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科护理宣教

儿科护理宣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8 10:05:30

儿科护理宣教

儿科护理宣教例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2]。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工作中,对工作流程的改善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开展品管圈前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1个月(2014年10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个月(2015年6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入选条件:①中学以上学历;②初产妇。入选产妇年龄24~30岁,平均年龄27.2岁,孕周37~41w,平均38.4w,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设圈长1名,圈员7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35.14±6.12)岁,根据各成员的能力进行合理分工。

1.2.2组织学习 圈长组织圈成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品管改善手法,让圈成员了解品管圈的目的、实施步骤、意义。

1.2.3设立课题 经品管圈成员针对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依据问题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1.2.4现况把握及结果 根据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新生儿护理方面的问题制定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喂养知识、环境知识、日常护理知识及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品管圈活动实施前1个月选择1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100份,,由专人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问卷由产妇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发放者逐项检查,保证无漏填选项[6],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结果显示100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仅为46.5%。

1.2.5原因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80/20原则,从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柏拉图中可得出宣教不到位及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造成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通过要因确认,确定无明确的宣教流程、护士知识缺乏、无效沟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宣教效果不佳是导致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1.2.6实施对策

1.2.6.1加强护士新生儿理论知识的培训 针对科室年轻护士较多的现状,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列入科室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问卷中涉及的内容为主,通过模拟演练及床旁考核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1.2.6.2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由沟通能力较好的护士亲自示范,如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产妇对新年生儿护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1.2.6.3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制定新生儿健康宣教路径,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利于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掌握。

1.2.6.4固定新生儿责任班护士,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宣教的连贯性。

1.2.6.5在孕妇学校中增加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为新生儿的照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1.2.6.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除口头宣教外,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印制成健康教育手册发给住院产妇,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为产妇及家属演示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宣教更生动形象,受到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2.7对策实施后2个月对观察组100例产妇进行再次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在品管圈实施前后在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满意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住院期间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100例,知晓率78.5%,满意度86.6%。对照组100例知晓率46.5%,满意度96.8%。

2.2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去除因母儿血型不合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92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14例,发生率为15.2;对照组90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3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χ2值为8.15,P

2.3无形成果 通过在科室内开展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3 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d内这一段时期[2]。通过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目标达成率高达108%的良好效果。健康宣教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切实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照护新生儿的能力。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初期,圈成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不能完全理解,部分成员对品质管理方法感觉陌生,甚至有个别成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认为是形式主义,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但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反复学习与培训,并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圈成员的质控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护理服务品质,建立和谐的护理工作团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这种感受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宣教例2

患者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者之一,患者的满意程度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不断提高满意度。本着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我科从2012年10月起,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岗,明显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12月的120例住院患儿,2012年1月~9月患儿74例为A组,2012年10~12月患儿46例为B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3~68个月,平均(11.2±2.6)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全部患儿均按进行了健康教育。

1.2方法 A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均采取传统的口头宣教。B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则由儿科“康乃馨”护士,采取口头宣教及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等。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康乃馨”护士岗的基本要求 2012年10月至今,我科现有床位50张,设“康乃馨”护士1名,实行白班制,不参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掌握科室患者动态,解决患者的需求,负责全病区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每日在晨交班时汇报工作情况,特别是重点及特殊患儿的动态及科室存在的问题。要求“康乃馨”护士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扎实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及经验,有协助精神,儿科工作10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职称为主管护师。

1.2.2“康乃馨”护士的工作实施

1.2.2.1工作内容 每日认真参加晨交班,重点听取夜间病区动态,注意重点关注人群;床旁交接时,与管床护士细致接班,听取家属意见,耐心解决问题,口头宣教患儿疾病知识。负责白班新入、转入患者的安置及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送行及出院指导等;重点人群:如重危疑难患儿、特殊检查、特殊用药者要进行反复宣教。每日下班前主动巡视病房,了解患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再次针对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认真作好记录。遇到科室抢救危重患儿及他人护理技术有困难时,应积极协助完成。

1.2.2.2工作形式

1.2.2.2.1口头宣教 每天对新入、转入患者做好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手册等。重点人群做好多次宣教。

1.2.2.2.2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 每月定期组织科室的同种疾病患儿及家属的集中宣教。利用书本知识,网上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成PPT课件,如: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指导、川崎病的皮肤护理、秋季腹泻的饮食指导等。课后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听取家属之间的讨论,作好记录。疑难问题应咨询医生后再予以答复。

1.2.2.2.3协助制定及发放新的健康教育处方集宣传资料 按病种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及儿科医学小知识的宣传展板。如:小儿气道异物的急救,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留置针的看护技巧等。手册做到人人到手,宣传展板内容可根据季节,及时更新内容。

1.2.2.2.4出院患儿电话回访 对出院后1 w以后的患儿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情况,解决家属在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征求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意见及建议。对于疑难转院患儿,关心患儿病情,同时学习上级医院的诊疗护理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2.2.2.5建立特殊病种QQ交流群,群内成员由主任及科室医护人员及患病小儿的家长组成,定期查看聊天记录了解情况,满足患儿需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

2 结果

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就护理部每月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份4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调查时说明填写要求后,由患儿及家属逐一填写,调查时患儿及家属配合,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2012年以来的每月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经t检验,P

3 讨论

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2]。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大大减少了其他护士用于解释、咨询的时间,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恐惧,利于疾病康复。工作成果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是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具有以下优点:

3.1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程度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属要求高,护士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静脉输液及基础护理上,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3]。“康乃馨”护士从入院时的简短的入院宣教,即可评估患儿及家属对入院宣教的掌握程度,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避免了以前的盲目灌输教育,致使家属对教育内容接受能力差,容易忘记内容等[4]。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有计划的反复、强化宣教,让家属能复述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家属照顾患儿的信心。

3.2大大消除了家属的疑虑和不满,保证了科室的护理安全 “康乃馨”护士经常在病区巡视,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与家属交流,建立了亲密融洽的关系。家属把心中的想法及对科室的建议向其反映,通过及时向领导反馈,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早解决。

3.3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各大医院普遍儿科护士都呈年轻化,临床经验少,心理素质较差,对儿科专科知识掌握不足,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自己没有底气,过于形式,达不到效果。遇到技术难题,不能理性面对。“康乃馨”护士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技能娴熟,能良好的运用沟通技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能赢得家属的肯定。“康乃馨”护士在患儿家属沟通宣教的同时,年轻护士可以旁听,做好记录。处理技术难题,可以及时纠正年轻护士的不足,并传授有关经验及技巧,不断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3.4大大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效应 当今各个行业都与网络密不可分,护理工作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方便了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动态了解,还促进了患儿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的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为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不断扩大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48.

儿科护理宣教例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宣教例4

现代科技手段;儿科; 健康教育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精神,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从服务到沟通,从给药到宣教,从态度到行为,从生理到心理,涉及到患者的各个环节,儿科护理人员都力争做到安全、优质、满意为服务目标。儿科执行一年以来,存在最突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健康宣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1]。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存在差异,缺乏健康宣教的意识或能力不够,只是满足患者治疗,不带情感的机械式护理。

1.2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儿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出于条件反射,患儿打针产生疼痛联想到白大褂,见到医务人员哭闹,导致家长为了安抚小孩,分散注意力不能很好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甚至为了照顾小孩的情绪不愿意医务人员过多的接近小孩,难以实行现场指导。

1.3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小儿自理能力差,陪护受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性影响,对患儿照顾方式存差异。文化层次高的家属对患儿的疾病健康知识求知欲高,对患儿疾病的病因,表现,治疗,护理,预防需要全面了解,对护理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面对留守儿童,陪护多为年老者,相对健康知识淡漠。没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患儿的病情及治疗完全依赖医护人员。加之方言带来的沟通障碍和阅读能力限制,导致健康教育难以实施。

1.4住院治疗时间短,周转快 护士在短时间内需对多个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没有足够时间与家属及患儿沟通,普及常识性知识,如小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喂养方法,预防接种及新生儿抚触等。

1.5家长溺爱患儿,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难以建立信赖关系 如静脉输液时,要求护士必须每次都能一针成功。若失败,家长会暴怒,认为护士无能,对护士的偏见和信任程度低。

因此,针对儿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传统健康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引进现代先进的科技教育手段(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结合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口头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示范性教育),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儿科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的教育特点

2.1形声化,直观形象将图像、文字、声音,艺术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光、形、声迅速及时普及知识,加之形式新颖,内容生动、丰富,感染力强等特点,乐为人接受。且容量大,直观性强、形象的将几百字,上千字才能弄清楚的问题(如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通过图像和声音简单明了清晰地呈现在患者面前,将抽象的概念,繁琐的文字描述,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化无形为有形[2]。我们儿科护理面对的是特殊群体,沟通难度较大,加之大部分患儿又来自农村,更需要对农民加强卫生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面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大篇文字宣传)可能会“望而生畏”,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将深奥难懂的疾病知识,浅显,生动地诠释出来。

2.2功能的多样性,再现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现代科技教育手段,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化慢为快。能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反复播放。再现患者需要的疾病知识,加深印象。现代科技教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住院部、门诊、社区可以用,家庭也能用,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群体能用,个人也能使用。既适合集体教育又适合个别化教育,灵活多样,简易方便,是最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教育方式。

2.3教育方式,方法的先进性,引用至医学护理领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教育信息,具有高效率,优质量的特点,是实现儿科健康教育的最优化,最有利的保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效率和队伍素质。

2.4经济方便,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共享资源,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3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在儿科的应用

3.1软件我们根据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流行病,如:毛细支气管炎、秋季腹泻、手足口病、肾炎肾病、过敏性紫癜、新生儿黄疸等,制作了针对各疾病宣教视频,内容包括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防、保健技能(呼吸功能的锻炼,有效拍背的方式,皮肤护理)、以及科学育儿知识等(新生儿抚触,小儿辅食添加原则,喂养方法,预防接种)。收集的视频资料来自各大网站专家儿科疾病健康教育讲座视频和综艺节目的健康育儿视频(辣妈宝贝,宝贝一家亲),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剪裁与合并、刻录等技术,增添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画(喜洋洋,灰太狼,奥特曼)制作健康小贴士,分别提示疾病需防范的轻、中、重内容,创作适合儿童群体喜爱的生动的宣教片,具有吸引力,有很强的针对性,且是可行的。

3.2硬件作为三级医疗教学单位,我们贯彻温情式服务理念,病室有电视机,广播,DVD机,病区有多媒体教研室。有利于开展现代科技教育模式。

3.3实施每天晨间交班结束,由主班护士根据病区病种间断(9:30-10:00,10:30-11:00,16:00-17:00)播放各疾病的语音宣教。每天下午安排资质高的责任护士组织患者按病种10人左右到教研室观看教育视频,观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观看结束,组织家属及患儿讨论,让患儿及家属提出问题,护士进行现场解答与指导,产生互动效应,达到解决患者共存的护理问题,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强调个体化教育,我们制作的视频,通过信息下载,可被携带走进家庭,社区,提高家庭科学健康育儿知识。疾病流行期间,杜绝疾病的传播。

4小结

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现代科技教育手段进行宣教,健康教育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激发家长和患儿学习的兴趣,为掌握疾病知识建立了基础;视听结合易于理解,便于记忆,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动画的立体性具有模仿性,准确掌握护理技能;广泛的适应性避免了方言障碍、文化局限,不受时空限制,又具有再现性,扩大了教育范围;按疾病种类宣教,按需宣教,既有适应性,又具备争对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护理人员反复施教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护理专业队伍素质。

儿科护理宣教例5

方法:对我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取200名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输液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则未进行健康宣教。

结果:适宜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有效率。

结论:只有掌握良好的宣教才能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 健康宣教

近些年,医院儿科补液人数骤增,儿科护士工作量大,满意率低,许多家长特别是两岁以下小儿,在护士静脉穿刺好以后不知如何护理正在输液治疗的患儿,结果导致经常发生补液外渗,针头拉扯掉等现象。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也让家长与我们护士发生许多矛盾纠纷。

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科护士长与大家讨论只有掌握良好的宣教才能提高满意度与工作效率。

一 穿刺的宣教

内容:选择好宣教时机

①即在患儿穿刺前便有针对性的询问,特别是2岁以下头部穿刺幼小患儿以前是否输过液,如果已有就简单叮嘱,如果没有我们便多与他们宣教一些注意事项,如穿刺前应先更换好尿布,穿刺好以后要横抱不能竖抱。自己包括旁人尽量远离患儿头部,固定一人抱尽量不要换人。如果小孩好动吵闹,我们则应告知他们,以后穿刺时间选择在宝宝将要睡觉时进行。

②对于2岁以上较大幼儿穿刺手脚,我们会详细告知其父母该如何固定好小孩的手脚,尽量伸直不要打弯,还要告知他们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便输液可以顺利进行。

③要求护士沟通宣教时一定要诚恳,要富有爱心,时刻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

二 疾病的宣教

我院补液患儿大多是多热、支气管炎、哮喘及呕吐腹泻患儿

①对于发热的患儿嘱其多饮水,头置冰冰贴物理降温,包被、衣服不要裹太多太紧不利于散热,注意休息,多吃水果。

②对于哮喘常发作患儿,要嘱其家长多陪护,满足患儿爱与归属的需要,多做安慰鼓励和解释工作。避免接触空气中过敏原,有条件的患儿可做过敏原测试。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嘱患儿在空气流通,新鲜环境生活。家长也要学会观察哮喘发作先兆,如鼻痒,眼发痒,打喷嚏,干咳等。合理用药脱离过敏原。如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③对于呕吐、腹泻的患儿家属,我们要嘱其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呕吐后温开水漱口。多喂水,少量多饮,饮食不要太多。少量多餐,不吃油腻辛辣食品。宝宝尽量卧床休息。

结果:在实施穿刺前及穿刺过程中的宣教沟通1个月后,80%患儿静脉穿刺回头率明显减少,家长也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投诉率也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明显静脉回头穿刺率高50%,家长不满意,投诉率也明显高。

小结:对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输液前的健康宣教,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病人家属的投诉率,同时也使病人家属了解到疾病的一般知识,来预防疾病的发作以及如何护理患儿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李文祥:谈儿科门诊宣教工作 中华护理杂志 1980.4.44

儿科护理宣教例6

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年轻父母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由于初为人母和初为人父,他们对新生儿保健、产后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都很缺乏了解[1],所以很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2]。近两年来我院妇产科对母婴同室病房年轻父母采用了针对性、多元化的宣教,取得了预期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日龄(5.3±3.2)d,新生儿孕周(37.7±1.8)周。全组240例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日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120例产妇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有健康宣教挂历的床位,产科床位护士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宣教,并且每天根据产妇分娩后天数为其翻阅挂历,每天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健康宣教挂历的内容包括:入院须知;母婴同室的安全;产后第一天内顺产、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须知,产后卧位指导;产后第二天乳汁不足如何处理,产妇的饮食指导,产妇的卫生与活动,如何更换尿布湿的图片解释;产后第三天奶胀如何处理,新生儿的护理,宝宝晚间哭闹如何处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的宣教。对照组120例产妇则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普通床位,对其实施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手段,宣教从婴儿出生即开始,常规介绍周围环境、住院规则、简单的病情及护理要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对象产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分组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上,分别选取的孕产妇和婴儿四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对象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我院妇产科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婴儿发病率,缩短了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母亲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

健康教育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它不仅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针对性、多元化适用性健康宣教,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从而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采用口头加示范宣教,能使新生儿常见的尿布疹、皮肤感染、脐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动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优点,示范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方法,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教会家属掌握婴儿洗澡、喂养知识、保暖方法、辅食添加、计免程序等知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障。母婴同室病区与其他科室的健康宣教有所不同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涉及范围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低下,需要母亲的精心亲切呵护才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适用宣教,反复强化宣教是有效的。

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地执行和实施。在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我院2010年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以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健康教育挂历和宣教,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的临床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儿科护理宣教例7

1 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知识需求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该病起病急, 病程有时迁延反复,发病原因不明确,家属往往焦虑不堪。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即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经统计发现家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求:(1)需要了解病情,了解有关该病的知识,了解合理饮食及减少活动的必要性。(2)需要了解本病的一般治疗用药情况,过敏原检测对于该病恢复的意义、疾病恢复效果等[1]。(3)需要进行出院前教育,指导出院患儿及其家长学会观察及防护。

2 制定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儿或家长能够(我院允许患儿家长陪住)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小儿过敏性紫癜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对患儿进行护理与病情观察;(2)了解饮食对本病的重要性,能够给患儿合理饮食;(3)能够正确指导患儿服药;(4)了解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预防措施。

3 实施健康教育

3.1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健康宣教方式

3.1.1根据入院时征求的意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住院期间随时进行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宣教内容。

3.1.2健康教育对象从单一的患儿或家长扩展到整个家庭成员。

3.1.3在住院期间,强调随时与患儿或家长交谈以解除其对医院环境包括医务人员的陌生感,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包括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随时指导。3.1.4调整排班模式,以病种为单位固定责任护士,使其为患儿提供连续的护理并实施全面、精准、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3.1.5健康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疾病需求制定,体现个性化教育方式,如图片、小册子、墙报等。

3.1.6根据同病种的不同临床症状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参加医生查房并根据医嘱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做到个性化。

3.1.7建立患儿档案,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随访需求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

3.2小儿过敏性紫癜实施的健康教育内容

3.2.1疾病知识宣教:入院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并告之此病易反复,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

3.2.2饮食宣传:告之患儿及家长,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而高蛋白饮食易引起过敏,应给予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非动物蛋白饮食[2]。 患儿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禁食。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腹痛、呕吐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后可开始进食,先为流质软食,无不适后改为无渣半流质软食。患儿适应后再给予软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限制饮食会使患儿出现饥饿感,家长常有焦急紧张情绪,我们要耐心解释,反复宣传教育患儿及家长,说明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3]。

3.2.3皮肤护理宣教:住院期间,告之家长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皮疹部位皮肤,忌用碱性肥皂,勤更换柔软、干净、宽松的衣服,选用棉质布料,避免穿化纤类及动物毛类衣服。及时修剪过长的指甲,如皮疹处有痒感,嘱患儿禁用手抓痒,防止抓破皮肤而继发感染。嘱家长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形态、分布、消退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于新出现的紫点或紫癜要标记,以便与原有紫点区分。

3.2.4腹痛的护理方法宣教:紫癜患儿腹痛时常并发呕吐、呕血、便血,因此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急躁、不安、恐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腹痛是因肠道血管炎症出血所致。腹痛时嘱患儿应卧床休息,应取适宜的体位。若伴呕吐时,应迅速清除口鼻呕吐物,嘱家长给患儿漱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要及时通知医生。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4]。告知患儿及家长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3.2.5关节疼痛的护理方法宣教:部分患儿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当关节疼痛时,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可局部热敷和轻轻按摩疼痛的肢体,避免下床活动。同时告知家长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关节症状[5]。

3.2.6大小便观察方法的宣教: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小便颜色与性状。大便如有肉眼血便呈柏油样、暗红色或鲜红色,应迅速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出血性休克症状。告知家长,根据尿液的颜色及时做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紫癜肾的情况及治疗。

3.2.7药物治疗观察方法的宣教:过敏性紫癜一般采取对症及激素综合治疗[6]。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及家长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并观察使用中的副作用,应及时给患儿及家长做耐心的解释,并告知其保护性隔离的重要性。

3.2.8患儿出院的健康教育

3.2.8.1合理调配患儿的饮食,出院后食素食1~2周,添加动物蛋白要以逐样少量为原则,切勿过急,以免引起复发。

3.2.8.2患儿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

3.2.8.3肾型紫癜患儿更要注意休息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尿常规。

4 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调整健康宣教模式,我科的健康宣教工作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儿及家长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效降低了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2)增加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满意度从85%提高到90%。(3)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4)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体现了护士的工作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很好地承担起从事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任务,把健康教育从住院患者推向社区健康人群。

5 体会

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大意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并贯穿于患者住院及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及家属增进了健康知识,早日成为既有健康身体,又有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的人。

参 考 文 献

[1]王晓华.过敏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7,5(20):85-86.

[2]赵海玲,李华.27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临沂医专学报,2000,22(2):146.

[3]高永芳,周月琼.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控制及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11):47~48.

儿科护理宣教例8

1 进行输液前的健康宣教

1.1 做好心理护理宣教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态度和蔼的接待病患儿及家属,对能听懂话的患儿应称赞其勇敢、自立,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在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因为家长的情绪、言行对患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增加信心,发挥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从而给患儿以积极的心理支持。

1.2 对所用药物进行宣教 护士应加强学习,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告知患儿家属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仔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一旦皮肤出现荨麻疹、瘙痒甚至有胸闷、气急、出冷汗等反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1.3 掌握娴熟的头皮穿刺技能 娴熟的输液操作是进行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始。过硬的基本功是儿科护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对每一位患儿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2 输液中的健康宣教

2.1 加强穿刺部位保护 护士应掌握多种固定方法,如手、脚应用纸盒或纸板的固定法;小儿头皮应用胶布绕头一周的固定方法等,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以免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疼痛,从而增加患儿恐惧的心理。利用输液的闲暇时间进行电化健康宣教。利用安装的闭路电视播放有关疾病的防治、儿童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知识。

2.2 加强巡视及时观察患儿输液情况,与此同时进行计划性的健康宣教 按照患儿疾病分类进行宣教,如哮喘患儿,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患此病的患儿较多,告知患儿家属避免食入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减少居住环境中的动物过敏原以及避免穿纤维制品的衣物: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尽量开窗通风,避免患儿到公共场所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3 给予急危重症患儿示范性的健康宣教 对某些技术操作过程予以示范。高热患儿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温水擦浴及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的温度一般为32 ℃~34 ℃,并将重点要擦拭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较薄大血管流经处反复擦拭演示给患儿家长。肺炎患儿叩背排痰法:将叩击的顺序、力量、手法、注意事项演示给患儿家长,从而使患儿家长掌握操作的要令,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3 输液后的健康宣教

3.1 拔针后静脉保护的宣教 为了保护好静脉,减少局部淤血,提高下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消除拔针时的恐惧感。护士应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患儿的皮肤,右手持针柄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同时立即用左手拇指垫棉球纵向按压[1]。这样不但能减轻拔针时的疼痛,还能保护血管,减少局部淤血。

3.2 建议患儿家中配备体温计 指导家长熟练掌握体温计的使用,以便及时掌握孩子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若患儿在家中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立即按压人中、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发生窒息,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儿科护理宣教例9

1 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长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静脉治疗耗时多,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患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用药复杂,用药量小,输液速度要求严格。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另外,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儿科急危重症患儿多,难以把握教育时机。

1.2 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儿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患儿自制能力差,使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的影响 患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家长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家长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3~4名陪护轮流换班,他们共同了解的是患儿的生活习惯,而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连贯性的认识,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陪护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传播和实施。

1.4 护士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知识的学习,毕业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士既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也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

2 对策

2.1 根据各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征,按需宣教,适时宣教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期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患儿,多表扬、讲道理;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主要用药及注意事项、管床医生、护士、安全防护等。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2 针对疾病特点,健康教育个性化 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改变住院家庭的“生命方程式”,即:未知的恐惧=紧张=疼痛,减少因疾病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儿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

2.3 根据陪护人员文化素质的不同,交流沟通艺术化 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性格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我们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基本步骤,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按需反复宣教。包括疾病的症状特点、饮食、用药原则、输液部位的保护、大小便标本的留取方法等。通过病区宣传栏、宣传画板、电视等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科普宣传,同时现场示范或纠正。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择优心理很强,因此在给婴幼儿输液或抽血时,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年轻护士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第一次未成功,就应主动邀请病房中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士帮忙完成,满足患儿家属的择优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2.4 运用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在健康知识、护理程序知识的运用方面,护士学历不同,其对知识的运用也不同,因此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1)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同感心,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感心是指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它是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中最重要的—个环节[2]。健康教育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和医学知识传递的过程,护士必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简单化的传输给患儿,使患儿自觉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护理的独特职能就是帮助患者在体力、精神、知识等方面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而护理工作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促进这一独特职能得到发挥的有效方式[3]。(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及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由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逐一对每种疾病进行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现场示范。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定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查房,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一起对每位患儿进行护理查房和健康指导,帮助护士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其他科组织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2.5 改善住院环境,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 儿科病房的管理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为根本,在为他们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患儿有一个健康、愉快的治疗休养环境。根据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喜欢色彩的特点,护士着装为粉红色,窗帘为蓝色卡通画,被服为粉色卡通画,病房的墙上挂一些患儿喜欢的动物饰物等,以消除患儿的不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亲近感。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宣教例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8―02

为深入贯彻落实 2010 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为宗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室于 2011 年 3 月成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学结经验,逐步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供责任制护理,主动服务,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现将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 转变理念,端正职业角色,强化服务意识

我科从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氛围、技能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服务职能,端正职业角色,主动热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全面、优质、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求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各种诉求,家属有需求要立即回应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加强与医生的联系沟通,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家属提出的有关治疗、检查等

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并积极协助家属解决。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病人的满意度从 86%提高到 97%,护士成为患儿及家属最信赖的人。

2 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针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大量优秀护理人员以及现今临床上各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科坚持业务学习及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并且为每位护理人员制订了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内容有计划、进度有安排,并强化落实,由病区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负责实施、考核。

3 重视细节管理

在示范工程精神的指导下,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设计并制作了内容为“护士在病房,有事请稍候”的护士站提示牌,值班护士在病房忙碌时置于护士站醒目处,提醒病人护士的去处,避免病人因找不到护士而着急,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设计并制作了内容为“小心跌倒”“请勿攀爬”“谨防坠床”等图文并茂的张贴画,达到既能提醒患儿、又使病房的气氛显得温馨、活泼、充满童趣的目的;灵活安排患儿的治疗时间,避免学龄患儿耽误功课;设计了交班记录流水本,对本班需要交班及需提醒下一班的内容进行书面记录,杜绝口头交接班易忘而又没有依据的弊端;使用皮试计时器, 避免因工作忙碌而遗忘查看皮试的时间。在符合排班原则的前提下实施护理人员自行选班,让护理人员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有利于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4 强调个体化的服务

儿科的患者年龄小、不懂事,对疾病缺乏认识,沟通也比较困难。 因此在和患儿接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摸摸孩子的小脸蛋,讲个小笑话、小故事,拥抱患儿,呼唤患儿的乳名,对患儿的每个进步给以及时表扬等,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引导患儿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减轻不良情绪,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5 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

儿科的健康宣教存在家属多、更换频繁、年龄与知识结构不一等特殊性,加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能力参差不齐,致使我科的健康教育一直非常薄弱。此次以优质护理示范活动为契机,我科重新修订了健康教育制度,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对自己所负责的患儿在实施健康宣教前至少参加 1 次主任医师查房,这样既可以向医生学习较前沿的、结合患儿病情的医学知识,还可避免宣教时因不了解病情或担心与医生交代的内容不一致而导致的宣教内容盲目肤浅,提高了健康宣教的准确性及深度。其次是调整了宣教方式,不再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而是由管床护士根据患儿病情转归、家属需求及知识结构、陪伴更换情况等随时进行宣教。还有在宣教形式上除了口头宣教外,科室还制定了图文并茂的小手册及健康教育展板,为患儿家属提供内容丰富多彩的医学科普知识。

6 针对患儿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设置别具一格的住院环境,如在病区内设置一定的儿童活动室、在病房的墙壁上装饰可爱的贴图、病房内安装电视机播放动画片、儿科常见病健康宣教片、卡通贴贴画(奖励给患儿)、便民服务箱(一次性水杯、针线、笔、纸)生日贺卡等等,使得整个病区内充满温馨、洋溢着童趣,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病房内也尽量要减少白色物品的使用,减少患儿对于医院的恐惧。病区走廊上还应设置告示栏,病房卫生间做好防摔倒警示标识、建立危重病人护理标识、建立爱心联系卡(科室介绍、儿科各专家门诊坐诊时间、特长、电话、预约方式等),方便病人家属。

7 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儿科病房在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结果转变了服务理念、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健全了管理模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患儿安全,成绩得到医院、患儿、家属以及科室医护人员的肯定。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宣教例11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2.2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精神风貌、工作信誉、整体实力都主要体现在医护工作的身上。在儿科护理中提倡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评优比赛、考核评比等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地把外在美和内在美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提升的目的。

2.3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凸显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关怀要注重儿科患者的尊严,注重患者的住院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科患者的舒适就医和精神自由。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儿童患者,儿科患者作为医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儿科护理中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儿科护理改革,为医院创造品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儿科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具体为:

3.1加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医院内部加强人文主义宣传,例如,在医院的宣传板上,通过张挂宣传板报、画册等进行宣教活动,确保图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换,对先进的儿科护理人员,要在板报上予以表彰,为其他医护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宣传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积极宣传健康主义教育,在各个病房内张贴图画,最好是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宣传健康知识。

3.2通过评比工作,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医护人员中实现人文关怀专项评比活动,让患者为医护人员打分,最后计入年底评优,激发各个医护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个儿科科室中增设流动的护士服务站,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服务。

3.3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人文关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医院设施的改善,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例如,在儿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温馨,可以通过摆放漂亮的花朵,张贴可爱的卡通图案,画面要尽可能的鲜活可爱,最大限度的取悦患者儿童的内心,让患者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3.4通过制度与服务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活动中。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儿童刚入院时对每一个患者儿报以微笑,和儿童进行亲切交流,对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住院流程,做好护理记录。在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要主要关心儿童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病情和心理,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患者等待诊治期间,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儿童等待的枯燥;在儿童出院的时候,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儿童的彻底康复。

3.5加强儿科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现状,充分重视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对现有儿科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儿科人文关怀理念与具体措施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人文关怀变成医疗单位的一种文化,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根植于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内心,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对新进大学生先送至医疗护理质量教的医院进修1年,通过进修打好专业基础;②通过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的带教,一对一跟班学习。③适当地给他们压担子,充分激活他们的潜能;④鼓励医疗护理人员深入实践,要求他们多查房,多接触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儿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增加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4 总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儿科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而且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浅谈儿科优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保健营养,2014,7(下):4014-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