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2 15:31:11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1

1.1对象

陕西省陕南、陕北、关中西线、关中东线共4条线路的1市10县共计30家基层医疗单位。陕南线走访了9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西乡县医院、西乡县中医医院、白河县医院、镇安县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陕北线走访了6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府谷县新民中心卫生院、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子长县李家岔镇中心卫生院、铜川市宜君县人民医院、宜君县彭镇中心卫生院);关中东线走访了5所医疗机构[澄城县医院、澄城县韦庄中心卫生院、寺前中心卫生院、高陵县张卜中心卫生院(精神病专科医院)、高陵县湾子中心卫生院];关中西线走访了10所医疗机构(亭口镇中心卫生院、南指挥镇卫生院、长武县县医院、长武县中医医院、凤翔县县医院、凤翔县中医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宝鸡市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武县华仁医院)。

1.2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组织专业教师分别赴陕南、陕北、关中西线、关中东线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通过开展座谈会、进科室参观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资料的补充。

1.3调查内容

1.3.1个人基本资料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个人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毕业学校及毕业时间、所学专业、学位、从事医疗工作年限、职称、聘用类型。

1.3.2岗位需求的知识情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需求的知识情况,其中包括基层检验人员最需的知识及技能、最常规开展的实验项目及检测方法、实验室质控条件和标准。

1.3.3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基本知识:标本采集、室内质控、标本保存、检验结果解读、检验方法临床应用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仪器常规故障及分析。基本操作技术需求情况调查:骨髓细胞取材、涂片及染色、交叉配血、光谱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电化学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电泳分析技术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技术原理及应用、酶学分析技术及应用、基因扩增技术原理及应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定及校准。

1.3.4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调查调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分别调查临床检验及血检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等常规仪器。调查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医学检验项目:分别调查临床检验及血液学检验项目。调查医疗卫生单位对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课程项目,评价调查医院对学校实际开展的实验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调查,主要涉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项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项目、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项目。

1.4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问卷所得资料应用Excel进行资料汇总,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19份。

2.2职称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119名的基层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人员中,100%有技术职称,其中初级职称占85.71%,中级职称占10.08%,高级职称占4.20%。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职称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称构成上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初级职称比全国高1.45倍,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较低(P<0.05);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称构成上与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初级职称比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高1.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职称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2.3学历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7.06%,大专学历占38.66%,中专学历占11.76%。目前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主要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占85.72%),其中尤以本科学历居多。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学历构成上变化显著(P<0.0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分别增长1.32倍、2.75倍,表明高学历人员逐渐增多。

2.4年龄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25岁22人,占18.49%;25岁~35岁70人,占58.82%;36岁~45岁15人,占12.61%;>45岁12人,占10.08%。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年龄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5岁~35岁。与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年龄进行比较,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的年龄构成虽呈梯形结构,但35岁以下中青年人员比例较高,年龄结构还有待优化。

2.5工作年限构成

在参加研究调查的119名基层检验人员中,工龄≤5年的人员59人,占49.58%;工龄为6年~9年的人员23人,占19.33%;工龄为10年~19年的人员14人,占11.76%;工龄为20年~29年的人员19人,占15.97%;工龄≥30年的人员4人,占3.36%。主要以10年以下中青年人员比例较高。

2.6岗位需求知识情况统计结果

经调查,基层医院检验人员反馈最多的是缺少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占总人数的84.03%,其中15.97%反映最欠缺的是检验仪器相关知识,65.55%反映最缺乏的知识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28.57%反映最缺乏检测仪器的校准、维护和保养,5.88%反映缺乏检测技术的系统训练。

2.7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问卷反馈基本知识中非常需要项目主要集中在标本采集知识、室内质控、检验方法临床应用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仪器常规故障及分析。经调查问卷反馈基本操作技术中除基因扩增技术原理及应用在基层较少应用之外,其他检测技术都为非常需要项目。

2.8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主要仪器设备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基层医疗单位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已十分先进,完全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95%以上为全自动,县级医院普遍为进口可靠品牌,如贝克曼、日立等,乡镇卫生院普遍为国产优良品牌,如迈瑞、优利特等。

2.9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的医学检验项目调查统计结果

经调查,目前医院常规开展检测项目,日常教学中已经覆盖,但依然存在实验课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在临床已完全淘汰,即使以单纯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也应重新调整实验内容。

3讨论

3.1检验及卫生

通过调查结果反馈,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职称以初级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大专次之;从调查人员年龄构成可见,陕西省基层卫生机构检验人员年龄结构呈现正态分布,但目前主要以35岁以下中青年人员居多,如何避免未来几年内检验人员的断层培养,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年轻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值得深思。本次调查各条线路各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普遍提出急缺卫生检疫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是预防医学专业所不能取代的。目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岗位的专业化程度已相当高,几乎不存在一人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即岗位之间已划分明确而固定的界限,因此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很大。对检验室而言,预防医学等非专业人才,存在不能立即上岗工作、需岗前培训、业务提升空间有限、临床检验知识面窄等缺点。而本省到目前各医学院校并未开设卫生检验专业,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中需考虑新专业筹建申报的积累工作,为进一步切实培养更适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的人才做出一份力量。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2

1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临床沟通是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基本要求,准则中明确说明医学实验室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服务的,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还要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3-4]。临床沟通已成为检验科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提高检验质量、检验能力和检验价值的重要环节。当检验科发现危急值,如不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就有可能导致临床医生错过最佳处置时间,延误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当检验科发现异常结果,怀疑样本采集有误时必须及时与临床沟通,进一步核实采样过程是否规范、是否需重新送样复查;否则,检验科就可能将这些异常结果直接报告给临床医生,导致其对患者病情的误判、错判[5-6]。鉴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检验科带教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根据检验科的服务范围及职责,临床沟通至少应包括与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沟通。本文从这3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2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检验科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内容主要包括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两大方面。在检验项目方面,随着医学检验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项目被不断推出,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检验指标也越来越多。检验科应主动、及时向临床医生介绍这些新指标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临床需求开展新项目,这样才有利于临床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7-8]。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学的变更,也需事先告知临床医生。以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为例,传统的人工显微镜镜检是以每个高(低)倍视野中有形成分的半定量检测报告。而现在流行的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则是以每微升中有形成分的定量检测报告,与人工显微镜检法明显不一样[9-10]。因此,当使用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时必须向临床医生说明其方法及原理,告知参考区间,否则会导致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误解。此外,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也需检验科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在检验结果方面,检验科除必须按规定程序向临床医生报告危急值外,在检测体系运行正常情况下,如遇到超异常结果时也需立即告知临床医生,找寻原因,建议患者复查。如遇到血小板很低的样本,就应主动告知临床医生,确认样本采集是否顺畅,以排除采血导致的血小板消耗,确认检验结果是否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当发现患者前后结果差异较大时也要主动向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如化疗患者白细胞通常会明显下降,当检验科发现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很大时应向临床医生咨询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合理解释结果之间的差异。此外,当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产生怀疑时,检验科工作人员有义务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针对与临床医生沟通的这两大方面,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熟悉检验科开展的检测项目,各项目检测的原理、标本采集、运输及储存方法等。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对常见疾病的诊疗有一定了解。熟悉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危急值及报告流程。带教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临床沟通,刚开始给学生做好示范,待学生熟悉流程后可让学生单独完成,最后根据学生和临床的反馈意见,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沟通技巧、是否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带教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指导。

3与护士的沟通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之一,而高职生又是医院检验科一线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医院检验科先进仪器的不断涌现、更新,常规检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检验时间缩短,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同时方便了病人,使临床检验工作面貌一新。但是当今最先进的仪器对病理状态的细胞分类也只能是一种过筛,尚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为了了解临床上仪器与形态学运用的具体情况,找到临床基础检验教学中仪器法和形态学项目的最适结合点,探讨形态学教学改革的方案,笔者对本校2007年181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临床基础检验中形态学内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7年在33家实习医院的181名高职实习返校生,共发放问卷181份,回收181份,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对2007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并将同一医院的实习生反馈问卷进行合并,由教师对本次调研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问卷设置中将临床上和教学中涉及的临床基础检验中有关形态学实践技能逐项列出,选项涉及检测方法为仪器或手工、结果异常是否需要手工复检等内容,手工复检或手工操作即需要检验人员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识别。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复检率是指用仪器操作的医院中,结果异常需要手工复检的医院占的比例。根据表1结果,在统计的涉及形态学内容的15个项目中,8项在医院虽然以仪器测定为主,但在结果异常时均需要手工复检,复检就需要检验人员有扎实的形态识别能力;有7项是完全需要手工测定完成。可见临床基础检验中形态学检测项目,仍然需要人工镜检,镜下识别能力在仪器发展的今天仍然是检验人员所必需的基本功。

三、重视形态学检查,提高学生全镜下识别能力的途径

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基础检验项目主要是血液、尿液及体液的常规检验。目前部分医院使用的两分类、三分类仪器,一些大医院使用五分类仪器,但是不管仪器有多高档,幼稚细胞种类仍无法一一分清,仪器对有核红细胞的报警提示仅仅作为参考,仍然需要在镜下人工分类才能准确地知道幼稚细胞种类。因此当今最先进血细胞分析仪对病理状态下的血细胞分类只能是一种过筛,尚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所以在异常标本时,必须用显微镜作白细胞确诊和分类。

而尿液分析目前大多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虽然大多数仪器中可以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但是都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且仪器不能检测尿液中的管型和结晶。目前一些大医院购置了尿沉渣分析仪,它是用显微镜或专用设备对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仪器,均可对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进行计数,做出定量报告,但是对病理性管型、异常细胞和结晶等仍然不能分类检出,并且仍然需要有经验的检验人员通过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仍然需要检验人员有过硬的镜下识别能力。

目前,粪便分析工作站、分析仪也不断涌现,但是其中细胞等有形成分还需有经验的检验人员通过仪器屏幕或显微镜进行识别和报告。可见仪器的发展,在定量分析方面显示了无可厚非的优势,但是在临床基础检验及血液学检验的形态学检查中,当今最先进的仪器对于细胞形态只能是一种过筛,尚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因此镜下识别能力在仪器发展的今天仍然是检验人员所必需的基本功,形态学检查应该受到检验界的重视。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4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a)-137-01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每天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患者、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标本的检测工作。检验人员的素质是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和可靠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解除患者疾病是检验科面对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运用现代化的科室管理模式,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正确面对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1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如何提高检验质量,保证出具结果准确可靠的化验单是检验科工作的主要内容,科学的检验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医院医疗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前提,质量管理不只是对检验数据的简单管理,而是包括一系列系统的管理[1]。

1.1 加强制度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条件

①检验科应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质量标准、仪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等,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工作责任心,通过经常性督促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②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功能测试,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记录相应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定期对《国家计量法》要求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如天平等进行校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和核心

①检验标本的留取:检验标本的留取方法和送检过程中保存的时间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检验误差多与留检标本方法和保存过程不符合要求有关,本院对每样标本的留取和送检过程中保存都有严格的要求,加强查对工作,并向患者交待留取标本的意义、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配合,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标本符合实验要求。②实验室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内开展的所有项目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每个项目有一个基本的检验方法,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并有质量评价体系,如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范围等,测定结果有原始记录。③加强质量控制,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严格按照规定在实验室内对质控品、质控品检验过程及质控数据进行处理,做好室内质控(IQC),保证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对于超过质控范围的数据,认真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2-3]。

2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检验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分子诊断、基因诊断已越来越普及,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也不断地被半自动或全自动分析仪所取代。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熟练操作自动化仪器。本院定期请上级医院检验专家来科讲学,并加强与平行单位检验科的沟通与交流;定期派出本科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学习班,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在职继续教育,通过岗位培训等措施,加强科室人员的“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经常组织学习国内外检验医学发展动态,使科室人员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对待自己的工作,推动检验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3 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信息交流

全面的质量控制不是仅靠检验科就能实现的,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质量控制,在工作中落实质量控制。本院采用传单、宣传册、讲座等方式不定期向医护人员宣传质量控制知识,特别注意需要临床医师配合部分(如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与保存环节易出现的干扰分析的因素等)的质量控制宣传。通过定期出版检验信息,及时向临床科室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及检验科新增的检验项目,临床也把需要开展的检验项目及时反馈给检验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检验质量是保证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从更高的层面上甚至影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4]。基层医院检验科应严格执行医院检验科建设及评审有关标准,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最大限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伟民,王伯昌.浙江省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考核与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05,20(1):72-74.

[2]钟步云,杨大干,杨荣伟.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4,1(1):63-65.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88-01引言: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随着医学诊断流程的不断规范,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地位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保证临床检验的质量安全。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管理,历来被视作辅助诊断的项目,特别是在一些非三甲医院以及卫生工作站,很多医务工作者丝毫没有意识到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隐患频发,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对检验流程重视程度不足。近年来人们对临床检验有了初步认识,然而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检验的相关操作,对医院发放的检验流程手册视若无睹,很多时候甚至只是简单询问患者相关症状,没有进行检验步骤。第二,部分医护人员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严重缺失,某些医院个别检验项目没有详细的质量要求和操作程序,大多数时间流于形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给患者造成更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影响诊断结果,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第三,很多患者凭借自身经验对病症进行判断,当医生提出临床检验时,患者以及家属经常认为医院是在“骗钱”导致重大疾病未能及时确诊从而错过了最佳诊断时间。前不久引发舆论激烈探讨的“民航医院杀医事件”,正是患者家属拒绝接受一切检查导致了恶性后果。第四,整体来看,我国医疗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的情况,很多医院虽然制定了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细则,然而医院各部门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特别是急诊等科室,医护人员常年缺乏休息时间,在执行上难免出现不合乎规定的疏漏。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2.1提高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精度临床医学检验对患者病情确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不断提高工作精准度。第一,检验流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检验器械的使用和校准以及维护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并由医院领导定期检查。第二,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检验质量控制方案,疑似出现重大疾病或罕见病症时,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流程以及结果反复确认,务必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很多县级医院的检测设备功能有限,医务人员水平不够,因此检验结果若是存在不确定性,严禁瞒报或谎报,必须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联系具备资质的医院重新检验进行比对。第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很多致病因素将会被逐渐发现,因此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储备,当患者患有较为罕见的疾病或新型病毒等引发的疾病时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为患者争得宝贵的治疗时间。第四,检验设备需要由专人进行看护、保管,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化学试剂。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药物可能存在过期现象,设备的精准度会下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务必保证检验设备能够随时提供精确数据。第五,检验人员必须对检验试剂使用严格控制,上岗之前需要通过医院的资格考试,人员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一旦出现错误必须进行严厉惩罚,务必确保精准性。

2.2检验人员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该加强沟通由于患者的病情多种多样,很多时候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并不能及时精确反馈出检查结果,或限于患者症状和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在病症没有表征时没能进行针对性检验。因此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医生,应该加强沟通,无论发现何种问题首先做到客观陈述事实,通过不同切入角度将所有情况综合分析,尽可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医务工作者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很多错误没有纠正的机会,一旦出现,无法挽回。很多医生随着经验和职级的增加,在业内具有权威性,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判断非常准确,受到社会的尊重。而臨床医学检测人员有时候会被医学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影响,不敢说话,基于此,医院管理者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首先,临床医学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失误;其次,医生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对照,判断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如果结果相符则正常治疗,如果结果不相符则需要进行二次检验,必要时需组织各科专家进行会诊,务必使诊断结果准确。最后,鼓励所有医务工作者就检验工作大胆说话,在医学范畴内正常讨论[2]。

2.3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现阶段临床医学检验收费较高,特别是一些针对重大疾病的检验需要通过进口设备辅助进行,很多患者无法承受,一旦经过检验发现并不是预先设想的疾病时,患者难免产生“医院骗钱”的想法。基于此,应该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第一,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逐渐将更多的临床检验环节纳入医保,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第二,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同时对医生制定严格的规范要求,通过传统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症时,不必通过昂贵的器械进行辅助检验。第三,对诊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应该包含患者发病前后的生活、工作情节以及饮食、作息规律,为诊断提供详细的参考,如果患者听取医生建议接受检验后未检测出病症,需要通过复盘对医生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必要时予以惩处。

2.4开展全过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优化还需要引入全过程管理理念,由此开展的管理需围绕检验前标本信息、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具体检测环节、检验报告展开。在检验前标本信息的管理中,在标本由送检人员送至检验科前,需对标本开展细致核对,同时对电子医嘱、所用抗凝剂、所用防腐剂、检测项目、采集方式、送检时间等方面信息进行检查,只有核对无误,方可将标本送检。在收到标本后,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核查,以此判断标本有效性,保证签字接收的标本有效,并拒收不合格标本;在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的管理中,医院需要在每一批检验试剂入库后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录入工作,涉及的信息包括批号、数量、有效日期、生产日期、购买日期等,该批实验试剂的库存量与有效使用期需要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显示,包括试剂能够在有效期内投入使用。为保证医院试剂采购及时开展,应提供详细库存量等依据,提示即将过期的试剂,实现更加系统化的临床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工作效率提升、每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均可由此实现。在具体的临床检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循现用原则、结合仪器设备使用配套试剂,配合采用分类管理模式的相关设备管理,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即可得到更好保障。在设备仪器管理中,还应引入数字信息化技术,设备仪器参数的及时录入、定期更新与升级也不容忽视。还应做好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工作,设置专门人员负责相关工作,配合针对性建设的仪器设备使用台账,即可对仪器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随之开展的仪器校正需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计量法要求与规定;在具体检测环节的管理中,需建立健全医院检验科的操作考核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工作管理制度,检验科工作可由此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由此分析具体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即可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差错登记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配合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训,检验工作者的责任感可大幅提高。此外,具体检测中的重要环节控制管理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基于暴露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即可保证调整和改进的及时性;在检验报告管理中,需开展数字化检验报告管理,保证服务器系统能够及时录入患者检验结果,且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核对报告单相关指标结果正确性,只有通过核对的报告单方可发出。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6

现状:许多临床科室人员、部分医院领导认为检验科是辅助科室,全靠仪器做出的检验结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是非常重要科室,对检验科存在严重的偏见。

应对措施:①让其他科室人员了解检验科工作的内容:检验科虽然有了自动化检验仪器,但仪器需要检验人员进行正确操作、维护;需要检验人员把握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需要检验人员做好室内空间质控;需要检验人员认真审核解释检验结果等。自动化检验仪器不能完全替代异常标本的手工复检,需要检验人员手工复检确认。②体现检验科的价值: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检验项目能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做出诊断、治疗、筛查、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乙肝的诊断、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淀粉酶对胰腺炎的诊断、乙肝病毒DNA 定量检测用于乙肝治疗疗效的判断、肌钙蛋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判断等。这些检验都在检验科内完成,没有准确的检验结果,有些疾病临床医生就无从下手诊治。③加强与临床各科室之间联系与合作,为临床提供需求的检验项目。④不断提高科室技术实力,加强质量控制,培养优秀人才,发表学术论文,有条件可以开展科研课题。

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现状: 由于国家实现了药品零差价,政府拨款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促使检验检查增多,使得检验科的工作量很大,而检验人员奖金并没有相应增加;很多医院领导认为临床医生护士就应该比检验人员奖金拿的多,无视临床医生还有部分药品灰色收入,减少检验人员奖金发放;医院对检验科的重视不足,工作得不到认可等导致检验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上班得过且过。

应对措施:检验科不仅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而且是医院创收的重要科室,医院在奖金分配上按照工作量、平时的考核等合理分配,同时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室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按劳分配,奖罚分明,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镜检水平差

现状:如最基本的消毒操作,一些人员不是把消毒棉球从要穿刺的部位中央由内向外消毒,而是把消毒棉球在穿刺部位上下消毒或将穿刺部位消毒的棉球拿来再次消毒该部位;用微量吸管吸取末梢血20uL,有的吸好后不把外面的血擦去,直接加入稀释液中。一些常见寄生虫虫卵、结晶、血细胞辨别不出。应对措施: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加强检验三基训练。每月利用科内学习时间,增加形态学学习内容。对制定的血常规、尿常规复检规则严格执行,通过镜检,不仅可以防止差错发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不断提高自身形态识别能力。

检验科管理意识淡薄

现状: 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人员少,一个人要负责多个岗位,不好按岗管理;领导对辅助科室的不重视,对检验科没有更高要求;检验科主任管理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检验科主任权力不足,没有人财物配置权,不能决定需要的人才、购进的仪器品牌和一定的奖惩资金支持。

应对措施:检验科主任要对现状进行分析,建立符合实验室现状的管理体系。要得到院部领导和各职能科室的支持,在检验科内部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团队。合理配置资源,对员工加强培训,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他们自身在工作中的职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质量目标管理,严格执行质量考核和奖惩制度。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做得不到位

现状:检验科只重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对分析前重视很少。经常出现患者不管吃没吃饭就拿着化验单过来抽血;有的中午12 点后还过来抽血化验肝肾功能, 血糖等; 早上吃了药物、吸烟、运动等情况过来抽血;病房大小便标本不管什么时候放在那边,都送来检验;标本采集错误,如所用抗凝管子不对,采集血量太少或抗凝全血凝固等。

应对措施: 早晨空腹时间太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下降,胆红素等升高;剧烈运动可加快机体代谢,引起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异常;吸烟可使皮质醇、癌胚抗原等升高[1],向临床解释其中的原因。分析前因素有些并非检验人员控制,需要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患者的配合,需要医院领导、职能科室协调与配合。检验科要制定标本采集和运送标本操作规程,平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检验科人员要严格把关,坚持原则,确保患者样本合格。

室内室间质控做得不到位

现状:室内质控做的不规范,有的检验科不是每天都做,有的1d只做1支正常质控品;质控做好没有看,只是完成任务,不会分析质控图。室间质控还有相互沟通、交流、室间质控重复做几遍等。

应对措施:平时对科室人员进行室内室间质控培训,对每天所做的质控及时分析,选派专人负责室内质控,帮助当天操作人员分析质控情况,出现失控的分析和处理,同时定期查看质控图,查看质控图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检验科在做室间质控品时,应与患者常规样本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当前检验科的实际情况,才能发现当前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对室间质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项目,要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如果结果某个项目都合格,但所有结果都在平均值一侧等也要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今后出现不合格室间质评结果或发出不准确的检验报告结果。

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能力欠缺

现状:例如有些检验人员能做标本采集、离心、检测、报告等,但不知检验中各项检测原理、干扰因素、临床意义等,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与临床相结合,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在学校学的临床知识少,再加上自己平时没有更好地学习,使得检验结果不能和临床很好的联系,和临床医生交流困难,得不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应对措施:咨询主要来自患者、患者家属、临床医生和护士。咨询服务能使检验信息在诊断、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临床实验室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检验人员能有很好的检验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平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对检验结果解释和分析中,在不了解患者全部病情时,检验人员不要对患者给出明确诊断信息和治疗意见,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所有检查报告综合分析。

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不足

现状: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生物安全意识不强,总认为基层医院不是传染病医院,接触传染性血液少,致使有人不戴口罩,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不戴手套。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消毒灭菌知识缺乏、医疗废物处理不彻底等[2]。应对措施: 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采集患者血液和体液时,检验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戴好口罩和帽子。采集患者血液所用的针头按照规定放在利器盒内,不得再次接触。戴好口罩防止气溶胶的吸入。从标本采集到标本转运、储存、检测、处理等均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重要举措[3]。

检验科的发展与独立实验室合作的矛盾现状:医院在发展,检验科也要跟近发展壮大,在做好现有检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新项目,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医学独立实验室实现检验样本集中检测,不仅降低检验费用,也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发生率。解决了基层医院和一些较大医院开展不了的检验项目,同时方便患者就医。近年来独立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但现状有的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让检验科就开展三大常规检验项目和一点急诊检验项目,其他检验项目全部外送;有的直接把检验科托管给独立实验室管理。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7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医学检验行业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和要求、专业课程及知识内容、检验科工作流程和内容,实验室布局和生物安全等知识,为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早期接触临床变得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课程设计该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二学期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该课程以介绍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情感为目的,紧密联系临床,校院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课程内容真实、贴近实际并有一定的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在教材附录里例举了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资料、医学检验杂志和网站,方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开发

对于课程内容,大家都建议应该包括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检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检验科工作流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实验室安全等。根据调研结果,组织人员开发相应教材,并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论证和修订,最终开发了与临床贴近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医学检验导论》校本教材。该教材由绪论、检验科工作任务、检验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检验医学新进展等六章内容组成。教学内容选取、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根据课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设计了5个较为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以一个中心展开,以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为依据[5],见表1。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实施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为动力,优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见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早期熟悉临床和岗位适应能力。《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分为概述、医学检验工作任务等5个单元进行,按照单元知识量多少、教学目标等进行学时分配;并按照工学交替要求,交叉安排临床见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课穿插临床案例进行教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部分内容在临床见习时讲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不同,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病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校内实训、见习实习和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热情,达到掌握知识、学会能力、强化素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习环境与职业情境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参考资料、网站资源、习题集等。通过教学基本资料建设,使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教学变得目标明确且规范有序,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习效果,提高了知识能力水平,拓宽了视眼,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8

Key words:Assay robotization;Improve;Assay quality

随着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检验科在不断引进和更新仪器设备,实现实验室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新技术、新的检验项目、新的测定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检验,医学检验专业的科技含量在不同程度地转变或提高,给检验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检验科既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又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一切以质量为基准,服务为根本,科学为原则,力求准确、客观、及时和廉价的优质服务。积极地为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论证依据。另一方面如果检验者片面地依赖仪器和试剂质量,就可能使得检验技术人员疏忽对临床诊断、治疗起重要诊断意义的那些经典实验检验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的漏检和(或)误检报告的发出,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资源,合理、高效地做好检验工作,密切联系临床,减少因检验结果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及时、准确地发出每一张检验报告单。

1 实现检验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医院

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临床的检验申请单由计算机网络传输到检验科。临床需检验的检验标本统一使用条形码管理(包括检验项目、患者信息、费用等)。检验科接收标本后,标本进行条形码识别扫描。获取信息后,根据检验项目将标本进行分类、离心,再通过传送系统将样品传送到相应的分析仪器,分析仪器自动取样分析后进行检验数据的判断、分析、报告,然后将标本冷藏保存。检验分析后的检验报告需经具有检验审核资格的人员审核确认后通过医院内的计算机网络及时地发送到各临床科室。检验仪器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只是医院网络化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科将会实现临床样品采集、运送、检测结果报告等全过程自动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管理(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

2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实验室应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方法变成了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明显提高,商品化试剂盒的规范使用和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经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统一化日益完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时进行数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常规和特殊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念,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源共享,以开放和应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作用为基础,调整相关专业学组,规范各临床科室的小实验室,尽快实现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可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综合分析成本,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明显缩短,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与康复和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供有效保障。

3 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

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异。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连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察整改效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验质量。

4 加强仪器使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稳定

检验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使用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合格的医疗仪器。要建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使用档案,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操作指导书规范使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使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保证检验仪器的正常稳定运行。

5 加强员工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根据检验专业工作特点和科室自动化程度要求定岗定职,工作岗位实行固定加轮换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经验丰富者结合个人专业爱好相对固定专业岗位,对年轻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轮换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人才并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检验科要不断加强员工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和检验医学技术水平,保证检验质量稳定。要加强检验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为优秀的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使他们为把好检验工作质量关尽心尽力。

6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水平

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特点,加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方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进行学习,不断加强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同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疾病的诊断标准,了解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7 应用网络资源优势,沟通检验信息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建全和完善,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优势,将所开展的检验项目、项目组合、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正常参考范围、可能的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咨询服务等相关内容,设立网页便于临床医务人员随时查阅,熟悉实验室诊断与疾病变化的相关规律。检验科要不断和计算机网络专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实验室自动化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功能特点。

8 密切检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检验科要把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检验科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临床一线,征集临床医务人员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宣传检验医学新知识,密切检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1],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验质量,增强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9 建立检验结果审签复核制度

正确的检验结果报告单是给临床科室提供诊疗措施的有效载体,也是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工作的必备环节。检验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必然给检验报告单的签发提出新的要求,每张检验报告单要有操作人员签字,还应该有丰富的检验工作经验和具备检验资格的检验人员审签复核,审核的主要内容首先应掌握整个检验过程是否在控,这是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基本保证。其次对医师所申请的检测项目有无漏检、漏项,难以解释或错误结果的复检等。再者就是要建立特殊检验报告单或急、危、重患者的结果复检制度等。 加快检验科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是检验科的硬件建设,也是检验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密切联系临床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务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职责。实施实验室自动化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其安全性,提高检验质量,降低整体成本,提升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改善对患者的服务质量[2]。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9

技术操作能力:相对于临床,检验科对人才的要求并不太高,如果仅仅只是操作,大多数人很快就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检验操作技术,关键在于操作的规范、细心、用心,尽量减少人为环节对检验结果的负面影响。三级及以上医院由于硬件设施先进,人工操作部分已经大大减少,反而阻碍了工作人员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加强和提高,不利于基本功的训练,但仪器设备毕竟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确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相比之下,仍需要采用人工检验的基层医院反而更需要基本功扎实的工作人员,也更能锻炼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比如一些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三级及以上医院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设备进行自动化检验,而基层医院则要靠人工涂片计数等,在敏感性上可能不如自动化仪器,但特异性却相对较高。

经验积累:这是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内在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保证检验结果的可信度。仅仅只会操作,只是检验工作的一部分,还必须要具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结合临床,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检验质量。

机械设备操作维修能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水平,还要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大多都有专门的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但在基层医院,这项工作却落到了检验人员身上,检验人员除了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维护保养和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这样在发现设备故障或运转失常的情况下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信。

外语水平:目前我国的先进的医学检验设备大多进口,虽然正规公司的进口设备都要求配有中文版的操作指南和说明,但相对却过于简单,要想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部分故障的维修,还需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大体看懂仪器原版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及故障的排查维修,做到更好地保证设备的使用状态,发挥出设备的最大功能。

知识更新:检验医学和整个医学界一样,发展迅速,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尤其是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检验手段、新的检验成果层出不穷,要想跟上医学发展,保持跟临床不脱节,检验人员需要不断地获取外界新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完善自己,基层医院的检验人员可通过进修、订阅相关刊物、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途径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相关知识,跟上医学发展。

硬件设施方面

因为资金限制,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设备相对落后,即便资金到位,但由于工作量的原因,可能导致仪器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检验科的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大多与其工作量大小有关。如果检测标本不够,算上仪器折旧、试剂费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可能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检验科在申报购置新设备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效益分析预测,既要结合临床实际需要,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机型,新设备开始运转后,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让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基层医院目前采取了将标本送到一些商业化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这些商业化的检验机构开展项目比较全面,基层医院可以凭借他们的力量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医学检验服务,但重点要选择好检验机构,以保证检验质量,方便患者和临床需求。

科室管理方面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室管理。

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量、发展前景、学科重点等)配合临床开展相应检验项目,明确科室定位。争取做到每年都有开展新项目,使科室跟上医学新发展,保持科室的发展态势。

针对开展的检验项目做好科室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及时将检验方面的新科技、新发展、新动态让科室人员了解;定期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地进修。利用上级医院标本量多而全的优势拓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掌握新的信息。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抓好质量控制工作。这是检验科立足的根本。如果临床对检验科提供的数据不信任,这是检验科工作的最大失败。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必须明确投入和产生的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才是一个科室管理者正确的效益意识。

增强全员法律意识。随着广大人民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检验人员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做好各环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科室工作。

做好上下沟通交流。对上,要及时跟医院领导层沟通,把检验方面的新的信息提供上去,将科室存在的困难、优势和发展计划及时让领导明晰,争取支持;对下,要全面掌握科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状态、心理需求等,知人善用,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潜力,争取大家的支持。只有得到两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把检验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

设备问题:现在,很多医疗设备公司,对工作量大的医院进行免费的设备投放,从试剂消耗上获取利润,这一手段使大型医院检验科的设备更新更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恰恰相反,受到工作量制约,本来就资金紧张的基层医院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10

当前各类自动化检验仪器层出不穷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工作效率、精确性和准确性等得到极大提高,传统手工检验项目或方法由于操作繁琐和耗费时间长等原因,渐渐不能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手工项目和方法逐步被高自动化、高效率的仪器设备所取代。检验医学教育虽仍以临床检验作为主要方向,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推陈出新和同步发展,沿用多年的传统手工检验项目仍然在各种检验专业教材中占据主要位置,既不符合医学发展现状,也与临床检验科的实际工作脱节。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和手工检验项目的逐步压缩,造成检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相互脱离,而且这一问题将随着检验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更加突显出来,可能导致医学检验专业的学习“学而少用”甚至“学而无用”,同时由于学生不能迅速适应临床检验科实际工作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对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及维护保养、结果分析以及质量控制都不熟悉,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进而影响就业。

毕业生就业问题

受到高校招生规模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所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各高校检验本科招生规模以50~80名/年为主,亦有少数院校每年招生超过100名或低于50名,每年为国家培养4000~6000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检验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面窄,学生就业方向单一,绝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检验科、血库、疾控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而这些机构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培养和引进,医疗人才状况已经渐趋饱和,特别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卫生医疗机构甚至还出现超编,进一步增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开设检验工程方向的现实需求

检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而带动和支撑检验医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检验仪器,检验学科不断实现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同时也带来仪器维修保养、体外诊断产品研制、实验室信息系统开发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检验医学教育的培养重点应逐渐从技术操作型人才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可加强专业特长培训,形成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如检验工程方向,以适应检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并在检验学科的产业化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1临床检验常规工作的需求

随着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速度的明显加快,大量先进的医疗仪器更加普及,检验科是贵重仪器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所使用的仪器种类繁多,临床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试剂匹配等方面的要求相当复杂。目前仪器设备维修保养主要有购买售后服务合同、付费维修、生产厂商售后技术支持等方式,但不管何种方式均需付费,而且费用相当昂贵;同时由于工程维修人员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和临床诊治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仪器管理是科室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室要自己担负起维修保养的主要任务,但是我国各级医院检验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培养既熟悉临床检验常规工作、又精于仪器维修保养的专业人才,对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有效的管理和保养,同时承担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不仅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大幅节约维修费用,而且设置仪器维修保养人员几乎没有增加任何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障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治因故障停机或发出错误报告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2研发体外诊断产品的需求

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或卫生所都拥有基本的自动化检验仪器,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医院检验科,全实验室自动化已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并逐步实现。但是,包括医院检验科、血库、疾控中心、卫生所、独立实验室以及教学、科研院所等在内的,我国各级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单位所使用的自动化检验仪器绝大多数为进口产品,常用的大型检验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等,中小型检验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荧光显微检测系统等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少之又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诊断产业列为重点领域,为加强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促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支柱产业,2010年863计划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设立体外诊断技术产品重大项目,指出项目总体目标“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可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产品的任务十分紧迫。开设检验工程方向,加强电子仪器制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具备体外诊断产品和自动化检验仪器研究开发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专业人才,不仅适应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我国检验仪器设备一直停留在临床应用的下游局面也必将改变。

3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的需求

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广泛应用催生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并迅速发展,LIS系统可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可以减轻检验科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检验信息存储和管理更加便捷、完善。但是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临床检验软件开发标准,各地临床检验部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自行其事,致使开发的软件系统五花八门,相互交流十分困难。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势必会对LIS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LIS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仅需要面向院内,还需要面向社会,加强内部联网和各地之间的网络互联,把分散在各处的信息汇集共享,为临床检验管理服务,为临床一线服务,最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LIS系统的建设不是对现行系统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现行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管理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因而需要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开发专业人员。检验医学教育开设检验工程方向,加强网络基础和开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既熟悉临床检验常规工作、又精于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必将有助于医学实验室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检验工程方向培养方案研究

当前医学实验技术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既能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又具有仪器维护和网络开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大医院检验科的稀缺人才资源。以往此类人才的培养多是检验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凭兴趣自学成才,也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检验设备或网络技术服务,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多见于设备仪器生产或经销厂家。总之我国目前检验与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不成规模、缺乏规范、耗时较长,已经难以满足检验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在现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办检验工程方向的本科教育,顺应当前检验学科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状和趋势,促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1培养目标

1998年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和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十多年来,相对于检验医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革,传统临床检验方向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面狭窄,学生就业方向单一,已不能适应检验医学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深入分析传统临床检验方向的现状问题、开设检验工程方向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筹划新办检验工程方向本科教育,并确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检验医学科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检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临床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维修维护及常规检验工作的高素质检验工程人才。”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依据检验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在广泛征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家教授、检验仪器生产制造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检验医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后续深造和持续发展,确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检验医学为主干学科,确定电子工程技术及网络设计开发相关12门课程、检验医学5门专业课程为主要课程,初步建立检验工程方向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并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检验工程方向课程体系主要由四类课程群构成:

①人文社科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组成;

②公共课程,主要由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构成;

③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和工程基础课程,前者主要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组成;后者主要由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数学建模等课程组成;

④专业课程,主要由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医学传感器、网络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课程组成。

3培养模式

医企联合培养是指把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等三种行为相结合,充分发挥医科院校、附属医院和企业单位等的合作优势,把学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为教学活动服务,但同时又保持科研和生产活动独立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南方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不断加强与检验仪器生产制造厂商、实验室网络开发机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独立实验室等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检验技术平台、庞大的检验项目群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聘请企业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检验医学专业检验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工作。医企联合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与企业的沟通反馈,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也使企业获得更满意的人才,学生可以结合现实需要学习和充实自己,可将实习企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对象,有利于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例11

2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关系紧密

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