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3 09:46:15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1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用来表现民俗文化、民俗生活的造型艺术,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其使用对象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宫廷工艺美术而言的;从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现代工艺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逐渐进入了很多艺术院校的课堂,不仅丰富、完善了原有的美术教育体系,对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文化创作的主体看,传统文化通常涵盖三个方面,即宫廷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其中,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一直作为所谓的“正统文化”被历代官方重视,如,在古代艺术史、美术史上,我们常见到的就是这种现象。民间文化是社会普遍文化,孕育了宫廷文化、文人文化,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社会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造型艺术,是广大群众物质创造活动的结果、智慧的结晶。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一些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正在迅速消失。而部分缺乏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滋润的年轻人,追逐时尚的潮流和物欲的满足,对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知和认同,甚至排斥传统,其心灵状态和生存意义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抢救、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民间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寻求文化根基。高校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而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需要从专业建设方向上确立一个长远的保护机制,通过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保护、传承人才。设计艺术学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无论是就学科建设的时间看,还是就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看,都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所以,为早日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改革发展。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规划的制订、专业方向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实践环节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一系列内容。而在调整专业方向上,从现有的资源和社会需要看,民间艺术设计可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通常说设计为生活服务,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民间的匠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适合社会生活的工艺品,所以,实际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是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而且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关注民风、民俗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只有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适合适用于民风民俗的设计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才会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尝试培养一部分学生从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在相关高等院校设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设立,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也适应了设计服务市场需要的目的,还可以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培育专业的人才。所以,对于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而对于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建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

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设计艺术学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以补充和完善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品类极为丰富,包括传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家具工艺、雕塑雕刻工艺、剪纸工艺、年画工艺、玩具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环保、节能的价值,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材质、工艺技术、构造原理、设计与装饰原理、文化寓意与哲学理念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在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对于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它是对设计教育艺术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首先,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的设计专业教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脸谱文化与服饰文化的象征寓意,民间文化中的奇异造型所体现出的想象力,等等,这些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内涵,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品为当代的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各民族的服饰、民间雕刻、民间玩具等设计案例,其设计思路、设计元素都可以为设计者所借鉴。但从目前的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看,很多直接运用西方的文化元素或者照搬西方的产品设计概念,可见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同和兴趣,与民族文化形成了心理隔膜,陷入了知彼而不知己的畸形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日益显现出弊端。当然,西方的优秀设计作品应该受到肯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本土文化、学习西方设计的方法和文化资源,西方的每一项成功设计也是艺术家在吸取本土文化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那么,对于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汲取国外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对其接纳、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洋为中用;同时,必须认知、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才不会舍本逐末。因此,在设计学科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计专业教育才会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多元化、民族化设计观念的年轻设计师。也只有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教育体系,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升当代设计产品的内涵。因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开设,将会为建设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科学性、民族性的设计艺术学课程体系提供有效补充,是当代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新趋向,这样才能逐渐消弭民族文化缺失的断层,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其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在很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有的说是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学通常包含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和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创作等内容,涉及美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人文学科,这些学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我国民间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学生在学习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认真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认识本民族在历史和当代所创造的伟大艺术成就,了解民族文化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和提高技艺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文化内涵,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实在。

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为设计艺术学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建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基地,开创艺术设计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将成果引入教学,为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很多高校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进而运用于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师结合其所处地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满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萨满剪纸工艺、高句丽壁画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美术教学,使学生逐渐体悟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构想,并设计出了具有民族意蕴的作品。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民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获批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的学术力量,分别开展了“以设计带动河南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研究”“河南泥玩具对现代吉祥物设计的启示研究”“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从设计艺术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途径”等专项课题,并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子课题《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卷》的调研、编撰工作。2015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又被遴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试点院校,并于2016年初至今,承担了四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普及培训工作,目前已进行了四期(木版年画工艺、剪纸工艺、陶瓷工艺、民间泥塑工艺)的培训。在培训中,依托设计艺术学科,根据培训主题,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并引导设计专业学生参与,逐步加深学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热爱,最终达到引导学员、学生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走民族化设计道路的目的。综上所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至少可以在课程建设、专业方向、学科科研三个方面为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建设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加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科学研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既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又是对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补充、完善,也是时代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2

民间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理念,并且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对构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创造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创意。在目前的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中,民间美术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没有渗透到设计理念中。文章通过研究民间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一、民间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民间工艺美术的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了民俗文化。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民俗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衰退,民间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众多民间美术类型逐渐消失。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数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却使得民间艺术逐渐与民俗脱离,传统手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且没有突出民间艺术的个性。

2.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以致艺术设计教学中西方文化体系占据重要位置,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忽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却没有挖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中缺乏民间艺术元素。

二、艺术设计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术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引入民间工艺美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应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教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将民族文化作为指导,探索与发掘民间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我国艺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从而汲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借鉴传统创作方式和理念,指导学生创作出独具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借鉴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的元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完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并且应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立足本土化,根据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的互动,提高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手段,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首先,“请进来”是指将民间艺术家请进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亲身表演、讲授民间传统技艺,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周边艺术环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其次,“走出去”是指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民间采风,并且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发源地及其历史,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品的无限魅力。

结语

高校的艺术设计课堂要积极引入民间工艺美术,借鉴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传承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瑰宝,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这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参考文献:

[1]谷莉.论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大众文艺,2011(23).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3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29-01

引言:民间工艺制作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瑰宝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文化内涵和熟练掌握民间工艺制作技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精致美观,极具审美价值的乡土工艺品,从而实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1 民间工艺文化传承的困境

1.1 民间工艺的生存环境不宜乐观

从民间工艺发展现状看,我国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当前,由于中西方交流更为频繁,人们很容易对西方文化产生向往,而对本民族的传统工艺弃之如敝屣,这就使得民间工艺要想生存下去更是难上加难。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多元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念有了质的转变,许多年轻人对民族民间工艺丧失了兴趣,导致民间工艺技能衰败。同时,上一代的老手艺人几乎已经故去,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学习这种传统工艺,这样的情况会使得传统工艺更加快速的走向灭亡。

1.2 民间工艺的传承方式逐渐淘汰

由于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传统技艺在进行传承时会遇到诸多阻碍,比如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学习技艺之前要进行诸多考核等,这些都造成了传统技艺传承困难。师徒制是传统工艺在进行传承时用到的主要方式,但就当前来看,这种传承方式显然不能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接受,因此造成其在传承过程中遭遇到困难。

2 民间工艺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实验研究

2.1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民间乡土工艺制作开发,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一种教学创新,通过利用周末和晚间自习时间,由指导老师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民间乡土工艺制作课,把身边常见的平常之物甚至是废弃之物变成巧夺天工的工艺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制作门类丰富,形式多样,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全面修养形成多面性的知识结构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通过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创新、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

2.2 合理的教材编写

所选编的民间工艺教学内容要适应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与他们生活更加贴近的民间工艺素材,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工艺制作的材料易找、技术易学、效果易出。力求开发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俯首皆拾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立足于本地域很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作为教学的内容,教学中有条件的可以把学校附近的老艺人请进课堂,给学生展示绝技,老师也才有学习请教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启示性又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的民间工艺内容。在关注某些技巧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民间工艺本身所体现的民族心理、民族追求、民族价值观念等这些内涵精神。在实际编撰中,做到因地制宜的筛选、开发、利用,就一定能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教材来,在通识课程中,发挥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

2.3 加强指导实践

聘请传承人或者民间艺人到学校指导实践,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在最初的教育中并没有民间工艺美术的相关课程,是近些年才开始推广开来的。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对于工艺美术的教育可谓是短板。为了解决这个短板,不影响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聘请传承人或民间艺人亲自授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弥补“短板效应”所带来的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2.4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实地考察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如果仅仅通过课上老师单纯地去讲述,或者通过视频播放去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流程及形成的原因、历史、文化等,很难提升学生对此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某种民间文化的认识也会仅仅停留在教师所教授的范围内。通过学生实地考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形成自己对于某种民间艺术全方位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高度、审美观,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氛围。

3 民间工艺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民间文化艺术是连接艺术和生活的桥梁。民间艺术以最朴素和最原始的方式产生,又在实践中形成传统的形式,贴近民众生活并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地启发性,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较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保存在博物馆中,已经失去了植根于民、用之于民的鲜活生命力。文化传承重在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对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现代设计手段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而且也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传统工艺向现代设计转换,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色,标志着艺术设计教育已真正进入新时代,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结语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将民间工艺文化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之中,通过结合大W生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教材的编写、加强指导实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等措施,拓展高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及创新教育开辟新的路径,更好地弘扬民间文化,发挥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晓敏.高校教育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大舞台,2015,(10):100-101.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61-02

蜡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少数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也是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民间美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设置蜡民间染艺术课程,让学生进行蜡染技艺的学习和探索,对民族技艺文化的传承,民族资源的开发、创新和利用,培养民族技艺设计人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的意义

(一)民族技艺保护和传承的需要。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体现了各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自然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并提到专业教育的日程上来。传统的蜡染纹饰独特,制作全靠手工绘制,并且多代传统艺人经过长期的创作探索,至今才呈现了精湛的技艺和近百种传统蜡染的造型纹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资源。在当今民族传统文化受到重视的环境下,结合时代需要来研究蜡染的价值,将其作为珍贵的课程资源纳入教学中是必要的。同时,复杂的工艺流程给蜡染的保护和传承带来难度,蜡染课程教学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蜡染技艺,对于保护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传统技艺、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培养民族技艺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民族传统技艺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中艰难地继承和延续着,如今学习民族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人才的匮乏将导致传承出现断层。民间蜡染的传承过去是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靠口传心授的方法传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培养蜡染技艺人才的要求,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方式引进民族蜡染技艺传承人才的培养领域,已是一项相当急迫而重要的工作。随着民族产业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关注民族传统技艺的实用价值,并且以新的视角来解读民族传统技艺,赋予了民族蜡染艺术新的生命力。蜡染相关的旅游、服装、纺织、实用工艺品设计的民族产业的复苏,使传统民族技艺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职业技能教育是民族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应设置蜡染艺术课程,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蜡染人才师徒传承的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上注重蜡染艺术理论与实践技能渗透,依据社会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具有艺术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职业型民族蜡染技艺人才。

二、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蜡染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蜡染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在染织、服装类专业中开设蜡染艺术课程。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纺织业的衰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人们的审美和社会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蜡染教学曾一度衰落,很多学校蜡染课程教学是空缺的。在当今民族传统艺术受到重视的环境下,蜡染艺术教学又开始由衰落走向复兴。目前,蜡染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在纺织、服装领域中运用,在平面、传媒、实用工艺产品等各类设计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蜡染相关民族产业发展的背后,蜡染艺术与装饰艺术、实用工艺设计以及当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产品设计的关系特别密切,作为培养基础职业技能的中职学校,不能忽视民族技艺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目前,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未能很好地把蜡染艺术课程与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培养的方式与蜡染技艺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中职学校对蜡染艺术学科的发展也考虑不够,在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同时没能有效地对教学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培养的人才对民族文化了解不深,专业技能性也不够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二)蜡染艺术课程教学师资不足。蜡染艺术是一门民间独特的手工技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学科,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涉及多门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讲解蜡染艺术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及装饰纹饰特点,还要对蜡染复杂的工艺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才能满足蜡染艺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但现实中,很多中职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蜡染专业教师,存在着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蜡染课程的实践教学阶段,由于蜡染工艺的复杂使技能实践的经验性要求较强,授课的教师或民族文化理论基础较弱,或实践的工艺技能缺乏经验,授课效果难以满足蜡染艺术课程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民族技艺师资队伍的建设,承担蜡染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理论和传统技艺的实践经验。

(三)设置蜡染艺术课程的教学条件不足。蜡染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应设备的投入,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普遍缺乏设备、实践场所和经费。对于蜡染的设备如上蜡恒温电炉、封蜡工作台、染色水槽的配备、去蜡问题处置所需要的教学场所及用电设施安全防范都有一定要求,大多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难以满足。可见,学校相应的教学条件不足,不利于展开蜡染艺术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蜡染艺术的教学需求。

三、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民间蜡染艺术课程设置建议

(一)加强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组织建设管理。为推进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民族技艺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要求职业学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的重视,加强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的组织和建设管理。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灵活自主地调整民间蜡染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相应增加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的课时量,编制民间蜡染艺术课程标准、配套教材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开发。课程设置应以传承民族蜡染技艺为重点,突出蜡染实用设计教学的特色,培养创新民族技艺人才。民间蜡染艺术课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蜡染艺术基础知识以及工艺制作技能,同时应使他们具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蜡染艺术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认真研究蜡染教学与社会民族企业技艺人才发展的关系,不断调整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布局。为此,民间蜡染艺术课程应展开民族蜡染艺术的教科研活动,整合学科专业优势,这样才具有良好的教育空间和广阔前景。

(二)充实蜡染艺术教学的师资力量。蜡染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基础涉及造型艺术、装饰图案以及复杂的民间工艺制作,由此应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专业技能强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数码相机、电脑等多媒体技术记录工艺制作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上不断拓展艺术教育空间,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引进蜡染工艺美术师和有蜡染绝活的民间艺人来参与教学,聘请工艺美术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公开课等形式,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充实蜡染艺术的教学力量。组织教学教师到西南等地区蜡染的发源地亲身体会民风、民俗,并向当地的蜡染艺人学习技艺,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及与专家探究蜡染艺术课程职业教育的设计方案,增强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民间蜡染艺术教学的师资水平。

(三)实践工作室教学与校企合作。民间蜡染艺术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艺术的教室授课模式为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蜡染工作室可以为学生学习蜡染技艺提供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对蜡染材料及工艺流程实践操作的学习,及早地了解材料的性能、成本、制作技能。凭借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不断学习创新的观念和技能,掌握现代科技新技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将传统的表现手段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有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作品和实用价值高的民族工艺产品。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当代艺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单一教育模式的挑战,还是当前中职学校实现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良途径,是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能够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中职学校民间蜡染艺术课程应与服装、纺织、旅游工艺品设计等与蜡染相关的民族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民族技艺人才。学校应与民族企业合作,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将民间蜡染艺术课程实践的教学场所延伸到企业,解决中职学校实训教学场地、设备等条件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与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规范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校企合作又是双赢的工作机制和办学模式,学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给企业的创新理念注入新的血液,促进了企业发展,产学互利。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蜡染艺术实践教学的有效平台,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蜡染技艺人才,使艺术教育呈现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贾京生.论中国民族手工蜡染艺术的出路[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蒋瑛.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J].浙江工艺美术,2003(3)

[3]王冲,魏天德.校企合作中设计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5

一、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就民间艺术来说,其形成属于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极易受到民间风俗习惯的深刻影响。民间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巧妙融合有利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展现各类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以及作用,能更好地延续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民间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客观了解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创作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2.有利于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二者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飞速发展,各类文化不断融合,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而如何更好地保护、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期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将现代艺术巧妙融入我国民间艺术中,可以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在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准确理解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二者的特点、性质,通过不同途径将民间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客观探讨民间艺术的价值以及意义,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客观呈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设计的现代艺术作品更加新颖、独特,更具感染力。

二、艺术设计教学和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途径

1.转变教学理念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顺应时展的客观规律。在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g融合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地域发展的特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本土化[1],要以地区已有的美术资源及其特点为媒介,优化调整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多角度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相关部门对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学习提出全新要求,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2],借助民间工艺美术,优化创新艺术设计课程。教师要多鼓励班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民间,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独特的艺术知识,通过真实体验逐渐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不断激发创作灵感,将更多创新元素融入其设计的作品中,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定期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演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认识本土文化,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本土各类民间传统文化,完善已有的艺术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具备丰富的艺术设计知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到设计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民间工艺美术、高校艺术设计二者的融合特别重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保护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间艺术,以免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就高校而言,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现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价值。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6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以大大相传的形式所传承下的一种文化想象,例如民俗活动、民俗礼仪、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传统手工技能、同宇宙和自然界有关的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交流、维系区域传统、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还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外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在不少社会群体看来传统文化是一种落后、老土的信息,面对传统文化往往采取一种摒弃或者是鄙夷的态度,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我国不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局面,如何扭转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的这一结局,成为我国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出发点。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发展工作相关的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与优化,财政部门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以及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技术被陆续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工作中,并通过宣传手段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的开展。“文化生态”就是一种“人文环境”,“人”作为“文化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在“文化生态”构建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需要依靠“人”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教育与媒体作为影响“人”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从教育与媒体入手提升“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使“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以及传承工作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组织体系,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渗透到教育体系,创建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教育系统、学科体系、教学制度,使教育能够成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与发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艺术作为记载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到一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继承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不断融合,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与优化,但是从整体发展视角来看,受教育课程设置、艺术课程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过程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一)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现如今,艺术教育工作备受我国大中小学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小学长期陷入到“智育第一”、“智育唯一”的思想下,大中小学校均以智育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智育教育活动,所创建的教育体系、管理制度均为智育服务。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设置课程,还是在组织教学的过程,所运用的教学设备、考核制度均为智育提供服务,与艺术课程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完全无法满足艺术课程实际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将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增设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均属于非艺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少高校在设置艺术课程时,并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未开设民间艺术鉴赏等课程,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在艺术课程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尽管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均涉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完全没有满足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等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艺术课程实践现状

在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关注度极高,大学生时常会参加一些由电视台所举办的文艺活动、由学校所举办的文艺演出、由个人所具备的艺术交流活动。但是大学生所参加的这些艺术活动均以“流行文化”为主导,传统文化元素很少出现,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流行文化”的侵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还关系到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否能够突出本国特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同需求。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从中我们查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想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与高校艺术教育更好的融合到一起,需要从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体系。

(一)目标

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只有拥有正确的教育目标,才能够达到实施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着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制定系统、全面的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与发展性。就“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教师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过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专业的传统艺术理念、传统绘画方法、民乐练法、传统演唱方法等非物质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对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内容的丰富与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更能够灵活掌握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过程与方法目标”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需要将传统文化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正确掌握民乐、绘画、舞蹈的技巧与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非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内容

高校在设置艺术课程时,将民间艺术概论、中国传统歌舞、民族音乐欣赏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课程融入到艺术课程体系中,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的开发工作,构建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渗透到艺术教育教学中,将“多元化”作为艺术教育导向,将欣赏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正视欣赏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传统艺术欣赏为起点,学习传统艺术理论,开展传统艺术实践,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不断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首先,教师在欣赏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民间音乐创作成果、民间舞蹈艺术融入到美术鉴赏、音乐鉴赏以及舞蹈鉴赏课程中,运用巧妙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民间音乐创作成果、民间舞蹈艺术,有效拉近学生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自主能动性;其次,教师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注重对传统艺术理论知识的讲解,灵活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传统艺术理论知识体系直观、系统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传统艺术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需要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结合到一起,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建筑遗迹等内容引入到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引导,让学生能够动手制作民间手工艺品,在实践中领略民间艺术的深厚内涵。

(三)形式

高校在选择艺术教学形式时,教师需要将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媒介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艺术教育活动中,使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能够成为民族艺术精神的承载体。为此,高校应充分调动现有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不断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深化高校民族艺术教育内涵,突出高校民族艺术教育的地域特色。例如,学校可邀请民间的老艺人为大学生表演民间“绝活”,例如“打铁花”、“变脸”等,以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民族艺术教育的说服力。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建设与民间艺术有关的学生社团,例如古筝艺术社团、民间剪纸社团、京剧社团、豫剧社团、黄梅戏社团、民舞社团等。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7

工艺美术设计基础是高校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图案构图、造型、色彩特性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开展工艺美术设计实践活动。由于教材版本较多,运用技法内容少,缺少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和借鉴传统图案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对传统图案的陌生使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若能有效地引入传统手工艺图案资源就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云南为例。云南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在此交汇,构成了云南多元的文化环境,也孕育出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这些手工艺制品充分展现了图案艺术与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是云南特有的图案资源宝库,更是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一、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吸收西方装饰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和弘扬,强调以中国本民族的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为主导思想,加强特色化教育为发展方向。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年青学子们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于传统图案了解不深,这与课程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云南传统手工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汇聚了大量的平面或立体图案,如少数民族服饰中就有许多精美的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图案,如彝族服饰色泽鲜艳,图案纹饰繁多,有着美丽传说的马缨花图案就是其中之一。传统手工艺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传统图案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发挥传统图案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校工艺美术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是以纸面绘制的形式为主,应用设计的实践训练很少,这种纸面绘制的局限性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学生无法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设计效果,这势必造成设计与应用的脱节。而民间手工艺都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生存环境、民俗民风、使用功能等都会影响到图案工艺的设计创作风格,如傣族的黑陶水瓶的造型和纹饰图案设计独特;陶身酷似笋塔,莲花底座,上有傣家的精美纹饰,是储水不坏的宝器。教师若能把丰富的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强教学实践内容,学生就能够以多维的角度来感受赋予传统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并能根据具体对象的特性进行全方位、开拓性的设计。

三、能保护和传承本土手工艺

云南独有的地理条件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如五彩斑斓、鲜艳华美的云南织锦最早是用朴素的麻编织而成,随后便有了棉、丝、毛;盛唐之后人们爱美的心更加强烈,扎染、蜡染、绣花等极为复杂的手工艺也纷至沓来。这些手工艺资源蕴涵着鲜明而神秘的民族特征,是边疆地区特有的民族图案艺术的总汇。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民间工艺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些身怀技艺的传统手工艺者长期身居落后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困境,改良和创新传统手工艺品势在必行。把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运用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和传承了本土传统手工艺。高校若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教学,就能培养出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艺人。

四、传统手工艺资源运用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

把传统手工艺所构成的图案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引入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就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的应用技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运用的实践训练。

(一)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图案的应用技法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步骤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从临摹入手。著名的雷圭元先生说:“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模仿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后续的设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传统手工艺中的图案造型及色彩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习传统图案时,要系统地学习图案的造型方式、构图方式、构图空间观念及色彩搭配等。例如,学生可以模仿云南民间刺绣明快艳丽的色彩风格等。因为云南民间刺绣装饰性强、趣味浓厚、极具民族特征,它能为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特殊的装饰造型手法。

(二)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图案运用的实践训练。重视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地位,使学生对传统图案纹样及其应用有一个良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增加民族手工艺的制作与实践内容,实现工艺美术设计课程从纸面设计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多彩,有刺绣、蜡染、陶艺等,制作这些手工艺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工具也极为简单,这就为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通过织、染、刻等手工技艺的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设计应用能力,还能够对纸面的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设计手段和设计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受到自然形的束缚,难于通过变化夸张设计出奇特的装饰造型,而现代构成设计理念又过于抽象,如果以民间剪纸为学习范例,就会加深学生对造型元素及组织规律的认识,充分感受“点、线、面”所形成的美感。

总之,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艺美术设计源泉。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把这些宝贵的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技艺传授和实际的图案运用,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目的和设计用途,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了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雅日.广西传统手工艺资源在高校基础图案课程的特色化教学实践[J].北京:教育与职业杂志社,2010-6.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07-05

收稿日期:2017-03-11

修回日期:2017-04-11

岭南传统工艺是岭南风景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园林特色的重要体现要素。岭南传统工艺主要涉及“匠”“作”两个层面:一是“匠”,即工匠;二是“作”,即营造实践,包括技术特征及工艺成果,它的实施与传承过程是一个物、人、技术要素与产业背景要素综合、动态的发展过程。

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体系一直存在于民间,保持着独特的匠师培养与技艺传承体系,这是一个隐身于文献与教育体制之外的大千世界。千百年来,它世世代代身手相传却不事张扬。它无名恪守着“守职循业,不敢损益”的传世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信念与追求隐于山石亭楼之中、于精密绚美之中,让东方人居生活始终充满着诗情画意。但现代技术产业化发展与设计专业的细分,使得目前研究学界、设计从业人员与民间工匠体系各自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合作方式。@种情况使得传统工艺匠作传承大多仍旧依靠民间传统方式,从技术或匠师培养层面入手,无法借力于现代教育与研究的优势,并不能解决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传统工艺匠作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本身不具备理论总结能力,很难系统地完成传统工艺匠作技术总结与传承的重任。而产业化的发展需求,也使得传统工艺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如何让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是传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与园林保护传承关系密切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从业及研究人员,由于缺乏对地方传统工艺匠作体系的了解,往往使得实际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无法真正深入地反映岭南传统匠作工艺应该传承的文化精神,从而无法让研究成果与设计实践助力于传统工艺的发展,并在理论与机制层面提出有效的保护传承策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一直致力于为岭南地区风景园林行业输送高水平设计应用与研究人才。2016年,当“工匠精神”重新成为各行各业热点议题之时,作为岭南地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老师,积极思考应该如何理解与认识“工匠”精神,如何能在教学实践中让现代在校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之中,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前对满足岭南地域文化特色需求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仍显不足,目前教学体系设置多偏重基础理论学习而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多重西方学科体系训练而轻东方园林文化传统的教育熏陶,特别是对与中国传统造园相关的传统工艺体系的了解更为缺失。而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基本素养的缺失,使得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无法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髓,无法将传统造园思想融入现代设计之中,而要从专业性角度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遗产更是无从谈起。

带着这样的思考与使命,大家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缺乏根据岭南地域性特征制定的特色教学方向,以“岭南民艺平台”作为起点,将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体系引入教学体系之中,正式开启了岭南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探索之路。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立足于保护与传承岭南地区传统工艺,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与推动岭南传统工艺的再发现、再研究、再思考与再创作,为岭南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入挖掘、研究和应用而努力。 岭南民艺平台以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体系应用于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为主要内容,以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岭南传统工艺的营造现场,让岭南传统工匠进入到高校专业体制教育之中,从而搭建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体系与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之间的桥梁,打破体制教育与民间匠作教育体系的壁垒,探索岭南传统匠作体系高水平学术型传承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让现代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在岭南园林文化传承与岭南工艺体系保育中发挥实际作用。

岭南民艺平台自2015年年底开始筹备,在学校教改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于2016年年初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50 m2的多功能教学研究展示空间及其硬件环境的建设。自2016年4月开始,岭南民艺平台以“口述工艺工作坊”正式开启以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为内容的保护传承研究之路。四位老师、二十多人的学生团队,开始实地走访广府、潮汕地区的岭南风景园林传统工艺匠师,聆听他们的故事,以口述史的方式为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留下珍贵的档案记录。先期以广府木雕、砖雕、石湾陶、潮州木雕、嵌瓷、岭南叠山等六项岭南特色传统工艺为教学内容,师生进入工艺匠师的工坊、企业、工作室之中,实地记录与体验学习岭南传统工艺流程,实地采访工艺匠师,记录工艺匠师的个人从艺历程、对工艺的理解与观念,并形成影像记录档案(图1~13)。

201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承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学校项目,以“岭南民艺平台”为依托举办了首届“岭南传统营造工艺学习营”。学习营广泛招募全国在校大学生,有来自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园林、园艺、视觉传达、汉语言文学、家具设计等多个专业的20多名学生,其中近1/3为硕士研究生。学习营邀请广东省园林古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学者、岭南地区传统工艺传承匠师来到岭南民艺平台,进行传统工艺教学与交流分享,由传统工艺匠师现场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考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

通过“口述工艺”工作坊、第一期工作营与“岭南民艺平台”公众微信平台的宣传,“岭南民艺平台”前期研究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效应。“口述工艺工作坊”一期成果自2016年8月开始在校内展览,同时受到2016年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及2017年第九届广州国际园林景观与美好人居博览会邀请(图14~15),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

岭南民艺平台还积极与传统工艺匠师合作研发文创设计品,并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先期以“岭南民艺平台”的文创礼品作为研发内容,与石湾陶工艺名匠老师共同研发设计首款纪念杯,全部采用石湾陶传统烧制方法,探索传统工艺新的表达形式(图16~18)。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9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12-01

引言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其中蕴含着乡土气息、地方风俗和民族情感。那种朴实无华中所散发的艺术魅力,更具有独特性且更具有实用性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并没有因为提升了艺术价值而被束之高阁,而是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简述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为了生活和审美的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为主创作的工艺美术品,它们既朴实无华、又特点鲜明,涵含着当地特有的民族情感和乡土气质,是反映我国各地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生动教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在今天,这些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民间工艺美术仍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和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并且大多来自于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独特的生活艺术视角和审美理解,是民间工艺美术艺人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后,根据自身艺术经验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其作品内容独特,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方法多为家族式传承,传播范围小,保护难度大,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因此继代失传。所以尽快做好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2、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2.1、传承面临断层。各地方地域性传统的师承关系比较单一,师傅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往往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应有的评价标准。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很多民间工艺师傅的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比较保守,喜欢在绝活上留一手,还有所谓的“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等,加上他们同外界接触少,市场意识薄弱,导致所带的年轻接班人普遍缺乏应有的传承责任感,一代不如一代也就在所难免。

2.2、设计创新落后。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具体制作形式过于程式化,表现内容不够丰富,设计创意严重缺乏,很难跟当代的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很多年轻的接班人由于缺少系统的美术教育,艺术敏感度普遍较弱,个人创造力也较为贫乏。这一切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广泛传播的冲击下必然会走向没落。

2.3、保护资金短缺。由于市场效益不好,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制品厂改制解散后,很多原先拥有精湛技艺的师傅因转行而散落社会,他们随身所带的技艺也逐渐消亡在民间。虽然政府在很多民间工艺美术项目上设立了专项保护资金,但对现今的市场经济状况来讲,依旧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到,我们不但面临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开发利用,如何延续与演进的问题。

3、 民间工艺美术与高职院校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3.1、可以更好的传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置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可以更好的传承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使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得到系统性的保护和挖掘。通过工艺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实践体验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艺术文化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实的感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

3.2、可以加强对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工艺美术的学习热情。在工艺美术教学中,通过工艺美术知识的学习,并组织学生参观和欣赏当地乡土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了解,更加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到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从而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热情。

3.3、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生活比较紧张,管理也比较严格。而工艺美术教学内容新颖、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动手参与性强,因此,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工艺美术学习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而年青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创作思维没有局限性。

3.4、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艺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并对人的性格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工艺美术教学能让学生在感受到艺术之美,置身于艺术世界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进而塑造了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4、 民间工艺美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4.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2、做好民间工艺美术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在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中,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实际情况来精心编写教材和设置课程。多选择当地一些具有悠久传统历史,对人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工艺美术和需求进行抢救性继承的工艺美术来组织进行教学。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学以致用。

4.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工艺美术教学。在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内容不要过深,少讲理论知识,多进行实践教学。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课堂氛围生活活泼。

4.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5、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建立工艺美术实习基地。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真实了解到工艺美术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建立自身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基地中通过模拟实践的学习,掌握和具备工艺美术创作能力和技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培养要突出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责任感。

参考文献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10

设计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是创造某种事物之间的想法,如今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设计,它是一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艺术,正是因为如此现代设计教育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5千年文化历史发展的传承和体现,在每个工艺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的宝贵内容。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概述

设计的起源发展非常的早,自人类有劳动力以来就有了设计,那高超的技艺和传授活动也随之诞生,后来人类文明进入了手工业的时代,设计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师傅传授徒弟的一种教授模式,随后工业革命大爆发,在工业化兴起的大背景下,工业生产促使产品设计逐渐发展起来,慢慢的现代艺术也作为一个学科独立存在,随着工业生产的加快发展,现代设计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在现代除了存在现代设计以外,传统的民间工艺也依然存在,它是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和象征,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民间工艺有着这样的特征,所以它不应该被充满现代化的现代设计所替代,而是应该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并没有矛盾和冲突,现代艺术设计和民间工艺之间可以有机的结合,这一点很多老的设计前辈已经给我们做了充分的证明,因此作为培养现代具有超高技艺艺术设计人才的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理应建立一起一套完善的现代设计教育机制,使学生掌握设计的方式、技巧,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

1、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是共通的

在过去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中,民间工艺和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总是处于相对立的一面,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纵观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建立、到因受西方设计教育思想的影响的改变、再到现在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新思考、定位和改革,其实不难发现,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教育设计它不是完全对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都与材料、工艺、设计、制作、包装息息相关。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包装离不开超高的工艺技术,而工艺技术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艺和材料,工艺和材料两者是辅助关系,工艺需要材料才能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材料也因为工艺生产而得以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最后制成工艺产品。可以说材料、工艺、设计、制作、产品他们之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因此无论是现代工艺化产品生产还是传统的产品生产也都是通过上述的生产原理进行生产,在这方面他们之间是具有共通点的。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教育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共通点。

2、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之间是相铺相成的关系

民间工艺美术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生产产地,也不需要太精良的设备进行完成,甚至一些相对简单的工艺产品都可以在高校内的实验室中实施简单的生产过程演示,高校教育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工艺、设计、制作、包装等生产流程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懂得一件工艺品的生产过程是如何的。另外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开设雕刻、琉璃、等等这样的实践课程,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的广阔,并且打破长久以来艺术设计高校比较片面和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意识的对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通过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研究,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发现工艺美术的美,这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高校,促进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现代化设计是一种和实践息息相关的、具有经济性、产业性、文化性、艺术性,现代艺术设计不能摒弃过去传统优良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必须拥有民族性的存在,如果现代艺术设计没有了民族性等于没有了文化底蕴,就会缺少艺术价值和内涵,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历史传承的现代设计教育是无法长远发展的,只有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把民间工艺美术加入到教育体系中,有助于打造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特色的高校,这样就能突出学校的特色,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的发展。其实,在早些年间,我国一些高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院校通过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早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民间工艺与产品设计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等等。而在这几年间,很多民间工艺院校也是拔地而起如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等,在同等高校中早享有盛誉。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有利于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不仅对现代设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的保留、传承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前景的不得不令人堪忧。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让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挥它应用的作用,其实就是对它的最好的保护,并且通过现代设计教育的传授功能,能使民间工艺美术的所体现的文化底蕴、生产过程、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得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不至于流失,学生通过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研究,会更加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喜爱民间工艺美术。所以说,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相结合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有利的。

四、总结

要想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就必须尝试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寻找民间工艺美术与经济历史、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如今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都是倚靠西方的现代教育,也比较偏重现代化的设计教学,教育模式呈现比较单一、片面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学生学习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更应该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去探索、研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促进我国艺术高校的教育模式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素模式发展,同时,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也必须融合本土的传统、文化,注重民间工艺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设计教育风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匡双艳.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2] 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J].民族论坛,2007(02)

民间传统工艺教学例1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20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32

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小学教学实施中开始展露,在我们冀教版美术教材的编排中出现了年画、风筝、剪纸、泥塑、虎头鞋帽传统玩具等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课程。在这些课程编排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很有利的,那么如何开展好这些课程呢?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中得到发展呢?这些正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氛围

(一)让学生在校园里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美

在学校的楼道、橱窗、围墙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上充分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让这些空间做成“生成教育”的资源。如在我校的教学楼的楼道里每层展示了我们迁安市老艺人制作的各种形象的皮影人物和景物,在我校的橱窗里经常展示学生剪纸、蜡染、编制、篆刻,风筝等。在学校的小花园的石头上镌刻书法作品等,让校园环境每一处都沐浴在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气息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我校每期校报上刊登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并附文字说明,如景泰蓝、元明青花瓷、漳州木偶、武强年画等。轮换刊登学生制作的传统工艺作品,如剪纸、荷包、绘画、毛猴等作品。每隔两期采访民族技艺“小能手”并附上小能手的工作照。这样在让学生在认识和欣赏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同时,还鼓舞了那些从小就喜欢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我校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定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中学生可以参加传统手工艺兴趣活动小组,近距离地接触到传统工艺,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传统工艺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我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剪纸、北京毛猴制作、纸浆画、皮影制作等活动。尤其我校开展的北京毛猴制作活动不但深受学生的喜爱,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做好传统艺术课的教学设计,提高传统艺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本课的中心任务

我在这里结合小学美术教材《年画》一课,谈些体会。从教学编排上看,本课安排在本册书将近结尾处,此时农历进入腊月,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接近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这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上和生活习俗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学习内容上看,有对年画的欣赏和临摹任务,但很显然年画在造型上、线条处理上、结构的复杂程度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描摹是很有难度的。这里明显地暗示了我们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年画的欣赏,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渗透。

(二)如何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学过程,必须估计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学习困难。从本课来说,欣赏年画《连年有余》一味的平铺直叙年画里的娃娃如何的生动传神,眼睛、鼻子、嘴画的如何好看,大鲤鱼如何的精神、色彩如何的艳丽,学生势必反感,自然不会安心听你“讲经”。如果转变思路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效果会截然不同。教师可提问:“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年画《连年有余》,在欣赏完后看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为什么这幅画叫《连年有余》?”学生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三分钟后有学生回答:“画上有盛开的莲花,有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连年有余》是借了莲花和鲤鱼的谐音,所以这幅画叫《连年有余》。”教师:“你说得太好了,接下来我们观察下这个胖娃娃,看哪位同学能够认出是男孩还是女孩。”三分钟后学生发言,有的学生说是男孩,有的学生说是女孩。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胖娃娃的发型,他的头上一边梳着翘辫儿,一边梳着冲天鬏,在我国古代,男孩和女孩的发型区别在,女孩梳小翘辫,男孩梳冲天鬏。”“年画家们用一边梳翘辫儿,一边梳冲天鬏的胖娃娃来代表男孩和女孩。”接下来,教师在造型上、色彩上、隐喻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年画。之后进入小组欣赏讨论,过渡到学生临摹,描画年画。

(三)在本课结尾处呈现高潮

对一堂课的高潮设计应努力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本课将结束时作为高潮,这时把学生临摹的年画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墙面上,教师再把课前准备好的中国年元素也展示出来,如大红的灯笼、福字、对联、中国结、鞭炮等等。再加上《春节序曲》音乐,当音乐响起,顿时教室里有年的氛围。学生开始欣赏自己的作品。欣赏完后,教师再把自己收藏好的年画精品展示给学生。这时,学生被一幅幅精美的年画所吸引,再次进入过年的喜庆氛围里。可见,情绪高涨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充分挖掘民间美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向美术课程转化

(一)认识民间美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