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文广工作要点

文广工作要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1 22:38:22

文广工作要点

文广工作要点例1

1.紧密结合文广新工作实际,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心得交流等形式,用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核心任务,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举措。

2.把握十精神实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共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推进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

3.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整合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新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4.运用多种喜闻乐见形式,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群文活动。深入宣传贯彻十精神,使十精神贴近基层、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二、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对照“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补充,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制定“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拟定“关于改善我市文化民生的工作意见”,就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业余团队管理、电影放映工作、弘扬锡剧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等提出工作要求。

2.全力做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关配合工作,做到全程参与建设、科学凸显功能、超前谋划运营。巩固镇(办事处)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市民文化广场等建设,推进城南办事处文化中心土建工程建设,建成镇、镇、镇宣传文化中心。以国家一级图书馆复查验收为契机,完善全市总分馆建设体系,做好市图书馆祁智分馆的开馆工作。全年计划建成社区文化室2个、企事业单位图书分馆5个。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3.进一步提升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镇(办事处)文化站提供8项以上基本服务项目,市文化馆、图书馆提供10项以上基本服务项目。

三、坚持放大文化品牌效应

1.围绕国家和省市的重大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创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文作品,力争4个以上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新排1部大戏、1台文艺节目推向市场。丰富“群文大讲堂”品牌内涵。与街道一起,编辑出版《方志强群文作品选》。与广电台合作,做好多集方言系列情景喜剧《布市里的事》(暂名)的开机准备。

2.紧扣“建设美丽,放歌跨越时代”主题,精心组织第31届文艺节,不断提高节庆文化品牌影响力。一是举办“人杰地灵”作者图书展,发掘崇文尚文的丰厚底蕴,展示天南海北优秀人的人文素养。二是组织“我欢歌•我快乐”业余文艺团队节目展演。三是认真落实省厅《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办好锡剧团建团60周年“岁月如歌”专题锡剧晚会。四是办好“那些年•那些歌”知名歌手演唱会。五是加强文化交流,举办“土连江淮根系”、泰兴两地美术作品展。六是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搜集和新创一批企业歌曲作品,出版《奏响时代强音——市优秀企业歌曲作品选》(暂名)。

3.以“戏舞乡村”、“马洲大舞台”、“农民工合唱团”等品牌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下乡进村惠民服务,全年送戏400场、送电影2300场。启动争创“中国诗词文化之乡”活动,以马洲诗社为载体,开展传统诗词入耳、入脑、入心系列讲座,扩大诗词进校园范围。

4.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工作的意见》。加大文化工作宣传力度,做好文广新网站、局刊《马驮沙》(大文化年刊)、《文广新》简报(月刊)的维护、编辑等工作,力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扩大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四、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周与“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加强对各文保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文物。认真做好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2.完成省保单位魁星阁、刘国钧故居维修工作。编制省保单位四眼井维修方案,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一、二处市保单位进行维修,划定13处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

3.根据我市历史渊源、馆藏文物藏品,启动编排市博物馆建设文字脚本工作。完成馆藏文物的鉴定工作。做好沙上文化陈列馆的建设工作。

4.加强非遗的发掘保护,抓好日常普查,继续推进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编制部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长期保护规划,举办’2013年宝卷讲唱交流活动。与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王国良宝卷手稿捐赠仪式暨《火龙王升天记》首发式。组织一次非遗保护方面的异地交流大型活动。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围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目标。进一步完善对全市文化产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机制。大力发展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服务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依靠临江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游艇文化产业园的筹建工作。

2.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培植发展两至三个上规模、快增速的重点文化企业。

3.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积极组织全市文化企业开展2013年度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定期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

六、不断强化广电管理职能

1.全面落实安播责任。强化对播出单位的监管,抓好传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将卫星电视、电影院、互联网视听节目、户外电子大屏等视听载体纳入安全播出范畴,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破坏行为,确保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敏感时期、重要时段的安全播出。

2.巩固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的成果。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镇建设数字影院,加大乡村固定放映点、室内放映点建设力度,倡导开展文明观影活动。

3.加强收听收看队伍建设。改进评议方式,办好《收听收看》简报。加强广告播出监管,组织开展常态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无“小耳朵”先进市创建工作。推动农村电影乡镇固定放映点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

4.加强节目内容建设。坚持创新创优,力争有一批作品获省以上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服务水平。

七、切实加强新闻出版和文化市场监管工作

1.切实落实新闻出版和版权各项管理工作任务。全面开展一般作品登记工作,严格监管出版物市场、印刷复制企业和各种网络媒介,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剑网”专项行动和文化领域版权专项执法行动。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继续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

文广工作要点例2

(二)着力谋划优化文化发展思路。根据十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长期发展路线图,提出近期行动计划,真正把十做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具体举措。特别是立足于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为推动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持久动力。

(三)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特征、特色、艺术性和观赏性相一致、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围绕“十艺节”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公益性文化展览、“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在全市掀起文艺创作演出新高潮。

二、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示范行动

(一)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制度设计研究,并形成一整套具有示范价值的研究成果,确保顺利通过文化部对该项目的验收。积极配合争创首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要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现场,圆满完成创建迎检。要对照新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文件精神,指导公共图书馆明确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方向,结合全国第五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积极争创国家一级馆。

(二)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完善功能、加强管理,使全市人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市书画艺术馆建设,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继续推进文化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责任分工和倒排工期时限,督促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同时,要同步开展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内部功能装修设计施工,确保4月份完成装修设计,5月份装修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继续探索图书馆馆外流动服务点建设,年内建成10个图书流动站。按照构建城区10分钟文化活动圈和农村2公里文化服务圈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行政村、社区文化大院(中心∕广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重点建设基层文化小广场,保证年内全市基本实现文化大院“村村有”和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

(三)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设施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文化设施由硬件建设向软件科学管理使用转化,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载体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服务力度,增加新型服务项目,增设服务窗口,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免费开放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做好市文化馆新建馆舍管理运行,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创新运行机制,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探索融合化、综合性、共享型的市级文化阵地管理新模式。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打造10个示范文化大院、10个示范农家书屋、10个示范文化广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建设为主向建、管、用并重转变,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质量和效益,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服务能力。

三、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活动普惠行动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广泛开展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以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四进”工程。继续组织全民读书月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引导市民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为文化强市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继续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消夏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汇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完成每月每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任务。组织好农民文化节,通过村村演出,管区、镇街、全市层层汇演,最大限度的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活动的创新策划和组织管理,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继续办好桃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农民文化节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擦亮“文化”城市名片。积极开展示范文化团队和示范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按照“一镇多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鼓励每个镇街做强一支群众文化团队,做优一项文化活动品牌。年内培植10支示范性文化队伍,打造10个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着力培育一批优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文化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

四、着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一)做好博物馆建设工作。要按照主体建设进度,做好博物馆展陈大纲的编制,提前开展博物馆文物征集、人员培训等工作,通过调拨、征集和争取上级文物收藏部门支持等途径,把能够代表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的文物征集到博物馆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复制和修复,确保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需求。

(二)启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成立普查机构、编制普查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召开启动会议、举办普查培训、开展普查宣传等,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市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本体特征、人文信息和保存情况,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立、完善国有可移动文物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

(三)做好文物保护。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尽快研究梳理“三普”工作成果,将普查成果融入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把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遗存公布或申请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快我市藏品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抢修和维修工作,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重点对晒书城、东向北阁等文物古建筑进行维修。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田野文物的安全监控工作,加大安全巡查、检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名录体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以及传习场所建设,积极组织挑选优秀“非遗”项目节目参加各级展演活动。注重三圣文化、桃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增强市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着力推进市场管理服务优化行动

(一)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认真落实行政服务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强化窗口功能,所有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行项目受理、审批、发证一站式窗口服务。推行个性化服务,对市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大项目的审批,实行全程服务、指定专人领办、积极争取政策。全面实行审批限时办结制、网络办理制、预约服务制和上门服务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促进审批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和公众服务。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认真处理上级交办及社会举报的违法案件。扎实做好网吧“单转连”工作,全面实现我市网络文化市场连锁经营。强化卫星电视管理,加强属地管理,开展网吧综合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坚持“零点断网”督察制度,巩固网吧整治成果。加强版权登记管理和版权保护工作,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三)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明确文化市场管理责任主体、法律地位和职能范围。完善业务工作、岗位责任、协调协作、信息通报、绩效考评等各项制度,不断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建立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加快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中心建设,健全文化市场办公办案、动态监管、基础数据库三大系统,形成先进高效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提升全市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水平。

六、着力推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行动

文广工作要点例3

一是要加快构建覆盖我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健全以中心城市为龙头,辐射县、乡(镇)、村的四级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在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规模大、功能全、标志性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如:沧州图书馆、沧州博物馆、沧州群艺馆、沧州大戏院、数字化多厅影剧院等项目;在每个县(市)建设或升级改造一批功能全、用途广、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在每个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在每个村建立各种类型的活动站(点),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同时抓好如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三网融合”、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依托四级文化网络,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二是围绕实施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工程,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掘利用我市的历史文化、历史遗存、自然景观、民俗物产、地缘区位等资源,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能够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库,制定出实施计划,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分期分批抓好实施;要抓紧研究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在深入研究,吃透国家、省及各有关部门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与财政、发改、土地、规划、税收、金融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和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结合大运河申遗,借助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一步整合、开发、包装、利用我市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景观资源(如青县庙、汉墓遗址、沧州文庙、铁狮子、泊头清真寺、泊头火柴厂、东光铁佛寺、吴桥杂技等)以及纪晓岚、张之洞、马致远、荀慧生等历史名人故居,在沿运河两岸新建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加以辅助,借助南水北调工程,恢复我市境内运河航运功能,打造一批产业项目和文化景观,形成大运河文化产业带。

三是打造一批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精品力作,彰显我市综合文化实力。在杂技艺术方面,要加大杂技节目研发、创新力度,打造一批高水准精品杂技节目。在戏曲艺术方面,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出一批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群星奖、戏剧节大赛中获奖的曲(剧)目。在广播影视动漫方面,积极筹划、拍摄、制作一批反映我市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风貌、深受群众欢迎、具有一定市场和影响力的影视动漫作品。

四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总结借鉴过来和外地的成功经验,扎实稳妥地推进沧州杂技团、沧州京剧团、沧州河北梆子剧团、沧州市电影公司、沧州影剧院、沧州剧场、人民剧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积极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和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要加大对文化市场和广播电视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人员和文化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政策法规培训,加大对全市文化市场和广播电视行业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好“扫黄打非”、出版物专项整治、治止乱播滥放和网吧治理等专项活动,使文化市场和广播电视朝着有序、规范、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文广工作要点例4

围绕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以各市(区)建有四馆、镇村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抓手,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372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资源数字化,提升基层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保有量和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争创“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整合资源,统一标识,打造“文化百场”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力和群众获得感。大力推进文化精准惠民,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券”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探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服务对象参与管理,增强发展活力。以市级、县(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百场”活动为载体,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统筹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提升“2017年中国梅兰芳艺术节”“百团千场”“百姓大舞台”以及“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等文化活动品质,组织开展好美术展览、文化进社区、公益培训、文化惠民讲座等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努力打造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深入贯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同时又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精品力作。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强规划统筹,重点抓好迎接党的重大主题创作和以历史文化为内容的地域题材创作,努力推出一批标志性主旋律作品。加强精品打造,组织开展好词曲、歌舞、书画、小说等重点门类的精品创作生产,努力实现全面繁荣。用好市级引导资金,推介优秀文艺作品申报艺术基金,扶持精品创作,激发全社会创作活力。组织文艺精品参加省以上赛事,冲击省五星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加强地方戏曲传承。加大工作力度,选送戏曲精品,推进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进基层。支持淮剧团、靖江锡剧团、泰兴歌剧团、兴化淮剧团等院团新创精品舞台剧,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丰收。

培育文艺创作人才。健全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机制,继续开展基层文艺人才创作培训活动,提升文艺创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强化文艺创作人才支撑。

三、大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以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推动文物保护向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向注重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

加强历史遗存保护。科学规划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建筑、名寺古庙、名人旧居、旧址遗存的修缮复兴。指导帮助兴化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姜堰天目山(单塘河)遗址公园、靖江渡江战役东址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做好宫氏住宅、笔颖楼等省市文保单位的修缮管理相关工作。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的表现形式,接续历史文脉,拓展文化内涵,重点打造“梅兰芳戏曲文化”品牌、“水城水乡地域文化”品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品牌、“里下河风情文化”品牌,充分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魅力,进一步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加大“非遗”保护力度。继续实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利用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广泛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展示等宣传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促进非遗保护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探索建设非遗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特色社区村庄模式,提升非遗传承的生命力。

四、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推进“1133”工程为抓手,推进文化产业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错位发展。

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在巩固和提升现有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同时,组织申报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上争各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主业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市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培植壮大小微文化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文化产业展示活动,精心举办全市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推动文化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水平。加快推进文化与互联网、金融、科技、旅游、城市建设融合互动,引领文化制造向文化创意转型,发现和孵化一批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企业,拓展延伸从内容提供到生产、交易、终端消费的现代文化产业链,努力打造更多自主版权和自主品牌,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主动性积极性,符合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要积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争取成为省试点单位。加强版权宣传,引导园区和企业积极申报版权示范园区、单位和贸易基地,提升版权作品登记数量和质量,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文化产业动态监测分析。坚持以推进“1133”工程为抓手,适时建立文化产业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和督查全市文化产业重点园区、重点街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发展情况。通过命名管理、项目跟踪等办法,进一步引导园区提档升级,切实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错位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主动实施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进一步促进文化项目招引,力争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筛选储备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性强的后续项目。

五、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监管,形成文化市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改进审批工作,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确保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改革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开展以同城一支执法队伍为重点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推进上网服务娱乐场所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绿色网吧。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支持文化娱乐场所、艺术表演团体依法经营、壮大规模,规范发展艺术品市场和演出市场,拉动居民文化消费。

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机制,加大现场巡查、暗访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放大社会化管理效应,充分发挥网吧协会、印刷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加强基层文化市场监管员、志愿者等社会化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六、不断提升新闻出版广电监管水平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广工作要点例5

(一)切实抓好文化惠民实事项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开工建设;完善提升300个农村文化大院服务功能,培训基层文化辅导员及文艺骨干3400人,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免费送戏500场次;提高“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扩大“图书馆流动服务车”运行范围,将有条件的农家书屋纳入全市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

(二)认真做好“十艺节”筹办工作。打磨提升“全省十艺节重点备选剧目”大型吕剧《乳娘》、数来宝《登陆上海滩》、小品《排练》、小吕剧《一个钱包》、《砖头记》等作品,全力冲刺“群星奖”;组织好美术作品创作,积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评选;总结提炼“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523歌咏会”等工作,参加“群星奖”项目类评选;全力以赴承办好“十艺节”戏剧小品类复赛和决赛,适时成立赛事组委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宣传工作动员会,编印宣传手册,举行倒计时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十艺节”氛围,力争赛事承办与参赛双丰收。

(三)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年”活动。争取正在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通过国家验收,积极申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制定出台《市基层文化辅导员管理办法》、《市农村文化大院服务规范》、《市关于开展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大院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中组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落实乡镇文化站机构编制和保障经费,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管理水平;做好第五次图书馆评估定级和首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努力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创新奖”。

(四)广泛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在组织好“幸福”、“乡村欢歌”、“百姓课堂”、“新农村乐百姓大家唱”、“唱响文登”、“消夏文化夜市”、“523歌咏会”、“瀚海情”、“皇冠之夏”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推动建立“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常态化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举办全国群众文化摄影大展和本土艺术家作品系列展,吸引更多艺术家来威举办高水平艺术展览;探讨引进演出公司来威经营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带动演出市场,让广大市民能经常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深入调研,搭建平台。根据新的国家统计分类标准,丰富完善文化产业信息数据库;开展文化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调查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探索研究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参照省厅推动的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交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建设,探索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二)加强调度,强化考核。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会同市考核办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考核细则,明确文化产业项目认定范围,确定文化企业考核标准;每季度对各市区重点园区、基地、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实时掌握发展动态,进一步激发各市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培育骨干,壮大龙头。做大做强现有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进文登国际影音创意基地、荣成欢乐家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创作《你是我的眼》、《刘公岛之约》等影视动漫作品;重点推动发展影视摄制服务业、工艺美术业和演艺娱乐休闲业,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和出版印刷业;做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省级重点企业(项目)和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评选推荐工作,争取我市更多的文化企业进入省级以上扶持名录。

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一)推动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继续推进网吧连锁经营,力争2013年底网吧连锁率达到省厅规定标准;完善年审备案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指导各市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格准入标准和审批程序,做好各类文化经营单位的初审备案工作;配合开展“十艺节文化市场保障年”行动,为“十艺节”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二)确保广播影视健康安全播出。加大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力度,净化美化荧屏声频;继续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完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传输机构应急预案;鼓励创作生产广播影视精品,做好“省广播影视大奖”各个奖项的选荐工作。

(三)加大新闻出版行业监管力度。建立全市出版物印刷企业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平台,完善出版物审读工作机制,强化对市级报刊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内容监管;积极扶持民营书店发展,举办市图书展销活动;做好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和作品登记等版权服务工作,牵头召开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推动建立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长效管理机制。

四、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做好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英式建筑等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加大文物保护资金争取力度;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重点文物巡查保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田野文物加大技防投入,对内涵丰富的文物树立说明牌,方便市民游客参观;征集文物建筑测绘资料,完善文物建筑记录档案,加强对英式建筑维修的规范管理;做好基建项目的文物勘探和保护,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以《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为重点,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组织编写《国宝》;完成市博物馆新馆装修并对外开放;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第二批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成立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配合推动建立周韶华艺术馆。

(二)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开展第二批市级和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评选工作;举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启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继续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展演活动;推动“荣成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第二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树立文化良好形象

文广工作要点例6

(一)格萨尔藏剧数据库建设。按照格萨尔藏剧数据库2015--2016年度建设计划,在今年,全面完成《天界》、《降生》、《赛马登位》3部藏戏的视频剪辑、音频整理、文字录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格萨尔藏剧数据库。

(二)博物馆布展。继续采取“接受捐赠”和“对外购买”等方式收集整理有关“格萨尔”文化和具有我县地域人文特色的珍贵文物、古籍,分批分类整理收藏进“格艺中心(博物馆)”进一步做好文物建档和数据录入工作。

(三)对外宣传及交流。加强独特文化的对外宣传及交流,组织县藏戏团参加“成都市第五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进一步提高藏戏知名度,让藏戏“走出去”。

(四)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本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相关资料,制作成光碟和书籍,以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五)“非遗”项目保护和申报。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县、州、省、部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资料,健全完善“非遗”项目数据库;二是储备2-3个“非遗”项目按照县、州、省、部级进行分类分批申报,并力争申报成功。

(六)“送文化下乡”。继续加强“送文化下乡”工作,全年在17个乡镇及部分村完成“送文化下乡”50场,进一步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文艺创作。一是创作排演1台格萨尔藏剧舞台节目(节目名称待定),参加建县60周年巡演,并作为格萨尔藏剧固定舞台剧目长期演出;二是制作3-5首本土弹唱艺人(以藏戏团演职人员为主)的弹唱、山歌作品;三是对藏剧《格萨尔》音乐、舞蹈及服装道具进行进一步的包装更新,并增加部分唱词,进一步提升藏剧《格萨尔》作为我县格萨尔藏戏传统剧目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四是大力扶持文艺骨干进行各类文艺创作,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厚文艺氛围。

(八)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全面完成29座寺庙、1个活动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和数据录入工作;在“格艺中心”落成之前,全面完成“格萨尔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和数据录入工作;二是积极配合“西南民族学院”启动实施“山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

(九)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一是完成全县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经营户的审批并建立“一户一卷”,举办1次“管理和审批人员”培训,举办1次“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二是建立健全“2015文化执法案卷”6卷,全面提高文化执法队员综合素质,并选送文化执法优秀案卷和执法能手参加“省文化执法能手和案卷”评比活动;及时在平台推广综合执法业务系统录入相关日常检查及执法办案、执法信息等常规性工作;三是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汇同县公安、工商、“扫黄打非”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综合执法不少于3次,定期组织文化执法大队对城区、乡镇文化市场进行日常巡查;四是做好全县中小学春秋两季教材教辅的征订和发放工作;加强“新华书店”建设和内部管理,并做好“东风工程”竣工验收前期准备工作。

(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洛若镇乡镇综合文化站(省级示范点)”和“霍西乡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配备相应设备并免费向农牧民群众开放;二是在“格艺中心”开辟专门功能区实施“县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项目建设,并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三是结合“幸福美丽新村”项目建设,在洛若镇洛若村、甲修村各建设1个文化活动室,配备相应设备并免费向农牧民群众开放。

二、以旅游发展为要,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十一)旅游服务和管理。一是在法定节假日和旅游黄金季,在各旅游景点及沿路通过设立“固定旅游咨询服务点”,成立“流动旅游咨询服务队”等形式,为赴旅游的广大游客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旅游软环境;二是做好旅游市场专项检查,全年开展5次以上旅游市场执法检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全年旅游“零投诉”。

(十二)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州组织的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做好“5.19”中国旅游日及“五一”、“十一”节假日旅游宣传工作;开播旅游电视专题栏目。

(十三)旅游产业发展。一是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亿元;二是在色柯镇打造1家乡村旅游主题酒店,成立“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和“吉行圣地旅行社”,推进旅游市场化;启动金马草原景区创建3a级景区工作。

(十四)教育培训和信息化建设。一是开展1次旅游从业人员及景区(点)讲解员培训;二是认真抓好旅游网站的更新、维护和运行,为游客供查询、乘车、线路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完成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十五)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14个旅游标示标牌设计工作,完成翁达、洛若、色柯3镇4个旅游厕所建设;二是启动洛若镇游客中心和自驾游宿营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三、以广播影视为基,确保广播影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六)广播电视内、外宣工作。一是加强广播电视内、外宣工作。全年制播《新闻》120期,新闻稿件500条,结合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制作专栏节目。上传上级广播电视台采用汉语广播电视稿件130条,藏语广播电视稿件10条;制作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参加“全州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活动”力争汉语广播节目获奖1件,汉语电视节目获奖2件,藏语节目获奖1件;二是完成1部纪实片(片名待定)的拍摄和制作,记录建县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7年来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十七)州县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加强州县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将州县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抓紧抓实,分别制定月、季度工程建设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今年全面完成全县共55个无线发射点建设并发放4065套机顶盒。

(十八)公益电影放映。继续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在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完成156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足额兑现2014年度农村公映电影放映补助。

(十九)“村村通(响)”和广播电视进寺庙。一是完成55套“村村响”设备的安装,全面完成“村村通”后续相关用户信息录入、建档、初验和资料上报等工作,做好“村村通”设备维修维护并每月按时上报维修月报表;二是配合县民宗局全面完成4600套广播电视设备进寺庙工程,并做好用户建档和信息录入。

(二十)安全播出工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坚持播出机房24小时值班值守,做好重要节庆、重点时段、集中维稳期间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确保全年不发生任何安全播出责任事故。

(二十一)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县广播电视台新址内部装修和演播室建设,从硬件上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同时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广播电视台整体搬迁;二是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整体转换,确保我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更为安全、优质。

四、以体育事业为重,提高全民健身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二十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建县60周年庆典为契机,组织城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开展跑步、篮球、等多样性的体育活动或比赛,指导乡镇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押加、掷俄多(音译)、拔河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干群健身意识,为建县60周年增添喜庆氛围。

(二十三)体育销售工作。继续加强体育销售和管理,力争全年完成“电彩”销售额18万元,“即开型”销售额30万元。

(二十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7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五、其他重点工作

(二十五)扎实做好建县60周年庆典活动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县建县60周年庆典活动方案》要求,做好庆典活动对外宣传、文艺演出、送文化巡演等各项工作的组织、协作和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工作。

(二十六)加快“格艺中心”建设。加快“格艺中心”主体收尾工程建设,尽早启动内装工程建设,务必在今年8月前完成建设,确保“格艺中心”按时落成,为建县60周年献礼。

文广工作要点例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和市委召开了全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和《中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文广新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要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努力学深学透、学以致用。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市委全委会议精神与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的阵地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深入宣传中央、省、市会议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习贯彻情况,总结推广好典型、好经验,把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二、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确保市博物馆竣工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陈展装修、库房建设、文物征调、人员培训、安全运营等工作,确保3月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五一之前向市民开放。一是积极开展内部展陈施工工作。倒排工期、积极施工,高标准完成博物馆内部展陈施工各项工作,确保4月份布展试运行;二是做好文物调拨征集和库房建设工作。成立市文物调集征集领导小组,通过调拨、征集和争取上级文物收藏部门支持等途径,把能够代表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的文物征集到博物馆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复制和修复,确保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需求。2月底前完成库房建设和文物调集征集工作,3月份开展修复、复制和清洁维护,保障文物顺利进馆;三是做好博物馆交接管理工作。4月份完成与市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博物馆交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开放服务接待培训和安保、物业等工作,保障4月份布展试运行。同时,建立博物馆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博物馆开馆后工作有序开展。

2、高标准建设大剧院。按照责任分工和倒排工期时限,积极配合大剧院筹建处做好各项工作,督促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确保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之前投入使用。

3、加快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市美术馆和市少儿图书馆。按照国家、省关于地市级城市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四馆”的要求,根据《中共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精神,抓住“十艺节”场馆建设的机遇,尽快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市美术馆和市少儿图书馆,年争取立项并投入建设。

4、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年底全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年实现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全面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构建较为完善的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的原则,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先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优秀庄户剧团评选活动,评选培植十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百支农村优秀文化团队、千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农家书屋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加快城乡数字影院建设,逐步实现县城一院多厅数字影院全覆盖,鼓励电影院线向基层延伸,确保一社区(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演出,逐步做到一社区(村)一年一场戏;加快有线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大力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作,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年内培训百名公共图书馆业务骨干和百名文化馆业务骨干;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逐步实现电子阅览全覆盖。

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推动跨越发展

1、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按照“10+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对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科学规划、深度开发,促进传统文化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等产业有效衔接,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深入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布局战略研究,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加快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深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带动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带动作用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区域发展制高点。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机制,定期认定公布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名录,积极争创部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组织举办市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积极参加和观摩全国、全省文博会,打造一批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展现巨大变化和良好形象。#p#分页标题#e#

3、强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充分发挥我市交通便捷、物流发达、劳动力充沛的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品牌企业、高端项目,借助外力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同时,积极邀请国内著名大学文化产业专家、学者来我市进行文化产业培训。不断充实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发挥我市文化企业领先人才、领军人物的作用。成立文化产业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为全市人民提供书画、电影、演出、杂技等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消费和服务档次,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四、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全力以赴备战“十艺节”

1、加大舞台艺术精品加工排演力度。切实抓好“十艺节”的筹备工作,特别要加大杂技田园诗剧《家乡》、新编历史京剧《东方朔》、歌舞剧《感恩太阳》、音乐剧《后羿与嫦娥》等参赛剧目的深加工和排演力度,加快改造彩虹剧院和原化机厂厂房两处排演场所,6月份完成剧场磨合,10月份开始巡演,保证所有作品在“十艺节”参赛前演出460场,确保“十艺节”参赛剧目取得好成绩。

2、精心组织社会文化艺术创作和美术创作。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等资源,引导和鼓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曲艺、杂技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我市李振坤创作的国画《铁流》成功入围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张全的歌曲《亲亲老百姓》入围“群星奖”初选。向全市及籍广大美术作者征集反映历史和现代风貌的作品,精品用于博物馆馆藏。根据十艺节“群星奖”复赛时间和省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作品的深加工,为“十艺节”群星奖及省“精品工程”和全国“五个一”评比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3、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打造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载体和平台,继续组织好“三下乡”和“四进”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创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文化服务活动的层次和水平。鼓励支持发展民间艺术社团。继续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民间文艺展演、少年儿童才艺大赛、庄户剧团调演等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民族节日、纪念日开展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五、以保护和利用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

1、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条例》,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和“五纳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防范体系。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建设市文物资源数据库,编辑出版新发现文物名录,对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继续做好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和邯济线扩能工程、夏津风电场等文物调查和巡视工作,确保国家文物安全。

2、做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的实施。按照《大运河段保护规划》做好大运河段的保护和开发项目,我市苏禄王墓、南运河河道进入申遗“立即列入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相关工作进度》要求,完成两处节点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的申报、申遗文本的编制报批和“四有”保护等各项申遗准备工作。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搜集、整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完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结合博物馆开馆,设立专门展厅、展位,征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实物,运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展示。充分挖掘整理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编印出版相关的地方文献,为研究我市历史发展提供翔实的史料。

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窗口办事效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办事效率。同时,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信息公开和应对处理能力。严格娱乐、网吧、演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项目的审批程序,及时公布行政许可信息,建立完善与综合执法机构、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

2、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严厉打击网吧、电子游艺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入内的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按照《省推进网吧连锁整合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网吧连锁整合工作,逐步取消单体网吧,在积极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进连锁经营,以充分整合网吧资源,优化网吧市场结构;创作性地开展报刊审读工作,聘请专家进行审读,编印《审读简报》,提高审读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推进我市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全市广播电视行管社管力度,对非法经营电视接收设施和安装使用境内外电视节目接收设施、户外大屏幕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等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汇总梳理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整治措施。

3、进一步规范完善文化市场秩序。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印刷企业、广播电视等经营主体的法律法规培训和跟踪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开展文化市场网吧、娱乐场所、印刷企业、广播电视的年审工作;积极配合推进我市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工作;加快城区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做好县市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节目在落地,争取省局中波管理中心在开通612KHz实验频率。

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文化建设活力

1、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继续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根据艺术社会公益性、商业性和研发传承不同职能属性,稳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扩充艺术研究所,组建艺术研发传承中心和演艺集团公司,满足社会不同层面需求。积极推进由政府采取项目(活动)订购、项目(活动)补贴、演出场次补贴等方式,购买节庆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公共文化产品,落实对国有文艺院团落实一团一场和免费配备流动演出车。同时,加快推进广电网络传输资源整合和人民电影股份制改造工作。#p#分页标题#e#

2、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主导,积极推进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不断创新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活力。

八、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文广工作要点例8

一是抓好十精神的学习宣传。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利用街道党校、文明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和谐睦邻点等有效阵地,扎实搞好“五个一”学习活动(一堂党课、一期宣传栏、一场文艺演出、一张宣传单、一场知识竞赛)及其他相关庆祝活动。充分利用街道现有的宣传手段,扎实搞好“两进”(理论进小区、理论进楼院)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十精神。

二是抓好中心组学习活动。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继续坚持每周一单元自学、每月一次集中学、半年一堂扩大学习会、年终一次综合考评的“四个一”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理论学习常态化,积极培育学习型个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

三要抓好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巩固、完善报告会、座谈会、学习会等形式。由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每月保证有一个单元时间的集中学习或自学,全年集中学习不少6次,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一次以上心得交流会,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要抓好各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采取灵活多样、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学习,重在抓普及,力求在普及的基础上讲深化,街道组织巡听,年内到每个基层单位安排巡听不少于一次。确定四个理论进基层单位――延福社区居委会、马坑社区居委会、杨中社区居委会、官沙田社区居委会。

五要抓好理论调研工作。坚持学以致用,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绿色社区、实现四鹤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实际问题开展理论调研活动,总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经验,撰写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文章。

围绕服务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舆论引导,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

一是打好主题宣传总体战。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以“五大战役”、创业竞赛、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旅游发展)、文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内宣效果,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是打好对外宣传攻坚战。加强与中央、省、市、区主流媒体合作,围绕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高起点定位,大手笔策划,积极组织对接开展“5·13”、“6·18”、“9·8”、海峡两岸茶博会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展示四鹤形象。

精心设计策划溪源萧公旅游文化,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互补,相互映衬,认真组织萧公文化研究会开展“闽台圣君――萧公”文化挖掘,制作彰显“溪源风光·萧公文化”的外宣品,向海内外介绍“溪源”、“萧公”。

三是打好宣传管理阵地战。对各社区宣传信息员实行责任制考核,考核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并进入“十项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积极邀请市、区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前来讲课、现场指导,对新闻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一方面是巩固提升原有的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单等宣传形式,另一方面要创新形式,通过“智慧社区”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采用QQ群、小区短信、电子公告、电子阅览室、社区信息亭等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宣传。

四是打好舆论引导应急战。进一步健全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加强舆情信息员和网络信息员的培训、收集、研判和上报工作。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加大网络引导,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围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搞好文明创建,不断提升社会凝聚力

一是深入推进“道德讲堂”工程建设。全面组织实施以“礼、义、廉、孝、忠”为主要内容的“四德”(社会公德讲究“礼”字,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讲究“义”字,诚实守信、热心服务、奉献社会;家庭美德讲究“孝”字,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个人品德讲究两个字“廉”和“忠”,廉洁奉公,对事业忠诚。)工程。推行唱一首道德歌、看一部道德短片、听一场道德故事、作一个道德承诺、送一份吉祥和爱。全民同唱“四德歌”。继续开展各类道德先模的评选活动,同时积极向上推荐道德先模,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组织实施“诚信”示范工程。围绕“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联合工商、公安、环保、卫生、文化、食品药品监督、教育、行政执法等部门在马坑社区创世纪步行街开展“无证无照经营和谐监管体系”建设试点,规范经营端口前移,入驻一家规范一户,努力打造“户户守法、户户诚信”。推动“诚信”社会风气的形成,全面提升社区文明创建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道德、科教、法律、文体、卫生、环保、涉台“七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创评工作为基础,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各基层党(总)支部开展“四争四创”:即争事干,创务实型党组织;争先进,创服务型党组织;争一流,创活力型党组织;争业绩,创赶超型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五比五看”:即比学习看能力素质;比实干看工作业绩;比服务看惠民实效;比创新看科学发展;比形象看群众反映。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四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组建青少年寒暑假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志愿实践活动;由街道关工委联合各社区关工委不定时开展文化环境净化活动---整治黑网吧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管理;配合市、区文化管理部门整顿文化出版市场;同时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在各社区建立一个以上青少年图书一角,定时为辖区未成年人开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由街道辖区文明单位联谊会牵头,调动辖区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积极为困难学生献爱心,组织一场“爱心捐助”活动,开展一次“爱心助学”活动。

围绕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抓好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

一是不断丰富广场文化。以杨真公园大家唱、马坑睦邻点广场、滨江路防洪堤等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场所为重点,以元旦、春节、“元宵”、“国庆”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文明、向上的节日文化活动。

二是扎实搞好文化惠民。依托社区建设促进会,积极扶持各社区和谐睦邻点建设,巩固提升原有的睦邻点,今年新增的睦邻点,社区建设促进会将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奖励。

三是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围绕“溪源·萧公”的闽台文化品牌优势,继续办好“闽台圣君――萧公”文化节,同时鼓励萧公文化研究会开展萧公文化研讨。

四是着力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对接市、区文化监察部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对文化娱乐业、网吧业、音像业、出版物的监管整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

文广工作要点例9

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

不断更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手册,通过本局门户网站“行政职权目录公开”栏目,全面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目录、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及依据、办理时限、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并按规范格式编制和实时更新,方便公众办理。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围绕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及时公开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二是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处罚(文化市场)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包括违法行为认定依据、违法情节、裁量标准等。及时、主动公开非法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网络文化活动等行政处罚案件,包括案件名称、被罚者姓名或名称、主要违法事实和处罚种类、依据、结果等。

三、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相关领域信息公开工作,逐步扩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范围。及时公开艺术扶贫工程等情况,公开跨省考级机构(考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承办单位、地址、联系人等相关信息。持续更新网站公共服务栏目,及时公开上网服务单位、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我市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部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市文化产业园、市文化广场、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纪念馆、市文化馆、市电影院、演出场馆等信息。

四、积极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文广工作要点例10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便捷化。据国务院第六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和操作流程,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对于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原则,该退出的退出,该取消的取消,逐步实现审批便利化。要按照市政府加强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的要求,于10月底前对所有行政审批、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处罚项目再次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行政权力项目的听证、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使行政审批更加便捷、更具操作性。要充分发挥网上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的作用,加大网上办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的工作力度,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和结果公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的办结质量和速度。要深入推进全程办事制,实现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周到的服务。

四、抓好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常态化。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及时、准确公开局重大信息,及时答复群众的咨询,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要求,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积极推行行政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继续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成果,做好局行政权力项目的及时调整、更新工作,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与行政服务中心事项办理、与部门工作业务、与行政绩效考核“三个融合”。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改进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勤政观念、效率观念,为建立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秩序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门户网站管理,及时工作信息,继续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寒山闻钟”论坛贴子答复工作,做好政务微博,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促进政府阳光行政。

五、加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落实《市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重点加强对演出市场、娱乐场所、印刷出版、文物保护、网吧、卫星电视等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文化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秩序。要加强对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日常检查,督促指导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文明执法、亮证执法、说理式执法、互动式执法相结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将日常考核与季度考核、年终考核有机结合,提高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规范提高行政执法案卷的质量。11月份,组织开展全市文广新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要进一步修订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切实规范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疑难问题研讨,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素养和实际执法能力。

文广工作要点例11

围绕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十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周密部署迎接是十、庆祝十、学习宣传贯彻十各重要阶段的宣传工作。十召开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召开期间,着力宣传大会出台的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决定;十召开后,开展“下基层,共学十”活动,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热潮,突出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这一龙头,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积极推动镇党委中心组成员带头读书、讲党课、搞调研、写体会,推动党员干部学习走向深入。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力度。

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加强重大主题宣传的新闻策划,把镜头、笔头、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对准普通的创业者。以文化类新闻为主题,关注当地文化人、文化事,深入挖掘浦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全社会关注文化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调研和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和闽北地域文化所倡导的“爱国爱乡、和衷共济,厚德自信、自强不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气质。

2、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在石陂中学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书法比赛活动。开展“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在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上下工夫,实现镇村文明程度整体大幅提升。

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