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本核算与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9 09:49:15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1

关键词 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浪费,使得院领导对全院、各科主任对本科室的资产状况、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能千方百计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保修机器设备,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医院就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有限的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内涵

医院成本核算是借助计算机手段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并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和考核,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成本核算是基础,在成本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科室成本核算又是成本核算的重点。

三、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我院成本核算主要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我院主要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每个科室都有一名兼职的成本核算员。他们按照规定的统计要求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本科室,形成本科室的成本,再上报给财计科负责成本核算的专职核算员。专职核算员将各科室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科室。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业务量、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类科室的成本。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对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四、实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和各部门、各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财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科室、部门、牵头着手进行操作并在财务科设立专职核算人员。医院每一成本核算单元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并根据要求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送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样形成就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二)树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经营理念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全方位和全过程。可以说是面广量大,仅靠单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协同工作。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增强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使成本核算制度逐级扩大和深入。

(三)进行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人才

要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要有计划、有层次开展。加强对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核算统计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理论学习,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要求和核算方法。建立起一支知晓经济管理常识、办事公正、责任心强、严谨高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准确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数据信息的加工厂,即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管理指标、评价指标及活化劳动、物化劳动、成本核算方法等信息,进行量化并以数据库的形式纳入程序进行加工整理,提供适合不同经济管理者需求的决策数据。按照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成本核算软件,实现科室成本向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深入,同时将预算、绩效分配、考核、本量利分析等纳入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中,以达到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

五、夯实基础,确保成本信息质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要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要做得好,医院的基础管理水平要跟得上。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基础。

(一)清产核资,摸清资产状况

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财产物资登记,包括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样摸清医院总资产及科室分布状况;同时对当前使用中的房屋、设备进行现价测定,从原始成本到重置价值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年限及折旧率。

(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医院医疗活动中的具体医疗业务所作的最初记载,是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原始记录制度,提供完整、真实的成本信息,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应根据全面反映医疗活动和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制定记载不同内容的原始记录规范。如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办公用品、其他材料等物资,都要准确、及时地登记原始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数字真实可靠,为成本核算和其他管理提供原始记录。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和专兼职管理员,落实了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3.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我院细化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变动调拨、报废转让及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及审批流程。

4.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事先要经过严格测算,实地考察。确定可行了再慎重购进,避免浪费。

5.加强固定资产使用及保养维护工作,降低维修成本。 固定资产实行定期保养制度,对小故障及时维修,避免大故障发生,从而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四)健立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1.确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

医院要保证正常医疗活动开展就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库存物资、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但这些物资数量大就会占用很多资金,加大管理的困难。要与供应商协调好,利用现代物流及时配送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

2.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采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物资进价成本,以充分发挥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库存物资的保管工作

将医院的库存物资依据其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或者资金占用等标准分为三大类。对高价值库存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实行重点控制、严格管理。而对中、低价值库存采取一般管理。做好库存物资的核算工作,做到账物相符;做好保管保养工作,避免损坏、变形;定期盘点库存,查看保质期等,实行先进先出,以免因报废而发生浪费。

4.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医院对开展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还要应用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计量工作是进行数量核算的依据。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不能提供准确的材料物资的数量变化资料,无法进行成本核算,也不能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医疗活动中材料物资增减、出入库都要建立健全的验收制度、领退手续。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进行计量和验收。加强消耗性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物资入库单除由会计与保管签字外,还必须由采购人和验收人签字,加强采购人和验收人的责任。各科室领用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领用。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或结转下期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积压浪费。

(五)完善内部服务计量,制定内部劳务价格

供应室、洗衣间等辅助科室有自己的成本费用和独立生产的物品及提供的劳务,但只限于向医院内部其他科室实行成本转移。所以我们建立了工作量登记制度,根据工作量的难易及复杂程度确定各服务之间的系数关系,据此计算各受益科室的折合工作量,为辅助科室成本分摊提供依据。

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一)加强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分析医院投资、融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保持适当的负债率,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

出纳人员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帐,定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并及时清理未达帐项,确保门诊、住院收入及时入户。

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并做好对帐工作,杜绝呆帐。

(二)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

实行目标定额管理,对公务费、交通工具消耗、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尽量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

鼓励医院食堂、洗衣房、供应室、水电维修等后勤部门在对内搞好保障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经营,争取创收,以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我院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找出了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了成本,挖掘了潜力,加强了对科室的考核和成本控制,充分认识到了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改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总之,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精确的经济数据,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医院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2

开展班组成本核算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定性管理定量化,定量管理精细化,精细管理科学化”的指导思想。为扎实开展班组成本核算,公司为各生产装置设置了成本工程师岗位,并投入资金全面完善计量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类型班组的核算内容,真实反映班组投入、产出的实际数据,便于班组分析,有利于指导生产优化运行。班组成本核算坚持以成本为中心,与统计核算相结合。

班组成本核算开展以来,公司形成了人人讲成本、算成本、降成本的良好局面。操作工人的成本意识明显增强,为减少开、停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加关心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通过开展班组成本核算查找出班组之间成本的差距,分析原因,优化操作,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将班组成本核算结果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员工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的自觉性,形成了装置与装置、班组与班组比着干的良好势头。

几年来,公司在开展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中,着力在增强核算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和控制力上狠下功夫。在具体实施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强化核算体系建设。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由财务、生产、设备、技术、质量安全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班组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财务处为公司班组成本核算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班组核算实施方案和有关制度,负责检查指导各二级单位班组核算开展情况;各二级单位由厂长负责,主管部门设在各厂综合科,负责落实公司班组成本核算的工作部署,制定本单位班组成本核算实施方案和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设定班组成本核算的项目、内容、指标和记录台帐、报表等原始资料,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总结和完善班组核算工作;各装置由装置工程师负责组织、指标分解、考核、分析等工作;各班组由班长负责(兼职),将班组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岗位,填写班组核算的原始记录、分析、台帐和报表,制定考核措施。

二是强化成本指标分解。在班组成本核算中,公司针对生产运行班组、辅助生产班组、管理班组(工段)的职能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核算指标,各二级单位分解落实公司下达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装置,装置保全厂,全厂保证公司的考核指标包保体系;生产运行班组核算内容包括原料消耗、辅材消耗、能动消耗、可控费用、单耗或收率、产量、质量等指标; 辅助生产班组的核算内容,根据班组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灵活设置,如:产量、能动消耗、储运损耗、损失率等;管理班组(装置或工段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由厂分解到本装置而本装置又不能向班组分解的剩余指标,如: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用等。

三是强化核算日常管理。各班组每天统计本班投入产出及费用支出数据,做好交接班记录,做到班班有统计、班班有交接。班组成本核算人员要根据班组运行记录和班组核算价格及时进行班组成本计算,并将实际核算结果与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为优化生产运行提供依据;装置成本工程师每天要将本装置上一天各班组的核算数据进行汇总,并对班组间实际耗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要与成本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为优化装置生产运行提供依据。装置分析采用定期和日常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月末,各装置成本工程师对本装置各班组的核算表进行汇总,各厂综合科每月要检查、核对各装置的班组核算结果,做好本厂的班组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3

医院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机构,现代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定位在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上。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成本核算就是成本管理,而实际上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1、缺乏足够的重视

医院领导对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不够重视,而且组织机构的设置也不科学。从当前情况看,大多数医院没有从主观上给予成本核算与管理足够的重视,财务部门得不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成本的核算管理是由医院财务部门组织进行的,但由于体制上存在疑义,目前的一般做法是医院单独成立经济核算管理部门,由该部门全权负责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忽视了财务部门应发挥的作用。财务部门与成本核算管理部门不应相对独立,而应是相互协调与包容的部门。

2、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很多医院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成本核算,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为员工奖金的发放提高依据,或者是以增收医院收支为目标对各科室的收支状况和工作量进行检查测算。科室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其收支进行盘点核算,计算出科室的经济收入;奖金分配则是建立在对科室收支状况的核算基础上,根据科室的可控成本情况分配奖金。而实际上,成本核算管理不仅要考虑各科室的可控成本,还要考虑医院成本分摊在科室的间接成本。主要表现有:在实际操作医院服务成本核算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摊后勤、行政等部门的成本。分摊的方法比较多,但基本上都缺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不统一

医院与其它单位不同,其成本较复杂,服务的项目种类较多,各科室、各病种的分配标准和费用归集不同,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这些因素导致了医院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了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不规范。比如,现在一些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经常与科室的分配收入相联系,由于科室的分配形式存在差异,动机和目的也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成本核算的范围仅涉及直接费用,没有覆盖医院的全部成本费用,这样一来,科室的分配收入就与医院的实际经济收益不一致。而且,由于各医院的成本开支范围不同,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采用的费用分摊方法也不同,分摊方法较随意,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比如,有些医院采用的是不完全成本核算,不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入在成本范围内,而有些医院较先进,采用的是全成本核算,这就导致了各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一致,不能真实地反映消耗的成本。

二、解决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现状的对策

1、按市场规律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应遵循市场规律。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效益,所以医院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管理也是应当的。医院是经济实体,但有别于企业。医院提供的是医疗服务,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医院不能采用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成本费用核算,因为医院有时候要付出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本费用,也就是说要做一些公益事业,如果将医院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那进行完整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建立双向成本核算管理体制,既严格按照成本核算控制管理进行工作,又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2、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其经营过程需要大量的成本,每个月对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实行科学经营和现代管理的基本保障。医院领导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理念,掌握成本分析、评价的方法。只有领导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必要性及现状等不同角度进行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还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利益和医院的发展。发动全体员工加入到成本管理当中,比如,注重加强对医院的各种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购新物资前做好财务预算;主动清理并合理使用闲置设备;注意节约水电;注重管理医院材料等。医院只有从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做起,才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该科学化和规范化,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统一成本核算的口径,并符合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科室成本核算应采用全成本核算,确定核算的基本单位,目前医院的科室部门较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过大,因此对职能类似的科室应加以归并,按发生地点可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由门诊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统计科室员工的薪酬、材料费、水、电等。将医院成本按性态划分,比较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的关系,为医院的资源配置提供具体的量化数据,降低医疗成本。

三、结语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在提供一流的服务和技术时,还要兼顾病患的经济实力。因此医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以较低的成本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医院的正常有序运营。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4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供应链成本的界定

Stefan Seuring(1999)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传统划分及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成本核算中的“三个成本层次的划分":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

直接成本:由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等。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

作业成本:由那些与产品没有直接联系,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因此,这些成本源自公司同链内其他公司的相互交流。

二、国内企业供应链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综述

1.关于供应链概念的研究

马士华(2006)突出核心企业的作用,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在经过“原材料的采购一中问产品的加工一最终产品的形成一产品销售”这些过程中,对信息、产品、资金的流动进行控制,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组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2.关于供应链管理概念的研究

姜磊(2012)提出供应链的管理离不开企业间的紧密合作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则显得尤为重要。

3.供应链成本的相关研究

刘艳红和历建明(2009)将供应链成本项目划分为企业内部的采购成本、研发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营N成本,以及企业外部的供应商成本和用户(顾客)成本等。

周朝阳(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链际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模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通过供应链之间的博弈,供应链的生产和运作最后会达到均衡状态。

4.供应链成本核算的相关研究

赵红梅,谭晶(2008)在供应链成本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供应链成本的构成、核算框架、核算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整合和完善,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提供可操作性理论框架。

三、供应链成本核算

供应链成本核算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任何成本管理,无论是传统的预算管理、定额管理,还是新发展的总成本管理,均离不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因为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会计方法较为明晰的供应链成本核算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要实现供应链成本的合理测算,必须将其进行再分类,参照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体系,可将供应链成本分设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置存成本、包装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其中比较复杂,和传统的会计科目有所区别的就是管理成本,它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的设计维持成本、订单的处理和信息沟通成本等。

四、供应链成本管理

本文认为,供应链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外,还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并维持长期成本优势,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使自身价值链与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结合起来,能动的协调和控制供应商、客户及自身的成本。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五、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1)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成本管理,特别注重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在合作各方都能盈利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的战略地位。

(2)供应链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制造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合作伙伴关系成本、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物流和服务成本等,要考虑从原材供应商直到最终产品消费者止,其间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成本管理。

(3)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它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同时实现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即以最低的供应链成本维持一定程度的客户服务质量水平。

(4)供应链成本管理能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管理,然后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从而达到管理整个供应链成本,最终,提高供应链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包括为企业内外相关利益者提供所需的各种成本信息以供其决策和控制。如果在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质量方面的前提下,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当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的不是降低供应链上的某一项成本,而是整合供应链,对整条供应链的成本进行管理。每个参与生产的企业只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整条供应链的组成中找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差异和增强竞争能力的方法,使企业、供应商与顾客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光明.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J].系统科学学报,2008(9).

[2]牟静.供应链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3).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5

第一,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有偏差。(1)成本核算重制造成本、轻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构成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制造过程大大缩短,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降低,而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等非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仍滞留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以生产制造过程的耗费为中心,因而,成本核算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2)成本核算重物质资料、轻人力资源。我国大多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主要以物质资料为重心,而未将人力资源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的范围不断扩大,知识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比重日趋上升,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为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该从传统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人力资本管理,构建起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的财务核算机制。否则,一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3)成本核算重企业内部成本,轻社会环境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的构成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成本补偿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消耗和支出,最终才能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完全良性循环。

第二,成本核算的内容未及时拓宽更新。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仍使用陈旧的设备、落后的工艺,生产加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品,浪费严重,附加值低,污染严重。必须将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减少消耗和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第三,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亟待改进。首先,从成本的计算方法来看,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一般来讲,品种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重复、单一品种生产类型,分批法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类型。其次,从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来看,制造费用的内容和金额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制造费用只占人工成本的近60%,且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将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又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然而现在的制造费用其内容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有时甚至达500%至600%,且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已大大提高,如果仍然按照各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对其进行分配,则会使工艺程序复杂、产量不高的成本偏低,使工艺程序简单、产量较大的产品成本偏高。产品成本资料的失真,将影响根据成本所进行的各种决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6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所谓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即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管理制度的总称。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做好成本核算与控制,力求找到优质服务与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意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给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现代医院管理制下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解决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服务合理定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这主要是因为公立医院的服务成本是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服务成本低时医疗费用也相对降低,反之则医疗费用升高,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还能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的依据。第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还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的公立医院。对公立医院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高度抓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特别是要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终融入“价值链”管理理念,将医院的财力、物力、人力全部纳入到成本核算与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节支降耗,努力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推动“节约型”公立医院的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1]。

二、当前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先进控制理念与成本核算机制

到目前为止,个别公立医院仍然将“差额预算”作为其核算方法,使用此种预算方法的公立医院不仅国家要给予其一定的金额补贴,并且行政主管部门还要给予此类医院一部分转型经费,如此便导致公立医院无法树立危机意识,导致医院中很多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低下,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落后,还未将成本核算与控制提到医院管理重要日程中,依然采用过去的不完全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制度下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要求。

(二)控制和成本核算基础较弱

截至目前,在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里面只是对成本核算进行了基本的规范,这远不能与现代医院管理机制相匹配,有的公立医院账面资金与资产还存在不吻合的情况,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这些均是导致其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性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这样形成的后果便是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正在积极、深入地开展成本核算与控制,但是因为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一些基础数据不完整,就导致一些公立医院的成本与核算变成了无本之木,对财务数据的收集、统计、汇总、分析等缺乏准确性,严重阻碍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深入开展[2]。

(三)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手段落后

当前,就我国的各类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现状来看,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方法均不尽相同,就成本核算范围而言,各公立医院成本项目设置并不统一,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全面成本核算,一类为不完全成本核算,还有一类则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成本核算范围,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无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因此也无法作为制定收费标准和价格补偿的依据。另外,就目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现状来看,手段还比较落后,成本核算科目跟报表体系不够明确、特别是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方面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等被混为一谈。

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

在医院战略管理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促进了医院经营理念的逐渐统一,管理目标的日趋明确,管理动力的日益提高,使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指导下,监管部门在制定价格、费率、方案标准时医院能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从而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又能达到政府机构预期的经营效果。公立医院的领导阶层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把降低成本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增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经营观念和思想,即在物质采购、供应保障、财务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都要有较强的成本意识。

(二)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工作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应对加强改正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性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特别是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分类等方面重点努力,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医院中建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于此同时,公立医院还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初步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数据,对医疗项目建设、医疗设备购置、医务人员引进以及医疗工作等方面的财务分析要仔细落实,要在最大程度盘活存量资产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增量。

(三)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公立医院若想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必然离不开先进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为此要改革传统模式科室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将资金作为主要目标,在深入分析成本核算和医院管理之间的关系、成本核算同收费标准、道德标准的关系后,形成合理、科学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另外,考虑到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还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全面成本控制管理,加强对成本的工作。通过预算管理,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通过日常和现场控制成本,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分析——评价——考核——强化成本,实现成本的事后控制。争取通对运用多种成本核算与控制办法,促进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公立医院要想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增长经济效益,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实现自身有效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效、优质、低耗的经营目标,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傅学文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中医院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7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29-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也是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还可以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职能。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管理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加强控制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实施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成本核算对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实现成本计划分析的准确性和成本计划的严肃性。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成本核算在控制成本,实现目标成本上有很大的主导作用,这有利于实行企业成本计划。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揭示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成本核算直接面向的对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被看做是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中的成本信息反馈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归集方式,反映出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成本费用发生情况,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客观评价成本管理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为生产经营决策、预测成本和利润提供客观依据。成本在核算过程中,它能很清晰地反馈成本管理运行中的成本信息,这对企业成本和利润的预测等诸多重要控制工作有直接关系;同时,有效的成本和利润预测又为企业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一是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以及重视度不够。在不少企业中,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知识相对缺乏,并简单地认为,成本核算只是一个工具,对其监督职能就更不重视,成本核算业务就由相关的会计账务人员负责。而且,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使其利润最大化,精简会计机构的设置。如此,造成企业在成本核算业务上缺乏人员,这样加重了会计人员的任务,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处理成本核算业务时,就易于造成在成本核算的资料中出现混乱与错误,直接导致了不良后果。

二是财务人员的素质不一。在企业中,很多财务人员具备相当专业的财务知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业务处理上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缺乏,在更新核算成本的手段与方式上不能根据实际较快调整,并缺乏在成本比较中认真分析的意识。对月底的结转账务只是单纯的操作,没有实质性地提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财务建议。同时,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职业道德感上不是很强,所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能根据相关的账务信息做出真实的总结。

三是缺少成本核算的监督。在不少企业中,关于成本的核算上缺乏监督标准,例如在企业运作中,一旦在材料采购、材料领取、材料分配和废料回收以及成品的质量等方面的成本核算中出现问题,而又缺少成本核算的监督标准,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找出根本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成本管理责任不明

一是缺少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导致责任成本的意识始终无法养成。在一些生产企业,管理者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经济意识,认为只有提高产品数量才是企业增加财富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市场销路畅通、产品供不应求时更是强化了这种观点。毫无疑问,增加产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值机会,可以减少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但是未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比如成本责任中心,缺乏自下而上的日常成本控制手段则为成本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出现产量增加成本升高的情r。

二是责任成本控制的主体不明确。成本管理包括制定成本预算、日常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制造业企业制定成本预算的基本思路一般是以销定产,根据各年的数据统计采用的增量预算的方法,制定产品成本的各项指标,日常核算成本项目按预算指标进行控制,量化各项指标,这种量化指标下达到相关车间,车间再进一步下达到班组,班组再把各项相关的消耗指标落实到车间人员,这种方式在落实到人员时比较困难,因为在实际发生消耗数据时不是按照与操作者及相关的行为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配,所以指标的下达也不尽合理,往往使操作者硬性接受,不能达到很好的控制目的,成本的分析及考核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成本核算理念和方式方法落后

一是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会计核算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上,没有树立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一些企业闭关自守,不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与同行业进行交流,成本核算方法上落后、成本信息滞后,根本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进而也对成本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成本核算方法简单陈旧。企业成本会计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当前的现实情况是,现在的中小企业,对分批法采用很少,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而大多数还是喜欢使用分步法或者品种法来计算成本。而目前,新的生产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很少有使用分批法来计算成本,这反映了广泛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未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本核算方法,忽视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造成了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三、通过成本核算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

一是提高管理层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在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首要目标的同时,必须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使所有部门、车间重视生产成本、人人关心成本,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应将成本的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个职工思想深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民主和自主的管理意识,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二是着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如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力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做到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做出正确的会计行为,也要提升文化层次,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能够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更要提升专业素质,对一些事项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选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三是加强成本核算的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重视成本核算的监管以及指示,使成本管理的相关责任能够全面落实。负责监督的人员要切实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和单位的内部制度,利用各方面信息,对成本核算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和规范,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二)明确成本管理责任

一是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标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标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其原则上是使干与管一致,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是在生产车间推行成本责任制。可以考虑在制造业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实践证明,责任会计制度能够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其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设置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实施责任监控和进行业绩考核评价。它的基本类型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其主要特点是分权管理,逐级授权,层层负责。它强调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明确权责范围,使各生产部门始终保持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在车间实施责任会计,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是实施成本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采用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是提高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成本核算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制造业企业应该全面纠正错误认识成本核算工作的观念,使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得到树立,确保企业在实际发展中的成本意识得到增强,根据企业战略方案、发展目标的需求,对成本核算进行确定,使成本管理参与相关工作的作用能够全面发挥,保证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得到M足。

二是创新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工作具备的相关模块知识,构建实际的核算类型,根据生产产品存在的差别,数据形式均以制造费用分配表、工资分配表、原材料分配表等进行呈现,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成本核算工作有着科学合理、清晰明了的环节,确保经营发展工作中财务数据能够满足充足可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7-78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其中会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控制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想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走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做好会计成本的核算以及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目前来说我国当下的成本管理面临着市场竞争越发复杂,管理问题逐渐多层次化的情况,企业要合理安排企业内部资金的支出,对每一项成本都做到有效管理,降低成本与费用的消耗,为企业在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出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当前企业在成本核算与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成本管理理念滞后。我国虽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进行了转变,然而有些企业在成 本管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对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没有完全从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只注重对所有经济业务发生的日常支出进行审核把关,而发生经济业务的事前分析和预测、计算以及事中的趋势管理、事后的整体研究分析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案。

2.缺之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目前来说,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成本与核算时使用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就会造成企业在成本掌控上的被动。如有些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包括进所有的成本因素,有些企业则只关注一个角度下的生产成本。如部分企业对于生产经营中的销售成本不甚在意,而对于技术与研发方面的投入成本非常敏感。这样的核算方法对于当下的市场竞争要求并不适应,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正确而全面的决策数据。再如有些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会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并轨而行,职能重叠的情况,甚至出现成本控制项目混乱的现象。这样不仅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还有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是兼职性质的,并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一块,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存疑。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落后。在部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中,企业财务部在统计和控制企业内部经济流动时往往会按照传统老旧的办事形式,进而发生了很多困境。比如在开展成本管理阶段时,由于企业对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不重视,没有专业人员对整体和局部的项目开展进行专业系统的指导、跟踪与统计,进而造成项目预算账目不清、颠三倒四,在无形中丧失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参考价值。

二、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具体对策

1.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在整个成本核算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都决定着最终的效果。为了实现最佳性价比的成本管理,就要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对自身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优势,问题与不足有着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企业所在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只有对市场需求有着最为敏感的反馈,才能根据市场大势生产最为畅销的产品,提高成本的利用率。

2.严格规范成本核对方式,提高预算目柘的灵活性。从企业的经济行为入手,经济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而进行的,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所以在企业日常的成本规划统筹中,要把经济费用与经济价值进行均衡对比分析,并在考核企业业绩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程度的思维转变,把重点从经济效率中转移,学会挖掘企业内部自身业务的潜在优势,通过多种合理方式与途径增加收入、节约开支,进而建立一套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

3.提高核算措施有效性。为了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就要通过完善成本核算与管理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管理的特征不同。所有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时都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企业的产品特征,以满足产品质量为前提进行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改进。考虑到企业生产流程复杂,产品生产的环节众多,而且每个环节里都会产生不同的费用。那么落实到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时,就需要财务部门及时记录下生产过程中每一项产生的费用,并以作业成本法为依据,逐项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清算。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选用分批法,品种法进行核算,综合各种核算方法的利弊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方法。

4.加强成本核算执行过程的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在年初确定为期一年的各个项目的预算和方案明细,并在年度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控制各项支出,对市场部的采购项目进行多角度审查与监督,并制成一份调研、评估、测算一体的报告。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按照项目当前的主次矛盾进行安排采购,建立健全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函数关系。提倡先执行安排投资小、成效快的项目,在对支出成本和所创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把成本核算控制到最低,这样才能加大结余,实现资本积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系统中重要环节的会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想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走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做好会计成本的核算以及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工作。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9

二、当前开展会计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的真实状况

首先是欠缺完整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应当被纳入体系化的视角下,如此才能逐步达到较为健全的会计核算程度。但从当前现状来看,会计核算体系并没能真正达到应有的完整程度,而是暴露了相对较多的弊端或者问题。探究其中的根源,应当在于目前现存的会计核算制度整体上没能达到应有的完善性,以至于埋下了深层次的矛盾。在此状态下,欠缺完整性与科学性的工程会计核算体系很有可能阻碍了全方位的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其次是忽视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关于会计核算与管理工程成本在客观上都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本身也构成了赖以开展上述各项举措的保障与支撑。但是截至目前,仍有较多的会计人员本身欠缺应有的良好综合素质,从而在面对多种多样的难题与困惑时无法予以正确应对。此外,某些建筑企业也并没能给予上述会计人员或者财务人员专门性的日常培训,以至于忽视了最根本的人才素养提升。再次是无法开展全过程的合同成本监管。建筑工程合同本身涵盖了成本要素,因此如果要保障实现最优化的工程成本状态,那么必须致力于健全合同监管。然而实质上,建筑企业在现阶段推行的上述合同监管举措并没能真正体现应有的动态化特征,而是停滞于僵化与静止的合同管理思维。在此情形下,工程合同条款很难精确反映出当前的工程成本变更,因此呈现合同滞后性的特征,此种现状不利于全面节省整体的工程成本。

三、探析改进举措

截至目前,较多建筑企业都已意识到优化会计核算模式对于现阶段成本管理具备的重要价值。在此前提下,关于全过程的建筑工程核算都要致力于强化整体监管,进而有序避免表现为核算结论失真的状态。具体在目前实践中,关于会计核算仍然需要更多致力于动态性的合同管理以及其他成本监督手段,其中重点包含了如下的会计核算以及成本管控改进措施。

(一)健全现存的工程成本管理机制

针对成本管理有必要将其纳入当前的工程管理整体视角下,并且通过拟定相应的管理规程来约束工程成本。因此可见,管理工程成本的举措在客观上不能够欠缺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与支撑。有关部门只有在健全各项管理举措并且优化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才能逐渐确保达到最优的成本管理综合效果。在目前阶段中,关键举措就是要借鉴当前现存的成本管理经验,并且尝试将其引入特定工程的范围内。只有做到逐步健全并且优化现存的各项机制,才能够保障优良的工程施工以及工程建设效益。与此同时,健全机制的举措同样应当适用于会计核算。这是由于,会计核算本身包含了相对较多的核算环节与核算步骤,因此有必要将上述的会计核算各项要点全面纳入管理视角下。针对目前现存的会计核算流程予以全面优化,此项举措有助理顺会计核算中的相关步骤以及具体核算环节,进而有效避免了核算误差的存在。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制度同样需要逐步予以健全,通过施行程序化的全新会计核算思路来约束工程成本,从而杜绝成本消耗超出最大限度的情形产生。

(二)强化动态性的工程合同监管

拟定工程合同是否能达到符合现有的相关合同规范,其在根本上关乎总体性的工程成本。因此针对牵涉价款等要素的合同关键条文而言,应当能够将其纳入监管成本的视角下予以观察,并且全面施行动态性的工程合同监管。具体在实践中,与签订上述合同有关的承包单位、工程发包单位以及工程分包单位都应当致力于相互配合,从而运用协商方式来拟定工程价款等有关合同条文。同时,作为建筑企业也应当秉持动态监管的宗旨与思路来管理工程合同,确保运用动态化的视角来及时调整现存的工程合同,避免表现为较大的工程合同风险。例如在目前看来,较多建筑企业都在致力于引进动态监管的举措与手段,动态管理合同涉及到的对象应当包含目标成本、总体的预算收入与其他财务要素。通过强化现有的工程合同监督,针对其中某些变更设计与非可控的合同因素就能够致力于动态进行全面管控,同时也保证了现有的工程造价能够折射出实时性的成本变化。此外作为项目管理以及负责成本预算的有关部门而言,其有必要做好常规性的成本核算,并且依照现有的成本核算结论来健全成本管控有关的各项具体机制。

(三)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10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不断深入,港口装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港口企业对货源的需求量严重不足,为了增加货源,企业纷纷降低装卸价格,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对港口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对港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港口企业过分注重对港口量的扩张,通过扩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分重视产量,对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不予重视。

(二)成本核算粗放

多数港口企业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时,没有进行精细、全面的核算,往往只是对装卸、堆存等业务进行核算。

(三)基础工作不扎实

在大部分港口企业中,由于基础管理者工作不扎实,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部门、班组的核算不详细、不全面,使可控成本消耗数据的统计不完整、修理工时等登记不完整,材料领用途径与成本核算要求不符。

(四)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在港口企业中,粗放、落后的成本核算方式取决于企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在成本核算方法中,企业一直都是采用相似货种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从而不能准确测算出单船货物的成本。

(五)企业管理者意识薄弱

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强烈的管理意识,从而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管理阶段。

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成本管理新理念

首先,要将企业传统的“重量”转移到“重利”中来,通过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意识,加强成本管理,为企业员工树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观念。同时,增强企业人员的生存危机感,使其真正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管理意识。在成本管理中要确立以基层核算为基础,生产单位为重点,制度为保证、考核为手段,控制为目的的思路,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

(二)做好基础工作,加强管理

生产单位的基础核算工作是指对装卸队装卸与班组之间的核算工作,而班组核算工作是队部核算工作的重点。因此,加强队部、班组核算工作,建立多层核算体系,对实际消耗数据与装卸机械的运行情况进行逐级汇集,是加强装卸成本管理的重点。

(三)采取分货种、分操作的成本核算方法

港口企业的分货种、分操作核算方法是以每一货种的不同操作过程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然后再除以该货种在操作过程中得到装卸成本的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对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1、加强成本管理控制

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目标,要实现预定的利润目标,企业就必须实施开源节流。因此,在企业的有限开源情况下,必须要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以实现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目标,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控制中,控制的对象就是“人”,因此,在装卸成本控制中,对管理与装卸生产中的成本控制者进行管理才是关键。也就是要求成本控制者履行控制职责,并严格根据相关管理原则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

2、加强成本管理的考核

在港口企业中,必须要做好装卸成本的控制工作,通过同业对标,多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确定目标装卸成本为优先管理的思想;将目标成本分解,形成责任成本。为了实现目标成本,应将目标成本逐一分解为责任成本,以将成本指标中的责任、压力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中,通过提高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严格考核监督,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提高管理质量。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分析能对成本波动较大的单位进行提醒,将分析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以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使责任成本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从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的生产规模及吞吐能力不断增大,使港口装卸运输市场迅速扩大。随着港口企业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必须要先将自身的成本结构及核算成本方法确定后,再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因此,港口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必须要重视运输成本,转变观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以提高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与管理例11

(一)核算与管理的对象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行政部门,行政部门需要掌握企业各类产品的成本金额以及构成结构来作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参考,另外还需要了解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信息来做出管理决策等。

2、生产管理部门,具体又分为工程、车间等。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基层,构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的核心,是生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对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员关注的核心之一。3、工段、班组等生产单位,这些单位是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的中心,也是企业的责任成本核心。

4、员工,现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责任制制度,员工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会关注生产成本情况。

5、其他,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在产品,企业的成本决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因此,成本会计需要为这些部门、单位、员工等以上对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

(二)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核算与管理之间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因为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实施,而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进力核算的进行。工业成本会计核算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参考,辅助了管理决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而对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够及时规范核算行为,发现不足不断改善,使核算得以顺利实行。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使得工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处。

三、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改善方案

(一)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