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讲授方法

课堂讲授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1 09:21:17

课堂讲授方法

课堂讲授方法例1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整理数据,并由数据做出决策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中的数理统计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基本理论模型,为将来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后,即可学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中由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时,推断总体未知参数的真值的取值为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参数估计,具体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往往是点估计加减误差形式。可见,点估计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频率估计概率法,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其中前两个方法主要应用大样本理论给出的估计值,对于小样本的情况,估计值的误差比较大。而极大似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其估计值也有很多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其方法实现起来比其他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学生有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此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提出一些心得与探讨。

一、介绍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想法极大似然估计中的想法非常自然:就是最有可能事情最容易发生,或者概率最大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因此,在看待任何一组随机试验结果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而最有可能这个想法在数学中实现其实就是函数的极值问题。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5个球,有白色和红色,除了颜色不一样以外剩下都一样。有放回的任取3次球,结果是:白球、红球、白球,请估计一下袋子中有几个白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观,向学生提问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估计白球有3个,或者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估计白球3个或4个。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估计,学生一般会回答:这样最有可能。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非常自然质朴的,每个人可能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种思想转换成数理统计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出来,这也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来,并会分析解答。

二、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上一例题中,试验结果可以用服从两点分布随机变量来表示,

三、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中,在求似然函数极大值时候,由于似然函数是边缘分布的连乘形式,因此在对似然函数直接求导讨论其单调性时,其求导结果较为复杂,不容易直接讨论。往往需要先对似然函数取对数,把连乘形式改成连加形式,然后再求导,求导结果相对简单,利于讨论单调性。这样做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处理技巧,因为对数似然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外层对数函数是单增函数,不改变里层似然函数的单调性。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数学处理技巧理解出现误区,把极大似然估计理解为一套算法,一组公式,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没有印象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应用此方法解决问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的是,应让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牢固,并且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本身也很自然直接,而求似然函数的极值问题只不过是数学上的处理技巧,各种手段都可能用上,多加锻炼几次即可。如果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理解透彻,不拘于具体数学解法,则有助于长时间和进一步地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点,为将来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总之,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时,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基本思想的理解,让同学理解记忆知识点的内容,最后达到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拓展思维能力,锻炼解决技巧。

课堂讲授方法例2

一、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设计上,教法考虑多,学法涉及少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前提条件。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学法都成为制约课堂讲授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从教师课堂讲授前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看,一般都比较重视教材和方法的设计。而在方法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教师教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少考虑,只把教师的教法作为课堂讲授成败的决定因素。这一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一是认知前提条件,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二是情意前提特性,即学生形成动机,以便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三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这三个变量对学习达成度的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优秀教师的课堂讲授经验也表明,教师的教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课堂讲授就变成了课堂灌输,难以实现课堂讲授的既定目标。可见,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教法,轻视学法,既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多,思维参与少

主要表现在:一是讲授时数多,自主学习时间少。在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总量为2800~3000学时,其中90%以上为课堂讲授时数,平均周课时在20课时以上,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知识内化的时间;二是单一讲授多,自主思维少。目前在高师院校课堂讲授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复讲授、启发不当和引导失“度”。重复讲授是指课堂讲授的内容实际上是完全重复或大部分重复教材内容,尤其文科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突出。这种貌似讲授内容丰富,实则“泛讲”、“滥讲”的重复讲授方式,是一种低效高耗的讲授方式。因为课堂大部分时间里传授的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昔时”信息,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介绍的太少,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思维参与度较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不当则指讲授中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心境,学生思维迟缓,思路不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失“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自己本身就没有明确学生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而在讲授过程中,盲目引导,要么让学生一会儿思考这个问题,一会儿又思考那个问题,还不时提醒学生思考中应注意的事项,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形成的思路不时被教师的“过度”引导所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某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要么淡化问题,使学生不愿提问题,学生提得早,教师强调此问题后面要讲,学生提得晚,教师又说此问题前面已经讲过,结果把有问题的学生引导的“没问题”了,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只能变成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容器。

(三)在功能发挥上,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多,非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少

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一直主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然而,课堂讲授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却把自己牢牢定位于知识的传授以及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也就是说课堂讲授注意发挥其智力教育功能,而对其非智力教育功能是弱视的。从学者们对课堂讲授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来看,前苏联的教学论专家把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的功能作用概括为:(1)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3)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观点,形成信念和相应的各种社会行为习惯。这一认识实际上充分肯定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在智力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即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智力水平。从课堂讲授实践来看,目前地方高师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认为,课堂讲授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着眼于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最大量的知识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课堂讲授质量与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实现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在不正确的学生观支配下,所形成的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在课堂讲授中,努力创设期待、关注、热爱和尊重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环境氛围,从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课堂人际关系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产生教师期待效应,使学生敏感的觉察到教师的期待,从而引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外在学习行为上的主动参与向内在思维活动上的积极参与转化。对教师而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在课堂讲授中以正确的学生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课堂讲授艺术,做到讲授的科学性与讲授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无声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双向互动。

(二)改革课堂讲授结构,增强课堂讲授的开放性

课堂讲授方法例3

在传授社会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的实践活动中,讲授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积最宽的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讲授方法不断发展成为最严谨的教学方法并盛行于各类学校。

       一、课堂讲授法之优势

 

 行政法课堂讲授法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系统并连贯的法律知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教育的状况。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一个主讲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位学生,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在有限时间里面最大限度使得更多学生受益。法学院主要以课堂讲授方法来解决教师与学生质量数量不平衡的问题。在国外法学院中,课堂讲授方法也是学生们获取权威教授传授知识的唯一机会。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教师,有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们传输很多知识,是学生获取任课教师劳动成果的捷径,在时间上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课堂讲授法传统系统的、连贯的法律知识,使得学生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的优势也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

 

课堂讲授法直接向学生们展示教师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逻辑和法律理念的培养。一堂好的法律课可以向学生们展现教师精妙的思维和逻辑推演,便于传授针对一些学术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于本科法学学生来讲,学会如何像法律人一样思考是极其重要的。法学教学离不开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形成的理解感悟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法学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具体阐明。

    二、课堂讲授法之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灌输、理论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充当着知识的化身、绝对权威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治学条理性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教学过程过于严肃,不利于甚至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出现对法律知识的死记硬背,不符合现代法律教育的目的。现代意义上的课堂讲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并产生共鸣,不仅要强调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主动积极参与展开谈论,发挥主体作用,运用法言法语表达思考过程,从而锻炼法律逻辑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实现法律教育的目的。

 

法律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实际问题与法律的关联系不可能清晰的摆在学习者面前,需要学习者挖掘,课堂讲授方法在这个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限制的。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法律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部门法学科划分或者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为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主要就是法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对现有法律条文的解释,重在原理,忽视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并不仅仅靠条文的纯粹分析就能够解决,条文的分析还必须和事实的认定、人际关系的处理、利益冲突、特定文化道德和社会状况结合起来,依靠课堂讲授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三、课堂讲授法之建议

 

针对我国高中起点的生源的法律教育,学生不具备系统的自然学科或者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还没有法学基本理论的功底或者掌握某一法学专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也不具备单独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讲授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仍然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果一味地强调课堂讲授作为法学教学方法,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必然导致课堂讲授的缺点无法克服,应该在吸收其他法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和诊所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法的优点基础上完善课堂讲授法,克服单一讲授存在的缺点和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课堂讲授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式课堂讲授就是不错的选择。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善于提出一些学生觉得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与教师合作、跟踪问题,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寻找结论。如果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能把知识教学、发展智力、思维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具有价值的。

 

课堂讲授方法例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并得以应用。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文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的教学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由于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在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讲授法为主,其稳固的地位不可被其它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讲授法,即讲授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根据其在课堂中讲授所占的时间多少比例的不同,讲授方式即可表现为主导方式又可表现为辅助手段。

本文所指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式,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一种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批评它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其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批评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讲授法所受诟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当或是教学内容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讲授法,那么它的确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亦是如此。

一、讲授法是《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法在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

1.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主要是介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目的在于帮助准新闻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业史,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其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为后继的学习做铺垫,而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虽不排除某种创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学生听教师讲授,即进行传授——接受式学习,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讲授法适用于班级教学。至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导教学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课更是普遍现象,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些专业技能训练课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但是象《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这些理论课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节省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错。

3.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具体的、从没涉及过的知识,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知识也有学习的需求。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确保学生形成清晰、稳定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这样能够突出地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反映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4.讲授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要严格控制,从而使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授法可控性强,是保障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二、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这三种形式。

讲读这种方式应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如语文、自然、社会等科目的教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讲述和讲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把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轨迹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就由无数个点组成,一个个的点就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等。我们在画线的同时又要描点,所以说讲述和讲解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的时候,对于其涵盖的重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说讲授美国新闻事业史这一章时,在讲述美国这个国家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要重点讲解一些新闻事件如“曾格案”、“掏粪运动”等;一些突出的新闻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如“五大报纸”、“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两大电缆电视网”、“两家世界性新闻通讯社”等以及美国的新闻制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讲演还是时常会用到的。当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比如说讲到“新闻自由”、“新闻体制”等一些问题,可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专题,教师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有时介绍某位杰出新闻工作者也会采用讲演这种方式。比如介绍萧楚女,用讲演的方式介绍他的生平、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评价和他的一些趣事,不仅用语言帮助学生在心中塑造了萧楚女这个光辉的形象,也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师的讲授内容还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不仅要讲出本门课程的精髓,还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课教师的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要紧扣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讲授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比如在讲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时,教师要“轻画线”(简要介绍该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重描点”(精讲该国的新闻制度,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新闻人物,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等)。教师在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陈述式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尽量讲得生动鲜活,但并非离开讲授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变化,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不断钻研,不能停滞不前。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不能“满堂灌”。一般史类的课程常被学生认为枯燥、无趣,《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也不例外。教师讲授时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把讲授法运用得当,不能把讲授变成“满堂灌”、注入式。

5.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等等。这样才能弥补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才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加合理,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讲稿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精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子讲稿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稿(教案)直接“上墙”。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课程和本专业学习的网站网址。授课教师还可以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起沟通平台,如Q群、本门课的公用邮箱等,随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业界和学界最新的动向、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料,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样既便捷,省时;又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教学不好。《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授课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发挥讲授法的长处并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课堂讲授方法例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84-02

一、引言

课堂讲授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是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动态过程。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应根据多因素、多环节的特点,掌握一套与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有自己特点的授课技巧,并灵活综合运用,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二、几种常用授课技巧

1.善于激发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采取无动于衷的或冷漠的态度,老师又不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习动机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指为适应外部需要而产生的,如适应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身岗位的需要等,内在动机指内心欲望产生的动机,如对科学的爱好、求知欲等,无论哪一种动机,它总是由客观事物的激发而产生的。老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善于培养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引起学生对认识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专心注意和积极思维,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求知心态,学有所成就自不待言。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兴趣,首先要从组织教材内容方面去努力。一是老师要善于挖掘那些能够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东西,比如挖掘那些学了对他们非常有用,或者学习以后收获大、感受深的知识,以满足他们渴望懂得更广更深的知识的需求;二是要教给学生新的而不是老生常谈、人所共知的知识。

3.善于启发诱导。启发和诱导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依靠讲授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启发和诱导既是一种讲授方法,也是一种讲授方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讲启发和诱导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指点学习方法,将探索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第二,运用生动比喻,将枯燥无味的讲授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使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境地;第三,进行知识归类,揭示知识规律,使学生便于触类旁通;第四,搞好典型示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善于激疑设疑。课堂讲授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思考越深入,产生的疑问越深刻,解疑后取得的收获越明显。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运用好“设疑”方法的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紧紧围绕内容的要害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关节点设疑。二是要选择最适宜的时机设疑。老师如果能像说评书的演员那样,巧布悬念,再设新疑,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5.善于突出重点。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任何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又都是由重点和一般知识组成的。老师要讲深讲透重点,学生要理解掌握重点,对一般知识做到了解就行。这是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重点,就抓住了本质和关键,可以提纲挈领地从全局上把握着整个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的技巧有很多,首先,对讲授内容要重新加以组合,打破原教材中某些章、节界限,把同类问题合并,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用方法,切实做到去其枝节,突出主干。其次,要贯彻精讲原则,在讲透上下功夫。要把重点问题的基本含义,包括内涵和外延讲清楚;把分析问题的思路,研究问题的方法讲清楚;把内外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6.善于突破难点。难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拦路虎”。难点不解决,学习知识就不易贯通。因此,突破难点是讲授中的重点。对待难点,一般应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突破。对容易与其他问题混淆的难点,要采取正误对比、问答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排除假象,明辨真伪,捕捉真谛。对难点多、难度大的课,则需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处理。

7.善于联系实际。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是个重要问题,只有善于紧密联系实际,才能使讲授生动活泼,取得明显效果。课堂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讲明该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据,说明理论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所产生并为解决一定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其次,要紧紧围绕讲授的重点、难点、疑点,适时穿插一些典型的实例。最后,要注意精心挑选实例。实例的针对性要强,要确实能够为讲授理论服务。实例的思想性要强,要触及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实例的时代感要强,要尽可能选用最新的实例。

8.善于运用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配合,既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增大信息量,缩短讲授时间,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固有的形、声、色、变化与发展等特长,使讲授过程气氛活跃、有声有色,直观性明显增强,使复杂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各种电教教材的设计、之作及使用环节,上课前已经有了统盘考虑和充分准备,课堂上的功夫就在于巧用手段,优化讲授过程,提高讲授效果。老师巧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对所用手段的性能,即特长和弱点,要一清二楚,努力做到避其短用其长;二是操作技术要熟练,熟能生巧;三是讲授与手段配合要默契。总之,老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巧越高,课堂讲授的效果也就越好。

9.善于利用反馈。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主动权。老师善于利用反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会在课堂上善于观察的本领。通过学生听讲时眼睛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来判断自己讲授的效果。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既是老师驾驭课堂教掌的技巧,也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重要途径。善于利用反馈的奥秘就是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成为善于沟通信息的能手,方能有效地接受他们的“反馈”。否则,老师自恃高明,居高临下,即使看到或听到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也会无动于衷罚。

三、结语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讲授的时候,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又要善于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要善于激疑、设疑,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造成思维悬念,又要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既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讲授生动活泼,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要善于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主动权。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课堂讲授方法例6

从历史课的特点上来讲,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课程。因此,在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中学历史教学常规方式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

从历史知识的传递方式上来讲,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历史长河中可以直接观察的太少,要把历史原原本本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少不了历史教学语言的辅助。听课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历史事件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大部分还是要靠讲述才能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上来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聂幼犁教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课标再完善也要靠教师去转化,教师是教学之本,课程之本。”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要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证的。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

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来看,讲授法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在人类文字产生之前,“口口相授”就成为延续人类集体文明的唯一手段。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二、历史讲授法的优越性

历史课上运用讲授法教学比之其他教学方法有其独具的优点:

1 利于教师发挥教育职能。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教学时,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达到历史教育的教学目的。

2 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历史知识。又由于教师可以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讲授,使讲授法成为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

3 可控性强。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4 适用范围广。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实际都是在讲授的基础上,围绕讲授而进行的,讲授居主导地位。因此,讲授技能是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历史讲授法的局限性

正是由于讲授法的上述优点和作用,古往今来的学校教育都将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然而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使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讲授法在课堂上过多使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容易造成机械性讲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依赖于教师传授,满足于简单记背。

2 难于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必然弱化个别学生的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往往由于教师对集体的讲授而掩盖了个别学生接受的困难,也使教师不易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3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当讲授过多时,将占据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必然要牺牲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发挥历史讲授教学的优势、克服上述弊端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掌握运用讲授法教学的策略。

四、新课改形势下对历史讲授法的优化策略

1 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讲授法教学,提高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整合,寻找讲授法与发现、探究、小组合作等不同方法之间的结合点,积极促进讲授法的改进和提高。

2 教师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改进讲授法的教学,更多地在讲授时精选知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等各种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让讲授法成为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道德、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师要熟悉并掌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创新及艺术性的必要条件。上课起始阶段作引发铺垫性的讲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新授阶段作剖析释疑性的讲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束阶段作总结强化性的讲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记忆巩固的目的。

课堂讲授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21-01

一、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家对中职教育予以了很大重视,同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的改革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然而,当前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

从现实来看,中职中职学生受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影响较严重。一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每位中职学生均对自身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既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息,又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实现,而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只会削弱中职学生参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未来规划产生迷茫,从而影响到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

另一方面,影响培养中职学生开发思维的好奇心。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过于从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及学科上的统一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由于中职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以致中职学生对待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好奇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如此既难以实现中职教师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高效率、高水平目标,又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

2、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

对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一种有效课堂讲授手段,对促进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际课堂讲授过程中,存在部分中职教师课堂讲授态度差,以致多数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感,不愿意主动与中职教师互动。

3、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

中职教师运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等课堂讲授方法,让中职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功底,如此虽可以让中职学生短期内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直接造成中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这样中职学生必然无法发现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价值,以致中职学生失去对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学习兴趣。可见,过于注重中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4、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时中职学生虽可以掌握雄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致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从而造成所培养出的中职学生大都呈现“纸上谈兵”的状态;另外,课堂讲授方式枯燥单一,缺乏创新。中职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讲授方式死板单一,难以充分调动起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致使课堂讲授效果不佳。

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策略

针对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与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教学理论体系

事实上,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原理、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及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注重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求落实好课堂讲授模式改革,剔除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简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课程,由中职教师负责明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切实做到突出重点,透彻讲难点,以便中职学生更高效开展学习活动。

2、加强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开课绪论,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中职教师应正确运用口头语,加强与中职学生的互动,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即当中职学生回答不上来或答错中职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时,中职教师应以和蔼、温情的话语鼓励中职学生努力深人钻研,只有这样,才可以拉近中职学生与中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便有助于集中中职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学习中来。

3、运用模块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运用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活动,其中该模式原理在于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依托于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可以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中职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专门化训练。由此可以让中职学生更深人掌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知识,对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增强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显著积极的效应。

4、创新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应创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方式,如驱动课堂讲授法,中职教师落实好角色转换,将灌输转化为引导,台上讲授转化为进人中职学生中间讨论交流以培养中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中职学生日后更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提示实践能力的角度加强改革力度,希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课堂讲授方法例8

近年,一批学校创造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如,“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等。

笔者以为,高效课堂无模式。

其一,“高效课堂模式”不过是模式化了的教学方法步骤,与传统教学相比,除了学生活动更多,老师讲授更少外,没有大的区别,谈不上是创新。其二,“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兴起的热词。但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本质无异于过去人们所讲的“向45分钟要质量”。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其三,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模式化就是教条,模式化就是僵化。学生间存在兴趣、基础、智力的差异;课程存在科目、章节的差异;地区间存在教学条件及环境的差异。若把课堂教学模式化,实际上是忽略上述差异,这对提高教学效益非常不利。

比如,不少人认为高效课堂中,教师在一节课的讲授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他们甚至把这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只要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超过10分钟,这节课就会被否定。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先来看看讲授法的优缺点。讲授又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评等,其便于操作,对教学条件要求不高,在辨析概念、破解难点方面屡建奇功。然而,讲授使课堂比较枯燥。更重要的是,讲授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性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听,不会说,不会写,自学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为了扬长避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讲授法。现在,为迎合所谓的高效课堂标准,许多教师怕讲授超过10分钟,又“不敢用”,讲授法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这显然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课堂讲授方法例9

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教师认真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内在实质及其相互联系并缩短学习时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讲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他教学形式主要起巩固、加深、延伸、扩大和运用通过讲授所获得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校完成教学计划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师能否在规定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得到学生的认可,是考察、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笔者在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对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探索,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式和方法,通过多届学生的实施,反映效果良好。下面就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谈些看法。

一、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讲新课还是讲老课,都要认真做好准备,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首先,熟悉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其次,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前期授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水平、接受能力,专业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第三,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即课程进度表,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最后,编写教案或讲稿,教案或讲稿一般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用自己讲课的语言进行编写,以便于讲课使用。但是,其内容体系应尽可能与教材一致,以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为了保证讲课质量,新教师上课或老教师上新课,必须进行试讲。试讲通常由教研室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试讲结束要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试讲合格后方能正式上课。新教师上课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证上课沉着冷静,处变不慌。

二、科学利用课堂三阶段

1.开始阶段。讲授开始阶段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复习旧课,教师在讲授开始时可简要概括一下前次课的主要内容。复习旧课也可以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二是明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不但复习了前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使学生对听课的线索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自觉的态度接受新知识。

2.中间阶段。这是课堂讲授的主要阶段,系统讲授本次课的内容。在讲授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地采用相应讲授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课堂的讲授效果。

3.结束阶段。讲课结束前,教师应简要概括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学生可以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另外,教师根据需要,可布置课程作业。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施教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讲课只有自己思维,而没有调动学生思维,甚至自己也不积极思维,只是照本宣读,这样的讲课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压抑,课堂沉闷,这就是所谓的“满堂灌”或“注入式”教学。而与此相反的讲课方式就是“启发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自己精湛的思维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以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启发式”与“注入式”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教师讲授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而不在于课堂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进度。

课堂讲授还要重点突出,讲清难点,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系统连贯。在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努力提高讲授课的实际效果。

四、提高讲授艺术

搞好讲授,不仅要靠教师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艺术。教师的讲授艺术主要通过语言、板书、仪表、态度、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使学生领会并受感染。

1.语言是讲授的主要表达方式

讲授语言必须规范,符合普通话标准,吐字要清晰,讲话要简练,用词要准确,表达要生动。除基本概念、定义等采用原文照念外,其他方面语言应改为口头语言,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板书、板图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不要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削弱老师的作用和魅力。虽然多媒体有很多好处,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讲课语速加快、讲课节奏加快等,特别是一些基本理论叙述,使用多媒体后变成了照本宣科,使学生听起课来变成了听天书,越听越糊涂,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授课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建议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板书、板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板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时间。课件上的内容主要以提纲为主,讲课辅以板书,这样学生看起课件来一目了然,听起课来才感到有兴趣。板书、板图要做到标题明显,书写工整,作图正确,大小适当,不要随写随擦,随意涂改。

3.教师讲授时的仪表、态度对学生听课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仪表庄重,着装整洁,态度从容,动作沉重。讲课认真,切记出现差错,如果出现差错,应及时纠正,切勿闻过饰非。讲授要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冷漠和毫无表情,应把讲授变成鼓动性的演说或戏剧性的表演。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注视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发现学生有精力不集中,听课疲劳等现象,可采取提醒、提问或改变讲授音量等必要措施,以保证讲授效果。

五、联系实际

课堂讲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一是联系生产应用实际,使理论知识与工作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联系学生实际,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适应学生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培养层次的要求,以增强教学效果。这两方面的联系实际不可偏废,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六、教书育人

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讲授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通俗说法即“教书育人”。为此,教师要重视用辨证唯物论、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组织讲授的内容,编排好讲课的程序,阐明课程理论,把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革命人生观,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造就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学到了许多良好的品德。

加强考勤,严格课堂纪律。在授课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随时进行提问,并将提问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就会认真听课,唯恐提问到自己时答不上来,影响本课程的成绩。另外,课堂提问也是提高学生出勤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规定一学期内考勤或提问有三次无故不到者,不允许参加本课程的考试,无成绩记录。这样实施的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出勤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缺课、逃课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上好一门课,不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只讲干瘪的书本内容,致使课堂气氛不好。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希望上课能学到他们在书本上见不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具体生产实例,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且易于掌握。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决定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一门课程,素质不同的老师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同。素质好的教师在讲课时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所以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不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本专业前沿发展信息,才能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的水平。其次,教师应不断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熟悉教学原则,掌握教学方法,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素质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语言表达流利吸引人。

参考文献:

[1]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6):102-105.

[2]方书起.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和建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36-37.

课堂讲授方法例10

一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首先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度有关。态度决定行动。良好的教学态度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全心投入和认真对待上。当前我国高校一些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自身因素有关,也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高校的某些政策导向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这些教师往往把授课仅仅当成了一项为挣课时而不得不做的工作,对课堂教学敷衍塞责,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后不批改学生作业,不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不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对授课的得失进行反思。授完课就万事大吉,没把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核心工作来做。(2)授课经验不足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一些教师,特别是那些非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的理工科教师,由于未经过教学理念、教师语言、授课方式方法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其授课水平往往不高,也妨碍了其授课的积极性。(3)高校不合理的政策导向也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而轻视教师的教学成绩。在职称评审时,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过大,往往重点关注受评教师拿到过多少科研项目,拿回了多少科研经费,发表了多少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等。这就使得许多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跑科研项目和进行科学研究上,导致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4)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态,学习的热情不太高,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太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即使人在教室,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往往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在下面做其他事情,或讲笑话、或玩手机、或看英语四六级考试资料、或睡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情绪与积极性。

2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强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必须下一番苦功不可。只有不断加强授课内功的修炼,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应有的授课魅力,课堂教学过程才有艺术性可言。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目前,一些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强,主要表现在:(1)教师授课的语言不规范,或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或吐词不清,或口头禅过多,或地方口音过重,或语言乏味等。(2)教师对讲授内容未进行优化与整合,讲授时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讲义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多年一成不变,知识陈旧,未及时加以更新或补充。(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高,PPT 上往往只有文字和图片,而缺乏音频、视频及动画效果;即便是文字与图片,也没有经过精挑细选,文字照搬教材,幻灯片的文字过多,字体过小,对比度差,图片东拼西凑、杂乱无序或模糊不清等。(4)教师授课时肢体语言不丰富或运用不恰当。肢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注意或考虑肢体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随意走动的授课、斜倚讲台的授课、站着一动不动的授课、面无表情的授课、双目紧盯电脑显示器的授课等不良的授课状态时有所见。(5)授课过程中未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只顾自己讲课,缺少与学生交流互动。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够

教学方法的先进与否也会影响到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存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要么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要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讲授加黑板板书模式,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对一些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也未进行认真研究与实践,使得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审美疲劳”,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高校课堂教学的改进之策

1 加强对教师授课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下滑,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教师不良的教学态度有关。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高校教师。课堂则是高校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施展教学才能的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首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如何改变高校教师不良的授课状态,提高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强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热爱教学工作,把教学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来做好。(2)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探讨,让教师经常观摩或参加一些讲课比赛。这对于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当然,对于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如有些教师为了比赛而精心准备课件,一旦比赛结束,就又回到了原来不佳的教学状态;有些教师在讲课比赛中明显带有表演的性质,讲授内容不多而表演成分却不少。对此必须加以纠正。(3)完善职称评定政策。改变职称评审时重科研绩效轻教学成果的不太合理的政策导向,增加教师教学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激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其授课质量与授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 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高校教材五花八门,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材一般5 年更新一次,但也有教材长时间一成不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教材内容的讲解与知识的更新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利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每个高校教师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精彩与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对讲授内容进行优化、归纳与整合,对教学课件进行精心设计。一些高校教师常常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讲授时生怕打乱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对教学内容也未做必要的取舍。如果是这样,那就没必要让教师来讲授而由学生自学就行了。事实上,要想上好每节课,高校教师非花费大量的心血与汗水不可。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高校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际,认真思考教材中哪些内容应该详讲,哪些内容应该略讲;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泛讲。要对教学内容吃透、吃准,将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处理。要探讨所授内容与补充内容之间的协同关系。要明确课堂上并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越多效果就越好,补充的内容越新就越受学生欢迎,而应该切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要根据信息时代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特点,采用新技术,提高课件制作质量,使课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3 鼓励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值得改进与创新的地方。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这种主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并以PPT 展示出来的教学模式,尽管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青睐,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如课件信息量大,幻灯片切换速度快,不利于学生记录;课件内容的深浅不易把握,太浅不能吸引学生,发挥不出其优势,太深学生容易忽略教学内容,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使之既不失现代教法的前卫又不失传统教法的实用,这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方向。

PBL 教学法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所热衷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整合,对隐藏的临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探求和学习,能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自主学习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2]。这种教学法由国外引入,但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显示,它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还需加以改良与创新。理由是,这种教学法仅适合小班上课,而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般采取大班上课,一个大班往往由2~3 个小班合成,学生人数常常在100 人左右。每个PBL 教学内容需要2~3 幕才能完成,每次PBL 教学需将大班分成小班,每个小班需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一名教师来负责。在我国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且教学时数又有限的情况下,要让各种课程都实施PBL 教学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那么,高校教师能不能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创设出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呢?

总之,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优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师辛勤的工作,而高校教师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工作之中。加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则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之策。

课堂讲授方法例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04-02

让学生从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主要要求之一。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应放弃课堂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况且高效的讲授同样可以启发思维,同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满堂灌”相提并论,而应重新认识其在新课程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时下对于讲授教学的认识误区

1 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接受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而只有发现式学习才是积极、能动的。这是想当然地给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画上等号,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混为一谈,把发现式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起来,从而造成认识混乱。当前,不少教师不敢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有怕被人斥之为注入式教学的顾虑。其,讲授法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而讲授,既没有必然压抑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必然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讲授教学未必只是一味灌注知识。可见,扬弃讲授教学是犯了因噎废食的认识错误。

2 讲授教学剥夺了学生课堂的话语权。合理必要的讲授同样面向全体学生,在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互动等各种学习方式中也不可能取消教师的必要讲授;当学生在互动中发生认识碰撞或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也必须尽到“讲”的义务和责任。可见,讲授教学并没有剥夺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倒是在那种不讲只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反而失去了话语权。那满堂的“是不是”、“好不好”、等“低级”问题所引发的学生满堂的“廉价”齐答,其只不过是毫无价值的声音,而不是话语,学生际上已被剥夺了话语权。因为那种仅仅对是非作简单判断的机械应答并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没有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3 教学方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动”。有的教师因为混淆了必要的讲授教学和满堂讲解的区别,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满堂讲”的习弊,只为盲目地躲避传统教法的嫌疑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以“满堂问”、“满堂动”取代了必要的“讲”,使“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弄得学生不住地忙这儿、忙那儿,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无法牢固掌握。

4 教师角色从教学主导变为配角。有些教师误解了新课改关于教师角色的理念,认为既然自己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际就是由教学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教师在课上就不能再使用讲授教学法了。因而在课堂上不敢多讲话,唯恐多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正常地进行学习评价,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把课堂完全抛给了学生,放任自流,随其自主,以致逾越课程规范,远离学习目标,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可见,我们必须走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讲授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二、讲授教学的优缺点

讲授教学一直存在于课堂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拥有一些其他教学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1 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授法具有两个基本优点: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能有效排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甚至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可见,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2 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范本,不仅汇集着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其它内容,例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等。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受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有些知识本身不甚好懂,其潜藏内涵更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挖掘、吃透教材的深邃内涵。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细致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学科知识,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才得以全面提高。

3 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对教师而言,讲授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的输出,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成为学生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4 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看,任何教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教法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可以认为,讲授法是其他教法的基础。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教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从学的角度看,接受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其他学法大多以接受法为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当然,讲授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讲授教学在新课程施中仍然非常重要

1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授受知识、技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其创新就是无基之塔。“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的教学底线,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上。忽视基础,或是基础目标尚未现,那么“更上一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际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