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1 08:16:0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81-02

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发挥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升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

1 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

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基层工作者要指导有机水稻种植工作,要求创建良好的有机水稻种植土壤环境,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在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可以大力推广生物菌肥或是有机肥,将其作为底肥,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民施加叶面肥料,保证在有机水稻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提供充足的营养[1]。

第三,保护有机水稻植株。在有机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制剂,引导农民利用制剂浸泡种子,科学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现象,需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杜绝所有农药的使用,提升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同时,要利用叶面肥提升有机水稻自身抗性,缩小病虫害的扩大面积,利用人工灭草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杂草,不可以使用农药开展相关工作[2]。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在使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利用良好的推广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科学选择地块。在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选择地块,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保证有机水稻栽培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选择灌溉便利、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种植工作[3]。

第二,科学选择有机水稻品种。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在吉林省区域,可以选择吉农大878品种,并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选择颗粒饱满并且外形较为完整的水稻品种,并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育种措施。在有机水稻实际种植中,需要做好育种工作。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利用盐水对其进行浸泡,再利用1%的生石灰浸泡处理,避免种子中带有细菌。在此之后,需要对种子的苗床进行处理,在翻耕12cm之后,必须保证苗床的平整性符合相关规定,然后在苗床中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对其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当地气温为7℃的时候,就可以对水稻进行育苗处理,在育苗之后,需要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如果选择常规播种方式,就可以将其密度控制在1800粒/m2左右,如果选择地膜打孔育苗播种方式,就要将其密度控制在800粒/m2左右,保证播种的可靠性[4]。

第四,插秧措施。在有机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科学开展灌溉活动,利用机械设备清理土地中的杂草。在整理大田之后,需要在温度达到13℃之后,才能对水稻进行插秧处理,保证插秧工作的匀称性。

第五,秧田管理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秧田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满足水稻植物的生长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保证秧苗的茁壮成长,合理控制秧田温度,例如:在秧苗生长中,需要将其根部温度控制在13℃左右,叶部温度控制在16℃左右,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其次,需要科学防治青枯病,保证水稻秧苗的快速生长。

3 有机水稻管理措施

在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之后,需要指导农民对水稻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种植要求。

第一,除草管理工作。在有机水稻移栽大田之前的15天左右,需要做好翻耕工作,消除大部分的杂草或是老草种子。在插秧前3天左右,需要再次开展翻耕工作,去除新生长的杂草。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减少稻田中的杂草[5]。

第二,水分管理措施。有机水稻种植中,水分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在幼穗抽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间歇性的灌溉处理,在抽穗之后,要做好浅水湿润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根部的生长效果。对于灌溉区域而言,需要利用洁净无污染源头水等对其进行灌溉处理。要及时开展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田间出现新生杂草。保证水面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水稻成熟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水稻黄熟期间,也就是抽穗30天之后,需要停止灌溉,全面排水,并根据水稻生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分管理方案。

第三,病害防治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做好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控制水肥等管理工作,提升水稻的病害抵抗能力,从根本上防治病害问题。

第四,虫害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虫害实际问题与特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对病虫进行诱杀,除了可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还能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优化其l展体系。

结语:

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工作,满足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灌溉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2015(27):201-202.

[2]钟春梅.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6):118-118.

[3]宋长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27.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2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42-01

水稻直播工序简便,用工省,便于机械化播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农民易于掌握。近年来,宣州区大力推广直播稻一播全苗、化学除草、抗倒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在早稻和一季稻栽培上得到了普及。

直播稻在栽培上必须根据其群体大、个体小等生育特点,防止其前期滋生杂草、中期群体过大、后期易倒伏的特点,栽培过程中实行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增加积累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是一项简便、高效的栽培模式。生产实践中要根据水稻直播栽培的特点,整田时精耕细作,平整地块,掌握好播种时期,一播全苗,浅水湿润灌溉,培育壮苗,氮、磷、钾肥合理使用,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倒伏,综合防除杂草,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水稻直播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根据多年来宣州区水稻直播生产实践,现将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精耕细作,平整地块

全苗是水稻直播夺取高产的基础[1]。水稻直接播种的是催芽的稻谷,因此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做到田平、泥溶。首先要精细整田;其次是在田块内以2.5~3.0 m按“川”字形和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同时达到药物化除不伤稻芽的要求[2]。

2 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3]。选择适合宣州区的高产优质品种,早籼稻在常年旬平均气温稳定12 ℃以上即可播种,宣州区4月上旬,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播种量一季常规粳稻为60~75 kg/hm2,早籼稻为90 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等方式,播后轻蹋谷入泥,视天气情况上浅水护芽或保持畦面湿润状态。播种时,要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千万不可仓促播种[4]。

3 科学肥水管理

播种后至三叶期的肥水管理是保证全苗的关键。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翻耕,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50%的钾肥在耙田时一次性施入。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四叶期前后进行追肥。中稻、单季稻和后期缺肥的早稻在拔节、抽穗期要适量追肥[5]。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后期追肥要根据苗情长势适量施用氮肥,增加钾肥用量,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倒伏效果。对浸种催芽的稻谷,播种后应保持田面湿润。早稻见芽后,如遇寒潮,宜灌浅水层保温护芽,至幼苗1叶1心时应结合早施“断奶肥”灌水[6]。

应采用浅水灌溉、分次烤田的方法。早期应进行浅水勤灌,在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排水晒田,烤田宜分次轻晒。分蘖期以浅水分蘖为主,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有效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搁田,并多次轻搁,一般搁到田土不陷脚为止。孕穗至抽穗期间歇灌溉,以后常灌“跑马水”,干干湿湿[7]。

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监测与预警;大力推行现代植保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

直播稻后期群体较大,田间通风透气差,易造成病虫危害,因此要全面推广统防统治。早稻用药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螟虫。一季稻重点防治纹枯病[9]、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做到适时科学合理用药,降低病虫害损失,夺取水稻丰产丰收。

直播水稻的田间环境有利于杂草发生,其表现为出草早、草量多、时间长、威胁大。水稻化学除草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栽培的成败。

直播稻田前期的秧苗覆盖率低,往往形成苗草齐生,造成严重草荒。目前化学除草是防除直播水稻杂草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前期除草,一般在播种后2~5 d内,选用35%丙草胺·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对水450~750 kg均匀喷雾。杂草生长以后,选用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稗草、千金子生长严重的田块,选用五氟磺草胺(稻杰)和氰氟草酯(千金)防除。

5 参考文献

[1] 吴爱珍.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14.

[2] 胡林军.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3):17-18.

[3] 关术平,周世兴,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113-114.

[4]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5] 张康永.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6.

[6] 陈立荣,张冬民,叶守民.马铃薯、水稻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78,80.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4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宽行密株栽培为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模式[1,2]。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2007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采用“旱育秧、强化栽培、宽行密株、测土配方、植保统防”等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体系,为桐庐县水稻的增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产品优质无公害的需求。该地水稻不论是原有品种还是栽培技术现状,都难以适应优质稻米加工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桐庐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该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进行了面积72hm2的试验示范。其目的在于节本增效,逐步寻求适合本地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通过2007~2009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调查,示范方72hm2单季稻平均产量8 782.5kg/hm2,产值17 565元/hm2,纯收入8 835元/hm2;比桐庐县平均对照栽培增产982.5kg/hm2,增收1 965元/hm2。由此说明,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好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约秧田等特点,对于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1增产措施

1.1秧田培肥

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作秧田的秧苗素质最好,地上部百苗干重比不培肥的提高0.5g以上。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的秧田带蘖率为66.8%,而冬季空闲田的秧田带蘖率反为36.9%。

1.2播种期与播种量

与常规育秧比较,降低播种量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抽穗提前,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千粒重,提高水稻成熟度,改善大米品质。播种期与播种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旱育稀播处理的秧苗壮,插后返青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根据试验,中浙优1号品种宜选择5月12~15日播种,播芽谷30g/m2左右为宜,播种量为225~240 kg/hm2,秧本比为1∶20左右[3]。

1.3旱育秧田基追肥

前1年种油菜和青菜的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不安排施有机肥。旱育秧做畦时,用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均匀撒施在已经杂草清理好的畦面上,拖拉机干打松土,准备做畦播种,秧苗出苗后分别在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追施46.4%尿素112.5kg/hm2,实践表明,规范化旱育秧,秧田期追肥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优质高产。

1.4旱育秧栽培密度

秧苗宜在4.5叶左右移栽,单本插,保基本苗16.5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0cm×20cm。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土温,增加有效穗,达到增穗、增粒、增粒重的目的。

1.5旱育秧肥料施用

施纯n 150~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60kg/hm2。基肥占75%,分蘖肥占15%,穗肥占10%。穗肥施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75kg/hm2,在播种后60d时追施效果较好。根据调查,在旱育壮秧浅插的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10~225 kg/hm2,可保证水稻产量和经济用肥,防治水稻贪青晚熟不利等因素[4]。

1.6水稻大田基肥施用

全层施肥,肥料入渗较均,肥效不易散失,有利于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达到高产、稳产。

1.7培育壮秧和秧苗素质

第1叶鞘长度以少于3cm的秧苗分蘖成穗率高,因此应采取控水控温措施,严防第1叶鞘过度伸长。秧苗带蘖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在82.3%左右,未成活蘖多于7d内死亡,生产上要采取浅插、插后浅水层等措施管理,提高秧苗带蘖的成活率。旱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发根力强、根系生长旺盛的特点,在分蘖肥的使用上应宜早不宜迟,旱育秧分蘖节位在1~8节,其中以3~6节为优势节位,生产上应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促使其健壮生长。

2增产分析

2.1旱育秧与常规秧比较

培肥秧田,降低了播种量,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为秧苗根系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壮秧主要表现在秧苗的充实度,发根力、茎粗、干物质量、第1叶鞘等几个方面,其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发根快,抗逆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旱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快,不败苗;而常规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慢,败苗严重。说明在同等肥水措施下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高,通过合理稀植及大田管理,旱育秧的每穗总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有效穗数减少,产量要素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在大米品质上,提高了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提高了效益。

2.2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协调

宽行密株基本苗16.5万株/hm2,比常规减少10.5万株/hm2,落田苗54.0万株/hm2,比常规减少79.5万株/hm2。从宽行密株栽培技术角度来看,其结构有利于水稻整个生育期过程,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关系,为丰产打下基础。

2.3分蘖成穗率及群体质量提高

宽行密株栽培插秧时做到壮、早、稀、浅(壮苗、早插、稀植、浅插),则分蘖发生早、多、快、育秧秧苗素质高,且在较低温条件下(日均气温达到15℃)插秧,主茎生长点分化每片叶片的时间延长,可使其下部叶片叶腑里的一个分蘖原基有较多的分化时间,使形成分蘖的机会增加,早插后昼夜温差大,可诱发分蘖早生快发;早插后低温条件下,秧苗生长缓慢,人为拉长了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有效分蘖期延长,有效分蘖增多,分蘖成穗率提高。旱秧应适期早播,优势才能越明显,一般比常规育秧分蘖期提前7d,齐穗期提前10d。

2.4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由于旱育秧秧苗素质高,插得早,行株距大,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营养生长期拉长,干物质积累多,单株发育好,加之由于宽行密株分蘖多,新根部数量多,保持时间长,后期叶片、根系不早衰,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成熟好,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大米品质。

3增产建议

从试验示范效果来看,水稻旱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桐庐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增效,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优化品种布局;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栽培方式;要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管理;三是实现水稻品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转变;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在育秧技术上坚持固定秧田,培肥秧床,适时早育,适量播种量,科学灌水、控温,培育带蘖健壮秧苗。在大田生产上应坚持早插稀植(宽行密株),浅水层管理,坚持控氮、增磷、补钾,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采用节水控灌技术;五是转换推广机制,推行集中商品化供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步伐,促进水稻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姬立军,李鸿.盐碱地水稻旱育栽培技术[j].伊犁农业科技,1992(3):8-9.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S5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96

引 言

超高产顾名思义,就是水稻在高产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高产,即高产再高产。根据对水稻栽培研究发现,大面积水稻生产能够比目前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生产高出15%以上,则能够称该种水稻为超高产水稻。超高产水稻的目标是利用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生产条件,改善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

1 我国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存在人口众多的问题,因此对粮食的需求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我国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能够解决目前粮食的产量和安全问题,需要注重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研究更加透彻,因此我国具有较完善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我国各地区在栽培水稻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促使超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我国土地还有待开发,其具有充足的潜力,可以实现超高产水稻的栽培。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

2.1 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优劣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要注重选择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土壤特征进行科学的规划,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及土壤的优势,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一般超高产品种水稻具有吸肥、吸水、抗旱等能力,其能够适应多种环境,且能够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超高产水稻品种还具有群体光合生产率,也能够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2.2 注重对土地土壤的建设

土壤作为水稻的主要生长环境,其主要作用是为水稻提供养分,因此要保障土壤的肥沃性。在对土壤进行管理和建设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通过增加肥料和耕作措施等方式,来保障土壤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施肥问题。

2.3 注重对秧苗的培养

秧苗要保证茁壮性,才能够生长成超高产水稻,因此在进行秧苗的培育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壮秧技术。要注重选种、消毒等工作,保障种子的发芽率,随后注重土壤的选择,即土壤要具有肥沃性,能够为种子提供充足的养分,使种子能够被培育成茁壮的秧苗,提高插秧后的生长条件。需要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插秧工作。要注重使秧苗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充分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以及秧苗的密度等。

2.4 注重管理田间水层

人们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会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因为水稻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够健康生长,因此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田间水层的管理。秧苗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量的需求不同,如在返青期则需要较浅的水层,分蘖期到拔节期也要用浅水管理。当进入温度升高时期,或进行施肥时,则需要提高水层,避免水稻因为缺水而出现生长不良情况。

2.5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

为了能够使超高产水稻更加茁壮的成长,则其在施肥时,需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且需要注重化肥的使用量,不可太多。需要对肥料按照相关规定或相应标准进行配置,即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要适当,要注重土壤的实际情况,借助微量元素达到平衡养分的作用。施肥人员需要利用相应的施肥设备,将肥料均匀的洒在土壤层,避免养分的流失。在施肥工作中,要注重土壤的肥沃特征、水稻的生长趋势,水稻的产量等,合理使用化肥量。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穗肥,能够提高水稻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用地的逐渐减少,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粮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需要加强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实现水稻超高产要注重种子的选择、土壤的建设、秧苗培育、施肥管理、水层管理等。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7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1 低叶龄移栽技术

插秧应严格控制在3.1~3.5叶龄之间。而60%的农户插秧的叶龄都在3.6~4.0之间,经试验及田间调查,这期间的秧龄第1叶节蘖芽缺失出现空位。对产量影响显著。在黑龙江省,水稻秧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5月15―25日之间。但是,多数实验证明,若是在秧苗4.1~4.5叶时移栽,整体效果更好,且产量较高。在这之后,随着叶龄的增长,移栽效果和基本产量也会逐渐减少。但在大量田间生产实际调查,多数稻农这段叶龄移栽增产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而出现空位。后期出现的分蘖大部分为高位分蘖因穗小而减产。相对秧龄过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秧苗移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温度,在晴热温暖的天气要进行早栽,而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并不利于秧苗的早发和分蘖,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适当延迟移栽时间。

1.2 少插稀植移植技术

少插稀植移植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个体生长发育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确保根种植空间符合要求,要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每盘不得超过100g。水稻的分蘖能力会随着单位播种量、移植密度减少而增强,这就需要种植人员适当的延长分蘖期。通过相关实验可得,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产栽培的目标,就要保障栽植密度在30cm×14cm左右,约为每穴3~5株,在移栽过程中,植株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品种的特征和分蘖能力等信息进行集中管控[1]。要结合黑龙江省当地实际情况,灵活的掌握相关措施和合理化判定标准。

1.3 浅湿灌溉技术

浅湿灌溉技术的应用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土壤的透气性,确保根系能实现有效的生长发育,要求在平整的地面进行移栽,并且保证灌溉和农事操作之间能建立有效的系统化管控结构。在移栽操作的前一天,种植人员要对田间的废水进行基础处理,并且在深度约为3cm左右时,要进行水层管控。在植株分蘖期,要有效保证田间的湿润程度,维护根系生长所需水分,并根据水稻秧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实施水肥,保证灌浆操作中自然降水调节方式的应用模型贴合实际需求。

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在水稻种植期间增施有机肥,腐熟为最佳,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实际结构,并且强化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的有效生长,也要施加足够的基肥。要积极落实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秧苗的抗病能力,提高秧苗根系的发达程度,进一步抑制杂草的生长。田间杂草约为8株/m2左右,依据杂草种类配以相应杂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建构有效的清除计划已取得良好效果。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积极落实舆论宣传机制

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地方农技人员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建构完整的宣传路径,提高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同时,切实维护技术结构的有效性,保证宣传工作和舆论的导向性价值。在黑龙江省绥化区,要以合理利用耕作经验和强化栽培技术认知为基础,升级稻农对于种植措施的信任度,进一步优化整体管控机制和管理项目的实际效果。

2.2 积极建构指导机制

在实际项目管控措施中,指导机制是最基本的管控层级,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建构更加有效的控制模型。相关管理单位要积极落实宣传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稻农集中接受和听取高产水稻种植技术课程,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专业培训人员要集中强化稻农的技术认知,并对新型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细致指导。除此之外,农技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构有效的技术培训项目,提高稻农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为稻农谋取更大的利益。

3 结束语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07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1 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2 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2.1 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2 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疫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3 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3.1 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3.2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政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3 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疫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4 总结

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8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9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10-03

随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贵池区水稻机械化栽插也得到迅猛发展。水稻机械化移栽操作对于秧龄、秧苗形态和素质均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前各地在单季稻秧苗素质方面的研究较多,总结为机插秧苗指标为:秧龄15~20 d,叶龄3.5~4.0叶,苗高15~20 cm,秧苗茎基部壮实[1-5]。而贵池区处于安徽北缘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且倒春寒频繁发生,对机插早稻秧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主要针对机插的机型播量、栽培方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有部分研究[6-7]。

笔者主要从早稻不同育秧方式(旱育和水育)、不同秧龄等方面,分别采取机械栽插和手工栽插方式,研究对水稻产量、叶龄、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对于安徽省北缘双季稻区全程实行机械化栽插提供一些理论支持。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观前圩(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进行,试验地土壤属于潜育型水稻土,沙泥田土种,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前土壤(耕层20 cm)含有机质32.1 g/kg,碱解氮165.7 mg/kg,有效磷10.3 mg/kg,速效钾112.7 mg/kg,pH值6.1,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1 ℃,年降水量1 400~1 700 mm。供试作物为早稻,品种为早籼7099。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旱育秧龄25 d机插(A)、水育秧龄25 d机插(B)、旱育秧龄25 d手栽(C)、水育秧龄25 d手栽(D)、旱育秧龄20 d机插(E)、水育秧龄20 d机插(F)、旱育秧龄20 d手栽(G)、水育秧龄20 d手栽(H)。小区面积为60 m2(4 m×15 m),随机区组设计[1-3],3次重复,各小区间走道为40 cm,重复间走道为50 cm。各处理间肥水管理一致。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4年3―7月实施。育秧均在育秧大棚中进行,第1批播种时间为3月30日,第2批播种时间为4月4日,机插播种均在井关THK-3017KC机上实行,育秧基质均为营养土,播量均为芽谷130 g/盘,手栽秧播种密度均为150 g/m2,旱育秧大棚管理为摆盘时沟内灌水,秧苗现青后缺水实行人工喷雾,水育秧大棚保持沟内灌水,直至栽插前2~3 d断水。统一于4月24日栽插,插秧机为井关PZ-60型,机插行株距30.0 cm×11.5 cm,手栽行株距19.6 cm×17.4 cm,为保证栽插基本苗,于栽后第2天进行查漏补缺。大田肥水管理为基施45%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12.5 kg/hm2,5月2日拌优草龙除草剂、施尿素37.5 kg/hm2,5月25日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60 kg/hm2;水浆管理采取湿润分蘖、分次烤田、有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至结束的方式;5月20日防治二化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4-6]。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移栽当天(4月24日)机插秧每个处理取生长均匀的3个秧盘,每个秧盘取10 cm×10 cm面积的秧苗,考察单位成苗数、秧苗整齐度(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将秧苗株高在平均值的±2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高于平均值20%的苗和低于平均值 20%的苗分别划为大苗和小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机插及手栽秧每处理取50株秧苗考察秧苗苗高、第一鞘叶高度、茎基宽、叶龄、根数。烘干后测定地上部干质量及根量。秧苗栽插后主要调查返青期、败苗率、分蘖动态、关键生育期、叶龄及水稻成熟后每个处理取 20 穴稻株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并进行小区测产及实收。

1.5 数据处理

各处理试验数据在DPS7.05软件及Microsoft Excel 2003上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栽后的管理及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旱育方式能较好地提高秧苗的素质。由表1可知,大棚旱育秧苗均表现为根多、苗重、第一叶鞘高度低,根冠比高,出叶速度较水育秧慢。从秧龄上看,25 d秧龄的早稻秧苗素质均强于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在栽插标准上25 d秧龄的水育、旱育秧及20 d的水育秧均能满足机插的要求。

2.2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大田茎蘖动态的影响

分蘖动态曲线图1、图2表明,25 d秧龄的早稻大田茎蘖动态:从栽插方式上分析,手栽秧比机插秧分蘖快,高峰苗比机插秧早5~7 d,且大田群体茎蘖苗比机插秧多70.8万株/hm2;从育秧方式上分析,旱育秧分蘖均比水育秧早,水育手栽秧高峰苗比旱育秧推迟5 d左右,且群体大于旱育秧方式,机插旱育秧分蘖比机插水育秧分蘖早、快且群体高于水育秧,后期分蘖消亡也比水育秧慢。

20 d秧龄由于秧龄短,叶龄小,栽后前期受温度影响比25 d秧龄大,分蘖速度慢,但温度上升后,分蘖速度快于25 d秧龄,大田茎蘖高峰苗高于25 d秧龄54万~108万株/hm2。但旱育方式及栽插方式对早稻大田茎蘖的影响均与25 d秧龄相近。

2.3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叶龄的影响

由表2可知,育秧措施及秧龄长短对早稻叶片总数无影响,但对早稻同一时间叶龄却有影响,具体表现为:从育秧方式上看,旱育秧在苗床上的叶龄小于水育秧,其中,机插旱育(25、20 d秧龄)叶龄比机插水育秧叶龄分别减少了0.4、0.2叶,旱育手栽比水育手栽秧减少0.7、0.2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旱育措施胁迫秧苗水分吸收,促进水稻地下部分生长,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生长相对较慢。栽后,由于旱育秧受水胁迫解除,生长速度加快,叶龄(出叶速度)增长反而快于水育秧,到生长后期,水稻叶龄也趋相同。从栽插方式上看,由于手工栽插,秧苗机械受损轻,缓苗期短,水稻生长相对较快,叶龄也相对较大。从秧龄上分析,20 d秧龄由于播种推迟,前期叶龄较小,栽后受温度的影响,水稻叶龄逐渐与25 d秧龄之叶龄接近,至6月9日(孕穗期),两者机插水育秧的叶龄持平。

2.4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3可知,从育秧方式分析:育秧方式对早稻全生育期没有影响,但各生育阶段表现不一样,如25 d秧龄中机插旱育与机插水育相比较,移栽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延长2 d,始穗至齐穗期延长1 d,齐穗至灌浆期缩短1 d,但全生育期相比较无差距,20 d秧龄的也有类似规律;从栽插方式上比较,机插秧均比手栽秧的全生育期延长2~3 d,其中25 d秧龄延长3 d,20 d秧龄延长2 d,从秧龄分析:25 d秧龄全生育期比20 d秧龄全生育期延长4~5 d,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播种时间提前受前期低温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生育后期温度较高逼熟而致。

2.5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栽插方式、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早稻株高影响不大,对早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对产量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从育秧措施进行比较,旱育较水育的产量增产1.2%~14.3%;从栽插方式进行比较,机插较手栽方式增产0.2%~13.1%(除20 d机插秧外)。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土壤肥力无差异,表明引起产量差异的原因是处理间形成的。再进行新复极差分析,25 d旱育机插产量最高与25 d水育机插差异不明显,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呈极显著,结果表明在早稻生产上,秧龄25 d采取旱育机插或水育机插均能取得较高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旱育措施能够培育壮秧,延长秧龄弹性,提高产量。本研究中通过旱育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插盘育秧苗素质、增加根冠比,并且25 d秧龄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20 d秧龄的,增产幅度为6.3%。在短秧龄中,旱育机插盘秧比水育机插盘秧的分蘖快、有效穗数增多,产量增幅达到14.3%,本研究也表明应用中熟偏迟品种,适当提前播种,延长秧龄,可以提高产量,这也是安徽北缘双季稻区实现机插秧创高产的关键技术点。而目前,农户在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方式中主要采取水育秧为主,其原因是由于旱育秧前期操作繁琐,后期补水多,用工相对较多,农户不愿意采取旱育秧。目前,部分农户在工厂化育秧的苗床选择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苗床秋季不培肥,苗床临时采用水稻田或生地,而不是熟田或熟地,土壤通透性差,保水能力弱。因此,在选择好苗床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强育秧大棚苗床的管理及培肥工作。

早稻机插增产显著。本研究中,在栽培密度相近的情况下,机插方式较手栽方式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及粒重,从而增加了产量。由于受农业劳动力的制约,人工栽插时水稻移栽密度大幅下降,一般早稻栽培密度24万~27万穴/hm2,而机械栽插最多能够达到33.3万穴/hm2,有力地保障了大田基本苗,因此采取机插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

早稻机插方式延长了水稻全生育期。本研究中通过统一播期、统一秧龄并分别采取早稻机插与手工栽插的试验方式,表明早稻机插延长了水稻全生育期2~3 d,与唐海明等[7]早稻机插延长全生育期结果相近。

4 参考文献

[1] 薛艳风,于惠林.2000年水稻机插秧试验小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2001(6):16-18.

[2] 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7-9.

[3] 李世峰,刘蓉蓉,吴九林.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1):71-74.

[4] 徐光良,马荣荣,舒巧云,等.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初报[J].杂交稻,2001,16(2):31-3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10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例11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29-1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选择品种及根据品种特性采取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德惠市水稻生产中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但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较少,在众多的水稻品种中经常因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措施不合理,导致稻瘟病等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和水稻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1 品种选择原则 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栽培水平来确定品种类型,要特别注意品种熟期、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性状。品种熟期要保证8月5日前抽穗,一般有效积温高、土壤肥力高和栽培水平高的可适当选择中晚熟或晚熟品种,土壤肥力中等偏差、栽培水平稍差的宜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水口子,冷浆地应选择早熟品种。土壤肥力高,土壤保水性较强的可选择直立或半直立型品种。土壤肥力低、土壤保水性较差的地块应选择散穗型分蘖力较强的品种。栽培密度大,水稻分蘖率会降低,所以应选择分蘖力高、植株矮的小穗型品种。栽培密度小时如选择分蘖力高的品种,会增加高节位和后期的二三次分蘖,严重影响成熟度,造成减产。因此应选择分蘖力中等的高秆大穗型品种。

1.2 种子质量要求 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95%,水分低于14%。

2 适时育苗,培育壮秧

水稻育苗是冷凉地区有效利用积温,延长水稻生育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寒冷地区水稻栽培的关键环节。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德惠市一直采取春备土,春做床,春扣棚的生产陋习,致使水稻育苗时间一般都在4月中旬以后,比早育苗的地区要晚10-15d,造成插秧推迟,贻务农时,难以做到“不插6月秧”,另外因受水田开发持续时间较长的影响,在育苗方式上,大、中、小棚并存,而且以小、中棚为主,给苗期管理带来困难,苗床温度、湿度、光照难以控制,易导致秧苗感病、徒长、滞长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秧苗素质。为了实现早插秧争抢有效积温,应大力推广标准大棚(高2m以上,宽6-7m的钢骨架大棚)提早育苗,并采用简塑钵育苗等方式培育壮秧,以此缩短缓苗期,有效延长水稻生育时间,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成熟度,增加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为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2.1 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北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育苗。每公顷本田需育秧面积100-150m2,简塑盘500-550个,3月中旬扣大棚,保证苗床早化冻,提高地温。置床要搂平,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5kg,浇适底水。

2.2 种子处理 晒种,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种子,厚度3cm,晒2-3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将晒过的种子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选除秕谷后捞出稻种,用清水洗2-3遍。然后开始浸种,常温浸种5-7d,为防治恶苗病,可用咪鲜胺10ml,对水40kg浸30-40kg稻种。每天搅拌二次。浸种后不用清洗可直接催芽播种。根据品种熟期,气温、水资源、插秧时间等情况确定播种期,德惠市一般在4月1-8日较为适宜。

2.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求精心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度。第二阶段是从出苗到1叶1心,这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尽量少浇水,1叶1心结合浇水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防立枯病。第三阶段是从1叶1心到3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2.5叶时追一次离乳肥,高温天及时通风练苗防止秧苗徒长。第四阶段是从3叶到插秧,要进行大通风练苗,浇水要及时充分,插秧前3-5d追一次送嫁肥,并且用40%氧化乐果乳油对水800倍防治潜叶蝇。

3 本田管理

3.1 精细整地 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多年来因有机肥肥源不足,水田长期不施有机肥,并因长期耕翻土壤,致使水田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土壤板结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增加水稻秸秆还田的数量,以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3.2 应时插秧 水稻短期移栽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环节,德惠市水稻移栽时间大多在5月下旬进行,并有相当比例的水稻要插6月秧,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成熟度不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插秧时间根据温度,品种熟期,育秧早晚,秧苗大小,本田准备,水源情况来确定移栽期,一般气温稳定通过13度就可以插秧了,德惠市适宜插秧期在5月5-25日。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秧苗素质来确定,适宜栽培密度每公顷17-25万穴,(9×4-6,每穴2-3棵)。插秧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南偏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宽行与栽植水稻窄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cm,栽植行窄行行距20cm,地栽植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3-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