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15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1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打破盲从,促进创新。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看谁发现的错误多。” 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2

1. 音乐教学目标模糊。就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表现得较为模糊不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高中在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进行评定时,仅以学生的音乐考试成绩为准则进行评定,完全忽略掉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学生自身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二是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以及水平的限制,并没能将音乐教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是单纯地根据考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式的应试音乐教育,这不仅难以将音乐教育的特色充分的显现出来,也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表现的兴致不高。

2. 音乐教学方式过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再加上一些高中忽略了对音乐教师进行关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训,致使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水平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多数高中的音乐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来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是由教师来对音乐教材、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同时,教师在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时,也只是按照课时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划分方式,不能有效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连接,以促进音乐教学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教学大纲中关于音乐教学的规定不符,与音乐教材内容相偏离。

二、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3

一、互动策略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互动式教学方法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动地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激情,通过教学过程师生间的知识及反馈信息即时交换、教学方式及时调整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构成了动态发展的教学统一的交互活动与交换影响的课堂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富有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是一项具有突出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

音乐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比其他学科,更为强调师生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因此,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也就更为重要和突出。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教育理念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了音乐欣赏课教学确立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重要性。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创造并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互动关系,通过互动欣赏与平等对话来共同提高对音乐的认识与欣赏水平。这要求音乐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课堂角色,由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转变为组织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互动策略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互动策略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尝试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时,要格外注意充分地利用音乐课堂所固有的情感性、音乐性学科优势,通过创设、改变、实施音乐欣赏课堂上的授课环境、组织策略与效果评价方式,来促使学生在愉悦心境中全方位、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欣赏实践中来。使得音乐欣赏课程成为师生通过平等互动来共同探索音乐之美的美妙旅程。

教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用互动策略首先要培养真诚、尊重、信任的情感效应,营造出一种弥漫充盈在师生间的融洽、默契的对话情境,使得师生可以在温馨的精神氛围与教育情境中自然、平等地互动交流。

(一)营造情感氛围。班级授课的传统课桌“井”字形排列在保障教学秩序的同时,也拉开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互动策略在客观上要求创设出平等对话的情感环境,首先就要改变座位排列形式,比如设计成半圆形、马蹄形星形等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可以随音乐播放随机流动地坐,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地盘腿坐,或者与教师排排坐等等。在将学生从课桌座椅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蹲下身来以集体一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展开活动,尽量缩短师生间的物理空间距离,使得心理距离尽情靠拢,从而创设出一种亲近、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对话环境。在于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互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引导性、肯定性、发展性、民主性的即时效应,尽可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充分放开畏错心理。同样,在需要引导学生发言时,可以采取商量口吻同学生交谈,比如“谁想说说”“谁感觉到什么”“我也这样想的”;如果学生发言出现精彩独到之处,则要及时捕捉并进行鼓励,比如“原来是这样呀”“你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发言闪烁其词时,则要进一步启发与鼓励,比如“再讲清楚些好吗”。

(三)组织心理对话。良好对话情境的营造与得体对话环境的创设,最终是为了实现师生间的深层次心理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情商与情操。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保持学生的心理安闲澄净,使学生在思想上感受到充分的安舒自由,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所以,无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不应上海学生的自尊心。通过主动靠近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放心、勇敢热烈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即使有古怪问题与荒诞想法也不必指责、回避,鼓励他们把话说完。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安全感与愉悦感,才能真实表现自我,充分进行开放式的心理对话。

三、互动在声乐教学中的优越性体现

(一)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传统模式下文化课的紧张应试教育环境与音乐课的散漫放羊授课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挫伤其参与积极性。而互动式教学策略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表达天赋,促使教师动态掌握学生疑点及思路,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参与教学。互动式教学中吸引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培养艺术天赋、展示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有利。这种互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尽情展示自我,创造鉴赏音乐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也应借此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发展自我。这一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参与、表现、交往、合作欲望,促进他们积极发展思维力进而提高创造力。

(三)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课的被动填鸭式教育过程不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保持着相互协调配合的主体关系,进而培养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课内课外主动接触并欣赏高雅艺术。

结语:互动式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在一些古代的典籍中就有过表述与体现。随着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基于音乐欣赏课堂的特殊之处,互动式教学方法也逐渐发展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广泛运用于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与课后交流之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妍菁.初中音乐课堂有效互动策略[J].考试周刊.2013(90)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4

所谓“示范”埃利奥特说是“行为中的思考”,笔者认为其含义核心不在行为,而在思考.如此学生便能观察、聆听和建造自己的音乐实践性概念,此处示范并非指“模仿”,而是一种引领.实践主义教学的示范策略并非教师简单的演示与模仿之意.这里的示范更多的含义在于教师运用语言讲解某种音乐概念,或者表演一段音乐之后,要逐渐退出示范的中心领域,而把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运用知道的知识(或者说程序性知识)去建构自己的音乐理解,形成自己的音乐概念.也就是说,示范的重心不是教师示范本身,而是示范模仿之后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示范之后的思考更为重要.这种思考是教学行为的核心,更指向于学生的思考方面.在示范教学策略中,其涉及的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与学习.这种学习是高度认知性和建设性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培训.这里的示范不仅仅局限在表演、即兴表演和指挥这一范围,教师们可以示范改编合作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示范策略时,可以采用改编音乐的方式,之前提出改编的要求,之后示范一种旋律、节奏等变化的方式.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变化音乐的各个要素,以达到学生自己要达到的音乐概念.

2教导策略

实践主义音乐教学的教导策略认为:“教导开始于诊断和评估学生们的音乐思考的进程和产品.然后指导通过提供提示、提醒物、模型或意在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与重要的音乐细节的新的问题设计而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将学生们的音乐制作近似达到了艺术的和创造性的成就”②.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解素养等情况之后,通过提示、模型、提醒物等外在的东西引导、引发学生对音乐,尤其是音乐的特征加以关注、领会;从而使得学生完成音乐理解、音乐制作,最终形成一种音乐素养.这种教导策略需要高度的互动性,以及高度的情境性,同时需要及时的教学的反馈等信息交流来达成音乐学习目标的制作及其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内心音乐目标任务,及其音乐概念相一致,与当时的教学情境,包括具体的时间或问题直接关联.只有如此,这种教导策略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实施,其教育教学价值方能得以充分体现.

3支撑策略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第三个战略被称为“支撑”.支撑策略主要的概念内涵是指教学所给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援助,支持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理解.按照埃利奥特的话说,“它涉及当学生们处于自己努力找到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时,它以各种方式支持学生.支持可以有许多方式,包括特殊设备、模式、口头建议和学习环境本身的物理细节”.③支撑策略意味,音乐教育者要把学生放置于音乐环境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音乐要求要符合其实际具备的音乐素养,以使得其可以享受的学习.因此,支撑策略就是一种愉快体验学习的支撑,这种支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因为教师根据发现和预测学生们的需求来准备和部署时间表.它还依赖于教师为学生掌握不了的较难的音乐任务承担责任的能力.支撑策略中还牵涉到另一个概念———“隐退”.隐退指的是随着学生自身素养的成长、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地降减对他们的辅助.着眼于音乐教育而言,其表现为随着学生发现和解决音乐问题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且必须要逐步收回自己的帮助之手.这里的隐退实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婴儿学习走路时的“放手”,当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学步的时候,会根据孩子腿部的力量和站姿,特别是孩子已经逐渐可以站立的能力情况,而有意识地放开协助的双手,让孩子自己站立、自己迈出脚步(虽然孩子也会经常摔倒).当然这种放手是动态的,是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而灵活把握的,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这种学步中的放手和音乐教学习中的隐退异形同理.

4搭建策略

搭建,埃利奥特理解为口头反思,是提高监督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战略“.它包括帮助学生们用以表达他们解决音乐问题的各种方式,如词语、图表、类比和模型等任何手段”.④因此,搭建策略是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的、图表的、道具的等方式或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因而,搭建是个教学手段,搭建了学生与所学音乐的问题之间的交流的通道.搭建策略,或者说口头反思,也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它既依赖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经验,也有赖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因此,实践主义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课程为反思的实践教育.而这种音乐教育之所以被称为反思的实践就是因为几种口头思维一起随着学生学习音乐而动态演化.

5比较反思策略

比较反思策略可以理解为是搭建反思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战略“将清楚表达和反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反思一个人的音乐行为的教育力量能够通过用不同方式连续播放音乐思维的例子而被提升”.⑤此处的反思不单是纯粹的反思,而更倾向于比较,比较中的思考.因为有了比较,使得这种反思更具有思维价值,思考更深刻.埃利奥特举了个例子来解释教学策略内涵:教学中学生们在表演彩排,并用录像录下正在解决诠释性问题,然后学生们对录像带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得失优劣作出“剖析”.这些比较性的反思可以用来强调学生们的效果好坏与否的决定性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比较反思教学策略的核心重在比较、以及细腻地分析学习的对象及其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比较找到问题所在,优劣得失所在,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意义.这就为我们实际教学方式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5

不论古今中外,皆认为音乐在教育中不只为其基础,更可由培养个人情操至改善整个国家的风俗与气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除了陶冶性情及移风易俗之外,音乐可以不透过事物表相,直接触动人的心灵,且超越国界与地域限制的特质,让我们可不受限于语言,藉由聆听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并培养美感鉴赏的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纲要总纲指出提升人文、社会与科技的知能及加强逻辑思考、判断、审美及创造的能力等为本阶段教育目的之一,普通高中教育除延续国民教育阶段的目的外,并以提升普通教育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养成术德兼修的五育并重的现代公民为目的。换言之,高中的教育目的除衔接九年一贯课程外,其目的在于期望培养德、智、体、群、美等五育均衡的下一代,而音乐教育则为美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高中音乐教学及相关探讨

(一)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升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的必修课程它同时是人精神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透过聆听各种体裁、形式、风格乐曲的经验性活动,藉由感情与理智两个层面,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形象。有人认为没有人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只要能够感受它,即懂得欣赏古典音乐,而当对音乐的各种知识逐渐增加时,则对该乐曲会渐渐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共鸣。也有人认为音乐欣赏的定义即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同,这样的领悟力必须藉由学习而培养。而每个人欣赏音乐的角度不一样,有些人重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亦有人纯粹从技巧的表现去欣赏音乐。因此,必须培养对音乐的主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以更积极的态度来聆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1.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透过音乐教学累积其音乐经验,藉此提升音乐想象力及音乐的理解力。

2.给予美的感受、美的教学,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与情操。

3.透过音乐教学全面提升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并在过程中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民族文化及传统的音乐艺术。

(三)音乐欣赏者类型

1.被动型欣赏者:部分音乐演奏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情境需求,其主要功能为背景音乐,欣赏者通常未被要求仔细聆听音乐,因此无法真正的欣赏音乐。

2.感官型欣赏者:此类型的欣赏者需要较高度的注意力,无论是否真正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皆能领略其中音乐的不同表现。

3.情感型欣赏者:此类型的欣赏者会因音乐而带动感情及情绪,而对音乐产生反应,本身即具有天赋的音乐性。

4.理解型欣赏者:与上述三种类型的欣赏者正好相反,此类型的欣赏者需要投入专注力于音乐本身,并对音乐的进行有着敏锐的理解力。对他们而言,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是明白所听的音乐的特性及内容,并养成对音乐艺术感受的主观认知,比前述三种类型的欣赏者更能真正欣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指针及策略

(一)高中音乐教学指针

1.与学生的经验有关:了解学生的先备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学习风格、语言能力、社会发展阶段等各种条件。

2.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的注意力置于该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避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聆赏音乐,甚至让音乐变成背景音乐。而同样地,教师亦必须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

3.设计学生响应的方式:教师可设计学生响应的方式,透过学生的响应了解是否达到该活动的教学目的。

(二)透过音乐相关因素进行音乐教学

1.主题教学法:于教学之前,反复聆听及哼唱乐曲之中的主题,熟悉主题过后再进行整曲的聆赏,此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以主题发展所构成的音乐。

2.读谱教学法:即边听音乐边读谱的教学方式。使用读谱教学法宜由熟悉的曲调及声部数目较少的曲目着手,如此一来,不只对音乐的熟悉度增加,连带也增进阅读乐谱的能力。

3.分析教学法:主要针对节奏、曲调、调性、和声、曲式、乐种等音乐要素,辨别动机、主题,分析作曲家发展主题的手法及全曲曲式,并了解该作曲家、该乐派的风格,从里到外彻底了解。尤其是结构较复杂的乐曲,更需要使用此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4.技巧教学法:教学者本人可于他人演奏中了解其技巧上的优点与缺点。

5.比较教学法:透过同乐曲不同的演奏者、同乐曲不同编曲方式、同作者不同时期作品、同时期不同作者,乃至不同时期作品风格或同一题材而不同作曲者等的比较,深入探究音乐作品,增进对音乐作品的了解。

6.流行音乐:音乐课程的教学曲目应包含不同风格及文化的音乐,尤其是当代音乐及时下的流行音乐。

三、结语

教师所采用的音乐教学策略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参与度及往后的音乐学习动机。然而多数教学策略由教师于实际教学过程的体会所发展,于发展过程中可由学生的意见回馈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吸收程度与对教师使用该教学策略的想法。在音乐教学方面,学生于各种音乐教学项目的学习动机及教师教学策略的发展,亦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两个部分。因此教师于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因乐在其中而提高音乐学习成就,也同时提升往后的音乐学习动机。必须让学生明确了解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并给予立即性回馈,如此一来,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效。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对于开启人生智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塑造人格和道德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确立,音乐课程已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学校中得以实施。然而,农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均衡,虽然音乐课已经作为必修课,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音乐教育师资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的落后,学生学习音乐,能上音乐课成了一种奢望。由于偏远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几乎没有或者教育质量不高,因此对于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采取生成性的、灵活性的策略。生成性策略主要是指动态生成的、灵活变化的方法。

一、以生成性策略加强音乐师资在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性

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如果音乐教师乐于在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或者有一种机制保证音乐教师的稳定性,那么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将大为改观。如何能让优秀的音乐教师资源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较好的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学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师资由于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不同,会影响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有可能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可能不完善,但我们应该对此采取一种包容的心态,这是以生成性“态度”对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师资的一种关怀和策略。

其次,对于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师资也应采取生成性的策略,应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就是把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和民族音乐的传人请到学校中来给学生授课;“走出去”就是让那些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能够参加进修班和研修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科研水平。这样的策略有利于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稳定性。民间艺人就生活在本地,他们不计名利把自己掌握的音乐文化传授给学生,这就稳定了当地的音乐师资。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师资的培训工作,也体现了“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的策略,使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师资愿意留在本地工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队伍应采取“优先发展、政府主导、注重质量、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师资的稳定。

二、以生成性策略促进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音乐课程作为文化存在,而不是工具性的存在。学校音乐教育是以传播主流文化为己任。这造成我国音乐教育一直以来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中心,替代了中国音乐理论。而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怎样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就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以自发的状态传承和繁衍着。

进入21世纪,音乐教育提倡的是多元文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内容多元化。随着音乐社会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治疗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走出了原来欧洲音乐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各地区的音乐课程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来编写材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校本教材。如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教材也很难编写,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课程内容。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会丰富多彩。以此为依据加强乡土音乐教材的开发是符合时代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取决于我们对这些优秀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我们不要强求课程内容的程序性,而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利用,对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变、动态生成的态度,最终目的是这种丰富性是对学生主体文化精神的回归教育。

三、以生成性策略提高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评价的适切性

评价机制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严重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素质教育更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评价应该采取动态生成性的策略。音乐教育的评价要从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面抓起。动态生成性评价是根据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现实情况,不用固定僵化的一种评价机制对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进行评价。评价的适切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评价宜采取动态生成性评价。我们对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和习得能力给予灵活评价。不要以一个标准的评价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能力提高的大小。不要让评价把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抹杀掉。只要学生接受了音乐文化的教育,音乐对他已经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交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亦有权利享受音乐教育的机会。

(注:本文为教育部《农村与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培养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论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流域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1BG077;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民族视角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探析》,项目编号:11522057)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7

(2)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引导下,探索出与众不同的体态表情、声音与动作,以此表明:“我不是懒惰虫!”(侧重于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3)用带有幽默感的方式体验对“懒惰虫”的否定情感。(侧重于让幼儿领悟对“懒惰”行为的否定态度)

由上可见,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活动目标的撰写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据此科学设计并有效施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可保证幼儿从中获得有效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活动目标的撰写顺序和内容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和内容来确定和撰写每一个集体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一步:提出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的目标(即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

第二步:确定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的目标(即幼儿学习素质的发展)。

第三步:描述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的目标(即幼儿做人素质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的表述方式

教育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是可观察到的,在表述方式上,通常应该采用“行为化”的目标表述方式。

如前述的歌唱教育活动《懒惰虫》中的三条活动目标就是以幼儿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的。“学习”“演唱”“表现”“探索”“体验”等行动,都是幼儿所发出的,尽管作为主语的“幼儿”两字在文中并未出现,但三条目标所用的主语是统一的,而且是一目了然的。此外,目标陈述中也清楚地表明了要求幼儿学习演唱的是歌曲《懒惰虫》,而且在演唱时还要能较自然地唱出“弱起节奏”,以表现歌曲中暗含的幽默感;要求幼儿探索的是怎样用体态表情、声音与动作来申明“我不是懒惰虫”;要求幼儿体验的是对“懒惰虫”的否定情感。而“初步”“较自然”“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引导下”等词语,则是表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可能是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和技巧性的,因而幼儿在尝试和探索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也是可以被允许的。而“用带有幽默感的方式”这样的附加条件语则表明:教师在帮助幼儿体验“懒惰虫”的否定情感时不是采用教诲的方式,而是希望幼儿在体验到了幽默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自然积淀下对懒惰行为的批评态度。

三、活动目标的撰写方法

(一)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感发展目标的撰写

以下以中班歌唱教育活动《在农场里》为例,来比较、分析说明该发展目标的撰写方法。

由上分析可知:当我们在撰写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方面的目标,即“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感的发展”目标时,我们首先应该审视音乐教材中所蕴涵的音乐、舞蹈知识技能;其次应该思考、体验这些知识技能在该作品中的审美含义;最后,还必须慎重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使得这些富有审美含义的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真实意义上的挑战。

(二)学习技能、策略与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撰写

仍以中班歌唱教育活动《在农场里》为例,来比较、分析说明该发展目标的撰写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我们在撰写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二方面的目标,即“学习技能、策略与学习能力的发展”目标时,我们首先应该审视音乐教材:该音乐教材可以使幼儿获得哪些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其次,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有效的“教的策略”来帮助幼儿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最后,教师应从“学”的角度来撰写目标,且努力使目标的表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从而使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并使幼儿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音乐学习也是一种学习。因此,一般的学习态度是必须建立的,一般的学习规律是必须遵守的,一般的学习技能或策略也是必须学习的。诸如集中注意、观察、模仿、练习、思考、创造性表达以及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是应该也是可以在不同的音乐学习中不断积累和相互迁移的。所以,当我们在撰写“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目标时,不要仅限于考虑幼儿的创编能力(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配器方案等),也不要仅限于发展幼儿的记忆、模仿等学习能力,而是应该将其他各种学习都纳入我们的目标之中。

如大班歌唱教育活动《数羊群》中的第二条目标:借助教师的动作及图片的提示,记忆相关歌词内容;知道动作或图片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该目标关注的便是幼儿注意并能有意识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动作策略和图片策略来支持自己的记忆活动,从中体验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并且认识到,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问题。显然,幼儿获得这样的认识远比仅仅学会唱一首歌曲更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

(三)价值观念获得与积极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撰写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34-01

一、音乐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音乐课堂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运用原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音乐学习内容或课题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小班化音乐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

音乐心理发展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如音乐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情感、音乐表现、音乐评价、音乐创作等等。调查表明,小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每年都在迅速发展。随着学生个性发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应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和培养。这时的学生对音乐音色的变化、音乐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音乐表现的不断变化都感兴趣,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乐曲的喜爱,同时也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和音乐知识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因此,小班化音乐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土壤。在小班化音乐教学中,教师面对较少的学生,可以照顾的更加全面,我们可以改变枯燥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的传统模式,考虑学生需求,顾及学生感受,与学生全面互动,启发性授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小班化音乐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班化音乐教学具有开展自主学习的优势,但是仍然要重视小班化音乐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根据学生心理及音乐心理的发展特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小学阶段由于元认知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学生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豪佛等指出:“小学生正在形成关于认知策略的元认知知识和概括性的自我调节策略,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应用认知和元认知的策略。”所以不能开展绝对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是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相对的“比较”自主的学习,让他们逐步清楚地认识到可以利用自主学习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学习强度和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独立、能动、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使音乐学习活动富有实效,并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笔者在教学完歌曲《小白船》后,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提示的打击乐器及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大部分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练习着,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能用自己想的节奏进行敲击么?”“我觉得我想的节奏也可以为这首歌曲伴奏。”“我想换一种打击乐器。”……顿时班级很多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果断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自由组合,自行打击。并让学生自行评价演奏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审美能力。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考虑的问题:

1.在实施自主学习时,要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课题,安排合理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应当准备除教科书以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材料,并考虑学生能够达到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程度。

3.在实施自主学习时,应当合理确定课题,并提前考虑引发出其他活动(再生性活动、生产性活动、实践活动、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等)的方式方法,同时按照课题需求合理分配进行学习。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9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教育理论倡导幼儿主动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过程。可见,幼儿教育本质是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二)音乐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并不是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

(三)音乐教育重视培养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知识转教给幼儿,让幼儿自己主动地“自发学习”。

二、课题的内涵和外延

(一)研究目的

1.音乐学习充分解放幼儿。

2.音乐教育回归幼儿主体。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和积累一套以促进各年龄阶段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载体的幼儿学习策略。

2.探索和积累以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组织实施策略。

3.探索和积累园部相应的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管理策略。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常州爱儿坊幼儿学苑北直街园区各年龄班。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三、研究的过程及成效

(一)建立完善科研制度

1.学习培训制度。

2.教学观摩制度。

3.评优奖励制度。

(二)扎实研究过程

1.学习提升,形成共识

(1)音乐理论学习。音乐教育的这种功能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确立课题后,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老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

(2)音乐素养提升。①鉴赏、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能较敏锐地识别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何种年龄的儿童;②音乐表演的能力是自然的,还应该是生动和富于儿童的天真性和创新性;③音乐文化涵养,首先要掌握好一般的音乐知识。另外还应扩大知识面。

2.调查分析,确定策略

(1)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比考虑幼儿如何学要多得多。

(2)课程改革出现的部分矫枉过正的现象,过分强调创造性、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3.策略实施,凸显成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很快地进入音乐。如:在教《长大我要当》歌曲中,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这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幼儿。

(2)多通道参与,个性化表现。

①在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让幼儿的心弦活起来。

任何一次活动,我们都以倾听音乐进入,然后想一想、说一说,每个人对音乐都有独到的感悟和体会。

例如,《小人国的飞机》这段音乐听完后,我们启发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②在跳跳、画画的表达表现中让幼儿的心弦动起来。

在音乐活动中,要重视孩子的亲身体验,重视孩子的个性。例如,在听完《春天》这首歌,见孩子们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最让我奇怪的是一个小男孩学金鸡独立,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是一只站在电线上看春天的小鸟。”

4.游戏体验,加深理解

当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具有游戏般的特点,音乐才会对幼儿充满诱惑。如:在歌曲《蚂蚁搬豆》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蚂蚁洞口”旁。当小蚂蚁回洞中叫来好朋友,抬着大豆一起走时,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

四、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一)孩子的变化

在活动中,经常是老师一放伴奏带,孩子们就能很自然地将歌曲跟唱下来。

(二)教师的变化

在音乐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转变。教师更加注重对每一个作品的分析。

五、研究反思

1.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缺乏深度,教师群体学习力度不够,知识面不广。

2.对资料积累和分析尚不够重视。

3.对策略的研究论证还不够深入充分,缺乏创新意识。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10

音乐教学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重视,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当前社会各类音乐的流行形成了多元的音乐文化背景,既有蓝调、摇滚,又有古典音乐、民谣以及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及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弊端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已经历过改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以及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体制问题

受几千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及高校依然秉持着“升学率至上”的观点,高校音乐教学在教育中依然不是核心学科,甚至在许多高校里根本没有音乐类学科,因此导致学生没有接触音乐学习的渠道,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也很难得到音乐培养机会。并且这些现象在我国高中教育里极其常见,我国的高中教育目前普遍是应试教育,偶尔会有艺术课程,但是选择学艺术的学生却会被社会大众认为是不务正业,大部分家长会认为数理化才是学习重点。

2、缺乏师资力量以及专业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音乐的作用以及性质、音乐的形式及内容、各国各类音乐史、音乐的组成因素以及音乐的题材以及风格等等,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就必须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音乐学教师,要求教师不仅有雄厚的音乐教育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同时还要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音乐学教材和能正常使用的充足的音乐设备。但是目前很少有高校的音乐教育能达到这些条件,教师自身水平不高,缺乏专业音乐教材以及音乐设备,不能很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3、现行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音乐教学主体错位,和许多其他学科一样,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学目前依然是以老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本位的理念,但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为先进教学模式所依傍,是任何先进教学模式的灵魂;其次,教学模式在时间上进行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一成不变、没有创新,鉴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步骤及教学做法在保持必要的稳定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但我国大部分高校固守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操作程序,忽视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音乐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政府及学校首先应加强音乐教育观念的普及,将音乐教育提升为重要的国家教育内容,并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高校音乐教育法规,并制定齐全的相关配套设施和规章制度,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委的要求加强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应主动配合政府,在教育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中纳入音乐艺术教育内容,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逐步规范化及法制化。

2、改革现行教学模式

首先就是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音乐水平差异以及智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发展安排教学的进行,为现行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革新教学步骤及教学做法,在现有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操作程序,确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音乐发展。

3、提高高校音乐教师教学水平

实施高校音乐教学创新策略的主力军就是高校整体音乐教师,因此如果要有效实施创新教学策略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校音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以及音乐水平,定期对教师们开展培训,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们多学习音乐知识,丰富并拓宽自身知识体系,通过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使其能清晰把握音乐教学中接触到的所有内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能够更直观地将音乐中的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们重视音乐学习,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4、编订专业音乐教材以及配备充足的音乐教学设备

鉴于音乐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缺乏专业音乐教材的现状,高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订专业的音乐教材,阐明音乐的作用、性质、形式及内容,讲述各国各类丰富精彩的音乐史,了解各种音乐的题材以及风格等等,帮助学生更方便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筹措教学资金购置音乐教学设备,在高校里建立专门的音乐练习室,为学生们提供练习音乐之所。

5、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向复杂化以及多元化,社会要求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水平以及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好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因此高校应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拓宽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口径,重视音乐类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多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综合全文可知,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步伐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开展对高等教育的深化创新改革刻不容缓,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音乐教学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加强高校音乐创新性教学,更新教学操作程序,确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顺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正确做法,也是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驱动力。

作者:潘瑾 许冬冬 单位: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池涵.流行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86.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例11

自主学习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理念,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这些学科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课和基础必修课,在公共选修课特别是音乐课中的应用甚少。课题组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通讯方式对福建省内各高职院校63名音乐教师进行关于大学音乐教学策略的访谈,有56位即近92%的教师坦言,在教学过程中从没有考虑过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策略;5位即近8%的教师反馈说,曾在教学中尝试过自主教学策略,但仅仅是学习形式上的改革,如通过合作学习等,而在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没做出改革。

基于此,课题组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关于自主学习理论下高职院校《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一、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⑴学习内容注重自我选择性、多元性与具体性相结合;⑵学习过程注重自我探究、自主反思,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学习;⑶学习方法注重内省性、追溯法,即写学习感受,记录下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并分析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估;⑷学习兴趣注重持久性;⑸学习成果注重创造性、多样性,学习的结果强调个人的感受、个人的创造;⑹学习目的注重以人为本,培养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⑺学习评价注重灵活性与合理性,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二、《大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大学音乐》课程是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设立的一门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学音乐》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分量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课题组认为它的教学内容应关注音乐文化现象分析,关注音乐作品的人文情怀,关注音乐教育的价值探讨,关注主流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等等。以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艺术素养的积淀,而不囿于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囿于知识文化的传承,它需要探讨,它需要思辨,它需要学会综合,它需要小组团队合作学习。

三、《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究与改革

教学策略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的集成。在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对高职院校的《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与改革,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学习内容调整――多元与拓展

传统教学,大学公共音乐课教师要面对大几十人甚或上百人的选修班,讲授内容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先介绍中国音乐作品后介绍外国音乐作品,或者先介绍声乐作品后介绍器乐作品;基本上是围绕音乐作品的介绍,涉及音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接着播放音乐资料。当然,教学中偶尔也会穿插乐理知识,课堂教师范唱,集体歌唱音乐的主旋律,偶尔也提问学生这首音乐作品是否好听。显然,在互联网相当发达的现今,没有几个学生会愿意听授课内容呆板单一的课程,哪怕有,也只是少数几个被动地听记。由此,重新定位《大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拓展狭隘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大学音乐》作为一门选修课,多开设一个学期,大致是24至30个学时。虽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中外音乐名作的介绍与欣赏,应丰富而广泛,可设置几个大的模块,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文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甚至音乐批评学等;主要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如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二十世纪音乐;各类主流音乐体裁,如小提琴艺术、钢琴艺术、合唱艺术、流行音乐艺术、交响音乐艺术、民族管弦乐艺术等等。总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机动的,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纯专业理论,也不能是中小学音乐技能的再传授,而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与关注的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并分享自主学习音乐的心得。

(二)课程学习范式变革――小组合作学习

《礼记・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图书馆、网络平台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其它学科如此,音乐教学更可以如此。

关于《大学音乐》的学习范式变革,课题组经过探索认为,有必要推进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首先,小班教学,每个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改变以往公选课班级人数多达百人的状况。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其中1人担任组长,教师给出任务,组长分配任务。再次,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自行查阅资料,收集音响,并制成课件以备课堂上交流汇报。

比如在学习“交响音乐《嘎达梅林》”时,有一小组就完成得特别好。这组学生先从电影《嘎达梅林》入手,播放一段最为震撼的视频;然后向同学们介绍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事迹;接着播放史诗般的音乐;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说对交响音乐的感受,特别是对这部作品的感受。课题组老师都共同目睹了这组同学激动的表情和出色的作业。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力量,同学们一起探讨,然后分工,再一起切磋、交流。据这组同学介绍,他们中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喜欢音乐,比如负责音乐剪辑的郑同学其实是音盲,若不是这次协作活动,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这样恢宏的音乐作品,这次是被动去接触,可没想到被动接触最后也获得感动。

小组活动还可以是比赛,如课件制作比赛,小组唱比赛,音乐表演比赛,听音比赛等等。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能自发地深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震撼。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教师资源

如果说,课程学习内容的调整与课程学习范式的变革能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前者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策略”,后者“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策略”,那么,教师团队建设则是解决如何推动教与学有机结合的问题。除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识、涵养、气质、形象、爱心、沟通等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形成和谐的教学团队。可以套一句网络语――“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有条件招收音乐舞蹈方面的师资,尽管有的学校将其安排在辅导员或系部教学秘书的岗位上,但兼职教《大学音乐》课程成为可能。比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从2002年至今就增加了4名不同研究方向的音乐硕士生,分别是舞蹈、民乐、钢琴、声乐等方向,这样,《大学音乐》课程即可让研究不同方向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按照4个不同方向列出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筛选梳理,如果按照一个学期32个学时,那每个教师可以平均8课时,也可有的多上有的少上,总之,要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这样,利于学生保持对课程兴趣的持久性。实际上,再优秀的教师也有“黔驴技穷”的时候,让学生自始而终保持对你课堂的兴趣很不容易。而不同的教师上同一门课程,则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当然,团队中得有一个教师负责教师间的协调并对课程教学进行跟踪。

(四)课程评价体系构建――重过程看态度

前面主要在课程的“教”、“学”、“推”三个策略着眼点进行阐述,最后探讨下“评”的问题。在所有的学科中,似乎只有音乐学科学习最难用分数来衡量,因为很难进入学生对音乐体验的内心世界。自主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而在《大学音乐》课程上,更应该是如此。通俗地讲,重过程就是重学习过程,看态度就是看学习态度。试想,每个不同的个体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程度能用分数来评价吗?所以,教师应把期末的成绩分配在平时的考核与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中来评价。考核方式就是:课堂50%+期末40%+拓展作业10%。

这里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课堂占50%。比如:《大学音乐》每学期一个班级授课周数15周,每周2节,一个学期就是30节。每节课2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最高可得30×2×2×50% =60分。

结语

教学策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课题,限于篇幅,本文只就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习范式、课程实施的团队建设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作如上阐述与总结;同时策略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希望能引起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的重视和同行的关注,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推动高职院校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S].教体艺厅(2006)3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体艺厅(2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