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5 09:10:36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工委〔20*〕4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探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20*年16号文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其别强调了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文件精神,20*年初,、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课程方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方案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要求。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十五”规划的提前完成,我校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框架基本形成,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已发展到约12500人,上课校区由1个扩大到3个,本科专业增加到41个。学生数、专业数的快速发展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师队伍数量和水平都有提高但与学生人数的增长相比仍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在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课程和教材发生重大调整的状况下,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人才质量的好坏、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都直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息息相关。因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以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解决学科建设比较薄弱、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程建设不协调,教学发展水平不均衡,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不相称,理论教育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够等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求真务实,统筹资源,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5号)和《中共*省委宣传部中共*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4号)文件的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学分。本科各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专科各专业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对各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和检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符合中央和省教育工委的要求。

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央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生以2学分、专科生以1学分计入学生学籍档案。宣传部、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努力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队伍,分年级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教学主管部门要合理计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工作量,学校也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不断形成合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2.凝练方向,提升水平,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批准建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宣传部、科技处、法商学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指导,规划和引导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突出自身在省内外的比较优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有所作为的在省内有地位在国内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校将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切实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在前列、建在实处、建出成效。

3.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着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课程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环节。要以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重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建设成为省级品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课程,逐步将其它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或校重点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辐射和影响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要积极探索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层次多样、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络体系。要以4门必修课程为主,以相关选修课程为辅,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以生为本,创新理念,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彻底改变“满堂灌”的说教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能够增强师生互动的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要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建立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了解。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要作为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师制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能力强、学生满意率高的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整体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水平。

要加强社会实践及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大实践观,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实践经费在内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既要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又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基地拓展机制,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和有效的社会实践基地,各学院要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基地建设内涵,建立师生社会实践联动和考核机制,将师生参与情况作为评奖评优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推进考教分离,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日常表现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5.统筹建设,合理定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要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教师队伍。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不断优化和充实队伍结构。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着力培养品牌教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在职务聘任、职称评聘、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保证,真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

1.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员工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强大合力。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部门、下属学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并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2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verview

HE Yuj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ruit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histor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ofound grasp of the law and the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ry

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重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低、素质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改革开放的深入快速发展,不但经受住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而且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变革最深刻、发展最迅速、成绩最瞩目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宝贵经验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总结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划分为奠基恢复、曲折前进、巩固开拓、创新发展四个阶段。

1 奠基恢复阶段1978-1985

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中国高考制度,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的历史篇章。经过真理实践大讨论,高校思想战线打破了禁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纳入高校工作范畴,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奠基恢复阶段。

(1)恢复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当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是通过专题讲座、会议、班会、谈话、书信等简单形式来开展,方式粗糙、方法零散,更没有系统化理论指导。1980年开始,有部分重点大学率先为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启动。随后,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形势、思想、人生观和道德教育。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十二大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重要部署和规划,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得到重新定位。

(2)初步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1981年教育部开始组织高校编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先后制定《四项基本原则教学大纲》和《道德品质修养教学大纲》。1982年教育部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1984年教育部颁布《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开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设置和规划,紧接着教育部印发若干规定指导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随后,全国各地高校迅速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1985中央制定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简称“85方案”)。该方案增设3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重点加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此基础上,高校全面恢复了马列主义课程设置和教学并组建马列主义教研室,标志着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3)初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制度。党中央1978年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首次设立辅导员岗位和职责的制度性文件,对大学生思想工作起到重要作用。198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配置辅导员与大学生比例为1:120,专门从事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辅导员制度建立标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2 曲折前进阶段1986-1991

受西方利用及和平演变阴谋、同时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严重挫折走向低潮。但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成功扭转反败为胜的历史使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1)继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党中央继续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适应了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需求。1986年中央全面启动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国家教委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1987年国家教委进一步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先后下发多个文件都旗帜鲜明地指出: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学时、教学任务与大纲做了详细规定,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主战场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党中央深刻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学运事件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误。党中央决定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确保党对大学生思想上的绝对领导。1987年党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要加强领导,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教育,把爱国、集体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召开,在全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信仰、人生价值、道德信念等思想问题。由此可见,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得到切实加强。

(3)首创“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党中央、国务院1989年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首次创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199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意见中重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1991年国家教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充分体现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 开拓巩固阶段1992-2003

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进入开拓巩固阶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中央在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提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爱国主义教育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了重要部署。1995年国家教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并制定高校德育大纲等指导文件,全面规划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体制。1998年、教育部共同制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简称98改革方案),98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日益完善。

(2)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平与层次。1999年6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培养和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进行第四次调整和改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4年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全部建立,并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全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3)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把党的理论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切实同党的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

4 创新发展时期2004-至今

全面加强和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重要战略之一。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发16号文件),党中央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放在重要且突出位置,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1)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座谈会在京召开,时任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教育部长周济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党中央领导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把全面加强和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战略。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辅导员培训计划,全面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面启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道路探究。学历教育方面,2008年开始教育部委托重点院校培养辅导员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作;同年和教育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校创造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育人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中发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2005年全面启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简称05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门课程作为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课。2008年教育部在05方案(下转第32页)(上接第4页)基础上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门课程合并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合理调整、深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备注:此文是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资助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导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ZZ010)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秦宣.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3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处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人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与实际相连接,把教学投放到家庭中、社区中、生活中、社会中,将所学内容与生活中实际所发生的事情或是一些民风民俗、民族习俗等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与实际相融合。以下就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方式的内涵、重要意义及特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及时了解时事政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可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采用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就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举一些与实际相关联的时事政治来说明理论内容。例如, 2008年的9月5日神舟七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以此为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一些时事政治不与社会和实际脱轨。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就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由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政治性过强,因此在事项政治教育过程中总是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若是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比较有趣有亲切的元素,那么在课堂上的气氛就会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了。在课堂上采用贴近生活的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自己不陌生又有些亲切感的事物增加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为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课堂所学内容,有效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前的时政资料或现在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等收集一些与课堂内容所学相关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能力。就从资料的选择与分析上来说,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查看、分析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课堂汇报前还要整理好思绪,缕清思路,无形中也锻炼了记忆思维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必然需求

1.与时俱进

在实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中,必须要与时俱进,将当下所相关的文化、政治、生活与学习内容相融合。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当下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有效的结合,这样就会让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是轻松、有趣又与时俱进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彻底的与实际生活相接轨。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活化知识,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与时俱进,是生活化教育的必然条件之一。

2.活化教材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过程中,活化教材是其必然需求之一。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材的编写是依据课程的标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变得与时俱进充满了时代气息。由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的许多实例都过于落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能够适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区域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来授课,而需要活化教材,将教材的内容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将课程内容联系当下的时事政治或是一些比较热门的论题,真正的做到贴近生活、活化教材。例如在讲《当代国际社会》时,例举主席与其夫人一起多次到他国访问事件,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充分了解我国的外交情况与国家强弱的关系,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影响关系。

3.生活化课堂

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必然条件。想要达到生活化课堂有许多办法,例如将杂志、广播、互联网、广告等一些生活相关的内容进入到课堂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播放。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彻底的将生活与课程相融合。例如,今年3月8号的马航迷踪事件,结合现在的全球发展方向,让同学自己分析总结,为什么还会有恐怖组织组织,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球和平发展的意义。

三、结论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而且与时俱进与活化教材,就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必然需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要在课程中不断的探索、更新观念,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的结合。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今后对此项目的研究提供有力条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飞,马凤英.课堂之清泉 生活之大海――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04期

[2]王良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读书活动之中――南京27中图书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读书周”活动侧记[J].图书馆杂志.2011年01期

[3]刘宏科,王庆芬,李光.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王良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读书活动之中――南京27中图书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读书周”活动侧记[J].图书馆杂志.2011年01期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4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中共中央自从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又连续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前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这些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政策、要求和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大局、从长远、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思想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领导。缺乏有效的具体领导,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指导和督促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己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第二,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课程建设的“宪法”,有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考试方法等,才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正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就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就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有所前进,但是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国家教委制定并即将颁布实施的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教材,上海初中开设的公民课程,高中进行的课改实验,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5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改革方案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队伍素质和条件保障都得到了优化。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特点、学校传统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校领导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像于丹、易中天那样授课,既生动幽默,又内涵深厚;有的部门领导认为,“对高职高专学生讲原子弹,要从放鞭炮讲起”;专业系的领导则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专业建设服务。我们认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驾驭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建国初期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都明确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则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学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上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面临挑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来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式影响下,“职业”“岗位”等要素深刻地影响着其文化特质。第二,来自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时数紧缺的挑战。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要求“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其中包括:对课时数有强制性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培养大学生通用技术的英语课和计算机应用课程;至少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习惯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文社科课程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强烈期待。第三,来自学生兴奋点的挑战。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素养不足,感性思维特点明显,关注就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理论性、效果潜在性和评价缺乏刚性等特点,离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心期待有一定的距离。

3.教师如何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第一,引导学生挖掘行业政策重大改革所蕴涵的理论内涵,提高学生的视角,扩大学生的视野。第二,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发现问题表象下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价值选择。第三,引导学生抓住行业内的经典案例,深入剖析,分析问题,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行业、学生发展需要的契合,构建思政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紧密相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笔者对高校大学生调查后得知,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偏低(包括学生党员),他们虽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但仅仅因为从小就得到了灌输,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不愿意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意识一旦形成,只能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而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加以改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只能通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得以培养。

2.高职高专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高职高专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足,主要因为:第一,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用人单位招聘技能型人才的笔试和面试都不会涉及政治理论;大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的践行能力不足。思政理论课无法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第二,思想政治理论抽象难懂。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授课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课堂,学生在接受方面存在困难,感到收获不大。第三,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应用技术。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国家层面的理论、政策和问题,感到离自己很远。他们感到了解预期的岗位要求、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是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第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太理想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正面教育为主,着力宣传国家主流文化。学生认为这些“应然”的说法,与社会的“实然”有比较大的距离,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应用性人才,讨论如何适应现实环境更加务实。在既定的教学条件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课程教学吸引力的不二法门。

3.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方法。第一,教师要学会“说新话”。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所以它的语言具有“战斗性”、政治性和结论性的特点。运用这样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掌握技巧性,以利于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程度,又避免丢弃马克思主义、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对浙江省20所高校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关注重大事件,重大事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大。其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从重大事件切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了解重大事件的事实、挖掘事件的背景、找到事件的本质、提升事件的理论意义、引导事件所蕴涵的价值,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要把“职业”的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把行业政策的重大改革、职业生活中的案例及职业人需要的素质结构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和素材,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关注度,增强学生把知识内化为素质的积极性。要把职业教育的基地、项目、平台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

1.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发[2004]16 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规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对浙江省20所高校学生抽样调查反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重大事件结合,是重大事件正面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最重要途径,说明课堂教学以其覆盖面广、互动直接和主流文化场感染力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6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旨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7

一、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概况

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是大批革命英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社会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形态主要有物质层面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精神层面的红色教育资源两种,前者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纪念场馆等,后者如文献、故事、诗词、歌谣、电影、电视及其他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等。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泛,蕴涵深刻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诠释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正确的“三观”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它凝聚了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勇于实践、勇于奉献、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说,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是一本真实的、有说服力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的鲜活教材,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达到了有机统一,并为其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2.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湖南红色教育资源,蕴涵着拯救民族危亡,建设强大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求实与创新精神,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1]教师要善于把其优秀成果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内容,将湖南红色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衔接起来,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如在“基础”课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将此专题与革命精神衔接起来。在介绍的革命经历时可以有选择性地放大型纪录片《》,并结合的诗词,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如1959年6月在《七律·到韶山》的诗中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指导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可以把雷锋精神与之有机衔接,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更真实地感受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开发和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等等。同时各高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凸显湖南红色资源教育的选修课,从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体现湖南红色教育资源运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有利于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可以较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并且有很多内容学生在高中时有所接触,因此很多学生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如果能有声有色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则能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好素材。例如,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做红色学术报告;邀请红军老战士讲革命传奇故事;举办红色革命精神专题演讲比赛;举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题书画作品竞赛;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经典影视作品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4.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它理论的深刻性及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对其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充分挖掘和巧妙运用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如经典歌曲、影视片段、图片、经典文献等,可以使多媒体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而创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门课程中都可以运用湖南红色教育资源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感染力。比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穿插一些经典的歌曲、影视片段、图片、文献等,且方法可以多样,如红歌既可以用来导课也可以用来辅课还可用来圆课。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过程中,感受红歌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内涵及情感力量,强化课堂德育效果。再如体验式教学,体验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亲身体验、内心感悟。由于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对过去的历史既缺乏感性认识,又缺少理性思考。如果教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对学生进行讲解,很难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体验式教育,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去发现、去感受、去领悟湖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组织学生参观各种革命遗址、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在韶山纪念馆,的一件件遗物震撼了大学生的心灵,他们静静地听着讲解员介绍件件遗物的来历,那件有73个补丁的睡衣、那双连鞋匠都无法修补的皮拖鞋,那件接见客人用的假衬衣、衣袖、那张生活费账单……同学们说:‘留下来的遗物,不管大小,无不反映了艰苦朴素、爱国爱民的伟大人格’,‘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一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发扬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2]

总之,将湖南红色教育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君,李树生.湖南红色教育资源的品质评价.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30卷第5期.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8

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块木桶“短板”[1]。中共中央、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共中央、教育部、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①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一般智育课程的理论认识功能,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政治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是一种简单的结论记忆,而是要通过教学,特别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体验、践行,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为自觉的信念,提高政治觉悟、认识水平、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素质。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当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以及合理的评价方式等。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讨,是规范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实际操作环境和体验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那部分教学活动。而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则将课堂教学实践和实践教学实践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文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取前者。高职院校本身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其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2]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的理论教育形式,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由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出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捍卫者、建设者和继承者。因此,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有着特殊的内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多管齐下,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过程体系、考核体系在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总称。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定位、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包括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硬件设施、实践基地、教材素材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政策措施、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创新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组织领导、决策制定、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则可分为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考核评价和学生具体实践考核评价两个方面,包括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考核手段、奖励政策等。

三、如何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的构建

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定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大纲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内容。“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一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把它简单地看成单纯性地传达方针或富有意识地教会大学生遵守行为规范”[3]。其实不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的是学生内在素质的形成,这就要求必须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教学。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定位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而进行实践教学,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实践环节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应当重在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方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2]。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与本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要求随时更新。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源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资源,加强与周边企事业机构交流和联系,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力度,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参与社会调研和科学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力度,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保障和便利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如影像资料、阅读材料等;积极建设校园网络软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造条件和机会。兄弟院校之间则应当加强沟通,做到资源共享。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发多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以本课题研究情况为例,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政策保障法。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制定好配套措施,在贯彻实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时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每年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教学和行政职能部门,以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参观访问法,即组织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访问,走访老革命、劳模、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等,通过参观访问,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社会调研法,即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帮助他们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增强对经济社会的认识,提高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四是多向渗透法,即结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如结合顶岗实习,加强“三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诚信教育活动等等;五是网络互动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平台,开通网络课堂,随时捕捉信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阵地;六是试点推广法,即在组织活动时可以采取选择试点、以点带面的方式,将好的活动向全院乃至社会推广,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会辐射功能。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工作落实到位,高职院校根据情况可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门领导机构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思政研究会”等,由院领导挂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研,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经常性地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汇报,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效调整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方针,制订工作方案,并抓紧落实。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和力量组织和开展活动,在日常管理中则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方针,当前“高等学校的所有课程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3],这就要求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及辅导员、党员干部都要切实行动起来,形成合力,达到全员育人的实际效果。工作中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考核评价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确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取思想汇报、调查报告、讨论发言以及活动评比等方式进行评定。而学生具体实践考核评价则相对比较复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对学生有些实践行为效果的评价考核完全无法量化,更谈不上做阶段性的检验,甚至需要根据学生一生的现实思想行为表现才能最终认定,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当侧重于促成学生思想、心灵和言行的点滴进步进行过程化评价。要确立近期、中期和长期考核目标,分别考核学生每学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后的表现,其中前两项可以在校内完成,第三项则可以选择试点班级和人员跟踪调查,形成阶段性结论。考核方法不以一考定终身,而以现实言行举止表现为准,可以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项目教学成绩评分、辅导员日常管理评定和学生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一个综合考核成绩,记入其学籍档案。对实践成绩优秀的在校生,给予适当表彰;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并邀请其回校现身说法,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9

在高校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社会科学教研部、马列部等,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家宣传部、教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表现,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建设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一、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由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由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而归根到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好、讲授好,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岗位职责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深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部署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案,即“05方案”。该方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根本宗旨,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点。、教育部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针,汇集全国高校和和社科界知名专家集中精力编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部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是国家政权与专家学者互动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与原有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整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和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维护中央权威,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确保“05方案”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坚实、有力的条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认真研读中央文件和举全国之力、集中各方面智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新教材,吃准吃透新方案精神和新教材精髓,围绕教学目标,拓展知识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环节,坚持正确方向,力求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就是讲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教书育人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心工作。

二、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院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不搞科研,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不重视科研。没有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难以发展壮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不搞科学研究,不搞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不是合格的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创新有发展,科研也才有现实针对性和现实题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存在不重视科学研究的现象,这直接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低水平上徘徊,导致教学缺乏科研含量,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以“抓住根本”的理论说服人、感染人,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不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用深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去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了的科学理论去讲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同时由于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搞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无从谈起。

“05方案”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宽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等。要讲授好这些课程,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思维、理想、信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及其涉及的知识点,以增强学术魅力;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并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入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其科研应当主要是教学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搞清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进行的科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是以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正确方向的研究。教育教学效果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水平的最终归依和最佳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科研既要讲学术水平,更要讲政治方向。

由工作性质、学科特点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与理工农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相比,国家以至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差,无论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经费的支持还是其他科研条件方面多数高校都难以与专业课教师相提并论。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可以自编教材、教学任务普遍很重、主要任务为教育宣传、时政宣讲等临时性任务较多,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学研究不但受到诸多限制而且时间也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与专业课教师一样的要求,既不公平,也不现实,而且在职称评聘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由于与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相比,教学效果难以科学评价,非常容易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成为“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要求也要准确定位,考虑特点,把握分寸。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的难度,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应有的特色,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科学引导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坚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服务目标。 转贴于

三、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责,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坚实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稳定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阵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人数众多,素质较高,他们兢兢业业,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存在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工作责任感和学科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这支队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断被培养出来之后,会不断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之不断壮大,那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阵地就会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立之前,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数量尽管不少,但由于大都分散于各个二级学科,缺乏明确的学科方向进行引导,从而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缺乏学科方向的规范,一些教师还有偏离研究方向的倾向,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持续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增强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和学术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特点。我国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性质,又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质。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共同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在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进一步落实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指导地位的高度,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目标,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争上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遴选导师、配齐配强任课教师,按照学位[2005]64号等文件的指导科学设置课程,严格课堂教学、读书指导、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等培养环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贯中西、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乐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人才。

四、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键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单个教学班规模过大,客观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相关高校要科学谋划,循序渐进,认真解决。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新进教师的引进力度,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博士毕业生中择优引进新教师。要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坚持标准,精挑细选,确保新进教师为中共党员、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中至少有两个学历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上能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研上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遴选部分政治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逐步实现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合一及身份双重管理。政治辅导员在经过一定培训后,以30%的时间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70%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党团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以70%的时间从事理论教学,以30%的时间从事辅导员工作。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又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又是一定学院的政工干部。这一举措能够使政治辅导员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从思想政治上辅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切实了解学生和有效教育学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在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同时,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对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目标,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地位从根本上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职能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由此所决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承担着向青年学生阐释、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重大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完善人格全面提高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转化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庄严职责。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10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幼儿园及学前培训机构输送专职的教育人才,幼专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的开设,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幼专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引导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如何做人”的重任。因此,幼专开设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政治素养,又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课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教育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推行多年,但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效果不理想时只是一味抱怨学生厌学,却极少从自己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把时政内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中,用时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一思路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有效途径。

就河南省幼师学校而言,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时事政治教学,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内容大多通过网络、媒体,极少在课堂上进行呈现。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时事政治内容搬入课堂,便于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解释和处理真实发生的政治现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必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

一、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

举河南省为例,幼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五年制初中毕业生和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年龄组成为15到18岁之间,文化层次在初、高中两阶段,培养目标主要为幼教机构输送专职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包含一部分同学参加高考继续深造。各幼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没有适合这一学情的专业教材,多采用高中教材。但根据各个学校具体课程设置特点,这门课的课时设置为周课时两节,远少于普通高中。随着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幼专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幼专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重音、舞、美等技能课无视文化课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德育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另外,思想政治课又有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各种原因促使思想政治课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和方式的改革,否则很难吸引学生。探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时政内容融入到政治课的教学中,便于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课堂参与度加强,兴趣更浓。如,当讲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载人航天工程等相关视频,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

二、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现实社会就是活生生的政治课堂,时事政治是发生在这一课堂上的宝贵政治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中,思想政治课堂便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时事政治素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贴近现实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活力。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着祖国启蒙教育的重任,肩负着传播党的先进教育理论的重任。幼专生更应该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强音,把时事政治内容有机融入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只重视具体的、技术性的知识,轻视理论的、抽象性的知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迅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的频率较高,学生关注国内、外大小政治事件的热情较高,也较为及时。但学生对事件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较低,教师若能及时恰当地把近期发生的政治事件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思辨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然,有的政治教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只关心“快乐大本营”,只关注“中国好声音”,“快男、快女”弄得他们神魂颠倒,很少关注时政要闻、国家大事。这些看法也不可否认,但也不能彻底否定学生一点儿也不关心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及时教育和引导。引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观点我们共勉:“一个经常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毫无学习热情、乐趣或缺乏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迅速、更加轻松。”

三、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培养性情

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方法可灵活,形式可多样。前一段,我们幼治教研室曾引入“新闻播报”进课堂活动。我们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一次一到两个小组搞一次“新闻播报”,取材必须是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件或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余小组也要以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要求每个小组要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学期末发扬民主,评出名次予以奖励。这种活动把课堂当做一个舞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采用活泼开放、精悍短小的内容,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见解,紧密贴近幼专生喜爱搞活动、喜欢表演、喜爱张扬个性的特点。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性情。在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学生乐上政治课、喜上政治课。

四、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人才

前文我们提到,幼专学校的另一项任务是一部分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参加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时事政治是必考科目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将时事政治内容有机地融入政治课堂,让学生及时关注近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准确应对高考试卷中那种以时政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灵活题型,更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的处理其他较难题型。高考曾有流行语为“得时事者得天下”,此语一经流传,时事政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实践证明,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课堂,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更使得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政治头脑,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使学生养成关心世界热点、关心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既能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认可度,又容易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收到一举多效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例1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任务、渠道、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功利性、“金钱万能”思想蔓延;教师教学热情低,教学方式落后,方法不当:以及教学内容与日益变化的社会实际相矛盾与脱节等等。这些主客观因素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当前极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复杂环境对师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竞争出现的功利化、物质化倾向。淡化了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与信念,部分大学生以利益为追求目标,不少学生在生活上追求物质利益、超前消费和高档享受。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许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把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作为学习目的,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考研的工具、为获得奖学金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撞中,西方的一些消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事件的影响,“范跑跑”“许云鹤案”“小悦悦案”等事件的发生与热议,对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些不正之风也在的校园中滋长。许多学生考试作弊、师生关系上的利益取向、学术道德沦落等不良风气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大学生缺乏客观、全面、科学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并承受着社会消极现象的一波波冲击,在强烈的反差下,遂对所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困惑,甚至产生强烈的叛逆意识。于是,对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不信服的心理,这些必然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内容在不断的充实、完善,但是社会形势变化迅速,各种思想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仍显得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实践的发展予以补充和完善。一些高校老师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及缺乏创新的问题。对于现代化教育手段即多媒体的运用上,部分老师还存在着误区。有的老师在课堂中,用多媒体代替了应有的讲授,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显得冗沓多余,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弱化了教学的效果。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多注重课堂教学,设置的实践环节,缺乏可实施性,效果不明显。

三、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新路径

1.建立良好的教学文化环境

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年的校庆上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将:“推进文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提出,并强调“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因此,良好的文化氛围,会使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发生变化,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主要渠道是大众传媒及新兴媒体。有学者分析说:“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对社会的引导主要依靠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种权威的引导力度自然减弱,许多引导工作被推向社会,其中最为重要的舆论导向主体是影响力极大的大众媒体。”通过媒体的强大力量和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大力宣扬社会上涌现的英雄楷模和劳动模范等典型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和启迪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2.加强课程建设

(1)整合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具备明确的思想导向性,结合社会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便可真正促使并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辨别力”。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现实中,不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所左右。教师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避免授课素材的重复,提高授课效率。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近期考察与远期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于近期考察,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方式。一般是进行各种有形的考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等,但这种考察方式一定要切合实际,精心组织,以求实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应建立起远期的评价体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终衡量标准,不仅仅是看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以良好的姿态,在工作的实践当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建立起长期的考察档案,在学生毕业后,仍然和学生保持联系,关注其思想状态的变化,以及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通过分析对象的资料信息,能够发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发展规律,来指导、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探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既要发挥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要尊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任课老师可以采用专题式、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教师主动从知识的灌输者和学问的支配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素质提高的促进者,学习创新的推动者,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以真挚的爱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性师生关系。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互动活动,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运用趣味性教学语言

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非常生动的比喻:“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钦差大臣”以及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这些比喻,把深奥的道理用群众和战士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他们理解并接受,从而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90后”是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思想特征要求老师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再一味地重复书本上现成的理论,要求教师把机械化、抽象化的理论,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语言进行讲解,体现新颖性,学生易于接受。

(3)创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和充实社会实践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如假期的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假期组织社会考察、调研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等。社会实践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与热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进行指导,将多种实践形式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教学,要建立专门的考核与管理机制。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后,撰写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并查看学生的实践效果,并不断总结提高。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适量、适时。其一,精选课件的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选能反映理论知识的,揭示理论规律,能帮助学生理解的,易于学生接受的直观的形象资料。如果不注重内容与课件的结合,就算是形式再漂亮,不能联系内容,也就体现不出课件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还需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其二,适时播放视频文件。视频在教学中,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适时播放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直观教学的效果。

5.提升教师素养,和谐师生关系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氛围和教育效果,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要取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力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的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这生动说明了教师人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四、结束语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确实难度大,见效慢。这需要高校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协调,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3.

[2]施春华.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s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