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4 08:58:18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1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装饰施工企业长期或者临时地施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设施及施工场地中的特指的部分专项施工)。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施工安全保证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施工领域广,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装饰企业职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数也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次,施工程序复杂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再次,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装修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装修施工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凡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如 2001年 8月2 日,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汽油代替二甲苯作稀释剂,调配过程中发生爆燃,引燃施工场所内堆放着的防水(易燃)材料,造成火灾并产生有毒烟雾,致使5人中毒窒息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单位违章操作,擅自在有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汽油引起的火灾。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上失误,施工区域内存放大量易燃材料无人制止,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了重大事故。

2.该施工单位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易燃已爆的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违反了《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中该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后制定和编制专项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

3.本次事故是因明火场所使用汽油,这在施工中是严格禁止的,如果该施工单位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化学危险品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这起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证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失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又如轰动全国的2004年6月9日造成1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的北京京民大厦特大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分局对火灾现场勘查后认定,这场火灾是装修施工人员在京民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4名被告人——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焊工队长陈宝东、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现场,张道醇、朱家龙未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安全员。朱家龙、陈宝东、田合朋在明知防水作业不应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施工工地发生重大火灾。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人忽视安全生产规定,轻信事故不会发生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且属于情节特别恶劣。

检方同时查证, 2001年2月张道醇指使朱家龙伪造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证书、变造注册资本金,取得北京市朝阳区京民大厦装修工程资格。2004年3月15日张道醇与京民大厦签订游泳馆装修工程合同,他明知朱家龙没有国家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不具备相应管理资格,仍任命其为项目经理进行施工。检察机关认为,4名被告无视安全生产法规,致使工人冒险违章作业,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5年6月6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布,北京京民大厦火灾案直接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刑6到3年。判处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有期徒刑6年;判处焊工队长陈宝东有期徒刑5年;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提醒过朱家龙,尽到了一定的职责,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

转贴于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施工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作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2

中图分类号:T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96-01

油田生产中油、气、水等压力管线以及相关的工艺、设备经常需要维修,电焊作为一种常规手段是要经常用到的,但在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大,在安全管理上,对其要求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在特殊环境和油气聚集空间作业,存在的风险系数会成倍增加。所以,识别维修电焊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维修电焊工在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维修电焊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由于油田属于油气的生产区亦是油气易聚集区,而采油矿维修电焊工在此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事故风险概率增加,结合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后退五步法来进行分析,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生产维修现场作业环境分析,对其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识别,以确保找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常见的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实施管理的主体,也是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主体,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美国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认真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从而导致了悲剧发生。管理经验和事故总结告诉我们:要抓好安全管理,首先就要抓好每一个人的安全管理。

2、物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因此,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进行施工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

3、环境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外界环境如气候、光线、噪声等条件都会引起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是发生风险的间接因素。

二、风险危害

“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操作等于自杀”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不能违章指挥,操作者不能违章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才能保证企业财产不遭受损失。在油田采油矿电焊维修班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现象,领导在派工时,明明知道一套车组的一个有事不在,在没有专业监护情况下,派另一个人去井上干活,这就形成了领导的违章指挥,员工的违章操作,给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风险。某单位生产任多,有两名员工有事请假,在人员紧张情况下,副队长安排焊工一人去采油队焊套管封堵器,到那口油井后发现套管封堵器被老百姓砸坏漏油,还伴有石油伴生气,当时不具备焊接条件,因为采油队马上要迎接上级检查,就当场打电话联系电焊工所在单位的副队长,说了他的活很急,副队长听说这个活急,当时也没问现象实际情况,就安排电焊工把漏点焊上。当电焊工刚一打火焊接时,漏点处就喷出猛烈火焰,当时就把焊工头发、眼眉和脸烧坏了。休息一个月才好。通过这次烧伤事故,虽然没有造成残疾,但是给焊工留下了心里阴影,可见违章指挥的危害性。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领导不清楚现场实际情况,违章指挥。

(2)操作工人没有识别现场风险,违章操作。

三、维修电焊操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面对在油田特殊环境下由于缺乏风险识别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性的后果面前,值得每个人进行深思,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做为经常接触到高压管线、登高、油气聚集等特殊环境的电焊工,更要知道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血和泪的教训;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人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违章操作,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安全第一。如何能做到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加深安全生产职责的学习,提高操作风险识别意识

维修电焊工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才允许上岗,并且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熟悉本岗位HSE风险,并掌握防范知识。派工前按照派工单要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操作前进行核实,做好监护工作。

2、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班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有效的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大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一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让员工更加广泛的意识到出现安全事故对家庭、对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高员工自身的警觉性;二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操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原则。

3、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缺失,可以有效的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利用制度管理人,杜绝违章指挥等情况的发生,然后使员工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达到制度管理人向理念制约人的转变,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四、结束语

“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如果我们能够预先识别特定的一种危害因素,我们就能通过管理和制度来避免事故发生,或设法使人、环境、财产免受损害,即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

当面对生命及财产的损失,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防范于未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人员安全培训到位,隐患查找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员工操作执行到位。在安全环保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油田特定的环境下,在维修电焊工所面临高风险作业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电焊工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做到警钟长鸣,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3

0 引言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风险概述

西气东输二线香港支线起于大铲岛末站,经海底敷设至香港龙鼓滩输气站。路由穿越大铲、铜鼓和龙鼓三处水道,铺管长度全长19.64km,包括深圳段和香港段两部分;其中4.89km位于香港海域。

由于本项目施工范围广,施工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所面临的的各类风险较多,给施工过程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在本项目施工中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2危害识别及评价

为保持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防止自然环境因素与海洋人类活动因素可能对管遭的损坏,通常会将海底管道作埋设铺设。本文通过对海底管道施工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得出生产作业主要危险源。为了系统地辨识评估范围内各类危险源,根据 HAZID的方法,对辨识出的各类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了评价。

2.1HAZID 分析

HAZID 分析是依据事故原因、地点、频率、后果、影响、种类及其操作等因素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识别的安全研究过程,并将结果汇总与HAZID分析清单列表中(表1)。其目的是:

识别出并总结与作业及其周边环境有关的危险源;

识别出可能导致主要危险发生的因素;

初步评估主要危险源发生的地点及其影响区域。

表1 HAZID分析清单列表

HAZID 分析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引导词/危险源而实现的。引导词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确定适用于本项目、大家共同关心的引导词或危险源。

2.2识别海管管道铺设风险因素及其来源

西气东输二线香港支线海底管道项目施工作业潜在的各类危险事件,在各阶段各步骤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研究分析这些危险事件是否可能出现在这些阶段中。通过对海底管道铺设过程涉及到的预挖沟、管材装船及运输、后挖沟、铺管、抛石回填及清管试压等施工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得出本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危险源。

2.2.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

本次西二线香港支线海底管道铺设涉及到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种类多,其作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船舶拖航作业危害因素

船舶拖航方案不合理,未报有关部门批准,无适航证书;拖航设备如拖缆、拖力眼板、固定拖缆销、收放缆装置等出现故障,导致拖航事故;甲板设备布置不合理,未做好固定,出现稳定性事故;拖航作业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船长对拖航路线不熟悉,导致脱离航线等;拖航路线上其它事故船舶、过往船只的影响,造成碰撞等事故。

挖沟作业危害因素

挖沟机吊机、吊索、吊具等设备出现故障,或出现超负荷使用,导致吊机出现故障;潜水作业与挖泥作业交叉进行;移船挖沟时,牵引缆绳张力过大,断缆伤人和设备;走船航向、船迹失控,导致挖沟机被拉离管线;高压水管、气管泄露爆裂伤人; 挖沟机挂异物,损坏管线或挖沟机。

爆破作业危害因素

爆破工作船及其辅助船舶技术性能不适用于爆破水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爆破飞石、水中冲击波、爆破振动和涌浪等对爆破区域附近建筑物、养殖区、野生水生物造成损坏;爆破作业前未航行通告,造成其它过往船舶出现事故;爆破水域中有其它遗留的爆炸物或者水中带电;恶劣环境条件,如夜间和大雾或大风天气、或雷雨天气对爆破的影响。

布缆及岸拖危害因素

布缆时急停急拉突然用力或者绞车用力过大,造成钢缆拉断;岸拖施工时,联系信号不明确;使用绞车时手摸或脚踩钢缆,造成人身伤害。

管线组对危害因素

管道吊点设计不合理,管线提升失误;管线设备故障,潜水员临时无法完成作业内容或者潜水员通讯不畅;管线沉降过程与潜水员指挥不协调。

焊割作业危害因素

焊机设备故障,如接地不良等;作业人员无必要的焊接合格证及安全操作证,未穿戴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清除焊渣和焊根时,铁渣飞溅伤人;焊接作业引燃周围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作业人员违反焊工岗位安全及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瓶、乙炔瓶等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发生爆炸事故。

管线防腐危害因素

施工人员未配戴个人防护用品;现场残存的易燃、有毒物质及其它杂物;防腐作业时,防腐漆洒到皮肤上。

弃管作业危害因素

天气、海况不满足弃管要求,导致弃管出现问题或者对铺管船造成一定的影响;弃管应急预案不适用现场作业情况;弃管作业过程人员撤离过程造成人员落水等人身伤害事故;弃管作业失败,未绑好浮漂等。

吊装作业危害因素

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未经施工技术部门批准;未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或违反施工方案技术要求操作;起重机械和索具等设备不符合作业要求,出现故障;被吊物捆绑不牢,造成偏重倾倒或滑脱;风力、海浪不满足吊装要求。

抛石回填作业危害因素

抛石定位失误,造成海管损害;抛石船人员作业失误,未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出现多抛、少抛、抛偏等现场发生。

高处/舷外作业危害因素

安排有高处/舷外作业禁忌症人员、健康状况欠佳、情绪不稳定人员、过度疲劳人员从事高处/舷外作业;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作业;高处/舷外作业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作业人员携带物件攀爬。

清管、试压、惰化危害因素

清管废物排放;氮气置换过程中,氮气泄漏可能引起窒息,液氮可能导致灼伤。

2.2.2环境危害因素辨识

本项目的环境危害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影响因素:

海底复杂地形影响因素;

已有海底管缆的影响因素;

渔业活动影响因素;

养殖场及自然保护区影响因素;

港口及航道影响因素;

恶劣天气影响因素;

水深对铺管作业船只影响因素;

2.3确定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

在香港支线海管铺设施工中,大多数风险因素的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影响程度由于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变的难以精确定义,所以针对此类情况就要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于所有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分别进行等级上的划分,从而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4对发生危害的风险进行控制

在香港支线海管施工中,我们采取的控制处理方法主要有规避、转移及减缓风险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

(1) 规避风险:有意识的放弃项目或者改变原有的目标与施工方案,完全将避免将要发生的损失风险。

(2) 转移风险:通过《风险告知书》、《安全交底》以及签订《HSE合同》的形式,在风险发生后将损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到第三方。

(3) 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本项目中如果风险不能避免时,如穿越航道、与原有管道并行、炸礁作业等,通过增加对风险的控制力度,增加安全的投入,以降低风险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

2.5对本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控制和监督

2.5.1气象、自然灾害的风险控制

施工区域地处台风高发地带,施工期更是台风高发期,为有效的规避天气风险,项目部设置高频电台一部,定制早中晚天气预报业务一份,并随时将收到的天气信息反馈至各施工现场,为台风天气下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撤离提供了数据支持。

2.5.2社会活动风险控制

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合理利用海事、海监、渔业、军队等政府部门职能,综合协调航运、渔业、采砂业、军事活动等社会活动,采用避让、停止、迁移等方式减少对项目施工的影响。

2.5.3一般作业风险控制

一般作业风险包括焊接、组对、防腐、无损检测、起弃管等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且为常规作业,可通过建立岗位操作规程的方式减少因设备故障、人员误操作引起的风险。

2.5.4预挖沟作业风险控制

项目预挖沟作业存在的最大风险是抛泥环境污染风险。为有效控制风险,项目制定了详实的挖抛泥管理规定,确定了挖泥点、抛泥点双向监督的方法,明确规定各种作业要求,如:所有作业船舶必须经项目部批准后方可进场施工、泥驳作业时必须保持AIS、海洋倾废仪处于常开状态;未到抛泥点报到的不计工作量;未按航线航行、未到抛泥监督点报到、违规抛泥等行为的处罚等,对偷抛、乱抛行为起到了有效遏制。

2.5.5炸礁作业风险控制

炸礁作业区域处于大铲水道内,对航道内过往船舶影响较大。项目采用改进爆破工艺和短暂封航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管控。采用XXX爆破技术,爆破影响小,对海洋生态、过往船只影响较小。在进出航道口处各设置警戒船一艘,悬挂“前方施工注意避让”警示横幅,炸礁船随时和警戒船保持沟通,当进行爆破时,炸礁船要求警戒船实行短暂封航,确认无船只经过后再进行爆破。

2.5.6航道施工风险控制

为防止船舶碰撞,航道内施工以断航为首要选择,航行警告,在航道入口处设置警戒船,严防无关船舶进入。当不能采取断航施工时,采取区域守护的办法,将施工区域用警戒船隔离成封闭区,防止通航船舶进入,防止过往船舶刮擦锚缆引发事故;为进一步确保过往船只及施工船舶安全,可配置2艘港作拖轮配合大型船只的过往。

2.6风险动态管理

香港支线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已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及控制措施,但是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当出现变故时,需要重新识别、分析和处理,本项目采取了动态的风险控制办法,即每周对已评估的风险进行识别,对新增风险进行重新识别形成报告,每月月底对新增风险进行汇总(表2),发放至各作业单元,以实现动态控制。

表2 月份新增及重点监控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一览表

3结束语

本项目通过风险管理,共辨识出了海管铺设过程中18类主要作业的15项重大风险,分清了各施工方案的利弊,减少了风险对本项目的影响,实现了安全无事故、环境无污染、生态无破坏、海洋生物零伤害的宏伟目标。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U459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方案概述

根据隧道长度、管道规格、隧道外场地情况,可以分为洞内组焊和洞外组焊两种形式。一般隧道长度小于80m的宜采用洞外组焊,长度大于80m的采用洞内组焊。

隧道内施工主要解决运布管及吊装组焊的问题,隧道内大口径管道运管一般采用卷扬机拖动自制运管小车或洞内铺设轻轨后然后采用卷扬机及运管小车及洞内铺设聚氨酯辊轮进行滚管。其次要解决隧道内的排水、用电、通风、通信、安全问题。本工程施工时采用编织袋装细土做管支墩,然后采用拖拉机牵引自制运管车进行布管,自制龙门架挂设倒链架进行管线组对,另制作可运送发电机、电焊机的小车。安装施工完成后将编织土袋部分取出,将管线归位。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三.施工准备

为确保隧道内管线安装顺利进行,应在开工前及施工初始阶段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人员和设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以及管理文件及资料准备等。

3.1技术准备各级管理及施工人员须于进场前,即开始技术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施工调查、场区规划、图纸会审等。制定具体的技术管理办法,认真学习有关规范、规程、招标文件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

3.2 物资准备编制材料、设备采购、租赁计划按规定报批。编制施工所需措施用料,消耗材料计划。在现场设立临时对料场

3.3施工现场准备

3.3.1 按施工总平面图采用隧道弃渣进行场地平整铺设堆管及发送平台。修筑的便道应能够满足运输车辆的进入,以保证材料的运输。

3.3.2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设计交桩记录和测量成果表对隧道口、隧道内的管线走向和隧道内混凝土墙位置进行测量放线,测量出进出隧道埋地弯头位置。在隧道的进出口设置两个水准控制桩,以控制进出口管线的高程。

3.3.3通风照明系统安装:1.因洞口庙隧道较长,发电机在洞内工作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的烟尘不易消散,因此须管道安装施工作业时进行强制通风以排除烟尘。动力电源采用发电机组提供。2.为安全起见,隧道内的通风和照明拟单独供电,管线组焊另配发电机。3.在通风和照明线路上,首先从距洞口30m处开始每隔20m在隧道顶部安装一个60W照明灯(采用防爆灯,单独配拉线开关);然后从距洞口20m处开始每隔200m同向设置一台轴流通风机,因入洞口高程比出洞口高,在出洞口设置压入式轴流风机,出洞口采用抽出式轴流风机,轴流通风机用膨胀螺栓和自制角钢框架固定在隧道内的顶部,轴流风机全部选用隧道专用,在隧道外统一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进行不间断地强制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山区隧道内存在穿堂风,故通风机的风向应与穿堂风的风向一致。

四.管线运送、布管

为提高管线运送效率,采用拖拉机牵引专用运管车将管线运至安装位置。运布管方法:先将运管车拖进隧道并将承载横梁打开,待运送的2根管沿隧道进深方向顺放且并拢放置于隧道口(2管总宽不超过运管车架内侧宽度)将运管车移至装管位置,将运管车承载横梁关闭,放松倒链把管线放置在承载横梁上并用绳索锁固。安装拖杆并挂在拖拉机拖钩内,启动拖拉机将管线拖入隧道。到管线安装位置后停车,并在运管车车轮下塞入斜木以防运管车下溜,卸除管线锁固绳索,收紧倒链使管线离开运管车承载横梁,卸除承载横梁。放松倒链将管线落地,将运管车回拖约7―9米,将2根管线滚动至隧道边墙处并临时固定,拖拉机自2根管之间、并穿过运管车回退,拖拉机回退至运管车后侧,挂上牵引绳,拖拉机回退将运管车拖出隧道继续装运管线。

五.隧道内管线施工

5.1隧道内管线组对:隧道内管线组对:隧道内组对、焊接用吊架及发电机运送车移动均由卷扬机的收放控制,吊架移至第一根管(φ457、φ813)中部将其吊离地面,高度以适合焊接为宜,在管底塞垫土袋后回落卸载,将吊架向前移至第二根管中部并将其吊起与第一根管组对,发电机运送车向后移动至第四根管中部,将第三根管滚动移至安装位置,将吊架移至第三根管中部进行组对,依次完成组对洞内管线。

5.2隧道内管线焊接:隧道内电焊机、角磨机等动力设备电源由柴油发电机提供。将柴油发电机及电焊机放置在运送小车上,由卷扬机牵引至操作位置。管道焊接应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焊接时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员一直在现场监护,采用测氧仪测量洞内氧气含量,用烟尘浓度测量仪器测量空。

5.3无损检测、防腐、补口:管道检测合格进行焊口的防腐补口,将喷砂除锈设备安放在发电机运送车上,通过卷扬机使其就位到相应位置,再通过接长喷砂管的方式,完成管道喷砂除锈和防腐补口。

5.4管道就位:隧道内管道焊接、检测、防腐补口完成后,按照设计位置、高度进行调整,将管道就位,管道就位采用管线组对吊架逐根起吊,将编制土袋部分抽出。

5.5清管、试压:管道就位后,按照设计要求对隧道内管道单独进行清管试压。

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工程工艺流程规范进行施工。

2建立质量保证机构,由队长负责现场的质量管理,广泛开展工序“三检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解决。

3施工中做好标志,如材料标记、检验标志、焊接标志、管口标记、防腐标志及其它标记并提供记录。穿越段所用材料要有合格证,防腐管材要有防腐出厂检验单才可使用。

4穿越段管口采用X射线拍片合格,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5对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前的质量培训工作,做到人人对施工规范心中有数,提高施工群体整体的质量意识。

6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施工工序衔接,加强质量检验,把好组对、焊接以及防腐检验关,提高隧道内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

七.安全、环保(HSE)措施

7.1 HSE方针

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7.2 HSE目标

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特种设备100%检验合格;项目经理、安全员持证上岗;杜绝重大安全事故;污染物达标排放;工程施工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7.3 HSE控制措施

工程开工前,由该项目的HSE管理组织机构对施工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特点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公司的Q/HSE体系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工程的HSE控制措施,严格进行项目工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预防污染措施。

7.4 安全要点

7.4.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HSE监督员和机组HSE监督员对所有参与隧道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各工种巷位职责;隧道施工HSE保证方案;各个工种作业应注意事项;健康知识;各项应急准备、有限空间风险识别知识(如烟尘、空气流通不良、塌方、洪水等)和现场急救措施。

7.4.2开工前,组织现场紧急情况的应急演练,包括窒息复苏演练、紧急情况逃生演练等,通过演练促进应急措施的落实,同时完善应急方案。

7.4.3建立并严格执行隧道进出登记制度,所有进入隧道施工及参观、检查人员必须经授权许可,并进行登记。参与隧道施工的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手套、劳保鞋,并佩带安全帽,所有人员参加班前安全会议,否则不允许进入隧道内施工。

7.4.4进行隧道内管道施工时,在施工作业面配备专职的HSE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在隧道外安排急救人员,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仪器,以准备当洞内施工人员发生意外伤害时进行紧急救护。

隧道口预制场地、卷扬机安装场地要压实、平整,做好防止塌方、滑坡的防护工作。

7.4.5隧道施工前,对隧道施工用设备包括电焊机、卷扬机、导链、导链架、吊具、钢丝绳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缺陷及时进行检修维护,缺陷严重的坚决不能用于工程施工,以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

7.4.6进入隧道施工前,对隧道洞壁、洞顶进行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支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7.4.7在隧道内安装照明、强制通风设施时,要作好临时照明、通风(轴流风机用橡胶电缆,随安装人员行进工作)。隧道内施工的同时加强通风措施,并随时检测隧道内氧气及有害烟尘的浓度,发现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以确保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安全;隧道内的动力及照明线要保证其绝缘良好,动力线安装在洞壁远离施工操作面的地方,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7.4.8洞内作业场地必须平整、规格化,严禁乱堆、乱放物品,并在隧道底部用荧光漆画出1m宽的通道,施工通道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以保证施工人员的进出方便。

7.4.9管道在由洞口进入隧道时,小车跟随人员要注意警戒,避免小车与隧道内施工人员发生碰撞,小车设置警示灯。

7.4.10只要有人进入隧道作业,就必须打开照明设施和强制通风系统。

在隧道洞口和洞内施工作业面上配置2-3对讲机,保证隧道两端和隧道内部施工作业面的通讯畅通。

7.4.11管线就位前检查龙门吊架、吊具的安装情况,并重点检查吊架焊缝连接处是否有裂纹及开焊,吊架支撑点选择是否合理,无误后方可作业。起吊时,必须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7.4.12建立完备的人员、设备和安全施工撤离措施,并宣传到每个施工人员。

7.4.13在洞口和洞内施工作业面设立各种标志牌和警示牌,包括进入的危险标志、注意标志和警示标志、有限空间的指示标志、禁止吸烟和及时关掉电源的标志,标志设在视线良好,明显的地方。

7.4.14在洞口的HSE监督员随时监督和掌握洞内人员的施工情况以及设备的动态信息,并坚决禁止非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正在施工的隧道内。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6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这种变化表现在组织结构不同,规模不同,人员不同等各个方面。

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施工的季节性强;④人员的流动性大。

3、施工现场的特点

施工现场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

2、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四、危险源控制方法措施

1、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

(1)安装、拆卸龙门吊架、吊机等起重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4)高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5)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6)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7)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8)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2、危险源:坍塌

控制措施:

(1)桥墩挖孔桩护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允许继续挖孔。

(2)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围拦防护和密布安全网封挡。

(3)钻孔桩内泥浆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泥浆稠度。

(4)洞内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

(5)响炮后30分钟,才橇危石,其他人员才能进入现场施工。

3、危险源:触电

控制措施: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栏设施。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的规定。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4)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5)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窜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

(6)施工现场工程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靠。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8)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9)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4、危险源:窒息

控制措施:

(1)挖孔桩超过六米时必须安设通风设施(鼓风机)。

(2)孔内照明要清晰。

(3)孔外要做好窒息应急措施。

5、危险源:火灾

监控措施:

(1)认真做好防火知识教育,提高干部、员工、临时工的防火意识。

(2)春秋两季防火为重中之重,必须定人、定位。

(3)森林防火野外施工不用火,个人出门不带火,野外不吸烟。

6、危险源: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

(1)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2)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3)起重工持证上岗。

(4)具体起重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7、危险源:爆炸

控制措施:

(1)氧气瓶乙炔瓶倾斜放置,间隔5m。

(2)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4 结论

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应该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科学合理化、标准规范化。

[参考文献]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 A

在维修养护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中,临时用电系统导致的占有很大比例。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对用电设备做好接地保护、接零和漏电保护是非常必要。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或管理单位的专业电气技术人员应按照电气设备实际情况及用电备负荷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审批通过后应严格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布置电缆、设置各级电箱和开关元器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应满足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等要求。

1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或者设备容量在50kw以上,均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旨在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有一个可遵循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加强对临时用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从而保障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施工临时用电设计应满足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等要求,其任务是为现场施工设计一个完备的临时用电工程,制定一套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同时还要兼顾用电方便和经济,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总用电量计算、电源的选择及位置确定、电线电缆的选择及敷设、绘制电力供应平面图等几个方面。

2 安全事故的原因

2.1 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

触电事故即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内部器官创伤甚至造成死亡,或引起人体外部器官的创伤。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配电线路架设、电气设备安装和起重机械运行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存在凑合使用的心理,从而乱拉乱接电线等现象所造成。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临时性强、用电量变化大、设备流动位置不确定、环境差、危险性大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实施难度。

(2)工人违章在高压线下施工或在高压线下施工时不遵守操作规程,使金属构件物接触高压线路而造成触电。

(3)施工供电线路架设不符合安装规程,经常可能使人碰到导线或由跨步电压造成触电;或架空线路离地间隙不符合技术规范。

(4)在维护检修时,不严格遵守电工操作规程,麻痹大意,造成事故。

(5)由于电气设备损坏或不符合规格,又没有定期检修,以至绝缘老化、破损而漏电,酿成事故。

由此可见,造成触电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不重视施工临时用电的危险性,缺乏用电常识,设备不合格或忽视设备缺陷的危险性而造成的。

2.2 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

(1)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用电的不安全因素,缺乏用电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

(2)短路:原因一是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或者现场搬运金属物件时不慎碰触电线;二是线路维修管理不善,绝缘陈旧老化或受损,线芯;三是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没有根据具体环境选用,也没有采取相关防护措施,使绝缘受高温、潮湿以及腐蚀作用的影响失去绝缘能力等。

(3)电焊:施工现场因电焊造成的恶性火灾事故最多。原因主要有:电焊的金属火花喷溅引燃周围可燃物;电焊产生的高温因热传导引燃其他房间或部位的可燃物;焊接导线与电焊机、焊钳连接接头或焊接导线有接头处理不当,松动打火;焊接导线(焊把线)选择不当,截面过小,使用过程中超负荷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打火。

(4)过负荷:导致施工现场电气线路过负荷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在线路中擅自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电气线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绝缘损坏,当电路中通电流时,部分电流从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大地间(接地金属物)通过,造成线路过负荷等。

(5)因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用于照明、取暖、烧毁做饭等引发电气火灾。

3 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防触电事故措施

(1)施工用电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其他施工人员进场前做好三级安全教育;

(2)在工人宿舍和施工中所有用行灯电压不超过36伏,潮湿场所的行灯电压不超过12伏,行灯电源线使用软橡胶电缆,行灯安装保护罩;

(3)现场临时电源线按照临时用电设计的布置统一规划,采用三相五线制布线,直埋电缆的地方设标识牌,线路道路有保护措施。现场的配电盘摆放整齐,颜色一致,并有防雨措施。电线无破损,电源线与设备的接线必须用螺丝压紧;不得使用单层绝缘电线电缆;电源之间的连接头必须用绝缘胶带包扎;电动设备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

(4)加强对用电设施和电动工具的检查维护,电动工具都需定期检测合格,并有明显的检测合格标识,配电箱、配电盘和电动工具都有台账并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3.2用电防火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用电虽然是属于临时暂设,但不应有临时的观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严格按照国家电气安装规范要求敷设电气线路,严防短路、接触不良、过负荷等情况的发生。选择导线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机械强度和使用环境等对因素;总配电箱(或配电室)、分配电箱、开关箱等要采取必要的防潮、防尘、防损伤措施;要安装短路、过负荷、漏电等电气防护装置,对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实行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电气线路连接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室外架空电气线路严禁架设在树木、房屋、脚手架以及其他非专用电杆上,严禁成束架设,保证线路架设所要求的档距、线间距以及最大弧垂处与地面的距离等等。

(2)加强施工现场可燃、易燃物品的管理。如实施电焊作业时要清除现场的可燃、易燃物。电气线路下方、照明灯具周围等不应堆放可燃、易燃物品等,防止因电焊高温焊渣、高温照明灯具或线路因短路、接触不良、过负荷等原因造成燃可燃易燃物品起火。

(3)开展经常性的电气电路检查、维修。施工现场用电运行环境相对较差,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等,易造成线路老化、绝缘破坏而发生短路、漏电。因此,要对整个用电系统开展经常性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安全用电宣传,深化安全用电意识。经常对现场人员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如教育他们不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电热器具时与可燃、易燃物保持安全距离,用电完毕注意切断电源等。

5 结束语

维修养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应同时得到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重视,本文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得以参考,目的在于提高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最大限度地防止触电、火灾的发生,达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失的目的。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8

我们班现有车辆22台,其中铲运机15台,台车3台,服务车4台。

2018年认真贯彻落实分公司和车间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对照车间督查举一反三整改存在问题和隐患,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年实现了零伤害,主要事迹如下:

一,安全方面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们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的首要工作,并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班前、班后给员工灌输安全思想、安全知识。

(2)、在周安全会上全员学习维修安全知识。

(3)、安排工作时把安全隐患、危险源分析给员工,督使他们正确的防范。

(4)、认真组织全班职工“一日一题”危险辨识,正确辨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5)严格执行无轨设备维修保命条款和零伤害条款,对锤击作业,台车维修动臂作业,焊工焊接动火作业,这些年频发的事故,有一个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生产方面 

生产方面我班抓点检 重日检 强周检 保月检 轻年检。

点检工作:实行车辆承包,做到了设备到人,责任到人,谁点检谁负责。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9

2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识别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预先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对风险的属性和状态进行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于未然。项目风险识别遵循系统性、完整性、重要性的原则。系统性是指从工程全局的角度,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完整性是指全面完整的识别工程项目中隐藏的风险,不受管理者个人主观意愿影响。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风险排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制定危险因素的处理的优先级。长输管道建设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询问法、资料法、情景分析法、实地观察法、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HAZOP法、WBS-RBS法等。2.2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2.2.1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在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一些风险事件会影响工程进度,如施工过程中穿过农田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测量放线与实际管道设计走向出现偏差,大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电气焊时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爆破岩石出现事故,山区管道运输困难,阀门泄漏,沟壁塌方,试压时管道出现破裂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对项目的进度影响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2.2.2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在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事故事件的发生对管道质量造成危害,如管道设备漏油,测量放线与管道设计走向不一致,管道吊装过程中管体或者防护层出现损坏,陡峭山坡地区影响焊接质量,电气焊时出现爆炸事故,焊条受潮影响焊接质量,管道搬运过程中滚落,清管时擦伤管道内壁,试压过程中出现管道破裂,恶劣天气对管线下沟回填工作造成影响。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这些事故风险加以控制。2.2.3造成项目成本上升的风险。一些事故事件的发生会造成管道建设成本上升,如测量放线与管道设计走向不一致,管道设备漏油,电气焊时出现爆炸事故,爆破岩石出现事故,试压时管道出现破裂等事故,阀门泄漏,沟壁塌方等。3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应对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风险主要体现在设备隐患,施工营地安全卫生等。为此,需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对故障设备要及时维修。做好油污泄露预防措施,规范施工营地安全卫生管理制度。(2)现场勘测阶段。现场勘测阶段主要包括现场交桩、测量放线、作业带清理等,发生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和人员风险,为此,需要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时检修设备故障,加强对作业人员的HSE教育,建立人员伤害应急预案,备齐各类应急医疗药品和用具。为现场施工人员投保工伤险等。(3)管沟开挖、管道焊接阶段。该阶段管道搬运比较比较困难,容易损坏,地下设施对管道影响明显,焊接时容易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针对这些情况,要配备专业的作业机具,制定详细的运管、吊管方案,避免管道损坏。开挖前要详细了解地下设施分布情况。管道焊接时,明火离气瓶保持在10m以上距离,陡坡焊接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要防止焊条受潮等。(4)管线下沟、回填阶段。该阶段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发生滚管事故,造成管道损坏及人员伤害,管道防腐作业时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应避免在大风、雨雾天气进行下沟作业,为防止发生滚管事故,应至少两台管机同时作业,管线下沟是管下禁止人员进入,应建立人员伤害应急预案等。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10

铝合金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合金,在打磨、抛光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铝粉尘。铝粉尘属于乙类可燃性粉末,易吸潮,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发生粉尘爆炸。近年来,国内也发生了如苏州昆山“8・2”事故等多起铝粉尘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中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铝合金车体的制造全过程中贯穿着铝合金的焊前打磨、焊接、焊后打磨及加工等工艺,这些工艺过程随时产生铝粉尘和烟尘。因此,在工艺加工过程中,控制铝粉尘的爆炸风险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化厂房建筑设计

按照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车体焊接组装生产火灾危险性一般定义为丁、戊类,但生产过程中产生铝粉尘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按照规范要求,当同一厂房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时,厂房的生产危险性类别应按照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因此,在新、改、扩建项目时,厂房建筑应按照乙类火灾进行设计、建造和使用,确保符合要求,从源头控制火灾、爆炸风险。

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的特大铝粉尘爆炸事故(以下简称昆山“8・2”事故),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单位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厂房建筑按规范要求应按照乙类火灾设计,实际却按照戊类进行设计,导致泄爆面积不足,疏散通道不通畅,最终引发爆炸。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通过优化工艺布局的措施,更经济有效地实现粉尘防爆管理目的。通过全面分析铝合金车体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将包括车体打磨、焊接以及抛光等涉及铝粉尘产生的工序,从其他工序中隔离出来,建立相对集中、封闭的铝合金件焊接间、铝合金件抛光打磨间,既能满足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结构及公用设施设计,又实现同其他工序进行区别布局、升级管理,确保现场各项管理要求得以实施。

除尘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按照GB17269-200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要求,铝粉尘浓度应控制在4 mg/m3以下,这是进行粉尘治理的重要依据。除尘系统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集尘器设置在建筑物外,并有可靠的防雨、防潮等措施。

每天对作业现场进行粉尘清理,及时清理除尘系统设备设施,使作业场所的粉尘量尽可能降至最低。

定期对除尘系统风量进行检查,并经常性地对现场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当现场发现除尘系统出现故障、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现场铝粉尘超过控制浓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组织人员撤离。

电气接地及电气控制

2012年8月5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一抛光加工场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以下简称温州“8・5”事故),直接原因就是加工场抛光作业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铝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抛光机电机控制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发生爆炸。

按照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管理要求,必须采用防爆电机、防爆电灯、防爆开关等防爆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敷设时应尽量远离铝粉尘产生的区域,避开易受机械损伤、振动、腐蚀、粉尘积聚以及有危险温度的场所。

铝合金打磨间等粉尘产生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之间墙壁上,穿过电缆和导管的开孔应充分密封,设置的电缆管道导管或者电缆沟等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粉尘积聚或传播到其他场所。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

加强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做到“一台一档”,包括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形成的文件和文档;进行设备设计、制造、施工、改造、维护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制造、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作业证;加强设备的使用、巡回检查、检维修管理,构建设备隐患发现、分析、报告、处理等闭环管理机制。

昆山“8・2”事故中,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就是委托无相关资质设备公司进行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导致现场除尘系统吸风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位粉尘捕集要求,不能有效抽出除尘管道内粉尘。同时针对事故发生前多次出现的除尘器故障及火灾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始终让设备“带病作业”,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强化人员培训和现场管理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例11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3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69

武汉西四环汉江特大桥是湖北省武汉市西四环线吴家山至沌口跨越汉江的特大桥,桥梁两侧均靠近村庄,附近有河堤和城市环线及多条公路在旁边通过,交通便利。根据桥梁所处周边环境及位置,决定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该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需要进行支架施工,桥下不存在被交通或者障碍物的影响;二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把握施工的质量,尤其是桥梁变形相关问题;三是施工时,其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免除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便于施工安全方面的管理;四是不易被外部周围环境影响,从而不会影响施工的进度;五是可以节约施工成本。本文通过介绍武汉西四环汉江特大桥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安全O理工作,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理要点进行交流和探讨。

1 工程概况

该桥梁工程桥跨布置为(77+100+360+100+77)m五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大桥桥式布置图如下:

主梁采用双边箱梁截面,主梁顶面宽43.6m,设有2.5%的横坡。梁高4m,顶板厚28cm,底板厚40~50cm,斜底板厚25~35cm。全桥共113个梁段,分为两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主塔墩顶0号梁段共1个,节段长22m,边跨23个6m标准梁段,15#号梁段长2m,16#号梁段长10m,中跨28个6m标准梁段,边跨现浇段长13.62m,25#号梁段为边跨合拢段长2.0m,29#号梁段为中跨合拢段长2.0m。每个标准节段斜拉索位置均设有厚度为40cm的隔墙。每个标准节段混凝土方量为231.72m3,重力约为616.7T。除边跨直线段、边跨15#、16#号梁段、0#、1#梁段采用现浇支架施工,其余梁段都采用挂篮施工。

2 挂篮系统及工艺流程

该桥主梁挂篮采用长平台牵索挂蓝,总长17.5m,宽度49.1m。主要由27个主要构件组成,最重的为主纵梁,单个构件重18.8T,整个挂篮重约285T,宽度及重量均居目前国内同类型挂篮之首。

牵索挂篮由承重系统、悬吊系统、走行吊挂系统、模板系统等组成。

承重系统主要由主纵梁、次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走行挂钩、腹杆、小纵梁、三角架及垫梁等构件组成。其中主纵梁、次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走行挂钩、腹杆为加劲钢箱梁,材质为Q345B。其余均采用Q235B型钢制作。纵梁与横梁各节段之间、主纵梁与挂钩之间以及各腹杆的连接均采用10.9级M24摩擦型高强螺栓拼接,三角架与主纵梁和前横梁之间采用销接,其余均采用粗制螺栓拼接。

悬吊系统由牵索接长装置、中外吊挂、中内吊挂、后吊挂等组成。牵索接长杆采用圆钢,其与斜拉索之间采用软牵引平行钢丝束过渡,以利于拆装。中内吊杆采用Φ65圆钢,中外吊杆和后吊杆Φ55圆钢,材质均为40CrNiMo,σS≥835MPa。由于挂篮施工节段较多,各构件需要进行多次张拉,需密切关注其疲劳状况,及时补强或更换。

走行吊挂系统由挂钩、平衡千斤顶(100T升降过程保持挂篮平衡)、反力轮、滑道、顶推千斤顶和反力座组成。为减小走行阻力,在滑道上加焊4mm不锈钢板,保持滑道内清洁,并及时涂抹油。

模板系统,本套挂篮模板底模、外侧模、横隔墙模板采用新制钢模,由6mm钢板和∠63×6组成。内模和端模由工地自行选择,内膜支撑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架。底模在工厂分块加工制作,运输至现场后,再拼装成整体,精确调整其位置并按设计设置预拱度后,将底模与承载平台上大肋焊接固定。

侧帆由上侧模、下侧摸、侧模桁架、调节撑杆组成。下侧模及其桁架在工厂分块制作并预拼好后,运至现场组拼成整体,然后安装上侧模及调节撑杆。脱模时,先收缩调节撑杆,让上侧模与箱梁脱离,再整体下放挂篮,使下侧模脱离混凝土面。

其主要工序为:挂篮走行到位和吊杆固定好后挂设斜拉索和初张拉底模系统安装索导管安装钢筋、预应力安装腹板模板安装顶板模板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50%时斜拉索第二次张拉混凝土浇筑100%且预应力达到张拉条件时张拉预应力斜拉索第三次张拉体系转换(斜拉索由挂篮转换到主梁上)。

3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安全监理

3.1 确定安全监理的方针

根据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特点,必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进行危险源辨识

根据工程实际,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3.2.1 挂篮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交叉作业时段较多,用电设备也较多,因此危险源最大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是高空作业中的高空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设备垮塌事故等。为此,在危险源辨识中将大桥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危险源进行处理,因管理不善、不到位等因素进行评价,运用LEC评价法,对挂篮各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地质、气候因素进行逐一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

3.2.2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危险有害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安全管理、机械设备以及环境。

第一,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单位无相关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配备的各类人员不符合工程所要求的层次,作业现场管理混乱,都是造成事故的隐患,轻则财产受损,重则人员伤亡;(2)人员违章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没有进行认真培训、技术和安全交底违反操作规程,或制定的劳动纪律不遵守,就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3)特种作业人员违规上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离岗三个月之后复工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本工程涉及到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焊工、塔吊司机、起重机司机均需持证上岗;(4)违章指挥或调度不当:本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材料、设备、人员多,场地环境复杂,管理人员指挥调度不当或为赶工期,使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均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第二,设备、材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造成质量事故的同时,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2)电气设备安全措施缺陷:施工用的电气设备未采用与其本身相匹配的安全措施,如没有采取防雷接地、一C一闸一漏一箱等措施,可能对工作人员形成电击伤害,尤其小型移动电气设备是施工人员最易部分;(3)特种设备未经检测:施工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因材质、设计或使用不当等也可能发生事故,大型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第三,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大风:施工时所用的塔吊已有130m左右的高度,一定级别的风力和不当吊装就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倾覆、位移,进而形成安全事故。雨、雪、雾、雷电:易使人员滑倒、行驶车辆侧滑,雪天使作业人员产生眩晕,这些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雾天能见度降低,影响吊装及行车安全。工程所处地区属于3级防雷区域,可能遭受雷击伤害,大型机械设备和用电设备没有安装防雷接地或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轻则设备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2)社会环境:挂篮施工现场及下方没有采用全封闭,因而闲杂人员比较容易进入现场,一方面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区域受伤害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闲杂人员随意操纵开关、按钮,甚至偷盗材料、设备都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3.3 安全监理措施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特点,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通过辨识重大危险源,分析危险因素,在工程施工各步骤中抓好“人、机、料、法、环”五方面的工作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安全生产。

3.3.1 在施工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包括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跨高速、道路、铁路的交通安全防护方案等,并提出相关要求和意见,如挂篮材质、焊缝检测、提升、荷载试验的应力、应变检测、挂篮前移、锚固等环节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桥面临时荷载的堆放等细节,确保挂篮施工安全顺利实施。同时,认真审核进场的特种设备、特种人员,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及人员入场施工。

3.3.2 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并检查安全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

3.3.3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电工、电焊工、机械驾驶员、机械工、吊装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进行检查,并监督施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培训,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3.4 检查施工现场安全人员到岗、安全设施配置、施工人员行为及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3.3.5 不定期检查所有进场机械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和维修记录以及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并核查施工现场大临设备、特种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

3.3.6 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看是否满足三级配电,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等要求,杜绝临时用电安全隐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3.7 针对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工序和施工步骤,安全监理人员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3.3.8 该桥单套挂篮宽49.1m,长17.5m,高1.5~2.5m,自重285t,宽度及重量均居目前国内同类型挂篮之首,挂篮安装、制造难度大,驻地办为有效地保障挂篮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专门派人驻场监督挂篮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