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20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围绕提高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先给自己设计几个问题以供反思。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虽然都是音乐精品,但要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接受,还有待于教师对教学的优化设计,精心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班级课堂效果可能迥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2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情感交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为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材”。时展呼唤创新人材,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的上创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信息网络可谓是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在音乐领域,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许多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极其广阔、资源极其丰富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的加深和理解,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所以,广大音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具体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多媒体应用教学能力、乐谱打印和MIDI 制作的能力、音乐课件制作的能力等等。

四、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很有哲理,我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最多只能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同时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发展,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同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3

有效教学最终的评判是以学生的成功为标准的,所以,有效教学的实施应当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即教师不再作为课堂的统治者,而是作为课堂引领者的角色出现。传统教学所强调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侧重传递书本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仅仅限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看成一种涉及多种维度的对话性实践过程,教师的角色也由引导者转变为多元实践的组织者。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通过与教材、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形成一种认知性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有效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达到课程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效教学总是通过教师良好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以及恰当地教学策略来实现的。同时,有效教学也总是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探询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关注密切关联的。在西方大量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中,人们所得出的结论也更多地指向了与教师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特点。如果一个教师能经常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其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他的教学实践就基本上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层面上。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者。因而,有效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则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

二、有效教学的课堂设计方法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有效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设计教学,避免个别学生处于教育的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它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的规划。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利用与重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要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就必须要抓教学设计这个关键环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必须突出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虽然教无定法,但这并不等于教学没有方法: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没有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一般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能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我们研究教学设计的方法,是一些共性的东西。

三、音乐课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音乐课有效教学实施的开放性。

教学行为的开放性是指教学行为的灵活多样和富于弹性。计划仅作为行动的参考,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灵活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开放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尤其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更适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个性来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音乐课有效教学实施的个体适应性。

教学行为的个体适应性是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指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为目标。新课程要求把学生过于集中、一致的行为发散开来,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共同特征。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4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作者:李笛 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第二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5

首先是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反思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一节成功的课堂应该充分落实教学目标,如果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三维目标那就应该是失败的课堂。本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崇高美、了解崇高美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能够分辨出音乐崇高美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预设的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听到的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练习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较好地处理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反思课堂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否体现新课改理念。课前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聆听《祖国颂》及介绍背景;提出探讨问题、组织探讨;引导学生朗诵《祖国颂》歌词;组织学生学唱《祖国颂》;帮助学生理解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引导、组织聆听《圣母颂》,帮助学生了解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学生合作总结崇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辨别崇高美的两种形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了音乐元素及意境,展示了小组学习的成果;与《国际歌》相比较,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写出了对《圣母颂》感受的关键词;学生能探讨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进而学以致用。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其三是反思教学机智。新课改一再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的预设动作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要有机智和灵活性。灵活处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增强课堂的生成性。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断改进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修正、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我对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认识,低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探究问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比如音乐的崇高美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从不同的作品感受崇高美,通过欣赏体验,比较、讨论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在导入新课时我选择了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优美和壮美的音乐特点、崇高美的音乐中有没有优美?是不是和优美一样温柔、平和?有没有壮美?是不是和壮美一样刚劲、果敢?我预设的情景是想如果学生大多数都答不上来时,我就在课堂上展开引导、分析,可谁知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够轻松回答并都能理解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这一情况让我措手不及,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课前准备不充分。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6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二、具备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指的是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指的是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指的是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单一的知识结构根本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现在的很多专职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这些教师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知识相对贫乏,这种现状是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情感交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才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四、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程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也曾说:“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学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音乐教学服务。

五、具备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过去,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单兵作战,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解决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特长训练中的所有问题,而音乐新课程注重学科整合、综合化的特征,就需要音乐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进行协调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7

二、工作目标

1、认真领悟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用活教材。

2、认真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切实按照学校要求按时进行教研活动,不走过场,保证上好本教研组的每一节单元研究课。

3、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立足课堂,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反思与总结,扎实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研究。

4、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精心设计好每月的优质课,完善本教研组电子备课资源库。

5、用心练习音乐专业基本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化素质,为我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6、共同参与,强化磨、听、评课活动。

7、开展音乐特色活动,做好学校艺术工作。

8、切实加强“师带徒”工作,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

三、工作重点

1、全组培训和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技能。

2、积极准备参加全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及教材通识活动。

3、及时撰写博文,更新教师博客,实现教研组网上教研,创建学习型教研组。

4、开展“唱响三歌”(国歌、队歌、校歌)系列活动。

5、开展中高年级竖笛、口风琴吹奏比赛。

6、为配合学校创建“礼仪特色学校”,打造儒雅公民,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礼仪儿歌我能唱”、“唐诗歌曲大家唱”活动,评选校园礼仪小歌手。

7、制订我校 “庆六一文艺演出”排练演出筹备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实施。

8、全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随笔和反思等文章,踊跃投稿发表。

9、继续搞好区级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的研究》的工作。

四、主要工作

二月份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

1、初步建立学校音乐特长生档案,并且按照声乐、器乐、舞蹈进行分类,从而形成我校音乐人才库。

2、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3、做好“器乐进课堂”的普及教学工作。

4、开展“唱响三歌”(国歌、队歌、校歌)系列活动。

5、开展教研组“人人一堂公开课”活动,并且组织组员进行同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听、评课活动。

四月份

1、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2、重温新课标,学习新理念,钻研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业务学习)

3、继续开展师徒互听、评课活动。

4、继续开展“唱响三歌”活动。

5、积极准备参加全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及教材通识活动。

6、做好西宁市少儿声乐、器乐、舞蹈比赛报名工作。

五月份

1、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2、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音乐教材分析,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单元教学要求。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4、继续开展“唱响三歌”活动。

5、开展中高年级竖笛、口风琴吹奏比赛。

6、开展“礼仪儿歌我能唱”、“唐诗歌曲大家唱”活动,评选校园礼仪小歌手。

7、做好“庆六一文艺演出”筹备及排练演出工作。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2、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8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usic classroom discussion of the drawbacks of teaching model, in ligh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iddle school music class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music lessons four new models,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zation of the "question - Discuss -- - Experience "mode; personalization principle of" selection - creative - performance "mode; the main principle of the" creation - Interactive - Innovation "mode; practic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super text - open -- of society "model.

【Key words】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model;The new middle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引言:音乐教育是中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并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中学音乐课堂是实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要使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出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已逐步显现,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突破传统束缚,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

1.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由音乐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音乐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规定了课程与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互助作用形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是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较好优效性和操作性。

2.传统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以教材为中心;学科在综合发展,学科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的课程要朝着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过去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以书本为中心,我们不敢去超越学科一步。不管教材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教学计划,我们不管学生的感受,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是存在的。我们以前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中心,不太考虑学生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发现我们教的方法都是一种模式,所以我们的学生会烦,会在课堂上捣乱,会产生现在很厌学的现象。过去我们的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今天我们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我想这才是今天的教育最重要的。所以说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2 采用教导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目前,中学音乐课堂上还有一些老师采用的是教导式的讲授法,把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忽视了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特征”。 当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会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贬斥性的评价时,是否想到,学生的创造火花就那样被不经意之间磨灭了?还有的老师也喜欢要求学生的答案是那种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有没有想到,音乐哪能把学生“打磨”成工厂里一批又一批的产品呢?如果把音乐变成一个个乏味的符号,把学生的演唱变成无情的叫喊,把学生的演奏变成只是技巧而没有感情的东西,那么音乐课堂教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娴熟地驾驭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妙,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合唱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3.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1音乐课堂教学需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堂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的气氛” 。你从某些孩子的眼里看到冷漠的目光了吗?你觉察到一些孩子孤僻行为了吗?为他们而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给他们民主自由的课堂,还他们属于他们的权利。用亲切的声音,用赞赏的眼神,蹲下身去,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温暖,体验到你的呵护,从你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全方位的、美的教育。

3.2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构建一种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

音乐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亲热的手势,恰似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求知心扉,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让孩子们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巨大的信心和更多的投入,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零距离的接触中,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钥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

3.3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整合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音乐课堂教学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通。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语文功底、数学概念,运用自然现象、运动方式,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3.4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成为教师自我意识的反思过程;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音乐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呢?可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反思 。课堂教学前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的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案和教学流程图的制定等等,进行一一的反思,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教学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深入、活动展开等等,进行及时、细致的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思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念,结合自己在音乐实习教育实践中的体会,笔者以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4.1民主化原则下的“问题――讨论――体验”模式;“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力求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质疑提问的学习环境。如教歌曲《保卫黄河》时,让学生欣赏一次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首歌开始采用齐唱,而后来用二部、三部轮唱的形式。教师不作回答,而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在强调歌曲时代背景后,再次欣赏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意境中体验、感悟这首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是音乐获得的艺术效果的原因。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生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如,欣赏《刀马舞》,在学生不知道课题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倾听表现战马嘶鸣、铁骑勇士勇往直前这一段音乐时,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哪些感受?”学生纷纷发言。教师接着启发:“你们认为,它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场面?”学生很快联想到了战争,提到了决斗,想到了暴风雨来临之前……众多答案引发了他们的疑问:“这样的结果,到底是音乐中的什么在起作用呢?”这时,教师恰到好处地发给学生事先准备的曲谱,让他们随曲哼唱,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各抒己见,教师则给予及时地、充分地肯定和表扬,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利用刚才的发现,创造出别的特定氛围和场面呢?”在这样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做出新的猜想,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不受压抑,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得以张扬。

4.2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创作表现”模式;师生间自由轻松地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新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在《声音的表现》一课中,让学生认识锣、鼓、钹、小锣等打击乐器,教师由一个声音的故事引导学生自选乐器和创编声音去表现某一场场景。由于学生对场景的理解不同,同一个场景会设置不同的声音表现,有的是睿智聪慧的,有的是充满幻想的,有的是违背常规的,有的甚至是离谱的。此时教师不是用固定思维模式去限制或否定他们,而是敏捷地去捕捉某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充分自由地积极参与,创作欲望、表现欲望都得以展现,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在群体思维的环境中得以锻炼。

4.3主题性原则下的“创作――互动――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小组内学生间或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为基础,共同参与为目的,在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维互动,在互动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如,《美妙的人声》一单元中,教学活动程序为: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测评比赛。第一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前提,使每个学生都准备好参与小组讨论的素材,最终形成讨论内容的个人见解。第二是小组讨论。这是核心环节,它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表见解、参与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将个人见解转化为全组的共识。第三是组织交流。这时候小组代表或方案设计者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展示。第四是教师评价。在各组展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自由选择、认定,自主参与,化异求同。

4.4实践性原则下的“超文本――开放性――社会化”模式;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实践性原则下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4.4.1组建各类艺术兴趣小组;学校可联络市、县级文化馆,聘请艺术专业人员为辅导员,为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兴趣小组。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9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设想,如果一位教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要大胆进行音乐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应该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只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音乐课程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只要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时间,学生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样就会达到让学生有兴趣,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三、要在教学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10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偏向音乐教育专业化,我校2009年7月修订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从事小学教育的知识技能,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1]有的教师依据培养目标中的“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套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轻视审美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时数、学生基础形成很大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最终令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教学管理不规范

这门课程是我校师范学院开设的,由艺术学院、高职学院及外聘的音乐教师任教,目前还不知道归属于哪个教研室。任课教师各人编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主要是针对每学期的教学检查而写。没有针对该专业和课程的特点,经过认真研讨而制定的教学大纲缺乏科学、合理性与全面性,起不到指导、规范教学的作用。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1.3选择的教材不适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尹铁良、孙兰娟主编的《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才内容分为四篇:乐理与视唱基础;声乐与合唱指挥基础;音乐欣赏基础;少儿歌曲创编基础[2]。各章的音乐知识以“作者独白式文字阐述”的陈述方式编写,各章内容没有建立横向联系,融合贯通性不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不大;教材选用的曲目大多是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上的经典曲目[3],反应当前学生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曲目很少。在“反应学科最新信息,并适合学生能力和需求。”[5]、学科综合及文化渗透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该教材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来说不适用。

1.4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大多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或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学

首先,由于任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闭门造车,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支撑,教学观念肯定会落后。其次是没有专门的《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缺少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再次,由于《音乐基础》学科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不能充分给教师提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

2解决教学现状的对策

2.1合理定位《音乐基础》课程教育总目标

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况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中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基础很差,经过64学时的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况且,目前我国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一般是由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承担。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应该理解为: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主要课程的教学,且能兼带一门或几门其他学科(英语、科学、社会)的教学。如果要担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学习《音乐基础》必修课以后,通过进一步的音乐专业学习(选修),才能胜任。所以,本课程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型教育。它既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专业课、也不同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选修课。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程,它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接受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具备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基本能力;把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最后达到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的终极目标。

2.2建立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严格组织与管理(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全校只有艺术学院有一个音乐教研室,主要负责音乐教育(本专科)专业的音乐各科课程的教学研究与管理。而(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教研基本上顾及不上。我校(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都开设了《音乐基础》必修课;目前每学期面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音乐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规模。可见,建立一个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严格组织与管理该课程的教学,依据本课程教育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适当进行集体备课,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反思,积极研讨课程改革与发展,使该课程教学逐步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最优化。

2.3精心选择一本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音乐教材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例11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的,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备课时音乐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封闭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师自身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音乐课本身是一门集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我们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其他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3.强调专业性,忽视欣赏性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