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快乐家庭教育

快乐家庭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5 16:08:37

快乐家庭教育

快乐家庭教育例1

家庭教育是指通过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年人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深化影响下,每个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但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得到系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学习,导致无法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把理想设置的过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考取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路上都在重点的光环下成长。这无疑给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学习,失去了小学生应有的活泼与生机,导致严重的学业压力对小学生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从小就戴上了高度近视眼睛,这是未来怎样都无法弥补的痛。因此,设置合理的目标,积极引导小学生进步,保证他们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物质与精神需求有较大差距

经过调查,大多数的家庭家长都需要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项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他们却极少的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了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情况极大的阻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在父母看来,他们已经满足了孩子的各项物质需求,那么孩子就应该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而从孩子的角度看,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却没有关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知识培养比重远高于素质培养

在现有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上面。数学奥赛培优、英语小学辅导、各类乐器的学习、舞蹈、书法等等各种知识培养计划。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过分的重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过多的知识教育以及不够重视的素质教育,会让孩子更多的存在一些自私自利、任性骄傲、冷漠自大等不良性格。

4.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孩子是一张单纯洁净的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需要更多的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尽量给孩子传达更多的积极的影响。

5.父母的权威地位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孩子树立一种权威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很不利,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

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进行,保证孩子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改进教育方式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等出发,切实的为孩子的教育做好准备。然后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教育方式,全面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家庭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主要由家庭成员的关系决定,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会对孩子传达一种积极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格:情感丰富、性格开朗等等。生活环境的整洁与舒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孩子劳动能力以及素质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每个家庭都能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统一原则、爱与严厉结合原则。切实的保证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呖.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再思考[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09)

快乐家庭教育例2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包括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三个途径。家庭音乐教育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共同组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家庭音乐教育是指一个家庭对本家庭的成员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是指0—6岁尚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前儿童适时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甚至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孩子大脑,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大脑机能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联系。家长通过让孩子经常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并指导孩子开展相应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的右脑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有效的开发孩子的右脑,促进左右脑的整体协调发展,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家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非智力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个人在性格、毅力、人际交往等非智力领域的发展。家庭是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最早的环境。给孩子聆听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听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艺术修养。家庭音乐教育在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促进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毅志力等方面发展,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方面非常重要。

(三)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较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将会为孩子今后在幼儿园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家长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在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音乐启蒙教师,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更早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二、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待家庭音乐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一种是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功利化,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学习音乐;另一种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不惜投入,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和超负荷训练,其拔苗助长的结果是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天赋,同时也使孩子对音乐教育本身产生反感甚至对立情绪。

(二)部分家长开展家庭音乐教育形式简单,方法不科学

有的家长狭窄的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所以一味为孩子购置昂贵的乐器,强迫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片面看重训练曲目的难度,希望按照自己意愿把孩子培养成音乐神童;有的家长则信奉“黄金棍下出良材”的传统教育观念,完全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用各种体罚的手段强迫孩子进行学习。这些不科学的教育形式忽略了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孩子不能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学习成了他们成长中的负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正确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

学前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合群等特点,趣味性成了孩子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对学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家长应当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待家庭音乐教育,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来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使家庭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快乐的活动,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便利性、日常性和亲密性,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由于学前儿童具有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往往会成为孩子兴趣爱好发展的向导。因此,如果家长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比较高,客观上就会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被誉化“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五岁就学会了作曲,在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上千件作品,除了他自身音乐天赋突出外,这与担任宫廷乐队指挥的父亲平时对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

1.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作为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音乐氛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家长应努力让家庭生活的空间成为孩子接受音乐洗礼和感受音乐美的乐园。比如关注孩子房间的布置,将音乐挂历、音乐的旋律图谱等挂在墙上;在家里播放一些健康的、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带幼儿参加社会机构举行的娱乐活动等。父母还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家庭音乐会。音乐会是孩子放松和休闲的最好方式,也是展示自己、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音乐会上,家长邀请朋友满怀激情演奏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孩子可以把平时从父母或幼儿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巩固了孩子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进行音乐表演的胆识,激发了孩子表演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的演出受到大家的鼓励与肯定时,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就不知不觉的产生了。

2.创造轻松、愉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学前儿童的依赖性强,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父母关系的好坏对家庭气氛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志趣相投、关系融洽,则家庭气氛愉快、和睦,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会感到安全、快乐,发自内心的想唱想跳,这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音乐爱好和才能;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大吵大闹,甚至打架,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担惊受怕,心情压抑,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因此,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活跃的家庭气氛。通过一起游戏、集体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欢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形成情绪稳定、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创设专门的音乐活动区

为了让孩子拥有专门的音乐活动场地,更好地亲近音乐,给孩子创设音乐活动区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活动区最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做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音乐活动区里要配备相应的音响设备和橱柜,里面可以放置乐器、音乐教材和教具等。家长们要用心地装扮孩子的音乐活动区,可以在地上、墙上、家具上划上五线谱,或者挂上画有各种音符的卡片,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信息,对帮助孩子认识音符和进行节奏训练都很有帮助。同时,父母在音乐区可以随时检查孩子学过的音乐知识,清楚地掌握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进度。

(四)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开展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在孩子最熟悉的环境里实施音乐教育时,要打破知识传递的僵化形式,采取与孩子密切交流的形式,在家庭这个宽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随机灵活的抓住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孩子进行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其次,家长要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形式和方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启发、观察,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1.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

倾听声音,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可以首先培养孩子倾听声音的能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引导孩子倾听生活环境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比如拍手声、跺脚声、钟摆声、洗衣机、微波炉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动物的叫声、吹风、下雨、打雷的声音等。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节奏多样、音色各异的声音并学会区分和辨别,形成良好的听力,为欣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孩子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边唱边舞,边唱边玩的情景。歌唱是幼儿表达感情的很好方式。唱唱歌,心中的不快就会释放,肺合量也会得到锻炼。幼儿天生好动,喜欢玩。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结合游戏或歌表演,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陪伴孩子做游戏,渗透进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不知不觉的教会孩子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孩子在歌曲演唱中大胆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并辅以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边唱边进行表演。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玩玩、动动中,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让孩子用身体体验节奏,用歌声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中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即兴表演与创造等多种能力,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利用语言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人生来就具有节奏感。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一起寻找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比如小鸡叫XX;汽车喇叭声XX·,引导孩子把感受到的节奏进行模仿,诱发出孩子潜在的节奏感。其次,家长可以收集一些规整的儿歌,用不同的节奏、强弱、快慢组合进行朗诵,让幼儿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此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声势动作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边朗诵边拍手、跺脚、拍腿等过程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性。比如朗诵“老虎,小白兔”就可以用XX|XXX或者X.X|X.XX等多种节奏。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4.引导孩子自制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养孩子创造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探索自制打击乐器,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比如矿泉水瓶子装上沙制作成沙球;用竹板制成响板;用不锈钢筷子敲击玻璃杯模仿三角铁等,并带领孩子用这些打击乐器采用多种演奏形式为幼儿歌曲作伴奏。家长是孩子忠实的听众,要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孩子,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个过程既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其乐无穷,又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音乐教育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高度重视家庭音乐教育,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孩子完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胡炬.关于家庭音乐教育——给父母的建议[J].大众文艺,2010,(06).

[2]沈周忆.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5,(05).

[3]翁鲜丽.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快乐家庭教育例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快乐家庭教育例4

环境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1 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如户外我们为幼儿设计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陶土乐园等自然景观,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戏,或蹲下来玩沙,或进行藏物寻宝的游戏,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活动。只要气候允许,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走平衡,会感到乐此不疲。自然风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顺应孩子们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室内空间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不断更新、充实,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了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2 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园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相容、纯洁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我们的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关系。如“大带小”、“生日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群体营造的愉快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感到关爱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 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快乐家庭教育例5

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学校德育

1.德育的一致性

一致性有如下几层意思:(1)德育的观念要一致,对所有学生的教育态度、要求要一致,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和其他学生一样,不能区分对待;(2)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入情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忌简单粗暴,言必信,行必果。切忌朝令夕改,或因人而异,尤其应该多多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2.德育的平等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体现出教育的平等性,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要考虑到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群体。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性情况,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或知晓,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育的合作性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要密切协作。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则应负起责任,起好纽带作用。科任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家长要围绕学校的计划,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德育工作和进行家庭教育。

二、特殊学生群体的家庭教育

孩子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可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具有特殊性,如自卑感、孤独感,逆反心理,对立情绪等更显突出,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是特殊家庭教育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1.正面引导,积极疏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有特殊性,他们可能曾经受到一些不该他们承受的压力的冲击,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与一般家庭比,存在着特殊性。作为家长,应该正面引导,积极疏导,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驱散心理上的阴影。

2.冷静面对,从容接纳

在一些特殊家庭中,可能会出现男女双方的子女对对方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完全接受,或者说单亲家庭中子女出现不正常情况。在新家庭中,孩子们往往会把现在的家庭与过去的家庭作对比,稍有不同之处,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们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他(她)失去完整的家庭,他(她)的心理也就失去了平衡。所以,家长更应该关心他们,孩子的承受力远比不上成人。

3.家庭学校互动,配合教育好孩子

快乐家庭教育例6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相似性?

赫伯特·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本来有很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育儿知识造成的”。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太多,所以特别看重快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可能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如有的同学上课趴桌子,有的同学练习册没写,有的同学考试又得了零分。每当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制与宽容。一个快乐的人,看待自己的学生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其实,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每当批评完一个学生的时候,他都不忘记和你说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因为他并没有记恨在心,他知道你是为他好;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和你再见;每当过节时候,总是有无数的祝福包围着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有许多暖意。这就是快乐,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收获。和学生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包围我整个的心灵,而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在快乐中工作,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有热爱工作本身,我们才会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快乐家庭教育例7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教育资源平台不断增多。作为一个小家庭的父母来说,必须充分重视利用这些资源,努力提高婴儿教育的质量。

1.利用社区婴儿活动,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社区是婴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家长都要学会利用婴儿对外界事物的陌生产生好奇的探究心理,使社区的各类文体活动场所成为开展婴儿健康教育的最佳资源。家长将社区的相关资源作为延伸婴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婴儿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活动资源,通过社区成员之中各个家庭之间的婴儿共同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在共同的游戏活动交往中得到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心理角色的转变。这种以游戏式为主的社交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婴儿们相互之间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在互动协作中形成健康的人际心理与培养合作能力。与此同时,家长也会在与其他婴儿父母的交流中能学习各种婴儿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2.利用父母教育经验,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现在的婴儿家庭教育,主要靠的是退休了的父母。而这些祖父母往往就成了婴儿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成为事实上最为亲近的人。因此,老一辈的传统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婴儿教育上的种种缺失。如此,年轻的家长就十分有必要与老一辈之间建立起一种沟通机制,通过各方之间的教育信息传递,让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有效结合,形成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形成有效的婴儿教育合力,力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育不当情况。

3.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整个社会已经步入到利用信息手段进行互联互通的网络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的婴儿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其跨时空、跨领域、操作方便、快捷有效等的特点,不断地加强各个婴儿家庭之间的信息沟通。利用这个婴儿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婴儿父母、幼教专家以及有关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全方位的教育对话,实现婴儿教育的信息共享。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老一辈的人,都能利用这个良好的平台找到适合自己家婴儿的教育技巧,防止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带来的可能危害。因此,这样的平台无疑对提高婴儿家教质量,促进婴儿健康快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快乐家庭教育例8

传统的思政教育多以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思想德育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则较少涉及。因而,思政课往往较为枯燥,导致学生上课打瞌睡、不认真听讲等状况屡见不鲜,进而致使学生难以领悟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而是死记硬背。此外,由于传统初中思政教育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体价值难以体现。因此,对快乐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进行探讨极为必要。

一、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这一措施既要求教师需寓教于乐,不断进行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求学生自觉、自愿地改变以往不良学习认知习惯,实现快乐教育、快乐学习。具体措施包括:(1)多措并举,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进行初中思政知识的传授;(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其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在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启发、引导,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3)学生逐渐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进行不断强化、固化,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状态、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其和谐发展。

如2014年,山东省大连某初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初中思想政治课相应基本知识的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远高于以往的教师自己声嘶力竭的说教。

二、加强师生互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训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结合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化特点,通过情境化教学,多鼓励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如:江苏省兴化某初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讲授《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一课时,将课堂作为临时比赛场地,让学生准备公关礼仪比赛,教师将提前准备的情景考题放入纸箱,在说明相关的比赛规则后便展开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学会相关礼仪知识,较之于传统的课堂说教,快乐表演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三位一体”,将快乐教学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师生双方对课堂教学的态度、情感及教学方法,快乐教学关键则在于教师的善教及学生的乐学。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将快乐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使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相互协作。学校、社会及家庭既有着不同分工,但又相互支持与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快乐学习氛围,促进其快乐成长,确保快乐教学成果得以有效巩固。

(一)学校需要安排专门与学生生活及身心特点相符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交往礼仪、安全知识等,而后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与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进步。

(二)家庭需与学校密切配合,遵循快乐教学的规律,与学校保持沟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且父母需注重自身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帮助其健康发展。

(三)报刊、图书、网络、媒体、杂志等社会媒体应传播积极正面信息,通过报刊资料、网页、宣传栏、公益广告及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营造积极快乐的氛围,尽量与学校、家庭快乐教育导向保持一致。

(四)学校、家庭与社会还需注重对显隐结合育人环境的构建,加大积极健康初中思想政治内容的宣传力度,实现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提高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其学习效率。

如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通过对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25所学校实施了拓展课程,教师、学生、社区、家庭等积极参与,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及职业体验、海报设计等教育活动,学生在多元化教学实践与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了心理、学习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关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其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

将快乐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该阶段学生心理特征与思维规律,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使其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快乐家庭教育例9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人口过剩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对社会上种类繁多并日趋白热化的“状元热”、“家教热”、“补课热”、“培训班”等家长是积极的支持者。这一方面表出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盲目和无奈。升入一流的学校,拿到更高的文凭,进入“上流”社会,给家庭带来荣誉,是中国城市家庭教育共同的追求与目标。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凭着自己良好的愿望,根据他们孩童时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而陷入家庭教育的的误区。

一、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学习轻个性

家长们一见面,首先谈论或唯一谈论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如何,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子女要求的唯一要求标准。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等则很少关注,使得孩子无从得到心理调适的方法,只好将矛盾、苦恼及困惑压抑在心里,受其煎熬,以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重学习结果,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没有快乐可言,要使其努力学习必须不断施加压力,不断的灌输。这一教育理念导致普遍的教育高压,导致对孩子心理需要的普遍忽视,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苦其心智”的过程,使得孩子所具备的创新潜能未能得以充分挖掘。

(三)忽视孩子的德育

在道德教育上,多数家长主要是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孝心,对人要有礼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诚信、友爱、尊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我国家庭教育的这些作法,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书本知识。但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的学习严重脱离了孩子的生活和个人体验。加上落后的学习方式,大多数的学习活动又都是围绕着考试和升学而展开,模糊了学习的真正价值,使孩子过早出现厌学情绪。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是背离了素质教育目标的。

二、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为己任,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又以心理素质为中介,最终又以健康教育为本体的,以全面提高身心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的教育。家庭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我国的这种传统家庭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它不满足于习得知识,对付考试,它强调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在导致人的心理活动或产生积极的“质变”,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素质教育关注家庭中孩子全部潜能的开发,它与传统家庭教育那种只重知识掌握,只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它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关心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交往和人与人之间合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家庭中的素质教育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注重孩子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孩子不但知道,而且会操作。不但会说,而且会做;有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家庭教育恰好是重前者,轻后者,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孩子的行为活动的有效性。4、素质教育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满足于学习上的继承与模仿,它要重视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它不仅重视一般性,还重视差异性;不仅重视保持一致,还重视标新立异。创新教育意味着人的最本质的潜能得到开发,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层次的推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家庭中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智力,主要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地说,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其学习成绩也应该好的。但学习好坏并不完全取决胜于人的智力,它还与人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有人对世界著名科学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只有5%的科学家智商特别高,其余的科学家和常人差不多。但进一步的调查却发现,这些科学家的智商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从小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1、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

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定事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能力,加速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二)树立家庭创新教育观

创新是一种勇于发现问题,敢于付诸的探索行为。对于一个问题总会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出独特的的见解,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决定问题,具有个人创造。我国的家庭教育历来具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父母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真理的化身。在父母看来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天性是逃避学习的,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成人规范的,父母乐意用强制的态度实施教育。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从已经了解的,抽象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步推演开来。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一步步的,完整的把一门门学科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这种方式导致孩子及成人缺乏创造性。家庭中的创新教育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表达不同于父母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打破事物的固有模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标新日异。尊重他们通过犯错误习得的经验,给他们留下展现自身想象力的空间。这是促进孩子创新精神和发展孩子创新能力所必须的文化心理氛围。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家长有过多的专业训练,难是难在文化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其实,中国的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很难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创新教育的模式是不相容的。而家庭教育在自身微观环境中能够较好地做到这一点。

(三)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快乐使人精神振奋。才能与睿智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孩子的性格最具有可塑性,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1、提供快乐的环境,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一个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凡是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了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而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们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让孩子追求快乐,给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中。

(四)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向善的,它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个体自身的锻炼和实践而逐渐形成的。

孩子正处于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初步形成的时期。思想比较单纯,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有限。因此,他们既容易接受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极易受不良道德和行为的消极影响。家庭是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家庭教育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把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一些家长之所以在做人教育问题上不太重视,恐怕与他们在“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上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汉语中的“人才”一词,是由“人”和“才”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说无论怎样的人才,也首先必须是“人”(社会意义上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而不是一般

生物学意义上的。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人)然后才谈得上“才”。假如一个人连“人”的资格都不具备,那怎么能指望他成“才”呢?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方面,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千条万条,有一条切不可丢掉的就是,必须自始至终地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家长口是心非,方行相悖,教育孩子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不仅要充分考虑怎样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做,对自己严格要求,处以良好的榜样教育,影响孩子。从小处着手,不忽细微,善于抓住孩子讲一句脏话,浪费一粒粮食,随地乱扔一片纸屑时机教育子女,一点一滴地培养子女的良好道德和高尚情操。使他们养成好品德、好习惯,这样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的。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家庭教育不同,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一定是一个全面反省和批判传统家庭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它注重人心理品质的形成,能提高人的全部活动的有效性。素质教育也是全面性的教育,它决不仅仅只是关注人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关注人的全部潜能的开发。同时素质教育是真正关心人的教育,是真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育,它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一种真正人文精神的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快乐家庭教育例10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快乐家庭教育例11

谈起家庭教育,现在的父母都不感到陌生,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很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不但热心看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与其他孩子的父母进行教育经验交流,还不辞辛苦地听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可谓是为了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煞费苦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实践起来真起到理想的效果了吗?

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也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总认为,应该把孩子教育好了再送去学校,千万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我们教育孩子。我也是一位老师,感觉到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就有很多智力非常好的学生,但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专注力差、同时没有很好的思维习惯,有的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试想,教师每天面对着那么多张面孔,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关注到,这样恐怕有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成了牺牲品。这是我们家长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但这不能怪老师,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我们做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吧。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而家长特别是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教育方法非常重要,“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爱孩子就要教育好孩子,那么教育孩子是不是就只关注智力的培养呢?很多父母是这么做的,在他们看来,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我要反问一句了“先跑就一定会赢吗?”

可能一千个父母有一千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但就我自身来讲,我更关注的是孩子品格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培养是有时效性的,必须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良好的品格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吧。

第一,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幸福。孩子的乐观心态主要来自于父母,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并学会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营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我们还应该要有一个乐观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常常让孩子看到我们的笑脸,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有利于使孩子形成昂扬乐观的心境。只有快乐的家长才能培养快乐的孩子,家长的心中充满阳光,孩子的心中也就会阳光无限。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我主要是从一些小事入手,比如说,让孩子自己睡觉、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吃饭、自己收玩具等,让她首先对自己负起责任来。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心中有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在家里,教育孩子有好吃的要一起分享,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在学校,告诉孩子要尊重老师,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并帮助老师做一些服务于小朋友们的一些事情,培养孩子对班级的责任心;在社会,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当然,我们自身也要有责任感,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你将会收获一个成功的孩子。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孝心。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都想在上面画出最好最美的图画,这是我们的一种愿望。在这张白纸上一定要有孝心的图画。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就应该从小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孩子懂事起,我就让孩子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长幼关系。同时告诉她,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她的,让她从心底产生一种爱和感激。同时,父母要以自己的孝行来感染孩子。生长在一个孝顺家庭的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地就懂得孝顺父母。因为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作为父母的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们的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第二,给孩子一颗喜欢阅读的心。

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魔杖就是指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它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要知道,书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互相吸引的,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真的是很幸运,我喜欢孩子与书本做朋友的感觉。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怒力培养孩子与书本的感情,阅读需要有氛围,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在家经常阅读,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爱上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读故事就是一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只要孩子喜欢我都是来者不拒,我喜欢与孩子一起分享爱的时间,即使我的工作很忙,我也不会忘了给孩子念故事书这项我们都喜欢的亲子活动。但是,我从来没有特意教过孩子认字,有很多父母很重视对学龄前的孩子进行识字训练,有时看见三四岁的孩子认识了非常多的汉字,也挺羡慕的,可我更觉得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我总觉得,如果一个孩子认识了很多的字,却不能专心来读一本书,好像不是很好。我坚持的原则是,不强求孩子去认太多的字,但阅读兴趣的培养我是一点都不含糊的。要想孩子爱上阅读最简单而又可行的方法,就是不间断地给孩子读故事书,不要低估孩子的接受能力。事情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年龄,而在于父母可不可以、愿不愿意持之以恒地为孩子这么做,只要父母的耐心超过了孩子,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书的。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自然就会出现的。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具有不可逆性,我们也就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只许成功不能失败。面对我们手中的璞玉时,好好使用我们手里的刻刀吧,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孩子一个充实而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