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20 10:46:44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1

一、引言

在英语应用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发展中,英语已经成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医院也是重要的英语应用场合,尤其国外患者的增多,对医护人员的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英语文化和英语意义的角度发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医护人员学习英语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主要分析了医护英语用语应用情况,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探索了医护英语学习提升的具体策略。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应用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语言系统能够表达哪些意义以及语言是如何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概念传播理论,实践出真知,语言运用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语言运用体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运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主要包括语言的延伸意义,语言的大体系与小体系之间的衔接意义,相关衔接链条的形成过程以及所要揭示的各种含义。所以,语言运用就是要在语言的运用中了解含义,掌握方法,形成语言运用体系。

如何使用语言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要具有分析语言的能力,就需要在庞大语言体系中找出所需要的小体系。而在语言体系中,话语权掌握者需要的是更为精确精准的应对之语,需要遵循5W原则(即:When Where Who What How),从而分析场景场合所需要的语言,更能准确的判断并选定精确语言表达含义,更要明白选择这个语言小体系的原因。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护英语用语分析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阅读学习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阅读学习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行为,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语言运用,其次是掌握知识,再次是了解语言含义。语言运用能力分为人际交往和读写能力两个方面,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共同进行的,因此,掌握语言含义的同时更要会运用语言的含义。课堂教学具有广泛性,语言学习者就要在广泛性中找出语言的针对性,掌握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书本语言所揭示的字面含义与语言深层含义,在了解记忆的同时分析语言,对相关延伸内容加以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逐步系统的掌握语言运用。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学习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检验学生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标杆是考试,如何达标需要在知识的系统学习运用过程中实现。分析语言知识掌握的过程,初级阶段是记忆能力,连续不断层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层层递进,在学习期结束串联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条进而形成知识面。点线面的结合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语言知识的能力,横向记忆,纵向串联,从而成功达标并为进一步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概念含义类知识加以归类汇总,对于运用解析类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对于关联知识类加以串联延伸,并且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口语听力学习分析。依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听说后读写原则,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这就要求广泛教学的同时更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学习要以书本为基础,以工作需要能力为目的开展。书本阅读是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分析理解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进而延伸阅读相关联内容理解深层含义。以理解含义为基础运用到实际中,场景模拟提供了运用平台。如工程师先从图纸学习开始,图纸形成于脑而作用于实际项目中,项目现场的工程讲解和实地考察更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积累学习。

四、总结

医护英语需要强化实践,能够通过提升语言综合能力,在语言应用中获得全面提升。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指导医护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能够以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来提升医护人员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梅雪.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94-95.

[2]龚丽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语篇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4,23:66-69.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2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03-03

土力学是土建类、水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的土体为研究对象,又以多门力学课程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基本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深的特点,老师讲解费时费力,学生对与工程实践相关的概念理解困难,是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如果其中的基本概念名称不能准确地反映其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就会另外增加本课程的学习难度[1],作为基层的教学工作者深有体会。因此,如何把握好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土力学改革最重要的部分,为此本文介绍近年来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对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一、含水量或含水率

这个指标是物理指标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其名称在现所用教材上都有出现,较老版本的教材使用含水量较多,只是较新版本的教材使用含水率较多,按教材所给的说法,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将含水量改为含水率是为了表述更准确。本人认为此改法的结果表示不确切,目前应用的“含水率”名称值得商榷,阐述如下:

童小|(2003)认为“含水量”用中国传统的词语习惯,“××量”应为一量词,是有量纲(或单位)的,如“质量”(单位为g或kg)、“重量”(单位为N或kN)等。而从土力学教材中“含水量”的定义看,它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这两个质量之比,是无量纲的。所以从名称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笔者认为“含水量”的名称需更改。有的规范将含水量改称为“含水率”,从无量纲上与定义是符合了,但笔者认为似乎还不确切,因为“率”一般反映某相关部分占整体的比例(与时间有关的名词排除在外,如速率),如“升学率”、“效率”、“孔隙率”等,而“含水量”的定义却是整体中部分与部分的比值,所以称为“含水率”似也不妥。笔者建议将“含水量”改称为“含水比”或“水比”(water ratio)似更好一些,亦可与“孔隙比”(void ratio)相比照[3]。

在此补充一点,“含水比”一词另有所用了,在岩土中“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用以表示粘性土稠度的指标之一。其实笔者个人理解:前人在岩土工程中使用“含水量”抑或是“含水率”绝不是要表示土体中水的绝对含量(质量:单位为g或kg、重量:单位为N或kN),而是要表达土中水的相对含量(%),而因为现在的一些人容易误解为土体中的绝对含水量,所以建议将含水量改称为“含水率”。总体而言,“含水量”一词表示土中相对含水的多少,即“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这两个质量之比。所以笔者觉得还是用“相对含水量”准确些,只不过前人是为了简化,省掉了“相对”两个字。

二、比重、相对密度、相对密实度

这三个概念中,“相对密实度”是用来表示无粘性土的密实程度的一个指标,定义是无粘性土的最大孔隙比与天然孔隙比之差和最大孔隙比与最小孔隙比之差的比值;而另外十个概念要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在现所用教材中使用“相对密度”的较多,只有少数较老版本的教材中会用“比重”[4-9]。相关的国家标准[10]给出的理由是:“比重”一词的意义很多,且与“权重”一词在某些场合下所表达的意义雷同,容易混淆。“比重”或“相对密度”概念的定义为: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质量之比,表达式为:

d■=■■=■=■=■

其中:ds:为“比重”或“相对密度”;

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vs:与土中固体颗粒同体积4℃时纯水质量;

ρ■:土中固体颗粒的密度;

ρ■:4℃时纯水的密度。

根据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前半部分的表式形式叫“相对密度”比较准确,表示为土中固体颗粒的密度和4℃时纯水的密度的比值;后半部分的表式形式叫“比重”又相对准确,表示为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或重量)和4℃时纯水的质量(或重量)的比值。在现所用教材上使用“相对密度”的较多,只有少数较老教材中使用“比重”。而笔者本人认为两个名称都比较准确,可以同时使用,不赞成新规范或教材中舍去“比重”的说法,因为即使这样,仍然彻底摆脱不了“比重”的这种说法,因为在其实验测定方法中有“比重瓶法”之说。

另外多年没有更新的国家相关标准[2]中定义土粒比重为土颗粒的重量与蒸馏水的重量的比值,中定义相对密度反映无粘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导致有些教材中将“相对密度”和“相对密实度”得以混淆。虽然无粘性土紧密程度和其密度有关,其大小可以理解为“相对密度”,但这样就混淆了二者的真实意义。另外,因为很多教材中都有用“孔隙比”这个单项指标反映无粘性土紧密程度,考虑到这种方法不太准确,用多个不同条件下的“孔隙比”相互组合而成的“相对密实度”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无粘性土紧密程度,所以反映无粘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称为“相对密实度”更容易令人信服。

三、有效粒径d10、限定粒径d60和中值粒径d30

土力学教材[4-9]中为了描述颗粒级配累计曲线而定义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中使用了这三个粒径,几乎所有的教材中都没有解释其名称的由来,只给出其表示的是土中小于某粒径占整个土体的质量比值。仅有文献[9,11]给出“有效粒径d10”是与土的透水性相关,并能够有效地反映砂土透水性,即这里的“等效”可能指的是渗流等效。笔者认为应该给这三个粒径更详细的解译,例如“中值粒径d30”大致是d10和d60的中间值,但很多人还是习惯于十进制,容易将其于“平均粒径d50”混淆;另外没有给出“限定粒径d60”的名称的由来确切含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根据“有效粒径d10”的由来臆断“限定粒径d60”,既然土体中细小的颗粒和土的渗透性相关,能决定其渗透性,那么占“限定粒径d60”可能与土的强度或承载力有关,希望能借此得到专家的解释。

四、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概念

挡墙土压力的计算是土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利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典范。一般的教材[4-9]都是这么定义的: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和墙后土体二者保持相对状态静止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不能表达出土压力中土的主体地位及其主动和被动的含义,也不能表达出二者的大小关系,应该改为:主动土压力是指在某条件下,当土体主动的向挡土墙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在某条件下,当土体在外来荷载的作用下被动的向偏离挡土墙的方向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请先辈点评及指正。

五、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有效应力原理及其相关问题

自重应力和有效应力是分别按照土体中应力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划分的,前者是指地基中土体自形成以来一直存在且源于土体自身重量的应力;后者为外来因素影响(其中建筑物的荷载为主要因素)而在土体中产生的在原有应力基础上的应力的增量,这一部分会导致土体产生压缩变形或发生剪切破坏。但Terzaghi老先生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把有效应力被定义为固体颗粒(即土颗粒)间的接触应力在土体截面积上的平均应力,其值σ′是总应力σp去孔隙水压力u所得差值,它控制了土的变形及强度性能。事实上,有效应力原理虽然在物理意义上是明确的,但它仅仅是个“概念性”的模型,这表现在有效应力根本无法测定,而是量测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后的差值[4-9]。

做为土力学中一里程碑的有效应力原理,自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J.K.Mitchell将其喻为土力学的“拱心石(keystone)”[12],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对有效应力原理及孔隙水压力等概念的认识和应用应贯穿于土的力学性质包括理论、计算和应用的始终,关系到对许多难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大讨论,很多学者参与了讨论[13-22],其中以李广信教授和陈津民教授最为积极,当然也是贡献最大,基本已达成共识: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的基本支柱,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多年的实际工程证明其对于砂土和粘土都是正确和适用的,在一些特殊的土类和情况下,尚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笔者在这里仅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发表个人的建议。

1.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中很重要,但一般土力学教材体系中仅简单提一下有效应力原理,学生在接受和理解原理时,显得牵强,易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

2.存在阐述顺序不一导致,大部分的教材都是将有效应力原理与自重应力部分截然分开,甚至间隔很远,笔者认为教材编排时应该考虑将这两部分衔接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自重应力中地下水位以下选取有效容重及其有效应力的意义。

3.只有较少的土力学教材对“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定义,几乎都没对“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解译,水利专业或是学习过水力学或液体力学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容易理解,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饱和土力学的稳定渗流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以上两个概念进行较详细的解译。

六、结语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土力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易产生概念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旨在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今后的工程实践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建群,等.土力学教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的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78-82.

[2]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3]童小东.关于土力学中两个指标名称的思考[J].地基处理,2003,14(2):61.

[4]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6]张伯平,党进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徐云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8]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高大钊.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0]GB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1](日)松冈元著;罗汀,姚仰平.编译.土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2]J.K.Mitchel.l Fundamentals of Soil Behavior[M].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1993.

[13]陈津民.土中的应力_错误的自重应力计算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3,6(9):22-23.

[14]介玉新,等.有效应力原理几个问题探讨[J].煤炭学报,2005,30(2):202-205.

[15]李广信.有效应力原理能够吗[J].岩土工程界,2007,10(7):22-26.

[16]李广信.关于土力学教材讨论的一些体会――有关土体的自重应力[J].岩土工程界,2008,11(9):21-22.

[17]方玉树.土的自重应力和有效自重应力[J].岩土工程界,2009,12(1):21-26.

[18]王小群.P于土力学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9,12(2):17-19.

[19]李广信,李学梅.土力学中的渗透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J].岩土工程界,2009,12(4):11-12.

[20]李广信.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几个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2):315-320.

[21]李广信.对“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几个问题”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12,(03):574-576.

[22]李广信.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_兼与陈愈炯先生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5):957-960.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Names of Some Basic Concepts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PAN Jing-fu1,2,PEI Yi1,2,WANG Hui1,2,LIU Qing2,ZHONG Jing-tao2

(1.College of Engineering,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3

二、空间结构模式

在结合Fauconnier&Turner的合成理论[7]基础上,Coulson&Matlock提出了“空间结构模式”(TheSpaceStructuringModel)。该模式认为,对隐喻的理解除了传统上对目标域和源域之间的单一映射之外,还应该包含概念结构之间的协调,其概念整合网络的复杂映射四个或更多空间。[8]例如,大家都熟悉的隐喻“Surgeonsarebutchers”[9],传统上是通过从源域(“屠宰者”)到目标域(“外科医生”)的映射来解释,显然单凭这一个映射并不能直接推断出医生的技术是否过关,只有通过空间结构模式的详细分解,才能从各个输入空间的合成空间中逐步获得该隐喻所包含的比喻意义[10](P208)。该隐喻所包含的比喻意义首先从外科医生的目标输入空间中继承了部分信息,例如“有人需要动手术,接受手术人的身份以及手术所发生的地点”等等。同时,该隐喻所包含的比喻意义也从源域(“屠夫”)的输入空间中继承了另外一部分信息,例如“屠夫的日常工作以及主要进行的活动,包括用利器进行切肉”等等。除了从每个输入空间中继承部分信息之外,合成之后的空间结构进一步延伸,通过对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列而衍生出自身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屠夫”空间所投射的“途径-目标”关系,与“外科医生”空间所投射的“途径-目标”关系之间存在不相符之处:屠夫的目标是宰杀动物,并将动物的骨头与肉切分出来;而外科医生的主要目标却是要治愈病人。由于屠夫的目标与外科医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结论———“外科医生的技术不尽人意”。正如合成理论那样,空间结构模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语言现象及认知现象,尤其有利于解释那些需要稍经推断才能得出的语言含义。同样的道理,对于陌生的诗歌隐喻的理解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于合成空间,而不是靠输入空间,或者在源域与目标域所共有的一些额外空间(即所谓的类属空间)中获得。空间结构模式尽管被不少学者认为只是LAKOFF时代的概念隐喻的改良结果,但是该模式相当有用,尤其是在解释不同的语境是如何建立不同的映射,进而又是如何影响对字面含义及比喻性含义的理解速度等方面作用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喻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被理解,主要取决于映射的复杂性以及概念整合过程的复杂性。显然这种灵活的隐喻加工观点并不支持标准语用模式,而任何忽视这种现象的隐喻理解模式都是不够全面的[10](P209)。当然,正如Gibbs指出,空间结构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证明它是错的(即所谓的证伪性)。[6]显然,大部分隐喻理论都假设在不同知识领域间存在某种融合,进而产生隐喻含义。因此,空间结构模式面临的挑战就是能否从实证角度出发,找出研究证据来证明它与其他模式相比更具优越性。

三、隐喻征途假设

隐喻征途假设(TheCareerofMetaphorHypothesis)认为,不同域的概念之间的隐喻映射可以通过两个过程来完成,即比较过程和范畴化过程[11][12]。譬如一个常规隐喻在映射模式上就会有一个从比较过程到分类过程的转移。如在“基因是蓝图”(Ageneisablueprin.t)中,“蓝图”这个隐喻由于有着两种与之密切相关的含义(即“详细勾勒出建筑师构思的蓝色与白色印刷图纸”以及“可以用来构思的任何事物”),从而导致常规的源术语具有多义性。因此,在加工常规隐喻时,既可以通过把目标概念与源术语的字面含义相匹配(此为比较过程),也可通过把目标概念看作是根据源术语命名的高级隐喻类别成员(此为分类过程)来理解。目前已有不少实证研究支持隐喻征途假设。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加工常规隐喻时,通常比加工陌生隐喻速度更快,而且常规隐喻比陌生隐喻更具有不对称性。[13]当人们理解常规隐喻时,源术语可以比目标术语更有助于提高理解速度;而当人们理解陌生隐喻时,源术语和目标术语在隐喻加工的过程中起着相同的作用[13]。这一研究结果正说明常规隐喻的源术语比陌生隐喻的源术语更具有可理解性比喻含义。此外,隐喻征途假设还可以有效地解释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例如常规隐喻比常规明喻更容易理解,因为常规隐喻是通过直接分类过程来加工的,而常规明喻是通过直接比较过程来理解的[12]。综上所述,针对隐喻究竟是直接还是间接加工这一论题,隐喻征途观点提出了全面、详细的见解。但我们也必须明确,隐喻征途观点是与隐喻密切相关的,它不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比喻性语言,比如转喻和反语[6]。

四、隐喻理解抑制模式

隐喻理解的抑制模式(TheInhibitionModel)由Gernsbacher&Robertson提出。[14]该模式认为隐喻的阐释涉及基本的认知抑制机制,主要用于控制隐喻阐释过程中不相关的源域信息。譬如“律师是鲨鱼”(Lawyersaresharks.)这个隐喻,人们在理解过程中需要对鲨鱼的一些不相关的特点进行抑制(包括会游泳,生活在海洋里,长鳍等等),目的是为了突出另外一些相关特点,比如坚韧、凶残和带有侵略性。相关的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阅读“律师是鲨鱼”这个隐喻后,比阅读“双髻鲨是鲨鱼”(Hammerheadsaresharks.)能更快地推导出“鲨鱼是凶残的”(Sharksaretenacious.)这个结论,却较慢地推导出“鲨鱼擅长游泳”(Sharksaregoodswimmers.)这个结论。[14]这表明隐喻的理解过程要求对源域内无关的特点进行抑制,同时对相关特点进行强调。为了验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更好地理解在隐喻加工过程中对隐喻不相关信息的抑制,Gluckberg、Newsome和Goldvarg研究了以下问题:相关和不相关信息的通达差异究竟是由主动的抑制过程引起,还是只源于理解后的策略性加工?[15]Glucksberg等在实验中采用了相同的启动项和稍有不同的调查(probe)项,结果证明,隐喻理解过程对字面上与隐喻不相关的信息具有抑制作用。不过,他们却没有找到证据来证明隐喻理解过程对与隐喻相关的信息具有主动强化作用。该实验的数据很清楚地强调了在隐喻加工中抑制机制的重要性,尽管它不能区分隐喻理解的比较和分类(或归因)描述。[11]隐喻理解的某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具体的认知机制,比如抑制或压抑,来组织不相关阐释的出现。另外,Grady等描述了两种类型的隐喻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加工[9],如相关和相似,其中相似类的隐喻与Glucksberg等研究过的种类更为接近。

五、隐喻理解述谓模式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4

一、词汇语用学的概述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基本上是语用学和语义学的交叉研究。词汇语义学的目标是研究词语和它们编码的概念静态关系。词汇表达的概念往往与被编码的概念不同,这被解释为词汇语用学的目标。词汇语用学是通过交际语用学和认知语用学,动态、多维地探讨交际中词语的使用和理解的一门学科。因此,词汇语用学对词汇的语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词汇语用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和认知语言学。这是词汇语用学研究包含语用缩窄、拓展、近似和隐喻延伸的最好证明。关于词汇语用学的最早研究始于国外学者McCawley(1978)[1]。对词汇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词汇语用学”(lexicalpragmatic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Blutner教授在《语义学杂志》上提出的[2]。Blutner(1998)教授将词汇语用学定义为“一个试图对与词汇项的语义不明确相关的语用现象进行系统解释的研究领域”[3]。后来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词汇语用学的文章[4]。2000年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语用学会议上,专业学者齐聚一堂,宣布词汇语用学是一门新的语言学科。一般情况下,词汇的意义多指它的编码意义,但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要传递的词汇意义是它结合了编码意义、语境信息、说话人意图等因素后表达出来的动态化信息,这就需要听话人在信息处理中,结合词汇的含义、当时的语境信息和脑海中的百科知识等对信息的差异进行补充,进行语用加工,最后确定词汇的动态语用含义,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一过程被称为“语用充实”(pragmaticenrichment)。Wilson认为词汇语用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解释词汇的编码含义在实际交际中如何发生改变,其中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是语用充实现象的两种语用产物[5]。Wilson主张将二者进行统一的研究,而不是片面孤立地看待两者[6]。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听话者适当调整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努力认知的过程,调动自己的百科知识并且结合具体语境获得期待的关联性解释,他根据关联理论的两大原则研究言语交际中的词汇语用问题。由此看来,词汇语用学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一是以Blutner为代表,主张把组合语义学和会话含义机制相结合;一是以Wilson为代表,主张基于关联理论,采用归纳法研究言语交际中的词汇语用问题。词汇语用学是基于语用学与语义学、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界面研究,是指“试图对与词汇的语义不明确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作出系统的、解释性的说明”[7]。冉永平认为,词汇语用学将词汇的表面含义和词汇的动态运用相结合,融合了语用机制、语境内容和百科知识等,主要研究词汇的动态含义,词义语用充实的话语理解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编码和解码过程,也并非寻找某一词汇的原型意义或原型特征的过程。

二、关联理论的解释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一种推理行为,双方的说话和理解都是对信息处理的过程,说话人要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话语意图,表达的话语要与听话人有一定的关联性,以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环境,而听话人要在自己已有的认知语境上进行话语推理和理解,付出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正面认知效果,对输入信息处理的推理、假设和理解都需要记忆、感知、思维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用。因此,话语理解其实是一个语境和认知努力相互调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停地调动思维和认知努力,利用变化的语境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获得预期理解的过程。听话人获得的正面认知效果和对听话人输入的信息的关联性是成正比的,对输入信息的处理付出的努力和对听话人输入的信息关联性成反比。关联性越强,话语输出越直接,给听话人带来的认知负荷越小,对理解交际信息付出的努力就越少,听话人获得的正面认知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弱,话语输出就越隐含,听话人理解起来就越费力,付出的脑力消耗和认知努力就越多,听话人获得的正面认知效果越小。根据关联理论的原则,说话人在表达话语时,话语一般能产生关联性期待,说话人是期待自己的话语能被听话人听懂和理解,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交际。说话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测话语中的哪些刺激性信息会被关注,哪些语境假设会对刺激性信息进行加工。听话人对话语的关联性也是有所期待的,对话语的最大关联性信息给予很大的关注,做出最佳关联假定,脑海中会自动选择具有潜在关联性的语境假设,听话人遵循最省力原则,选取自认为相关的所有信息,丰富话语的表层信息,补充话语的深层含义,推理系统统筹进行推理和处理,直至对话语的最终理解表现为最佳关联性。词汇的语用充实现象存在于广告用语中,本文基于Wilson从关联理论研究词汇的语用充实,围绕广告语中的语用充实现象进行分析。

三、广告语中的语用充实现象分析

(一)语用收缩

语用收缩是语用充实的一个分类,词义的语用收缩是指交际中某一词语的编码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义在语境中所指范围或含义的缩小[8]。语用窄化是指在限制外延的条件下,词语表达的意义比其编码意义更具体,因为词语的语境意义有时比其字面意义更具体。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在词典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有些意思具有普遍性和模糊性。因此,听者需要选择一个更好的理解。下文从广告语的例子中分析语用收缩的现象:(1)It’smyStyle.(LANCOME)这是关于兰蔻香水的广告,“我”这一词的编码含义是指广告中那位使用兰蔻香水的女演员,女演员说使用兰蔻香水是她的风格,表达出了兰蔻香水给女性带来的优雅和知性,此款香水适合30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使用,根据广告语境可知,此处“我”是指30岁以上年龄段适合使用此款香水的女性。(2)Killthenoise.(OHROPAX)广告案例(2)是德国OHROPAX防噪音慢回弹耳塞,此处“kill”的含义绝非原本的表征意义“杀死”,根据特定的广告语语境,这里的“kill”应指“阻断、隔绝”之意,利用防噪音耳塞可以将噪音隔绝,给予使用者一片安静的环境感受。(3)Plentyofair,plentyofwater,andpurehighlandmalt.(Glengrant格兰冠麦芽威士忌)(4)Thelegendarymarqueeofhighperformance.(ALFAROMEO汽车)(5)Highproteintorechargeyourbody.(Ensure雅培)在理解形容词“high”组成的广告语时,听者就要根据语境对词汇做出语用加工,以上三个案例都有形容词“high”,但只有案例(3)中的“high”表示其编码含义“高的,有高度的”,案例(4)和(5)中的“high”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广告案例(4)是关于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汽车,此处的“highperformance”译为“高性能”,“high”的含义缩为“好”,用来形容汽车产品的质量很好。案例(4)是关于澳洲品牌雅培的营养粉广告,此处的“highprotein”译为“高蛋白质”,“high”的含义可以收缩为“丰富的”,结合语境表示营养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分。类似这样的信息加工就是特定语境下的语用收缩,词义或所指范围在语境中受到限制,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中进行语用调整或语用修饰,确定词汇在语境下的动态含义。

(二)语用扩充

语用扩充是指词汇的原型意义或编码意义的语用延伸和扩展。在语言交际中,词汇传递的信息通常不是字面意义和原型意义,也不是其结构的组合意义,而是一种更为松散的广泛的含义[9]。也就是说,听话者在交际中不会刻意选择词汇的精确含义,而是会依据交际的目的和意图,选取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延伸含义和扩展含义。关联理论认为近似用法和延伸用法是语用扩充的两个分类。下文从广告语的例子中分析语用扩充的现象:(6)Giveyoutenthousandsoftfeeling.(KANEBO)案例(6)是关于嘉娜宝的棉柔湿巾,这条广告语中的数字一万个“tenthousand”脱离了原有的编码含义,此时并不是精确限制在“一万”这个本意上,这个广告语也不是想要表达湿巾给你一万个轻柔的感觉。这里的“tenthousand”将词义扩展后可表示为“完全地”,表示这个品牌的湿巾完全给予使用者轻柔舒适的感觉,以强调湿巾的柔软程度。(7)Neverstopdiscovering.(ORIGINS)案例(7)是关于悦木之源品牌的护肤品广告,这个品牌一直致力于利用自然植物天然萃取原材料研制护肤品,广告词中的“never”也不是指本身意“从不”,脱离编码意义后,这个相对不严格的否定词暗示了品牌对于研制适合消费者的护肤品的决心。(8)VERSACEisthebrightestcrystal.(VERSACE)案例(8)是关于范思哲的香水广告,广告语使用暗喻修辞。范思哲的香水瓶设计独特透亮,加上里面的香水液体,瓶子整体呈现亮粉色,让人觉得它如水晶般时尚优雅,但这并不等同于它就是水晶,是其特征的延伸和喻指。句中的“brightest”使用了形容词最高级的形式,此处的词义也脱离了“最明亮”的本身含义,广告语中用最高级的夸张形式表达产品的独特质量和特性,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范畴的延伸是一种语用扩充现象,有些词汇在一定时期内特指某一物、某一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语言学家把此类现象称为类别延伸,在广告语中,最为常见的类别延伸是使用品牌名称。(9)Apple,don’tmakeusasktwice.(APPLE)(10)IalwayswonderedwhyKLMarethecolorofthesky.(KLM荷兰航空公司)案例(9)是关于苹果公司新一代产品的广告,广告语中的“apple”并不是指苹果这种原型水果,而是借指美国的苹果电子科技公司。同样,案例(10)是关于KLM荷兰航空公司的广告,广告语中的“KLM”也并不指荷兰航空公司这个字面意义,而是借指此航空公司的飞机,两个案例都是事物类型的借代,原本普通的事物在广告语中所指的范围扩大,原型所指得到扩展和延伸。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5

1.认知语言学含义。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到30多年,现在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在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学者对认知语言学提出是根据语言天赋,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人类文化知识进行解释,认知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英语翻译中引进认知语言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总称,对学习语言有促进作用。 

2.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1)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语法性辨别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渐进性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个语法与语义、语法环境有一定关系,认知语言学与其它语言的语法有本质区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渐进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认知语言学特征,要实现语法学家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掌握其基本原则,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 

(2)语言与其他认知。认知是认知语言的功能,必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进行认知,除了常规的认知,还需要具有特色的认知,以提升认知语言学的特色。认知语言学是要在常规的认知中不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性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完善理论,进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具有活力。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能促进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3)句法的非自主性。句法是一种模式,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用人的标准。句法的模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知识的应用能力,句法有一定格式,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根据其句法特征,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模式演练,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3.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区别。人类的语言丰富,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是两种相反的语言形式,认知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句法为基本结构,语法与语义,词的结构都有一定联系,是一种有效的结合体。对语义的研究涉及到语法,还受一定语言的环境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 

1.体会性特点。体会性是认知语言的特征之一,人类的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英语翻译观,这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英语的翻译作品,翻译者与作者需要沟通,进行体会,体会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对英语的翻译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具有体会特征,在教学过程洪,要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对英语的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体会性特点制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体现,让学生体会到翻译中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工作。 

2.互动性特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具有互动性特点,英语翻译本身就应该具有互动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进行英语翻译练习,遇到困难也可以与平台进行有效互动,互动是学习好英语翻译的有效方式,翻译者与作者进行互动,能体现出英语翻译作品的原创性,现在很多译文在翻译完成后,没有体现出原创的精髓,在翻译过程中改变了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英语文献的应用最能体现出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互动性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完善其实际应用意义,翻译后能体现出作品的特色,符合现代认知语言翻译观的特点。 

3.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是认知语言翻译观的核心特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目标,高校在各个层面都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英语文献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水平能体现翻译者的创新能力,在翻译前,要对作品的思想,社会背景,应用的意义等要有所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也是对作者的创新能力的检验,符合现代大学生人才培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1.词汇、语句与文章含义的关系。词汇与语义是文章的终于组成部分,对提高英语文章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也非常重视词汇与语义在文章应用的重要性,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义,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起到重要保障。英语词汇、语句的涵义主要是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是联系英语文献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认知和态度。整篇文章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其表述的内涵是由词汇与语句融合为展现出来的。众所周知,词汇是语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句是整篇文献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语句表述的含义对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词汇、语句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含义通常不具有一致性,例如使用隐喻后,在对文章进行理解时,就不能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理解。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在进行翻译时,就会对翻译文献的内容产生影响。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地将原有词汇进行理解,将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式进行深人的探讨,进而明确作者想要表述的含义。并依照原有的含义在另外一个语境中重新找到适当的词汇或者语句进行代替,进而能保留和传达原英语作品的文献价值。学生要能准确翻译文章,必须理解文章的含义,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促使文章偏离正确的轨道,对学生翻译起到促进作用。

    2.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的关系,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脱离作者写作的意图,要充分了解文章的语义,是科学的翻译中重要环节,符合现代英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完善其中的应用意义,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文献中,文本的涵义是相对孤立和机械的。通常情况下,文本自身的涵义要最大化的解释作品原创作者真实的意图,而对文本的解释要以作品原创作者实际意图为标准。但是在不同文章篇幅中以及文学创设的环境下,文本的涵义具有差异性。例如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出不相同的涵义。在翻译过程中,文章的历史背景,文化的差异性都要考虑,这是保障翻译准确性的基本含义,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是一致的,必须深刻理解作者意图与文本含义,要科学的理解其中含义,这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3.翻译者文学加工和内用忠实性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实际在翻译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要有雄厚的外语理论基础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翻译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文化差异性,历史背景性,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要对作品有充分的认知基础上,在进行适宜的翻译,这样才能保障翻译的科学性。在翻译者对英语文献作品进行翻译时,基于翻译者对作品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就使得在翻译后的文献作品与原创作品的含义的有一定的出人性。很多时候翻译者为了能将作品更好的表述出来,很多情况下会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加工。由于对原文内容进行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很好的翻译原创的文献,并非改变原文文本,这种创新后的文献,没有与原文真实性发生冲突,也可以说,对原创文献文字进行加工只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补偿的行为。同时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若要使文本在另一个环境中准确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状况下就不需要对文本的文字进行加工。文字加工是对文本的有效处理,是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尤其翻译完成的作品,必须需要进行文字加工,加工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这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 

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应用探索 

1.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是进行翻译的首要任务,翻译不是简单把英文翻译成汉语,或把汉语翻译成英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不是机械的翻译,必须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认知语言学应用在英语翻译中时,翻译者首先要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不要只根据文本语言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行翻译,应摆脱文字表面含义的误导,通常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对的失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原发于和目的语之间有很多相似语义产生的误导,这些语义相似的语言具有隐蔽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体制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性,这些都使得在一种语言下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和思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进行理解就会很吃力。翻译具有整体性,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国,需要对文章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解,根据作者的意图,有效根据文本含义,科学的,有效的进行翻译,提高翻译的质量。 

2.以作者意图准确重构为导向。翻译是一项复杂工作,必须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科学的准确进行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一作者意图就是翻译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译工作这需要以作者意图准确重构翻译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翻译,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从各个层面进行认知,能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充分了解作者意图,能科学准确进行翻译,有效提高翻译的质量。 

3.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创作。在对文学类的英语文献进行翻译时,要将适应主题为翻译的第一要素,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服从原著所要的表述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在刊语言文字进行加工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能辅助读者理解原著的修辞方式,同时还能有利于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认知语言学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认知,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英语,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翻译是一项复杂过程,需要从不同方面進行考虑文章内容,需要结合作者意图与文章含义,科学有效的进行翻译,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丽.谈语域理论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才智.2015(26). 

[2]王晓燕.隐喻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4(21). 

[3]宋薇.概念整合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4). 

[4]姚吉刚.象似性翻译观在英语委婉语汉译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5]吴晓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6

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现如今,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工具,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翻译,可以向其它国家或个体展示了本国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翻译,可以获得更多地他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超出了本文化范围。换句话说,跨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从现实角度讲,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在实际中遭到许多困难,有效性与实效性大为受限。从语言复杂程度讲,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活词汇、日常用语、纯文学作品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词汇差异。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源语言词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代表着一种词义空缺。而且,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这种词义空缺具有重要的价值,如粽子、炕、元宵等,都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在英语中,这也存在着许多难以直接翻译的词汇,如marimba、uptown等等。此外,在现实中,对应词汇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对于翻译者而言,如何向外界传达缺失的文化是一项既十分复杂又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与词汇空缺一样,词义移植也是影响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词义移植,就是指“词汇相同而含义不同”。例如,在翻译中,英文“dog”和汉语“狗”字面含义相同,可以进行互译。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者却有着不同的感彩和引申义。具体而言,在英语文化背景下,“dog”代表着亲密和忠诚,是一个褒义词;而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狗”虽然也带有忠诚的含义,但更多地时候是一种贬义词。此外,在中英文环境中,同样的词义会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例如,对于“胆小”这个词义,英语中常用chicken或rabbit,也就是鸡或兔子来代表,而汉语中常用mouse,也就是“老鼠”来表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词汇的深层次含义,实现汉语和英语的融会贯通。

第二,日常用语差异。众所周知,日常用语大多建立在生活词汇之上。然而,与生活词汇相比,日常用语的差异性更大。在有些情况下,简单的日常用语词汇却代表了令人费解的深层次含义。例如,“dog day”代表了“大热天”的含义,而不能直接翻译为“狗日子”。再如,“keep one’s chin up”代表了“保持乐观”的含义,而不是“保持下巴向上”的意思。可见,对日常用语来说,它经常会出现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不相符的情况。对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有效。

第三,纯文学作品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纯文学作品差异是最困难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纯文学作品,主要是针对生活用语而言的。在希腊谚语中,人们对文化翻译的本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要么忠实而丑,要么不忠实而美。要想保持作品的文学性同时又不破坏其真意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而要注意创新,赋予文学作品以新的含义。

二、文化差异环境下的翻译策略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差异环境下,要想将翻译工作做好,就必须讲究翻译策略。在现实中,异化和归化是两种比较常用的翻译策略。纵览文化翻译的历史,美国学者韦努蒂最先提出了异化和归化问题。这里所说的异化,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将读者有效地引向作者。在实践中,异化翻译的方法有很多,如直译、音译、半音译等等,都是现实中比较常用的异化翻译方法。通过这些异化翻译方法,可以很好地传达译文内容。这里所说的归化,就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读者的知识范围,使其囊括译后的语言文化,用本土化的语言来表达源语言,从而实现译文作品的本土化。也就是说,归化翻译要实现汉译英时的英化以及英译汉时的汉化。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但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在现实中,翻译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而异化和归化策略恰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倾向。奈达曾说过:“共享信息的性质与数量存在巨大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可见,翻译要想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功能,就必须努力弥合信息在性质与数量上的差异。在实践中,无论是异化策略还是归化策略,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翻译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翻译工作的失败,使得翻译出来的作品与其文化背景不相适应。因此,在文化差异环境下,一方面,我们要对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采取各项有效举措,权衡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增强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差异环境下,加强翻译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加强文化差异环境下翻译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我们要对文化差异环境下的翻译策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翻译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翻译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腾飞,孙恺.中英文化差异在词语翻译中的体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7

隐含意图是指说话人与写作人的意图,它提供语言符号本身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使不足的信息得到补偿,使不清楚的话语得以澄清,使隐含意义以无言的形式传达到对方,帮助听话人找到多于画面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循辞以隐意,譬以指事也。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也就是说以躲躲闪闪的话来隐藏其含意,绕弯子打比方来暗指事理。意义曲折但须正确,文辞隐蔽但须浅露。在评述隐和秀的关系时,刘勰说:“隐者也,文外之重旨者也;秀者也,篇中之独拔者。隐以含意为工,秀以卓越为巧。”隐是文外所含的言外之意,秀是篇中最有见解的话。隐以文外含有另一层意思为工巧,秀以卓绝为巧妙。可见适当的使用语言的隐含意图会产生无与伦比的效果。

由于隐含意图的源出者并不直接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而是借助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通过“借物寓意”, “借此说彼”等一系列以人的联想为基础的修辞手段,如隐喻、借代、委婉、反语、暗隐、暗讽等将内在的思想和动机含蓄地表达出来,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在翻译中会给译者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稍有疏忽就会望文生义,使原文的信息和美学功能丧失殆尽,使原本可以体现的美学功能荡然无存。因此,在译文中怎么能像原文中那样通过适当的线索让读者推断出恰如其分的隐含意义又做到忠实于原文是译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准确的翻译原文的隐含意图,译者必须对原文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且还要有较高的语境和审美意识及形象的思维意识,这样才不至于被原文的表达所迷惑,得其形而失其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修辞意识和表达能力,避免悟出原文的言外之意后,得其意而忘其形。

一、译本中必须保留原作者叙述语气与作品人物话语的隐含意图

作者叙述语气与作品人物的隐含意图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递语言以外更多的信息。它采用的并不是直截了当,概念明确的信息语言,而是一种含蓄性或形象性的手法,因而其语言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有了某种修辞效果。在语言交际中,其主要作用是信息功能,另外还有美学功能。在翻译中,译者应当尽力保留其隐含意图,通过不同的手段,让读者推断到其隐含意义,保留其美学功能。

王熙凤心眼颇多,话里有话,她的意图是说:“这通身气派只有出在我贾家这样的名门望族身上。”她用“竟不像”、 “竟是个嫡系的孙女”不时地提醒贾母,林黛玉毕竟是外姓人。而译文中,用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表达“竟不像”,a chia表达“嫡系”,不仅意思表达准确,而且还保留了王熙凤话语中的隐含意图,堪称译文中的点睛之作。

二、译本取消了原作者叙述语言和作品人物话语的隐含意图就会使译本失去含蓄意义,进而失去原文的美学功能

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留下很多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读者费力气去推敲,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取消了原来的隐含意图,虽然取消了读者的脑力劳动,同时也取消了审美过程,也等于取消了文学。

墨西哥著名作家富恩斯特曾经说过:“不管说出来的有多么多。没有说出来的总是要多得多。”译者在隐含意图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把所有的隐含意图全部翻译出来,结果,有的隐含意图表明了,有的没有表明,导致损害译作的整体风格,破坏了原作的整体美。

另外在译者对原作隐含意图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解释学的偏离,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对原作的歪曲,是对原文的背叛。

中国文化中,外亲和内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亲戚。作者用外亲的用意是说林黛玉不该见母亲一方的亲戚贾宝玉,而整个作品描写的是他们二人的亲密交往,暗示了她的悲剧人生,印证了和尚的疯话。译文用any relatives淡化了“外亲”,取消了原文的重要语用隐含。

因此,艺术上的空白是艺术和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之一,取消了话语隐含意义就等于取消了文学。

三、不能添加一个语用隐含或将原来的明示在译文中变成语用隐含

一个语用隐含便是一处艺术创作,原文中既然没有,就没有必要增加一个,这样既是不忠于原作,也是画蛇添足。译者可以有自己的语言符号的发明创造,但不能在形象上无中生有。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8

2.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

3.了解生铁和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

4.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在生铁的种类及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生铁的共性,不同种类生铁的个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我国古代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通过几种金属的介绍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单质色彩丰富。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金属材料的造型众多,应用广泛,从而向学生渗透物质美,物质用途美。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建议

关于生铁和钢的教材分析

生铁和钢的一些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又极为相近,所以二者关系密切。本节教材指出,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由于初中学生所学的金属知识较少,目前很难理解合金的概念。教材只简介了几种具体的铁合金(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碳素钢、合金钢)的成分和性质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用途。因此教学中对合金概念不必做过高要求。教材中生铁的概念是从合金的角度来定义的:生铁是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合金。这样的定义,事实是讲生铁是含碳量的幅度较宽的一组铁合金。含碳量在定义范围之内的所有铁合金,都具有相类似的特性,例如硬度高、机械性能差、性脆、不易机械加工等等,这类铁合金统称之为生铁。为了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生铁的差异性,除了应该使学生了解铁合金的共性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合金性质的其他因素。例如,铁合金中含碳量的多少、含其他杂质元素的不同以及碳元素在合金中存在的形态的不同等,都会对生铁的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教材把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的分法,就是以铁合金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不同为依据来加以区分的。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生铁的共性和不同种类生铁的个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必要的。

生铁的具体分类及它们的主要用途,教材都写得比较具体,便于学生阅读。

对上述知识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既缺少感性认识又缺乏对诸如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等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形象地讲解,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去想象各类生铁内部的微观结构,并跟它们的宏观性质结合起来,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标本,让学生观察比较,以丰富感性知识。

生铁的冶炼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知识性,技术性都很强。但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里,仅做了一些最简单的介绍,只要求学生了解铁矿石还原成铁的反应就可以了。教师在组织上述内容教学时,可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可详可略。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应根据大纲的要求,不宜扩展过多内容。

关于几种常见的金属的教材分析

在介绍了铁的性质的知识以后,本节教材又对人们最为熟悉并且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钢铁的知识做了介绍,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金属。生铁和钢是在生活中和生产上使用最为普遍的金属材料。自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以来,钢铁工业是否发达,一直是衡量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伟大祖国是很早就掌握冶铁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近代才停滞不前。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钢铁工业又以崭新的姿态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十年内,钢的年产能力从解放初的15.8万吨,发展到1989年的6000多万吨,1994年产量已达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的钢铁大国。初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的学习,简要地了解一些钢铁方面的知识,了解祖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现状,(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时刻也不要忘记我国的人口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工业还是甚感不足的,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分类,生铁和钢的成分、性质、种类以及冶炼,铝、铜、锌、钛等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他们很熟悉司空见惯了的钢、铁、铜,也知道一些钢和铁不相同的事实,假若进一步追问其中的道理,他们就可能讲不清楚了。因此,对这一节教材如果教师处理得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可以分成生铁和钢以及几种常见的金属两部分,其中包含了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关于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还有一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这段教材可以单独处理。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在第四章已所学习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当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意义缺乏深刻理解时,处理这一类型的计算一定会感到困难。困难的集中点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含杂质或不含杂质跟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联系起来考虑。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的困难,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1)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都是纯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相互关系;各化学式所规定的化学量,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纯净或理想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杂质。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时候,所含的杂质并不遵守该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当参与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用纯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教材第二节中给出了一个例题。在分析例题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两个不必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依据的算术应用题。例如:赤铁矿能用于炼铁的主要成分是,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能用于炼铁的成分占多少吨?

这样的问题,初三学生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

该赤铁矿含为5000吨×65%=3250吨

含杂质为5000吨×35%=1750吨

又例如,今有含氯化钠95%的食盐250克,问其中纯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当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也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关心这类问题的时候,再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例题,实际上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了。

关于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教学应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教师首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把教材的例题分解成简单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纯量计算题和不用依据化学方程式就能计算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自己做题的基础上,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教学建议

从铁的物理性质受杂质的影响引入本课,然后简单介绍合金的含义。从铁碳合金含碳量的区别导入生铁和钢在机械性能上的差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表比较,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几种常见金属的教学,由于内容简单,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采取先指导学生阅读,然后由教师小结的方法。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教师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关于炼钢和炼铁反应原理的教学建议

学生往往认为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相同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在高温下利用氧化一还原反应。这时有必要教师对它们的主要原理分析: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氧化剂(如氧气或铁的氧化物)将生铁中所含过量的碳及其杂质变成气体或炉渣除去,而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将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所以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不同。

教学设计方案1

重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难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铁有哪些物理性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设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纯铁的一些性能,想一下与我们日常生活用的铁制品性能完全相同吗?不完全相同。纯铁很软,不宜用来制造机械和其他用品。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就是铁的合金。自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以来,钢铁工业是否发达,一直是衡量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伟大祖国是很早就掌握冶铁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近代才停滞不前。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钢铁工业又以崭新的姿态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钢的年产能力从解放初的15.8万吨,发展到1989年的6000多万吨,1994年产量已达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的钢铁大国。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时刻也不要忘记我国的人口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工业还是甚感不足的,因此每位学生都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1)生铁都有哪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性能及用途?

(2)钢有哪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性能?

(3)炼铁和炼钢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生铁和钢有什么区别?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2.铁是我们常见的金属外,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要用到一些金属。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教师复习提问:(1)化学方程式都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一步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都是纯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相互关系;各化学式所规定的化学量,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纯净或理想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杂质。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时候,所含的杂质并不遵守该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下面做几道这方面的练习题:

①赤铁矿能用炼铁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能用于炼铁的三氧化二铁占多少吨?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9

从事现代企业管理,应将管理的目标细化成流程体系等级,然后提纲挈领地逐级加以解决。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抓好体系建设。笔者根据多年来曾亲自参与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结合从事的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经验,在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等级细划图解

本文谈及的管理等级,如图1所示。

科学管理的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的,对制造业企业来讲,主要包括产、供、销、研发、设备、人力、财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活动。笔者根据现代企业性质和现状,把物流运作、设备运作、成本运作、研发运作、营销运作、供需运作等归为一类即资源集成化。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释义及具体解决措施

本文对管理能力指标、含义解释、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等进行具体总结(对照图1)说明如下:

转贴于

第一级分工合同化

分工合同化内容包括:分工落实到岗位,管理层次合理,彻底描述职责细节,责、权、利平衡,考核全面,基础标准规范齐全。

解决分工合同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组织建立与完善。具体的做法为:经营目标分解,职能结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基础标准规范建设。

第二级流程轨道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齐备,流程落实到岗位,流程连续,流程中专事专人,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流程顺序固定。

解决流程轨道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流程建立与再造。具体的做法为:理顺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因果关系,消除多头管理,堵住管理漏洞,合理构造流程环节。

第三级记录表格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记录工作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记录,便条式记录,文件式记录,表格式记录,报表汇总e化,信息连动e化。

第四级资源集成化

此流程含义为使人、财、物、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大大削弱企业整体实力,上下游企业间过度挤压,会使企业生态链处于病态。解决记录表格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企业内部资源全面整合 ,企业间建立健康的生态链。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10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2.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3.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3.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3.2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例11

关键词:科学管理 流程体系 ERP SCM

从事现代企业管理,应将管理的目标细化成流程体系等级,然后提纲挈领地逐级加以解决。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抓好体系建设。笔者根据多年来曾亲自参与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结合从事的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经验,在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等级细划图解

本文谈及的管理等级,如图1所示。

科学管理的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的,对制造业企业来讲,主要包括产、供、销、研发、设备、人力、财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活动。笔者根据现代企业性质和现状,把物流运作、设备运作、成本运作、研发运作、营销运作、供需运作等归为一类即资源集成化。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释义及具体解决措施

本文对管理能力指标、含义解释、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等进行具体总结(对照图1)说明如下:

第一级分工合同化

分工合同化内容包括:分工落实到岗位,管理层次合理,彻底描述职责细节,责、权、利平衡,考核全面,基础标准规范齐全。

解决分工合同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组织建立与完善。具体的做法为:经营目标分解,职能结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基础标准规范建设。

第二级流程轨道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齐备,流程落实到岗位,流程连续,流程中专事专人,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流程顺序固定。

解决流程轨道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流程建立与再造。具体的做法为:理顺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因果关系,消除多头管理,堵住管理漏洞,合理构造流程环节。

第三级记录表格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记录工作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记录,便条式记录,文件式记录,表格式记录,报表汇总e化,信息连动e化。

第四级资源集成化

此流程含义为使人、财、物、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大大削弱企业整体实力,上下游企业间过度挤压,会使企业生态链处于病态。解决记录表格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企业内部资源全面整合 ,企业间建立健康的生态链。

友情链接