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23:58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2

江波:转眼间协会成立25年了。25年前的中国和现在很不一样。因此,要说协会成立的背景,就要回顾25年前。那个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不久,因此可以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成立,是应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开放的要求而诞生的。

1981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做好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全国著名教授、学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倡议参照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和作法,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从事教育民间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工作。于是,教育部、外交部联合报告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当时形势下,就是要让它全面负起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范围内的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此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各地方协会纷纷建立起来。到1991年,北京大学等60所高等学校及一些全国性的教育组织也纷纷加入到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这个网络中来,开展各项教育交流活动。

记者:您对25年来交流协会对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作何评价?

江波:交流协会成立25年以来,在教育部领导下,始终坚持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及为国家外交全局和民间外交服务,按照“官民并举”、“官民互动”的要求,充分发挥“非政府”的优势,为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交流协会也逐渐成为在国内国外有重要影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的非政府教育交流机构。

总体来看,交流协会的主要工作和成绩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建成了我国开展非政府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交流协会在国内有145个会员单位,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1个市的地方协会、一批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学校等单位: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这个网络联系着数千个国内外教育组织。

二是交流协会具备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参与和开展双边、多边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事务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交流协会有联合国认可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是中国教育界唯一获此地位的组织。交流协会在积极发展与各国各地区教育组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非政府教育组织建立高层次合作关系和机制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交流协会不仅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社团。交流协会还是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和授权负责开展境外培训工作的全国性组织之一,此外还是“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

三是根据“三个服务”的要求,在积极承担并认真完成一系列政府委托或支持的重要任务的同时,主动开展和举办了大量大型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和跨境交流活动,不少项目和活动在境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活动如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后,由内地、香港、澳门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华夏园丁大联欢”、“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与教育论坛”、“联合国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非政府组织圆桌会议”;自2000年起连续7届的“中国国际教育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展”和五届“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汉语快速识字国际研讨会”、“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境内外中小学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以及“外语(英、日)演讲大赛”等。重点项目如:“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中美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学者交流项目”、“教育领导者和管理人才能力建设项目”、“中外师生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中外优秀青年交流计划”、“中外联合培养人才计划”、“中外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国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外语人才培训计划”。

四是开展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已经遍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领域,而且形式多种多样。近10多年来,仅交流协会秘书处,就先后派出各类工作、考察培训团组500多个,8500余人;接待国外来华团组850多个,13000余人;组织召开各类国际研讨会227个,参加人员37990人;在境内外举办教育展11届,观众26万余人;帮助中外师生进行教育文化交流,13700余人;在国内举办短训班445个,84500多人次;还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有交流价值的出版物和宣传资料,如《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等。同时,交流协会各地方协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等团体会员单位开展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数众多。

五是在注意做好为国内高层次、高水平教育机构服务工作的同时,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协调发展,并且主动服务于国家需要、特别是对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倾斜政策和重点措施,从境内外的非政府渠道募集了大量资金。在增进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方面,交流协会也开展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

记者:据了解,交流协会在出国留学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希望您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江波:交流协会不是留学生工作的专门机构,但是近10多年来,配合政府和有关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例如:通过与国外一些组织、基金会的交流,派出少量的短期进修学者或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作为国家外专局唯一批准的有对外教育培训资格的机构,派人出国短期就某一专题进行培训;开展中学教师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在同类项目中质量最高。交流协会开展这些项目,充分体现出专项性、国际性、民间性的特点。交流协会开展的教育领导者和管理人才能力建设项目,选派中国的校级领导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学校去,在岗进行能力建设,由对方安排多种多样的考察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从2000年起,交流协会每年10月举办中国国际教育展,目的是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引导留学人员理性选择出国留学,理性选择专业,参观展览和咨询的观众达数十万。交流协会举办的教育展和论坛,规模越来越大,内容

越来越丰富,做法更加切合国内需要,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参加进来,可以说给中外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大平台。2000年起,交流协会主管的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在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另外,海外很多专家学者包括留学人员希望通过交流协会这个平台加强与国内的联系,促进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对此我们十分欢迎。我自己也曾在国外留学,又做过留学生管理工作,对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怀有深深的感情。希望我们青年学子出去能学有所成;希望海外学者和我们合作,共同建设好交流协会这个中外教育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

记者:作为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非官方机构,总结25年的发展经验,面对新的形势,交流协会对未来的发展是如何思考和定位的?

江波:首先,对于交流协会来讲,当前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为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促使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双边、多边外交更趋频繁与活跃,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随之迅速崛起,并更有力地介入本国、地区和国际双边、多边事务中。以与交流协会有合作关系的组织为例,许多非政府教育国际机构对本国乃至国际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正在从教育文化领域向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扩展。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非政府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走向世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机遇背后的挑战。近年来,大批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其中有的组织的活动,给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一系列冲击与挑战。因此,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整体水平是一个检验和锻炼。对交流协会来说,要应对挑战,就要努力为发展壮大我国高质量的非政府教育组织队伍,建立中国教育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权威性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加强调研工作,在国际舞台上传达好中国声音,维护好国家利益,发挥好咨询、服务等作用,担负好促进中国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健康发展的使命。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3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频繁出入于国际贸易场合,而作为商务英语就决定了服务范围限定于商务范围的服务性商务工具,是在国际商贸交流中产生的商务交流亦或是经济交流发生时多采用的辅助性的语言工具,精准的表达双方含义和意思,明确商务往来的范围和合作项目的意图的整齐划一的功能性语言。不同于广泛英语含义的是,在产生国际贸易交的时候多会产生贸易商务专有名词和专有意义,而作为商务英语的掌握者还必须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具体细则和专业特殊性以及基础商贸知识等。

但在当下,专业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在,职业细分化逐步严重,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交流和联系日益繁复和复杂,仅仅依靠过去单一的传统的商务英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日益复杂和联系加深的时代。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频繁和加深的国际贸易中不断充实和加深每一名商务英语的学习者的英语程度迫在眉睫。由于现如今的国际关系复杂,由国际贸易中而产生的多方面的交流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制度、政治、文化、经济等习惯方式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国际贸易中互相虽然运用商务英语,但在交流过程中、合同签署以及商业谈判中仍然会出现以思想的偏差乃至于误解。因为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理解商务英语的词汇以及含义的时候会出现侧重点不同的情况,进而导致认知不同,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当下社会中商务英语的多元化较之先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二、国际贸易中影响商务英语应用的因素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世界的贸易复杂性远超以前,因此即使双方都使用商务英语交流时还依然会出现偏差,那么影响国际间贸易交流的商务英语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点:

1.精通商务英语更要首先精通国际贸易

许多商务英语的精通者仅仅是书本上的了解英语,或者说英语交流也仅限于日常的英语交流,造成了商务英语不商务的情况,许多人仅仅是了解到了商务英语的商务交流的皮毛而没有长时间的和贸易打交道的实战经验而容易忘却。而商务英语是商务在前英语在后,首先得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正常交流方式、合作往来的专业性词汇和专业性术语,要能洞察商界的动向和基础的贸易往来的国家间的经济动向等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交流。若商务英语精通者之间的交流不熟悉商务运作的业务的话,即使在进行交流时也不能清楚相关概念的重要性,是一场空对空,没有实质性的交流。若要能熟稔商务运作就可以依照不同的情况中,做出最合适的判断。

2.精通商务英语交流的方式

语言和音乐一样都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仅仅是直白的商务英语的展现方式和机器人无异,应该注重商务英语交流者自身的术语表达、语气、音高、调性等因素都符合应有的商务交流礼仪,更要为对方的母语着想,采取适当的侧重点和必要词汇术语,这样有利于双方的贸易发展和合作伙伴形成的加深。

3.精通商务英语的交流技巧

进行得体的商务英语交流固然重要,若不注重交流技巧的使用,就发挥不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性和活泛性,怎么在商务贸易中灵活自如的进行商务交流关乎到深入交流的程度。而掌握适当的交流技巧需要商务英语者进行广泛的综合实践经验和多次的商务英语交流实践,积累广泛的经验,懂得临时发挥的语言艺术,即时应答都和交流者的经验积累以及知识储备息息相关,然后由交流者创新性的进行双方有利的交流和疏导,选择商务英语在进行交流时的谋篇布局和措辞搭配等都展现着交流者的语言技巧能力,从而展现商务英语交流者的人格魅力,让商务贸易可以如期保量的完成。

三、在国际贸易具体方面中商务英语的应用

1.商务英语在贸易谈判中的应用

在商务英语所要涉入的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由于本着“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港口和海关每天需要和许多国家物品和商贸进行交易,难免产生商贸摩擦和制定合同,而出现歧义时还需要进行商务谈判来解决商务纠纷,但是港口海关每天吞吐量巨大,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完成贸易谈判,为双方节省时间和金钱。所以在短时间的商贸交流中要尽可能的将商务英语的用词准确性和术语的规范性重视起来,高效的解决贸易谈判,为双方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麻烦。

2.商务英语在商务广告中的应用

而商务英语在广告中的应用就不需要向进出口贸易谈判时那么精确而又高效快捷,相反的则需要利用语言的暧昧性和模糊性来进行广告英语的产品推广,要广泛地利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优美性,用华丽和引人入胜的丰富辞藻去吸引产品所要吸引的受众范围。用语言的优美性吸引观众达到第一步之后,紧接着就需要利用广告英语中的鼓动性,鼓动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产品进行消费。所以商务英语在广告中的应用多大胆和标新立异,利用商务英语语言的魔力,赋予商品和产品以新的活力,并为其注入灵魂,符合受众心理。

3.商务英语在商务邮电中的应用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4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66-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学科教育中,语文课程有文化熏陶的作用,是课程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其中“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课程目标、教材功能、内容设置方面具有丰富的课程文化特征。

一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文化

语言表达是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实践活动,“表达与交流”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能力、把握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素养。

“表达与交流”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言语行为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作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口语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表达,做到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在写作与口语交际联系和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文化精神。正如朱自清在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时所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文化素养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应是真实而有效的,能在个人文化素养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表达与交流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立人”的基础上“立文”“立言”,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文化、表现自我、传承文化,并结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具有实际写作与交际能力的健全人才。

二 “表达与交流”的功能文化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培养个性化的言语能力。

语言是实用的交际工具,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培养表达与交流的综合素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化的交流开拓更广的空间。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正常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人类的思维成果也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表达与交流”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对实际教学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文化

高中必修教材中“表达与交流”内容以主题为单位,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潜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人文关怀。

写作教材的编写突出实践性,每个主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个部分。话题材料贴近生活,启发性强,写法分析浅显易懂,操作性强,练习题主题鲜明,兴趣性强。教材的选编体现了教材辅助学习的多种功能,在学生的写作学习和训练中以更真实、更有效的形式和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指导与探究、实践与交流两个部分,教材内容以丰富的知识和实例为主,以网络知识作为补充,拓展学生的认识。该部分教材体现出活动性,在交流训练题目中,突出交际活动的要点和要求,隐含着交际对象的关系构建。

写作与口语交际作为两个部分编排在教材中,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表达与交流教学内容的整体,其内容可分成选文系统、训练系统和指导系统。选文来源于阅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古今中外经典的文章,有中学生的作文实例及网络中的作文素材。训练系统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求适度,多为材料作文。指导系统由作文实例和分析材料组成,供学习者分析参考。教材的内容系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内容上体现着人文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的选编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益于语文教学中文化素养的积淀和形成。

四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表达与交流”教材的使用应从学生学情出发,培养、呵护学生的表达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其人格精神。

写作和口语交际是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和交际实践活动,在其中培养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写作和交际教学应注意联系生活、回归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真实体验生活和人生,关心社会和自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写作和交流习惯,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命,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

表达与交流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可提供多样的训练供学生选择,选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可指导学生从丰富的图书、报刊、网络、音像资源中发现信息,促进自己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从文化视角关注语文新教材,可以发现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材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教学中应注重课程文化的建设,利用新教材的文化特征促进高中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5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窗口,不能再仅仅凭借自身资源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立足本土构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关注国际信息发展新趋势将成为必然选择。另外,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空间。总的来看,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信息交流,加强与国外文化的链接,将成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

1.引进外文文献充实图书馆馆藏

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原版外文文献的成本比较高,导致高图书馆外文文献馆藏缺乏,一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加强图书馆的国际交流合作,既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又可以引进外文文献,为用户获得外文信息提供支持。开展中国图书馆合作交流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措施。中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分享,可促进双方图书馆共同发展。

2.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管理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但是现行的管理服务水平仍然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与国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积极有效地与国际先进图书馆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理念、服务手段都是大有益处的。

3.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的窗口,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积淀。通过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可以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机融合,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使读者感受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欣赏多元文化的美感,感受多国文化的内涵,陶冶读者的情操,升华读者的情感,激发读者对人类文明的兴趣,进而实现整个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

4.加快高校图书馆国际化建设步伐

人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全球高校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不例外,国际化、数字化高校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目标。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快速实现国际化是加快图书馆与世界文化接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加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是加快图书馆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分析

1.文献资料的及时分享

分享交换图书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既简单又方便,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图书资料的分享弥补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短缺的情况,丰富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的馆藏数量。

2.图书馆人才的交流合作

高校图书馆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人才的交流合作,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重新塑造自身形象,增强管理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更规范的环境中,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

国外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都是一流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邀请在图书馆行业有丰富从业实践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通过学习、沟通和交流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策略

1.建立合理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未认识到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沿用的基本还是先前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校办校管的管理方案,没有建立统一管理程序。建立专门的图书馆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机制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对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协调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图书馆之间信息文献资源的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总之,科学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能够保障文献材料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时效性,激发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加强网上电子文献资源联合共享

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与传统文本资源相比,电子信息资源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满足用户的文献检索需求,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可与国外高校图书馆达成网络资源共享协议,使国内高校图书馆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下载外文文献,补充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制订科学的共享制度,才能真实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3.提升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寻求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互补。第一,高校图书馆应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争取在多方面实现交流合作,国内高校图书馆还应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发展经验,以本馆的特色馆藏为基础,与教学科研的方向、特点和信息种类相结合,构建本馆特色信息资源库。第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引进培养高水平的图书馆馆员,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第三,加快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注重信息资源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数字资源库,实现数据库的国际化标准化。第四,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4.共同构建图书馆研究项目合作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外图书馆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图书馆项目研究。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图书馆项目研究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在合作的基础上完善自己,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的国际合作交流。

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建立高校图书馆国际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为信息共享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为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立足实际,更新服务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推进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开拓空间。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6

为了推动高校国际化的教育背景理念,创造创新性的教育环境,通过建立高等教育交流工作方案并且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工作,各大高校加快脚步开始了积极的教育国际化交流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实质性意义,能够促进国际教育的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国际交流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及这样的教育交流工作带来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接受的观点和思想不一样,考虑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并且,由于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所以正对这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征,以及这各个领域各个国家高校的教育情况不同,而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说法。有教育专家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回应社会、经济与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和挑战的系统努力”,这一概念表明了由于外在的经济市场的需求,需要高校进行国际化教育交流工作,并为之做出相应的努力,这一概念更倾向于社会和经济劳动。更深层次定义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基于知识文化教育水平和政治经济等多重要素,而进行的教育推动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适用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还为了国际的整体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也为了为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教育问题上加强知识文化的概念,将这一系列的理念灌输实施到真正的教育当中,完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体系。在国际中充分地发挥本国的文化底蕴内涵,将上下五千年积累的文化教育到每个高水平的学子身上。通过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和与国际交流的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国际化会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创造性的教育交流国际化体系。就本国而言,开展实施高校国际化交流工作的具体体现是迎接国外的学生来本校交流学习,感受本国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课程,从中感受到国际化教育的多元化,并且本国的高校派送出优秀的学生当交换生到国外优秀的高校进行学习,在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擦出的创新的花火。

其次,高校国际交流工作随着知识学术的深层次研究,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层研究,以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已经成为了迫切实施的重要工作,为了培育国际化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国际交流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具体流程,以及创立这样流程的具体意义。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和规范的体系,更需要具体地实施,强力地推动,足够的重视。一个健全科学的机制,能够为整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这样的导向作用来自于各大高校所建立的来自国际化交流工作的计划实施和来自于国际政策的支持工作。一个优质的机制体系,不仅能够为高校国际交流带来更好的引导方向,还能够为进行具体科学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一系列服务和帮助。使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动力的支持,不仅要在科学方面使之得到发展,还需要知识文化的整体推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树立创新观念就成为了建立体制中的一个关键点。教育从古至今都在进行当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传统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社会的需求也在慢慢地改变,经济发展也在为一切教育的工作有所要求。新社会需要真正的人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需要有想法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样的背景之下,就需要高等教育工作有着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具体的创新工作实施。需要从本国出发,放眼国际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参考借鉴并结合本国的时机,做出良好的结合。

有了前面的健全完善机制体系,以及国际化创新性思维,整个高等教育高校国际化交流工作的思想基础已坚实,需要的最后一步就是改善高校的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资金的支持,改善硬件设施,更好地完成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这样的现代化设备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技术要求,并且让高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术研究。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样的国际化教育交流工作的意义。最显著的意义在于为越来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了适用性的人才,并且为创造更强大的社会提供了创新性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国际人才做贡献,更需要更具有聪明才智,机敏思维的人来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其次,能够为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发展的新高度,并且从这个发展过程中更创造出科学的深层次和教育的新理念,从中,为后来的高校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后来的人才培养进行长期性的机制完善。最后,国际化高校交流工作能够增强国际的互动,并且互通有无,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为本国和国际的教育工作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结语: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国际交流工作越来越重要,时代高速发展,教育同样也要高速发展,因为适应这个时代并且跟上时代的脚步是我们要完成的课程之一。在国际化的教育交流中,我们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更知道了深层次的内涵,并且了解到高校国际交流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在了解的过程中,更具备清楚的理念认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中,为知识文化的提高和教育的完善化,提出更好的想法,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7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独立思维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情感,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较之高中生活圈子人际交往增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1)人际交往中体现出人格平等。在当今的大学生心中,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已经日渐成熟。基于这一点,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都是以平等交往作为基础的。

(2)交往对象、范围、内容以及方式更具有开放性。由于信息的发达,大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多,使得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多数都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大学生除了在校园内与学校老师进行交往外,由于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人们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通讯工具,QQ、微信、微博等被大学生广泛应用。新交流方式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原先交流的一些束缚,使得大学生的交际更具有开放性。

(3)较单纯的精神性。在大学中的交往中,主要还是以情感性、精神性为主,体现了同学之间最珍贵的友谊。很多人在交友方面往往都是以相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由于对自己交友有着一个理想的标准,所以在衡量朋友时,很多人都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要有几个问题型的性格出现,导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

(1)自我中心型。这类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愿意自我表现,以达到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他们希望别人可以接纳自己、同意自己的观点、喜欢自己。这种类型的人并不能正确处理他人的利益以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经常会斤斤计较,不愿意帮助他人、了解他人。

(2)自我封闭性。这类同学在交往过程中,经常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都掩盖起来,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与外人进行接触和交流,更多的时候他们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3)功利型。这类同学在交往中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在交往中更加崇尚物质,淡化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的学生往往注重的是自己的利益,把人际关系交往当作满足个人需求的工具,对别人的利益毫不关心。

(4)猜疑妒忌型。人们在交往中,都会有一定的猜疑,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同学在交往中会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理,在交往中对于他人的优点、长处会产生很强的妒忌心理,时常会对别人进行没有依据的批判,甚至会贬低别人,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5)爱面子。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讲究一个面子。大学生由于其攀比心理的影响,往往会更注重面子的问题,以至于在交往中会出现很大的摩擦。即使一点点小事并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有时碍于面子,使得双方互不相让,引发更大的矛盾,使正常的交际陷入僵局。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大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交往,主动交往。很多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与同学进行交流,总是等着别人主动与自己交流。要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该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

(2)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人们通常在初次交往的时候会在几分钟之内就给对方留下一个总体的印象。如果印象好,那么吸引力就强,如果印象不好,吸引力就会差一点。在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最初的印象会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深度。

(3)交往中,多为对方考虑。如果在交往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先想到自己,那么就不能使人际关系发展更加稳固。在与别人交往中,多想一想别人,多为别人进行考虑,这样人际关系就可以发展得很长久、很稳固。要真诚对待身边的朋友,仔细认真地去了解别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别人的价值。

(4)在交往中要注意调动别人的兴趣。在建立人际关系时,应该注意别人的兴趣,这样可以很好地抓住交流契机。如果他的兴趣是你并不擅长的方面,在交流时,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你多了解一下。如果他的兴趣是你也感兴趣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建立良好的沟通。

(5)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在与别人交流时,倾听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可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其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倾听。

(6)优化人格。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改造不良的性格,培养和优化良好的性格是帮助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热情、开朗、具有亲和力的大学生更容易使人产生容易接近的感觉,可以极大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7)真诚相处,交流思想。我们常说,交友就是交心,要真诚对待身边的朋友,和他们去用心交流,切忌虚伪地去进行交流,要撕掉面具,用心交流。

结语: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并不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技巧,就可以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我们要用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去与他人交流,如果你用心去经营,用心去努力,就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会慢慢改变。在这种环境下,人际交往就会变得十分轻松与简单,从而使学生可以以一个积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邢秀荼.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公民,我们都应掌握这种技能,从小培养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理应担负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重任。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由此可见,“听话、说话”只是一种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而“口语交际”则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包括听觉、视觉、情感体验、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口语交际是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它负载着巨大的信息容量,有输出、输入和调整、反馈的功能。其生成过程包括构思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输入和反馈阶段,具有直接性和显现性、互动性和双向性、即兴性和随机性。因此,“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它涵盖的远不只是“听话、说话能力”,它是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综合体现,是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总体表现。口语交际教学应本着情境化理念、互动性理念、生活化理念和个性化理念,教学内容应包括口语交际的静态知识和动态能力,以及口语交际的技巧艺术和情感态度。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话代替书信,成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信息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利用面试谈话代替书面考察,作为评价个人能力、检测实际水平的重要渠道。我国也以文件的形式,把口语交际能力当作一项教学任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类的口语是语言中最为充实、最为生动、最鲜明、最感人且最具魅力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美感。作为交际最重要手段之一的口语交际,在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方面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口语交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影响。譬如: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帮助、同情、支持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信任、接受的反应;指导、劝告、教育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尊敬服从的反应;而攻击、惩罚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敌对、反抗的反应。因此,健康、文明的口语交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始终保持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2.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口语交际不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教育培养,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口语交际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活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口语交际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课堂、政治演说、商务谈判、司法审判、科普宣传等领域。而且随着电话和网络的出现,口语交际不再受声波传播的范围限制,应用空间也大大延伸。尤其是伴随现代通讯传声技术的发展,人机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人们说话必须准确、简洁、规范,有条理,否则,交流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其次,口语交际正成为一门新型的专业学科引起各国的重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在自己的名牌大学设立了社会交际课。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说”教学改为“口语交际”,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变换的问题,而是课程理念的突破性进步,体现了对口语交际的重视。

3.口语交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口语交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头表达是人们将自己的思维(内部言语)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有声语言(外部言语)的过程。因此,思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组织、语言运用的技巧,是口头表达的中心环节。良好的说话能力是思想的敏捷性、灵活性和严密性的重要标志,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必然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口语交际有助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说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把话说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入手,先说后写,说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加之一些学校教学方式未能创新,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还没转变等原因,导致小学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因此在实践中他们认为无需设计专门的系列,安排专门的课时来进行训练。具体表现在:①重书面,轻口语。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②重说话,轻交流。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③重陈述,轻情境。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课堂缺少交流和互动,没有和学生共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2.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

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里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学生不愿交际,不敢交际;②学生的语言贫乏,不规范;③学生不善于倾听。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有口语交际的需要和期待,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教学案例,进行启发诱导。因此,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信心,逐步培养交际 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交际

据调查统计,一个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一天的说话量相当于在课堂上一学期的说话量。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和交流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课堂缺乏和谐民主的交际环境。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勤思善问、想说能说,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富有感染力的交际情景,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火花,使之乐于与别人交流,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付出行动的永远的话题。

3.授之以渔,让学生敢交际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听”和“说”。其中“听”包括听读、听写、听评、听测等;“说”包括朗读、问答、复述、讨论、辩论、讲解、口头作文、演讲、打电话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听记的方法,“授之以渔”,使之养成边听、边思考、边记忆的良好习惯,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体会到初期口语交际的成功,敢于交际。

4.加强训练,让学生会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常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练习时,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的活动练习,以激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朗读课文时,如果总是一般性地指名朗读或者齐读,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同时要树立以口语表达为突破口,用口语表达训练带动以说促思、以说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思想,并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使学生不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表达。

5.培养习惯,让学生善交际

由于口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的,交际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交际的内容、语气等也会不断随之改变,而这些变化又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需要学习者靠临场发挥及平时的习惯定势。学生口语交际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不断培养。如在阅读训练中进行朗读、复述、讨论、评论等活动,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口头作文、评议、修改等。通过教师的培育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专注倾听、边听边记、边听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实际运用中做到得心应手。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交际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他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听话、写话,它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履行语文教师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徐颖.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学,2002(11).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9

一、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一)交往的平等性原则是良好的国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前提。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平等的核心则表现在国格上即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在国家交往中不论大小贫富,只有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条件下才能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才能使国格放大。大国要表现出应有的大国风范,宽厚平等以待,小国也要不卑不亢,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越弱小贫困的国家越要昂起头不卑不亢,越强大富有的国家越要谦虚低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和谐以创造出良好的国际关系。人际交往之间也要遵循平等性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平等是维系长期的交往、短期的交际的必要条件。俗语中有一碗水端平这一说,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在端这碗水的同时要将自身纳入到这碗水当中,你不在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指导者,你自身本身就是平等的一员。所以说,平等原则无论是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还是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而言,都是其进一步交往的前提,没有平等的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更谈不上更好的发展。

(二)交往的互惠互利原则是成功国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核心。成功的国际关系亦即意味着从别国获得利益同时作为回报给别国提供其所需之物即互惠互利,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彼此的心理平衡,形成一种和谐。国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主要表现在物质与精神的互惠互利:物质方面表现在各项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从古代我国的丝绸,瓷器出口到东亚各国,东亚各国的钻石等等进入我国市场到现带的我国的服装贸易远销欧美国家等等。精神方面表现在文化领域的深远交流,在外交上表现在不同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与沟通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同时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双赢。即双方在交流期间互惠互利,在达到物质方面的互惠的同时文化方面亦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最终达到共同的进步。

成功的人际关系意味着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作为回报也要给别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互惠互利。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是物质方面的交流,即客观的环境给了双方交流的机会,例如简单的商品贸易交换,只有在客观的商品、交流场所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各类的顾客与服务者的关系等,而在物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进一步达到精神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精神方面的较多,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上,在物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即精神层面的交流。 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交流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以物质交流带动文化交流,以文化交流促进物质交流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交往的信用原则是维系国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键。国与国之间交往难免牵扯到利益纠纷,相互交往只有守信才能避免或解决此类问题,才能有继往开来,共利共赢的可能性。例如国际组织的建立,签订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等等,无不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的。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协定、军事互助、文化互惠之时,信用原则尤为重要。一个国家对外做出一项决策一旦确定就要去执行,不可出尔反尔,轻易更改,这样不但影响自己国家的形象同时也大大降低别人的信任。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的经济出现严重的倒退甚至国家整体经济崩溃,特别是以金融为主要产业的瑞典等国家遭受的破坏非常严重,以致后来申请国家破产。此类现象的发生无疑对国家的信用度损失非常巨大,甚至导致本国的世界影响力降低等等现象的发生。反之,在我国国内发生的5.12大地震中,我国的各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质与风险精神,在我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甚至世界人民心中树立了可靠的信用保障,这对于企业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利得基础。在个人日常交往过程中同样必须具备诚信的精神,古语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用原则的核心包括:守信、信任、自信和相容。守信指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信任指用人不疑,合理使用人才;自信指运筹帷幄,果断行事,有必胜之心;相容指有博大的胸怀,有能曲能伸的韧性,有理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本着互信的原则才能更深入的进行交往,人们的关系才能更为和谐。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 G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18-02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的人们要想更好地交流,真正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地球村,就必须提高各自的外语水平。这就给外语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法、词汇、句型、阅读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 要求我们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能直接和外国人交流、能用外语完成采访、谈判等任务的人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外语教学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势在必行。同时,高等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学英语的目的就是毕业后能马上运用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 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质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不管哪种语言,交际性是其最大特点,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其终极目标。[1]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交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是相互发展的。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老师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发挥。这种交流在教学的平台上得到展示,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交际。交际就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式,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关键核心。

2 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因素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在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较多地偏重理解,偏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传授,强调句型的讲解和练习,忽略了具体的应用语境,忽略了具体的应用语境中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问题。最近职教教材虽然含口语部分,由于总课时的有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多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将口语教学放在非常不重要的地位,导致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甚少。不仅如此,即使在口语教学部分,缺乏教师对学生口语系统的纠正和训练。蹩脚的语言不仅影响交流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更不利于提高口语能力。与此同时,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交际文化的传授,较少涉及与交际相关的交际文化知识,这也不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2“自卑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一般都已经成年了,在思维上已经固定了汉语模式来思考,这就会出现不少汉语英语的口语,同时又处于非常敏感的青春期内,他们不敢也不愿当众说英语,生怕说错了当众出丑,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学会的句子一旦到真实场景,一紧张就说不出来了。大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流露出的紧张就是由这种畏惧心理造成的,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的一贯思维逻辑的展现。[2]由于学生课下口的口语练习次数比较少,这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的原因,在进行口语交流时缺乏一种操控感,同时又要不停地考虑口语单词和句型的正确性,畏难心理妨碍了口语练习的正常开展。

3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3.1发展交际能力应具备的相关能力

学外语首先要具备语言能力。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语法规则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的能力,理解和造出正确句子的能力。其次要具备交际能力,即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作为外语教学培养的交际能力,它应该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说一个人获得了交际能力,那就是说他不但获得了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社交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可见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中应抓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交际能力这一教学重点去施教。要使学生具备这两种能力。

3.2发展交际能力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既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又要注重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这两种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上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l)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涉及的交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因素,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教材,增编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良性循环。(2)循序渐进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是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在教学中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掌握一点,用一点,教学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防止急于求成。

3.3发展交际能力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3.3.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知识和交际能力。

3.3.2互动法

所谓互动法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涉及到双向交际、意义协商和交际调整。双向交际就是指交际双方共同参与表达的语言交流。意义协商就是为了克服交际中出现的困难而对交际话语作出的调整。双向交际更多、更广泛地涉及意义协商, 而意义协商可以促进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4 结语

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还要还应该坚持不懈,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口语任务。学生是英语教学中接受知识的人,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英语的氛围和气息,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并下意识的说英语。不同高校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不一样,当我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同时也要多向英语口语好的同学学习,汲取他们提升交际能力的方法,只能这样才能更稳定的进步,更快地提升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海星.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例11

1、生活化原则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原则之一是生活化原则。语文是一门非常贴近生的课程,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更离不开口语交际;而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遵从生活化的原则,不能仅仅只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口语交际的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用语的能力。生活是学生的多彩大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时刻刻都需要通过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意识,而教师恰恰可以把握住这一点,多多选择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令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际,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话题和想法与他人分享,可谓一举多得。

2、尊重性原则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应当遵从尊重性原则。交际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互相表达情感思想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相尊重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能够在交际过程中更加得体、谦让、礼貌,并且这种得体、谦让和礼貌最终将会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体现出尊重性原则,将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平等的地位,不能够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其有所区别对待,也不能够因为自身是长者是教师就忽视学生的个人意志,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人格,以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也懂得尊重他人。

3、个性化原则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还应当遵从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性格等等,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点而已。小学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交际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应该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文语言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个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化表达形式,教师不能够抑制学生这种独特个性的发展,而应当鼓励学生更加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知识

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知识。教师必须要多加训练学生的这方面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知道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感情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什么样的语句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心里所想等等。同时,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分清楚现场语境和交际语境,也即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而交际语境则指的是一种以各种交际要素而组成的抽象环境。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正确区分说话场合,帮助学生分析哪些因素适宜交际、哪些因素不适宜交际以及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

2、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