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7 16:27:32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1

1.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的保存载体。

人们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形成的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在逐步进行实践操作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科技成果。就科技思想而言,其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字资料就形成了科技档案。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地保存科技成果,而且也能够确保对科技发展趋势的理解。

2.科技档案管理可以有效保管科技成果。

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保证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积累与分析,从而体现出科技档案管理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文献等,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才能够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成果都被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其中意义最大的便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网络信息技术则使得档案工作更加方便。最近几年,智能软件、二维码扫描、云储存等先进技术,也在档案管理中得到运用。

二、科学技术发展与档案管理在结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

目前,个别部门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够,制约了其发展。我国目前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还没有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使得地方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不够主动。由于长期缺乏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止步不前的的状况。

2.对于科技档案,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进行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时,由于工作量较小,结构比较简单,较容易做好完备的处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断地堆积,档案的更新和管理会变得十分复杂和繁重,再加上目前科技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快,如果没有做好收集工作,将会出现滞后现象。

3.现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科技档案管理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高,现有的管理队伍普遍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化的操作经验不足,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我国在档案管理人才方面的教育和储备起步较晚,新一代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才出现了断层,人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三、实现科技档案的高效管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1.转变观念,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视程度。

首先,国家要对科技档案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总体规划。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明确的任务划分,促使地方转变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其次,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人员培训等工作要进行考核评比,激励相关部门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2.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引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

对于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进行交流和模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和归档,在查询这些档案时能一目了然。同时,要建立统一和快捷的登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更要使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变得高效、方便。

3.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这对于档案馆来说,特别是对要处理海量信息的科技档案馆是十分必要的。就档案管理而言,从科技信息的原始收集、储存、整理、检索、利用做起,再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做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充分保障档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于信息管理。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7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85- 01

1 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对科技活动信息的有效保存,能够在科技发展当中提供指导性作用,而对于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也能够很好地保障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这种联系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1) 科技档案管理能够确保科学技术得以很好的保存。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加以保管,从而在无数次的重复运用后,对经济社会带来极为有效的改革。科技档案就是保管科学技术的载体总和。人们在进行科学活动之时,最早形成的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在逐步将这些思想进行实践操作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科技成果。就抽象意义上的科技思想而言,其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字资料就形成了科技档案。显然,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地保存科技成果形成的基石性思想理念,而且对这些科技档案的有效分析也能够确保人们可以对科技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理解。

(2) 科技档案管理可以保障开发的科技成果得以有效的保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逐步发展的特征,也就是不断根据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而发展,不具有突然变化的特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确保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科学技术认识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这是科技档案的最主要成果。而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则能够保证科学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被积累与分析,从而对科技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体现出科技档案管理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从科学研究自身的模式来看,现有的科技成果、文献等对科技进一步发展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才能够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总的来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科学技术内容所体现。科技档案自身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而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则有效地将这种价值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带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沉淀的产物,而科技档案管理则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有效工具,两者的紧密结合最终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科技档案资料自身具有客观性,因此针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强化,则可以极大地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

2 当前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关于科技档案的规定各省、地市均不统一,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地进行,给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有部分组织,不管是组织领导还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都不是很重视,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足。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化必须以引进先进的科技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为前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无疑极大束缚了现代化的进展。

2.2 缺乏科技档案更新意识

通常情况下,在组织进行科技档案编制与管理的初期,人们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认知十分重视,能够保障科技档案构建的完备性。然而,随着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人们对于科技档案更新的意识出现了一定的滞后状况,这主要是因为运营方面的正常开展已经成为人们所主要关注的方面,而核心工作团队及经济业务的稳定发展,也使得科技档案更新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中。这种更新意识的缺乏在企事业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时往往难以从科技档案管理层面给予组织足够的帮助。

2.3 缺乏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高水平的人才

科技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手段走向现代手段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除了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外,还必须有优秀的技术人才支撑。科技档案工作在组织中属于后勤类,工作挑战性不强,对于职工晋升来说并不是多么必要的筹码,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进程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同时具备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的组织不知道购买什么样的科技档案管理设备,也有的组织“跟风”购买了先进设备却缺乏熟练的操作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着力提高对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某些组织由于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对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组织的领导要着力提高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组织领导应认识到科技档案工作是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领导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细则,制定信息化的战略,对信息化过程进行全程掌控。与此同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投入要予以适当增加。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首先就是必须充足的资金支持。

3.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3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功能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脑力劳动,它主要是依据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处理协调各方面的要求,把各项目资源分配到时间节点和恰当环境中,实施动态调整,以合理经济的方式完成预定的目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完成建筑工程在企业内部进行数据共享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统运用了相对完善的数据管理,它的最大优势是确保数据共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利用那些管理数据共享作为企业内部所采用的标准。现代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能够运用搜索方法,从上百万数据中寻找到指定的数据,这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就可以实现了。

2.2保证统计的数据具有准确性

建筑项目的资料数据能够以动态的方式将准确性的指定内容提交给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防止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缺点,有效的阻止了时间上的拖延和实际状况的错误判定。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不便。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模拟实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同一项目进行千万次的模拟,因此,统计信息能帮助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实施决策管理。

2.3完成数据间的通信

通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完成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间的信息通信和,通过网络技术和公用传讯方式可以将企业总部和建设的施工现场联系起来,从而使供货商和各方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完成对远程数据的管理。

3提高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3.1在掌握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基础上,制定正确计划

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能只把信息化应用看作企业点缀,要把信息化的应用落到实处,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紧要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提高工程施工中的效率和水平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利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来改造目前的水平与技术。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关键之处在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其应用水平上的高低。

3.2运用因特网、局域网等载体,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

公办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单位比较的多,文件和相关信息也繁多复杂。过往的项目管理信息方式都是以纸为分析、记录的载体,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要一层层的经过多个部门进行转交,最后到达决策者的手中。这样的办公方式不仅仅浪费时间、财力和人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转交次数过多而导致信息交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要运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来分析、传输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向决策者转达信息,从而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3.3开发相关的应用系统

在因特网上开发出各种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大的数据库和链接,把网上查询、网上投标、网上材料采购、网上会议等信息公布在大家面前,向有意向人员展现出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把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为平行,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还能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把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与技术软件应用到该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所采用信息化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与国外的信息化技术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邴浩

参考文献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4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研究性文章比较多,国外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国内如孙耀君的管理思想发展史,郭咸纲的西方管理思想史,杨文士的管理学原理等,不胜枚举。本文或多或少引用了他们的部分结论,他们在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时候更多考虑了管理与当时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而很少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本文就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方向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讨论。/

一、现代科技革命历史沿革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但在古代,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才真正开始系统而全面的发展。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此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开端。//zuowen/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发于18世纪中叶,以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骨干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开创了一个科学的世纪。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以电力技术为先趋,迅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人类活动更加依靠科学来指导,从而诱发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的产生。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html/jianli/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遗传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外层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科学的发展,不但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产生推动作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等,又盘根错节、争芳斗艳,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拓延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古人的管理思想大多散落在古代的史籍和各种著作中,没有相应的专著或出版物。如《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希伯来人领袖摩西的岳父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古希伯来人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原则的论述至今仍吸引者大量的读者,其中关于战争中的节制和谨慎、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战略的运用等思想是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息息相通的。//html/zongjie/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虽然是经典经济学说,但他也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管理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个明确将管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到了20世纪初期,呈现了管理理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应用数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都与同一研究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效率至上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为当时的管理理论填补了空白。他的追随者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并更关心工人利益。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辟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为其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或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并构建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组织结构,直到现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仍然在沿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理论又被称为“官僚制”。这种组织设计适合了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学家梅奥,他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此后,一大批学者开始以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问题。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来刺激工人进行工作,起不同的作用。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凡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管理者必须善于提高目标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齐放的局面。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享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济角色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或称为案例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等。到了20世纪末期,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管理理论,如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波尔的战略管理,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还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它们始终都要阐明管理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服务的,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服务的。//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5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2.1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分析

在动物界的神经传递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有突触,发挥信息的一对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作用。在传送过程中会被用来传播若干神经递质,这些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的那些神经元接收时的轴突,会有许多分支。神经递质中的信息传送的神经元再传递到受体细胞,然后。这种形式的信息传递有很多好处,研究人员受到这些启示后,他们发明了一种自组织特征映射算法,以实现有效的传递信息。因此对计算机技术,其在外界的时间表达的发展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方式为数值向量,并且对于神经系统,这也是在该信号中的信息的传播的移位。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信息的神经之间的信息发送处理,具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2.2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的功能

有关信息处理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它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生物的形式来学习了,那里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这个系统,也就是现在的一些智能计算机功能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一部分是类似的,。第一,它具有如下特性反映在存储器中,因为它是基于生物神经模型来设计,因此,其在信息存储和分析,将在第一保留该信息,并且还具有关联存储器的功能。其次,它具有的功能,可以是非线性映射。因为在许多实现该操作,不能够建立的输入信息与输出的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设计了许多熟悉的模型不能在其他信息处理系统来执行。然而,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使得它可以满足非线性映射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在设计过程中大量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且每个字段可以是得到了应用。另外,该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中,还可以输入的信息来确定和实现有效的分类,原本存在于该信息的信息处理是不容易的分离和鉴定的问题,以便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它可以具有的信息和输入,并输出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数据知识的内容的功能,因为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神经传递在生物学的特性,所以它可以在信息到达时,它的分析和信息处理为那些谁满足要利用的条件,并存储。这使信息的处理时,数据可根据它们的特性进行分类和分析。

3、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来的这个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的一些特性和功能,已有效地用于许多领域,解决了传统的信息处理那些不能够解决谁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目前的做法是,不仅能够使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信息,还是在医药,工程和其他经济领域已被广泛使用。由于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与人类思考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因此在经济管理和其他需要人类思维仔细工作的领域中计算机就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大量的思考,从而减少人脑处理数据的时间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脑力,提升了工作品质。

3.1在信贷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种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利用

对于信贷分析,信贷评估机构是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信息化的过程,因为这些公司带来不同形式的信息,制作过程,以判断其可信度,大的问题,这是很难判断出来,使很多时候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然而,采用这种判断方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技术,将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的。在这些贷款时,信用评级公司,只需要输入信息编码到它,你可以分析数据,由于数额较大的信息输入,使评价过程更加准确地完成更多的工作。利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做到的准确度,而且还避免了主观的思维操作者的形式。这是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其被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在企业风险分析的过程。

3.2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市场做到更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看起来似乎是有效的市场进行分析,并做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决策过程,这些预测结果能够起到参考作用,使得投资的风险可以减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市场上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市场价格走势和走势进行了考虑和分析,让一个可靠的市场模型可以被创建。例如,在期货市场上使用这种技术,可以预测其未来的价格。而这项技术也已经在股市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在其工作过程中已经能够针对非常复杂的工作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经济管理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数据,使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但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我们可以模仿人在神经传递中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利用它们工作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6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之——科学技术,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新的方法;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其主要功能包括:

(一)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认知功能的体现。

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现律。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旧的习惯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全面提高人类智能状况,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功能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逐步成为了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马克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极其深刻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科学技术变革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变革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且它还是其他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当然,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这里,科学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给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再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日益巩固。

(四)生态调节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的改造和管理、严格立法、执法,实行综合治理,才可能有效地解决。

(五)经济功能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7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62-02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避免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多样问题,并积极推动经济管理运行机制和执行效率上的发展,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以及长足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凭借其对于现代社会极强的融入性,大大变革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在便捷性和效率方面出现了极大提升。将其应用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便能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优化提供巨大帮助,也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观念保守,创新变革能力差

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当保持相当的创新性和时代性,能够结合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变革和优化,不断剔除现有管理上的问题,为企业的总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层面过于保守,尤其是一些企业领导者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强,观念保守陈旧,在经济管理层面采取办法多从主观看法出发,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完成对经济管理的把握和执行。在缺乏创新观念的前提下,又面临着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企业很难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方向和速度,最后只能被市场和行业所淘汰[1]。在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应用时,多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购置基础性的计算机网络运行设备上,未能充分开发应用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工具。企业的经济管理得不到相应优化,企业领导者决策行为的盲目性造成经济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多样化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问题,造成企业经济管理的羸弱。

(二)职责划分不清,经济管理缺乏条理

企业的内部管理应当具备相当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面对企业复杂的经济项目和发展规划与执行而不会出现管理上的遗漏和不足,实现企业战略发展过程的高效率。就经济管理而言,应当在统筹观念和战略性意识的保障下明确管理的职责,将责任划分清楚,确保每项工作均有具体的负责人和责任人。而许多企业当前的经济管理就面临着统筹上的巨大缺陷,尤其是在管理体系建设和执行方面,企业主体意识缺乏,对于经济管理没有明确的策略目标,也没有制定出相对合理的管理规划。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责划分不清,工作存在交叉性,具体工作的负责人模糊不定,在出现相应管理问题时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造成问题的解决效率低下,在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责任人的对接时又无法完成相应工作,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的混乱性,进而引发企业经营效率和发展效果的恶化[2]。经济管理缺乏条理性,治理层面矛盾众多,体制模式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

(三)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新技术应用滞后

由于企业管理层和领导者自身创新性的不足,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视度也较低,造成经济管理在数据信息和计算机应用上的滞后性,缺乏与时代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其不仅实现了互联网信息的连通性,大大提高经济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效率,同时还能提供多样化、高水平的管理工具,将原有经济管理中的人工化和半自动操作转变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3]。然而,由于企业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的不足,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在效率方面得不到提高,甚至会因工作方式和处理工具的老旧而导致管理过程问题多发、漏洞频出,造成工作上的巨大失误。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步骤的不重视以及经济管理数据操作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在常规工作方面无法完全到位,内部经管的体系建设和执行层建设均很难达到健全程度。

二、经济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有目共睹,其对于社会工作方式的变革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的不断思考。由于其便利性和准确性,许多企业单位均将该技术一步步引进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了内部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而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经济管理的影响来看,由于其对于数据处理的高效性,经济管理工作中各类繁杂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处理均可在极高效率和较少人力的情况下完成,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和资金,提高了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4]。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能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各个工作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力的同时,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力度,实现了企业内部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满足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各个目标和要求。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一)提高经济运营效率,优化基础管理系统

要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充分应用在经济管理当中,就应在改变企业管理者观念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和管理系统建设当中,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升级,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基础管理系统的架构和优化上。应当依据企业的成本收益率对比,将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构造进行优化建设,并结合组织构造的变化对网络基础进行升级,在网络环境变化时,能够方便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应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运用在企业的所有与会计相关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当中,使得其在管理系统良好运行的同时,能够加强系统的风险防范性,对于工作内容进行筛选和盘查,寻查内容中的不当之处,并及时进行纠错处置。同时,还应将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管理中的业务信息交流层面,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成为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以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极大提升[5]。

(二)推动经济战略发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创造企业内部的融洽氛围,同时能够使得企业在社会当中有着明确的定位和社会印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企业文化同时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相当的联系,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创建和发展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在文化建设层面,通过网络技术的合理利用,使得企业在文化建设层面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工具的运用,使得企业文化拥有更多的展平台,同时也能够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实现与社会大众和其他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铺垫。企业的文化建设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显著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果便会突出,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战略的制定、执行均有着巨大帮助。

(三)加强经济风险防范,降低企业经济风险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做好企业的经济风险防范,避免经济风险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保证企业在发展运营当中的安全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6]。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在经济管理当中,能够帮助企业逐步搭建起系统化的经济风险预测、辨别和处理平台,能够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数据和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分析。当企业面临着相应的风险可能性时,便可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超强计算功能进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在风险来临之前便能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大大降低企业出现经济风险的可能性,能为企业的经济安全打造坚强后盾。

结语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科技的探索研究和实际应用,将科技的优势作用在企业运营的多个层面,能够充分发挥科技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大大提高企业各方面工作效率,还能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发展的高速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蕴含的科技成果和实用功能丰富多样,将其运用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能够有效消除现有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高经济管理的总体水平,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强后盾,也为企业在管理层面和发展层面的协调统一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志强.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16,(19):209.

[2] 吴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21):249-253.

[3] 陈静宜.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7,(1):53-54.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8

科学监管理念的思想基础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认真调研国内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运行机制,分析各个监管环节存在的不适合、不适应问题,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对食品药品监管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监管理念。科学监管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监管理念;是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监管理念;是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监管理念。科学监管理念的实施,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树立科学的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以人为本,切实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结合起来;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又要以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监管方法,推动科学监管理念根本目标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科学监管理念是以专业学识水平为基础的理念

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本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依靠技术支撑,实现队伍保障;根本目标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这样一个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监管理念,一个紧迫的问题是要解决专业学识水平的问题。科学监管理念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而升华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专业学识水平就难以提高认识水平。“齐二药”假药事件、克磷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劣药事件充分表明,除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专业技术培训不够重视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检查企业的生产记录、质量检测数据时难以发现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解决专业学识水平问题。要充实专业人员,改善队伍结构。目前,基层药监机构药学人员比例较低,对监督管理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掌握不够,仅凭对法条的字面理解,容易造成认识不到位、能力不到位、力度不到位,难以有效履行监管的职责。国家、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行政管理、廉政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做的不多,特别是基层非药学专业的监管人员对药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药械市场的监管“照猫画虎”、机械模仿,甚至错误运用法律、法规,监管效率低、水平不高的事实普遍存在。因此,加强药学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是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基础。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9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124-03

1工程概况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于2008年7月开工,2010年8月竣工,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35474m2,总造价约4.8亿元。本项目为争创“鲁班奖”工程。

工程由无锡新区城司代建、同济大学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实行项目管理,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施工总承包。

科技交流中心是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的大型综合公共建筑。工程位于无锡新区的中心,形体特殊和复杂多变,梅花形钢结构奇葩绽放,大悬臂飞檐,形成刚柔相济的造型,建筑外观设计为梅花,象征无锡市花。外环形景观钢结构走廊(图1),在城市形成环形绿色景观走廊,实现城郊一体的绿化格局。双曲蜂窝板饰面檐口连绵起伏,看似长虹卧波,气势雄伟,堪称“江南一绝”。

双曲屋面由多个曲面方程形成的曲面,钢屋盖支撑在混凝土结构柱上;梅花形体屋盖最大直径128m,屋盖投影面积约8000m2。梅花的五个花瓣为壳面。相邻花瓣之间的曲面比较平缓,大小不一的花瓣,高低交错、相对独立,又互相偎依、整个工程无一标准房间,均为“异形体空间”,给机电设备安装及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科学管理打造优质工程

2.1构建高效率的科技创新理念

在无锡新区工程建设中,要想向社会推出高品质的工程,不仅凭借资本运作所提供的动力支持,而且更要依托科技创新所提供的技术保障。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任何高品质的工程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无锡新区这块热土上,企业出于求生存、求发展,项目经理应具备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使事业蒸蒸日上。

2.2人性化的科学管理

古人云:“官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创造经济条件物质基础,而不停地忙碌着、拼搏着、奋斗着。

2.2.1人性化关爱农民工农民工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减少了农民工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日常生活要求提高。由于农民工长期缺乏家庭温情的日常生活比较压抑,直接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发展。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实行人性化科学管理关爱农民工,建起农民工夫妻房推行农民工探亲假制度,这一伟大的创举马上得到民工兄弟们的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吸引大量熟练技术农民工,加快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质量。

农民工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处可以容纳老婆孩子的居所就够了。有些农民工夫妻房只有3~4m2,只要能够放下一张床和单人走道,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没有牵挂,也觉得幸福多了,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得以解决,起居有人照料,在工地上干活的劲头更大,有力地推动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三控制目标的实现。

2.2.2劳动关系人性化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机制健全,在管理创新实践中蓬勃发展,建立了稳定劳动关系。企业与员工是平等关系,员工是生产率的基本要素,又是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与员工要和蔼可亲,保持稳定劳动关系。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待遇上不坑害他们,发展科学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力,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对优秀人才,给他们发展的空间,用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使员工感觉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安心建设科技交流中心工程。

2.2.3管理制度人性化机电安装项目部实行“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模式,采取“重奖轻罚”的奖罚制度,让员工们感觉到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的环境中,工作更有奔头,自觉自愿地对企业、对工程负责任,为科技交流中心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尽责尽力。

2.2.4利益分配人性化安装项目部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上;注意到人性的弱点,合理筹划,提升企业利润率,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坚持“合作共赢”为原则,很受大家喜欢,有力地推动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保证了建设目标的控制。

3智能化项目管理创新

3.1智能化系统项目概述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是无锡新区唯一的甲级智能化大型综合公共建筑,智能化建筑是把多个不同的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对不同系统的监控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警报及控制解决问题。

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同时它也体现了无锡新区工程建设已进入全国领先水平。其基本目的是为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高效率的工作空间。以下是科技交流中心大型综合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图2):

3.2智能化项目的管理系统

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复杂的项目目标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图3)。

3.3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经理人选应具备高学历、高科技专业知识优秀人才,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的团队组织体系。项目经理直接对总包、承包公司、团队员工及城投建设部负责。企业应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力,明确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责任和利益。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由项目经理组建和领导。承包公司根据管理规模大小,能人的擅长来发挥能人优势的一面,以能人间的制衡,抵制能人劣势的一面,从能人管理逐步走向团队管理。实践证明:智能化系统项目部做到:管理精细、科技主导、环境和谐、打造精品工程。

4异形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随着未来建筑向规划超前化、合理化、建筑艺术化、质量标准化等生活科技化、社区人性化发展,作为施工单位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信誉,成了各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

施工总承包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查科技交流中心机电安装设计施工图纸,对机电安装设计施工图纸中冷排水、电气桥架喷淋系统、暧通系统及其它弱电系统进行了多项优化组合,使各系统都能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同时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异形体空间”(图4),将各系统在交叉部位影响室内净空高度和美观的安装项目,实施施工工艺创新,重视空间之间的融通和配合;并将通风管道加工成艺术品形象避开其它系统,保证室内空间高度和美观,机电设备安装打造艺术品形象,深受业主赞誉(图5)。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10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研究性文章比较多,国外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国内如孙耀君的管理思想发展史,郭咸纲的西方管理思想史,杨文士的管理学原理等,不胜枚举。本文或多或少引用了他们的部分结论,他们在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时候更多考虑了管理与当时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而很少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本文就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方向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讨论。

一、现代科技革命历史沿革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但在古代,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才真正开始系统而全面的发展。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此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开端。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发于18世纪中叶,以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骨干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开创了一个科学的世纪。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以电力技术为先趋,迅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人类活动更加依靠科学来指导,从而诱发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的产生。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遗传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外层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科学的发展,不但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产生推动作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等,又盘根错节、争芳斗艳,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拓延

古人的管理思想大多散落在古代的史籍和各种著作中,没有相应的专著或出版物。如《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希伯来人领袖摩西的岳父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古希伯来人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原则的论述至今仍吸引者大量的读者,其中关于战争中的节制和谨慎、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战略的运用等思想是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息息相通的。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虽然是经典经济学说,但他也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管理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个明确将管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到了20世纪初期,呈现了管理理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应用数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都与同一研究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效率至上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为当时的管理理论填补了空白。他的追随者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并更关心工人利益。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辟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为其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或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并构建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组织结构,直到现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仍然在沿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理论又被称为“官僚制”。这种组织设计适合了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学家梅奥,他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此后,一大批学者开始以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问题。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来刺激工人进行工作,起不同的作用。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凡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管理者必须善于提高目标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齐放的局面。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享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济角色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或称为案例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等。到了20世纪末期,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管理理论,如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波尔的战略管理,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还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它们始终都要阐明管理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服务的,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服务的。

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化管理方法,但它是以金钱为诱饵进行的。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为我们在企业宏观方面提供了指导。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并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决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研究中引入的数学科学等定量方法。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与新的方法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与管理实践之中。

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的结果是机器动力代替部分人力——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普遍出现。随着产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和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这些工厂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向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为产品寻找市场等。特别是,在家庭手工业中人们很少关心效率,而在大生产条件下,面临按期支付工人工资的压力,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于是,出现像泰勒和法约尔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始自英国的产业革命随后扩散到欧美其他国家。例如工业革命到达美国后,孕育了纺织工业。1808年美国已经出现了15家纺织厂,一些企业还对早先的英国管理方式进行改进,雇佣了专业管理人员,并使用了蒸汽机。不过在内战前,美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家庭所有,家庭管理,规模小,技术不发达——这是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它们以少量的资本投资,服务于有限的市场。随着铁路、轮船以及通讯技术(如电报)的出现,市场扩大了,于是产生了对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提高效率就成为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昂贵的设备(如炼钢用的大型鼓风炉)只有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才能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扩大市场。现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发展,使得对管理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管理及提高效率的方法大量出现,如运筹学及其优化方法引入管理的各个领域,使其更科学合理和有效。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机械力的使用、大批量生产、欧美国家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所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等等,也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大型企业首先出现于铁路系统)。如john d.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andrew 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因此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更加迫切。mrp(物料需求计划)、准时生产、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逐渐规范。

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企业内、企业间及企业与客户间的往来数据不断增加,从中发展一些潜在规律和有用知识使企业更好、更合理的发展势在必行。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管理幅度相应增加。新的技术与理论如erp、e-business(电子商务)、crm(客户关系管理)、kdd(知识发现)和dm(数据挖掘)开始引入企业管理和部门管理之中,它们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结合的产物。

近代应用数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突飞猛进,相应的知识逐渐体系化,在管理理论中也渗入了相应内容,如模糊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并成长于众多学科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和更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5]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美]卡·海耶尔.管理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例11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研究性文章比较多,国外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国内如孙耀君的管理思想发展史,郭咸纲的西方管理思想史,杨文士的管理学原理等,不胜枚举。本文或多或少引用了他们的部分结论,他们在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时候更多考虑了管理与当时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而很少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本文就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方向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讨论。

一、现代科技革命历史沿革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但在古代,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才真正开始系统而全面的发展。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此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开端。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发于18世纪中叶,以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骨干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开创了一个科学的世纪。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以电力技术为先趋,迅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人类活动更加依靠科学来指导,从而诱发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的产生。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遗传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外层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科学的发展,不但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产生推动作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等,又盘根错节、争芳斗艳,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拓延

古人的管理思想大多散落在古代的史籍和各种著作中,没有相应的专著或出版物。如《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希伯来人领袖摩西的岳父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古希伯来人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原则的论述至今仍吸引者大量的读者,其中关于战争中的节制和谨慎、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战略的运用等思想是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息息相通的。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虽然是经典经济学说,但他也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管理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个明确将管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到了20世纪初期,呈现了管理理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应用数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都与同一研究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效率至上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为当时的管理理论填补了空白。他的追随者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并更关心工人利益。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辟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为其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或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并构建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组织结构,直到现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仍然在沿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理论又被称为“官僚制”。这种组织设计适合了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学家梅奥,他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此后,一大批学者开始以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问题。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来刺激工人进行工作,起不同的作用。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凡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管理者必须善于提高目标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

不安。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齐放的局面。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享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济角色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或称为案例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等。到了20世纪末期,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管理理论,如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波尔的战略管理,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还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它们始终都要阐明管理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服务的,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服务的。

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化管理方法,但它是以金钱为诱饵进行的。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为我们在企业宏观方面提供了指导。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并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决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研究中引入的数学科学等定量方法。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与新的方法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与管理实践之中。

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的结果是机器动力代替部分人力――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普遍出现。随着产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和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这些工厂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向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为产品寻找市场等。特别是,在家庭手工业中人们很少关心效率,而在大生产条件下,面临按期支付工人工资的压力,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于是,出现像泰勒和法约尔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始自英国的产业革命随后扩散到欧美其他国家。例如工业革命到达美国后,孕育了纺织工业。1808年美国已经出现了15家纺织厂,一些企业还对早先的英国管理方式进行改进,雇佣了专业管理人员,并使用了蒸汽机。不过在内战前,美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家庭所有,家庭管理,规模小,技术不发达――这是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它们以少量的资本投资,服务于有限的市场。随着铁路、轮船以及通讯技术(如电报)的出现,市场扩大了,于是产生了对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提高效率就成为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昂贵的设备(如炼钢用的大型鼓风炉)只有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才能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扩大市场。现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发展,使得对管理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管理及提高效率的方法大量出现,如运筹学及其优化方法引入管理的各个领域,使其更科学合理和有效。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机械力的使用、大批量生产、欧美国家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所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等等,也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大型企业首先出现于铁路系统)。如john D.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Andrew 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因此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更加迫切。MRP(物料需求计划)、准时生产、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逐渐规范。

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企业内、企业间及企业与客户间的往来数据不断增加,从中发展一些潜在规律和有用知识使企业更好、更合理的发展势在必行。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管理幅度相应增加。新的技术与理论如ERP、E-Business(电子商务)、CRM(客户关系管理)、KDD(知识发现)和DM(数据挖掘)开始引入企业管理和部门管理之中,它们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结合的产物。

近代应用数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突飞猛进,相应的知识逐渐体系化,在管理理论中也渗入了相应内容,如模糊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并成长于众多学科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和更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5]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美]卡・海耶尔.管理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