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8 09:29:10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例1

作者:李经勇 唐永群 李贤勇 钟世良 单位: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水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6年百年不遇特大干旱,使重庆市数十万亩水稻绝收,大面积严重减产这一事实再一次突显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一方面是现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或废弃;另则新修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灌溉水库蓄水不足,季节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再则整治好的农田因作它用,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减灾抗灾能力。耕地资源贫乏,种植效益低重庆市农村人口仍有近2000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农业总产值等均达到了中等农业省的规模;然而重庆市耕地资源仅占全国的1.7%,人口却占全国的2.4%,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至2004年底全市人均占有耕地仅有0.069hm2,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029hm2,低28%;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0.013hm2,比全国平均水平0.033hm2低60%,仅为四川、云南的2/3,极大地显现出了重庆市农用耕地面积的相对贫乏,制约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008年,我们对大足、梁平等地稻田面积相对较大的乡镇调查结果表明,其人均稻田仅为0.045hm2,而每个从业劳动力平均种植稻田面积只有0.071hm2;由于种植规模小、种植技术粗放,加之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种粮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从而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从业劳动人员素质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且种粮效益低,粮食生产低效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大批受教育时间相对较长、接受知识能力强的中青年劳动者已逐渐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找钱谋生致富,致使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增收致富的有效技能,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8年,我们对大足、梁平等地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从业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占71.0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21.05%、高中文化水平的仅占7.89%。水稻生产种植方式落后由于重庆市地处丘陵地区,稻田面积小、不规范,田间道路大多未经过整治,加之适宜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不配套,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推进速度较慢。目前重庆市水稻生产种植方式仍主要以手工插秧、单打、独耕为主[8],人们“面朝黄土背托天”,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种稻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良种良法技术不配套近年来,一批优良品种的育成,一些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水稻创高产活动、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一些品种在较大面积集中示范创造了产量达12t/hm2的高产典型,许多区县的670hm2水稻高产示范创建产量亦达9.45t/hm2左右。而大面积生产由于分户作业,加之种植农户的整体素质不高,种粮环比效益低,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不高、接受难度大等原因,生产上良种良法脱节、技术难以配套、关键技术到位率低,致使水稻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产量水平较低。1997—2008年全市水稻平均产量只有6.71t/hm2,仅2007年、2008年产量高于7.5t/hm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水稻生产成本,降低了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

几点建议

种植水稻的稻田田坎约25~30cm,每667m2稻田发生洪水时,可储存160~200m3的洪水,如果有0.667万hm2稻田的地区发生洪涝,将储存1600万~2000万m3的洪水,如果3.33万hm2稻田的地区发生洪水,将储存8000万~10000万m3的洪水。这些洪水一旦直接全部排入江河或溏、库、堰,将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种植水稻对于重庆这样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来说,是防止洪灾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种植水稻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据有关研究,在淹水的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比旱地慢,但又有利于提高磷、锌等富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因此种植水稻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减少磷、锌的施用。更为重要地是,研究表明,每公顷旱地水田年固氮能力仅有15kg,水田可以达到50kg,是旱地的三倍有余[9]。稻田还是水的净化器。研究表明,稻田不仅可使pH值向中靠拢,而且对地下水硝态氮有自然净化的能力[10]。更为重要的是稻田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消解有机有毒物质、钝化或无效化无机有毒物质。此外种植水稻还可以平稳大气及土壤温、湿度,防止表土流失,不会扬起沙尘,而且可固定落尘,叶面积大,可以净化空气,不污染地表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补给地下水,防止或减轻地面沉降等生态功能。第二,水稻是多用途作物。水稻是适宜作主食,之所以号称“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是因为米饭食味和口感好,由其他粮食作物改食稻米容易,相反则难,且稻米的生物价高,据IRRI专家分析,其生物价在谷类作物中最高;氨基酸比例较合理;消化率较高:一般可达66.8%~83.1%。水稻还是多用途作物,在加工方面,据江南大学统计,用稻米作原料的产品已达3500多种[11],常见的有食品类方便饭、雪花饼等,酒类中的白酒、黄酒、米酒等,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味精等食品工业。在饲料方面,稻谷、稻糠是传统家禽家畜饲料,稻草是传统冬季反刍家畜饲料,目前正在研究的有水稻草、稻草能源、谷秆两用稻等。第三,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1985年以来,全国水稻产量与C3作物小麦比较,水稻/小麦为1.7~1.8,与C4作物玉米比较,水稻/玉米为1.3~1.5;就四川省而言,2002年水稻产量与C3作物小麦比较,水稻/小麦为2.07,与C4作物玉米比较,水稻/玉米为1.51,由此可见,水稻在中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最高产的作物。水稻种植在水田,对干旱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水稻耐淹能力在各种作物中最强,水稻对各种病虫及逆境均可通过育种途径获得解决,因此水稻的稳产性在粮食作物中也最好。第四,水稻是比较优势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大,总产最多,2002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2820.2万hm2,占27.15%;但全国水稻总产17453.9万t,占38.19%[12]。从价格上看,2001年中国稻米出口价格176.89$/t,而稻米进口价格366.12$/t,表明通过品质改良,中国稻米价格空间还很大。从成本优势上看,种稻更明显,在主要粮食作物中,中国只有水稻的成本低于美国[13]。稻谷——中国:0.94元/kg;美国:1.65元/kg小麦——中国:1.22元/kg;美国:1.01元/kg玉米——中国:0.88元/kg;美国:0.67元/kg大豆——中国:1.83元/kg;美国:1.21元/kg综上所述,发展水稻生产,不但可以保障国家以“口粮”为主的粮食安全,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强化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治国安邦的不可替代战略物资,其丰欠余缺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各国政府均采取各种措施对粮食的生产和供给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总理2009年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重庆市多数区县符合国家产粮大县政策扶持范围,市委市府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大入围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县范围。增加项目与资金投入,提高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同时,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把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各地粮食指标、并将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彻底改变以往实际工作中重视工业而轻农业,重视GTP而忽视粮食产量,农业生产为工业建设让步,粮食靠外调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农业是各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农业生产创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加大投入,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一是组织市农科院等优势科研单位,积极开展水稻特异资源材料的发掘与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为重庆特殊生态条件下的水稻生产提高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开展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研究,有效提高水稻生产的潜力。二是组织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开展科技入户、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辐射功能,让广大种植农户了解新的科研成果、掌握水稻生产丰产高产实用技术,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三是组织开展水稻农艺与农业机械配套技术研究,优化筛选出适宜重庆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良品种与小型农机械具,以及高效配套技术规程,有效地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与种植效益,有效地调动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四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规划与规范化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提高优良种子的保供能力。五是积极搞好水稻生产灾害性气候与重大病虫危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研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与抗灾避灾措施,有效地减少不利因素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提高水稻生产的抗灾避灾能力。强化口粮田的保护与建设区县政府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的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确定本地区的基本农田与口粮田,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地块、设立保护标志,严禁它用,明确保护责任。各地应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口粮田的水系、沟渠、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改造和地力培肥工作,使之能排能灌、适宜于机械化种植,确保其旱涝丰收、效益高,充分发挥基本口粮田在口粮自给上的社会保障功能。多形式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确保全市口粮自给基本平衡粮食主产县(区)在规划、建好口粮基地的基础上,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积极规划建设商品基地,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吸引国有、民营粮食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商品粮基地建设、生产与粮食流通环节,组织集“基地建设——水稻生产——粮食流通”一体的,“种植农户(种粮大户)——国有(民营)企业”相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确保口粮的调剂与供给,提高稻谷的商品化率,增加种植农户(种粮大户)与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市政府积极指导、引导口粮消费区与主产区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区域性粮食生产合作,在主产区规划建设、培育发展稳定的商品口粮生产基地,确保口粮供应。

水稻种植规划例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机插秧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导技术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重点突破,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目标任务

全区力争2014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插秧率达到70%以上),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新增8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5.6万亩。基本形成水稻种植“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三、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省、市农机化规划要求,我区要力争2014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各镇(涉农街道、园区)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项准备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从思想上消除顾虑,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方法路径,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习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对已进行机插秧的村要积极实施整村全面推进;对未进行示范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在各村普遍建立示范点,做到每村都进行机插秧。要充分调动村级的积极性,通过村干部、大户的带头示范,推动全村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专业化育供秧基地,培植壮大机插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全面加速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将成立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园区)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要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机插秧工作队伍,确保生产环节人员力量配备到位,把面积、育秧、插秧指导和维修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人。

水稻种植规划例3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1

1 杂交水稻种植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变暖气候和日益高涨的用工价格的双重影响,在杂交稻种植的,海拔2000~2300m的冷凉地带,由群众自行引进的粳型杂交水稻种植已然获得了成功,并在鹤庆县坝区发展了相当的面积。

1.1 种植现状

鹤庆县坝区乡镇从2010年左右开始引进杂交水稻种植,当时只是由个别农户自发进行试种,目的是省工钱,农技部门并未参与其中。陆续地便有农户跟着试种,市场上也有经销商专门提供种子。发展到2014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66hm2,品种也已由单一的滇优34发展到滇杂系列、滇优系列和滇禾优系列。调查结果是当年杂交稻每667m2产240~775kg,平均每667m2产494kg,高于本地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单产(每667m2 473.48kg)21.52kg。2015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420hm2,有的村组已形成13~20hm2小规模的连片种植。产量为 275~707kg,平均每667m2产425.6kg,比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每667m2产409.7kg高15.9kg;在价格上,常规稻品种稻米的单价为4.3~4.5元/kg,而杂交稻米的单价为5.0~5.6元/kg。

1.2 种植特点

1.2.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水平较高

从杂交水稻引入鹤庆坝区种植以来,面积从之前的0.7~1.3hm2发展到现在的2420 hm2只用了5a时间,且因为杂交水稻种植省种省工且产量高、价格好的特点倍受本县农民群众的喜爱,种植积极性高,为本地解决水稻种植效益低问题找到了较好的路子,确保了本县的粮食生产安全。

1.2.2 未能根据水源条件布局栽培品种

在鹤庆坝区,水源条件好能实现早栽的村组,种植杂交水稻普遍能获得高产,反之不能适时早栽的田块,产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因迟栽了不耐寒品种灌不了浆而绝收,效益反不如种植常规水稻。

1.2.3 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一定数量的农户掌握杂交稻种植的基本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获得较好的收成,而部分的农户则因不懂品种特性盲目跟风或掌握技术不到位而损失较大,达不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2.4 农技部门认识不够,指导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鹤庆县坝区杂交水稻的引进上,农业部门一直是不组织、不参与,在技术上也没做到有效指导,几年来一直任其自由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1.2.5 分散种植管理,规模效益不明显

在鹤庆县坝区乡镇,水稻种植基本是以户为单位的,每户种植面积只有0.20~0.33hm2,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无法凸显。

1.2.6 机械化水平低,劳力成本投入高

鹤庆县坝区水稻生产栽插和收割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份面积无法实现机插机收,大量人工劳动投入决定了生产成本过高,引进杂交稻种植后仍然存在同样问题。

1.2.7 种子市场管理混乱

农技部门退出种子市场,无法真正做到技物配套,致使鹤庆县种子市场管理混乱,种子良莠不齐,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 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条件

鹤庆县坝区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h,年降雨量966.4mm,年均无霜期210d。2010~2014年的平均气温为14.3℃,年平均降雨量819.0mm。日益升高的气温正向着有利于杂交水稻种植有利的条件发展;鹤庆坝区有云鹤、金墩、草海和辛屯4个乡镇,属高原湖盆地带,土地平整,是中暖地区,海拔2000~2300m,土壤肥沃、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5200hm2,一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有名的鱼米之乡。

2.2 杂交水稻种植效益明显,平均单产提高空间大

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和入户走访调查,杂交稻在每667m2产量上优于当地品种凤稻系列15~21kg,稻米单价上每千克优于0.7~1.1元,加上其在种植上省种、省工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每667m2可增加效益300~400元,大大改变了冷凉地区水稻种植低效益问题,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而且,相比杂交稻在鹤庆种植取得的最高单产,现在获得的平均产量还很低,在平均单产上突破的空间很大。

2.3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勤劳种植,经验丰富

鹤庆坝区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生产有着深厚感情,吃苦耐劳,是鹤庆县农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4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队伍稳定

鹤庆县有着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县级有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站,乡级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素质好、人员稳定,是提供优质高效科技服务的有力保障。

2.5 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鹤庆坝区除少部分特殊地方外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蓄水能力强,在干旱年份也能保证在每年5月31日前完成栽插和适时保苗,是鹤庆坝区推广杂交稻种植的又一有力保证 。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过多过杂,当家品种不突出

由于杂交稻是群众自发引进品种种植并自由发展,在品种筛选和适应性试验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凭经验发展出的结果还有待时间考验。

3.2 受极端天气影响依然存在

鹤庆县坝区在大的光热条件上方面是正向着有利于杂交稻种植的方向发展,但是局部地区的冰雹、8月低温等极端天气情况还依然存在,这也是发展该产业的限制条件之一,值得重视。

4 发展建议

4.1 统一规划,因水布局,抓好早栽

日益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鹤庆坝区水稻种植杂交化方向,但是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安排好品种布局和抓好早栽,才能解决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稳步增产。

4.2 做好技术培训,抓好品种更新和种植技术指导

农技部门应改变思路、积极参与,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做好试验示范并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抓好技术培训,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平均单产和解决推广中品种、品质问题。为当地水稻种植实现杂交化做出贡献.

4.3 加大投入,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相关各部门分工合作,连续不断加大政策性投入,做好适宜农机具的引进推广,安排好农机补贴和对机手的培训,实现鹤庆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4 结合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

水稻种植规划例4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31-02

一、洱源县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概况

洱源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相连,南同漾濞县、大理市接壤,西与云龙县为界,北与剑川县相邻,东经99°32′~100°20′,北纬25°48′~26°16′之间,平均海拔为2039米(其中海拔1050米~2400米的缓坡地带及湖滨坝子为主要农业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4.2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47天,年平均降雨量742mm,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低纬高海拔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大春种植以水稻、玉米、烤烟为主,小春种植以蚕豆、大蒜、大麦、油菜为主。农业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普及较广,是久负盛名的“渔米之乡”。

全县下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总耕地面积27.48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旱地13.48万亩,总人口27.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7万人,占9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较为突出的高原水稻种植区,年水稻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5%以上,每年都对外销售大量大米,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效应,粮价又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农民种粮增效不明显,农业增产不增收。

二、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

洱源作为云南省粳稻的集中种植县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居大理州第一位,优质稻生产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经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农业部门加大了对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洱源县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立项,并从2002年开始实施,使全县优质水稻面积逐年增加,2013年已经发展到10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71%,单产645.8千克,在品种布局上已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通过县级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成功的具有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楚粳24号、28号、29号,滇杂31号、32号,凤稻17号、23号和剑粳6号、8号等品种,所生产大米以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口感好、营养丰富、香味宜人等优点,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三、优质水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性支持与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涉及面广,社会效益差。因此,带来政府投入上重视程度轻,投入资金少。如在优质水稻的发展过程中,除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田基础设施、硬件投入、国家政策性种粮补贴外,在科技领域等方面没有资金投入,导致在优质稻产业发展过程中面积增加缓慢,而且不稳定,一些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无法适应农田建设田园化、耕作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带来对项目的整体优势凸显难以实现。

3.缺乏有效的加工企业

全县在大米的加工仅有邓川粮油加工厂一家,其设备购置于上世纪90年代,加工能力较弱,没有加工、包装、标牌一体化的加工设备,市场竞争力差。

4.缺乏优质稻品种的防杂保纯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经费

由于缺乏经费,不能及时引进筛选出适宜我县不同水稻栽培区域的高产优质品种。

5.无品牌战略,没有市场竞争力,未体现优质优价,直接影响稻农的积极性发挥

洱源是全国生态建设试点县,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县内自然生态、水利、土壤、气候完全具备了生产无公害生态优质大米的条件。同时,在全州乃至全省都看好洱源大米,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没有优质优价、没有龙头企业带领,一直处于农贸自由市场交易范围,从而错伤了粮农对优质稻种植的积极性。

6.没有系统的长远规划

每个好的项目实施务必规划先行,没有发展前景的规划,再好的项目也是不可能发挥最大的生产和社会效益。虽然全县优质水稻产化业建设每年都列入县委、政府的重点项目,但是只靠农业部门做推广计划、技术部门做宣传指导、年终对推广面积和产量情况做简要的总结、对效益情况进行理论性分析,就算完成了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而缺乏现代、科学、长远的规划,这样带来面积、地点、品种、集成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7.海拔差异、低温、干旱也是影响全县优质水稻发展的障碍

全县优质稻种植区域是海拔1650米~2200米,区域差异较大,品种难以统一,带来品牌建立困难。其次是“两头低温”,即:育秧期“倒春寒”造成烂秧死苗;“8月低温冷害”造成稻瘟病、白叶枯病发生,空秕率增加,形成以冷带病,以病带灾,影响产量和品质。西片受自然条件限制,缺水、干旱突出,直接影响着水稻的适时栽插和先进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产量偏低,效益难以发挥。

四、优质水稻发展的优势

1.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中央制定了“三化同步”的要求,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自然资源优势

洱源气候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较适宜水稻生长。

3.交通便利

洱源距大理州府所在地下关仅70公里,目前大丽高速公路、大丽铁路、大理机场已全线开通,为优质大米的外销打开了大通道。

4.品种丰富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专家结合高原特色,选育了一批适合在云南不同海拔地带生长的优良种子,加上本土核心农业科技元素系列新品种,因其品质特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全县所推广的优质稻系列都属于此范畴。

5.品牌效应增强

随着洱源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洱源优质稻米的品牌效应也同洱宝产品、洱源乳扇一样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6.技术力量雄厚

全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7个,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44人,是一支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团队,为推动洱源优质水稻发展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7.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级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现桥、涵、闸配套,路渠第相连,能灌能排的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

8.制定了洱源县无公害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旱育稀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建设“六大内容”,全力打响“四张名片”,着力推进“行动”,精心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推出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迈上新台阶,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任务目标

在全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生态、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平均单产达650千克,总产为6.5万吨,年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4.875万吨,其中邓川、右所两镇种植3万亩,茈碧湖、三营、牛街三镇乡种植5万亩,凤羽镇1万亩,乔后、炼铁两镇乡种植1万亩。

3.发展对策及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理清思路,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向为主线,以“洱源水乡”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精心打造好基础。成立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领导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发展改革、质监、经贸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在农业局设办公室,并由农业局负责成立技术组,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科技实验示范、推广、良种繁育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

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以中国农业大学对洱源农业发展规划为准则,将全分为温热稻作区(邓川、右所、炼铁、乔后沿江一带),温凉稻作区(茈碧湖、三营),冷凉稻作区(牛街、凤羽),在品种布局上根据各区域特征合理引进和发展优质水稻。农业部门务必做好优质良种的试验储备,确保推广面积的稳定。

3.3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农业装备,实施农业水资源建设、农田配套建设、田地质量提升,构建田成方、路相连、渠系配套、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生产体系;二是加大试验示范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品种改良和更新速度;三是加大优质稻种植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实行良种统供及病虫害联防;四是加快无公害食品发展步伐,树立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水稻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适用技术,确保稻米品质;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加大外销宣传力度。

3.4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抓紧对现有知名企业的招商工作,如对上海光明米业等进行招商,充分利用大企业大品牌的优势,填充洱源优质米加工方面的空白,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为全县优质大米走向全国市场奠定基础,加速我县优质水稻的发展。

3.5建设优质水稻现代科技示范园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现代化,现代示范园的建设是谋求走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子,并将科技在产前、产中、产后相连接。

参考文献

水稻种植规划例5

2012年我市种植业生产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效益。推广普及应用农业新技术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普及高产的良种,推广普及超级稻、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优质棉花、优质旱杂粮,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主要目标

2012年规划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33万吨。水稻42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中稻20万亩,晚稻12万亩。夏粮26万亩,其中小麦23万亩,秋杂粮14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大豆2万亩,红薯、马铃薯5万亩。

规划棉花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22000吨。

规划油料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5.4万吨,其中油菜31万亩,芝麻1万亩,花生1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粮食种足82万亩,油料作物种足32万亩,棉花种足22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水稻推广广两优476、广两优香66、新两优6380、珞优8号等;油菜推广华油杂9号、12号、15号、中油杂13号、中双9号等。花生推广中花6号、中花5号、中花4号;棉花推广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鄂杂棉10号F1、鄂杂棉26号F1和中棉所系列等杂交抗虫棉系列;大豆推广中豆30、中豆8号、鄂豆6号、7号等。杂交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

三是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力度。油菜应用秋冬发栽培技术30万亩,推广优质油菜保优高产综合技术措施,扩大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旱育保姆、旱育秧旱育抛秧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机插秧、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着力推广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扩大高产高效模式应用面积。积极推广超级杂交油菜—超级杂交水稻、油菜“一菜两用”、油菜—杂交稻—秋马铃薯、西瓜(甜瓜)—优质晚稻、优质油菜—优质早稻—优质晚稻、油瓜稻、芋芋稻、地膜花生配晚杂、玉米配晚杂、蔬菜配晚杂等高产高效模式。棉花应用杂交棉、两膜早苗,宽行稀植,肥促化调,大搞间作套种。

水稻种植规划例6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彻落实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一江三河”和地下水资源条件,挖掘水稻种植潜力,提高稻作科技含量,壮大发展规模,不断推进我县水稻产业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种、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07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大中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以保证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为前提,以江河泵站提水和自流灌区恢复老稻田、开发新稻田为基础,在2007年水田面积7.83万亩的基础上,二零零八年新增水田2.17万亩,达到10万亩。

三、主要措施

1、统一良种,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

根据我县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应选用生育期120—128天左右有效活动积温在2300--2450℃左右,抗病、优质、高产,并通过省级审定的二级以上品种作为生产用种,杜绝盲目购种种植。在种植上以区域和乡镇为单位,按积温带提倡一村一品,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南部乡镇应选用生育期在125—128天、主茎11—11.5片叶的品种1—2个做为主栽品种,如:龙粳14、齐稻7或齐稻10。中、北部乡镇应选择生育期120—125天、主茎11片叶的品种1—2个做为主栽品种,如:空育131、龙粳14。要发挥水稻协会作用,使用良种款、采取一事一议(或收购农户手中杂乱种籽)的办法解决品种杂乱问题。

2、把握农时,适时育苗插秧

我县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漫,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等特点,把握农时十分必要。在实际生产中,应做到早育苗,早插秧,在4月中旬气温稳定达到5℃开始育苗播种,4月25日结束,在气温稳定达到13℃开始插秧,抓住5月20日----5月25日高产插秧期的黄金季节,必须做到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确保水稻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3℃前安全成熟。

3、大力推广大、中棚育秧

大、中棚育秧是寒区稻作的发展趋势,是争取农时、培育壮秧、稀植早插,夺取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大、中棚育秧,全县大、中棚育苗比例力争达到总面积的100%,确保安全育秧,可以组织群众联户育秧或鼓励技术能人专门育秧,市场化运作。今年在部分乡镇搞大、中棚客土连片育秧试点,县财政拿出30万元对试点地区进行补贴。

4、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科学施肥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和增产高效的保证。在施肥上应根据土壤条件、需肥规律、产量水平、生长情况,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提倡应用生物肥料和叶面肥料。坚持低毒、无污染、高效、无残留的原则,提倡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杀虫杀菌除草剂。注重施肥量、施肥比例和施肥时间,做到重施磷、钾肥,巧施氮肥。

5、做好灌溉水源的预测、协调用水和节水灌溉工作

供水水源不足是影响我县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今年尼尔基水库蓄水不足,导致其控制的中引、北引水量难以保证。因此,做好水情预测是水稻生产的关键。各乡镇要掌握好水情信息,组织稻农充分利用好我县嫩江和乌裕尔河流域的桃花水,适时做到早整地、早泡田。各乡镇要做好灌区用水协调工作,科学调度水源,对于自流和泵站提水灌区,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北引、中引,增加给水流量,保证水田用水。存在争水、抢水的村屯,借鉴三家子村的经验,组织群众成立农民用水协会,保证用水秩序,做到科学用水、协调用水、节约用水。在节水灌溉制度上,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及当地水资源条件,彻底克服稻田全靠水泡的灌溉方法,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消耗,在生产实际中积极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和“薄、浅、湿、晒”灌溉新技术,灌好关键水,实现节水、高效、增产。井灌水稻应采取节水增温灌溉技术,增设晒水池和晒水板;采用宽浅式渠道,迂回延长水路;充分利用降水,死水补灌;夜灌近地,昼灌远地。

6、增打补水井,提高灌溉保证率

实践证明,增设补水设施,打水田补水井,实现井渠结合是解决灌区江河水源供水不足,缓解供水紧张局面,提高灌溉保证率,解决枯水期和缺水期水田供水的最有效措施。今年的水源情况也要求我们增设补水设施,打水田补水井。我县虽有一定数量的补水井,但多数分布在近二年旱改水地块内,以四寸塑料管井和临时抗旱井数量居多,存在着单井出水量低,水源井老化等问题,不能满足江河缺水期水田补水需求,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结合水田发展现状和面临干旱缺水的实际,吸取干旱缺水的经验教训,今年加大自流和提水灌区补水井建设力度,根据前期调查,今年准备新打补水井109眼,由水务局统一安排。

7、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稻作技术水平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办班培训等方式,培养种稻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做到以点带面,广泛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稻作技术水平。近期水稻办将举办水稻生产培训班,到水稻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进行培训,设水稻生产技术服务电话,号码为3127110。

8、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和绿色品牌培植

凡是有水田的乡镇必须确定接受理解事物能力较快的农户,进行水稻生产的试验、示范。要做好品种对比试验,为我县统一品种、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提质增效、高产攻关、加强水田标准化小区建设、产业化经营为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强化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生产,通过试验、示范、专家论证等方法,选用适合我县质优、高产的优良当家品种,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营造富裕大米绿色品牌,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形成种、产、销一体化体系,促进水稻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鼓励各乡镇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有自主品牌的稻米加工企业。

四、考核办法

今年,水稻生产将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采取半年、年终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水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组,二零零八年6月以前对各乡镇进行阶段考核;10月中旬以前进行年终考核。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五万元、三万元、二万元,此款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奖给乡镇有关人员。

五、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

水稻生产工作总分值为100分。

1、水田面积:分值15分

以计划面积为基数,完成计划面积得满分,完不成计划面积的按实际面积占计划面积百分比得分,但完不成计划面积不得评优。

2、工程维修与配套:分值10分

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良好,能够完成年度运行,对水田生产没有影响的得10分;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较好,运行期间有简单维修的,对水田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得8分;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一般,运行期间出现重大的事故,渴水期间不能正常补水,对水田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甚至引起群众上访的不得分。

3、统一水稻品种:分值30分

每个乡镇应按要求采用统一选购、种植优质稻种。优质稻种1个得30分;优质稻种2个得20分;优质稻种3个以上得10分;优质稻种4个或4个以上不得分。

4、育秧和种植方式:分值35分

(1)育秧,分值20分

种植面积100%为大、中棚育秧得20分;种植面积80%以上为大、中棚育秧得15分;种植面积50-80%为大、中棚育秧得10分;大、中棚育秧面积低于50%的此项不得分。

(2)种植方式:分值5分

插秧面积(含抛秧)占总面积100%得5分;占总面积90%以上得3分;占总面积80%以上得2分;占总面积80%以下不得分。

(3)时间:分值10分

育秧时间不超过4月末并插秧时间不超过5月末的得10分,否则不得分,即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5、用水管理:分值10分

sp;按规定成立用水协会,在水稻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较好的得10分;解决问题一般的得6分;不发挥作用甚至引发群众上访的不得分。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水稻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水稻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水稻种植规划例7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38-02

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紧邻黄河入海口,所处地域属于退海之地,黄河冲击淤积平原,现有土地总面积超过7.13万hm2,是全军最大的基地之一,2013年被总部列为“全军高端农业示范点”。为加快基地转型发展,按照上级党委、首长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规模现代农业”的决策要求,近年来基地大力实施了以旱田和盐碱地改种水稻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利用3年时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5 333.33 hm2,重点布局建设1个1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和2个超过2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推广区,主要分布在基地4个农业团的11个农业分场。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2 533.33 hm2,2015年种植面积已达4 246.67 hm2, 2016年实现5 333.33 hm2的规划目标。

为提高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基地依托山东省农科院设立黄河三角洲优质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在一团三分场建立了水稻博士科研工作站,加大对水稻种植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和推广力度。建设了良种对比试验田、展示田和推广田,探索应用了机械水插秧、机械旱条播、机械旱穴播等种植模式,特别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基地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好地改变了基地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直沿用的人工移栽的传统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优质水稻种植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于基地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机插秧苗培育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秧苗基部粗壮扁平,叶片挺直,植株富有弹力。培育水稻机插秧苗是实现早育壮苗、及时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培育出适合机插的秧苗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1.1.1 品种选择。基地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水、温、光等资源条件,主动与省农科院、东营市农业局等有关业务部门对接,依托地方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基地可靠的“良种库”,几年来先后分批引进了圣稻14、圣稻19、津原28、津原45、津原197、临稻20、盐丰47、田丰202、景丰200等超过10种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试验证明,正常情况下春季温度稳定在15 ℃以上初期到秋季温度稳定在20 ℃以上终期,为水稻生长期,抽穗期日均温度应在26 ℃左右,结实期日均温度应在22 ℃左右,因此选种要根据当地水、光、温条件选择合适的早熟、中熟或迟熟的品种。产量指标应在11.5 t/hm2左右,穗粒结构有效穗数应在340万穗/hm2左右,结实率应在95%左右,千粒重应在28 g左右。大田备精选种子45~50 kg/hm2。

1.1.2 种子处理。培育机插秧苗一般分为大棚和露天2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大棚育苗,播种前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杜绝在水泥地上晒种,以免水泥地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用比重为5∶1的盐水清洗后再用清水洗净。选用一浸灵或901或其他杀菌杀线虫剂对水后进行浸种,浸种期间每天搅拌2次以上,水温在15 ℃左右的条件下,通常浸种7 d,并结合浸种剔除杂质、碎米、秕谷、残粒等,浸种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催芽,注意催芽不能过度,待85%左右的种子破胸露白时即可晒干准备播种。基地通常在每年的5月初开始播种育苗,确保在5月下旬按时插秧。

1.1.3 秧苗管理。播种后通常覆土厚度在0.5 cm以内,使用地膜覆盖。昼温控制在32 ℃以内,出苗达到80%左右,即可揭开地膜,并搞好早期通风排湿。秧苗在2.5叶左右,棚内昼温在20 ℃左右,要不分昼夜进行通风、炼苗。秧苗2叶前原则上少浇水,秧苗在2~3叶,不能缺水,又不能有积水。秧苗在3叶后要干湿交替,促使秧苗老健。秧苗在揭去地膜后要选用适当药剂喷晒,防止稻飞虫、立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秧苗在3叶左右可喷施磷酸二氯钾等叶面营养肥,确保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大小均匀。

1.2 机械化插秧

提高水稻育苗、生产、加工等全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是水稻生产技术的基本方向,为了搞好水稻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基地各农业团先后购置自动式插秧机、天施1354耕播机、久保田688收割机、武汉巨丰大米自动加工机、现代化育苗流水线等各类机械170余台套。从这些年基地种植水稻的实际情况看,机械化育苗、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收割、机械化加工等环节都已比较成熟,而机械化插秧仍然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重要瓶颈,应当突出3个重点环节。

1.2.1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机械插秧的重要环节,耕整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插秧作业的质量,甚至影响水稻分蘖正常发生和生长。因此,对稻田必须进行深翻、精耕、细作。为保证大田平整,基地为各农业分场都配备了临沂激光整平机,保证田面高差控制在2.5 cm以内。整理后的大田应达到沟直、墒平、软硬适中,无杂草根、硬土块、杂质[1-2]。耕整后泥浆需要沉实,并保证沙性土沉实1.5 d左右,黏性土2.5 d左右,水整后的大田要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要求插秧时水层高不过3 cm,并且要疏通配套排灌沟系,达到上水迅速、排水通畅的要求。为解决稻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2014年基地争取了国家政策进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地方和基地投入配套资金1 148万元。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4月底竣工,使部分稻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田成网的目标。2015年4月国防农业部把基地申报的二期“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批准立项扶持,规划面积1 693.33 hm2,总投资3 450万元,计划2015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底竣工。

1.2.2 及时机插。当秧苗栽培达到18 d以上,处在3.5~4.0叶时,即可开始进行机插。机插前首先进行机械调试,先调整株距,再调整插秧深度,然后调整取秧量。操作机手在机插作业时,要选择适宜的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和邻接行距。基本苗机插密度以80万株/hm2为宜。机插秧苗的标准为不漏、不漂、不倒、不深,一般插深不应超过2 cm。另外,机插时还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杜绝起出的秧苗长时间存放,并随时检验插秧质量。对于少量边角死苗的地方需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1.2.3 适度用水。大田机插水稻用水要遵循科学、高效、节水原则。保证前期薄水插秧,插后浇水护苗,活水促蘖,脱水搁田,保水促花,干湿长穗。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在机插后,插秧4 d左右活棵后要排水露田,促进秧苗扎根;秧苗分蘖期要薄水层间歇灌溉,促进生蘖;幼穗分化至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此期间不能脱水;后期要做到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总之在这期间既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发生病虫草害,又要防止用水过少而影响水稻生长与产量。

1.3 田间管理

水稻机插秧苗后,由于苗小、秧龄短、种植面积大,适时搞好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适时收割等环节十分重要。精细的田间管理是保障水稻生长、质优高产的重要措施。

1.3.1 科学施肥。首先要施足基肥,坚持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按照基地科研所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要施足农家肥、高浓度复合肥和碳铵,以确保基肥含纯N 120 kg/hm2左右、P2O5 80 kg/hm2左右、K2O 90 kg/hm2左右。其次要及时追肥,追肥应根据不同品种、密度、稻田土壤基础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施肥,第1次追肥可结合大田除草,一般在插秧后7 d左右实施,以促进分蘖;待10 d之后,再追肥1次,以调节平衡,壮蘖争足穗。另外,穗肥施用要按照保花肥、促花肥、催熟肥等不同时期分次施用,防止短期肥力脱节,造成减产。

1.3.2 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插秧之前,要结合大田整理,使用恶草灵或丁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封草。插秧后,由于机插稻秧苗小,大田空间大,前期以浅水层为主,特别容易滋生杂草,必须及时进行防除工作,插秧后7 d左右,选用常规除草剂,并根据草种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机插秧病虫害,应重点控制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采用生物多样性栽培方式进行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要结合准确的预测预报,对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科学施用,既要达到防虫效果又要保证食品安全。

1.3.3 适时收割。收割是田间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判断水稻黄熟期到来的标准,通常在大田稻谷有95%以上的谷粒达到黄熟即可,在收割前应及早排水干田,并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加快机械收割,要及时晒干扬净,尽量避免曝晒而影响米质,做到颗粒归仓[3-4]。

2 机插水稻栽培优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些年来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农场的水稻种植,都积极向集团化、集约化、系统化、机械化种植方向发展。对减轻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水稻的丰产丰收、促进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1 节约高效

作为基地,人员少,土地多,耕地成方连片,农田相对集中,采用机械插秧水稻种植省时省力。基地很多分场都采用了10行高效能插秧机,每台机械日栽插面积可达到7 hm2以上,相当于超过100名农工的日工作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工田间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的农场,采用机械育插秧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季节性强、雇用劳动力难、受天气因素影响大、秧苗栽插质量控制难等制约因素,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2.2 确保质量

机插水稻种植与人工栽插秧水稻种植相比,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合适的种植密度、插秧质量和插秧速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机插秧苗由于育苗期是在大棚内进行并采用了地膜覆盖,揭地膜后小面积防治效果好,减少了苗期病虫入侵的机会。加之机插秧实行宽行窄株,更符合水稻保健栽培的技术要求,田间郁闭度下降,通风透光条件好,湿度低,病虫害特别是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虱等发生大为减轻。同时机插秧苗的分蘖起始节位较高,扎根较深,抗倒能力强。

2.3 有利于基地健康发展

军队基地多是由原农场经过调整而来,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基地农田规模大和劳动力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在节本增效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是当前基地或地方农场水稻种植生产的最佳选择。

3 参考文献

[1] 吴功元,周远红,李华,等.沿江地区早熟晚梗机插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9-41.

水稻种植规划例8

各村(社区)委员会、内设办、站、所:

《__镇__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粮食生产工作分片包干责任表

__镇人民政府

__年3月10日

__镇__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实现“遏制季节性抛荒”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的总体要求,以“四个一律”为抓手,重点推进早稻生产,发展绿色优质水稻,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促进粮食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我镇粮食生产格局,确保实现全镇粮食“扩面增产”的目标。

二、工作机构

顾 问:__

组 长:__

副组长:__

雷建军 __

成 员:各站、办、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农业办,由王振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重点

1.坚决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在抓好遏制耕地年度抛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早稻、再生稻或其他作物,确保复种指数达到“2”。凡春季没有种植油菜的(包括油菜种植无收成的)都要求种早稻或其他经济作物。覆盖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不允许出现人为因素造成“光板田”的季节性抛荒现象。

2.大力恢复早稻种植和推广再生稻种植。一是要做好杨潭农调点双季稻种植工作。二是要建立好早稻生产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早稻生产的恢复。三是要继续推广再生稻种植,通过“种一收二”,确保粮食产量的增加。

3.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发展。发展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是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举措。要通过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有科技文化素质的年轻新型农民,适当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有人耕作,粮食有人生产;鼓励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四、工作措施

1.责任划分。按照党政领导包片、联村办公室包村,村(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模式,强化责任划分。镇农业办负责全镇粮食生产工作的组织、督查、考核、协调。镇财政所负责粮食生产资金组织及粮食生产补贴发放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技术指导,协同农业办做好杨潭农调点、早稻生产示范点建设、相关数据统计工作。

2.政策引导。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严格落实“谁种粮谁得补贴,种多少补多少”的规定,由耕种者获得耕种土地的政策性补贴资金,并收获所种农作物。对年性抛荒的耕地一律取消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粮种补贴、双季稻补贴等资金;对季节性抛荒的耕地要扣减50%以上的有关补贴。二是对抛荒耕地一律收回。既未种水稻,又未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界定为全年性抛荒耕地;全年性抛荒耕地由村(社区)、组予以收回,重新发包,恢复耕种。

3.政策扶持。对连片种植双季稻面积(以粮食补贴面积为准)达50亩以上,签订3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且拥有耕田机、收割机等设备的种粮大户和种粮组织,经验收核实后,镇政府按照每亩50元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同时优先考虑__年水利建设项目的安排。

4.严格考核。一是镇农业办要根据各村(社区)的具体情况,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并督促各村(社区)落实。二是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规定,严格考核。即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镇政府一律不安排相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市财政按5万元/村的标准扣减下拨 的村级运行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村的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同时,每抛荒1亩耕地扣村级当年农业目标考核分0.2分。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耕地抛荒达到5亩的,要追究支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三是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联村办公室按照季节性抛荒3000元、年度性抛荒5000元,扣罚工作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照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办公室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3月7日-3月15日)。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村(社区)要开到小组一级。

2.早稻及再生稻生产(3月16日-5月10日)。主要任务是落实早稻及再生稻种植工作,收割油菜,要求早稻在清明前下种。

3.中稻生产(5月11日-9月20)。主要任务是落实中稻种植工作,要求在6月20日前中稻要移栽完,9月20日前收割完毕。

水稻种植规划例9

营销标准的制定者才能成为市场的领导品牌。

一个产品不可能卖给所有的消费者,否则所有的消费者都不会喜欢这个产品。

Y品牌大米的品质与生俱来

在中国知名的水稻之乡辽宁盘锦,这种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加上Y公司先进技术的支撑,造就了Y品牌大米与生俱来的12大产品核心优势:

1、地理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2、气候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及其适合优质稻米的生长。

3、土壤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为退海平原,地面覆盖着深厚的淤积物,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天然肥料,土壤没有工业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偏碱性,所以极易适合水稻生长。

4、温度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86小时,水稻生长季节平均日照时数为1508小时,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长达165天的气候特点,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和较长的生长期以供水稻生长发育和籽粒成熟。

5、水质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境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有大、中、小型河流21条,境内总流域面积3750.3平方公里;其中,全程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大型河流就有4条,分别是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水质清澈,具有充足的河水灌溉资源。

6、育N优势: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已为盘锦Y公司成功开发培育了Y2号超级稻,并采用Y公司无农残降解技术大面积种植。另外盘锦Y公司科研人员成功培育的Y8号和稻花香2号优质水稻品种也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

7、技术优势:Y品牌安全大米采用的是远超世界发达国家标准的“无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该项核心技术可以人为地控制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并通过生物酶把植物体内农药残留快速降解到零或接近零。使用该技术种植出的各类植物,经国家粮油检测中心及欧盟SGS等机构检测,110项指标全部优于中国对农药残留的规定以及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农药残留的规定。

8、耕作优势:盘锦Y公司在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步骤都有Y公司技术部专家负责指导,保证Y品牌大米种植过程的科学和规范操作。

9、管理优势:Y公司技术部科技人员在水稻育种和种植过程中需要采用“无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进行七次喷施,其中在水稻浸种和育苗阶段喷施3次,在插秧后水稻生长过程中喷施4次,以确保Y品牌安全大米真正实现无农药残留。

10、加工优势:Y品牌大米采用日本佐竹全套现代化大米加工设备,经过了3道色选,4次白米分级,使大米的长度、厚度和颜色都基本达到了一致,以确保Y品牌出品的大米产品达到100%的优质比率。

11、储存优势:Y公司严格控制水稻入库质量,新入库的稻米,杂质不超过0.5%,水分不超过13.5%。在新粮入库时,加强粮库的通风降温;在冬季适时对稻米进行密闭贮藏,采用科学、严谨的储存方式保证Y品牌大米的优良品质。

12、品质优势:Y品牌大米除了安全的产品特点外,还富含丰富的粗蛋白质、硒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米如珠似玉、粒形完整、晶莹剔透、入口香醇、胶稠度高、糊化度低、清香浓郁、筋道滑腻、口感极佳。

好大米在市场上为什么卖不动

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具有非常优秀的产品品质,但在引入北京精准企划专业营销策划之前的近一年时间,除了通过公司股东们的各种关系售出有限的大米产品外,销售部门基本没有自然销售,Y品牌高档的好大米在市场上却卖不动。

我国大米市场的竞争以及整个食品行业不同产品品类的竞争早已呈现出体系化的竞争模式,是食品企业品牌策划体系、产品策划体系、市场策划体系和销售策划体系综合实力的竞争。想单纯依靠或主要依靠好的产品品质就赢得竞争优势和做大市场规模的时代早已过去,再好的大米产品如果没有专业营销策划的支持,也不可能做强品牌和做大产品销量。

为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指点江山

我国大米市场正在做或计划做高档大米的企业和品牌众多,但真正做成功的品牌基本没有。在高档大米市场并没有全国性的领导品牌,甚至基本没有区域性的强势品牌。仅靠好的大米品质或产品品类的差异化很难成功运作高档大米市场。只有通过专业的品牌体系策划和营销体系策划,让高档大米在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三个方面得到同步提升,才可能在中国高档大米市场占据领先的品牌位置。

高档大米和高档白酒不一样。高档大米往往只有地域或产品品类的优势,却很难像高档白酒产品那样找到独特的文化底蕴支撑,所以高档大米策划的难度要远远高于高档白酒产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成功策划,才能彰显精准企划近20年在食品行业深厚的策划功力和王者的策划霸气。

水稻种植规划例10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广大棚育秧,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一江三河”和地下水资源优势,提高稻作科技含量,挖掘水稻种植潜力,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10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优良品种、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新技术,在提高灌溉保证率的基础上,巩固老稻田,合理开发新稻田。水田面积在2010年25.12万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水田5.12万亩,达到30.24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良种,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

根据我县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应选用生育期120—128天,主茎11—12片叶,有效活动积温在2350—2550℃左右,抗病、优质、高产并通过省级审定的二级以上品种作为生产用种(龙粳14、松粳10、龙粳29),杜绝盲目购种种植和品种混、乱、杂。在种植上以区域和乡镇为单位,按积温带提倡一村一品,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二)把握农时,适时育苗插秧

我县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漫,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等特点,把握农时是保证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应抢抓积温,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做到3月20日—31日扣棚;4月15日—20日播种育秧;5月5日—15日泡田整地;5月15日—25日插秧。确保水稻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3℃前安全成熟。

(三)推广大棚育秧

大棚育秧是寒区稻作的发展趋势,是争取农时、培育壮秧、稀植早插、夺取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要以标准化棚区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户采用大棚育秧,增加大棚育秧面积,大棚育秧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

推广面积7000亩。其中县级示范区2处,面积3000亩(富海镇小泉子2000亩、绍文乡胜利村1000亩);其他乡镇各落实乡镇示范区1处,每处面积500亩。

(五)强化水田工程建设

江河自流、泵站提水的灌区和乡(镇)要以工程节水改造和维修建设为重点,易渴水地块要采取增打补水井的有效技术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井灌水稻要以水源井工程建设为重点,在5月1日前完成水源井工程建设任务,确保新增水田灌溉用水。

(六)减少旱改水地块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对富南灌区沿线和明、后年开发水田的地块,要减少对水稻危害大,高残留农药(普施特、广灭灵、豆黄隆等)的使用,为今后水田大面积发展创造条件。

(七)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电视讲座、办班培训等方式,培养种稻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做到以点带面,推广水稻大棚育苗、旱育稀植、节水灌溉、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稻作技术水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办、农机中心要做好实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深入生产实际做好稻作技术指导。

(八)做好整地工作

要秋翻秋旋秋整地,坚持二年旋耕、一年翻耕的轮耕制度,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厘米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做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扩大格田面积,提高平整标准,达到平、碎、软、深的要求。新增水田要结合田间工程建设,以旋耕为主,旋平结合,为减少水耙地阻力,旋耕不要过深,以15厘米为宜,秋整地标准达到待播状态。

四、考核及奖励办法

为保证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的全面完成,水稻生产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采取半年、年终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水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组,在6月以前对各乡镇进行阶段考核;10月中旬以前进行年终考核。

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此款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奖给乡(镇)有关人员。

五、评分标准

水稻生产工作总分值为100分。

(一)水田面积:分值15分。以种植面积为基数,完成计划面积的得满分,每增加1000亩加0.5分,每减少1000亩扣0.5分,完不成种植面积不得评优。

(二)工程建设:分值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良好,能够完成年度运行,对水田生产没有影响的得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较好,运行期间有简单维修的,对水田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得10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一般,运行期间出现重大的事故,不能保证种植灌溉面积,渴水期间不能正常补水,对水田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的不得分。

(三)统一水稻品种:分值15分。每个乡镇应按要求采用统一选购优质稻种。优质稻种1个得15分;优质稻种2个得10分;优质稻种3个以上得5分;优质稻种4个或4个以上不得分。

(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面积:分值5分。完成推广面积的得满分,完成推广面积80%的得5分,低于80%的不得分。

(五)育秧和种植方式:分值35分。

(1)育秧:分值15分。按育秧时间要求,种植面积80%为大棚育秧得15分;种植面积6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10分;种植面积5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5分;大棚育秧面积低于50%的此项不得分。

(2)种植方式:分值5分。插秧面积(含抛秧)占总面积100%得5分;占总面积90%以上得3分;占总面积80%以上得2分;占总面积80%以下不得分。

(3)时间:分值15分。育秧时间不超过4月末,插秧时间不超过5月末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即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六)秋整地:分值5分。及时收割,秋旋秋整地面积在80%以上的得5分;60%以上的得3分;60%以下的得2分。

(七)奖励得分:分值10分。水稻生产工作突出,列为市、县以上现场观摩交流典型的给予奖励评定加分。列为市级以上的得10分,列为县级的得5分。

水稻种植规划例1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069-01

小区种植鉴定是监控品种是否真实或者能否符合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最可靠、准确的方法,其目的如下:一是判断品种的真实性;二是鉴定样品纯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者标签标注值的要求,为保障种业的健康发展,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产品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1-3]。由于小区种植鉴定既要按照GB/3543.5-1995规程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田间的栽培管理,因此小区种植鉴定的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种子检验和栽培管理的叠加效果。

1 样品接受与处置

1.1 样品接受

小区种植鉴定首先由承办机构的办公室对本级监督抽查的样品或者委托单位送来样品进行接受登记,并依据鉴定的目的、要求进行编号,填写信息卡,纯度鉴定应将相同品种、类似品种相邻编排,真实性鉴定须将标准样品对应编排。

1.2 样品处置

样品编序后,根据鉴定种植株数的要求核对样品数量并分样,正常情况下,杂交水稻纯度标注值96.0%,常规水稻99.0%,按照4N原则,鉴定总株数应分别大于100株和400株即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精确度,减少误差,一般有条件的机构,杂交水稻监督抽查样品种植株数在400~500株,仲裁鉴定或者委托鉴定样品应按委托方的要求,未作要求的一般不低于400~500株,真实鉴定的种植株数一般被鉴定样1 000株,标准样100~200株。常规水稻种植株数可按4N原则执行,样品按每1 000株60 g折算分取,注意妥善保存剩余样品,分取的种植样品分别装入10 cm×15 cm的尼龙袋内,与检验信息卡一并流转给田间检验人员,样品到基地后,田间检验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做好样品与编号、鉴定株数与样品数量的核对,确保编号无误,数量满足。

2 制定方案与田管

2.1 田块选择与净化

检验机构的基地田块一般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进行清除的田块,可规划安排和进行即时再清除,对于非固定基地要选择前茬无同类作物和无杂草的田作为小区鉴定田(含秧田),并在每项农事前进行不定期清除确保不出现自生株污染。另外,要选择土壤均匀、肥力中等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4]。

2.2 播期确定与浸种

样品的播种期以气温确保安全播种、齐穗为基点,兼顾考虑错开农忙期和灾害易发期,在六安市可选择在4月25日至5月10日,黄山市以4月20日至5月5日为宜。依据播种日期,提前2 d将袋装样品每10个编号扎为一组,进行药剂浸种,24 h后冲洗沥水催芽,当天的气温过低时可在发芽厢进行,雨天自然气温挂晾,破胸即可播种。

2.3 秧田设计与播种

首先设计秧田,秧畦宽110 cm,畦沟40 cm,拉线做畦,按每样品占畦长140 cm确定秧田面积,播种可用2 cm×3 cm的方形不锈钢管做成规格100 cm×120 cm的模框,放入湿润的畦面,按编号排序播种30 g(浸种前重量,播种量25 g/m2),既方便播种又可防止混杂。播后插好标号牌,样区间隔20 cm,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筛选的干净营养消毒细土盖种,采用塌谷的注意每个小区塌后在畦沟清洗塌板。出苗后及时核对编号,其他管理与水稻大田生产相同,但重点是实现没有病虫危害的苗壮、苗匀,秧龄在35 d左右便于剔出单株,移栽前普防一次病虫。

2.4 大田耕整与小区设计

大田第1次耕整可在栽前1个月进行,以使田间可能会出现的植物苗出现,第2次在移栽前3 d结合施基肥进行,基肥同于或少于水稻大田生产用量,整田后及时捞去田边漂起的污物,沉实后拉线规划小区,小区设计规划要考虑四周的保护行,并用保护行形成矩形后,依据每样品的种植株数、栽插规格和便于鉴定制定田间小区规划图。为便于中后期的观察和鉴定,株行距较大,栽插规格可为23 cm×30 cm,单株面积0.069 m2。

2.5 规范移栽

首先要组织好拔秧、运秧、栽插等人员的田间培训,安排专人按序进行,按估算的需秧量拔秧,保留剩余秧苗继续生长,拔出的秧把放在原小区内,由运秧人员将秧把和编号牌一起放在70 cm×105 cm以上的尼龙袋内运至对应的大田小区内,插秧人员先查看编号,并在小区插好编号牌后,在小区按标志杆规格栽插,期间还要有专人核对编号,栽插要求单株、栽稳、栽直、均匀,剩余秧苗留少量寄存小区内,其他踩入深泥中,栽后3 d开始用寄存秧补苗,漂株和剩余的寄存秧及时处理掉。

2.6 肥水管理

移栽前后尽可能不使用或者小心使用除草剂,有条件的实行人工除草,整个生长期间不使用激素、调节剂等。进入返青分蘖期后可少量追施分蘖肥,苗情好、保肥力强的土壤可不施。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防治稻飞虱传播矮缩病,铲除周边田埂的杂草。至幼穗分化前或者单株分蘖达10~12个开始烤田,烤田程度以不陷脚为度,这一时期至鉴定结束以湿润为主,确保田间鉴定行走方便。

3 鉴定与记录

小区种植鉴定在整个生长季节都要观察记载,特别是同品种间的观察比较,真实性鉴定要经常观察被鉴定样与标准样的一致性,抽穗扬花期是水稻鉴定的主要时期,鉴定的小区多时,要按抽穗的先后分批进行鉴定,检验员进行初次鉴定时做好缺株记录。对真实性鉴定要详细记录差异,纯度鉴定要对变异株或者其他杂株进行分类记录,并做好杂株的标记。初次鉴定后将结果向承接机构回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田间检验员进行再次鉴定和确认有条件的可以拍照录像,对真实性存在差异的或者纯度达不到规定值的小区要及时通知相关方进行确认[5]。除少数小区需等成熟进行再确认外,小区种植鉴定工作的田间内容就基本完成,由机构按体系文件规定出具检验报告。

4 参考文献

[1] 王本勋,刘玉春.浅谈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J].种子,2001(5):60-61.

[2] 马善团.水稻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