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职工安全

图书馆职工安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1 05:51:33

图书馆职工安全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1

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图书馆做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做为引导价值趋向、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场所,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空前的发展良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目标和出发点。图书馆在提升读者服务水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正常运行,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笔者从加强图书馆安全管理的角度,分三个部分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图书馆安全管理、明晰安全管理职责、理顺内部关系等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新时期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由政府兴办的公益机构,是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课堂,也是人们搜集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国家宣传大政方针,弘扬科学理论,光大正确舆论,提高全民政治素质的阵地,也是集散古今文献,介绍先进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窗口。

应该认识到,新时期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安全管理工作的节奏也必须随之加快。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期图书馆保卫与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系特征

1、具有共同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但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和侧重不同

新时期,由于图书馆向社会敞开了大门,使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员很方便既可进入图书馆。由此除带来公共安全的隐忧外,各种一般性违规行为也呈大幅增加的势头,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既是保卫和业务部门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全馆工作的重点和共同目标。

保证图书馆的安全,维护员工正常的工作秩序、读者正常的阅览秩序是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义不容辞的共同职责。图书馆有关制度和各部门的职责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新形势下,这个共同职责和目标显得更加突出。但就保卫和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来看,在这一总目标前提下,其各自的范围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首先,保卫部门作为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工作的宏观管理,实施图书馆保卫工作的组织、宣传、指导、协调、维护秩序;组织火险、火灾的扑救和重要活动的警卫及单位内部保卫等,主要以监督、检查和公共区域的安全管理为主。

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微观层面的安全管理,注重图书馆业务流程(包括读者服务、馆藏资料、数据等)各个环节的完整和安全,以部门内部的监督管理为主,。

第二、在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中,保卫部门主要侧重于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爆炸以及维护公共秩序等治安管理。

按照《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均以国家图书馆为例)要求,国家图书馆保卫处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负责治安保障,做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现场控制、疏散读者和群众、维护公共秩序工作;协助处理一般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业务部门则侧重于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有关的安全管理,读者服务工作中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以及数据安全、馆藏安全等。

如:根据《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业务处负责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负责因服务工作引发的读者或读者群体与一线业务部处的矛盾或冲突现场的控制、指挥、协调和处置工作;负责读者服务工作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协助有关的业务部门处理一般的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应急事件。

信息网络部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计算机网络和主要应用系统故障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等等。

2、从属于同一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相同,在安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系统最高机构是综合治理委员会,其成员分别为:主管安全工作的副馆长以及保卫处、业务处、行政管理处以及工会、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无论是保卫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要接受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按照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上要同时实现七个“并重”(即安全防范管理与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并重,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重,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并重,制度管理与人员管理并重、公共区管理与工作区管理并重、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重,事前预防与事后检查并重)和“五化”目标(即安全措施规范化、检查监督经常化、安全制度完整化、人员考核常规化、应急防范超前化),共同打好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基础,做好国家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

但在国家图书馆安全管理系统中保卫和业务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该安全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以保卫处为主的专职保卫队伍,主要执行馆赋予的安全保卫专门职责,是系统的主体;其二,是由全馆各个业务部门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以及治保委员等组成的兼职保卫队伍。在这个系统中,保卫处作为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其日常各项工作,协调监督、检查全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向馆综合治理委员会报告;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上接受馆综治委的领导并与之签定安全责任书,在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履行责任书约定的安全责任并接受保卫处的安全检查。

3、执行同一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在执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过程中分工和承担的任务不同

为有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2011年国家图书馆制定、下发了《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包括了国家图书馆馆区内的所有部门和各个重点要害部位。

在执行《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过程中,国家图书馆保卫和业务部门按照分工承担不同的任务:

根据《国家国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各类治安和火灾事件,由保卫处牵头处置;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中发生的各类事件,由业务管理处牵头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汛工作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后勤保障和各住宅区发生的各类事件,由行政管理处牵头处置;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发生的各类事件,由信息网络部牵头处置;其它部门具体负责一般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检查工作,配合突发事件牵头部门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并为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相同,制度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完善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安全的保证。国家图书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根据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还在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无论是加强对外防范和对内约束、监督,其出发点只有一个,确保国家图书馆的安全。

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保卫和业务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了侧重点不同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卫部门对保卫人员的职责、要求以及责任落实、值班巡逻、治安防范,防抢、防盗、防火等全面、详细的规定;业务部门关于馆藏资料、数据管理、出入库规程、图书调拨和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规定等。 这些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可操作性更强,是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

5、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相同,但对人员技能要求不同

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并将人才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作为国家图书馆员仅仅是德才兼备已经不行了,在德才兼备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较高的学、识、行的能力。这是对图书馆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保卫和业务部门作为图书馆的不同部门,除以上基本的素质要求外,在人员技能要求上,保卫部门强调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懂得安全保卫基本业务的知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业务部门则要求在图书资料的采、编、阅、藏、参考咨询等方面有较强的图书管理专业技能和读者服务水平。

三、处理好新时期保卫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服务

安全管理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保障图书馆的安全,也是图书馆员工的共同要求。虽然在具体业务上保卫与业务部门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但在确保图书馆安全这点上保卫与业务部门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它们之间是彼此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业务工作与保卫工作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保卫工作离不开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保卫部门的服务保障。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保卫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十分必要。要科学界定保卫与业务部门的职能,明确责任、任务、标准和考核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明确、程序清楚、运行顺畅、操作规范,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要明确保卫与业务部门安全管理目标,变单一目标为双重目标。目前业务部门在管理上重业务轻安全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保卫和业务部门应依据各自的职责在保证图书馆的安全的同时,相互配合做好到馆读者的服务,实现安全管理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双赢。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2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有图书馆工作电脑感染病毒、蠕虫、木马,服务器感染病毒、蠕虫、木马,垃圾邮件,端口扫描攻击,非法用户侵入Web和其他文件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内部人员滥用网络端口或系统资源等。这些安全事件的攻击源有些来自于图书馆内部,有些来自于外部。具体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

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数字图书馆网络中心机房的设计和环境,电源的质量,防火、防水、防雷击、防漏电等设备。当外部环境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时,会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地震、火灾、水灾、断电、硬盘老化、被盗等意外事故也会引起信息服务中断,从而造成信息丢失或泄密。

2.人为因素。

①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由于本身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管理体制,缺乏细致、有效的安全技术。二是缺乏安全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及广大师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网络安全知识严重缺乏。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从调研中得知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因不能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导致不可挽回的一些后果。

②工作人员安全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层度不高,导致管理不充分,使得数字图书馆面临严重威胁。

很多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工作并非由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而是由图书馆内部人员兼任,其对于网络的管理理念仍以传统图书馆封闭式内部局域网安全管理模式为主,并没有认识到开放的网络环境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严重影响,使得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3.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

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是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来自外部最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病毒通过自我复制,隐藏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在适当的时机使网络或终端遭到破坏。黑客的攻击往往目的性较强,若图书馆的服务器受到攻击,那么整个数字图书馆就将瘫痪。

4.硬件因素。

大多数校园网络建设的比较早,机器更新换代比较慢,造成许多设备老化、兼容性不好、性能跟不上,易产生设备负荷比较大,使系统出现故障,降低了系统的安全。

三、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创建优良的网络运行环境,做好网络硬件和终端的使用与管理。

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服务器、路由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对网络安全也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证。其次,一个标准安全的终端对进入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证,对使用的终端我们要提倡开启防火墙和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同时有周期性的对终端进行杀毒和系统垃圾文件的清理。此外,应取消共享文件夹,减少信息泄露的概率。最后,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防止因意外或病毒造成的信息丢失,将损失降到最低。

2.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现代技术可以确保信息安全的实现,先进管理则可以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落实。高职院校首先应建立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确立具体的负责人和人员职责。其次,通过组织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工作,树立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现场网络安全教育等形式做好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安全教育工作。最后应加大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理念能落到实处。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3

生理需求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作为“人”的属性就决定了其生存必须要依赖于物质,因此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生存需求概括为他们为了维持生命、过正常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从事科技工作、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首先是基本薪酬,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无论是否进行科研工作,只有获得基本薪酬,才能保证基本的家庭生活。其次是其他物质待遇,这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有别于其他工种的一个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心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本职工作,也是进行科研的前提条件。再次就是工作条件,只有相应的工作条件得到保证才能使员工顺利进行工作。

安全需求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安全需求是主体出于对自身生命、事业、财产不受到威胁的一种需求,是人所追求的基本层次需求,也是根本层面上的需求。但不同群体的安全需求又因其自身的特征而呈现出差异。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安全需求是主体希望提高自身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劳动安全、劳动合同、劳动保障和劳动权益维护等方面。首先是安全的环境,如水电安全等等,只有这些得到保证才能使员工安心进行工作,无后顾之忧。其次是职业的安全,任何一个职业都具有其特定的危险性,只有将相应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才能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再次是福利,这是员工从事该职业获得的一种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奖励。最后是工资的递增,这也是员工对未来的预期,确保员工生活水准的一个刚性需求。

社交需求方面交流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中极其普遍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而言,交流活动使主体能够获得一个适合他们进行科研的交流平台,他们的交流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交流之于人类的普遍意义之上,而是因他们的工作内容———科研而被赋予了新的特征,通过交流使得他们有机会获得单位的重视与奖励,有机会获得同事的认同与肯定。首先是图书馆同事间的交流。科研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人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专业沟通,才能明白目前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进行总结与提炼。其次是与馆外服务对象交流。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性部门,要想师生之所想、之所需,而这些必须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才能准确得知。与其他社会部门合作时,需要了解社会情况,这就必然要求产生沟通。在对馆外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之后才会对其需求了然于胸,才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理论支撑。

尊重需求方面尊重需求主要由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和自身对外界的评价组成。而组成尊重的需求层次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而言主要集中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感、知识获取和成就感等方面,通过内外不断地评价获得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和尊重。首先就自尊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能进行科研活动本身就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普通日常工作正常进行之下,从事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科研已经比原来的工作更上了一个台阶,这样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会产生极大的自信。其次就他尊而言,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还比较薄弱,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科研更是滞后于整个学院的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内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必然会赢得图书馆内部员工的尊重,也会提升学院其他部门对图书馆科研的尊重。再次就尊重他人而言,科研活动不等于闭门造车,需要与他人合作,吸收大量的新鲜知识,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团队比以往更加尊重他人。

自我实现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自我实现需求主要集中在展示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该层次依赖前4个层次,同时也制约前4个层次。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具有个体的特性,由于个人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未来愿望,因此人们自我实现需求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自我实现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是挑战性工作与创造性工作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之余能进行相关科研工作,表明其对日常工作的不满足性,其有勇气接受挑战性任务,并能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为理论性的知识,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其次渴望在学院被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通过科研可以完善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自己的日常工作能顺利进行,而且通过科研活动能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再次是工作成就。通过日常服务工作、科研工作及团队管理工作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每个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终极目标,因此科研工作能更好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指导实践工作,更好地为他人服务,自己的科研业绩、职业生涯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抱负才能朝着预期目标前进。

科研团队组建策略制定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团队的组建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高职图书馆员处在需求层次的哪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力争满足图书馆员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员发展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将图书馆作为提供藏书与场所的部门。图书馆的发展应该作为学院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让高职图书馆真正成为学院的三大支柱之一。

高职学院应该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地位。学院不仅要在硬件上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更要从专业、年龄、职称等图书馆需要的角度引进人才,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院的知识库,成为集服务与科研为一体的重要战略部门。

科学合理的薪酬对图书馆员现有薪酬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分,并适度加入部分科研要求,对这部分要求给予详细的报酬标准。当然为了加大引导馆员进行科研的力度,可以提升科研奖励,如对组织科研团队、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与发表等与科研相关的活动分配相应的奖励。

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可以尝试通过对部分职务或职称方面的馆员都配以相应的科研考核,并对晋升职务或职称的条件中加入部分科研能力要求。特别是在破格录用人才方面,尤其要重视在科研方面有特殊才能的馆员,如能申请省级以上课题、能在核心期刊上(如CSSCI、中文核心)发表专业论文、能以科技服务社会等等。

建立有特色的图书馆科研文化文化氛围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由内而外地塑造馆员的性格,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在图书馆内部形成一种以馆为家、馆荣我荣的氛围,使馆员在馆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意识,从而积极推动图书馆科研的发展。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一种重视员工、尊重知识、崇尚科研的和谐工作氛围,可以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科研团队顺利组建,并在精神层面对图书馆员和团队成员进行激励。而这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增强图书馆科研的向心力,可以强化图书馆员和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一定要在高职图书馆内部创造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己任、以科研为导向的和谐氛围,从而使图书馆员积极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为学院的建设、为图书馆的建设而努力。

每个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都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将自己培养成学习型人才。在信息时代,各种新兴软件与硬件层出不穷,要使自己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己能敏锐地发现科研的切入点。

每个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都必须提高自己参与图书馆事务的意识,全身心投入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工作热情,真正融入团队,主动为团队的发展、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孜孜以求。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4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殿堂,是现代科技和文化信息中心,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员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使者,他们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状态和精神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服务质量。然而,他们的工作状态与他们从事图书馆工作时的职业价值观有密切联系[1]。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2]。凌文栓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3]。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中对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进行判断的标准信念和原则,体现图书馆员对高校图书馆职业属性、功能及其满足状况的理解。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今天,高校师生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情报与信息,而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恰是为了顺应人们需要情报信息来体现的,所以图书馆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满足和肯定自我价值,在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中享有更高的尊严和价值[4]。本研究将探讨高校图书馆员对待其职业的信念和倾向,即职业价值观,了解高校图书馆员在从业中的愿望和态度。

2 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职业价值观研究在国外处于鼎盛时期,研究者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一般价值观(或价值倾向)在工作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和映射。也就是说,个人的价值观本身具有一个特殊的认知结构,这个特殊的认知结构派生出了具有相似结果的职业价值观念。而在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在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兴起,大多数研究旨在探索职业价值观的内部结构和一些相关研究。近期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金盛华等建立起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目的性四因子和手段性六因子职业价值观模型[5]。此外,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进行了职业价值观调查,以确定他们的职业选择倾向[6]。对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数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探讨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途径,而从实证角度探讨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相对较少[7]。本研究旨在考察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及特点,研究问题包括:1)高校图书馆员总体职业价值观状况及特征如何?2)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其职业价值观是否有差异?3)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状态如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178位高校图书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馆员69人,女性馆员109人。他们的年龄从26岁到57岁不等。这些被调查人员中工作年限最短的有4年,最长的达到36年。他们的学历从大专到博士研究生,专业技术职称从助理馆员到研究馆员,其专业背景与他们从事的图书馆员工作基本吻合,他们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员基本信息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及特征。该问卷量表是根据董薇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修订而成,包括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其中,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同一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到。每一种价值观都有各自的下属维度,具体情况如下。

3.2.1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下属维度。1)生存及家庭维护。强调自身经济自立和家庭安全。2)地位追求。强调获得传统社会期许的个人物质和利益。3)成就实现。强调不以物质利益为目标的个人能力展现和抱负实现。4)社会贡献。强调个人职业对社会进步或发展的贡献。

3.2.2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下属维度。1)轻松稳定舒适。包含“工作压力是否太大”“工作是否稳定”和“工作环境是否舒适”等。2)兴趣性格。包含“自己在该职业中是否有天分”“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或兴趣爱好”。3)规范道德。包含“自己的职业是否与社会公共原则不相冲突”“是否容易发生道德困境”等。4)薪酬声望。包含“薪酬与同级别人群比较是否较高”“工作是否受人尊敬”等。5)职业前景。包含“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途”“是否能提供培训机会”等。6)福利待遇。包含“是否提供住房或住宿和齐全的保险”“是否提供赞助性旅游”等。

该量表共有46个问题,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设计而成,“7”代表“完全同意”,“1”代表“完全不同意”。得分越高表明该价值观取向越明显。该问卷在预测中的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0.91,表明该问卷调查表是可靠的职业价值观测量工具。

3.3 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向高校图书馆员发放纸质版或电子版问卷调查表19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达93.6%。问卷收到后进行了统计分析。经检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问卷量表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0.89,表明调查结果是可靠的。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通过频率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及特点,不同性别、职称的图书馆员其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性及特点。

4 结果与讨论

4.1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及特点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员有较为明显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倾向(M=4.59,SD=.36),他们在选择从事图书馆职业时看重图书馆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M=4.71,SD=.49),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提高单位的社会竞争力。他们也有较强的地位追求意识(M=4.65,SD=.51),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视并容易晋升到较高的地位。此外,高校图书馆员还有较明显的家庭及生存维护感(M=4.58,SD=.38),他们希望图书馆工作与家庭期望不相冲突,方便照顾父母。由于图书馆为高校附属单位,创收能力较其他单位弱,图书馆员个人收入难抵预期,因此,大多数图书馆员希望工作能养活自己,从马斯洛(Maslow)的人本主义思想来看,只有当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发挥其更大的潜力,实现自我[9]。

表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描述性统计结果

另外,高校图书馆员也有较明显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倾向(M=4.61,SD=.41),他们希望图书馆工作轻松稳定舒适(M=5.07,SD=.29),工作性质安全,少有改革或风险,不因工作而让生活节奏过快。高校图书馆员选择从事自己的工作时较多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因素(M=4.77,SD=.67),希望自己在该领域有天分,工作能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能够开心。高校图书馆员还注重规范道德(M=4.65,SD=.67),希望工作不常发生道德困境,工作中职业竞争较为公平。此外,高校图书馆员还有较为明显的福利待遇意识(M=4.62,SD=.43),希望单位解决编制问题,提供齐全的保险,有条件的单位提供住房或住宿。这实际上涉及安全问题:一是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有秩序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生活保障的安全,希望拥有稳定的职业并有失业保险和相应福利等[10]。

从上述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来看,他们选择图书馆工作首先看重的是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工作性质,这种工作看似轻松稳定舒适,没有很多风险,并且这种工作能与自己的兴趣性格较好地融合到一切,让人身心愉快。在满足自己基本愿望的同时,图书馆员也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相应贡献。图书馆通过自身努力在满足社会公众的文献信息需求下,除了谋得赖以生存的报酬外,其个人的职业行为中还含有强烈的使命感,从而体现了其个体的职业价值。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有时也能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提供条件保障,成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的原因。

4.2 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其职业价值观

由于在社会和家庭扮演的角色不同,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在其职业价值观上有所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

职业价值观描述性统计结果

备注:*p

从表3可看出,男女馆员在总体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上有显著性不同(t=2.59,p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不同性别馆员在总体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89,p>.05),但在兴趣性格(t=2.29,p

总之,不同性别的高校图书馆员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上有所不同,男性馆员更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尊重,能发挥个人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个人价值。而在手段性价值观上,男女馆员有较多的相似性,他们都希望自己有安稳舒适的工作,在一起共事能遵守职业道德,单位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4.3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其职业价值观

本研究中调查了高级职称(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中级职称(馆员)和初级职称(助理馆员)的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

职业价值观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4显示各种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在总体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得分均超过了中间值4分,表明他们在这两种职业价值观上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就目的性价值观而言,高级职称馆员在各维度均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馆员,同样,中级职称馆员也在各维度高于初级职称馆员。然而,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中的轻松稳定舒适维度方面却出现了倒置的现象,即初级职称馆员比高级职称馆员有更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更希望有舒适稳定的工作。此外,初级职称馆员在薪酬声望和职业前景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4分,表明他们对于薪酬声望和职业前景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也许是他们从业时间不长,对本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不多造成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三种不同职称的高校图书馆员在职业价值观上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而且通过多重比较能更清楚地看出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性,见表5。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5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07-02

伴随着内外环境的转变,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期,处在机遇与危机共存的境地之中。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因素都会成为危机的导火索,进而引发图书馆危机事件。认真研析可能出现的危机,提早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危机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形成的因素

1.高校发展改革的大环境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造成冲击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不断深化的改革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造成了冲击,引发了传统图书馆的危机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体制的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传统的工作模式、服务方式形成了显著的矛盾,这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暴露出多种多样的问题。传统图书馆日常工作仅限于单一的书刊借阅,无法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深层次、系统性的服务。同时,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业务能力弱、工作效率较低、服务态度差,这些是危机因素诱发的重要根源。

2.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隐患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多依靠行政保障,且长期处在相对宽松的竟争环境中,自身又受到一些历史积累的管理体制弊病的影响,等等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不足之处容易造成对危机进行处理时处置失当。图书馆如果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就无法对危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有效管理,也势必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3.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加重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生存压力

在信息化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伴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读者对电子信息设备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对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需要。同时,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数据传输技术(3G网络、wifi技术、蓝牙等)的全面发展和搜索引擎的普及应用也显著丰富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拓宽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得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

4.“读书无用”思想影响了读书活动的正常秩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比较低,除了图书馆自身设施环境、服务质量、馆藏质量等问题,“读书无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师生正常的读书秩序。热衷经商、热衷做兼职等现象在校园普遍存在,能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同时,由于我国偏重应试的教育培养体制,使得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这些都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较低的现象。

5.经费不足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危机

图书馆虽然作为现代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有限。图书馆对经费的管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伴随着图书期刊价格逐年上涨,使得图书馆购书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下降。一些图书馆的新购图书量、年度藏书量等业务指标无法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需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为了评估而突击采购图书,大量购置特价图书,且复本量过大,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拉低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危机。

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1.人才危机

图书馆危机需要图书馆人立即作出反应,这就对图书馆人才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馆员占75%[1]。由此可见,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人才危机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匮乏;二、高职称、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少;三、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少。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人才危机,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馆员的定岗、晋升、学习、成长创造机会,使馆员能够在职位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引进人才的同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管理者还应有计划的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鼓励人才多部门、多岗位历练,以应对人才流失情况的出现。

2.管理危机

管理危机的内容广泛,其主要是指基于管理策略的失误导致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内部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职权不明确,竞争和激励机制缺失,这些都会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危机事件,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有必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包括学校主管领导、馆领导、学校安全保卫相关人员、图书馆办公室人员以及部分负责任的馆员。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好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管理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要做好图书馆的危机前防范,关键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图书馆危机理论学习、了解危机处理措施、对相应危机处理预案进行演练等方式,全面提高馆员的危机意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对危机的警惕性,清楚工作中危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及突发性,将避免和控制危机作为工作的常备状态[2]。

一旦发生危机,相关危机处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危机情报,快速有效地掌握危机发生的过程,对危机现象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尽快查明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按照危机管理预案和危机管理流程采取果断的处理措施,有组织、按制度、有变通地执行危机处理操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危机的控制,杜绝危机危害向其他领域扩散,防止危机负面影响的扩大化。

危机过后,首先,要尽快地投入到图书馆的恢复建设中,最大程度上弥补文献信息资源的损失,挽回图书馆形象。其次,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对整个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最后,同其他工作者共享危机处理中积累的经验,提高对危机的整体防范能力和处理能力。

3.服务危机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构成复杂、馆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造成图书馆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文献信息服务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造成文献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缺少深度、缺乏系统性, 进而造成读者投诉,最终导致读者流失,使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面临服务危机。

针对服务危机,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做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体现人文精神;杜绝服务过程中的“生、冷、硬”;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反思服务和管理制度中的不足,改变工作作风,减少读者投诉;避免媒体上的负面曝光以及读者投诉可能引起的各种纠纷;通过图书馆主页的“读者留言”板块、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介,及时有效地同读者沟通;建立完善读者服务监督机制,及时受理、跟进、处理、反馈读者投诉,以提高读者满意度,维护图书馆的形象。

4.财政与信息资源危机

高职高专院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放比重较低,同时受书刊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图书馆的购书量逐年减少。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前提条件,是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主要物质基础。能够让读者更好地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图书馆无法在文献收集、加工、典藏、检索等领域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就会丧失对读者的吸引力,没有了读者图书馆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

针对财政和信息资源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有必要根据本馆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根据读者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通过招标进行信息资源采购工作,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针对因图书采购质量低下引发的危机,图书馆应加强采访人员培训,尽量避免突击采购,严格控制副本数量。要保证采访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使采购人员积累的经验发挥积极作用。电子资源采购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参加省市图工委组织的联合采购活动、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各类馆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建立有效可行的资源共享机制。

5.安全危机

图书馆是一个人员、书籍、设备设施密集的开放场所,它始终面临着天灾人祸、突发事件等各种风险,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馆舍、读者、文献信息资源和设备设施遭受重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安全危机。据统计,全球约20秒钟就有一次计算机病毒或黑客入侵事件发生,Internet上的网络防火墙约有1/4被突破,约70%以上的网络信息主管人员报告因机密信息泄露而受到了损失[3]。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最容易发生的安全危机主要是突发事件、灾害危机(水灾、火灾等)和网络信息安全危机。

针对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国家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制定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危机管理流程。针对灾害危机,最重要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注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舍的科学设计和建设。可以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2002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等文件做好图书馆的设计施工、馆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落实防火、防水、防盗等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危机,图书馆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保证核心服务器良好的运行环境,可在机房铺设防静电地板、使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配备大功率UPS系统等。第二,为保证核心服务器长时间稳定工作,可采用集群系统;硬盘使用冗余磁盘阵列,提高容错能力,增强稳定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三,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对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流数据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监视可疑连接和非法访问者。同时,要时刻注意对病毒的防范,使用防病毒软件频繁扫描和监测服务器,并启用报警功能;通过加设密码等措施,设立不同级别的访问和操作权限,增强系统操控性。第四,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各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以及经费情况,选择不同的备份方案,但必须保证核心数据安全,以便在危机发生后能及时恢复数据。

总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然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机管理这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这样才能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欧阳小媛,辛洪芹. 高职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类型刍议[J].职教论坛,2010(5):55-56.

[2]李淑静,李颖.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3):107-109.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97-01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文化阵地,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和分享知识的公共环境。防灾和保护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针对常见的几种灾害类型,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 图书馆常见的灾害类型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部门,对保护文化遗产、培养优秀人才,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树立高校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资金和管理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有一些灾害现象难以避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自然环境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地震、台风等灾害,人为力量难以避免,只能预防和控制。环境灾害主要由于霉菌、建筑材料或空气污染导致,不仅容易使图书资料老化、变质,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2)突发事故灾害。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火灾、偷盗、踩踏事故、电梯故障、疫情蔓延、斗殴绑架等,其中火灾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故灾害。大多数图书文献资料属于易燃物品,易出现因为管理不善、读者引发的火灾事故,使珍贵的图书资料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3)信息技术灾害。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在图书馆中投入了大量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设备,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风险,不时会出现黑客入侵、系统瘫痪以及信息被破坏等问题,造成文献资料的流失和泄露。

二 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灾害防范管理机制,是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学校要成立图书馆灾害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组建干部和骨干为主的灾害应急小组。当发生灾害时,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和相关良好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符合馆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制度不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指导性,逐步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制度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用电、防火、用水以及设备管理等日常安全工作,便于灾害发生时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依、有序行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结合工作业绩和表现进行奖惩评定。通过从源头上建立健全而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应对各种灾害威胁,确保图书馆安全。

2.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有从思想根源上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引发行动的维护和实施。(1)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起其他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发生灾害事故的频率相对较低,导致部分管理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对此要重点强化管理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管理人员了解图书馆安防注意事项,学会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扑救火灾、疏散逃生的方法。(2)要强化对广大读者的安全教育。高职院校中,学生是主要的读者群体,也是与图书馆密切互动的参与者。通过开设图书馆安全知识橱窗、编辑发放安全手册,组织安全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普及安全知识,加强读者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以及防范技能,使人人保安全的思想认识深入人心,爱护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设备设施。

3.加大科防投入

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由于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的漏洞和缺陷,以及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原因,导致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容易出现病毒、黑客入侵等情况。面对这一新情况,要及时加大对信息网络的科技防范投入。(1)要加大对图书馆软硬件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力度,迎合现实安全的需求,更新现有安全防范设备和措施,尤其在重点区域设置先进的监测仪器,采用现代化的警卫措施。(2)加强管理人员的网上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技能。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统一管理,规范读者使用和下载计算机软件和文件,严防计算机病毒和泄密等,避免图书馆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逐步建立技防、物防、人防一体的监控防范体系。

三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图书馆正常运转、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面对常见的图书馆灾害类型,要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常抓安全不松懈,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春梅.图书馆灾害类型及安全管理对策概述[J].黑龙江史志,2011(13):33~34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7

首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阅读平台,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需要了解的知识进行查阅,更好的享受到了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增强其存在的作用性。其次,数字图书馆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可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1 中职数字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数字图书馆起步较晚,对整个管理体系相对比较滞后,与一些高等院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如何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为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尚未解决的问题。

1.1 信息资源不够完善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从现有的中职数字图书馆来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为陈旧,所谓的一些文献资料“超级链接”能达到的网站也是寥寥无几,课内、课外的知识内容也是严重匮乏,信息较为孤立,没有成系统的分布,内容比较原始粗糙,缺少细致加工过程,很难体现出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价值,从而降低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化资源优势。

1.2 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在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中,图书馆的绝大多数数据信息都是以纸质形式保存,只要做好了防盗、防损、防毁的工作,这些数据信息也就安全了。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因为基于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网络,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轻则图书馆信息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数据丢失,重则整个图书馆陷入瘫痪境地,这将严重扰乱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影响图书馆的形象。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有二个。其一,人为因素。在大众心目中,图书馆无非是借书、还书,工作内容简单,对于工作人员能力要求低,图书馆成为安置临近退休人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这些人员往往专业技能不精,业务水平不高,面对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无从下手。其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全面,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技术,轻管理,导致信息安全事故发生频繁。

1.3 参考咨询服务不够彻底

目前,大多数数字图书馆都是采取传统网络咨询方式,如常见问题解答、电子邮件、论坛等栏目,使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在“常见问题解答(简称FAQ)”方面,随着咨询问题的增多,学生对问题的列表要花大量时间去搜索,而且FAQ的解答过为单一,对于一些多层系多样化的问题仍然无法做答;其次在电子邮件和论坛方面,需要长时间以后才能回复,更没有时效性。所以,实施在线咨询的方式,是目前数字图书馆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咨询方式。但由于人力、物力方面等因素,我国中职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只是仅仅依靠传统的网络咨询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实用性。

1.4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关键要素就是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当前,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技术、新手段在中职学校的数字图书馆中广泛使用,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了高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以及网络化、数字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不高,并且相关的上层管理领导其意识不高,因此,导致了图书馆的人才严重匮乏,管理人员业务学习相对较少,也很少有馆际交流学习,无法进行自身培训的提高。

2 中职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的管理策略

2.1 增加信息资源储备

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图书馆中所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中职数字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购买一些学术性、权威性较高的数据库。因中职学生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切勿盲目追赶潮流,社会上流行什么就选购什么,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次,由于互联网内容包罗万象,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所以也形成了信息的无序、杂乱、分散等状况,难以适合中职学生的需求。因此,中职数字图书馆需对整体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组建学术性高、有馆藏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形成属于自己的学术资源,从而使数字图书馆实现最大化效益。

2.2 加强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

对数字图书馆进行严格把控信息安全,首先要从对人员的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监督,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维护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避免使其有侥幸心理,认真做好安全工作。其次,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操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工作人员从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出发,做好信息安全的防范工作。最后,将图书馆的信息做一备份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数据较多,属于图书馆最为核心的重要资源,如若丢失其造成的损失的非常大的,因此必须要保证图书馆中的数据安全。

2.3 加强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

合作虚拟咨询服务为目前大多数字图书馆所倾向的咨询模式。合作虚拟咨询服务是由多个图书情报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的虚拟在线咨询服务网络,从而可对大范围的网络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经多项研究表明,这种咨询服务在服务效率上的得到了很大的认可。而我国,众多数字图书馆利用率过低,多方原因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咨询平台,只是通过简单的搜索模式对所需知识内容进行查找,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站的服务功能,形成“访问多次都无法查找所需要的内容后便无心再访问”的状况,影响了网站的访问量及实用性。

2.4 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

针对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所需的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同,将不同类型的人才放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光和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扬其长避其短,有效地提高人才的利用率。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8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9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发情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发情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10

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我馆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公正评议促进有效整改为手段,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预防和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基层图书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以及流动图书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从而确保我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使全馆干部职工受到了一次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了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使全馆干部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服务方针、服务承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增强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了服务方向,端正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这次政风行风评议服务对象问卷调查中,服务对象的综合满意度达95%。

3、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了监督管理。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党纪、政纪、法纪观念和廉洁从政、优质服务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意识,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和服务方针、承诺,馆务公开得到进一步落实。

4、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图书馆业务建设得到创新发展。今年1至9月,图书馆共接待读者近30万人次,开办借书证2500多个。开办图书馆假期兴趣班、辅导班近20个班次约20xx人次接受教育。在农村新建连州大户村、船步红马村、太平丽塘和古龙等**图书馆流动图书室6个,建设素龙埇表、罗镜镇中心等共享工程信息服务点6个,帮扶农家书屋5家。

5、认真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开展行评活动,增强了全馆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意识,能主动深入室组、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提供图书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近,还推出了外来工免费公共文化服务,爱到了广大外来工的赞扬。

6、认真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一是美化馆容馆貎。今年1月和9月,我馆组织力量,对图书馆进行一次全面的排险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墙体裂缝、天花脱落、渗漏等现象逐一记录,并请市规划设计院的同志认证鉴定,出安全检查报告。同时,对馆的花卉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和剪裁,使馆门前的花圃、馆内盆景得到一次全面的修剪,绿化美化后图书馆焕然一新,环境顿感舒适。二是切实加强图书馆大楼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整治图书馆一楼大厅读者摩托车和单车入手,除了在显著位置张贴警示牌,让读者切记锁好自己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外,今年还抽出2名专职、1名兼职治安人员24小时巡查图书馆。通过这些措施,防治并重地减少了失窃情况,成效显著,群众也感觉称心和满意。三是加快图书馆流动图书室和共享工程信息服务点的建设,积极拓宽渠道,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人群,尽快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今年以来,先后组建镇、村流动服务点12个,服务人群近5万人。

8、争当排头兵取得新荣誉。今年以来,我馆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其中,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再次被评为“广东流动图书馆先进集体”、妇女文明岗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挂牌成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二、行风评议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为建设文化大市、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 设,在省、市图书馆工作中赢得了多项荣誉。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水平还有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次在图书馆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关心。为此,我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行风评议工作认真抓实抓好。

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才能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我馆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能否促进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我馆高度重视,把行风评议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责任,保证行风评议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具体要做到三个“落到实处”:领导主抓落到实处。馆领导班子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始终做到把加强领导贯穿于行风评议活动全过程,确保抓出成效;人员到位要落到实处。成立了领导机构,由馆长任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领导成员任副组长,下设了办公室,日常工作有专人抓,全馆人员积极参与,评出好作风,评出工作的好成效。二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人员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做到行风评议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三是制订我馆《20xx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把政风行风工作与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馆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构建健康蓬勃向上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氛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更好地坚持正确的导向、更好地推动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更好地推进勤政廉政建设。

(二)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认识,才能使行风评议工作人人自觉参与。

自4月下旬开始,我馆按照市纠风领导小组和市文广新局的部署,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动员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政风行风评议的目的、意义和政风行风评议与加强作风建设的关系,政风行风评议与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关系,引导大家提高对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了解行评、人人参与行评的氛围。同时,全馆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责任感投身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三)抓好自查自评工作才能找准存在问题促整改。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专用意见箱和电子邮箱(e-mail:ldlib@xxx.com)、评议电话0866-3823469 以及在图书馆网站开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专栏等,广泛收集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社会各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意见归纳整理,找准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政风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自查自评自纠,按“边查边评边改”的原则,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围绕本单位、本岗位和个人存在问题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认真抓好自查自评阶段工作的开展。一抓好科室和干部职工的自查自评工作。自转段动员大会以来,各科室和全馆干部职工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摆正思想,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自查自评工作,各科室和全馆干部职工都结合本科室、本岗位实际,进行认真的自查自评,写好科室和个人自评总结,共收到自评总结22份。在此基础上,我馆组织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共6人,对各科室进行了严格的评议,通过听科室汇报,查看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并对照评议内容综合评议打分,我馆流动分馆等5个科室,均被评为满意。二抓本单位的自查自评工作。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群众对我馆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照行评的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打分。自开展自查自评以来,我馆先后召开了干部职工、读者座谈会各1次,走访服务对象35人次,发放《政风行风评议问卷调查表》近200份,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10条,经综合,社会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我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自评分96分。

(四)认真抓好整改,才能确保行风评议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是整个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针对行风评议活动中评出的存在问题,如图书馆大楼亮化不足,墙体出现部分脱落、开裂等现象,使群众读书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书管理人员服务读者观念还比较淡薄、服务意识有时还不够强;服务态度有时还比较冷硬;治安保卫工作仍需加强,读者失窃单车摩托车现象仍常有发生;个别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读者反映图书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阅读要求等等,经过核实有条件整改的,能迅速改坚决改;对整改条件不成熟的,要研究解决办法,拟定整改方案,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

——针对图书馆大楼亮化不足,墙体出现部分脱落、开裂等现象,使群众读书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问题,我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抓好馆容馆貌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优美、舒适的读书环境。积极做好各阅览室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图书管理人员服务读者观念还比较淡薄、服务意识有时还不够强,服务态度有时还比较冷硬”的问题,我馆以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服务建设,一方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培训,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治安保卫工作仍需加强,读者失窃单车摩托车现象仍常有发生的问题,我们以构建安全、稳定、放心阅读的图书馆为中心,加大巡查力度,抽出2名专职、1名兼职治安人员24小时巡查图书馆,大力加强图书馆的治安保卫工作。通过这些措施,防治并重地减少了失窃情况,成效显著,群众也感觉称心和满意。经咨询有关防盗报警专业公司意见、提交计划书,现已向市政府和财政申请拨款,尽快安装防盗监控系统,实现图书馆大楼的治安工作防治并联。

——针对“个别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专科业务建设,强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读者的水平,积极实施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努力构造全民共同学习型的公共图书馆。每年定期选派1——2名图书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图书馆的进修学习,同时,多邀请馆同行来交流学习指导。每年定期开办兴趣班、辅导班,让青少年在图书馆都能得到再学习、再教育、再进步。

——针对“图书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阅读要求”的问题,我们努力争取省、市地方财政的支持,确保定期定时划拨购书经费,购买新书、更新馆藏。今年初,又争取到省图书馆赠送的八千多册图书,已用于丰富馆藏和组建村级流动图书室。

(五)建立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巩固和发展行风评议的成果。

在开展行风评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寓评于建,纠建并举的理念,不断巩固和发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成果。能针对这次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完善管理规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政风行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行风建设的努力方向

在市府纠风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达到了上级的总体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图书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抓住存在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深刻剖析,强化宗旨教育,加强馆务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确保服务成效。

进一步抓好整改。我们要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勤奋工作,把政风行风建设引向深入,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图书馆职工安全例11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44-04

归属感是一个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在统一价值论中,指的是当个人的价值关系依附于或隶属于他人或社会的价值关系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归于或属于某一群落、组织、地域或者氛围、时空等等时,他自然就会有一种安顿感或安全感,这便可视为“归属”,而对于这种感觉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臆想则为归属意识。人类的归属感、归属意识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比如家庭、工作单位等等,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消除或减少孤独寂寞,获得心灵的安顿。现代社会的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特定的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精神,并反映出该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即图书馆人对自己职业的态度和信念,并在其职业生活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且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知、职业信誉等。对这一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义务的理性总结及概括性认识,便形成承担这一职业的文化自觉,进而积淀升华为图书馆职业精神。

1 归属感与图书馆职业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现代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为世界公认的“人生需求五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且需依次满足的需求:一是生理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衣、食、住、行、性,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二是安全需求,其主要内容为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用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三是归属需求,其主要内容为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为特定社会群体所接纳,用以情有所寄,心有所归;四是尊重需求,也叫尊严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讲求自我尊严,追求他人尊重,用以体现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五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体现的是个人为社会所提供的创造与贡献,以及个人的人生价值及意义。在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中,马斯洛认为前三个需求,属于人生的低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或者说是生命需求。而后两个需求,属于人生的高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价值需求和理想需求。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属意识,都渴望获得归属感。图书馆人更不例外,因为身处“精神食粮之所在”其心理或许更为敏感,更为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对事业的归属意识更为强烈。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能被别人或被社会认可与接纳时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安顿感,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其一,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事业的灵魂和原动力,是没有外力约束和干扰的人心灵世界的信念归属。从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社会的一种“奢侈品”,是提供精神食粮之所在。图书馆职业也是一个“点亮他人”、给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职业。现代图书馆更是一种民主制度的高尚理想的产物,是民主社会的一种高层次的大众福利。与其他职业相比,职业精神在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更加核心、更加重要。因为一旦选择了图书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贫,甘受寂寞,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此,周庆山先生在《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一文中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从认识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诠释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本质。他明确指出:“我们不必急于建立一门图书馆哲学,并提出它的研究对象、性质、范围、内容等形而上的归纳和推导。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和学术境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1]由此可见,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从业者基于图书馆职业使命的要求,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图书馆这个职业所秉承的价值观;是一种对职业的信念和追求。

其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社会认可度的基本标准,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归属。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得益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图书馆共有的行为准则和信仰标准,比如开放、平等和友善、知识处理、永久保存文化、致力国民教育、标志文化水平等等形成了图书馆的时代风尚,蕴涵在图书馆职业精神当中。职业精神成为社会对图书馆事业认可度的最基本的标准。叶继元先生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人的考察,把图书馆职业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等几个方面。[2]事实上,这种精神体现在近百年图书馆精英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不懈历程当中,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把图书馆职业当作神圣的事业。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平淡工作中,通过搜集、处理、存贮、传递信息满足了社会的知识信息需求。他们的工作成果凝聚在读者有形的研究成果之中。何以如此?职业精神的高下,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现代图书馆更加体现出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性质。从业者只有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图书馆职业精神,才能使图书馆事业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当不确定的知识与不确定的读者之间建立起确定关系时,图书馆人才会赢得读者和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职业的价值。

其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种弘阔而广博的人文归属。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人文职业,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有了人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才有了图书馆这一职业存在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特质,也是现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与图书馆人文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其职业价值观也是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和公共的开放精神成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体现。肖希明先生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当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他说:“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观、价值观。”[3]可以这样理解,图书馆职业精神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充满着人文精神。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运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开放形象等理论和实践成果都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光辉。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

2 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归属感的缺失

人所共知,职业精神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但是,社会的转型给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主观与客观等方面原因造成其职业精神出现了衰落的态势。近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曾尖锐地指出:“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4]程先生一语中的。职业精神的确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缺乏职业精神无法提高服务质量。然而确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模糊,少有奉献精神,缺乏创新意识,职业精神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图书馆职业道德执行机制上强制性法律规定不足,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基本原因。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事业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图书馆从业者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呈现弱化趋势。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价值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只是停留在倡导层面。西方图书馆则不同,它有较完善的立法,尤其是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规定全面细致,其中有许多是强制性的。这就在法律或法规层面上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服务规范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保障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赢得读者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近几年,我国也出台了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规定,但由于缺乏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法律规定,没有制约性较强的图书馆法和读者服务的强制性规范,只是一种在道德意义上的倡导,就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强制性的法律或法规层面上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定严格的尺度标准,制定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执行力度,再倡导职业伦理和行为操守,坚持制度约束和精神自律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正得到落实。

其二,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在教育上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价值观的培养,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源头上的原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教育者真诚的付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及图书馆员的后续培训中必须注入并强化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容,而我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英国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图书馆事业,经费短缺,图书馆员收入较低。然而,职业精神保证了其一如既往地提供着最优秀的服务,图书馆也因此成为英国社会中最受爱戴的文化机构,图书馆职业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受尊重的职业。这非常值得我国图书馆教育认真学习与借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被动应付,缺乏激情,那么,工作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就很难真正体现出来。我们的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员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于这个职业的浓厚兴趣,积极调动他们作为“现代图书馆人”的个性价值和个性潜能,使他们形成坚实的职业精神。也就是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调整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矫正不安情绪以及某些行为上的偏差,不要因为物质待遇的差距就产生心理失落,也不要由于功利意识而导致浮躁风气蔓延。

其三,图书馆从业者自身归属感的缺失,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深层的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精神具有深层次的复杂性,需要从哲学层面上探究。笔者认为,归属意识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归属需求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上比宗教还要强烈的一种需求,因为在这个层次上,人可以获得心理方面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即归属感。由于人类普遍具有伦理性道德要求,就必然会产生对于社会归属的需求。这种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把自我植入与他人、社会的协调性关系之中,从而找到作为自我生存的社会性安全保障和价值观的社会性支撑的内在自觉理念。人类普遍具有进取性取向的道德需要,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自我存在的独立性及意义等自我价值意识。一个人有了归属感,他的心灵才能够得以安顿,所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归属意识,都有强烈的归属追求。现实生活中人为了自己的尊严,总是希望选择令人景仰的职业和生活,总是希望求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一种普遍而强烈的归属意识,也是人的一种精神内聚力。否则,人若缺失了归属感,他的内心是非常惶恐的,会有一种类似于无家可归者被抛弃或被遗弃的感觉。正如前文所述,图书馆人更为敏感,更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更渴望获得归属感。然而,当今时代,由于社会转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自然,图书馆职业精神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表现出一些不良的精神状态:功利意识膨胀,浮躁风气蔓延;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等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的灵魂遭到污染,形象错位,放弃了应有的职业价值观,甚至对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价值也产生疑问,导致图书馆自身价值和重要性得不到社会公众的完全认同。当然,职业精神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图书馆职业当中,就整个社会而言已经显得日益突出和尖锐,推及而论,比如主体失落,信仰缺失,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等。所有这些,从深层次探究,与归属感缺失、归属意识淡漠有关。

3 归属感与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

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曾提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图书馆新五定律”:(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5]这体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价值,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提供了某种导向。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十分重视对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在2005年《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3期)就提出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专题研讨,此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讨论一直未曾中断。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延展了图书馆学科理论的思路,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领域,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客观而言,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意识使图书馆职业精神发生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内涵,这必然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更大意义和价值。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科学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够保障信息公平,维护知识自由,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同时更能够积极彰显并有效实现图书馆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出台,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又融入了西方图书馆精神的精髓,是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的里程碑。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又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院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免,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我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和经验表明,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不能脱离工作实践。因此,在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走制度约束精神自律相结合的路子,追求自我完善,把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化为每一个图书馆从业者的内心需求。这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实施并完成任务这一项工程,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其一,努力提高图书馆人的整体素质,并从体制上激活其竞争能力。21世纪,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世界已快速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尤其是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生长点,知识的传输、创新、应用已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疾病的防治,这一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利用。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机遇,拓展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汇萃之地,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从业者的仪表、风度、言行、气质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外在形象与学识、专业能力一样,都是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好的从业者,也一定是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一个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他既是具有熟练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专才,又是具有广博知识、懂得现代新技术的通才;他既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又具有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诸多挑战且与其他行业公平竞争的能力。

其二,努力提倡和鼓励图书馆从业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图书馆职业精神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图书馆职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以人为本职业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因而,人文主义的思维范式在重建图书馆职业精神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从业者个人职业定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目标、原则和价值取向;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不为名利所惑,践行“敬业、奉献、尽责”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实现自已的职业价值。于良芝博士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哲学要讨论的就是图书馆职业的根本问题,她认为,图书馆哲学对职业根本问题的回答不是基于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而是基于一般哲学提供的世界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体现着一般哲学思想在图书馆职业的应用[6]。图书馆职业从根本上说是以满足人的知识信息需求为使命的职业,“人”是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众多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进行过不懈的探索,认为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

其三,努力维护图书馆人的价值观、职业权利与职业尊严,使图书馆从业者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真获得一种归属感。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要有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图书馆要求每个从业者能够以高尚的职业精神来看待他所从事的职业,从而实现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期望有所回报,而获得人生满足感和事业的归属感。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信仰、尊重、致力于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精神,未来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将得到提高,图书馆人的社会角色也将朝着新型知识工作者方向发展。美国一位图情教授每学期都要做一个调查,让学生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他们心中图书管理员,结果排在前面的总是这样几个词:有知识的(Knowledgeable),乐于助人的(Helpful),友好的(friendly),专业的(Professional )。可见,就图书馆从业者个体而言,既有对社会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又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完善。古今中外许多图书馆界先贤把图书馆事业看作一种崇高的事业,从国外的爱德华兹、杜威、鲁巴金,到中国的沈祖荣、刘国钧、杜定友,无不对现代图书馆职业充满了热忱和自信,他们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追求真善美,实现其心灵、人文、事业的归属,实现人生价值。

4 结语

归属意识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其来自于人类面对生存而产生的危机感、忧患意识以及对于安顿的追求。归属问题,也应该是每一个文化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遇到和正视的问题。在人类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归属意识逐渐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一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归属意识,并相应产生不同的生命结局。作为人,我们不能回避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的问题。生命价值,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化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及实践图书馆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依然十分重要。客观而言,我国图书馆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尚未得到很好的展现,可以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职业精神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可以不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有钱,但我们必须要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诚实付出,让少者有一个远大前程,让老者有一个充实晚年,这便是图书馆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庆山.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1997,(11):7-9,64.

[2]叶继元.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J].图书情报知识,2004,(5):22-26.

[3]肖希明.论图书馆职业精神[J].图书馆论坛,2004,(6):61-63,76.

[4]程焕文.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1-4,12.

[5](美)米切尔·戈曼.刘嘉,等译.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