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3 17:31:02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例1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但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势微,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正迅速消逝。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我们应该醒悟: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需要保护。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本课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6个种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交流展示价值延伸的研究学习。由于我校高一70%的学生住在广州市郊,活动中我倡导让学生接触、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进行调查。加强他们热爱以及继承我国民间美术本土文化的信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自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wWW.133229.cOM从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鉴赏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体验发现的愉悦。本节课将从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三个教学环节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是对一个人的将来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阶段。正是青少年学习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法的时期,他们通过简单的象征性概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影响需要结构的因素之一,就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的特点,引导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卓越的文化修养,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的美感中提炼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②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与图案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艺术的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③了解中国第一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讯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民族艺术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五、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六、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由美术课代表、语文课代表、电教课代表负责组合人员。

2、各组负责搜集整理相关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教室版面上,营造出直观的中国民俗文化氛围。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应该是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

师:经过搜集素材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三)展示调查报告。师:通过每个小组课外的调查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6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汇报你们有何收获吧?(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员畅谈、一位播放背景)。

生:分别播放6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高一(7)班民间美术调查小组人员:

第一组:年画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梁世恒)、解说员(莫甄文)

第二组:民间玩具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陈小龙)、解说员(何颖)

第三组:民间剪纸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刘启锐)、解说员(吴思韵)

第四组:民间风筝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曹淑君)、解说员(何颖)

第五组:民间刺绣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张坳敏)、解说员(黄泳军)

第六组:民间编织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马家辉)、解说员(黄建莹)

1、年画组。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组。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3、剪纸组。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4、风筝组〈5〉刺绣组〈6〉编织组(详略)。

八、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

1、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5、小结让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6、展示教师课件。

九、鉴赏拓展

师:视频播新闻片段: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已积极举行了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

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生: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师:我国民间剪纸中的图形集中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同学们从尝试制作剪纸中感受一下民间美术的寓意性语言、阴阳表现形式的体会。

生:略。

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民间美术论文例2

古代先民之所以选择莲花作为崇拜对象,是于它的抽象塑形有着根本联系的,并非只是一味附会于与女阴相似。自乡土性装饰的语义张曲如朱小刚然界中的莲花或者荷花植物生长在养育万物的水中,珠盘一般的荷叶托负着鲜艳的花瓣,茎叶瓣共同组成了一种丰满的造型。与其他事物一样,莲花被这种追寻安逸的心理所摄入,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了抽象。然而,昙花一现的残酷现实使得人类在潜意识中必须为这种安定寻找到永恒。于是,以盛开的莲花作为范本,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几何形组合出它的抽象形式,并且铭刻在各种器物上,以企求对变化动荡的摆脱。在许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中,我们会发现这种抽象图案的踪影。真正让这种抽象图形传承至今的原因并非是女阴崇拜、佛教化生说或者是儒家的清雅高致论调,民间百姓不会去注意这些哲理深奥的东西。在民间的传播最终还是因为抽象图案的感性理由,在视觉上传达了一种安逸平和、幸福圆满的心理欲望。后世民间艺术随着与社会其他意识形态的融合,出现了“莲生贵子”的说法,这只是一种表面文化传播的模式,其深层内涵还是抽象冲动的一脉相承。与莲花图案相比,河南淮阳“泥泥狗”身上的图案造型以一种形和意的抽象表达寻求永生的必然之情,从而在泥玩具身上表现为一种抽象冲动的心理。至于“泥泥狗”与人祖伏羲的渊源,以及女娲造人与它的关系,都只不过是文献和传说的牵强附会。

河南淮阳民间泥玩具人祖猴的造型简单,削尖的头部与圆柱形的躯干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廓,四肢依靠图案与色彩来划分,而满饰纹样是这类泥玩具的总体风格。按照“抽象风格”的原则来解释:锯齿纹路是类似毛发状物的概括,这是出于将繁杂的动物毛发纳入一种秩序的要求;圆点纹,是肌肉或水果的几何形状。现实中的物质容易衰败或腐烂,艺术中的抽象表现将这些运动的物象定格在几何图形中,从此运动着的成为静止,消逝的变为永恒,而这些意志只能体现在人类的审美意图中。人祖猴的起源无从证实,这些装饰图案或许是解答疑惑的关键。人祖猴身上的装饰来源于原始文明的遗痕,是原始人类在自然的变动中寻求安定的心理表现,即“抽象冲动”的产物。远古时代,人类的早期意识处于萌芽状态,无法对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神秘感与恐惧感将主体自身的寄托完全“移入”到一个未知的却又具有绝对权威的“物格化”自然中。人类开始借助艺术的力量来与这种感觉抗衡,抽象风格是这种审美愉悦的表现模式,在无机物或结晶质中体味永恒与超脱的精神,审美愉悦诞生了。人类创造了宗教与巫术,这些精神的寄托同样是意志的显现,有趣的是,教义与物质媒介的合二为一。民间传统泥玩具同泥塑艺术一样具备了传达宗教或占卜巫筮概念的功能,并在世代传承中将风俗与禁忌、礼制与宗法等内容深深植根于艺术语言之中,成为宣扬教义的载体。抽象风格与审美移情赋予它们的审美价值在历史中体现出艺术意志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抽象冲动原则只有在综合了心理学和艺术风格学的知识后,才能够显示出内在的逻辑,这要比相信神话和传说更具有实证理论意义。

二民艺审美意象的建立———移情

移情说美学,曾经是西方19世纪美学盛极一时的观点。代表人立普斯将之阐述为:审美享受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也就是在一个与自我完全不同的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的一种审美体验。这到是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不谋而合。移情意象并非是简单地将中西美学术语叠加在一起,而是出于它们共同作用在一个艺术本体的角度。客观化自我审美经验与意象性审美建构都触及到艺术本体的问题,即艺术的本质目的是生源于人的心理需要。在民间艺术审美过程中,群体共同进行某种意向性审美活动时,是无差别的心理愉悦发端。前文叙及的“五丝哨”民间玩具,是审美客体与主体共同的审美立象中取得一致的艺术意志。五色丝线不但是造型与色彩给予的美的观照,而且还代表了攘除鬼怪、避瘟保佑的俗信理念。此时,客体所寓于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完全代表了审美主体的自我化意象。在完成这一移情化审美意识中,主体与客体达到了某种相互融合的境界。民间大众的审美情趣与民俗信仰共同作用,产生了不同于任何艺术形式的审美观照。同时,作为“物”的人格化体现,民艺品加速了这种情趣与信仰融合的知觉体验,二者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中达成了意向性审美知觉,意象产生于这种“知”与“觉”的互为渗透间。这种移情意象的审美体验或许从更深层、更本质的层面对艺术与艺术品进行了概括。在自然体系中,众多的民艺品与它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完成了一段“移入”和“感兴”的审美意象过程。同时在考察民居文化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居住空间理想的功能划分,同时具有着宗法严正的礼教意识。上述几个问题只是浩瀚的民间艺术中某些典型,众多的民艺品都是从装饰到内容充分蕴涵着某种意味。总而言之,由民间艺术的绝对意志生息出来的两极:移情意象与抽象冲动,属于艺术逻辑分类的概念范畴。在分属于它们各个部类中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以一种客观化形态归属,但又各自表现出审美体验与审美心理共同作用下分离的特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这些分类原则的绝对理念。除此之外,两大部类中的分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它们只是作为理念的表现在主观上进行的集合或隔离。一种民艺品可以同时具有两大部类的共同属性,而每一大部类也可以同时具有自己概念的同一个表象,这是逻辑分类不同于自然分类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这样的方法论永远是辨证的统一,自上而下的逻辑演绎存在着共性与联系,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工艺的移情美感

柳宗悦在谈及民艺的分类原则时认为:“民艺学是以造型学中工艺的部类为对象的。”柳宗悦将工艺分为了贵族工艺、个体工艺、手工艺和机械工艺四个类别,指出所谓的民艺就是手工艺的集中表现。通过民艺学的逻辑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出手艺其实存在于移情过程之中,是民间匠作把经验与审美过程“移入”创作作品和使用作品的意向体之中,形成了内涵丰厚的民间艺术符号。民间蓝印花布是中国手工艺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广泛流传,其魅力在于那满饰的图案。蓝印花布的装饰图案多采用花卉鸟虫形象,利用“刮板”贴放“防染浆料”,再将布入染缸上色,形成蓝底白花的装饰风格。特殊的技艺赋予蓝印花布个性的表现,其装饰在抽象与写实之间,利用重复、均衡、对称等装饰手法描绘了具有民俗象征视觉含义的艺术形象。蓝印花布的图案化工艺手段以抽象的模式将自然属性特征进行抽象再现,放射状结晶质的形态并非完全局限于纯几何风格,其中融会了民间审美趋向的地域乡土性风格。通过蓝印花布工艺的分析可以看出,风格的形成在技艺与想象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截取自然属性的抽象工艺模式为手段,充分表现出审美主体在造型语言中是如何表达其艺术意志的。作为民间服饰品类的蓝印花布,或者我们以前论述的民间玩具、剪纸、建筑等民艺品类,在相同的艺术母题中表现出个性的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与审美主体的移情活动紧密相连,以美的特征的再现形态表达了创造力与想象力与自然相抗衡的意志。

民间美术论文例3

民间美术的作者大多是成人而不是儿童,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广泛而鲜明的稚拙特征呢?这是因为:第一,非专业性。民间美术的作者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即使像木版年画、皮影、陶瓷(区别于宫廷用品)等具有专业作坊性质的品种,也是下层劳动者的一种副业。由于农业生产和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进行十分精制的、费时费料的制作,只能采用身边廉价的材料,以很快的速度制作,因此不可能拥有玉雕、牙雕之类的高贵材料和悠闲的情致。在全民性的制作活动中,老百姓的作品不是按专业训练的技术来“正确地”描绘出事物的比例、结构,而是写其大意,表现出不准确、不合比例、粗疏等特点。第二,自娱性。普通老百姓创作民间艺术品时,不是强制性的劳动,而是表达理想愿望、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具有自娱性。人们按自己的想象即兴制造,随意性强,自由度大,不受别人的限制,结果就有了如儿童画般的异想天开的趣味。第三,传承性。由于民间美术创作者世代集体传承的程式是在很久以前就定型了的,他们世世代代继承着这种程式,并且在这种程式的教育下形成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历代新的创造也是在这种浑沌结构的造型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历代民间美术作品总是透露出生命初期的蓬勃和天真。第四,表意性。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他们不追求写实与模仿的逼真,而是注重表达意义。出于表意符号性的目的,他们有意识地突出表意需要强调的部分,而缩小、简化表意不需要强调的部分。这样就使物象失去了本身形态的自然比例结构,而造成不和谐——儿童画般的稚气。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合目的性的实践在斗争过程中已确定地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客体现实作为敌对力量已成为缺乏存在根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摆弄的存在……这种失去存在根据的存在,自然暴露出它内容的空虚,暴露出它的违反规律性,实质上成了假的、可笑的形式。”这就是说,在这个斗争中,善以假的外在形态战胜了恶的真实(规律性),从而体现了善战胜恶的人民理想,体现了善战胜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规律,暴露了恶的真——局部的、暂时的现实规律实为违反本质规律的假与丑。曹雪芹的诗句极恰当地体现这个善的胜利:“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滑稽的审美效应和美学价值,也是一切艺术假定性的美学基础。

滑稽在民间美术中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按中国美学术语的格式,可将滑稽称为“谐趣”,即谐谑之美。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善(目的性)压倒真(规律性),而构成了象征、写意、主宰万物的自由。凡属比例、结构的失调,都可以造成滑稽的审美感受。如《西游记》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具有滑稽性,而唐僧因其是正常人体而无滑稽性。河南太昊庙会上传统的人祖(猴头人身)、动物头人身的十二生肖等都是滑稽造型。这其实就是一切建立在艺术假定性上的美的生命和价值的根本依据。民间许多石刻人物的头部都特大,表情鲜明,而身躯特别是下肢很小。民间艺人为了突出强调人的表情,为了传达所想表现的谐谑趣味,也为了适应石料形状的局限,创造出这种不合比例的生动活泼的造型,获得了打破人体比例和谐的平衡而具有的生机蓬勃的运动感。

民间美术与悲观无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祝愿生命繁荣,以千百种方式歌颂生命,表现生的欢乐,赞美生的神奇。民间美术保持了人类童年时代涉世未深的勇敢与雄心,它那超自然形态、超客观逻辑的综合造型,正是人类主宰万物、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的理想的展现。

民间美术论文例4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是在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的综合静态艺术基础上,加上舞蹈、表演等动态造型艺术的展示过程。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经由民间艺人予以融合与创新,成为表演和观看、制作和操作的综合造型艺术,人的参与使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变得更加有活力。

一、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样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形态随意、自由,并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准则,综合起来却离不开这几个方面:创意式、对称式、散点式、意象式、时空交错式。

1.创意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在一定程式的基础上,以随意性强为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构图创意无限。艺人们的构图技能,没有经过正规的写生训练,多是以心记口授的方法代代相传,因而在形象造型上有着程式化的口诀。如表现人物高度和体形的有“立七坐五盘三半”、“文胸武肚”;表现人物体态的有“男熊背女蜂腰”;表现动物的有“马嘴戥子形,牛嘴包天下”。然而具体到作品创作时,凭借手的感觉,以艺人对故事人物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奇思妙想创作而出。由于艺人个体的审美差异,附带上地域文化色彩,方产生出形态各异的造型样式。

例如福建的江家走老艺人在创作媒婆这个角色时,认为媒婆的工作是东家走、西家串,免不了要劳累上火而头疼,所以在偶人头部的太阳穴处给予特别设计,将日常人们用来止痛的膏药贴在此处,别出心裁的设计将媒婆的职业特殊和辛酸跃出造型之外,以喜剧的效果使观众产生怜悯之心。

2.对称式

民间艺术创作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就是对称。

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轻松愉快的心理反应,它给一个形注入平衡、匀称的特征,从而使观看者身体的两半的神经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满足了眼动和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1](p119)对称构图是图形中最古老的构图方式,大量运用在皮影、面具、风筝、灯彩等形式中,使形象稳重大方,完美和谐,传达了民间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风筝、风转轮一类的手工纸扎制品,它们大都要顾及作品的各个角度的观察方向,有的还要考虑使用时候的效果,因而创制手法、形象结构都极为丰富。对称式造型又可分为“对称式外张”和“对称式内敛”,即离心式和向心式对称造型。

图1是一组社火脸谱,在勺状的木料上刻画面部造型,夸张面部结构,添加多种设计元素和吉祥图案进行组合,形成对称的构图,正中画上祥瑞符号,在这个意味长寿的马勺脸谱上,两边对称地画有莲蓬,寓意多子,头顶眉心处是寿桃造型,桃的中央是图1篆字的“寿”头。整体上看,马勺社火脸谱是把人们的美好愿望用象征组成的符号布置在这个载体的周围,形成圆满均衡的构图,将祥瑞的信息传达给祝愿对象———人。这种构图大多分布在风筝和灯画造型里,以表现场面和情节性内容,特别是在以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为题材的美术品中,虽然有人物关系,有场面,但是布局却是按中心与四周均衡的方式来构图,周围总是填满了各种象征性的符号来装饰,一方面表达多种的意念,一方面在构图上体现圆满、丰富的审美理想。[2](p70)3.散点式散点式构图是以平面展开的形式表现三维的效果,它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人的视点要围绕对象运转,因而能够对对象的侧面及背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皮影造型是在平面材质上追求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这种空间效果不是通过远近、虚实的假象空间和幻觉空间表现的,而是要让观众的眼睛自己调节分析选中的形态,归纳出大概的结构关系,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例如桌子的造型并不是今天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而是距视线最近的桌沿最小,远处的桌沿变大。这种近小远大的结构关系需要观者将平视的目光抬高,才能找到平衡;殿宇的表现手法是环行展开式,将屋脊和装饰一一展现,而正常平视时看不到屋宇上面的构造;椅子是侧向3/4摆放,人物面部虽然正侧但是腰部已经转向了7分侧,人物坐在椅上的就形成了矛盾关系,却没有引起视觉上的不合理。这是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审美原则的体现,观者可平视、仰观、俯视、侧看均是合情合理的。

4.意象式

《周易》所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即将客观世界的“象”反映到人脑,经过思维过程再创造出“形象”。大凡能够表示福禄寿喜等祥瑞的植物、动物、纹样均可作为意象构图任意增减,如根据梅兰竹菊虽生长于不同季节,但都具有高洁的品质意象,与花瓶配置一起组成画面来代表四季平安兼有品格的象征,旁边还可以任意搭配上一些八宝图案组成富贵吉祥之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在物与意象的关系上是以切身感性与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将意的表达游于物外,要求主体要长期观察偶然得之,就是要具有审美的能动自觉才能有创造自由,创意出有意味的形象。如果沉溺于物象不能自拔,那么创作思想易被物象所奴役,而逃不出原始物象的窠臼。这种构图方式符合荀子提出的观点:审美主体要“重己役物”,而不要“己为物役”。民间造型不追求“形似”,而力求传神的构图思想与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两首》之一)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得益于中国画的精神。

5.时空交错构式

自由时空的造型方式,以写意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表达某种意义,可以将形象所代表的意义作为符号尽情组合,使图形处于的矛盾空间状态,将不同视觉元素同处一个环境之中,并从多角度去理解几组不同事物。

例如皮影人物的侧面头像上画着正面的双眼;社火脸谱中面部基本造型和象征吉祥的符号会同时描画在脸部;在厅堂挂的宫灯上绘有竹、菊、瓶,表示竹报平安、居安;蝙蝠风筝上,会加上寿桃和祥云,表示福寿、祥瑞;这里蝙蝠夜间出行,桃是在夏季结果,云是白天才有,将其所代表意义的目的进行嫁接组织在一起,皆无时空的束缚。这种时空交错的“平面”表现,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是通过对物象之间的意象联系和感性理解来解决多维感受。

民间工匠常常利用时空交错的构图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局限,以获得精神自由,在创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去改造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创造着理想化的形象。可以看出,人类以万物之灵的自信,有着主宰自然万物的自由,可以创造万物,可以驱使神鬼,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将百兽之王的狮子变成可爱的形象,可以将四季果蔬纳于一堂,这些非写实形态展现了人类改变世界的理想和无法实现时的心灵慰藉。劳动人民在贫苦的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满足。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是劳动人民的艺术,也只有在充满希望和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创造力。

总之,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以其静态的造型结构传达了平面到立体的综合形态,以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审美传递着民间文化和信息,是与民俗与民间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无论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工业文明如何发达,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二、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的动态造型表现是借助与静态形象结合着的唱腔、乐曲、表演等动态

形式来传达审美情感,通过“动态造型”的特长来表现人类精神体验的一种形式。是瞬间的、稍纵即逝的形体造型艺术的延伸,它能够通过表演中形体造型和连贯的动态表现现实生活。在凝重的或轻快的节奏中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民间美术综合造型的动态造型是表述人类心灵的“动态语言”,这里包含生命、情感、运动和情绪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任何其他民族艺术形式难以模仿的。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中的装饰性图案按照本民族的视觉逻辑,通过色彩和线条规律激发动态造型的联想,再现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缺乏对民族情感的深切体验,也就无法去体味动态造型的深层内涵。动态审美特征中所具有的象征性、空间假定性、细节逼真性、夸张性和程式性都是具有一定符号性的语汇,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和艺术体现。

在综合造型的动态运动中,象征性模式是借助一定寓意形式来表达造型特指的表意方式。综合造型完成了静态的表意功能之后,其内在的因素和形象刻画会在运动过程中继续再现,由民间艺术家经过丰富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加工,通过隐喻、暗喻、拟人化、符号化、写意、对比等具体象征方式进行语言和肢体表达,使内容充满“意味性”,这些增强美感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想象,当观者通过联想寻找到某一层意义时,会因与象征本义契合而获得心灵愉悦感。

傩的象征意味不仅体现在面具形式,还以角色的形体动作、装束等形式象征人类某个阶段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傩祭仪式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意。在傩文化背景下,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要遵守其约定俗成的清规戒律。如制作面具完毕不能马上投入使用,要先举行开光的宗教仪式,目的是为了赋予木制面具以生命,使它们从木制品演化为神的象征;摆放面具要用专门的箱柜收藏,取用面具之前要有开箱仪式;演出结束后,仍需举行封箱仪式,这些古老而固执的仪式,正是傩戏及其面具所具有的象征色彩。又如戏曲人物中生、旦、净、丑的面部造型,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塑造人物性格,将人物性格以剽悍、狰狞、威武、深沉、狂傲、奸诈、滑稽、正直、刚烈、慈祥等造型形态来代替语言功能,使人物一出场就兼具象征意味。通过动态造型的象征和模拟使观众在欣赏剽悍狰狞和细润纤柔之美的同时品味民间艺术之美。

空间假定性

空间假定性是戏曲中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戏曲表演中,由于场景限制,不能随时更换背景,或背景不能充分展示表演所需的场景,频繁更换场景会使观众厌烦,所以设计一系列假定动作来配合假定场景,延展了观众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而舞台化的动作加深了表演的真实性和观赏性。木偶戏和皮影戏吸收继承了戏曲的高度假定性这一艺术特色,在空间中虚拟场景,借助表演使观者去想象。如一个圆场可代表千万里路,拿上一根马鞭上下一挥,绕场一周,千万里即可在瞬间完成;一次上下场则象征数十载。这其间场景的转换过程在观者的大脑中已进行了加工和完成,不需要文字或特意表述。而皮影戏中腾云驾雾的场景,只需在人物脚下放一朵祥云便可意会。这种依靠形体的假定动作和引导,使舞台表演的有限空间在人脑中无限拓展和联想,丰富了动态造型的艺术表达。

逼真性

逼真性在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中是通过模仿人或动物等形象的姿态、造型传达一定的情节和内容,有助于艺术表达的深度。舞台表演常常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木偶和皮影戏中所模仿的人物形象和形体动作同样具有表现力量。他们的整体特点是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夸张与写实融于一体,力求逼真地表现细节。如“脱衣”“喷火”“缩颈”“脱帽”“斟酒”等生活细节,强化人物形象的表演,既真切又夸张有趣。如木偶中人物持一条马鞭在舞台上时缓时急地走动如同骑马在旷野中,常常给观众一种特殊的美感与。

从木偶发展的历史分析,木偶表演实际是以追求酷似人的表演为目标。自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奴隶殉葬的习俗产生陶俑;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1年)开始出现供人娱乐的乐俑;而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乐俑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出现了技艺精湛、模仿人的歌舞杂技表演的木偶戏———“水转百戏”,它利用水流的力量,使木偶能在水力推动下表演击鼓、吹箫、掷剑、倒立等节目。

这种“水转百戏”其实是直接模仿西汉时代由人表演的歌舞、杂技之类的“百戏”。由此可见,木偶表演先是模仿了人的表演动作,然后才随着人戏表演的成熟,采纳人戏的因素而形成独特的木偶戏。

民间灯彩有观赏灯彩和表演灯彩之分。表演灯彩中有龙灯、狮子灯,蛇灯、鲤鱼灯、蚌壳灯、跑马灯、茶灯、花篮灯、彩莲船等,主要是配合灯彩的舞蹈、小品,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欢度元宵佳节。如狮舞,因为常和人们观赏灯彩时同时进行表演,所以往往叫做狮子灯。这是一种以人来扮兽的古老艺术形式。狮舞中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作大狮子,一个人钻进狮头里,双手托狮头,另一人藏于其后,两人身上披着用黄麻做毛的布制外套,还有一人扮武士,手持彩球逗引。如今,舞狮的技术和难度大大提高增加了游灯会的看点。狮舞分文狮和武狮两种表演形式,文狮表演着重刻画表情,动作细腻诙谐,以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憨态十足的动作突出表现狮子温驯可爱的拟人神态;武狮表演以武功技巧着重表现其勇猛和威武的性格,动作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表现狮子好动、敏捷的形象特征。文狮和武狮分别从柔和刚两方面模仿狮子的动作,将人类的喜好渗透到狮子的表演造型之中。[3](p53)

动作性动作是一种肢体语言,利用形体动态来转述内心情绪和个性是民间美术的又一基本特征。木偶和皮影的动作因为都要人工利用线、杆等工具操作,所以在空中所划的动作是十分简单的直线或曲线,而相对于人的表演有些机械。木偶和皮影以高超的技术模仿人物在生活中一定性格所特有的动作时,会借助于戏曲的动作造型加强和弥补这种机械性,来强化观众对角色的判断能力。如皮影中羽毛在空中急速划过,其演出的效果则是狂风吹过的痕迹。通过动作亦能进行细节描写,可以细腻地刻画反面人物做贼心虚、疑神疑鬼、忽惊忽喜等神态,以及正面人物刚直不阿、豪爽英勇等气度。如皮影中人物走来走去则是心神不宁的表现。还可以利用武将头上翎子前后摆动的造型,将其雄姿英发的风貌展现出来。

程式性

戏剧中的表演造型主要特征是程式性,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使人物外部形象有一定规律可循。

面具、脸谱、皮影、木偶等造型都具有表演的功能,人物造型互相借鉴、模仿,形成一定的差异性与共性。

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按照出场造型基本可以知道人物的好坏和命运,并调动观众的想象力,随剧情的发展不断加深这种认识,人物性格除了剧情的要求外还得到再次塑造。例如花脸和红脸角色同时上场,人们首先联想到红脸是好人,并随剧情发展为红脸角色或忧或喜。

总之,民间美术综合造型都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并在具有生趣和神采的意象中抒发民俗情结。

民间艺人无拘束的自由创作,从自然意趣和幻想中得到造型形态,从而满足劳动人民观赏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民间美术论文例5

继原始美术之后,延续最长,涉及面最广,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所享用的就是民间美术。社会整体文化研究和艺术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使现代文化观念趋向多维发展,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我国的民间美术创造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格局的制约。传统的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与整个民间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归根结底在于对“善”的追求。“善”的转换隐身含义又有吉祥、幸福、美满,这类含义在古代观念中又是合道理、惬于意的,故“美”和“善”有互训关系。善还被承载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特别在孔子那里,美与善是统一的,善是更根本的东西,并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自始就注重对人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强调合于意的幸福感受,这都是合于人的生命功利目的的善的内容。中国民间美术十分注重物品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并将此作为美与丑的标准之一。这种审美标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人伦道德的一种推崇。民间美术创造则主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表达方面。例如,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祥瑞题材,表现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大部分内容都是吉祥、富贵、求生、辟邪等,这关系到人生的现实。用一种寓意性的物来表现这种理想。

这种寓意、象征、符号性的表现手法当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产物。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当时的社会结构,人口比例自然经济以及“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性质与特点。我们从民间作品中,可以领悟到广大劳动者的审美心态,感受到朴素的劳动感情,乐观的精神生活,美好的理想追求以及除恶扬善,辟邪扶正,全和圆满,祈求丰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等民间美术中永和不变的主题。它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自始至终完整地保持着以往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功利性,实际上多是生活对民间美术的规定,生产、生活的目的和要求是民间美术创作在文化上和艺术风格上的主导力量,必然地给民间美术的创造深深地打上功利性的烙印。

民间美术风格、语言的质朴,率真是民间美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永恒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民间美术的内容形式上,同时更重要地表现在内在的精神方面,及创造主体内在人格的朴实无华。从民间美术品的材料选择来看,多是低廉朴素的自然物质,外表看来粗糙不精,但在创制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包含了民众对材料的认识和开发利用。使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的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规律的态度也是民间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使然。民间美术的加工制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就是民间美术的纯真、自然、稚拙的品格,是民间美术创造主、客两忘的境界,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民众质朴、纯真的心灵是民间美术风格形式质朴特征的决定因素和内在根源。民间美术这种质朴率真的淳风之美,张道一先生将其总结为八个字,内容形式上的“真、全、艳、健”和风格特色上的“粗、俗、野、土”。这种总结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它反映的是作品内外的和谐统一,形式的单纯,感情的真诚,因而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民间美术论文例6

二、岭南民间文化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

既然在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以及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是那么的具有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呢?怎样才能让岭南民间艺术文化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贡献呢?

(一)岭南服饰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服饰独具特色,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具有岭南风情,还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岭南地区中服装文化的代表是瑶族和壮族的服饰。它们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装点各种金银首饰。在进行第四单元———静物画构图与色彩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首先可以教授同学们画静物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岭南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画静物画可以画人体模特,也可以画一些物品。老师可以收集具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是一些木屐让同学们作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可以指导同学们认真领会画岭南服饰的真髓、岭南服饰的颜色搭配和意义。红色表达了岭南人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热情好客的性格,金银首饰的搭配展现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子女的祝福。木屐更多地为老一辈男士使用的鞋子。木屐看似不够严肃雅观,但是木屐展现了岭南人士的包容性。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就教授同学们观察服饰和设计服饰,这不仅会增加同学们对岭南服饰的认同,也教会了同学们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教会同学们画静物图的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

(二)岭南建筑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朵奇葩。岭南建筑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习惯和建筑资料,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向世界优秀建筑学习,取长补短,体现了岭南人士的积极好学。岭南建筑的代表是开平碉楼、瑶寨和西关大屋以及岭南民居。在初中美术老师教授“源于自然的启示”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把岭南建筑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岭南地区的自然气候是夏季炎热,且长年多雨。而且在古代,这里的自然没有得到开发,野兽出没。到了清朝末期和战争时期,这里又土匪猖獗。所以,岭南的建筑以坚固的堡垒和圆形的寨子为主要建筑风格,为的是团结协作。岭南民间小居的房屋大都是向下的三角形,为的就是顺利排走雨水。那么,初中美术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作建筑画时,可以启发大家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启示以及人文风情学会设计建筑。如西关大屋多狭长为的就是通风,在美术设计上,任何美术作品它都要展现人文风貌。所以,岭南建筑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提供很多很好的参照物。

(三)岭南食物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食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粤菜。粤菜的核心就是清谈,以及老火靓汤。众所周知,一桌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把“色”放在第一位,可见颜色的搭配、形状的摆设对于菜的重要性。初中美术已经开始学习对颜色冷暖色调的搭配以及形状的设计。所以,把岭南食物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说是绝妙的。粤菜的卤味,外形金红油亮,色泽明快,可以做成特色拼盘,也可单独成为一道看家菜。卤味能为菜肴添辉添色。在初中美术所学习的———发现与创造中,老师就可以很好地把岭南食物和食物器皿的设计融入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课堂上,老师放映粤菜,让同学们找出它们色泽搭配的奥妙和形状摆设的特点,然后自己用画笔创造一盘食物。注意运用颜色和形状,在设计器皿时还有注意它和菜肴搭配的和谐性。由此可见,岭南食物对于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民间美术论文例7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民间美术论文例8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民间美术论文例9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二、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民间美术论文例10

二、高校民间美术课市场的开发

1.设定目标和计划

高校根据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教学拓展,把民间美术课程作为高校美术专业中的一门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完成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同时也吸收传统艺术的文化背景,并掌握民间美术的构成、造型、色彩等艺术规律;不仅提高学生的民间美术审美素质,而且可以将民间美术语言吸收、拓展到自己所学的其他专业内容之中。在课程教学中完成的作品都是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中的表现使民间美术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再现。

2.具体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在这一个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了两个主题:一是选取晋商大院中的砖雕艺术形式为主题,通过对传统图案和工艺的吸收,借助陶艺完成作品;二是传统的皮画工艺制作,在简单商品的基础上拓展皮画制作的各种可行性。确定好主题后,开始实地考察、选取资料,在收集大量资料、选取可制作的内容后,开始产品的具体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传统图案的理解和文化涵义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程序。

3.与自己专业课配套衔接

开发出产品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所学的知识,还专门为产品设计了一套包装,这样不仅完成了产品本身的开发,而且完善了产品后期的包装,对所学专业也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使得原来概念性的作业有了实际性的应用功能,检验了学生的专业学识。为使自己的包装和商品很好地结合,课题组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层的人员进行了回卷调查和访谈,以寻找一种共性的、大众都可接受的审美样式。

4.市场开发

民间美术论文例11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个性。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方法通常不受透视、比例等因素的束缚,讲究在无拘无束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秩序与韵律,作品形式独特和充满动势,足具神韵。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创作的构图特点与西方美术的焦点透视不同,与本国的散点透视也不尽相同,民间美术大多采用多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进行创作。创作的物象以不同方向表现在作品的画面中,趣味横生。在民间美术的构图形式中,也会常出现不同时空的状态并置在同一画面中,突破了的空间范围和自然逻辑思维,灵活多变,随意的表达到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形象表现,这种构图方法值得我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二、民间美术元素的造型特征上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民间美术的图形追求圆满,构图充实,造型方式独特,对现代平面设计中有着独特的借鉴和吸收作用。1.完美性造型。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观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在美术作品的造型中通常体现完满性,例如美术作品中常见的人物或动物形象,无论是正面正面造型还是侧面造型,都将双手、双腿、双耳一齐展现在画面上,为了强调完整性侧面的身体的面部却是以正面的形式出现的。2.概括性造型。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过程是人民大众千百年对图形素材成千上万次的观察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的过程。经过反复的体验事物形象的形式美,将自然事物的形象提炼、概括,高度归纳出的艺术形象,极具抽象和含蓄的美感。3.抽象性造型。抽象性造型手法主要体现在民间美术中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中,有的是纯几何形式的造型,有的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抽象表现出其典型特征。这些抽象造型极其简化却不会脱离客观对象的形态。4.联想式造型。在民间美术中,常常利用具体的事物引发人们的不同的心里感受来表现相似的思想。如抓鸡娃娃是抽象的繁衍生命的形象、石播表示多子,以鹤、龟表示长寿又以并蹄莲比喻夫妇恩爱。

三、民间美术的色彩上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民间美术色彩历经千百年的世代相传,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平面设计师喜欢先用色彩來先吸引观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进其注意力,传达出要传达的信息。民间美术作者的色彩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现代平面设计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四、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平面设计应努力把民间美术作品的图形语言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之中,并且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断吸取民间美术艺术的精华,创新求异。此外,在平面设计的造型上可借鉴传统民间美术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形态的表达方法,注重创作中情感的抒发;在平面设计中,在借用传统民间美术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对其重新创造用于表达某种情感诉求。平面设计还可借鉴民间美术元素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与沟通,形成能够打动人的作品。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对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形、神、意、色合理借鉴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