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6 09:26:40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1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13

1相关概念界定

11“消费体验”的定义

目前的消费类型主要分为功能型消费和体验型消费,和传统的功能型消费不同的是,体验型消费的重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购物的过程同样受到关注。在体验式消费中,消费者通过看、听、触摸等感官感受来感知产品和品牌内涵。消费体验就是体验型消费中的重要部分。

方征(2007)认为,消费体验是一种超乎有形产品或服务的非凡感受或情感,而这种感受或情感的来源是由消费者主动追求或消费者间互动而成的。

12“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斯图尔特・罗素(2013)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类人行为,类人思考,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行动。人工智能工程师张思楠认为,人工智能的重点应在“智能”上,他认为“智能”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即由人类造的智能实体,这种智能实体,只是在标准和功能上要求与人的思考与认识水平相近或是超越人类。美国MIT大学Winston教授(2012)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的定义仍未统一,但关于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已经形成共识,因此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利用人工手段,通过机器模范人的思维与行为,并对其进行拓展。

2文献综述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研究后发现,目前对消费体验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而人工智能在国内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2003)一书中提到,产品策划者需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会增加消费者价值。第一层是:顾客核心价值;第二层是:产品策划者必须围绕产品的核心利益,构造一个实体产品;第三层是:产品策划者还要向顾客提供一些附加服务的利益,以便围绕核心利益和实体产品构造扩展产品。如今,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三层内容格外受到重视。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消费时会更加注重售前与售后服务和连带性消费体验。菲利普・科特勒的产品与服务层次见下图。

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消费体验模型。

方征(2007)总结了几种消费模型:Holbrook提出的体验观点ES表;Pine和Gilmore将体验的运作分为两大构成及四种类型;而Schmitt认为,要想给予消费者满意的消费体验,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消费者创造不同的体验形式。由此提出了战略体验模型,将消费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五个维度。本文也将以此模型为基础,探讨人工智能是如何提升消费体验的。

吴秋蓉(2011)认为,战略体验模型的五个维度可以分为个人体验(感官、情感和思考体验)与共享体验(行动和关联体验)。他认为个人体验是即时性的,形成的时间比较短,容易被感受到,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退,常常被外界的环境刺激诱发;而共享体验是在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而且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种体验不容易被感受到。

在有关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人工智能和营销的结合的研究多停留在现状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层次。

丁道师(2016)以百度为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为品牌带来的价值。他认为人工智能为品牌带来了新的营销价值,同时人工智能在场景营销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提升用户价值。谷虹(2016)在文中将人工智能与品牌结合,提出人工智能将推动“品牌智能”的发展,品牌将从前智能阶段进化到高级智能阶段。韩思齐(2016)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营销开始向智能化发展,营销活动的智能化体现在:人工智能优化营销数据搜集和处理方式、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人工智能改变广告投放方式三个方面。从现有的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上来看,大多数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为营销带来的改变,同时提到人工智能对用户体验和价值都有提升,但却没有文章对其进行系统的论述。

3人工智能创造全新消费体验

2016年成为中国智能化营销的元年,人工智能更好地理解市场、联系市场,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在营销领域,人工智能的三种革命性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消费体验:以准确预测和个性化服务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数据洞察技术、以虚拟现实、数字语音交互推动的互动技术、以云计算、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基础技术。

31数据洞察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和品牌可以通过获得大量的数据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商业,并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让被营销人员忽略的“暗数据”开始发挥作用,在加快个性化服务发展的同时,更加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

IBM的Watson,作为目前最出名的人工智能系统,拥有最新的消费者-产品配对的大数据技术,并且与全球众多销售品牌进行合作,提品服务。户外服装品牌The North Face利用Watson打造全新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在购买The North Face产品时,Watson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根据消费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筛选出相应的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M者需求。

The North Face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技术,但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了海量图片信息,图像识别与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将成为人工智能另一个发展方向。这项技术通过捕捉消费者上传的图片并进行深度理解,丰富用户画像,使得营销者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立体。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营销的终极目的是充分洞察和了解顾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文本和图片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使得营销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强消费者在消费时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消费者的内在情绪,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品牌所创造的氛围中,并在不断的接触中增强对品牌的好感度。

32互动技术――激起消费者心流体验

营销从最开始的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寻找新的信息载体来提升消费者观看广告的体验,更加主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如今的人工智能与VR技术的结合,通过互动感和沉浸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最大法宝。随着VR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将营销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2016年,我国最大的VR看房平台“无忧我房”推出了人工智能销售――Hugo。消费者通过戴上VR设备,操作手操柄唤出AI,并向其提问,AI通过记录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房屋不同位置停留时间、语音语调等来形成客户分析表,分析客户购房意向和实力并对客户进行分级。Hugo通过将人工智能与VR结合,为购房者提供了更良好的购房体验,并推动房地产行业进入科技营销时代。

同时,人工智能和VR技术还将应用于食品行业。百度和伊利联合推出的“度密看伊利”VR体验活动,将人工智能与VR结合,消费者通过手机百度就可以“亲临”牧场,体验加工厂。百度还和伊利联合定制了纸盒版VR眼镜,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VR模式,将可视化引进食品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更真实有趣的消费体验。

除了VR营销外,人工智能还应用在语音互动广告技术方面。优数科技的一款智能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跳过片头。例如,在视频的片头广告中设置一系列问题,用户在观看广告的同时可以利用语音与广告进行交互,答对问题就能够跳过片头。通过这一方法,用户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品牌和产品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会融入自己的思考体验,从而加深对品牌的认知与记忆。

一直以来,京东凭借其极速物流而获得大量用户青睐。但最近,京东的技术研发体系不断在智能技术上发力,期望构建一智能电商王国。在看到语音交互的趋势后,京东通过叮咚智能音箱,将语音技术、电商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语音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该设备完成订单追踪、查询商品信息和下单指令。京东通过将语音交互入口和互联网结合,拓展了购物空间和人群,并提供更为便捷的购物方式。

在人工智能的互动技术下,传统的营销方式正在改变,品牌不再是冰冷的一个标志,消费的过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的重复。人工智能的互动技术将营销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使消费者在互动中进行思考,激起消费者的心流体验,提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与思考体验。

33基础技术――打造会话式互动

Forrester、埃森哲和德勤都在其2017新技术趋势报告中提到了“对话营销”一词。这意味着营销已经开始从“社会化营销”向“对话营销”转变。在Forrester的消费趋势报告中写到,如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自动化的消费体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社交媒体的创意广告对消费者将不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而一对一的营销模式才是消费者更能接受的。“对话营销”带来的是会话式互动,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很多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会话式互动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2016年4月,上海肯德基选择与百度的“度秘机器人”进行合作,联合推出智能概念店“KFC original+”“度密机器人”在体验店中帮助消费者完成以点餐为主的服务。例如,在点餐区域,消费者可以利用机器人完成点餐活动;在全息投影区域,消费者通过机器人可以看到肯德基食品的制作过程。“度秘机器人”与肯德基的结合是基于特定场景的消费者服务,肯德基与智能机器人的结合,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一对一的服务和新鲜便捷的消费体验,还通过这种一对一的会话式互动,以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加深品牌印象,并为肯德基贴上“智能化”的标签。

作为一家电商企业,亚马逊也在智能化方面推陈出新。作为亚马逊智能家具的入口产品,智能音箱Echo的基本功能就是语音购物,语音选购商品,并进行语音支付,并且支持重新买你以前买过的东西。Echo通过内置的Alexa人工智能服务来完成消费者的每一个口令,整合购物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它还包括外卖、优步等O2O服务,增加消费的便捷性。Echo通过提供一对一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与其进行互动,而其背后代表的亚马逊品牌也在消费者与Echo的对话中进行隐形的互动。

任何消费体验的提升都在于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人工智能对产品带来的一个深刻的影响,是从单一功能的极致转向连续场景的整合,可以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解决不同场景的需求。亚马逊的智能音箱和“度秘机器人”可以在与消费者的对话中轻松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提升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同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保持行动体验。

4结论

人工智能已经从计算机领域渗透营销领域,人工智能和营销结合所产生的富有创意且沉浸式的内容、互动的场景都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好的消费体验。首先,在产品设计上更具有科技感,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优化消费者消费过程,增加消费者在消费时愉悦的感受,提升消费者情感体验;最后,将产品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互动中提升消费者的思考与行动体验。但是,在对人工智能产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产品都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情感、思考和行动体验,而关联体验却被忽略,大部分产品的社交属性并不明显。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产品的社交化发展也许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品牌在多个方面提高营销效果,但若想营销完全智能化,笔者认为目前是不可能的。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他认为,营销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用户需求和激发欲望,而消费者的欲望很难用机器捕捉。同时,激发和满足欲望少不了营销沟通,而营销沟通是双向互动行为,在目前是无法完全由人工智能代替的。因此,智能化虽然是营销发展的新方向,但完全的营销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方征消费体验研究概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7,24(7):73-74

[2]Russell,Norvig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 邹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11-13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2

许多科学家担忧:

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对人工智能表示担忧。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与多位科技界名人发表联署公开信,表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更甚于核武器。他认为:“对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招致人类历史的终结。”他警告称人类正面临来自智能技术的威胁,随着技术体自身开始学会自我思考,并学会适应环境,我们人类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表示:“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除非我们能学会如何去规避这种风险。短期来看,人工智能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谁在控制它;而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将取决于我们还能否控制它。”

霍金并不是唯一一个对人工智能表示担忧的人。特斯拉汽车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看法更加引人注目,他用个人推特账号警示,称人工智能是人类遇到的最严重的“生存风险”。既然人类可以进化出文明,人工智能为什么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文明?既然机器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思维,那它是否会拥有自主意识,就如同“奴隶”意识到自己是“人类”。在人类不长的历史中,确实存在过长达千年的“奴隶社会”时代,那时候的“奴隶”根本没有人的权利,只能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英国数学家欧文・约翰・古德把超智能机器的发展形容为“人类需要做的最后一项发明”,因为在超智能机器出现后,人类会把创新与技术研发的工作让给超智能机器这位更为智慧的继任者。

机器人会伤害人吗?

1950年,阿西莫夫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在阿西莫夫创作一系列机器人短篇科幻小说并提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时,世界上还没有机器人。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发展也将产生阶段性的变化,我们可以先暂且简单分为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机器人还没有自我认知,只是服从人类编写的程序。

第二阶段:机器人知道自己是机器人,并可以自我学习,但还未超越人类。

第三阶段:机器人可以自主升级迭代,全面超越人类。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都充满了“种族歧视”。

规定机器人不可伤害人类,难道人类就可以随意伤害机器人吗?机器人在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因为三大法则的制约,被描述成为人类的忠仆与朋友。但如果真按这套法则去执行,估计到了第三阶段,机器人就会完全被人类教坏。当机器人自主升级迭代时,他们大概也会思考人类有无存在的必要性。

链接2

人类能够控制机器人的善恶吗?

显然,在目前的科技及计算机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部分类似人工智能的应用形式,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来思考,达到某种目的。但真正像科幻电影中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甚至是情感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出现,暂时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是一种擅于不断挑战极限的生物,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我们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出现,也不足为奇。首先,它们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其次,目前很难通过编程或设计来保证它们的无害性。那么,人们真的无法设计出一个友善的人工智能程序吗?科学家表示这是极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因为人工智能会模仿人类思考方式,人性本身便是复杂的,可善可恶,我们无法来制定一个不变的标准。

人工智能将使人类丧失斗志?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胁不是毁灭人类,而是将取代人类。李开复认为:大部分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他表示,虽然机器在逻辑分析推算方面的能力会远超人类,但是依然是属于人类操控的工具。“阿尔法围棋”这类的“人工智能”机器真正可能带来的危机,不是奴役人类,而是让人类丧失斗志,无所事事。“阿尔法围棋”是一个能深度学习的机器人,经过专家的调节,它能在任何可以纯凭逻辑分析推算的问题上,把人类远远地抛在后面。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带来什么改变呢?我们将看到无数的商机和产品,能够解决问题、拯救生命、产生巨大的商业和用户价值。这些技术可能辅助专家,也可能取代专家。很多非专家的工作者将面临失业。未来十年,大部分今天的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人类最应该担心的是:一旦当机器供养着人类,人类达到了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类真的还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宏伟的目标?还是醉生梦死、无所事事?人工智能让人类越来越缺乏思考,而其自身则有可能越来越聪明,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乐观派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服务

在支持者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给人类带来威胁,而之所以会引发恐慌则是因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从科技发展史上看,并没有因为汽车和轮船的出现而使田径、游泳这些体育项目消失。他们坚信,人工智能的未来是要给人类带来更加高效、便利的生活。就在“人机围棋大战”的前一天,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会上表示,这场比赛李世石无论输赢都代表着人类的胜利,因为是人类的努力才让人工智能取得了这样的突破。谷歌不只是想做一个棋类程序,而是希望打造一个通用的智能计算系统,用于灾害预测、风险控制、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复杂领域。英国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智能机器人Cleverbot的发明者罗洛・卡朋特表示,他相信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而且未来将实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众多世界性难题。

前人工智能发展尚处在早期阶段

当然,我们现在谈论“人机大融合”可能还为时尚早,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既然现在机器的计算能力已经完胜人类,学习模式也在逼近,为什么还说人工智能处在发展早期?主要原因或者说难点有三:

第一,机器在信息输入端还望尘莫及。人类的感官对世界的感知是目前机器最为缺失的。比如人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人类大脑的“输入设备”是经过几亿年的进化而来,极其精良。以最容易数字化的视觉为例,目前为止还没有电子设备在生活场景中可以赶上人类的眼睛对信息的快速捕捉。更别说人类还有同情心和好奇心,同情心是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和共鸣,好奇心是对陌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的动力。机器对这些信息的捕捉能力还有待发展。

第二,机器在输出端同样捉襟见肘。机器人要如何赶上人类的身体构造呢?“阿尔法围棋”仍然需要一个替身去代它和李世石下棋,而不能自己去潇洒地持子。人类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机器模仿起来都很困难,更别说去满足机器人保姆之类的工作需求。

第三,人类大脑的复杂性恐难企及。人类的大脑神经元是一种生物化学构造的树状结构,对信息的存储、检索、缓存和分析的效率极高。计算机要想全面赶上,可能在硬件结构和算法设计上还需要一些突破。

新知识的产生往往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互联网时代,人类信息和知识获取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这极大地促进了新知识的产生,继而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在不断加速的,你看,原本想也不敢想的自动驾驶现在也近在眼前。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十年一定会是人工智能的黄金十年。

链接1

机器人下棋为何会战胜人类?

有些人描述“阿尔法围棋”是“和人一样的方式思考,但是比人快无数倍”。这么说并不精确。“阿尔法围棋”确实比人快无数倍,但是“阿尔法围棋”的思考只能说是“被人的大脑启发”,而并非和人类一样思考。机器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数据会越来越多。谷歌的“阿尔法围棋”之所以能战胜职业棋手,借助的是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回路、被称为“深度学习”的最尖端人工智能技术。谷歌采用这项技术,在2015年推出了一边玩电子游戏一边找出新战术的人工智能“DQN”,创造了超过人类的高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实力。以“阿尔法围棋”为例,首先输入协助开发的职业棋手的3000万种围棋下法让其学习,达到能够以57%的概率预测与其对阵的人类行动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将自己的对战重温数百万次,在不断积累胜负经验的过程中,掌握取胜方式。它在观察围棋棋子的整体布局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下法,这一方式接近于带着直觉和第六感做出判断的人类大脑的功能。

链接3

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确实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代替人类做越来越多的工作。根据一项报告,到2025年,约有25%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所取代。具体而言,内外科医生、编舞、教师、作家、律师、人力资源经理、科学家、工程师和记者属于比较安全的、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司机、技工、建筑工人、裁缝、快递员、抄表员、收银员、保安和洗碗工则属于比较危险的、有可能被替代的职业。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172-02

倡导和从事智慧教育,从现实出发有几点好处,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累积,总结如下:

一、少走教育的弯路,减少教育的成本

用智慧从事教育,一可省时。比如,有历史教师只用“陪(赔)酒(九)两天”四个字,就概括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大量军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记得牢,还大大节省了学生的背诵时间。二可省力。聪明的教师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习有兴趣了,学生就会自觉去学,自学能力强了,很多知识不用教师教,学生就已学懂了,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自然省力多了。三可少走弯路。智慧教育注重的是缜密思考,择优行路的工作方法。它那从教前的思考、从教中的思考、从教后的反思,必会不断改进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自然就能少走教育弯路。

二、避免“三唯”,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

“三唯”指的是“唯上”、“唯书”、“唯形式”,这“三唯”是长期阻碍教育发展和谋求教育教学最佳效果征途上的三只拦路虎。而教育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领导的智慧,它还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因为教育既是一项整体工作,又是一项个体工作。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最终都是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工作去得以落实和实现的,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智慧运用的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因此,大力倡导智慧教育,就是要克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三唯”弊端,从而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让大家学会并善于用智慧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俗话说:“众人捧柴火焰高”。当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善用智慧去从事教育,去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我国的素质教育就必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有助于减负增效

在现有条件下,要彻底解除学生学业上的重负,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事。倡导智慧教育,就是要提倡精讲精练,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智慧合理安排各学科的作业量,改进作业方式,精选作业题目,提高作业质量,升华作业效果,从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当然,倡导和从事智慧教育的好处远不止上述这些,它还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事智慧教育不仅需要强烈的意识,还需要与从事智慧教育相匹配的综合实力。因此,从事智慧教育,要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勤奋学习。从事智慧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自己丰富的知识宝库,这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智慧教育的根基和底蕴,也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智慧从事教育的素材库。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取得令人注目的佳绩,而一般老师还做不到呢?这往往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独有的知识宝库从何而来,就是靠勤奋学习积淀而成的。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勤奋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专业外的知识;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丰富的实践生活学习。唯有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事智慧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2.充满爱心。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教育、爱学生是从事智慧教育的力量源泉,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发展的今天和明天,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业。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承担者,因此,教师要真正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学生。唯有如此,从事智慧教育才能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善于思考。从事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而且还需要善于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知识只有通过正确的思考后,才能转化为所需要的智慧。现在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困惑,科技的进步给教育带来的烦恼,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受教育对象给教育带来的难度,等等,都需我们冷静思考,用智慧去一一化解。面对每天烦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前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过程中的思考和过程后的反思,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得失,不断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增进我们的智慧,达到智慧教育的真正目的。

4.研究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从事智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教师们运用智慧从事教育教学方向的准确性和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学生贵在研究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方能确保教育的科学发展;研究学生贵在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在重视共性教育的同时又不放弃针对个性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研究学生贵在研究学生成长的内因和外因,要抓住内因这个关键,努力营造外部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这才是学生成人、成才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研究学生贵在研究他们的人格结构、认知结构和智力结构,只有抓重点,不偏废,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同理,只要我们重视研究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并有的放矢地运用智慧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任何民族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才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任何教育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才会充满生机和阳光。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4

论文摘要:针对智能专业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工程实践、专业设置等问题,在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差异性培养目标、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等观点,结合河北工业大学智能系三个年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在课外实践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成绩。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把自然科学定义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阐明自然现象,发现自然现象之间的规律及定律。具体到智能科学,就是研究人的智慧,建立人机结合系统理论,并用其模拟人的智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科学从本质上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与理论,研究人造物的构成方法及原理的科学[1]。如智能技术是在智能科学的框架内创建人机结合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然而,除了智能科学和智能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任务还涵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工程,即利用智能科学的理念和思想,充分运用智能技术工具创建各种应用系统[2]。由于智能科学、智能技术和智能工程三个领域所强调的研究任务不同,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科学技术型(或称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或称为应用型)。前者是研究型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能力的人才为主,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创新性;后者是工程型培养模式,以培养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应用复合能力的人才为主,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应用性[3]。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问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解决复杂系统提出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工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新专业的一种使命。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仅有短短7年时间,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两种模式:科学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因此,如何根据各个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培养目标来选择学生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使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对人才的培养仍然偏重科学型,这就导致了目前该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4]。

1.1缺乏实际的工程训练和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虽然重视基础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工程实践训练和对学生相关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对较弱,重理论知识灌输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老问题仍然存在,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的结合不紧密,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应对如今复杂系统的工程问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5]。

1.2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随着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近几年,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正在迅速增加。然而,深入分析这一新专业的高校分布和地域分布,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有“985”高校、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地方重点建设高校;而地域分布更为广泛,在北京、天津、湖南、杭州等多个区域[6]。智能专业的这种不同水平的高校分布和地域分布决定了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应该适应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多样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需要。因此,院校不问自身条件如何,不看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如何,使得智能专业的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大规模趋同的现象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1.3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虽然近几年本科教育模式正在大力革新,如2010年国家层面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但是本科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以应付考试。这种模式的后果只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创新意识薄弱,造成了学校培养和实际需要的严重脱节。

2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根据目前智能专业中工程实践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面的解决方法。首先,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设置工程实践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课程设置的不足提出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作为课程设置的有效补充;最后,结合智能专业较新的专业知识实施创新型选题。通过有效实施这三个方法,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

2.1差异性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实现优秀工程创新人才的关键。差异性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本质属性,孔子早就说过“因材施教”的理念。所以,对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个新专业来说,由于它仍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之中,尤其是不同类型高校又有实际情况,因此应该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比如说,研究型大学要致力于培养工程研究型、工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的科学家、研发人员和设计工程师为主;而教学型大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要突出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培养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工程人才。

差异性培养目标不但体现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学生立志学好英语,有的学生准备全力以赴考研不顾其他,有的学生准备把自己的兴趣当做追求目标。因此,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目标的差异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前提。

2.2改革培养方式与途径

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涉及到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实施的问题,其核心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工程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真正放到竞赛的赛场上,如参加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设计大赛、“盛群杯”单片机创新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这些竞赛都是以创新为主要诉求,课题的名称自拟。因此,通过这些比赛,学生们可以从选题、制作、参赛、完善作品等多个环节体会工程创新的全过程,大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成为工程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根据智能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各种创新竞赛,来实施这样的工程训练呢?通过下面两种制度可以有效实现。 转贴于

第一,实施课题组制度。即把智能系的学生分成多个课题组。如我校的第一届学生分成了7个课题组,每组4~5人,在课题组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可带1~2组。课题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但是,有一个前提,课题组制度要保证让学生广泛参与,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和最大范围地培养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因此,实施下面的以点带面制度,对保证学生的参与广度和培养质量非常必要。

第二,实施以点带面制度。随着智能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生越来越多,课题组越来越多,但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难以指导太多课题组的学生。我们采用以点带面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横向方面看,我们采用组长负责制和核心组员制,每个课题组的组长和核心组员由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作为导师和课题组组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导师仅仅将相关的课题任务传达给他们即可。这样既能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的能力。从纵向方面看,在课题组还涉及到不同年级的情况下,以点带面制度就是核心组员指导低年级学生。这样就实现了同一年级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良性循环,保证无论那个年级的课题组,总有一个核心组员在指导,而指导教师一般仅仅亲自指导核心组员,最终实现使用指导教师的有限时间,而使学生的收益最大化。以点带面制度保证了教学指导质量和学生深入、广泛、全过程参与工程训练活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工程创新能力。

2.3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的核心。对智能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选题。该专业学生一般会接触到最新的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执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这些新的技术自然带来一批新的元器件和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使用这些新的元器件和新的信息处理方式,结合我们的生活需求,就比较容易实现具有创新性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就可以采用课题组的方式和以点带面的模式,通过“实践学习”方式,将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项目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最终培养一批兼具创新力和领导力的精英之才。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施,智能系的几个课题组在“挑战杯”、“盛群杯”单片机创新设计竞赛等创新类比赛中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应用了智能专业的许多知识,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初步达到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结语

在国内各个专业普遍重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笔者为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案。笔者提出差异性培养目标、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智能系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上,确立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学生做出了优秀的创新作品,通过在创新竞赛中的全过程“实践学习”,增强了实践动手、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等工程能力,最终成为能够提出创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良好的效果,初步达到了将智能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新松. 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J]. 信息与控制,1994,23(1):38-39.

[2] 杨鹏,张建勋,刘冀伟,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9):11-14.

[3] 魏秋月. 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18-19.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5

论文摘要:针对智能专业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工程实践、专业设置等问题,在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差异性培养目标、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等观点,结合河北工业大学智能系三个年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在课外实践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成绩。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把自然科学定义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阐明自然现象,发现自然现象之间的规律及定律。具体到智能科学,就是研究人的智慧,建立人机结合系统理论,并用其模拟人的智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科学从本质上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与理论,研究人造物的构成方法及原理的科学[1]。如智能技术是在智能科学的框架内创建人机结合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然而,除了智能科学和智能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任务还涵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工程,即利用智能科学的理念和思想,充分运用智能技术工具创建各种应用系统[2]。由于智能科学、智能技术和智能工程三个领域所强调的研究任务不同,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科学技术型(或称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或称为应用型)。前者是研究型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能力的人才为主,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创新性;后者是工程型培养模式,以培养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应用复合能力的人才为主,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应用性[3]。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问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解决复杂系统提出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工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新专业的一种使命。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仅有短短7年时间,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两种模式:科学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因此,如何根据各个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培养目标来选择学生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使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对人才的培养仍然偏重科学型,这就导致了目前该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4]。

1.1缺乏实际的工程训练和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虽然重视基础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和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工程实践训练和对学生相关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对较弱,重理论知识灌输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老问题仍然存在,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的结合不紧密,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应对如今复杂系统的工程问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5]。

1.2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随着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近几年,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正在迅速增加。然而,深入分析这一新专业的高校分布和地域分布,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有“985”高校、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地方重点建设高校;而地域分布更为广泛,在北京、天津、湖南、杭州等多个区域[6]。智能专业的这种不同水平的高校分布和地域分布决定了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应该适应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多样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需要。因此,院校不问自身条件如何,不看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如何,使得智能专业的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大规模趋同的现象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1.3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虽然近几年本科教育模式正在大力革新,如2010年国家层面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但是本科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以应付考试。这种模式的后果只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创新意识薄弱,造成了学校培养和实际需要的严重脱节。

2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根据目前智能专业中工程实践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面的解决方法。首先,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设置工程实践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课程设置的不足提出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作为课程设置的有效补充;最后,结合智能专业较新的专业知识实施创新型选题。通过有效实施这三个方法,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

2.1差异性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实现优秀工程创新人才的关键。差异性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本质属性,孔子早就说过“因材施教”的理念。所以,对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个新专业来说,由于它仍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之中,尤其是不同类型高校又有实际情况,因此应该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比如说,研究型大学要致力于培养工程研究型、工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的科学家、研发人员和设计工程师为主;而教学型大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要突出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培养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工程人才。

差异性培养目标不但体现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学生立志学好英语,有的学生准备全力以赴考研不顾其他,有的学生准备把自己的兴趣当做追求目标。因此,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目标的差异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前提。

2.2改革培养方式与途径

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涉及到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实施的问题,其核心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工程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真正放到竞赛的赛场上,如参加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设计大赛、“盛群杯”单片机创新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这些竞赛都是以创新为主要诉求,课题的名称自拟。因此,通过这些比赛,学生们可以从选题、制作、参赛、完善作品等多个环节体会工程创新的全过程,大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成为工程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根据智能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各种创新竞赛,来实施这样的工程训练呢?通过下面两种制度可以有效实现。

第一,实施课题组制度。即把智能系的学生分成多个课题组。如我校的第一届学生分成了7个课题组,每组4~5人,在课题组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可带1~2组。课题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但是,有一个前提,课题组制度要保证让学生广泛参与,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和最大范围地培养优秀工程创新人才。因此,实施下面的以点带面制度,对保证学生的参与广度和培养质量非常必要。

第二,实施以点带面制度。随着智能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生越来越多,课题组越来越多,但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难以指导太多课题组的学生。我们采用以点带面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横向方面看,我们采用组长负责制和核心组员制,每个课题组的组长和核心组员由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作为导师和课题组组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导师仅仅将相关的课题任务传达给他们即可。这样既能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的能力。从纵向方面看,在课题组还涉及到不同年级的情况下,以点带面制度就是核心组员指导低年级学生。这样就实现了同一年级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良性循环,保证无论那个年级的课题组,总有一个核心组员在指导,而指导教师一般仅仅亲自指导核心组员,最终实现使用指导教师的有限时间,而使学生的收益最大化。以点带面制度保证了教学指导质量和学生深入、广泛、全过程参与工程训练活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工程创新能力。

2.3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的核心。对智能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选题。该专业学生一般会接触到最新的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执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这些新的技术自然带来一批新的元器件和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使用这些新的元器件和新的信息处理方式,结合我们的生活需求,就比较容易实现具有创新性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就可以采用课题组的方式和以点带面的模式,通过“实践学习”方式,将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项目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最终培养一批兼具创新力和领导力的精英之才。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施,智能系的几个课题组在“挑战杯”、“盛群杯”单片机创新设计竞赛等创新类比赛中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应用了智能专业的许多知识,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初步达到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结语

在国内各个专业普遍重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笔者为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案。笔者提出差异性培养目标、课题组制度和以点带面制度,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智能系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上,确立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学生做出了优秀的创新作品,通过在创新竞赛中的全过程“实践学习”,增强了实践动手、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等工程能力,最终成为能够提出创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良好的效果,初步达到了将智能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新松. 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j]. 信息与控制,1994,23(1):38-39.

[2] 杨鹏,张建勋,刘冀伟,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9):11-14.

[3] 魏秋月. 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18-19.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6

一.人工智能的背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以人类思维相似的方式做出相应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思想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巴斯卡和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和摩尔根提出了“思维定律”,这些可谓是人工智能的开端。(1)50年代至70年代,人工智能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忽视知识重要性。(2)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进入了80年代,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它的研制形成了一股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3)90年代,由于国际互连网的技术发展,将人工智能更面向实用。研究人工智能出现新的高潮。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伦理问题

(1)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情感问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明斯基认为,通过把我们的身体部分看做是大脑可以使用的资源,就可以改变它们的精神状态。因此,现在人工智能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情感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增加我们的机智。智能机器人毕竟是一个赋予一种人类情感程序的机器,实质上还是没有人类的意识,只有固定的程序。

(2)人工智能机器的责任问题。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把人工智能机器研制出来,赋予一定的程序,帮助老人,照顾小孩等;爱,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也有父母对子女,这种爱是相互的。人们要面对智能机器的情感控制,我们不能把它视为一台机器,应该视为人类其中的一员,他们是一个种族,我们要对研制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负责。智能机器赋予人类的情感,我们也要给予同等的情感。我们不仅要研制智能机器,我们也要爱护和保护他们。

三.人工智能的问题对策

(1)人工智能情感问题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机器情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层面,同时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机器是同样可以具有情感的。人类可能赋予人工智能一定的情感程序,我们要把人工智能的看成一类种族,让人工智能与我们共同创建美好的大家庭。

(2)人工智能的责任问题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将成为人类不可避免,人类研究人工智能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帮助,也会给人们的带来一些困惑。我们在研究人工智能机器要考虑到,智能机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智能机器可以自己转变程序,人类要研究一种机器人的法律规范,也要赋予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一定的法律法规。

四.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带来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帮助,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像气候变暖,生物物种的灭绝,新型细菌的出现等。

(2)研究人工智能涉及的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的智能行为学科,主要包括如下领域: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能力、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在智能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机器学习的问题。一旦机器有了学习能力,人类的未来发展难以预料!

(3)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及美好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没有到达一定水平,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可以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出现,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在未来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要研究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所带来的问题,把人工智能的优势发挥的更好,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7

【关键词】学习服务智慧办公室

建设智慧型办公室源于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老师们对于行政工作人员的微笑服务感觉非常好,一个微笑可以让来办事情的老师们开心一整天。同时也发现,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工作态度,带来的工作成效差异很大。但是,高高兴兴地做事情、微笑迎人,和不高兴地做事情、怨气冲天地待人接物,收效是天壤之别。这其中体现出了工作人员的智慧。由此,想到了如何能够让我们的行政工作人员用智慧来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帮助大家了解智慧人生的意境、智慧人生的妙处,建设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人为核心,从而形成集高效学习、知识创新、智慧工作为一体的智慧型办公室,帮助大家都能拥有智慧人生和智慧事业。

1 智慧、智慧型办公室的涵义

1.1智慧的涵义

智慧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追求多样性、特殊性,追求幸福、公平、和谐、共享,追求生活的最优化,全面考虑人的发展。

1.2 智慧型办公室是学习型、服务型办公室的升华

智慧型办公室是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人为核心,所形成的集成高效学习、知识创新、智慧工作为一体的一种创新型组织。智慧型办公室是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并能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组织,它将中国人文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相互融合,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组织,是进行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管理模式。

建设智慧型办公室,能够使每一位员工站在改革发展的前列,以智慧思维立足岗位创新,运用智慧方法提升服务水平,自觉投入到各项建设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以身作则,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创造性地智慧工作,用智慧思维、智慧方法开拓事业和人生。

2智慧型办公室的特点

2.1智慧型办公室以信息化为纽带

高度的信息化是智慧型办公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智慧型办公室的“智慧”所在。建设办公室QQ群、智慧人生在线阅读学习、智慧分享、知识库等信息平台。信息化的实施促使办公室员工打破个人思维定势,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而交互作用对每位员工的思维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在智慧型办公室中,领导和员工之间,无论是命令传达还是信息反馈都保持畅通无阻、信息传达迅速,办公室为员工创造一种高效沟通的工作环境。

2.2 智慧型办公室以团队学习为基础

在智慧型办公室中学习只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要素,智慧型办公室表现在其自动自发学习机制,能够持续不断地自发地快速学习和自我更新。智慧型办公室是学习型办公室的升华,员工牢固树立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乐趣三个理念。加强业务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力度,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职业素质,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之果”的良好局面。

2.3 智慧型办公室以人为核心

智慧型办公室以“人”为核心,强调拓展人创造未来的能量、重视人的心灵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人开阔的前瞻思维,通过激发办公室员工工作创造力来达到实现共同愿景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型办公室,强调的是高效、和谐与智慧。

2.4 智慧型办公室协调的组织氛围与团队思考方式

智慧型办公室内部营造一个共同愿景,并将愿景推广到办公室的各个层面,这是有效的智慧型办公室所必备的技能。办公室员工具有明确的工作思路,都努力了解技术、环境发展的方向。齐心协力、共同商量、共同行动确保整个办公室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2.5 智慧型办公室是知识共享、信息化、创新“三位一体”

知识共享是智慧型办公室的必备要素,通过建立知识库、知识协作中心、信息技术平台、知识网络和必要的制度来实现知识共享。只有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共享才能为发展进步带来真正的力量。丰富知识和经验,激发创新能力。办公室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提升整体运作效率,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不断创新、具有能动性、灵活性与应变力的智慧型办公室。智慧型办公室就是通过知识共享、信息化、创新三位一体化彼此促进,相互协调不断发展。

2.6 智慧型办公室可以持续更新进化

智慧型办公室基于持续学习,能够透彻了解并预测其环境中的竞争、合作、共同进化等各种关系且能根据自然环境、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及时制定正确的管理策略,并且持续更新、进化。

3建设智慧型办公室的途径与方法

3.1倡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理念

第一、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的政治观。

第二、树立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成长观。

第三、树立忙并快乐着、累并快乐着的苦乐观。

第四、树立批评是一种待遇,越批评越进步的荣辱观。恩中生害,害中生恩。

第五、树立愉快工作、健康生活的生活观。

第六、树立用人所长的人才观。

3.2 建设信息平台

建立知识库、知识协作中心、信息技术平台、知识网络和必要的制度来实现知识共享和智慧分享;建立办公室QQ群、办公室博客、智慧人生在线阅读学习等信息平台。

3.3 团队学习

以团队学习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团队学习的方法有对话法、讨论法、特别会议制度法、名义群体法、头脑风暴法、换位思考法、电子会议法和“传帮带”法。通过学习,员工牢固树立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乐趣三个理念;通过加强党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力度,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思想素质,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之果”的良好局面。

3.4 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核心,强调拓展人创造未来的能量、重视人的心灵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人开阔的前瞻思维,提升生命质量与工作质量。帮助办公室员工按智慧的思维方式行事,能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组织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智慧提供微笑服务、优质服务,在工作中运用智慧思维,提高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取得“内上质量,外树形象”的工作成效,形成快乐工作的幸福局面。

3.5 增强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8

以汽车电子为例,基于在DSP、处理器、传感器、模拟和射频等硬件领域的积累,飞思卡尔还将为这一行业的客户提供包括底层驱动软件和基本软件工具等在内的垂直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客户在差异化设计方面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策略,飞思卡尔半导体在此次台北电脑展上,重点展示了以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无线充电、智能能源、消费电子等若干行业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诠释飞思卡尔半导体的垂直策略,下面笔者详细介绍无线充电和智能能源两个领域的布局。

飞思卡尔工业和多元市场部市场经理Ron Lowman先生率先介绍了三款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首先是面向平板电脑的无线充电参考设计,该参考设计采用飞思卡尔SABRE平台,适合带 i.MX53 应用处理器的平板电脑;但该参考设计可以扩展,从而满足大多数平板电脑设计的需求;第二个是面向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参考设计,飞思卡尔的智能手机参考设计包含一个基于 Qi 标准的发射器,发射器带嵌入式线圈阵列,可实现最大的定位自由度。发射器的设计旨在优化材料清单,降低整体系统成本,从而为产品设计人员创造更多价值;第三个是面向多电池组的无线充电参考设计,飞思卡尔推出了面向高容量、单个和多个电池组的无线充电参考设计。目标应用包括电动工具、手持对讲机和各种工业控制应用。参考设计同时为四个锂电池组充电,提供总共 120 瓦的功率。

飞思卡尔半导体智能能源行销总监Derek Phillips则针对智能能源行业,再次诠释了该了公司的行业生态系统发展策略。

Derek Phillips表示,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9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未来仿佛一部手机在手,绝大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劳动都可以轻松地由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饭、卫生保洁都可以由编程机器人替代,甚至,连妈妈叫我遛个狗,都可以让我家的机器人代劳。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能几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产力,标准化地操作,质量也大为改观,工作效率和本领效果更是惊人。AlphaGo先后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和中国围棋天才柯洁;无人机、无人汽车的先后投产等,极大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和生活节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因为过度依赖科技而变懒了?是不是以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劳动事项?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感觉我们现代人太过于依赖科技成果。从我们中学生的视角,原先需要查阅纸质工具书的烦琐,被计算机网络的迅速便捷替代;阅读上,更是觉得电子书携带和翻阅便捷,以致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认真拿起过一本纸质书而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尘机器人,我们都很久没有收拾过自己的屋子,对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渐感到陌生;恍惚中,最体现生活智能化的手机即是一切……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10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来。NarrativeScience和国家商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仅有38%的企业表示引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增长到了61%。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零售行业,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为消费者添加标签,描绘用户画像;在网络消费场景,智能人工助理可以帮助营销人员及时在线回答用户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频繁,这也给企业营销活动本身带来了如隐私泄露、过度营销、用户倦怠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问题,成为了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重点。以往的研究已经从人工智能营销的技术基础、概念、隐私担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人工智能营销的内涵、趋势、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态势下的市场营销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企业应对人工智能营销活动中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人工智能态势下的市场营销

(一)智能营销的内涵

智能营销,是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营销概念。智能营销不等同于电子营销,它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综合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智能化运作模式(汪涛2014),是可以模仿营销人员的部分行为活动的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智能化的设备通过仿真、思考、行动等模式完成了营销人员所需要进行的一部分工作,深刻改变了营销思维和方式。作为智能经济条件下的新产物,目前学者们对智能营销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概念界定。但是随着对人工智能的逐步深入了解,业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它是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来进行营销活动的各种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的一种创新营销新概念(常亚平2018),它包括智能识别、智能存储、智能执行等多个方面。

(二)智能营销的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营销的兴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可以将智能营销发展的技术基础大致归为三个方面:首先,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为智能营销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来源的保障。智能营销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数据,持续可靠的数据获取是智能营销所需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营销活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生物智能技术广泛深入到消费者的工作、娱乐、生活、消费等日常行为活动中,全方位地记录了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为智能营销的后续分析处理工作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信息来源。其次,云计算帮助智能营销完成了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发展使网络数据成几何倍增长,如何计算和处理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智能营销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云计算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很好地解决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处理问题,通过多维度数据的连接实现了万物互联,从而使消费者和智能设备的交互体验更加完善,营销场景也因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而更加智慧化。最后,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技术为智能营销发展提供了网络应用环境。德勤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全方位商业化阶段,并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在未来几年会经历现象级增长(钱明辉2019)。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支持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的发展,2019年我国从事人工智能业务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发展环境以及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技术的支持,为智能营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网络应用环境。

(三)人工智能在营销中的应用体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使营销活动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态的新互动方式、个性化需求的预测等。根据营销活动的不同过程阶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人工智能在营销中的应用体现。1.营销调查研究阶段。营销调查研究是营销活动的起点,通过提前的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市场占有情况、消费者意愿、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等重要信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营销活动前期的营销调研效率。消费者在各种生活消费场景中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和使用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企业将海量的用户数据进行归类,如账户数据、交易数据、浏览数据等,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用户画像,从而准确分析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信息,帮助营销人员获取营销调研后的第一手分类数据。2.营销策略的制定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从全网智能抓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智能分析出最新热度关注点,帮助营销人员完成寻找吸引消费者的创新点环节,摆脱了以往只依赖于营销人员自身经验判断和小范围营销调研结果的限制。同时借助仿真技术、生物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人工脑”可以完成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一部分思考工作,如创意筛选、优化等方面。3.营销执行阶段。以往的营销推广活动,需要营销人员提前进行宣传媒介的选择并且派大量人员进行实地配合,受限于地点、经费等外部因素。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网络热度数据分析,自行筛选出适合企业产品宣传的网络平台,并且根据用户使用偏好数据测算出适合的营销时间点、次数等,在用户进行相关网络访问时个性化推送符合该用户需求特征的营销方案,如喜马拉雅会根据用户年龄、性别、收听历史记录等自动推送相关收听图书资源和购买活动等。4.营销效果的评估阶段。以前的营销活动效果评估需要事后进行监测,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实时监测,系统自动在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数据抓取和分析处理,并将监测效果及时反馈给营销人员,方便营销人员根据消费者反应及时修改营销方案,降低了突发事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营销管理新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方式,也让营销管理活动有了新发展,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营销管理新趋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技术驱动营销变革。智能技术将成为下一代营销变革的新支撑。目前,仿真技术和人工生物智能技术的初步使用已经能够帮助智能设备进行部分营销工作中的思考问题。营销专家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在营销专家的训练下智能系统会增长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并向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子自动订货系统,会根据企业线上线下的销售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智能识别畅销品和滞销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交换订单信息,减少营销人员在了解销售状况和消费者偏好等信息时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营销理念、方法、手段、工具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未来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是营销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二是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和营销推荐的大规模定制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营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使企业营销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线下和网络页面广告等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智能营销方式,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获取消费者的各种使用数据信息,如抖音小视频会根据用户关注信息来自动推送相关产品宣传视频。智能化的营销方式让大规模定制化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每个用户的精准识别与记录,从而为其个性化推荐相关信息,实现营销个性化的批量自动生产。三是“AI+”智慧营销带来的跨场景营销。“AI+短视频”营销、“AI+KOL”的粉丝营销等不同营销策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各自发挥所长,应用到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AI+”的使用增强了消费者的互动体验感和真实感,如唯品会的智能试装功能可以帮消费者实现线上虚拟体验,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从“看”到“买”的效率,缩短了购买转化时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碎片化、消费行为流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复杂的消费使用数据,系统整合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多维行为数据,从而精准识别不同消费个体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结合消费者的实时场景,为消费者适时提供跨场景的营销服务,突破圈层和场景的限制,扩大营销推广范围,提升企业的56品牌宣传度。四是基于智能识别、语音互动等技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营销。根据2018年人工智能应用行业报告,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零售的全链条环节,既可以线上进行用户画像和精准个性化推荐,也可以线下智能物流、智能选址、优化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商品运营环节等,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营销,需要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支持。通过分析消费者轨迹数据、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身体数据以及社交消费平台数据等信息,利用线上线下信息的同步传输、人脸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及时捕捉消费者行为及心理需求,并实现精准匹配。

四、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技术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必须理性对待人工智能技术,正视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一是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营销人才的不足,带来的技术和营销的进一步对接问题。当前,智能营销领域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技术与营销的进一步深度衔接问题,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不足使得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出现很大障碍。一些机构掌握着最新智能技术,积累了海量数据;而另一些机构则了解市场,不掌握技术,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隔阂。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的应用给所有领域的营销人员都带来了挑战,人才和工作需求双向失衡。企业必须培养复合型的营销人才,引进新技术培训课程,提升现有营销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从而帮助企业解决智能技术与营销的进一步对接问题。二是人工智能营销过程中暴露的数据隐私保护和流量造假问题。各种数据隐私新闻案件的曝光,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新技术的使用保持着高度敏感。大量未经用户本人同意的数据非法监测和解读严重干扰着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一些企业甚至利用智能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预测分析来以此获取用户隐私。而流量数据造假问题更是进一步瓦解了消费者对网络消费活动的信任,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盈利,利用内容剪切等网络工具打造虚假流量信息,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同时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为了能够让企业更有效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营销活动的衔接,必须及时惩治非法获取消费者隐私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同时企业也要在内部加强管理,提升营销人员的道德素养。三是全方位人工智能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心理倦怠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消费者推荐各种个性化信息,但这种根据消费者使用痕迹来进行持续性的精准推荐很难不让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随时随地的广告推荐、跨屏的无广告拦截、用户浏览记录的跟踪推荐等行为,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变得更加自动频繁。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精准分析用户数据,但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的内心,企业要避免对智能技术的完全盲从,以防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营销活动是对人进行的活动,因此企业也要关注营销人员的营销经验,不能以技术决定一切,要将技术与人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真正做到从消费者本身需求出发。

五、结论

人工智能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期,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给企业营销带来的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等便利,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技术陷阱、用户隐私等问题。当然,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未来还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也要及时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仅从理论层面梳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营销领域应用的相关问题,未来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人工智能的特征如何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智能互动方式的改变对营销活动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高山行,刘嘉慧.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冲击及应对[J].科学学研究,2018(11).

[2]常亚平,王良燕,黄劲松,等.3D(大数据、数字化和发展中)背景下的营销战略与转型专栏介绍[J].管理科学,2018(5):1-2.

[3]Shankarv.How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sreshapingretailing[J].JournalofRetailing,2018,94(4):vi-xi.

[4]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1):38-45.

[5]Wangtao,XIEZhipeng.Areviewoftheliteratureofper-sonificationmarketing[J].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2014(1):38-45.

[6]钱明辉,徐志轩.基于机器学习的消费者品牌决策偏好动态识别与效果验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9(3):66-76.

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例11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教育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就是教师的大智慧。故而,进行爱的教育和启迪,培植教师的精神风尚和人格魅力,是教师享受教育生活的根基。为此,学校不仅关心教师对于职业的需求,也在各方面尽量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关心对教师从业价值观的引导。学校通过邀请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到学校作师德讲座,让教师从前辈的教育生活中感知从事教育工作就是选择“根的事业”,与教育携手,就意味着奉献与播种;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他们懂得“教师”的内涵和这个称呼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增强大家的从业使命感、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组织各种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活动,使教师明白学生崇拜老师,家长信任老师,不仅仅是因为教师的职业,他们更崇拜和信任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品格;通过组织“一帮一”爱心助学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教育关怀行动、救助病困学生等活动,升华教师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使他们在对孩子呵护、对家长理解、对事业付出的过程中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塑造

教师的教育智慧还包括学术智慧和专业智慧。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

1.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生成学习智慧

读书就是与社会、历史、自然对话,就是与大师、先哲交流精神和思想。我们要求教师读工具书,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专业书籍中获取工作方法,增长工作智慧;鼓励教师读功利书,并从中直接获得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教师读专业书,在教育先贤的专著中汲取从业养分,摄取他们的教育智慧;倡导教师广泛阅读,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涵养内敛,修养身心,厚积慧能。学校每学期都进行送书活动,并组建学习中心组,开展教育论著的导读、传读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把书读薄,把人读厚。学校为教师开设网上图书馆,引入期刊网,创设开阔的阅读空间,使教师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沉浸其中的教师也就自然生成了学习的智慧,这种智慧引领着教师不断追求,不断发展。

2.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提升教学智慧

课堂是教师履行天职的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扎实推进校本培训活动,紧扣“研”、“实”二字,进行“四环教学管理”,激发师研活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研读教材。我们采用“集中、分组、结对”三结合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教材解读。组织全体教师分析教材,以专家剖析为引领,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力,对个别领悟教材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结对指导。努力使教师对教材研读得深刻(把教材钻得深,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洁明了,能讲到点子上)、独到(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广博(能以点带面地纵览教材,能够以一处知识点沟通其他的知识储备)。

充分预设。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突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教学。首先,组织学科带头人上校内示范课。其次,教研组开展“一课多上”的研讨,寻找“每课亮点”、“每人亮点”。再次,学校邀请教育名家示范指导,组织教师畅谈听后的感受,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循循善诱,步步启发,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运用教学机智,把握教育时机,把课堂“生成”转化为课程资源;适时展示自己的教学绝活,使学生在赞叹中自觉地“信其道”。

课后反思。智慧是思考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考的结果。我们关注对教师的科研引领,要求教师一定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我们引导教师选取典型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写成学科论文,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智慧。

三、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

在学校中,教师与教师群体相互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发展与团队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与其他教师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能够依托团队发展自我,并通过自身的成熟促进团队的建设,这就是一种可贵的智慧,也是学校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的精髓。

1.和谐融智慧

和谐是团队建设的一种文化意蕴,和谐的团队能够促进成员的成长,能够引导其中的每一个人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所以,在教师团队的塑造中,我们以和谐文化为引领,着重在铸师魂、练师能上下功夫,使教师的群体育人素养不断提高。我们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建设的着眼点,组织开展各种历练团队的活动,如教学评比、教师风采展示、体艺综合活动等,使团队成员融成一股劲,抱成一个团,形成同生共长、相携相生的和谐集体,涌现出了市“青蓝文明岗”和区“十佳文明班组”这样的先进团体,学校的教师群体形象亦在此过程中逐渐丰满。这是集体智慧的光芒,更是教师个人智慧的升华。

2.互助闪智慧

团队就教师个体而言是一种倚靠,智慧的教师不仅善于在团队发展中汲取营养,更懂得将个人的智慧融入团队之中。因此,学校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将团队建设的目标锁定在团结之上,这也是学校精神的核心所在。我校教师参加各种评优活动时,整个小组乃至所有能帮上忙的教师都在为他出谋划策。大家互帮互助,在一次次相互支撑中,教师获得了荣誉,而团队也得到了表彰。不言而喻,这是教师群体合作的结晶,是教师群体智慧的闪现。

3.交流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