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7 16:27:31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1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43-01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在工程造价的教学上一直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说在课堂设置上比较封闭,教学模式的错位,教学手段的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导致在高职教育中,工程造价的教学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为了促进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该文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1 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比较封闭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环节显得比较封闭、落后和保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导课程设置固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推出,若不及时更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仅对原有科目所含知识的学习难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这就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较难占有竞争优势。若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职业技能,则与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教学宗旨相悖,从而使得高职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样看来,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一场改革。

1.2 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依附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普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强加给学生,而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消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的学习,这样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如此看来,不改变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

1.3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分离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理论上的学习。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了校园内,他们无法到实地进行考察,而工程造价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及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印象不深刻,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此外,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分离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日后实践过程中不能够熟能生巧。

1.4 教学手段落后

在高职工程造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并没有获得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所得到的资金有限,资金以自筹为主,因此在教学硬件上的投资有限,难以满足日异月新的教学需求。如今,虽然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必备设施,工程造价专业学习软件如广联达、神机妙算等算量软件在高职院校也已普及。但问题在于学校对多媒体设施的维护工作安排不当,导致多媒体设施在运行中常遇故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只能够采取口头教学,书面板书的方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专业学习软件的更新工作常常由于资金缺乏而难以推进,使学生不能及时感受到工程造价软件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最新信息,实为一种遗憾。

2 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治理对策

2.1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在工程造价领域,最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主要表现在造价审核方面,工程造价编制方面以及工程投资风险方面。要想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锻炼,在这过程中离不开对工程造价软件的熟练运用,对工程造价编制的重复练习,配之以必要的典型案例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过程中,要关注到工程造价手工编制的问题,要将典型案例和工程造价编制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工程造价软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清单定价和定额定价等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竞争力。

2.2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向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当然这得在进行小班教学的模式才可能实现。此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实践的结合是保证高职工程造价教学成果的有利条件。学生只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理论上的学习,就会在动手能力上缺失;只进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活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是不知所云,因此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前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缺失的是实践活动的内容,因此要增加学习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的渠道,不能只是在固定的实习地点,每年可以联系不同的相关企业,这样使得学生在企业中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检验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资格充当起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会直接被企业录取,这都是有可能。因此,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中,切不可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隔离开来,必须将二者牢牢联系在一起。

2.4 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工程造价软件,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展示实物照片的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本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空间感,而且打破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可以将必要的学习资源传到网络上这样就可以供学生们随时下载学习,比如说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集、实训大纲、实训案例,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可以做学习相关的事。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促进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要建立起科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这样才能为高职工程造价的教学迎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2

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及多样化招录方式的实施,不同招录方式下的高职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招录方式下的学生因其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在知识掌握与技能养成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同一专业不同招录生源之间,相同生源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国内外一些文献对分层培养进行了介绍和研究,但就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开展分层培养的研究很少。汪建华以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为例对美国高校多样化招生选拔下的分层培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1];蒋玉玲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学院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整体分层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2];林雅军对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分层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3];周耀鹏提出 “以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前提的多领域分层培养模式”[4]。高职土建类专业,尤其是工程造价专业招生院校和招生数量众多。因此,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探索适合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分析与能力培养定位

1.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分析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对从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管理包括建设工程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级别。建设工程造价员是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基础岗位,成为注册造价工程师则须报名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取得执业资格,注册后成为注册造价工程师。报名造价工程师考试必须满足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的工作年限要求。

工程造价是一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学科的交叉专业,要做好造价必须熟悉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案的经济方案比选等。很多优秀的工程造价人才都是从施工生产管理一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而成长起来的。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可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的工作岗位包括施工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综合性要求比造价员岗位低,却能为从事工程造价工作而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做好工程造价工作。

1.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能力培养定位分析

造价工程师在英联邦国家称为工料测量师,而各国工料测量师协会职业认证制度中有层次清晰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如英国工料测量师的强制性能力到核心能力再到可供选择的能力;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的基本能力到核心能力;亚太工料测量师协会制定的基础能力到核心能力再到专家能力。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和大学本科均开设有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较高,以最早设立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的天津理工大学为例,其工程造价招生专业介绍如下:“面向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是一个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学科的复合型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投融资与项目评价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能够从事业主单位的投资控制、工程咨询单位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施工单位概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管理人才”。参考国外工料测量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以及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发展要求,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保证全体工程造价毕业生具备完成施工员与造价员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及其职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习能力强,有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应进行创新实践训练和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和达到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具有本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施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等造价文件;进行现场施工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建筑工程相关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进行现场施工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能力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高级要求,其它所列工作能力对应施工员、造价员以及资料员等岗位工作能力的一般要求。

2 “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分析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能力定位分析,在进行师生访谈基础上,结合笔者近10年来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实践,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分层培养宜采用“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优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进行。

所谓学习情态这里指的是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态度。一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可能不理想,但其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只是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优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意愿来进行分层,并在实践中探索合适的调整机制。“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优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可在现有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基础上实施,学生完成大学公共课程和一二年级必备专业能力课程后,大三年级课程组织时根据学生情态变化分层结果设置差异化课程。差异化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情态分层变化后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性选择。学生学习情态分层变化与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依据学生学习情态分层结果,中间层学生继续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能力实训和专业技能拓展;培优层学生除进行综合能力实训与专业技能拓展外,增设技能大赛平台训练、工作室工学融合培养等方式进行创新应用与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而对补强层必备专业能力掌握较弱的学生,根据其意愿实施单项实践技能强化训练和兴趣爱好课程选修,不再进行专业能力拓展与综合能力实训。“基于学习情态的培优与补强分层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3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分层培养具体方法与路径

3.1 培优层工作室工学融合培养

工程造价作为服务性行业,其对工作场所的要求不高,只需合适的办公空间配备办公家具、电脑和相应的专业软件即可。因此,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工学融合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具备工程造价业务资源的“双师型”教师在学校设立工作室,二是将工作室建在校企合作基地企业,聘请企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工作室工学融合培养以学习情态培优层学生为教学对象,依托实际工程计价与控制任务制定满足创新应用和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相一致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让培优层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价款结算等造价业务活动,结合前期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提升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3.2 培优层技能大赛平台训练

工程造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工作任务完工的时限性要求也很强。近年来,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均举办了工程造价技能大赛,选拔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工程造价技能大赛。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联合广联达软件、斯维尔软件等造价软件企业也举办了算量大赛和BIM大赛。这些技能大赛要求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手工计算与清单列项、软件平台建模计算工程量、工程造价创新实践能力应用等比赛任务。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进行相对高强度训练,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巩固教学效果。

3.3 补强层兴趣爱好课程选修

现有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均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其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更多地是听从了父母或亲朋的建议,自身对专业认识不足,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又受到转专业条件所限而无法转入其他专业学习。虽然这部分学生中有些明确表示今后不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但通过现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式学习能够教会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和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其他工作铺垫。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通过交叉学科课程的兴趣爱好课程选修,强化其兴趣爱好作为未来职业的可能性。

3.4 补强层单项专业技能强化

因招生录取渠道的多样性,确有部分高职学生因为入学前就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比如少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理解建筑工程图纸所表达的内容;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无法适应钢筋翻样工程量计算要求。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可对其掌握较好的单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基础岗位实操技能,顺利毕业并能够找到与单项技能相对应工作岗位。

4 结语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土建类专业,查阅江苏省招生考试报填报志愿目录可以发现不仅一些工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部分财经类院校在其经济管理系也有_设,其招生数量大,培养人数多。而招生录取的多元化后生源素质均衡性也较差,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因此,以工程造价为例探索土建类专业的分层培养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张陈文.美国高校多样化招生选拔下的分层培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86-89.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3

关键词 :“1+2”模式?造价工作室?建筑工程

一、背景

2013年,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被列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并确定该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了提高造价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造价工作室应运而生。造价工作室对内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基地,对外为教师提供了解行业的窗口,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实施理实一体的模式,既能有效激发建筑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造价作业环境中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满足相关企业对造价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

二、“1+2”模式的含义及适用性

“1+2”模式是指在造价工作室中开展四个“1+2”:即1个项目+2套蓝图、1个企业专家+2个专业教师、1个专业教师+2个实训班级、1个专业教师+2个月/年企业锻炼的运作模式。与原有的运行方式相比,“1+2”模式具有如下适用性:

1.教师素质大幅提升

学校有专职建筑专业教师28名,平均年龄34岁,其中30岁以下占50%,教师梯队呈现年轻化,但是,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特别是造价工作经历,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工程算量软件应用》等全能教师则少之又少。这类教师对整个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融会贯通,很难在实训环节全面指导学生。造价工作室正好给了专业教师一线造价实践以及与企业行家能手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了解新鲜的行业资讯并及时带到课堂传递给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大的飞跃。

2.学生兴趣明显提高

学校建筑专业规模大,在校学生人数近千名,其中造价专业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跨度大、专业性强,与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紧密相关。为摆脱传统课堂模式从理论开始到理论结束的局面和学生昏昏欲睡学无所成的窘境,经过多方研讨,学校决定给工程造价课程创建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合理运用造价工作室,将学生放到真实的作业环境中去,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显著。

不论专业教师的造价专业素养,还是造价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都决定了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的优越性。造价工作室配有电脑、造价软件、项目任务书、任务完成评价系统等教学资源,还配备有造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在具备教育教学条件的同时,造价工作室还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对外有承接造价咨询业务的功能,对内有为造价专业的师生提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功能。专业教师教的得心应手,学生们学的如鱼得水,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1+2”模式在造价工作室中的具体实践

“1+2”模式在造价工作室中的具体实践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模式来实现。

1.模式之一:1个项目+2套蓝图

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协议内容的其中一项就是企业在谈项目的时候,碰到合适的招投标项目,能事先考虑帮扶专业教师,实现以项目引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个项目两套图纸”的培养方案。即以企业提供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为基础,准备两套完全相同的图纸,一套供企业自己编制工程造价技术文件、编制工程量清单或预算标底使用,一套供笔者所在学校专业教师模拟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工程量清单或预算标底使用,最终由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审核完成情况,并相互交流核对,帮助学校教师成长。项目完成时,企业认为学校项目合格后,应在学校编制的工程造价文件上盖上公司图章,为企业培育教师做过程及成果的证明。一个工程项目既用于实际生产又服务于职业教育,校企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2.模式之二:1个企业专家+2个专业教师

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包含1个企业师傅带2名专业教师做徒弟的内容,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挑选了企业技术骨干5名作为学校建筑、设备安装、市政三大专业10名专业教师的技术师傅。专业教师跟着企业师傅确定每月一个学习主题,如9月学习看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10月则研读招标文件,与业主、设计沟通;11月利用算量软件进行施工图的录入基础工程、定额套用等。整个期间侧重对预算标底、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投标技术文件撰写等能力的学习。

3.模式之三:1个专业教师+2个实训小班级

通过企业提供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训,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班级大约50位学生,可以分成2个班进行小班化实训教学。教学时,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实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专业老师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工程量出来之后,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进行讨论校对,最后定出符合要求的结果,找出工程量超出规定范围+3%的组别,允许他们找出错误更正,决出优胜者、合格者。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造价核心课程的积极性。一次实训完成一个项目,期中、期末检测通过实训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可以择优聘用计算、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进入造价工作室实习、工作。

4.模式之四:1个专业教师+2个月/年企业锻炼

专业教师利用每周一次(时间半天)到企业的零散时间和寒暑假1个月的集中时间,一年下来可积累起可观的2个月到企业实践时间。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每周的到企业可以时刻把握行业信息的变化,把吸收进的新信息直接运用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寒暑假的集中工作学习可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四、小结

以“1+2”模式开展造价工作室建设,有三大优势:一是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造价工作的能力,锻炼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行业的接轨,从而有效促进专业的发展;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按照工作过程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符合职业教育本质属性;三是有助于企业获得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工作室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可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入职培训时间,使学生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生产中去,大大缩减磨合期。在“1+2”模式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互为一体,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晓英,王栋栋.造价工作室实践与教学的融合性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64-05

一、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分析

(一)工作室的具体内容分析

专业工作室是一种职业教学的高级形式,主要分析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方向。为了保证达到教学目标,教职人员都是专业教师,有非常深厚的教学经验,有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该教学团队的项目承接和实施能力也非常强。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发现,其能够有效利用当前可以收集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科研等工作,因此教学效果值得期待[1]。

(二)工程造价工作室的特点分析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而言,其正常的教学工作与普通职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有偿性、专业性、自愿性、实战性、协作性、开放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体现了专业工作室的教学优势,得到了社会人员的认可。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先要在基础平台进行有效的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会控制在一到两年,在此基础上,学员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后的职业定位、个人的发展条件及以后的社会实际需求等情况,选择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室。专业工作室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建立以专业工作室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既是工作室以后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达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条件[2]。

(三)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情况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内容都要在专业工作室中进行,在工作室中也要进行一些教学实践,能够全方位展示当下最新的教学成果,各项教学内容都由专业工作室人员自己实施,例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设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实施教学内容的考核等。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必须遵守双向选择原则[3],在正式进入专业工作室之前,所有学生都要进行非工作室课程体系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必须达到相关的教学标准,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在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时,通常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这在指导教师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得到体现,一般都会选择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或者是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作室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际课题内容进行学习。

(四)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管理情况分析

为了保证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专业工作室而言,都是将专业作为基本单位,工作室的专业教师要对其发展进行精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当下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针对工作室发展阶段的不同,灵活设置工作室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的专业教师还应该完整编制工作室课程的大纲,制定近期的教学任务,并对以后的发展计划进行编制,很好地完成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的管理工作[4]。

二、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缺乏整体性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一个刚刚兴起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特点,该学科内容有一定的交叉性,涵盖了经济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但是,我国在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专业基础内容和理论课程内容都不够完整,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专业工作室在以后的发展中很难取得突破,而且也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在很多工程造价相关专业中还有内容重复的问题及教学内容先后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在以后进行工程造价课程设置时,必须有效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实问题科学地加以调整,保证整个课程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和协调性[5]。

(二)专业学科教学思想没有发生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在各方面的认知加强,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思想已经不再根深蒂固了,但是在很多专业工作室中的工作人员却仍有浓重的学科本位思想,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如三段模式分别是工程造价的专业课、工程造价专业基础课及工程造价公共基础课,现在仍然是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方式,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专业工作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明显体现出学科本位的旧思想,如果不在思想上进行改变,那么专业工作室在以后的教学中很难向能力本位方向发展[6]。

(三)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为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通常在教学中采取边讲边练、讲课与联系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这样所完成的项目时间会很长,实效性较低。除此之外,学生渴望参加真实建设项目的实践工作,或者在学校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形,以获得真实感,在真正的学习和练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深造,加以弥补。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而企业的实习岗位有限,二者不能很好地对接,实践教学效果有限,因此应开发产教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7]。

(四)教学中没有将实践课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由于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核心是进行职业岗位培训,因此,教学工作必须保证实效性,要求受到教学培训的学员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在企业岗位工作上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价值,缩短适应时间,进一步提高专业工作室教学的价值。但是,在当前很多专业工作室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中,二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问题[8]。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调查分析,发现之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很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也是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很多内容都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而且很多课程设置也没有遵循基本的设置原则,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就缺乏实效性。例如,对实践环节的整体性规划没有进行合理的实践安排,理论课内容与实践知识严重脱节,并且实践时间上的安排不够合理,实践形式过于教条化,针对性不强,重视课堂讲解而忽视课外实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通过上述对专业工作室教学体系和非专业工作室教学体系构建情况的分析发现,专业工作室属于一种新的高职教育模式,工作室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先要对相关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所有的教学课程安排都是根据培养规格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的。除此之外,在构建相关课程的时候,还必须将非工作室课程与工作室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二者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这样就可建成具有灵活性和实战性的课程体系。社会将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员以及学校的学生对学习会更加重视,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建立工程造价专业的工作室课程体系是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高校学生职业化培养道路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

(一)联合各方面资源

业内人士都清楚,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成果,而理论内容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对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让其作用得以升华。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专业工作室一定要联合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事务所等,积极利用其内部人员,这些人员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很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可聘请其担任课程专家或高校的学科带头人,让其带领整个课程设计组工作,有利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二)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分析

教学工作室应以教学为中心,利用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创立实践情境[16],使学生在学习中就像在实际工作中一样,这样的产教互融工作室可以将教学工作、研究工作、设计工作及实践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最终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产教互融工作室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的教学工作室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同时也包括实践运用,教学功能与传统教学功能有很大不同。

逐渐以工作室负责人为核心开展综合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在上岗之前的锻炼需求,在长期稳定发展和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O性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源.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的课程体系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6(10):118-119.

[2].基于专业工作室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2-64.

[3]刘跃国,聂荣梅.基于工作过程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高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5):74-78.

[4]王丽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神州旬刊,2013(5):46-46.

[5]孙丽雅,马新燕,周正跃.基于工作室平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31(30):59-62.

[6]詹述琦.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厦门科技,2014(6):54-59.

[7]郝攀,李慧英.浅析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时空,2015,11(3):61-63.

[8]吴俊,吴珂.基于工作岗位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126.

[9]焦娜.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2012(1):86-87.

[10]郑建伟.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1):45-47.

[11]王丽华,徐亚丽,王知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2):219.

[12]肖茜.就业导向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C].“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125-126.

[13]武彦芳.高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74.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6-03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在人才培养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其中一个专业方向――工程造价,以培养造价工程师为目标,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开创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卓越造价工程师”。国际上工程造价专业人士有造价工程师(Cost Engineer)和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两大类,已有200多年历史,且形成了与执业制度一体化的相当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在我国,造价相关专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造价师执业制度开始于1996年。作为本科专业,2003年设为教育部目录外专业,2012年专业目录调整后成为基本目录专业。因此,培养与国际工程造价体系接轨,适应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特别是如何打造“卓越造价工程师”是相关高校的迫切任务和历史使命。目前,全国开设工程造价的本科院校已达170所,高职高专院校数量更榕哟蟆R怨愣省为例,三所本科院校和29所专科院校每年招生人数3000余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要取得毕业证和原造价员证双证。他们定位是培养造价员,造价行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而本科院校的造价专业定位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的基本业务能力包括工程估、概、预、结算、竣工结算和决算的编制与审核,工程量清单、标底价、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与审核,工程合同价款的签订及变更、调整、工程款支付与工程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这些业务知识的学习分别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讲授,而这些专业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以广州大学2013级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人才培养计划为例(见表1),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合计为57.5学分,占总学分数的35.1%。尽管授课教师努力地在有限的学时中加大信息量,学校也提倡加大实践环节,但就整个教学计划看,依然存在着实操训练不足的问题,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关于“卓越造价工程师”的讨论

国家建设部令第150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为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领域。然而,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卓越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不妨根据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业务范围分析一下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能力,进而分析这些执业能力是通过哪些工作体现出来的,相应的各项工作能够出色的完成,与普通专业人员相比应更胜一筹,具备这样工作能力的造价人才应属于卓越人才之列。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可分为三类,一是有上岗资质的造价人员(造价员已取消),是具备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基础人才,主要从事计量计价工作,要能熟练编审工程概、预、结算。二是造价工程师,是行业的技术骨干,除基本业务外,能进行造价分析,可采取一些办法有效地控制造价,能胜任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可行性研究等工作,部分参与国际工程管理。三是为数不多的深资造价工程师(目前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认定了两批共500余人资深会员当属此类),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人才,主要从事大、中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对规范行业行为、完善行业制度、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作用。从工作岗位上看,“卓越造价工程师”就是能够胜任中、高级专业人才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报告(2015版)》经过调研后总结出:三本院校的技术类课程比重大于一本和二本院校;一本院校管理类课程和经济类课程多于二本和三本院校。这说明三本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造价技术能力的培养;等级越高的院校越注重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经济能力。然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所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渐朝着各自的定位发展。做进一步分析,我们需要确定造价工程师岗位所从事工作的知识背景是通过哪些知识点来学习,通过哪些课程来讲授,通过哪些训练得以巩固和提高,最后具体落实到哪些实践类课程,通过哪些实践环节去付诸实施。从事计量与计价基础性工作,离不开工程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工程计量与计价实操技能的训练,相关内容的开设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与组织、定额原理、计量与计价等。从事中、高级专业人才岗位的工作,能胜任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参与国际工程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为政府决策服务等,在大学阶段,需要夯实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知识体系等。对于工作业务部分,要学习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项目投融资、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FIDIC合同等课程并进行适当的课程设计训练。

三、基于校企合作框架下开展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

从以上分析看,这些课程知识的学习需要可行的途径。经过对多所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状况的调研,本科院校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越来越注重实操技能的培训。但在四年制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学分和学时有限的状态下,再通过增加实操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的科目和学时就受到制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院校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将学生的假期利用起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到企业实习;在实验室学习造价软件强化电算化训练;以赛促学地举办竞赛或参加相关竞赛等。这些活动部分促进了学生提高实操技能,强化了“工程师”的训练,但如何造就“卓越”工程师还不够系统,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首先,“卓越造价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是什么?按照林健教授(2010)设置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看,“卓越造价工程师”是工程造价行业这个专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达到的中观要求。开办工程造价专业的各所高校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但在培养“卓越造价工程师”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通用的合格标准,这个基本的通用的合格标准需要在专业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卓越化”。《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年版)致力于规范内容最小化,满足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要求。它作为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育和人才质量国家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提出了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规定了开办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校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卓越造价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就需要在专业规范培养规格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特别是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三大方面的全面提升。对应专业规范用语,应增加“较好地”了解或熟悉,“熟练地”掌握等词语以示区别,但更多地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将“卓越”的理念加以贯彻,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知识融合与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分为知识体系、实践体系和创新训练三部分,专业规范中的教学安排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形式。除课堂教学外,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而基于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方式,恰恰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既能够促进执业能力与工程造价卓越人才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还可以注重各项业务能力、沟通技能、职业操守的培养,最终落脚于“卓越”人才。第三,基于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r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在造价工程师执业能力标准基础上,进行执业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原培养方案的优势与不足,按照“卓越造价工程师”培养的行业标准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通过建立工作室、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课堂、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搭建课堂与就业岗位的便捷通道,在校期间就设法为学生创造与企业无差别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实操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对大学四年进行整体考虑,合理部署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合作培养。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要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来。企业相比高校更加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能够找出学校培养人才的短板。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加以弥补和改善,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此外,具体采用的合作形式,一是建立工程造价工作室,由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共同组成工作室团队,在按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进入工作室开启新的学习模式,在工作室中采用研讨、完成实际项目、或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方式,快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融入企业环境进程。二是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合作企业参观、见习,增加感性认识;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几个阶段、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有一片理论联系实际的土壤、施展所学知识的天空,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专业人才,进而朝着“卓越”人才迈进。

四、结语

工程项目价值形成过程与一般商品的先生产后定价进而交易相比,是先有交易和价格,后生产实物。因而,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造价工程师的职责和地位在建筑市场中凸显出来。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方向),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从满足培养最基础工作的需要出发,过于偏重近期技能培训,缺乏对远期能力的培养,缺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知识积累,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成为“卓越造价工程师”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培养的是潜在的“卓越”人才,而非一出校门就直接胜任前文所讨论的“卓越造价工程师”的岗位。在校期间更多的是培养具备“卓越”能力的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再基于企业环境的实践,更快地成长为“卓越”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需要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特色,这样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才有生命力。工程造价专业应用性强,培养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在校企合作框架下,一是能够把企业实际需求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满足市场需要;二是为在校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旨在多年工程造价专业(方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条件下对造价人才需求的,与执业制度一体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编委会.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6

(一)发展需求分析

十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投资管理机制在建设市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现状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工程造价专业是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因为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其发展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举措。从建设市场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来看,对工程造价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符合专业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近年来建设市场与经济、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也要求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懂得相关的经济指标分析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只有这样的工程造价人才才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工程造价教育的现状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大专业,除了包括工程造价专业本身还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这个复合型的大专业下包括招投标、成本核算、工程造价计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专业理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但是课程的内容却并没有涵盖这些专业理论,这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职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一线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工程造价人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教育提出了质疑,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合格人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化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准确定位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工程建造建设过程中,需明确建设目标,坚持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课程体系,能够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出与时展要求相符合的专业型人才。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状况,设置出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专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高校发展状况,以水利工程造价为主,但是也需要掌握公路工程造价以及建筑工程造价各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二)明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2005年我国教育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把就业作为导向,开展教育改革。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征进行教育,构建全方面、多技能、宽基础的课程体系。1.高职教育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的环节中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从工程造价这个专业来讲,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当然也不可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与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挂钩,把证书要求的能力要求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可以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把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作为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工程造价专业的能力培养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这里包括专业涉及到的英语、工程CAD、测量、计算机等专业能力。第二,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工程造价的软件应用能力、工程预算能力、清单编制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等。第三,学生可转移技能。对于这部分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交流能力、计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2.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专业特色,把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融入其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重点安排一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同时也要聘请一些在专业岗位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这样的教师可以把工作中最真实的状况以及最需要的能力体现出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工程造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课程体系的优化

以操作技能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称之为职业能力,不是简单的技能技术操作,它从多方面上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模式和设置课堂体系方面上,应该与学生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各方面上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普通教育是以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展开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系统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学生在就业后一般不能单独完成一项工作,通常需要有带领的师傅才能完成;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使学生具备科学系统的岗位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学生在毕业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全适用岗位需求。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建筑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要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的结合,同时也能把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的设计要求,在学生大一阶段就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再开始学习如何设计图纸。另外,学生必须学会怎样看施工图纸、掌握房屋的构造条件、掌握施工方式、了解施工过程、运用各种设计软件等,同时还需要开设一些其他学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所以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传承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中教师起主动作用,学生被动学习一些乏味的理论知识,最终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所能运用到的实际知识没有多大关联,学生也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对于一线生产要求和管理要求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不但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后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各企业所十分重视的。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操作方式: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以工作任务和实际过程为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不但需要使教学内容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而且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地结合,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课程教学方面上也要进行转变,从教师主讲转换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上营造出丰富有趣的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在不同程度上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灵活地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1)项目教学。可以将所需学习的具体内容与训练项目结合,并且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组织开展这门课程,可以发给学生一整套实际的施工图纸,在具体的施工场地上,学生根据施工要求和施工现场,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相互研究等共同完成施工的具体方案。(2)行动导向教学。施工场地训练方式与实物教学有效结合,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3)实习阶段。我们根据各岗位的具体需求,安排学生到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实习。唯有在岗位实习阶段,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哪些技能技术需要深入的掌握和学习,在实际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双证融通专业课程的开设

为了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术,而且也需要为考取相应资格证书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不但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就业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开设双证融通专业课程,就是让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这两种证书有效结合。我们对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内容做了调整和建设,并且要求学生要顺利毕业必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为建筑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例如:工程造价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践学习比重低;工程造价教学手法仅限于讲,课堂互动性差;专业词语晦涩难懂;等等。这些问题使工程造价教学效果不佳,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为了改变工程造价教学现状,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对策建议。

2 工程造价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现状

2.1课程的设计比较保守和落后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专业,在当前教育中,教科书好几年保持不变,一届学完,下一届接着学,很多内容已经被淘汰,课堂上仍然在讲,落后性强。学生们仅仅掌握课堂上讲授的技能,对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法不了解,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时竞争力不强。同时知识不更新也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使得高职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趋势。

2.2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好

工程造价教学模式呆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涉及专业概念多,知识点繁琐、系统性差,缺乏生动性,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做记,一来二去形成模板教学。学生对所记的笔记内容不理解,考试时死记硬背,考完知识也就忘没了。这种模式让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教学改革的首要措施是对教学主体进行改革。

2.3课程理论的学习和课程实践缺乏联系

工程造价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实践机会少,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以巩固,知识点得不到加强。工程造价实习基地少,很多工程项目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也是缺乏实践的原因之一。理论与实践得不到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工作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适应。

2.4教学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综合类的专业,要求学生懂建筑、懂经济、懂计算机、懂管理、懂力学,知识面很广。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一般只有专科学校开设,资金有限,教学设备配套率低,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学过程中用到最多的是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由于资金问题软件得不到更新,专业师资有限,多媒体出现故障维护不及时,教学手段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

3 工程造价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治理对策

3.1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的工程造价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则体现在工程造价审核、工程投资的风险和造价编制三个方面。学生要想学会这三方面的专业能力,就一定要针对性的做大量的练习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造价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工程造价编制,把经典的案例与之结合起来,做到对工程造价软件的灵活运用。学生只有遵循这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把工程造价专业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的专业素养才能全面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竞争能力。

3.2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如果条件允许,师资力量雄厚,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质的变化,为以后工作搭建一个好平台。老师只需要为学生规划一个大框,让学生自由发挥。

3.3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要同样重视,密不可分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实践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如果只学习,就会形成“纸上谈兵”,如果只实践,就会走很多弯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课程安排进行合理设置,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保证一个钉子一个坑,效果实实在在。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技能大赛,颁发荣誉证书或奖品来激发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老师也要想办法多联系实习企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如果一些学生表现优秀,很可能被企业直接录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4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05-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市场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信息化进程加快,主管部门管理越发规范,行业对高素质的建筑技术人员、造价员的需求很大。在建筑市场行业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许多职业院校均开设工程造价类专业,但在培养过程中却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入行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面临的师资短缺、实践条件有限、生源萎缩更带来了一系列的培养难度,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成了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1.师资紧缺。目前,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招生火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扩招后,专业教师缺乏,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因此,教师的顶岗培训等受到较大影响。校内专业教师也热衷于各类行业兼职和考证挂靠,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需要。由于师资的缺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受到较大限制。

2.校企合作开展难度大。校企合作目前主要还停留在个人关系的维系上,合作主要在兼职教师和顶岗实习方面,兼职教师合作受到企业业务开展与教学管理规范的双重影响,兼职人员少,担任课量少。顶岗实习方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老手,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大但安全问题让很多院校怠于开展现场实习,监理企业由于待遇低,学生看不到工作前景,大多不愿前往。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多种培养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工程造价人才成为了各个造价专业的建设课题。

3.生源特点增大了培养难度。由于地区差异,各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均存在较大的应试比例。录入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均在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直接导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最终不能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三、以职业导向构建高职工程造价职业能力养成体系

1.校企协同的长效合作机制。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形成校企协同的长效合作机制:学校主导,协同工程造价企业、建筑企业、工程造价协会,统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协同调研,适应建筑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的优质实践课程建设为重点,打造优质双师教学团队;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保障运行机制,有效保证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质量,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高职学生。

长效合作要强化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工程造价行业变化快,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对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要与时俱进,与建筑行业企业需要的造价技能对接,及时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根据市场变化,包括工程造价法规变化、市场岗位变化等提出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发展规划,调整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2.实施以造价岗位执业操守为核心的素养养成体系。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资金、师资投入、实践条件等方面与本科相比仍然处于劣势,经历了扩招的洗礼后高考入学率迅速上升,现在生源更加紧张。因此,工程造价岗位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行业对入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但录取的学生普遍在学习习惯、综合能力等方面需要强化。因此,工程造价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实践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如乐观态度和努力上进精神的培养,理解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他人、有效的口头沟通、快速学习等方面。

实施以造价岗位执业操守为核心的素养养成体系,将其贯穿于工程造价实践技能培养的各阶段,具体体现为:根据职业能力确定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素养标准;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学中,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聘请建筑企业专家进行职业素养专题讲座等;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如进行建筑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和岗位,培养职业认同感;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实践文化中,如按照工程造价职业习惯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室、招投标模拟中心等,情景再现;改革考核方式,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考核方式中。

3.实施“五嵌一控”的实践培养体系。校企行联盟合作,根据企业市场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实现“计划互嵌”;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对接,实现“课程互嵌”;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共同构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实现“师资互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模式,实现“厂校互嵌”;通过课程与双证书结合起来,实现“课证互嵌”;建立职业教育测评体系,实现“质量控制”,从而反馈到教学中去,提升教学质量。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9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为了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笔者于2014年8~12月期间,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2~2014级在校学生,总计420人开展问卷调查。本文选用SPSS19.0作为统计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参与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数据。本次问卷就课程与专业联系是否紧密、理论实践教学的比重是否合理、课程能否与企业需求接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效等四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矩阵式回答形式,其中381位在校生提交了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二、高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

在调查时,我们本着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兼顾大三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以便全面了解高职课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为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可信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题

数据表明:对学校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学生人数有353人,占到总人数的92.6%。这充分反映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市场,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融合。对专业课课时安排基本认可的学生人数有242人,占到总人数的6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

(三)调查指向

该数据显示:对学校课程教学实施设计过程中,认可度较低的学生人数有144人,占到总人数的37.8%,从侧面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人数有321人,占到总人数的78.5%。大多数学生认为所开设的专业课与市场紧密接轨,能够满足就业的需求;对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到总人数的41.6%,快达到一半人数,说明学生对于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认可;对学校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综合需求的学生人数有168人,占到总人数的40.6%,说明学生一方面意识到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深感校内所学内容的不够,需要提高自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通过实习能有效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人数有364人,占到总人数的89%。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实习能够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对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有了基本认识。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规划的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建筑行业,从投标到竣工验收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全程预算,包括投标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等,所以市场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广阔!从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在校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表示认同,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学生认可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强化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次问卷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所获取的数据分析提供的建议,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实践教学等环节,满意度并不高。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只有将高职课程建设纳入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就业需求,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1.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围绕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从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编写各类工程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视屏播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2.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编制工程定额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清单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更好的解决就业压力。3.增强教学互助建设,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等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型技术应用人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是其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强调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本土工程造价行业、企业成员单位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增强教学互助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增强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之,张锦瑞,杨春光.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10

收稿日期:2014-06-12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9)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与管理。

一、课程体系的确立

(一)分析“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梳理行业协会对“造价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有一项重要职能,即对造价员的执业与职业资格进行考核与管理――编写考试大纲、组织考试、认定与注册实施管理。《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分为《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和《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工程)两个科目。第一科目《工程造价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有:(1)工程造价相关法规与制度;(2)建设项目管理;(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4)工程造价的构成;(5)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和依据;(6)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7)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确定;(8)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调整。第二科目《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工程)的考试大纲由各地方、各行业有关管理机构根据需要自行制定,送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备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编制了××工程考试大纲框架,其考核内容包括:(1)专业基础知识;(2)工程计量;(3)工程量清单的编制;(4)工程计价。

各省、直辖市根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编制的大纲精神,也结合各地具体情况与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考试大纲,都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要求相吻合,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是一致的。

(二)适合就业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目标

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及对企业实践专家访谈活动,分析“造价员”的岗位,整理出“造价员”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纳出行动领域内容,将行动领域内容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在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与职业能力岗位对应的核心能力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核心课程。[1]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因此围绕一栋建筑物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是课程体系的目标。一栋建筑物的工程造价一般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土建与装饰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造价类核心课程,可按照“识图―施工―计量―计价”这一工作过程建构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程过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施工员与造价员岗位。为什么施工员成为造价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呢?因为熟悉施工流程及相关知识是从事造价工作的基础,而造价人员也多从施工员成长起来,基于此,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从施工员起步。其中,施工员的岗位工作就是按图施工,进行施工管理。造价员的工作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等,主要进行工程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与工程计价文件等工作。围绕这两个就业岗位,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学习任务途径,可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见表1)

(四)其他课程

在确定主要专业课程后,可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公共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与其他类型课程共同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基础素养。如将制图基础与CAD融合成建筑制图基础与CAD;在文化基础课程数学中补充概率统计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一些复杂性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问题;计算机课程中强化Excel知识的教学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在具体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建设上要进行精心设计。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开发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层分析、三次转换、四级分解、多方参与等基本内容。

(一)一个中心

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为中心,以编制一栋建筑物的造价文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为目标,结合市场现状与发展方向设置课程。第一,设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类课程。如一栋建筑物的单位工程涉及的内容有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因此核心课程中也要对应设置,进行训练。第二,设置《钢筋算量》课程。在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中,因为平法的实施,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在整个工程量的计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一般施工企业与造价咨询企业中都有专门人员进行钢筋算量工作。同时,因为需求量非常大,一部分造价人员常以个人名义进行钢筋算量工作,单独承接任务,这样工作能得到社会认可,也有不错的经济收益。加之钢筋算量确实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因此将以往放在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钢筋算量内容单独分离出来开设一门课程――钢筋算量。第三,对学生进行“图形算量”训练。工程量的计算是现在工程造价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如果说早期的工程造价软件解决了手工进行工料分析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的话,那么现在工程造价软件就是要解决工程量的计算电算化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工程造价软件企业已经或正在开发一些造价软件,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图形算量”训练,以便学生适应发展趋势。第四,开设《工程结算课程》。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不断发展,从早期的竣工结算审核已经发展到现在的跟踪审核(跟踪审计)。这要求造价工程人员不光要能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文件、投标报价文件,更要能编制工程结算文件,并能与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的协商工作。因此,要开设工程结算课程,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训练。

这些课程均为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设置,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这个中心服务。同时,相应其他课程的开设也是为这个中心服务,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为专业服务及职业技能服务的精神。当然,必须说明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解决什么能力培养问题。

(二)两层分析

把课程开发过程分为职业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两个层面。学习领域课程是第一层面,由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内容后再进行转换配置,因此在课程开发时首先进行职业工作分析,即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分析;教学分析是第二层面,以教师为主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论分析与加工,设计课程内容。

(三)三个转换

将一系列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第一个转换: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内容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减法”,按照从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逆向归纳,形成由复杂到简单的三个层次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递减法”突显归纳性特征:一是终结性(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性(选择合适载体,合并关联程度高的工作内容);二是非重复性(归纳出与某典型工作任务有关联的部分,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任务不重复的工作)与同级性(所合并的任务应当处于同一个层级上);三是支撑性(分析能力群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基础,对完成终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支撑作用,上一级能力对下一级能力支撑,形成新的能力体系)。如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分为项目初步、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电气工程计量与计价、通风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其中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过程又分解成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确定、给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给排水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等。

第二个转换:从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内容的转换。运用“能力递增法”,按照从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顺向分析,对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论加工。“能力递增法”突出成长性特征:一是职业性(学习领域间的排序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二是教育性(学习领域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穿插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三是连续性和递进性(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递进性)。如图1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

第三个转换: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运用“能力分担法”,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课程设计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然后依此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予以实施。“能力分担法”能实现知识的重构,体现了学习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目标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情境为导向,按照这一思路开发的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四)四级分解

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例11

1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职业能力

依据毕业生的回访工作反馈,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是到建筑施工企业和装饰公司、工程造价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造价相关工作,刚就业时主要作为造价员或造价工程师的助手。按照建筑类行业对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确定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具备建筑识图能力、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掌握材料性能、施工技术,能熟练运用算量及工程计价软件。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已确定的职业能力,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业教授的指导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实际需要,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调整相应的课程。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习课程四大类。

2.1平台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图、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使他们掌握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我们设置了《建筑构造与识图》《土木工程制图与CAD》《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认识实习》等14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2.2专业核心课程

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工程计量计价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算量及计价软件,首先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再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设置一定的工程条件,使用广联达软件完成钢筋抽样、土建图形算量及工程造价的编制。在这个阶段设置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装饰工程定额与计价综合实训》《土建工程定额与计价综合实训》5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2.3专业拓展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方向,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我们在大三上学期设置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估价》《安装工程计量》3门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实习课程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设置了《顶岗实习》课程,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顶岗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毕业以后能立刻上岗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就业,还把专业课程教学与实施“双证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要求,课程设置与执业资格考试和岗位技能课程进行对接,增设了《“员”培训》等课程。使学生能接触建筑业前沿知识,专业定期邀请专家来院开设讲座,并新建了两个BIM实验室,开设《BIM培训》课程。

3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进行课程建设

3.1增加校企合作

学院增设校企合作班,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法,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如与南京厚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该企业是绿城东方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主要做绿城内部装修,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增设绿城施工工艺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绿城精装修施工工艺、方法,以便学生将来能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协商拟定课程标准、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并邀请企业及行业专家对拟定的课程标准进行专业论证。

3.2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我院在进行造价专业的课程建设时,要求突出高职特色,强调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基础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与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能设实践环节的课程,都增加实践环节。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工种实训环节,《建筑构造与识图》增加认识实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学习后增加《土建工程定额与计价综合实训》及《装饰工程定额与计价综合实训》,实践课时所占比重达60%以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部分好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刻上岗作业,一般的学生经过较短的实习期就能胜任工作的目标。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土建工程定额与计价综合实训》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工程图纸发放任务分析建筑(结构)设计说明解读及识图计量方法讲解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算钢筋量手工算量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算量手工算量成果与软件成果对比分析分析常见问题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工程造价文件的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审计教师评价任务完成。将传统“学做分离”转变为“做中学”,通过手工算量与软件算量的比对,发现手工算量过程中的错误,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所以,学生课堂学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先发放工作任务书,明确目的,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期检查,对比,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此次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充分发挥了本专业每个教师的自身优势,分段实施,逐步深入,从理论教学环节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拓宽了专业教师的工作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实习以及未来就业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吴蓉蓉 李莉 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