交流,与患儿家属沟通等方式获得)。护理信息包括基本护理项目和重点护理项目;②基本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在何时实施何项护理,每落实一项,则记录一项;③重点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病菌感染和过敏患儿的护理,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等,这些患儿要避免交叉和继发感染,重点做好患儿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卫生;④用药管理:用药种类较多或用药频繁的患儿,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⑤其他护理:对性格活跃的患儿以及睡眠不安稳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受压或脱落、坠床、跌倒等意外。

1.2.2.3准确施护

①将基本护理信息制成表格,同时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在要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家长能将患儿召唤至施护地点(主要为病房),护士能及时施护,减少护士寻找患儿的时间;②护士根据患儿档案和腕带,核对患儿姓名和病床号,以迅速确定施护对象;③根据档案上患儿的病情信息、当前状态、服用药物和相关检查,准确完成对症施护,提高护理效率;④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开水房、药房、食堂、相关的检查科室等,告知患儿在其年龄段可能具有的潜在住院风险,如跌倒、坠床、误食、误吸、乱跑等,让家属加强对患儿的防范。

1.3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每例患儿每天平均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4分为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部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1例(0.4%),及时发现后得到妥善处理;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8例(3.3%),其中3例意外拔管,2例采血错误,3例遗漏服药,均在当日核查中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2.2每例患儿每日护理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每例患儿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3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急诊包括抢救室床位4张,普通留观床位36张,重症留观床位9张,床位使用率达120%,患者最多达98人次/d。共配置护理人员3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5名、护士14名、培训班学员1名;工作年限:≥20年2名、10~20年6名、6~10年17名、1~6年8名、<1年4名;学历:本科15名、大专21名、中专1名。

1.2方法

护士分级及能级对应依据比例关系、层次结构、工作年限、知识技能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分配。①护理人员分层情况及准入标准37名护理人员共分为主任及副主任护师(N4含专科护士)、主管护师(N3)、护师(N2)、4~5年护士(N1-2)、1~3年的护士(N1-1)、培训护士(N0)6个等级。②各级护士对应工作能力要求:N4级具有护理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护理科研思维,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具有组织指导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临床代教和讲座的能力;N3级具有病房管理意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具有护理新技术革新的意识,并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导护师、护士总结经验,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N2级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逐步掌握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参与疑难,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N1-2级主要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能独立承担危重患儿的抢救,指导护生工作的能力;N1-1级主要从事一般治疗和健康教育,并能参加和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N0级主要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临床实践,协助老师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每月考核1次,与当月的绩效奖金挂钩。比较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床单位整洁、舒适;患者卧位舒适符合要求;患者卫生(口腔、皮肤、指趾、头发、臀部);分级护理标记明确;无护理并发症。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交接,“腕带”的使用,查对制度的落实,用药安全,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导道脱落。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3分。护理文件书写:客观、真实、及时签全名;无涂改、粘贴、伪造护理文书。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病房管理: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无噪音、无烟、各工作有序;床单清洁整齐;陪护、探视人员管理有序,无闲杂人员逗留。各种护理标识统一,与医嘱相符。呼叫系统齐全,患者床头设备带功能完好。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1分。急救技术:具有敏锐地观察能力和灵活地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标准分为4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4分。患儿满意度:使用我院护理部根据我科特点制定的百分制患儿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每月带领本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质量的完成情况,每月底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的分数作为绩效系数评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2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患儿满意度比较

实施能级管理前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0.02±4.29)分;实施能级管理后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7.10±2.7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

3、讨论

3.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体现,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它是衡量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能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实践证明,对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此外,将不同职称、年资的护士按职上岗后,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同时也锻炼了护理的品质,质控评估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3.2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所经历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也是卫生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科在实施护士能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能级对应,责任到人,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叫患儿到治疗室注射、输液,被动到病房换药、拔针,转变为护士每天主动到病房作自我介绍,询问病情,了解患儿治疗检查项目以及向患儿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在病房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护士的责任心增加,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从而使患儿得到满意的服务。

3.3增强护士积极性及创新性

能级管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3]。能级管理制度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它使护士在最能挖掘其潜力的岗位上,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根据能级管理原则,护士长采取了分层管理,按岗绩效分配,与当月奖金挂钩的方法,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性和危机感,使得各层护士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学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希望自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岗位。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4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三年上报的79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类型、级别、患儿年龄分布、工作时段、与护理人员能力(年资、学历、职称)的关系及系统和非系统原因。

2结果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儿科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级别。儿科护理事件不良事件患儿年龄分布。儿科护理事件不良事件发生时段分析。儿科护理事件不良事件与护理能力因素(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的关系。儿科护理事件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讨论

3.1根本原因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是一种质量结构探询程序,最早应用于美国海军潜艇操作系统的质量控制。是一种回溯性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该方法将分析重点放在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方面,而非仅限于个人执行上的检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医疗、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真正剖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或简单指责、批评当事人,而应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RCA的核心理念就是分析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找出预防措施,制定可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而营造一种安全文化。

3.2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系统和非系统原因分析及对策

3.2.1本研究结果提示,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前三位为输液渗漏(40.51%),给药错误(16.46%),坠床/跌倒(15.19%),占总发生的72.16%。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输液渗漏为最多占40.51%,其原因与孙璐露研究相似,主要为低年资护士基本理论与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责任感缺乏,巡视病房不及时、不主动;工作状态欠佳,精神疲惫,主动服务的热情降低;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服务对象年龄小,不善于表达,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适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给药错误的发生率较高,一方面和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查对不严、换算错误、手抄输液卡不清晰、环境嘈杂和长期加班体力透支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儿科用药剂量小、频次高、个体差异大,药物的商品名繁多、剂型复杂等有关。坠床/跌倒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一方面患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家长监护不力;另一方面护士给家属的沟通宣教不够,床栏使用不当、环境拥挤(加床多)、地面湿滑有关。

3.2.2本研究结果提示,6∶00~7∶59、8∶00~11∶59、12∶00~15∶59、18∶00~21∶59为笔者所在科室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这三个时段分别为笔者所在科室白班、小夜班、大夜班护理工作最集中、工作量最大的时段,因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3.2.3本研究结果提示,3岁以下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55.70%),12岁以上患儿的发生率为最低(3.80%)。这与赵海玲等。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年龄小的患儿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且活泼好动,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加之小儿一般不能自主表达病情和需求,因此易发生不良事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体格和智力发育不断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随患儿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2.4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能力因素中,职称越低(护士,占87.34%)、工龄越短的护士(<5年,占83.54%)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这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年轻护士不仅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而且风险评估意识不足,尤其在护理患儿较多的情况下,易于慌乱,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5

2011年1月,本科室中,固定病床共计60张,而重症病床以及新生儿病床分别为15张和10张,病房均实施封闭管理,且不设置陪护人员。本科室中共有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3±0.5)岁;学历情况: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2名、9名和5名;职称情况: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4名和9名。

2.方法

(1)合理地进行分工

依据小儿外科手术病房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病区工作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前线工作。包括手术患儿的生活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该工作可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目的在于为患儿实施直接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从事这一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较强,且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牢固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临床护理技术水平。第二,医疗和基础文书工作。此部分工作内容包括对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和日常药物管理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需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其主要是与内部顾客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药房药师等进行沟通。对于组织管理能力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如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护理人员等可予以适当安排,既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又可以适当地照顾特殊时期的护理人员。第三,封闭病房的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针对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将资深的护师安排在此部分工作中,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围手术期的患儿经常出现哭闹等现象,家长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等心理状态,若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其在手术后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家长的焦躁、沮丧等心理障碍便会进一步严重,因此容易将怨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为了能够使负责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本科室定期举办各种民主生活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泄怨气、提出问题的平台,然后借助于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使各种矛盾及时地得到化解。针对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时,要坚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要坚持对事不对人,并且需要明确惩罚只是一种激励护理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积极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验和教训的共享,以加深当事人的印象,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

(3)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

患儿实施外科手术前后可能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按时下班,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护理人员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工作偏差而导致患儿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医疗事故。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弹性排班制度,以有力地保证护理人员正常的作息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4)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围手术期的患儿可出现各种紧急突况,需要加强临床全面监测工作,并且要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和疏漏,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要健全科室内的激励机制,针对工作尽心尽力、零偏差的护理人员,科室和院级领导要注重适当地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既可以勉励当事人继续认真工作,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针对围手术期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

3.判定标准

使用自制问卷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本问卷中共计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9分;不满意:得分<59分。

二、结果

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之后,本科室内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由原先的2名增加为12名;本科室内共计3名护士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以及院级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2011年的73%(73/100)上升至2013年的96%(96/100);且不存在护患纠纷。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6

我院儿科的护士有30名,其中年龄为20~46岁,20~24岁的有6名,25~30岁的有20名,30~40岁的有3名,而40岁以上的则有1名。平均年龄为(25.7±4.3)岁。其中本科毕业的有8名,大专毕业的有16名,中专毕业的有6名;有1位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有2位,有12例护师以及15位护士。只有1位护士有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均在5年左右。其中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副护士长分别有1位、1位以及3位。

1.2护理管理方法

1.2.1进行兼顾护士情感的管理

要做到兼顾护士情感的管理模式,首先要进行人性化的分工,尽量满足护士的要求:而在进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领导人员要做到管理观念上树立两个中心,一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就是以护士为中心;还要做到投入两份感情,一就是对患者的关爱,一就是对护士的关注;树立两个信念即只有有了合格的护士才会有合格的质量,另一个就是只有有了满意的护士才会存在满意的患者。护士长可以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既适合护士自身情况的工作也能使护士满意的工作,如责任护士必须由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强以及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必须过硬的护士来承担。再如在上午门诊需要输液的患者较多,此时应该安排1名静脉穿刺技术成熟并且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位刚毕业的护士进行配合,如此不仅可以顺利完成上午繁重的门诊输液工作,也可以让实习生有更多地静脉穿刺的实践机会,可使其穿刺的技术有所提高;护士长每天必须进行一次巡视病房,亲自看望每一位患者,尤其要对危重的患儿以及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进行重点的检查,重视护理的流程是否正常,倾听每个护士的心声,对每个护士的实际情况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对于护士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都要尽可能去满足。其次要关心护士的生活状况,对于有困难的护士给予帮助: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向护理部或者工会等报备,以便院领导可以及早慰问,使护士可以充分体会到领导对员工的关护,从而更加专心于护理服务工作。

1.2.2发挥护士的潜能

首先建立起护士的个人档案,护士长可以根据每个护士的个人档案来了解护士的基本情况,以及进行安排相应的工作;其次病房出现新的情况时,每个护士应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想法,在大会上进行讨论,最后经表决决定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士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使护士们可以支持每个对策或者制度的实施,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其可以尽心尽力地为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服务。

1.2.3重视护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首先要重视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的临床操作的训练,由于给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的难度较大,沟通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家属由于过于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而对护士的要求也随着增高,这造成护士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护士长应该重视并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为处理好护士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家属理解并配合护士的工作。其次护士长进行合理地安排护士值班可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也可以缓解护士的压力。再次护士长应该帮助患者知道护士学会释放压力,增强其压力的承受能力。1.3观察指标我院儿科自2013年年初开始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以来,截止到2014年初对2013年全体儿科护士进行考核,具体包括表扬信、患者满意度、投诉事件、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辞职的人数、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辞职的人数5项指标。并与2012年全年同种记录指标对比,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后其护理的质量和护理前对比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7

在医院药品管理当中,特别是品、毒性药品以及限制性药物的管理以及使用当中,潜藏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临床护士必须严格执行院内相关药品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给予保存以及使用,在临床使用药物期间要按照“三查八对”制度,仔细观察使用药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对临床医疗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保证相关设备功能良好,对于电源不通、临床操作不熟练以及零件老化等相关因素,造成临床医疗设备运转不良,耽误患儿的急救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患儿父母有权利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2治疗过程当中潜藏的风险

危重患病儿童特殊使用药物过程当中,要对患儿病情相关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以后要给予详细记录,对口头医嘱,临床护士需要重新复述一遍,等到临床医师确认无误以后,才可以执行医嘱,同时在救治完毕以后,马上给予详细记录。另外,临床护理人员在发现医嘱出现错误的时候,临床护士有权利拒绝按照相关医嘱进行操作,如果依然执行错误医嘱,给患儿带来严重后果的,临床医师以及护士要一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小儿科使用药物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以及体质量的相关特征,严格计算药物使用剂量,在计算的时候必须要仔细核对,切忌粗心大意,同时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在静脉输液过程当中,不可采取紫外线消毒,同时还要对输液情况进行巡视,以免液体滴空,并正确指导患儿根据医嘱服用药物。

1.3临床护理文件当中潜藏的风险

临床护理书写必须要对整个临床护理操作过程进行客观、真实的书写,是判断临床护理行为的及时性、正确性以及有效性的关键依据,具有相关法律效应。另外,在小儿科临床护理记录当中,必须要将患儿体温单、临床护理记录单以及医嘱单给予详细填写,同时给予妥善保存,如果丢失,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临床医疗护理当中知情权潜藏的护理风险

对患儿和其亲属的病情知情权应该给予尊重,因此,临床护士在操作的时候,必须要事先向患儿和其亲属作出解释,在征得患儿以及其亲属同意以后,才可以执行。

1.5生物污染潜藏的护理风险

临床护士会经常接触患儿的血液以及体液,而意外针刺在临床当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途径,部分通过体液以及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如梅毒、艾滋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主要通过意外针刺感染给临床护理人员。

2防范措施

2.1明确儿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小儿科护士长要全面负责整个科室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并组建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各种各样的临床护理风险信号给予掌握,并每个月组织召开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讲座,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当中潜藏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2.2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临床医护人员要识别自己科室的临床护理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出现过的相关临床护理风险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识别已经出现的临床护理风险问题,并制定一个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同时要给予全面落实。

2.3提高小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现如今,随着小儿科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及新兴技术的不断开展,临床护士需要不断提高相关业务能力,随时更新专业知识,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对患儿采取保障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使临床护理安全性得到保障。

2.4充分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

在整个临床护理当中,临床护士需要和患儿以及其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疾病治疗、方法、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详细介绍,同时要耐心倾听患儿的不适感觉,尊重患儿和其亲属,如果发生护理失误,要立即与患儿亲属进行沟通,以便获得患儿亲属的谅解,同时要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避免发生临床护理纠纷。

2.5规范临床护理书写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护理书写和医疗文书同步,要对患儿的整个临床护理过程给予详细和真实的记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查对,充分发挥小儿科的质量控制作用,小儿科护士长每隔7d要对临床护理文书给予审查,同时将其结果给予通报。2.6建立一个完善的干预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采取相对应的行政干预。对于小儿科新引进的临床仪器设备,要采取相关安全培训,进而使临床护理操作熟练性明显提高。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强制要求医院具备安全的环境以及条件,尽量使医疗设备造成损失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另外,医院还要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感染科医务人员要配备相关防护设备,同时每1个月组织大家进行防护知识讲座,进而使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8

选自2013年1~10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94例,将这9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94例患儿中有男患儿50例、女患儿44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3±1.2)岁。观察组47例患儿有男患儿30例、女患儿17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2±1.1)岁。对照组47例患儿有男患儿20例、女患儿27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6.4±1.3)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47例患儿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主要就是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按时用药提醒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47例患儿进行细节上的管理。具体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地讲解在针对于患儿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二是,做好与患儿的有效沟通。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对于打针吃药都非常畏惧,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儿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三是,进行护理操作上的管理,尤其是医学仪器设备的操作上需要做好正确规范,对于护理人员操作上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并且要求护理人员改正。另外,针对于一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还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患儿在护理中的安全,提高护理的质量。在临床护理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护理态度良好,与患儿及其家长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护理态度较好,与患儿及其家长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态度不好,与患儿及其家长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到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其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患儿疾病的良好康复。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细节管理的方法进行儿科的护理,细节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的管理方法,针对于儿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细节管理,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中,确保护理的安全。另外,细节管理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并且通过细化后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护理,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实现了自我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9

2结果

采用SWOT分析法对,儿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见表1);对两年的护理质量考核项目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两年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a)-0178-04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with indwelling needle

LIU Li1 CAI Shan-shan2 PENG Fei-yan2

1.Department of Nursing,People′s Hospital of Jiexi County in Jiexi City,Guangdong Province,Jiexi 515400;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of Jiexi County in Jiexi City,Guangdong Province,Jiexi 515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with indwelling needle.Methods A total of 180 children undergo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90 cas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while 90 cases after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Childr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based PDCA cycle theory.The retention time,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tention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8±3.45)h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7.96±4.62) h;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3% and 6.6% respectivly both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18.9% and 22.2%);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PDCA;Pediatric;Indwelling needle;Nursing management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拔管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标准》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72~96 h[9]。由于患儿自身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等原因,缩短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升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管理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87.96±4.62)h延长到(92.78±3.45)h,非计划拔管率由18.9%降低到3.3%,表明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留置针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与邓惠萍等[11-12]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PDCA循环理论实施留置针护理管理,提高护士的操作技术,通过对患儿家属及年长儿进行的护理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及年长儿的自我护理水平,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3.2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有效降低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广泛,但却存在相关并发症,如意外脱管、堵管、外渗、静脉炎等,给患儿带来了痛苦[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留置针护理后,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22.2%下降到6.6%,表明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留置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王艳菊等[15-16]的研究结果相似。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留置针护理管理,制定留置针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对护士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避免了由于护士操作不当引起的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出现。留置期间,通过PDCA循环管理小组监督,落实责任到个人,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处理。此外,加强对患儿家长及年长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留置针护理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3.3 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品质关系到医院医疗品质管理,是医疗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7]。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留置针护理管理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表明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李珍芬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实施PDCA循环理论的留置针护理管理,加强护士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增加了护患间的信任度。同时,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非划拔管率降低,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升护理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因此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杨芳,周慧,杜春萍.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J].华西医学,2011,26(1):149-151.

[2]侯燕,乔云丽,皮芳,等.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4):2204-2206.

[3]常艳芬,李晓庆.RCA分析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78-79.

[4]鞠青,左传同,于莉.PDCA环节质控管理在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2):124-126,131.

[5]郑小娟,刘彩虹,马丽凤.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36-38.

[6]吴庆彩,谭云娣,周敏卿.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3(10):150-152.

[7]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8]郑玉琴,杨燕清,陈小芬.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2):1975-1976.

[9]马娜,程娇新,李莉,等.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2):52-55.

[10]陈月香,朱俊清,彭晓红,等.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间与拔管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7):907-909.

[11]邓惠萍.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0):2793-2795.

[12]张芹芹,王晓芹,徐丹,等.PDCA循环法在延长小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2016,16(11):79-80.

[13]张静,何淑贞,靳爱红,等.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12):1533-1534.

[14]孔凡平.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530-1531.

[15]王艳菊,费艳,魏笑,等.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100-101.

[16]邱梅,张华.PDCA循环护理对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72-3773.

儿科护理管理论文例11

由于儿科患者比较年幼,很难准确而又清晰地表述身体的感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进而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1]。在此状况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84例患儿提供安全管理服务,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4例患儿,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3例,年龄为3个月~12岁,平均(6.25±1.29)岁。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9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91±1.42)岁,对照组92例,包括男性4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3±1.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为其提供基础服务,实时观察与分析患儿疾病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外,然后再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安全管理评分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2]。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94.3±3.9)分,高于对照组的(72.1±4.2)分;且实验组发生护患纠纷2例(2.2%),对照组9例(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非常满意49例,满意40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43例,不满意11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儿的身心健康,使其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需要儿科的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都必须要充分重视护理安全,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医院不仅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要努力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努力提升护理技巧与护理水平,进而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医院自身也要为患儿提供安全、良好的住院环境,做好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患儿的家属也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也可以掌握应对风险的措施[4]。只有从各个方面充分重视儿科护理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并充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进而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促进患儿的身体更快康复[5]。我们研究发现,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王月儿对120例患儿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6.9%,护理纠纷发生率仅3.3%,优于对照组[6]。王芳研究发现,为观察组患儿提供风险管理,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患儿家长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满意度达98.2%,优于常规护理组[7]。施建文也发现为患儿提供安全管理,其护理综合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8]。总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地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评分,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玲 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郭岚.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055-2056.

[3]徐金霞,王雪兰,华祯.儿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203-1204.

[4]徐丽文,李文华.小儿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64.

[5]靳英红.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