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32

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2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实现途径

鉴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设置的教学知识大多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践能力为主,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出创新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1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将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忽视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总是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解题思维模式,在遇到数学综合题型时,常常按照记忆中的解题思路照搬硬套,往往不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灵活性较差。学生在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思维之后,获得学习数学科目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养成勤于动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利用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

2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2.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要,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切实反映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完成信息筛选的步骤,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判断能力。通过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根据教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应当钻研教材,根据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特点,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初中数学不是思维逻辑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偏离了教学主题,应当在讲授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逻辑思维教学。因此,结合教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教学十分必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在内容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使用设置教学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假设一个布袋里有两个白球,取出一个球,会有几种结果?如果一次取出两个球,会有几种结果?”通过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方式,达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

2.3改善教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质量。

(1)游戏教学法:初中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数学思维游戏,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活力,帮助学生形成善用逻辑思维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简单的逻辑思维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烤面包片的时候,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已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够了,也就是说,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明用的烤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他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需要烤多少时间呢?”利用趣味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比,游戏教学法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游戏结合起来,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合作教学法:现今,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采用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三角形及其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以小组的形式整理三角形的性质,最后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在新颖教学方法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和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同时,教育者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1.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一,演绎与归纳。作为教学中最常见的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是小学数学中最普通的推理方法。所谓归纳就是通过最普通的数学知识逐步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或者由某些特殊的数学知识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以及定律大都是通过这种逻辑方法得到的。

第二,分类比较法。一般来说分类与比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它是人类想象及思维的基础。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异同点,这样即能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鉴别,有了鉴别,自然就有的比较。

第三,概括与抽象法。统一将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综合成整体即为概括;舍弃许多客观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得到本质属性即为抽象。概括与抽象能力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培养并具备的能力之一。

2.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便是逻辑思维,没有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能发展出创造性思维的,其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以此而论,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小学教学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会从这个知识点跳跃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注重问题的引出。通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流程,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便需要学生用到逻辑思维方法。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而解决问题又能促进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因而教师恰当地引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其选择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一,所选择问题应该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第二,所选择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运用应用、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概括等方法。只有这样,教师引出的问题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灵活、牢固以及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精心设计课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生动有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每一节课的课程都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数学课更加形象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究问题的乐趣。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例如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较差,联想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讲解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理解、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此,本文率先分析了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并阐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服务。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4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原因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模仿式”学习,他们更应该被动接受一些知识来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而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应该是现阶段考虑的问题。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首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很多新学的知识与之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话,他们是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的,因此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其次,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要求相符合;再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将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它能够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依旧一帆风顺。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措施

(一)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能够考出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让他去讲解题的过程时他们却吞吞吐吐得,不知如何表达。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不仅仅要能做的漂亮,同时也要语言上具备逻辑性,能够让人信服。因此,教师要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进行小数的加法教学时,面对题目“2.35+3.78=?”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因为我们学习过整数的加减法,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小数先看做整数,等得到最终结果之后再去点小数点,也就是先算“235+378=?”,得到结论之后再把这个数十位与百位之间点上小数点。教师要培养学生严格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描述数学探究的过程。这种形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并准确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

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时,很多学生往往觉得应用题太难了,不知如何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到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准确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例如面对题目“小红今年11岁了,她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三倍,而爸爸比妈妈大三岁,爷爷比爸爸又大了24岁。那么小红的爷爷今年多少岁呢?”,很多学生一看到涉及这么多人物就“傻”了,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一步步去探究其中的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要想知道小红爷爷的年龄,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知道应该是爸爸的年龄加上24,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通过分析题目得知是妈妈的年龄加3,但是题目中也没给出妈妈的年龄,教师可以再去引导学生去计算妈妈的年龄。当妈妈的年龄得出之后,爸爸的年龄也就相应可以得到,爸爸的年龄已知的话,爷爷的年龄自然也就容易得出了。这些题目其实并不难计算,但是由于其中有着一步步的逻辑、推理,学生便会觉得有些复杂。所以身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结合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我们已经提到过,很多数学上的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演变而来的,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不仅教师教学的效率能够提升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那么分数的运算规则是什么呢?它与整数、小数存在哪些区别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总结,从而得出整数、小数、分数运算上存在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意识,同时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增加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先乘以5来化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独立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往往不会积极地去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今天,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做了一下探究,希望能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5

1 前言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而且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为基础。第二,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就是具有敏捷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面对数学题不会毫无头绪,还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任务。

3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 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说,在讲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穿去,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比较感兴趣。在讲“乘法运用”这一节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森林里要开表彰大会,奖励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森林之王狮子为这件事感到十分头疼,因为获奖者有兔子、青蛙、袋鼠、骆驼等,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就会试着去解决数学问题,努力思考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此外,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1]。

3.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致使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教师不能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寻求解题的各种方式方法。此外,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该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3.3 用直观形象推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在理解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而小学数学基本上是建立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数学的特点,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推进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比如说,教师在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写”这一课时,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呈现在电脑上,让同学们观察,然后再拖动鼠标,将长方形图片扩大。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在扩大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将这一课学好[2]。

3.4 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法和综合法。第二,比较法和分类法。第三,抽象法和概括法。第四,归纳法和演绎法。比如说,在学习“除法的运用”这一节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归纳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乘法,再利用众多例子讲授除法的运算,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之后,再让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将除法与其他法则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印象,不至于将四则运算混淆。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这门课掌握好。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6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18-01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分类、对定理进行证明、对公式法则进行推导等过程中具需应用到逻辑推理思维。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不仅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数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才可对事物进行正确、合理的比较、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活动。数学逻辑思维是人类理性精神产生的主要动力源泉,是人们理性认知世界的根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不仅关系到人们学习、工作的成效,更与人们事业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二、在数学教育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中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可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一)在课程编制上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在数学课程上,目前的编制体系均以知识的编写为主要内容,能力训练占较小比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课时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要求,但能力训练要求往往是多个课时才有一个。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逻辑思维理论培养较多,而实际训练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实际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课程编制上,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编写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教学的分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将能力训练教学付诸实践。教学需正确认识和区分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以能力完成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重视设置和进行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不断训练以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记忆及表达的训练

在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包含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推理证明、逻辑思维、归纳猜想、创新意识等多种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涉及到口头与书面两种表达方式。数学是一个具有严谨性的符号体系和科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跟进行语言学科教学一样,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只有进行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表述、思维理解、思维活动等能力得到全方位地训练并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数学教育中,“听”指的是听懂教师的数学语言;“说”指的是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读”指的是根据自身知识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自学;“写”指的是应用数学符号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思考结果;“译”指的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和表达。

(三)注重用规范的计算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的实质就是应用已知定理、公理,根据一定的证明方式来完成对新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行判断的过程。数学中常用的逻辑证明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等。分析法指的是的以命题的结论作为出发点进行追溯,使命题的结论成为充分条件的一种逻辑推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综合法指的是以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真实结论作为出发点,进行相应推理演算,最总将命题为真的条件导出的一种推理方法,是由因到果的证明方法。归纳法指的是以个已知几种为出发点,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证明,进而证明一般命题也可成立的证明方法。在数学教育中,多数教师认为只有几何证明才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其实,数学基本证明与运算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性素材。因为所谓推理进行的过程均需以相应的公式或法则为前提条件。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学生仅掌握不需思考的运算,那么其逻辑思维能力便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须注重用规范的计算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运算和证明,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形成。

(四)注重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疑惑是思维展开的根本原因,有问题的存在,才会产生思考的理由,进而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考目标。进行解决问题思考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须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例如,提出椭圆方程为什么叫方程,其与二元一次方程中方程的概念有何区别?如何可以画出一个任意锐角三角形?加法和乘法存在怎样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本质及规律性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中学阶段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须高度重视对学习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正确形成和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7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考方法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逻辑方式主要有:

1.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推理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等都是通过这种推理方法得到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就是由个别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为普遍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通过探究规律:

3×5+4×5=(3+4)×5;

10×4+7×4=(10+7)×4;

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b=(a+c)×b。

2.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和比较法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分类法是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比较法就是将学习的对象和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种方法是小学阶段一直应用的逻辑思维方式。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法就是将普遍的知识点中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从而得到客观事物中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有效的概括归纳成一个整体。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法则时,3/4+7/4=10/4;5/3+8/3=13/3;概括出:同分母分式进行加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研究对象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整体出发,探究事物的本质;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出事物的本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知识越来越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就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好的演示和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置课程,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动机是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人们的需要引起的,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与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逻辑思维动机。

例如,在学习追及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问题的目的所在,即只有在两个运动物体做相向运动,由于速度和时间等原因造成路程差的存在时,才能用到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入一道例题:兄弟二人在400米环形的跑道上练习长跑,哥哥跑一圈用50秒,兄弟二人同时从起跑点出发,同向而行,弟弟第一次追上哥哥时跑了600米,则问弟弟的速度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2.建立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用到概括总结的方法,也就是将分散的知识概括为统一的整体,然后将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放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进行分析,数学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缺少语言描述,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非常依赖语言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概念、定理和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8

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并按照教学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异同点。

例如,为使学生建立“相等”、“不等”、(大于或小于)异同点的概念时,通过课件的直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其意义,逐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两数之间(两物之间)可以用“=”、“”,并分组讨论,他们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怎样正确使用这些符号,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定向思维,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解课文、增加阅读,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理解课文,增加阅读量,不仅对学习写作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逐步发展逻辑思维,理解事理的思维发展阶段,都有很大提高。始终把自己置于学习的过程,详细检查自己思维是否逻辑严密的态度。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分析从什么角度着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并对含哲理的精彩片段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达到拓展思维要求,辐射其它知识点,在表达方面得到发展。同时训练、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并强调以理服人,讲究思辨性,逻辑性,具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想修养的重要意义。

三、理性思考,培养逻辑思维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新知和有条理思考的前提,养成学生每天读好书,写观后感、日记的好习惯。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置身于问题之中。这样,思维才能活起来,才是提高逻辑思维的最便捷方式。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都得从小培养,而且越早越更胜人一筹。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9

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数学的逻辑思维就是正确合理的进行思考,即对事物进行观察、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和系统化等思维方法,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理格式、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严密理性活动[1]。很多高中生因逻辑思维较差,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分析问题,导致数学成绩不好。提高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本文重点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1 巧设教学情景,促景生情,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情景,有利于学生促景生情,良好的数学情景,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类比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2]

例如,人教版2-2第二章第二课时 椭圆

课堂引入:用幻灯片展示一根圆柱

师:用一个平面去截这根圆柱,截面会是怎样的呢?

生:圆。(异口同声)

师:有其他形状吗?若截面与转轴不垂直呢?

(学生们进行想象、比划、探讨)1分钟后

生:矩形,还有两个图形不好说,另两边是弧形。

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在幻灯片上将圆柱按不同方向切开,并旋转将彩色的截面向外展示出来,并告诉同学们其中那个椭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

师:在图形上椭圆与圆有类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那么大家猜想一下:椭圆与圆在性质上有类似的地方?

并让学生类比圆的性质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还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思考方法,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2],引导学生积极的发言,各抒己见,突破学生的逻辑思维的瓶颈,进一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习题课大都比较枯燥,基本上是教师一言谈,毫无乐趣可言。如今条件改进了,各种的学习方式都成为可能。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主流的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小组合作的习题课流程:教师将学生的作业通过投影再现在黑板上,让所有的同学看到他们书写的结果,并让学生们自己来批改、订正。具体步骤如下:

(一)将学生做的作业(原稿)投影在黑板上.

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AB=AD=PD=1,CD=2.

(Ⅰ)求证:BC平面PBD;

(Ⅱ)求直线AP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二)由学生来批改、找错误;

(三)由学生来总结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认识错误,必要时老师进行引导、点拨;

(四)提问立几中还有哪些知识点是本题没考到的?由学生思考出题,由学生变式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开拓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面[3]。实现了百花齐放,各种思维齐交流,进行了逻辑思维实战训练[3]。

3 一题多解,发散思考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催化剂

在数学中,常有问题有多种解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这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无疑一题多解是很好的思维体操。

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结合函数的思想,用函数观点来分析就是求变量的最值,通过变量替换转化为一元函数来解决。

在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的时候,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4 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数学知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思维碰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4]。例如,上完圆锥曲线后,可以进行拓展探究,利用学过的办法来进一步探究《椭圆中其他的性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给学生时间探究,然后让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指导验证。这样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不同的结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改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黄晓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中学数学参考,2015,06.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10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逻辑思维的培养例11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思维逻辑培养的重要一步.只有得到了有效的问题,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探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设计有利于其思维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中得出有效的学习结论.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环节.当代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传递,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有关于长方形的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像“长方形与它的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直接了解到课堂内容的主题.在学生思维运动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于长方形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的长与宽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和宽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者交流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

2.加强正确引导与点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不能得到有效排除,会降低小学生思维逻辑水平提高的速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利用有效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点拨行为的准确性,正中学生的思维障碍.更要关注点拨技巧,在学生想到获取正确知识又力不从心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统计任务,像让学生对班级内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并且用适当的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呈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分组标准,一些学生不能选择科学的统计结果表示方法.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言语进行适当指导.比如“同学们,是不是可以把相差不多的身高放在同一个范围内进行统计呢?”这样的话,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茅塞顿开,思维逻辑瞬间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