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产品设计与开发

产品设计与开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7 10:36:06

产品设计与开发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1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设计管理 小企业 非系统性

目前,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之外,通过创新开拓市场是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之路,新产品设计开发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小企业与非系统性产品开发

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区别于大企业,在生产资料和人员构成相对规模较小,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环境适应能力强,对市场反应灵敏,有以新取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保持市场活力的优势特征;也有着需要较短投资见效周期,获取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不高,生存压力较大和死亡率较高的劣势特征。

寻求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小企业通常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小生产加工企业,从事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加工、代工与销售服务,在获得了一定资本积累后,为寻求企业长期发展而进行自主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第二种是贸易企业,在通过销售贸易取得资本积累后,想通过自主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谋求进入产业链的高端和拓展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种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导型的创业型小企业,通常想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将自己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或填补市场空白,谋求发展。

新产品因开发模式不同而特征各异,其中具有一定继承性和系统性,属于长期设计开发规划的产品,可以称为系统性产品。而单独、零散的,只是具有较强针对性或市场探试性,最初没有明确长远规划的产品可以称为非系统性产品。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一种单品设计与开发行为。在开发原型上,非系统性产品又分为有参照模型和无参照模型两种。它们在开发创新层次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设计开发模型上则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参照模型的非系统性产品,是小企业应用本身掌握的创新技术,对现有同类产品进行改良创新;无参照模型的非系统性产品则是小企业在没有同类产品情况下,以自有创新技术进行的全新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取得了成功,则很有可能成为后续产品的原型和参考模型。

小企业因为其资金相对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小,往往通过非系统性产品开发,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能够获得投资回报,使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因而,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是小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种常见形态。

二、非系统性产品开发的问题与解决构想

新产品设计开发在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功与否甚至直接关系企业存亡。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涉及项目管理、产品的具体设计、成本控制,市场运作等内容,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结果。

1.产品开发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小企业将自己手中的技术转化成产品的过程是一个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涉及产品开发目的设定与决策、具体的设计开发与评估和市场营销等内容。大公司能有相对完备的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小企业只是一个较小的实体,只能从事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专项工作,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都相对不完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相对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很多决策缺少科学评估,产品设计开发的项目进度管理不严格。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的开发目的与开发策略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成败。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对小企业而言通常是陌生的。同时,开发决策往往由企业所有人或者负责人设计并做出,决策者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因缺少经验和缺少科学评估方法,易造成开发目标不明确,设计变更反复,导致影响延误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甚至失败。

专业人才缺乏是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新产品涉及造型设计、工程与结构设计、系统集成等诸多方面。小企业只具备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的人员,在掌握项目核心的前提下只能完成产品开发项目的部分工作,其他工作通常采取外包和协助等方式进行。因人员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会出现因本企业人员与非本企业人员配合不好、协助方工作进度缓慢等原因,造成项目整体进度缓慢,甚至延误。

资金很大程度上约束小企业的发展,产品开发的成本控制不科学是小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企业自身开发、委托或协助工作,如外观与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及产品推广等都需要成本。这个过程中,很多小企业“重制造,轻设计”,缺乏经验和认识不足,对成本投入与控制不科学,造成设计反复与成本增加。如现在小企业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但认识深度不够,片面追求低成本开发,容易造成设计质量不高,反复设计等情况,增加开发成本。

2.非系统性产品开发管理构想

产品创新是将新产品的构想或生产程序首先作为商业用途[1]。非系统性产品的商业性质也决定了其需要一套科学的开发管理体系来保证设计与开发成功。针对非系统性产品的特点,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从开发目的、进度管理与评估、成本管理、产品形象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以科学决策明确设计开发目的

非系统性产品作为企业的单独产品,要考虑非系统性产品具体的特点,从企业本身出发,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地设定产品开发目的和整合开发策略。如产品对企业的重要性、市场定位,产品功能设定等。决策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对项目决策进行内部讨论,以确定产品开发的内部可执行性。另外,适当引入外部智力对决策进行评估,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如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与专业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合作,听取对方的专业建议,及时调整设计定位与设计方向。

(2)制定项目进度管理和评估体系

决策初步完成后,需要制定设计开发的项目进度管理体系。非系统性产品作为一个单品性质的产品开发,需要明确其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制定详细的项目开发进度。在整个体系中,明确项目进度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并严格地按照项目进度执行,同时要能够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可控地进行调整,争取市场的先导性。

在项目进度管理与评估体系中,可以构建对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和事件评估等三种评估方式。内部评估包括内部开发绩效评估与内部与外部配合度评估,即企业内部人员产品开发绩效、企业与外部人员的配合度评估;外部评估则包括项目委托评估、外部与企业协调程度评估,即项目委托实施效果及外部与企业协作能力的评估;事件评估则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单独事件评估,具有通用性。如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中包含造型、工艺、功能等三个方面,在造型中就需要对造型中的形态、色彩、材质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建立形成良好的项目评估体系,细化评估标准,能较好地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开发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开发质量。

(3)用专业合作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

全面认识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科学合理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也能同时避免“重制造、轻设计”的情况出现。深化环节管理,能更有效的控制成本。小企业在非系统性产品开发时通常是缺少经验的,需要大量的外部委托开发,与专业机构合作是减少成本和有效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专业机构和人才能够提供在其领域的专业经验与咨询,帮助及时弥补开发中的不足和缺陷,避免设计变更反复,降低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4)适当的产品形象定位

非系统性产品设计是一种产品创新设计,适当的产品形象定位有助于小企业产品开发的成功。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控制设计创新度[2],与同行竞争者进行比较和类似产品进行比对,能更好地对产品形象进行定位。同时,立足于长远发展规划,适当将产品发规划融入到非系统性产品中,有助于产品的后续开发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非系统性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研究,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不断细化与深入。研究非系统性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管理问题,探讨建立和逐步完善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体系能更好地帮助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促进企业发展。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2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意识、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外观造型美观、实用性强、低碳环保的竹编产品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新宠[1]。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竹工艺生产厂家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生产出新颖、高附加值的产品,更要与产业开发对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1竹工艺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开发的涵义

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融人文艺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发展,市场对产品的设计、功能、外观形象、物质技术基础要求越来越高,产品造型设计应运而生。竹工艺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竹工艺生产厂家产品形象统一标识的具体表现,是以设计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外观形象设计,重塑和宣传企业形象,凸显独具地方特色的企业个性、企业文化、产品质量、实用价值、消费者认同等,从而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竹工艺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3个方面:使用功能、造型形象和低碳环保。就使用功能来讲,人们注重的是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实用,由此要求产品设计者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应用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并以此为原则,保证高品位、高品质的设计,这样才能体现产品的经济价值[2]。产品的造型形象关系到产品的外观品相,由人们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竹工艺产品的设计应注重体现传统竹编技艺文化的重现,并与现代设计艺术相融合,集民俗性、地域性、实用性、观赏性、装饰性、收藏性为一体,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低碳环保方面,竹工艺产品的原材料是竹材,其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环保可再生材料,在附加花样用色和产品外层保护上,不能使用化学染色剂和油漆,而是使用食品原料或植物汁进行染色;在编织成型的产品外层保护上,使用土漆、茶油或桐油进行保护,使生产加工出来的竹工艺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特性,从而成为绿色产品。产品开发是指个人、企业、学校、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创造性地研发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良。产品开发的方法可以为发明、组合、减除、技术革新、商业模式创新或改革等[3]。竹工艺产品因创新的造型设计而极具产品开发潜力。比如,竹工艺产品外层保护设计、混合竹编设计的更新换代、竹工艺产品销售方式的创新、传统竹产品增加文字图案等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销售前景广阔,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2有效对接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国内各类竹工艺生产厂家都在不断地利用新技术、购置新设备和引进专业设计人才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践中产品设计与产业开发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一方面,不少竹工艺企业或竹工艺作坊的竹艺师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想象,能够编织出精美的竹工艺作品,但由于缺乏造型设计技术人员,没有规范的样品图案,制作出的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无法批量化生产,从而导致产品开发周期延长,效益不佳。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人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少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其设计的图案无法在产业开发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平面竹编字画挂牌时,高校的设计人员未考虑编织竹篾的大小、宽窄和厚薄,将书法文字下面的落款文字设计的太小,难以编织出来,造成产品设计图样与生产加工产品不相匹配,导致竹工艺生产厂家加工生产的产品与设计图案不符,编织技术与设计图案不对路,良好的设计创意不能实现。究其原因,造型设计与实际的编织生产脱节、设计的初衷无法在产品中完全展现,从而影响着竹工艺产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化开发的有效对接[4]。因此,竹工艺产品造型设计只有与产业开发有效对接,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竹编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3有效对接的方式

竹工艺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开发对接是产品生产中的系统工程,目的是解决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与技术实现的可行性问题。优质的竹工艺品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包括产品的色彩和形状),还要通过科学的编作技术对材料进行加工以实现设计理念。因此,竹工艺产品编作技术是实现造型设计的手段和桥梁,产品加工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也是设计创意的再现过程[4]。竹工艺品造型设计通常是由设计者通过手绘制图或者利用电脑软件设计制图来完成。设计过程融入了设计者所理解的用户心理、审美情趣、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诠释了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和设计理念。编作技术涉及构图设计、图案分析和材料工艺等内容。通常,编织技艺师利用现有的设备、技术力量和加工条件,带领编作人员选择所需要的竹材,通过锯竹、刮青、开竹、打结、破篾、匀篾、刮篾、染色、制作、油漆等工序,最大限度地展现竹工艺产品设计理念。实践中,产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开发对接并非易事。一方面,编作的竹艺师不能完全理解设计人员的创意理念,也就无法掌控产品细节形态或要求的特殊材质对整个造型设计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的创新设计方案会受到现实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成本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化为货真价实的设计产品。要想使编作成型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原设计方案的效果,就要求造型设计阶段必须清楚该造型设计在实现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现有的编作技法能否保证竹工艺产品形态特点,以及什么样的工艺和材料才能实现最佳的设计成效[2]。同时,竹艺师或编作人员也要理解设计人员的创意要求、造型细节、产品形态特征、材料要求、颜色搭配等。因此,只有产品的造型设计与编作现实紧密联系、与产业开发顺利对接,才能保证竹工艺产品转变为畅销商品,从而实现产业化[5-6]。

4实现有效对接的建议

1)转变传统的竹工艺品设计模式。目前,多数竹工艺品生产厂家仍然采用传统的依葫芦画瓢模式进行生产,亦即竹工艺品的生产不需要什么造型设计,仅凭篾匠师傅想象或参照某种相似物体就开始制作,制作中发现与想象的作品不一致时,就推倒重来,一件作品的制作往往要反复多次,不仅劳动成本高,产量低,而且延误了产品出厂销售期,影响经济收入。因此,竹工艺企业应转向现代造型设计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电脑软件、聘请设计人员或与高校相关专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同时,竹工艺品设计师也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和参与竹产品制作工艺,减少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盲目性,缩短研制周期,使产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开发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对接。2)建立产品设计者与编作者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竹工艺设计机构和竹工艺生产厂家应经常为设计师和竹艺师提供相互协调的机会,使设计师与竹艺师充分进行交流,开展讨论、座谈和图纸分析等,以减少设计修正调整的工作量,减少部门间的隔阂,提高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与产业开发的实时对接。3)加强设计师和竹艺师专业知识的培训。竹工艺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因此应加强设计师、竹艺师和制作技术人员的常规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力学、美学、生态学、环保学、艺术学、工艺学、材料学、形态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断吸收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保证设计生产的产品既美观、时尚又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丰齐,张应军.湘西民间竹编产业开发潜力与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16,14(5):39-41.

[2]刘牛.企业品牌战略下的产品形象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3]马凯.Z公司实施高效产品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刘艳霞,李志华.产品造型设计与工程实现的对接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24(3):52-54.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3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将EDI描述为“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1]。服装行业的特征具备EDI使用的可能,EDI适合应用在需要进行大量表格单证数据处理和交换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交易频繁及周期性作业的属性。国内外服装行业应用EDI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库存管理中,针对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的EDI数据交换和使用还在探索中。

1EDI的优点

数据标准化是EDI应用在服装产品开发中的关键。通过EDI,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再封闭,而是进行自动业务处理的方式联系,减少了部门之间多层环节的沟通,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1产品开发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在服装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产品设计部门不仅与一个生产部门联系,根据设计的款式和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设计部门可能同时与多个生产单位联系,势必要求同时处理多个系统的报文。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增加了企业信息交换的时间,信息产生滞后风险。EDI的应用可使产品设计信息及时性获取。

1.2减少信息传递误差

服装产品开发设计信息对大货生产至关重要,一个错误信息可能导致产品生产的错误,从而产生不良库存。同时,产品开发信息的遗失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EDI的运作减少了纸面作业产生的时间损耗和差错,缩短事务处理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1.3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自动接受和处理信息,使服装企业在同样业务的情况下,用更少的员工去处理信息传递工作,把一部分专业人员从行政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从事具有更高效率的工作。同时,产品设计和细节修改的时间缩短,修改后的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生产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库存管理更有效

服装企业产品库存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适当的库存可以维持企业销售的持续,不良存货则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用传统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服装设计和开发时,订单处理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势必要求企业安全库存量放大。使用EDI之后,需求和生产信息处理比既快又可靠,安全库存需求量降低,使存货占用的资金量减少。并减少缺货风险和生产线缺料停工现象造成的损失。

1.5时时跟踪信息

EDI在收到信息后就会回发给信息发送者一份收到通知,及时发现漏发信息或信息中途遗失的情况,保证信息传递到位,避免了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丢失和责任推诿。

2服装现有的产品开发模式

服装企业现有的产品开发是从上一年销售数据分析开始,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和流行趋势信息,确定产品设计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季产品开发主题,包括颜色、面料、廓形和细节,完成款式设计平面图,对款式平面图进行筛选确定最终款式图进行大货生产,投放市场后,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对销售较好的款式进行翻单生产。现有服装产品开发流程需要修改后的设计信息反复更新,原有信息传递方式的低效、易错等缺点使得设计信息产生丢失和偏离的可能,及时、准确的EDI传递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问题。产品设计的相关数据在设计师、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利用EDI技术进行交换,自动生成款式设计方案、生产订单,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给生产商进行生产。

3服装产品开发应用EDI的前提条件

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特点对服装产品开发提出了多款式、少批量开发生产的要求,服装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服装企业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快速反应建立在信息传递迅速、生产反应迅速、信息调整和修改迅速的基础上,产品标准化、产品基本款式系列化和产品模块化设计是信息迅速调整和传递的基础。

3.1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要求服装企业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执行统一的标准,编码方式和描述方式统一,这主要考虑到后期信息低误差、连续性传递的需求。3.2产品基本款式系列化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对基本款式提取变型参数,为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配置和快速设计提供基础。产品基型系列应该能够通过配置形成最终产品,并能够让设计、生产和销售部门采用一致的方式沟通和放映市场需求。

3.3产品模块化设计

将服装构成要素进行模块化管理,即将一件服装拆分成领、袖、衣身、门襟等模块,对服装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服装新产品的开发就可以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并同时将新组合好的产品信息与生产部门进行共享,满足快速设计开发、生产的需要。服装模块化设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风格或不同功能的产品进行分解,也可以根据本企业产品定位和风格的差异进行分解。划分产品模块化的前提是模块间可以进行很好的组合和变化,在设计模块化变量之前应充分考虑。

4结论

EDI在服装设计和产品开发环节中能够实现企业产品开发成本最低化、信息传递高效化、信息范围扩大化的优势。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款式多、供应链反应速度要求高的服装企业而言,有实施的必要性。EDI的实施不仅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而且扩大了信息传递的范围,为企业在多个生产部门间协调、提高生产速度、优化生产能力提供了信息支持。

作者:索理 单位: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美英.电子数据交换—EDI[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4

1概述

1)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Multisim是美国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IIT)公司在20世纪末推出的一种以Windows为平台的虚拟仿真平台,其最大的优点是软件界面操作方便、直观形象、易学易懂、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它的基本操作[1,2],所以,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数字混合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它提供的元器件库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部分三维实物,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逼真和形象。虚拟仪器仪表非常齐全,提供的仪器仪表有: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瓦特表、示波器、波特图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等。电路分析功能和作图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应用Multi⁃sim对模拟电路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等十几种分析。同时,应用逻辑转换仪可以实现数字电路中的真值表、逻辑电路图和逻辑函数表达式两两之间的互换。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相对于其它的EDA软件,它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它能进行模数混合电路的仿真,几乎能够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3,4],为广大的电子电路的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方便和实用的电路设计平台。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出去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中,这样处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边教、边学、边演示、边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由于直接用实物操作进行设计和实训,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实训耗材的浪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所以,这门课程采取了一种虚拟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等仿真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硬件的同时,学会仿真软件验证相关原理及电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验证”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型”转变[7,8],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Multisim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的初期,特别是小型电子产品设计的初期,先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好合适的思路,选取好合适的元件和参数,并且在仿真软件上调试出较好的实验现象以后再进行实物制作。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实训耗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地进行尝试设计电路,不用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学生进行设计和探索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学生们学习了模电、数电、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等主体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前段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是检验学生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真实情况。对于本门课程,主要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主要是要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亲手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制作电子产品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一定的满足感。首先,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于设计和制作的电路可以进行合适的选择,所以,可以每个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电路,这样,学生参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亲手将产品制作出来,整个过程包括: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原理图的绘制封装的测量和绘制PCB图的布线和绘制PCB板的制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产品的调试产品制作完成。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电路,是整个《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仿真设计出具体电路、具体参数并且有良好的仿真效果后,才能进行具体硬件电路的制作。比如:学生们想设计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并且要用数码管显示出来。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先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仿真出效果出来,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制作。如下图1所示,是某位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出的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首先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电路设计的效果,每一个元件的参数和型号学生都可以根据输出效果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如上图2中,如果,要将电路的定时时间定为30秒,在仿真电路中只要变换一根线的连接就可以实现,而且,还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如下图2所示: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尝试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非常安全、快捷地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耗材的浪费。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5

1新原料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1.1Modal纤维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Modal纤维面料手感柔软、细腻、光滑有如桑蚕丝的手感,其吸湿性、透气性都优于纯棉织物,是贴体类家纺产品的理想原料。Modal纤维如与棉、麻、丝等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将提升面料的品质,使面料的舒适性得以进一步改善同时又能发挥各自纤维的特点。近年来在高档家纺产品中Modal纤维面料被应用到被套、枕套、毛巾以及睡衣等产品上,从而优化了产品的服用性与舒适性,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是舒适性家纺产品开发的方向。

1.2竹纤维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竹纤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纤维,它所生产出的面料具备滑爽、细腻、柔软的手感,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极强的吸湿透气性和良好的抗菌、抗紫外线性能。竹纤维的抗菌性源于纤维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抑菌能力,它能抑制细菌的繁殖或使细菌数量减少。由于竹纤维在家纺产品中的良好服用特性以及抗菌环保性,它的健康环保价值被不断重视。特别是在高端婴幼儿床上用品的开发中,环保、具有天然抗菌性的竹纤维是理想的原料,因此成为近几年健康家纺产品的发展方向。

1.3新型聚酯纤维PTT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利用PTT纤维长丝(不加捻)作纬纱、用棉或毛等纱线作经纱开发出的PTT纤维弹性绉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弹性好、色泽好、吸湿性好等特点,是弹性家纺面料的新产品。由于PTT纤维的优良回弹性、蓬松性、抗污性,它同时还是制作家纺产品填充物以及毯类织物的理想新材料。例如用PTT纤维弹性织物作为面料、PTT纤维作为填充材料设计制作的各类抱枕能够实现更加多样化的造型,且形态更加丰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抱枕的支撑性、保形性更好,手感更富弹性,利用PTT纤维材料制作的抱枕是近几年抱枕类家纺产品的新方向。PTT纤维还是制作家庭用毯类的理想新材料。用PTT纤维制作的家纺毯类产品蓬松而丰满,表面绒毛不易倒伏,从而具备更加良好的保暖性、蓬松柔软性以及贴体舒适感,是近几年家纺毯类新产品的优选。

1.4新型功能性纤维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1)珍珠纤维

珍珠纤维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将纳米级珍珠粉在粘胶纤维纺丝时加入纤维原液内,使纤维体内和外表均匀分布着纳米珍珠微粒,纤维表面异常光亮滑爽。纤维上的珍珠微粒在与皮肤的接触过程中被皮肤吸收,从而增强人体肌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并保持皮肤白皙细腻,防止皮肤衰老、起皱。此外珍珠纤维还具有优良的吸湿回潮率、舒适的手感和良好的服用性能。由于珍珠纤维具有的特殊保健、美容作用,利用它开发的高端女士家纺产品如珍珠纤维女士面巾、珍珠纤维女士睡衣等受到市场的追捧,利用珍珠纤维开发的美容、保健系列家纺产品是近几年的热点产品。

(2)负离子纤维

负离子纤维是一种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的纤维。在家纺产品中使用经过处理的负离子纤维面料制作窗帘、沙发等,可以通过纤维中负氧离子的作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消烟、除尘,营造家居清新、舒适的仿大自然环境,从而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负离子纤维面料的家纺产品开发是近几年的热点。

(3)阻燃纤维与阻燃纺织品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世界各国阻燃法规的实施,家纺产品的阻燃性已逐渐成为不可回避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学校、饭店、车船用纺织品、医院用装饰织物等,阻燃性要求会更高。近年来对阻燃家纺产品的研发已成为家纺新产品开发的主要课题之一。采用涂层以及浸染等后处理的方法是提高家用纺织产品阻燃性的基本方法,新型涂层剂、浸染剂的研发使家纺面料的阻燃效果不断提升;同时将阻燃纤维应用到家纺产品中也是提升家纺产品阻燃性的重要途径。提升家纺产品的阻燃性是近年来家纺新产品开发的又一方向。

2产品的定位以及设计风格与主题的发展变化

2.1面向商务成功人士的华丽主题

该主题针对有较多的商务人员往来、生活注重品牌、 200 m2左右的优雅环境套房或别墅。其对家纺产品的审美需要融入更多的欧陆风格,在细节与色彩图案中展现更多巴洛克式的豪华与洛可可式的唯美。注重金属般光泽织物的点缀,通过层叠的设计体现与多变的视觉效果,展现出律动的欧式华美。

2.2传统人文主题

该主题针对中产生活水平且喜爱并追随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群,这一主题将中国传统图案(如云纹、卷草、龙纹、凤纹、回纹、莲花等)、中国传统工艺(如刺绣、蜡染扎染、手绘、绳结等)、中国传统色彩组合(蓝印花布色彩组合、喜庆色彩组合、富贵色彩组合、江南水乡色彩组合等)应用到家纺产品设计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再现与渲染,赋予了家纺产品特有的魅力与光辉,同时也使家纺产品的品味与文化寓意得到提升。

2.3中产上班主题

在急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工作压力与生活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辛勤的上班族们内心极度渴望宁静舒适的氛围。柔和的田园风情、宁静的自然原色、柔美的海洋系列等设计,引导人们走向平和的心境。该主题突出从紧张到轻松、从职场到温馨家园的氛围,从而为辛勤的上班族设计出护卫心灵的家纺产品。

2.4单身生活主题

单身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生活条件有限、动荡多变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对于单身人士来说,家纺产品易洗易干、舒适耐脏、使用方便、便于收纳是设计必须满足的主要要素。在设计中从款式结构上进行突破,以赋予产品方便与时尚;从新材料的使用上进行创新,以寻求功能性的突破是这一系列主题设计的亮点。同时,从加工工艺上控制成本,为单身人士设计出更具功能优势与价格优势的家纺产品。

2.5新婚小家主题

我国 5 000 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新婚家纺产品是结婚时的必备用品,同时它还蕴含了及其丰富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与喜庆元素,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大红、粉红、玫红、酒红等红色系列、织锦缎材料、丝织品、刺绣工艺、盘绳盘扣、镶边滚边、色织大提花、拼贴绣工艺、牡丹图案、心形图案等等元素的应用,使新婚家纺产品融入更多中国民族风情与特色,呈现出喜庆、吉祥、美满、如意的浓烈气息。

2.6简约现代主题

部分人士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抑或对生活简单化的偏爱,在居家与家纺风格上喜爱“现代简洁”。这类风格的家纺设计主要以面的形式为主,强调立体感,不做过多的复杂造型与装饰工艺,色彩多以自然色彩为主,素色或素色加小花,工艺简单,在材料上多选用自然纹理素材,给人简约内敛、干练素雅、整洁卫生、智慧敏锐的现代气息。

2.7休闲混搭主题

该主题倡导在休闲中细细品味世间风情,享受人生的多彩。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寻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文化特色与风情,并从中挑选混搭出更多变化与特色,用更为开阔的眼光,更为多变的手法将多种文化元素糅合到一起,塑造出具有全新审美元素、饱含多重风情又充满生命活力的家纺产品。

2.8追逐时尚主题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6

[关键词]动漫衍生品动画卡通形象动漫衍生品产业

一、国内动漫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将近有4亿的观众几乎为我国的青少年,进而这4亿的青少年自然也就成了动漫爱好的主力群体。在这一点看来,中国衍生产品的市场充斥着巨大的潜力,虽如此,可是当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动画片以及动漫的衍生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趋于城市人群居多,而且主要集中于大的城市,相对而言,大部分普通的家庭及农村家庭对于这些“新鲜事物”的消费和购买能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诸多的因素也说明了动画以及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在国内还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目前,国内动漫发展还不完全成熟继而又受到国外动画及相关产品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讲,无疑是推迟了国内动画市场运作的脚步,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动画产量一直处于低产的一个状况。例如以往特别受儿童所喜爱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等这些卡通形象。现如今在国内动漫发展迅速的这个大环境下却很难再有这样的形象出现了。还是儿童时代的我们几乎是伴随着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片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随口说出几个国外动画片的名字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与之相比,国内动画中的卡通形象却少之又少,所以由此看来,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若是我们能够在这个新兴的行业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运营机制和操作模式,我想单看发展潜力而言,中国动画的市场毫无疑问潜力仍然巨大,相继而言随即而来的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多元化趋势

在大部分人看来,动画的衍生品无非就是些儿童玩具、学生用品以及书包等等。然而却并非如此,一部优秀的动画片背后所带来的并非只是这些普通的日常生活衍生品而已。相反,片子背后涉及了许多的行业,甚至涵盖了全方位的综合系列化,因此最终所获得的效益和行业的经验也是多元化的。由此不难看出,动漫衍生产品的种类不仅仅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方面,我们又会将它大致的分为比如:出版物、学生系列用品、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收藏品、电玩游戏系列、工艺品、餐饮系列、游乐场、宣传系列等等。当下,国内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好的创意和好的理念,所以衍生品的种类结构单一。或者说国产动画片开发出来的衍生品与市场相脱节,产品的实用效果与消费群体的喜好相错位,进而不能满足群众的衡量标准,导致无法达到衍生品的长远推广和预期效益。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某种程度上是与开发者和管理者有直接的关系,一套好的管理系统和运作模式必然决定了好的收益和发展。同时,这些衍生系列的开发是离不开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也因此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及推广才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一个正规而又科学的产业链,最终走上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三、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决定性因素

当一部动画片上映时,制作人员的希望是在片子大卖的同时也同样在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得到投资的回报,获得可喜的效益。但事非人愿,无数的动画片都在不断的播映,推广自己的衍生产品,有的动画形象所开发出的衍生产品,在片子上映后,被观众所认可,广泛畅销国内外。而有的动画形象所附带的衍生品推广开后,却随着群众的指责声而后销声匿迹。再比如有的动画片本身很好,但在衍生产品的制作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这说明在这个环节上的运作和推广没有到位或者说其它原因导致了产品的推广。

当下,国内动漫衍生产品相继涌现,在此方面也不乏有成功的案例可寻。例如,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05年6月推出以来,为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收益。随后出现了以“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形象设计开发出的各种音像制品以及玩具、文具等等一系列后期衍生产品,其产品涉及到多种行业,至此所在公司在全国展开了庞大的营销市场,通过上千多种衍生品的推广和销售以及良好的服务,使其公司收益在中国动画行业创造了奇迹。可见良好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以及完美的卡通形象的塑造是其衍生产品能够推广于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日本的高达、机器猫、圣斗士、奥特曼,美国的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韩国动画形象流氓兔等形象系列都是值得我们国人所借鉴的。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部动画片或者是动画电影,他们能够很好的将动画影视以及漫画游戏等一系列的多元化的衍生产品整合在一起,经过非常缜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最终完成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市场和接受群体的一个受众倾向,从而制作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模式。所以现如今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动画虚拟形象的踪迹,不论是游戏还是服装、餐饮等随处可见。由此证明国外对待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四、结论

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却并不能改变我国动漫业现如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所以原创动漫作品的产出和行业运营机制的调整与完善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因此中国的动漫还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备受关注,在2006年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内动漫产业迅速得到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动漫基地,诸多企业也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断的进行实际运营中的探索和调整,动画片所带来的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更是备受企业的重视。可见,我国动漫产业已经逐渐向良性发展阶段过度,并最终会趋于完善。

这样看来,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动画作品以及动漫衍生产品都将会是另一番格局。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7

农场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旅游对象,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及农场生活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家,遍布祖国各地的农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国有农场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突破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还将有效地促进国有农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场竞争力,打造由农业生产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

国有农场开发旅游的必要性

我国于建国初期形成的大量国营农场,不仅安置了大批转业官兵、城市知识青年和内地移民,屯垦戍边巩固国防,而且开发了大量土地资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有农场长期的经济结构单一,历史包袱沉重,农场的发展举步维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农场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已不能适应形势。加之近年来企业积极减员增效,农场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对我国国有农场资源进行深层次综合开发已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优化农场生产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将我国单一性生产农场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既保留原有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是国有农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开发农场旅游还可以有力地宣传各大农场农业生态特色,树立农场下属企业的形象及其产品的市场开拓,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获得农业、旅游业的双重受益。如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发挥其独特的热带风光和温泉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创建华侨旅游度假城,吸引外资兴建宾馆酒店35家,2003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当年该场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占农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

因此,国有农场应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增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业的信心,逐步树立起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的新观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场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的双重收益。

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农场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国有农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景观类型多姿多彩,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资源类型应有尽有,各类部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分布广泛。一些大中型国有农场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丰富,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基础设施建设良好 我国国有农场居民一般集中住在场部附近的职工住宅新村,居住密集度高,规划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时,若对农场的居民点,高坡地与宜耕宜林荒地加以利用,更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成本。由于国有农场集约经营机械化水平较高,农场的基础建设较好,在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村小别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都作相关性开发,大大降低了农场旅游开发的成本。

员工文化素质较高 由于我国农场大部分都属国营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0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农场职工文化水平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各类科技人员占农业职工总人数7%,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近四成,员工文化素质较农村总体水平要高,管理层次也较高,这为我国农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科技实力较强 国有农场拥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和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综合机械化程度较高,拥有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以商品生产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发挥着高科技农业的示范作用。近年国有农场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开发新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等体现着国内现代农业的先进水平,先进的电脑遥控灌溉技术、独特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等都是发展农场旅游的重要资源。

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产业结构层次低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的状况不同,国有农场具有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产业、产品结构水平低,种植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仅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流通和满足系统内消费方面,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空间联系不充分 国营农场一般是在荒远地区随着开荒种地而逐步形成的,距离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远,与外界联系不充分。又因行政管理的不同,很难与周围大中小城市加强合作,由此导致国营农场空间联系的自我封闭性,影响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使农场旅游与周围相邻旅游景点的联合营销存在一定的障碍。

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 国营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根深蒂固的农场管理观念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管理观念上求稳怕变的思想比较严重,经营观念上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质量,缺乏市场、贸易、现代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与官本位的干部激励机制,使农场领导乐于追求近期目标而忽视长远发展,对农场旅游开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以开发旅游促进农场发展的思想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国有农场旅游发展的现状

国内目前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乡村以及高新农业园的旅游发展上,而对我国丰富的国有农场旅游资源,却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上的不足,在国有农场旅游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个,土地总面积3922万公顷,农场企业遍布祖国各地,旅游业作为国有农场新兴的第三产业初具特色。目前,农垦全系统拥有旅行社20家,在全国风景名胜地区和各大中城市兴建了300多家宾馆、饭店、商贸旅游大厦,初步形成了包括饭店旅馆业、旅行社、旅游交通业、旅游商品业、旅游娱乐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年营业收入20多亿元。各垦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等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旅游项目,形成了具有农垦特色的旅游业。全国国有农场资源较为丰富的黑龙江、新疆、海南、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农场旅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八五三农场等,利用其国内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光度假、人文考察、休闲购物的旅游天地。新疆农垦利用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积极发展农场旅游,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农场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广东光明农场、华侨农场等则依靠旖丽的热带风光、地热矿泉和浓郁的侨乡风情开发农场旅游,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我国在开发国有农场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存在着部分旅游企业的素质不高,旅游产品单一、配套旅游设施不足、资金供应紧张等问题。很多农场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缺乏旅游管理的能力与旅游服务意识;目前的农场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以垦区农业资源特色为主的现代化农场观光,卖点较为单一;资金不足也是我国农场旅游开发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很多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由于后续资金的不足而处于停建状态。

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的构想

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思路

政府主导 借鉴世界各地 成功的农场旅游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国有农场旅游的开发整体上应该以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主导进行规划,将旅游观光农场作为政府优先项目,辅导农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提供专业的服务。当地政府也应重视对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规划与指导,不仅重视硬件的投入和建设,也重视软件的配套。例如深圳光明农场的旅游开发规划已纳入深圳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海宴华侨农场也被列入省旅游扶持重点,为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同时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对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提出各项要求,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农场在运营、顾客服务、农场内外部环境、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达到以发展旅游带动农场经济发展的目的。

规划先行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将为旅游开发把握好总体方向,是科学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在国有农场旅游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农场旅游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既要考虑国有农场本身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与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合理定位,创新求异。国有农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市民亲近自然、放松休闲的大众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产品开发要品味高价位低,面向大众。农场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农场现有各类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合旅游产品,形成“一场一品”或“一场两品”的经营特色,以该品为核心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产品,避免产品雷同。例如可以开展专题旅游设计,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时令节气如桃花节、荔枝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加强培训与管理 尽管我国国有农场职工的文化素质总体要好于一般的乡村农民,但发展旅游业毕竟不同于以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场产业,旅游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农场职工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农场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国有农场整体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农场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促进农场旅游健康和谐发展。

国有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大量国内外农场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农场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对国有农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国有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发展。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由于其经济、资金、客源的种种限制,更应坚持深度开发,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更具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农场提供的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农场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农场生活的度假休闲游。农场旅游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主题,例如采草莓、插秧、骑马、挤牛奶、剪羊毛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区域,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品尝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达到休闲娱乐的效果。

租赁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农场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是指设计由农场提供农地,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场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租用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农场度假时亲自种植作业,平时则由农场代管。农场还应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与指导人员,帮助游客协助农事操作,提高农场的度假休闲效果。

将国有农场的高科技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推出的休闲项目,是目前农场旅游发展新的趋势。例如深圳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生物链生态昆虫农场,带给了游客一个全新的感受。农场里开辟一块地方展示良性循环高速发展的农业生物链:如饲养一群鸡,鸡粪通过蚯蚓来分解成肥料,肥料再用来种植蔬菜,蔬菜除供人食用外还用来喂鸡,所有农场里的垃圾都将通过饲养昆虫来分解,形成生物链循环再利用,这一新型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到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场经营形态。农场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颇具教育内涵。国有农场应与各旅行社及有关学校合作开展学生春游、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了解各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农场可以开放牛栏、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设施,供学生和游人免费参观。游人可以完整地了解奶制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参观,也是一次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受教育过程。参观游览农场博物馆,也是让青少年增长教义的良好途径。2004年国内第一个记录和展现“向大海要田、向荒滩要粮”围垦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农垦博物馆在上海五四农场动工兴建。农垦博物馆集教育、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通过实物、照片和文字材料,原样展示知青们的工作和生活,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位于新疆石河子农场的军垦博物馆,通过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游客通过声、像全景目睹当年军垦战士进军新疆、剿匪、垦荒造田的宏大历史场面,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知青返乡农场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奔赴祖国各地农场下乡锻炼,农场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第二故乡。我国有近千万知青,如今的他们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有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是开发国有农场旅游客源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将他们的旅游潜能激发出来,会对开发国有农场旅游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知青旅行团队可以采用列车往返、分连队下乡、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自选项目旅游的方式设计整体旅游方案。知青返乡游是我国农场旅游的独特形式,农场应积极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客源,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为国有农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8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河南省气象局在努力提高气象业务能力、搞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主要为公路、铁路、仓储、旅游、卫生等部门和行业提供常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产品,通过添加舒适度指数、晨练指数预报等人性化服务合理指导群众起居生活等。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必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强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的设计与开发实现是进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

一、专业气象服务产品设计规划

1.产品分类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且频率高,属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之一。我省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3%,全省平均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中农作物受灾面积200多万公顷,人口近3000万人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多亿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天气预报预测能力、搞好专业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社会需求,我省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可分为气候监测、分析、预测,天气分析和预报、预警信息及综合性的服务产品等类型。

1.1气候监测、分析、预测和应用产品等

主要用于反映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及预测等,并针对气候预测和影响进行信息分析。

1.2 天气分析和预报等决策服务产品

用来反映全省、全市范围内天气实况、指数预报等,或局域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信息、影响和灾情信息及相应的防御建议,如《天气公告》、《雨情通报》、《重要气象信息》等。当前省局决策服务产品主要为1~7天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其中包括重要天气报告等,还有与农业气象有关的服务产品。

1.3重大天气预警信息

根据重大天气过程中天气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和未来影响程度等,及时准确的向社会提供客观、全面的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尽可能的避免和降低灾害天气带来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及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保障公众人身财产安全。

2.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平台设立分类

气象服务产品的途径主要依靠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手机短信、信息电话、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手段开展对外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传统服务手段功能,达到提高气象服务高覆盖率的目标。开展公共服务的业务平台应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作出相应的专业气象服务,其平台的设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2.1媒体服务

媒体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是专门为电视台、网站、报刊、广播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广播是现有气象信息传播媒介中最具稳定性和时效性的媒体。河南省气象台通过与河南广播电台、郑州广播电台等强强联手,在提高气象信息传播覆盖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2 特定服务

为公司或企业提供如天气预报信息、能见度预报、雨情信息、旬报、月报等类型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充分满通、旅游、电力、通信等部门的气象服务需求。例如,2006年8月1日,河南省气象局与省交通厅签署交通气象服务协议书,气象部门在保证为其提供日常性气象信息的同时,2012年2月14日,河南省气象局与省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的是要做好旅游气象预报服务,加强旅游景点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通过开辟旅游气象信息渠道规范旅游气象信息,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完善旅游专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二、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形式

1.传真

传真是传统的信息发送方式,在用户较多的情况下,可针对固定专业用户建立传真服务器,作定时批量自动发送。

2.手机短信

服务内容以文本方式发送的形式为短信发送,这种服务可针对公众个体,其文本信息简洁易懂,且发送快捷、定制方便灵活,主要为移动中的用户或边远落后地带用户提供专业服务,但这种形式存在内容字数限制的弊端。

3.网络传输

网络传输方式安全可靠,适用于网络用户或手机上网用户接收视频信息量大的文件。还可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邮件发送,发送内容丰富且不受限制,应用灵活,可实现用户点对点、群发等,并显示发送状态等功能。

三、产品的开发实现

在气象服务产品中文本信息制作过程中,是把office 控件用于word 文档编辑器,而office 控件采用标准HTTP上传协议,HTTP支持所有的后台Web服务器及web应用服务器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Office 文档控件支持全部的Office 菜单,可直接在浏览器窗口中编辑word 等Office 文档并将其保存在Web 服务器中,同时能够将服务器数据库中数据自由插入文档指定位置,还可实现随时保存文档中制定数据到服务器上,完成文档与电子表格的统一管理。

四、结语

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是我省气象业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加强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刻不容缓,只有开发实现更加丰富多样的气象服务产品,扩展气象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平台渠道,同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提高中原大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增强科学防御气象灾害水平。

参考文献:

[1]齐红,彭程. 广播气象信息传播研究——以河南郑州地区广播媒体为例[J]. 东南传播,2009(6):197-199.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9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学生与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课程设置;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0 课程设计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越来越重视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二字,需要以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为前期准备。高职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呈现从一到多的发散式状态,即对待问题的解决从“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假设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境并加以理解与思考,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能通过假想的思维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课程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1]。在职业教育中,通常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对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有着“关键作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关键能力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施与完成[2]。

1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背景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制造业、电子服务业、电子开发业等行业领域,其对应的产业链和主要岗位分析如图1 所示。

在高职教育中,《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对应的岗位有工艺工程师、产线作业员、材料工程师等。课程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即,淤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于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工具、装配准备工艺、焊接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盂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

2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2.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开发步骤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与实施与电子信息类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课程开发主要围绕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分为以下五个步骤。淤深入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于分析本课程面对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盂提取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信息;榆设置本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虞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单元。

2.2《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分析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图2 所示。

2.3《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的职业性分析

本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需要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参照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信息,并且综合考量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要求。

3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分析

3.1《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守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电子产品制作实际岗位的需求,选取了以下的学习内容,如表1 所示。

3.2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达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最后,结合校内外实训室优化课程内容,如表2 所示。

4 结语

笔者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着眼于课程开发整合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院

[1]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179).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10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产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低碳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展潮流,旅游业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最早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第一,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实质上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因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低碳旅游无疑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推动旅游景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景区内服务设施等方面能源消耗比较突出;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不足。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推动景区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促进低碳产业合作。由于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低碳旅游景区在开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共赢”的发展模式。

第四,有利于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将这种新理念纳入到景区的开发及经营管理中,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领域。

第五,宣传低碳理念的平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景区通过开展低碳旅游让人们去体验低碳生活,由此而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平台,在倡导“低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塑造旅游景区良好的形象。在目前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是迎合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有利于景区在国民意识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竞争优势。

三、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原则

第一,低碳化。低碳旅游产品的主题就是“低碳”。旅游景区就是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第二,参与性。只有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最深刻持久的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加强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使游客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更多地设计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促使游客亲身体验,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第三,全面性。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在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应将“低碳”理念渗透到食、住、行、游、娱、购的各个环节,带给游客更加全面的体验。

第四,情感化。低碳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引起旅游者的共鸣。

第五,创新性。低碳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因此,旅游景区应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低碳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展,更新旅游项目和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的开发策略

(一)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旅游产品是游客获得体验的重要载体。PinEiI和Gilmore曾将体验分为四类: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而最丰富的体验包括这四类。这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体验类型和深度。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和增加旅游体验深度。

1、丰富体验类型。旅游景区应根据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低碳旅游产品。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几个环节,由此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一个全面的体验经历;同时,旅游活动的设计要动静结合,既要有静态观赏类的旅游活动,也要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2、增加体验深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旅游体验所达到的深度就不同,其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就不同,旅游景区应该通过调研获取游客的不同需求,据此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另一

[1] [2] [3] 

方面,景区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旅游活动,使整个游程跌宕起伏,不断唤起游客的期待,引导游客进行更加深刻地体验。

(二)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内容

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渗透到旅游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从而令游客的低碳体验贯穿始终,并不断地与各个环节和活动中加深印象,最终得到低碳体验的升华。

、低碳交通旅游产品。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旅游景区发展低碳交通的核心就是要限制发展个体机动交通、鼓励和推进以公共化、节能化为导向的旅游景区交通发展模式。一是景区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应依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景区间倡导共乘的交通方式,如安排中巴及电动车协助景区间换乘。二是景区内原则上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推广公共化、轻型化、节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环保观光小火车等。三是鼓励设计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工具。旅游交通既是旅游得以实现的承载工具,同时又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独特旅游产品。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徒步、自行车、三轮车、轿子、滑索、骑马、牛车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给游客带来非同一般的体验。四是配备相关交通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等。

、低碳住宿旅游产品。住宿设施也是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大户。旅游景区应摒弃奢华之风,提倡舒适便利的住宿。旅游景区应尽量减少区内住宿设施的建设,结合自身实情况,鼓励游客采用野营帐篷或者到乡村客栈、家庭旅馆住宿,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惠及地方民众。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饭店应深入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情况,据此制定全方位的能源管理计划。具体措施有: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符合生态要求,尽量使用当地材料;严格控制生活用品的换洗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不再提供“六小件”,鼓励游客尽量自带洗漱用品,并将没用完的香皂、小瓶洗发水等带走继续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如使用节水淋浴头、节能灯等;采用新型节能设备,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

、低碳饮食旅游产品。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调整饮食结构,倡导素食;合理设计菜量,避免浪费;取消一次性餐饮工具,鼓励旅游者自备环保餐具;使用节能厨具等。

、低碳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应带给游客最直接和深刻的体验。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

第一,设计低碳旅游吸引物。由于低碳经济以及低碳旅游的实践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因此,旅游景区可以和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合作。例如,可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直接包装成旅游吸引物;建设科普馆,将某些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传达给广大旅游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协会组织等定期举办有关低碳环保主题的论坛会议等等。山东德州创建的旅游景区“中国太阳谷”,就是一个集太阳能产品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但是,通常这类旅游活动实施起来有局限性,难度大,不适用于所有景区。

      第二,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在不适合创建大型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可以依据自身资源开发设计相应的低碳旅游项目。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应突出低碳环保性及游客的参与性,实质是倡导游客去体验最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例如,景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康体类活动,爬山、攀登人工岩壁、模拟野战、帆船、漂流、老少皆宜的森林浴、露营、花卉游等活动。再如,开展诸如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的景区,应充分利用景区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引导游客融入到当地特定背景的生活状态之中,而这往往就是人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此外,旅游景区可以设计碳补偿活动,这种活动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和教育意义。

、低碳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强化游客体验。旅游商品应是唤起游客回忆的一条线索,其设计要与体验主题一致。低碳旅游商品应突出“低碳”的主题,与游客的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上取材于当地的资源,突出环保性、实用性;产品的包装应简单、安全、无污染。

(三)低碳旅游服务

产品设计与开发例11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产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低碳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展潮流,旅游业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最早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第一,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实质上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因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低碳旅游无疑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推动旅游景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景区内服务设施等方面能源消耗比较突出;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不足。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推动景区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促进低碳产业合作。由于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低碳旅游景区在开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共赢”的发展模式。

第四,有利于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将这种新理念纳入到景区的开发及经营管理中,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领域。

第五,宣传低碳理念的平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景区通过开展低碳旅游让人们去体验低碳生活,由此而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平台,在倡导“低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塑造旅游景区良好的形象。在目前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是迎合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有利于景区在国民意识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竞争优势。

三、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原则

第一,低碳化。低碳旅游产品的主题就是“低碳”。旅游景区就是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第二,参与性。只有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最深刻持久的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加强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使游客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更多地设计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促使游客亲身体验,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第三,全面性。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在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应将“低碳”理念渗透到食、住、行、游、娱、购的各个环节,带给游客更加全面的体验。

第四,情感化。低碳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引起旅游者的共鸣。

第五,创新性。低碳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因此,旅游景区应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低碳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展,更新旅游项目和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的开发策略

(一)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旅游产品是游客获得体验的重要载体。pineii和gilmore曾将体验分为四类: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而最丰富的体验包括这四类。这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体验类型和深度。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和增加旅游体验深度。

1、丰富体验类型。旅游景区应根据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低碳旅游产品。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几个环节,由此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一个全面的体验经历;同时,旅游活动的设计要动静结合,既要有静态观赏类的旅游活动,也要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2、增加体验深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旅游体验所达到的深度就不同,其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就不同,旅游景区应该通过调研获取游客的不同需求,据此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景区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旅游活动,使整个游程跌宕起伏,不断唤起游客的期待,引导游客进行更加深刻地体验。

(二)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内容

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渗透到旅游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从而令游客的低碳体验贯穿始终,并不断地与各个环节和活动中加深印象,最终得到低碳体验的升华。

1、低碳交通旅游产品。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旅游景区发展低碳交通的核心就是要限制发展个体机动交通、鼓励和推进以公共化、节能化为导向的旅游景区交通发展模式。一是景区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应依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景区间倡导共乘的交通方式,如安排中巴及电动车协助景区间换乘。二是景区内原则上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推广公共化、轻型化、节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环保观光小火车等。三是鼓励设计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工具。旅游交通既是旅游得以实现的承载工具,同时又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独特旅游产品。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徒步、自行车、三轮车、轿子、滑索、骑马、牛车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给游客带来非同一般的体验。四是配备相关交通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等。

2、低碳住宿旅游产品。住宿设施也是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大户。旅游景区应摒弃奢华之风,提倡舒适便利的住宿。旅游景区应尽量减少区内住宿设施的建设,结合自身实情况,鼓励游客采用野营帐篷或者到乡村客栈、家庭旅馆住宿,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惠及地方民众。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饭店应深入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情况,据此制定全方位的能源管理计划。具体措施有: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符合生态要求,尽量使用当地材料;严格控制生活用品的换洗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不再提供“六小件”,鼓励游客尽量自带洗漱用品,并将没用完的香皂、小瓶洗发水等带走继续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如使用节水淋浴头、节能灯等;采用新型节能设备,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

3、低碳饮食旅游产品。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调整饮食结构,倡导素食;合理设计菜量,避免浪费;取消一次性餐饮工具,鼓励旅游者自备环保餐具;使用节能厨具等。

4、低碳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应带给游客最直接和深刻的体验。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

第一,设计低碳旅游吸引物。由于低碳经济以及低碳旅游的实践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因此,旅游景区可以和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合作。例如,可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直接包装成旅游吸引物;建设科普馆,将某些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传达给广大旅游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协会组织等定期举办有关低碳环保主题的论坛会议等等。山东德州创建的旅游景区“中国太阳谷”,就是一个集太阳能产品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但是,通常这类旅游活动实施起来有局限性,难度大,不适用于所有景区。

第二,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在不适合创建大型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可以依据自身资源开发设计相应的低碳旅游项目。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应突出低碳环保性及游客的参与性,实质是倡导游客去体验最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例如,景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康体类活动,爬山、攀登人工岩壁、模拟野战、帆船、漂流、老少皆宜的森林浴、露营、花卉游等活动。再如,开展诸如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的景区,应充分利用景区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引导游客融入到当地特定背景的生活状态之中,而这往往就是人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此外,旅游景区可以设计碳补偿活动,这种活动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和教育意义。

5、低碳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强化游客体验。旅游商品应是唤起游客回忆的一条线索,其设计要与体验主题一致。低碳旅游商品应突出“低碳”的主题,与游客的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上取材于当地的资源,突出环保性、实用性;产品的包装应简单、安全、无污染。

(三)低碳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游客了解景区、加深体验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服务应突出“低碳”理念,实现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的低碳化。

1、服务内容上注重低碳理念宣传。旅游景区制作的宣传册、标识牌要重视对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导游服务也应加强对低碳理念的讲解,采用易于游客理解的讲解方式,达到传播低碳理念的目的。尤其是要游客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碳排放的行为,计算碳排放量以及可行的碳弥补方式。例如,坪林低碳旅游景区设置了台湾第一个“碳减量计数器”作为活动的精神堡垒,在游客每一次低碳之旅活动结束时,导游员会引导游客前去按下活动减碳计数按钮,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二氧化碳。

2、采用低碳化的服务方式。旅游景区在宣传方式上多利用网络资源,以减少旅游宣传印刷与邮递成本,同时由于网络的受众面广、服务效率高,游客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旅游景区的信息。因此,旅游景区在为游客带来便利的同时实现了信息宣传的低碳化。

(四)低碳旅游管理

在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还需要旅游景区管理者对这一过程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控制。主要体现为营造低碳旅游氛围和控制游客体验过程。

1、营造低碳旅游氛围。旅游景区应围绕主题进行氛围的营造,以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由此激发游客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体验。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配套设施及员工都会影响景区的氛围。低碳旅游氛围的营造尤其要保证景区自然环境的质量、人文景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要体现节能低碳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此外,景区服务人员是影响旅游氛围的重要因素,应在形象举止言谈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者。

2、控制体验过程。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旅游景区各部门应相互配合,监控旅游体验过程,评价游客体验,删除对游客体验造成负面影响的环节,不断做出适时调整,改进旅游体验的效果。

低碳旅游发轫于低碳经济的大潮,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契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旅游景区是开展低碳旅游的先验阵地,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应积极探索,创建特色低碳景区,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低碳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