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17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1

但是,水资源不仅是资源,也是资产,而且是一项重要的国有资源资产。它作为国有资源资产的意义、作用,不亚于土地、森林及矿产。可是,目前水资源的资产地位却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包括一些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士在内,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这就不可能像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资产那样,把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加以管理,实施资产的经营与运作,以发挥其更大作用。这种状况,显然极不适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现代水利发展。为此,本文就水资源资产问题提出初步观点,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关注和讨论。

一、水资源资产属性及资产特点

1.水资源资产属性

为什么说水资源具有资产属性?这个问题可以从资产和资源资产的涵义角度来讨论。

首先,什么是资产?1989、1999年《辞海》分别对资产做了概括:资产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将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1。资产也是“负债的对称,资金运用的同义语,会计要素之一。是指某一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

以上观点说明:资产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核算的意义,其构成条件包括:①拥有或所有,②经济利益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③能够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具不具备这些条件呢?第一,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所有权主体,不像气候资源那样,没有所有权主体;第二,水资源已经为开发利用者、所有者产生了巨大经济利益,并正在产生着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水资源是指自然水中可被利用的水体,在被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手段能够“控制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像阳光、气温、风、微生物、某些动植物等一些自然资源那样,目前还没有能够控制其未来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手段。可见,水资源具备构成资产的条件,具有资产属性。而且通常认为,水资源作为资产较其他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什么是资源资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对资源资产的概括是:资源资产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此外,资源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比,具有4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性资产;②不因时间推移而被贬值或折旧,可以恒定保值和不断增值;③是其他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④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成分和性质3。

水资源是否符合上述定义,是否具备相应特点呢?第一,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并以自然形式存在;第二,水资源是一切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必须条件和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资基础,最具战略性,是最典型的战略性资产;第三,水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不存在折旧和贬值,且伴随其数量的短缺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恒定保值,还将不断增值;第四,它既以存贮方式而存在,又以流动方式而转移,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双重性质和成分。所以,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也具有资产属性。

总之,无论从资产角度看,还是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都具备资产属性。都不应该把水资源仅仅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还应将其作为资产来管理。

2.水资源资产特点

水资源作为资源资产,除具有上述资源资产普通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有规律的向下游自然流动

水资源在受控制前,尚未汇入塘、库、洼、泊、湖、海时,总是自然流动的,且限于所在河系并以一定的速度和态势向下游流动。

(2)水资源资产量受天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可被利用的部分,其资产量不仅与降水、蒸发、流域植被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流域治理,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它在一个区域内不是定值,而是一个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某水文概率的相应值。

(3)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有可能交叉、转化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的一部分,在其受控制前,仅具备可被利用的自然属性,不具有资产属性。但在被控制起来具有资产属性之后,还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丧失资产属性,重新转化为自然水。例如:存入水库中的水,当然具有资产属性,但在因防洪安全而需腾库弃水或溢洪下泄时,这部分下泄的水,便失去资产属性,转化为自然水。但当再被控制后,却又具备了资产属性。

(4)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性,并有可能叠加计算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季节、不同大气降水条件下,很不相同,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但又可能因水资源重复使用而使价值叠加。因为有些用户虽然使用水资源,但并不消耗水资源。例如,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水库水资源的使用,常是养殖—旅游—发电—航运—供水—回归再利用。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有的可达30%。城市污水资源化、河渠渗漏、农田回灌补充地下水等也都存在回归水再利用。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叠加。

(5)地表水、地下水两类水资源资产互相交叉、转化

水资源资产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者常互相交叉、转化。在评判水资源资产量及其价值量时,需注意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6)水资源资产具有流域性、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

我国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都要服从流域规划。因此,水资源资产与其他资源资产相比,具有特殊而突出的河系性、流域性,但也有在特定条件下的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对水资源资产的评估、评价、处置等有关工作中。

二、水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水利观念更新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水利面临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面临着水利观念更新。水权水市场理论、水资产产权意识、水资源使用权的依法有偿转让等新观念,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水利的发展。而水资源资产问题的提出和水资源资产观念的建立,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开发效益,还可开拓与建立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基础和产权权益理论基础。因此,这就对整个水利观念更新和现代水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转贴于

2.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在当前水权水市场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权取得所需缴纳的费用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交易费用,很难科学确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水资源资产地位和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作依据,谈不上水资源资产权益分配。因此,研究水资源资产,确立其资产地位,定量其资产价值,可直接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3.为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并促其规范化

我国自1988年开始计征水资源费,但计征标准缺乏论证和依据。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不仅可为制定水资源费总体征收标准提供依据,还可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用水水资源费的确定提供计算方法,促进水资源费的计算、征收逐步细化、规范化。

4.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出台,为水管单位及水利行业增创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等三部分,但目前一般计收工程水价。而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确定后,就可以有依据的计算、确定资源水价,也可为确定环境水价提供参考。因此,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完整水价出台,增创水利工程供水财务收益,促进水利工程良性循环。

5.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水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追求水资源开发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但在目前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条件下,工作难度很大。而若尽快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就能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便,较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三、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研究与评估

1.理论研究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2

一、水资源资产属性及资产特点

1.水资源资产属性

为什么说水资源具有资产属性?这个问题可以从资产和资源资产的涵义角度来讨论。

首先,什么是资产?1989、1999年《辞海》分别对资产做了概括:资产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将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1。资产也是“负债的对称,资金运用的同义语,会计要素之一。是指某一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

以上观点说明:资产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核算的意义,其构成条件包括:①拥有或所有,②经济利益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③能够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具不具备这些条件呢?第一,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所有权主体,不像气候资源那样,没有所有权主体;第二,水资源已经为开发利用者、所有者产生了巨大经济利益,并正在产生着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水资源是指自然水中可被利用的水体,在被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手段能够“控制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像阳光、气温、风、微生物、某些动植物等一些自然资源那样,目前还没有能够控制其未来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手段。可见,水资源具备构成资产的条件,具有资产属性。而且通常认为,水资源作为资产较其他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什么是资源资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对资源资产的概括是:资源资产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此外,资源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比,具有4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性资产;②不因时间推移而被贬值或折旧,可以恒定保值和不断增值;③是其他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④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成分和性质3。

水资源是否符合上述定义,是否具备相应特点呢?第一,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并以自然形式存在;第二,水资源是一切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必须条件和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资基础,最具战略性,是最典型的战略性资产;第三,水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不存在折旧和贬值,且伴随其数量的短缺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恒定保值,还将不断增值;第四,它既以存贮方式而存在,又以流动方式而转移,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双重性质和成分。所以,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也具有资产属性。

总之,无论从资产角度看,还是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都具备资产属性。都不应该把水资源仅仅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还应将其作为资产来管理。

2.水资源资产特点

水资源作为资源资产,除具有上述资源资产普通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有规律的向下游自然流动

水资源在受控制前,尚未汇入塘、库、洼、泊、湖、海时,总是自然流动的,且限于所在河系并以一定的速度和态势向下游流动。

(2)水资源资产量受天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可被利用的部分,其资产量不仅与降水、蒸发、流域植被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流域治理,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它在一个区域内不是定值,而是一个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某水文概率的相应值。

(3)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有可能交叉、转化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的一部分,在其受控制前,仅具备可被利用的自然属性,不具有资产属性。但在被控制起来具有资产属性之后,还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丧失资产属性,重新转化为自然水。例如:存入水库中的水,当然具有资产属性,但在因防洪安全而需腾库弃水或溢洪下泄时,这部分下泄的水,便失去资产属性,转化为自然水。但当再被控制后,却又具备了资产属性。

(4)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性,并有可能叠加计算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季节、不同大气降水条件下,很不相同,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但又可能因水资源重复使用而使价值叠加。因为有些用户虽然使用水资源,但并不消耗水资源。例如,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水库水资源的使用,常是养殖—旅游—发电—航运—供水—回归再利用。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有的可达30%。城市污水资源化、河渠渗漏、农田回灌补充地下水等也都存在回归水再利用。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叠加。

(5)地表水、地下水两类水资源资产互相交叉、转化

水资源资产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者常互相交叉、转化。在评判水资源资产量及其价值量时,需注意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6)水资源资产具有流域性、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

我国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都要服从流域规划。因此,水资源资产与其他资源资产相比,具有特殊而突出的河系性、流域性,但也有在特定条件下的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对水资源资产的评估、评价、处置等有关工作中。

二、水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水利观念更新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水利面临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面临着水利观念更新。水权水市场理论、水资产产权意 识、水资源使用权的依法有偿转让等新观念,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水利的发展。而水资源资产问题的提出和水资源资产观念的建立,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开发效益,还可开拓与建立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基础和产权权益理论基础。因此,这就对整个水利观念更新和现代水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2.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在当前水权水市场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权取得所需缴纳的费用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交易费用,很难科学确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水资源资产地位和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作依据,谈不上水资源资产权益分配。因此,研究水资源资产,确立其资产地位,定量其资产价值,可直接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3.为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并促其规范化

我国自1988年开始计征水资源费,但计征标准缺乏论证和依据。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不仅可为制定水资源费总体征收标准提供依据,还可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用水水资源费的确定提供计算方法,促进水资源费的计算、征收逐步细化、规范化。

4.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出台,为水管单位及水利行业增创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等三部分,但目前一般计收工程水价。而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确定后,就可以有依据的计算、确定资源水价,也可为确定环境水价提供参考。因此,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完整水价出台,增创水利工程供水财务收益,促进水利工程良性循环。

5.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水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追求水资源开发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但在目前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条件下,工作难度很大。而若尽快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就能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便,较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三、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研究与评估

1.理论研究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3

1.水资源资产属性

为什么说水资源具有资产属性?这个问题可以从资产和资源资产的涵义角度来讨论。 以上观点说明:资产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核算的意义,其构成条件包括:①拥有或所有,②经济利益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③能够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具不具备这些条件呢?第一,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所有权主体,不像气候资源那样,没有所有权主体;第二,水资源已经为开发利用者、所有者产生了巨大经济利益,并正在产生着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水资源是指自然水中可被利用的水体,在被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手段能够“控制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像阳光、气温、风、微生物、某些动植物等一些自然资源那样,目前还没有能够控制其未来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手段。可见,水资源具备构成资产的条件,具有资产属性。而且通常认为,水资源作为资产较其他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什么是资源资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对资源资产的概括是:资源资产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此外,资源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比,具有4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性资产;②不因时间推移而被贬值或折旧,可以恒定保值和不断增值;③是其他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④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成分和性质3。

水资源是否符合上述定义,是否具备相应特点呢?第一,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并以自然形式存在;第二,水资源是一切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必须条件和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资基础,最具战略性,是最典型的战略性资产;第三,水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不存在折旧和贬值,且伴随其数量的短缺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恒定保值,还将不断增值;第四,它既以存贮方式而存在,又以流动方式而转移,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双重性质和成分。所以,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也具有资产属性。

总之,无论从资产角度看,还是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都具备资产属性。都不应该把水资源仅仅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还应将其作为资产来管理。

2.水资源资产特点

水资源作为资源资产,除具有上述资源资产普通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有规律的向下游自然流动

水资源在受控制前,尚未汇入塘、库、洼、泊、湖、海时,总是自然流动的,且限于所在河系并以一定的速度和态势向下游流动。

(2)水资源资产量受天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可被利用的部分,其资产量不仅与降水、蒸发、流域植被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流域治理,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它在一个区域内不是定值,而是一个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某水文概率的相应值。

(3)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有可能交叉、转化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的一部分,在其受控制前,仅具备可被利用的自然属性,不具有资产属性。但在被控制起来具有资产属性之后,还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丧失资产属性,重新转化为自然水。例如:存入水库中的水,当然具有资产属性,但在因防洪安全而需腾库弃水或溢洪下泄时,这部分下泄的水,便失去资产属性,转化为自然水。但当再被控制后,却又具备了资产属性。

(4)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性,并有可能叠加计算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季节、不同大气降水条件下,很不相同,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但又可能因水资源重复使用而使价值叠加。因为有些用户虽然使用水资源,但并不消耗水资源。例如,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水库水资源的使用,常是养殖—旅游—发电—航运—供水—回归再利用。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有的可达30%。城市污水资源化、河渠渗漏、农田回灌补充地下水等也都存在回归水再利用。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叠加。

(5)地表水、地下水两类水资源资产互相交叉、转化

水资源资产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者常互相交叉、转化。在评判水资源资产量及其价值量时,需注意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6)水资源资产具有流域性、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

我国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都要服从流域规划。因此,水资源资产与其他资源资产相比,具有特殊而突出的河系性、流域性,但也有在特定条件下的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对水资源资产的评估、评价、处置等有关工作中。

二、水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水利观念更新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水利面临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面临着水利观念更新。水权水市场理论、水资产产权意识、水资源使用权的依法有偿转让等新观念,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水利的发展。而水资源资产问题的提出和水资源资产观念的建立,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开发效益,还可开拓与建立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基础和产权权益理论基础。因此,这就对整个水利观念更新和现代水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2.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在当前水权水市场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权取得所需缴纳的费用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交易费用,很难科学确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水资源资产地位和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作依据,谈不上水资源资产权益分配。因此,研究水资源资产,确立其资产地位,定量其资产价值,可直接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3.为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并促其规范化

我国自1988年开始计征水资源费,但计征标准缺乏论证和依据。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不仅可为制定水资源费总体征收标准提供依据,还可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用水水资源费的确定提供计算方法,促进水资源费的计算、征收逐步细化、规范化。

4.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出台,为水管单位及水利行业增创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等三部分,但目前一般计收工程水价。而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确定后,就可以有依据的计算、确定资源水价,也可为确定环境水价提供参考。因此,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完整水价出台,增创水利工程供水财务收益,促进水利工程良性循环。

5.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水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追求水资源开发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但在目前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条件下,工作难度很大。而若尽快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就能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便,较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三、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研究与评估

1.理论研究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4

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对建筑的需求,为建筑市场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必须不断的创新施工技术,将价值工程引入建筑企业后,有效的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价值工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管理措施。

1 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包含着多项管理项目,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建筑质量有着较大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用户对建筑的满意度,必须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还要注重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首先,价值工程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这也加快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对建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价值工程可以更好的融合集体的力量,使员工之间更加团结,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并集合了集体的智慧,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再次,价值工程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利用价值工程可以更好的掌握用户对建筑的需求,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从而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正确率,还推动了建筑市场的发展与建设,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价值。最后,价值工程可以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筑企业发展理念的主体应该是顾客,掌握顾客对建筑的需求,才能帮助管理者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帮助企业找到市场所需,并更好的适应买方市场,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特点

建筑工程是由多个项目构成的,其容易受到施工场地、施工环境、建筑结构以及建筑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建筑工程进行规范的管理。建筑工程具有单一性与非重复性,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需要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针对不同的施工细节,工程监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管理与检测工作,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价值工程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中,其对监理人员提升工作能力以及水平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应用价值工程可以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加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具有投资金额大、专业技术强等特点,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使资金的利用更加合理,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筑工程的工期一般比较长,而且需要用到多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损耗,所以,相关人员需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这也会花费一定的维护资金,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好会延误工程的工期。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使其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更加严谨认真,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1 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投资中

我国建筑行业的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利用了价值工程的管理理念,建筑工程的施工主要是利用招标的形式选择施工单位。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报价最低的施工单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在实际施工中因为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浪费和管理不善、施工技术不达标造成的返工,往往也会造成本的增加。因此从价值工程管理技术出发,选择专业的监理公司对施工进行全程的监管。

3.2 设计阶段分析建筑工程的功能

价值工程的原理在于分析功能和成本间的关系,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分析建筑的功能,排除不必要的结构设计,使建筑成本降低。建筑工程的功能应该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做出设计,将一些多余的功能设计剔除掉,寻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实际工程建设设计中,工程结构设计得越简单其成本相对减少,设计得结构越复杂则成本越高。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影响成本,建筑物的高度和工程造价之间成正比,即建筑物楼层高则会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工程设计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功能,还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在满足客户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降低建筑材料的功能,减少成本。

3.3 价值工程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的关键就是地基,如果地基没有打好会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能是建筑企业建设成本增加。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成本管理显得至关重要。高层建筑要求地基有承载力、负荷能力、稳定、坚固,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一般运用桩基础技术实现地基的稳固。

3.4 施工过程中价值工程管理的应用

价值工程理论的引入使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应用价值工程研究施工技术、施工方案、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控制的原则,使施工符合经济效益。例如:施工单位对某工程施工时,首先施工单位利用价值工程剖析业主的建筑要求、设计人员的目的、设计方案的特点、建筑的结构、施工现场的地质和自然环境、现有施工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使建筑施工、管理有效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施工更加顺利进行,还能因为充分考虑到业主的利益赢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施工单位利用价值工程能有效加强施工中的自我管理,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因人员管理和操作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其次施工单位完成价值工程分析后,能针对当前的实际境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使施工单位的效益得到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多项特点,其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还可以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建筑工程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管理的水平,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工程成本,使建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将价值工程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项目管理中,还能更好的集合集体智慧,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5

黄河文化作为众多文化中的一种,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思想文化交流交融较量形势下的新态势,是各个行业领域的思想引导者。因此,发展和弘扬黄河文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涵盖着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精神领域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

1.1 适应发展需要的精神产物

从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的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就迫切需要一种主流观念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应势产生的思想领域领航者,它正是适应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而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团结”是凝聚力、战斗力,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务实”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开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拼搏”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体现了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黄河文化精神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发展的需要。二者有着相同的时代精神,对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意识形态的正确指导,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正能量的引导作用。

1.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求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发展和弘扬优秀的黄河文化,是全面深化治黄改革的思想保障,全面深化治黄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黄河文化的深层底蕴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强大支撑,是统筹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

1.3 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的支柱

无论是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是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领域的引领。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弘扬黄河文化的必要性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黄河文化精神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和成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黄河文化的精神基础

在宏观上,将黄河文化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黄河精神所提倡的勤劳勇敢、勇于风险、奋勇向前、开拓创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准确的精神实质。在微观上,黄河人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黄河精神,思想上时刻指导自己,行为上时刻规范自己,才能真正做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弘扬黄河文化的社会意义

从物质形态的黄河文化看,根据治黄发展的要求,依照“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在为社会提供水资源、水电以及防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风光各异的黄河风景区,黄河文化在水利建设中赋予了新的内容。从精神形态的黄河文化看,丰富的水利实践推进了治河思路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治河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理念不断丰富完善,推动了传统水利行现代水利转变的进程。自古至今,有关“母亲河”的传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等,以及大禹的“疏导”治水方法、贾让的治河“三策”、潘季训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三条黄河”、“维持黄河健康新理念”等治河理念。这些都是黄河文化的人文思想构思与大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弘扬黄河文化体现出的作用

一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凝聚和引导作用,黄河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强烈的感召力、持久的向心力,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黄河事业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将事业心和责任心相联系,形成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营造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相融合、思想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工作氛围,激励和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为实现终极目标而奋斗。二是,体现了黄河文化的规范和支撑作用,黄河文化也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对黄河职工行为无形当中有着一种约束力,引导和约束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提高自觉遵章守纪的群体意识、自律意识,增强职工自己的自我规范意识,规范自我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为治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三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协调作用。黄河文化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起到了良好的协调作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认为人是自然繁育恩养的万物之一,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见证了民族悠久的历史,虽然饱受风霜,历经磨难,但仍绵延不绝。这就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作用所在。作为黄河人,我们要不辱使命,发挥好黄河文化的协调作用,坚持人和自然和谐,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和信任,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使治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3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全体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黄河职工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全过程,把大力弘扬“团结、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黄河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黄河文化健康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

在确立治黄发展目标、谋划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治黄实践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行政许可等治黄工作中,要符合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3.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中

把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各个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诠释黄河文化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中,在”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治黄实践探索中,不断审视人生目标、明晰发展愿景和锻造意志品格,做弘扬黄河精神的带头人、践行者。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6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决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如下:(l)目的性,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项目的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如需赢取一定的利润,或取得某类工程项目的资质。(2)寿命周期,大部分施工项目都有如下几个阶段: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实施*工程完工验收*工程竣工结算。(3)依赖性。施工项目经常与施工企业同时进行的其他项目互相影响,而且与施工企业的标准的、常规的运作互相影响。(4)单件性或一次性。工程施工项目不同于其它工业产品的批量性,也不同于其它生产过程的重复性。

1、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营销等活动的载体,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施工企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由以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工程实施采用的招投标制,建筑市场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部分国有施工企业仍未完全适应这种转变,存在着项目管理粗放、水平低下、项目赢利能力弱,部分项目甚至亏损等情况,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1.2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项目赢利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明确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关系,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研究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探索有无改进的可能性,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消除设计工程设计中的不必要功能,达到降低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虽然对施工项目本身并无大多的益处,甚至还会因为降低投资而减少工程收入。

2、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由此可见,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具有以下特点: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由生产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组成。在一定范围内,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企业生产的目的,也是通过生产获得用户所期望的功能,而结构、材质等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手段。目的是主要的,手段可以广泛地选择。因此,价值工程分析产品,首先不是分析其结构,而是分析其功能,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再去研究结构、材质等问题。

3、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它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提出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着作用。每一项施工组织设计,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通过在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有效地、合理地降低投标报价,增加施工企业中标的概率,有利于占有市场。

3.2在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3.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确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项目如期竣工并发挥效益。

3.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有利于采用科技新成果,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

4、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价值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施工管理是项目施工日常管理,是对管理制度的管理,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往往决定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成败,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l)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正确率,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水平。

(2)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尽量少走弯路。

(3)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项目员工可以更好地参与项目管理。

(4)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价值工程,可以使项目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有助于施工企业适应买方市场。

4.2价值工程在施工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明确而合理的施工目标对施工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它明确了项目及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可以使有关人员清楚项目是否处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使个人目标与项目整体目标相联系。施工项目目标形成包括两个阶段:

(1)传统的施工项目目标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安排人员、材料、机械、资金和方法这五个要素,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三大目标。与三大目标直接相关的是计划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虽然这三项管理内容各有各明确的目标,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联系的:若一味强调质量越高越好,则成本将大大提高,工期也会延长;一味的强调进度越快越好,成本也会大大提高,容易忽视工程质量;只要求降低成本,也容易忽视工程质量,投入少了,工期也会延长。而过于忽视质量,可能会造成返工,反而会延长工期,增加成本。

(2)战略上的施工项目目标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和营销等活动的载体,是施工企业生存的基础,那么施工项目就是施工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单位。项目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必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项目目标的实现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服务的。

5.1结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管理技术,常用常新。价值工程的生命力在于,它具有技术、经济紧密结合、交叉综合的特征,以用户需求为基点,以创新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市场和社会为检验价值的标准。本文对价值工程的理论发展进行综述后,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各方面工作实施价值工程对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投资效益,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云钢。实用价值工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7

道德价值迷失表现为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转型期里,许多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被放弃甚至被彻底丢掉了,存在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格沦丧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现状。在我们的调查中,83.6%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存在着水平层次上的错位,即“经济发展了而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都下降了”。我们则认为,总体上道德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现实,而这种现实又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真正的道德滑坡,即经济迅速增长而道德水平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出现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现象,如“黄、赌、毒”的抬头与泛滥,这种现象在体制、法制尚未完善的转型初期尤为严重;二是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在水平层次上的“落差”,即经济迅速发展,而道德发展由于其滞后性的特点,要经过一定时期的顺应,调整甚至“阵痛”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如市场道德、环境道德、社会公德、现代人格等,都必然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在我们的调查中,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公与私、义与利关系问题上,先公后私、公私并重、先私后公的取向比例为32.3:61.3:6.4,以公私并重的价值取向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与私、利与义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在难以兼顾而必须二者择其一的情况下,若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当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强化、人生价值功利化的倾向看,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先私后公、先己后人、先利后义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逆向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当代青少年学生在价值选择与取向上的迷失与矛盾状态表明,转型期的价值导向、德育导向殊为必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学校德育更好地发挥对育人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等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自身价值认识、判断和评价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它对人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和调节作用。成熟的价值观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完整的价值体系,涵括主体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金钱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这些观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的关系。青少年价值选择与取向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思想品德特点、心理需要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向。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继承性、从众性、可塑性等特点,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赋予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以更丰富多样的色彩。

从我们调查与分析的情况看,价值选择与取向的多元性、多向性、多重性、多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是转型期青少年价值选择与取向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在主体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等取向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与新旧体制更替、社会文化变迁以及青少年思想社会化尚不成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转型期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体系重构和德育导向颇为必要,意义重大。可以说,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重构价值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是当代德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8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8-0012-03

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建设的内涵

“价值观”,也即“价值观念”,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价值观,就是特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伸、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价值观念是在长期价值活动中形成的对某类事物的价值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一般价值规范的稳定的思维模式。主体利益和需要是价值观念的基础,价值观念的内容包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价值观建设不是指一定主体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自发地萌生或产生的价值观,而是指一定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建立、构建起来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中国化,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唯物史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党的价值主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核心主体是中国工人阶级;党的根本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党在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内容,“三个有利于”是价值评价标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是价值追求。党的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是灵魂,以人为本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永恒价值始终是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利益观、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政治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科学发展的发展观、德法共治的执政观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永恒价值,构成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实践和时代要求的其他价值观念(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时代精神以及实践中新涌现出来的各种精神中所涵盖的基本内容)也成为党的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指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列主义政党的价值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党的建设工程中自觉地建立、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以便为党的整体建设和党的领导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13’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直把价值观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探寻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经验探寻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全面建设,谋取人民幸福,满足人民期待的90年。在这90年中,党的先进价值观引领着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树立坚定信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个胜利。党的价值观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建设保证革命建设事业有坚强的组织力量。党的价值观经验探索意义重大。

首先,是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要求。党的执政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党的历史和实践中看,党的思想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党的思想建设其实质就是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科学构建党的价值观,并把党的科学价值观作为进行领导活动和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党的价值观经验总结有助于完善党的科学价值观,增强党的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国际和国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党的现实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把不合时宜的、错误的、过时的价值观改变过来,增添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发掘和提炼出党的根本价值观。以更加科学完善根本的价值观指导新的实践,能够保证党的活动更具预见性、前瞻性、全局性,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教育。探寻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也就是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法、载体等都可以借鉴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党的价值观建设的有效有序有力进行实质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党的价值观建设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因此党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凝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党的价值观建设中吸取营养、丰富内容、提炼核心观点。

三、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

1 价值观建设以唯物史观作指导,夯实科学性

说,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始终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的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党的90年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围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都体现出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不断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中国共

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制度障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通过多种举措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党的价值观建设不能离开对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价值实践。只有人民,才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价值观中一直把人民的价值诉求作为核心内容。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及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的“三个代表”思想,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党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出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指出:“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我们着力抓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还是我党我国现阶段各项具体工作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央已三令五申,老百姓也有强烈愿望。各部门、各地区都要以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 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结构相适应,把握合理性

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价值观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价值观的构成包含要素结构、层次结构、载体结构。要素结构指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价值取向、价值规范、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原则等。层次结构指党的根本价值观、党的具体价值观念、党员的价值心理。载体结构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价值观。价值观建设必须遵循价值的内在逻辑结构,依照价值观的本来结构进行价值观的建设。

首先,党的价值观内容中必须包含价值观的要素结构。一个完整合理的价值观必须具备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目标等各方面。党的价值观建设中一直明确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主体,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党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党的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价值观的基本规范包括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括公民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

其次,党的价值观建设遵循从党员的价值心理到党员的价值观念再到党的根本价值观的层次提升过程。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包括党的根本价值观、党的具体价值观念、党员的价值心理三个层面,虽然都属于意识范畴,但有高低层次之别。因此,遵循这个原理,价值观建设首先是来自价值主体的实践体验和心理感知,进而从这些丰富的感知现象背后抽象出它们共同的价值观点,共同的价值观点源于价值心理但高于价值心理,经过了主体的思维加工过程。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点之后,价值观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这些价值观点是具体的,不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还需要从中找出内在的、根本性的价值观,即从纷繁复杂的具体价值观提炼出根本的价值观。从价值观要素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价值观建设遵循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和由个别到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原理。

再次,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成员,只有每个个体的价值观与党组织的价值观一致,党才能凝聚力量。党组织和党员是价值观建设的两个重要载体。因此,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需要同时加强党组织价值观和党员的价值观建设。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党组织的价值观建设,构建价值观的科学体系和内容,通过集中性的教育研讨活动、个别谈话、序列化宣传等活动形式进行价值观教育,把党组织的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党员的价值观。党员通过自我实践教育、理论学习、教育与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纠正不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在价值观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价值观建设集中党员力量、聚集党员智慧,建言献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3 价值观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一致,体现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党的价值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党的价值观建设要与时俱进。这一方面是因为,理论是政党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问题。曾精辟地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举什么旗,以什么价值观为指导,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党的价值观建设来说,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前进一步,党的价值观建设就前进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成为党的价值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在党的一大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之后,党

在七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七大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鲜明地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新吸收了上述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党的十七大及其修改通过的新为标志,党的价值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党的价值观建设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相一致的。实践对价值的新要求,要求党及时在价值观上作出调整,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价值观的建设和教育也需要借鉴古今中外价值观建设的文明成果,坚持扬弃和“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批判性继承、科学性发展,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

4 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并进,实现综合性

价值观建设是构建科学的价值观的过程。党的价值观建设是为了服务中国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具有群体性、社会性。科学的价值观如果束之高阁就失去了价值观建设的意义。价值观要变成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群众的价值观不是生而具有的,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教育应同时并进,相互促进。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经常化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推动价值观的完善和修正。在党的90年的历程中,党历来重视把党的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注意用不同时期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党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创立――成熟――发展――曲折前进――新发展几个重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得好,就能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阔步前进,一旦偏离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便会阻碍甚至破坏党的建设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围绕着怎样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解放生产力的主题;和平发展年代,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围绕发展生产力,改革具体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这个中心,90年来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价值观教育与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党的价值观教育重视与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相结合,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民,教育群众,把党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与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道路、人生的意义等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把党的价值内化为个人的人生追求。这样,党的价值观建设就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切实的实践动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方向统一、力度一致,才能获得整体合力,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德顺,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吴桂韩,论党的价值观的基本层面与主要内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1

[3]李斌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4],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7-1

[7],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9月16日)[M]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9

作者:方国华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指导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建设,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全面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苏若干典型水利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并参考、借鉴有关研究成果[1-4],建立了系统、先进、实用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典型水利工程中[5-6]。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1构建原则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先进性、系统性与可能性相协调;(2)除了有反映“管理水平”的指标,还有反映“管理效果”的指标;(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具有层次性和可比性,同一层次内各指标应具有可比性;(5)兼顾代表性与可操作性;(6)具有导向性。

1.2一级评价指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有9个,分别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合理性与先进性水平,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程度,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水利工程管理法治环境良性化水平,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水平,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功能达标程度,水利工程水环境保护水平,水管单位经营管理绩效和发展能力,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结构性合理程度。其中,前5个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评价全面,但人为因素较多;后4个指标为定量评价指标,评价客观且人为因素较少,数据来源稳定。

1.3二级评价指标

上述9个一级评价指标可分解为32个二级评价指标,其中定性评价指标21个,定量评价指标11个,见表1,表中括号内数字为指标权重。

1.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权重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非见面形式的专家意见收集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7]。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邀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水管单位共7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分值给出意见。在第一轮征询时,基于层次分析法,请各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提出意见,综合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再次征询专家意见,使意见相对趋于集中,将反馈结果汇总并加工整理,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2评价指标的内涵及定义

通过对典型水利工程进行调研,并参考、借鉴有关研究成果[8-17],分别针对21个定性指标和11个定量指标给出各指标的内涵或定义。

2.1定性评价指标的内涵

a.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合理性与先进性水平。该一级评价指标可细分为4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准确合理性: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应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2)管养分离方案先进性及实施程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开展维修养护项目的招投标,推进管养分离和合同管理,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和市场,择优聘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体。(3)管理维护经费落实到位程度:按照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等规定,对管理维护经费进行测算,并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将公益性工程的管理维护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保证落实到位。(4)管理机制先进性: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并优化组合;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b.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6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完备和执行规范化: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包括对水利工程进行观测、巡查和检查的制度;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监视运行期间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工程安全运行。(2)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制度完备和执行规范化: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监理管理和验收工作制度;建立并严格实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项目的实施、结算、验收程序,确保维修养护项目的工期、质量和安全,合理利用维修养护资金。(3)水利工程控制运用方案和操作制度执行程度:水利工程的控制运用方案应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兴利服从防灾的原则选用最优调度运用方案,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建立水利工程调度考评制度。(4)水利工程各类预案完善程度: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制定超标准洪水防汛、应急供水、水污染治理等应急预案,工程管理部门要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5)单位行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程度: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所管工程的工情、水情和人员结构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6)人才培养机制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教育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规划,并加强考核和效能评估。

c.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加强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应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包括机构设置、职能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安全巡护、工程调度、效益统计等,同时规范基础工情信息的采集、管理和上报,并利用工情采集、水文自动测报、远程监控、大坝安全检测系统,将整个工程的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2)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先进性:依据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建设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浸润线监测、渗流量监测、变形位移监测、结构缝张合度监测、坝基扬压力监测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必须在线不间断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维修硬件设备故障。(3)闸站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先进性:依据技术先进、实时有效、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的原则,构建闸站工程自动化监控与视频图像监视系统,实时监控各个站点的闸门开度、水泵启停状态、电机状态、机电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内外河水位流量等参数,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4)水情预报和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系统先进性:依据实用、可靠、先进的原则,设计并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水情测报及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系统。系统采用现代化的雨情及水情自动采集、传输、处理设施并实现洪水预报和调度的自动化。

d.水利工程管理法治环境良性化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完成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2)依法管理完善程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执法手段和监管能力,强化涉河事务管理。(3)水政监察人员素质建设力度:加强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4)水利工程管理公众参与程度: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水利工程和河湖水域的意识和自觉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水利工程和河湖水域的活动,并加强社会监督。

e.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3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反事故预案完善程度:加强与完善水库安全鉴定、注册登记、汛期调度计划审批、除险加固竣工验收、涉河涉堤建设项目管理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各项行政或非行政许可工作;着重抓好工程运行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水利工程反事故预案应急机制,避免事故发生或扩大,确保水工程运行安全。(2)报告制度完善程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检查报告制度、事故处理报告制度等,并严格执行。(3)责任制落实程度: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网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追究。

2.2定量评价指标的定义

a.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功能达标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2个二级评价指标:(1)工程设施完好率,即水利工程中技术性能完好的设施数量占全部设施数量的百分比。工程设施完好率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基本上决定了水利工程的运行服务能力。(2)工程设计能力达标率,即水利工程目前实际防御洪水(蓄水、泄水、输水、调水改善水质)能力达到设计防御洪水(蓄水、泄水、输水、调水改善水质)标准的百分比。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将邻近江河水或跨流域水引至本地区河网或城区河道,增加水体循环自净能力,以改善本地区河网、城区水质。

b.水利工程水环境保护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保洁率: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持续保持洁净的水面和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应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河面、岸边护坡、河道周边环境洁净,确保河道保洁率达100%。(2)绿化覆盖率:即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绿地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衡量水利工程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3)水土流失治理率:即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反映水利工程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4)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即水质达标的认证水体及断面数量占全体认证水体及断面数量的百分比。

c.水管单位经营管理绩效和发展能力。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3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费及其他费用征收率:每年实际征收的水费额占每年按水费标准应征收水费额的百分比。除了水费,其他费用包含经批准的河道堤防占用费、水管单位自管船闸的过闸费、水管单位自管的水力发电电费。其他费用征收率为每年实际征收的费额占每年按其他费用标准应征收费额的百分比。这里的水费标准及其他费用标准是指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收费标准,反映了现代水利的客观要求。(2)可开发土地资源利用率:即已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占水管单位管理范围内可开发土地面积的百分比。(3)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率: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额占总成本的百分比,其中,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额为经营服务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再减去税金后的金额。在计算总成本时,必须考虑工程良性运行的要求,即保证水利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满足现代水利的经济运行要求。

d.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结构性合理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2个二级评价指标:(1)在岗人员业务技术素质、结构及人数与职能要求适应率:该指标主要考量在岗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与岗位职能要求相适应的程度,以及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程度。(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在岗人员大专以上人员数占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

3评价方法、步骤及标准

3.1评价方法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分层逐级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二级结构相对应,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效果的评析分二级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总体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a.定性指标评价。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情况,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内涵,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评价,依据评析意见确定定性指标所达到的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相应分值分别为0.9~1.0、0.8~0.9、0.7~0.8、0.6~0.7和0.4~0.59。按照指标达到等级所评定的分值被定义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b.定量指标评价。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情况,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定义,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评价,计算定量指标现状值。此外,依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参照相关的法规、规划和科学研究成果确定定量指标目标水平,或根据专家意见汇总确定。在确定指标目标水平及指标现状值的基础上,以现状值/目标水平作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c.分层逐级综合评价。一级指标评价方法:根据二级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采用算术平均加权法确定一级指标的实现指数,对一级指标的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综合水平评价方法:根据一级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采用算术平均加权法确定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对该系统综合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3.2评价步骤

步骤1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可对表1中的32二级评价个指标有所取舍,并修正指标的权重。

步骤2确定定量指标的目标水平。目标水平的确定是对定量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并具有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价值取向特征,兼具阶段性和地域性。因此,对定量指标确定目标水平值,是评价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步骤3对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析、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评价指标是具体的考核对象,对于定性指标可根据其内涵进行考核以确定其所达到的等级,对于定量指标可根据其定义直接计算求得;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二级指标的实现指数。

步骤4对一级评价指标进行评析、考核。一级评价指标是根据二级评价指标的考核结果、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在此基础上确定该一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

步骤5对系统总体进行评价。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考核结果、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

3.3阶段评判标准

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拟定了不同阶段的现代化评判标准:初步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0%,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分别达到90%和85%;基本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3%,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分别达到93%和90%;全面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5%,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均达到95%。

4应用实例

将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江苏7个典型水利工程中,分别是石梁河水库、横山水库、泰州引江河水利枢纽、常熟市长江河道堤闸工程、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盐城市西潮河闸、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内涵,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评析意见确定定性指标达到等级,并赋以相应分值;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定义,计算定量指标现状值,依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参照相关的法规、规划和科学研究成果确定定量指标目标水平。在确定指标目标水平及指标现状值的基础上,以现状值/目标水平作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根据二级评价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计算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实现指数。然后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计算确定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上述7个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综合实现指数分别为87%、86%、93%、94%、87%、75%和88%。

依据不同阶段的现代化评判标准,泰州引江河水利枢纽、常熟市长江河道堤闸工程已达到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接近基本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横山水库、石梁河水库、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接近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1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 Biaobiao

(Hubei Engineering Institute, 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period in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throughout its life, life and moral charact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important positions constantly literacy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age occur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reforms and chang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vels and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ra.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bo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to college life and values of the new building.

Key words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领导机制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等所有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从全局意义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要的课题摆在战略层面上,才能调动各种资源,为两者的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高校的相关领导人对当前的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模式、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不够,则往往也会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首先应该要加强领导机制的健全,落实“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制,其次,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进行长期以及短期的规划,从而能够将各个阶段以及环节的工作落实到相应的负责人身上,负责人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第三,要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各种人力、财力等物质是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比如教育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图书资料、多媒体教育的相关投入、教材费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等,另外,需要建立一支政治能力素养过硬、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力量队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总之,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领导机制,并且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为高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氛围,这也是高校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加强校园文化的重塑与构建过程中,应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创建积极、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创造、共同遵守的一种文化形态,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与高校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必须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时代背景的特征,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平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3 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以人为本,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以人文本是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观念,也是践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一种重要途径。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是对人的尊严、价值以及命运的维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渐加深,对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体现人文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帮助高校培育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步骤,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各种技能进行培训,还应该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重要措施,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例11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82-03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便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滴灌”本是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主要是由动力枢纽、管路系统和滴头三部分组成的高效节能灌溉系统。“滴灌”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通过管道将水分和养分直接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既可以避免杂草争肥,又可以让水分和养分及时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滴灌’引申为一种教育方法,强调的是点对点、面对面的教育引导和沟通协调,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的延伸和切入。‘滴灌’教育方法能够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危机,对症下药,施以耐心、持续和恰当的思想工作,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滴灌”的优势在于贴近根系、点滴渗透,在追踪反馈的基础上,将营养和水分及时送达、高效利用。把“滴灌”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原则

以“滴灌”教育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2]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也提出了“以人为本”、“三个贴近”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滴灌”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滴灌”教育原则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滴灌”教育契合“以人为本”原则。“滴灌”是一种以农作物的丰产丰收为目标,以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根本,以高效利用水分和养分为技术手段的现代农业灌溉方法。“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方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服务于大学生的长足发展,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是“为了人”且“通过人”实现的。“为了人”就是着眼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着力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和引领大学生向着“四有”目标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由片面到全面、由模糊到清晰、由困惑到信守。“通过人”就是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

2. “滴灌”教育契合“三个贴近”原则。“滴灌”农业的优势在于将输水管道直入农作物根部,贴近根系、点滴渗透,将营养和水分即时送达、高效利用。“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原则,符合“三个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3]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而言,“三个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化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贴近生活”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滴灌”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生活现实,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和提升力。“贴近学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滴灌”教育要根植于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 “滴灌”教育契合“因材施教”原则。“滴灌”农业是在科学测定农作物所需水分、营养的基础上,通过管道将营养和水分直接送达农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它契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使营养和水分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滴灌”转化为一种教育原则,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滴灌”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材施教核心是要坚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要紧贴学生心事,把握学生心路,直入学生心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多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特色

渠灌、喷灌和滴灌是人工灌溉农作物的三种基本方式。“渠灌”就是开渠放水,先修渠后放水,水到渠成,水分充足,水流急速,如同“急风暴雨”,不利于持久渗透。“喷灌”类似人工造雨,大面积覆盖,持续性喷洒,便于清洗枝叶,但不利于根部吸收,容易蒸费。“滴灌”是以科学测定农作物所需养分和水分为基础,把输水管道直接对准农作物的根部,将水分和养分点滴滋润,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高效灌溉、增产增收的效果。持续滋润、久久为功是“滴灌”教育的本色;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是“滴灌”教育的风范;不尚声势、唯重效用是“滴灌”教育的追求。“滴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滴灌”教育的优势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 “滴灌”的本色是持续滋润、久久为功。“滴灌”凭借其小若檐角之水、绵若涓涓细流,却能催生片片春意,吹绿大漠孤烟,根本原因在于“滴灌”具有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持续滋润、久久为功的品质。“滴灌”注重以铁杵磨成针之恒心,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持续发力,日久功成。因此,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教育,贵在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培育学生心中的善端,以“滴灌”的持续滋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博大精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信念和行为准则,要耐下心来深钻细研,踏踏实实跟上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和引领风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要把“滴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通过持续发力,霏霏细雨般滋润,不断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认同。

2. “滴灌”的风范是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滴灌”如暖暖温泉般滋养,汩汩小溪般渗透,以点滴之情润禾苗之壮,凭持久之功见长久之效。“滴灌”教育通过汇集一点一滴的凡人善举持续滋养大学校园的道德生态,让大学生如置身幽兰之境,感受浸染之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滴灌”的风范在于潜移默化、深度渗透,把“滴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效果往往如春风细雨,把绵绵柔情和关爱持久地渗入学生的心田。“滴灌”教育无声而有力,虽滴滴量小却款款情深,能够真正达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的教育佳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渗透应该以立体化、网络化和全程化的方式来实现。潜移默化、深度渗透的基本方式包括党团组织渗透、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渗透、网络传播渗透、生活园区渗透、社团活动渗透等。

3. “滴灌”的追求是不尚声势、唯重效用。“滴灌”既无甘霖天降、彩练当空之美,又无碧波荡漾、激流奔涌之势,却点点入脑,滴滴入心,平凡不见其形、滋润不闻其声,以细流润物替代“水漫金山”,以“精确瞄准”替代“地毯轰炸”,具有不尚声势、唯重效用的品性。[4]“滴灌”把管道埋藏地下,把滴嘴扎入根系,默默无闻的“滴灌”,无声无息的滋润,于无声处见真情,于点滴处见精神。“滴灌”教育重整体更重细节,重形式更重效用。大学生深层的难点问题,往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以饱满的热情一点一滴去溶化;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通常事关自身利益,情绪激昂,需要以冷静的思考一层一层去解决。以“滴灌”方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使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和吸收,能够使教育资源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和利用,避免师资、场地、器材、时间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亲和力、凝聚力、可信度等信用资源的流失,极大地提高教育成效。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的方法

“滴灌”是从现代高效农业灌溉中引申而来的如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滴灌”方法能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真正把工作做到教育对象的心坎上,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5]“滴灌”方法强调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系统,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立体化、网络化的育人环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滴灌”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互动、互补、互融,把系统的理论灌输与生动的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和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有利于切实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认同。

1. “滴灌”教育的系统渗透法。“滴灌”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程序控制、管道、阀门、滴嘴协调运行。系统协调、管道畅通是实现高效“滴灌”的基础。以“滴灌”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系统,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系统的渗透能力和渗透程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全方位、多维度地系统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包括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渗透力是增强系统渗透效果的前提。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融入和贯穿到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领域、方面和过程是增强系统渗透效果的关键。其中,课堂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和校园媒体是系统渗透的主要路径。

2. “滴灌”教育的环境熏陶法。校园环境不仅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客体,而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载体及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6]环境熏陶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教育影响,实施“滴灌”教育要致力于优化育人环境。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高校的政治环境、道德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滴灌”源头。政治环境表现为爱国进步、团结向上、民主活泼、安定有序,它能够激励、引导学生和党心连心,和人民共命运;道德环境要坚持以师德为先导,以公德为基础,教师应当以德化人,为人师表,在大学校园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的道德氛围;学术环境在高校具有特殊的地位,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活跃且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且自由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地,引进外来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市场最有人气的地方。

3. “滴灌”教育的个性指导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是一种注重个性指导的方法,它关注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主动介入、点滴指导,在解难释疑中助推发展。“滴灌”的优点是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教育一个人,“主要是针对单个的学生,即平常所说的个别教育”。[8]个性指导法坚持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以面对面、点对点的沟通交流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对症下药、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点菜式”教育服务,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滴灌”系统的末端即“滴嘴”是落实个性指导法的关键。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第一线,是直接产生教育影响的“滴嘴”。个性指导的方法要求针对每个学生在理论指导、理想信念、价值选择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立专题,一点一滴解课题,一层一层答难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教室、宿舍,融入学生活动之中,开展面对面、膝碰膝的交流与互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维意,张春荣.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文汇报,2003-12-08.

[4]高潮.理论教育,让“滴灌”唱主角[N].辽宁日报,2008-02-02.

[5]陈昕.“滴灌方法”的启示[J].湖南教育,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