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0 09:22:17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1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2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及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构建效果。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独立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进一步突破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强化实践教学特殊性,以毕业生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注意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复与遗漏,使其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二)实践应用性原则

高职专业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强调学生的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应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合理设计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市场适应性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密切关注社会经济与园林行业发展动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对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要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持其对于市场需求的灵活适应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中小型园林绿地、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人员、工程设计人员。(2)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3)苗圃及花木公司的生产、管理及营销人员。(4)其它相关岗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1)职业技术能力:中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能力;工程设计及工程预算能力;现场施工及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及养护管理能力;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能力。(2)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

1.高职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成分:课程实验与综合实训。

课程实验是依据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以理论教学为先导,以课堂实验为中心,系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1]形式为课间实验与课程实习。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植物认知、苗圃与林木养护、花卉生产、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计算机应用、测量学、绿地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综合实训是在相关课程理论、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诸多单项技能进行综合、系统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作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以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参观、生产实习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园林绿地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

2.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将有关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关键能力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课程实验及综合实训环节中。课程实验部分以测量学为例,根据其在后续课程学习及专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将实验教学内容确定为: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水平角观测、直线丈量与直线定向、地形图测绘、地形图阅读与应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位置测设等内容。综合实训则要彻底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教学内容。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为例,可选择本地常见的一种或几种园林植物,根据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安排采种、翻地、播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相关教学内容。

(三)实践教学方法

1.模块教学法。

实践教学活动接受三级模块课程要求。具体而言,一级能力模块与二级能力模块如图所示。一级能力模块决定发展方向,二级能力模块与职业岗位群相对应。三级能力模块课程下属于二级能力模块,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核大纲制定相应模块内容。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几个三级能力模块课程:分项工程做法,解读设计、概预算等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基本方法,常用园林机具的使用、保养及故障排除。三级能力模块显示具体的单项技能,落实到相应的课程实验实习中。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自身的能力、兴趣选学一个一级能力模块中的所有课程,再选学其它一级能力课程模块中的部分二、三级模块课程,并积极完成各门课程要求的实践教学任务。

2.现场教学法。

在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公园绿地实地调查与测量,结合具体的设计景点,讲解有关设计理论、技巧与手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思考、体会;在有关施工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亲临施工现场,以丰富学生对园林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现场调度、测量放线、管线布置等的直观认识;在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温室大棚、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实物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被安排到园林绿地、施工现场及温室大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能有效丰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以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在高职园林专业很多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比如:测量学中高程测量工作方法、水平角观测工作方法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视频资料,通过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有关测量工作的具体、规范、完整的工作方法、工作过程及应用环境;又如,在方案设计的草图阶段,配合幻灯片、投影等,由学生本人介绍设计理念、方案构思,展开讨论、评价草图,[2]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设计能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协调能力水平。

4.项目教学法。

实践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工作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实验项目,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3]比如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参加修改过的实际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任务通常要求学生完成现场勘察、基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案设计、文本制作等整个工作过程,解决工程实践中常遇到的典型问题。

(四)实践教学的考评

1.课程实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撰写实验报告能力及工作表现等几个方面。教师根据各项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理论、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能力、撰写实验报告能力的评价方式是实验报告、笔试或面试;操作能力的评价方式是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工作表现的评价方式是过程考核,包括实的过程评价与教师的过程评价。

2.综合实训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搜集资料、开阔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进行独立思考,应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开发创新能力。比如在植物栽培养护类实训评价中,学生接受笔试、口试或实际操作等形式的相应知识点掌握结果的评价,同时接受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个性品质发展的过程评价。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效果

(一)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3个一级能力模块、12个二级能力模块,并以国家或地方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岗位技能考核大纲及相应的岗位工作需求设立了三级能力模块及相应的单项技能,使高职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加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与要求。

(二)改善了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通过教学改革与研讨,学院领导及教师对实践教学在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并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借助校园绿化的契机,与学院科研项目相结合,引进适合在唐山、秦皇岛地区种植的彩色树种,丰富校园内园林植物的种类;对校园内各类植物全部制作了标牌,明示其名称、产地及生态习性等相关信息;成立了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面向社会承揽园林规划设计项目;密切与秦皇岛郑和恒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廊坊市中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园林企业的联系,广泛了解就业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建立健全的校内园林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为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提升了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提高。河北科技师院2008届园林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且在本地某些知名园林企业诸如秦皇岛郑和恒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廊坊市中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唐山宏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争取到实习、就业的机会,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振湘,李友华.农业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0):39-42.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3

G712;TU986-4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对感知印象获取,进而使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加深,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达到。

一、园林工程特点

在园林专业中,园林工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主要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园林工程有关理论知识,具备基本施工技能,这样才能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充分运用工程技术与园林艺术,发挥园林工程构筑物自身功能,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学生注重设计,忽略施工。事实上,设计只有以工程施工为依据才能实现设计的可操作性。最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兴建大量公园、广场等园林工程,且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设计精美,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包含雨季难以排除地面积水、经常维修路面等。

二、园林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概述

1.理论教学问题

教师在园林工程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照本宣科,关于施工图设计、实例教学内容少,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限制学习视野。教学对象为学生,但学生无学习积极性,敷衍了事,也不参与实践活动,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2.实践教学问题

园林工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少,无任何教学改革,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此外,学校缺乏实践场地、实验室设施,影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由于社会实践少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机会。实践教学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未有效结合,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

3.课程安排问题

多数高校园林工程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少,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包含施工项目组织、照明工程、供电工程、山石景观工程、水景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园林场地工程等。

三、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专题讲座

园林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专家参访,提出改进学校设施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可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其采取全面分析,重点剖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a充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详细讲解叠水、铺装与驳岸等施工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能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

3.趣味教学法

园林工程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增强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开展比赛以及相关活动,打破常规教学格局,例如开展施工图设计比赛,展出作品,并进行评选,给予优秀学生相应奖励。

四、园林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向:施工方向、施工图设计方向,按照学生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对于施工方向学生需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使其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向学生,是学校培养的重点,需掌握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需对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有详细了解。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工程施工有着明显差异,为确保园林功能设计图符合实际,学生需重点学习水景设计、排水设计、道路设计、苗木种植以及铺装设计等内容,严格把握整体设计。

1.施工图设计实践教学,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少施工图设计实践锻炼,教师对于学生设计指导较少。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在假定综合场地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详细讲解学生设计图,指出设计图的不足,使其掌握施工图绘制步骤、内容以及相应规范。教师在针对学生施工设计图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后,学生反复修改设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能力。

2.在对编排案例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对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加以注意,心理学上认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牢固有关逻辑联系的知识。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一定要一环扣一环,从而使其相互构成密切联系,使知识结构体系不但要有重点突出,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前后倒置的情况避免,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

3.对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进行展示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又会被很多的因素所制约,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在引入课堂之后就可对案例进行展示,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对案例讨论分析,进一步将相关园林工程原理归纳出,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使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所达到。

4.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让学生通过师生的互动,对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所了解,这个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使教学目的紧要环节实现。

5.开放性是案例教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从而对最佳的结论概括归纳出。因此教师的调控能力一定要强,从而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枝节部分的干扰排除,从而对案例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进行把握。充分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被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及施工技法的掌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论

通过总结园林工程课程特点,从而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使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缩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4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和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我国高职院校正是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发展要求为行业企业培养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园林工程》就是为园林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园林景观现场施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业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置。

一、加大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总学时为120,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为60学时,占总学时的50%,主要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有:园林景观施工场地的改造(带学生在施工现场参观为主); 园林景墙和花坛的建造(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园林假山建造(在校园小范围模拟用塑石方式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喷泉建造(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为主);园路的修建(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园林场地水电施工(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为主);栽植园林植物(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栽植和市区施工现场参观相结合);集中实训一周,让学生以校园局部地形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训练等内容。根据实践性教学内容合理灵活的调整教学学时,可把实践性教学学时提高到总学时的60%-70%,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强化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校企结合模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现场施工场景

通过对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部分毕业生调查,发现学生刚到园林企业时,在园林工程现场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施工项目不能相互有效的衔接,施工工艺流程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在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后,才改变这种混乱的施工局面。其原因是学生与园林行业企业的施工现场接触不多,真实体验太少。因此在《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设置上加强了与黔东南州园林企业的合作,把实践课带到园林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现场施工场景,同时聘请园林企业的专家来校授课,给学生讲解园林工程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关知识。这种校企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让学生尽快熟悉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让《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更符合园林企业的需求,更能让学生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目前园林企业对毕业生的表现满意。

三、提高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往往与理论考核合并在一起以试卷形式进行,在试卷中所占比重也不大,不超过40%的分值。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也存在上述问题,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园林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在园林企业施工管理岗位就业后就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把《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单独列出,作为对学生的一项独立考核指标,使其占该课程考核比重的50%以上,这能促进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把《园林工程》课程的考核由单独的期末考场里做试卷的模式,转变为与现场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让学生进行实操大比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与部级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结合,为参赛做准备

部级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2017年的全国园林景观设计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就把园林工程施工列入竞赛项目的一项内容,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现场施工能力。每年贵州省也进行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竞赛,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做选拔。在这些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中都把园林工程的施工加入竞赛内容,使其更能考核竞赛选手的综合能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积极参与省级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努力向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冲刺,曾三次获得贵州省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在2016年冲入全国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名单,为了更好的与全国以及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相结合,在《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与技能竞赛内容相融通,相适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的为参加省级和部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做准备。

五、结束语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一把标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根准绳。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现场施工和管理的把控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今后在园林企业施工岗位塑造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奠定基础,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要能满足园林企业对施工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伴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的园林景观环境也为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才能为园林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园林景观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97-02

1 引言

园林测量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地形图测绘、阅读、使用及施工测设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随着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能否学好相关课程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在当今科技进步的时代,园林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而教学时数反而被压缩,产生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按传统的做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达不到实用的教学效果。因此应结合测量的发展形势与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园林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2 园林测量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2.1 根据发展形势安排教学内容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与测绘科技相互交叉、渗透,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遥感、电子通讯技术在测量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测绘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以“3S”技术为集成的现代科学技术把测绘科学推向了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现代化和数字化,充分展示了测绘学科及其理论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加强,园林建设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园林测量课程教学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电子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内容,原有的钢尺量距、光学经纬仪测角等内容可以作适当删减。我国测绘事业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不断出现,使得可供应用的地形图、测绘资料的范围和层次愈加广泛。作为非测量专业的园林测量课程,可适当在掌握测绘地形图的内容基础上,增加识图、用图和放线的内容。

2.2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园林专业与建筑、道路、桥梁等行业相比,其安全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当代生态园林,强调植物造景,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而在园林测量中的测角、测距、测高差的精度要求较低,可适当精简误差理论的讲解。中国园林追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在中国园林中的地物和地貌大多是不规则的,要把这些数量众多且不规则的园林要素较快地测设到地面上去。因此学生除了掌握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之外,必须学会测设方格网的方法。

3 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3.1 现场教学法

适合现场教学的内容,均应实行现场教学。例如如何选点、怎样操作使用仪器,以往讲解仪器的构造和使用,都在教室里边讲边示范。经过改革把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和使用等放到实习现场,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针对学生操作不规范和存在的问题,再讲解、演示。由于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感,从而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3.2 比较教学法

在实训过程中,有些内容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利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可以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降低学习难度。因为比较,使测量成果之间有了校核的依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经纬仪的使用,内容较为繁琐,所涉及的仪器部件较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其与水准仪的安置、整平与瞄准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部分内容加以比较、分析异同点,在掌握水准仪知识的基础上再比较进一步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

3.3 系统教学法

以往园林测量重在讲测量的原理、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及如何使用测量仪器测距离、测角度、测高差。现在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把测图、用图、放线联系起来,按此先后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测量的原理和测量仪器来完成这个内容,从而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具有应用园林测量知识和技能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改革

园林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园林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测量基本技能的必要手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与提高学生的业务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1 结合具体测量仪器安排课程实训

根据各章节课后的课堂实训,以仪器使用及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为中心安排组织实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基本测量知识与能力。如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结合水准路线测量与成果校核、经纬仪的构造与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普通视距测量、全站仪的构造与使用、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等内容。在操作中,每个测量小组由4~6人组成,在校园实训基地内选取一块用地,在规定的时间和精度要求下,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已掌握的水准仪的构造完成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和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4.2 结合教材整体内容安排综合实训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地形图测绘,以丰富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知识解决园林工程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安排实训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导线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碎步测量、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如果条件具备,可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逐步取代经纬仪图板测绘地形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完成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改变以前只重视仪器操作和测距、测角、测高差而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综合实训内容如下,在校区内选取一块地物、地貌丰富的测区,各个测绘小组的多次实训都在这个测区内完成,每次实训前后联系,共同完成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且每个小组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都一样。相比过去的实训方法,其优点也较为明显。有利于教师现场指导及各组测量成果的相互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有利于各组开展测绘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学生系统掌握测图、用图、放样的全过程。整个综合实训的内容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教师的指导很关键。教师应把学生在外业和内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及时解决。

5 结语

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至关重要。而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尤其是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南针。随着我国测绘事业及园林行业地不断发展,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赵会芝,刘伟洋.园林专业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2):191~193.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6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04-04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即以专业课程的形式陆续出现在近代高校中[1]。目前,全国已有220多个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本科专业,每年招收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学生超过50 000人,显示着中国风景园林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1]。风景园林的目标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2],因此培养该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为人类和其他栖息者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应用生态平衡的方法保证已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等。当前形势下,探索改革中国现行园林教育体制,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科发展需要已刻不容缓,许多学者从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构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改革探索[3-6]。

华南农业大学(下简称“华农”)自1985年起开设园林本科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大学,经过30年的努力,学校园林专业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是体现园林自然性、生命性、地方性最重要的要素之一[7],植物类课程也因此成为园林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及时了解他们对于专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通过对华农在读和毕业的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植物类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的态度和看法;尝试结合园林植物的教学特点及园林专业的教学成功经验,对植物类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同时为今后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使该类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贴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园林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1.1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针对华农园林专业在校及毕业的学生2类不同群体,分别设计关于植物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课程安排”“教学成果”5个方面共20条选择题作为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男生171份,女生238份),其中在校生224份(四年级63份,三年级90份,二年级71份,一年级80份),毕业学生105份(分别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类工作60.2%、管理类工作12.5%、施工类工作10.2%、预算与招投标工作17.1%)。

1.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在目前的《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学》《园林植物概论》5门植物类核心课程中,毕业学生赞成应为核心课程的分别占84%、77%、48%、42%和18%;其中作为双语课的《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低,对学生来说可能学习难度较大,实用性不足。另一方面,有高达63%的学生赞成将《植物造景》设置为核心课程,显示其对综合应用植物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较大。大四和大三学生分别有40%、48%满意目前植物类课程的上课顺序。大四到大二的学生中,只有17%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无重复或不知道,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个别植物类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同时,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有25.4%、21.1%、38.0%认为《园林植物概论》与《植物学》组合是最为突出的“课程内容明显重复”,其次是《园林植物概论》与《园林树木学》组合,分别占19.0%、21.1%和15.5%。

在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契合度方面,显示除大四学生有34%外,大三、大二学生中仅有16%和14%认为相契合,契合度偏低。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各年级学生在入学初对专业的定位、开学前对课程内容的猜想以及生活中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不同而造成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期望不符并不能说明课程本身存在问题,但会使其学习热情下降,厌倦、不满甚至排斥课程,滋生敷衍练习、逃课等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

在大四、大三学生中,分别仅有10%、7%没有逃过植物类课程,而有46%、64%逃过1-3次课。在逃课次数最多的课程统计中,《园林植物概论》所占比例最大,大四、大三和大二学生分别为30%、21%和32%;其次是《植物学》,依次为24%、20%和17%。大二和大三学年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短期实践的黄金时期,因此持“有其他事情要办”为由而逃课的学生比例近半,分别为48%和50%。特别是大三的同学,此时没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也没有毕业班的就业压力,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的欲望、精力和机会去参与课外实践,获取他们认为的课外知识和经验。同时,对校园生活的了解和熟悉也使大三学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专业教育的敬畏,例如,大二学生有23%“觉得那堂课内容不学也行”、10%认为“内容太无聊不想听”,而大三学生在这两点理由上分别是19%和22%,大二学生在决定是否去上课时还会多考虑判断学习内容,但大三学生逃课更多是出于对课程本身的倦怠。

1.3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植物类课程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从问卷看,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仅有11%~16%认为各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合适;高达37%的大二学生认为《园林植物概论》的比例不合适;21%的大四学生和28%的大三同学认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比例不合适。这可能是因为这两门课所教授的知识远离学生日常接触面,除了实习课外,学生无法在生活中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看的实物。

问卷结果显示从大四到大三每个年级都有超过80%的同学认为要增大实践教学。对于如何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方面,大四到大二的同学中有49%~56%赞成在理论教学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28%~40%认为要减少理论教学学时,这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有反向变化的趋势,即理论重要性降低,实践重要性提升。实践及实习的上课环境相对轻松,在实物面前更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比理论课更受学生欢迎。然而,实践教学的实施受到植物生长季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校外,提升学习效果。

毕业学生分别有45%和56%认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应根据“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和“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教学实践把植物生长时序与季节考虑在内,可充分把握植物这种活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既可在理论教学之前提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生动形象的初步印象,更容易地理解理论课中的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再次实践的检验,让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合在实践当中。有学生在问卷中提出植物类课程的实践课多集中在期末,使实践课也成为填鸭式教育的问题值得思考。实践环节这样设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高强度的实践学习,学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分散实习是否效果更好?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尝试。

1.4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

植物类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课程考核基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的形式,考核方式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问卷结果显示,45%的毕业学生认为课程考核应着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其次才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贯通”。然而,在校学生中仅有19%的同学认为课程总评成绩可以真实反映学习情况,59%的同学觉得总评成绩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但能接受。对于不能真实反映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所占比例太重”,从大四到大二分别占47.6%、61.1%和57.7%。在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设置上,大三和大二学生中分别有29%、23%和27%、21%认为存在“客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于细小”和“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过泛,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四年级到二年级分别有87%、83%和73%的同学认为可以将植物类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但有局限;仅3%、0%和3%认为能得心应手地应用。有些知识无处应用、有些知识不知在哪应用、有些知识不知何时要用、有些知识不知竟然能用、有些知识要用时才发现没学到等都可能是造成局限性的原因。其本质是不知这些在植物类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该如何与设计联系。

68%的毕业学生认为“对于新招的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园林应届毕业生,能应付工作所需,但有局限”。“有局限”主要因“对植物生态习性不熟悉”和“对植物人文内涵缺乏了解”等,表明了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扎实的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植物更深层的了解和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2植物类课程整合与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2.1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的思考

教学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指向性的作用。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要处理好植物类课程与设计类、工程类课程的关系,自然观、生命观的培养熏陶应落实在园林专业整个教育、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7]。在进行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时,不宜仅侧重在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应该继续保持我校在园林植物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强植物类课程的改革,加强学生在园林中应用植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社会上形成竞争优势。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环境等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点,客观上就要求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应该与这种动态变化相结合。因此,植物类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承接、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并主要与园林行业的有关实践相契合,同时兼顾学生升学与多方拓展知识面的需要。植物类课程共11门,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4门(表1)。植物类课程从第一个学期开始设置,让学生在接触园林专业之初,就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植物类课程要贯穿于本科学习的每一个学期;良好的延续性,是学生从“生”到“熟”,再到“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课题组认为,由于植物类课程彼此之间联系较多,故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方法、资源等应该统筹处理[7] ,编写相关指引,以解决课程衔接问题,使不同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都可以保证水平较一致,清楚所教授的课程在学生4年学业中的位置,把握讲授的重点,有效避免与其他课程的内容相重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的评价改革实践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通常分别占30%和70%,其中,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与现行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学习过程评价相矛盾,因此把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50%~60%和期末成绩4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习报告、课堂讨论、每周一花或物候观察等等细项,涵盖课程的学习过程。尝试改变期末考试试题的设置,添加一道综合性主观题,以参考与课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为主,按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大题下以递进串联或平行并联的逻辑关系设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重点考查针对整个课程中某个重要章节里知识的运用而非罗列。这样的调整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投入和收获,避免随机性和投机取巧情况的发生。当然,这种分值比例调整是基于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解的前提下,否则容易变成不公平不客观。

植物类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还可从以下四个能力指标去验收整体效果:1)识别与鉴定常用园林植物的能力;2)恰当应用植物材料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3)完成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4)实践调查、撰写报告的能力。根据这些指标对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并推广应用,打破以往农林本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之间自成体系、脱节的关系,使得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革新园林植物类学科的综合评定考查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调研,撰写报告,从而使从事园林植物方面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更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

对于植物类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古言之“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定法”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其贯穿于课程始终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热爱和自主学习。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沟通与授课的技巧、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深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探索的过程永无止境。当然,不同年龄的教师,授课的特点和风格会有所不同,年轻的师者,可能更多以热情打动学生,年长的师者,则更多以睿智和对学科理论的融会贯通和对专业的前瞻性吸引学生。

本文数据采集过程得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师、园林专业在校学生以及毕业校友的支持,谨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园林,2015,31(10):20-23.

[2] 高翅译.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J]. 中国园林,2008,24(1):29.

[3]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园林,2001,17(4):15-17.

[4] 高琦,杨西阁,王昊,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5] 李春梅. 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园林,2001,17(4):13-14.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39-03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园林树木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等内容[1]。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和养护管理的理论及各个环节的主要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在园林绿化施工与实际养护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绿化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加。近些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本文从《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坚定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复且与生产实践脱节。《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一些基础理论性的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例如,《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这一章的内容与植物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章节内容交叉重复。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势必造成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及其养护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的树木种类不断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容器囤苗等新的栽植技术,屋顶绿化、公路边坡绿化等新的绿化方式,盐碱地的树木栽植等新的焦点问题不断出现。然而,由于《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过于滞后,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中介绍不够,学生很难直接从课堂上学到相关前沿知识,造成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严重脱节[2]。因此,必须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调整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板书教学在《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少,已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学生带来更加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容易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等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但是很多时候授课教师只是对着多媒体课件一味地照本宣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另一些学生疲于抄写笔记,根本无暇反应和思考,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很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如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伴随理论课贯穿于整个课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东北农业大学现有的实训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和实践教学需要。在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学生只能进行园林花灌木的修剪、绿篱的修剪等简单实验项目的操作,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实验,如带土坨大树的移栽、树体的保护与修补等则只能由授课教师进行简单演示,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训材料用于实践操作。本课程有一周的教学实习,但主要是到一些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学生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已成空中楼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4]。

4.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很多学生更重视的是如何增强社会实践技能,而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则仅浮于表面,其精力和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社会活动。同时,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很多学生产生了为难情绪,出现学习应付的现象。此外,一些同学认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学好园林规划设计类的课程才是最重要的,园林植物方面的课程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会用电脑制图就行。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轻视的情绪,学习热情不足。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修订教学大纲,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随着国家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现在课程总体趋势是学时数在减少,现在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已经压缩至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还有一周课程实习。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相关知识是一个考验。

基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并结合2011年学校教务处有关文件的精神,我们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的教学大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一些园林绿化及养护的新方法、新技术等增加或渗透到相关的教学章节。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本课程选用的是张秀英主编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材,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及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教材,内容丰富且轻重有别。此外,我们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具实践性。首先,由于风景园林专业之前已经开设过植物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在本课程中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内容不再进行详细讲解,而是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渗透入后面的章节讲授。其次,在园林树木栽植一章中,增加盐碱地的树木栽植、公路边坡绿化、屋顶绿化等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年来,在《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主要是以多媒体讲述为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为了记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针对这个问题,教学中我们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仍然以多媒体讲述为主,同时综合利用口述讲解、黑板板书、手势动作、模型展示和实物演示等的协调配合来表达所要讲述的内容[5]。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过程中也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现场教学也是我们讲授《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也叫实地教学,是一种生动直观、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重要教学方法[6]。在园林树木的栽植、定点放线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均尝试了现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们组织学生集体到兆麟公园,现场讲授榆树、杨树等古树的复壮措施和管理,如挖复壮沟、换土、立支柱、打箍、堵树洞等具体操作。通过现场讲授与实践,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易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专题讲座和分组讨论汇报也是常用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很多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均留出15分钟的时间用于课堂分组讨论,由老师给出讨论的题目,学生畅所欲言,陈述不同的观点,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综合点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也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立体的互动学习[3]。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不仅较好地保持了教学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保障《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条件。《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量的实践需要有实训基地的支撑。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与校园内树木的养护管理相结合,使课程的实验内容在校园内得到充分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有树木上百种,种植了大量的乔木、花灌木和绿篱,为园林树木的养护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例如,在园林花灌木的修剪实验中,任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观察校园内不同树木的树体结构和枝芽特性,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现场实验操作中,选择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着花部位及花芽性质的紫丁香、金银忍冬、珍珠梅等树种,教师首先进行演示,分别讲授短截、疏除、抹芽、摘心等修剪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随后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具体修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与校园树木养护的结合,既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校园内的树木进行了必要的修剪和养护,使其在生长良好、健壮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观赏和美化的效果。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教学中种植工程的施工场地,具有变化性,每年都不稳定,因此必须和园林企业进行合作。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在哈尔滨就业的学生提供实习信息,联系实习工地,到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帮助很大。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我们与园林绿化公司、市政园林局等部门进行合作,开设专业劳动课,既能达到实习效果,又能为哈尔滨市园林绿化建设添砖加瓦[7]。

4.优化成绩考核方法。为了改变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现象,我们一方面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尝试优化成绩考核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考核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学习收获的一种手段。平时成绩加期末卷面成绩是常见的成绩考核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学生期末复习不到位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或者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学校规定的成绩考核的基础上,我们细化评分标准,对出勤、上课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技能、实习报告、综合能力都给予相应的分值,使成绩评定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的改革,学生对该课程有了重新认识,逐渐对此产生深厚兴趣。

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生动和谐,学生成绩逐步提高。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园林绿化及养护方面的大学生实验开放课题和科技创新项目,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5.

[2]李保印,周秀梅,刘用生,等.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81-84.

[3]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4]黄笛,吴铁明,陈已任.《园林苗圃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12):173-174,8.

[5]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5-248.

[6]袁涛.“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现场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6-58.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110-03

Sever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 Qiuli1 et al.

(1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tou 01410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of the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Measures such as reconstructing scientific course system,increasing quality of teachers,perfecting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exploring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holding landscape design competition.In recent 3 years,along wi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d steadily,the first voluntary admission rate is 100%,and the first graduates signing rate is over 98%.

Key words: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Practice ability;Measures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各个城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战略的实施,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技术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的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园林技术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以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办学思路及目标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建设主战场,以培养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房地产、现代观光农业、花卉及苗木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主要措施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3]。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多元化培养的需要,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通过走访及网上查阅区内外相关院校,分别召开由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2.1.1 修订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更新教学内容 从对新形势下学生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一是增开了园林工程概预算、把以前单独开设的AutoCAD、SketchUp、Photoshop3门课程按任务驱动教学法整合为1门“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方式;二是按照多元化培养原则,专业拓展课采用模块形式设置,把课程之间关系紧密的几门课程设置成一个模块,共设置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培育”、“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及“园林人文知识”等5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求职意向任选其中的2个模块进行学习;三是减少理论教学时间,鼓励教师采取理实一体化方式授课,增加实验和实训课内容及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注重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添加到专业课的教学中。

2.1.2 注重教材编写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承担实验、实训课的教师必须编写配套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近3a来共有6名教师副主编及参编了《AutoCAD》、《园林苗木繁育技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园林艺术》等8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多部校内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学中100%使用了高职高专教材。

2.1.3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我院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此项工作,按照成熟1门,申报1门的原则,迄今为止,园林技术专业共建成《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工程概预算》等6门院级精品课,其中《园林制图》与《园林工程》被批准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园林工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

2.2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由于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师资队伍年龄比较年轻,高水平的师资数量较少。针对高水平的教师较难引进这一现状,我们制定了“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选派专业骨干课教师前往国内重点大学及国外进修学习。近年来,有3名教师到北京林业大学、2名教师到中国农业大学、1名教师到美国、1名教师到荷兰进修学习。第二,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有1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第三,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人才。近年来先后引进日本回国博士1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2人。第四,采取挂职、兼职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园林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1人。现已初步形成了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又是保证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为此,我院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通过学生入学之初的园林认知综合实训,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模块实训,再到毕业设计的专业综合实训“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1 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园林技术专业现有园林植物标本实训室、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园林工程及模型制作等4个专业实训室。2015年学院投入30余万元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的40台电脑进行了更新,以满足最新版本实训软件的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在没有课程安排时,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室,有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电脑软件操作水平。学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20多栋日光温室和1栋占地1 000m2的多功能自控温室,以满足学生园林植物繁育、栽培等方面的实训需要。学院还建有专门的场地让学生进行测量、放线、园林施工等实训。另外,学院占地20hm2左右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均让学生参与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

2.3.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紧密联合,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有内蒙古荣大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神农园林有限公司、内蒙古绿之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呼和浩特市方德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个校外实训基地。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训。通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训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好园林技术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方式 考试和分数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4]。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我们采用了态度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实训态度、过程、结果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及分值。根据实训内容的不同,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实际操作,撰写实训报告,答辩,出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避免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蒙混过关现象的发生。

2.5 举办园林景观设计大赛 自从2010年开始,结合我系“园林文化艺术节”学生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组参赛学生2人。2名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合作,选用提供的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以及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并最终以图片格式的展板形式提交比赛作品。由来自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裁判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及给予物质奖励。通过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核心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 实施效果

随着上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的实施,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2014和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赛项中,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多人获得金、银、铜奖。近3a来,该专业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杨建民,王广友,聂庆娟,等.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3):14-17.

[2]郭奇斌,樊文斌,郭海清,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C].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论文集,2007:91-93.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60-02

《园林工程概预算》是以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为基础,结合工程造价知识,立足于园林工程本身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园林工程建设定额概念、原理和各种定额的编制及应用方法;介绍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及方法、工程计价依据及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为步入社会后从事园林工程概预算打下较好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基础,使学生具备造价工程师素质的基础。因《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系统性、区域性、实践性、政策性较强,其课程内容作为园林工程类人才培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课程的特点

1.系统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目的是让学习者遵循基本建设的制度法规和程序,按照建设项目发生的各个阶段,实行各实施阶段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其涉及知识面包括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理论、工程经济、工程验收规范、工程法律基础及相关知识等。因此,《园林工程概预算》是一门系统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泛的课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概预算编制的各方条件和相关知识。

2.影响因素多,编制复杂而细致。建设工程概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定额、计价方式、工程量计算规则、市场价格因素、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往往要经过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一系列概预算,是一个全过程系统管理,要尽量避免计划与建设的脱节,就必须进行复杂而细致的编制工作。

3.实践环节多,与职业资格联系紧密。园林工程概预算所涉及园林工程及相关工程定额的使用、园林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清单计价规范下的工程量计算以及园林工程及仿古建筑估价表中的工程量计算)、清单计价的程序、清单计价表编制及清单计价分析表编制以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等诸多实践内容,因此,必须联系实践,注重企业成本与价格水平的变化,认识园林工程产品价格的特殊性,把握园林工程价格实质,确立合理价格。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实施职业资格制度后,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中涉及到工程造价相关内容,极大地推动了《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及职业技能培养。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概预算概述、园林工程定额、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园林工程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以及园林工程概预算审查等,而园林工程本身就涉及园林土方工程、园林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园林照明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园林小品工程,可见课程所含内容颇多;但扬州大学园林专业该课程仅有32学时,这就为该课程的授课限定了一定的约束。

2.缺少材,或参考资料内容滞后。由于工程概预算中不同省市的预算定额或估价表中对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定额的不同造成《园林工程概预算》的课程极具地域性,因此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园林工程概预算的本科教材。授课内容只能根据国家规范及省内预算定额或估价表中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即使采用一些参考资料,由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4年版)等相关规范及文件的出台,现有参考资料没有涉及上述等内容而造成滞后。

3.学生专业知识欠缺,学习热情不高。在园林工程概预算授课环节发现部分学生识图能力差,对园林小品、园路、园桥等中结构做法的施工图纸不熟悉,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不熟悉,这就造成在工程量计算以及措施项目设置等环节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随着就业口径的拓宽,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迷茫,认为大学阶段所学内容与以后工作内容不符,可能根本就用不上这门课程[1];并且这门课程属应用型课程,未纳入考研的考试课程中,又因这门课安排在第七学期,是考研复习准备紧要关头的时间内,因此很多同学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上不够热情。这种认识的误区究其原因是对其就业方向及专业性质不够了解,没有理清通才与博才的关系,不能为将来工作的专业领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培养兴趣,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人才模式培养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2]。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树立学生学好的信心。通过网络搜寻对园林工程预算员或造价员岗位的需求的信息以及对毕业学生进行录音或录像采访其工作过程中对园林工程概预算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要求等方面给学生指导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重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突出重点难点,理论性知识留到课下学生自学。《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内容虽复杂繁多,但纵观全过程,主要分为“算量”和“计价”两部分,其重点强调实际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3]。因此,在授课环节主要针对这两部分做重点阐述与实践教学。而对一些概预算分类、定额分类、计价规范解读等一些理论性知识采用课下自学课堂答疑及课下QQ群、信箱答疑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在实践教学环节之前,通过布置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学,通过自学的知识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去,从而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查。

3.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园林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算涉及到诸如花坛、园亭、花架、园路等园林工程的施工工艺、结构做法等,很难用文字描述使学生明白。对施工工艺和结构做法不清楚就会出现漏项、错项或者工程量计算错误等多种问题。应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施工过程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就能增强学生对工程量计算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园路过程中,清单工程量计算较为简单,直接按照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050201001园路”中的计算规则“按实际尺寸以面积计算”即可。但在综合报价过程中,按照“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中的描述“路床整理(或土方开挖)、垫层铺设、面层铺设”的工作量计算规则就比较生涩,多数学生不了解园路结构和施工做法。此时,一则可以通过现场教学,二则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了解园路施工的工艺及程序,结合计价表中的文字描述,学生就能准确地计算出园路的工程量,结合定额计算出综合单价。其他诸如花架、园亭、景墙、花坛等其他园林小品同样采取这类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4.加大实践比重,实施模块教学。《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单独或者分小组合作编制园林工程预算书,因此仅为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根本达不到目的。在仅限的学时内,加大实践学时的比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编制预算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预算书的编制也是按照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逐一编制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按照园林工程的分类进行模块教学。分别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园路工程、园桥工程、园林景观小品工程(花池、景墙等)、园林水景工程等开展模块教学。即,老师现在课堂上以某个单独模块的分部分项工程为例,讲解工程量的计算、综合单价的计算以及清单计价分析表的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定额使用等;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解边自己开始训练;完成某个例题的学习后,教师给出大量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单独或者分组讨论各例题工程量计算和定额使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以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是主体;工作量计算,查阅定额和计价规范,完成计价分析表任务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遇到问题和发现问题时老师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块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一类问题掌握到位,教学做一体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国内建设市场对造价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建设市场需求的造价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因此,培养园林工程造价理论扎实并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的目的。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朝霞.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8):101-103.

[2]许家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2,(16):181.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10

园林下程技术专业是在高职中开设的一门专业相较于本科的园林专业起步较晚依旧采用本科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未体现高职教育实践、实验、实训的特色。为了适应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人人才培养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打造高职园林人才培养特色。

1关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在随之发展。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而口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因此高职对于园林人才的培养有其具体口标。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他们同属于高等教育但是也存在巨大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川园林下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有以下特点:(1)技能的高级性。学生首先应该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学好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加强实践锻炼。教师首先具备职业素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更好更专业的指导学生,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知识的职业性。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学校对于专业课的设置具备专业针对性性,设置合理的学时。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强、上手操作熟练等特点。要求学生做好你职业规划道路,针对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实现。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管理转化为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知识的职业性的培养。

2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建立基于“实训、实验、实践”的专业教学模式

基于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加之高职教育培养的口标所以对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以项口为导向,落实任务口标,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加强练习强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机会建立基于“基础实训,项口训练,岗前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生产实训的比重,生产实训比重占80%,提升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努力考取资格证书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就业率。

2.2以专业综合技能为切入点,构建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分析主要面向一此企业包括设计企业、施下企业、园林养护、花卉养护生产等领域,主要具体下作内容为园林植物花卉的种植、养护与管理,以及园林下程规划的设计与施下管理等。因此,将园林技术专业分解为三种能力主线教育,即园林植物培育与养护能力主线、园林下程与施下能力主线、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主线,以这三种作为重点的教学项口,构建教学课程体系。以专业技能切入点,构建专业模块课程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结构化。

3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在园林下程技术专业建设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科理论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应该紧密联系岗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市场对园林专业人才要求和岗位特点分析制定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培训进行模块训练,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岗位需求,优化专项技能,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3.1教学模式

园林下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材料一、市场需求、科技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根据教学口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育。可以采取多元的教学模式例如案例教学、模拟场景等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聘请一此企业有资历经验的老师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实践讲解,学校可以聘请园林建设下程的专业人员参与本学校的教学计划,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至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下作岗位胜本职任下作。

3.2教学内容改革

3.2.1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21世纪科技发展迅猛,园林建设的方法与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园林建设的新方法最先进的技术传授于学生。学生应该具备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学习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加强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学习学科领域前沿技术方法。3.2.2课程内容互相衔接,融会贯通对于园林下程技术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技术型学习,某一项单一的技能会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与实践。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而不只是单纯的掌握一门课程,比如园林地形设计技能与《园林下程技术》、《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关,所以在训练中要求指导教师熟练掌握这三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互相衔接,融会贯通。

4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让我们明自培养园林专业技术型人才需建立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校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做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建立一支合格、优秀的师资队伍,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园林下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朝伟.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科目一攻关”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6>:so一84.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例11

一、园林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1.通过下企业锻炼使园林专业与行业接轨

当前,园林行业在技术、工艺、材料等方而发展迅速。笔者挂职锻炼企业的营业范围包括:园林绿化、园林古建筑、园林招投标与预算、园林施工、工程监理、园艺植物、农林物资的生产与销售等方而,包含了园林专业的方方面而。其中,城市园林绿化、造林绿化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园林古建筑专业承包、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市政工程监理等都为甲级资质。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与高校合作,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园林产品中去。

2.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骨干教师

组织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在研发部的轮岗实习,参与过程开发,使教师了解到项目立项、组织、研发、检测、验收全过程,得到锻炼。该企业研发部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草坪根茎生产工艺”通过省级鉴定,“种子的生物处理方法”以及“草坪根茎采集r稃种植方法及根茎采集机取得专利证书”,现在正在研究盐碱地以及捕虫器。因此可以利用职业教师在理论上充足的知识储备,通过深入的调査研究,结合实际经验,解决企业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立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有利于促进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就业

通过下企业锻炼,教师可以了解到相关企业急需的人才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经过笔者的调査,园林企业对施工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举例说前段时间招聘,需要大量会铺设大理石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发现,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对此项工作并不是非常热衷。而铺设大理石看似是非常简单的工作,其实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术,刚毕业的学生的确不会,但是只要有一个好的师傅带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一两年出师后,年薪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笔者认为,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重视施工方而的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稍神,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岗位要求。

二、园林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过程

该企业是一家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为主要业务的总承包企业,同时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校企合作单位。

通过本项目的企业顶岗培训,使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熟悉园林企业管理和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全过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等方面,整个课程安排时段为:6个月=1个半月(学院)+4个半月(企业)。培训项目安排如下。

4月1日〜30日园林施工技术培训。主要内容:乔灌木、园林小品、工程资料学习,施工项目部顶岗实习。

5月1日〜31日草坪知识培训。主要内容:草坪建植、养护知识学习,草坪及相关机械新产品新技术学习,草坪基地、施工项目部实习。

6月1日〜31日监理工程技术培训。主要内容:监理工程相关法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等知识学习,施工现场监理部顶岗实习。

7月1日〜30日园林养护技术培训。主要内容:乔灌木养护知识学习,施工项目部顶岗学习夏季养护工作。

8月1日〜30日项目管理知识培训。主要内容: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三控、职业健康安全、合同与信息管理知识学习,项目管理公司顶岗实习

9月1日〜30日招投标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招投标法规预审文件、投标文件、合同管理等知识学习,投标部顶岗实习。

在这为期半年的培训中,笔者收获很多,在企业和对口支援院校的帮助下,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此之前从未涉及招投标文件的制作以及相关的招投标流程。同时,对照相关的中职园林课程标准,及时调整课程中落后的内容,增加行业前沿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园林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策

在到企业之前,应先做好准备。仔细研究企业的培训项目安排表,明确每个阶段的实践锻炼,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达到怎样的具体要求,应完成什么任务或取得什么成果,对任务了然于心。

其次,转变观念,服从企业安排,构建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到企业报到后,企业会根据月培训内容安排业务熟练、能力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如第一个月的园林施工技术培训,企业安排在施工现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让教师深刻了解园林植物种植施工以及土建施工,了解了书本和实际存在的差异。例如在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应根据树球实际來决定树穴应挖多深多宽.以及如何根据植物种植设计阁采用孖灰放线、如何绘制植物竣工图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虚心向企业老师多学习,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做好过程记录工作。下企业教师应及时填写周工作安排表,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同时拍摄过程照片,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如在招投标学习过程中,课堂中的招投标内容理论性较强,但是通过实际接触一两个标书,了

解了招投标的整个过程以及行业的动态。如现在招投标过程趋向于无纸化投标,制作标书采用加密锁、新点投标软件等技术。而这些知识正是我们课堂中所了解不到的,教师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尽量多了解多掌握行业企业目前的动态。教师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图样,用作教学实例:做好数据信息采集工作,融入教学内容,选取经典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补充教学内容,编写、完善工作任务书、校本教材、实训指导手册等教学文件资料,丰富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