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0 09:53:20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1

近年来,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尚未根本性地转变,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为了应付形式也会聘请法官、警察给学生搞一搞法制讲座,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其影响和效果不佳,而学校又没有专业的师资和安排专门的课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法制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具体表现在:

一、班主任能迅速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制教育方案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最畏惧的人,同时也是学生到校最先认识和接触最多的人。那么,班主任在和学生、家长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就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交往情况和性格特点。根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学生信息就能制定出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案,使法制教育内容与学校法制教育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如:开学第一周,与家长联系较多,可以开展“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宣传和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杜绝学生横穿马路、闯红灯、骑电动车、摩托车等;在预防流感和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时,可以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当学生中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现象时,可以向学生宣讲《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做到防微杜渐;在放假前给学生强调防溺水、防中毒、中暑、防火灾等注意事项时,又能简单地给学生讲一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消防法》、《自然灾害防治法》等。通过具体的事例,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的灌输,比学校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几场法制讲座效果要显著得多。当然,这与班主任的细心工作、勤奋学习和自身的法律素养是分不开的。

二、班主任能更好地利用职位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级活动的制定者和策划者,班主任对学生时间的掌控和支配比科任教师要充裕得多,他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法制故事会、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教育阅读比赛、案例辩论、小品、法制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影视节目,如:《今日说法》、《小小律师》、《法庭内外》、《为了母亲的微笑》、《网》等,通过节目的观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罪恶与善良?什么是丑陋与美丽?什么是理性与冲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通过对影视情节的反思促进学生自省、自纠、自查,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规范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班主任能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从班级管理的细节和制度的制定中渗透法制教育。如:在班规班纪的制定时,就要巧妙地吸纳《治安管理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不遵守行为规范受到处罚时获得法律知识。在法制教育方式上采用集体法制教育和对违纪学生个别教育相结合,课上法制教育与课下法制教育相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配合进行法制教育,班主任与家长联合进行法制教育等。在执行过程中设立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员在学生行为养成、遵纪守法、课内课外等方面的监督作用,还可以设立曝光台,采用星级评定和与兄弟班级进行横向对比等多种管理方式。要善于把握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法制教育方式,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从管理的对象转变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在管理中的指引、教化、规范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法制教育的受益者,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目的。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2

高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尤其是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上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法律素质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不符。因此,应该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高校环境。

一、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体,高校应该紧跟时展的趋势,改变法制教育的模式,和国际接轨,实现综合发展。如今,各国都在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努力,人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更加文明、有序的社会。在政治上,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和各国人民一起奋斗,从完善法律制度做起,承担起国际责任。高校应该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发展法制教育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当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给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法制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采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合理宣传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督促他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读书。在经济上,我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渐完善,成为国际经济秩序完善的主要推动者。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国际法,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本国法律,培养出专门的法律人才,为更好的适应国家局势而努力。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适应国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为建设民主法治国家所制定的基本国策,自实行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党曾多次在国家会议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相关概念,推动了法治建设的进程,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发展的信心。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政策的响应者和执行者,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按照民主的方法对校内事物进行管理,相关责任人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校内大学生的学法积极性。同时,高校应该在充分理解国家法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宣传策略,向学生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并通过严格的执行和管理,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高校法制教育的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的法律观念,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民族发展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三)加强法制教育是新形势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素质指的是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的总和。学生掌握了全面的法律知识,就能够合理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帮助他人解决法律问题,缓解社会矛盾,降低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几率。法律素质是通过教育活动逐渐培养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规范学生的人生观,使其成长为法律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很多校园犯罪的案件不断刺痛着公众的神经,如药家鑫案、林森浩案等,人们在唏嘘、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缓解校园矛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校园犯罪案件不再发生。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法制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积极学习国家和国内的法律知识,了解时展的需要,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使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知识结构,增加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的开展交流会,通过一些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踊跃回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走访和调查,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利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使大学生获得最直观地感受,达到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高校法制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内文明法治社会的建立,还对国际间政治秩序的建立有间接地影响作用,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契合社会的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其培养成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发挥法制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和.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10,(12).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11-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思潮涌入了大学校园,冲击着这片净土,以至于不断有犯罪案件在这里滋生高职院校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尤其是对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之深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概况

目前,除了某些对主体有特殊要求的犯罪以外,大学生犯罪覆盖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大部分种类的犯罪,诸如:向境外机构提供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抢劫、诈骗、盗窃等财产犯罪;以泄私愤、打击报复为目的的放火、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伤害、、杀人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还有、吸毒、贩卖和传播物品、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在这些犯罪类型中,以侵犯财产型犯罪、暴力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这三种犯罪呈三足鼎力之势。据调查,大学生犯罪中近80%为财产型犯罪,性犯罪占21.9%,近几年高职院校暴力犯罪案件也频频发生”。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及自身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法的信仰,如司法腐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部分学生认为法律只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对更多的违法者来讲是无用的,进而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

(二)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父母的举止言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则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主要有:

1、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有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甚至为了有一些零花钱而去抢、去偷。

2、父母简单、粗暴甚至趋向家庭暴力型的“高压式”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心理畸形,在其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与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

3、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人歧途。

4、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加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

5、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不务正业,严重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六是父母不能很好的履行对子女的监护义务,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青少年极易产生孤独、自卑、怨恨、狂妄自大心理,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三)高职院校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处在转型期的大学教育,由过去每年只招几十万人的“精英教育”变为每年招收数百万人的“大众化教育”,虽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但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生源标准降低。学校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收费高,贫困生负债上学,经济、思想负担沉重。大学由过去集体封闭型的管理变为多种形式并存的开放式管理,如校外建学生公寓,学生在外租房等。这些因素都会诱发大学生犯罪。

2、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由于课时少,教授者只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都无暇顾及;学习者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师生间缺乏交流,一些课堂讨论、典型案例、社会现象分析等也因课时限制而不能进行。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法律知识不少,但只是记在笔记里,划在书上,没有培养起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只学不用。

(上接第111页)

3、“法律基础”课作为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播法律知识的普法课,更应该是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确立学生法律信仰的课程。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但现实教学中往往只被认为是普法课,教师非常努力地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信仰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法的信仰,一些大学生犯罪并非因为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其原因就是不信仰法律,守法自觉性差,“学而不用,知而不信”。“法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三、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和改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和环境

(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与人俱进。首先,学校要明确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教材的编写.要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与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另外.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同时,法制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阶段,对于不同年级要有不问的任务和重点,方式方法更要不断改善。

(二)将法制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特别要注意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三)法制教育要进公寓,进活动场所。平时辅导员、班主任要成为大学生寝室咀的常客,与他们交流,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提高防范意识,保导.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开展耐心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网络成为职业学校开展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赵书言.上网的利与弊[J].小作家选刊,2005,(05).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4

2、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进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重视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形成,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确保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常抓不懈。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

3、对小学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通过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法制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只有切实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法律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4、法制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5

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法制观的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保证青少年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义务。

一、加强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重要性

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对学校推进依法治校,推动学校校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2、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3、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有助于促进教师依法执教,有助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文化素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4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处事能力、生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律性,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促进校园管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5、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学生合法、合理处理其与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等关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法制观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中学历史教科书,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历史教材,就是进行历史教与学的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它不仅是历史课程资源核心部分,而且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应围绕着教材为中心,进行钻研,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进行专题整合,达到整体的效果。历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把历史知识传授给被教育者的过程,历史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历史学科本身的发展前途。中学历史老师承担着通过历史课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学历史老师通过熟悉教材,梳理教材,在教材中找寻法制教育专题和法制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教学课例。这必定要使得历史老师在课外,不但要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研究的精神,对于教材进行钻研、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使得教师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和领路人;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但要能讲授历史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形成法制教学专题,营造整体宣传的效果,从而达到在中学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目标。

(二)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柯尔伯格在他道德推理阶段理论中认为:“道德发展阶段分为法制观念阶段和价值观念阶段”。中学生在法制观念阶段时,教师把握学生心理,就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因而通过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启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相当重要。“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它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统一”。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分为以下四个不同而又连续的水平层次:①感知层次②体验层次③感悟层次④内化层次通过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层次分析,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循序渐进的进行法制教育的熏陶,形成学生认识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

(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1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局限,多媒体强大的功能、网络充足的信息为法制宣传带来便捷的途径。我们可以运用法律知识讲座,法律课件等多媒体资源来宣传我们的法律,让学生在音频资料中学习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阅历。这种更立体,更直观的方式比枯燥的书本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法律知识的宣传。总之,“我们的任务和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进入良好的成长状态”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姬炳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久宇.关于历史教育的及个问题[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2)

[3](苏)凯洛夫.教育学.沈颖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58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6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具有很深刻的法制内涵和法制意义。法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既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其中每一环节的实现都离不开法制建设的支持:生产发展需要法制建设作保障;生活富裕需要法制环境作支撑;乡风文明需要法制建设做依托;村容整洁需要法律规范去约束;管理民主需要法制建设去推动。因此,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或者从本质上讲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场法制建设,是以法制之手段在农村社会建立起一种新的秩序,“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的过程。”[1]在此背景下,农业院校应深入领会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自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农科类大学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其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再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是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如果没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丰富的法律知识将难以胜任农村工作。

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自身使命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法制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既懂农业,又懂法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履行自己服务“三农”的社会职责。其次,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从事与农有关的行业,甚至回农村工作。而农村是以“血缘、地域和情缘”为联系纽带的“乡土社会”,法制建设落后;农民是一个传统观念浓重、法律意识淡漠的群体,这样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将会在长年累月中逐渐销蚀掉原本就比较薄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因此,这就决定了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相较于其他学校具有更大的难度和更强的挑战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以应对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长期以来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首先,从生源来讲,农业院校由于自身专业设置和学校特色,在校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传统保守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农村籍学生从小受到的法律观念熏陶不多,了解法律的途径较少,加之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缺陷,他们大多数人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普遍存在“只要我平时老老实实,法律与我无关”的心态。这种消极的法律心理状态,一方面揭示他们拥有朴素的正义观念,但另一方面常使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选择退缩,还可能由于对法律的错误认知,导致某些极端的行为。其次,从农业院校的区位劣势来讲,高等农业院校大多地处城郊地带,处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学校校园文化比较闭塞,社会上新思潮、新观念的渗入比较慢,农村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学校的法制教育气氛不浓。个别教师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在教书、管理和服务中存在违规违法情形,从而对青年学生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传统人才培养途径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法律人才,但是,目前农村可供利用的法律人才资源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量滞留城市,造成城市法律人才相对过剩,而农村严重不足[2]。虽然近年来,农业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纷纷开设法学本科专业。但总的来说,这类院校数量较少,培养的学生有限。同时,由于法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专业特色提炼不够,培养方案不成熟,普遍存在模仿普通政法院校“精英教育”“专才教育”的做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极不相符。这些情况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而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解决农村法律人才之需,就需要在传统的“正规”途径之外,寻找“另类”途径来解决。即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之外,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从而导致法律关系相互交融,许多法律问题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3],比如土地管理与保护,就既要有土地管理专业的知识背景,又要具备土地管理法规相关知识;还有,如有关转基因作物的法律规制、基因专利、动植物品种保护等法律问题同时也涉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知识。高等农业院校有浓厚的科学氛围,在农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法律与这些学科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培养既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又通晓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对法律人才急需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农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教育观,培养面向“三农”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院校的法制教育除“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一般培养目标外,还应具有特殊的目标,即培养面向“三农”、面向基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农村法制环境的改善有赖于农业院校法制教育与法律实践。在农业院校特有的氛围中,鼓励农科类学生通过选修、辅修、双学位等方式学习法律课程,对法律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者和救济者。同时,农科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在其后的工作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其法制观念的增强和依法行政自觉性的提升,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受课程性质、学时和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法律基础课程处于边缘化和可有可无的地位,实际效果和期望相距甚远。在此背景下,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该门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首先,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和“满堂灌”模式,以学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采用对话式、研究式、辩论式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其次,应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在影响法制教育的多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4]高等院校的法学课教师不仅要深谙高校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试想一个连法律语言都不能正确运用的人,怎么能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法制观念。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教师,把那些受过专门法学训练、有较好法学素养的教师吸收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高其法制教育水平。

(三)广泛开设与农有关的法律选修课,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将来要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施者,仅仅掌握常识性的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业院校都没有开展农业法制方面的教育,部分院校甚至连法律选修课都没有。农业院校应广泛开设涉农类法律选修课,增强行业性法律知识教育。如开设《农业法》《种子法》《农业专业合作社法》《WTO农业规则》等课程。另外,还要开设市场经济类的法律选修课,完善知识结构。农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农村经济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必须了解和熟悉市场经济相关规则,比如《经济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四)加强平等观念和权利观念教育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未来更需要农村工作,与农民打交道。鉴于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体的特点,有特别加强平等观念、权利观念教育的必要。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是以血缘、地缘、情缘为联系纽带的乡土社会,受自然经济,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一般诉诸道德规范来解决,普遍存在“息讼”“贱讼”乃至“无讼”的观念。农民受此文化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权利观念不强,在自己受到侵害后,常常是委曲求全,不敢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大学生在这样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常年累月的工作和生活,必然销蚀掉原本就薄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因此,法制教育中应特别强化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教育。鼓励学生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甚至为权利而斗争。大学生不仅要遵纪守法,更要勇于承担维护法律公平和社会公正的责任。同时,还要树立平等观念,要认识到任何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差别,都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受到同等法律保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中,尤其要强调农民与市民的平等,农民应享受平等权利。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7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针对目前国际格局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征。在目前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等,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明确对象,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是要对我们目前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有非常透彻了解,运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心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年大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过去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大学时期的学生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年大学生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交往领域比中学生广泛得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四)“拜金主义”日渐成风

有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拜金心理,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没钱就“英雄气短”。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承认家庭贫困,即使家里非常拮据,却还是经常伸手要钱用来与同学攀比,完全不理会父母已经早早地累白了头、累弯了腰。

在学生中间也形成了一个拜金的圈子。就拿过生日来说,许多学生过生日一定要请客吃饭,请不起同学吃饭的孩子一般都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的贺礼都是档次较高的运动包或鞋子等。学生之间把自己过生日时来祝贺的同学多少、礼物轻重作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标准。

(五)逆反心理较严重,自控能力不强

逆反心理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的表现欲望、标新立异的想法成为他们无视家长、老师和校纪校规的重要原因。一旦造成后果,以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弥补。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主课内容。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求真务实,推进青年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方面的特点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挖掘团组织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培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阵地,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和落实青年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①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②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掌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

1、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知道什么是犯罪,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低标准。而“易”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在法制教育过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高校学生中接触法律知识最多的应该是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现在所谈的法制教育是面对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我们的方式将其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和了解。既然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讲述一些和大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将一些法律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2、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情模拟活动则是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印象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个法律事实角色,模拟某段法律事实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后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

3、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公平、公正等现代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上,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通过影像资料、普法园地、图片巡展、现身说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四、结语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张昌尔同志在团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月8日.

②百度百科. /view/17641.htm.

参考文献

[1]钱端升,王世杰.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

[2]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龚根法,朱建民.试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5).

[4]黄迪皋.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8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针对目前国际格局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征。在目前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等,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明确对象,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是要对我们目前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有非常透彻了解,运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心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年大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过去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大学时期的学生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年大学生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交往领域比中学生广泛得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四)“拜金主义”日渐成风

有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拜金心理,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没钱就“英雄气短”。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承认家庭贫困,即使家里非常拮据,却还是经常伸手要钱用来与同学攀比,完全不理会父母已经早早地累白了头、累弯了腰。

在学生中间也形成了一个拜金的圈子。就拿过生日来说,许多学生过生日一定要请客吃饭,请不起同学吃饭的孩子一般都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的贺礼都是档次较高的运动包或鞋子等。学生之间把自己过生日时来祝贺的同学多少、礼物轻重作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标准。

(五)逆反心理较严重,自控能力不强

逆反心理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的表现欲望、标新立异的想法成为他们无视家长、老师和校纪校规的重要原因。一旦造成后果,以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弥补。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主课内容。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求真务实,推进青年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方面的特点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挖掘团组织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培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阵地,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和落实青年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②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掌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

1、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知道什么是犯罪,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低标准。而“易”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在法制教育过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高校学生中接触法律知识最多的应该是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现在所谈的法制教育是面对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我们的方式将其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和了解。既然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讲述一些和大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将一些法律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2、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情模拟活动则是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印象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个法律事实角色,模拟某段法律事实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后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

3、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公平、公正等现代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上,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通过影像资料、普法园地、图片巡展、现身说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四、结语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张昌尔同志在团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月8日.

②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view/17641.htm.

参考文献

[1]钱端升,王世杰.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

[2]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龚根法,朱建民.试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新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5).

[4]黄迪皋.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尤其是2011年以来相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了我区各族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2011年7月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暨新疆流浪未成年人社会融入专题研讨会议”上,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通报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新疆未成年人犯罪整体呈略下降趋势,但与5年前相比,全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数的6%,说明近年未成年人犯罪整体是上升的。另外,新疆位于反分裂斗争的前线,“三股势力”将目标瞄向青少年,教唆一些青少年参与分裂破坏活动,2009年的“7.5”事件涉案人员中青少年占据不少数量。究其原因,青少年法制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更加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了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疆普法工作中青少年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一些地方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当前不论是各类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甚至是一些学生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二)在校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同步落实。”但是,一些学校离“四落实”还有一定差距,法制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一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独立系统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法制教材;二是教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可靠的保障,有的要挤占思想品德课时间进行法制教育;三是普遍缺少法学专业教师,法制课教师多数由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教师兼任;四是对法制教育“四落实”考核缺乏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还不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联动合作机制。表现在,虽然很多部门都参与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但在更多情况下,各部门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根据本部门的计划各自进行;目前多数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队伍都进行了充实调整,但大多都是由当地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小学聘请的法制辅导员一般也是由所在乡镇的司法助理员兼任,因此受到自身工作职能、课程时间安排、法律知识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四)法制教育的形式内容还欠丰富。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大都以讲座辅导的形式开展,少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辅以电教片、挂图、展板等,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为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健康卫生、反对邪教等,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大都没有区别。

(五)缺乏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和网站。强烈建议尽快更多地编印科学的、内容规范的、符合青少年需要的、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开办诸如《天山网》法制频道、《新疆法制报》、《法治新疆》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字版网站,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二、几点建议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更重要的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我们应当根据青少年的习

转贴于 http://

惯、爱好,不断创新载体方法、丰富内容形式、突出重点热http://点,努力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以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被别人恶意利用。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应主要突出“三性”、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三个强化”、实现“三个创建”。

(一)突出“三性”

第一,突出针对性。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新疆“三史”(即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教育。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生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对小学生侧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好品德;对中学生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于大学生着重进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教育,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具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重点进行法制教育,抓好个别教育,促其思想转变,矫正其不良行为,达到以个别教育普遍的目的。

第二,突出实践性。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图片、影像、演讲、辩论以及模拟法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法制电视栏目(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法制在线》),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把法制教育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第三,突出综合性。一是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及各项课外活动之中,使他们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加全面;二是广泛开展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健康卫生、交通安全、诚信守信、革命传统、“八荣八耻”等教育,使青少年做到通情达理,知法明义;三是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自觉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二)做好“三个结合”

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一是开展“律师进校园讲课”活动,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骨干教师定期到学校、社区上法制课;二是举办专题讲座,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三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听(观)后感、法庭现场观摩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的主动性,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一是组织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是不可侵犯的,好好珍惜自己的前途、珍惜家庭亲情与自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人生的路需要自己把握选择;二是组织开展法制书画、法制演讲、法制征文、法制动漫制作等多项比赛活动,激发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加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第三,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一是举行青少年法制巡展。专门制作配有法制宣传漫画的图板在各学校巡回展出,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二是开展“法制电影进校园”活动,选购系列青少年普法影碟进校园巡回播放,通俗易懂,效果明显;三是推出网络法制教育。利用主流网站,开设包括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律知识栏目,搜集张贴有关青少年权益的案例,拓宽普法渠道,扩大覆盖面;四是开展“四进万家”(即绿网进万家、法制进万家、安全进万家、道德进万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三)坚持“三个强化”

第一,强化课堂教育。一是在教材设置上,除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内容外编写必要的(以初、高中生为主要

转贴于 http://

对象)补充教材,如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内容;二是对课时要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教育所需;三是初、高中包括职校要加强引进法学专业教师并进一http://步加强完善各类教师的法律专业培训;四是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纪律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五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法活动,如校外法制宣传活动、“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活动、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第二,强化立体教育。一是认识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成立家庭教育群众性组织。学校、工、青、妇,关工委、社区等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联手,将每一个有未成年人家庭纳入到这一组织中来,给予家庭教育以规范化指导、检查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刚性意义的家庭教育监督机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双方互相配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强化社会教育。一是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中心,帮教活动并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法制教育和文化补习并举。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一些乡镇为闲散青少年举办了高中文化补习班,如果结合开展法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和就业培训并举。在法制教育中突出劳动、安全、合同、税收、工商管理等学习内容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或在就业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四是对刑释解教青少年做到帮教和安置并举,通过教育和服务,防止他们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实现“三个创建”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10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国家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种“送法入村”活动的持续进行,农村中小学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带法回家”、“模拟法庭”、“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1】等,形成了制度化的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各样的普法活动,实践了依法治国方针【2】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促进了农村中小学生自觉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法制教育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迫在眉捷。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已成为全国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应该说,各学校普遍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各地开展法制教育情况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又具有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

1、地域条件限制的特殊性

农村中小学远离市区,位置偏辟,与外界沟通较少,各种信息来源闭塞。国家关于学校法制教育的相关文件,很难在这里完全执行。一位在农村学校兼任中学法制教育课的张老师介绍,学生打架、偷盗等违法违纪事件在校园内时有发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贫乏,法制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乡有20所学校,只有60%的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其中,有30%的学校只发了课本,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进行教学,法制教育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对这个乡的20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是否感兴趣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法制教育课“兴趣浓厚”的比例是15%,“比较感兴趣”的是25%,“兴趣一般”的是60%。可见,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课缺乏兴趣。一位同学对我说:“我们学校也曾开过法制教育课,但学校不重视,又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学生觉得法制教育的内容太枯燥,法制教育课就是副课,可学可不学,可听可不听。”

目前,全国仍然有3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法制教育老师,学生的法制教育一般都是通过偶然的法律讲座或者是学校处理一些违法违纪学生时临时进行。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长期滞后,起不到应有的法制教育效果。

2、家庭法制教育缺乏的特殊性

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能够考上理想大学就可以了。至于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用不着专门去学习,那样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去年暑假,我来到小学就读的母校,同老师和学生交谈中,谈到学校的法制教育情况,他们都说,规模较大、条件优越的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是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基本上是学生自学。规模较小、条件差的学校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学生自身因素的特殊性

农村中小学校学生,他们生活、学习都在农村,成长的社会氛围较为原生态,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展相对较晚,抵抗诱惑能力弱,对于社会发生的事件,表现出不同于市区学生特有的好奇、好动、好模仿,亲身体验欲望较强,性格发展极为不稳定,对于法制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对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据调查,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大约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0%以上,而学生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20%以上,其中农村中小学生犯罪案件就占全国学生犯罪案件的一半左右,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犯罪案件就发生在校园之内。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重视法制教育”【3】。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4】。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5】。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只有实现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明显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

1、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而农村中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发展的限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例如:河南某农村中学初二一位学生,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且还是学生干部,由于交友不慎,在社会上坏孩子的影响下开始吸毒,持续被强制戒毒六次,一棵很有希望的苗子就这样枯萎了。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2、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农村特殊条件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陷。不少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和法律常识课教学苍白无力,形同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被严重削弱,久而久之,学校和老师就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数理化、轻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的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就越来越明显。例如:某县一个镇中学高三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互相攀比,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因盗窃一辆自行车而被公安机关拘留。究其原因,不能不从其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来寻找,不能不说与学校和老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有直接原因。 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学生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对于农村中小学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从家庭教育情况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一方面是农村学生家长或者是长年在外地打工,或者是忙于农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孩子自身发展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是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一,要么过分溺爱、要么过分放任,使得学生长期养成贪图享受、放松学习、固执任性等不良习惯,一旦受到不良风气的传染,就会迷失方向,走上邪路。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改进和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就极为重要。

二、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和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通过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农村学校法制教育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法制教育课程形同虚设

农村中小学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法制教育课。但是,法制教育课时却得不到真正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法制教育课是否依照课程设置按时上课”这一问题,有78%的教师和学生填“否”,问其原因,大家一致回答是“不考试的内容,学校不重视;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才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关注的问题,至于法律教育用不着专门学习,知道就行”。可见,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重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刚,对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从而,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作用。

(二)缺乏专业化的法制教育老师

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仍然没有按照要求完全走进课堂教学。虽然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没有专业的法制教育老师教学,使得法制教育教学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没有吸引力,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在调查座谈时,我们提出三个问题让他们回答:一是学校是否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回答是没有,实际教学由其他老师代替;二是你们对法制教育课是否有兴趣?回答是没有,老师要么照书宣读,要么让学生自己看书,觉得没意思;三是对于法制教育课教学内容,你们是否掌握?回答是基本上没有掌握。可见,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起不到实际作用。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低下

农村中小学受实际条件的制约,没有购置教学设备的专门资金,法制教育课基本上是“老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听讲”,也就是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讲课”。老师基本凭课本教学,照本宣读。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形象、直观、立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想象中去学习和理解,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受社会影响,学生自身不重视发展教育

我们对一个镇的所有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你接受法律知识来源是什么”?有64%的学生选择“学校的课本上”;你认为农村学校法制教育薄弱的原因是什么?有58%的学生选择“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欠缺”;“平时父母有没有对您进行法律教育”,有38%的学生选择“有”,4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途径单一,主要是学校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渠道,造成学生的法律知识贫乏,再加上家庭方面缺少对孩子进行法律上的教育,使得农村中小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遇到实际问题,难以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对于法律教育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在法制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关注和引导。那么,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现状?首先,各级主管机关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各级党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将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专门研究和部署。其次,就是完善农村法制教育机制,有计划、有目标、有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具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制度

就农村中小学现行的法制教育制度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70%的人认为没有专门领导机构和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从上到下重视程度不够,平时基本无人过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学校设置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开展不力。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以及农村学校,应当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健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专门领导班子,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法制教育开展情况。同时,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聘请部分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队伍。实现农村法制教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老师课堂抓”的法制教育工作格局。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机制

1、学校教育依然是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调查结果也说明,学校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要保证这个主渠道的畅通,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课教学,保证每一节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使最基本的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当然,法律知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果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就可能脱离实际。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并加以实践运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加强直观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主动接受法制教育的兴趣。如将法制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成教学课件,采用幻灯片形式在教学中适时的播放,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现实性,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或身边的实际案例,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监狱,走进少管所,采取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与现身说法人员对面交流,增加学生切身体会,使学生在特殊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

2、家庭教育是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关政策,经常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主动参加“家长学校”,和老师共同探讨学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其次,家长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对子女的法律教育。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和名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结合学校法制课教学的情况,联系学生的思想变化,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使其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学生以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会环境因素对于农村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小学生,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社会不良习气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控能力差,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走入歧途。因此,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公安、文化与出版机构应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把扫“黄”打“非”持久进行下去,全社会共同来关心、爱护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法制教育网络,为农村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向上,和谐乐观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专业化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1、农村中小学应该有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都是由德育课教师兼任,或者由课时少的专业课教师兼任,教师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专业知识,又怎能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呢?因此,对于从事法制教育、但未经系统法律专业学习的教师,要通过培训、函授等形式接受法律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因素,有针对性地教学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阐释基本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法制教育课教学效果。

课本中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也比较抽象,单纯依靠书本知识很难达到法制教育效果。因此,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增强法制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将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身边发生的学生违法违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剖析违纪、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使自己受到法制教育。同时,还可以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栏,张贴有关法律条文,定期举行有关法律测验及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法制图片展览,营造一个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对于学生法制教育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就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国家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加大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投入,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才能使法制教育见成效。其次,积极探索开展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途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探求开展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取得实际效果。再次,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切实使法制教育进入农村学校课堂,真正起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作用。

【注释】

【1】《依法治校的里程碑》 河北省依法治校现场会文件汇编河北省教育厅冀出内准字(2005)第A028号152页;

【2】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2003年7月17日);

【3】邓小平1986年6月关于“教育失误与腐败泛滥”关系的重要讲话;

【4】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提出;

【5】《浅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者:邹丽霞中共桃源县委党校发表于科技新报2009年12月16日。

【参考文献】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11

一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马克思理论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开展程度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初中生开展法制教育正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入21世纪,我国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中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增强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必不可少。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还有利于预防未成年犯罪。中学生的世界观还不健全,当面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还不能辨别对错。所以当受到低俗文化,虚拟的网络暴力,色情等诱导时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有效方式。

二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于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并未重视,没有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理念。中学生所接受的法制教育大部分来源于教材上的知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缺乏趣味性。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说教式,很少采用案例,小故事。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懂。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趣。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未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是照着知识点讲解,着重讲解考试必考内容,对于法制教育内容一带而过,不深入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就忽略了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主课上对于法制教育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没有作出相应的计划,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更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二)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家长法律知识水平比较淡薄,无法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在生活中接触的法律知识也是零散的,与未成年的关系不大。现在家长的压力比较大,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重视家庭教育也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家长来说,孩子取得好成绩才是他们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这种想法严重忽略了法制教育,有些家长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家庭法制教育的预防作用,往往认为孩子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进行违法犯罪,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三)社会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因素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也应该发挥其作用,政府部门不重视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政法部门和学校联合举办过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宣传讲座多以案例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法律知识为主,使学生只记住了故事没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当前社会呈现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学生能接受的多方面的内容,受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化的诱导容易引导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三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还是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把法制教育成为独立课程应该编写一本法制教育的专门教材,教材内容要具有知识性、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教材的知识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法律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制教育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逐步学习到专业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的提高自身课程教育能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教师。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讲必须实现中学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这是解决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二)家庭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法制教育,并且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交流,不要让手机成为沟通的障碍。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要以为吵架,更不要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用暴力解决问题就会该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暴力是解决一切争端和矛盾的方法。(三)社会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社会法制教育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这要求各级政府重视中学生普法宣传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普法宣传队伍。定期到各个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建立普法宣传活动基地,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提问,充分运用学校周围的宣传栏,张贴一些法制标语。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必须为中学生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多部门联合,净化网络和学校周围环境,对手机各大网站不定期的监管,对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要进行严格检查净化中学周边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四尧结语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做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以保证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是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黄开学.浅谈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4期

[2]闫妍.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对策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