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8 09:19:57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1

1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1.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

从“课程思政”的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思政课程”属于高校的一门单独的课程,但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中,思政课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门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从而弘扬我国的“中国梦”精神。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要主修的一门课程就是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属于“思政课程”的一个延展。从具体的内容来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课程思政”的不同之处是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合理地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专业课的教材得到丰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让高校的各类专业课和课程思政都具备育人、育心的功能,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1]。

1.2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随着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安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有效推进,我国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需要在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的元素。因此课程思政需要和高校的商务英语进行有效的结合,商务英语教师需要从商务英语中挖掘出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涵,要从各个方面塑造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一些方面。在高校中课程思政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以下的这几点:第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商务英语的这门课程中会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慢慢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加入更多的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我国的价值观、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让大学生树立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2]。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一般会弘扬民族精神,而这一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直接的关系到我国民族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大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优秀人才。第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接触的都是国外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崇洋的心理,有部分大学生热爱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的文化,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反而知之甚少。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需要加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也是如今社会所要求的。将课程思政合理地融入商务英语的课程中可以进一步向大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能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3]。第四,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需要有好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热爱劳动以及诚实守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对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两者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任务。

2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德育课程的内容缺乏一些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和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还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时的分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由于有部分的高等院校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着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困境。

2.2课程思成思想政治课程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与高校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没能做到有效的区分。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融入这些“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将专业课教授为思政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带来了改革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出育人的根本模式。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高等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需要避免将“课程思政”转变为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此外,不可以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强行对学生灌输“思政元素”。英语教师在传播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不能让英语课变成了思政课,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3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路径

在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还需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从高校以及教师这两方面入手进行讨论。(1)我国的高校是商务英语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组织者,是重要的保障。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需要加大对教材的研发和投入,商务英语教材是课程思政合理有效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中的一种重要媒介。长时间以来,专业教材需要既能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可以满足专业的教学需求并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重视好专业教材的研发,是有重要的意义的[5]。(2)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加大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这是因为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一个实施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那么,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反复地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的内容,在英语教材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不能当作是纯思政教育课程,商务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专业的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英语专业素养的功效,思政元素在商务英语中的有效融合需要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商务英语教材方面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才是英语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其次,英语教师在做教学任务之前需要做好备课的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的教学设计,使得思政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英语教师在上课之前备好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英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设计方面,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管理者和商务英语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不断地寻找出适用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高校的教研活动与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比较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为了关注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教学的欲望,使得教师能意识到教研活动的价值。与此同时,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晶晶,王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0(18):27-29.

[2]李朝云.高职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路径——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3):92-95,112.

[3]莫国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商务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72-173.

[4]李丽.高校“商务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2):53-56.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2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课程思政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仍有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尤其在语文学科领域,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契合度低、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所以,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让中职语文教学既能够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达到语文学科的思政育人目的,是中职学校及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职语文教师作为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主导者,应当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善于利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声音,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加深对政治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精心选取的教材内容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渗透能力,这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E]。对中职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多种途径:其一,要善用资源,通力合作,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比武、专题培训、向前辈取经等学习活动;其二,要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为提升教学能力蓄力。以笔者所在的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搭建、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语文思政教育的小组定期研讨等,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课内外结合的"思政大课堂”

(一)挖掘教材当中的思政素材

教材是所有一线教师进行教学与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中职语文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要以课文为蓝本,找准思政育人的着眼点,利用文本育人[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思政教育材料。其中,我国传统文化就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片沃土[4]。在教材中选择具有家国情怀的课文进行思政教学,如《岳阳楼记》?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长沙》等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激扬爱国情怀的诗文。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弓I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如从孔子的身上感知其一生追求的“仁”,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中感悟藏在那份“悠然自得”背后的高洁心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拓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阅读材料,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渗透

课堂教学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授《我的母亲》—文时,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得出老舍母亲勤俭诚实、热情好客的性格特质。这一内容与当代社会弘扬“好家风好风气”相契合,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家风”主题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并尝试续写后续故事。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融人、体会并有所收获。

(三)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在学生心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种子,那么,适当的课外活动就是额外的养料,可让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德育工作本身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月一主题”班会、每学期的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社团活动以及文明风采大赛等,都能成为中职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契机。与此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和志愿者活动等也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校内外各类平台,帮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以学校茶艺专业的学生为例,茶艺、礼仪和舞蹈是他们的必修课。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特别注意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以《侍坐》中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为切人点,让学生承担校内的部分礼仪接待和茶艺会演等活动,真正体会社会生活中“礼”的运用,充分发挥了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加强学校思政教育机制建设与制度完善

实行思政教育,学校也应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同时,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客观、冷静地从学生规范制订、教师队伍建设、宣传引领、教育激励、监督评价等多方面完善保障制度。同时,不断深人研究思政教育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设计出多维培养路径,加强机制建设,真正做到思政政治教育渗透到师生的言行举止。针对教师,要修订考核办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来激发教师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合理确定文化知识与思想教育评价的占比率,明确地把育人要求纳人评价体系中,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例如:语文课的考核要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教学成效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融合情况综合评价。要改变以往的一次性终结考核,要求语文教师把课堂提问、教学讨论以及平日观察纳人期末考核,还可以将思政内容纳入课堂、试卷和测评,全方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贯彻到位。

【参考文献】

[1]窦冰.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

[2]张捷树.中职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6(11):10-11.

[3]高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31-32.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3

10月20日(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公 共 课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心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教育学(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3)高等数学 (工本) (00022)高等数学 (工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大学语文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198)线性代数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00051)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 (990001)  (99052)小教教育学 (99054)中教教育学  (99053)小教心理学 (99055)中教心理学

科 汉语言文学 (050114)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6)古代汉语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1)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二)  会 计 (020203)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 概论  (00156)成本会计 (00070)政府与事业 单位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法 律 (030112)  (00242)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英语 (050207)  (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行政管理 (0303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 处理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12)政治学概论  公安管理 (030403)  (00359)保卫学  (00361)公安法规 (00354)公安学基础 理论  (00356)公安管理学  (00358)刑事侦察学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计算机信息理 (082207)  (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84)计算机原理  (02120)数据库 及其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护理学 (100701)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2113)医学心理学  (03001)外科护理(一) (0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秘 书 (0501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 与处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509)机关管理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1)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2)微型计算机及其 接口技术  (02120)数据库及其 应用  律 师 (030111)  (0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918)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0917)民法原理与 实务  藏语言文学 (050120)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4964) 公共关系学(藏)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42文学概论(藏)(二)  电力系统 及自动化 (080604)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 (工专)  (02300)电力系统基础  (00012)英语(一)

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080901)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87)工程测量  (02452)工程水文  (02453)水利工程施工与定额管理  小学教育 (040103)  (00409)美育基础  (00407)小学教育 心理学 (00410)小学语文 教学论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2)小学班主任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金 融 (020105)  (00075)证券投资于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旅游管理(020209)

会计  (00182)公共关系学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方向) (081701)  (03706)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学前教育 (040101)  (00386)幼儿文学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88)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  餐饮管理(020118)(中职衔接专科)

(00977)餐饮业法规  (00982)餐饮服务

人物形象设计(050436)(中职衔接专科)  (00688)设计概论

(00681)服装款式设计

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050105)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经济学 (本科) (020115)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42)计量经济学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51)管理系统中的 计算机应用  会 计 (本科)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 与实务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 (一)  法律 (本科) (030106)  (05678)金融法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57)票据法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28)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学 (00169)房地产法  英语 (本科)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3)外语教学法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603)英语写作  电力系统及 自动化(本科) (080605)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0023)高等数学 (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律 师 (本科) (030108)  (05678)金融法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229)证据法学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 与实务  (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事务 (00228)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学  藏语言文学 (本科) (050111)  (00560)外国文学(藏)  (04967)藏文写作(二)  (04971)藏族现当代 文学作品选  (04966)藏传因明学   政治学 (本科) (030308)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0348)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原著选读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51)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数学教育 (本科)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18)数学教育学  (02011)复变函数  (02009)抽象代数  公安管理(本科) (030401)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金 融 (本科) (020106)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51)管理系统中 的计算机应用  工商企业管理 (本科) (0202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051)管理系统中的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及其 应用(本科) (080702)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4737)C++程序设计  (02333)软件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 工程(本科) (080902)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2460)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  (02459)水利工程经济与 经营管理  (00420)物理(工)

畜牧兽医 (本科) (090403)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草业科学 (本科) (090117)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化学教育 (本科) (070302)  (02055)中级有机化学  (00342)高级语言程序 设计(一)  (02056)仪器分析(一)  (02053)结构化学  旅游管理 (本科) (020210)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本科) (030302)  (00320)领导科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学 说史  护理学 (本科) (100702)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 护理学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建筑工程 (本科) (080806)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347)流体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2447)建筑经济 与企业管理  计算机信息 管理(本科) (082208)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4737)C++程序设计 (03173)软件开发工具 (02384)计算机原理  (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 (本科) (080709)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4749)网络工程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小学教育 (本科) (040112)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 管理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音乐教育 (本科) (050408)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电力发供用 技术(本科) (08060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铁路运输工程(本科) (081712)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4

二、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师范生培养标准的提高以及教师在职培训的强化等措施的推进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使用、融合多学科内容的处理成为主要矛盾,对提高政治学科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重文本轻实践。思想政治课程虽然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却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净化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于实践,真正将所学理论渗透在日常生活行为之中。而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特点,如权威性、理论化等,若不结合经验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很容易让政治教师陷入文本的直接讲读和记诵的怪圈,削弱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本固然重要,为教学提供了依据和载体,但是教材本身并非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也未必是课程内容,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有待激活的原材料,是进行教学的凭借和示例,而不呈现具体意见和结论,需要政治教师在深入理解和完整把握的基础上传达给学生。而现实的教学中,教学语言在形式内容上与文本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倾向比比皆是。如在涉及国家制度、方针政策等内容上,教师容易忽视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对书面语不能作适当的加工,变成适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用语,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将书本上的定义、结论,没有“引”,而直接“发”得灌输给学生。这一方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起学生嗤之以鼻的不屑和反感;另一方面,教师解读教学内容时浓厚的理论语容易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距离感,造成不懂也不敢问的状况,影响教师在学生印象里的亲切度,从而愈发陷入想学也学不好的泥潭中。

2.重授予轻启发。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明确了客观地评价一堂课,一个重要方面就要看是否突出了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而学生灵动而活跃的思维与学习得到的知识相互碰撞,擦出美妙的火花的过程中,本身预设的教学框架可能被打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双向的互动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状况,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帮助。而简单直接的授予式教学,不仅浇灭了孩子思考的热情,久而久之也会使孩子养成等待接受知识的惰性,对探究能力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下,新课改的实施还是与升学选拔的现实状况相冲突。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提高升学率,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升学校自身知名度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教育改革还是面临困境,体现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就容易表现为教师更注重知识的授予,减少启发引导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传达更多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对中学政治教师本身而言,在角色意识和问题意识上还相当欠缺,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索的自觉性,在启发引导的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有结果而无过程、有学习而无思考,重学会而轻会学、重继承而轻创新的课,违背了新课程精神的实质;而一味平淡而枯燥的授予式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乏淡而无力。

3.重学科轻融合。思想政治学科是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熔炉中锻造出的时代精华,内容涵盖广泛,融合着政治、经济、哲学、语言、文化等多学科、多角度的丰富内容。这为多方面的教学着力点提供可能,也为学生兴趣、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容易将自己局限于本学科的单一领域中。有的教师完全不想融合,因为这需要自身对教材理解的敏锐度和饱和度,这样在无形中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的过程也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教学压力;有的教师不敢融合,怕自己的理解力、把控度和教学实践能力不够,造成学科内容越界,反倒引起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反感;有的教师则抱着只管教好自己的课的心态,无视学生整体发展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无视新课改的要求。这种状况束缚了政治学科教师拓宽视野的步伐,无法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要求。当然,这样的不敢、不想和不管,对学科教学是一种伤害,也是新时代下教学探索的失败。

三、解决当前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语言问题的措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者教学语言的科学化、合理化,并最终走向艺术化,是实现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而针对现存的问题而言,整体提升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基础,重视借鉴融合及加强教学反思是内在需求,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则是现实要求。

1.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1专业知识。要实现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促进教学语言质的提升,就必须从专业知识着手,即要具备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这里的提升,又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第一,专业知识的发展要有量的积累。单薄的知识体系无法支撑日新月异的时展要求,更无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教育的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理念,才能最终引导祖国未来栋梁的发展。第二,专业知识的发展要有质的提升。倘若不断地积累只是机械的堆积,就无法“温故而知新”,发现知识内部的关联与差异,从而得出全新深入的见解。第三,要建构起以学科知识为主干,以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为补充,以教育学心理学为背景的网络体系,并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发展。

1.2专业能力。为促使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改进,需要不断提升作为专业化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其中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良好的语言表达,对准确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及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积极方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最主要的工具,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口语表达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锻炼而成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特点,多方位挖掘生动形象的语言素材,有目的、有针对得加以练习培养,提高表达能力,从而在课堂上能给教育客体以应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3专业理想。所谓教师的专业理想,就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继承人,必须建立正确的专业理想,通过科学优美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教育事业看做一种信仰,当做实现自身理想的方式,才能使他的语言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崇敬、对学生的喜爱,才能使一句极普通的教育语言也具有传情启智的作用。因而,对于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来说,树立专业的理想,确立致力于将自己的生命理想和热情到教育事业中的决心,能够促进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从而激情洋溢得讲课、真诚得抒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5

2.改革师范专科学校历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教育专业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融汇历史、政治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综合课程师资所需的知识。“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程是人文社会知识的综合课程,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等各门学科知识。专业课程融合的结果是,专业必修课程设置除中国通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通史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以及史学概论、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外,还要增加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课。此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说、西方文化概说、礼仪、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人文类课程以及晋商文化研究、山西民俗、太行革命斗争史等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以满足“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综合课程师资所需的知识基础。二是设置两门教学法课程,如设置小学社会课程教学论和教学法为必修课;设置中学历史教学论与教学法课程。三是辅修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选并整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将小学语文教育的专业主干课程中的现代汉语基础、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等整合成四门课程,分别是汉语基础、文学、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四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是只求通达,不求精深,即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科的知识框架、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这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6

视听语言是以人们的视觉、听觉作为媒介,凭借影像和声音符号表意系统来表达影视创作者思想、传递情感、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视听语言课程是本科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听思维方式并培养鉴赏、解读乃至创作影片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培养影视行业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如何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价值观引导、职业理想和人格塑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课程的建设目标、实施思路、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视听语言课程如何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为本科高校影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从国际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迫切需要在国际传播中实现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平等对话,努力寻求文化发展的出路。”③从国内来看,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传媒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媒体融合将成为未来影视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全新要求”④,对高校的影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意味着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者张燕认为:“目前,全国已有数百所设有影视专业、艺术院系或者开设影视课程的高校,就培养的人才数量而言已然相当庞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视野、学院毕业与行业对接等还存在诸多问题。”⑤与此同时,部分影视类专业学生受互联网和外来文化以及传播渠道等各方面的影响,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强调个人主体性,容易跟风与盲从,缺乏信息辨识能力。因此,将影视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当前影视类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影视行业后备人才思想修养、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这种背景下,视听语言作为高校影视专业在大一、大二普遍开设的课程,从“起点”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影视文化、建立视听思维,搭建全过程育人的专业课桥梁,指引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⑥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胜任新媒体行业岗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爱党、爱国中学习正能量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能够在影视技术展现中讲好中国故事。《纲要》提出,“在授课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四个自信、创新意识、职业精神、使命意识、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视听语言课程具体从爱国、立德、树人、美育四个方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到各个教学模块中。

二、课程建设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思想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课程思政仅仅是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与专业课程无关。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着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不能融会贯通的困境。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行业和新媒体领域的快速发展,影视教育逐渐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学者钟大丰提出,“新时代下,面对影像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巨大变化,电影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职业视听媒体从业人员,也将承担起满足提高全民的视听媒体素质和视听媒体更广泛的人才需求的任务,并将成为中国新的民族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⑦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影视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深度挖掘提炼影视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视听语言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并明确制订课程育人目标是首要问题。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是影视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石。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影视视听语言的基本要素、语法以及演变规律,掌握视听语言价值观传达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视听语言课程的学习,提升视听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力和专业解读分析影视作品视听要素的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要培养学生用视听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后续影视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在复杂的传媒环境中分析处理视听信息的实际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相关工作。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素养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应体现和落实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传授:系统掌握影视视听语言基本要素的概念、语法理论知识,了解视听语言在技术、美学、创作风格上的演变规律。二是能力培养:提升独立拉片分析影视作品视听特色的能力,学会鉴赏不同类型、风格的优秀作品,强化知识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三是价值目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确立职业理想和创新意识等,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审美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三、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视听语言课程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高阶能力导向教育理念。该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构建学习生态社区;坚持“做中学”,通过探究式教学,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逐步增强视听思维能力;将线上学习资源、线下翻转课堂、课外实训拓展和第二课堂讲评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将注重礼仪道德、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有效统一。

(一)小专题教学法: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

面对有限课时与延展课程容量之间的矛盾,教师采用“小专题”教学法,从电影语言技术和美学发展史、视听语言基础语法理论、影视创作方法论三方面出发,以知识点、关键难点为牵引,探讨不同影视作品中视听形象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研究视听语言价值观传达的有效途径,提升视听思维能力和审美价值观;通过作品解析实现理想信念的精神引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比如,在讲到构图单元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构图知识比较中国记者和BBC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层层剖析构图含义—构图与人物关系—构图与创作者立场角度。在讲到剪辑速度时,教师以《速度与激情7》开场片段为例,围绕作品技术和叙事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反思—辨析—改编,从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树立文化自信和专业精神。

(二)课堂内外,课程思政多元融入

课内课外有机联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合作共享意识”等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情怀意识巧妙融入课程中。同时,教师以项目为牵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带领学生团队组织策划学术放映和专业讲座以及主旋律系列观影讲座活动,对学生综合思政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第一,在课堂上,从教学案例中深度挖掘生动有效的育人元素,强调案例的民族性、本土性,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表1)。通过《我和我的祖国》《舌尖上的中国》《我的父亲母亲》等优秀影片案例教学,借助BOPPPS教学法、PBL教学法、CBT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与视听作品创作与传播的问题;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第二,浙江传媒学院视听语言教学团队为了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建设了网络化的视听语言课程体系,在线上MOOC资源、教学资源库、教材资源、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公众号资源等几方面都做了充分建设。教师对已有的课程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结合学科特点录制微课,构建起基础知识点体系链,并融入思政元素,于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面向全社会进行传播,扩大视听语言课程思政的社会影响力。第三,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进行项目制教学,课程组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创作指导,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分组视听实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国际、国内影像大赛,不仅能利用富有特色的高质量短片作品为宣传本土文化助力,还能尽早与社会接触。比如,浙江传媒学院的视听语言课程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美丽浙江”“走近茅盾传承经典”“风雅桐乡、运河抒怀”等相关省级比赛和地方文化宣传项目,带领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振兴及乡村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以本土化的内容呈现、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新媒体的拍摄手法,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全方位展示地方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并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实践作品。项目制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达到育人的效果。这个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高校影视教育的新模式。第四,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课程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布置梯度式的作业,如课前预习自测、随堂测验、拉片作业、循序渐进的小组实训项目等,还包含线上讨论活跃度、课堂讨论参与度等。教师根据在线课程学习数据统计,对学生成果及时评价反馈和在班级分享交流,并将优秀作业经学生再次修改后于课程微信公众号,以此激励学生,确立其荣誉感和归属感。第五,把育人的触角延伸到第二课堂。如浙江传媒学院视听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光影之眼放映室”就是很好的例子。课程组进行第二课堂讲评教学改革,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学术放映和专业讲座以及“光影之眼”主旋律系列观影讲座活动百余场,邀请了国内外五十余位影视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影视传媒行业的一线专家有计划地给在校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并通过“光影之眼”课程微信公众号及时报道,使学生在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中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对影视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程组教师还指导学生撰写影评,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和浙江省影评协会举办的影评比赛,并在各大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教师陪伴学生共同观片、讨论并指导实践,“行走的课程思政”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必要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之话语,凭借其背后所蕴含的“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大学生突破以往的单向主体性,多渠道、多维度信息源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权威性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广泛性、易变性等特点,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对它的影响比对其他课程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不再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径,从而降低了大学生对教育主体的依赖。除此之外,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跟上网络的步伐,了解、熟悉、运用网络语言,就必然造成师生之间话语交流的障碍,教育主体难以掌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话语表达的方式、方法对于增强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目标是通过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渗透力的话语表达来掌控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话语权。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在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中,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的话语表达能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不断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在理论内涵、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生活关怀、情感共鸣和实效指向等方面的转向成为必然。

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内涵、特点及原则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话语内容,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技术,转换为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和反应时代新变化的话语内容,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话语言说方式。其教学话语表达的实质是话语的解读和再创造问题,就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如教育方法、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绘画(留白)方法等技术和手段,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话语具有高度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话语表达就是要将这些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的教材话语转换为生活化、多样化、生动性、形象性的教学话语[1],并通过言说方式表达出来。

2.2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特点

第一,话语表达主体高度分散化。新媒体时代下,话语表达凸显了多元性、不规范性及不稳定性等特点,既有拥有较高知名度、公信力的专家学者和智慧“草根”的理性思想及积极态度传递给大学生群体,也会有消极片面甚至偏激的负面信息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因此,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多元性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固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引起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逆反。第二,话语表达“去中心性”。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结构中的话语单向表达逐渐解构,越来越向权力边缘化方向发展,这对教师的“话语霸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越来越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教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中创造出了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话语体系。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话语权利双主体的特点打破了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垄断地位,消解了教师话语霸权。第三,话语表达的“平等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处于主导地位的话语表达方式往往是控制式、劝导式和灌输式话语。而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网络话语表达趋向于平等、独立、自由发展,直接表现为话语主体的意志表达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甚至产生巨大的社会性力量。由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表达的“平等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挑战了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第四,话语表达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较为单一,现实生活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环境。新媒体时代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既是教育工具,也是教育载体,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显著特点,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表达更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它不仅使得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变迁,教育内容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而且还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2.3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原则及方法

从话语表达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是以往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教导,而是伴随着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冲击,选择和创造出一种既能把握、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又能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话语形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认同、接受和传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2]。这就需要把握以下原则:话语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不断进行话语创新。这一创新不是要完全放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话语,而是在吸取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精华的同时,结合时代新特点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接受程度,进行不断改造和创造性转换,使得话语表达更具有时代气息。同时,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3]。比如,创新中融入时代话语、网络话语、生活话语、情感话语和平等话语,才能增加话语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一些时代话语,如中国梦、正能量、最美等等,提高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在融入网络话语上,如3H学生、挺、赞、杠杠的等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入生活话语,从生活世界中寻求资源、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和接收。融入平等话语,可满足学生渴望尊重、获得平等对待的需要。话语主导权与多样化相统一原则。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话语的主导权就必须坚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凝聚、整合,统领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作用;此外,要在新媒体时代多重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结合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形成百花齐放式的话语系统,以达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性地传播其政治态度。在主导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减弱。话语方式与语境相统一原则。任何话语的表达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实现,而任何话语都有自己特定的话语环境。从语境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形式要灵活表达、因境致用。一旦话语脱离了它所在的现实语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失去它的实效性。如,对一些事实评论则应结合特定的语境采用相对严肃或是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表达。同一知识点的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应该选择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语词的选择方面,在坚持严肃性与政治性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学生、大众中较为流行的词语,形成青春朝气的风格。话语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统一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宣传理性精神的部分,教师在维护其严肃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用“冷冰冰的理性语言”的灌输。要学会将“理性”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情感语言,尽量做到生动,达到“情”与“理”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在感官上使大学生振奋的同时,精神上产生极大的神圣感和崇敬感。

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具有意识形态性强、价值导向性强、内容契合性强等特征,需要从尊重学生话语权、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加强话语表达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延续性等方面进行策略引导,使其表达具有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平等性和正当性。同时,将新媒体时代元素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更新观念,紧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旋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调动大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认同度,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媒体时代下,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特别是在话语表达上尽量避免严肃、刻板、官方话语、政治话语、套话。谨防师道尊严的潜意识影响,防止话语霸权。

3.2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素养的提升和学术积累。要有吃透教材、抓住教材话语的实质和精神的理论功底。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只有拥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学中随心所欲地信口拈来,轻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话语。同时提升自身的话语素养,从历史长河中吸取丰富的话语(如文章、诗词)。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话语,不断更新自己的话语体系。

3.3学科交叉相融

将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如传播学、科学方法论中的隐喻、类比、修辞学等方法,心理学中的共情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做到学科相通相融相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需求的“耦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8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对学生外语技能的训练,更强调把“立德树人”——即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人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支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把握好教育规律的同时,努力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从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思政课教学同外语教学的开发与研究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具有上外特色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一)明确目标、理顺思路

主要是体现“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探索如何实现外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以克服传统外语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价值和观念相冲突的教学弊端,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我校办学历史和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体现我校特色,进而形成和构建有外语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与外语人才培养及国际化办学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按照上述目标和理念,其基本思路是:先试点,逐步建立起一套由学校党委牵头、相关教学和职能部门参与的机制和制度体系,并进行实验、探索。目的是要着力于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程这三大板块在外语教学基础上的结合;二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事政策教育,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从而使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育等各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以体现上海外国语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人才特色。

(二)制定措施、同步并举

形成合力、构建“大思政”教学格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社科部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立有关专题,开展双语和全英语授课。具体内容与形式由社科部负责制定。在英语专业教学上,率先在英语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推进。如泛读、翻译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材料可有针对性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文件及党的重大政策等方面文献的英文版),开设“精典时政文献译读”等课程。具体方案和措施由英语学院制定,社科部协助。在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上,根据课程属性和教学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特别是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其中,或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鼓励教师用双语或英语授课。具体措施由教务处负责制定,社科部参与协助。协同攻关、开展“推进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专项课题研究。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专项课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此项研究。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是注重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着力研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问题,尤其是着力构建“大思政”的教学体系,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上探索一些具有可操作性、推广性和规律性的、并能在国内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成果。围绕体现和对接国家战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外译工作。加强和新华社、外交部等机构的联系与协作,开展对主席的系列讲话、十以来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家重大政策等文献的多语种翻译工作,以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争取话语权。营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团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如有学生提出,各院系及主要职能部门与学生交流,应尽量使用英语为工作语言。具体措施由校办、学生工作部和团委负责制定。

(三)健全机制、落实保障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直接负责、分管思政教育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整合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党史党建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加强学校在理论教育研究、对外宣传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对参与推进和开展此项工作的相关教学人员,在课时、课酬、津贴、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干部、组工干部、学工干部、团干部)的培养。学校在外语培训、业务培训、国内外访学进修、挂职、职务晋升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以促进整体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给参与此项工作的教师,在国内外培训、访学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称评定和评聘系列,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系列的职称评定,作为单独的“大思政”系列进行评定,名额单列,以消除在学校现有的职称评定规则中存在的问题。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

探索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院校的外语教学相结合,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是富有特色的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建设路径必须要自我摸索。尽管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还仅仅是起步,但经过半年多的具体探索与实践,我们已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捋顺了关系,正按规划有序地推进着此项工作,并由此生发了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外语院校来说,由于学科的属性和认识的惯性,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在外语院校始终处于非主流、易忽视的境地,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科研实力不强,学科发展滞后。尽管中央和国家教育部反复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实到具体院校往往是“一阵风后风景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而校领导的重视绝不单单是发于口头、止于会议,而是要切实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的具体环节上,并最终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上。学校在全国高校首次成立由校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实际上就反映了学校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落实力度。

其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是推进此项工作稳步开展的制度保障。制度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学校层面仅仅只有一个领导小组,缺乏具体配套的相关措施和制度,单凭校领导的权威或关系来推进的话,那是难以确保此项工作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建立健全与思政教育相协调、与外语教学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材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就成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9

二、如何进行德育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途径,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德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是责无旁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经验如下。

(一)课堂教学融入德育,使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德育水融

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业授道解惑”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德育。1.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中都规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后两者是我们德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2.深入钻研教材,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深刻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3.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融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内容理论性强、说教性强,素来为学生所不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分组擂台赛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4.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在教学中,我们总会用适量的作业、练习、试题等来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重大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因此我们在编选作业、练习和试题中时,要注意多联系时政,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营造德育的文化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是对于政治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重要途径。1.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因而,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阅读名人传记、看感动中国节目、欣赏艺术表演、举办主题班会等。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2.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内容可以涉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学生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意志教育、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三)德育渗透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10

媒体以迅猛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应用领域、鲜明的自身特点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不可避免地生存于各类媒介融合的社会之中。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向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辅导员不仅仅要贯彻高校教育工作,同时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保证社会和国家能够得到新鲜健康的血液补充,他们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教育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在媒介融合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要学会适应时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一、媒介融合语境的研究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者占据主体地位,教育主体与受教者学生的地位有着清楚且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之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作为教育者有着高度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种媒介的融合,以及资源的共享性,辅导员和学生有平等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权利,现在大学生对信息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收集和选择,媒介融合的直接性使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清晰界限逐渐消失。这样,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辅导员角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大学生完全可以突破传统的教育体系,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甚至能掌握比辅导员更多的信息,面对媒介融合提供给大学生海量的信息,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观念利用各类媒介去学习、提升和丰富自己,很有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对于一些最前沿的新事物,学生知道,老师却不知道,进而挑战辅导员的权威。因此,辅导员们必须与时俱进,全面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动态,随时随地关注和吸收全球最前沿的知识研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媒介融合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媒介融合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当信息技术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有的信息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媒介融合时代辅导员可以使用全方位的教育手段扩展自己的教育工作。比如,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使大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受到感染,同时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这些变化就要求辅导员掌握各类媒体技术,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适应变化着的实际。

当代社会多元经济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在专业知识、管理技能、文化修养、教育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修养,并不断优化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提高管理行为的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建立辅导员培养机制,提高高校辅导员业务水平。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就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他们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在媒介融合的高校环境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与教育工作,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地专业化培训十分重要,学校应花大力气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二)扭转辅导员观念,高校辅导员在媒体意识方面与普通网民差距甚远,而且也没有显示出特别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冲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辅导员对媒体缺乏敏感性,而且没有意识到把握前沿信息的必要性。因此,媒体融合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体意识,从多领域的信息中受到启发并有所突破,加大对各种信息渠道的关注、理解和参与。

(三)建立激励机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对媒体的敏感性,培养出适合时代的优秀辅导员,同时要制定政策、法规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四、媒介融合语境对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基层管理者,承担着学生的管理任务。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透彻掌握德育科学,还要广泛涉猎各类学科知识,了解各种信息获取途径,以专业者的身份科学地开展工作。尤其在当下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要学会掌握媒体技能,利用媒体优势促进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能够增强辅导员创新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辅导员成长的核心能力。辅导员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有利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多种媒体的融合使得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前人所未问津的问题,在这种没有对照、没有参考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把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分清主次,提出合理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五、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对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辅导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要求,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只有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素质不断优化,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才能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的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尼科・斯特尔,知识社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德鲁克.社会变革的时代[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11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深刻体现在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疫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高职英语课程因其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可以在语言文化知识教学中顺势而为,有效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充分发挥红色精神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文化差异,并自觉利用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深化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各学科教师都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积极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建设者。英语作为一门综合素养课,具有学时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学生范围广等优势,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提供了丰厚的资源。英语教师要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故事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时刻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二)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集中在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外语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对外交流人才的使命,理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自觉传播红色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从根本上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教师是一线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和效果。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作用。然而,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课时任务繁重,听、说、读、写、译教学模块众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入教研、备课、上课等环节,无暇关注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自然也就忽视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和红色文化渗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使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专注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积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探寻有效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辨,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长期专注于应试和考级,重视传授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使得相关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教师甚至认为红色文化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的任务,和英语教学无关。殊不知,英语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众多文化背景知识,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更有利于进行文化对比分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异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他国文化思想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拜他国文化,忽视中国文化传统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悖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责任认识,与时俱进,用好红色资源,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浸入学生心扉,自觉抵制他国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

(三)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较为单一

与思政课的显性育人不同,英语课的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职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也在一定程度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但由于政治理论水平不高、课程思政经验不足等原因,难以深入挖掘英语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使得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较为单一,融入方式较为僵硬,很难促进英语课程思政有效开展。部分教师对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依旧存在概念混淆,片面地为了追求“思政”而“思政”,使得本应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语言课变成了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说教课,不利于发挥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广大英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同时,还要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合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适时导入红色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还能够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促进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2]高职英语教材始终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重视基础、培养能力”这一原则,单元主题往往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紧扣热点话题和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涵盖人文、科技、教育等,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时适时导入红色文化。例如《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中关于Love的话题,教师可以从“爱是什么(Whatislove?)”切入,阐述抗击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等各个领域的仁人志士共同抗疫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讲授梦想(dream)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中国梦(Chinesedream)和美国梦(Americandream)进行对比分析,强调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发学生思考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再如,教材中谈到自信(confidence)的重要性,教育扶贫楷模张桂梅就是一个经典的红色文化元素,其创立的华坪女高坚持以革命精神铸魂育人,其震撼人心的校训“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激励了一届届女高人顽强拼搏改变命运。在探讨该校训自信内涵及其英文版本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入“四个自信”相关知识,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合理利用第二课堂,突出红色文化主题特色

第二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英语学习和交际平台,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立足英语语言特色,深入挖掘“四史”中的红色元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应当立足“四史”挑选契合学生专业水平的话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和环节,使学生在锻炼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基于红色文化主题开展英语角、“学党史、悟思想”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以及自身感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英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也是学生重温红色历史、学习语言的一种特色形式。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的积极性,相关教师可定期带领学生赏析毛泽东诗词英译,如《七律·长征》(TheLongMarch)等经典译文,领略一代伟人毛主席气吞山河的革命家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以及挑战自我的勇气。英语相关系、部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诸如“四史”英文词汇大比拼之类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将比赛相关的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如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每日一词”(WordoftheDay)、“头条英文播报”等栏目,鼓励大家每日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四史”主题相关的词汇大赛等做足准备。此外,“四史”相关的专题翻译讲座、红鉴赏课等形式都可以满足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升语言能力的需求。

(三)重视红色英文经典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言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文阅读中往往渗透着诸多英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是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一扇窗。高一虹在分析现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明确强调我国外语教学实践要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在情感和态度层面的批判性反思能力。[3]有效的英文阅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对比思辨,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把红色文化同英文阅读有效融合,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红色英文经典,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明日中国》(Tomorrow’sChina)、《人类的五分之一》(One-fifthofMankind)等名著。然后,在课堂上选取一些片段进行分析,如《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采访毛泽东以及其他红军领导人时感觉有意思又很难报道的部分,正如他说评论的“thoseeventsseemedtohavehadsignificanceforthemonlycollectively,notbecausetheyasindividu-alshadmadehistorythere,butbecausetheRedAr-myhadbeenthere...”,中国共产党人在采访中讲述的往往都是红军这一集体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却从不提及个人力量的影响。这一细节深刻反映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有着美国个体主义文化背景的斯诺显然遭遇了相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显然,在阅读思辨过程中,学生既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也加深了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四)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汉英翻译实践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翻译是交流沟通的桥梁。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言文化知识和翻译技巧只是从事外宣翻译工作的基础,译者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素养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打磨和提高。[4]由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要着力为学生搭建翻译实践的平台。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汉英翻译实践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妨结合本地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前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地打卡考察,学习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景点内的英文介绍、公示语等进行思考,探究译文中的语言或语用失误,然后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讨,提出更好的翻译方法。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深度合作,培训一批英语口语优异、熟悉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学生,定期让他们走进红色文化基地担任英语讲解员,并在实践结束后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此外,红色旅游景点的一些外宣翻译项目,也可以洽谈合作,由学生充当项目译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翻译任务。相比传统课堂上机械的翻译操练,这种“在做中学”的翻译实践体验显然会极大地消除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无用论”的思想,激发其无穷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同时,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翻译能力的提升势必为对外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当代中国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迫切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不单纯要学习语言技能和英语文化知识,更要关注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厚植红色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红色元素,适时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通过英文红色经典阅读、红色主题第二课堂活动、红色旅游翻译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汲取红色精神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辨,透彻理解相关文化差异,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参考文献]

[1]任海棠,邓秀梅.刍论创新我国外语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导刊,2017(04).

[2]黄敏,王守宏.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3]高一虹.跨文化能力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