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0 09:53: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篇1

一、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财务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脱离原计划,预期收益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损失。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具有特殊功效的动态经济管理,是对财务风险识别、衡量、分析、评价、防范、处理和控制,以保障理财活动正常开展,使企业免遭经济损失。

二、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使其融资渠道不通,资金来源受限,融资风险较大。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内部融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一些企业缺乏自有资金,只能依赖银行贷款融资,而银行的信贷规模连续压缩,受宏观政策影响,直接导致融资风险的增加。

2.投资风险。民营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跟风,只以赚钱与否作为投资标准,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同时,由于投资没有合理的可行性预测与研究,造成投资的短期行为,这些都加大了其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民营中小企业为了增强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会采取相应的信用政策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整个市场经济疲软,产品销售困难,三角债链扩张,资金无法收回这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

三、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环节与要点

1.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点环节。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有:财务风险识别、评价,防范和控制三个环节。财务风险管理要认识到风险潜在的威胁,掌握风险的来源渠道,并找出受益于风险控制程序的问题领域,做出相应评价并进行实时防控。

2.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点。(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稽查机制。在民营中小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管理当局还应该注意企业内部稽核制度的完善,以便对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控制,堵塞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受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委托企业外部专业人士加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工作的客观独立性。财务风险管理团队成员的权力应与财务风险问题配套,适当赋权,以便有效开展团队工作。

(3)选择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在融资风险管理策略中企业既要控制风险,又要善于利用风险这把双刃剑。也就是要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寻找最佳的资本比例结构,发挥财务杠杆效益。以最低的成本,寻求最大的收益。在投资风险管理策略中,多听取专业意见,严格执行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主营业务的市场地位,加强企业的自身优势,进行适度多元化投资,发挥综合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加重对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增强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并对客户实行信誉评价和分级管理,将应收账款回收率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促使货款及时回收。

四、民营中小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路径

1.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从企业的各项制度规范制定开始着手,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当局的风险意识。以健全的企业制度规范作可靠保证,再加以相应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促进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顺利实施,与企业的实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效结合,妥善的处理、预防和控制风险。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当局应格外注重强化各级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理念的培养,特别要加大对企业财务工作员工的风险危机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以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预警意义。基于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既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又要通把财务风险危机管理意识较好的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从而形成动态的预防、控制机制。在企业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协调上,也要要注意加强配合。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能及时掌握风险关键环节,通过共同的努力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同时,还要建立财务风险综合性能机制和反馈机制。一个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在所有行业中,民营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所必须的。企业应加强定期和临时的财务业务分析机制,探讨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和有效的避免方案,充分、有效的解决风险。在信息系统的各方面,完善企业相关的环境、业务、组织信息和非组织信息,加强对客户信息管理,做好情报分析和收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可靠性。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管理当局在财务风险来临时提前进行预警,提醒管理当局开始准备,促使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或进一步扩大,同时减少损失。

(1)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的监管机构。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纳入到民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建立较为专业化的财务风险预警监督管理机构。派专人定期监控各种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财务预警指标,该部门与财务部门并行,成为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连接纽带。

(2)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多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信息来自于企业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数据,因此,保证财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是财务风险预警有效发挥的根本前提,从本质上决定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实际效率。

(3)优化筹资、投资管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筹资方针,才能达到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选择科学合理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开阔融资渠道。既减少了负债筹资的风险,又合理的控制了产权比率,还可以为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提供充足的资金。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投资方针应考虑的内容包括投资的回收期限、收益大小和风险程度,充分考虑投资决策的制约因素,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防范控制投资风险,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篇2

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经济形势时刻变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财务风险无论是在重要性还是在危险性上都相对较为突出,重视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因此如何控制财务风险被学者广泛论述和研究。集团企业的规模大,层级体系多,财务风险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二十世纪初,世界著名集团公司相继破产,如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日本八百半公司、美国投行贝尔斯登,集团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都有放大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及中国德隆集团的破产也足以让我们认识到集团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健康的财务框架增加企业提高其面对风险处理的能力,财务风险框架的建设应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财务管理强调其整体性,其组成要素共同支撑其财务系统运行,各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影响企业财务的各组成要素互相关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环境分析起点原则

首先要阐明什么是环境,前面提到要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那么既然是框架它就存在边界,边界之外的因素就是环境。环境分析是每个集团企业制定其战略目标前的必须课,战略目标的的基础就是环境分析。本文所谈到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服从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两者具有一致性。

(三)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以确立的目标为导向。我们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战略管理的一部分。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依据企业环境变化而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对框架构成要素进行重新评估、分析,要求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国家现状,依据国情,而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制度、实施措施或框架结构,并且有针对性的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目标中出现问题。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本文的框架是具有内在一致性、按照一定逻辑组成的一系列要素的集合,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参照蓝图。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但理论框架的落地需要实施框架来切实解决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问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三层结构:

(一)目标层。目标是指导实施层依靠目标层进行指导,也是其参考的的重要依据,最终也是企业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集团企业的行动方向就是既定的目标,对其行动成效的考评依据也是其目标是否实现,无具体目标的行动没有任何实施价值,没有目标的实施活动也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实际效果和提升多少效率。企业按照环境分析起点原则进行分析、制定目标,选择其中切实可行的目标,这就是目标层构成的要素。目标包括具体目标和战略目标,不同结构层级责任主体的目标为具体目标,战略目标则是企业层的整体、长期的目标。

(二)管理层。程序方法、责任主体以及保障体系等是管理层的组成要素,目标层进行的实践活动具体体现在管理层。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核心部分就是管理层。基础层的支持和保障是管理层存在基石。目标层是管理层方向,受制于目标层,但其存在对目标层层级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管理层是基础层和目标层之间连接的桥梁,是基础层的现实表现和目标层的具体实践。

(三)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过程的基准点,即企业所开展的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从目标的建立到目标的完成,从实际出发所建立的基础层,是构建整个框架的基础,基础层体现了企业目前面临的显示情况和实际状态。管理层为基础层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基础层也限制和制约管理主体、保障体系和管理活动。

三、结语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财务管理复杂多变,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框架,完善整个系统进而通过规范的体系进行综合治理。企业要达到有效、高效管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效率和效果紧紧靠责任主体落实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程序方法很难完成,我们通过构建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三个管理层次,这其中又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责任主体、管理目标、保障体系、程序方法和管理基础。三个层次与五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从而预防企业财务风险。

作者:张克义 单位:山东锦润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农跃.企业全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

[2]王洋.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1.

[3]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2003.

[3]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107-02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更大,更应该受到我们关注。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外,在中小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SWOT分析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缺乏战略性。中小企业是应该关注短期经营和当期利润,但如果本着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经营决策,这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活动的短视性,只重视赚取短期利润而不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其他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

2.缺乏信用观念,导致筹资渠道单一。(1)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借贷行为比较普遍。(2)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着不对称信息,如没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信息“内部化”,年末的会计报表不经过严格的审计,对外不透明,这些问题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很难得到银行或其他间接融资机构的信赖,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筹资力度。(3)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风险很高,经常无法承受市场的波动,在其本身没有战略性计划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到直接投资或风险投资。这便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往往很高,对于需要长期完工的项目没有接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收益情况及再投资的进行,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3.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的投资主要指项目投资,包括新建项目的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通常由一二 个高层领导负责,并且不存在有章可循的程序。即“领导拍板”决定是否投资,投资什么项目,这样一来,缺乏可行性分析的决策自然缺乏科学性。(2)中小企业投资建项目往往受短期利益的吸引,很少考虑长期的市场预测,这样的投资项目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承受住市场风险,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使企业易发生财务危机。(3)中小企业的筹资投资结构往往存在问题,这是融资和投资两方面问题共同导致的,中小企业多为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为短期借款。然而,中小企业易转换经营项目,发生较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使中小企业的筹投资结构处于高风险的状态,很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4.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控制薄弱。(1)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表现为: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回收期过长,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而且会造成资金损失。(3)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包括银行存款)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而有些企业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计划,大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4)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缺少风险意识,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改善措施

1.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加以规范。(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以适应规模扩大化、资产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知识专业化的要求。(2)健全和完善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企业运作和发展要遵循科学的决策过程和翔实稳健的战略安排,不能单以企业家的意志为转移。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稽核制度。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财务预警指标外,还必须要考查企业内部稽核制度的健全程度。内部稽核制度的设计必须要以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范不利风险、审慎经营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内控体系、多元的监控措施。

3.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匹配。在日常理财活动中,应重视流动资金的投放与管理,维持资产流动性,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做好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价工作,防范信用风险,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存货监控,盘活存量资产。

4.正确选择风险管理策略。(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首先,要控制和利用筹资风险,需要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资金结构是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其次,拓宽融资渠道也可以减少筹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向风险投资机构申请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此外,还可以通过产权变更,实施管理层收购和职工持股计划,吸收职工和管理人员投资入股,从而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和增加融资渠道。(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在选定投资项目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坚持投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配置投资资金,正确处理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分散化解企业投资风险。(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选择客户进行赊销时,应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差的或信誉不好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者,负债比率过大,前次赊销未结账等此类企业都不应给予赊销,以保证企业不因赊销而使资金外流,给企业造成损失。

5.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机制,实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监控和拖欠账款追收等事务,有效地控制风险,将企业信用销售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财务信用风险管理。

四、结论

财务风险近几年来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使中小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上提供一定帮助。同时,希望得到各位学者的批评与指正,以便更好地将该领域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指导中。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与企业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例如,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效率较低;国有企业的委托经营体制容易导致管理者急功近利,从而导致弄虚作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因此,研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形式和规避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原因

1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应该基于公司的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外部环境,考虑企业人才水平和财力状况。如果自身的综合实力不具备扩张的条件而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并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增加预期盈利渠道的目的,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同时应该看到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风险控制中,一直是由企业负责人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后执行。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问题突出。面对不少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是各级国资委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 经营管理风险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未实现现代化化管理。由于企业受多个管理机构领导,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进一步削弱;投资权力的层层下放。进一步弱化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各个子公司、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投资各自的资金账户,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对子公司的管理仍然沿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够统一,财务管理薄弱。与此同时,企业缺乏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致使企业财务部门很难为经营管理决策有效服务。

在经营方面缺乏统一的经营质量标准;目标的确定缺乏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流程控制上缺乏交易审批、客户资信管理程序;结果评价仍沿袭传统经营承包制,只重成果、不重过程;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亏损企业为了获得原材料和其他经济资源,拖欠债务人的资金。商业信誉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3 激励风险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常用激励机制来强化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润关联性。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使用对于减少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现行的大多数激励机制只能使经营者与股东同享乐,无法让经营者与股东同吃苦。也就是说,管理者可以与股东分享经营成果,却很少与股东共担损失,共担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激励机制很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而不是降低企业风险。

4 监督风险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其外部监督明显乏力,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社会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得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同时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将内部控制作为考核指标,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影响。

5 外部环境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但是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防范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其特征是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综合控制对象;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目的。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经济控制系统中,能起到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1 建立和规范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首先要求财务人员确立财务风险观念,认清财务风险的本质内容,探索规模的方法。其次,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不仅取决于是否盈利,而且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盈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在预警系统方式中,国有企业要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还是要建市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长远看,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

2 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领域

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基本属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这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如果国有企业盲目分散投资,重复投资,进军一些高赢利、高风险性的行业,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还会使国有权益不能得到良好保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有鉴于此,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规定,控制非主业投资,加快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将各种资源集中到主营业务上,有计划地整合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3 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会计标准的统一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国际化竞争有着重要意义。要以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为重点,通过年度财务决算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披露和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非会计信息,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掌握国有资产分布和营运状况、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和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同时为了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和所有者权益受损,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就需要有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在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公司的权利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制度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要合理界定总经理、财务总监的职权范围,并要求董事长、总经理尊重财务总监的权利边界,尽可能地发挥财务总监的专业特长。

篇5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职能日益凸显。电力企业作为作为能够左右经济命脉的核心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提高企业收益,降低财务风险就成为电力企业当下的重要课题。

2.电力企业常见财务风险分析

2.1资产管理不当

资产管理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不良资产管理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在全国分布极为广泛,网点遍布各县乡,部门分支和产品也极为繁多,所以固定资产就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企业往往把可控成本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对于不可控成本如折旧费等方面则有所忽视,这样会对成本费用真实性造成较大影响,给企业后期账务核算带来困难,还会引发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问题。同时部分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责任分界不够清晰,制度不够健全,使得资产管理台帐存在一定漏洞,而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在执行制度时也往往存在不到位之处。

电力企业往往还存在一定量的不良资产,如呆账、坏账,积压存货等。对此管理不当将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人力物力等大量浪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对不良资产管理的强化也刻不容缓。

2.2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存在缺失

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往往还未形成健全有效的执行保障机制。问题主要有: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涵盖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内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但是往往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从执行来看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界定不清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难以得到有效强化、管理效率较低,制定措施得不到有效保障。

同时企业财务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仅在内部监督势必导致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市场运行缺乏约束,以至于企业效率收益不好。

3.防范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建议

3.1提高风险意识

要想降低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在企业的管理中,风险意识要深入到管理层和员工心中,深入到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一个关键业务的细节中,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全面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的产生,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管理资金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收支两条线方式集中管理资金。做到收支分开,统一开立银行归集账户,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的收入管理,从而有效利用资金;第二,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想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必须对内部各单位完成年度计划所需资金认真核定,并依据年度生产计划,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减少损耗和开支,合理利用资金,如出现预算超支迹象,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此措施适用于规模较大企业,可以最大限度整合企业资源,提供内部资金调度拆借,同时压缩外部融资,通过强化业务流到资金流的直通式管理,开展集中结算,大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其次健全资金支付的分级授权制度,确保资金收支管理责任的层层落实。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必须适应激烈的竞争和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革,此时旧制度已不能适应企业要求,因此要形成适应当下实际情况的新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分级支付授权,用新制度管理企业收支。首先要通过逐级授权加强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管,禁止任何人违反规定利用企业谋私利,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其次,从根本上控制资金,通过统一开立资金收入、支出归集账户等手段,控制企业资金流向和收支渠道,并对多头开户等违规行为全方位调查,确保资金收支统一规范的管理。

电力企业监督力度不足,会导致日常开支中各项其他运营费用比例上升,提高了预算超支的风险。因此加强监督就成为了企业的当下任务之一。

第一,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成本责任中心,推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成本管理。通过赋予各部门不同责任和义务,相互制约,同时又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工作认真有效,从而减少错误和弊病,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强化审计监督。企业要同时做好内外部审计,形成合力监督,前移审计关口,追踪源头和过程控制,注重基建、生产和工程等领域,扩大审计监察范围,不断发现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制度的执行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施,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提高员工守法意识。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薪酬相关联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通过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是不可消除的,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通过必要的工作,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发现问题的所在,其次提出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甚至规避风险。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还相对落后,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让电力企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贺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市场论坛,2008,3(12):34-35.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常又称为举债筹资风险。由此可见,狭义的财务风险首先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而后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关系。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测、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跨国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主观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主体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企业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客观事物的变化,因而财务风险不可避免。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力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至今沿袭着一些国有企业陈旧的观念,对于风险防范的意识不足。

(二)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

跨国公司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如法律专业人才,财务专业人才等,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没有一套具体、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系统。当财务风险出现时,跨国公司缺乏一定的技术条件,或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无法对突如其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应对。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公司内部财关系混乱是跨国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公司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上级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与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固定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对往来客户资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和坏账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判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可以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尽可能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

2.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在赊销前根据资信评级常用的“5C”法,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 Capital)、抵押( Collateral)条件( Condition)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通过对客户的财务报表、信用评级报告、商业交往信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五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来取得客户的资信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后,企业可以将客户信用分成A、B、C三级,A级为规模较大,盈利能力和短期偿还能力较好的企业,B级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交易中经催收能结清货款的企业;C级为信誉差,财务状况不好,又无资产抵押的企业。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A、B类客户都可采取赊销方式,只不过是在赊销额度和期限上有所区别,对于C类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决不能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应收账款是一项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但它并不等于直接可支用的资产,它有一个变现过程且存在回笼风险,应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按其分布的时间、账龄测算出一个合理的占用比例,使避免企业应收账款盲目的膨胀。

(二)进行有效成本控制

1.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最终售出严格控制成本。在企业里,首先采购部门要努力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对采购部门来说,往往习惯于和一个特定的供应商维持关系,事实上,完全可以通过实行采购材料招标管理,或者通过信息等多种途径获取材料价格信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从而使采购成本得到控制。在生产中要通过提高工人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来控制材料的使用和劳务成本;在销售阶段要制定周密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使产品的销售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一方面,知识更新加快,造成普通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出现外部形势变化,如竞争对手的进步或产品原材料成本突然增涨,为取得和保持主要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些都使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必要。

(三)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篇7

一、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到位、与企业日常工作脱节而导致企业运营不良的问题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而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对企业一体化管理要求逐日提升,更加注重财务端与业务端的紧密配合,供电企业亦是如此。当前,供电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理念较为落后

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的理念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地步,没有很好地融入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价值最大化,财务部难以发挥企业整体价值引领的职能。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及时更新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将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放到企业整体运营的战略高度上。

(二)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传统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只集中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缺乏长期的监控和改进流程,缺乏对不同风险的侧重分类,可能产生企业资源浪费、管控效果降低的问题。新时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文化和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系统,才能保障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施行。

(三)财务风险控制业务协同性不足

供电企业组织体系庞大,管理层级较多,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被通常误解为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辅助作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将风险源控制迁移到业务部门,从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中一体化地将财务风险梳理出来,针对性的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改进。

二、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基于供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具体情况,探讨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一)构建目标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四个目标,具体包括:战略、经营、报告、合规。COSO提出的目标普遍适用于各行业企业,但针对性不足,并未能充满体现供电企业的公共服务、资产密集的特点。结合新常态下的环境和供电企业管理特点,提出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三大目标:

1、资产安全

供电企业属于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产高度密集集中,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资产设备高单价,涉及大量资金流出流入,资金管理风险大。因此,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完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保障资产、资金(包括表内外资产、资金)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经营合规

供电企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一举一动受到社会外界严格监管。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因此,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绝不允许通过逾越法律以谋求企业高速发展,只有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经营合规目标中还包含了财报合规目标,企业需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上报、披露的财务信息报告真实完整,以有效监控企业经济业绩和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3、可持续发展

供电企业一方面实现国资委利润目标考核,同时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又要兼顾社会公益性和绿色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考虑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要求,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二)构建步骤

构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应分步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的系统性管理要点与流程,并持续修订与完善,实现闭环管理。

1、开展风险事项识别

风险识别延伸业务端。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不局限于财务管理活动,更多是由于业务端的工作不合规,不合理所导致。因此财务风险识别不仅是对财务端风险识别,更要延伸到业务前端,确保评估范围全面覆盖。例如:资金安全风险来源于资金流入安全的不确定性和资金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延伸到收费管理、项目结算等业务前端的风险识别。

追溯财务风险源。基于财务风险事项识别,对风险事项的风险源进行深度分析,风险源不仅包括财务端的风险源,还应延伸到业务端的风险源,分析发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风险。

2、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基于“风险评估分数=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发生影响程度”公式,细分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影响程度评价维度。风险发生可能性细分为可能性概率和可能性定性描述,风险发生影响程度细分为经济损失、计划实现、管理效率、企业声誉。

全员参与风险评估。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各个流程、各个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开展风险评估,才能保证财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风险评估要求风险事项涉及的归口管理部门和辅导责任部门负责评估,并且要求每个部门主任或副主任至少一个人、全体主管或副主管参与评估风险。根据归口管理和辅导责任,不同岗位级别的评估分数予以不同权重。

外部专家审核。由于内部员工对自身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增加外部专家审核,根据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风险变化,提出财务风险关键点,对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反馈意见。

3、建立风险事件库

财务风险识别、评估结果进行编号整理形成风险事件库,内容包括风险事件、风险源、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风险分值、风险级别。

4、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财务风险分值、级别,确定主要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承担。

5、开展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基础上,对重大风险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实施日常监测、预警和控制的过程。其中,关键风险指标是由关键绩效指标(KPI)衍生出来的指标,用于监控重大风险的属性状态变化和风险承受度突破水平。

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包括前瞻指标和历史指标。其中,前瞻指标是指该类指标可以反映风险发生前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指标是指该类指标通过统计风险已经发生的历史情况,预测未来重复发生的状态或程度。其中,前瞻性指标也可以包括触发指标(即某类关联性因素的发生或状态变化,会间接反映当前风险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性指标也可包括布尔指标(即根据某触发因素的是或否,判断风险预警状态)

6、监督改进

风险管理监督改进是指针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转过程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开展自查、监督、检查和审计,并实施体系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财务部、监察审计部、各业务部门利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风险控制自评等一些方法工具,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为“控制缺陷”与“管理提升”,形成优化建议报告,实施改进,更新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

控制缺陷:识别现有控制不足与未能防范财务风险的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管理优化:分析现阶段管理水平,从提升运营效率、加深业财融合等角度提出管理提升优化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三)保障机制

通过建设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和构建财务风险文化作为风险体系的基础工作,支撑风险体系落地、实施,并贯穿于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供电企业提供一个财务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共享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财务风险信息采集模板,积累大量标准化的财务风险信息;集中财务管理风险信息,固化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实时监控财务风险,提供高效的财务信息化预警手段。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这些功能会对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产生显著效用。

财务风险文化: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财务风险文化建设,总结为以下四个方向:“道德诚信、安全第一、持续发展、风险可控”。各供电企业需结合自身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企业财务风险文化。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探讨构建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今后,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应动态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成本精益化管理,为企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面临着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和危害着企业的稳步发展,其中财务风险就是比较主要的一个。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降低企业损失,实现企业财务状况的最优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各种未知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内容: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企业财务风险也在这四种企业活动中产生,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管理活动发生,就会有相应的风险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财务风险存在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具备相当的普遍性,只因企业的一切运营都会与财务管理挂钩。也正是由于企业的所有经营都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形式无法确定,风险规模无法确定,其成因也是相对随机的,不可预知的。这种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是相当的大,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于导致企业破产,任何形式的风险,任何级别的风险都不可忽视。[1]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风险表现形式各异,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其形成原因也各有不同,又各有交叉,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长久以来,我国的企业相较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在管理能力上相当欠缺,尤其是风险管理上,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一个顽疾。尽管在近些年来,风险管理在已被企业逐步重视,但是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由于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欠缺,而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也会相应薄弱,甚至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相应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查,也就无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我国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地方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文化的影响相当大,而这些因素都是企业无法左右的,也无法预知。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也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投资不严谨、缺乏可行性分析。一些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缺乏对于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没有做足市场调查,具有一定的跟风、盲目性,甚至有的是想当然的就开始项目建设,最终导致企业产生不良资产,资本亏损。

4.资本结构失衡。现在不少企业由于本身资产质量不高,变现能力较差,只能向银行贷款,而贷款的负债周期却又远小于企业资产变现周期,最后导致资本结构失衡,资不抵债,企业破产。

5.商业信用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经营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主动采用商业信用销售模式,即可以先取货,后付账。这样的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财务带了极大的风险,因为其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大于营业收入的时候,企业将陷入极大的财务困境之中,无法摆脱[2]。

6.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财务风险管理是专业性特别强的工种,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的输出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就导致很多企业为能够配备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欠缺,财务制度混乱,一旦发生财务风险,无法应对风险做出适当的措施,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高危害。

三、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培训和再教育,严格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严谨分析市场变化,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科学决策。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企业要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以防范风险为主,提前预判。同时以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用知识来武装风险管理,建立包含所有的财物管理程序的风险管理系统,收集风险信息,并整理和分享风险信息,使企业在明晰化的风险防范环境中成长。

3.合理化资本结构。企业要合理化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资本环境,企业要加强应收债款、生产管理,做好企业内部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资本变现能力,提高现金流量。同时,企业也应该保持适量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以避免财务危机,为筹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4.提高企业经营能力。要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不管是那方面的财务风险,都与企业的经营能力相联系,只要企业能够确保生产、销售、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必然会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一般方法

1.多维经营,分散投资。通过多元化经营,涉足多个领域,将财务风险分散。对于企业资本分配要合理安排,制定合理的比例来分配用于生产、资本投资、商贸等,结合风险投资和文件投资,降低投资的风险。

2.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即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共同承担,主要是通过投保、转包经营、货币保值等方法。所谓投保,即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当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赔偿一定的损失,降低自己的风险损失;转包经营,即将经营项目转包给其他企业,降低自己的风险;货币保值法,是在国际交易中,涉及到外币业务时,通过签署货币保值协议,来共同承担风险。

3.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企业面临风险时的最直接的方式,例如,货物滞销时进行降价促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现金流量,加速资金回笼,避免资金被套,影响企业运转。

五、结语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内容,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企业风险形式和成因多种多样,面临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之外,面临财务风险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降低风险的方法,为企业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1.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而言,企业发展欠规范化,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模式漏洞百出。缺乏计划安排往往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或是无法应付急需的现金需求而陷入财务困境。在存货管理上,周转速度慢、周期长,造成存货大量积压,增加仓储费用及财物毁损的可能性,形成资金呆滞。在应收账款管理上过度放松信用政策,增加应收账款数量导致资金回收困难,呆账坏账成本加大,加之缺乏合理有效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到期不兑现。

2.缺乏资金控制管理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资金的缺乏可以直接导致一个企业的失败。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却缺少科学性和理性。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方式,即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在职人员多数用“自家人”,使得财务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企业投资盲目。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好,信用观念淡薄,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最初形态,就是家庭手工作坊、夫妻店等一些家族企业。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很多的经营者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尤其是对于财务的管理,更是本着用“自己人”的原则,大多选用经营者的亲朋好友,甚至是自己的配偶,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理论的落后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现实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

2.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济时代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尤为突出。但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理论较少。在财务管理的实务界,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比较少,因而在实务界普遍缺乏完备的风险控制程序。

3.缺乏管理人才

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形,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设置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社会需求。

三、我国民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规范企业运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保障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严格执法,维护民企的合法权益,要改善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构建一个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政策性、互担保为补充的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为民营企业获取信贷担保支持。大力开展信用评级和评选信用企业活动,建立统一规范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使民营企业的信用记录有据可查。总之,就是要通过融资环境的改善,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融资。

2.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的重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观念。为此,民营企业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制衡及相互监督机制,做到财务管理职责分明、监督严明、信息透明。把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民营企业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民营企业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要求。

3.加强资金的科学管理

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优化负债结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努力做到预期现金流与债务到期及数量保持一致;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占用应做到与短期资本、长期资本的来源搭配恰当,安排一个既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为此,财务部门必须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中,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借助先进的决策模型科学、民主地决策,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的投资应有阶段性,保证重点,集中力量,不可盲目搞投资多元化、全面出击。

4.加强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在今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用管理必然会在进口成为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才,民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首先,应建立一定的信用,没有信用也就无从管理。在拥有一定信用才基础上,民营企业要提高自己的信用知名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树立自己的守信形象,这样更容易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其次,民营企业要构建科学的、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业主都要明确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利于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

篇10

全面风险管理,即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缩写为ERM。ERM就是采用VAR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对整个银行内部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通盘管理,而不是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去量化和管理不同的风险,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同时考虑到不同业务和风险的相关性,对整体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实行ERM的目的,在于集中控制和管理风险,更有效地管理银行风险。ERM是几年前在美国开始出现的,其出现是各种金融风险、危机对银行的冲击及人们对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反思的结果。ERM的观念是长期以来人们在ERM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只有通过ERM观念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ERM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ERM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扬弃、创新和发展[1]。

1、ERM是企业管理模型的核心

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企业ERM追求自我认同,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这是导致传统ERM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在众多的诸如加薪,升迁等对策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近年来兴起的企业ERM理论给所有企业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特征发生了变化,因此当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时,便会产生更大的困惑,而这些变化也更是会反应在行动上,进而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2]。传统ERM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身份分类的矛盾、目前身份归属的矛盾以及未来身份归属的矛盾上。许多企业财务会基于当前信息,对企业未来走势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从而选择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实现效用的最优。企业在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库存和需求,同时还要预见和考虑企业后期财务所面临的风险来做出的反应,考虑到有选择行为的企业在财务风险中更容易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此如何在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时实施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提高财务经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2、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当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经营、财务控制和定价四个方面[4],大多数针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文献研究通常站在主动方——企业角度考虑,从预测、销售、控制等方面得出指导企业实现财务最大化的管理意见,忽视了具有主动预警能力的现金流量分析,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控制财务风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而站在企业角度,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理论研究将成为未来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4]。

净现值法(NPV法)是一种对财务风险进行判断的主要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年度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来进行计算,重点是要结合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来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预期的判断,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通过计算全部的现金流的现值如下公司

2012年度,某IT企业营业务依然专注于软件产业,并注重于管理软件领域。公司从年初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扩展发展”的业务战略,通过产品升级、服务升级、销售平台升级、人才升级和国际合作,实现了公司基于ERM的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从而解决企业发展在在的问题,全面升级发展。

根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工程投资等计划,每年12月份拟定财务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和预算模板,报企业批准后组织子企业编制,汇总、审核子企业财务预算,每年1月份编制完成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每年2月份拟定预算分解、考核模板,指导子企业的预算分解、考核。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企业财务管理追求自我认同,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这是导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5]。

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创新与建议

就现代企业ERM而言,要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应充分认识到,在任何企业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及其对成功的渴求。规范权力运作,打造阳光企业,为此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极具现实意义。“重要事项集体决议制、领导集体签字制、首席责任制三位一体”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正满足了这一需要。重要事项集体决议制,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证决策的合法、合规,实行领导集体签字制,降低了财务风险,最大限度杜绝了个人意志;实行首席责任制,规范了行业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开支行为,增强了决策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其推广应用对提升企业行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6]。为实现基础管理上水平,规范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1财务预算创新

从个人的角度看,成功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就是如何对个人的需求、理想、愿望与个人实际的能力、技术、动机等特征作出现实的、中肯的自我评价。因此,对员工尤其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员工而言,必须能够将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这其中还包括员工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机会的评估过程。从企业财务预算的角度来说,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以便使员工能够沿着一定的财务预算规划前进,并成功地驾驭其发展过程。

3.2资金管理创新

通过财务资金管理“岗位+能力”的模式,一方面打通财务人员横向发展的职业通道,财务员工可以在业务系列路径和管理系列路径,甚至是在操作系列路径三个路径间进行横向职业发展,极大丰富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的选择。另一方面,员工经过不同的资金培训,了解和熟悉了企业各方面的情况,积累了企业ERM经验,丰富了人生的职业阅历,最终实现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成长。

3.3内部控制创新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由于传统的ERM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人员分工和业务会计信息和财管信息,通过财务人员在经历的各个环节中的相关管理进行考核,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路径。要通过不同的ERM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管理有所创新。要不断地扩展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ERM内部控制的前进,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合作团队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要有一定的财务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时时刻刻在专职岗位有所提高[6]。

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现代企业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对人才价值的计量与信息反馈;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力求报酬与贡献相统一。应不断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ERM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06):102-103.

[2]韦德贞.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2(07):220-221.

[3]张巧良,陈俊提升ERM能力的对策探讨[J].财会月刊,2005(26):76-78.

篇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日常激烈,公司间的竞争变得错综复杂,相对应的,在生产进程中企业要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其实,监管操控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助于自身财务事宜的正常开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可见,怎样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及把控能力、怎样有效增强企业预警风险的意识显得特别重要。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还未引起必要的重视,预警控制风险的措施严重滞后,这些问题无疑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的进程。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风险监管把控介绍

(1)企业财务风险的属性及原因。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会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效益跟真正收益出现一定差距,最终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财务风险潜在于企业各个生产制造活动中,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具体的运营进程中,导致企业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第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第二,企业内在的运营问题。外部环境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诸如国家法律,金融机构的行为等,外部环境时时刻刻地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严重的话很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本身的问题通常涵盖了诸如企业相关工作者的抵御风险的意识比较淡薄、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奖惩制度等,此类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影响。在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都潜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只要是还在正常运行的企业,就一定无法避免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2)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及把控的必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管水平可以真实地表现出其自身的运营现状,它是衡量企业财务监管活动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科学的财务风险监管可以帮助企业抵御各种风险,财务风险监管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还可以帮助企业积极地开展各种财务活动,提高了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最终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我国企业财务监管发展现状

(1)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监管的必要性。未能认识到财务监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在我国,部分企业在开展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把握不住工作重点,走了不少弯路。有些企业在建设财政信息化进程中其思想竟然还停留在利用电脑技术取代人工操作的浅级层面上,把构建会计电算化行为视为财务监管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没有全面了解信息现代化方面的知识,未能意识到财务监管现代化是企业监管信息化的关键,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2)财务监管中的信息不属实。在企业监管中最关键的就是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现象,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家控股的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不真实的。如此一来引发了很多弊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前进步伐。此外,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企业并没有统一软件的型号、缺乏科学的参考标准,导致企业的信息利用率极其低下。目前,企业各个部门间不能共享所有的信息,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时无法实现科学、公平、合理。

(3)财务监管中会计工作问题突出。在传统的财务监管工作中,会计信息常常以总汇的模式保存于系统中,如此便无法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而且,此种模式所展现出的信息严重落后于现实情况,信息质量过于低下,致使企业不能实时监管自身的生产情况,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打破传统财务监管模式的束缚,但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会计人员很难做到按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展开工作,通常只是机械地模仿某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财务监管模式。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就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监管人员,虽说各个企业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地培养技术员工,例如,科研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电脑软件运用人员等,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招聘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管是私有企业,还是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其内部的财务监管人员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管理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并不能很出色地完成财务监管工作。因此,企业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重视财务监管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业务的程序。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具体监管进程中要考虑到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配置及综合运用多种资源,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企业还需要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如财务监管程序,最终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财务监管的工作方式,从业人员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

(2)构建科学的财务信息监管体系。在我国企业中,财务信息失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企业要依托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打造属于自己的财务监管体系。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备了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对于构建科学的财务监管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企业坚决执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在改革企业财务监管的工作中,企业不妨凭借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安装财务监管软件,来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实时监督,如此一来企业的监管工作便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确保企业的财政安全。企业应该执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这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4)搭建财务预警体系。在日常的管理中,部分企业领导者未能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其可能引发的危害也没有引起重视。因此,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得改变领导者的观念。此外,在推动财务监管现代化进程时要搭建财务预警系统,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解决。该预警系统还能够及时监督日常的财务工作,一旦发现财务出现问题,系统便会自行化解风险,确保了企业的生产安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

(5)将软件技术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要想增强管理能力,企业一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不妨把最发达的软件技术运用到财务监管工作中去。可以凭借强强联合的形式,引进软件公司的最新技术,依据企业的现实需要引进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这将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软件公司可以在持续更新技术水平的同时,为不同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确保各企业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监管模式。其实,提高企业财务监管水平需要抓住每个细节,科学地、综合地完善管理系统,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