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31 10:19:36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1

    在经历了去年“9.11”和一场轻度经济衰退之后,欧元区经济步入了一条并不乐观的复苏轨道。2002年头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保持一种相对平缓、但起色不大的回升态势。根据欧盟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一、二季度,十二国实际GDP同比增长0.3%和0.6%,欧盟专家认为,实际增长幅度与OECD估测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至少相差1.6个百分点,而且今年头两个季度的增长也是在上年第四季度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的微弱回升。就几个主要大国的具体增长情况而言,表现普遍不好。例如,占欧元区经济规模69.6%的三个大国(德国30.3%、法国21.4%和意大利17.9%)的经济状况明显差于其他国家。例如,法国上半年实际增长仅为0.5%,德国0.3%,而意大利仅为0.2%。这三个国家的增长不仅偏低,而且是欧元区十二国中最低的。欧元区经济运行的经验表明,这三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好坏与否,实际上主导着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快慢。

    在经济复苏乏力的同时,欧元区失业状况几乎没有多少改善,整个欧元区头两个季度的失业率为8.1%和8.3%,略高于上年。比较突出的是德国的失业人数不断攀升。自去年以来,德国失业规模一直在400万关口徘徊。就失业率情况而言,其他几个国家的失业率甚至超过德国,如西班牙失业率为11.2%,希腊达9.9%,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9.0%和8.9%。由于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各成员国大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纷纷裁员,预计三、四季度失业率还会上升至8.4%--8.5%。

    今年欧元区经济状况相对乐观的情况是,欧元汇率自今年春季上扬一直保持较高价位,欧元的上扬一度改变了几年来人们对它疲软形象的看法,欧元似乎进入了一个坚挺时期。实际上,欧元汇价的上升,主要原因还不在于欧元区经济自身运行质量的提高。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元汇价长期高估而被迫做得市场调整。同时也要看到,欧元汇价提升也对欧元区出口贸易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比较乐观一点的是,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的出口增长折合年率为4.2%(包含欧元区内的贸易量)。欧元区目前的价格水平相对稳定,为2.1%,处于欧洲央行认可的合理区间,而且年初引入欧元和短期油价波动未对物价造成持续性影响。

    此外,欧央行上半年对利率几乎未加干预。目前的主导利率水平(3.25%),高于美国(1.75%),虽然对刺激投资有所影响,但欧央行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慢(7.3%),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量相对充足。投资不振并非是利率政策所致。所以,通过减息以刺激投资的观点短期内很难在欧央行内占上风。

    二、问题与困难

    当前牵制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欧元区十二个成员国内需不足,增势缓慢,上半年增长仅为0.5%。其实,内需不足早在2000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出现下降趋势。根据近几年欧元区内需求变化的曲线看,2001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一直持续了近6个月,直到今年2月份才止跌进而出现零增长,所以说,近两年的内需不足及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同期经济增长曲线相吻合。而目前的微弱增长只能对应于现实的经济疲软性恢复。

    与内需不足对应的还有,欧元区私人消费信心指数和支出双双不振。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分析报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私人消费已连续两个季度呈负增长(-0.1%和-0.7%)。今年第二季度增长为1.6%,表明私人消费增长正处在一个刚刚开始的恢复阶段。根据上世纪后十年的数据分析,除了个别年份私人消费出现短期性快速增长外(欧盟拆除边境限制建立统一大市场、开放电信市场引发电信产品消费热潮或推进欧洲货币联盟等),欧元区私人消费在多数年份呈现一种平缓增长常态。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很难预料欧元区私人消费会出现某种跳跃式增长。

    比私人消费更不乐观的是投资领域。据统计,整个设备投资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连续6个季度为负增长。设备投资不振首先反映出企业家对前景看淡,不愿意投资,这一点与整个内需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其次也与欧元区各成员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变动和调整的大周期有关。从总体上看,欧元区各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产业及产品,偏重于面向外部市场,加上欧元区税收和工资成本长期处在高位且不断上升,内部投资回报和税收条件已经明显不如外部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一方面出现了国内设备利用率逐年下降的局面(欧元区内抽样调查平均为80.8%);另一方面各大企业又把一些能吸纳劳动就业的产业向外转移。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的劳动成本和企业税收负担仍在增加,这种增长又与欧盟现行的社会福利体制和税收政策密切相关,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长期投资信心不足。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2

    在经历了去年“9.11”和一场轻度经济衰退之后,欧元区经济步入了一条并不乐观的复苏轨道。2002年头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保持一种相对平缓、但起色不大的回升态势。根据欧盟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一、二季度,十二国实际gdp同比增长0.3%和0.6%,欧盟专家认为,实际增长幅度与oecd估测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至少相差1.6个百分点,而且今年头两个季度的增长也是在上年第四季度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的微弱回升。就几个主要大国的具体增长情况而言,表现普遍不好。例如,占欧元区经济规模69.6%的三个大国(德国30.3%、法国21.4%和意大利17.9%)的经济状况明显差于其他国家。例如,法国上半年实际增长仅为0.5%,德国0.3%,而意大利仅为0.2%。这三个国家的增长不仅偏低,而且是欧元区十二国中最低的。欧元区经济运行的经验表明,这三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好坏与否,实际上主导着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快慢。

    在经济复苏乏力的同时,欧元区失业状况几乎没有多少改善,整个欧元区头两个季度的失业率为8.1%和8.3%,略高于上年。比较突出的是德国的失业人数不断攀升。自去年以来,德国失业规模一直在400万关口徘徊。就失业率情况而言,其他几个国家的失业率甚至超过德国,如西班牙失业率为11.2%,希腊达9.9%,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9.0%和8.9%。由于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各成员国大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纷纷裁员,预计三、四季度失业率还会上升至8.4%--8.5%。

    今年欧元区经济状况相对乐观的情况是,欧元汇率自今年春季上扬一直保持较高价位,欧元的上扬一度改变了几年来人们对它疲软形象的看法,欧元似乎进入了一个坚挺时期。实际上,欧元汇价的上升,主要原因还不在于欧元区经济自身运行质量的提高。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元汇价长期高估而被迫做得市场调整。同时也要看到,欧元汇价提升也对欧元区出口贸易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比较乐观一点的是,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的出口增长折合年率为4.2%(包含欧元区内的贸易量)。欧元区目前的价格水平相对稳定,为2.1%,处于欧洲央行认可的合理区间,而且年初引入欧元和短期油价波动未对物价造成持续性影响。

    此外,欧央行上半年对利率几乎未加干预。目前的主导利率水平(3.25%),高于美国(1.75%),虽然对刺激投资有所影响,但欧央行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慢(7.3%),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量相对充足。投资不振并非是利率政策所致。所以,通过减息以刺激投资的观点短期内很难在欧央行内占上风。

    二、问题与困难

    当前牵制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欧元区十二个成员国内需不足,增势缓慢,上半年增长仅为0.5%。其实,内需不足早在2000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出现下降趋势。根据近几年欧元区内需求变化的曲线看,2001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一直持续了近6个月,直到今年2月份才止跌进而出现零增长,所以说,近两年的内需不足及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同期经济增长曲线相吻合。而目前的微弱增长只能对应于现实的经济疲软性恢复。

    与内需不足对应的还有,欧元区私人消费信心指数和支出双双不振。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分析报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私人消费已连续两个季度呈负增长(-0.1%和-0.7%)。今年第二季度增长为1.6%,表明私人消费增长正处在一个刚刚开始的恢复阶段。根据上世纪后十年的数据分析,除了个别年份私人消费出现短期性快速增长外(欧盟拆除边境限制建立统一大市场、开放电信市场引发电信产品消费热潮或推进欧洲货币联盟等),欧元区私人消费在多数年份呈现一种平缓增长常态。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很难预料欧元区私人消费会出现某种跳跃式增长。

    比私人消费更不乐观的是投资领域。据统计,整个设备投资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连续6个季度为负增长。设备投资不振首先反映出企业家对前景看淡,不愿意投资,这一点与整个内需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其次也与欧元区各成员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变动和调整的大周期有关。从总体上看,欧元区各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产业及产品,偏重于面向外部市场,加上欧元区税收和工资成本长期处在高位且不断上升,内部投资回报和税收条件已经明显不如外部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一方面出现了国内设备利用率逐年下降的局面(欧元区内抽样调查平均为80.8%);另一方面各大企业又把一些能吸纳劳动就业的产业向外转移。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的劳动成本和企业税收负担仍在增加,这种增长又与欧盟现行的社会福利体制和税收政策密切相关,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长期投资信心不足。

    今年以来,欧洲股市受美国经济和股市影响而动荡不止。股市波动又给实体经济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以德国股市为例,今年以来德国股票市场股价一路下跌,跌至2769点,比年初缩水30%左右,跌幅与美国道指不相上下,而德国的二板市场几近关闭。欧洲其他几家股市也与美、德股市波动情况相近。股票市场的下跌已经远远超出市场自身挤压泡沫的技术调整范围。但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原因,股市动荡的传导机制更加灵敏,从而使调节经济的难度加大。

    此外,欧元区还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是,截止到目前,德国和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已经超出欧盟《稳定增长公约》规定的界线(3%),意大利和法国正在逼近这一界线。预示着这几个国家下半年的财政回旋余地更加困难。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3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近10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每年都呈增长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并且每年我国的GDP增长成绩良好,并且在世界金融风暴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下,我国还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表现,可以说我国前期的经济发展已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虽取得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所致,金融风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国如何面对并解决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重要影响是我国应该开始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断进行改善,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在前期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现阶段中世界经济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在局限与内地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与国际化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由于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缺乏竞争力,许多中小型等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或破产现象,造成大量劳动人口事业,导致我国出现劳动人口过剩现象并且最近几年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增加,这些原因严重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企业的发展、管理与企业金融方面进行思分析。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运用,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虽然具有管理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不大,可调动资源少,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支持与大型外资企业比较存在很多的差距,因此面对外资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缺乏先进技术、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缺乏品牌意识、自身的成本控制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因此,我国企业虽在前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能取得良好的进步,但是现阶段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下还没有良好的准备。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自身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自身的运行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与大型企业或集团比较,企业的创建者多数为朋友,因此企业自身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在管理中情亲大于制度,因此企业内部存在过剩的劳动力,企业的部分决策还是存在问题,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出决定等因素无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成本,面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式,在市场竞争中更需要专业、有效、高质量的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才能获取企业的利润,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对其没有意识,由于管理中缺乏远见并且缺乏判断力,导致企业的在进货中成本过高而且还要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导致在当前经济形势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出现破产或倒闭现象。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就业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我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倒闭或破产,导致我国的失业不断上升,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每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多,因此,前期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加之对我国应届毕业人数不断上升,从而造成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在现阶段中我国多数地区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并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我国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发展很难取得进步,也是我国人均GDP一直不得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大了我国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发展止步。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只有通过自身进行调节面对问题,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将问题转化成机遇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现在全球经济结构正处在深刻调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的环境和条件面临不少新情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表现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其自身的市场扩展对我国中小型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才有助于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资源开始进行共享,这也意味着全球企业都具有平等待遇,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国企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对自身进行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问题进行解决,在前面已经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自身的管理问题,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前期发展中面对外资企业的不断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思维,通过对企业运行方式进行改革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缺乏品牌意识,我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外资企业进行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现代社会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在降低自身成本同时应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属于我国的品牌,同时不断更新企业的技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企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后国家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做出调整,例如我国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对自身发展进行扩展时很困难,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前期已经解决自身问题之后,国家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提高相应的扶持,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结合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设置专项资金,当中小型企业在转型需要资金进行周转中可以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在现阶段发展中由于中小企业转型期风险过大,因此许多融资机构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项目,因此在发展中只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让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进步。

(二)对就业问题的思考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提高我国企业的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让我国中小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能有效解决我国大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由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出现跳槽与眼高手低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中不愿更多接受应届毕业生,造成我国大学生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多元化,机遇更多,因此可以对失业人口与应届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鼓励劳动人口自主创业通过政府政策对劳动人口进行创业的人员给予小额贷款,鼓励其创业发展。通过自主创业方式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国现在对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强调突出重点,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提高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相较于改革开放前期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劳动人口过程的问题,我国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才能取得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冉.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韩冰.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反倾销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3]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4]李华新.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必须面对自己的创新之路[N].中国青年报,2008.

[5]张明.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中国城市经济,2009.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4



[摘要]目前,加强对煤炭经济形势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近期煤炭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形势;煤炭企业;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6-0055-02

随着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产业迅猛成长,以及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我国煤炭供需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煤炭市场在未来供大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1.1产能过剩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89.7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进入“十二五”,对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延续上升势头,2011年投资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16%。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产能的扩张。按照每800元换算一吨产能来计算,2006—2011年,合计增加产能约21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6亿吨,有5亿吨转入“十三五”释放。煤炭产能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风险。

1.2需求增幅低位运行从 2012年开始,煤炭需求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抑制,将成为不争的事实。2012年,四大行业耗煤约30.56亿吨左右,以四大行业占全部耗煤的86%来推算,2012年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将在35.2亿吨左右,比2011年增加约1.5亿吨,增长4%~5%,其增幅要比2011年与2010年的8.5%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我国现在尤其强调经济稳步增长,据此可初步预计,“十二五”后几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会在4%~6%波动。

1.3新能源挤压煤炭市场空间

根据有关专项发展规划和能源相关发展预测研究,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届时,这些装机容量的每年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煤炭的发电量。即15年间,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年均增速分别达93%、59%和2.6倍。

1.4进口煤炭冲击国内市场5月我国煤炭进口2617万吨,当月同比增长62.3%。较4月增加66万吨,环比上涨3.32%。2012年前5月我国累计煤炭进口11273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7.8%。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口煤几乎支撑着这些地区海上煤炭调入量的1/3左右。进口煤的大量涌入,缓解了煤炭运输紧张局面,但也平抑了国内煤炭价格。

通过对煤炭市场现状的分析,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时间内不会缓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是产量增长、进口增加、需求下降等因素叠加形成的问题。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对未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有效,也就是说,9%的GDP增速是煤炭供求平衡的临界点,当GDP增速低于8%时,对煤炭市场来说就意味着“严冬”的到来。从煤炭企业最困难的1998年、1999年来看,这两年的GDP增速分别只有7.8%、7.6%,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年煤炭消费量环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1997年为13.92亿吨,1998年为12.95亿吨,1999年为12.64亿吨)。从目前形势看,二季度我国GDP增幅为7.8%,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这也预示着煤炭行业“严冬”的到来。

2煤炭企业现状分析

2.1煤炭价格下降进入5月份以来,重点地区市场动力煤炭价格一直跌跌不休,主要煤炭产地山西焦煤集团部分矿点一次性下调煤价100元/吨;主要中转地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比4月末下降45元/吨,比2011年同期下降100元/吨。省内煤炭企业也多次下调价格,5月份至今调价幅度最多的济宁地区气精煤已超过300元/吨,煤价下滑速度之快历史少见。从集团情况看,商品煤税后平均价格由年初的671元/吨,下降到6月份的526元/吨,降幅22%。同时,全国煤炭库存激增,迅速从用户、中转地和煤炭企业蔓延,全社会库存达到3.2亿吨,大体相当于一个月的消费总量。被称为国内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也因煤炭库存爆满而亮起“红灯”。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拼产量、拼成本、拼价格、拼市场已经成为各煤炭企业生存竞争的共同选择。

2.2成本持续增长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5

2015年的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迹象,全球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通货膨胀明显得到改善,公共债务水平稳定在正常的层次。同时,各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国际贸易水平增长滞缓,大宗产品的价格起伏不定。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整个世界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转向正常化水平的过渡时期。笔者预测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经济复苏的过程充满艰辛,经济指数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1)经济复苏缓慢,两极分化愈发严重。2015年,世界总体的经济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呈现缓慢提升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与专家的预期基本相差不大,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5%,和上一年的水平不相上下。以欧盟为代表的经济体的增速为2%,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有所提高,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仍不乐观,呈放缓趋势,以东盟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增长速度为4.5%,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渐萎缩。

(2)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地区差别比较大。2015年以来,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有所降低,劳动力市场趋于正常化,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欧洲地区的就业率稍有提升,总体失业率在11.5%左右,金砖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势呈比较乐观的趋势,但是各个国家的表现各不同。其中巴西的失业率最低,南非的失业率最高,达到25%。

(3)物价水平下降,有可能由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纵观2014年,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但到了2015年,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据世界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物价水平下降了0.7%,欧元区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形势也趋于正常,下降了大约0.6%,日本的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物价指数上涨了3.2%。

(4)贸易低速增长。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分析来看,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幅度为3.1%,国际贸易收支总体趋于平衡。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预测,世界投资总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额增长幅度较大,增长30%以上。

二、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特点

(1)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溢出效应。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4年10月29日决定停止进行资产购买,这也标志着从2008年11月至今的非常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这项措施从外溢效应上给予其他经济体巨大的压力。首先,其他经济体因为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造成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产生了外逃,导致本来就脆弱的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货币发生贬值。其次,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增添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2)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产生分化。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并且进入了升息通道,但是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却背道而驰,这些发达经济体仍然采取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且这种新兴的经济体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的相关组织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在新型的市场经济体下,其平均年增长率从2010年的7.5%过渡到了2014年的4.4%。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导致了多年间的超低利率环境逐渐消失。此外,由于非常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增速放缓,以往大宗商品的繁荣时期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各国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丰厚期随着时间而渐渐降低,政府所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潜能不断减弱。最后,这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开放周期发生改变,趋向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了外界环境恶化的挑战。

(3)原油价格因多种因素发生暴跌。能源供给的增加以及需求的疲软是导致原油价格发生暴跌的直接原因。一些能源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速逐渐放缓,美国也因为油气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了对于原油的进口,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中的能源需求量减少。并且,沙特以及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大国最近也维持和增加了产量。西方国家为了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而不断打压油价,油气在美国与欧佩克以及沙特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升息预期和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的政策导致了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涨,这些因素都对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全球债务不断上升和对巩固复苏造成了威胁。根据日内瓦的世界经济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内的全球总负债占据着全球居民总收入的比例高达215%。债务水平高的企业需要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但是总体的全球利率水平较低和借款成本的降低也加速了债务的累积。目前,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了低增长、低膨胀以及与高负债的“有毒结合”,而且这个趋势也在不断积累扩大。

三、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

与去年相比,2016年全球的经济能够大幅发展的概率较低,而经济增速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或者有小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增幅在3.3%至3.8%之间。对2016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进行展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程度以及其严重性。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渐趋向平稳,若发生通胀抬头,2016年上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加大加息的概率。欧日在美国银根收紧的同时也会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这种背道而驰的宏观政策会导致多种效应,最为显著的是汇率发生波动。美元的升值总体上对于欧日出口复苏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导致欧日的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了欧日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毫无疑问,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全球资本和资产价格的大规模波动。

(2)欧洲国家经济所能摆脱低估的可能性。欧洲央行为了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问题中,在2014年11月注册1万亿欧元用来购买资产支持债券以及担保债券,与此同时该资产负债也增加到了3万亿欧元的峰值。此外,欧洲央行也决定将再融资的利率维持在0.05%的较低水平。这种大规模并且长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防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也为经济的长期增长留下了隐患。如果实体经济缺乏有力的增长支撑以及投资,欧洲经济可能会再次发生衰退。

(3)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范围、力度和成效。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落实。2014年5月,印度新总理莫迪上台后随即启动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中印两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直接决定它们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续增长局面。同时,巴西、俄罗斯经济颓势能否得到遏制,亦会对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带来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6

一、中国当前房地产问题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快速提高

当前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模式还比较落后,仍然实行的是之前政府购买土地再卖出的形式,而中国城市人口因中国城镇化政策开始实施大幅度增加,对城市房屋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严重造成了房地产市场无法全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调节。正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从而导致了房价快速上升。

(二)房地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市场发展不成熟

由于房地产市场兴起时间较短,市场发展还不健全,而房地产行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受到中国基本国情的影响,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尚未形成适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买方市场,从而导致了房价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供需的要求。当前房地产开发单位还片面追求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产业结构,其中较为高档的房屋建筑供应较多,但是中低端的商品房供不应求。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人们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目前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

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需求的资金大大超过了其他基础的生产行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资金成为了房地产行业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就是当前银行所制定的松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虽然银行已经针对房地产行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其中主要表现为很多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过度依赖国家银行贷款,而自有资金较少,一旦出现了资金需求缺乏的现象便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工程进度。这样的现象则不利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当前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其承担的发展风险也较大,银行出于自身资本安全的考虑,会谨慎选择放贷对象,这将直接限制房地产开发上的融资途径。

二、目前推动房地产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经济职能,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化

根据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环境尚且处在繁荣的发展阶段。这样的现象有利于房地产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基本进入到了略成熟的阶段。在今后的几年里,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朝着理性的趋势发展。但是,房地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而房地产消费又属于长期投资的一种项目,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因此,通过强化政府经济职能,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化,有利于保证房价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调控房地产行业主要是通过科学规划、经济调节、法律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合理调整房地产的价格,促使房地产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更加繁荣稳定。

(二)制定科学化的发展规划,推动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房地产行业发展主要是为炒房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观念不利于房地产科学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商品房和小商铺直接进行出售,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开发商则通过对大型商场和写字楼进行长期出租,通过经营的方式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则将房子装修成娱乐场所和工业厂房等,从经营中获得经济利益;而有些房子基础设施则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存在于城市中,虽然没有直接获利,但却在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效增加了城市发展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规划,努力做好现代城市发展的建设工作。坚持制定适合房地产经济科学发展的途径,深入了解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各种经济关系,促使房地产行业能够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

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然后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各项资金流动的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根据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坚持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贷款的证券化,努力将整个房地产一、二级市场纳入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中,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四)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动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知识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导作用。房地产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领房地产智能化的发展;并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增加房地产建设的环保性。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探索合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模式,将房地产发展和人类居住文明引上新的台阶。

三、结论

在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一方面是金融,一方面是政策。因此,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只注重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收益,还应该注重国家在金融方面的应对能力。但是由于当前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尚且处在恶性发展的阶段,为了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防止房地产经济出现泡沫经济,则不仅需要房地产行业自身进行调整,还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积极进行调控,才能够确保房地产经济能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7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商管理机关在优化组织结构,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形势来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1、缺乏专业工商管理人才

作为金字塔的中部和塔尖,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很大,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竞争的意识,然而,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分强调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缺乏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在客观上要求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实现职能到位。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不仅要管理个体,私营经济,而且要管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秩序。而目前工商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

3、缺乏强有力的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在履行工商职责时,工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现实中,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工商管理部门并不能应对自如,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从而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削弱。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经政府允许,一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4、缺乏严格的工商管理内部控制

工商管理内部管理问题的主要问题:一是工商管理部门摊子大,职能部门多,国家投入的资产相形较多,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根本没有,从而导致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体现出了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国有资产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二、解决当前工商管理问题的对策

只有针对性的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1、培养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必须以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的工商管理人员,除了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意识,而且要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予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新时期的公司管理人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观念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将不再是单一的地域与国家的市场,而是含有越来越丰富的经济元素的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

2.1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步伐,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数量工商管理机构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2.2建立实事求是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服务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已经不复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相应的责任也就更大。随着各种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3、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3.1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强制定单项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注意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执法职权。

3.2调整内部职能机构,明晰职能关系

目前工商管理各业务部门职能交叉,分散管理、分头执法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因此, 根据工商管理机关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需要,对全部工商管理业务职能进行“三分”,即:一为行政许可及审批行为;二为行政监督及处罚行为;三为行政督察行为。从而使内部业务职能有效的整合,可以避免现有机构设置存在的既互不相干又互相重叠、内耗大于合力的局面,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3.3加强对监管的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4、建设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工商管理内部控制

工商管理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同时,省级财政根据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业务支出范围,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及基础设施经费等实行统一核拨。工商管理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向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使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得以真正发挥。并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促进监督服务职责的完善和加强。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高效职能管理部门,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整合各管理职能,打造更好的工商管理平台,努力争取管理的最优化,使市场资源公平化,促进市场持续稳定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8

从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看,首先,经济景气进一步向好。全区宏观经济景气运行自去年9月以来逐月上升;全区物价总水平走出了自1998年以来的下降或低位徘徊;一季度全区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4.8点,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比分别提高5.5、9.5和7.6点,保持近几年最好水平。

其次,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多。一季度,全区工业生产的高增长与新建重点工业项目投产多密不可分的。2002年下半年以来,TCL移动通信(呼和浩特)有限公司、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包钢薄板生产、包铝技改、呼和浩特丰泰发电有限公司和包头伊利液态奶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对我区工业快速增长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建企业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约9个百分点。今年我区仍有部分新建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将陆续建成投产。另外,原有的骨干企业生产今年订单较多,任务饱满,将会对全区工业经济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使建筑业发展快速回升,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带动了建筑材料需求的扩大。

第三,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将趋于稳定。一是随着实施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全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增长将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投资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非国有投资更趋活跃。今年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工个数比上年同期增长57.6%,开工项目本年计划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倍。工业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以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铝业、蒙牛液体奶等为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以及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有力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生态保护和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我区交通运输将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25亿元左右;随着各地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一季度全区已开工项目到位资金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6%,良好的资金到位情况为后几个月投资增长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二是消费增长稳中趋升。随着国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完善,加之国家启动消费的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预计上半年消费增长将有所上升。三是出口增幅明显回升。一季度,我区海关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快11.9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四,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据国内经济专家预测,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但并不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带来直接冲击,我国经济已在去年稳定增长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加速上升的新阶段,特别是社会供给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总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一季度,全国GDP的增长可达到9%左右,而全年增速有望超过7%的预期。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的迹象已经在一季度显现,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在得到加强。

从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看,有些对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有些尚属不确定。从区内发展环境看,一是农牧业方面,目前东部粮食主产区特别是通辽、兴安盟降水偏少,旱情比较严重,农资价格上扬增加了农牧民生产成本。二是工业生产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去年下半年新建投产企业有了可比基数,工业增速将有所回落,加之近一个时期以来煤、电、石油及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虽然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较高,但是尚未开工的项目资金情况还不确定,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尤其是大项目能否按期开工,关系到上半年及全年投资的完成。四是城镇就业压力增大,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尚需努力。五是随着住房、教育、医疗和退休生活保障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镇居民的支出预期增强,使潜在消费能力不能尽快释放出来。从国际环境看,受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影响,虽然不可能对我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格局带来很大影响,但不可避免对我区外贸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加之今年入世的效应在进出口方面的进一步显现,二季度出口增长速度将趋于稳定。

综合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区投资、消费需求增幅将稳步提高,外贸出口增速趋于稳定。预计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走势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左右,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同比上涨3%。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10%以上。

二、下一步主要调控建议

下一阶段,全区各地要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着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区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继续努力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力争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此,建议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着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各地区要在不断巩固当前我区良好发展形势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紧紧围绕强区富民的第一要务,针对今年一季度全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抓好工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作,积极支持结构调整,解决好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卖难的问题,不断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有一个明显增长。

2、抓好春耕备耕生产,支持农牧业结构调整。今年我区春耕备耕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东部粮食主产区降水较少,旱情严重。化肥、农膜、柴油等农用物资价格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要增加救灾防灾资金投入,全力支持春耕备耕生产和农牧业结构调整,配合全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积极创造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渠道,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清理整顿限制农牧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在提高农牧民增收的措施上应突出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牧区非农产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3、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0亿元。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使用好国债资金,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舍饲禁牧工程”、“生态移民和异地移民工程”;争取国家加大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确保生态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以水力、电力、交通邮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投资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西电东送”发展战略,做好一批重点电力项目建设。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9

近半年多来,全球的石油、粮食、矿产等大宗产品价格不断地飞速上涨。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的物价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在看国内的问题时,大都是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是成本推动的,是输入型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以至争论都有。

假使我们暂时不从本国的基本情况,而是用更长的眼光,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看出这些现象本身,是这一轮全球化的红利高回报和世界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这样一个周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什么是全球化的红利回报?我们知道,从上个世纪最后的25年,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后的最近几年,全球化在加速。其具体的体现,是发生在中国、印度等一批新兴国家和转轨国家的近30多亿人口中的大量低廉的劳力和全球的资本、特别是西方的资本的高度重新配置。其结果是使得全球生产分工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如果,我们从外资流人占全球 GDP的比例来看,“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外资流入占全球外资流动的比例,在2000年时是5%,现在已经上升到了15%,扩大了三倍。

这样一种全球生产分工格局的变化,也就是大量资本和大量便宜的劳动力的结合,使商品价格便宜是必然的。而在生产过程中,又促成了大量的转轨国家和新兴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以出口为主导的新兴国家(包括转轨国家)在取得高增长的同时,为全球特别是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商品,这就是前一两年全球媒体在议论的美国物价太便宜的问题,它是由于新兴国家、转轨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便宜劳动力生产的商品所致。据有些报纸说,美国的有些家庭曾试想不用中国货,据报道称生活不下去了。

在这样一种经济周期内,使得我们在2003年到2007年这五年呈现了典型的全球高增长和低物价。数据显示,全球GDP在2003~2007年几年间增长了4.9%,物价上涨了3.6%。

1998~2002年,全球的GDP和物价上升的比例分别是3.4%和4.4%,这带来了5年全球的高增长、低通胀。

在短短几年内,随着30亿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持续增长,必然会对石油、粮食、矿产等大宗自然资源产生大量需求的压力,这也很自然。这么多国家、这么多贫困人口,原来生活水平不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盖房、修路、买车,包括卡路里的需求量都提高了,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但是,我们知道如果30亿人口出现高增长的同时需求大量增长,这个时候如果货币收紧,物价不会涨。

就像我们国家一样,我们国内如果需求很旺,中央银根收得很紧,你要求再旺,得到了抑制,价格是不会涨的。全球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全球的需求很旺,全球的货币供应收得比较紧,物价不可能涨。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恰恰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的过程中间,主导上升的力量主要是新兴国家和亚洲国家。而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导,大家都清楚,不只是中国,印度与越南也都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而这些实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转轨的国家,它们的增长模式中在汇率方面采取了盯住美元制度。

盯住美元制度,就意味着一方面出口快速增长,外汇不断增加。像我国的中央银行,尽管国家中央银行采取了对冲的操作手段,市场上应该说仍然容易产生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的状态。货币松、利率低意味着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亚洲这些新兴国家和俄罗斯等一些产油国家,这些国家又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又积极地需要储备大量的外汇储备,从数据看,全球的外汇储备2002年是2.5万多亿美金,到了2007年,增长到了6.5万亿美金,增加了近一倍半。

在这轮经济周期的增长中间,由于对石油需求增长,使俄罗斯等中东一些产油国家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或者说也需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间,由于新兴国家、转轨国家的发展模式以及汇率制度这两个纽带又决定了需要外汇,能够产生外汇,与此同时需要大量的外汇去投资,大量的外汇寻找投资出路,这就为美国拼命地扩张美元供给和扩张信用供给提供了可能性。

我前面讲的新兴转轨国家的经济周期、全球化角度和它们发展的特点,是出口导向,是盯住美元汇率。所以,从另一方面讲,就变成美国制造扩张信用,扩张货币。从实践来看,美国恰恰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为了国家利益要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就业率要扩大。为此,美国需要不断的以低利率,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从金融角度说,利率低为的是刺激增长;货币要多,也为的是刺激增长。

怎么能够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很多媒体都在讲的格林斯潘的思路,长期利率由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6%降到了2008年的4%。

另一方面从现实看,是美国监管不力。美国通过向全球发行大量的次贷产品来扩大信用,其金融衍生合约2002年是100万亿美元左右,到2007年涨了5倍多,到了516万亿美金,代表了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今天已经很清楚了,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是资产价格上升以后的效应扩大了消费,美国经济GDP的70%是靠消费刺激的,是财富效应促使美国居民扩大消费,使得美国充分地享受到在这个期间新兴国家生产的大量便宜商品,从而保持了经济的高增长。

在这一经济发展周期内,美国还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大量的军费开支需要发行国债,财政和贸易巨大的双赤字,在支撑美国经济这一轮高增长的同时,也给转轨国家、新兴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寻找到了出路。这就是专家有时会讲到的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美国这么大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增长、消费实际上是靠借钱来支撑的,这就是全世界今天的格局。

从金融角度说,是美国的长期低利率政策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国际货币体系本来的矛盾与难题,趁新兴国家、转轨国家快速增长的机会和这些国家结构没有调整到位的机会,向全球投放了大量的美元。当然,在投放大量美元中间,有因为要存外汇,要出口增长的需求,外汇进来,央行积累外汇,提供本币,使国家信用在扩张。这样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缺口。

如果问,这一轮全球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全球的总需求大于供给。供需矛盾积累到一定的地步,信用膨胀积累到一定地步,全球物价不可能不涨,以次贷为爆发点出现了转折,物价不可能不涨。

逻辑上可以很清楚地解释,怎么叫美国利用了这个矛盾?一些国家是拼命地增长,又是盯住美元制度和出口导向,需要积累大量的外汇,而美国经济的增长,需要有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金融资产不断在全球回流。

全世界的贸易在增长,美元是主要的结算货币,客观上要求有一定增量的美元保证全球贸易的结算需要,还是可以的,如果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保持2个百分点,美元多发两个百分点的美元,全球经济不会出事,问题是今天已经到了6、7个百分点,现在美元不断贬值,已经到了6、7个百分点。

这个结算制度,即国际货币体系制度本身决定了美国政府可以多发一点美元。如果美国完全是按照自己本国经济的增长,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全球贸易就要受到影响。所以,客观上这个体系要允许它多发一点。但是超过得太多了,物价就要上涨。从2003年到2007年这一轮经济的增长,经济在不断增长,贸易在不断增长,全球贸易占GDP的比例2000年是6%,2005年增加到15%,客观上允许美元多发一点。

但是,美国在这一轮经济中借这个机会,为了本国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增长,多发了不少货币,由美元主导的货币矛盾,最后酿成了今天的结果。

我在2006年曾经讲过,当时是格林斯潘刚退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媒体都在为他歌功颂德,我就毫不客气地说,格林斯潘18年执政的遗产,对美国来说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造就了五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高就业、低物价。但其政策遗产对全球来说则是祸。我在2006年说过的,现在被大家越来越认同,大家已经看清楚现在的很多问题,是美国长期低利率政策造成的。

关于物价的上涨,我想说的是基本的问题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是一个基本矛盾,是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基于基本面的失衡,加上生物能源,加上自然灾害,再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多余的货币的投机资金的不断冲击,推波助澜的冲击、推波助澜的投机,使得这几年以来石油、黄金、粮食、矿产等大宗产品轮番地上涨。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很多,基本面、基本原因是全球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是上一轮经济周期运行的特征和国际货币体系本来的矛盾必然产生的结果。投机资金、生物能源、自然灾害对粮食、对石油的价格上涨,可能有一些影响,它是推波助澜性质的影响。如果基本面稳的话,咱们做股票的都知道,基本面稳定上涨,硬要往下拉是不容易的。所以,基本面是一个主要因素。

如果从货币原因上找,我认为这一次全球物价上涨是全球的货币原因,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原因。因为在国内讨论中国的物价上涨,有些人说是货币原因,货币松了,有些人说不是。如果放在全球看,看得很清楚,这轮物价上涨不光光是中国的一些因素,从货币原因讲是全球的货币原因,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原因造成的。这是我想讲的一个逻辑。

在这个明确的基本判断之下,我们要考虑中国的事,我想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以及几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这一轮全球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如前面所说是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表现。简单概括起来讲,就是两大因素造成的,是全球化因素和美元因素造成的。所以有专家说,光是美元因素,也不太全面,确实美元提供了大量的货币,美元确实贬值。但美元的背景是什么?全球背景又是什么?要进一步思考全球化的因素。这一轮全球物价上涨和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纯粹由石油问题引起的物价上涨,原因不完全相同。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全球物价上涨,是全球化和美元因素矛盾的反映。因此,我们要站得高一点,不仅从中国考虑,而要立足全世界来考虑,从全世界的核心世界来考虑。

要解决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有序、稳定地增长,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相关的国家都要抓紧自己的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合作紧缩信用、减少需求。我国现在正在从出口导向为主慢慢转向内需为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艰难。我们认识到我们也需要这种结构性的调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经济体的规模又这么大,长期依靠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但是在全球性调整中,我个人认为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应该多做贡献。因为尽管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但我们占全球GDP多少?而美国经济体所占全球GDP的比重是四分之一。

所以,我认为经济体越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在全球经济不平衡时,这些国家从世界和谐的角度出发,应该做的贡献应该更多。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内,保持人的最基本的营养需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就是食品,食品在CPI(消费物价指数)中间的比例相当悬殊。美国是多少?美国才占13.8%,中国却比较高,占30%左右,是CPI三分之一的概念。印度食品占CPI的比例是57%,快到60%,比我们国家还要多。

全球粮价都在上涨,但各个国家粮食对物价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穷国与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粮价的上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危害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经济规模大的、最发达的国家不主动压制需求,美元不停止贬值,或者是不抓紧加息面对通货膨胀,全球的物价在具体上涨的压力之下,只能使得一些小国家、一些风险能力弱的新兴国家提前买单。

现在,全球因为物价的原因,世界银行统计有30多个国家已经发生了社会动荡,海地的总统和总理下台也是因为物价的原因。越南发生经济危机也好,或者是危机现象也好,出了一点事,也是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都是在这些小国家中发生。

所以,从世界和谐的角度讲,大国家、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应该主动抓紧收入水平的调整。说得直白一点,美国经济调整要停止贬值,要加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要往下降,失业就要增加,美国国民的收入水平要下降,失业要上升。

既然全球性的物价水平上涨,是上一轮经济周期运行特征的结果,该怎么扭转这个规律失衡?很简单,政策调整是需要涉及各国的经济利益。既然涉及到各国的经济利益,怎么扭转?怎么调整?取决于各个国家政策的调整。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每天报纸在报道这个国家加不加息在犹豫,那个国家讨论了好几次又停了下来,美国、欧洲央行、日本、英国在以加息压增长方面都在犹犹豫豫,这就是实质问题。

第三个判断是,物价一上涨,为什么不及时加息?因为加息的本身意味着经济要往下走,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稳定、居民的收入、就业等等问题。所以,在加息压增长方面,这些大经济体都在犹犹豫豫。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预期今后两三年内,仍然可能是相对过去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而物价相对于过去是高物价运行的特征。这是取决于各国政治博弈的结果。这是第三个判断。

第四个判断,大家应该认识到,就中国和世界的物价关系来讲,按照我前面逻辑的分析,我个人认为世界物价上涨中间有中国因素,中国物价上涨中间有世界因素。中国已经是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我们的石油进口占了半数,我们的铁矿石增长60%靠进口,我们的大豆70%靠进口,我们的钾肥60%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是全球性的需求。客观地说,中国与世界的物价关系应该是,中国物价上涨中间有世界因素,世界物价上涨中间有中国因素。

第五个判断,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如果中国主动紧急刹车,以控制物价为宏观调控的唯一目标,如果中国以控制物价为唯一的调控点,主动紧急地减少国内需求,肯定是对世界经济做了大贡献。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过快,代价很大。就国内来说,每年有新增一千万的就业人口压力,据说有关部门公布的失业就业比例,还有些没有统计进去,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很难。对于中国的经济宏观调控来说,这些都是制定政策时不能不考虑的。这是国内因素。

就国际因素来说,中国的GDP规模居全球第三,当然去年还是世界第四,比德国低,现在看来马上就要上来。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度和美国已经不分上下。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是因为对世界经济总的贡献度跟美国不分上下,美国是14万亿美元,它现在的增长水平也就是1%,一年增长1400亿。中国是24万亿,增长10%左右,2.4万,2.4万以7左右汇兑,大家一算就是3000多亿美金。我们的增长率给世界的贡献度很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经济如果不讲代价紧急刹车?就是把物价压到最低水平,对稳定全球经济结构相当不利。世界还是很盼望中国经济要稳定增长,因为中国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如果中国经济紧急刹车,容易助长全球滞胀局面的形成。因此,对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一味地、简单地压物价,绝对不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首要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尽可能在保增长和压物价中间取得深入的平衡,物价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有些专家说,就是要压物价或者是抑制通货膨胀是首要目标。我觉得物价是要压,物价要控制,但是增长也不能不考虑。

第一,如何在压物价和保增长的关系中间取得平衡,这是件很难的事。首先要有目标,要有一个目标值。当然这个目标要讨论很多方面。GDP到底多少合适?或者具体限制多少?维持去年11.9%的增长速度肯定不行,但是在外部的需求紧缩的程度还不清楚,在外部物价走势还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单独自己压物价,国内的就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股市的稳定等等社会保证,都容易提出 GDP到底增长多少位比较好的问题。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预测,以及我们改革开放历来的数据分析,我个人认为像去年11.9%这样肯定太高,还是能够争取在9%到10%较适宜。9%~10%比去年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又保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两个方针路线,发展是第一要务背后包含着很多问题,包含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素。因此,继续保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两个方针的路线。调控政策又取决于增长和物价的关系,我们要明白,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尽可能保证居民的收入稳定。

我认为,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收入的补贴能够到位。我们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去年是5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1%。我们在这样一个国家财力的大背景之下,实力很雄厚,我们相关的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到位,对老百姓的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能够基本补贴到位,只要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的水平之下,我们把CPI控制在6%~7%、7%~8%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追求什么?我们追求的某个东西能不能达到?如果条件可能都存在,我们把物价控制在7%左右,社会是能够接受的。关键是要防止通货膨胀核心预期的形成,防止通货膨胀核心预期的形成,并不排除在全球物价快速上涨的趋势之下,中国短期内物价在一定的高位置运行的状况,不排除这个。

如果我们取增长为9%~10%,取物价为6%~7%或者是7%~8%,这样的组合,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已经走完半年,还有半年。如果按照这样走,我们政策怎么配合?我认为单独一项政策都解决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各项政策的协调效应,这是关键,不是某一项政策的调控力度,很多问题不好单独解决。

这些政策协调的思路是什么?简单地讲,我认为今年的调控思路应该是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以下我就如何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在紧货币方面,我一直在说,在我们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变。市场上、企业也不要对于货币政策放松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点不能变。

什么叫从紧的货币政策?假设前面所说的调控目标的组合增长9%~10%,物价6%~7%,如果目标确立了,我们的货币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在这个目标之下。掌握程度在面对外汇大量进来,兑换人民币需求这样一种流动性增加的形势下来说,我们要从紧。

在人民币大量流动性增加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尽可能对冲,对冲达到的程度就是要保持实体经济90%~10%的增长,这就是从紧货币政策掌握的力度或者是平衡点。

就讲眼前,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间,我们要充分关注货币贷款增长的名义值和实际值的关系。现在讲货币供应量控制在15%、16%,贷款控制在13%、14%,都是讲的名义值。

如果说,我们的贷款按照年初收紧的目标,是以去年1月到11月份贷款实际增长水平来调控,13.6左右作为今年的调控目标,去年的PPI生产价格指数,因为企业得到了贷款就要买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商品,在不同的PPI价格指数之下,同一的货币贷款买的东西可不一样,物价涨的少了就买的多了,物价涨的多了他就买的少了。

如果按照虚拟的贷款实际增加理论作为今年的调控目标,2007年PPI的指数是上涨3.1%,名义贷款增长16.4%,实际贷款增长13.3%,今年1月到5月份PPI已经上涨了7.4%,这个月再公布有的专家预计可能更高,可能到8%。

如果按照去年同期贷款增长,应该是16.22%减掉今年PPI上涨指数,实际贷款是仅仅达到了8.82%,比去年低了4.5个百分点,低了多少?快低出三分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央行脚步快,贷款的绝对额增长好像不慢,但是媒体的报道,我们的总理、副总理到了浙江、山东调研中间,很多企业的反应,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反应是资金紧,很多企业破产了。关注贷款到底要增长多少,我们在今年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定要讲实际贷款。我希望中央银行也要关注这个问题。

当然,在今年贷款感觉很紧的环境之下,也还有其他因素,股市不太好,直接因素是股票、债券1月到5月份的直接融资规模减小,这也是一个因素。当然在货币供应链上,我相信这个观点是对的,一算就能算出来。这是讲紧货币,要紧,但是要紧到什么程度,要关注这个问题。

第二要关注直接融资。当前股市不太好,但是为了解决中国30年来经常在调控中出现的现象,就是一收就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哇哇叫,上世纪80、90年代经常出现,一收;就紧。就是要发展直接融资,但是创业板、私募股权基金、中小板,这些融资方式我个人认为要抓紧推,要快,要让中小企业更多地放开这方面的融资限制。

眼下,我个人认为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相信,中国的股市和金融资产有内生增长的稳定性。什么意思呢?不要太从政策考虑,出来一个中小板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我不相信,处理好了没有负面影响。当然有人会说A股不好,出创业板,对A股资金分流有压力,也可能寻找了新的资金渠道,这边亏了,那边还能赚一点,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很多事情要客观地分析。

另外,债券市场。我们要抓紧由几个国家机关在债券监管上的不协调问题的解决,现在有很多矛盾。但是我们正在整顿债券市场,统一债券市场,暂停中期票据,中央银行刚刚宣布暂停了。暂停中期票据的整顿中间,要讲究整顿的时间和力度,我们应该一切着眼点要以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的困境为出发点,处理好整顿与发展的关系。

第三关于稳汇率。我们的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快20%了,从2005年7月1号开始。人民币对于部分出口行业增长过快的压着的效益也已经出现了,都显示出来,有些企业、行业已经哇哇叫,逼着它去调整。各位都清楚债券,不是那么容易调整,这个行业一下子转到另外一个行业去就业,不是那么容易,不像一个个人随便跳槽就可以赚钱。因此,由于企业升级需要有时间,对于当前经济下滑过快的负面影响在慢慢出现。

第四短期内升值,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可以压输入型国家,短期内压物价的效果也很有限。而且香港市场已经出现NDF市场,已经出现了对人民币一味升值的分歧的信号,有的甚至还往下跌。

更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当前我们对热钱的烦恼,什么叫热钱?热钱是多少?进来多少?很多部门、很多专家都在讨论。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为什么热钱这么多?和我们在汇率升值上的方式有关,我们的汇率升值是持续单边的升值,给全球市场、国内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还能升多少,再加上海外很多专家不断在市场上说还有5%、6%。因此,世界市场夸大了对升值的预期,这样就刺激了更多的热钱纷纷往中国进,增加了从紧货币政策执行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确实很难。

在上面讲的几个因素之下怎么办?我早就在几个月前就说,我们当前汇率调整的重点和目标不应该是追求汇率水平充分地市场化,而是应该尽快地打破市场上夸大的升值预期,一定要把它打破。在较短时间内,把汇率调整到一定水平,然后保持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这也给专家们都在预测的过了若干年以后,美元可能要触底反弹,这时我们的人民币汇率怎么调?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这是我对当前汇率短期调整的观点,我并不是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我们的汇率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进行讨论,而是就如何走出困境的角度讲。

所以,在稳汇率方面,我们同时要加强外汇管理,要改善管理制度,外管局最近几个部门又拿出措施出来,我始终认为也很早就认为,我们对市场外汇管理方面管理得确实很难,有人说长期管不住,可以考虑短期内就是要加强管理,监管部门不能泄气,管总比不管好,要对市场形成威慑力量,所有违法违规进来的资金就得抓,应该以这个为准绳。

第五调价格。油价、电价,前一阵子刚刚调了一下,还没到位。在这一两年中间,对价格的调整市场应该理解,肯定要调。但是怎么调?我认为有十个字:规划、调价、补贴、管制、舆论。

面对这一轮全球性的供需失衡,中国要进行价格调整,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从节省资源角度、从控制需求角度,各个方面都能理解应该抓紧调整。但是,面对全球的这种状态,在价格调整上面首先我们要制定两到三年的规划,一下子调到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都接受不了。

所以,制定两到三年的规划,把我们需要调整的幅度分摊到两三年之内,把压力分散。不是说不调,而是要考虑每个季度、每年大概调多少比例,应该结合GDP的增长情况,考虑到人均GDP的收人情况。

在调价过程中问,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不下降,财政必须给予适当的税收和补贴的支持,对企业生产和税收如何降低成本,尽量增加有效供给,我们的税收有没有余地,怎么支持?面对物价的调整,如何保证两三年内都是6%到7%的水平?

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下岗的、退休的、大学生等,他们这些收入水平如何保证不下降?应该给补贴。我个人很赞成东莞现象,东莞地方财力拿出钱给老百姓分红包。至于分的中间,听报纸上讲又有很多问题,那是另外的因素。我们在想地方产业提高的同时,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配合国家后面政策的实施,少搞点项目,紧缩一点行政开支,补穷人,促进消费,刺激需求。规划、调整、补贴中间,对一些部分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仍然要实行暂时的管制,暂时不调。方向是要调,而从可接受的程度来考虑,要执行临时的管制。

在舆论方面,我个人认为要出安明告示,将我们价格调控的规划,调价方案,财政如何补贴企业和公民,和我们如何加强价格管制,包括统计中间的价格怎么统计的,什么叫翘尾巴的因素,今年的物价上涨翘尾巴的因素有多少,海外因素有多少,本国成本上涨因素有多少,这些东西要如实告知老百姓,告诉老百姓的同时就是正确引导了媒体的舆论。

尽量减少市场上不着边际的负面报道和误导的负面影响,也是稳定国家预期,防止恶性通货膨胀预期出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舆论的引导,加强媒体上主流声音的,要安民告示给老百姓。

咱们知道,现在一般的老百姓不是搞经济专业的,媒体上每天都对物价大量地报道,有些媒体愿意把最醒目、最抓眼球的标题拿出来。我认为有些媒体做得不错,但也不排除有些媒体在这方面的负面宣传,老是给大家物价要涨了这个感觉。却没有将全面的情况给老百姓一个完整的信息。

作为政府又如何决策,如何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预期?当物价出现几个月连续的两位数的增长,我们是有经验的,如80年代、90年代,我们宣布保值储蓄,这样国家需要保值贴补的量就小了。这是以防万一,我想不会发生。万一这样,我们也有这样的政策,不应该害怕,该调的调,该安民告示的安民告示,该准备的准备,不用害怕物价上涨。

第六是财政收人。今年1月到5月份数据表明,6月份也是这样,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在经济下滑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利润、GDP增长、物价,唯独财政收入指标还是非常漂亮。有些国家出现危机,财政也不行,外汇储备也少了,货币供应量又多,物价又涨了,我们其他指标都有压力,都在往下,唯独财政的指标财政收人相当好。我的观点是,财政收入指标这么好,意味着我们政府在压物价、保增长方面仍然有相当的空间和实力,不用担心。所以,政策怎么办?

1.在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保、制度创新、节能减排等等财政支出投人的同时,生产企业因为成本压力很大,应该尽可能给予减税的支持。怎么减税可以研究。有人说从增值税角度,有人说从营业税角度,怎么减税可以研究,可以对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原则,应该给予减税支持,尽量增加有效供给,来帮助抵制物价。

2.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我个人认为应该带头紧缩需求。今后两年应该维持由汶川地震引起的缩减行政开支一定比例的做法。因为汶川地震以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纷纷表明当年要缩减行政开支。这很好。根据我了解,财政部在安排盘子的时候,这个也缺,那个也缺,都缺钱,都压不下来。真正到了机关,有些机关是花不完的,到年底是花不掉的,到年底就要迫切花钱。我从机关出来,我敢说我们在缩减财政上,再维持两到三年主动缩减行政开支没有问题。缩减出来的钱怎么办?用于增加商品供给支出,怎么支持?如果说支持的企业税收完成的少了,这边支出少一点就完了,需要继续算。

3.中国经常帐户盈余超过 GDP30%左右,意味着国内节约资源为国外所用了。目前中司2000亿元美金的基金在国外用很难,包括议论很多。

我个人呼吁,我们应该另辟渠道,继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买外汇到外面去投资,2000亿元不够,而且这2000亿元已经很难,应该另辟渠道。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直接减轻货币的流动性压力。不是担心膨胀吗?担心货币多吗?我发人民币债券,把货币收回来,到中央银行买外汇,拿到外汇到国外买东西,减轻国内物价压力。与此同时我们为配合中国长期经济战略的需要,我们缺很多东西,我们该去壮大自己的战略储备,没有必要把外汇就这么一直拿着买金融资产。

4.如果根据今年宏观经济情况经济增长过快,我们担心的事情真发生了,怎么办?可以发行赤字国债,批准赤字国债的全国人大,在这方面应该想通,我们现在发行赤字国债和我们70年代、8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的财政状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要在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率远远高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发行一点赤字国债是没有风险的。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1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01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特点。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1]。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4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2]。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建议

1.继续推进改革和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乃是改革与创新。以往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改革与创新是国家获得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而在当前政府以退为进的决策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更不能松懈,持续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必要。第一,政府要继续推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支配作用,并逐渐弱化政府的支配权,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多的民间力量[3]。第二,政府要继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在当下,收入分配不平衡的解决要循序渐进,首要的是提高中等收入水平,为拉动国内消费提供条件。第三,政府要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创新为力量,全面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每个人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2.加快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涉及到劳动力的转移、经济结构调整、环境资源、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项动态化的建设正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一,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纺织业、服装生产业、皮革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从而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第二,城镇化使人口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城镇化水平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呈正比,可见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拉动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在现阶段以及下个发展阶段,我国都要将推动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规划。

3.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近十年经历了由过热到过冷的过程,201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房地产业受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已经趋向平稳发展。然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个困境,即在房价必须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还要实现房产经济的增长。而有些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调控成为众多社会问题的引爆点。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做一个调整,从改善房产需求入手,为房产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动高端住宅的市场化,加快保障房的建设。

三、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范剑平.中国趋稳的经济形势下调控政策取向[J].中国市场,2012(29).

[2]郑超愚.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11年-2012年[J].新金融,2012(01).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例11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取向的分析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与发达国家面对的经济情况,科学面对各类重大挑战,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提升其政策取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物价水平下降,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还是呈现较高的位置,投资与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并且经济结构在逐渐改善。在全球进口率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出口比例有所减少。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经济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GDP有所增长,约为9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10%左右,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从总体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处于正常的位置,经济增长情况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提升国内的经济效益。

第二,目前,我国在物价方面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CPI方面的增长速度较慢,无法加快其增长速度,难以优化其发展体系,甚至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增强CPI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全运会期间,我国能源价格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降,国家在对PPI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在大幅度上升,这就导致我国CPI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拐点问题。在城乡商品销售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指数呈现直线发展趋势,多数商品都处于价格不变的范围内,或是在小范围内商品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1]。例如:服装商品与娱乐文化设施商品等,在实际销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燃料商品价格有所上升,相关部门如果不能科学应对能源原材料价格的相关问题,将会影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正确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提升CPI,将会导致整体提价情况受到严重影响[2]。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要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出正确的取向分析,并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实H情况,全面开展各类工作,确保自身的正确取向。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要点:

第一,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经济状态与发展趋势较为明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财政部门要将预防经济危机干扰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为重要的就是规避房地产行业风险,改善房地产产品结构,使其可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首先,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次贷危机,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处理各类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调整房地产商业结构,并对各类敏感时期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在保证房地产贷款政策的情况下,降低房地产的价格。在此期间,不可以利用挤压房价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规避房地产房价泡沫的问题[3]。

第二,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分析市场内部需求,并对外来风险进行抵制,满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改善。同时,财政部门还要明确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积极建设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养老体系等,保证可以深入落实政府部门相关补贴。尤其是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体,必须要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居民的发展而言,需要控制其多方面收入,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鼓励我国东部的各类企业向着西部的方向发展,并针对转移与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吸引更多企业开展转移等活动,在提升企业积极性的情况下,优化西部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4]。

三、制定长期的规划目标

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特点与规律,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除了要保证完成短期目标之外,还要制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明确财政政策取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渐提升其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财政部门政策取向明确中,必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实体经济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中小型企业经济断裂或是破产的现象。同时,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财政扶持项目,对自身的财政政策进行改革,利用新方式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长远进步。

第二,我国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管理个人所得税项目,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在保证社会公平性的情况下,缩小个人贫富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正确发展。在对个人所得税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财政部门必须要对其免征额度进行分析,明确财政标准,保证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规避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我国财政部门在明确政策取向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维护国家资产权益,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并针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需求,对产权进行管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类管理工作。

四、结语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部门必须要正确分析各类财政取向问题,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情况科学改革财政政策,保证可以促进其正确发展,提升财政部门的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炜.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J].商,2014(7):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