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业前景分析

银行业前景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1 09:14:44

银行业前景分析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1

课题编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114901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9日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已经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如各大商业银行的闪付卡等。它以一种小额无密刷卡形式出现,绑定储蓄卡或信用卡来圈存(上限1,000元),挥卡即付,给消费者带来很大便捷。这些新型的线下金融产品便捷新颖已引起,但其在推广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弊端。

(二)国外有关使用此类金融工具相关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对Apple pay这一新型的金融工具研究得比较多。花旗银行采取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Apple pay这一新型的金融工具。库克表示信用卡支付过程是非常繁琐的,但所有以前的移动支付方式都失败了,而苹果基于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整个支付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同时,库克称Apple Pay所有存储的支付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Apple Pay也支持线上支付,线上支付只需要“一键完成”,不再需要输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通过Touch ID,你可以凭指纹来轻松确认支付。虽然NFC移动支付得等Google加入战局,Android手机也能提供更安全的支付机制,才能真正普及。但更好的是,终于有可能逐渐消弭支付卡资料外事件,至少让宵小将焦点转移到其他目标上。同时,对于Apple Pay目前已经和摩根大通Chase、联邦海军信贷协会 (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世界最大的信用卡联盟)、匹兹堡国民银行PNC、联合服务汽车协会 (USAA,为美国军人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以及花旗银行进行了合作。它们承诺:“出事了我们来扛着”。这一声明其实就是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银行与政府的保证那么这一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就指日可待。而且他们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它们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进军国际市场。

(三)国内有关使用此类金融工具相关研究。目前,银联闪付卡所推出的优惠措施,也是各银行自身设置的消费优惠,如返现、立减等。而在支付领域,获得消费市场商家的支持则更能如虎添翼,所以目前就覆盖面而言,银联远低于支付宝和微信的撒网。不过,支付宝和微信等新型支付形式需要扫二维码进行付费,安全性有待提高。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实地采访等方式,分析消费者和银行员工对于闪付卡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及其通过闪付卡存在的优缺点来反映出闪付卡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相信这一成果对于闪付卡在完善产品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方法

(一)调查样本。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的消费者(分为在校学生和工作人员),调查样本从西单、亚运村、天通苑的消费者中随机抽取,以及运用网络问卷的方法随机抽取,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为97%。

(二)问卷的统计。本研究根据针对性访谈、大学生消费群体、普通市民消费群体以及预测问卷所获结果,编制有关大学生对于闪付卡了解情况问卷调查、普通市民对于闪付卡了解情况问卷调查以及银行工作人员专访。设计了三个部分不同消费人群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1)性别、姓名、专业、月平均收入、拥有的银行卡数量等;(2)消费者行为特征调查。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消费者对于闪付卡使用情况分析。本次抽样调查中选取了77个样本,关于是否使用过闪付卡这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图1)由图1看出其中79.22%的大学生从未使用过闪付卡,仅有20.77%的大学生使用过或正在使用闪付卡;由此得出,闪付卡在大学生消费人群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在曾经使用过闪付卡的人群中16.67%的人认为闪付卡实现了一卡走天下、乘公交都挥手即付、无需找零等方便快捷;41.67%的大学生认为闪付卡与公交卡、超市购物卡等无异,优势不大明显;另外,41.67%的大学生认为一旦丢失或被盗会造成损失,不及一般信用卡安全性高;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消费人群对于闪付卡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质疑。(图2)对于大学生使用过闪付卡人群有关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中,有33.33%的大学生认为闪付卡将会被广泛的应用;50%的大学生认为闪付卡将会被消费者接受,16.67%的大学生认为闪付卡将会被淘汰。(图3)由此得出,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人群中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他们认为闪付卡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并且他们认为闪付卡将可能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与使用。

(二)社会消费者对于闪付卡使用情况分析。此次我们在王府井、亚运村、天通苑对社会人群做了抽样调查,共抽取了20个样本,收回有效问卷17份,问卷收回率85%。(图4、图5、图6)图4表明,其实85%的人并未使用过闪付卡,在15%的使用者中,图5、图6表明,使用过闪付卡的人,100%为中年男性,且公司职员较多,人均收入偏高。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不重视新型金融产品,且接受能力差。闪付卡虽然在部分信用卡面上有明确标示,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并没有很好的普及,是否使用闪付卡也出现了人群阶级分化,如何让更多人了解闪付卡并接受是推出相关卡的金融公司下一步需要做的。

(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采访结果分析。为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此次我们采访了招商银行支行的员工。在了解招行业务的同时,我们也就闪付卡等类似金融产品做了一定的探究,从宏观金融的层面对现在的经济形势做了深度讨论。通过对银行从业人员的采访可以了解到,闪付卡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还是要通过宣传等手段让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它,减少人们对它的误区。发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不同的功能。现在,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闪付卡只在小部分人之中得到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会适应闪付卡等新型金融产品。传统银行也不会就此消失,网络金融一定程度的分担了传统银行的业务,处于互利共生的关系。降息降准的经济措施对客户的影响情况较小。现在处于股市低迷的状况,银行人员与我们普通消费者一样,都处在这个宏观条件下,要做的就是采取比较稳妥的投资策略。

四、闪付卡使用及推广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图7、图8)

在我们发放的有效问卷中,经统计由图7显示,70%的消费者表示闪付卡给生活的影响不大,有或者没有闪付卡这样一种支付形式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30%的消费者表示闪付卡这一支付方式还是会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基本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一种支付方式会带来困扰。由图8来看,33%的消费者认为支付方式快捷便利与图7数据结论大致相同。由此看来,能够接受闪付卡这样一种“免密免签支付”方式的消费者有三分之一。闪付卡目前虽然并不为人所熟知和普及,它也并非完全没有进一步推广或者发展的可能和必要。只要有小部分人会接受并且认为便利,就总有市场。有45%的消费者认为难以接受“免密免签支付”方式。

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大部分的消费者表示,容易丢卡且不能挂失造成损失即使不是大金额也会伤心。有22%的消费者表示,与信用卡等产品区别并不大,多输一次密码也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大影响。对于免密免签的支付方式使人们生活更加快速便捷,譬如在超市购物,收银员不必找零,消费者也不必输密码签名,轻轻一挥支付成功,加快结账速度。而这样的方式总有保守型消费者担心丢失卡会造成损失,而这也是便捷与安全不可兼得的本质矛盾,一时恐怕难以解决,当人们觉得便利带来的好处足以弥补卡丢失的风险,闪付卡才可以说打开了部分市场;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与信用卡、超市购物卡区别不大。虽然闪付卡推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消费者却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终端刷卡机不普及,消费者“有卡不能用”。首先是各大超市无相应的刷卡机,更不用提菜市场、小卖部了,所以才会有消费者认为,与信用卡等产品无异的感受。在市场普及这一方面确实还有待改善,如终端机的普遍安装运行、与各大商家的联合推广宣传等,但是要想在实体经济中做到完全普及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客观来讲,要想闪付卡走天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结论及建议

第一,上述研究表明,有75.00%的社会消费者认为闪付卡只能被少部分人接受,而50%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闪付卡会被少部分人所接受,同时认为闪付卡会被广泛使用的社会消费者占15.00%,而在大学生消费者中他们认为闪付卡被广泛使用的占比达到33.33%;由此可以看出,闪付卡等类似的支付产品易于被大学生这样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群所接受,证明闪付卡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第二,上述研究表明,46.75%的大学生和65%的社会人群并不了解闪付卡这项新型的金融产品;他们中大部分都对于银行卡quick pass的字样有所印象却不了解其功能。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对于银行卡闪付这一功能的宣传力度不够。鉴于最有可能使用闪付卡的人群以乐于接受新产品新技术的年轻群体为主,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信息推送,提高宣传力度并在宣传中突出闪付优势。

第三,上述分析表明,对于闪付卡“无法挂失存在安全隐患”的社会消费者占45%,在大学生消费者中的比例占41.67%;由此可见,闪付卡的“无法挂失存在安全隐患”是消费者是否使用它的关键,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闪付卡的推广,在这一方面,银行应向消费者解释电子账户与银行卡主账户的区别,闪付卡的丢失并不会造成银行卡主账户的安全,明确其特殊性,如:公交卡、校园卡等小额支付工具。

主要参考文献: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2

1、缺乏具备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能性金融人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同其他业务一样都涉及到员工的素质问题,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银行需要组建一支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的专家型客户经理队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理财服务。然而,长期的分业经营使银行普遍缺乏优秀理财人员。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造就的,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才能完成,这是一个长期而且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缺乏合格的理财顾问已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道瓶颈。

2、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缺乏主动出击创造市场的意识。对于个人理财这种商品来讲,营销是十分关键的。目前,银行的市场营销观念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仍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客上门;营销手段落后,停留在一般竞争手段上;对营销市场细分不够,也没有同客户形成稳定的联系,等等。银行业是一个以人为导向的行业,坚实的客户基础是银行的宝贵资源,客户的需求就是银行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要发展好个人理财业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只有以客为尊,围绕客户制定战略计划,加强市场营销。吸引客户,留住客户,银行才能生存。

3、个人理财业务在日常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银行没有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将代客理财的资金与银行自营资金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有些银行不是等代客理财产品到期后再核算、分配投资收益,而是定期在营业支出中计提应付利息,再将应付利息以支付投资收益的名义转到客户的账户;有的银行则由分支机构先支付利息,再将垫付的利息上划总行……,这些都是不规范的操作方式。

监管部门一再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不得承诺保证金不受损失和最低收益率,但多数银行未按要求执行。如有的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承诺“该产品收益率固定,最终收益上不封顶,远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理财本金到期保证100%返还”;有的银行虽然使用预期收益率,但每期产品向客户支付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完全一样;多数银行都是按季度定期向客户支付固定收益,有的甚至还以醒目的方式提示客户“免收利息税”,以增强理财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

有的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提示的风险较为笼统,如“本产品不可提前支取,具有市场风险、波动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但未说明这些风险具体指的是什么。有的产品风险揭示比较含糊,容易引起歧义,没有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

二、解决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个人理财服务的实践,我国应从培育客户资源、明确市场定位、注重理财品种、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1、制订良好的培训方案,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水平。金融全球化和混业经营全球化,对理财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因此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顺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银行管理层在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势的学习、研究以及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客户经理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另外,国内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人员的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可以借鉴美国的金融策划师CFP认证制度),以规范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客户经理的素质。

2、调整营销策略,营造品牌效应。近年来,在金融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已成为各家银行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规划现有的业务品种,在广度、深度、关联度三要素上做文章。通过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及时而又不间断地向市场推出系列化、特殊化、现代化的业务新产品,辅之以精美的包装、广泛的宣传、良好的服务,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树立起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名优品牌,并通过现有的各种业务宣传阵地,以统一的宣传形象、统一的宣传资料进行营销,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在营销策略上,应根据地理、收入、生活方式等不同标准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行差别经营,突出重点,走“主营理财,专营理财,特色理财,精品理财”之路。

3、采取措施解决理财业务在日常运作方面出现的问题。个人理财业务是客户为实现投资增值,按照“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与银行签订委托协议,将其资金委托给银行进行投资理财的行为。因此,商业银行客户理财的资金与自营资金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应该分开管理,封闭运作,单独核算成本和收益,而不能纳入自营业务收支的范围。理财资金不得承诺本金不受损失和固定收益,实际收益应视投资运作和市场变化情况而浮动。

商业银行在销售、推广理财产品时,要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谨慎、尽职的原则,以明晰、通俗的文字说明投资对象、投资组合、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和收益预测、收益分配等情况,充分、清晰地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损失,保证客户在正确理解风险的基础上谨慎选择投资。在理财期间,要定期将资金运作、投资收益、市场风险等详细信息向客户披露。要明确银行和客户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应承担的投资和收益风险,避免出现法律纠纷。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规范,同时为监管部门监督和检查以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为名义变相高息揽储、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提供处罚依据。

三、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呈现出大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国内银行原来的服务基本上以网点为单位,服务渠道单一。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由原来单一的网点业务渠道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变。从中国目前银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随着人们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展,为了争夺客户,健全的服务网络将是今后商业银行竞争的另一个焦点。

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正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正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个人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2、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过去国内银行对品牌营销不够重视,各家银行产品的种类、结构、功能都比较接近,消费者难以区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成为现代银行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面向广大客户的服务,在金融产品易被模仿的市场背景下,一家银行要保持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品牌无疑是必须重视的竞争手段之一。而个人理财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这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90 -02

一、当前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二、中国银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总量来看,当前经济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滑,呈现微通缩形态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现大幅下滑,貌似与政府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实际却大相径庭。政府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模式, 但这需要在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消费能够接过投资拉动增长的接力棒,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

2014年股市上证指数由2122.13点上涨至3239.36点,涨幅高达52.87%,雄冠全球,民间借贷、影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余额宝为首的网络“宝宝”军团一度占据媒体焦点的头条,在金融市场中大肆抽离商业银行的资本,存款向其大量流入,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商业银行第一次面临着新兴行业的挑战,不进则退,很显然,在创新的社会中,银行业将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转型挑战。

(二)客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客户群体从60后延伸到00后,银行客户的金融行为正在不断变迁。尤其是年轻客户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在意用户体验,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很高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客户获得银行服务的方式也大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借助移动终端来享受金融服务,网点不再是最重要选择。同时,客户也逐步从注重价格转变为更加注重价值体验,产品竞争将升级为品牌和服务的竞争。

(三)盈利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逐步实施。2013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媒体表态,将大力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并要在两年之内看到结果。央行随之分别在2014年第二季度两次实施定向降准,第四季度降息, 2015年第一季度又接连降准降息,以刺激大市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行进的大背景下,将面临利差缩小、利润降低的挑战。

(四)经营管理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外经济下行大大加重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同时,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银行为转移成本压力,可能主动选择将贷款投向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企业,而偏好稳健的客户将可能被放弃。这种逆向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诱使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下降,信用风险增加。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型国有银行的利润增速下降到了1%左右。三是资产质量下降但可控。受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新增不良贷款3222亿元。

(二)运行新亮点

我国银行业总体保持平稳的经营态势,也呈现出不少亮点:一是资产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生息资产结构,发展投资类和交易类资产,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二是收入结构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着提高,银行业盈利来源不断丰富,资产托管和收付委托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各类理财等业务,正成为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三是发力“互联网+”。银行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支付、结算等基础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更是涉及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等各项业务。四是综合化经营提速。五大行基本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为辅的综合化经营架构,各类银行也纷纷紧随,综合化经营盈利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三)转型新变化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格局的持续深刻变化,中国银行业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并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差异化经营特征日渐显着,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快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作为助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金融力量,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打造服务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贸易的数字化银行。三是“走出去”效益进一步提升。

(四)管理新重点

新常态下,银行的管理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6月交通银行成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家试点银行,推出了将探索引入民资、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的混改方案,标志着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已经拉开序幕。二是积极推动提高银行专营化水平。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推进专营部门改革,实现业务合理集成,缩短经营链条,缩小管理半径;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五)服务新机遇

我国银行业始终以服务国家建设作为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按照“十三五”规划重点,主动将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相结合,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同时,抓住蕴含的新机遇,

四、“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发展的建议

(一)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创新

滴滴打车在两年内用户数猛增至2亿人,大众点评仅上半年业务增速达300%,从马云到马化腾,从支付宝到财付通,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未来,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的创新主要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其一,加快研发时效,致力产品创新。余额宝的出现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存款威胁,迫使商业银行也研发创新产品与之对抗。银行业在把握互联网思维方向的同时,要致力于加快延伸产品的研发推广时效,在产品组合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利用传统银行业深厚根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平台互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客户优势,拓宽客户基数。其二,持续扩大移动终端消费群体。手机银行是网银产品的延伸与创新,就目前而言,虽然在内容上没有网银丰富多样,但其可携带的便捷性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有助于客户忠诚度的培养。因此扩大使用银行移动终端产品的消费群体,不仅有助于业务拓展,还有便于银行业更及时得到用户信息回馈,是银行业的一条发展之道。其三,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创新以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是银行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未来银行业为客户提供的是更丰富的价值以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从产品、服务、客户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二)智能化银行

银行业要改革不仅要在思维上转型,还需要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即银行服务的智能化。目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商业银行要想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就要顺应潮流,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高智能化的自助终端机可以解决很多柜面上非现业务,机器的效率要大大的高于普通人类,智能化系统解决了终端的业务,银行业柜面人员的数量会减少,银行人员将更多转化为承担客户沟通环节,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创造更多的服务收益。通过技术革新带来的经营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核心金融服务能力。

(三)拓宽获利渠道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存贷差将会越来越小,回首2015年的数次降息,存贷款利率同时下降,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使得利差收窄,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利润来源。首要提高中间收入的环节,提高中收对冲利差缩小带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金融市场会变得更加开放,投资市场的产品也必然会增多,这些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普遍知名度较低,而中国人的理财方式过于保守,并不会去关注,即便它的功能全面风险可控,却缺少一个让大家知晓的平台。而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占有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这些新产品做代销渠道,向客户发售,银行则赚取佣金。未来银行在硬件上要拼技术和产品,软件上要拼思维和人才储备,因此未来的银行将会更加充满竞争性,不仅是在发展战略上还会是在人力资源上。

五、结语

新常态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将更多以价值为导向,从单一提供金融服务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服务,这种变化用两句较为通俗的话来总结,便是: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管家,也要做客户的生活管家;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帮手,更要做客户的生活帮手。一个新战略的成功,一定是基于市场、客户本身的需求的,它本身就存在于市场之中,银行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入并执行这一套战略。不管是自建平台,搭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也好,还是与异业合作,在特定的市场领域中展开合作,只要出发点都是基于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力量给客户更好的服务、更有价值的产品,并随之慢慢赶紧固有的公司价格和产品体系,最终都一定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连平.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J].中国银行业,2014,(09):32―35.

[2]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J].中国金融,2014,(20):16-18.

[3]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Z].中国银行业,2015,(06).

[4]李志辉.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D].复旦大学,2008.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4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理论界关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①有以下几种观点:1、混业经营。从业务范围上看,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网络和代客理财形式,实际上已经在其业务中融合了包括银行业务、证券买卖、保险、各种社会服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成为了实际的全能银行。2、国际化改造。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外行交流与业务往来日渐频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吸引外资入股,加强与与外资银行合作,在经营模式和人才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经营逐步走向国际化。3、IPO 和两个市场上市。根据世界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PO 成为大多数银行融资的选择。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形成两个资本市场,这样使上市更具吸引力,加之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早期上市后取得成功的案例使得选择在两个市场上市成为商业银行融资的选择。4、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本成功,加之分业经营的硬性规定,这样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代替混业经营以及股份制的有效选择。虽然金融控股公司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影响其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最优选择。5、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网络化。这个趋势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之影响。

在上述的五个发展趋势中,与国际化接轨和融合的过程势在必行,而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服务,是由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所催生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通过科学技术来更新服务和管理。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更侧重于改变其经营战略,调整功能和业务范围,发展的重点就在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模式和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两个方向。

全能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等,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能使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益,并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目前,我国进行全能银行模式,存在着法律限制,监管制约,风险隔离,创新不足等缺点。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资本控股权作用,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利用不同子公司税负差异进行合理避税;集团整合在同一品牌之下,信誉外溢;集团内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客户共享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协同效应,整个金融资源得以集约化利用。

笔者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和全球金融资源的共享,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日益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服务交叉重叠造成充分竞争,最终会因兼并重组形成新的更强大的金融机构。因此,单单从我国国内情况去分析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下面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5

互联网金融业务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关注小微客户,在网络虚拟平台中开展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运行后台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省去了金融中介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交易效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信息处理成本,减低内耗,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根本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

(二)金融产品的实惠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产品的实惠性。通过互联网的智能筛选、数据库综合性处理,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金融产品的门槛普遍较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使得长期收益较低的银行客户转向互联网金融。

(三)网络金融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形式,提高了客户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大量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和网络痕迹进行信息处理,及时提供针对性内容;计算机监测系统,交易跟踪体系,快速处理各种交易漏洞,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客户处于时间和便捷程度的考虑,适应了网络金融的处理方式,接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更新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尝试。近些年,淘宝、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多种经济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传播速度,迅速打出较大市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随着网络经济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子。互联网金融更新速度是银行无法相比的,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和发展趋势

(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银行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互联网减少了金融中介对交易的影响,降低了总体的交易成本,但是,虚拟平台无法进行开户业务,资金储备无法完全独立。只有将银行实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金融市场,让现代人体会到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服务。

银行的资金雄厚、经营业务广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行的实体特性,使得银行具有优于互联网的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在网络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带动了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都是在虚拟平台进行的资金转化和流通,虽然达到了交易双方的目的,但是,资金的落脚点在银行。虚拟平台无法彻底摆脱银行,独立运行与金融市场。电子网络平台和银行虽是竞争对手,但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同进退。因此,银行和互联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才可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P2P业务

P2P业务指的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上借贷双方额的直接交易。网上银行成为交易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内容,避免资金难收,影响金融产业的稳定。P2P模式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还需要做详细规划,将信用不良、无偿还能力的部分客户分离出来,保障银行利益。

2、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

人们的日常消费逐渐走上网络支付的路线。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移动扫描设备满足现实电子支付需求;支付宝、掌上银行等多种网络支付软件满足网络电子支付需求。银行需要认清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第三支付平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便捷服务,处理消费和支付的关系,让银行有效的占据电子支付市场。

3、网银

其开展时间高,但是,操作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盾”设备进行网络转账和交易,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其运行方式,简化操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新型网银,让银行客户充分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性,进一步冲击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中的作用。

4、融入电商平台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6

压力测试的目的与作用

在经济领域,压力测试一方面能够帮助监管者更好地评估单个商业银行在经济危机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另一方面是评估在不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头寸变化及发生的损失,从而可以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压力测试是情景分析的一种,决定了其本质就是先确定各种压力情景,利用确定的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出在确定的压力情景下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与VaR只能度量市场风险不同,压力测试可以用来测量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也可以衡量多种风险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整体损失。

鉴于压力测试的这种功能,西方各国银行广泛采用压力测试来衡量市场可能发生的突变情况,从而及早通过资产配置、交易额度设置以及资产利率期限结构调整来防范各类金融风险。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够成熟完善,因此金融资产价格会出现过多的波动,同时也比较容易受到意外事件或者政策压力的影响,这些事件通常都是发生的概率不大,但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外,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也作出了相关规定。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支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相关风险参数进行压力测试,第二支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时,要进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以识别可能的不利事件出现时需要增加的资本额,监管当局根据测试结果,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超额资本。

压力测试的使用方法

压力测试的方法包括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最大损失分析和极值分析四种,而在实际操作中以前两者最为普遍。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一市场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敏感性测试的目的在于估计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的急剧变化对银行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价值造成的影响。如汇率变动、存贷款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和收益的影响;央行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银行现有资产规模保持不变,拨备率上调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缺口的状况。

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因素参数的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易于操作,数据要求和计算较为简单,但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也不考虑滞后影响,这就决定了它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实际中,宏观经济要素的变化往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比如,利率变动不仅直接对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收益和支出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对资产质量产生影响。同样,汇率变动也不仅直接影响银行外币净敞口及资本充足率,还会因外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变化对资产质量产生影响。此外,根据利率平价学说,人民币利率的变动造成本外币利差扩大或缩小,也会影响汇率。

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其目的是同时模拟多项风险因素的变化, 评估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动。情景分析主要考虑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及GDP下降造成的冲击,或者重大事件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多种因素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的变化。比如,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就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分析不同压力情景下(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下跌10%、20%或30%)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受到的冲击。

一般情景分析可划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应尽量结合它们的优点。历史情景是运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进行压力测试,优点之一就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高,因为市场风险因素结构的改变是历史事实,而不是武断的假设,另一个优点就是测试结果易于沟通和理解。然而该方法却缺乏对未来的预期风险进行估算的能力,因为历史不可能被完全复制,而且该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新开发的金融工具中所隐藏的金融风险。假定情景是假设还没有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估计其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与金融机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独特风险相匹配是假定情景所具有的最大优点。不过,假定情景创造中各个因素的变化、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都需要考虑,这些估计一般建立在判断和历史经验上,而不是市场行为的正式模型。

作为度量极端变动对资产组合价值影响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法是对正常波动范围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有益补充。此法可以使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和把握极端事件的影响,从而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不难发现,敏感性分析凸显出单个具体风险因素对某个组合或业务部门的边际影响,是一种单维因素分析;情景分析法则评估压力测试包含的所有风险因素出现变动造成的整体影响,是一种多维情景分析。由于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各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往往是相互影响,彼此联动,尤其在市场出现重大异常波动情形时,故而金融机构会较多地使用情景分析方法进行压力测试。

欧盟银行业压力测试

2010年7月,欧洲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接受欧盟经济与财政部长理事会的委托,与欧洲中央银行、欧盟执行委员会及成员国监管当局联合对欧盟银行业进行第二轮压力测试。本轮压力测试的目标在于对可能的不利经济情形对欧盟银行系统的冲击可能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对不利情景对欧洲银行抵御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

接受本轮银行压力测试的对象为91家欧洲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分属于20个欧盟成员国,这些接受压力测试的银行的资产规模占到欧盟银行业的65%。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复杂程度、经营模式、业务范围和风险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压力测试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各家银行,也不能直接向欧盟未参加压力测试的其他银行推广。

压力测试涉及的主要风险因素

压力测试主要针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包括欧洲债务风险。压力测试主要基于各家银行2009年合并报表的财务数据,假设情景的时间区间为2010年和2011年。

压力测试的宏观经济情景

为了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压力测试,预测其相应的业绩变化,本轮压力测试通过与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合作开发出两种宏观经济情景――基准情景和不利情景(见表1)。基准情景基于欧洲委员会2009年秋季和2010年2月对主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经济预测,不利情景主要基于欧洲央行对假定风险冲击出现时宏观经济趋势的预测,反映出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情景。

基准宏观经济情景假定经济从严重衰退中温和复苏,不利情景则假定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基准情形假定欧元区2010年和2011年GDP增长率分别为0.7%和1.5%,同期失业率分别为9.7%和9.8%;不利情形假定欧元区2010年和2011年经济出现衰退,GDP增长率分别为-0.2%和-0.6%,同期失业率分别为10.5%和11.0%。另外,压力测试对两种情景下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失业率也做出了假定。

在压力测试中,主要跨国银行集团运用内部模型、内部风险参数和累积数据对宏观经济情景转换成特定参数。在不利情景下,假定银行资产质量的外部评级在两年内下降4个档次,信用等级的下降会导致风险加权资产的上升,从而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于待售股票在基准情景下假定其两年内累计减值为19%,不利情景下假定两年累计减值为36%。

压力测试结果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利情景下(包括债务冲击),欧盟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2009年的10.3%降至2011年的9.2%。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一级资本充足率依赖于各国政府2010年1月提供的1696亿欧元的注资,这些政府资本使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

对资本充足率构成下降压力的不利情景包括债务危机,据推算由此欧盟银行业两年内可能遭受的资产减值损失为4728亿欧元,交易损失为259亿欧元。

压力测试推算表明,在基准情景下,欧盟银行业两年内公司业务资产的损失率为3%,零售业务资产损失率为1.5%;在不利情景下,银行业两年内公司业务资产的损失率为4.4%,零售业务资产损失率为2.1%;而2009年欧盟银行业以上两类资产的损失率分别为1.5%和0.8%。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利情景下,欧盟参与压力测试的银行中有7家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6%,补充一级资本需要总共需要35亿欧元,本轮压力测试要求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

对欧盟银行压力测试的评价

皆大欢喜的压力测试结果引起了市场的质疑。与美国银行业的压力测试结果相同,欧盟银行业的压力测试结果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风险加剧之际,欧盟银行在可能出现的不利情景下仅需补充36亿欧元引起了市场的怀疑,市场普遍认为本轮压力测试不过是走过场,不会对银行业实施真正的重压,因为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欧盟银行业遭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欧元。

欧盟压力测试的时机选择注定只能给银行业轻度压力。今年7月欧盟决定对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时,以希腊为代表的成员国面临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欧洲经济面临着二次探底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欧盟银行业刚遭受了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参加压力测试的银行几乎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能挺过本轮金融危机对它们来说已经是很幸运了。如果把压力测试的不利情景假定为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那么绝大多数欧盟银行都需要补充一级资本,整个银行业的资本缺口将达到数千亿欧元,市场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本来旨在稳定市场的压力测试作用将适得其反。因此,本次压力测试的不利情景实际上相当温和,与压力测试理论上要求的极端情形并不相符,可见现实需要高于理论描述。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7

(一)建立压力测试模型

现金流缺口分析模型是根据经验判断或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而计算压力情景和水平下各时间区间的净现金流覆盖率,并将预测的流动性需求与未来可得到的资金数量匹配以及建立管理联系的一种方法。该模型具有如下优势:一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能够反映出各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特征;二是该模型在与流动性储备分析方法相结合后,能够与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LCR)”指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和比较。模型的自变量为各风险因素的变化,因变量为相应业务部门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两者主要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现金流缺口和净现金流覆盖率作为承压指标,考察未来特定时间段内的净现金流缺口以及流动性储备对于净现金流出的覆盖情况。1.现金流缺口指标现金流缺口=某一时期特定情景下的现金流入-某一时期特定情景下的现金流出=(收回的贷款本息+收回投资+服务收益+新增存款+表外业务收入+资产出售)-(存款本息提取+偿还到期借款+新增贷款+表外业务支出+其他经营支出+购入资产+股东红利支出)。2.净现金流覆盖率指标净现金流覆盖率=某一时期预期现金流入/某一时期预期现金流出。

(二)设定压力情景

巴塞尔委员会对于标准流动性冲击定义了7个情景[9],这7个情景基本覆盖了历史上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每一个情景都可以作为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单一事件,每个单一事件背后包含了不同的风险因素;再将这些不同的风险因素联系起来,可以描绘出风险因素联动下的压力情景。1.由单一事件驱动的压力情景为描绘单一事件驱动下的压力情景逻辑和风险传导过程,本文首先依据该银行历史上是否发生过类似情景将其区分为假设情景或历史情景;其次考虑到风险相关性,根据流动性风险的内在驱动逻辑从每类情景中提炼出“驱动风险因素”和“直接风险因素”,用于完成风险识别工作;最后再将上述两类风险因素对应到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变动上,完成从“事件”到“风险因素”再到“业务科目”之间的逻辑构建(见表1)。2.风险因素联动下的压力情景考虑到在系统性危机情景下流动性风险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风险传染性等特点,在上述标准压力情景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各风险因素联动的压力情景。3.设置压力水平设置出合理的压力水平是确保压力测试有效性的关键。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中要求:压力测试情景根据假设程度的不同,一般包括轻度压力、中度压力以及严重压力,三种压力情景依次不断增强,其中轻度压力比目前实际情况更为严峻。当前,在实践中较为易行的方法是,借助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描述出压力情景的严重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概率,对于特定事件(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利用事件窗口分析法。

(三)执行压力测试

1.建立正常情况下的动态现金流缺口模型传统的现金流缺口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存量资产负债业务的到期日进行分析,并据此评判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动性的充足程度。但考虑到业务到期只是现金流产生的一个原因,除此以外,新业务增量、客户展期与提前支取等行为均会对未来现金流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压力测试模拟之前,需要考虑客户行为和新业务量对到期现金流的影响,并对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现金流做出适当调整,然后再以调整后的动态现金流缺口表作为轻、中、重度压力情景测试的参照系,以观察压力情景下现金流量及缺口的变化情况[10]。2.压力情景模拟常用的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敏感度分析又称单因素分析,是描述风险因素较小变动时,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动为多少。敏感性分析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找出对现金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因素,作为下一步情景分析的基础。情景分析又称为多因素分析,与敏感度分析不同,情景分析是假设风险因子同时变动或者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产生影响,它依赖于更多的统计分析、假设或涉及风险因素相关性的模型建立。将敏感性分析与情景分析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决策,发挥压力测试在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情景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情景分析和假设情景分析。历史情景分析是基于特定历史事件或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构造冲击结构,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或者资产负债表进行测试,评估风险因子导致银行目前风险承受力的变化;假设情景分析则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结合商业银行独特的流动性风险特性,预测概率极小但有可能发生的压力事件,并据此构造冲击结构来进行测试。在目前国内银行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历史情景分析方法,原因是该方法能够给出不同情景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在现实管理中更具说服力。考虑到流动性风险具有综合性、易传染等特点,因此相关研究有必要在事件驱动的情景模拟基础上,针对出现系统性风险情况开展进一步压力测试,且至少需考虑银行间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的情况时流动性资产的变现和处置损失的能力。

二、测试方法应用

根据上一章介绍的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和程序,本章以南京银行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上述方法开展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建议。

(一)设定压力情景

以金融危机作为驱动事件,以“机构的公共信用评级下调3个档次”情景为基础,模拟风险因素联动下的压力情景。压力水平的设定采用历史情景法。轻度情景选取近三年来数据统计分布的尾部5%的分位数作为情景设定依据;中度情景选取近三年来数据统计分布的尾部1%的分位数作为情景设定依据;重度情景是以近三年来最差的数据作为情景设定依据。以模拟零售客户存款流失为例,取近三年以来每日零售存款的波动率数据做统计分布,计算出该序列5%、1%和最差的分位数分别为:3%、7%和10%。此外,为保证情景设定的科学性,在历史情景法的基础上辅以专家判断的方法,以减少因异常数据导致的统计结果偏离。本文来自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审计与经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8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压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20-02

一、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一)内在动因

从银行内部来讲,进行压力测试一般出于以下目的:评估风险模型在假设前提和环境因素不同于开发设计时的可靠性;评估信贷组合在一般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一旦发生将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经济环境中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弹性和敏感度;通过压力测试将能够让银行知道宏观经济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其业务的;评估经济资本需求受到的影响(压力测试的结果为银行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有关银行持有的经济资本充足度的指示信息);通过压力测试,银行还可以识别风险集中在哪些地方、了解大客户违约对银行的影响、了解历史最坏情景再次发生对银行的影响等,从而确保将银行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帮助银行估计其金融系统是否能承受住重大的经济打击。

(二)外在监管要求

1.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定期实行压力测试。其中包括能识别各种经济环境改变的情景对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的不利影响,以及评估面对这些情景的应变能力。为了促进灵活性和提高竞争力,银行应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继续持有一定的超额资本,即超过最低监管要求的那部分资本。根据新协议,监管当局也应该把压力测试当作评估银行应该持有多少超额资本的一项因素。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大支柱的一部分,监管当局应该与银行管理层讨论压力测试的结果,以确保银行认真考虑经济周期内动态资本管理的需要。

2.中国银监会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对银行压力测试的内容和情景设定做了如下要求。压力测试通常包括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内容,在压力测试中,商业银行应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

针对信用风险可以采取的压力情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国内及国际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房地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向下波动;贷款质量恶化;授信较为集中的企业和同业交易对手出现支付困难;其他对银行信用风险带来重大影响的情况。针对市场风险的压力测试情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市场上资产价格出现不利变动;主要货币汇率出现大的变化;利率重新定价缺口突然加大;基准利率出现不利于银行的情况;收益率曲线出现不利于银行的移动以及附带期权工具的资产负债其期权集中行使可能为银行带来损失等。

二、压力测试的实施步骤

(一)确认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实时性

国内许多银行数据基础较为薄弱,大量历史数据缺失,在实施压力测试前,银行必须确定其相关资料的正确性,以保证压力测试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之上;此外衡量各风险因子的市场资料(如利率、汇率)及其它风险性资料(如转换矩阵)的验证工作亦十分重要。

(二)组合分析和环境分析,建立情景事件

压力测试是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压力测试必须与银行信用资产组合的具体特征相结合,因此首先应确认将要进行压力测试的资产组合。在资产组合确定后,可观察市场、经济等变化,以确定潜在的压力事件,金融机构可借助内部或外部专家顾问咨询,建立合适的压力情景,由于真实的压力情景是未知的,因此尽可能地多建立几个压力情景进行分析。

(三)定义风险因子

压力情境确定以后,需要将其转化为债务人或组合模型计算PD或信用VaR所使用的风险因子的变化。金融机构常见的信用风险因子包括:(1)交易对手风险:包含违约机率(PD)、违约损失率(LGD)及违约暴露金额(EAD)三个主要风险因子;(2)总体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或物价指数等会对资产组合有影响的总体经济变量皆可视为风险因子,其它与行业、地区有关的各项政治或经济因素亦可视为风险因子;(3)市场风险因子:金融机构持有债券或证券等金融商品同时面临了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需同时将此两类风险因子进行衡量;(4)其它类型风险因子:在风险模型中经常会使用到与资产组合相关的风险参数作为基础,如转换矩阵,在进行压力测试时,亦可将此视为风险因子进行试算。

(四)执行压力测试

在银行管理实践中,确定使用哪一种压力测试必须根据所测试的银行资产组合的特点以鉴别组合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风险,来确定压力测试的种类。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并不是测试技术越复杂越好,也不能仅仅根据测试技术的可操作性来选择压力测试方法。进行压力测试大致可选择以下方式进行:

1.敏感度分析

此方法是利用某一特定风险因子或一组风险因子,将风险因子依风险管理人员所认定的极端变动的范围中逐渐变动,以分析其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了解风险因子在可能的极端变动中,每一变动对于资产组合之总影响效果及边际效果,缺点则是风险管理人员对于每一逐渐变动所取的幅度及范围必须十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分析的结果与判断。

2.情境分析

此方法利用一组风险因子定义为某种情境,分析在个别情境下的压力损失,因此此类方法称为情境分析。情景分析中按照情景构造的方法来细分:历史情境分析、假设性情境分析和最糟情景分析。

历史情境分析:利用某一种过去市场曾经发生的剧烈变动,评估其对现在的资产组合会产生什么影响效果。此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利用历史事件及其实际风险因子波动情形,在建立结构化的风险值计算上较有说服力;此外,管理者在设定风险限额时,可依历史事件的意义来进行评估,使决策更具说服力。但此方法的缺点在于现今金融市场变动非常快速,许多金融商品不断的创新,因此历史事件便无法涵盖此类商品。

假设性情境分析:以历史情境分析进行压力测试有其限制,参考历史事件并另建立对于每个风险因子可能产生的极端事件,将使得压力测试更具完整性,这就是假设性的情境分析。此类分析方法银行可自行设计可能之各种价格、波动及相关系数等的情境,但也因此有许多假设性或主观模型的设定,这些计算的设定主要来自经验及主观。

最糟情境分析:此方法依资产组合特性,估计可能最糟情境下的最大损失估计。最糟情境分析依据“资产组合在特定的持续期间下,有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组合在一定时间内,各个风险因子最不利情形,构造压力情景,计算该情景下的资产组合价值,评估某一特定时间内,最糟情景发生时,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动。这种情景的设定忽略各风险因子间的相关性,有可能得到的压力情景不具有具体的经济含义,发生的可能性极低甚至不可能。

(五)依压力情境评估资产组合

在决定压力情境及风险因子后,接着需要确定各风险因子的变动大小,以便进行压力测试。这部分可直接利用历史资料来进行估算;若使用假设性情境分析,则须特别注意到各风险因子间的相关性,Kupiec(1998)利用条件概率的方法来处理此类问题。

有了影响资产组合的风险因子及其变动大小后,便可依此资料重新对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计算,计算出各种不同情境下资产的价值,再与资产组合原先价值比较,便可得出当目前资产组合面临此类压力情境下,无法立刻调整资产组合所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六)结果报告与措施

当压力情景构建好,并对资产组合进行重新评估后,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向风险管理层提交一个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每个压力情景的细节和对应的可能损失,以方便管理层的理解,采取相应的对策。

另外,压力测试的结果应该定期更新,一方面,银行的资产组合会随时间变化;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已有的压力测试结果的假设失效。因此,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进行新的压力测试。

三、简短的结论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大多拥有一个良好的压力测试程序,定期实行压力测试,以识别各种经济环境改变的情景对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不利影响。监管机构也要求银行进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作为评估整个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工具。我国商业银行在压力测试的运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积极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借助压力测试技术构建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尽快实现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重点开发不同的压力测试方法和模型,构建良好的压力测试程序,设计出合理的、满足银行需求和监管要求的压力情景,与同业进行数据共享与合作开发,以达到少走弯路、发挥各自优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2007.

[2]吴青.信用风险的度量与控制[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金融人士需要高度警惕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央行对存款和贷款利率都有所调整,这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界开始了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作出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利率市场化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商业银行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金融危机。因此,必须仔细研究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中小银行应该提出相应的应对利率风险的安全措施,中国工商银行是其中的代表银行,可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找出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在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

随着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法则,比如《利率风险的管理的原则》,其中提到了利率风险主要包括了金融产品重新定价的风险、基差的风险、金融产品收益的风险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化进程也在加快。我国开放了很多利率水平政策,极大解放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利率风险也相应加大,面临的市场挑战也更大。虽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利率的表现形式很丰富,特别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一)重新定价的风险

重新定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管理银行资产、银行负债情况中,如果银行到了期限,还没有及时回收资产和债务,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资产净差产生较大的落差,损害银行的主要受益等相关指标。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国际金融环境,内部因素,银行存贷基数和存贷利率。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结构严重失衡,同期内的存款增加很多,大于贷款增加的幅度。在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中,短期存款比较多,长期贷款比较多,这种存贷情况给银行的利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基差风险

在调整贷款利率的时候,由于存款利率为非均衡性调整,存款利率缩小了,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收益锐减,产生了基差风险。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央行多次调整基准利率,从2006年到2012年曾经连续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的基准利率,央行的很多存贷信息都发生了混乱,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差

风险。

(三)期权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存款人有提前存款的自由和权利。因为随着利率化市场的开放,银行客户的理财选择也在增多,银行资产的流动更加频繁,资产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化。在巨大的变化下,银行的期权风险就会显现出来。这给存贷款人更多的安全保护,当利率变化时,存贷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决定是否可以提前取出存款或者是提前还贷款。利率的升降可以影响人们的存贷行为,利率比较低时,贷款用户就会提前还贷款,以降低还贷款的成本,刺激人们还款动机。客户根据利率的变化,可以降低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现在的房贷比较多,个人住房贷款的有期权性质比较明显,主要运用银行资产。近几年来,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受到房价的影响,波动的频率较大,客户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提前还款,银行就有了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水平,这样银行的期权风险也

在加大。

(四)收益率曲线风险

经济变化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收益曲线风险在经济周期的变化下,收益曲线的斜率和形状都显示了银行将面临着较大的收益曲线风险。在管理银行收益时,因为不同的客户贷款的期限日不同,银行的收益也不一样,这样就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银行将因此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收益率的变化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果收益持续上升,就会呈现平坦的或者向下倾斜的趋势,二是收益率曲线长短变化不一致,出现的长期利率大于中长期的利率水平,因为这个风险主要是由利率期限结构变化引起的,又称为期限结构风险。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我国的国债利率非常高,但是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低,难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在银行存款,国债和普通银行存款的收益差距非常大。因此,银行在配置资产时,应该考虑到国债的影响力,用国债来代替企业贷款,以此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经营的风险。但是这不能完全杜绝收益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市场利率会有所上升,那么就会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就会出现收益率的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

商业银行的度量方法比较科学、合理,主要有收益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收益分析法注重利率的变动和账面的报告,可以建立相应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经济价值分析法主要的功能是银行的净值容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其敏感程度很高,所建立的代表模型是持续期模型和VaR模型,这两种模型的利率敏感程度都很高,建立所需的成本投入也很高,技术层面的要求很严格。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缺口模型的主要功能是衡量商业银行的利率,它可以随时监测利率的变动情况,观察银行的资产信息和银行的外债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银行的成本收益,尤其是要注意不确定的利率风险,一旦发现,要早做准备。利率敏感资产是一种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很深的资产,它在一定的期限内可以重新定价。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这些银行收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以工商行为例

在利率化市场化条件下,把工商行的利率风险进行规范,采用金融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控制。本文采用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和缺口率等四项指标,可以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实证研究区间选取2007年3月18日~2012年7月6日,数据均由商业银行各年度报表分析整理所得。下图1为我国利率周期在2007年到2012年的变化。

四、我国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我国的总行已经确定了银行的基准利率。根据支行相关的经营管理水平,银行的价格浮动会很大,在此基础上,客户可以应用差异性的定价方法。在分析银行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容易发生定价恶性竞争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所以存款的定价相对也比较高,高于很多大型银行。

要想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银行的贷款部门就要深入了解、把握并控制贷款的风险情况,根据客户的信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批准贷款,避免银行出现资金危机。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实行差别定位,加大风险防范的措施。另外,科学产品定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需要联合银行贷款部门和存款部门的力量,加大利率定价体系的力度。

(二)建立综合性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银行的利率可以采取分级分阶段的管理方法,在利率风险发生前,银行金融人员应提前识别并评估利率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初始的利率风险预测模型,或者可以综合其他衡量利率风险的办法,对银行的利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得出在利率波动下,银行净收益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相关的利率风险管理报告,可以得出风险存在的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在利率风险发生中,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检测和控制,对银行的资金风险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新情况应该及时处理。要建立利率风险转移机制和规避机制,应该通过各种金融工具预测和衡量利率风险,及时调整银行的负债结构,只有建立银行的利率风险制度,才能有效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在利率风险发生过后,需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补偿制度,如果利率风险已经发生,且给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资金损耗,就要建立相关的制度,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补偿。同时,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安全配套措施,例如,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应该仔细分析本银行的利率水平,掌握银行各个部门的结构,仔细分析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这些原因中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是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部门规章制度,外因是国际市场利率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掌握基本情况来分析经济水平。因此,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数据库,获得相关的利率风险的数据支持,建立相关的模型,非常必要。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国的信息数据建设还在初始阶段,相关的数据很少,资料也很不齐全。为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速度。更加精确地分析度量利率的风险,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公平地保证风险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加强风险的反馈和控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风险日益突出。利率市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重新定价的风险、基差风险等。为此,应该制定我国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综合性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钱瑜晟.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D].南开大学,2007.

[2]张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复旦大学,2010.

[3]王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方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2):58-63.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开放,外资和民间资本可以自由流入银行业,商业银行事成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效果甚微,因此,商业银行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提升服务价值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增长。服务价值提升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使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度来源于对员工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员工的满意度又决定了对顾客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要从内部员工入手,以内部员工的利益为核心,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本文以天津武清村镇银行为例,对其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13年4月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工商局注册挂牌成立,由于员工的社会需求、成就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偏低、满意度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研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研究假设

员工满意度指员工对工作、氛围的整体感知,它直接反映了员工自身的各种需求被满足的程度。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薪酬与福利、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晋升机会等方面。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本企业内部,缺少横向比较,也就是没有在行业内形成标准的体系。其次没有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以,综合学者对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假设:

2.1工作环境,反映与员工工作相关的各种客观条件。

2.2个人成长,反映个人培训、成长的可能性和晋升通道。

2.3薪酬与福利,反映薪酬的数量、福利是否完善、领导对员工的关心等。

2.4发展前景,反映员工自身的发展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

3.研究方法

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所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银行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1样本分析

3.1.1性别因素

目前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员工的基本情况是女性员工的数量占有优势。通过在银行内部随机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比例为48%,女性为52%。该银行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行业要求。

3.1.2年龄状况

对员工年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下的员工占34%,26到30岁的员工占30%。31到40岁的员工占34%,总体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员工分布相对比较均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普通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该行员工的年龄状况基本上符合行业要求。

3.1.3学历因素

对该行员工的教育背景进行调查,从结果可以发现,具备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为9%,大专学历的员工比例为18%,本科学历的员工比例为70%,研究生以上的员工比例为3%。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在员工中70%的比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学历水平符合业内要求,大部分员工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其中满意度呈现较强的多元化趋势。

3.1.4工作年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比例为40%,5到10年的员工比例为34%,10年以上的员工比例为26%。

3.1.5岗位因素

调查对象中柜员员工所占比例为60%,客户经理所占比例为20%,从事技术开发的员工所占比例为6%,中层管理者得比例为14%。可以发现其中从事技术类得员工所占的比重偏低。

3.2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CronbachAlpha系数愈高即问卷的信度愈高。对本问卷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3,员工满意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1,所以本问卷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

3.3效度检验

对问卷效度的检验一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8,员工满意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1,系数均在都在0.6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3.4因子分析

对调查问卷做描述统计分析。问卷总共设计30道问题,对30个变量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30个变量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反映样本总体对每个变量的解释情况,4个公共因子的解释贡献率达到78%,认为4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3.5回归分析

以4个公共因子为自变量,以员工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分别对员工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4.结论

通过对银行员工的内部访谈及内部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等方面。从样本基本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对员工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和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年长的员工相比新进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本科学历的员工相比高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老员工相比刚入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

通过因子分析,将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取为四个公共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78%的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各个因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工作条件、环境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还和内部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对员工管理工作中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关注内部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其次要进一步关注内部员工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总之,多种因素可能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对员工的内部管理中应该同时关注员工满意度的多种影响因素,满足员工不同层次水平的需求。(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银行业前景分析例11

近年恚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互联网逐渐渗透向金融领域,对于互联网领域金融时代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目前,小微贷、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为我国小微融资常见的难题起到破解作用,不但将新鲜感注入小微贷金融市场中,还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模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在小微贷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的竞争中获得战略转型,是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竞争面临的难题

(一)大数据平台建设时间短

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因为受到自身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相对于电商来说,其在挖掘用户数据方面的能力较弱。例如,2012年6月底,我国建设银行上线“善融商务”这一产品,通过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得知,直到2013年年底,入驻善融商务这一平台的商户超过3万人,而注册的会员总数多于300万,在此阶段内,融资的金额共34亿元,而发放的金额为40亿元。相对于同一时间段内淘宝5亿人次与阿里巴巴1亿人次的注册用户数来说,其交易额高达1万亿元。由此数据可以得知,商业银行与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在数据累积规模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线下成本风险管理存在难题

相对于大额贷款数据来说,小微企业在进行线下小微贷服务时常常因为受到确保规范标准的财务制度以及健全的担保抵押制度等影响,银行信贷员需要进行大量信用分析与征信调查之后,才能够下批信用贷款。以上的漏洞导致商业银行发展期间出现较大的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问题,对于进一步开展银行小微贷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信贷业务流程不顺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以“部门式”的方法为主,对于物理网点建设与银行部门的衔接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受到信贷业务流程不顺畅的影响,无法获取优质服务。商业银行小微贷金融服务信贷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导致信贷工作量明显加重。即便小微企业最后成功获取贷款,也会因为受到申请周期长、手续繁琐等因素,对资金周转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小微贷”竞争策略

(一)重视社交网络与小微金融服务的融合

商业银行应该采用社交媒体渠道获取大量的客户数据,并且根据获取的信息数据将客户价值挖掘处理。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相互联合银行外部社交数据与内部数据的方式,从而获取更加全面且详细的客户视图,为更加高效的管理客户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在客户关系高效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数据实施精准营销以及产品创新工作。通过分析电商大数据金融服务得知,以阿里金融作为例子,我国交通银行“交博汇”、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等金融平台的加入,导致金融市场争夺大数据资源的情况明显加剧。根据各项综合数据分析整合可以得知,大数据背景下无法达到全面垄断的效果,通过信息整合以及数据共享,可加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网络与金融服务的融合速度,有利于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小微贷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二)重视制度创新与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在小微贷金融服务的发展期间,需要对金融制度的创新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给予一定的重视,确保能够达到建立智慧型小微金融模式的需求。与电商金融平台对比来说,商业银行的从业经验与产品较为丰富,且其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健全。而小微贷金融服务的竞争相对而言比较短板,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综合自身的优势,在大数据平台的背景下通过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式积极推动小微金融板块管理、流程、服务、产品以及业务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将数据潜在的价值全面挖掘,确保小微金融业务在进行市场预测、风险模型控制、营运流程优化、客户终端交叉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时,能够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以及分析数据,为智慧型小微金融服务的全面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大数据与银行信贷业务链条的融合

小微融资服务面临的难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与大数据的合理应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综合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案例,建立“数据治行”的观念,对“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及开发工作给予重视。借助大数据的处理以及云计算的优势,在数据层面促进小微贷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实现。2012年,我国电商金融服务平台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其金额规模也迅猛增加,电子交易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开始采用电商大数据平台模式对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全面利用、掌控、挖掘各项数据的方式,重视大数据与银行信贷业务链条的融合工作,是提高小微贷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小微贷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发展的风险管理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于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与积极性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大数据环境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区域优势,构建小微贷信息共享平台以及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独立专营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小微贷业务风险明显减少,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及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天德,武春桃.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