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2 11:27:31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1

2.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设亟待完善。作为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之一,如果反其道而为之,则会产生上述诸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为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实现企业收益合理分配,首先构建起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优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体系的完善,但是,就目前来说,其独立性建设亟待加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控制阶段。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防止会计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的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监管中,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独立监管权,从而使得过程监管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无法实现过程监管的实效化发展。二是机构的设置。一些企业低估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监管机构单独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监管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3.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需要。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其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如果高度重视自己岗位上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就会在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责,注重对自己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实施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监管,并将落实各项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会计风险管理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会使得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无法履职,相关制度落实总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目前一些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实际的从业经验不够往往就会直接导致个人的会计风险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

4.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我国企业目前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不同部门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往往是由本部门来制定,其执行也是具有部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就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性和协调性极为匮乏,再加之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制度规范在具体的执行实践的过程中互相打架,这就使得制度的落实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强化会计风险规避管理意识。我国的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级的阶段,其从业人员对于实施全面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还处于认知的阶段,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就应该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风险规避优先性的意识,即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落实国家、行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各项制度规范,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在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中的渗透力,并将其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

2.提高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正如前文所言,制度的建设是强化会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与自己企业的主要具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对现在的企业的业务实况作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得制度的制定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来说,则是要建立长效化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的职责,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3.完善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是合理规划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有效手段。培训,可以使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员工成长,或是提高员工会计风险管理操作技能,或是提高员工理论知识,或是增强会计风险管理员工的质量意识,或是使会计风险管理员工了解企业企业的文化,提高凝聚力。开展着实有效培训是可行之道。

4.健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构架。对于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实践而言,完善的内部组织架构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是抵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基于此而言,企业就应该切实按照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落实内部组织架构建设的具体任务,针对企业在内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只建设不落实”的问题,注重制度的落实,即以公司制的构建为契机,明确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基本职责,尽力做到“依法办事、各司其职”。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2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识别程序的反馈与修正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风险存在的复杂性。虽然改革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了长足的创新和效能的提升,但风险随环境的变化而生的规律性演进对其识别程序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识别程序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修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建构和优化风险识别程序。对改革风险的理解或解释常会带着不同的倾向,给客观的识别带来新的问题。风险识别程序的优化应当主要考虑筛选、监测和诊断的阶段性划分,归纳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的合力特征,在高等教育的特定发展阶段,对其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以掌握它们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同时,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某个节点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并进行程序性反馈。第二,风险识别以经常化为主要形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是连锁性的程序持续优化的过程,风险识别作为基础性前提影响着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应变(规避)策略的选择。经常化的识别形式为了保证最初分析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将改革风险进行综合归类,揭示其性质、类型及科学预测改革风险的损失。风险的识别融于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之中,是有较强制度依赖性的活动,也是改革风险规避策略选择逐渐规范化的阶段性要求之一。第三,风险识别功能的重新定位。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是一个有明显阶段性划分和极强逻辑性的程序化工作,改革风险的识别不仅是风险控制的开端,更是改革不断深入时持续发挥作用的工作启动器,风险识别程序不断接收风险控制各个阶段的反馈信息,结合放弃性的改革风险回避、主动性的风险损失控制、通过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完成的风险转移,以及利弊权衡后的风险保留等现实运作,而修正风险识别程序,使风险识别在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的环路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合理评估高等教育改革的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指,对高教改革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给高等教育自身或社会带来的影响或损失可能程度的量化测评。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既包括识别改革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概率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的母体———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及确定改革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甚至包括为实现改革风险的规避而制定措施和规划。对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进行评估,主要考量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高教改革风险主要由致使改革风险的各种因素、风险问题或事件的出现、给社会和自身带来的损失等有机统一的三个方面构成。对改革风险的合理评估,首先认清可能导致改革失败的成因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机会和条件,即把握潜在性;兼顾改革进程中产生风险或造成损失的偶发事件,即把握直接性或外在性;在定量或定性的标准下,科学评价现实或可能的损失,即预测和控制危害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因所处环境、体制的特殊性而使改革风险的评估具备强烈的社会属性。评估方法的应用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操作方法: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即为以一定范围的知识建构为基础(社会知识、文化知识、高等教育理论、改革理论与实务等);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即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所追求目标的各种参数确立应然条件下的未来状态,使对改革风险的评估有一种确定的系统或概念的评估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即依照我国国情和对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景,对改革风险做出“质”的评判;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即在高等教育现有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下,根据主要影响改革风险的指标量度,对各种指标的数量特征、关系与变化进行分析,在于从“量”的视角揭示和描述改革风险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保护社会对高等教育认可的价值观体系;第二,以危害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人文地位的风险为主要防范对象,注重挖掘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的风险;第三,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认真评估风险威胁的可能性和程度,并对可能遭受的改革损失有充分的准备;第四,如何利用现有的制度和社会资源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一旦损失既成,如何有效组织并采取规范性的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五,风险评估中要考虑到威胁源的多元性和间接性,某种风险威胁可能利用改革进程的一个或多个弱点。

二、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解析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的根本要求,即制度问题是风险规避操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的规范性对于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目标的实现起到稳定和保障作用,风险规避制度的良好运行不仅是用来约束风险,更是为了推进改革进程。一个社会中的制度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各种制度的统称或曰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就是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形成是所联系的各项事业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制度本身也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有相应的权威性和普遍性,相对于法律具有辅。即在效力上的说服性和参考性、功能上的从属性、效力位阶上的次级性和产生方法的有限性。在具体事务处理中,起到提示、指导和规范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作用。第二,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是一种资源,能够迸发出追寻目标的强大动力。制度的功能在于有效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点燃主体的激情,释放其潜在的内驱力,最终实现最大愿景。第三,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是社会事务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制度建设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某种规程使管理过程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管理秩序和社会效益。制度本身具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制度理性,即制度的均衡状态,是社会对制度安排的逻辑预期。制度理性是基于正常的社会心理需要,根据判断、概念和推理,审视社会规范的形成和运行,是按照其发展规律,识别、评估社会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目的观念。制度理性是从对社会使命负责的视角,对社会规范本质的、整体的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反应。制度理性从制度的设计、运行与变迁出发,以社会理性为基础,表现出对某种社会秩序和规则实现的诉求。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建构理性诉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体现为现实的政策才能更深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设计反映的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但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改革还必须充分考虑利益调整与冲突所带来的制度建构的可接受性。利益调整与冲突,正是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问题的重点指向。只有使改革风险规避的制度建构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并在体现其科学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人力资源建设的作用,改革才会有生命力。高等教育改革是对其价值的重组,改革中的风险规避则是主导改革的力量对价值体现的评判与引导。理解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建构的理性诉求,必然要求对改革所形成的价值方向进行深刻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隶属关系上讲,要遵循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目标层次讲,要遵循和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第二个方面,理性诉求要以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国情为基础。发展离不开交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工厂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壁垒,在发展中更便于输出和融摄各种信息,风险常在改革所需的各种信息交换中因发展阶段或模式的不同相伴而生。世界上高等教育先进的改革理论和成功实践会极大地推动本国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那么,在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中,风险规避就成了必需。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有深刻的、鲜明的民族根基和特点,却因社会的不同需要而具有相异的发展要素。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是每一个制度环境下教育发展的不变追求。因而,在坚持有价值的本土精华中深化批判与创造就成为风险规避的诉求之一。第三个方面,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继承中的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改革与发展,是内在逻辑紧密相连的可持续的活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对现有制度的思考和完善,对值得继承的资源进行创新性拓展,避免因制度的稳定性带来僵化的固步自封。对高等教育制度的革新,是与时俱进地去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同时,用社会体系的整体眼光避开制度优化中产生的不和谐,更加理性和充满激情地为高等教育优秀素质的继承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风险规避是改革的内在要求,理性诉求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风险规避的制度建构则成为以理性眼光审视改革轨迹和成效的“护航员”。然而,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又具体,有多元经济的制约,又有文化价值的时代要求。改革必然地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适度张力,理性分析不同社会主体的需求,因地制宜,分类协调,以高教改革规律本身和具有逻辑性的可操作思路使改革能更好地从理论走向实践。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的建构,依赖制度规律性和教育规律性的契合。风险规避的实践,在于理性诉求力量的积累和应用。力量的源泉不仅源于改革氛围的渲染,更源于教育基层需要的推动和顶层制度设计革新的有效互动。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3

房地产项目建设是一个较长周期的过程,项目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特点和过程中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构成了项目过程的各种风险,风险充斥在每个过程(活动)。项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规避风险的过程,而风险管理是靠企业的“团队”的力量,靠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进行的,每个风险的规避、缓和、转移都是综合管理的结果。

1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风险因素众多。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开发商识别风险,认清风险本质,适应现时房地产开发市场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以保证项目开发的成功。

1.2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在于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在风险发生前采取规避措施,可以避免因风险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并在损失发生后尽可能多的获得各种必要的资金补偿,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

1.3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不确定性会给房地a开发带来威胁,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机会。

2开发商风险管理的内容

2.1 合理界定项目覆盖的范围,加强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将项目的任务细分的更具体、更明确、更严密、更便于控制,以免遗漏而产生风险。

2.2 合理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总体要求下,按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项目决策,确定项目目标,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风险。

2.3 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项目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按照一般规律拿出解决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措施,用《项目管理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指导项目的计划管理。

2.4 根据实现目标的外部环境情况,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比照《项目管理规划》给定的方法、措施进行适应性、符合性识别、分析(评估或测算)、评价,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地、合理的调整、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技术,拟订应对措施,设法消除、缓和、转化、转移风险,避免过程控制风险。

2.5 强化风险管理的计划手段,把可以管理的风险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过程,对计划要求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必须给予满足,搞好风险的监控。过程中,利用动态管理,合理配备资源,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专业监督的方法,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规避潜在风险转化成显性风险的可能。

2.6 合理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反馈关系,建立项目的沟通职能,在项目管理内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各方接口,特别是在经常出现误解和矛盾的职能和组织间接口,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2.7 加强合同契约的管理。及时沟通信息,消除履约过程的不稳定、不信任影响,围绕项目的最大利益(计划利润),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开展工作,避免冲突造成的履约风险,控制建设成本;利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已知风险通过合同分解、索赔和反索赔等手段,进行回避或风险转移。

2.8 在项目内部加强实施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强化财务监督和计划实施的专业监督,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跟踪检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修改计划的依据,向计划实施层提示计划执行的偏离情况,对预料中的风险或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3 开发商规避风险的对策

3.1 建立或附设企业经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合理安排资源,把“功夫”下在事前,在时间管理象限里,开展“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肯定比做“重要又紧急”的工作会从容、更周密,提供的决策依据会更科学,规避决策依据错误造成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3.2 合理配备具备基本岗位技能和知识的营销、开发、技术工作人员,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提高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价能力,培养知识面宽、具有科学态度又有主动工作热情的“研发”队伍,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用支持、鼓励、监督、检查、改进等方法,把企业产品的研发作为“龙头”对待。

3.3 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决策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企业决策层必须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高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综合知识和风险识别、判断、处理能力,有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熟悉行业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

3.5 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现行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本行业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了解政策规定,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规避“政策风险”,避免出现投机风险、政府风险(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处罚)。

3.6 加强项目的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能力。在招标过程中,准确核定标的,利用竞争、价格、供求机制,合理制定工期、质量、造价、安全投标的条件,为项目合同管理营造工作质量环境;在合同契约签订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可管理风险进行合法的消除、缓和、转移;在合同契约的履行过程中,合理应用《合同法》、《建筑法》和其他法规规定,利用风险管理技术、财务手段,将“承包商风险”、“业主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决不允许在过程中因出现“违规”或“违约”现象而导致“意外”风险失控。

3.7 利用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监督、节点考核等技术手段,对风险管理过程实施“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在编制计划时,就对风险存在的种类、影响的范围、时间、效果进行识别、分析、评价,按照一般规律制定规避风险、分解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就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变性、相对性、同利益的对称性影响,加强计划的监督,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的原则,及时组织实施效果的评价考核,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调整计划和应对措施,及时总结、关闭阶段性管理目标,是保证风险管理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

总之,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各项业务的整个业务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越早发现风险、越早采取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越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4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5

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利润分配活动及其货币关系的总称。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的管理与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科学的认识与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规避投资风险,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

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在资金过程中,筹资渠道的不同、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产生财务效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经营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相关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企业财务活动具有能够实现或者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 两种可能性结果,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2 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多种财务关系上。

3 不确定性: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进行科学预测,但财务风险的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定位。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式及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而进行的科学管理与控制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也面临着相关问题:

1

企业财务的筹资投资风险相对增大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竞争机制下,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针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资金投入回收期变长,加大了投资风险。

2

企业财务的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多种金融货币的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导致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增加,同时,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拓宽了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也增加了外汇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3

企业财务的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为了扩大规模,很多企业采取兼并、收购和重组的方式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以便实现资本运行。同时,由于无价的波动上涨,许多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营运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增加。

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市场、资源、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等属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宏观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的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很多企业资金结构中的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3

缺乏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企业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协调性发展。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相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混乱现象,造成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资金流失严重,

5

企业营销策略缺乏财务控制

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企业产品滞销,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采用大量赊销方式进行促销,导致企业赊账资金的大量增加,往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规避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

深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客观因素等诸多因素制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增强企业财务运行的适应能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规避财务风险。

2 规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技巧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创新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分散、回避、转移、降低等有效的财务管理技巧方式,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进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 强化落实企业内部管控措施

有效地内控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不良运作行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划化,避免企业在财务信息的生成、成本控制、财务决策等方面出现低效现象,有利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4

科学财务预测风险监控机制

科学精确的财务预测,能够促使企业立足于详实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与规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同时完善财务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监控,避免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企业财务将面临着各式各样可能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高效运行。

结束语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进程。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和加强财务管理,探究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6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7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51-01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的软件编程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多,软件体积越来越臃肿,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在软件开发中所存在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若无法合理规避或消除这些存在的风险,很容易使软件开发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潭,为开发单位或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 编程软件中存在的风险概述

风险存在于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任意软件项目中都存在的。潜在的开发风险容易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拖延软件开发进度和开发时间、增大研发投入成本、降低软件质量等,严重者会导致编程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断或停止。在软件编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客观性因素如进度因素、成本因素等,主观性因素如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编程软件的开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和风险。若在软件项目计划、估算、构建、管理等方面没有制订合理的规划和估计或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成员沟通,出现设计、代码、测试、维护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则很容易导致编程软件发生问题,影响整个软件的品质。

对编程软件进行风险规避分析正是面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用于提升软件产品鲁棒性,降低软件开发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编程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多种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对编程软件中的多种因素进行适当管理,降低或避免风险。

2 软件开发风险规避步骤分析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风险规避主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监控三个步骤完成。

2.1 风险识别

该步骤主要集中在项目规划和开始阶段。在项目建立初期,需要根据软件的属性如功能、配置、需求等将项目的风险进行分解和构析,建立风险资料库,邀请与本软件开发相关的专家、编程人员等根据软件应用范围和总体计划等信息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的风险来源和风险种类进行分析和识别,进而根据识别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计划。

风险识别就是利用系统化分析方法对软件开发项目中影响比重大、发生概率高等风险进行确定,然后依照相关的风险管理经验对风险的来源、等级、内容等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处理。

2.2 风险分析

在影响编程软件的多个风险因素中,只有部分风险因素是主要因素,会对编程软件的整个开发进度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对编程软件开发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就是应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将识别到的风险进行分类,按照不同风险因素对软件项目开发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重要、一般、不影响等多个类别,指导后续风险规避计划的制定。

2.3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利用所制定的规避计划对软件编程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消除软件开发风险对软件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编程软件风险规避策略

1)确保开发所需资源。对编程软件开发最为重要的是团队核心开发人员的储备。为提高软件开发的抗风险能力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做好人员流动、离职等风险的准备和预防工作,确保即便出现少量研发人员流失也能够让软件编程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其他如开发过程的文档机制、硬件资源等对提升编程软件的抗风险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增强关键技术的提前调研意识。软件编程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关键位置和关键技术的编程实现。为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来自技术方面的风险应该在软件编程过程中及时首先相关技术实现信息,增强关键功能的突破能力,避免合作开发中技术依赖为编程软件开发所带来的高风险和高成本。

3)制定完善的执行计划。项目执行计划书是控制与调整编程软件研发方向、研发时间、研发内容等的基准和依据。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与计划书相匹配,并接受相关监控人员的监控。若出现项目时间、内容等的变更则需要及时分析和总结出现变更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策略,调整执行计划,尽量消除编程软件开发与执行计划之间的偏差,确保整个开发过程处于可控状态。

4)做好项目的跟踪。在编程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对进度中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和跟踪,在一段时期后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编程软件的开发与管理水平,确保编程软件所面临的风险处于可控或可消除状态。

5)建立和完善风险应对策略。虽然采取必要的风险规避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提升编程软件的品质,但是风险还是存在可出现的。当风险出现时应该根据风险特征制定应对策略,采取预防措施,同时指定专门的风险责任人对风险进行跟踪和应对。风险应对策略的指定原则应该是有效可行的,适用性较强的,可以将具体的风险转化、分担为多个可处理的解决方案,或直接采取一定手段回避风险的影响,确保编程软件的进度不受或承受最低限度的影响。

6)应用现代管理软件对编程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鉴于风险规避已经成为软件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和注意的一个重点内容,故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软件正在逐渐被应用到项目风险管理中。软件企业,特别是中小软件企业在进行编程软件风险管理中应该尽量将软件工程与风险管理进行结合,促使风险规避更加具体,更具针对性和可实施性,进而综合提升编程软件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8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指引》指出:“大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置与企业财务部平行的税务部门和配备专业税务人员。企业内部税务人员应深度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与重组、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使经营决策从一开始,就能保持正确运作,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税付最优化目标。”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军,世界经济洪潮汹涌袭来,在激流中求企业发展,掌握好税务管理这个黄金舵手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深入了解企业税务管理情况,找出其潜在风险,及时进行规避,这才是现今企业增大盈余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1 外部风险

(1)宏观环境。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策、法律、制度、资源、投资等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及运行,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税务情况。企业中对于风险的规避防范措施,主要是基于常见的、有迹可循的风险现象。而宏观环境云谲波诡、变幻无常,令人无法意料,因此企业无法对应其风险性进行可持续预见并提前做出应对方案及最好的税务筹划。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飞跃性的发展前景,也可能严重的挫伤企业,使其无法招架。企业若无法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地应对,则很有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加大、规避风险失败等状况的出现。

(2)税务执法不规范。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由此定义可知,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避税,它是一种合法的,符合立法者意图的方案。但是,税务筹划虽从合法的起点出发,但是其合法性还是要由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确认后才能确定。

在税务行政执法部分中,自有一套判断企业税务筹划是否合法的规范制度。但是人为检查确认以及规范可能并不全面就容易造成企业的税务筹划审核失败,或者审核非法税务筹划为合法,也是审核失败的一种。这两种行政执法不规范带来的风险都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除了规范不合理以外,人为性的贪污受贿,也会给企业单位带来风险。人为的恶意审核,将合法税务筹划制定为非法,也会打击企业税务管理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营。

(3)税收优惠政策使用不当。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中,总会根据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情况,对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正确地运用这些优惠政策,自然是锦上添花,有推波助澜之功效。但是错误的使用这些优惠政策,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2 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重要集中于不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大企业应设置与财务部平行的税务部门和配备专业税务人员。当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也完全可以把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这点要求是基于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专业化而言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无法为营造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打下基础。专业化的税务部分以及专业的税务人员,方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更高效的规避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规避措施

主要规避措施如下:

1 在企业进行税务决策和日常经营的管理和业务中,加入对风险的控制。

2 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企业经营的范围大小,决定着税负大小。企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复杂的决策,导致企业所涉及的税种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着重选取重要税种,在重要税种上重点规避税务风险。

3 正确地使用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潮,许多企业都将面临站战略性的企业调整。在调整中,正确且充分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便能最大地增加企业盈余。

4 正确减少企业税负。从减少税基,降低税率,减少税额三方面合法的减轻或者是解除税负。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9

1.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很长时期以来变化都不是很大,使得企业没有应对外汇风险的意识,特别是大型企业,采用传统的经营理念,在处理汇率风险问题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缺乏应对外汇风险的主动性,没有避险意识,很少有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企业外汇敞口的损失。即使一些企业因为外汇风险损失了很大的利益,企业领导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往往都不能主动识别外汇风险,也没有风险意识,更不会积极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使得外汇风险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外汇金融市场发展较为落后。在我国金融市场全方位开放后,外汇金融市场却没有很大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由于企业领导者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在制定外汇政策时也忽略对外汇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我国外汇金融市场的起步晚、发展慢,企业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工具选择受到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风险防范的效果,使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冲击比较大。

3.企业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企业自身规避外汇风险的能力受限是内部原因。企业从事外汇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在进行日常外汇业务服务和监管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严重缺乏专业外汇风险管理人员,即使有些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有指定的专业管理人才,人才的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很少对外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我国高等院校又没有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使管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人才储备明显不够。

4.法律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企业在进行外汇交易管理时会受到一些制度的约束,由于制度的约束较多,加上行政审批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收费高,使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花费精力采取措施去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使企业丧失最佳结售汇时机。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外汇风险的法律法规,比如《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但大多都是对外汇风险进行宏观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管理细则,可操作性低,实施困难大,不能给外汇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建议。

二、加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企业外汇风险规避意识。企业首先要认识到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外汇风险的规避意识,才能在行动上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首先,企业领导者要对外汇风险有高度的认识。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小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还比较小,一旦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变大,如果企业没有应对措施,那么外汇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管理者应该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加大外汇风险的宣传教育,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职工,都应该具有风险意识,重视外汇风险的管理,为应对风险做好准备。

2.加强企业内部外汇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外汇风险管理体制,确定计划期限,使外汇风险管理的计划期限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计划周期相配合,加快调整企业的生产营销策略;要对外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包括外汇变动的方向、时间和幅度等。但是汇率预测可能会出现误差,要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对外汇风险的受损额进行评估,根据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把外汇风险分成主次风险,规避时由主到次,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3.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汇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外汇变化预测的准确度和规避外汇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因此,企业要采取措施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需要对外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对金融市场动向的敏感性,熟悉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建立风险规避机制,有效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10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的实施,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在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塑造国际品牌的同时,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汇率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准确识别判断汇率风险,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是目前中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高度重视的事项,也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面临的管理难题。

一、规避汇率风险的原则

1.全面重视的原则。

企业要从战略角度对汇率风险进行高度全面的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控不仅仅体现在国际买卖、外汇结算、外汇资金运营方面,从外汇的融资、合同商务条款谈判等具体业务,到国外汇率的走势风险评估,都需要企业以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对外汇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对规避汇率风险全面重视,确保企业经营利润不受损失,现金流量不受影响,企业营运活动正常开展和进一步提高。

2.灵活性原则。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规避汇率风险。汇率风险规避策略也各有优劣,不同种类的规避方式可以实现不同效果的功能,企业应该灵活选择一种或几种风险规避方法,进行最优的管理组合,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方式、战略发展目标,并根据企业经营风险偏好进行外汇管理。同时,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外汇政策的调整,随时更新调整汇率风险规避的方式。

3.最低成本原则。

规避汇率风险最根本目的是运用规避汇率风险的各种管理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降低企业由于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决策过程中,首先需要测算规避行为的投入和产出,判断规避汇率风险的行为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是否合理并最低。

4.重在规避原则。

汇率风险本质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决定汇率风险有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可能,也有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但是企业应该侧重转移汇率风险,用以分摊由于汇率风险有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在尽可能控制汇率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实力进行提升,而不能将套取汇率变动收益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

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1.应用管理技术,规避汇率风险。

一是货币体系管理技术。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企业对掌握货币体系管理技术的高低决定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货币体系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根据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入研究,掌握外汇的基本走势,合理估计影响汇率的因素变化,适时对合同计价货币进行选择、对跨境贸易风险进行评估,对国际投资进行调查,对外汇交易和国际支付的结算货币进行收付。同时结合货币区域化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外汇管理对象做出技术性的判断。二是货币保值管理技术。与外汇有关的合同订立过程中,都需要就货币保值进行管理,货币保值管理技术为应选择某一种市场价值较为稳定,并且与合同订立计价货币不同的货币,经过交易谈判协商,在合同结算时,用选择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进行交易。例如,柬埔寨本地货币币值不稳定,在本地采购时,使用美元作为支付。三是结算方式管理技术。目前外汇结算方式多样化,能够规避汇率风险的效果和作用影响也不尽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结算方式的管理技术,规避外汇风险。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比较常见。预付货款主要是通过提前或推迟收付款,通过调整外汇收付的时点,达到抵补外汇风险的目的;赊销在刺激购买力、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收付汇时间差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跟单托收适用于交易对方商业信用较高的情况,可以根据汇率的预期,掌握具体结算方式及时间;跟单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使用应用最广的支付方式之一,具有“独立性”和“凭单付款”的特点,但是处理信用证的银行费用较高。四是易货贸易管理技术。跨国交易中易货贸易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到网上交易平台,从自由调剂到全球专业易货公司资源共享,掌握易货交易的管理技术,由于无需货币参与,汇率的风险也随之消失,易货贸易与信用证对开结合可以更加有效规避信用风险。但是在实际中易货贸易业存在交易环节多、交易费用大、交易时间长、货物品质难以保证等方面风险控制的困难。五是借款投资管理技术。借款法是以未来的外汇收入从银行借入一笔币种、金额、期限均一致的款项,待收汇后偿还银行用以规避预期汇率风险。借款后还可将借入外汇用于货币投资,同时利用投资管理技术,改变时间结构,防范汇率风险。

2.应用外汇交易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一是通过即期汇率交易防范交易风险。通过即期外汇买卖,企业可将一种外币即时兑换成另一种外币,用于进出口贸易、投标、海外工程承包等的外汇结算或归还外汇贷款;同时适用于公司进出口贸易结算,支付信用证保证金等,尤其是客户手中有一种货币而需要另一种货币时,可委托银行买入一种货币,卖出另一种货币。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即期汇率交易调整币种结构,分散汇率市场波动风险。二是通过远期汇率交易防范交易风险。远期汇率交易是最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企业对外贸易结算、到国外投资、外汇借贷或还贷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外汇保值,通过远期外汇买卖业务,企业可事先将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固定,或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换汇成本,达到保值的目的,从而使企业集中时间和人力搞好本业经营。但是企业同时也面临如果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动,那么由于锁定汇率成本,客户失去获得更好的汇率成本的机会。具有代表性的远期外汇交易有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等。三是通过择期外汇买卖防范交易风险。择期外汇买卖主要适用于对未来付款日期不确定,但同时又希望锁定汇率,规避汇率风险的情况。在规避了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因汇率波动而获利的机会。一般来说,公司进出口贸易合同项下的货款支付在将来的某段时间进行,为了避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客户可以指定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交割,委托银行在买入一种货币的同时将另外一种货币卖出。四是通过外汇掉期防范交易风险。所谓掉期交易,是公司与银行约定,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将不同币种、不同利率的债务进行互换。企业做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也可通过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外汇掉期交易属于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是国际外汇市场上通用的避险工具。五是通过外汇债务风险产品防范汇率风险。对于借有债务的企业,面临着利率浮动、期限长的风险,控制市场风险,尽量减少收入与支出不匹配问题必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规避企业外汇债务风险的产品有很多,比较典型的产品主要有:货币互换、利率互换、交叉货币息票互换、交叉货币基差互换、鸡尾酒互换、超远期外汇买卖、调期期权、利率期权以及远期结售汇等。不同企业、不同情况对规避汇率风险具体需求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掌握的管理技术,并利用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工具,根据企业真实情况和风险偏好特性,选择合适的外汇管理手段和产品进行汇率风险的规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该利用内外工具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规避汇率变动的手段,更深入加强风险的防范能力,形成更强的风险意识,以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董博欣.企业资金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赵玲华,王林.汇率风险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例11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发生变动,导致企业或者相关部门在进行不同货币兑换或者折算的时候,实际收益与预期成本发生冲突,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加大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规模,促进企业的长效稳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为了发展经济,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放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的汇率波幅加大,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这种现象给中国发展经济带来了机遇,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想要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势态,必须加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

对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汇率管制,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影响较小,因此多数出口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规避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对外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也无法正确的判断汇率在未来的发展势态,出口业务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隐蔽的汇率风险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产经营。第二,运用避险工具能力较弱。出口企业缺乏使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观念和经验,对于当前外汇市场上被广泛应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相对单一,对可以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等工具了解及运用甚少,对国际贸易单证业务品种等也都不是非常熟悉,从而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合理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第三,缺乏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由于认识的不足,导致企业内部落实汇率风险管理的人员“非专业”,非专业的人员难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进行正确的判断,更不会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落实风险的规避,并最终导致防范汇率风险的相关措施无法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由于对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了解不够,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才和经验,企业运用避险产品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可采取的策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