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家档案管理

国家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6 08:59:54

国家档案管理

国家档案管理例1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工作从主观理念上不被重视,决策上没有给予足够支持。高职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多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学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大,广大教职工参与意愿淡漠,档案资料收集与利用往往得不到认可和理解,同时也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2.基础薄弱,制度不够完善

学院重视校园基础设施、专业设计、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少,馆藏结构单一化,行业特色不突出。缺少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文件资料进行调整和编目摆脱不了初级的手工作业的方式,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难以系统化归档处理。在检索时,档案管理人员也是通过人工翻阅查找所需资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底下。国家已经出台了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高职档案管理没有全面进入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轨道,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人才缺乏业务相对落后

高职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职档案员视为文件整理员的角色,档案管理知识尚且不够,严重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总体素质不高。急需懂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学院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跟不上。

二、高职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档案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和服务高职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强化创新意识转变工作观念

以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为中心工作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超前的、有预见性的服务。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高职档案的文化价值,开辟高职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依据国家档案管理法规制定适合学校贯彻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3.创新技术手段精细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将将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档案也由单一的纸质载体变为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多种形式。档案馆应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从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入手,加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由慢变快,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提升业务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应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现代管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武装自己,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鼓励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定期请专家或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素质,适时地编纂、出版各类档案史料、文件汇编和画册,增强档案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地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转递移交,确保档案的真实和完整。促进高职院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实现高职院校档案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的追求。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深入,档案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借鉴,围绕教育改革需要,树立档案服务创新意识,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更新观念,全面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赵媛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国家档案管理例2

一、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工作从主观理念上不被重视,决策上没有给予足够支持。高职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多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学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大,广大教职工参与意愿淡漠,档案资料收集与利用往往得不到认可和理解,同时也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2.基础薄弱,制度不够完善

学院重视校园基础设施、专业设计、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少,馆藏结构单一化,行业特色不突出。缺少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文件资料进行调整和编目摆脱不了初级的手工作业的方式,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难以系统化归档处理。在检索时,档案管理人员也是通过人工翻阅查找所需资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底下。国家已经出台了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高职档案管理没有全面进入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轨道,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人才缺乏业务相对落后

高职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职档案员视为文件整理员的角色,档案管理知识尚且不够,严重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总体素质不高。急需懂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学院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跟不上。

二、高职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档案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和服务高职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强化创新意识转变工作观念

以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为中心工作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超前的、有预见性的服务。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高职档案的文化价值,开辟高职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依据国家档案管理法规制定适合学校贯彻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3.创新技术手段精细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将将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档案也由单一的纸质载体变为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多种形式。档案馆应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从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入手,加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由慢变快,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提升业务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应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现代管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武装自己,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鼓励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定期请专家或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素质,适时地编纂、出版各类档案史料、文件汇编和画册,增强档案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地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转递移交,确保档案的真实和完整。促进高职院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实现高职院校档案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的追求。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深入,档案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借鉴,围绕教育改革需要,树立档案服务创新意识,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更新观念,全面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国家档案管理例3

一、重点工程档案的特点重点工程是指对国家或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工程。重点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要求高,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的单位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工程档案是指在重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的与建设工程各项活动有关的、对国家、社会和单位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重点工程档案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长。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时间跨度比一般要长,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时间跨度比工程建设周期还要长。以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建设周期为2003~2010年,而国家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周期把地质勘探阶段包括在内是17年(1993~2010年)。

二是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技术的门类广。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档案涉及水文、气象、地质、环保、土建、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超高压电器设备等。三是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载体形式多样。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种类,载体形式有纸质、磁带、光盘、硬盘、照片、探伤光片、岩芯等。四是涉及的单位多。一般的重点工程项目,分为若干个合同标段由多个不同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另外还有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的共同参与。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参建单位,包括设备供应商和调试单位就达20多个。

正是因为重点工程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现实性强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宏观归档控制和微观实体管理都有很大难度。

二、重点工程档案宏观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工程档案宏观管理上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只在工程即将竣工或投产之后,才纳入议事日程;完全依靠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整个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立卷和归档等工作,显然,对数十个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有关单位的档案管控,仅靠一个不是独立职能部门的档案室是不够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部门成了安排老弱病残的“消闲部门”;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保护设施不完善,多数档案工作还停留在零散、慢速、低效的手工操作阶段,不具备系统、快速、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1]。

三、重点工程档案实体管理存在问题档案实体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普遍存在文件材料散失,收集不全;归档滞后,验收前突击整理,接收审查把关不严;档案内容不准确、缺项,由变更、图纸版本、数据改变引起的图实不符;存在缺原件、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等无效文件;档案载体不符合要求,图纸污损,字迹不清;忽视录音、录像、照片、岩芯、探伤光片等非纸质档案;忽视档案内容,片面追求装订形式。

四、解决工程档案管理不善问题的对策1.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同时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决策层要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执行层要建立起档案工作网络和协调机制,档案部门要牵头总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本单位和参建各方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监理作用,要求监理对施工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进行质量检查把关,统一各施工单位表单,按照监理规程要求,在控制节点进行审核、签署,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整改。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整理、组卷、编目编号、鉴定、审核等各环节的程序和标准。明确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案,确保档案工作协调及时有力,档案收集整理有章可循。主要制度、规范:分类编号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各参建单位、各部门职责与考核制度,文件(图纸)收发管理办法,竣工文件编制与档案整编要求,档案检查审核程序以及验收移交办法等。

3.纳入合同管理

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时,都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规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套数、质量、费用、完成时间等内容,监理合同增加对设计、施工单位归档文件的审核责任。档案人员要参与起草招标文件有关条款、合同谈判;档案管理有关条款要求详尽、明确;罚则中明确工程档案占质量保证金的比例,档案部门参与合同支付控制。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强化文件管理,使文件与档案管理之间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建立项目所有文件材料统一的收发端口,建立所有参建单位统一的文件、档案编码体系,统一模版,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起来,对文件材料实施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

5.信息化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或文件与档案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系统。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工程档案材料收集的完整、准确、系统、及时性进行有效监控,对原生电子文件采集、归档、存储进行有效管理,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6.前端控制、同步管理

掌握文件材料形成规律,提前采取措施,提出要求,避免被动。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制定专门的档案实施方案,加强培训指导,深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制定归档计划。将档案工作纳入工程管理流程,与业务程序捆绑,实行节点控制。

五、重点工程档案科学管理思路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档案知识讲座,深入学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档案知识答卷、印发档案知识手册等活动,逐步提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工程技术人员从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档案整理规范要求的缘由,到支持档案工作并最终发挥每个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共同做好档案工作。 2.注重协调,强化制约

建立协调机制,例如档案工作例会、协调会,对内与单位领导、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进行沟通,对外与参建单位进行全过程沟通,还要与外部监管部门比如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上级档案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要善于抓住关键部门,主动沟通,协同工作,找准关键程序和节点,争取权重。

3.采用全过程管理模式

全过程管理模式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程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及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审核、验收把关的管理模式。将档案管理的要求与措施,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与之同步实施。

4.整合资源,借助外力

整合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专家资源,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建设单位要想方设法借助一切外力,包括上级单位档案主管部门、地方档案局推动工作。另外可合理利用社会中介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5.宏观管理要与实体整理齐头并进宏观管理上要强化监督指导、归档控制,不能被动接收、埋头整理。同时对文件材料和案卷整编上,要减化整理,合理减少工作量。

6.坚持原则,适度灵活

档案整编工作要遵循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注重维护原貌,保持文件有机联系,便于利用和安全保管,要学习掌握档案业务标准的实质,结合实际灵活处理,避免教条。务实而不求外在形式。

7.积极探索,善于借鉴

国家档案管理例4

[DOI] 10.13939/ki.zgsc.2015.03.74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逐渐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科技计划项目也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载体,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完整客观地记录了科学计划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开展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成为国家科技发展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

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简介

1.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相关概念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指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的科技项目在立项、实施、结题验收或成果转化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件。

1.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特点

1.2.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相关定义可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由科技计划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对整个科学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一切有关项目的信息来源。科技计划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科技计划档案来提供准确、清晰的参考信息,有助于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完成管理、监测、执行等任务。

1.2.2 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参考依据,承载着大量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技术研究者研究开发出的科学技术和研究经验等宝贵科技信息资源。而科技创新是一种基于原本科技水平的向上突破,所以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大量他们所需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

1.2.3 科技进步的永久性价值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简单的来讲就是国家所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资产,承载了大量核心技术内容,从另一层面上来看还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记录,保存着对国家科技进步的永久性价值。

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2.1 关于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尚未确立一个专门的管理体系,主要是对科技计划体系结构的参考。具体表现为一个“三个计划+两个建设”体系,其中“三个计划”指的是“基础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两个建设”指的是“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以下是对各个计划与建设的功能解释:

(1)基础研究计划。其中包含了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攀登计划等分支计划内容。主要由科技研究人员自由选择研究问题,另外,开展重点基础问题研究时要以国家目标为方向。

(2)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要研究如何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前瞻性、战略性高科技问题。

(3)科技支撑计划。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两大需求角度出发,以解决社会中公益性技术问题,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主要执行方向,有效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4)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重点科学计划提供能力和科技基础工作方面的支持。

(5)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该建设计划以开发科技型企业和环境建设为主,深化国家重点产业、科技兴贸和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等工作,将发展重点偏向于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打造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建设氛围。

以上每种计划都有专属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档案管理要求。例如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其管理方法就分为分级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并且对不同的档案管理方法都有不同的要求。

2.2 关于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横向分散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其中,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取决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实施单独或联合归口管理。例如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分别将管理任务分给科技部系统的三个单位;在归口管理单位设立负责档案收集管理的工作岗位。

2.3 档案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受到项目规模、性质、内容、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主要问题:

第一,国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概念还不够明确,对项目档案来源的解释尚不统一,同时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所以在管理对象、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

第二,档案管理中的归档工作不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大原因在于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专业工作人员。其次在于科技研究人员只注重科研的成败,忽视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导致档案管理员无法将科研成果及时、完整地归档。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落后。受管理体系不健全、对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等原因,致使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传统模式下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对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大量项目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化,逐渐拉大了与时展水平的距离,严重减弱了项目档案管理的发展势头。

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对策

3.1 建立完整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

国家与政府应该建立适合科技计划管理实际状况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从规范制度、组织结构和工作体系等方面深入加强管理体系的功能,将其融入科技计划管理的各项任务中。

3.2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需要针对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培训,使其明确自身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加强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体现工作的系统性。同时,重点针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需要项目承担单位经常开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使档案管理部门逐渐成为一支具备高业务水平、档案管理技术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

3.3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随着世界逐渐深入信息化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不再只提供纸质档案,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电子文档。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迈向信息化模式,极大加快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推进建设创新型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研究,而只有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为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深入分析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寻找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为我国科技进步注入动力,促进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小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研究[C]. 北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子项目学术研讨会,2006(12).

[2]周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研究[C]. 北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子项目学术研讨会,2006(12).

[3]毛羽丰.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4]张爱霞,沈玉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国家档案管理例5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要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各级国土管理机构应该成立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基层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上级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上级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上级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由于以前档案整理归档不全,造成现行档案利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纠纷。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应充分认识到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要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三、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建立文件档案档案收件簿。并对各相关部门制订档案收集上交制度,拓宽档案收集渠道,确保档案齐全完整。

四、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档案整理归档制度》、《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制度》等。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依法管理档案的力度,以此带动其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将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奖惩,调动从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对需归档的文件资料,及时立卷归档,并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根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业务内容、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五、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的收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上:一要进一步加大招考力度,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把那些出身于档案专业,把那些懂法律、精管理,会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复合型年轻人才,优先充实到国土资源管理档案队伍中来,迅速改变目前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二要继续加大在职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让档案员不仅精通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还要熟悉掌握档案业务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三要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利用档案有切实的保障。

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方面,要快速转变职能,加强开发利用。要迅速扭转档案开发利用跟不上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从收集保管向开发利用服务转变;从为本单位服务为重点向为社会服务为主转变;从被动、单一、封闭型服务向主动、多领域、开放型服务转变;要加大从靠行政手段微观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平时,尤其要注重珍贵资料的收集、开发、利用,特别要潜心开发那些对经济发展有带来效益的,或能反映单位特色和职工精神风貌的档案资源。

六、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国家档案管理例6

一、科技计划项目与项目档案

由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实施,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叫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982年,国家出台《“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标志我国科技计划正式从科技规划中独立出来,到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已有五大类,三十多种计划支撑着国家各个领域的科技需求。这些科研活动中(管理及实施)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原始记录,承载信息的各种载体通过收集整理、归档、组卷的等活动形成的能够反映科研活动过程全貌的有机文件组合体,即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作为组织机构在科技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科技档案与一般的“技术资料”有本质的区别,是“一次”特定的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完整的记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是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财富,是珍贵的科学技术资源,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并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查考价值。

二、课题制管理与项目档案管理内容的变化

为集中科研优势,保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创新与成功,2002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实行课题负责制,根据任务内容,鼓励跨部门、跨学科选择课题组成员,组成临时的研发团队,研发任务完成后,团队即解散。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档案管理的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同时作为项目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承担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职责。

实现项目――课题管理模式后,档案管理变为以项目为牵引,收集的档案需体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档案不再是简单的科技档案,而是围绕一个科研项目形成的全套科技文件的总称,体现从申请立项到成果验收全过程文件。包括了科技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形成的管理档案,以及主持、承担单位在研发过程中现成的管理档案和科研档案,这些档案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和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研发档案等)。项目档案所涉及的过程和类别改变了传统的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研发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的分类设置模式,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国家目前无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对于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而言,项目档案管理包括了行政和业务两个的层面的融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

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主体多元化使项目档案管理过程复杂化。采用跨行业、跨单位组成大型的科研团队后,项目的承担单位由一家变为多家,项目管理及实施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复杂化。项目形成档案的主体多元化,包括了各级管理部门、主持单位、合作单位、协作单位等多种职能、多种性质的单位。由于国家现行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对各主体之间的归档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加上单位之间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复杂的关系,项目档案管理过程更进一步复杂化。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建设滞后。随着国家大量科研计划项目的开展,科技部先后出台了一些列的管理规范,这些管理规范主要从科技行政部门的角度对项目管理过程提出要求,重点是科技项目的立项和验收管理,对项目档案的管理仅提出了要求但无相关的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依然按原来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相比众多的科研项目管理规范而言,我国现行部级科技档案管理标准仅5个:《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档材料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这些规范多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各种类别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在国家行业标准未及时制定的情况下,基层管理部门急需制定单位科研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三)传统科技档案管理的模式的融合与变革。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项目档案管理模式,1998年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部分。各管理主体在各自科技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主导下进行,形成了专业性、种类和类别多样性、成套型和现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科技档案作为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产物密不可分的。

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分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业务管理两个部分,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又称为档案宏观管理,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专业主管部门。档案业务管理又称为档案微观管理,是以科技档案为对象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承担这部分工作的是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和科技专业档案馆,基本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

对于科研单位而言,科技档案业务管理活动通常是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下完成,文件的形成阶段主要受控于科技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归档管理制度,形成的“科技文件”通过一定的归档制度收集、整理,鉴定后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即形成“科技档案”。事实上,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科研课题按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后,课题组成员成为项目管理的主体,管理人员(科技、档案)通常难以进入课题组,在项目实施(即形成档案)的过程中,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考评等一些列重要过程,重点是课题计划、进度、经费的管理,而档案管理部门无任何实质上的管理“权力”,难以发挥管科研课题管理(即科技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功能,无法掌控“科技文件”的形成及流向,成为被动接收、埋头整理、提供利用的“服务部门”。被动收集的科技档案势必存在不系统、不齐全完整、质量不尽人如意等诸多问题。在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模式下,宏观管理职能和微观管理职能没能在课题组、科技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有效融合,难以发挥科技档案管理职能,保障科研项目档案的齐套性与完整性。

四、新形势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应对措施

流体物理研究所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属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现有研究人员830余人,主要从事核武器和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制。成立之初,研制任务主要由国家下达,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所科研实力的逐渐增强,我所科研任务逐渐多元化,除主体任务外,每年承担了各种类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十个。随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负责制的实施,主持跨单位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如何做好这些项目档案的管理,是基层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根据近几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适应课题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从调整科技文件归档范围、完善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职责、适时分段收集控制归档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项目档案收集齐全和完整。

(一)打破传统档案分类,调整文件归档范围。对于合作研制的国家科研计划课题,除要求编制上报国家的资料及传统科研技术档案外,其他合作单位、协助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归属范围的档案也应纳入主持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科技管理部门在立项、验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任务书、委托合同、项目验收确认书、经费预算书、项目审计文件等,主持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招投标采购文件、管理合同、各种审批文件等传统归属于文书档案和财务档案的文件。(2)建设单位在建设实验室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下转第206页上接第239页)、验收文件等归属基建档案的文件。(3)承担单位在研发过接程中研制或采购试验装备形成的各种采购论证方案、安装、调试总结、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归属设备档案的文件。(4)试验任务单位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研究试验原始记录数据、各种技术采集的电子数据等科研档案、课题鉴定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鉴定档案等。

(二)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基于科技计划项目的复杂性及其快速发展,而国家或行业层面档案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相对滞后,基础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项目各阶段产生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在课题实施之前明确提出档案管理要求是管理好项目档案的重要手段。通过近年的实施,这些归档管理制度在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事前控制的效果,对项目档案的收集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明确的档案收集职责并分段控制归档。明确采用课题组或者科研团队模式管理下的档案收集归档责任,包括明确科研团队与单位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与主持单位、合作单位、协作单位之间责任的划分与落实问题。

对于单位内部管理部门、课题组之间责任的明确,通常采用单位规章制度、任命文件等方式。如我所由所办统一管理全所档案工作,除了明确制定各类科研课题归档管理实施细则外,还对每个科研项目均任命项目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管理员、项目档案管理员等具体人员,各阶段责任人依照规章制度负责承担各阶段文件的产生、审查、批准和归档工作。课题完成后,文件归档情况除通常的结题情况考核外,还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采用两种方式将课题组与单位的职责结合起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总结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的重要的科技财富也是科研单位宝贵的技术资源。承担并能圆满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制任务是科研单位的光荣使命,保护好项目档案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项目――课题管理模式变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本职岗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档案人员的专业管理和监督作用,实现档案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有效融合,管理好项目档案。

参考文献:

[1]潘世萍 侯希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发展及创新研究 [J].中国档案,2011(11):50-51.

国家档案管理例7

关键词:人事档案;库房管理

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防止档案的丢失与损坏,为档案的利用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它在人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组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国家图书馆人事档案库房存有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死亡人员的人事档案几千卷,还存有人事处自1949年至今的各类文书卷千余卷,由于各类文书卷是人事档案内容的重要延伸,所以,同人事档案一样,具有机密性,属于人事档案库房的管理范围。人事档案和各类文书卷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旧的国家图书馆人事档案库房,因条件有限,面积只有10平方米,无阅档室,条件简陋,设施不全,离《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相差甚远。

随着我馆事业的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入库的人事档案和各类文书卷数量不断增多,其使用率亦逐年递增,归档材料入卷频繁,库房管理难度日渐增大,旧库房已不适应新形式下人事工作的需要。国家图书馆领导非常重视人事档案库房的建设,根据中组部的有关规定,经过三年的旧房改造,新的人事档案库房于2011年竣工,库房的建筑设计及各项硬件条件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分开,库房建筑坚固耐用,有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为未来几年人事档案和各类文书卷的逐年递增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库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库房内有杂物堆积等安全隐患,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库房的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库房管理规章制度

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人事档案库房是存放人事档案的机要重地,因此,库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人事档案库房管理规章制度是库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国家图书馆人事档案库房虽然有管理规定,但还不够全,不够细。应根据中组部有关人事档案库房的管理规定,结合我馆实际情况,细化我馆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的规定,使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内容应包括库房管理工作的原则、目的、范围、程序、要求、监督检查等。另外,为使人事档案库房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一)建立库房管理责任制:配备库房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库房管理工作,明确库房管理职责,明确规定非库房管理人员不得入库。

(二)建立入库档案、材料、文书卷登记制度:详细记录入库时间、名称、数量等内容。

(三)建立借阅档案、文书卷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档案姓名、文书卷名称、借阅日期、借阅者姓名等内容。

(四)建立各类人事档案、文书卷的统计台账和年度库房盘点制度:建立各类人事档案、文书卷的接收和出库等库房管理统计台帐,结合年度库房盘点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库房所藏实际档案和各类文书卷的数量与年度库房盘点数量相等,做到统计台账准确清楚,库房盘点数字准确。

二、重视对人事档案库房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提高库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档案库房工作的好与坏,库房管理人员是关键。选用高素质人事档案库房管理人员是做好库房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应选择那些政治可靠、作风正派、事业心强、责任心强、保密意识强、工作作风严谨的共产党员从事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并注重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保密意识的培养。档案库房管理人员也应注重对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严格按照库房管理规定和制度办事,牢固树立保密观念,不断探索和改进库房管理方法。

三、明确库房管理人员的职责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人事档案库房管理工作的任务,也是库房管理人员的职责,具体如下:

(一)做好库房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档案和各类文书卷完好无损,避免因人为或自然因素而造成其损坏、丢失或被窃。

(二)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准以任何理由私自向任何人提供人事档案材料或泄漏档案内容,不准携带人事档案进入公共场所。

(三)以集中的原则保管档案,避免因档案材料的分散保管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丢失等情况。

(四)库房管理工作应条理清晰,干净整洁、排架整齐规范、松紧适度,各项记录准确。

档案库房管理人员应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库房管理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可有丝毫懈怠。

四、加强人事档案库房的日常管理

(一)库房内档案、文书卷的排列。

将人事档案柜和各类文书卷柜分成两个区域,并预留相应的发展空间。各类文书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年代顺序入柜上架,卷柜的左上角用标签注明该柜所存文书卷的起止年代。在人事档案区域,将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死亡人员的档案分别排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档案号顺序入柜上架,档案柜的左上角用标签注明该柜所存档案的类别和起止档案号。做到柜架排列有序,标签整齐,便于查找,并经常顺架,避免错架。

国家档案管理例8

(2)营销电子文件管理的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大营销”体系的推广建设,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化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按照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及公司2012年营销信息化工作要求,营销电子档案管理要覆盖到营销系统所有业务环节,真正实现营销电子文件管理的稳定、保密,为营销业务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1.1意义

(1)可以充分保障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安全存储。

(2)可以有效建立营销文件档案资源共享利用机制。

(3)有助于提升营销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

(4)能够有效支持公司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2复杂性表现

2.1业务项目类型繁多

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营销部门承载着业扩报装、电费计费、电能计量、用电信息采集等关键业务以及95598电话语音、互动网站、银电联网等对外服务工作,营销档案项目日趋复杂。

2.2流程复杂、变动性大

营销档案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依托,具有步骤流程较多、与客户交互文件多等特点。因此实现电力客户档案的生成、收集、归档、更新等全过程与营销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的紧密关联,以确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逐一对应,并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实时性,有较大难度。

2.3与原系统接轨问题

营销档案管理业务主要包括2大类10大模块,分别是档案监控与利用、电子文件采集、电子文件生成、文件流转、文件归档、档案建档、档案保管、变更与借阅、档案室管理、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涉及到多个系统,保证其对接与兼容可靠性极其重要。

3处理方式

3.1业务架构

档案的监控与利用:档案监控基于档案的全生命周期对档案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文件缺失预警与业务过程紧密结合,对业务过程中未及时登记与缺失的过程文件进行提醒与告警;档案智能化检索、档案情况统计、档案利用与信息是对档案利用开发。

营销档案业务:依次为电子文件采集、电子文件生成、文件流转、文件归档、档案建档、档案保管、变更与借阅、档案室管理、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图。

营销档案管理业务与营销业务紧密结合,在营销业务的处理过程中,进行电子文件的采集、采集完成后各个流转环节基于电子文件进行无纸化业务操作,在审批与协同工作环节进行电子文件的调阅,对电子化业务资料进行审查与更新,并在业务归档环节进行资料的归档与电子文件的封装,保证了档案的闭环管理。

3.2流程架构

营销业务系统处理时进行纸质文件采集同时获取元数据进行电子文件的生成,对于数据捕获生成的档案自动获取系统数据按照模板生成电子文件。

营销业务工单流转过程中,需要对电子文件进行调阅,进行电子文件的在线浏览。同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业务权限对电子文件进行审查与更新。

在档案移交时,应进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核对,核对通过后进行档案的接收,对于存在不符的情况,应将文件退回重新处理。

文件接收后,进行档案的入库与定置放置,进入自动库房与指定档案柜。电子文件应按照规定进行备份保管。

对于存在档案补充的情况进行档案出入库处理,并定期对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进行鉴定,转为长期保存或销毁。通过以上业务交互,从而在营销业务处理过程中实现对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3系统对接

(1)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负责对电子文件业务数据/元数据的采集,对扫描资料进行文件的上传,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调阅、核对、更新。并将采集的文件进行电子化、压缩、转换、封装、加密、入库存储,对营销档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

(2)与自动化档案存储系统的集成

自动化档案存储系统,负责对档案室的存储规划、对档案资料与档案柜存储位置的对应关系,将操作界面集成于营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的出入库操作与存储。

(3)与电子文件采集系统的集成

为实现纸质文件的电子化,统一文件电子化的数据格式,建立电子文件采集系统,对高拍仪、高速扫描仪与其他录入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自动进行文件的识别、索引生成与存储,同时进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与转换。

国家档案管理例9

1.1 大革命时期: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近代档案事业同步建立自18 世纪末起,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近代档案事业, 但只有部分国家设有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还有相当多的国家自始至终都没有此类机构,法国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属于后者。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几乎是与其近代档案事业的产生同步的。在旧制度时期,法国没有集中保存政府档案的机构,只有分散的档案保管部门,如国会(Parlement)档案室、会计工会(Chambre des comptes)档案室、司法部(chancellerie) 档案室、外交部秘书处(secrtariatdes Affaires trangres)档案室等。1789 年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不仅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直接促成了近代档案事业的诞生。大革命时期,政治斗争频繁,国内国外战争不断,不同政治派别轮番登场,法国在推翻绝对君主制之后先后建立立宪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多个不同的政治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法国产生了诸多需要保存的档案,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完成以下任务:保存新政权的档案、集中保管旧制度和当做国家物资被扣押的档案。

1790 年9 月7 日法令规定创建国家档案馆,9月12 日,制宪议会将其档案室命名为国家档案馆。4年后,1794 年6 月25 日穑月七日法令(Loi du 7messidor)颁布,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法。制宪议会明确了国家档案馆为集中保存国家档案的地方。

法令确立了三条至今仍然适用的原则:

一、国家档案集中保管;

二、档案向国民自由开放;

三、建立国家档案系统。1796 年10 月26 日雾月五日法令(Loi du 5 brumaire)补充规定各省首府应建立档案机构,从根本上为省级档案的保管提供了法律保障。自此, 法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档案馆建制。在大革命时期,国家档案馆收集了三部分档案:一是大革命废除的中央机构的档案;二是巴黎教区教会机构的档案; 三是逃亡国外或被判刑者的档案。在完善全国各级档案馆建制的同时, 法国执政者意识到了档案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并赋予国家档案馆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根据1790 年11 月5 日颁布的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法国建立了地方档案馆体系, 该法令规定每个行政区必须设立档案馆。穑月七日法令规定, 国家档案馆内设立立法、司法、世袭领地三个部,各行政区档案馆受国家档案馆领导,作为国家档案馆之分馆而存在。1841至1842 年, 法国又颁布了建立市镇档案馆的法令,规定市镇档案馆是省档案馆的分馆,法国的档案馆网延伸到了更基层的一级。

在这样的档案馆系统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地方档案馆都是上级档案馆的分馆,最终统一到国家档案馆,国家档案馆事实上成为了兼具档案保管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机构。在国家档案工作领导人的设置上,自1790 年至2006 年,该职位一直由国家档案馆馆长兼任。2007,法国部级档案馆由一个变成了三个, 三家档案馆均为国家事务部(services comptence nationale,缩写为SCN), 档案工作领导人才不再由档案馆馆长兼任。档案馆馆长长期担任国家档案工作领导人,这在事实上强化了国家档案馆对法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1.2 19 世纪中后期: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发展和成熟在大革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法国国家档案馆都兼而行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这种状况到19 世中后期开始改变,法国开始尝试建立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来管理全国的档案事业。法国最早建立的专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是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le bureau des archivesdpartementales et communales)。1884 年以前,各个省档案馆渐渐脱离了国家统一管理, 形成了由内务部(内政部)监管的自治局面。具体负责该工作的就是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它于1854 年建立,隶属于内政部(ministre de lIntrieur),负责监管其他公共档案部门(国防部、海洋部和外交部除外)。在此时期,国家档案馆和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各自承担了部分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主要大国中,法国的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是最早建立的专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法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产生更为深远影响的是1897 年建立的档案局(direction des Archives)。

是年,隶属于公共教育部(ministre de lInstructionpublique)的国家档案馆与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合并成为档案局,档案局归公共教育部管辖。自此档案局成为法国唯一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档案工作。1936 年,档案局更名为法国档案局(direction des Archives de France)。1959年,戴高乐政府建立文化事务部(ministre des Affairesculturelles),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担任首任部长,法国档案局划归该部,之后一直属于该部管辖。到1979 年,法国档案局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机构,1988 年又进行了调整。法国档案局局长负责全面的行政管理工作,下设局长办公室、财务室、业务室。根据相关法律,法国档案局职能为设计、推动和管理与行政、公民、科学档案相关的活动并开发其文化价值。管辖范围涵盖国家档案馆、地区、省、市档案部门及其他获得许可管理最终档案的机构。它从历史角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监管现存私人档案。相比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而言,法国档案局组织机构更加稳定,职权也更加明确,因而档案局的建立标志着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真正走向成熟。

1.3 21 世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整合与变革

自19 世纪末以来,法国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一直由档案局行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1 世纪初,2010 年被遗产管理总局(La direction gnrale despatrimoines)所取代。20 世纪以来,伴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世界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原来分散管理的文化事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档案事业与其他文化事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法国文化事业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西方素有法国人死后灵魂飞向天堂,美国人死后灵魂飞向巴黎的说法,可见法国文化之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性。法国的电影、博物馆、文学艺术、历史遗迹保护等文化产业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对文化产业行政管理职能整合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直接催生了文化与通讯部机构改革和遗产管理总局的创建。法国文化与通讯部机构改革源起于2007 年。此次改革不仅是要简化文化与通讯部的机构, 优化部门职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机构,来行使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改革最终于2010年初完成。作为改革成果之一,2010 年1 月13 日,法国遗产管理总局正式成立, 它整合了法国博物馆管理局、档案局和建筑与遗产管理局的职能。新成立的遗产管理总局连同总秘书处、艺术创作总局、新闻与文化产业总局,共同构成了文化与通讯部的四个主要部门。法国遗产管理总局下设多个部门,具体承担档案管理职责的是法国档案部际管理处。档案部际管理处制定和施行收集、查阅档案的相关政策。它负c责确定收集、查阅档案的法定范围并监督实行。它还负责更新与档案收集、说明和保管相关的政令和通报。档案部际管理处鼓励和推动对原始历史档案的科学研究,同时帮助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私人档案,还负责协调包括国家、地区、省和市镇档案馆在内的全国档案馆网的活动,并推动档案馆界的国际合作等。法国遗产管理总局的成立和档案部际管理处的设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国档案行政管理的格局,行使档案管理职能的机构改为遗产管理总局。它使得档案管理与博物馆、历史建筑、考古遗迹等相关领域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利于档案工作更深入地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2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

通过考察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2.1 最早建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法国档案事业自其产生之时起, 就赋予了国家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职权,在19 世纪中后期则相继建立了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和档案局两个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中心模式的欧美国家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时间都要晚于法国, 如俄罗斯在20 世纪十月革命后才建立了中央档案管理总局,美国1949 年成立国家档案与文件局,意大利于1874 年成立档案总局,其成立时间虽然早于法国档案局, 但晚于法国的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因而在档案史上,法国是最早一批建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国家之一。

2.2 演变是一个日趋专门化的过程

从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经历的是一个日趋专门化的过程, 从大革命至今,法国档案行政管理由国家档案馆兼行到国家档案馆和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共同行使,再到法国档案局专任,最终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由遗产管理总局行使。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相比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都更加频繁,路线也更加清晰。

2.3 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

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及演变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法国之所以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其长期实行的中央集权不无关系,在历史上, 法国是绝对君主制的最典型代表,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大革命在推翻绝对君主制之后所建立的仍然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后来法国还曾经建立了两个帝国。相比于美国、英国等较早实行分权的国家,法国档案行政管理受到中央政权乃至执政者个人的影响要更大,如1854 年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的建立就与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拿破仑三世的专制政策不无关系,19世纪50 年代是第二帝国的专制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帝制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由内政部管理地方档案事业成为一种手段;1959 年法国档案局之所以划归文化部,与首任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所倡导的文化政策关系密切。

3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演变的影响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对法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法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多是法国政府针对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变革, 适应了所处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法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近代档案事业创立阶段,由国家档案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有利于档案事业步入正轨,事实上,这也是当今很多国家所采用的档案管理体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实行的都是这种体制。在19 世纪末,根据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法国将国家档案馆和省、市镇档案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档案局。法国档案事业在20 世纪迅速发展,1927 年,罗安宫(lhtel de Rohan)被划给国家档案馆,用来保存巴黎公证书;1972 年,位于枫丹白露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旧址被改建成为现代档案城; 1966 年10 月,埃克斯普罗旺斯(Aix-en-Provence)建成海外档案中心(2007 年改为海外国家档案馆);1993 劳工档案中心建成(2007 年改为劳工国家档案馆),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档案局的领导下完成的。21 世纪初,档案局合并到遗产管理总局中,档案工作与博物馆、历史遗迹保护等相关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对提升档案馆的知名度、促进档案工作更深入地融入文化产业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国家档案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 G271

引言

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围绕着权力的划分以及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制度换的关系模式,与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从国家各项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要求出发进行具体的改革管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有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逐渐完善,当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具有与我国其他体制改革不同的特点,通过不断改革,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开始推行宏观管理模式,并且实现了依法行政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促进了一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机构产生于发展。档案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改革不仅会受限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档案管理目标、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但同时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党政合一、统筹谋划以及分工都不够明确现象

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党的职能与国家的职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根本目的与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不同的,很多人认为党和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但是对两者职能的不同没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在档案信息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积极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统筹谋划以及明确分工的经营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系统专业主管部门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导致档案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管理。

(二)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存在滞后现象,法制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体制对于一个国家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种档案信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与我国的经济体系的改革成正比,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比较落后,法制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无序。

(三)管理机构的职能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贯彻的核心思想是“局馆合一”,在档案管理机构中职能的实施不够明确,档案管理机构更多的是向行政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领导机制不统一

从我国开始设立档案管理机构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档案管理机构的隶属管理关系在不停变化,这导致我国档案管理机构在职能、规模以及构成等多多方面都形成了一些差异,阻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效率提升的措施

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料文件,加强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档案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对国家档案馆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明确,实现明确分工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设有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于没有设置这类机构的国家而言,应该要加强对国家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关系的明确。一般说来,档案管理部门对国家档案馆是属于领导关系,档案的行政管理机构具有绝对的领导职能,和其他的档案管理机构之间具有独立的行政能力。

(二)逐步实现档案法制化和信息化建设

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法制化发展方向,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加强法制化建设力度,建立法制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在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下,才能保证我国的各类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确保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在档案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的法规内容,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体制,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入更多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更多信息化设备,比如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加强计算机的配备等,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软硬件基础。

(三)对档案和文件的关系进行处理

档案管理工作与文件管理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文件管理不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要将档案信息管理当做文件进行管理。在处理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中,将各种资料文件转化成为档案时,应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质量进行提升,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保留,对无效信息进行处理,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构架设置

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由国务院授权并且直接赋予档案馆一定的业务管理权力,强调档案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业务监督和指导。档案管理的体制问题是我国档案事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研究问题,在档案管理全新构架设置方面,应该要从上至下建立完善的档案机构,加强我国档案管理领导机制的统一,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结语

档案管理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对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最初产生档案管理机构开始,档案管理体制便应运而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可以加强档案和文件关系的处理、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构架设置等,不断促进档案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立.浅谈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及重点工作[J].华章,2013(11)

国家档案管理例11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其物质形态包括纸质文件、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奖牌、证书、印章等纸张材料、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及各种实物。

第四条档案事业建设应当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档案事业发展和财政预算支出水平逐步增加。

第五条本市及各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档案事业,负责监督、指导档案工作,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社会化,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档案工作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本市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收集、接收、整理和保管档案,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

第七条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立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加强档案工作,设立与档案工作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配备档案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保护档案的义务,自觉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立档单位应当自成立或注册之日起30日内,到同级或所在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档案登记手续。已设立但未办理档案登记的立档单位,应当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补办登记手续。

第九条立档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本单位形成的各类档案,并予以妥善保管。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事务,委托给国家档案馆或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承担,但委托收集、整理、保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条下列档案属国家所有,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按规定的范围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档案;

(二)国有独资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

(三)国有控股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的党群机构的档案。

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年鉴等出版物,编辑单位应当在出版发行的3个月内向市、县国家档案馆移交正式出版物。

第十一条立档单位分立、合并时,继承其权利义务的单位应当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原立档单位的档案;立档单位被宣告破产、解散、撤销时,负责处理其善后事宜的单位,应当收集、整理、保管原立档单位的档案,并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第十二条市、县级国家机关批准举办的纪念、庆祝、招商、比赛、表演、展览等重大活动和重大接待活动,承办单位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并在活动结束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承办单位无法独立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应当提前5日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派人员协同收集、整理档案。

第十三条立档单位向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应当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理、编目和消毒除尘。

第十四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和立档单位的档案机构,应当配置适宜保管档案的库房和设施,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防止档案损毁、散失或泄密。积极采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各级国家档案馆库及关键设备的建设、改造、维修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其他各类档案馆建设应当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基建计划。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定期检查馆藏档案,及时抢救发生褪变的档案,所需经费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予以安排。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立档单位或个人可以优先和无偿利用其移交、捐赠的档案。已经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单位或个人凭合法证明均可利用;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为利用档案者提供便利,并严格按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

第十七条申请从事档案中介服务的,必须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格认定。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依法开展档案事务咨询、档案人员培训、档案价值评估、管理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服务。

第十八条本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类档案馆、立档单位、档案事务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对档案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