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产品设计的因素

产品设计的因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8 09:53:48

产品设计的因素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1

1?引言

随着婴儿用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婴儿产品设计亦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重视。但因设计缺陷导致婴儿受到伤害,厂家召回婴儿产品的事件却屡屡发生,如著名美国品牌Graco2010年10月20日宣布:因婴儿手推车托板与座位底部间隙过大,致使婴儿头或脖子可能被卡住,故召回相关产品。这与设计中不注重婴儿特有的人机因素有关。人机因素的研究为设计考量“人的因素”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人机因素可以为设计提供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1],因此研究人机因素对设计意义重大。而婴儿特殊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决定了婴儿的人机因素必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婴儿特殊的人机因素对于婴儿产品设计是有必要的。

2?婴儿产品设计殊的人体结构尺度因素

较成人而言,婴儿人体结构尺度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婴儿的身体结构和各个器官与成人不同,且这些不同远非成人的几分之几这么简单;另一方面,婴儿的身体与各个器官都处在一个高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婴儿人机因素中的人体结构参数、各部分活动时的相互关系、活动范围均与成人不同,且处在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例如婴儿人体结构参数的两个重要指标——身高与体重:一般新生儿的体重约为2.5-4kg,3个月时婴儿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婴儿的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3岁时约达到5倍。身高在出生时约为45-55mm,一岁时约为出生时1.5倍,三岁时约为2倍,两者均快速、持续变化着。因此,婴儿产品在适应当前婴儿需要的同时应同时考虑较长时间后仍能适应婴儿人体结构尺度的需求,以便更好的满足婴儿成长发展需求。让人欣慰的是现阶段婴儿产品设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丹麦品牌利安得旗下的婴儿床,可以变换5种不同的形式,完全适合0-7岁宝宝不同时期的成长变化。

3?婴儿产品设计殊的生理尺度因素

人体生理内容包括人体感觉系统(由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组成)、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体运动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与人机因素关系密切[2]。婴儿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发展需要丰富有效的外界环境刺激,且在各种感觉器官的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刺激是不同的。如2个月的新生婴儿视觉对比敏感度较弱,只能分辨出对比强烈的颜色,所以很多专业的育儿卖场里所陈列的新生儿用品中有大量黑白对比的设计,如玩具、婴儿床、识认卡片等。因此,当我们确定了目标用户后就需要根据婴儿的发育阶段所需的特定刺激给与考虑。

婴儿运动系统发展的关键为动作发展,分为先天性反射动作、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生理基础,为了使外界环境刺激有效,机体必须达到一种准备新的状态。如果机体对某种动作活动尚未达到所需的准备状态,就开始提前进行训练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因训练不当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如前一时期市面上常见的婴儿学步带,学步带可以给婴儿一个上升力,辅助婴儿站立行走。婴儿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当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整的时候,让婴儿使用学步带。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久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O”型腿。而婴儿散步车却需依靠婴儿自己的力量站立,对婴儿的站立动作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更符合婴儿的生理发展需求。

从上述两个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符合婴儿生理发展需求的设计,有助于婴儿的生理发展;反之,会阻碍婴儿的生理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对婴儿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婴儿产品时,需充分考量由于婴儿成长发展特殊需求引起的特殊生理尺度,以设计出更利于婴儿成长的产品。

4?婴儿产品设计殊的心理尺度因素

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婴儿心理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初级阶段,感知觉充分发展;第2阶段高级心理活动,在感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的认知、记忆、思维、情绪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了发展;第3阶段高级阶段,进行初级的人际交往,婴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3]。婴儿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前一阶段的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是指在感觉器官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感觉获得对物体个别属性的认知,进而习得物体整体特性的认知。在婴儿每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相应感觉的刺激,可以促进这种感知觉的发展。如果在婴儿产品设计中很好的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婴儿用品就会在婴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如笔者读研期间设计的一款婴儿启智玩具。这款产品采用了不同的表面处理,使球体表面呈现出圆滑的小毛刺、小洼坑、细环纹等不同的质感,从而通过这些不同触感,使婴儿对材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刺激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婴儿的高级心理活动与婴儿教育关系密切,与产品设计中人机因素关联较少,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分析了。下面,尝试分析一下婴儿初级人际交往发展阶段特殊的人机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互动,在婴儿产品设计中这种交互关系包括亲子互动、伙伴互动、产品与使用者的互动,这三类互动可分为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物的互动。

因此在婴儿产品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婴儿产品与婴儿的对话、婴儿情感的呼应,满足婴儿心理发展的需求;其次应考虑伙伴或家人的参与、回应。例如与普通的布偶玩具相比,手偶玩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手偶玩具的角色扮演为婴儿提供了与父母和同伴展示、沟通、回应、共享这些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进而有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

综上所述,婴儿不同发展阶段的身体结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都有不同的需求。在婴儿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研究婴儿的发展规律,获得使用者的潜在需求,从而使设计更好地满足婴儿的成长发展。在现阶段婴儿产品设计方法缺少,婴儿语言功能不健全,设计人员无法很好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考虑婴儿的特殊人机因素不失为是婴儿产品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吕杰锋,陈建新,徐进波.人机工程学[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9:7

[2] 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2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工业时代的大批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行为模式,市场产品琳琅满目,新产品层出不穷,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物质需求。也正是因此,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上也产生了困扰,不知如何选择。在面对同等功能的产品时,情感化的因素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主导因素,显然基于情感化的产品设计更能够打动消费者。

21世纪是情感主导的时代。科技的大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需要,高节奏的社会生活强烈呼唤人们情感化的回归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约翰-奈比斯特在《大趋势》中说过,“我们正走向高技术和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类会给每一种新技术上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产品设计中情感化因素的注入才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情感化产品的选择嫣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消费时尚。

一、人的情感与产品设计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天赋的一种特性,是当外界的事物作用于自身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感觉”,它是有感而无情,例如天气变化是一种外界事物,当它作用于人的身体时,我们就会产生寒、热、冷、暖的感觉。不过,由于天气变化,也会引发悲、喜、忧、欢的另一种生理反应,它不但有感而且有情,所以称为“感情”。

“感觉”和“感情”都是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生理反应,虽有不同之处,但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所以统称为“情感反应”,情感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部分。

情感是由人的期望和需求组成的,当人的期望和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愉悦的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苦恼的情感。

2.产品如何引感?

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产品的反应也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产品的体验和感觉也会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正是因为人的天性如此,在找寻产品与情感之间的共鸣似乎很难。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情感产生的过程中找到答题的规律。这种情感反应有以下特点:

1).产品引发的情感因人而异,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对于产品的期望目标、衡量标准、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人们对于相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情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2).情感的时效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事物的辨别也会不同,对于产品需求也会产生变化。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就会有不同情感变化。

3).情感的复合性,在产品设计中由于设计元素的注入,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情感的产生通常不会是单一的一种。

二、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诱人的造型设计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考虑产品的功能的使用,也会赋予它一种形态,而形态则会反映一种性格,就如同给产品注入了生命,人们在使用这种产品时,会得到,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情感。

产品的造型是由形、色、质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人们通过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来感受外界事物的形态,经过认知的心理过程,从而认识各式各样的产品。在情感化的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外形起着诱人的作用,通过千变万化,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消费者的关注,色彩则对人视觉产生重要的刺激作用,材质是人情感产生的基本要素,材质带给人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优美流畅的产品外形、鲜艳亮丽的色彩、手感舒适的材质都会带给人正面的情感反应。产品的外形是人感官的第一信息来源,是人情感产生的重要因素。

2.愉悦性的设计

愉悦是人快乐、心情舒畅的心理反应,是外界事物对自身的刺激产生的正面的、积极地情感反应被欣赏者认知的情绪结构中的一种感觉,如高兴、开心、快乐、自信等变现。愉悦性理论是一种使用者产品需求的理论,使用产品的愉悦性是与使用产品产生的正面的。快乐的感觉相关,也就是说使用性并不是产品愉悦性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人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愉悦感是属于情感化设计中行为层次的设计。

3.一段美丽的回忆

人们生活时代、背景、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情感就不同,但是都会有记忆深刻的往事。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生活,琳琅满目的产品世界,我们无从选择,但当你看到一件产品时,立刻会触动你的心灵,让你回忆起了美好的往事,让我们眼前一亮,在情感中产生共鸣,让我们为此爱不释手。当然这种回忆一定是开心的、愉快的、温馨的。这是反思情感层次的设计。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师必须充分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寻找他们记忆中的共同点,能够唤起你记忆的情感因素,将这种情感因素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运用到产品中,这种语言必须是能够唤起消费者记忆的设计语言。

总之,设计师必须“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提倡关怀人、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对于现代产品而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协调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产品设计已经是朝着非物质、高质量、重感情的方向发展,更多体现的是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感官体验。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情感的需求,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种种需求,寻找产品与人的情感“联通”和“交流”的一种通道。在注重产品外形的同时,研究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消费者心理感受和情感追求,更加显现产品的个性和情感诉求,不仅让使用者在生理上感到安全和舒适,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让产品具有最直接的审美感染力,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应该更加注重情感设计。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06.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3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28-02

一、引言

产品从哲学的观点上考虑是物质,是没有情感的。但它是人造物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它是为人所使用。因此产品不是孤立的,应该是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产品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被消费者理解接纳和受益。所以人们在谈到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很明快”,“有创意”,“很稳重”等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因此一个好的产品不仅有功能美、材料美……还要有情感美。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美的表现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发泄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便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的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既然,产品设计与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的可以将艺术表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是将情感引入设计中来。其实,艺术与设计一直以来就关系密切,只是在结合的程度上有所差异。美国著名的审美心理学专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就设计的艺术性曾指出:“事实上,不管是一把钥匙,还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的正面,或者是一幅由瓦都于1700年左右所绘的表现生命哲学的画,它们之间的艺术性,只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从最简单的装饰品,到成熟的艺术品,是一个连续上升的等级。”意大利的设计师们更是将艺术表现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到极至。看一看Memphis 设计的家具,其中无不带有一种“比起功能来说更多感彩、比起商业来说更加艺术性的元素”。如图2,Memphis的设计大师们用不同寻常的方法结合形状、材料和鲜艳的色彩,所依据的设计旨在让人惊讶和激发想象的漫游。产品的艺术设计为设计开辟了一个给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产品的艺术性也随之成为优良设计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当然,也不会因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在产品的艺术化设计中,功利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

三、消费者和情感美

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没,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点在产品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感受。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在这个层次上,大众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可以非常准确的将具有不同情感意义的产品辨别出来(严肃或严谨的、柔和或休闲的)。外在的审美心理感应就比较复杂。它受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潮流

在设计的流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新颖有创意的设计产品上市,它或许是一种新式发型;或许是一新型工业产品;也可能是一款时装。当由于种种原因得到受众的认可,人们纷纷愿意拥有它或使用它的时候,潮流便出现了,这种流行趋势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同一类产品中,有时可能波及各个领域的其他产品。例如,苹果公司自从推出透明电脑这个概念以来,整个设计界为之哗然,随后,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透明”产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甚至一些女性使用的时尚饰物如手表、手提袋、伞也在一夜之间变成透明的了。

社会潮流,流行趋势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具有年代更替性。而且,随着设计不断推陈出新,这种替换性的频率有加快的趋势。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因为设计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设计师永远走在潮流的前端。

(二)文化背景

我们居住的文化环境影响我们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会导致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这种由文化影响的外在审美心理感应具有社会的相对性。因为大众对这些东西的交流和理解要基于某种法则,而这种法则又是由社会的人确定的。既然大众有决定权,也就有改动权。与此同时,它们又具有客观性,因为它们的意义在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传统中是比较固定的。举例说,当我们根据生物本能随意把色谱分解成若干种独立的色彩时,其中就不会有多少种色彩具有文化的相对性。但是,一旦某一社会群体的人给某种颜色赋予特别的含义时,如把白色用于寄托哀思的场合时,其成员就必须遵从这个规定,否则的话将被这个社会所不容。

其实,在人的审美心理感应过程中,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是同时作用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二者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已。上面,我们分析了大众对待产品的审美心理感应过程,这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大众的情感偏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当产品的传达某种信息激起了大众所喜好的那种感情的时候,他就会乐意接受这个产品,反之,当产品传达的某一信息触动了大众厌恶的情感时,他会对产品产生抵触情绪。

四、情感美在产品设计中表现

了解这一过程能够很好的解释人性化设计的情感之美。通过情感过程,一旦人对产品建立某种“情感联系”,原本没有生命的产品就能够表现人的情趣和感受,变得有生命起来,从而使人对产品产生一种依恋。我们来看看意大利Alessi公司设计的水壶(图3),壶嘴处被设计成小鸟的形状,当开水沸腾时水壶就会发出小鸟的叫声,设计师把大自然中富有生命意义的造型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来,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趣味。

iMac象征着高技术、现代化的苹果尖端产品并不象IBM产品那样的冷酷、严峻,设计师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台灯”找到灵感,大胆突破以往传统电脑的形态,突出了产品的亲人性和趣味性。于是,这为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设计师除了要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之外还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潜意识中的情感需求,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快乐的情绪。总而言之,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在产品和人之间建立一种情感层次上的深刻关系,实现“人与物”的高度统一。

飞利浦新推出的系列产品,力求通过这些设计来展望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面,热情的徽章,情绪的容器,珠宝耳机系列,魔法钢笔等以亲和形态和色彩展现了未来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即追求生活的品味、高效率、趣味化、情趣化的生活方式,使产品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方式和个性化的追求与渴望。功能更偏重于人们的情感。如热情的徽章提供给网络世代新的交友方式,珠宝耳机系列给人们增添了不同的时尚色彩,魔法钢笔为上网和桌面工具提供了新的可能。人们对于产品情感因素的增长表明了亲和性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丰富了产品本身的延伸性。

五、结论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而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产品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这便要求设计师们把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并努力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出来。产品设计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艺术创作,不能完全是设计师自身情绪的宣泄。我的观点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程度的体现产品的情感之美。

参考文献:

〔1〕梁梅.意大利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Donald A .Norman.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4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因此,审美性要求是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一件产品能否受到市场欢迎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于是探讨和分析大众的审美反应就显得相当的有必要。

对于“美”,哲学要问的是“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心理学要问的是“什么是审美反应?”“艺术怎样唤起情绪?”

审美反应是指人对外在刺激和内在记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中包含了情绪因素、认知因素、兴趣因素和其他因素,也包含着人对这些因素的意识体验(awareness)和反射(reflection)。

一、情绪因素

要探讨影响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相关问题,就必须在概念上清楚什么是审美反应,什么是审美反应的情绪因素?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得经验,但不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个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 情绪由刺激引起,又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www.133229.coM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刺激中,社会性或心理性刺激对个体情绪影响更大。下面通过图解的形式来分析情绪及其相关因素。

情绪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情绪客体化现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事实早已表明的、一种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当中的特殊现象。

当大脑中被引起某一生理性情绪反应并形成反映时,如果在大脑中同时形成的不是对身体某个感受器的诸等特征的反映,而是对某一当前外界对象的各种客观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 “情绪客体化现象”。在这种现象里,我们会在直觉中把自身的快悦或不快性质的心理性情绪反应(往往也含杂着某些当前的心理性情绪)当成是存在于当前外界对象的形象之中的、一种最直接地令我们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观赏晚霞时,晚霞的适宜光线的刺激通过眼球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大量感觉细胞产生理化变化,这些理化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在视觉系统其他机能的参与下使皮层视区形成对晚霞的颜色、明暗和形状等等特征的反映——晚霞的视觉图像的同时,也必然会在脑中引起一种显然会是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并且形成皮层对之的反映;又由于心理注意机制等因素的作用此时大脑没有形成对视觉感受器的内部状态与位置等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便把对晚霞的视觉反映与对当前脑中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的反映复合在一起,从而就形成了“快悦情绪在晚霞的视觉图像上”这一情绪客体化现象。这时我们就会在直觉中“看”到在那晚霞的客观形象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最直接的令我们快悦的东西,并把它当成是晚霞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往往被称之为美的)特质或属性来加以喜爱和体验。当然,情绪客体化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的视觉过程中,在人的听觉、心理感觉等感觉中也普遍的存在这种现象,甚至在我们的触觉和嗅觉中,也会由于当时情境的特殊性而偶然发生这种现象。

二、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与审美现象的直接关系

在美学研究中一直难以解释的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人的审美现象的内部形式——情绪客体化现象的认识而得到科学的解释。可以简单地说:作为本质意义上的美,它就是由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所产生的、人的自身快悦情绪在当前外部对象的形式和具象之中的“显现”。而外部那些美的视觉和其他感觉的对象,它们在这里所具有的只是能够引起人的快悦情绪的那些特质和属性。当然,要给美学的种种基本问题做出最后的定义,那还需要我们的美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界通过联合磋商来完成。

三、认知因素

从设计艺术的层面看,艺术也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艺术的语义信息,就是审美反应中的认知因素。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下面同样通过图解的形式使大家对认知及其过程相关因素有更好的认识。

四、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像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像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另外叶克斯-道森规律认为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五、兴趣因素

兴趣(interest)因素也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心理概念,审美反应中的兴趣因素是指由好奇驱力引发的行为。在现代艺术中,有许多艺术作品是完全基于感性的,所提供的认知因素和编码极为有限,并且表达情绪的方式和符号也极为抽象,基本不用具象的符号形式,因此包含了大量的未知的东西,或者说不确定性,例如抽象派、立体派等等。这里的好奇与生理上的需要无关,而是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新奇性。在好奇中发现新的东西,在旧的记忆中产生新的联系,也许是人的最原始的审美反应。这种期望模式的研究称为大众审美心理模式研究。以上可图释为:

艺术也不能停留在表现情绪和认知的审美上,艺术更多地是反映了人类的好奇,反映了探索未知和可能性的种种尝试,也许“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才是现代艺术心理本质。

六、结语

最后要说明的是审美反应的因素,是共时性起作用的,彼此交叉渗透,也相互影响制约。今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是空前的,而且今后还会变得更多。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发掘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把握好大众的审美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无论是对设计管理者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显得非常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启 李 翔:设计方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5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因此,审美性要求是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一件产品能否受到市场欢迎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于是探讨和分析大众的审美反应就显得相当的有必要。

对于“美”,哲学要问的是“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心理学要问的是“什么是审美反应?”“艺术怎样唤起情绪?”

审美反应是指人对外在刺激和内在记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中包含了情绪因素、认知因素、兴趣因素和其他因素,也包含着人对这些因素的意识体验(awareness)和反射(reflection)。

一、情绪因素

要探讨影响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相关问题,就必须在概念上清楚什么是审美反应,什么是审美反应的情绪因素?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得经验,但不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个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 情绪由刺激引起,又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刺激中,社会性或心理性刺激对个体情绪影响更大。下面通过图解的形式来分析情绪及其相关因素。

情绪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情绪客体化现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事实早已表明的、一种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当中的特殊现象。

当大脑中被引起某一生理性情绪反应并形成反映时,如果在大脑中同时形成的不是对身体某个感受器的诸等特征的反映,而是对某一当前外界对象的各种客观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 “情绪客体化现象”。在这种现象里,我们会在直觉中把自身的快悦或不快性质的心理性情绪反应(往往也含杂着某些当前的心理性情绪)当成是存在于当前外界对象的形象之中的、一种最直接地令我们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观赏晚霞时,晚霞的适宜光线的刺激通过眼球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大量感觉细胞产生理化变化,这些理化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在视觉系统其他机能的参与下使皮层视区形成对晚霞的颜色、明暗和形状等等特征的反映——晚霞的视觉图像的同时,也必然会在脑中引起一种显然会是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并且形成皮层对之的反映;又由于心理注意机制等因素的作用此时大脑没有形成对视觉感受器的内部状态与位置等特征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便把对晚霞的视觉反映与对当前脑中快悦性质的情绪性反应的反映复合在一起,从而就形成了“快悦情绪在晚霞的视觉图像上”这一情绪客体化现象。这时我们就会在直觉中“看”到在那晚霞的客观形象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最直接的令我们快悦的东西,并把它当成是晚霞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往往被称之为美的)特质或属性来加以喜爱和体验。当然,情绪客体化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的视觉过程中,在人的听觉、心理感觉等感觉中也普遍的存在这种现象,甚至在我们的触觉和嗅觉中,也会由于当时情境的特殊性而偶然发生这种现象。

          

二、心理学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与审美现象的直接关系

在美学研究中一直难以解释的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人的审美现象的内部形式——情绪客体化现象的认识而得到科学的解释。可以简单地说:作为本质意义上的美,它就是由存在于人的心理反映过程中的情绪客体化现象所产生的、人的自身快悦情绪在当前外部对象的形式和具象之中的“显现”。而外部那些美的视觉和其他感觉的对象,它们在这里所具有的只是能够引起人的快悦情绪的那些特质和属性。当然,要给美学的种种基本问题做出最后的定义,那还需要我们的美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界通过联合磋商来完成。

三、认知因素

从设计艺术的层面看,艺术也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艺术的语义信息,就是审美反应中的认知因素。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下面同样通过图解的形式使大家对认知及其过程相关因素有更好的认识。          

四、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像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像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另外叶克斯-道森规律认为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五、兴趣因素

兴趣(interest)因素也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心理概念,审美反应中的兴趣因素是指由好奇驱力引发的行为。在现代艺术中,有许多艺术作品是完全基于感性的,所提供的认知因素和编码极为有限,并且表达情绪的方式和符号也极为抽象,基本不用具象的符号形式,因此包含了大量的未知的东西,或者说不确定性,例如抽象派、立体派等等。这里的好奇与生理上的需要无关,而是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新奇性。在好奇中发现新的东西,在旧的记忆中产生新的联系,也许是人的最原始的审美反应。这种期望模式的研究称为大众审美心理模式研究。以上可图释为:

         

艺术也不能停留在表现情绪和认知的审美上,艺术更多地是反映了人类的好奇,反映了探索未知和可能性的种种尝试,也许“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才是现代艺术心理本质。

六、结语

最后要说明的是审美反应的因素,是共时性起作用的,彼此交叉渗透,也相互影响制约。今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是空前的,而且今后还会变得更多。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发掘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把握好大众的审美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无论是对设计管理者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显得非常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启 李 翔:设计方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6

1新产品

新产品不单指新发明创造的产品,也包括革新和改造的产品。以顾客的角度看,这个市场以前没有出售过的产品,对这个市场来说就是新产品;以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角度看,以前未生产过或销售过的产品也是新产品。

2开发新产品的必要性和设计的动力因素

2.1开发新产品的必要性

开发新产品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就是为企业创造顾客。制造业有个口号“非创新,即死亡”,例如诺基亚公司和柯达公司的悲剧等等。因此,必须把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

2.2新产品设计的动力因素

新产品的设计任务可以来自客户的委托,但往往更多是来自本企业的产品开发规划。现代产品设计,不应光靠“预感”来构思产品,而应该用一定的方法程序构想出一个产品,并能预测这个产品规划和开发的可能性、时间、成本。

引起新产品设计的动力因素有来自外部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因素。

2.2.1市场因素。

a.原有产品的技术和经济特性。这可以从营销的反馈信息中获得,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生产周期。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投放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这段时间。b.市场需求的改变。如市场期待有新功能或新造型的产品。c.用户的建议、鼓励和批评。实际上用户的意见代表了市场的意见和需要。d.竞争对手产品的技术经济优点。

2.2.2环境因素。

a.发生经济政策事件。例如资源短缺、进出口或运输限制等。b.新工艺和研究成果换代。例如:智能手机代替传统手机;数码相机代替胶卷相机等。c.新技术应用。

2.2.3企业本身的因素。

a.企图利用有关开发和加工方面的设想和企业内的研究成果。b.用新功能去扩大和开拓销售范围。c.采用新的加工方法和新技术。d.采用新包装和更先进的加工手段。e.产品采用较多式样类别,能得到多种产品支持,而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又能合理地互相重叠。

3产品构思的产生和选择

3.1构思的产生

新产品设计前,应需进行产品的构思和设想。没有产品的构思和设想,就不可能有新产品的实体。产品的构思首先来源于前面所述的有关因素及对它们的研究,探求时可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并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产品构思,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方面。用户有哪些新功能方面的要求?我们已满足了哪些?应对现有的功能作哪些补充?哪些功能已被广泛采用?(2)作用原理方面。能否通过改变现有产品实现功能的作用原理,从而使产品变得更好,功能更多、更新?(3)结构方面。是否应该小型化?造型是否惹人喜欢?产品的人机对话能否进一步改善?此外还需考虑工艺、制造方面的问题。

3.2构思的选择

不是每个产品构思都能成为成功的产品。研究调查表明,大约每40个产品构思中,仅有一件新产品获得成功。产品构思的选择方法,应以企业目标、企业优势和环境方面诸多因素来判断并决定取舍,将有前途的产品挑选出来。

4新产品设计类型和设计原则

4.1设计类型

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或者改造一种老产品,都要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对象不同,产品设计分为以下几类:

4.1.1开发性设计。

在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全都未知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总功能和约束条件,进行全新的创造。这种设计是在国内外尚无类似产品情况下的创新。如专利设计、发明性产品都属开发性设计。

4.1.2改进性设计。

在总的方案和原理不变的条件下,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要求,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更新改造,使它功能更多、操作更多方便。

4.1.3系列化设计。

在功能、原理、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对结构设置和尺寸加以改变,使之满足功率、速比的不同要求。

4.1.4测绘和仿制。

按照国内、外产品实物进行测绘,变成图纸文件,其结构性能不改变,只进行统一标准和工艺性改动。仿制是按照外单位图纸生产,一般只作工艺性变更,以符合工厂的生产特点及技术装备要求。

4.2设计原则

4.2.1创新原则。

设计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只有大胆创新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但是,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创新往往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综合。有的新产品是根据别人的研究试验结果而设计,有的是博采众长,加以巧妙的组合。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一条重要原则。

4.2.2可靠原则。

产品设计力求技术上先进,但更要保证使用中的安全可靠和持久。即无故障运动的时间长短,是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产品要进行可靠性设计。

4.2.3效益原则。

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经济合理、使产品“价廉物美”,才有较大的竞争能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在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要求下,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

4.2.4审核原则。

设计过程是一种设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决策、修正的过程。为了避免和减少设计失误,实现高效、优质、经济地设计,必须对每一设计程序的信息,随时进行审核,决不允许错误的设计或信息流入下一道工序。实践证明,产品设计质量不好,其原因往往是审核不严造成的。因此适时而严密的审核是确保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原则。

5结语

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新产品开发意识薄弱、新产品设计能力欠缺的企业注定是要被市场淘汰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了解市场的需求,掌握新产品的设计原则,才能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志红,机械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48-02

设计服务于人类生活,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大学生的设计若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不能将之物化为产品,其设计意图便难以实现。只有将设计成果产品化,才能使设计成为现实中的产品,担负起它本来的社会使命。

一、学科特性的使然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造物艺术在中国曾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名词来概括,即:世纪初的“图案”,后来的“工艺美术”以及现在的“设计艺术”。每一次名称的更迭都蕴含了学科内涵的扩充和对社会变化的适应。在不断发展中,艺术设计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性,成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综合叉学科。与纯艺术相比,艺术设计起初就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虽然艺术设计会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审美而嬗变,但其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以及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宗旨却始终如一。

1.功能性与实用性。艺术设计是一门集实用与功能于一体的学科,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造物活动,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被赋予新的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已经形成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向,在商场富有设计感的商品会格外畅销,人们都偏爱实用且赏心悦目的商品。我国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有千余所,作为设计人才主要的培养地,更应重视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艺术设计实用与功能的特性,无论在我国古代先民的造物活动还是在现代设计中都有优秀的表现。如马家窑文化中的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小口是为了防止水溢出,腹部双耳除去系绳的功能之外,还有平衡重心的作用,尖底则利于其垂入水底,设计精巧实用,处处体现着设计的功能与实用性。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实用和功能依然是考量产品的首要因素,如“穿越居庸关花海、驶向春天的‘和谐号’高速列车”不但带给人诗意盎然的感受,也是交通工具设计的典范。该列车沿袭了“流线型”设计样式,其造型更是模仿了鲸鱼、海豚等动物的造型,向前突出的嘴部使造型更加与圆润与和谐,具有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车速、降低能耗的实际功用。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始终贯穿在设计发展的每个阶段,韩非子的“玉卮无当,不如瓦砾”,墨子的“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为之拙”都很好地阐述了判断设计优劣首先要考察其功用性的立场。

2.服务性与市场性。大工业化的进程,扩大、增加了市场的规模与需求。艺术设计要服务于生活中的人,即消费者。艺术设计的内在的服务性与市场特性,要求它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材料的限制以及技术工艺的束缚等因素。艺术设计与市场的密切关联还表现在,市场的变化会对艺术设计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会促使设计学科专业的增添与调整,其目的多是基于市场的潜在需求,如:动漫设计与交互设计。高校通过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不仅可以提高艺术设计市场的文化水准而且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审美趋向。在肯定高校艺术教育地位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毕竟高校培养的设计人才终究需面对社会,设计成果终究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所需要的设计人才无非是综合素质优、实践能力强、设计作品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学生。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则是学生们最缺乏的,为此设计教育应该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市场,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平衡教育与市场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设计成果向产品的转化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这不仅是设计学科市场特性对设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诉求。

二、设计过程完整化的要求

完整的设计活动包括洞察人类所需、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将构思所得运用各种设计语言物化为现实而具体可感的设计作品的过程。设计成果的产品化则是设计活动的最后一环――设计传达,它要求设计者在充分了解所处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物质材料与相关媒介作为载体,在保障设计作品拥有合理的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设计技巧和手段,将其在设计构思阶段形成的设计意象物态化、成为能够满足物质精神需要的产品。在完整的艺术设计活动当中,只有设计成果得以产品化才能宣告设计过程的结束,否则只能算作纸上谈兵,无法满足人类生活所必需,毫无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设计大多保存在电脑里或者打印在图纸上,这样的设计不能算作真正的设计,因为它不能够提供满足人们实用功能需要和心理需要的现实作品,也就意味着没有完成设计的最终目标,实现产品化。设计类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大多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设计审美、东西方设计发展等基础知识,而设计成果产品化是高校设计课堂的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设计成果产品化是设计作品对外展示的过程,也是设计者对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材料使用以及功能等进行最后整合的过程,设计成果只有实现了产品化,才能得以较为直观地接受大众的设计批评,为下一轮的类似设计活动积累经验。

大学生设计成果的产品化不仅是设计活动完整化的要求,此过程更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由设计图纸到设计产品转化之间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从而规范设计当中不切实际的构思,促使他们的设计目光从设计本身投向影响设计物化的更多的学科知识,由此及彼,这也是高校设计教育举一反三、脚踏实地的初衷所在。

三、社会时代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改变的人类审美喜好对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富有创意的产品更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亲睐,创意产品越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众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使新概念产品成为当下审美的潮流。大学生设计成果的主体是80、90后年轻群体,其设计理念具有创意性与尝试性,符合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代的审美潮流。

1.新创意产品符合时代的需求。无论国内外,“创意产业”都不是陌生的概念,它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其中艺术设计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创意产品是创意产业链中的衍生品,形式及种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富有创意的产品,最能体现当代消费的特色与社会发展的趋势。1997年,布莱尔首次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于次年规划了设计产业发展的前景。创意产业使英国的传统模式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内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创意服务为主,实现了快速增长。当代社会,温饱的解决促使着人们对精神的追求,那些带有创意性的设计产品倍受亲睐,成为挑选的重要对象,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符合当前消费者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诉求。从数据来看,我国对创意产品的出口额呈递增的势头,这表明新创意产品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设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年轻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其设计成果带有丰富的创造性,通过对这些设计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在满足社会对创意产品需求的同时,实现设计成果的设计价值。社会对创意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反映了大众审美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实用及功能性上,要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创意设计,从而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2.新创意产品适应时代的审美理想。在当代设计语境中,概念产品带有较强的观念性与突出的艺术特征,体现了超前的设计理念,展现了设计的前瞻性与未来意识。概念产品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概念,而是给予产品以新的设计形式,具有探索性与不确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概念产品投入较多的关注,呈现出新的时代审美潮流。在此影响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大机器的批量化、规范一致化的生产,需要更加独特、多元的设计出现。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8

一、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设计的因素

1.宏观金融政策,如银监会政策

年底,监管机构一纸禁令,宣布一个月内理财产品走入了历史博物馆,但短期理财产品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不少银行打起了短期理财的“球”,推出了不少期限在31天至40天之间的短期理财产品。传统的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因为门槛较高,一般只针对高端客户。而短期理财产品因为低门槛吸引了较多普通市民,这块业务的占比非常大,银行通过“打球”,做到既不违反监管规定,又能保住普通市民这部分市场,还能帮助存款年底冲高,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

2.市场需求(客户需求)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风险,对资产配置的想法也不同。理财产品要根据客户类型来设计。比如工薪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富裕家庭都有各自的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因此设计出不同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产品。

另外,客户在财富积累到一定层次之后对于财富管理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创富第一代在人生阶段和事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她们开始思考未来财富传承问题。此外,他们还希望能在理财和社交等方面给子女提供机会。根据这一趋势,银行会对高端客户理财管理的内涵做进一步延伸。比如进一步丰富投资品种,这些投资品不仅包括与传统金融市场密切联系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对冲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一些另类投资品种,比如红酒期酒产品、艺术品投资基金、钻石投资平台、矿业投资基金等。

(1)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考虑到客户对保本的需求)

(2)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考虑到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为了弥补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被封杀带来的产品真空,各家银行现在开始力推滚动型理财产品以及T+0理财产品。这类T+0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最好,但收益率也相对较低。

(3)理财产品的收益(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要求不同的报酬率)

3.现代技术的发展

现代IT技术的发展,为综合金融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比如“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更省时、省心、省力地实现财富的保障和增值。

4.另类理财产品另辟蹊径,争夺市场份额

比如农行联合天津海鸥手表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金钥匙・天工海鸥手表收益权投资理财产品”。购买该理财产品的投资人即可成为海鸥陀飞轮手表的认藏人,投资人可在承诺品开放期内灵活选择,以现金或实物形式获得理财本金和收益。如果选择现金方式赎回产品本息名可获得年化约5%以上的货币收益;如果选择继续持有产品到期,则可在到期获得一款约定款式的海鸥陀飞轮手表,同时还可获得5.5%以上的货币收益。

5.受到国际理财产品的影响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由于理财产品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是由国际大投行所设计并引进。而中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人才的缺失导致了其自身对这些产品设计的不了解,从而在购买合同中针对该产品所蕴藏的风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识别,最终发生亏损也只能自己一身承担。同时,银行在引进理财产品设计时过度迷信于国际大投行而不对该产品是否适合国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的因素

1.理财产品标的资产类型

理财产品收益率收到不同标的资产的影响。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安全性有保障,因此收益率较低。理财产品如果与股市挂钩,其收益率的高低与当前股市的走势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出现转变,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波动。而这些理财产品在前期设计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当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也会出现收益偏差。

2.宏观金融政策

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受到的管制较多,尚不开放,国家的法律,监管规定的改变会使得理财产品的可投资方向发生改变,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带来影响,而且国家经济政策会深深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这又在另一个方面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3.银行根据市场主动做出结构性调整。

现在一是加息预期减弱,二是短期理财产品变少,百姓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中长期比较稳定的收益品种上,因此银行会根据市场主动做出结构性调整。

4.客户承担的风险

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本且保证收益的产品。这种产品一般收益较低。购买此类产品,客户需承担的是汇率风险,购买理财产品的一段时间里,如果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动,可能会导致理财产品到期后客户的资产缩水。一种是保本不保证收益的产品,这种产品一般是挂钩型理财产品。

5.期限长短

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通常较高。持有期越长,银行能够通过再投资得到更多回报,因此愿意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6.国内外宏观经济状况

国内经济运行良好的话,股票市场等会上涨,而企业由于具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到期还债的能力强,信用风险就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相对提高,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运行的好坏,已经不再是但有本国所决定,还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7.利率水平

利息是人们放弃储蓄投资于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有很大部分是储蓄产品的堆砌,所以利率上升也将引起这类产品收益率的上升;反之,利率下降也会影响到这类产品。若理财产品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那么在利率下调阶段银行将有较大压力来支付相对高的承诺收益率,因此浮动的利率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盈利创造了空间,也给这些产品的收益带来了不确定性,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应研究预测未来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

8.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的投资收益水平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型相当强的综合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从业者除了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营销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拥有良好的理财人才的银行不仅会在产品上设计之初,能定出相对讲稿的收益率,且能在理财期间能很好的管理理财资金,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是由国际大投行所设计并引进。而中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人才的缺失导致了其自身对这些产品设计的不了解,从而在购买合同中针对该产品所蕴藏的风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识别,最终发生亏损也只能自己一身承担。同时,银行在引进理财产品设计时过度迷信于国际大投行而不对该产品是否适合国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9.是否存在附加条款

比如是否提前赎回。如果客户提前赎回,则可获得的现金收益会比持有至到期少。比如前面提到的“金钥匙・天工海鸥手表收益权投资理财产品”。如果选择现金方式赎回产品本息名可获得年化约5%以上的货币收益;如果选择继续持有产品到期,则可在到期获得一款约定款式的海鸥陀飞轮手表,同时还可获得5.5%以上的货币收益。

参考文献

[1]林.银行打短期理财“球”[N].厦门商报,2011-12-6.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9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

结束语

建立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有利于科学地评价产品设计的优劣,规范产品设计中的行为,指导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产品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便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管理的规范化,避免在产品形象评价中产生许多不确切的评价因素,减少以往在评价中绝大部分的人为因素和评价模糊界定不清的状况。但在评价的方式上,始终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原则,否则就会落入疆化的模式,严重地阻挠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10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

1 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 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 Identity 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 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 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 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 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 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 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 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 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

产品设计的因素例11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