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20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1

传媒的商业模式是与传媒的经营目的相联系的,是媒体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经营目的而选择的运营机制。媒体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受众、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商业模式的“现在式”,而商业模式的内核和活力则在于它的“未来式”,即前瞻性。也就是说,传媒企业必须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商业模式的灵活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前瞻性是传媒商业模式的精神内核。

在前瞻中适时把握先行的正确性

前瞻先行的理念首先要适时把握先行的正确性。生物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在市场中一样适用,只有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生存。今天成绩斐然的企业,明天可能就会宣告破产。因为环境总是不断变化。今天正确的商业模式在明天可能就会变成错误过时。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企业只有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变化,这个改变的过程既是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摆脱错误把握正确的过程。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就传媒企业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适时把握商业模式的正确战略问题。有句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一种情况是做对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则为把事情做对。采写每篇稿件,从其本身来讲,没有什么挑剔的,编采人员很勤奋、努力、日加班,夜加点,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得很对,那么即使你的文章再完美,报纸的纸张非常高档,印刷非常精美。但由于市场发生了变化,人家不买你报纸了,你报道的内容产品已经不适应读者市场的需求了,你的报纸照样堆积在仓库中。或许,你的报纸以前卖得很好,很畅销,但由于你不前瞻市场,观察读者市场。你的报纸产品就很难改变堆积仓库的命运。这是将事情做对。反之,我们如果做对的事情。我们策划的内容产品适应读者市场的要求,适应媒体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使报纸的价位比较高,甚至报纸的纸张质量还不很完美。试问大家,哪一种做法好?当然是后者。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模式的战略创新问题。解决商业模式战略创新问题的实质。既是适时调整过时的商业模式。也是开辟未来的正确的商业模式,以保证媒体企业始终沿着适应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前进。

我们以《计算机世界》报这样的合资媒体为例。该媒体从25万美元投资起家。发展到目前年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10多个子报子刊,拥有150多万的付费订户和2000多家广告客户。名列“中国最具商业价值品牌500强”,成为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站、报刊在内的中国所有媒体20强中唯一的专业媒体品牌,品牌价值达到31.8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张产业行业类报纸,能够在短短20年内使品牌价值急剧增值和放大,这与他们对市场前瞻性观察,根据市场要求适时调整商业模式的战略密不可分的。他们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为读者提供实用信息,促进中国IT产业成长。当时在计算机类报纸和杂志众多的情况下,还没有哪一家计算机之类的行业媒体。很鲜明地提出了这一超前的商业模式战略。他们根据制定的战略,采取的方法是:一是报纸板块、栏目的设置均根据市场要求,以提供实用信息为目的。20多年来,《计算机世界》报由创办初期的16版,逐步扩展为今天的平均200多版,多年来一直出版《综合新闻》、《应用与方案》、《产品与技术》、《网络与通信》、《市场与渠道》等五大板块,近几年来,他们根据市场要求。又针对读者需求,突出重点,方便读者阅读,将这些板块整合为《新闻与评论》、《技术与应用》、《产品与市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强调提供实用信息。二是要求采编人员要有经营报纸的前瞻性的商业意识,时刻掂量能不能为自己锁定的读者提供前瞻性实用信息。真正把IT技术发展规律说清楚,把应用发展趋势讲明白,准确描述用户的需求。真切传递厂商的信息,真正起到信息交流桥梁作用。三是促进中国IT产业成长。“《计算机世界》报的定位就是促进中国IT产业成长。具体体现在帮助众多类似的巨人公司创业,帮助众多类似的联想公司做大,帮助众多类似的方正公司找到用户,帮助IBM、HP、Dell、Intel这样的国际公司更好地本地化……”这一举措具体体现在他们的版面和内容,随时为他们出主意,当参谋。提方案,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上世纪90年代,巨人公司的创始人史玉柱开发出巨人汉卡产品,没有钱做市场营销,他跑到报社,希望先欠款在《计算机世界》上刊出半个版的广告。报社领导看到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同意刊出广告。半个月以后,史玉柱又来到报社。说收到了50多万元的订单。随后巨人汉卡迅速畅销,史玉柱也就这样赚回了他的第一桶金,并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正是这种前瞻性的商业模式的正确战略,使《计算机世界》报纸一直辉煌到今天。

在前瞻中智抓先行的独创性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创新,而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前瞻各自的行业发展中,善于观察。走一条独特的经营道路。

鲁迅先生说的好:“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现在,我们反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我们经常看到拥挤的马路上,车水马龙,爬行缓慢,怎么也走不动,就应验了这句话的状态。由此我们推导,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千军万马走人家重复的路。必须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自己开辟的路。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

为了避免娱乐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可以说,湖南卫视开创了一条独特创新的商业模式。说他是一个创新,是基于它改变了娱乐节目的游戏规则。他将选手、观众、粉丝、电视台、各商家聚集在一起。在这一节目的平台上。选手、观众、粉丝、电视台、各商家在信息上,形成了强烈爆炸似地互动,由此带来了高额的经济回报。说他是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三大项收人数以亿计:广告、短信、冠名。其中,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7场决赛)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蒙牛乳业自己只认可1000万元)。在竞得

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7场总决选2000万广告,超级女声全国总决选的广告报价为5秒插播价4.8万元,10秒7.95万元,15秒11.2万元。这个报价甚至超过央视一套3月最贵的电视剧贴片广告15秒11万元的报价。其节目的收视效果拥有全国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

超级女声的商业模式如此,光线传媒商业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娱乐节目很多的情况下,王长田在没有电视台的情况下,他创办的光线传媒,传播娱乐新闻,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商业模式,堪称娱乐界创新的典范。1998年,王长田以“个体电视业者”的身份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短短的5年后。他的光线变成了一个年销售2.5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0个亿的公司,横亘于电视、电影、电视网、网站和报纸等多重媒体,他自己成了中国娱乐新闻的“教父”、传媒的商业领袖,而那时候说起来还需要遮遮掩掩的娱乐精神到今天已经成了最符合这个时代的流行时尚。王长田对娱乐报道开拓型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商业模式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将娱乐节目工业化。这一流水线生产的核心内容是,“以销定产”,新产品诞生之前,先找人买单(广告),再通过调研寻找市场需求,然后才开工生产。二是首创娱乐节目品牌化。在光线之前。也不乏各种娱乐节目,但率先将娱乐节目品牌化的,是光线传播。光线的品牌策略是,第一个阶段宣传节目;第二个阶段宣传标志;第三个阶段把这个标志跟更多的节目连为一体:第四个阶段就是把这个标志跟一个公司连在一起。光线现在就处在第四个阶段。“e.”是光线的注册商标,是光线所有的娱乐传媒类产品的共同标志。以e.为标志的节目品牌创造了新锐时尚的整体形象。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3亿美元。

在前瞻中开创先行的新领地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2

B2B 指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B2B2C 指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B2B及B2B2C是电子商务中网络购物的商业模式,第一个B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第二个B指的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C指的是消费者。本文借用来说明期刊与企业及读者的关系,第一个B指的是杂志出版商,第二个B指的是企业读者群,C指的是一般读者群。B2B2C来源于B2B、B2C模式的演变和完善,C是比B更加庞大的市场读者群。期刊从针对特定的企业读者群到同时针对一般读者群的延伸,有利于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市场价值链,也是当前B2B期刊模式创新与盈利突破的关键。

在新闻出版界,人们习惯于把期刊内容本身的销售,即杂志的订阅称为第一次销售;把以期刊读者群为受众的广告刊登,即一定规格的版面销售称为第二次销售;把发挥期刊影响力和品牌资源优势来实现期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市场行为称为第三次销售。第三次销售的核心是挖掘期刊品牌的市场价值,形成可以有效延伸的市场价值链,也是当前形势下期刊实现新的盈利模式的有效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B2B期刊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第一次和第二次销售,因为杂志的受众主要是企业读者,因而刊物的内容也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来定位。广告版面的售卖实际上是读者群的售卖,广告的有效性也是被读者群所决定的,凡是与读者群定位不吻合的广告,效果必然不佳。因此,B2B期刊的广告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多年来《销售与市场》就自然形成了以招商和咨询为主的两大广告形态。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近年来这两大广告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实,包括《中国企业家》、《商界》、《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在内的众多B2B媒体,其传统的广告业务都在下滑。

显然,要改变现状,当务之亟在于推动媒体由B2B向B2B2C的模式转换,拉长杂志的市场价值链。当杂志的读者群由企业读者群延伸到更广大的市场读者群之后,杂志才可能进行多种广告形态的整合。毫无疑义,对于更多类型的消费品广告,B2B期刊的广告效果远没有B2C期刊的广告效果好,期刊由B2B模式转型B2B2C模式,有利于创造更大的读者市场,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杂志的经营空间。在消费经济时代,这不仅是B2B期刊,也是所有B2B媒体应该考虑的问题。

互联网的冲击,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侵袭,使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面对传统一、二次销售的快速下滑,许多B2B期刊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盈利模式。《销售与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营销界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根据刊物特点和市场需求,针对银行VIP客户成功开发的增值服务为杂志社创造了新的盈利亮点,也证明了B2B期刊一种新的业务延伸模式及其盈利的可行性。

互联网及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盈利突破

2008年以来,一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使国内外多家新闻报纸和期刊深受其害。严酷的金融危机终于成为压垮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被迫放弃了纸质日报出版,转而制作网络报。金融危机也使美国几大著名期刊深受冲击,《福布斯》、《商业周刊》、《财富》等三大商业管理期刊,它们都是现代杂志业的先锋和美国期刊界引以为荣的成功典范。今年5月,美国著名分析师道格拉斯麦金泰尔(Douglas McIntyre)发表文章称,以上三大主流商业杂志受广告日益下滑的冲击,正在走下坡路。特别是《商业周刊》,多年来一度蜚声国际,拥有极高的声望,其发行量10年来仍保持在90多万份,但是近年来广告营收却直线下滑。

受互联网媒体快速成长的冲击,一方面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的读者被大幅分流,广告收入锐减;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市场低迷、需求下降,企业因销售减少、生产萎缩而大大缩减营销支出,致使众多媒体挣扎在亏损边缘。媒体的分化、读者的分流以及经营环境的恶化,不仅给期刊界,也给整个传媒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B2B媒体因其主要依靠对企业和行业的信息服务,一旦行业环境或者企业经营出现问题,B2B媒体的盈利模式就会受到严峻挑战。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媒体常规的经营手段越来越难以凑效,一些媒体便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多年来,《销售与市场》被誉为中国营销人的黄埔军校和“中国营销第一刊”,也被出版界誉为中国市场化期刊的先行者。随着期刊在市场化道路上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读者需求的深入分析,杂志社把自身使命定义为“解决中国企业营销问题的专业化组织”。因而,杂志社的发展战略也围绕企业的营销问题为核心来展开。帮助企业解决营销问题,既是杂志社的办刊宗旨,也是杂志的核心职能。但是,对于媒体来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是通过自身对企业和行业问题的研究,以杂志媒介为载体来传播特定的战略思路、策略方法等信息服务,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手段只能是间接的。

《销售与市场》是典型的B2B模式期刊,多年来它的读者主要是企业读者,刊物的内容定位也是以企业的营销工作为核心,以解决营销问题为导向,创刊15年来其在传统制造业和商业零售业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和媒体的分化,杂志社的传统广告业务也受到了影响,近年来也出现了发行量下滑的阵痛。通过对B2B模式期刊的认真研究,杂志社认为,要克服传统业务的下滑趋势,必须尽快实现杂志由B2B向B2B2C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那么,B2B期刊模式创新的出路何在呢?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杂志社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即从杂志创刊多年来影响到的超过千万人次的营销人及读者群出发,从杂志多年来建立了广泛影响力的制造业出发来寻找业务延伸机会。同时,如果这个延伸机会能够创新和丰富杂志的商业模式,实现杂志由B2B向B2B2C的转变,即把杂志由企业读者群延伸到一般读者群并实现更大盈利,杂志社就应该进行积极的尝试。

从理论上来讲,特定的顾客群也必然是多种产品与服务的消费群。杂志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读者群与其它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群必然具有一定的重合性,这就决定了杂志社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多重需求来考虑自身业务的延伸方向。但是,杂志社十分清楚,要实现由读者向消费者的转变是极其困难的,毕竟,重合这两种身份的读者群是有限的,而且这些读者不一定都具有成熟的购物习惯。显然,要想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寻找一个具有庞大会员群体的行业来合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由杂志读者向商品消费者的转换。

近年来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纷纷推出会员刷卡有奖活动,会员凭借刷卡积分可获得相应的优惠折扣。杂志社决策者抓住这一机会跑马圈地,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并针对市场需求,选择一部分企业读者合作,帮助他们实现由制造商向供应商的身份转换。显然,B2B期刊只有实现读者双重身份的成功转换才是杂志社开展延伸服务的基础。媒企双方战略合作的各自利益诉求在于:杂志社可以凭借自身在读者市场的广泛影响力来建立一个新的延伸服务消费群体,同时与特定的企业读者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直接帮助企业销售商品而获得盈利,即从营销理论和实战研究——信息传播服务——指导市场营销——直接帮助企业销售;银行则依靠自身对VIP会员的公信力来实现对顾客的增值服务,通过《销售与市场》刊登商品信息和广告来拉动渠道销售,以400全国订购热线电话为手段刺激会员刷卡消费而获利。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是B2B媒体和银行自身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整合与延伸应用,也是消费经济时代媒企强强联合、跨界经营的一次成功尝试。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决策层经过认真研究,将自身业务设计为两大领域,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身明确的“双子塔”业务模式:一是传统的刊业务,二是新开发的卡业务(销售渠道业务)。2009年初,杂志社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正式合作,向这两家银行的全国VIP客户提供增值服务。2009年1月份来自销售渠道的营业收入达到266万元、2月份上升到366万元,3月份开始每月营业收入均上升到1000万元以上,7月份达到1512万元,1~7月份该项业务实际营收达到6235万元,创造毛利数百万元。按照此项业务增长趋势,预计2009 年底营业收入将达到1.2~1.5亿元。在杂志社的纯收入中,尽管目前此项业务还占不到重要位置,但是这种探索及其发展趋势预示了B2B期刊商业模式的新动向,也为新的市场环境下B2B媒体的盈利模式创造提供了新的借鉴。

“水泥加鼠标”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当前,新的市场环境迫切要求期刊向新的经营模式转型,就我国B2B期刊而言,极为重要的创新应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要在一、二次销售成功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销售的成功。第三次销售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发挥期刊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优势,也有赖于期刊实现由B2B向B2B2C的模式突破。在这里,C是由无数个读者组成的庞大的市场读者群,其消费行为更加活跃,通过刷卡购物的习惯也更加成熟。

近年来,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首先是电视媒体和新闻报纸,一些定位较好的B2B期刊,由于长期以来在企业界及行业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包括杂志内容的专业性以及读者构成的特殊性,短期内还不足以被网络媒体击垮。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单一、纸质印刷运营成本极高,中国网民在超过3.38亿之后仍会持续增长,整个期刊业所受到的更大冲击只是迟早的事。正像张伯海先生所言:“网上B2B出版物的市场优势日益咄咄逼人,使传统的B2B类期刊出版人不能不安不忘危,琢磨对策。”因此,我国B2B期刊应早日构建产业价值链,形成自身独特的战略优势和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一直是以杂志销售和广告刊登为主。在传统业务不断下滑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也有媒体主张媒企之间实行分账经营,即媒体利用自身的媒介资源优势,通过在自己媒体上刊登广告或商品目录来拉动销售,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商品配送,生产厂家负责商品供给并承担售后服务,月末或季末,媒体按照销售额和厂家进行利润分成。应该说这种分账经营模式,互联网媒体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国有4200万家中小型企业,其中大多数处于发展阶段,对这些企业来说,要在市场开发前期支出大量的广告费是十分困难的,甚至许多大中型企业,被巨额广告费压垮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分账经营模式正是站在广告主的角度来思考双赢合作的结果,媒体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向广告主预先进行广告支持,待企业销售成功之后进行利润共享,这是对传统媒体经营模式的一种大胆革新。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3

微电影目前是指时长60分钟以下的各种短片,其发展与成长存在着多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微电影与商业模式的不统一。当前,追求微电影创作的艺术人不懂得商业经营,懂得商业经营的人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至于微电影作品要么是有电影内涵没有商业模式,要么是有商业模式没有电影内涵现有大部分微电影作品可以分为两类:纯投入的文艺片没内涵的广告片。这种状态让微电影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有很多网络连续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但是没有一部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微电影。

影视艺术需要跟很多东西进行结合,找到并创新出自身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一、微电影的互联网生存

在社会时代大潮中,微电影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它还在日新月异地成长,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而且必然符合时代环境的发展规律。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微电影作为整体电影产业中的线上分支,需要结合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进行分析。线下电影市场,受限于院线建设,只要院线建设停止了或者电影基本上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了它就没有增长,电影市场就不再增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电影只有增长10年到20年的发展空间,美国电影的票房在25年前,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是在95亿美元到112亿美元之间,有时候负增长,有时候正增长,变化幅度最多不会超过10%,时多时少,整体规模属于饱和状态。从时间上预测,相类比可以预测,中国的线下电影大概还会有3年的增长,然后就像美国一样就不再增长了。因此,影视业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是从线下搬到互联网上来做,互联网是未来影视产业的主要战场现在互联网占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比重已经接近70%了。今后包括卖票影视领域的各种事务都将搬到互联网上。

微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互联网的产品,是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互联网的产品

当前的移动终端特别缺乏内容,同时互联网平台空间非常大,适合在互联网平台上播放的微电影,恰好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将线下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直接搬上网就可以了。互联网上的微电影商业模式,需要重新探索与创新,微电影现在是没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单纯追求电影艺术的影片不能通过直接收费生存,互联网数字空间的各种特征,完全不同于线下物理空间。

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学,一开始也没有商业模式,尽管早年设置了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等功能,但很少有人付费大概经过三年之后,现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它通过一种组合式的商业模式,不靠点击付费,也不靠会员制,而是靠很多包括实体图书改编权有声读物等等几个要素的组合,成功实现了商业收入。这是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必须适合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多重要素影响着微电影的发展,这些要素都必须加以考虑,走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产业才能创新。

(二)微电影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如果创新微电影商业模式,就要首先符合它存活的互联网环境的趋势规律。

互联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跨界的大平台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各种各样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农业,互联网可以把各种东西做一个统一的跨界的整合,比如BAT就这些公司经营的形态,已经跟传统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经营形态是真正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能做什么就全部都做,只要能赚钱就全部都做,这是互联网平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互联网的第二个特点是并购时代的来临

比如BAT一类的公司现在基本上都不自己开拓新业务,基本上都是靠并购进行发展,把别人的好东西整合进来变成它自己的业务。如果有专业的公司能把一个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一定很有价值,BAT和万达包括其他上市公司都等着买。传统时期的商业环境,是大公司把小机构挤垮自己做,而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只要做得好RAT不会努力挤垮对手,相反希望做得更好成为他们的合伙人。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点。

互联网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公司可以不盈利但仍然具备极大的市场价值。比如京东1年亏90亿,但是它值3000亿,这是与传统产业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中之一是未来模式,即现在不赚钱,将来赚钱就足够,只要现在有市场地位,只要一家公司做的越来越好就可以。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是无边界的无限大,什么东西都被这个“无限大”吸纳上网形成各种各样的竞争这个无边界平台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做得越好,它的效果就越好。可以预测,互联网电商将会有巨大的增长,在十年之内大概有20万亿的零售额,如果这个20万亿的零售额当中有1/4或者1/5都做成衍生产品,先做影视或者游戏,再做成衍生产品,就像迪士尼生产服装,服装是它的衍生产品。如果电商都先做文化产业再做电商,可以预见十年之内将诞生几万亿规模的文化产业,可以培育诞生无数的上市公司,股市的主板就可能要超过100家,新三板可能超过5000家。

(三)微电影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新媒体是又一个需要分析的影响微电影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平台与互联网不是一回事,互联网不等于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功能,就是说,互联网中的可以体现媒体功能的综合形态,我们叫新媒体。

新媒体的功能有两类,一类也可以做成一个平台,就像腾讯的微信,这是一个新媒体:另外一类就是自媒体,可以是在新媒体平台上进一步派生出的一个个频道,可以是一个个公众号,也可以是独立的APP。

自媒体大多建立在新媒体平台上,这导致现在新媒体平台发展非常快。比如腾讯主营业务是游戏,是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个游戏,以前是做因特网的游戏,现在慢慢以手机游戏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台,腾讯现在1年纯利润200多亿,是中国利润最高的一家企业。

新媒体平台中的自媒体特别活跃,虽然好多自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仅仅只是一个频道,但可以做成几十亿的估值。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自媒体公众号无数,内容非常缺乏,好内容更少。内容的匮乏是自媒体现在碰到的一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媒体平台还是自媒体,仅仅传播信息是不能让互联网存活的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所有未来互联网的生存,都应该是各种要素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单一要素是存活不下去的。

从现实市场活动中我们看到,BAT要么收购视频网站,要么自己做视频网站:而且有了视频网站还不行,还要进一步做内容:关于内容,要么自己做网络剧,要么委托别人做网络剧。互联网的平台已经开始全面地延伸,从互联网平台到新媒体平台,到自媒体,再到衍生品,进一步到电商,这是一个整体的趋势。今后互联网生存,必定是产业链的终端产品――衍生品,阿里巴巴正在大力做衍生品,他们在跟电影院合作,将来观众进入电影院看到二维码,一扫就可以买到电影里面的植入产品,用户今后在网络上看的视频内容,也可以下单买里面的植入产品。

从互联网生存的组合商业模式角度看,根本上,互联网上只有两种商业模式真正有前途:一种是规模很大,另一种是独家经营但不管哪种,新媒体是整个组合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影响力是产品得以销售的第一推动力,新媒体实现影响力的各种手段中,影视是最具竞争力的,微电影当仁不让,互联网的视频时代已经来临。

二、微电影的发展路向

无论是超大规模还是独家产品经营,植入微电影进行传播,是推动销售的第一趋势。这种趋势决定了微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微电影具备无限的发展前景,能发挥出其使用价值从而适合互联网生存的电影,是电影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互联网视频时代

从这个趋势上看,将来先做电影衍生品的微电影出品方,才是正确的微电影电商换句话说,做服装生意的电商,一定要卖像《疯狂动物城》里兔子穿的那件衣服,而不是自己随便做一件衣服网上卖就是电商,网店里的商品,必须是要有来头的通过真正的影视作品打动人心,提前巧妙植入的衍生产品就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就能够形成现实的销售,这是微电影电商的发展方向。比如微电影里的明星天天在电影里喝得醉醺醺的,如果作品打动了人,那么这种酒就卖得好,电影的播放不盈利,但线下酒品的销售让电影商赢得巨额收益。

“明星代言+衍生品+电商”。线上必须占领线下,从线上到线下不断互动,才是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在现实商业领域,现在凡是跟影视内容有关的公司都在往线上走,跟互联网的公司合作,比如华谊兄弟跟腾讯合作,做星影联盟,做明星跟粉丝的互动,然后去开发衍生产品。

综合而言,全产业链的路径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互联网线下的电影院一直到主题公园,多元化,凡是能赚钱的都做:另一类是做全产业链,尽可能让一个IP很值钱,只做一个系列的东西,然后不断延伸,比如像《玩具总动员》衍生品,可以卖几十年。中国目前影视大多数还只靠票房,这个产业链还没做出来,其实这个产业链才是最大的价值,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电商进行结合,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大。

(二)网络视频生存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的这个发展趋势下,各种传统行业都面临着挑战。我们来看一下电影业。互联网公司已经介入电影制作,传统的电影公司也在制作,电影,年生产七八百部,能播放的200部,能盈利的最多60部。中国电影大概10%能赚钱,25%左右盈亏平衡,剩下的是亏本的,而且在两三年之内,传统线下电影领域将会达到饱和,市场将会饱和。电影市场很快饱和,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现在所有电影公司的利润全部加起来都比美国一家公司少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全产业链的利润全部算起来,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只有美国的1/50。可以说,现在线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不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电影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利润很低,它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现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是电商,所以现在电影公司都在做网络剧但是,电商现在大多在亏钱,只有像阿里巴巴这种提供电商平台,通过做导流和广告盈利。大多数互联网电商同样面临着挑战,两大问题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假货、降价竞争。无边界的互联网规模巨大的各种电商,让产品同质化成为必然的趋势,非独家没特色的产品一定会陷入恶性竞争,从而低价恶性竞争成为趋势。现在能盈利的要么是假货,要么恶性竞争,电商现在都陷入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很难赚钱。互联网上大多数电商真正能收益的,除了假货,还有独家产品。假货不可能持续,独家产品现在还比较少,但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电商走独家产品的道路,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这种生存的需求趋势,让“微电影+(拥有独家产品的)电商”成为最好的电商营销方式――当然,也不一定只是微电影,还可能是影视、网络剧、大电影。

电商营销影视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是影视化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挑战,没有内涵的广告式视频,在海量信息传播的互联网上,是不能形成影响力的。而要做到吸引用户的关注,就需要内容的创意内容的创意,是视频传播的灵魂,所以,现在互联网上IP(内容版权和改编权)特别火,因为一个好的网络文学的故事,可以阅读,可以改编成游戏电影漫画动画,优质的IP很贵、很值钱,IP是可以不断孵化的,这是腾讯收购盛大文学的根本原因。盛大文学拥有的IP,可以开发成各种各样的产品,从电影一直到游戏,一直到电子阅读和有声读物等等。好的IP都在被抢,追逐他人的IP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拥有自有IP才是根本之道,而且,IP还需要转化成现实的影响力,需要具体地进行影视化网络剧是当前的一大热点,从目前的势头来看,网络剧可能要替代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已经很难赚钱了,而视频网上比较好的网络剧1集可以卖300万,现在做网络剧的空间比电视剧大将来,很可能是先做网络剧再卖给电视台,而不是先电视播放再网上播。

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影视网络化的商业回报都是安全的,网络上6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的网络大电影同样面临着挑战。当前,摄制网络大电影通常花的钱很少,质量比较低劣,既不像大电影,也不像微电影,而且需要参与分成回收成本。事实上,拍500部大电影,大概有50部能参与分成,剩下的都是给别人垫背,网络大电影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三)微电影之路

挑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发展的不可能,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影视市场空间极大,关键是找到中国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从现实的经验看,不管做动画还是做衍生品,中国微电影需要学习皮克斯的发展模式。

负责当前热门节目《疯狂动物城》的拉赛特,就是当年被乔布斯召入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的,皮克斯1984年底从苹果公司出走时,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做一个电脑公司,一件事是做一个动画工作室皮克斯。皮克斯一开始就用计算机来做动画,是最早的计算机化的电影,总共做了14部电影,每部都能进入全世界票房的前12位以内,都是非常成功的,现在在全世界能够做到连续14部动画电影没有一部失败的只有乔布斯创办的皮克斯。皮克斯培养的拉赛特,仍然很成功。

乔布斯之所以成功,因为他前9年都不做动画大电影,而是做动画短片,通过短片不断拿奥斯卡奖,整整9年,反复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非常成熟之后,到第10年做出一个《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

中国的微电影之路应当借鉴这个成功的模式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影视空间,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好的内容,我们需要学乔布斯,从一个短片开始,这个短片可以是一个微电影。中国电影票房号称已经是美国的2/3或者一半以上,但是中国电影的出口额只有美国的1%,基本上是一个幼儿园儿童跟最牛时期的泰森相比。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当然,微电影的目标不是永远做微电影,微电影的目标是做电商和大电影。

现有的微电影有两类,一类电影是文艺式微电影,很不成熟,没有收入。所以,一般来讲做一集,最多做两集,然后就做不下去了,就像文艺电影很少上院线。但是,文艺式电影符合电影要素,主题、故事、人物形象都有。第二类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视频短片,大多是广告式微电影,包括广告片、纪录片、宣传片等等,它有收入,但是它不是电影,它基本上被商业的主题所裹挟,等于是代言广告。而且,它没有系列化,一闪而过,能植入的产品太少,自身没办法有长期的商业价值,其推广的成本要远远比拍摄的成本高。

三、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微电影需要结束单一形态的商业探索,必须走互联网要素组合的形态才能盈利推进自身的发展。各种互联网要素的组合,需要极具可操作性的创新。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微电影必须系列化。这是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系列微电影一个接着一个,同样一个主角人物、同样一个形象、同样一个主题一直做,可以8至10集一个系列,结成第一部。然后,这8至10集可以改编成一个大电影或者一个电视台的电视电影。这种系列化的方法,相当于8至10集把一部大电影里的8个戏剧冲突,各自做成单独剧集,可以独立观赏,同时,集与集之间又有连续性。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动画,但都要适合在手机上观赏。

这种连续性区别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视剧必须是所有这些东西连起来才能看,但是微电影都能独立欣赏,因为它就是按独立微电影摄制的,就好像微小说,不必连在一起。连在一起更好,不连在一起也完全可以独立。

微电影系列化,其商业价值将全面延续。它可以改编成大电影或者其他作品,比如8集和10集合起来改编成一个电视电影,可以卖给央视6套,或者做一个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这样,就同时培育了一个自己的IP。

第二,线上线下波动式产品植入

其一,我们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互联网上销售的一款产品,落地一个互联网的电商通道,然后,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微电影,但巧妙地植入该衍生产品。这样一来,微电影的互联网无边界传播,如果能改造成大电影更好,改造不成也没关系,植入的线上衍生产品可以实现传播销售。

其二,电影里的明星提前签约下来做产品的代言人,销售跟明星进行分成,这样播出的微电影,自身已经有一套模式可以变现。

其三,微电影植入文化体验中心的场景或者主题公园的场景,然后继续回到线上卖衍生产品,这样我们在体验中心卖衍生产品,在线上也卖衍生产品,通过线上传播主题公园,影响观众到主题公园消费。

通过这三个举措,形成线上线下波动式的整体形态,以移动终端为主,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赏。

上述商业模式,多个微电影系列彼此都不冲突,可以发展出很多系列,随时可以挑选,也不存在电影院档期限制。即使跟别人有产品冲突,只要通过创意随时可以各显神通进行自由竞争。这样,移动终端就形成一个微电影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这是总体的设想。

(二)微电影收入分析

这种综合的组合式微电影商业模式,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首先把故事编完,然后遵循商业规律,再来植入我们自有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波动式推广,至少有六种主要的收入。

第一种收入,是植入我们自有品牌产品实现销售。换句话说,我们的微电影仍然具有广告的效应,可以带动电商销售,重点是,这电商卖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是独家产品,就像奢侈品一样。只要这个微电影一直在互联网上循环播放传播,这个产品就可以卖一辈子,只要这个微电影不撤下去植入产品,就会永远在广告促销。

第二种收入,培育一个自有IP,只要将微电影系列化,我们就培育了一个版权,这个IP不是购买别人的,相反,它的改编价值可以卖给别人产生利润。

第三种收入,可以植入别人的广告。从容量上看,一个系列的微电影里可以植入三款产品,加上一个背景植入,总共有四种植入一种可以做背景,例如广告赞助植入旅游景区,三款可以做产品,自有产品植入一种,剩下的两种拿出来让别人植入广告。

第四种收入,明星经纪收入。可以提前把主演艺人的经纪关系签下来,微电影系列如果做到100集,主演一定能成名。迄今为止,中国能够一直做主演的人不会超过30个,我们每个微电影系列的主演一直用2至4个演员,这2至4个人演完这个系列再演下一个系列,一定会成名。提前签下经纪合约,就会有各种经纪收入。

第五种收入,综合改编大电影。前面收入完成后,可以综合改编电视电影卖给电视台,或者做成一部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如果担心电影不好,那么其实微电影第1集就通过互联网的测试砍掉了,如果反应好,才会做到8至10集,进一步收回成本,这种方式比直接摄制大电影风险小很多。

第六种收入,主题公园收益。提前跟区域的主题公园和文化体验中心合作,先做系列的微电影,再变成体验的内容,促成线上线下的波动式互动。

按照这种模式推进微电影商业,投入的可能是220万到250万,但营销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比如植入一种酒,这种酒可以卖一辈子,只要微电影滚动地播,酒就一直在被广告营销,拍完8集是否继续拍都可以。常规电影中明星同款服装,在天猫可以几天内销售三千万件,那么,一直在滚动传播的微电影植入的产品,如果销售额卖几十亿,也完全可以想象。

(三)微电影商业模式的优势

“微电影的结构内容+明星+粉丝+衍生产品”,演员采用植入产品分成制,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多达九个。

第一,可持续。微电影系列,将形成多方面的积累,包括拍摄能力积累演员知名度积累植入产品积累等等。像乔布斯拍动画短片一样,拍9年整体性积累。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有积累,积累是文化产业最大的增值,没积累就没增值。

第二,不怕盗版。盗版意味着更广泛的传播,也意味着植入产品卖得越来越多,比如赵本山以前的小品随便转载,如果有植入产品,反而越来越有名。这是病毒式营销。

第三,植入产品可以一直销售。只要网上在流传该微电影,产品就可以一直卖。时间够久的话,该植入商标也可以卖掉。

第四,孵化出自有IP。培育出一个值钱的故事

第五,风险小,微电影第1集如果互联网反应不好,可以快速转型,避免更大损失。

第六,上市快。拍微电影半年之内可以8至10集,如果产品卖得好马上公司就达到上市的要求,新三板上市很快。

第七,容易共赢。可以同连锁经营同行共同构建一个平台,相互支撑推送。

第八,不需要做第一。不需要爆款和超高点击率,只要做的还行,只要大家反复看,看完等着下一集,有一部分粉丝买植入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一下子为了分红要多少点击率。

第九,机会和空间大

(四)微电影三创基地

微电影的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是极具操作性的,适合很多人采用进行创业。当然,创业需要多方面素质,不仅仅需要微电影创作方面的能力。各级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振兴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微电影三创基地的方式:创业创投创导,对微电影创业进行多方面扶持,扶持缺乏其他能力的有志于微电影商业创业的人员,快速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很多文化产业园盈利的方式是完全收取资金,这种盈利空间相当有限,如果把文化产业园改为房产使用权或其他方式参与投资入股,帮扶企业上市,从里面分到的好处将十分可观。文化产业园应该是园区的运营加上投资,不需要大的硬件设备,需要引入三种机构――一种是投资公司,一种是运营公司,一种是辅导咨询公司,再加上主体的创业公司,就可以形成超级的化学反应。

很多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并不成熟,投资再加上给它做辅导,这个公司就会快速成长为一个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公司。比如《大圣归来》的制作团队一下身价就到天上了。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4

案例:RoseOnly

利用微博开花店,“野兽派花店”是第一个例子,开店的时候利用明星井柏然的大号推荐,获得了第一批粉丝,以花艺展示结合感性故事打动年轻人的心,获得极快的微博传播和口碑效应。具有颠覆性的是,野兽派开店时没有网站,连淘宝店都没有,只有一个微博。要订花,通过私信就好;要支付,就用支付宝账号!

微博和微信的兴起,颠覆了我们很多传统的认知。很多初期受资金限制的企业,第一次发现,原来获取用户并不一定非要去做个网站、做个App;利用微博和微信平台也可以获得品牌的传播。徐小平说,他投资过的一个创业者花了一年多时间和几百万的资金做出一个网站,后来突然发现,原来网站所有的功能只要在微博上开个账号就可!

微博在品牌推广的潜力有多大?难以想象!谁能想到在野兽派取得成功后,RoseOnly却又能逆势而起,在两周内狂卷20万粉丝。

RoseOnly的成功几乎重塑了我对微博的理解。一般来讲,当一个概念和品牌在一个社群取得第一名时,第二名想超越是很难的。RoseOnly的逆袭却证明了:微博是一个如此碎片化的社群,任何品牌都未必能完全占据到用户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微博在任何领域都是油田,就看你怎么开采。即便是别人已经开采过的,你只要有自己的打法,依旧有冒头的可能性。

RoseOnly的打法简单但不失精妙。从人群选择上,RoseOnly采取了娱乐和专业两条微博的大V传播线路。娱乐线,通过李小璐等明星的转发推荐,获得女性和年轻粉丝的青睐和多重转发;而在创投届、IT届,RoseOnly通过宣传其作为创业公司的卖点——一生只送一个人,迅速获得《创业家》杂志等主流IT媒体的力捧。两条传播路线交叉后,产生极大的化学反应,短短一周内,RoseOnly就获得了10万粉丝。

模式优势:通过包装进口花,以花艺的方式提升了整体网络花卉业的档次,可以获得较高的毛利和单价。另外,通过微博,获取低价流量和忠诚粉丝的口碑传播,解决了传统电商中流量获取成本高,单价和毛利低的两大问题。

模式劣势:鲜花品类门槛较低;从业者甚多。虽然目前RoseOnly以进口花、礼品、花艺、故事营销等新的概念使网络花店获得重生,但长远来讲,如何克服花店行业从业者分散,客户品牌黏性不够高这一问题,还是很大的挑战。

更多启示:利用微博进行本地化的小而美的电商服务,对从业者有更广泛的启示。我在温州品尝到一家微博蛋糕店SummerwayCake夏未的黑森林蛋糕,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朋友说,店主是个爱用微博的小姑娘,通过微博私信订购,没想到一炮而红。由于生意火爆,老板不仅每天限款限量,价钱一点都不肯降,一个8寸的蛋糕卖到250元,老客户才有20元的折扣。这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意,每个微博粉丝,都成为了蛋糕店的免费宣传员。在温州,这样的微博美食店据说有20多家,你不得不佩服温州人的生意头脑。

工业品电商

案例:科通芯城

在众多垂直电商苦苦挣扎时,针对工业品电商的科通芯城已传出申请纳斯达克上市的消息。IC元器件是一个规模2万亿的市场,而2005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拥有近百亿收入的科通集团,立志通过电子商务三年内再造一个收入百亿的企业,并赴美上市。

科通芯城Cogobuy的模式并不复杂,利用深圳作为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心的地位,通过互联网搭造一个全新的IC元器件采购平台。 该平台拥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3000条优质产品线,50万种产品型号,移动手持、消费电子、通信网络等九大应用板块,完成了“一站式”IC元器件采购中心。简单而言,一边是电子元器件的买家(中小企业主),另外一方面是卖家(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对接在一起,就成就了科通芯城的工业品电商模式。

科通芯城的价值在于开通了一条品牌IC元器件企业和下游中小制造企业的连接通路。过去,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线下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采购到品牌厂家的IC元器件,作为中国首家IC元器件自营电商,科通芯城把过去20年线下分销集成的渠道资源,放到了线上前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正品品牌产品。科通芯城不但满足了下游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为上游品牌企业拓宽了客户渠道。中国的年IC元器件交易额超过2万亿,其中30%的交易额由500万中小企业买家创造,科通芯城则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把这部分分散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集中起来,为品牌厂家拓展更多潜在客户,真正打造了一条一线品牌商和中小企业的桥梁通路。

IC元器件供应链的下游产业中,仅仅手机一项,中国每年的出货量就有10亿部,如果以每部手机200元的元器件采购额计算,仅手机市场IC元器件采购额就是2000亿元人民币,整个IC元器件产业的年交易额则可达到2万亿人民币。科通芯城Cogobuy2011年下半年正式上线,2011年第四季度平台交易额已过亿元。

模式优势:我们姑且用B2C电商模式的一般性指标来考量科通芯城的自营电商模式,科通芯城的自营电商模式有如下优点:1、单笔金额大,一般在2~5万,是一般B2C商城的50~100倍;2、用户忠诚度更高,稳定率达到90%;3、重复下单率高,科通芯城Cogobuy订单主要来自生产性采购,一般企业的生产性采购会保持在每年4到10次。

模式劣势:这种模式对资金和专业能力的要求都很高,门槛较高,不适合初创团队;但是对于拥有一定行业资源的企业来讲,切入到供应链层面的电商,仍然有极佳的商业机会。

更多启示:千万不要因为科通芯城的门槛很高而丧气,事实上,科通芯城能给大家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科通芯城的模式本质上就是:锁定客户(无流量购买之忧,并有高复购率),自己采购(可控制产品质量),高客单价。我认识一家杭州的创业公司,在日本开了一个中国淘宝店的日文批发网站,选了一些适合日本市场的衣服、包包上传到该网站,并以国内价格加价25%标价。这家公司创业一年多,年利润已经达到了300万;他们甚至在东京购买了一个12平方米的仓库,专门存放他们寄送到日本的包裹。这种模式虽然不是工业品电商,但和科通芯城的模式有着极惊人的相似之处。

微信电商

案例:微信卖板鸭

我见过一位通过微信卖南京板鸭的创业者。他们公司操作很简单,第一是拉用户,第二是通过电商来变现。

先说拉用户,该公司用了很多办法,比如建立了很多南京本地的吃喝玩乐用户微信群。为了吸引眼球,他们采取的就是美女策略,直接在陌陌等聊天工具上看哪个南京姑娘的粉丝数最多,然后把该姑娘挖过来工作。当群建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号召粉丝关注其公共账户。由于南京的特产是板鸭,而板鸭是南京人几乎每顿饭必吃的食品,所以卖板鸭就成为了该公司的一个自然选择。随着粉丝数的增加,该公司也在增加其他南京市民需要的电商品类。

模式优势:微信电商有很多优势:第一,省却了短信群发费,有营业额过千万的淘宝商家算过,一年光短信群发费,用微信就可以省掉20万;第二,微信的传播虽然不如微博,但信息依旧可能被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群对话;第三,由于强制提醒推送,微信用户对推送商品链接的阅读率、打开率和购买率都比较高。

模式劣势:微信的用户潜意识里会有双向沟通的需要——杜蕾斯每天可以从其微信粉丝收到2万条各类的语音和文字留言,为此,杜蕾斯建立了一个十人的团队来处理信息。当然,财大气粗的杜蕾斯可以这么做,普通的电商公司无法承担这么高的成本。

更多启示:微信是一个精准的信息平台,信息越精准,电商的成单率就越高。比如案例中的板鸭,在南京人的社区中这个案例才成立,如果换了外地人,板鸭的信息就可能被认为是垃圾信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低门槛帮助更多人创业,目前已有了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学校门口的大妈利用微信卖煎饼等。当客户细分和精准到一个度上以后,发展客户也不需要像电商那样大海捞针,而是重点发展忠诚客户。微信不仅在改变电商的格局,也在改变服务业的格局,例如上海的一位律师通过管理其几千个微信粉丝,获得了比其他律师多出好几倍的业务。

社区电子商务

案例:铁血网

谈起社区电子商务,必须要谈铁血网这个案例。创始人蒋磊在大学时代做了一个军事为主题的论坛,获得了一批忠实的用户,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就靠了一点广告费苦苦支撑。后来有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用户,神话般地给蒋磊投资了100万,蒋磊就靠这100万支持了四五年,期间引进过Google的关键字广告,最多收入也不过每月几千元美金。

由于军事人群很难对广告主产生精准广告的投放效益,最后蒋磊被逼走向了做自有军品商城这一条路。从蒋磊给国外供应商发供货邮件到做自有品牌“龙牙”,铁血的电商之路惊人地顺利。2007年底,铁血上线了第一款、也是当时唯一一款700多元的军事户外类外套,一个星期就卖出了十多件。2008年初,铁血军品开始把品类扩充至墨镜、手电筒等。铁血军品的销售数字很漂亮:2008年600万,2009年2600万,2010年突破5000万,2011年7000多万,毛利40%,净利10%。因为聚集了大批高度细分的用户,铁血的电商业务几乎不需要在其他网站上做推广,这为铁血网节省了大量的流量获取成本。

模式优势:如果要让蒋磊谈做社区电商的经验,他会简单地告诉你两个关键字:用户和品牌。在他看来,社区越垂直,做电商的成功可能性越大。社区掌握着大量的用户,这是商业价值的源头,而品牌是高附加值的代名词,也是各大电商试图提高利润率时首选的途径之一。换言之,社区解决了低成本获取流量的问题;而自有品牌解决了电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低毛利问题。

模式劣势:做独立平台的电子商务是一个牵涉到多个环节的创业项目。从技术到美工到仓储管理,没有一样是轻松容易的。一个企业牵涉到的价值环节越多,管理越复杂,可扩展性就越弱。社区电子商务是媒体基因和零售基因的混合,打个比方就是一个企业既要知道怎么办报纸,又要懂得怎么开专门店。很明显,媒体和电商两种基因混合给铁血带来的挑战就是: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骨干员工不易培养。

更多启示:社区电子商务注定是有价值的,更多基于兴趣爱好的小而美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电子商务盈利。最近一群NBA巨星科比的粉丝,在移动互联网上利用简网的一套万能App生成器,创造了一个科比的手机社区,不仅有科比的最新新闻,还有粉丝之间的各种互动。该社区每天登陆的人数近万,可以想象,结合社区电子商务,该社区可以通过出售和科比相关的周边产品很快获得盈利。

达人电商

案例:Ayawawa的娃娃美颜课

在国内,乐峰网是达人经济的一个成功代表。可能有人认为李静是大明星,做达人经济才成功,其实并非大明星才能成功,小达人也未必一定失败。Ayawawa杨冰阳是天涯和猫扑红人。杨冰阳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很早就意识到网络红人这样的身份并不安全。她很快转型,并成为了女性的恋爱专家,撰写了《别把男人不当动物》,教女人如何识别不靠谱的男人花招,找到靠谱能托付终身的好男人。恋爱学对无数高智商的女人是很受用的,特别在当今的中国,无论是白富美,还是白骨精,为不靠谱的感情和男人所困,最后熬成黄金剩斗士的大有人在。杨冰阳通过博客、电视和出版物,迅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教主”。微博兴起以后,杨冰阳获得了67万粉丝。

光写书是无法支撑起达人经济的,杨冰阳很快在淘宝上开了化妆品网店娃娃美颜课。通过一线品牌,并通过微博上对美容和爱情方面的答疑和辅导,把粉丝导入到自己的店铺。由于她的粉丝很多都是具有购买力的中产白骨精和白富美,她的店铺的平均单价自然要高过普通的淘宝店铺。

模式优势:利用名人效应做生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解决了电商行业中的流量成本高的问题。当然,既然是粉丝,复购率也会比一般的电商网站高。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5

零售业一边连着生产,一边连着市场。而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只有不断的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苏宁遵从“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的理念,以顾客满意作为自身服务的终极目标,并设立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开展客户满意度调研,加强客户消费需求研究、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根据国外零售业发展规律,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单一的线上渠道或者单一的线下渠道都不能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因此,苏宁致力于将线上的便利与体验的特性和线下展示与服务的功能进行完美的融合,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零售核心能力进行充分的对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供应链的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围绕消费者需求,苏宁经营品类不断拓展,从家电、3c 向百货、日用、图书、食品、虚拟产品等领域延伸。同时打破线上线下价格差异,在全国范围实现同品同价,极大推动了O2O 融合。

总体来看,苏宁正在积极实践云商模式,围绕“一体两翼”——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打造O2O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的开放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拓展全渠道,全品类经营,做“店商+ 店商+ 零售服务商”。通过组织调整、双线同价、开放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苏宁正沿着自己设定的“互联网路线图”,逐步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未来,苏宁以“科技转型 智慧服务”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营销变革、渠道变革、服务变革,将全品类经营与内容提供、应用服务、系统集成有机结合,为个体消费者、家庭用户、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苏宁私享家”——定制智能家庭

近年来,智能、健康、舒适的居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许多家庭日益重视智能安防、空气质量、用水安全、视听娱乐等方面的投入。但目前国内提供专业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售后服务整体方案解决的服务商为数不多,在这一市场背景之下,苏宁率先推出智能家庭解决方案——“苏宁私享家”。

“苏宁私享家”从产品端上看,涵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空气系统解决方案、水系统解决方案、影音系统解决方案四个模块,可以提供包括中央空调、中央地暖、中央新风、中央除尘、中央净水、中央热水、家庭影音、智能家居产品系列在内的专业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端来看,根据客户家庭户型、偏好、预算等条件不同,“苏宁私享家”又分为“舒适型”“尊贵型”“豪华型”三大类,提供了300 个基本套案,预算范围从5 万元到100 万元以上,面积范围从100 ㎡到1000 ㎡以上,而且还可按顾客需求进行调整,延展出上万种个性专属解决方案。同时,“苏宁私享家”还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定制服务内容,增加新的基于苏宁云平台、云服务的产品系列如智能体检、智能厨房、智能书房等更多服务模块,让客户及时享受前沿生活。

事实上,“苏宁私享家”中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是苏宁科技转型、智慧服务的具体表现。“苏宁私享家”的核心就是定制化的集成服务,这是苏宁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继实体零售、电子商务外,苏宁新的业务增长点,到2020 年,苏宁的定制服务销售将达300 亿元。首批“苏宁私享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兰州、宁波全国13 个城市的苏宁核心门店内开设。

坚守行业本质 创新互联网时代竞争优势

苏宁凭借巨量采购规模、先进的IT 系统、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带来了低价、优质、便捷,从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

一是建立O2O 融合的、多终端互动的全渠道经营模式。首先苏宁坚持继续发展实体门店,作为互联网时代O2O 融合零售的核心一环,苏宁在店面布局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将会以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为导向,全面建设互联网化的门店,将原先纯粹的销售功能,升级为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休闲社交、灵活交易融为一体的新型实体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又比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等等。苏宁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推出第一批1.0 版本互联网门店,在全国进行加速复制,并逐步开始向二三级城市推广,成为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新型沟通、互动的桥梁;同时,苏宁将积极推进移

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发展,要将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客厅里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融合的全渠道购物平台。

6 月份苏宁正式实施双线同价,逐步得到了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打破了阻碍了O2O 融合的最后一个壁垒。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 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和熊掌皆能得兼”的好处,这就是不可阻

挡的消费趋势,是零售业者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

在O2O 时代,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从美国电商发展的路径看,前十大电商,有九家是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与此同时传统电商也开始向线下布局,这说明O2O 发展的大势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所以中国的传统零售企业都要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加速自身的转型变革。

二是回归零售的本质,建立全资源的核心能力体系。苏宁所定义的线下,不是狭义上指的单纯门店资源,而是一个涵盖了店面、物流、服务、供应链,以及用互联网思维武装的新型销售团队在内的全资源能力体系,这是对空中的互联网经营最为有效的实体支撑体系。

它解决了在传统电商形态下,消费者缺乏产品体验、品牌认知的弊端;可以将物流、服务、交流进行本地化的支撑;利用既有资源提升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进入了O2O 的时代,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原本认为是巨

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被点石成金。

三是建立起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开放和共享,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在苏宁看来,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作为全国领先的零售企业,苏宁20 多年来积累了上亿的客户资源、遍布全国的1600 多家门店资源、通达全国2800 多个区县的物流网络资源、丰富的零售运营经验和供应链管理经验,这些能力与资源都从“苏宁云台”之时起,对全社会开放,真正变成全社会共享的资源。其中包括把企业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全面加快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

将对大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等,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竞争性的价格比较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发展过程中,苏宁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建立起了较为强大的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与投资者、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和谐相处,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

高效运营 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

苏宁始终尊重商业规律,积极回归零售本质。通过高效的供应商协同机制、卓越的信息化运营能力、专业系统的售后客服体系,实现成本节约,提升客服、物流、售后等方面的自营服务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苏宁不断优化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逐步建立战略规划型、年度计划性厂商合作平台,以顾客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供应

链和效益为指标,不断深化双方合作,推进全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通过逐步推进明码标价、买断经营、全品类展示、全会员营销、全自营销售等措施,不断强化零售商的角色和功能,大力推进O2O 运营模式,加强消费者研究,提升顾客购物体验满意度,提高运营效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可在苏宁易购可选择易付宝、网上银行、银联在线、货到付款、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其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依托自身IT 能力,支撑建设高效高速的物流网络、贴心舒适的店面体验网络、便捷发达的多媒体交易网络、智慧共享的管理网络。优化工作流程管理速度、市场服务响应能力、库存商品周转速度,降低管理与交易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交易时间,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更个性化、更便捷化的服务。

苏宁着力于物流基地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不断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深化WMS/TMS 等系统的运用,提高仓储能力和配送效率,实现高速存取,快速送达。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加速构建省级城市、地级城市及县级城市(含县)的三级纵向售后服务网络,全面实现“有电器销售的地方就有苏宁服务网络”的目标,售后服务自营能力业内首屈一指。再者,苏宁还建设知识管理型、技术咨询型的客服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资讯、预约及投诉处理服务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功能性Call Center,对送、装、维服务进行全流程监控。

上述渠道与能力的建立,使得苏宁得以形成低价、优质、便捷的优势,从而不断吸引消费者,从而持续为其提供最好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苏宁也得以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专家点评

周云成 《商界评论》主编

顶层推动成就苏宁云商

第一次听到“苏宁云商”这个名字,我以为不过是像前些年一些大公司热衷于玩的换标游戏,图个热闹听个响动,找找与时俱进的感觉。喧闹过后依然故我,形式会大于内容。

但琢磨了一下,似乎以张近东的风格而言,苏宁应该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观察了苏宁此后的一系列举动,我发现这一次苏宁是玩真的。新东方的俞敏洪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他认为,新东方如果不能改变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团队的基因,如果过不了这个坎,等着新东方的一定是死亡。

显然,张近东和他的团队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前就做出了调整和布局,革了自己的命,所以苏宁云商才会在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中走的如此稳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中也承认:“我们不知道世界未来怎么演变,也不知未来谁胜谁负。”

当中国商业领袖级人物都无法看清未来的时候,我们显然无法寄希望于第一线人员呼唤来有效的炮火。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因此,公司决策层必须承担起变革的重任,做好变革的顶层设计。苏宁云商的顶层设计是全方位的,而且是下了大决心的,比如线上线下同价,比如“店商+ 电商+ 零售服务商”的定位。这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举措,成为了成就苏宁云商的一个个支点。

其实,与顶层设计相比,更重要的是顶层推动。顶层设计是蓝图描绘,顶层推动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在启动变革之初,整个团队思路的转变困难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张近东和他的团队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苏宁云商。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要怕路远。苏宁云商用今天艰辛的变局,为明天宏大的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郁斌

品牌营销专家、东方船(中国)

影视传播机构CEO

应该更关注营销的本质

从苏宁的转型中,我所看到的并不是脱胎换骨的一种“革命”,也不是互联网大潮下所谓的“全民电商”,更多是目前苏宁这种O2O 变革中被大家忽略的几点:首先,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所以苏宁的这种变革,不能说为“壮士断臂”般的改革,更多算是围绕市场进行的“转型”。对于消费者

也好,企业也好,线上也好,线下也好,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

其次,就是应该更关注营销中的口碑传播,关注营销的本质,而不是过多的理论化的东西。目前市场上有太多的理论和专业词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挖掘其中,无非就是两点:消费者想买的和商家想卖的。目前苏宁在探索的新型电商模式就是其中一个桥梁,如何把消费者和商家更好地搭建起来而已。

最后一点,要提及的就是“细节”。我们说企业的营销就是谈情说爱,“情”就是未来的目标,而“爱”就是“细节”。用“爱情”来比喻营销,长久之道就是注意细节,这好比夫妻相处之道,也在于“细”,所以无论是B2C 还是O2O 等电商模式,企业要运用起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细节,关注消费者细小的需求,从细节上打动消费者!

穆兆曦

优识营销学院院长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6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006-05

一、 引言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断言: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渠道为王”历来是商战的必胜法则。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和资源进入主流的商业渠道, 但是大量闲置的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新媒渠, 却能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优质的市场资源。谁能在这一场另类渠道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谁就会是经济复苏后的新一轮竞争中的赢家。

新媒渠,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业态, 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它充当的是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采用的是“资源整合型的平台化运营的模式”。对于大量想快速拓展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 商业模式向新媒渠转型将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媒体的优质资源, 与媒体单位一起构建多赢的运营体系, 并由此带动整体的商业模式转型, 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二、 新媒渠, 所见所闻即所得

何谓新媒渠?就是媒体利用其庞大的信息受众规模和稳定便捷的渠道网络, 充分发挥产品销售渠道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功能, 在第三方企业(广告商)和消费者客户之间搭建沟通和贸易桥梁, 为第三方企业(广告商)提供市场分析、客户选择、营销策划、活动实施、产品、信息告知、交易谈判、货物配送、资金回笼、服务延伸、顾客维护等系列化、专业化渠道服务的新型业务形态。

新媒渠相比传统的媒体或媒渠,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搭建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物流传递的直接而便捷的通道, 为广告主开拓市场提供整体的市场规划和产品销售服务, 真正实现了媒体的渠道化, 使传统媒体完成了由信息者向交易中介方再向全面营销服务商的转型。

从传媒单位的运营来看, 第一阶段是媒体经营, 就是信息内容, 实现的是信息流功能, 收取的是广告费和信息服务费; 第二阶段是媒渠经营, 不但传播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同时也能在媒体上实现推介产品的销售支持, 实现了信息流、商流以及部分资金流的功能, 收取的是服务费与销售分成; 第三个阶段就是新媒渠经营, 它不但有销售功能, 还能全力以赴地参与整个产品的营销策划与销售推广, 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功能, 获得的是销售、买断经营甚至是入股分红的利益。

从企业经营绩效来看, 当然是第三阶段的新媒渠经营, 能有效开辟新的利润区, 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 从而有效促进媒体企业以及利用新媒渠进行渠道创新的企业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型。

三、 新媒渠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的经营主要是围绕着资源、成本、利润和价值四个要素来开展。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价值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利润、利润决定价值。反过来, 价值影响利润、利润影响成本、成本影响资源、资源影响价值。

因此,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清晰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如何创造客户独特价值、如何扩大利润来源、如何革命性地降低成本和如何高效率地获取资源。[1]

如果将一个企业的经营内涵, 理解为围绕着价值的发现、创造、传播、传递以及实现所构建的价值让渡体系, 并由此延伸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 则其所必须开展的七大层次的工作, 即是:

(一)第一个层次就是围绕价值发现所开展的工作, 这是商业模式的战略起点。

通过对环境的扫描以及对行业本质的深刻分析, 确定我们所服务的顾客以及这些顾客的隐性需求, 然后提出我们独特的价值主张。如果核心需求发现得不到位, 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或者做得很艰苦。如果需求发现得很好, 那起步就已经成功了。

所谓的隐形需求, 是指客户无法清晰表达的需求、客户无法公开表述的需求、竞争对手尚未发现的需求以及尚未被行业所发现或满足的需求。[2]

比如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等等, 都提供了订机票的服务, 如果订机票不是顾客利用这些渠道享受服务的核心需求的话, 经营起来就很困难, 因为它不是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

“购吧网”发觉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存在的购买者无法接触到实物、网络交易虚拟性强、商家诚信难以甄别和保证等核心问题, 提出独特的BAC电商模式, 满足了交易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相互信赖的隐性需求, 在网络企业与网购的消费者之间, 增加了一个实体的配送及服务实现的渠道, 真正使网络购物平台成为了四流合一的新媒渠, 并通过信任机制的建立, 大大促进了网络商品的热销。

“邓老凉茶”基于对政府、高校、学生以及家长隐性需求的深刻把握, 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之路。他们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和满足学校教育的迫切需求, 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出钱, 你创业”的高校市场拓展模式, 快速占领了高校这一特殊的市场。从而, 有效规避了竞争, 获得了独占的渠道资源。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7

由于我国移动通信环境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异,移动商务用户的特征以及对移动商务的接纳行为、使用习惯等方面更是与国外的用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国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不能简单的完全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因根据国情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本文认为:我国移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应走以移动运营商为商业模式主导整合移动商务产业链,以用户为核心充分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移动商务产业联盟的商业模式。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内移动商务产业链的逐步形成,移动商务的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整个产业链主体不明。在“3G时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趋势下,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各方都希望能在移动商务产业链中争取更加有力的地位。

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在移动商务产业链中能处于核心地位的只能是移动运营商。其原因有二:

首先,在国内,移动运营商是国有企业,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分别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来控制。移动运营商不仅能够为移动商务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平台,拥有强大的行业优势,而且还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移动运营商毫无疑问的在国内整个移动商务产业链中握有最核心的资源,是各移动商务企业必须依靠的关键因素。

其次,一部分移动商务参与者因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利用移动商务来从事损害用户利益甚至是违法的活动,而移动网络运营商作为移动商务平台的提供者能够肩负起一部分监管的责任,规范相关企业的移动商务活动,促使移动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因此,国内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应围绕移动运营商为核心来展开,把移动运营商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应充分地利用它的技术力量、品牌优势、行业影响力带动整个国内移动商务产业链,协调、整合移动商务产业链上各方的关系与利益,形成统一的移动商务运行平台,促使移动商务快速的发展。移动运营商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应承担更多的主导者的责任,利用自己掌握整个运行平台的优势来监督、规范产业链上各个参与方的行为,使得我国移动商务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移动商务在国内朝着更深层次的发展,作为移动商务核心地位的移动运营商将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目前移动运营商纷纷提出战略转型,希望自己不单单只是移动商务网络平台的搭建者,更应是移动商务中信息与应用服务的提供者。移动运营商从简单的移动网络提供者,到移动门户,直至中介、可信赖的第三方,移动运营商以用户为资本,以商业模式的扩展为基础逐渐全面参与移动商务的整个运营过程,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例如移动运营商自己开发出手机即时聊天工具,并在用户中加以推广;与移动终端制造商合作,向用户提供免费的“签约终端”;移动运营商还可以充当可信任的第三方,为用户与商家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桥梁,刺激移动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就是得益于移动运营商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移动商务应用服务。

二、整合产业链形成移动商务产业联盟

国内移动商务的产业链是非常的复杂,涉及的参与者众多,包括移动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移动平台和服务商、银行金融机构、移动信息与应用提供商等,甚至还包括了相关的高等院校、新兴媒体等。在移动商务新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家移动商务的参与者都在产业链中积极寻求合作,借助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盟”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谋求市场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原因有三。

首先,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任何一个企业,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即使是那些著名的、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也不例外。

其次,随着移动商务在国内朝着更深层次的发展,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需求逐渐增强,对移动商务应用的要求也更具个性化起来。现单凭国内移动商务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参与者是无法满足用户多样、个性化的移动商务需求的。

最后,作为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核心移动运营商不断地扩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旦在产业链上形成运营商独大垄断的地位,将影响其他企业参与移动商务的积极性,对整个国内移动商务的发展前景也是具有消极影响的。

在移动运营商主导的过程中,竞争和价值创造与体现的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移动运营商发挥资源优势和强势地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市场监管、制定新秩序新规则的义务和责任,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整合产业链,同客户、业务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一同构建起一个开放合作、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因此,国内移动商务的发展模式应是利用移动运营商的主导地位来整合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参与者、利益共享者,使之形成移动商务产业联盟来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带动国内移动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分享移动商务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在该产业联盟的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作为模式主体,提供运行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等,移动信息与应用提供商根据用户信息来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与服务;移动终端厂商通过与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采取“话费签约”的方式把移动终端销售到用户的手中,并且能在移动终端里集成、捆绑各种新型的移动应用与服务;银行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共同合作,为移动商务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移动支付通道与手段。除此之外,整个移动商务产业联盟应促使国内的移动商务平台能统一运行,在国家的法制框架下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和行为规范,开发标准的应用接口,使得国内的移动商务能互通共融,并与国际接轨,国内移动商务将迈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以用户为核心充分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

(一)用户本位原则

新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用户为本位的原则。作为新经济的代表移动商务也不例外。移动商务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消费类以及相关的增值产品,用户接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创造出价值,企业才能从中获得利益。而且移动商务直接面对的是众多的移动中的用户,是一种端对端的商务模式。用户的接纳程度、消费习惯、行为特征将直接影响到移动商务应用的开展,因此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必须以用户为核心来进行构建。

虽然许多企业常常把用户挂在嘴边,但是实质上这些企业并没有直接面对用户,从而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用户,不明白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为用户创造价值也无从谈及。从事移动商务的企业因为能够直接面对移动用户,它能实时的掌握用户的特征和消费行为,并能根据这些信息挖掘和引导用户的需求。但是,实际的国情是移动商务企业往往没有充分贯彻用户本位原则,在没有充分研读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接纳习惯的情况下,就纷纷推出一些移动商务应用,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和采纳。因此在对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出新型的应用服务之前,企业应以用户为核心,贯彻用户本位原则,利用移动商务的特点,站在用户的角度充分地识别用户的需求,开发出用户真正需要的移动商务应用,并给他们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二)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围绕着用户为核心为用户创造价值,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是移动商务用户的价值?在国内的移动商务,一般将客户分为企业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本文试图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客户市场角度来探讨一下移动商务用户的价值。

移动商务归根结底是一种依托于通信技术的商业模式,其产品是一种服务型的产品。作为企业级别的用户,对于移动商务企业来讲,需要为其提供一整套的企业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提供工作、管理效率并创造价值。过去,基于桌面应用的CRM、ERP、SCM等应用系统为企业的生产力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些系统在应用的方式、时间和地点都受到了限制。现在移动商务的出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基于移动的CRM、ERP、SCM将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具体来说,企业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能够利用员工的移动通信及数字终端,通过将移动网络系统商务平台嵌入企业的信息化平台,随时随地在企业内部和员工之间传输和交流各种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商业信息,辅助企业管理及企业商务活动,使得企业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重新塑造企业经营模式,整合企业原有的信息系统,将企业信息化扩展到与市场距离近似无缝的境地。作为企业用户,他们最为关注的是移动商务企业提供的系统平台的稳定性以及应用的全面性。针对企业用户的需求,为其创造价值,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应能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流程,并能与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形成对接,从而让企业真正感受到移动商务的价值所在。

作为个人用户层面,不仅仅只是关注移动商务为他们带来的信息内容及方便快捷的服务,他们还更注重个人情感及追求社会时尚感。这样的个人情感及社会时尚感从移动商务用户价值来讨论就包括了个人用户的使用价值、自由价值、以及情感价值。个人用户的使用价值就是移动商务能否给用户带来“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是用户在使用任何产品时候的一种基本需求。目前,国内三大移动营运商推出的“3G”资费普遍偏高,用户常常“喊贵”,制约了这一移动商务模式的发展和普及。自由价值是移动商务为个人用户创造的最大价值。自由价值就表现在移动商务让用户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由地寻找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随时随地的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加上移动终端的私人性,更加给使用用户带来一种私人的自由性、隐蔽性。在国内,用户所追求的自由价值实质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减少广告骚扰,保护用户的私人信息不被泄露。情感价值是用户在使用移动商务产品时,为他们所带来的积极的、愉快的、喜悦的、安全的、自豪的等各种情感。用户各种积极情感的聚集,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给用户以美好的使用体验,也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尹炎.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科技资讯.2007(14):165

[2]马大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613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8

一、引言

随着中国转型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创企业(new venture)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新创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这情形下,新创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之路。成为决定新创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问题。

现有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强调了新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获取和利用等手段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另一方面强调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占领市场。而在技术波动性较强的转型经济环境中。这两种途径并没有对新创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新创企业尽管资源稀缺、规模较小,但是仍然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现有社会网络和资源,优化现有经营范围,整合现有商业模式,从而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稳定其生存地位。然而,很少地研究探索和分析了新创企业如何通过整合集成现有商业模式来完成竞争优势的建立和财务收益的积累。本文以LH公司为例,将分析研究该新创企业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以及思路。通过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分析,为更多的新创企业管理者提供新的市场竞争思路,并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

二、LH公司的战略概述

1.公司简介

LH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由国企、外资、民营三方出资_的保洁公司。该公司现有员7_53人,目前,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楼宇保洁、环境绿化、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公司资产总额131.6万元,资产负债率6.84%,财务状况良好。LH公司正处于业务发展的增长阶段,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该公司在绿色保洁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优势,同时客户资源也逐渐平稳,发展新客户难度逐渐增大。公司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必须开辟新的经营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

2.LH的SWOT分析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结合自身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竞争优势制定而成。这样才能够客观、现实、科学地根据自身现状完成战略目标,并有效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我们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0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分析本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竞争优势。

(1)内部经营环境及优势分析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公司在不断构建公司资源组合及培育公司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LH公司依托了一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品牌影响力高的客户,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竞争实力和项目机会,同时可以借助于客户获取更有价值的其他稀缺资源等。②财务状况良好,成长趋势明显。公司虽然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并不高,但总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曲线,这表现出公司具备非常好的成长价值或成长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具备长期发展所需的基本生存保障。③具有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和基础。公司自成立至今,先后承揽了多个大中型绿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并提升了业务技能水平。这对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④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司已经从单一机楼宇保洁业务扩展到多方面环境工程业务,例如环境绿化管护、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物业管理等。公司业务已经呈现多元化,价值链得到延伸。⑤经营业务及区域特征明显,当前业务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开展。公司业务领域扩展明显。覆盖率增加,业务跨度适宜,都属于环保工程范畴。这使得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以往的技术、服务、工程实施等经验。

(2)内部经营环境及劣势分析

尽管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基础,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劣势,阻碍了公司的全面扩张和发展。主要劣势有:①战略规划不明晰,公司管理者始终未能就公司的战略定位形成共识,导致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各业务模块发展受到阻碍。现有利润率较低的问题仍然在未来很难得到改善,很可能使得公司丧失历史性的发展机遇。②公司经营业务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公司当前大部分资源和投入都是针对以陕西内部市场项目为主,而且大多数是保洁业务。这些业务所涉及的内部市场资源获利能力差,且属于劳动密集型,因而项目收入较高但利润率较低。③内部管理效率较低。由于公司逐渐走出去,开展多元化业务,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此时管理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快速的企业发展需要。公司的激励系统不完善、组织结构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人才流动性大,人才质量不高,这就进一步阻碍新的业务模块顺畅开展甚至新的战略规划有序执行。④承接绿化工程资质不够。尽管公司已经具备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但是由于公司自身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年度承接工程量不足申请资质要求,导致公司目前仍无法加大承接外部市场绿化工程项目。

(3)外部经营环境及机会分析

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动态多变的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但是这些外部环境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潜在商机。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对“环境保护”活动具有相当的扶持和税收优惠,这为公司提供了宏观产业政策方面的契机。其次,

“城市绿化”已经被许多城市政府所重视,并成为城市“政绩”的衡量指标。这为公司扩展绿化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多的机遇。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区和写字楼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一大需求。公司目前具备楼宇保洁、一般物业管理、绿化等项目经验,这为公司大力拓展高质量物业管理奠定了技能和经验基础。也是公司开展“物业管理”这一新业务模块或者说综合性业务模块提供了契机。

(4)外部经营环境及威胁分析

“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来自外部市场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公司在扩展外部市场业务时,将面临规模大、实力强、外部关系网络丰富的企业的竞争威胁,尤其在承接大型物业管理项目和绿化工程项目时受到成本、品牌、经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高度的“市场化运作”可能导致外部竞争对手摄入现有的集团内部市场竞争。很可能使公司丧失原有的内部市场项目的资源获取优势,从而影响了基于内部市场的财务绩效的稳定性。

3.LH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定位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业务多元化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而形成的格局。同时,t公司是一家新创企业,以利润增长为目标,并可能轻易剥离某类业务。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新的战略模式和管理创新成为决定LH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公司管理者提出了新的

战略目标和定位,以跨层面综合集成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战略规划框架(见图1)。

三、LH公司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分析

在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框架下,LH公司将从上面图中的几部分入手,加强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本地市场优势,深度开发外部市场

LH公司的本地市场一直是我公司财务收益的基本保障,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随着公司市场化的深入,将迎来外部市场激烈的资源和项目竞争,为了保证公司利益和降低经营成本,公司应当大力强化本地市场的业务能力,稳固内部市场,积累更多的技能技术、项目经验,提升服务管理质量,从而提升和确保深度开发外部市场的核心能力。

2.以楼宇保洁为切八点,推动外部市场物业管理业务发展

综合来看,LH公司面临的环境机遇蕴藏,优势凸显,有能力通过楼宇保洁获取外部市场资源和关系网络,具备了向物业管理公司过渡转型的基本条件。物业管理公司未来将利用物业管理业务专攻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此平台集成现有业务能力(如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发挥集成优势,拓展各大公寓楼物业管理业务,为股东带来较大的利润回报。

3.加大绿化工程项目业务开发力度,延长相关价值链

绿化工程项目将成为LH公司非常具有利润潜力的主要业务之一,它将整合公司业务能力,延长公司价值链。绿化工程项目具有高附加值,可以为公司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目前由于注册资本的不足,影响公司年度工程量总额,使得公司绿化资质一直难以获取,无法大量承接外部市场的工程项目。这就需要相关的支持活动来辅助开拓外部市场,并通过对“绿化资质”的获取投入,获得不同价值环节的利润回报。

4.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策略,增加公司收益利润盥

除了公司商业模式或外部业务规划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也需要进行规划和模式创新。当前公司管理者队伍的综合管理水平与发展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公司职员整体素质不高,这制约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公司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上,树立战略眼光,不要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而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用人制度公平透明开放,工作报酬合理,物质环境平等公开,企业文化公正;其次,建立学习和培训机制(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等),调动管理者以及各业务部门员工接受培训和开发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人力资本的潜能并使之成为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制定适合公司以及不同业务员工的激励性、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通过上述的战略规划描述,LH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形成了支撑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体系。LH公司力争在未来3-5年内实施新的战略规划方案。确保公司的资产得到重组和优化,并形成良性循环的集成商业模式,整合公司自身的价值链,增强了公司经营获利能力。最终在以企业基础(品牌、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招聘、考核、激励)、财务资产管理(重组、融资、预算等)、工程业务(设计、施工、开发)为辅,设计调整组织结构,延长提升价值链为主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上得到全新的效果体现,具体如图2所示。

四、集成整合商业模式的保障措施与策略

基于集成整合商业模式战略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战略规划实施有助于创造高附加值的利润,更能以最大效率给股东高额利益回报。但是新的战略方案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将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以至于无法顺利实施战略方案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及措施。因而,为了确保上述思路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公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LH必须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策略。

首先,公司针对本地市场可以完全由“保洁公司”进行业务模块整包,既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加快业务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应当减少职能交叉,明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分离市场拓展与保障服务职能,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建议LH公司许可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业务模块,将楼宇保洁划归为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到物业管理业务模块中进行市场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融资再投资管理。成立后的物业管理公司将主要负责物业管理业务的市场开发和经营,主要通过楼宇保洁业务逐步深入到各楼字、社区的物业管理业务。另一方面,新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与绿化工程业务进行合作,帮助保洁公司或者相关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共赢获利,增加投资回报率。

再次,LH公司可以采用融资方式,增资扩股。加大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拖工资质获取的投入。具体地讲,LH公司拟通过融资资金全资成立绿化工程公司,或吸引新的股东持股投资共同合资建立专业化绿化工程公司。新成立的绿化工程公司将主要承接外部市场中的“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增资扩股,使得注册资本得到增加,绿化资质将容易获取到,这将大大提升保洁公司控股下的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的能力和总量。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9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12-3

Research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l

Lu Yang Cai xiao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llabor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enterprise measures and policy measuresofindustrial innovation with collaborativetechnology andbusiness model of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measures and polic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随着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产业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过程,创新是产业演进的根本驱动力,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规律。面对日益推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具有独创性和差异化的产业创新。

1 产业创新需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共同推动

产业创新是产业成长的原动力。产业创新在一定形式上表现为新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新产业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新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即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价值实现过程;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创新,即指企业重新组合企业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企业创新可以直接引起新产业的形成,或者引起产业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新产业的形成。因此,产业创新需要企业通过发掘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协同创新,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收益。

传统的创新以技术创新为主,技术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是产业创新的基本前提,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前瞻性和带动性作用。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单纯的技术创新已经无法形成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创新实现的保障[1],它通过对客户的了解,更好地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以此获取收益。产业创新需要企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协同整合,发挥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效应,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得创新收益,进而实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图1 产业创新形成机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单个企业通过不间断地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心的协同创新行为,不断发掘市场需求,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或者使原有产业实现高效率和高收益,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在国家意志的引导下,区域内产业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和政府通过不断的合作,促进技术、知识、资金等方面的流动,这一层面上的协同创新促使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各创新主体的发展,如此的良性循环下,当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企业层面的协同创新和产业主体层面的协同创新将打破地域的限制,最终实现产业创新。

2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运行

2.1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技术进步是除资本、劳动两类生产要素之外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而技术进步的获取途径是技术创新、技术模仿和技术扩散,也正是因为模仿、扩散,才能使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党的十报告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石。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创造更多的需求和更低的价格,从而减少成本和消耗,使企业更有竞争优势。而企业也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才能保证其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不断提高效益。此外,技术创新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征使其具有增长效应,即技术创新可以使产出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提高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潜在增长率[3]。再者,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国家技术创新实力,转变传统产业落后的发展方式,甚至促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乃至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不仅引导了商业未来发展趋势,还驱动了当前商业形态的根基与模式创新。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产业创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联动,技术创新才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创新的实现,加快工业化进程。

2.2 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实现保障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市场逻辑基础,是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准确判断利润区所在,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战略定位,以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而建立起来的商业系统结构[4]。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对其价值创造逻辑的重新塑造,通过重新定位现有产品与服务或重新确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式来获取价值。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链为基础,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不断细分,寻求增值的空间。

产业创新的实现根本在于技术创新,但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技术创新时,就需要利用商业模式创新来转变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利用商业模式创新缓解技术创新的时滞并为技术创新营造更多时间。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体现在商业模式的竞争上。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不易被模仿和复制的,它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将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推向市场,实现经济价值,或者在竞争中不断调整发展思路,积极融入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形成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商业模式创新是改变现行的模式,设计出全新的模式来满足市场上未被满足的、新的或潜在的客户需求。当然,商业模式创新并不一定都是颠覆性的,也可以是将现有的商业模式略作改进的创新行为。由于商业模式具有效用递减的特性,因而商业模式需要适时做出调整,即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可以被看作将技术潜能转化为经济价值过程的桥梁,把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之一,也是新时期产业创新的实现保障[5]。而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创新的根本前提,因此,产业创新的实现必须要依靠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

3 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实施对策

3.1 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的企业对策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协同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努力营造协同创新的学习氛围和企业文化。一个注重整体协同创新的企业,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善于在变化中学习的企业,也会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因而,企业需努力营造这样的企业文化,构建公平竞争的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企业要想转型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就要完善与优化企业内部制度,包括奖惩制度、考核制度、招聘及培训制度等,在企业内外形成注重协同创新的风气,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知识共享,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市场应用,更加注重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将现有技术创新成功推向市场,并积极与区域内科研院校在内的中介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获得更多资源,共享收益。二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企业参与研发、生产、销售这一价值链的整个环节,是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能动主体。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企业应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通过研发投入,组建研发机构进行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的创新开发活动,积极参与国家推进的科技创新发展计划以及各类产学研技术攻关项目,并通过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把握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价值链体系的关键节点。三是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人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是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和谐有序、朝气蓬勃的创新氛围。调动员工的创新活力,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与创新相关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帮助员工获得创新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指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创新观。此外,企业领导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敏感性,积极引导企业向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

3.2 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的政府对策

3.2.1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在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需要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更贴近企业,想企业所想,为企业解决问题,真正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2.2 运用经济手段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要激发产业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政府就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首先,对创新企业给予退税或减税,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对于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并成功投入市场取得收益的创新企业进行表扬和宣传,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以技术与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活动。其次,创新投融资模式,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并注重对创新的投入倾斜,利用信贷优惠、国家采购、专项资金支持等手段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再次,加大对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转变企业发展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鼓励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企业加入到协同创新中来,最终建成区域内产业创新的标杆。最后,通过人事改革、福利倾斜、创业基金等鼓励人才向企业流动和自主创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励有思想有行动力的人才通过创新行为获得更多的价值和认可。

3.2.3 制定创新的专利保护制度。创新成果往往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出现,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专利保护制度,保护专利获得者在一定时期内享有获得垄断利润的权利。在专利保护的垄断期过后,鼓励企业将其进行自由流动和付费使用,这不仅能使企业获得额外收益,更能推进技术创新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技术进步。为此,政府应当制订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动态的专利保护制度,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既能够保护专利获得者的权利,又能够使专利成果投入生产实践,既可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又能使创新产出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3.2.4 建立与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在一定区域内是有限的,这限制了区域内协同创新的速度和成效。因此,需要政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发展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创新主体,并鼓励区域内外的创新主体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共享技术、知识、信息、政策等资源,从而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更大的区域内促进官、产、学、研、金的结合,鼓励区域内企业、科研院校、中介结构与政府合作,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共同开发、共享收益的形式,从互补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获取组织协同的效应,提升区域协同创新的效率与效果,更大程度的发挥区域协同创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并通过扩展和延伸协同创新平台,吸收和学习更多优秀的创新成果,更好地实现协同的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爱娟、郭振.基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视角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2014(6):1-2.

[2] 高建新.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74-78.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10

一、背景

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商界流行的词汇,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要了解商业模式创新,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产业兴起为标志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涌现出了一大批异与以往的新型的企业,这些新型企业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在技术变革加快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双重压力下,商业环境变的更加不确定,人们认识到,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指的是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商业模式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为Alexander Osterwalder 等提出的以价值主张、客户细分、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九个要素为基础的模型[2]。通过改变这九个构造块来激发商业模式的变革,就产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项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一套新的价值创造方法,价值在各相关方价值链中以更崭新的、更有效的方式传递和衔接。商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以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为主要职能的会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了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向商业模式创新后的经济活动的实质契合。

二、对新商业模式经济活动实质的分析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颠覆,其经济活动的实质必然会产生改变。我们理解一般事物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着手,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现象见到本质。新的商业模式的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应该是其内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根本的经济联系。这些根本的内在的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然而,我们并不能推断法律的表现形式完全地、如实地反应了经济活动的实质。从财务会计角度来看,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3]。显而易见,对于新商业模式的交易与事项不仅要从法律形式上进行把握,更要从经济活动实质上进行分析确认、准确计量并报告,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以会计主体而不以法律主体为编制基础的合并财务报告和分部财务报告就是例证。

对创新的商业模式的经济活动实质可以运用5W1H分析法(也称六何分析法)来分析确认。

WHAT。商业模式创新做为价值创造的方式与载体,它能够传递给最终接收对象的价值是什么?与原有的商业模式的区别是什么?更有效地赚钱的依据是什么?

WHERE。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地在哪里?为何选择此地?分销渠道有何不同之处?

WHEN。交易或事项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需要在这个时候发生?能不能在其他时候发生?发生的时间能否提前或延后?最佳发生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

WHO。各交易或事项谁在负责?价值链各责任点的责任人是谁?为什么要让他负责?

WHY。具体交易或事项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执行?为什么会有这种价值主张?为什么采用这种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

HOW。交易与事项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或手段执行的?有没有别的执行办法?

通过上述方法确认新的商业模式的经济实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处理方法的恰当运用夯实了基础。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不仅应着眼于具体的交易或事项,更应从商业模式的整体视角对经济活动的实质运用会计语言进行描述,只有从财务会计角度将具体交易或事项向商业模式演进,才能做到会计数据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实际商业活动的原始数据,并最大限度地保证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的准确性。

三、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活动实质,实证分析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

(一)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别

为迎合新的商业模式做出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通常指的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将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例如: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核算方法之间的变更、发出存货计量方法的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的变更等均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这些会计政策变更与商业模式的变化带来的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性变化所引起的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变更是不同的。

(二)实证分析

成立于2005年的PPG公司曾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引领了服装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潮,它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不同于传统的渠道分销的模式,PPG运用卓越的供应链管理,统一战略品牌,采用了直效营销这一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通常,服装行业企业大都实行全面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模式。这些传统的服装企业相信,从战略层面考虑,控制完整的产业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雅戈尔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企业在会计上主要表现为:

第一,存货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批发商、零售点分处全国各地,考虑到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不可避免地会保持一定量的库存,这就占用了公司与整个分销渠道的大量资金。另外,在产品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这些在会计报表上表现为拥有较大的存货余额。

第二,应收及应付款较多。企业会给予批发商和零售商一定的商业信用,也会从供应商处获得商业信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应收及应付款。产业链完整的企业表现为关联方交易冗繁。

第三,固定资产类型很多,金额很大。由于需要生产,服装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和一些电子设备需求量大,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护上。

由于上述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传统服装行业的会计处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存货成本的核算、往来账户的管理以及收入的合理确认上。

PPG公司做为服装行业的后起之秀,其商业模式是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实体分销渠道,也没有店铺,不再有传统服装企业必须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投资。它通过预先建立起来的供应链和呼叫中心,使消费者通过各种媒介获取PPG公司的商品信息,进而通过网络和呼叫中心出售商品。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会计上表现为:

第一,通过网络和呼叫中心的形式购买产品,省去了冗长的实体销售渠道,节约了库存成本。存货的期末余额会比传统服装行业占总资产的比重小。

第二,由于没有生产,PPG公司不需要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表现为极少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但会产生大量的应付给代工厂的款项。

第三,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以现金的形式销售,企业少有应收款项,保证了公司的现金流入。

第四,通过网络和呼叫中心的形式销售需要保证大量的广告受众,公司在广告上一掷千金的做法为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很大的压力。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PPG公司不仅需要采取迥异与传统服装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还要切合PPG商业模式的实际,反映因现金流困境带来的PPG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会以诉讼、赔偿、退货等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会部分表现为或有负债。然而,PPG公司的最终失败告诉我们,面对创新的商业模式存在的风险,会计处理方法难以走出会计准则的藩篱,无法及时快速地反映瞬息万变的经济实质。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也是会计处理方法创新的过程,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为会计制度设计方面的优化和与时俱进提供了好的方向。

四、结束语

会计,作为高度凝炼的商业通用的语言,在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不同商业模式的复杂性使得日趋统一化的高度凝炼的会计语言在表达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与商业模式的经济实质产生了背离,统一性越强,凝炼的程度越高,越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转的复杂性。因而,在面对新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会计处理上应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一定的灵活性来应对已有思维的羁绊,以创新的思维用会计语言描述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向外界提供与企业商业模式对称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11

从战略角度来看,商业模式被描述为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信息化高速发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加速发生改变,一些企业甚至一些产业由于固步自封而走向衰亡,与此同时一些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的企业正迅速崛起。

毋庸置疑,特斯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大部分电动汽车厂商的商业运作模式,并且在现阶段看来是成功的。有研究将其成功的最核心要素归结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资源整合使其原本并非特别亮眼的技术构件在组合后却具有令人震撼的澎湃动力。比如公司最早同莲花汽车合作补充其在车身及相关设计方面的不足,后期则引入戴姆勒-奔驰和丰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彻底弥补了其在汽车制造领域底蕴不足的缺憾。对于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 —— 锂电池,特斯拉通过与松下合作使得配套成本不断降低,推动市场需求的释放;而对于充电装置,特斯拉坚持走小型化路线,将其外包。

除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特斯拉还提供一种全产业链服务模式,直接打消了消费者从买车到使用,再到保修以及增值等所有环节的顾虑。与其说特斯拉开发的是电动汽车,不如说它打造了电动车领域的全新生态系统。消费者一旦购买了特斯拉生产的汽车,就踏入了它控制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