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生价值的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5:45

人生价值的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1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2

我和妈妈的一次谈话,让我明白了这一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是在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弹簧。我的母亲在那一天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人生存在的真谛。妈妈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曾经是否想过你成人之后的事业和打算?”我说:“还没有,等成人以后再说吧!我现在还小。”妈妈又说:

“不能这样。你想:毛泽东,他是我国伟大的主席,到现在为什么人们还记念着他?爱迪生他一生投奔科学事业,虽然他已经去世,可他的事迹于光辉为什么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这时心头十分疑惑,到底为什么呢?

妈妈接着说:“可是,中国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毛泽东这个名字让我们永远不能忘怀呢?一个人,从平凡到不平凡,需要经过很多的,而这你现在还不能明白,你只要努力学习,你将来自然就会明白。”

我愣住了,沉思了好久……好久……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3

人生价值意义的演讲稿1人生的价值莫过于两种,一种是为别人奉献自己的满腔热情,另一种则是为了谱写自己的贪婪。

我曾读过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啊,有的人为了他人着想,不惜自己为人民做牛做马,当人民的“公仆”。虽然他们已然仙逝,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驻足在我们心中,流芳百世。而有的人则不同,仗着自己官大,仗着自己的亲戚当大官,就胡作非为无视法律。他们不仅自己骑在人民头上,竟然还剥削人民,使人们颠沛流离。可是有些人更加令人恼怒,他们烧杀抢掠,走私贩毒,丧尽天良,最后还是难逃法网,沦为阶下囚,遗臭万年……

当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却不知进取,可曾想过严寒里父母瑟瑟发抖的身影?当我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时,随意散漫,可曾浮现出深山里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当我们坐在肯德基餐厅里吃着美味的点心,喝着香淳的牛奶,又可曾想过颠沛流离、沦落街头的乞丐?当我们……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希望,未来的新主张。让我们一起挑起地上的担子,去迎接黎明的曙光,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意义的演讲稿26月16日,我来到了“超越梦想”小升初公益讲座现场。在讲座上,小升初衔接教育高级讲师曾思海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句话:“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受启发。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并没有笨人,在别人看来的“笨”,其实是自己平时的懒惰,不愿辛勤付出,不努力学习造成的。只要我们肯学习、肯努力、肯下功夫、肯用功,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

曾思海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几个画面。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懈的努力,只要有梦想,他就会超越自己。从曾思海老师的讲解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怕苦,勇于拼搏,便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要有梦,更要敢于追梦。

曾思海老师还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你看到他做了什么,而是在你看不到他的时候,他做了什么。或许你在睡觉时,他正在复习,或许你在看电视时,他在做题。这告诉我,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这次讲座,我还体会到,一个人学习不但要努力,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英语,还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提高记忆力。

从小学到初中是一道坎,在我升入中学后,我一定记着曾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学习,奋发拼搏,讲究方法,灵活运用,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

人生价值意义的演讲稿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领悟这句话的真谛,感悟这句话的人生。虽不能想着句话那样伟大,但也要想着句话要珍惜时间。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就像这样的人才能体现出时间的含义,时间并不是流水,时间是生命,如果没有时间,还何谈生命存在的价值?

“天生我才必有用”正因为有了这个信念,许多人才走向了成功,只要有目标,人生的方向才会正确。天既然赐予我生命,就一定有我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都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幸。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说的是成功的人士,不一定要有超长的智慧,但必须要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是你努力了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生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如果你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迫别人,别人也未必想做,就是告诫自己要礼貌待人,不要强迫别人。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是指路明灯,有了一个号得思想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正所谓人的一生是靠自己决定的,决定要成功就要有好目标。

人生价值意义的演讲稿4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竟靠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

1880年,一个平凡的小女孩海伦凯勒出生了,在她只有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海伦的生活永远变得寂静黑暗……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的身边,给了海伦希望。海伦也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顽强的毅力学会了阅读、书写、算术等,并考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她一生写了14部着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大学毕业后,海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这种精神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轻轻合上书本,我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件我战胜困难的事。

小时候,我不喜欢体育锻炼,但我喜欢看人家跳绳。那一个个娴熟的身影,那一个个纤柔的动作,无时无刻不在我脑海中浮荡,我突然生出非常想学的念头。第一次拿绳,我不知如何摆弄。绳子像有心和我作对似的,一点也不听我的话。我害怕了,甚至不敢面对。难道我真的要放弃?我想起了海伦凯勒,她是多么顽强呀!而我面对一根小小的绳,却想退缩。不行!我不能放弃!我振作了。我照着别人跳绳的样子,做着慢动作,绊倒了,爬起来,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终于使我成功了。

也许,海伦凯勒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的精神绝对是个强者。她让我学会了如何战胜风雨;同时,也让我们要去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只要爱与温暖永存,那么世界上的生命都会如彩虹般绚烂夺目!

人生价值意义的演讲稿5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做成马蹄铁价值10元,做成一根磁针价值3000元,做成手表发条价值25万元。

人生就像这一块生铁一样,只有经过锤炼,才会有更高的价值。小树不经历风吹日晒,怎能成为参天大树?细砂不经历艰苦的磨炼,怎能成为夺目的珍珠?金属不经历冶炼和锤打,怎能成为锋利的宝剑?人也如此,只有经历锤炼,才会体现人生的价值。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只要经历锤炼,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贝多芬二十几岁就双耳失聪,可他并没有放弃,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精神经受住了命运的磨炼,最终踏上了成功的舞台,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把自己磨炼成了一个有价值的人,而这种“超值”的价值永远不会逝去,会永存,就像一个明亮的光环照亮了他,让他被世人铭记。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4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xt"; "prople oriented"

党的十八大之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内涵与本质的解读要求从“文本”层面走向“人本”层面,实现价值取向的具体性、实践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观念与行为共鸣,思想与行动碰撞认同的结果。简而言之,“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走向“人本”则是“怎么做”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与民主的复兴意义重大,他们既了乐惠果敢,又易变可塑,做好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探寻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要求,又充分体现该群体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教育路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意义

党的十八大将“三个倡导”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十四字箴言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在人与社会主义这一主客关系中找到了“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国家、社会与公民三者价值取向形成了纵向纽带和发展中的价值规范。这是二十四字中的“文本意义”的“人本”意义理解,是符合将人作为社会历史的立足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全中国“现实的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发展基本要求。“三个倡导”,倡导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倡导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灌输理论”,正面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进行民众的价值培育。但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瓶颈,网络、自媒体、西方文化思潮等声音在国家改革、社会进步、精神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前进背景下不断侵蚀着大学生原有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意义”并没有通过学校教育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甚至部分个体出现了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如网络上疯传的“拜金女”、“晒隐私”、“跳槽热”、“讲关系”等知行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教育没有抓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没有挖掘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导致教育没有达到效果。

2 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现状

诸多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自我化、现实化和功利化的特点,主要受市场经济改制,“精英”角色社会评价降低,互联网工具广泛使用,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实用主义思潮等影响,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如果从这个层面断言教育失败,那是不正确的。可以看到,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大学生的精英意识逐渐淡化,不再是天之骄子,角色认识出现了模糊;社会要求与学校教育出现断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增加了成本,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网络媒体开放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加剧了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意识。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主流价值的关系

可以说,现阶段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与“三个倡导”并无矛盾,从现象上看只能表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范畴更小,价值判断标准更为单一,但实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正所谓“先有独善其身,后而兼济天下”。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要求安定有序的环境,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他们更希望“民主、法治”;他们要求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希望“公正、平等、敬业、诚信”;他们孤独、封闭更渴望“友善、和谐”的社交环境,可以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殊途同归,只是大学生偏颇地将“三个倡导”作为了目标,“自我、功利”作为了工具,颠倒了主次。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跟上社会背景变迁的要求,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脱节,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偏颇,妄图走一条“捷径”去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或者个人价值,形成了恶性循环,此路不通,无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空中楼阁,一纸口号,如图1。真正良好的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循环应该是结合社会背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理念,让大学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践行的结果成为巩固社会发展、文明建设的原因,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共建共享,乃至从个人影响社会、国家,进而国家影响社会和个人,实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实现。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取向关系

表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5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36

Abstract The ultimate aim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view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exist hysteresis and does not adapt to the problems, the reason is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s through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neglec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is also realize the individual'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go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text", "the" meaning of, analyz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meaning of people" new, for the next step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reform work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xt"; "prople oriented"

党的十之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内涵与本质的解读要求从“文本”层面走向“人本”层面,实现价值取向的具体性、实践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观念与行为共鸣,思想与行动碰撞认同的结果。简而言之,“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走向“人本”则是“怎么做”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与民主的复兴意义重大,他们既了乐惠果敢,又易变可塑,做好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探寻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要求,又充分体现该群体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教育路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意义

党的十将“三个倡导”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十四字箴言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在人与社会主义这一主客关系中找到了“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国家、社会与公民三者价值取向形成了纵向纽带和发展中的价值规范。这是二十四字中的“文本意义”的“人本”意义理解,是符合将人作为社会历史的立足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全中国“现实的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发展基本要求。“三个倡导”,倡导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倡导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灌输理论”,正面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进行民众的价值培育。但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瓶颈,网络、自媒体、西方文化思潮等声音在国家改革、社会进步、精神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前进背景下不断侵蚀着大学生原有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意义”并没有通过学校教育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甚至部分个体出现了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如网络上疯传的“拜金女”、“晒隐私”、“跳槽热”、“讲关系”等知行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教育没有抓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没有挖掘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导致教育没有达到效果。

2 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现状

诸多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自我化、现实化和功利化的特点,主要受市场经济改制,“精英”角色社会评价降低,互联网工具广泛使用,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实用主义思潮等影响,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如果从这个层面断言教育失败,那是不正确的。可以看到,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大学生的精英意识逐渐淡化,不再是天之骄子,角色认识出现了模糊;社会要求与学校教育出现断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增加了成本,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网络媒体开放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加剧了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意识。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主流价值的关系

可以说,现阶段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与“三个倡导”并无矛盾,从现象上看只能表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范畴更小,价值判断标准更为单一,但实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正所谓“先有独善其身,后而兼济天下”。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要求安定有序的环境,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他们更希望“民主、法治”;他们要求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希望“公正、平等、敬业、诚信”;他们孤独、封闭更渴望“友善、和谐”的社交环境,可以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殊途同归,只是大学生偏颇地将“三个倡导”作为了目标,“自我、功利”作为了工具,颠倒了主次。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跟上社会背景变迁的要求,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脱节,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偏颇,妄图走一条“捷径”去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或者个人价值,形成了恶性循环,此路不通,无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空中楼阁,一纸口号,如图1。真正良好的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循环应该是结合社会背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理念,让大学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践行的结果成为巩固社会发展、文明建设的原因,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共建共享,乃至从个人影响社会、国家,进而国家影响社会和个人,实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实现。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取向关系

表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意义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本”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在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体现应当顺应时展,将这二十四字解读为大学生能够知行合一的“人本”理念。“富强”倡导的是国富民强,国家财富来自人民创造,大学生应该有“创业为民、造福社会”的意识;“民主”重在“参与”,应当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培养“主人翁的集体意识”;“文明、和谐”旨在“提升素质、崇尚礼仪”;“自由、平等”强调大学生注重“自我定位和认识”;“公正、法治”号召大学生应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要求大学生对“职业发展”、“职业道德”有清晰认识,重德守信,表1。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理念的再梳理,是结合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打破影响大学生价值观走偏的障碍,将大学生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结合,既便于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念,又利于开展思政教育,形成大学校园内真正的“崇尚文明、尊重自由、发扬法治、提倡平等、立志自强、守护秩序”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王玉平.生活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本向度[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 王前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人本主题及发展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3] 乐君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考察――基于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民本思想的比较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

[4] 余福海,张晓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谈起[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6

[作者简介]周莉,工程兵指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法学博士;庞世伟,工程兵指挥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江苏徐州221004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012-03

马克思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这就是说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价值观具有阶级性,是一定阶级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反映,经典作家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以下几种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一是对拜金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没有使用过“拜金主义”这个概念,而用“货币拜物教”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物神秘化”现象,并指出货币拜物教是资产阶级最根本的生活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借用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的台词:“金子,只要一点儿,就可以使黑变成白,丑变成美,错变成对,卑贱变成高贵,懦夫变成勇士,老朽的变成朝气勃勃……”来无情地嘲讽资产阶级对货币的崇拜。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积累的真正原因,他说:“随着金银被看作财富的物质代表和财富的一般形式,金银的积累怎样得到了真正的刺激。货币崇拜产生禁欲主义,节欲,自我牺牲――节俭和悭吝,蔑视世俗的、一时的、短暂的享受,追求永恒的财宝。”意即资本积累本身不是因为资本家们有“禁欲”、“节俭”、“自我牺牲”的美德,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货币欲,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才进行的。恩格斯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把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评价尺度的实质。他指出:“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一切生活关系都以能否赚钱来衡量,凡是不赚钱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实际,都是幻想。……正如卡莱尔所说的,除现钱交易外,他不承认人和人之间还有其他任何联系。甚至他和自己的老婆之间的联系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现在同样的‘现钱交易’上。由于资产者的统治,金钱使资产阶级所处的那种可耻的奴隶状态甚至在语言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小商人的气质渗透了全部语言,一切关系都用商业术语、经济概念来表现。供应和需求,这就是英国人用来判断整个人生的逻辑公式。”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了金钱,人生就有了价值,而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决定力量推动历史前进深受剥削压迫没有金钱的广大劳动群众的人生价值就不能得到承认。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货币拜物教,其实质就是批判了拜金主义人生价值观。

二是对享乐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曾指出:“享乐哲学一直只是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至于他们享乐的方式和内容始终是由社会的整个制度决定的,而且要受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影响,则已经不用说了;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图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它就变成了空话。在近代,享乐哲学是随同封建主义崩溃以及封建地主贵族变成君主专制时期贪图享乐和挥金如土的宫廷贵族而产生的。在宫廷贵族那里,享乐哲学还保持着那种反映在回忆录、诗歌、小说等等中的直接的素朴的人生观的形式。只有在革命资产阶级的某些著作家那里,它才成为真正的哲学。这些著作家一方面按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方式来说是同各种宫廷贵族有关系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赞同从资产阶级的较一般的存在条件中产生出来的较一般的资产阶级思想方法。因此,这种哲学得到两个阶级的承认,尽管这种承认是从完全不同的观点出发的。在贵族那里,这些话特别,适用于最高等级及其生活条件,而资产阶级却把这些话普遍化了,并且把它们不加区别地应用于每一个人,于是资产阶级使享乐理论脱离了个人的生活条件,从而把它变成一种肤浅的虚伪的道德学说。当贵族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被,而资产阶级同自己的对立面――无产阶级――发生冲突的时候,贵族变成了伪善的信教者;而资产阶级却道貌岸然,在自己的理论上有严格要求,或者陷入上面所提到的假仁假义中;虽然贵族在实践中根本没有放弃享乐,而资产阶级甚至使享乐采取了正式的经济形式――穷奢极侈的形式。每一个时代的个人的享乐同阶级关系以及产生这些关系的、这些个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和交往条件的联系,迄今为止还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内容脱离的并且和这种内容相矛盾的享乐形式的局限性,任何一种享乐哲学同呈现于它之前的现实的享乐形式的联系,这种不加区别地面向一切个人的哲学的虚伪性――所有这一切当然都只有在可能对现存制度的生产条件和交往条件进行批判的时候,也就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产生了共产主义观点和社会主义观点的时候,才能被揭露。这就对任何一种道德,无论是禁欲主义道德或者享乐道德,宣判死刑。”马克思的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露了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阶级实质,批判了把资产阶级腐朽的享乐哲学说成是整个社会人生价值观的荒谬理论。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根本不存在什么超阶级的共同适用的人生价值观;不同的阶级,由于经济利益和政治态度不同,人生价值观也必然不同。“另外还有一种更坏的享乐主义福音,它使政府无所事事,使人不做一点正事,他们心甘情愿地丢掉人的本性,而去一味追求‘幸福’,只想吃得好,喝得好;它把丑恶的物质享乐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恩格斯批判了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只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只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无视人的精神需要和追求。

三是对利己主义的批判。恩格斯说:“所有这些人愈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淡、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是使人难堪,愈是可恨。虽然我们也知道,每一个人的这种孤僻、这种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的和普通的原则,可是,这些特点在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像在这里,在这个大城市的纷扰里表现得这样露骨,这样,这样被人们有意识地运用着。人类分散成各个分子,每一个分子都有自己的特殊生活原则,都有自己的特殊目的,这种一盘散沙的世界在这里是发展到顶点了。”他揭示了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

本的和普通的原则,而且这种原则在资本主义随处可见。“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北明翰和里子,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在任何地方,都是社会战争;都是每一个家庭处在被围攻的状态中;在任何地方,都是法律庇护下的互相抢劫,而这一切都做得这样,这样坦然,使人不能不对我们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后果在这里表现得多么明显呵!)感到不寒而栗,而且只能对这个如疯似狂的循环中的一切到今天还没有烟消云散表示惊奇。”

马克思还揭露了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他人利益,利用别人来充当自己工具的丑恶I嘴脸。他说:“人们看到,自私自利用两种尺度和两种天平来评价人,它具有两种世界观和两副眼镜,一副把一切都变成黑色,另一副把一切都变成彩色。当需要牺牲别人来充当自己的工具时,当需要粉饰自己。的不正当的手段时,自私自利就戴上彩色眼镜,这样一来,它的工具和手段就呈现出一种,非凡的灵光;它就用温柔而轻信的人所具有的那种渺茫、甜蜜的幻想来哄骗自己和别人。它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呈现出善良的微笑:它把自己敌人的手握得发痛,但这是出于信任。但是,突然问题涉及到了自身的好处,涉及到要在舞台幻影已经消失的幕后仔细地检查工具和手段的效用了。这时,精通人情世故的自私自利便小心翼翼、疑虑重重地戴上深谙处世秘诀的黑色眼镜,实际的眼镜。自私自利像老练的马贩子一样,把人们仔仔细细、毛发不漏地打量一遍,以为别人一个个也像它一样渺小、卑鄙和肮脏。”由此,“这样就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来:社会战争,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已经在这里公开宣告开始。正如好心肠的施蒂纳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把别人仅仅看做可以利用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在剥削别人;结果强者把弱者踏在脚下,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7

虽然我没遇见过,但我对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深恶痛绝,也许是出自本能,他们拥有双手却不努力工作,拥有头脑却不努力思考,拥有双脚却不脚踏实地,这种人更应该被指责,相比于那两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难事,行乞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他们理应被我们所尊重,去帮助。

我们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环境时,却挤得出时间去几趟KFC,逛几次ktv,从他们身上我看不出什么好得到的,我想他们才应该被指责,被批评。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8

正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雖多、雖重,不怕,怕的是不能夠真心悔改,真誠心悔改,從今而後斷惡修善,決定能夠彌補。人只要肯回頭,真正回頭、徹底回頭,就與佛心相應,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分,這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所以我們造業,佛在經典上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身業,身體的動作;第二是言語;第三是念頭。

    我們真正講修行,修的是什麼?無非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修正過來,錯誤的說法、錯誤的作法,能夠把這四個方面修正過來,這叫真正修行,不再造惡業了。

在中國,印光法師是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準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提出這樣的教學,深深符合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很容易接受,印祖一生極力提倡。

造善就叫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阿難在此地講「不思議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此我們常常聽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痴,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於事。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安士全書》裡面,幾乎每一條之下都引用很多的例子來做證明。

    《無量壽經》上講的善惡標準,跟《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跟印祖所講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完全相同,我們不能疏忽。業障現前的時候,念經沒有用,念經消不了業障,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這才管用,這樣才能消業障。

    諸位一定要懂得,決定不是說業障現前,念幾部經,求佛菩薩保佑,這是迷信,經是佛菩薩講的,你再念回去給他聽,哪有這種道理!佛菩薩會聽他講的經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看到你依教奉行,真的回頭是岸,那歡喜;所以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佛菩薩搖頭,你搞錯了!一定要明理,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叮嚀、囑咐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就是要做到、表演,《無量壽經》所講的道理、所有的教訓,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全把它做到,這個佛歡喜!有人向你請教,你能夠把它說得很清楚、說得很透徹,叫那個聽的人斷疑生信,也能夠向你學習,這個佛才真正歡喜。所以千萬不能造惡業,惡業這個業習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永遠不會消失,什麼時候遇緣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就是果報現前。

從事上來講,現代的社會病在什麼地方?最嚴重的病在哪裡?現在社會普遍失去聖賢教誨,全世界教育再發達,科技的教育、工商教育、經貿的教育,人學了這些東西,他有能力在社會上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那不就變成戰爭了?所以這種發展的趨勢到最後,那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這個世界很危險,天災人禍哪一天沒有?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傷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非常可怕!於是我們曉得,今天社會大眾身口意三業都不善,這還得了嗎?我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業,是提倡倫理道德教育,是要發揚光大宗教神聖的教學,這個功德第一大。你做成功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做不成功,也像衛仲達那一小卷一樣,決定抵得過你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我們深深相信,一絲毫疑惑沒有。

  上一個星期天居士林開林友大會,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參加,我想在座有不少同修也曾參與這個大會,他邀我講幾句話,我跟林友們提出三樁事情:第一個是人生的目的,第二個是人生的意義,第三個是人生的價值。

    你看看這個社會上,我們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財富,天天想發財,忙得不亦樂乎,難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來發財的嗎?這個目的不是真的。縱然你的財富真的發了,你得到億萬,成了億萬富翁,你有沒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帶不去,全都落空了,你有再多的產業,全部都要給別人。如果人生以這個為目標,那真是愚痴到了極處,比不上澳洲土著。澳洲土著他們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快樂,他們追求幸福快樂,這還能講得過去。

佛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給諸位說,「學習。生生世世在學習,學就是覺,我們這才曉得人生最正確的目標方向是求覺悟,不斷把自己的覺性向上提升,這個目標純正。我們有沒有確定自己的方向目標?

人生的意義何在?意義就是要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儒家講「仁者無敵。你在一生當中,心裡面對一切人、一切眾生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你這一生過得有意義;你還有冤家對頭,那就很糟糕。怎樣才能做到這個境界?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你才有能力化敵為友。

    末後我們講到人生價值何在?在佛法裡面講人生真正的價值,就是在「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個價值是真實的,決定不落空,這是真實功德,不會隨我們死亡而消滅。

    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好,才能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否則的話,我們每天念迴向偈,念得冷汗直冒。「願以此功德,我們拿什麼功德?功德在哪裡?天天在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拿什麼功德?

    業因果報的理跟事,我們決定要深信不疑。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就看這兩句,這是世尊給我們說明什麼叫『不思議業,哪些是「不思議業。一開端佛徵問阿難尊者,叫著阿難尊者問他:「你知不知道?阿難沒有回答,佛也不希望他回答。佛接著就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

果報是指過去所造的一切善惡業,感得的結果跟回報,這裡面是相宗所說的「引業、「滿業。

    引業感得的是果,滿業所感的是報。引、引導,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我們大家現在都在人道,都得的是人身,這個業是共同的,是什麼業?佛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業,過去我們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功德引導我們到世間得這個果、得這個身,身是果報。雖然我們人人都是一個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你享受的不相同,貧富貴賤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果報,是什麼果報?你所造的善、不善業,這在相宗裡面稱為滿業。我們的引業不錯,引導我們到人間來,滿業不好,過去生中造的善太少,惡太多,所以我們這一生生活很不如意。不但是一個人不如意,大多數人都不如意,諺語所謂:「世間事不如人意常八九,能夠滿意的只一二樁事情,不滿意的事情要佔十之八九,這什麼原因?分明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所做的善少惡多,這很有道理。

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八識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心所就是心裡起用。惡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肯定是善少惡多,善的力量弱,惡的力量強大。果報現前的時候,佛在經上常講,「強者先牽,力量強的先受報,那我們是惡的力量強,先受不善的果報,道理在此地。

    我們不是沒有善業,善的力量弱。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我們那個善業提前來報?行,只要你懂得就行。

    如何提前?把你的善業,要知道業因它要沒有緣不起現行,你努力培養善的緣,你有善的因加上善的緣,善的果報就現前。這個道理與事實,《了凡四訓》裡面就顯示出來了,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的,根本的原理就在此地;《俞淨意遇灶神記》,灶神爺點化他,原理原則也在此地。有沒有效應?有,效應太明顯了,尤其是俞淨意的效應超過袁了凡。所以命運是自己鑄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這裡頭的原理原則,懂得改造的方法,我們可以把過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果報中止。諸位要知道消滅是不可能的,可以把它止住,可以把過去生中造的少分善業提前,讓它形成這個報應,這個方法是斷惡修善。真正覺悟了,讓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修正成純淨、純善,這樣你就把你過去生中造的那些少分善變成大善,可以把過去生中累積那些惡統統蓋覆住,不是做不到。

他知道有個道理,來害我的人,這個人性本善,《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現在變成不善?他迷惑了,迷的什麼?把他那個本善迷了,這個迷不是永遠的迷,是暫時的迷,他還會覺悟的,那又何必怪他?何必起怨恨心?何必起報復心?起怨恨、報復肯定錯

誤,害誰?害自己,不是害他,害自己。自己起了三毒煩惱,三毒煩惱起來之後,果報在哪裡?三途地獄,你不是自己害自己嗎?

    如果對於這些逆緣惡境不起一個念頭,真正做到不動心、不起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自己境界立刻就提升,《金剛經》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

忍辱是成就的不二法門,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將來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忍耐。

    細心觀察一個人在境界裡面,善緣、順境生歡喜,覺得驕傲,覺得很了不起,這不能成就;逆境、惡緣常常還有怨恨心,常常表現著不滿意,這人不能成就。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9

社会关系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可以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形态,这就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形态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个别利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

一、利益的多样性决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是主体的利益。主体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主体的这种对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利益的意识,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一词可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人们既可以从对价值问题的认识即认识论角度来理解,价值观念即价值论;人们也可以从某物对某主体是否有某种价值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价值观念即价值认识;人们也可以从主体对自身利益、需要的意识角度来理解,价值观念是主体对自己利益、需要的自知,即价值追求。前两种意义上的“价值观念”都属于认识,表现为一种理论,有对错的问题,而第三种意义上的价值观念不属于认识,不表现为理论,只是对自己利益的一种自觉,对某种价值的追求,没有对错的问题。

价值论,即对“价值”的认识有对错。不同人们的认识对象是同一的,这同一对象就是“价值”,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理论,可能是正确反映了对象的,也可能是不正确地反映对象的。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人们才发生争论。争论的存在表明价值论有对错的问题。

价值认识,即对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价值关系的认识,也有对错的问题。这里的认识对象是既定的,就是某物对某人的价值。例如,特定的米饭对特定的人是否有某种价值,比如,能否满足某人维持生命的需要,这是客观的关系,是由米饭和某人的存在状况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米饭因有营养,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命的需要,也就是说,米饭对人有价值,这一价值认识是正确的,认为米饭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没有价值的认识就是错误的。但对于不能吃米饭的病人而言,米饭对他就没有价值,这一认识也是正确的。再如,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无产阶级还有没有价值?对这一价值关系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正确揭示这种关系,是价值认识的任务。

作为对主体自身利益的自觉意识的价值观念却没有对与错的问题。这种价值观念不属于认识的范畴。这种价值观念仅表示主体实际意识到的利益,表示他对某种利益的追求。例如,一个私营企业主,如他实际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是本企业的利润,追求本企业的利润就是他的价值观念。一个员工,如他实际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是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等,追求他自己的福利是他的价值观念。一个小偷,他实际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是偷到东西,占有他人的财物就是他的价值观念。一个英雄人物,他实际意识到的自己的利益追求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阶级利益,他的价值观念就是集体主义或民族主义或阶级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这种价值观念,不能作认识论上的对与错的评价。

主体在客观上处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主体的实际利益并不是都为主体意识到,这种没有被意识到的主体的利益并不成为主体追求的价值目标。主体总是追求被意识到的利益。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09-02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观察一个社会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好是看看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以什么准则做人做事,价值观归根到底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蕴藏在柴米油盐之中,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美善的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培育和引导。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以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并逐步成为支配其人生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在大学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不仅有经济间的竞争,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竞争,而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人才间的竞争。在传媒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向大学生输入他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这会对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他们思想混乱、价值转向、道德失范。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冲击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悬殊引起利益失衡和价值背离,腐败现象也在损害党的形象,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无法使大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存在模糊认识,追求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不够积极。这些现实问题,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培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如下主要内容。

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社会应该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和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二是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当代大学生要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贡献。大学生首先要将学习当做首要任务,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过硬本领作为基本要求。其次积极响应“三个倡导”,做主动的倡导者、大力宣传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的践行者。最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培养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友善意识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培养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友善意识。

(1)培养爱国意识。爱国,是国家和民族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一种对祖国的强烈和真挚的情感、一种为祖国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它是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高校应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教学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注入学生心灵,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思想政治课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利用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教学,开设爱国专题讲座,利用网络传播爱国思想等。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

(2)培养敬业意识。敬业是基本的职业要求,是指恪尽职守、热爱劳动、乐于奉献,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爱国意识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把敬业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公民把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融化到自己的工作中,辛勤劳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培养乐业意识、进取意识、大局意识。高校应创新敬业意识培养方法,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在实践中磨炼敬业意识。

(3)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道德前提,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人之本。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观、开展诚信教学,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并将其与评优、贷款、就业推荐等挂钩,杜绝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压缩失信行为的空间,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同时应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4)培养友善意识。友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和谐、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只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愉悦地生活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围绕情绪调控能力、对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友善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用心引领。高校应创造环境,让大学生结成伙伴、彼此走近,在伙伴间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友好合作。

2.高校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首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涵盖面广,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需要不断深化理解和发展创新。高校教师可发挥自身学术研究的优势,在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论结构、实践要求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好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再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高校教师要注重自我提升,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最后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其自身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堂讲学、课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传播,乃至向更多社会群体传播。同时,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影响和感染学生,引领社会的道德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

3.积极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大学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宣传板、校园文化节、校园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融进校园、课堂的角角落落,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大学校园中,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4.以推进典型引领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大学生是社会的先锋、祖国的希望和世界的未来。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重视自身的价值建设,将自身的价值观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使自身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展趋势。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教材,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梦想和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之中。着力推进学习先进事迹、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彰显时代风采、培育人文风范。

总之,当代大学生不能只做价值的呼唤者和旁观者,而要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递者、捍卫者。再薄弱的个人,都是社会的推动者,再微不足道的生活,都跟许多人息息相关,再细小的一个善举,都可能照亮别人的生活。微言可担大义,个人推动国家,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人做得更好,国家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J].时事报告,2014,(2).

[2] 张立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人生价值的意义例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30-02

价值与意义是一对含混不清的概念,经常替代、混合使用,不加区别。日常生活中的混用尚可理解,但学术语言的混用则后果严重,有待深入阐发。二者都是哲学概念,需要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才能索解。

一、价值

价值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老问题,但价值论或价值学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在西方系统地发展起来。价值论源于西方,是作为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反叛出现的,是为了给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纠偏。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这二个问题可以看作价值论的基本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上,研究结论是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价值主客体的统一;第二个问题是休漠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二个互相关联且层层递进的问题,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与价值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研究结论是,事实与价值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统一的基础即实践。

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价值论研究创造性地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思想,形成了基本理论主张。这种主张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界定价值关系,认为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是否同主体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的关系。价值既不是单纯的主体,也非单纯的客体,而是主客体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以主体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暗含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真理内在地具有价值内容,因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社会生活的二项基本内容,且不可分割。恩格斯说:“人只需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不应当到虚幻的彼岸,到时间空间以外,到似乎置身于世界的深处或与世界对立的什么‘神’那里去找真理,而应当到近在咫尺的人的胸膛里去找真理”[1]。也就是说真理存在于人的实践之中,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界的根本武器,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是为人的,故真理必定有价值。第二,追求价值必须以追求真理为基础。价值必以事实为基础,不存在超越于事实世界的价值,价值不过是实践中关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要的一致关系。

但建立在主客体关系基础上的价值论是也面临着挑战。批评者认为主客关系模式基本上属于认识论模式,这种模式不过是研究认识问题的主客体关系模式的推广,容易陷入哲学史上“效用主义”的窠臼,虽能比较好地说明物的价值,但却难以说明人的价值、审美价值等。于是开始探索价值哲学的本体论(存在论)基础,认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绝对超越性指向,是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历史生成,意味着人对自然的超越,标志着价值存在物的诞生和意义世界的确立。这就深入到生活领域,进入意义领域。

二、意义

如果说价值这个概念尚好把握,意义则更是一个歧义丛生的范畴,哲学家们已经从语言学、逻辑学、符号学、释义学、精神分析学等层面来谈论意义,这些都为从生存的角度理解意义奠定了基础。英语中的“意义”一词有二种表达方式,一个是meaning,一个是significance。前者指出意义具有主体性,意义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后者与sign密切相关,存在于一物与他物的关系中,一物的意义在于对他物的指向性。英国语言家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列举了16种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意义的不同内涵。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为理解意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正如美籍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所说:“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角度是人所固有的,正如空间的角度对于恒星和石头来说是固有的一样。正像人占有空间位置一样,他在可以被称为意义的向度中也占据位置。人甚至在尚未认识到意义之前,就同意义有牵连。他可能创造意义,也可能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生存。人的存在要么获得意义,要么背叛意义。对意义的关注,即全部创造活动的目的,不是自我输入的;它是人的存在的必然性。”[2]“对有意义的存在的关切是做人所固有的——它是强大的、基本的、发人深思的事,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2]。正如对于“存在”难以下定义一样,对于“意义”也很难下定义,只能描述其基本特征。其一,意义所指称的并非是实在对象,而是某种精神境界,即意境,它具有无限性指向。意义不是实体,它抓不住;不是有限,它不可定义。它是人之生存的无限延伸,是与世界的合一,是天地之境界,无形、无象。这正是人的家,人的精神家园和安身立命之处所。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从无限的外部世界区别开来,就会有一种破碎感、漂泊感或无归宿感和强列的有限意识,就会产生一种重新回到无限之中的皈依愿望。人超越有限进入无限境界和永恒境界,这就是意义的旨趣。其二,意义是对终极的追问,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它超越了人的一切内外条件,限定着人存在的条件……它超越了一切初级的必然和偶然,决定着人终极的命运。”[3]对于人的关怀有初级的、高级的,有生理的、物质的,也有心理的,但意义层面的则是终极的。诚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正是人的终极关怀,使人能够勇敢地赴死,死是获得永生的途径。其三,意义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超出了逻辑界限,是直观的对象,带有审美的韵味。这种关于意义的智慧领悟,是存在论的一部分,康德在谈到理性直观时就曾断言:“为了把对理性存在的概念置于直观之下,除了将它人化之外别无他法。”[4]

三、价值和意义的关系

价值和意义的关系,学者已做积极的探索。光认为,“在现有的哲学论著中,人生意义问题被归结为人生价值问题,讲的是个人对他人的、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人与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与尊重。但是严格讲来,人的意义与价值并不等同。价值固然是属人的,而以价值为的尺度也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人的生命及其人格毕竟是无价的。且人生意义虽然发生于人对其价值创造活动体验,却并不等于价值本身。价值总是为他的社会客观概念,意义则是自为的社会主观概念,它更属于社会的个人,因为归根到底意义是人的生命在其活动中的自我确证感和自我实现感。人在生活中从追求价值到寻求意义的变化,正反映了人在更高程度上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觉解。”[5]价值与意义有共同之处,也有重大区别。从共同之处来说,二者都是对事实世界的超越,价值世界对事实世界的超越和引领,是事实世界的导向,意义世界也是对事实世界的超越。二者都源于人的超越本性,这种超越本性正是对现实的引导、规范和纠正。价值建立在实然的基础上追求应然,意义立足于当下追求永恒。二者的区分十分明显。其一,价值是个主客范畴,而意义是此在与存在的关系。尽管二者均奠基于实践,但实践又有不同的含义。南斯拉夫实践派代表人物马尔科维奇指出:“必须把实践(praxis)同关于实践(practice)纯认识论范畴区别开来。‘实践’(practice)仅指主体变革客体的任何活动,这种活动是可以异化的。而‘实践’(praxis)则是一个规范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理想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目的本身,并有其基本的价值过程,同时又是其他一切活动形式的批判标准。”[6]这里,他区分了总体性的生存实践和认识范畴的实践,二者有重大区别。生存实践是一种总体性的实践,在这种实践中,“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7]通过这种实践“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8]生存实践中的人,被海德格尔称为“此在”,而非“主体”。作为认识检验标准的实践则要单纯得多,的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就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人是主体,认识对象则是客体,价值就是主体与客体间的效用关系,价值哲学与认识论相伴随。二种实践反映的是人的二种存在结构,生存实践指向天人合一式的存在结构,价值实践指向主客二分存在结构,二者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其二,价值是有限的,意义是无限的。尽管二者都是对现实的超越,但价值是在主客体视域中,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都实体化了,只能指向有限的存在物,即特殊的存在者。说某物价值再大,它一定也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大。而意义则不然,意义是此在与存在的关系,它就是使人皈依于存在这个大全,化作永恒,汇入无尽的历史长河和高远的天地之中。其三,意义为价值奠基。作为人之精神生活中的二个组成部分,可以打个比方,价值是为精神生活盖造高楼,意义则是为这座高楼清理地基。康德说过,人类理性非常爱好建设,不只一次地把一座塔建成了以后又拆掉,以便察看一下地基情况如何。他认为,只要人明智起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算太晚的,不过,考查地基如果做得太晚,工作起来总会更困难一些。人类的价值大厦如果没有扎实的意义地基,将会整体塌倒。这也就是近代价值哲学意图纠正理性主义偏颇而又不可能彻底的原因。尼采呼吁重估一切价值,而海德格尔则反对纠缠于价值,直接提出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51.

[2] [美]A·J.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莲,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46-58.

[3] [美]詹姆斯·C.利文斯文顿.现代基督教思想[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697-698.

[4] 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1.

[5] 光.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J].学习与探索,1999,(5).

[6] 马尔科维奇,彼得洛维奇.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论[M].郑一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