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7 10:07:09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1

参赛者填写答题卡后,请寄至南京市江苏路172号《江苏卫生保健》编辑部收,邮编210009,信封注明“知识竞赛”字样。本次有奖知识竞赛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10月30日(以邮戳为准)。

奖励办法

设一等奖2名,每名获价值2000元奖品;二等奖6名,每名获价值500元奖品;三等奖20名,每名获价值300元奖品;鼓励奖100名,每名获价值100元奖品。答对15题的参赛者有资格参与抽奖。

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正确的“”涂黑)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 )正式施行。

①1989年2月21日 ②1989年3月21日③2004年12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

①甲类、乙类②甲类、乙类、丙类③A类、B类

3.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

①可以自行消毒后处理②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①传染源②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③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5.病原携带者是指:( )

①恢复期传染病病人②急性期传染病病人③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6.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①早发现、早治疗②早隔离、早报告③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7.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 )。

①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②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③带回原籍处理

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 )报告。

①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②公安部门③检疫局

9.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

①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②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以上都是

10.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

①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②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③以上均包括

11.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

①静脉吸毒②同桌进餐③共用剃须刀

12.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 )。

①立即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②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③以上都是

1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由( )负责。

①各级政府②各级政府畜牧兽医部门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4.漂白粉或“84”消毒液等稀释时应该用( )。

①热水②凉水③温水

15.餐具消毒的首选方法为:( )

①煮沸消毒15~ 30分钟②“84”消毒液浸泡③洗涤灵液浸泡

二、判断题(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上涂黑,错误的不涂)

16.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1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9.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20.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21.被狗咬伤和抓伤,没有流血的也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22.禽流感是在禽类动物间发生的流行性感冒,不会传播给人类。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2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78-01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双塔区城乡人群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了解某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状,对该社区2014年度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给今后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本社区500名普通居民,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本次接受调查的居民中,男性共300人,女性共200人,年龄为18一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0±5.0 )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构性问卷,由调查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答。调查人员收集的调查问卷由疾控中心统一阅卷,进行统计,由疾控中心保存资料并做出分析。计算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我县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以传染病嘴核病、艾滋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得相关防治知识为主,现场30 min独立完成。知晓率以答对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比值计算。

1.4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样本率进行X2检验。传染病、慢病知识1张卷,各10题,分别统计知晓率。知晓率=(回答正确题数÷急人题数)X 100%。

2 结果

城乡居民知晓率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98.4%。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 5%和62.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 , P> 0. 01)。

2.1 知晓率与地域

传染病知晓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4. 3%和74.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25, P>0.05);慢性病知晓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63. 8%和64.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 53, P> 0. 05 )。

2.2 知晓率与性别

男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6.32%,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7.44%,女性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知晓率,但无明显的差别。

2.3 知晓率与年龄

知晓率最低的为15岁一25岁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6% ; 45岁55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2.70%.达到慢性病防控示范区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人群为35岁一65岁年龄段人群。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及家属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也明显高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及家属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城乡居民。

3.1 不同因素使知晓率偏低的原因

农村基础医疗条件差,面对面地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对医务人员要求较高,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居民文化水平较低对自身健康认识不足,防控工作与居民贯彻配合做得不够;患者

不同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使其对慢性病知晓率不同。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城乡居民要高,这与医院的特殊环境、接受信息的频度及患者的主动认知态度与医务人员的宣传、环境的感受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医院这个特殊领域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比其他行业更具有力条件,是传播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15岁一25岁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原因为:一是这部分人群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工作方面;二是这部分人群精力旺盛,往往不注重自身的健康。

3.2 提高传染病和慢性病知晓率的方法

目前媒体的宣传尚薄弱,建议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等社会媒体的宣传,由政府和行政机构加强协调沟通,建立长效机制。此外健康教育宣传品具有专业、准确、系统的优势,调查中有居民认为健康教育宣传品是一种较好的获得卫生知识的途径,它的针对性比较强,因此在今后的传染病与流行病防治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宣传品的作用,使之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形成有益的补充。

重视特殊群体传染病与流行病知识宣传,例如学生、流动人口和劳教人员等,应根据群体特征因材施教才更有效果。学校教育可以青少年认知水平调研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编写一套由浅入深,从中小学至大学,融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地方性为一体的健康教育教材,并配备疫情信息的教参,并培训师资。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可根据他们的作息时间、娱乐爱好有针对性的在户外电影放映前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或者进行一些融宣传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文艺会演等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住院患者及家属其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特别加强对慢性病知识的宣传力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对居民进行健康档案建档以及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热情服务,耐心全面地宣教,把大量的慢性病相关医学知识、健康理念传授给服务对象,让群众掌握一定的慢性病防治知识,自觉地采纳有益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对人们自觉防治慢性病有重要意义。各个部门配合医疗机构,积极进行传染病与流行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l。公众整体健康知识的提高对于预防结核病有积极的作用,因传染病与流行病的流行控制较为困难,因此各级部门应积极配合医疗单位的相关宣传与教育工作,使传染病与流行病防治讲座普及到乡镇,提高农村人口的传染病与流行病知晓率。

健康知识知晓率是“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效果指标之一,只有将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应重视环境对个体掌握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影响,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构建有视听、咨询、触摸自动查询的“望、闻、问、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阵地。

4 结语

总之,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知识和整体素质,从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传染病或慢性病传播,把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对城乡居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干预工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3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1-03

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传染病防治在卫生安全防御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我们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SARS的流行,就是对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考验。面对突发的急、慢性传染病,医院急诊科室成为了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各种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成为各种类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基线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目前北京市急诊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知识的现状,根据测验结果制定对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培训计划;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各种类型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具体摸底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先去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和三家社区医院,对其急诊意识和急诊护士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摸底测验。本次测验共有来自朝阳、天坛、陶然亭、友谊、同仁、宣武、大栅栏和椿树等8个医院的120名意识和142名护士参加,各单位参加人员情况(见表1)。

表1 各医院参加测验的人员情况

1.2 研究方法 邀请6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家拟出两套针对急诊医生和护士的测验试题,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测验试卷,满分均为100分。由调查员到各医院进行集中摸底考试,急诊医生和护士均为匿名参加本次测验,医生考试时间为45分钟,护士为30分钟。同时对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日常接诊情况调查,了解日常接诊中38种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接诊频率按五级评分,分别为0=从未遇见,25=偶尔遇见,50=一般,75=比较常见,100=非常常见,共回收问卷49份。

1.3 分析方法 应用Epi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SPSS10.0统计软件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并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得分情况。计算日常接诊中传染病出现的频率得分,小于25分为少遇见,大于50分为比较常见。

2 结果

2.1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2.1.1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50道题,每题2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40题,占80%,在0.19以下的有4题,占8.0%(见表3)。难题和容易的试题题数目各为14、9题,分别占28.0%、18.0%(见表4)。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3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4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通过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系数来检验急诊医生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9341,显示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具体有很高的信度。为了检验本次用于测验的试卷的效度,我们特邀请几位传染病专家,请其主观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结果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可以用该试卷测验急诊医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2.1.2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30题,其中前10道每题4分,其余20道题3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5)。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20题,占66.7%,在0.19以下的有6题,占20%,(见表6)。难题和较难题数目各为9、8题,共占56.7%,说明急诊护士的题目较难(见表7)。

表5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6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7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eardson)系数R=0.9735,显示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具有很高的信度。专家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也很好。因此可以用该试卷检验急诊护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1.3 急诊医护人员日常传染病接诊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传染性疾病38种,按从未见过、偶尔见过、一般、比较常见、非常常见五种情况分别赋予0、25、50、75、100分,分别计算每种疾病接诊频率得分(见表8)。其中接诊频率得分为0分,即从未接诊过的传染病有五种,分别是鼠疫、黑热病、布鲁氏病、莱姆病、炭疽。大于50分的五种分别为流行感冒、痢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

表8 急诊医护人员接诊传染病频率得分的均值

2.2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的总体情况 本次测验共回收合格的试卷262份,包括120名医生和142名护士的试卷,无空白卷。其中急诊医生的平均成绩为57.35分,护士的平均成绩为57.62分(见表9)。

表9传染病知识测验总体情况

2.3 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比较 五家三级医院急诊医生的平均分为60.14,三家社区医院急诊医生平均分为52.87,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5.475,P

表10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测验结果的比较

2.4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医生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1),友谊、同仁、宣武三家医院医生的评分均超过及格分60分,友谊医院急诊医生得分最高(64.9),陶然亭医院得分最低(49.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差异(F=5.595,P

表11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摸底测验结果

表12 各医院急诊医生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2.5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护士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3.354,P=0.003),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显著检验结果(见表14),椿树医院急诊护士得分显著高于除陶然亭以外的其他6所医院。

表13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摸底测验结果

表14 各医院急诊护士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3 讨论 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症多,流动性大,有传染患者就症。绝大多数成人传染病患者发病后并不是直接到传染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就诊,而是可能直接到急诊科就诊,许多急诊医护人员常是病人一到就要立即进行救治,不可能把病人放到一边,先窒息询问病史和做好各种防护再去抢救病人,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将急诊科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的境地之中,如有烈性传染病,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如不是具备较强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将势必造成传染的漏诊和误诊。例如本次调查中对于有典型临床体征的霍乱和鼠疫病例的鉴别诊断,误诊率分别为55.8%,63.3%。这不仅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成为最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如漏、误诊一些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病人,这些病人流入社会就有可能在一般人群中引起广泛的爆发和流行。

此次急诊医生和护士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测验试题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几位传染病专家判断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因此可用于检测急诊医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

从此次检测结果分析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总体一般偏差,均未达到及格分。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防护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载趋势,许多高年资的急诊医生常年也未必接诊一例传染病人,而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和医疗机构的规模扩大,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普通临床医生与传染科医师也是隔行如隔山,由于目前传染病发病率低、病例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所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就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培训而仅仅依靠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的方式已不适于目前的防治状况了。

此次测验试卷中区分度差的10道试题中,绝大多数难度指数均>0.9,即试题非常容易,这10道题所涉及的疾病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均是目前卫生部或卫生局反复要求进行培训、重点要求掌握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非线性肺炎等,多数医务人员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故知识掌握较熟练,试题回答正确率较高。对于难度大的试题,多数为发病率较低或基本不常见的传染病,这些病种的救治一般均在传染病院,因此综合医院的急诊医护人员较少见到此类病例,缺乏相关的就诊知识,例如乙脑、流脑、阿米巴痢疾等。像腺鼠疫、黑热病等传染病所测试人员中根本无人见过,回答正确率就更低了。而病毒性肝炎、猩红热等基本虽然临床相对比较常见,但由于考核内容过于专业,掌握情况也不好。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和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最前线地位,更由于他是医院应急的最易调动力量,因此使得急诊科在自然灾害和大疫到来之时,成为第一时间到位的救护队伍,和疫魔打遭遇战的前头部队,而通过此次对262名急救医护人员的传染病之时摸底测试结果表明,依靠目前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尚不具备抵御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因此尽快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搞好急诊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储备,基础知识的强化,更要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识别与防护,包括一些少发病和新发传染病,当遇到大疫时不但能给病人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还能及时发现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为防止疫情爆发流行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同时也能对医护人员做到适当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受感染和作为第二传染源。所以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当患者是否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明确时,以传染病患者对待,严格执行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雷,秦唯一,等.反思sars,综合医院急诊工作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0):716.

[2] 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8-118.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5-02

“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之一,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重点。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农民工防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子女疫苗接种率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对2县农民工及其子女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湖口县和于都县随机选取7个外来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工地和餐饮服务单位,对127名农民工和116名6岁以下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2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通过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或上网查询江西省免疫规划管理平台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率情况。

1.3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7家企业建筑工地有5所,占71.4%;餐饮企业有2家,占28.6%。115名农民工来自建筑工地的有87名,占75.6%;来自餐饮服务单位的有28名占24.4%。男性78人,占67.8%;女性37人,占32.2%;男女比为2.11:1。

2.2 农民工所在单位卫生制度情况 调查的7家单位中有2家为农民工购买了医疗保险,建筑工地和餐饮单位各1家,占28.6%;仅1家单位制订有卫生管理制度,为餐饮企业,占14.3%;没有单位为本单位配备专职卫生人员;没有单位制订有定期为农民工进行体检的相关制度。

2.3 农民工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调查发现,有32.4%的人所在的单位组织过有关传染病或其它疾病防治知识的讲座或宣传;33.6%的人知道《传染病防治法》;如果发现周围有传染病人出现,63.5%的农民工知道有义务进行报告;知道报告的农民中有59.2%的人认为应向单位领导报告,18.7%的人认为应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报告,12.3%的人认为应向卫生局报告,还有9.8%的人不知道应向谁报告;有36.7%的人知道国家对农民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发放抗病毒药物的政策;33.3%的人知道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是免费的;26.7%人知道我省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的政策;有72.5%的人知道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78.8%的人知道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85.4%的人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77.9%的人知道适龄儿童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疫苗且每名儿童都应有一本接种证,见表1。

2.4 农民工子女接种率调查 在调查的116名留守儿童中,有92名儿童有卡疤,占79.3%;卡介苗、脊类疫苗、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的儿童有85名,占73.3%,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有96人,及时接种率为82.8%。疫苗接种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超期接34.5%;漏种31.0%;提前接种27.6%;两剂次间隔符程序6.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未及时接种的20名儿童中有11名在家出生,占55.0%;在乡级及以上级医院出生的8名,占40%,还有1名不详。

3 讨 论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问题。农民工人涌入由于缺乏基本的保障和管理,在严重威胁着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居民的健康[1]。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工作的单位均无卫生保健制度或措施,为职工购买医疗保险的单位也仅有28.6%,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不受重视。通过对农民工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发现,仅有32.4%的农民工参加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讲座或宣传,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结核病和艾滋病的防病知识知晓程度也不足80%,农民工子女免疫接种率也均低于80%。由于农民工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在实行属地管理,地方财政很少将农民工的疾病预防控制费用列入预算,专业人员配置也未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等因素,这些都是造成我省农民工防病意识薄弱,农民工子女预防接种率不高的原因。因此农民工的疾病控制工作已成为我省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其工作类别、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2]。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高发与其自身的社会经济征、人口学特征密切相关[3],因此需针对人群特征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措施。因此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农民工防病知识水平,使其主动参与到疾病控制工作中来:

3.1 要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工聚集的单位的卫生督查,开设经常性的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或讲座,提高农民工防病意识。疾病控制机构应深入企业单位,开展对农民工疾病控制工作,并对其子女的疫苗接种进行查漏补种。

3.2 要完善对农民工的管理 要从综合政策的角度出发,加强多部门的联合,建立联动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外来农民工与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并要求有农民工的企业制定农民工保健相关制度。同时要依托社区这个平台,从流动人口的居住地或落脚点为切入点,将管理对象纳入常规管理范围。

3.3 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各级政府应发展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农民工的基本医疗、防病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卫生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使其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4 完善投入机制,保障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待遇 调查表明我省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缺乏,工作待遇不高[4]。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切实并提高基层人员待遇,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8):14-19.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5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多见于幼儿和儿童。该病传染性强,病人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均具有传染性。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泡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但严重者皮疹可继发感染形成丹毒、蜂窝织炎、败血症等,此外,还可并发肺炎、脑炎、肝炎等。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人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临床特点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充血等主要症状,特异性体征为口腔粘膜斑和皮肤斑丘疹。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重者可致死亡。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6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

③突发传染病处置,

④传染病疫情报告,

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

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

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7

当前我国传染病护理中普遍存在不重视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传染病防治意识和防治教育缺乏、新发传染病控制和治疗知识掌握不及时全面、护理人员的医护伦理知识和人性护理知识的缺乏、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文章仅就我国传染病护理中心理护理进行论述。

1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据实践表明,由于传染病患者普遍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当自身一旦被确诊为传染病,常常表现出怀疑、恐惧、紧张、自卑、怕人歧视和嫌弃的心理特征。为了确认自身是否患有传染病,部分传染病患者在身体检查中被发现病原学异常等情况时,不愿意相信自己患上传染病,将连续去多家医院向医生咨询、检查。普通的传染病患者在传染病确诊前后其心理特征变化明显,在知道自身患有传染病后,大多不能够与亲朋好友在工作玩乐中抱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心理负担较重,认为身患传染病是一件让人自卑的事情,一旦被身边其他人知道将遭到歧视和嫌弃,心理压力很大。传染病患者既希望别人给予自我关心,又害怕被歧视和嫌弃,同时担心会传染给身边人,多重矛盾心理普遍存在。治疗期间,当领导或朋友来探望自己时,当亲朋好友来探望患者时,千叮万嘱医护人员或家属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病情,有些患者为了不让身边人知道自己患有传染病,远赴外地求医。在传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某种传染病初期,常常表现为求治心切、轻信广告、盲目从医的特点。在确诊为传染病时,迫切希望快速治疗成功,在治疗的时候中药和西药通吃,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对街头传染病治疗的小广告和民间偏方趋之若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病急乱投医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延误病情治疗,甚至出现药物中毒。对自身患有的传染病太过担心的患者对自身的感觉和诊断结果非常敏感,诊断数据稍有变化就过分担心,心理压力非常大,悲观和无助心理非常严重。与此相反,部分长期传染病患者认为治不治都一样,忽视治疗,这类患者常常是缺乏医学知识、性格开朗。

2 如何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患者对传染病的恐惧和自卑心理,要求医护人员在与传染病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服务热情,认真倾听,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用平民化的语言讲述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治愈疾病。传染病患者通常都不希望自身病情被他人得知,因此护理工作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能将患者的隐私公之于众。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和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护理人员日常的精心护理和患者自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首先,要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当前居民多以社区形式居住,做好社区群众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时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传染病的高危性和传播速度快速的特点使得提高民众对传染病的自我防治意识成为传染病认识和自我保健服务的最有效便捷方法和手段。依托社区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形式可以是传染病专题讲座,可以是传染病媒体教育,也可以是发放预防传染病宣传手册,这对于让普通群众科学认识和正确预防传染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要求在做好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程序。传染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为了控制传染源,有必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扩散;强化对传染病患排出的病原体和污物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传染病患者治疗有极大作用,减轻患者对于交叉感染的担心,有利于引导传染病患者配合治疗,尽早恢复健康。传染病患者的恐惧、孤独、害怕不安的心理对传染病的治疗将产生很大的阻力。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贴心关怀,给予温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减轻病患的心理忧患意识,使传染病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传染病人恢复健康,离不开医护人员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术,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准确及时的治疗。

3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加强传染病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传染病患者,有其是慢性患者常具有自卑、恐惧、孤独的心理特点,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家人普及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让他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和防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积极治疗。当自身感觉到异常的时候,可以去正规医院检查,而不要胡思乱想,盲目听信街头小广告,胡乱就诊和吃药,以免延误病情治疗。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判断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于那些对传染病不重视,治疗时断时续的患者,要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按时按量服药,及时进行复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强化传染病治疗最重要的途径仍然是在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邀请学界权威进行讲解;可以开设现场教学和病理探讨和医护人员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应主要以传染病的病因、病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方法为培训内容,并实时考核学习情况,强化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伦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4 结语

传染病的心理护理对控制传染病患者病情恶化,控制传染病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在护理传染病患者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隔离消毒原则、正确实施自我保护原则的同时要以患者为中心,注意语言交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消除双方之间的陌生感,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8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技能;

(二)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常见传染病病人和(包括传染病疑似病人)的相关技能;

(三)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程序和管理知识;

(四)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知识;

(五)了解疫情初步分析及处理方法。

二、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共6个月,原则上1个月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集中进行传染病专业理论学习及防控实践技能的学习,5个月在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含县级)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科(病区、病房)的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进修学习。

(一)集中学习(参考学时:16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法制化管理、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

(二)临床进修学习(参考学时:90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和门诊处置、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急救。其中,应至少有3.5个月(630学时)在病房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

三、培训内容

(一)集中学习内容

【传染病学总论】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传染病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平。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相关概念;

(2)掌握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环节;

(3)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和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4)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5)熟悉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6)熟悉消毒剂的种类和和具体操作使用方法,熟悉个人防护措施;

(7)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21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定义和基本概念;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消毒措施、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使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方法、程序、时限等;

(3)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基本方法;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4)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正确方法;

(5)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当地主要传染病发病、防控状况;《传染病防治法》主要内容;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染病报告的意义;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报告的法律要求;疫情数据分析和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个案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

(3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个案调查表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43)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知识。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概论;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目的、方法、对象、内容);个案调查(目的、方法、内容等);爆暴发调查、专题调查(简介);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和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计划免疫】

1、目的

提高计划免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水平以及对村卫生机构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能力。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工作要求及技能;

(3)掌握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免疫程序;计划免疫疫苗发放与管理;影响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要求;脊髓灰质炎相关病例识别的技术;疫苗的储存及冷链设备管理;预防接种的登记和统计报告;疫苗接种的技术要点;安全注射;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2、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2)掌握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方法;

(3)熟悉培训乡村医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掌握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健康教育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健康教育策略的概念和制定方法;人际沟通基本技巧;社会动员技巧;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防治】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2、要求

(1)掌握国家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2)掌握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点;

(23)掌握不同传染病病种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43)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传染病可疑病人的相关知识;

(45)掌握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

(5)掌握国家关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0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1)SARS: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

(2)艾滋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国家免费治疗药物的适应症和监测指标、预防措施、职业暴露的处理和“四免一关怀”国家免费治疗药物政策。

(3)肺结核: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痰检、治疗原则、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4)鼠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预防措施。

(5)霍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补液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6)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8)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及结果判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0)麻疹:临床表现及临床经过、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1)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12)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3)伤寒与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4)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重点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临床特点、诊断原则、与非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5)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五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综合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7)狂犬病: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伤口处理原则及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程序。

(18)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除上述的17种常见和重大的法定传染病外,其他一些法定传染病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地区性,如在布鲁氏菌病、炭疽、阿米巴痢疾、疟疾、登革热、钩体病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高发或。此外,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还应学习这些血吸虫病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各地可根据本地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规律、特点和发病情况,具体制定本部分学习计划。其中,应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有关内容。

(二)临床进修学习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能力;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临床急救能力。

2、要求

(1)掌握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2)掌握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3)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4)掌握门诊日志、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和常规诊疗操作的记录;

(5)掌握病人问诊、查体技巧;

(6)了解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转科转院记录、阶段小结、出院记录及死亡记录等医学文书的书写方法。

3、方式

各地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门诊和病房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员在传染病科、急诊科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进修学习,尽可能保证有较为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

第二部分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等相关知识;

(二)掌握预防接种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射的技能;

(三)熟悉疫情个案初步处理的相关知识;

(四)掌握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五)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含传染病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基本知识。

二、时间安排

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共5天,参考学时为30学时,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托乡镇卫生院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实用消毒杀虫技术;传染病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预防接种及安全注射;培训前后测试。

三、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有关内容】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掌握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基本知识。

2、要求

(1)掌握法定传染病种类和主要管理要求;

(2)掌握依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村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疫情报告】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与村卫生机构有关的主要规定;

(2)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及报告卡的填写和上报要求;

(3)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疫情报告基本内容;传染病报告登记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实用消毒杀虫技术】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中的现场消毒和杀虫技能。

2、要求

(1)掌握疫点的消毒杀虫技术;

(2)熟悉常用的消毒剂、杀虫剂的使用方法;

(3)了解消毒方法的选择和杀虫剂的主要性能。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杀虫概论;疫源地消毒的基本理论(方法、消毒剂种类、施药方法和使用原则、医疗废物的处理);常用的杀虫剂及其使用原则;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常见媒介宿主动物(蚊、蝇、蟑螂、鼠及其他媒介昆虫)的化学防治技术;消毒杀虫中的个人防护。

【传染病基本知识及诊疗原则】【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防治原则】

1、目的

初步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

(3)熟悉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

(4)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15学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现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个人

防护、诊断治疗方法。

(2)艾滋病:概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国家“四免一关怀”策略。

(3)肺结核:流行现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结核病防治策略。

(4)霍乱: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5)流行性感冒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现状、临床特点与预防控

制、诊断治疗方法。

(6)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乙肝病毒的三种抗原抗体

系统及临床意义、诊断治疗方法。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8)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9)伤寒和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

(10)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征。

(11)狂犬病:传染源、临床表现、伤口处理和预防措施。

(12)血吸虫病等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各地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可对上述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安排,其中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肺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有关内容。其中,应安排一定的学时学习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免疫接种、安全注射和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能力,增强安全注射意识。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

(2)了解影响疫苗效价的因素;

(32)掌握计划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相关技能;

(34)掌握各型常见注射器的使用及销毁方法;

(54)熟悉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

(65)掌握接种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

(7)了解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8)了解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方法。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相关技能;各型注射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熟悉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

(三)熟悉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四)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和发展农村卫生。

二、时间安排

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为14天,参考学时为100个学时,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卫生基本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和卫生经济知识、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及管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其他相关知识。

三、培训内容

【农村卫生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2、我国农村卫生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

3、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历史和政策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和如何科学合理制定报销方案;

2、我国合作医疗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1、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沿革;

2、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3、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4、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卫生院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与农村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

1、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等;

2、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的有关内容,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途径和方法等。

【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知识】

1、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

2、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的特点与实际运用。;

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4、乡镇卫生院管理技巧和如何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监督。

【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2、乡镇卫生院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与信息管理】

1、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的规范与要求;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运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1、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乡镇卫生院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3、乡镇卫生院如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设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病案管理】

1、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和途径;

2、乡镇卫生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以及病案利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与诊疗规范】

1、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重要性;

2、乡镇卫生院实现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途径和方法。

【乡镇卫生院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1、常见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2、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内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3、乡镇卫生院对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人际交流和公共关系】

1、乡镇卫生院加强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艺术和技巧;

32、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含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9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10

今年仍要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的培训模式。把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并进行重点考核。

一、培训目标

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医务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加强专业人员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卫生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组长、防保组长、传染病专业人员。我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例11

【关键词】基层社区;传染病防治;分析研究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传染病流行的态势,防控工作不容乐观。对于我国而言,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曾经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至今仍记忆深刻,存在新旧传染病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染病防治工作一定要强化社区这一关口的相关措施,前置工作环节,夯实工作流程,掌控处置信息,全面有效消除传染病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一、强化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社区群众思想认识

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新发传染病缺乏疫苗,无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疫情一旦爆发就会呈现出大面积铺开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群众开展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是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关闭传播通道、灭杀疫情的重要前置性措施。传染病知识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提高他们的防护知识和处置能力,更要注重通过社区层面对普通群众开展宣传,帮助群众全面了解传染病的成因、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高位人群的针对性教育普及工作,和增强群众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实际效果上分析,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在群众中有效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通过画廊、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设点接受咨询等方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最为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给群众,有助于群众提高传染病预防配合工作,为传染病全社会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传染源排查控制,消除疾病暴发潜在威胁

在传染病控制工作中,传染源的排查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社区卫生单位承担了第一线搜集相关资料的职责,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疑似病例,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治疗和上报,对患者相关情况摸排清楚,锁定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治工作要坚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上报、及早隔离以及及早治疗,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不出现在新的场所、对象之中蔓延。对新诊断的疑似病例,应当按照规定在指定医疗场所进行诊治或者强制隔离治疗。要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硬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传染病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传染源的及时控制,杜绝出现二代传染病例。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是这一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起重大疫情防治工作中,对传染源的排查与锁定工作,为整个疫情的有效控制与消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区在这一项工作中,要冲锋在前,利用群众基础好、工作扁平化的优势,协助相关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查清并控制传染源,为整个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三、强化传染病信息反馈,提升群众共同参与水平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实现区域共同防治、提升防治成效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群众恐慌情绪的有效措施。防治工作中,对于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要及时上报和反馈,尤其是对疫情蔓延情况、病原体检测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升对传染病整体防治水平,通力协作打赢这场无烟的战争。只有实现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有效防治传染病疫情。同时,及时将相关的疫情防治信息公开,也是稳定公众情绪以及消除社会各种流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配合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社区在这一方面不仅要及时上报各种疫情信息,还要将上级的精神、真实的情况反馈给群众,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四、强化环境性改善工作,铲除疾病传播载体媒介

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传染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类型疫情,所以,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社区属于最为基层的组织,承担着群众环境整治的重要责任,要多方面改善环境,要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的清除,将各种垃圾杂物、建筑废料、死水积水清理和处置彻底,进一步消除蚊蝇、老鼠等,减少肠道传染病以及虫媒体传染病的滋生土壤。社区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要逐一明确辖区责任人,采取网格化处理方式,并建立起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另外,社区卫生机构还应当强化对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